理想信念分析

2024-05-08

理想信念分析(通用6篇)

篇1:理想信念分析

指出:“一些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出现偏差。

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受到洗礼,灵魂受到触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但活动结束后,有的或多或少有“过关”思想、松懈情绪,不自觉地放松了对理论的再学习、理想的再坚定、革命意志的再锤炼。对照革命先烈那种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革命信仰,我们的理想信念树立得还不够牢固,还有很大差距。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把理想信念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去敬仰、去尊崇,把忠诚于党的事业铸入思想、融入灵魂、见之于行,才能推动党的事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要围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把讲话精神渗透到血脉里、贯彻到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带头抓好学习教育,做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

一是突出抓好学习教育培训。围绕“两学一做”的主题,支部应采取举多种形式,开展党员干部经常性教育,做到对党的理想信念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着力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脱贫攻坚能力。

二是突出抓好思想道德建设。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强化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升华道德情操。用好道德讲堂等阵地,持续深入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教育,深入开展榜样力量塑造活动。

三是突出提高领导经济能力。把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的认识转化为谋划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着力提高战略谋划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坚持用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谋划“十三五”时期工作,着眼于“赶”、着力于“转”,辩证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等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整体性。

篇2:理想信念分析

毫无疑问,讲政治就是党员干部要和党章党规对标,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特别是习系列重要讲话对接,检验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否真正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否模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共产党员讲政治的第一任务就是真学深学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解决好思想入党的问题。对党员干部来说,入党第一位的就是要对党的纲领认同和尊崇。有了这个前提,才能从由衷信仰转变到坚定信念。因此,学好党章党规,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 必须。习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期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党员干部听党话跟党走的路线图,必须精学深学,熟记于心、外化于行。

从思想上入党,不是看简单地抄了几次笔记,留下多少印迹,而是要在学习中做到领会更全面、把握更准确、贯彻更坚决。学习的深化是为了在工作中内化。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就能完成,而是随着党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中持续进行的。党的事业无止境,学习生活无穷期。在思想上入党,就是要对照党章党规,对照讲话精神,检视自己的思想作风和精神状态,不断查找自身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加强党性修养,从而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在思想上入党,不是搞了几次昂扬的表态,写了几篇漂亮的文章,而是要通过学习,看到自己的不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把对党的尊崇、信仰体现在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上。

共产党员讲政治的具体体现就是模范遵守党章党规,解决好组织入党的问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经常扪心自问,怎么才能让群众看出是个党员。战争年代,我们看党员,主要看危急关头能不能站出来、关键时候能不能冲上去。和平时期看党员,看什么、怎么做?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应该比历史上这些光辉的形象更要知使命、有担当。党章党规是严肃党的纪律、纯洁党的组织、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重要依据。习在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议上强调,“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每个党员干部必须把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现在,有些党员干部什么话都敢讲、什么地方都敢去、什么人都敢交,对党的规矩默然置之、置若罔闻,严重地沾污了党的形象。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95年来,铸就了坚定理想、服务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等鲜明的政治本色。这些政治本色,是对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总结,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我们每位党员都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恪守政治本色,模范遵守党章党规,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共产党员讲政治的根本要求是坚定理想信念,解决好爱党信党跟党走的问题。 讲政治的标准不是虚的、空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讲政治归根结底就是要做到有信念。或许有同志认为,信仰信念是虚无缥缈的,抓不到手上落不到地上。学过辩证唯物主义就知道,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党的理论是指导现实的行动指南,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方法论意义。因此,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有信念”上,是明确的、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那么,怎样达到坚定信念呢?

一方面,通过学习党章党规党史,清晰掌握党领导革命、建设、发展、改革中的艰辛历程,深刻领会党的理论路线方针的正确性,悉心掌握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起对党忠诚、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另一方面,党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不断锤炼党员的党性修为,使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先进典型,就是我们这支队伍的代表。

篇3: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分析与研究

一、大学生自身素养亟待提升

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 在心理意识和价值观念上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优越感, 但由于大学生接触环境的局限性, 使其对社会的多元化了解不够全面, 从而往往会对社会和自我缺乏客观实际的评价, 继而对理想信念产生怀疑、动摇甚至缺失。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过硬的自身素养才有可能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 才能真正地在社会的大浪潮里找到自我价值, 做好自我定位。因此, 高校的管理, 应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紧跟时代主流趋势, 兼顾青年大学生的思维意识高度, 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抗挫教育, 多渠道普及心理知识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适, 提升综合素质, 使其拥有较强的抗挫能力和市场的适应性。同时统筹课堂理论和学生实践, 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懂得合理运用所学知识, 加深对自身理想信念的理解, 从而真正的让大学生接触社会态势, 体验主流意识, 继而重新审视自我, 改进自我。完善自我。

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多元的文化, 生活方式, 以及各类社会思潮大量涌入, 其激烈的碰撞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形成严峻的挑战。不仅如此, 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原则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也易于导致价值取向的功利化, 致使许多大学生普遍追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 诱发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甚至偏激思想。但目前道德伦理发展明显落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使得大学生在明辨是非的时候缺乏强有力的道德约束力和自我约束力, 集体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也会相对欠缺。因而,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 我们需要强化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同时, 将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丰富其理想信念的内涵, 以“中国梦”带动大学生的“个体梦”。

三、校园环境的影响与构建

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来讲, 时间安排、生活方式的自由化使其缺少了一些他方的制约, 而社会经验的欠缺, 更是容易被身边不求上进的人同化而失去最初的方向, 甚至沾染不良风气误入歧途。这就需要我们要注意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营造有利于成长的环境氛围。同时, 加强校报, 校刊, 广播站的校园文化主旋律阵地建设, 注意引导校园社团活动, 使其起到拓宽理想信念教育新内涵, 传播理想信念正能量的作用。

四、电子网络的双刃剑效应

电子网络的飞速发展在给大学生的学习、沟通、和娱乐带来很大方便的同时, 其模糊性和多元性、虚拟性容易使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呈现虚拟与现实相互渗透相互交织的特点。并且过度的娱乐化会使得大学生意志消沉, 理想信念向享乐主义靠拢。而自由隐匿的网络互动也容易导致其弱化自身的责任感, 逃避现实中的挫折, 也因此给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带来更多的困难;另外, 不同的国家民族、不同的文化价值内涵在网络上碰撞, 也使自我认知力不强的大学生很容易产生信仰危机。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和理性精神, 增强社会责任感传递正能量。

五、社会现象的影响作用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鼓励, 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以及政府对此采取的方针政策和政府在公众心理的信誉度等都会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产生影响。这就需要各级部门以身作则起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整治社会不公、腐败和丑恶的现象。同时, 加强师德教育, 改进师资队伍, 以教师的素质提高带动学生素质的提高, 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大学教育的方方面面。不容忽视的是, 现阶段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方式仍是强加灌输, 理想信念教育只是走进了教材, 走入了课堂, 却没走进大学生的心理, 使得理想信念教育成为一句‘美好’的口号。因此, 高校的教育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构造立体式, 全方位的理想信念教育新途径, 加强理想纪律教育的针对性, 有效性, 从实际出发, 制定出符合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模式, 更新教育观念, 认识到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增强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充实一些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内容,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 组织他们观看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改造传统的枯燥教学方式, 建立融合知识性, 趣味性的课堂, 注重多媒体的应用, 将教学内容通过声音, 图画, 声情并茂的表示出来, 对理论概念, 史学资料进行生动化, 形象化, 具体化的转变, 调动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鼓励他们开阔眼界、创新思维,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期达到高等教育的目标, 为社会输送优异人才、合格人才。

大学生自身仍然是改进理想信念的关键, 理想信念的建设, 重在个人, 它要求大学生本身树立高远的理想, 以正确的立场、坚持科学的理想信念, 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 避免历史虚无主义, 脚踏实地, 使理想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避免非理性的活动, 在当今经济社会中, 避免消费主义导致的价值偏差, 明确自己的目标, 以光荣的使命感及社会责任感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成为合格的祖国未来建设者与接班人。

摘要: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 使一些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迷茫, 理想信念缺失, 价值取向扭曲和精神支柱倾斜的现象, 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缺失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原因分析,决策

参考文献

[1]陈春莲.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现状及对策[J].商品储运与养护, 2007年4期:147-149

篇4: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题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46-01

高等学校担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对此,全社会各方面都要尽到应有的责任。

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生的前进动力和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三观”的核心。正确的世界观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础;作为正确世界观的一部分的人生观,则对人们正确的思想道德面貌的形成起着指导和决定作用;从属于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价值观,则直接指导着人们道德价值行为的取向。如今,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一定要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总体而言,当前的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的冲击,使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多种困难和挑战。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努力寻找一条客观的教育途径。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一、对理想信念的认识和理解

通常人们将“理想”和“信念”这两个概念分开单独使用。“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而“信念”则指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论主张和思想见解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理想和信念是密不可分的,理想是人的精神支柱、指路明灯,信念是人的动力之源、拼搏支撑。理想信念作为一个综合概念,具有自己特定的内涵。理想的实现依靠信念的力量,信念的坚定基于理想的选择,二者同属于思想范畴;崇高的社会理想和科学信念都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理想信念是动员广大人民和衷共济、奋勇向前的不懈动力,也是人们改造自身,稳步前进的无声呼唤。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思想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已解决的“理想信念问题” 在中国革命胜利后,在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遇到了新的情况,面临着新的考验。仍然要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在全社会要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国家统一、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所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了全面部署,强调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阐明了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等学校的神圣使命。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是指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信仰教育。让大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形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价值观,使大学生自觉地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成为具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良好品德的人才;理想信念教育对大学生的人生活动具有指导作用,它可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奋斗目标、前进动力、政治方向。高校学生只有确立了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才能在社会主义事业中不断开拓人生新境界,奋发有为,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

二、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题分析

根据近些年教育部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显示:当今时代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状况总体上讲,是好的,健康的,是积极向上的。大学生对社会目标非常关注,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非常敏感,对党风廉政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西部大开发、国有企业改革、抗震救灾、中国对外关系等问题都非常关心。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原有的单一的环境下面形成的理想信念行为、规范都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尤其是现阶段的大学生,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享受着得崇娇儿的优越生活,整天无忧无虑。他们的认识与阅历都还不足以驾驭自己的一切,因此,高校学生理想信念问题出现了一些偏差,主要表现在:有部分学生在对于理想信念的问题上,由于家庭、社会和个人因素的影响,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和教育,失去了方向,人生没有追求,没有理想,不知道生活、学习是为了什么,为谁而学;这样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存在着理想信念迷茫,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缺乏社会责任感等一系列问题。经济体制的接轨,社会问题的困扰,使得大学生思想上产生了困惑,如社会分配不公、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报酬颠倒,学校教育要求做人要无私奉献,而社会现实做人要讲实惠,还有人说:“搞市场经济,公的成分少了,私的成分多了”,共产主义精神少了,资本主义影响多了”等等。这些消极观念或社会现实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困扰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它必然导致认识问题及行为上的“误区”,从而使部分学生思想上出现了“搞市场经济是否勿需再谈共产主义这个远大理想了,”视理想教育为政治说教,是不可望更不可及的疑惑。我们说,这些看法都是片面的。一是把我们所说的现实利益和社会存在的问题混为一谈,且不能辩证的看待这些现实问题,把消极因素看作是当前社会的主流。二是把远大理想与现实利益、现行政策绝对对立起来。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证明,我们的做法是正确的,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这正是实现我们远大理想的可靠保证,这只能说离共产主义越来越近,而不是越来越远。因而,我们要摆正关系,走出“误区”,积极参加社会改革实践,立志高远,把自己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现实社会为青年实现自己的理想创造了优越的社会条件。国家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为青年实现自己的理想开辟了广阔的天地。青年大学生只要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才能大有作为。用自己的知识和本

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才能使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实现。在为祖国的竭诚奉献中焕发出青春的绚丽光彩。为实现我国最根本的现实利益和远大理想共产主义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对高校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措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社会主义品格,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素质。高等学校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帮助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有清晰而正确的认识,对复杂纷繁的社会有准确而又成熟的判断,能把个人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个人的成长与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运用正确的世界观去观察和认识世界,用正确的人生观去思考和对待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从而经受住各种考验,增强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生活方式的能力。具体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教育学生,使他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为实现现代化,民族伟大复兴,刻苦学习,积累知识本领,创造未来。

(二)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引导青年学生认识共产主义理想的崇高价值,把共产主义理想化为他们的信念,从而确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远大志向。同时,要教育学生认识到,共产主义不是脱离现实的空中楼阁,而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逐渐成熟着的事业。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要善于把共产主义理想同现阶段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自觉地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三)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面对社会的深刻变革,必须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内在需要,根据需要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因势利导,使学生自觉的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吸取营养,提高素质,引导和教育学生在各种各样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中进行判断、选择和甄别,让学生通过教育掌握独立思考和独立选择的能力,自觉地按照正确的要求,树立自己的崇高理想信念。

(四)教育学生提高鉴别力和洞察力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目标。高校大学生在各种社会信息、现象和思潮的冲击下,要提高辨别能力、抗挫折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团结起来为增进共同利益努力奋斗。要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确定不同的教育方式。只有这样,理想信念教育才能深入人心,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不断地完善自己和发展自己。

(五)教育学生尊重现实,通过奋斗实现理想。理想只有付诸实践才有实际意义。大学生只有通过追求理想的实际行动,才能把理想转化为现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事情做起,就是实现理想的实践活动。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很多,教育学生追求自由、平等、独立没有错,但要注意方法,要进行正确的判断,要有所取舍。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追求,要主动的把理想信念教育与学生的爱好、兴趣与成长、成才结合起来,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才能在奋斗的实践中把理想转化为现实。

四、小结

(1)高等学校作为我国教育的前沿阵地,在引导大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合格人才。

(2)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大学生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信念,这不仅对大学生个体的人生有益,而且对社会发展也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

(3)理想和信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其形成的规律以及变化因素,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具有重要地位;对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题分析,看到了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取得的成绩与不足,揭示了问题的实质。当前困扰人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重大问题,以及教育的规律和方法等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维度上给予正确的论述,旨在为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供有益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长春·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直党建,2010,(11) 。

[2]陈文斌,张煜·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践的困境与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 。

[3]单连良·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瓶颈”探析[J]·科技导刊,2013,(12) 。

[4]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12 。

[5]蒋刚·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

[6]柯羽·回归生活世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2012,(7) 。

作者简介:袁帅(1984-),男,河南开封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篇5:大学生理想信念情况分析与对策

摘要: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成型期,思想活跃,自尊意识突出,成才愿望强烈。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开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所以有必要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情况作一下了解分析,找出原因与对策。关键词:大学生 理想信念 情况分析原因 对策

一、关于理想信念

理想,是人们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追求未来远大价值目标的高度自觉的自我意识,是对经过预测而设计的人们为之奋斗的未来最完美的远大价值目标体系。信念,是在对真理的坚信与价值认同的基础上超越现实、超越自我,坚信未来美好结果的稳定的自我意识,是坚信正确并必能产生良好结果的稳定、持久的观念。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大学生是拥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群体,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比较系统地掌握了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现代专门科学知识,是未来知识和科技创新的主体;而且拥有较系统的现代管理科学知识,毕业后将成为各部门或单位的骨干。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极其重要性。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基本情况

1、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状况

1.1当代大学生对理想的思考更趋于务实性。绝大多数大学生把理想定位于他们未来的事业,不愿避开物质空谈精神、离开经济空谈政治、脱离现实空谈理想。1.2当代大学生在追求自身价值发挥的同时,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和社会责任感。

1.3在少数大学生的思想中,已经滋生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已主义的稗草,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理想危机。

1.4少数大学生思想消极颓废,心灵空虚,不思进取。

2、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出现的异同现象

2.1在贵州贫困山区支教两年而“感动中国”的道德楷模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徐本禹。2.2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要求入党,体现出绝大多数青年学生对理想信念始终不懈追求。

2.3少数大学生恋爱成风,把个人的爱情、家庭的幸福作为追求的目标。2.4部分学生理想虚无缥缈,无所追求,混文凭。

3、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3.1理想信念模糊成为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比较重要的问题。

3.2大多数学生的入党积极性较高,但是入党动机具有明显的功利化倾向。3.3当代一部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存在偏差。

三、大学生理想信念情况的原因分析

1、大多数大学生具有立足现实、目标远大的理想和崇高而坚定可行的信念,说明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总体上是成功的,有成效的。经济全球化、世界多元化的浪潮给大学生的发展带来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勇于探索和奉献。具有较强的现代意识,包括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与协作意识、使命感。当代大学生有着强烈的价值意识、个人追求和勇于创造乐于奉献的责任意识。

2、少数大学生理想远大,但缺乏实现理想的具体目标,正说明他们对社会现实的了解还比较缺乏,对自己投身社会以后的路怎么走尚未进入构思和设计程序。少数大学生思想消极颓废、心灵空虚、不思进取以及混文凭、早恋等现象,从一定层面上反映出当前高校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薄弱环节。

3、近年来一些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问题,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与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办法不多是密不可分的。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不能形成全社会关心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学校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不强,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哲学社会科学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滞后,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尤其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大学生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问题上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往往只是把理论学习的目的定位于拿文凭或考研提高考分,而不是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未能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自以为对市场经济社会现实已然了解的少部分大学生以钱财为理想,他们只看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社会难免出现的一些不公的、腐败的和丑恶的现象,而没有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朝着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及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区别,实际上还是反映出他们对社会现实的不甚了解。

5、入党成为一些学生谋求功利的一种手段,行动上入党并不等于思想上入党,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展开,国家政策对个人利益、对私人资木加以承认和肯定与此同时,就业竞争日益加剧、生活压力逐渐增加,青年学生的思想逐步早现出务实、趋利性倾向,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也随之发生转变随着个人私欲的不断膨胀,入党、当学生十部已不再是对理想的追求、对社会的贡献,而成为就业、晋引的砝码,成为实现私欲的垫脚石。

6、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心不够坚定,对科学理论的掌握程度还不够,甚至对社会主义的前景存在着说不清、迷茫、困惑的模糊认识。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理想信念危机。显示出学生们认同共产主义的高度.蕴含着在理想信念方而对自己的进步要求,但还没有认识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国家、社会、个人成才的根木性指导作用。同时.由于对党内出现的腐败问题和党员表现问题认识较为片而,导致了这部分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淡化,政治热情不高。

7、目前社会上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的功利化倾向对一部分学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他们在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的确立上存在较浓厚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色彩.过多的强调了现实生话中的物质利益成分。更多地是将个人的生话理想、职业理想排在了道德理想、社会理想之前,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国家的振兴、社会的发展联系不多。其主导思想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奋斗,已从过去的集体本位的价值观向个人本位的价值观转变.有没有实用性、能带来多少好处成为了主要的价值判断标准,缺乏道德价值上的判断,缺少对长远目标和理想的追求。

8、但在西方社会思潮、价值观念的影响下.缺乏对理想信念的理性认识.更多地是从个人发展和追求的进步、个人价值的实现出发.讲究实用主义.偏向于物质利益的追求.有的甚至于失去了人生的信仰。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发展,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大学生是一个容易为外界感染的群体,对市场经济的种种负面作用“免疫力”不强,自然更容易受到侵蚀。

四、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情况的对策

1.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各项工作中,发挥全校全员育人的功能。高校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者和接班人,理想信念教育应是全校全员育人的事,不能简单理解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十部。“两课”教师的事学校的各级管理者、全体教师、教辅人员乃至后勤服务人员都要有全校全员育人的意识,通过教学管理、日常管理、政治学习、团日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党团进公寓、党团红色网站、心理咨询、报刊、宣传橱窗等多种渠道,深入实际,坚持不懈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使理想信念教育不再是空的理论教导,而变成人学生的自觉追求。

2.发挥基层党团组织作用,注重疏导,讲实效。高校班级儿乎全班团员化,如何保持团员先进性是值得人家思索的问题增强团员意识教育,发挥共青团是党的助手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围绕社会热点、难点,结合重要纪念日,开展辩论赛、讲座、座谈会、社会调查等专题活动,给以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干部、班主任要及时抓住学生的争论焦点和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的困惑,把道理讲深、讲透,用事实讲话,真正达到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3.统一要求下的分层指导。尊重事实,面对差异,分层次指导可以发动人学生对中国与世界的形势与政策展开研究,形成研究成果,并通过学术报告会、演讲等形式在人学生中引领崇高的理想信念学生党员层面,通过事迹报告会、事迹图片展,树学生身边典型、以先进感染后进从而带动后进,真正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般学生可以结合时事政治、现实热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4、努力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对各种问题尤其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兴趣浓厚。高校老师应该回答好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提高他们学理论、用理论的兴趣。要在满足成长需求上下功夫。当代大学生越来越重视个性培养和自我设计,越来越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此,必须热切关注大学生成长中的困惑,满足他们成长中对理想信念的需求。要在将大道理讲透的同时,将小道理讲深,让他们切实认识到理想信念教育一辈子受益,从而增强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5、要在营造氛围上下功夫。当前,由于信息更加公开,传播更加快捷,发泄情感的方式更加直白,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加容易捕捉,思想脉搏也更加容易把握;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加强,给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也提供了新的课题。

6、高度重视各种消极因素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消解作用,大力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灌输,用共产主义理想统一思想认识。引导和教育青年学生树立和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营造他们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构筑他们坚定的精神内核。

参考文献

篇6:理想信念分析

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说明,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内在要求。按照中央的决定和部署,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势必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只有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把作为理论形态的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力量。但是,应清醒看到,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面临新的严峻考验。如何切实增强在全体党员中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这是新形势新任务向党的思想建设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

一、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分析及有效性影响因素

我们党一贯重视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努力推动全党同志真正把理想信念牢固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基础上,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从总体上看,当前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有比较普遍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理想信念教育还不尽如人意,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产生了思想困惑甚至出现了理想信念的动摇,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早在2000年,中央组织部按照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的重要批示,组织了全国30万名党员思想状况调查。调研中发现,在部分党员中存在理想信念动摇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存在腐败问题,一些基层组织存在涣散问题。中国社科院2006年10月以来的调研显示,“在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和学者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逐渐淡化,甚至丧失。他们 的内心世界不认同马克思主义,对它冷嘲热讽,在人民群众和学生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在调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危机的原因时,受访的2602人中,有1678人认为是部分领导干部和教育者自己不信仰共产主义,占65%。”(引自《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课题组撰写的“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深入发展的今天,社会上的确有少数人甚至包括有些党员、干部错误地认为,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模式”,是生产领域中的资本主义、分配领域中的社会主义,它比科学社会主义更先进、更优越,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令人忧虑的是,当前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在一些方面呈现出乏力的表征。鉴于此,有的学者形象地把理想信念领域存在的各种问题分为四种类型,即政治迷茫型、伦理困惑型、生存忧虑型、心理失衡型。(参见《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年第1期周中之、余玉花撰写的“社会转型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一文)

当前,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处于复杂多变的社会物质、精神环境之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有效性的实现及其实现程度,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理论和认识的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在理想信念上动摇,是由于没有真正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分析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对改革发展稳定中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普遍表现出的是一种“了解但不理解,认同但不关注”的漠然情绪。当然,也有些思想理论过于悬空化,缺乏应有的说服力,不能切实回答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困惑。调查显示,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对社会主义本质、发展趋势、改革方向等相关问题存在着很多模糊的认识。理论是管思想管方向的,如果理论直面现实、解释现实的能力不够,一旦遇到严峻的考验,理想信念就会出现动摇,就难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二,现实和实践的因素。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加之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在许多方面存在体制机制不完善、不配套问题。在这个时期,一些历史遗留的和长期积累的社会问题逐渐显露,有些与改革的理论指向和目标产生了差异,有些还以比较激烈的方式表现出来。各种难以预料的挑战和风险明显加大,这就为党内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导致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产生失落感,使得怀疑社会主义、崇拜资本主义的情绪有了滋生蔓延的土壤,决定了现阶段理想信念教育面临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成效明显与问题突出并存的复杂局面。

第三,环境和教育的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既有敌对势力对我们进行的渗透、颠覆、破坏,又有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背景下各种杂音噪音带来的干扰。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时代内容出现了新的变化,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方法也需要有所变化,然而我们的教育工作却没有能够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在提高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的分析框架中,讲 原则、概念的东西多,具体的深层次分析少;流于形式多,解决思想实际问题少;教育培训覆盖面还没有覆盖到每一个党员,没有满足党员、领导干部个性化、差异化的内在需求。这样的教育缺乏针对性,使得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往往不理想,有的人甚至对理想信念教育产生逆反情绪。

二、增强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的路径分析

应当承认,崇高理想信念的确立和巩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上述影响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的各种因素,不是短期内能够完全解决和消除的。鉴于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抓实抓好。围绕这一根本任务,应不断探索理想信念教育的多种途径,切实增强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

第一,强化理论支撑,为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提供强大的思想基础。党员、领导干部理论上清醒与坚定,是思想上清醒与坚定的前提和保证。共产党人“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274页)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是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得以展开的理论支撑。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的,不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不能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信仰就不可能建立在科学理解的基础上,因而也不可能是牢固的,就会在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丧失抵御能力。然而,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意识,它不可能自发产生,需要有意识地灌输、教育。以往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有的比较空泛,容易形成厌烦心理,效果不好。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首先依赖于教育内容对共产党员的吸引力,缺乏这种吸引力就会妨碍 理想信念为共产党员所向往和接受,就会妨碍其真正在每个党员心中树立起来。为此,要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必须切实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支撑。共产党员具有的特殊社会地位、肩负的特殊社会职责,决定了对其“灌输”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必须根据党员、领导干部的认知特点,从逻辑和事实上深刻揭示出理论、原则的科学性,使他们明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精神实质,领悟其科学内涵,使党员心悦诚服地认同和接受,并积极地将之转化为一种自觉意识,内化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目前,增强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最重要的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注重实践养成,为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和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是辩证统一的。理想信念不仅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从长远讲,是共产主义;从现实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在追求理论形态的尽善和完美的同时,还要紧密结合社会的实际和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接受的实际,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深刻揭示理想信念对现实生活的具体指导意义,充分说明在认识和处理现实生活问题时如何具体地运用它,才能为共产党员提供科学的思路和方法;要直面社会矛盾,针对共产党员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深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和问题,用现实生活中的事实来检验它、充实它,才能使共产党员深切感受到理想信念既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又与现实生活中的事实相符合,从 而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实践证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理想信念转化为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实际行动,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上一篇:烘焙公司薪酬管理制度下一篇:《上海堡垒》观后感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