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电影名称汉译原则和方法的研究

2024-05-17

英文电影名称汉译原则和方法的研究(精选5篇)

篇1:英文电影名称汉译原则和方法的研究

英文商标名汉译的原则和方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如何成功地将英文商标翻译成中文商标已成为一个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结合翻译实例对英文商标名的翻译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进行英文商标翻译时要考虑一些翻译原则和翻译技巧与策略,以达到正确,忠实、准确地翻译英文商标.

作 者:陈玲美 CHEN Ling-mei  作者单位: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114 刊 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3) 分类号:H159 关键词:商标   翻译   原则   方法  

篇2:英文电影名称汉译原则和方法的研究

xx一中高二(8)班课题组

摘要:

商标英汉之间的翻译是以词汇为基础,以文化为内涵,以提升广告效果为目的,要求最大限度的获得与原商标同等的广告效果,又保持原商标的美感。

商标的英汉互译在多领域商业中得到充分利用。

商标英汉互译的方法多种多样。

商标的命名还应遵循适当的原则,体现不同的文化现象,商标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既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又将各国不同的文化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正文:

商标作为商品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伴随着商业,科技,文化,生活等多领域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却又日显独特与魅力,一个好的商标能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形象,开拓市场,赢得巨大的财富,想要让产品深得人心,除了质量外,好的商标也十分重要。因此,在国际竞争中,拥有世界通行性商标的产品就显得尤为突出。

食品类的商标,诸如Coca-Cola(可口可乐)的浅显易懂,KFC(肯德基)的简洁易记;药品类的商标,诸如Aspirin(阿司匹林)的恰如其分,Folic acid(叶酸)的直截了当;服装类的商标,诸如Gucci(古奇)的时尚潮流,Hermes(爱马仕)的典雅高贵;电子产品类的商标,诸如Nokia(诺基亚)的流畅大度,Sony(索尼)的个性十足;汽车的商标,诸如Rolls-Royce(劳斯莱斯)的朗朗上口,LINCOLN(林肯)的雍容华贵......以上这些事例,无一不说明商标名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中的广泛应用,而英汉互译的方法,亦伴随着商品的流通在商标名称上得到体现。方法大致可分为7类:

1.音译法。音译是商标英汉互译中应用最常见的方法,例如Canon(佳能),Nike(耐克),Haier(海尔)

2.意译法。即单词本身的意思,此类商标一般本身就具有广告效应,例如Apple(苹果),Crown(皇冠)

3.谐音取意。即将读音与词汇结合,译出一种特别的效果,恰到好处。例如Coca-Cola(可口可乐),Benz(奔驰)4.音意结合法。顾名思义,读音与含义的结合,通常是将商标名称一分为二,一半采用音译,一半采用意译,且能构成融洽的一个整体。有一种服装品牌为“Goldlion”,中文译为“金利莱”,细细品位起来,前意后音,如果将“莱”字结合以谐音的“来”字,三个字结合起来,恰好又符合消费者图个吉利的心理,自然做起广告来事半功倍。另有一种运动鞋的商标“飞克”,其英文译名为“Flyke”,尽管效果不如前者,但也是典型的音意结合。

5.转译法。此种方法使用范围较狭窄,主要应用于来自日本的产品商标,如同翻译日语中的地名一样,日语译为英语时,采用音译的方法,而再从英语译为汉语时,则须使用日语中原有的汉字(当用汉字)。如日本地名“东京”,译成英语为Tokyo,这个英语单词主要是根据日语中“东京”的发音音译而来,汉字则醛东京”在日语中的当用汉字。以此类推,日语商标“Toshiba”(东芝)所采用的翻译手法便如出一辙,又如: Panasonic松下(电器)Honda本田(汽车)Toyota丰田(汽车) Hitachi 日立(电器)这些日本产品的汉语商标与英语商标之间,无论是从读音还是从含义上来看,都没有明显的联系。

6.改译法。改译既不是音译,也不是意译,而是完全突破原商标理念之后,换一个联想意义好、又能突出产品特点的词,让人耳目一新。例如洗发水商标“Rejoice”本意为“高兴、喜悦”,却译为“飘柔”,意思相差甚远,但“飘柔”一词能让人即刻联想到使用了这种洗发水之后,头发柔顺飘逸的情景,该商品自然就更具有吸引力。同样,另一种洗发水商标“Head&Shoulders”(海飞丝),如果翻译成“头和肩膀”,谁还能将之与洗发水联系在一起?再如电脑品牌“Lenovo”,译为“联想”,亦具异曲同工之妙。

7.缩写法。缩写式商标也是一种常见的商标类型,如TCL, NEC, LG, IBM等等。缩写式商标一般用于全名较长且难以记忆的英文商标,取商标全名各个单词的首字母,组合在一起,加以宣传,时间一长,消费者便忘记或根本不再考究这种缩写是什么意思,耳熟能详的仅仅只是其缩写形式。如TCL的全名是Tool Command Language,LG的全名是Life’s Good, IBM的全名是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只是很少有人追根朔源。

有一些商标则什么方法也不采用,冠以人名,同样也会让人记忆深刻,例如Buick(别克)是创始人大卫·别克的姓氏;Ford(福特)是创始人亨利·福特的姓氏;Rolls-Royce(劳斯莱斯)是公司两个创始人的名字相结合,象征紧密合作,相互支持;Ferrari(法拉利)的商标图案是一枚英雄勋章,由第一次世界大战意大利空军的王牌飞行员巴拉加获得,他的母亲将这枚勋章赠给了沙维奥车赛冠军恩佐·法拉利,法拉利这个品牌就是由勋章与创始人姓氏结合而成;LINCOLN(林肯)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总统名字命名的品牌,专为总统和国家元首生产。

有一些商标背后还有深刻的寓意,例如DOVE(德芙)本意为鸽子,寓意和平幸福;Pepsi-Cola(百事可乐)象征美好的祝愿;Volvo(沃尔沃)意思是滚滚向前,寓意为前途无量;SANTANA(桑塔纳)寓意该轿车如同美国加尼福利亚洲盛产名贵葡萄酒的“桑塔纳山谷”中经常刮起的强劲凛冽的旋风一样风靡全球。

商标的英汉互译还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表现为:

1.可记性原则。创立品牌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要使消费者对品牌有一个较高的认知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商标应该从本质上是便于记忆的,这样可以促进消费者对商标的回忆。在命名时人们常注意以下要点:(1)精短,名称越精短越容易记住。如海尔、长虹、SONY、IBM等品牌,人们一看便会过目不忘。(2)上口,即有较强的语感。商标必须容易发音、朗朗上口,读起来语感好,读音响亮,避免使用难发音或音韵不好的字。(3)新颖,即具有独特性、创造性。商标要有时代感,体现创新精神,它会强调品牌个性,扩大差异感,从而达到过目不忘的效果。2.意义性原则。是指商标本身具有含义,而这种含义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传递商品的某些信息,如关于它的优点,性能及其使用它的好处。这种商标或者可以提示产品,或者可以吸收顾客。如Tide汰渍洗衣粉传递该商品去除污渍的功效。

3.联想性原则。赋予商标以其所代表的产品功能的某种寓言,或明示,或暗喻,启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力,使商标与产品功能在意念上有所联系,启发联想,对品牌营销和占领市场有很大的帮助。如“娃哈哈”饮料寓意孩子们喝了笑哈哈;雀巢奶粉有“舒适”和“依偎”的寓意,如小鸟一般在鸟窝里受到良好照顾。

4.适应市场环境原则。不同国家或地区消费者因民间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的差异,使得消费者对同一品牌名称的认知和联想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商标命名要适应目标市场的文化价值观念,以免商标在消费者中产生误解。

5.个性原则。商标贵在有个性,只有不与其他品牌名称相混淆,才有利于发挥商标独到的魅力,给消费者以鲜明的印象和感受,经久难忘。突出个性和独到风格的方式很多,有采用人名或肖像作为商标的,有以产品特征命名的,有以消费情结命名的,也可以运用数字的巧妙组合命名等。

6.合法性原则。商标受到法律保护是最关键的。商标的命名与翻译首先要注意该商标名称是否在允许注册的范围内,其次,要考虑该名称是否有侵权行为,若是已有相同或近似的商标被注册,且存在冲突,则必须重新命名。

KFC(肯德基)与McDonald(麦当劳)同为外国的快餐品牌,但是引入中国后,KFC(肯德基)却比McDonald(麦当劳)受欢迎得多,其中原因不见得是由于餐饮本身的问题,还在于KFC的商标名称更容易被人记住,广告效果更明显。

商标英汉互译的意义:

1.顺应时代的发展,使商品国际化,例如Haier,成功成为世界名牌,与国际接轨。2.一种文化的体现,例如pepsi cola,“百事可乐”,蕴含深切的祝福。3.带来经济效益,例如Nike,翻译为“耐克”,有一种经久耐用的意味,深受消费者信赖。4.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例如BMW,中国古来自有“马到成功”之说。5.促进文化的交流,例如Blue Bird象征“未来幸福”,用做轿车的商标 ,转义为“幸福之源”。了解商标英汉互译的意义,是为了理解商标的英文与汉译对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对各国之间文化交流所起的作用和对人们生活水平的影响。

总结:我们初步的了解了商标英汉互译遵循的方法与原则,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这次研究性课题活动让我们真正实现了将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不足之处在于未深入探究每个商标背后的来历,未真正理解每个商标的价值,这些都将成为人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小组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

篇3:英文电影名称汉译原则和方法的研究

汉斯·威密尔提出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并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选择性行为。他主张译者要根据客户或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从原作所提供的多源信息中进行选择性的翻译。“目的决定方法”是它的最突出的特点。电影名称很短,但却对电影的影响有很大的导向性作用。目的论不失为一种适合影名的指导方法,译者能有很大的创作空间。现在市场化的情况下,票房是制作商的目的,而影名的翻译目的主要也是吸引观众去看,增加票房收入。但是我认为,翻译不能完全按照商业的指向去做,应该以“忠诚”作为对目的论的补充,因为它在影名翻译中是应当首先被考虑的。

2. 过程及结果

我设计了一个实名问卷调查,在100人中作了调查,请他们在以下经典电影的名称中选出最喜欢的译名。其中括号中为电影的另外一种译名,同样被列为候选。这100名被调查者均为受大学教育、懂英语、爱电影,并且看过以下的所有电影的在校大学生。

3. 结果分析

(1)在37个译名当中,最受追捧的是Waterloo Bridge的译名《魂断蓝桥》。这个名字自1940年至今,一直被人们所喜爱,社会固有印象有一定的因素,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它的综合价值。从目的性来看,译名很好地把握了观众的心态,“魂断”二字给人凄美的感觉,让人不自觉联想到死亡和爱情。“蓝”字用得妙,因为它同时传播了英语文化中人们对于蓝色的理解,即忧郁、感伤。三个字合起来很好地诠释了滑铁卢给人带来的印象和感觉。而“桥”字又刚好照顾了原影名,摘译了Bridge。根据年代,这样的翻译避免了中国观众因为对Waterloo的陌生而失去看电影的兴趣。相反,由于抓住了人们的关注点而更刺激了观众的求知欲。从整体上看,四字词的使用是中国人的习惯,而且单是看译名就给人勾勒出一种凄美的画面。翻译既符合目的论,又照顾了原名和电影,称得上是上佳之作。

与之相似的还有《人鬼情未了》、《廊桥遗梦》等。这些译名中都有与原名相同的一个字,但是又使得它的构词习惯符合汉语要求,很好地抓住了电影的主题,让人想一探究竟。

(2)其次受现代年轻人喜欢的是对影名进行直译,因为他们懂英语,并且接受西方直接的表达方式,更喜欢原汁原味的西方称呼。比如Titanic的两个译名,喜欢《泰坦尼克》的占绝大多数。可能由于人们对于其历史比较了解,而且谁都知道它是一艘船,不用加“号”字也不会弄错,而且,四字词比较容易受到偏爱。

相似的还有投票者对《简·爱》、《卡萨布兰卡》的关注超过《一树梨花压海棠》。这是在对历史和社会背景了解的情况下的选择。从目的论的角度讲,要看到观众的水平和知识。

(3)另外一种人们比较喜欢的是能从中学到东西的译名。例如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飞越疯人院》远远好过《飞跃杜鹃窝》。因为Cuckoo也就是杜鹃喜欢把自己的蛋下到别人的窝里,所以英文中Cuckoo暗指“疯子”的意思。而这里,正确的理解应该是疯人院。不仅解除了观众可能产生的误解,还介绍了中英文化差异,更是忠实于原文的体现,所以深受好评。

与之相似的是《七宗罪》,“七”在西方宗教中有很多意思,七种罪恶、七种惩罚等,但是中国人却不了解,“罪”的增译使译名更饱满,更好地在汉语中传递了影片的思想。

(4)一种普遍被人认为是商业化比较严重的翻译的追捧者也不乏其人,《玩具总动员》、《阿甘正传》、《尖峰时刻》、《变相怪杰》都是在原来简单的名字上,增加或改译成一个汉语中的套词,来表述某一类题材。不得不说,这一变化使得译名更加朗朗上口,言简意赅,所以它们也都有了不错的票房。这应该是目的论一个最基本的应用。

4. 结语

此次调查目标人群是80后的年轻人,他们受全球世界化的影响,同时又有着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文化情节。代表着今后大众的审美和评判。

在本次调查中,票数最高、评价最高的是集目的性、忠实性、文学性和美学性于一身的翻译。这应该是影名翻译的最高境界,在追求票房、忠实原著的同时,照顾到艺术价值。但是能做到这一点的毕竟是少数。当然,调查中的影片都是电影名著,翻译也是经过反复推敲的精品。现在中国电影市场充斥着外国电影,鱼龙混杂,其中的翻译更有粗制滥造之嫌。我认为,翻译影名时不能一味媚俗,更应该以忠实为基础,结合目的的指导作用,多创作经得住时间的作品,观众自会有公正的评判,并给予回报。

摘要:电影名称的重要性在于用短短几个字道出一部电影的精华, 给观众向导, 还要兼顾美学和商业的双重价值。本文旨在讨论影名翻译过程中的目的论和忠诚度, 根据作者对100位80后在校大学生的实名调查列举出最佳的翻译影名, 总结一下当今受全球化影响颇多的年轻一代对电影名称翻译好坏的评价准则。

关键词:英文电影名称,汉译,调查与探究

参考文献

[1]Nord, 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篇4:英文电影名称汉译原则和方法的研究

1.英文电影名的汉译策略

1.1 音译

音译是根据发音找到相近的字、词来翻译的方法。这类电影大多用人名、地名或动物名作片名。翻译时按基本按读音直译,特别是人们熟悉的名字,有时还要考虑中国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酌情处理。例如,用姓氏作片名:Nixon《尼克松》,Gandhi《甘地》;用名字作片名:Tess《苔丝》,Oliver!《奥立弗!》, Spartacus译做《斯巴达克斯》;Avata译为《阿凡达》;用姓+名,英文序为名+姓:Jane Eyre《简爱》;以地名为片名,如 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以物名为片名,如Titanic《泰坦尼克号》等。音译过来的电影片名具有浓郁的异域特色,有益于文化交流,扩展观众的经验视野,吸引广大观众。

1.2 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1]译文的语言与原文的语言常用相同的表达形式来体验同样的内容,并产生同样的效果,这时候就可以采用直译。英文电影名采取直译可以直观地反映其内容,易于迎合观众的心里期待,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语的民族色彩,使译语读者逐步熟悉并接纳异域文化,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2]直译的特点是可以保留原文的风格,向译文读者交流异域文化。如果英文片名简短明了,就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

如电影 The Age of Innocence译为《纯真年代》;Basic Instinct译 为《 本 能》;Schindler’s list译为《辛德勒名单》;美国科幻电影King Kong译为《金刚》,Star Wars译为《星球大战》,The Mummy 译为《木乃伊》,The Fifth Element 译为《第五元素》,The Lord of the Rings译为《指环王》,Sin City译为《罪恶之城》,Ghost Rider译为《恶灵骑士》,the Chronicles of Narnia译为《纳尼亚传奇》,Terminator 译为《终结者》,Pirates of the Caribbean直译为《加勒比海盗》;威尔﹒史密斯的电影Seven Pounds 直译为《七磅》,Independence Day 直译为《独立日》;The Gogfather 直译为《教父》;The Sound of Music 译为《音乐之声》;The Graduate 译为《毕业生》;True Lies 译为《真实的谎言》;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译为《肖申克的救赎》;Dance With Wolves 译为《与狼共舞》;A Beaufiful Mind 译为《美丽心灵》;Gladiator译为《角斗士》;A Brave Heart 译为《勇敢的心》;Air Force One译为《空军一号》;尼古拉斯﹒凯奇的作品Matchstick Men,National Treasure,Lord of War,Windtalkers,The Family Man分别直译为《火柴男人》,《国家宝藏》,《战争之王》,《风语者》,《居家男人》。还有一些直接以数字命名的电影,如007、2012,这些电影名可直接用其数字作为译文。

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简洁、明确,突出电影表达的中心意思,易于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1.3 意译

“所谓意译,就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3]译文的语言与原文的语言在很多情况下并不用相通的表述方式来体验同样的内容,更谈不上产生同样的效果,这种情形下可用意译。有很多英文电影饱含其本土文化,有时候这些文化并不为国内人们了解,因此在翻译这些电影名时必须讲其文化与中国文化相结合,进行意译,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一般说来,如果原片名较长,或者存在文化和语言上的冲突时,或者用意译更能突出电影的主题和内容或者产生更大的吸引效果时,在翻译其电影名时可以用意译。

如:美国影片Everything You Always Wanted to Know About Sex But Afraid to Ask 作为片名很长,按照汉语习惯译为《性爱宝典》就显得非常简洁明了;影片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中 the Cuckoo’s Nest的本义是“杜鹃窝”,其英语引申意义是“疯人院”,如果直译成“杜鹃窝”,就会让汉语观众产生误解,为克服这种语言上的差异,译为《飞越疯人院》比较妥当。

再如:布鲁斯﹒威利斯的成名作Die Hard译为《虎胆龙威》,既展示出了影片中主人公作为一名警察的正义感和勇气、智慧,更符合中国文化的特定心理。用“虎”、“龙”迎合了中国人对正义感的追求,因而是很好的译文。哈里森﹒福特的经典探险影片Indiana Jones 虽然也有译为《印第安纳琼斯》,但让广大观众接受的译名则是《夺宝奇兵》。后者译名简洁明了,既突出了故事主题,更激起观众的好奇心,因而更能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西尔维斯特﹒史泰龙的经典反战题材电影John Rambo译为《第一滴血》,并未直译成其人命名《约翰﹒兰博》。前者译文以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以“血”来突出反战主题,更能体现出对战争的反讽。

又如:电影Gone With the Wind 并未按照其书名译为《飘》,而译为《乱世佳人》。其目的在于迎合观众的某种心理来赚取一定的票房价值,具有很明显的商业炒作目的。美国由漫画改编的电影如Iron Man,Bat Man,Spider Man,Green Hornet,Green Lantern 分别译为《钢铁侠》、《蝙蝠侠》、《蜘蛛侠》、《青蜂侠》和《绿灯侠》。这些电影无疑反映了美国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为了更好地突出其文化意蕴,在翻译成中文时分别加上了“侠”,来迎合中国文化。威尔﹒史密斯的催泪电影 The Pursuit of the Happiness 译为《当幸福来敲门》,更好地反映了主题及美国的经典文化——美国梦。他的喜剧Hancock译为《全民超人》,Bad Boys译为《绝地战警》,Wild Wild West译为《飙风战警》等,都是采取意译,用吸引观众眼球的片名突出电影内容,激起观众的好奇心。

还有些经典的电影意译名。如:Jaws译为《大白鲨》; Forrest Gump译为《阿甘正传》; Seven译为《七宗罪》; Face Off译为《变脸》; Con Air译为《空中监狱》; The Rock译为《勇闯夺命岛》; Kiss-Ass译为《海扁王》; Death Race《死亡飞车》; Morning Glory译为《新闻主播》; Mission: Impossible译为《碟中谍》; Inception译为《盗梦空间》; Transformers译为《变形金刚》; The Twilight译为《暮光之城》;Speed译为《生死时速》; Fast Five译为《速度与激情》……

英文电影名的意译是比较重要的一种翻译策略。意译能使中西方文化得到更好的融合与交流,也能更好地迎合中国文化和汉语观众的心理。作为英文电影的巨大消费市场,英文电影名的意译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4 直译与意译结合

鉴于文化层面的影响,当原片名比较简单或者主题隐含时,为了片名突出主题和内容,可以直接在直译的基础上结合主题内容进行补充,“往往是‘半直译、半意译’”。[4]如美国影片Patton, 美国人都了解Patton是谁,而汉语观众就不一定熟悉Patton,因而在翻译时将其做出补充,译为《巴顿将军》,让汉语观众了解其主题内容。同样,将美国电影Ghost译为《人鬼情未了》,也显得更加明晰。

2.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美学原则

电影是一种商业化的艺术形式,又是各国间文化交流的一种工具,片名的翻译应遵守一定的美学原则。

2.1 传递原片信息原则

翻译时要遵守传递原片信息的原则,忠实传递与原片内容相关的的信息。如:美国影片Home Alone译为《小鬼当家》,汉语“小鬼”是一种昵称,表现了人们对智勇双全,但又十分调皮捣蛋的小孩的由衷喜爱,而片中的小欧文正符合“小鬼”这一形象。“当家”指一个人统领全局独当一面。片中小欧文一人在家与两个盗贼斗智斗勇,神灵活现的样子,不就是活生生一个大当家的样子吗?因此《小鬼当家》做到了译语标题与原片内容的统一,忠实地传递了原片的信息。

2.2 遵循文化信仰原则

由于西方电影总是浸润在其民族的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等等构成的文化体系中,加上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影片译名若不考虑文化差异,就很容易造成误解。国内上映过一部美国影片Forrest Gump,也用姓名作片名,主人公Forrest Gump是一位与现代社会不相融合的弱智者,但以他的单纯、善良、勤奋和执著创造着人生奇迹。有人译为《愚人》、《愚人福雷斯特•冈普》。

2.3 符合大众审美标准

由于各国的宗教、文化、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各国人民的审美标准也大不相同。以中国人民的审美标准为例,如美国励志题材片Top Gun译为《壮志凌云》译者深谙该片主旨,在翻译片名时用中国人所惯用的立励志成语表达了影片所宣扬的典型的美式爱国主义和个人主义、英雄主义精神。美国枪战片Die Hard译为《虎胆龙威》,中国人心目中的虎的胆识和龙的威风足以表现片中男主人威风凛凛,行侠仗义,有勇有谋,无坚不摧的钢铁战士的硬汉形象。像上述两个片名翻译就比较迎合我国观众的口味,符合大众审美心理。

结语

英文电影名的翻译策略主要为音译、直译、意译和直意译结合的方法。具体译文要考虑到影片的文化内涵以及中国的文化传统。做到两者结合才能达到贴近观众心理的需求,进而激起观众的兴趣,提高票房收入。当然在英文电影的翻译中,也要考虑到信息、大众文化及大众审美原则,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1][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P37

[2]刘文捷.翻译入门英译汉[M].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P82

篇5:英文商标汉译的原则及方法

[关键词] 英文商标 翻译 原则 方法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商把目标瞄准中国,外来商品源源不断地涌入这一巨大市场。要想在这一竞争激烈的市场立足,外商面临着两大重要任务:一是产品质量;二是产品商标的翻译。因为商标所代表的是产品乃至整个企业的形象。

在洋货充斥的中国市场上,商标词的汉译倍受瞩目。由于外国与中国所处地理位置、风俗文化、宗教信仰、 消费观念的不同, 英文商标的汉译涉及到文化的差异。外国商品要进入中国,要让中国顾客喜欢,首先就要让中国顾客乐于接受该商品的信息,即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译文商标词应尽量兼顾中国消费者的文化习惯和审美心理,商标词的翻译也应尽可能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出商品与中国文化上的共同的特征,尽可能地向中国文化贴近以求得他人的共识。因此,商标词除了能够反应商品属性之外,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它如同一座桥梁,把东西方文化,企业,商品与消费者紧密相连。本文立足于中国文化的独特性,结合翻译原则及几种常用的商标翻译法对英文商标汉译进行了实例分析。

一、意义转移与音译法

范仲英在《实用翻译教程》中提出翻译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是意义转移,即:用目标语表达源语的意义。具体到本文,就是用汉语表达英文商标的涵义。

然而,在外国商品最初涌入中国市场时,绝大部分商标都采用了纯音译法,即忠于原商标发音,根据英文商标的读音翻译成中文,基本上用汉字对应其音节,不带有汉语意思。例如Sony(索尼)、Nokia(诺基亚)、Motorola 摩托罗拉(手机)、Rolls-Royce(劳斯莱斯)、Rolex(劳力士)、Kodak(柯达)、Pantene(潘婷)、Philips(飞利浦)、Sharp(夏普)等。

严格地说,这种译法违背了上述翻译原则,没能准确地表达产品的特性及文化内涵,如果不是消费者亲眼所见或亲耳所闻,恐怕很难理解这些商标所指代的是何种产品。但是,随着贸易的扩大,这些洋味儿十足的商品逐渐被中国消费者接受,这些国际知名品牌的质量及服务本身固然是重要因素,但从语言及心理角度来说,则应归功于将英文商标音译为汉语的方法,因为这种译法保留了原文商标的音韵美,使这些汉译短小精悍,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虽然在汉语中毫无意义,却响亮好听、洋味儿十足,体现了商品的异国情调或正宗特色。

二、可接受性与意译法

范仲英提出翻译应遵循的第二条原则是可接受性,即:译语能否为读者接受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被接受。可接受性主要受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汉译英文商标时,既要考虑语言形式又要考虑文化因素。这两者的结合决定了意译法(包括直译法和创新型译法)的运用。

1.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直接传达原文语义的翻译方法。此法忠实于原文商标的含义,但常常局限于在原语和译语中都寓意优雅的商标。如英文商标Blue Bird(轿车名)典出自比利时作家Maurice Materlinek(1911)的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剧Blue Bird。剧中Blue Bird 象征幸福。而汉译“蓝鸟”又激发了中国消费者的美好联想,“蓝”意为“青”,“蓝鸟”即“青鸟”。有些消费者甚至很快会联想到唐朝李商隐的诗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乃蓬莱仙境的使者。因此,将Blue Bird直译为“蓝鸟”,既保留了单词的字面意义,又与中国文化相吻合,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译在商标翻译中还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Crown皇冠(轿车名),Blue Cat蓝猫(儿童用品),Apple 苹果(皮具)。

2.创新型译法

创新型译法是指译者在翻译时摆脱原商标字面意义的束缚,经过揣摩消费者的心理而凭借主观臆想将英文商标翻译成具有神韵的创新型的中文译名。雪碧Sprite汽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将sprite一词直译,则为“小妖精”,在中国文化里,“妖精”是邪恶的象征,因此,采用直译只能使中国消费者对该产品敬而远之。译者正是理解了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将其创造性地译为“雪碧”,因为“雪”给人纯净之感,“碧”给人清凉舒适之感,这一翻译使人立即联想到喝完汽水后神清气爽的感觉,无疑会促进产品的销售。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Rejoice洗发水,其原商标对于普通中国大众特别是不懂英语的人来说可能有点陌生,但它的中文译名“飘柔”却是家喻户晓,拥有极高的知名度。Rejoice的原义是“愉悦,欢喜”,若直接翻译过来,意义虽然讨喜,却平淡无奇,很难收到好的效果。而采用创新译法译成“飘柔”,令人联想到秀发飘逸柔顺。诸如此类的还有牙膏Crest(佳洁士)、洗发水Head&Shoulder(海飞丝)、洗衣粉Ariel(碧浪)等。这类翻译虽然不强调语言形式,但更加重视文化因素,使译语具有很强的接受性,获得了中国消费者的认可。

三、音意结合法

范仲英提出翻译应遵循的另一原则是相似性,即:译语应同源语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这里的相似之处涵盖四个方面:形式相似、内容相似、文体相似及风格相似。在英文商标汉译过程中,形式和内容相似是考虑最多的因素。这两者的结合决定了音意结合法的运用。

音意结合法是音译法与意译法的结合,要求译名既要能表示英文商标的含意,又要有與英文名相似的读音,这种翻译方法注意音、形、 意三位一体,它既表音,又达意,且传神,是商标词翻译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最为典型的代表是美国的Coca-cola,它被译为“可口可乐”,既保持了原词的音节和响亮,又使人一听便知是饮料商标。这就把原来本无特定含义的词译得有声有色,令人回味无穷,可以说译名的效果超过了原名。又如举世闻名的男子服饰商标Goldlion,意译本是“金狮”,但译者为使商品更添富丽堂皇的气派,并满足人们渴望吉利、追求豪华的心理,将gold一词保留;而lion一词采用音译手法,两者结合在一起便有了驰名全中国的“金利来”商标,既避免了“狮”与“失”的谐音,又保留了“金”字给人带来的美好联想,迎合了商业文化对利润的追求。再如:Unilevel 汉译为“联合利华”,既讨了国人的欢心,因为其寓意为“中外合作,有利于中华”,又有利于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大家所熟悉的美国运动系列商品Nike(英文含义为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象征着胜利)音标为[naiki:],如果按音译应为“奈基”,但译者考虑到运动产品应该具有经久耐磨的特点,于是翻译为“耐克”,既有坚固耐穿的含义,又方便中国消费者的理解。香皂Safeguard(舒肤佳),“舒”给人以清爽、舒服的感受,“肤”表示商品的用途,“佳”表达了商品的功能效果,迎合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类似的例子还有Quick(快克)、Avon(雅芳)、洗衣粉Tide(汰渍)、牙膏Colagate(高露洁)、Contac(康泰克)、Lucky(乐凯胶卷)等。

这种集形式与内容于一体的翻译不仅保留了英文读音的音韵美,而且具备一定思想性和内涵,具有象征意义,易使人产生联想,更能激起人们的兴趣,加深人们对商品的印象,最大限度地满足潜在消费者的兴趣和欲望。

从以上的英文商标汉译实例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商标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语言符号,具有特定的标志意义,同时,它又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具有丰富深刻的象征性。因此,译者在转换中既要遵循翻译的一般原则,又要深入了解汉语的文化内涵,了解中国消费者的语言文化及审美情趣,遵循社会文化习惯,投合大众审美心理,才能保证译文的效果,从而促进产品在中国的销售。

参考文献:

[1]史玉娟:从文化差异看商标翻译的方法及原则[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8

[2]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An Applied Theory of Transla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上一篇:5月招聘面试下一篇:资金成本的确定及最优资金成本结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