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条及声明承诺书(第10号)

2024-04-23

收条及声明承诺书(第10号)(通用5篇)

篇1:收条及声明承诺书(第10号)

收条及声明承诺书

我已结清个人工资报酬等,共计收到公司补偿赔偿款元.大写元.我已离职并与公司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没有其它任何争议和纠纷。但我经手的公司财产遗失(包括但不限于等),我承诺不利用公司名称、财产等从事任何活动,否则其一切法律后果由我个人承担。

如我找到遗失的公司财产,将及时归还公司.声明承诺人:

年月日

篇2:收条及声明承诺书(第10号)

本人 ******,(身份证号码:

******************)今收到**************公司支付给本人一次性工伤补偿金(包含护理费、误工费、营养费等其它费用)合计:

元(大写:

元整)。

另,本人工伤治疗医疗费已由*****************公司全额支付。

此据!

收款人:

****年**月**日

《 声 明》

本人*******与**************公司工伤补偿事宜已友好协商解决,自愿放弃就工伤赔偿事宜所享有的一切仲裁、诉讼等权利,且承诺对此次协商事宜予以保密。若本人对外泄露协商相关内容,将退还补偿款。

声明人:

篇3:收条及声明承诺书(第10号)

一、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中熟粳糯型晚稻。株型紧凑, 叶色浓绿, 剑叶窄短而挺, 茎节外露。穗层整齐, 穗型半直立。谷粒短圆有顶芒, 颖尖紫红色, 易脱粒。有香味。区域试验中亩有效穗25.5万, 株高80.1cm, 穗长14.8cm, 每穗总粒数78.8粒, 实粒数72.9粒, 结实率92.5%, 千粒重27.03g。全生育期123.6天, 比鄂粳杂1号短5.8天。抗病性鉴定为高感穗颈瘟病, 感白叶枯病。

二、高产栽培要点

1. 适时播种, 稀播育壮秧

宜在6月18~22日播种, 秧田亩播种量25kg。搞好浸种, 浸前用清水浮选, 除去空秕粒和病虫粒, 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 采用三浸三提:第一昼夜用温水白浸夜滤;第二个昼夜白天用强六精药液处理种子, 夜滤;第三昼夜用温水日浸夜滤。秧苗一叶一心时亩用15%的多效唑100g对水30kg喷施, 培育带蘖壮秧。

2. 合理密植, 插足基本苗

秧龄30~35天移栽。株行距13.3cm×16.7cm, 亩插足基本苗15万。

3. 加强肥水管理, 注意防止倒伏

一般亩施纯氮12~14kg, 注意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浅水勤灌, 亩苗数达到30万时及时晒田, 后期干干湿湿管理, 忌断水过早。

4. 病虫害防治

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稻飞虱和螟虫等病虫害。

5. 适宜种植范围

篇4:收条及声明承诺书(第10号)

一、特征特性

生育期148 天, 属中早熟品种。苗期叶色淡绿, 叶片直立。 株高100.0 厘米, 株型紧凑, 分蘖力中等, 主茎14~15 片叶, 穗型散, 穗长18~20 厘米, 平均穗粒数107.0 粒, 结实率86.3%, 千粒重27.6 克, 颖壳黄色, 有稀芒。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 糙米率83.7%, 精米率76.1%, 整精米率73.7%, 粒长4.9毫米, 籽粒长宽比1.6, 垩白粒率6%, 垩白度0.5%, 透明度1 级, 碱消值7 级, 胶稠度66 毫米, 直链淀粉17.1%, 蛋白质7.9%, 米质优。

经2008~2009 两年田间穗颈瘟病情鉴定调查, 中抗穗颈瘟。

平均亩产550~600 千克。

二、栽培技术

1.培育壮秧

(1) 种子处理。 要求种子芽率达到95%以上。

晒种:选种前每天上午10 点至下午2 点, 把种子放在背风向阳处晾晒2~3 天。

选种: 采用盐水选种方法, 50 千克水加盐10~11千克, 浓度以新鲜鸡蛋放入后露出5 分钱硬币大小为准, 将种子放入盐水中, 捞出空瘪粒后, 将成粒种子用清水冲洗2~3 次再放入清水中浸种5~7 天。

种子消毒:用浸种灵、咪鲜胺、施保克等药剂, 结合集中对种子进行消毒, 有效防治恶苗病。

种子包衣:浸好的种子捞出控干水后, 用40%苗病清或40%立枯宁拌种, 闷2~3 小时后播种, 防治苗期立枯病的发生。

(2) 育苗技术

苗床地选择: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无盐碱、土质肥沃、无病虫杂草、靠近水源的田块做苗床地。

育苗形式:采用无纺布或通风开闭式园田或旱田育苗, 有条件的可以采取工厂化大棚集中育苗。

营养土配制:育苗前准备足够的营养土, 要求p H值4.5~5.5。 营养土配比:无盐碱无草籽的园田或旱田土55%; 优质腐熟的农家肥40%; 优质草炭营养土5%;水稻壮秧剂0.5%。

播期及播量:一般在外界气温稳定通过5℃时播种, 播种后覆盖营养土0.5~1 厘米, 然后用药剂进行封闭灭草。

抛秧盘育苗播量为60~70 克/盘; 隔离层育苗播量200~250 克/平方米; 工厂化盘育机插育苗播量110~120 克/盘。

秧田管理:播种后至出苗前, 做好保温、保湿工作, 出苗后苗床内温度要控制在25℃左右, 超过30℃要通风炼苗, 随着通风口的加大, 床土水分蒸发加快, 应适时浇水, 原则是在不影响秧苗正常生长前提下, 尽量减少浇水次数。

插秧前3~5 天追施送嫁肥、 喷洒药剂防病防虫, 送嫁肥可选用硫酸铵追施50~100 克/平方米或喷洒1% 的硫酸铵水1.5 ~2.5 千克/平方米然后用清水洗苗。

2.插秧

根据地块不同, 插秧要遵循“肥田靠发, 痩田靠插”的原则。 插秧形式为9×4~5 寸, 每穴2~4 苗。 插秧时间在5 月15~25 日。

3.科学配方施肥

产量指标700~750 千克/亩, 需亩施纯氮14 千克。

(1) 基肥。 水稻复合肥 (15-15-15) 每亩30~35 千克。

(2) 分蘖肥。 施用时间:缓苗后立即施用, 越早越好。 施肥量:总氮的25%~35%。 调整肥:5 千克以内。

(3) 穗肥。 在目前基、蘖肥充足情况下, 穗肥不宜在穗分化始期施用 (助长基部节间和上部叶片伸长, 群体过大, 恶化光照, 引起倒伏和病害) 。

施用时间:抽穗前15~18 天, 拔节后一周左右。用量:总氮的5%~8%, 5~10 千克的硫铵。 注意:长势过旺时不施。

(4) 粒肥。 适用于后期有早衰和脱肥现象, 安全齐穗期前抽穗的田块。 施用时间: 齐穗至齐穗后10 天内。 肥量宜小。 施用时注意错开水稻开花时间。

4.节水灌溉

(1) 耕作用水。 指在耕作整地、施肥、化学除草、移栽等环节的用水, 由过去的水整地为主改为旱整旱平为主, 边放水边整平边移栽的方法, 不仅缩短了泡田整地时间, 而且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

(2) 生育用水。 实行浅、湿、干相结合的灌水方法。

带水移栽:插秧时, 一般水层3~5 厘米, 插秧后地面保持2~3 厘米水层, 抛秧时水层要浅, 水层2~3 厘米, 田面保持汪水汪泥状态。

浅水返青:水层一般达到2~3 厘米, 决不能干田无水。

浅湿分蘖:分蘖期间, 采取浅水灌溉为主, 浅湿交替, 间歇灌溉, 后水不见前水。

够苗晒田, 过旺烤田:分蘖末至幼穗分化前, 时间6 月25~7 月1 日。 要适时适当进行烤田、晾田, 但绝对不能一次重烤田。

寸水开花:进入拔节作胎时, 要逐渐建立水层, 以浅湿灌溉为主, 不能干田。

后期水的管理:要浅湿干相结合, 适当晾田, 维持根的活力, 延长功能叶寿命。出穗开花时建立浅水层;灌浆成熟阶段要浅湿干交替进行。断水过早会使米质下降, 可在收获前10~15 天断水。

5.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1) 杂草防除。 杂草防除以化学除草为主, 人工拔草为辅。化学除草要采用复合配方防除禾本科杂草和莎草科杂草的地块, 每亩用60%的“丁草胺”75~125毫升加10%的“草克星”15 克制成毒土撒施, 于缓苗后施用, 保持水层5~7 天;防除禾本科杂草和阔叶型杂草的地块, 每亩用60%的“丁草胺”75~125 毫升加10%的 “农得时”15 克制成毒土撒施, 于缓苗后施用, 保持水层5~7 天。

(2) 虫害防治

稻水象甲。 稻水象甲幼虫在土中咬食稻根, 使植株变黄甚至死亡, 成虫咬食近水面的稻苗心叶, 遇风受害叶片易折断。 栽培措施上可在移栽后10 天落干田间水层, 保持湿润状态, 过7~10 天后正常灌溉, 能有效减少产卵量。 化学防治可于6 月上旬每亩用20%的 “三唑磷”乳油100~150 毫升或20%的象甲净50 毫升对水喷雾。

二化螟。分蘖期受害出现枯心苗和枯鞘;孕穗、抽穗期受害出现枯穗、白穗;灌浆、乳熟期受害, 出现半枯穗和虫伤株, 秕粒多, 遇大风易倒折。 防治方法:6月下旬亩用20%的 “三唑磷” 乳油100~150 毫升或25%的“杀虫双”水剂250 克对水喷雾。

(3) 病害防治

水稻干尖线虫病。 受害植株矮小, 穗小、粒少, 加工后的稻米易碎, 且米粒有深褐色斑点, 影响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重视种子消毒, 可用浸种灵浸种72小时, 中间不用水洗, 一浸到底。

稻曲病。 稻曲病侵染稻粒后, 使稻粒变成绿绒状球, 比正常稻粒大3~4 倍, 一般减产5%~10%, 严重影响产量, 而且碎米增多, 米质变差。越是在高产栽培条件下越易发病, 被称为“丰收病”。 主要在抽穗开花期发病。

在栽培上应通过前期多施基肥, 后期少施穗肥, 合理稀植, 节水灌溉等措施来加以防治。 药剂防治方法:可用30%的“DT杀菌剂”亩用量100 克, 于抽穗前7~10 天将要破口期喷雾;5%井冈霉素水剂100~150毫升或10%粉剂50 克或14 的络氨铜水剂35~40克。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最普遍、危害最重的病害, 水稻从发芽到收获, 从幼苗到籽粒都可受害。 轻者会使粒重下降, 秕粒增加, 碎米增多;重者造成谷粒不饱满。 防治重点是穗茎瘟。

在栽培上可通过配方施肥、避免氮肥用量过多和施用过晚、增施有机肥和硅肥、控制灌水量等措施来加以防治。

篇5:收条及声明承诺书(第10号)

1 材料与方法

材料选用正在种植推广的鄂杂棉10号及高产示范片的田间考察数据和收获后的实产验收数据。从高产示范田中随机抽样考查不同类型田30块, 应用变异系数、相关系数、关联度、通径系数等4种理论对产量构成因素———成铃数、全株平均单铃重、衣分率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力求探讨其合理的群体结构和增产途径, 为大面积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变异系数分析结果

根据考察数据, 鄂杂棉10号单产皮棉变幅在1 385.0~1 850.9 kg/hm2。产量的标准差 (Sy) 为8.55, 平均产量 (y) 与 (±s、±2 s、±3 s) 的面积田块分别占考察面积的60.5%、93.2%、98.6%。基本接近正态分布的理论值。可见, 该材料能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变异分析结果, 以成铃数最大, 其变异系数达18.31% (表1) 。

因此, 在目前栽培水平下, 增加成铃数是鄂杂棉10号高产的基础, 其次是单铃重。为了彻底剖析成铃数, 将其分解为实收株数和单株成铃数, 并进行变异分析, 结果见表1。

2.2 灰色关联度分析

鉴于灰色关联分析在较少的样本容量下, 仍能查明各自变量与依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程度, 为探讨产量构成因子对皮棉产量影响程度的主次, 将成铃数、单铃重、衣分与产量作灰色关联分析。分析时首先将数据无量纲处理, 然后取分辩系数p=0.5, 计算关联系数和关联度 (表2、3) 。由表3可见, 相应的关联序为r1>r2>r3。关联分析表明, 与皮棉产量最为密切的是成铃数, 关联度最大r1=0.625 1, 其次是单铃重和衣分率, 其关联度只有0.601 9、0.599 3。说明这2个因素比较稳定。因此鄂杂棉10号高产的主攻目标是增加成铃数, 即通过合理密植, 实施杂交棉增密行动, 提高单株成铃数, 达到足够的成铃数[3,4]。

2.3 相关系数分析

对6对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分析, 并进行显著性测验。简单相关分析表明, 成铃数 (x1) 、单铃重 (x2) 、衣分率与皮棉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关顺序为x1>x2>x3。以成铃数相关程度最为密切, 其相关系数为0.949 0。成铃数、单铃重、衣分率两者之间呈极显著或不显著相关 (表4) 。

注:右上角数据为偏相关系数, 左下角为相关系数;*表示5%显著水平, **表示1%极显著水平。

在多个变数错综复杂的关系中, 简单相关系数易产生错觉, 造成假象, 而偏相关系数分析可排除这种假象关系, 找到真实联系最为密切的变数。因此, 将6对产量性状进行偏相关分析 (表4) , 结果表明, 成铃数、单铃重、衣分率与皮棉产量呈正相关, 其相关程度为x1>x2>x3。成铃数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性状两者之间呈不显著的负相关, 说明各因素间又存在着相互抑制的作用。

2.4 通径系数分析

由简单相关系数建立通径系数的正规方程组, 得出3个因素的直接通径系数Piy, 再由Pi→j→y=rij·Pi→y, Pj→i→y=rji·Pj→y得出间接通径系数 (表5) 和通径图 (图1) 。

注:**表示直接通径系数, 其余为间接通径系数。

2.4.1成铃数对皮棉单产的效应。

成铃数与单产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0.949 0, 偏相关系数0.817 8。对单产起正向作用, 其直接通径系数为0.737 7, 大于其他因素对产量的影响, 直接作用表现最大。但通过单铃量、衣分率的间接效应值较小, 只有0.175 9、0.035 4。所以, 成铃数多少对单产影响举足轻重, 是最活跃因素。因此, 增加成铃数是鄂杂棉10号高产栽培的重要途径。通过合理密植, 营养钵育苗, 适当早播, 重施花铃肥, 提高单株成铃率, 保证有足够的有效铃数。

2.4.2单铃重、衣分率对皮棉单产的效应。

单铃重与单产呈显著正相关, (r=0.851 5) 偏相关分析不显著 (r′=0.414 4) , 对皮棉单产亦有正向作用, 但通径系数较小, 只有0.215 1。衣分率相对较稳定, 与皮棉单产呈不显著相关 (r=0.445 8, r′=0.320 9) 。对皮棉单产也有很小的直接正向作用, 通径系数仅0.0948, 通过成铃数等间接效应也有小正向作用, 但均比其本身的直接作用大。因此, 除增加成铃数外, 通过栽培措施增加铃重或提高衣分率对提高杂交棉单产也有甚微增效。

以上所分析的3个产量构成因素, 基本左右了皮棉单产;复相关系数r=0.972 2;剩余通径系数为0.231 7, 说明产量除了这3个因素外, 还受其他因子影响。3个性状共同决定系数r2=0.941 9, 说明皮棉单产有94.19%是由这3个因素变异所决定的, 3个因素中又以成铃数对单产的贡献率为最大。因此, 通过这3个性状来分析研究鄂杂棉10号的增产途径是有现实意义的。

3 增产途径

3.1 合理密植

密度是构成单位面积成铃数最活跃的因素, 通过合理密植, 最大有效地提高光能利用率, 适当的株行距配置, 采取宽窄行或宽行窄株种植, 按土壤肥力确定合理的密度。结合杂交棉增密行动, 一般中等肥力偏上有灌溉条件的田块保证在1.80万~2.00万株/hm2, 土壤瘠薄的密度要达到2.25万株/hm2以上。

3.2 采取营养钵育苗, 适当早播, 增加成铃数, 提高成铃率

适当早播, 缩短了生物现蕾期与气候现蕾期的时差, 实现“三高”同步, 达到产桃率高, 成桃数多, 伏桃满腰, 早秋桃盖顶。据大田调查, 营养钵育苗比直播的增产皮棉180~270kg/hm2, 增产率达20%以上。

3.3 结合灌溉, 及时重施花铃肥

棉花生长周期长, 常经历伏、秋干旱, 特别是丘陵岗地, 灌溉条件差, 易早衰。因此要结合抗旱, 合理灌溉, 并早施、重施花铃肥, 减少脱落, 提高成铃率, 增加铃重, 后期还须补施盖顶肥。另外, 加强测报, 综合防治病虫害[5,6]。

4 结论与讨论

(1) 把增加成铃数、兼顾单铃重作为鄂杂棉10号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 这与有关文献报道是相吻合的。

(2) 通过多种理论的综合分析, 明确了棉花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 揭示了产量因素的真实相关和客观效应。4种理论分析结果一致, 从而提高了资料分析的准确性。

摘要:对鄂杂棉10号的产量构成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中以成铃数对产量的正向作用最大, 单铃重次之, 衣分最小。因此, 杂交棉鄂杂棉10号高产的主攻目标是增加成铃数, 兼顾单铃重。

关键词: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增产途径

参考文献

[1]汪若海, 李秀兰.中国杂交棉的发展概况及深化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 2001 (8) :13-15.

[2]邱新平.棉花杂种优势的研究与利用进展[J].中国棉花, 2000, 27 (10) :4-7.

[3]郝德荣, 何林池, 刘水东, 等.苏棉21号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增产途径[J].江西棉花, 2007 (4) :13-15.

[4]邹勇, 马自超, 李明昊, 等.抗虫杂交棉鄂杂棉10号F_1的丰产优势[C]//中国棉花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汇编.北京:中国棉花学会, 2009:2.

[5]袁有禄.世界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问题与前景[J].中国棉花, 2000 (8) :2-5.

上一篇:陈少文刑诉题下一篇:省课题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