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听见天堂》后感

2024-05-08

观《听见天堂》后感(共14篇)

篇1:观《听见天堂》后感

观电影《听见天堂》后感

经济与管理学院 13投资学1班 王海桥 201324015126

上个星期的积极心理学晚上上课,我一进教室,看见大家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抬头一看,原来老师在播放一部《听见天堂》的电影。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往往他会为你打开另一扇。“《听见天堂》这部影片便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它讲述的是一位男孩米可因意外失明却没有就此沉沦,反而通过努力成为著名电影音效大师的故事。

本片的主人公是个盲人,发生的地方也是在一所盲人学校,学生们都被规划好了未来:成为一名编织工或电工。然而本片却没有一次展开叙述,它不以悲伤为切入点......相反,整个基调都是积极向上的,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勇气的故事,告诉观众:原来天堂不仅可以看到,还可以听到。

托斯卡纳的太阳明晃晃地照着眼睛,孩子们撒开脚丫在山坡上奔跑,就算用鲜艳的油彩铺开的一层话画,带着活泼、欢快的颜色,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心灵上的冲击,就像片中那句话——“褐色,就如树皮,摸起来有点粗糙。我喜欢蓝色,就像踩着单车时,微风拂过脸颊的感觉„„蓝色也是大海的颜色。”我们的主人公米可,他有着好看的眼睛和睫毛,对任何事物都拥有些想象力,他热爱电影,热爱他的梦想,更热爱那些让生活变得鲜活美丽的事物。这些可爱的特质,即使在他失明后也没有消失,他在唐老师的鼓励下重拾信心,他在与禁锢学生思想,否认盲人未来的校长之间的斗争中得到实践自我梦想的权利,他在追逐梦想中重获新生„„米可一直在追求心灵上的自由。虽是盲人,可是米可的心依旧晴朗无比,他对于实现梦想的信念一直都没放弃,执着于自己的兴趣,编织着自己的未来,是以当唐老师对他说:“你有五个感官,为什么只用一个呢?用心聆听,心中便豁然开朗,决定用声音来记录他所听到的一切,毕竟,他还有着敏锐的耳朵,他要像演奏时闭上眼睛的音乐家一样,让他心灵的音符蜕变,变得更有力量。最后的最后,他和同学自编自导了一个话剧,并要求所有来参加的家长蒙上黑布,处于盲人的世界,用听觉去感受,直到他们用耳朵看到了上帝的存在。

除了真实题材,导演克里斯提诺波顿更融入了70年代意大利动荡的社会状态,自由意识型态的高涨与社会运动的兴起,学生与劳工涌上了街头抗议所有不合理的政策,就如同米可在盲人学校里对既有体制的奋力抗争,透过《听见天堂》传递着一个共通的理念:不论处在何种状态中,每个人都有勇敢去追求梦想的权利!

米可不因为身体的缺陷而放弃追求梦想,他的敢想敢做历历在目,而我们健全人又有什么资格放弃追求梦想呢? 生活总是这样:一会儿所有东西都有意义,下一刻一切又都变了。人会生病,家人会离开,你的朋友会关闭曾对你敞开的那扇门。我坐在那里,经历过的那些快速的变化折磨着我,心里却没有悲伤。不知从哪里,也不知为什么,一种异样的感情偷偷地占据了悲伤的位置,那就是希望。

我想,如果生活可以变得很糟糕,那么,它就可以变得更好。努力吧,我知道了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有人时刻准备着告诉你事情应是怎样的,什么事情是现实可行的,但同时我也体会到其实没有人知道事情的结果会是怎样,除非他亲自去尝试了。

看完影片,我沉思良久:用眼睛去看见世界,用鼻子去闻到世界,用嘴巴去品尝世界,用手去触摸世界,用耳朵去听到世界,这五者有什么不同呢?所有的事我们不仅可以用双眼去看到,还能听到,摸到,闻到,尝到,其实并无不同,我们只需要有一颗通透澄澈的心,就能发现上帝藏在各处的快乐,他们微不足道,易于忽略,但汇集起来却犹如烈日骄阳,是生命中的美好。

篇2:观《听见天堂》后感

这是一部意大利电影,故事讲述了:主人公米可在他十岁那年,因为好奇把玩家中猎枪,不慎跌倒误扣扳机而走火,子弹毁了他的视力,从此他的世界不再缤纷多彩,眼前剩下的仅是模糊影像,与茫茫不可知的未来……而一九七○年代的意大利,对于视障学童有着不人道的法律限制,规定他们只能到特殊学校就读,美其名是要训练他们的谋生专长(当编织工人、接线生),实则方便管理,并与外面所谓的正常人隔离起来,不让他们接触任何外界信息。米可厌恶学校的生活,但他对声音多了一份对视障小孩而言,看似奢求与遥不可及的想象力,也因此他每每都能用录音机创作出让人惊艳的作品,虽在他追求自由和梦想的过程中遇到好些挫折,但最终通过各方努力盲童只能就读特殊学校的恶法遭到废除,而米可也因为对声音的敏锐天赋,日后成为意大利国宝级的电影音效师。

米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在片中:颜色是什么样子的? 棒透了!蓝色像什么? 像是骑脚踏车时风拂过脸庞的感觉,或是,,像海,,还有棕色,摸摸看,棕色像这粗糙的树干。那,,红色呢? 红色,,像火一样,像太阳下山的天空。一个如此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创造性地打造生活的精彩,让我们真心地生活不惧怕生活的苦难,更好的生活。

影片让我想到很多,米可妈妈对孩子的那份爱和面对磨难的无奈深深感染了我,一个带着缺陷的孩子,难过、不便的不只有

他自己,还包括最不舍心肝宝贝受苦的父母,抚养一个正常小孩长大成人,就已经得耗费许多的精力与岁月,更何况还要照顾身心状况都难以掌控的残缺天使,那其中的辛酸与煎熬,没有经历过,绝对无法体会。所以世间最伟大的是父母!

唐老师告诉每个特教工作者,盲童他真正想的不是学习纺织和接线一类的工作,将来做纺织工人或者接线员,有一个可以糊口的一技之长,他们有他们的梦想,我们要做的是竭力帮他们实现梦想,这才是我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篇3:观《听见天堂》后感

青少年电影也被称为“青春电影”、“校园电影”或“成长电影”, 主要是指以青少年生活为题材的电影。由于好莱坞成熟的商业体制以及美国文化的影响力, 作为一种类型电影的好莱坞青少年影片曾频繁地进入普通观众的视野。实际上除了好莱坞之外, 在世界范围内都曾出现过一些引起人们关注的青少年电影。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青少年电影更是进入了一个高产期。虽然这些电影讲述的故事各不相同, 风格也千差万别, 但作为以青少年生活为题材的电影, 它们却也因为通过青少年独特的视角和听觉美感, 折射出青少年的生活状态与心理特征, 成为分析青少年形象的电影文本。

在世界各国的电影中, 有一大批青少年视角电影。这些电影以儿童的目光和视点去观察并叙述故事, 以微观的方式切入宏观, 通过一个个局部的细胞, 去探测整个世界的肌体。许多大师级电影人都拍过这样的电影, 在电影史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为什么用孩子的视角去观察人世, 会有特殊的效果呢?因为这二者之间, 有着巨大的差异和尖锐的矛盾, 童真的眼睛和苦难的世界, 极端的反差所产生出的艺术效果令人震撼。

在《听见天堂》里, 没有宏大的故事背景, 没有放大的戏剧化的激烈冲突, 有的只是一种看似偶然捕捉的原始态生活, 是永恒不变的关于生命信仰、家庭自然的主题以及简洁、纯净却耐人寻味的结局。青少年眼中的世界不仅真实动人, 更有一种成人所无法拥有的纯洁与渴望。导演就是想通过青少年的视角来诠释与之对立的成人世界。

上个世纪70年代的意大利, 八岁的米可因为一起意外而导致双目失明。根据当时意大利的法律, 失明的米可只能去那种由教会主持的盲人学校读书, 他们不被允许进入到普通的学校去就读。盲人学校也并非是真正给像米可这样的盲孩受教育的机会, 他们只不过是把他们训练成日后的编织工或者接线生, 从而使他们有可以谋生的一技之长而已。可以说这样的教育完全不顾学生个性上的差异, 它从一开始就歧视这些盲孩, 没把他们当作正常人一样平等看待。因此这样的教育说白了只不过是一种建立在歧视基础之上的自以为是的所谓救济工程, 它为政府减轻负担, 但却把那些盲孩当作机器。盲童被人们看作只能服从, 不能拥有梦想, 一辈子都要为命运所束缚的一类人。而主人公米可, 虽然他也曾为自己的双目失明而懊丧、愤恨, 但是他却牢牢地握住了梦想, 帮别人, 也是为自己。米可一到盲校就显示出了他的与众不同, 他用从学校偷来的录音机和福音书录音带把下雨声、风声等等模拟出来并且录了下来———他探索到了一个徐徐展开的新世界。

通过想象和美化展现一个令人感到温馨的世界, 是所有有关盲人的电影都会采用的手法, 因而它还不是本片的重点。

“蓝色像什么?像是骑脚踏车时, 风吹在你脸上的感觉, 或是……像海;棕色, 摸摸看, 棕色像是树干, 很粗糙;红色, 像火一样, 像是太阳下山的天空。”

影片在声音和听觉美感方面总能给观众带去意外的惊喜, 感叹米可出众的天赋。他用各种道具模拟各种各样的声音, 为一部童话配音。淋浴的声音与大雨相似, 剧烈晃动的大铝盘可以代表雷声, 好朋友普利策顽皮的嘴唇让人想到飞舞的大黄蜂, 可以想到用手指拍打手掌模拟雨滴从绿叶、花朵上滚落下来的声音, 用钢铁厂的声音模拟蛟龙的怒吼。最后, 在每年一次的家长会上, 在米可的带领下同学们用各种模拟出来的声音表演了一个优美的童话故事。所有的家长戴着眼罩跟随他们进行想象力旅行, 并都为此感动不已。孩子们的故事, 那么纯真, 那么纯净的声音, 那么活泼, 那一刻, 他们沉浸在城堡怪兽中的那一刻, 他们是快乐的, 他们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孩子。

“有时大人会问什么是正确的事, 他们不一定知道答案, 于是, 我们想尝试点新的东西, 因为我们相信, 没有人应该放弃自己的想象力和自由。”当愚蠢的人们以他们的方式去定义另外一群人的生活方式时, 这是一种毁灭———电影里, 毁灭的是孩子们的梦想。影片结束时字幕显示:1975年, 在各种各样的压力下, 意大利政府废除了盲人学校, 让盲人能进入一般学校就读———毁灭孩子梦想与天赋的盲校终于走到尽头。

影片由瞎子摸人这个游戏开始, 也由它作为结尾。这种宿命般的开头与结尾在宏大的交响乐中暗示着像米可一样的盲童终于冲破社会偏见的篱笆, 再次融入正常人的生活。

总之, 青少年电影中许多令人叫绝的情节和表达方式, 是需要用心体会的。影片不是哄小孩子的小把戏, 也不是用敷衍塞责、有口无心的态度地就能够创作出来的, 更不是图解政策给孩子们说大道理的宣传品, 它们有时候是一种高深得需要灵魂介入的艺术。■

摘要:青少年电影主要是指以青少年生活为题材的电影。青少年眼中的世界不仅真实动人, 更有一种成人所无法拥有的纯洁与渴望, 而那些双目失明的孩子则更是鲜明的代表。盲童的心往往是最细腻的, 敏感的听觉以及孩童天生的丰富想像力为自己的生命重新燃起了希望, 为了自己的梦想与命运、社会传统做抗争。

关键词:青少年电影,声音,听觉美感

参考文献

篇4:观《焦裕禄》后感

我十八岁投笔从戎,在毛泽东思想这所大学校里锤炼自己,时时处处以雷锋同志为榜样,深知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革命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因此,在部队我严格要求自己,苦练业务技能,当过炊事员、测绘员,毫无怨言,爱岗敬业,多次荣获嘉奖,后来,入了党,上了军校,提了干,为感谢部队培养仍在继续为国防测绘事业贡献青春和力量。但是,成家后,尤其是革命事业接班人出现后,开始想家了,便动用各方关系调回了家乡武装部工作,说是照顾家里和工作两不误,实际就是工作不思进取,拈轻怕重,怕过部队艰苦生活,舍不得小家利益,意志消沉,为人民服务信念动摇的表现,这与焦裕禄同志路过家门口不回家相比还是个人利益、贪图享乐在作怪。

到地方工作后,与枯燥无味、单调的部队生活相比轻松多了,舒服多了,接触社会也多了,好像世界都变的精彩了,因此,思想觉悟松懈了,部队的条令条例、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丢后脑勺了,军人意识淡漠了,国防观念淡薄了;工作标准也降低了,热衷于图形式,造声势,华而不实,贪图虚名,工作虎头蛇尾;生活要求却上升了,总想把部队过艰苦生活日子补回来,出门不是徒步或座公交车,而是打的士摆阔气,讲排场,宴请每逢必到,甚至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办事收点好处的恶习也在自己身上时有发生,甚至觉得心安理得,这与焦裕禄同志忘我工作,勤政为民,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相比感到惭愧万分。

十八年前,我脱下穿了二十年的心爱军装,来到了与数字打交道的王国当经济卫士,这里虽然不是部队的硝烟战场,但也是经济监督的保卫战场,可我这个战斗员在部队所学的专业知识到来审计执法部门简直就是两眼一抹黑,拿什么去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因此,我埋怨过,组织上为什么分我到专业不对口的单位工作?我动摇过,是否向组织反映申请调到专业对口或相对对口的单位工作以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我迷茫过,奔四十的人还能重新学习会计专业知识在审计部门呆下去吗?在这人生道路的十字路口,我选择了随波逐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当上了业务科长、办公室主任,我深知自己实际工作水平半桶不到,因此,工作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怨天尤人,只要组织照顾,没有工作业绩,只要组织待遇,没有严于律己,把自己混同于老百姓;业务不求上进,仅限于一知半解,总觉得自己不熟悉业务不能怪自己,而是组织考虑不周造成的,所以,平时将这种抵触情绪潜移默化到了行为中,却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辜负了党的培养,浪费了审计资源,对不起自己的津贴。我也是一个有着三十五年党龄的老党员,与焦裕禄同志求真务实、爱岗敬业相比我感到羞愧难当。

篇5:《听见天堂》观后感

时间就在慢慢的流动,有快乐,有伤心,也有你一辈子都不想得到的事情,每分钟,就可以让你开开心心,但有时候,却让你获得一生的不幸。

主人公是一个名叫米克的小男孩,他从小家里经济困难,他有一个伟大的梦想,就是能成为一位一流电影大师,他对自己的梦想从来都没有过抱怨,可是上天就是不愿意让他为人生开启一条路,让他在一次意外负枪走火,而失明了,但他没有放弃希望,就这样,父母把他送到了盲人学校,他第一次触摸了音乐,对音乐有了美好的感觉,对音乐有了希望。

米克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音乐大会,让他的父母大吃一惊,本以为儿子对生命失去希望,对未来的路放弃,他的父母想到恰恰相反,让这两位人为儿子而骄傲。

篇6:《听见天堂》观后感

人们常说:上帝关上了你的一道门,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米可无意间用双手摸到了录音机。渐渐地,他明白了录音机的功能,也喜欢上了这个“神奇的小盒子”,并用它来领略这个多彩的世界。经过老师的帮助,米可最终成为了著名的电影音效大师。

是呀,正如电影里的唐老师所说:人有五个感官,为何只选择其中一个?失去了双眼,还可以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用大脑去思考。有些名人,像爱迪生,他儿时虽然生活艰苦,甚至被学校老师称为“低能儿”,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依然研究出了多项发明。

篇7:赵姗姗观后感听见天堂

赵姗姗

这学期园里推荐观看几部电影,很幸运我在众多影片中选中了《听见天堂》这部感人肺腑的影片,看后感想颇多。

这是个由真人实事改编的电影,一个意大利小镇的男孩米可,因为一时的贪玩和好奇,被猎枪射伤了眼睛,只能够看见朦朦胧胧的影子,从此他的世界从天堂掉落到地狱。更悲惨的是,根据当时的法律规定,年仅十岁的他被迫离开了父母的身边,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教会制盲人学校里住读,并在那里认识了许多与他相同的盲人小孩,以及顽固保守的校长,善良的引路人唐老师,可爱的法兰丝(也算是米可的女朋友),炼钢厂的盲人青年艾特瑞等各式各样的人物。

影片中唯一的反派校长先生,虽然同为盲人,但他却已经被眼前的黑暗给彻底吞没了,也许他根本没有去努力,去奋争过,早早就向现实妥协,投降,他无法理解孩子们对光明和颜色的渴望,在他的眼中,孩子们就该好好地去做个纺织工或是接线生,走大人们已经规定好了的路,而不是突发奇想搞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当他无法制伏和改变米可的时候,他唯一的方法就是想把米可赶出学校,不要让他带坏了别的盲人孩子。

影片的高潮是最后米可、法兰丝还有唐老师、艾特瑞一起战胜了邪恶的巨龙——校长先生,让他们的节目在家长访

问日得以演出。当孩子们卖力地在台上表演着他们的童话故事的时候,当他们影影绰绰的身影被风灯映射在幕布上的时候,当被蒙着双眼的家长们发出会心的微笑和感动的热泪的时候,坐在电脑前的我也被深深地触动了。在那一刻,我似乎真的忘却世间所有的烦恼和无奈;在那一刻,天堂之门悄然打开,天使们在用心用力地传达着爱;在那一刻,谁能不附耳倾听;在那一刻,谁又不能听见天堂的声音呢?

这部电影给我们的教育意义很大,人有无限可能,没有人有权限制了任何人的发展,但有些人往往都被“理所当然”的偏见,而限制了自己及别人。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要杀死孩子的想像力,因为你可能正在杀死一个未来的伟人。比如爱因斯坦、毕卡索,贝多芬。

这部影片米克用一种独一无二的方式倾听生命,倾听世界,表达内心,因而听见天堂。所以看世界不能只用一种器官,想象力才是心灵真正的眼睛。

透过电影回到现实,在我们周围每位小朋友之间有着不同的天赋差异,这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平等公正对待每位学生,真正的走进了每个孩子的心灵、看到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到底是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作为教师我们要懂得发现并且适当鼓励,也许会因为我们不经意间的鼓励而创造出一位天才。米可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个好老师一直帮助他。而今天的我们虽然没

篇8:《听见天堂》高中生观后感

本片取材于意大利一位著名电影音效师的真实故事。剧情简单,说的是主人公米可在十岁时的一场意外,致使双目失明,而后在父母师友的关爱下渐渐挖掘出在电影音效制作方面的天赋。

电影气氛舒缓,善于捕捉细腻的情节。故事人物的每一寸感想,通过意象唯美的画面、和谐的配乐层层剥笋。

“褐色,就如树皮,摸起来有点粗糙。我喜欢蓝色,就像踩着单车时,微风拂过脸颊的感觉……蓝色,也是大海的颜色。”米可憧憬的是心灵的自由。

失明是悲惨的。而这部电影却不用这个去铺开话题,赚取观众的眼泪。童趣是这部电影的基调。因为有爱,就有晴朗的天空,再大的悲哀不过是一时遮蔽的乌云罢了。

这也是本片格调不俗一面,不刻意制造悲伤气氛,让人一哭到底。而是告诉你什么是梦想、勇气和爱。

童趣在整部影片中无处不在,米克一进学校就跟小伙伴打架,和同伴偷偷溜进校长室偷录音带,学黄蜂的嗡嗡叫声,骑单车去剧院“听”电影,组织一群同学进行音频剧的创作……无不让人回忆起生气勃勃的童年。

虽是盲人,可他们那颗心却无比清

朗,他们执着于自己的兴趣,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彼此关爱。不屈服于陈腐的校规。否则,这个世界只可能多了一个编织工,而少了一位电影音效大师。

如我,很多人童年梦想,随着童年的逝去而完全褪色。也许,梦想不在乎大小与时限,而在于热情和勇气,也算是生活的一种态度吧。

让人感动的是,唐老师付出的关爱。他能够宽容米可的任性,并时时鼓励着他,逐渐使他内心生长出一股力量。

篇9:观海洋天堂后感

“爸爸有一天走了,你会不会想我?”

“我会想你的”

一位父亲如是说。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面对患有孤独症的爱子,他没有什么言语来嘱托,只是在儿子床边的自言自语。

电影《海洋天堂》讲述的是癌症晚期的父亲老王(李连杰饰)为了让患有孤独症的儿子大福(文章饰)在其过世后能继续好好活下去而进行的一系列托养事宜。在面对多次拒绝后终于得到帮助,带着些许宽慰些许不安离去。而大福在父亲过世后也学会了一些基本生活技能。

《海洋天堂》中浓浓的亲情又掺杂着无数酸楚贯穿整部电影,父亲的无奈父亲的担忧父亲的憔悴,让所有观众都有从心底里涌出的哀伤。那是需要多么坚强的人才能承受的起,那略微有些苍老的身影从没有放弃过儿子,慢慢教他一件件小事,耐心的,慢慢的教。每当看见儿子做好一件事,父亲便是很高兴,笑的那么灿烂。但我每次看到那样的笑容心里却是忍不住地在感伤。在我们做起来无比简单的小事到了他那里却让他那么兴奋,那样的笑容里,包含了多少辛酸。

在如今商业大片横行的时代,这样一部纯净的亲情电影让人感觉倍加珍贵。电影末尾儿子做了一件件当时父亲教给他的事情,最终冲击了所有观众的心。所有亲情的元素源源不断从细节中涌现,煮鸡蛋,搭公车,拖地,每一个画面都让人觉得心里在颤抖在哭泣。父爱在这里得到最深刻的阐释。

我相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在看完后好好想过自己和父亲吧,这部电影,让我们对父爱如山,这个熟悉到无以复加的词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现代社会,关于金钱权力的竞争愈演愈烈,各种文化接踵而来,这时候我们更需要冲击人心灵、给与人深思的电影来帮助人们把持住自己不被金钱权力吞没。《海洋天堂》无疑是其中优秀的代表,电影中的深深父爱会感动所有观众也感染无数观众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篇10:听见天堂影评

电影《听见天堂》描述一群视障的小朋友,虽然先天(或后天)带着残疾,却不向命运低头,也不认为自己的生命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这股看似天真的信念,让他们做到了连所谓「正常」小朋友都做不到的事,不但让别人对他们刮目相看,甚至还改变了社会……

《听见天堂》是根据意大利著名盲眼电影音效大师──米可曼卡西(Mirco Mencacci)的经历改编而成,故事的主人翁米可在他十岁那年,因为好奇把玩家中猎枪,不慎跌倒误扣扳机而走火,子弹毁了他的视力,从此他的世界不再缤纷多彩,眼前剩下的仅是模糊影像,与茫茫不可知的未来……而一九七○年代的意大利,对于视障学童有着不人道的法律限制,规定他们只能到特殊学校就读,美其名是要训练他们的谋生专长(当编织工人、接线生),实则方便管理,并与外面所谓的正常人隔离起来,不让他们接触任何外界信息。

米可小小的心灵当然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巨变,他不懂为何被一场意外夺去视力之后,竟然还要被剥夺受教权,得进入跟监狱没两样的特殊学校就读,他认为自己根本就不是外界所说的「不正常」,于是他逃避、反抗一切学校所强迫灌输的教育,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无意间发现了学校的录音机,也幸而他有双与生俱来巧手,让他很快摸索出录音机的功能,并因此爱上了用这个神奇小盒子捕捉各种声音的变换,用它代替双眼领略这个世界。

因为米可并不是天生就眼盲,在他失明之前,还有过一段看得见这个花花世界的岁月,或许也可以说是幸运吧!相较于那些天生就看不见的同学,米可对声音多了一份对视障小孩而言,看似奢求与遥不可及的想象力,也因此他每每都能用录音机创作出让人惊艳的作品,如利用俯拾即是的日常生活用品,靠着拍打、碰撞来临摹自然界的各种声响,谱出一首极度逼真的「四季交响曲」;甚至还与他的明眼青梅竹马法兰丝,共同编导一出生动的童话广播剧,并吸引其它盲生参与演出。这些平常只能活在黑暗世界的小孩,在声音的世界中,找到了发挥的舞台,此时眼盲已不再是缺陷,反倒让他们更心无旁鹜地尽情发挥想象力揣摩角色,在这个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摆脱样版的学校限制,真正主宰自己的命运,演出自我,也找回以前从不敢妄想的东西──自信。

篇11:励志电影推荐《听见天堂》

《听见天堂》讲述1970年代时候从小热爱电影小男主角米可因为一场意外让永远必须与黑暗为伍当时意大利政府规定10岁只能到「盲人特殊学校」就读然而盲人学校教育就将盲生也训练成”对社会有用人”学习作接线生或纺织工等等制式化工作可人生脚步难道只能照着别人安排前进吗?米可并没有轻易屈服放弃梦想这一切挫折直到学校找到一台老旧教学录音机开始转变…盲童学校一群孩子米可导演下开始录制一出绝妙15个王子从喷火龙手中解救公主广播故事甚至还一起手牵手偷溜出去看电影 ”盲人怎么能够拥有梦想”?校长压制下米可几乎被迫退学而却老师暗暗鼓励下米可用耳朵当成另一扇灵魂窗户于一个崭新世界为而展开…导演克里斯汀诺波东尼根据意大利国宝级音效大师_米可曼卡西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真挚动人温暖叙事娓娓道出这则充满梦想与勇气感人故事……

角色介绍

【听见天堂】是根据意大利闻名盲眼电影音效大师──米可曼卡西(Mirco Mencacci)的经历改编而成。米可在八岁时因意外而逐渐失去了视力,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自己,反而寻找出他对声音独特的敏锐天赋,逐渐引领他在以炫丽的视觉艺术著称的电影产业里,成为一位专业的音效师与音乐家。【听见天堂】除了真实题材,导演克里斯提诺波顿更融入了70年代意大利动荡的社会状态,自由意识型态的高涨与社会运动的兴起,学生与劳工涌上了街头抗议所有不合理的政策,就如同米可在盲人学校里对既有体制的奋力抗争,透过【听见天堂】传递着一个共通的理念:不论处在何种状态中,每个人都有勇敢去追求梦想的权利。

米可曼卡西曾经和许多闻名的意大利大师级导演,例如【春光乍泄】的导演安东尼奥尼、【人间有情天】的导演南尼莫瑞提合作,至今已参与过340部电影的声音工程规划,并于1990年在罗马设立声音后制公司SAM,开始为许多闻名的意大利电影进行声音设计,马可图里欧乔达纳的6小时史诗巨作【灿烂时光】,以及佛森欧兹帕特的【外欲】、【他的秘密生活】皆是出自他的细腻听觉。

米可曼卡西持续专注于对声音实验的兴趣,目前正在他的出生地托斯卡尼筹备设立『意大利声音基金会』,积极推动各项声音的研究以及向大众介绍美妙的声音世界。

影片花絮

电影缘起

一部关于梦想与勇气的电影

【听见天堂】导演克里斯提诺波顿,与意大利音效大师米可曼卡西是长久以来的工作伙伴,在一次电影拍摄过程的闲中,米可聊到他在一所与世隔绝的非凡学校长大,在70年代的意大利,失去视力就代表着失去一切的希望,只能学习成为一名电话接线生或编织工,但学童为了获得校方对视障者的尊重与实践自我梦想的权利,而不断地向学校进行抗争…。

导演克里斯提诺波顿马上被这个故事所触动,希望可以将这个关于梦想与创造力,在坦然面对身体上的缺陷并建立起自我认同后,进而向社会既有体制抗争的美丽故事转化成电影,因此一部关于梦想与勇气的动人电影就此诞生。

电影选角

【听见天堂】的电影感人之处,除了电影的剧情将米可在生命受挫时仍不放弃希望的勇气,以真实而不煽情的方式诠释出来之外,更在于整部电影拍摄的过程。从一开始筹拍这部电影,导演就希望电影里的部分演员是由真实生活中的盲童担任演出,因为他们面对着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障碍,他们就是电影当中的角色。

也因此,本片最大的挑战即是如何将一般演员与视障演员融合在电影中,视障演员的加入,提高了制作上的困难度,也赋予影片更深一层的意涵。选角的过程大约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剧组巡回意大利全国,发现一些充满天份的孩童,不只是他们的自然表演,而且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充分显现出他们对生命的热情与决心。

篇12:丁香花,你在天堂能听见吗转

题记: 年,一首叫《丁香花》的网络歌曲感动了中国。这首歌的作者和演唱者名叫唐磊,是深圳的一个网络歌手,各大媒体把他誉为“刀郎之后,中国第二个‘自下而上’的红歌星”。

然而,你可曾知道,在这首歌的背后,有着一个比丁香花还要凄美的故事―――

“多么娇嫩的花,却躲不过风吹雨打”

曾梦捷是个苦命的女孩。1984 年1月26日,她出生在浙江省温州市泰顺镇,刚落地不久,父亲就撒手人寰。她自幼体质羸弱,不久就生了一场大病。母亲无奈把她送到远在四川达州的伯父家。经医院检查,梦捷得的是严重肺炎并发脓肿,虽经抢救保住了小生命,可右肺部分已呈坏死状。

从此,伯父就收养了这位苦命的小女孩。她管叫伯父“老爸”,伯母“老妈”。这个家的每个成员都对梦捷关爱有加。她每天都要吃很多种药,依她自己的话说,是“一桶一桶地吃”。就这样,她被“一桶一桶”地灌养到了12岁。

年夏天,在外地上学的哥哥回家看母校的老师,归来时突遇大雷雨。哥哥打电话回家要雨伞。梦捷知道后,提着伞就冲进了倾盆大雨中。没想到这次淋雨竟把梦捷推向了死亡的边缘。当天晚上,她就咳个不停,一咳就吐血,一咳就昏死过去。家人立即将她送到成都抢救,她的右肺被全叶切除,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残疾人。

那时梦捷已在达州一中上初中,完全明了自己是怎么回事了。她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初始她绝望、哀伤了好一阵子,时日一长就把生命看得淡了。她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原本就好静的她在老妈细心呵护下,多数时间徜徉在书海之中。

梦捷每天只去学校上半天课,但成绩却出奇地好,不为别的,只为“老爸老妈”争气,不辜负他们的养育之恩。至于上大学,她说:“我这种朝生暮死的身体,光体检就无法通过,还谈什么考不考?”这种先天性的失落让她常常长时间站立在阳台上,幽怨的目光总是湿漉漉的。

特别是 年8月5日到成都例行检查的结果出来后,梦捷更加沉默寡语了。她的痼疾已经影响到心脏,她知道“那一天”快来了��她已经听到了生命倒计时的滴答声。

老爸老妈打算送她到北京治疗,可她坚决不同意。“为什么你这样倔强?为什么不肯治病?”“老妈”问。“你们再要逼我治病,我就去死!”一家人都不敢吭声了,其实谁都明白小梦捷的良苦用心:她不愿再麻烦这个家庭了。

就在梦捷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她无法去上学了,只好呆在家里,难捱的时光就像地平线一样漫长。

哥哥很爱妹妹,梦捷的病是他心头最大的痛。每次放假回家,他都不敢面对妹妹那双忧怨的眼睛。妹妹那般有才华、那般有爱心,可没有未来―――她快要死了。

他想给妹妹做点事,让她忘掉病痛和死神。2002 年9月4日,哥哥用暑期打工挣的钱给梦捷买了一台电脑。他告诉妹妹:“这里面有一个多彩的`世界,你进去看看吧。”

“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

梦捷成了一个网民。也许是缘分吧,她第一次上网就点开了碧海银沙语音网,来到了著名的“美文之声”朗诵大厅。这里集中了很多朗诵艺术家和爱好者,还有很多作家诗人也在这里开有专栏。梦捷一下就喜欢上了这里,喜欢这里的儒雅自由的气氛。

梦捷结识唐磊纯属偶然。那时,唐磊已经从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毕业了,分配到深圳水务集团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音乐创作和表演,是网民中很有影响的网络歌手。 年10月的一天,在无意中,他来到了“美文之声”,随便取了一个网名“落雪飞花”进去了。恰巧,梦捷在里面,他的网名立即引起了她的注意。梦捷觉得“落雪飞花”好美,立马赞叹道:“你的名字好有诗意!轻盈洒脱,寓意超绝!”

唐磊自然得意。他可能是想考考她,故意问:“为什么?诗意表现在何处?轻盈在何处?寓意在何处?”

梦捷微微一笑,娓娓道来:“宋人有‘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之词。从诗词平仄来说,落雪飞花,仄仄平平,读来语音清扬,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好听!从词义来看,这名儿让人遐思翩跹,好意!”

唐磊顿时愣住了,半天回不过神来。他自然明白网上“高人”多的是,但像梦捷这样把他的化名信手拈来分析一番的却还从未有过。他望着梦捷,想叫声好,无奈找不到恰当的言语。

梦捷又“说话”了:“我很喜欢这种情愫―――好凄美的境地。飞落雪花一片,捧于手中,待欲细看时,早化为莹莹水珠一滴。让人心悸,让人心伤。”

从此,梦捷与唐磊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有一次,梦捷与唐磊聊天,说到自己最喜欢的花。她说最喜欢丁香花,可唐磊不以为然。梦捷告诉他,那是一种紫色的小花,非常漂亮,象征爱情。旋即,唐磊说:“你何不给自己取一个网名,就叫丁香吧。”

这句话一下点醒了梦捷。在她的生命里,会经常出现一个梦,梦中会出现一匹漂亮的小白驹,一直在召唤她。小白驹一路奔跑,从这世界一拂而过,在落霞里奋蹄向西,最后的目的地是一座长满了丁香花的坟地。这使得“丁香”这个名字顿时有了一层凄美的意味。她打心眼喜欢这个名字。

从此以后,梦捷变成了网络世界里一枚结着美丽愁怨的丁香。

丁香成了唐磊心中的一个期待。他几乎一有时间就来到“美文之声”,一见到丁香,他心里就会莫名涌起一阵温暖。

但他压根没有想到,丁香是一个病入膏肓的绝症患者,一个在聆听自己生命倒计时的垂死生命。他依然与丁香开着玩笑,嘻嘻哈哈,逗得丁香会开心地大笑起来。其实,她的笑容是强装出来的,疼痛难忍时,她苍白的脸上冷汗直淌,但依然挂着一丝艰难的微笑。事实上,丁香多次在电脑前昏到,多次在键盘上咳血。

唐磊也搞不懂丁香,明明在说话,却突然咳嗽起来,然后莫名消失了。有一次,唐磊很不开心,一家唱片公司说好与他签约,可又突然变卦了,让他心间“黯无天日”。他给丁香说了一大堆委屈话,末了还连问了十几个“为什么”。

丁香一直微笑着听完他的话,没有说什么,只是给他送了一首叫《凡事感激》的小诗:“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态;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该独立。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

读完这首诗,仿佛一抹阳光透过窗棂,唐磊心里豁然开朗了许多。他突然有了一种想见见这个如“丁香”一般奇绝女子的念头。他连忙问她在哪里?丁香咯吱一笑:“我在网上。”唐磊没辙,又问:“你多大?”“你觉得我多大就多大。”“那你就是一个老太婆,有80岁了。”

这句话让丁香沉默了,久久不回答。电脑前的她已经是泪流满面,她真想活到80岁,哪怕活一半也行,可命运不会给她这么长的时间了。医生断言,她活不过20岁。

在后来的接触中,唐磊明显感觉到这个女孩不一般。经常在通话时候,她会突然不说话了。唐磊长时间地等待,QQ发了无数个,UC也发了无数个,依然没有回音。而她的QQ和UC始终没下线,依然鲜亮地摆放在那里。

唐磊隐隐约约觉得有大事发生。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丁香没有出现在网上,她就像一阵风莫名地消失了。

在这期间,唐磊的歌唱创作已渐有起色。 年10月他代表深圳参加了全国校园音乐先锋原创歌曲比赛,还在深圳雨花音乐西餐厅举办了个人作品的演唱会,已经有唱片公司频频和他联络。

“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

2004 年1月27日,丁香突然在网上给唐磊发来一个问候,很不好意思地问他在哪里。

唐磊那时正在北京,在一个录音棚里录制新歌。

“我想见见你。”

唐磊觉得奇怪,忙问她在什么地方。

“我在北京大学附属医院。”

丁香在北京?还在医院?一种不祥之感涌上唐磊的心头,连忙问:“你生病了吗?”

“你见了我,什么都清楚了。”

事后唐磊才知道,丁香是专门来北京找他的。原先她死活不同意老爸老妈把她送到北京治疗,后来,听说唐磊去北京录歌了,她于是就顺从了老爸老妈的意思。其实,赶赴北京,她只想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亲眼见见唐磊。

见面在溢满丁香花气息的病房里,没有拥抱,没有亲昵的问候,也没有初见时的羞涩,他们就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握了握手。丁香苍白的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眼睛很好看,目光很清澈。唐磊看着她,百感交集,心中自有万语千言,却不知从何说起。

丁香的老妈悄悄告诉唐磊,丁香已经不行了,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死神就在这几天降临。望着丁香那笑靥如花的脸,望着那双清澈透明的眼睛,唐磊心里有一种锥心的疼痛。

似乎在自言自语,丁香安慰唐磊:“我早就不怕死了。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我会进天堂的,因为我有你的祝福,有你的歌。”这句话让唐磊泪如雨下。

随后的几天,唐磊一有空就去医院看望丁香。那时,他正在筹划他个人的第一张专辑,搞了很多方案均不理想,特别是专辑主打歌一直没有眉目,忙得焦头烂额。丁香很心疼唐磊,也替他着急。她托老爸去书店买回很多书,想给唐磊哥哥提供一些灵感。有一天,她在一本楹联书里找到了一个故事,读后非常感慨,急忙打电话叫来唐磊。

篇13:观《海洋天堂》有感

——观《海洋天堂》有感

汪洋大海之上飘荡着一只孤舟,一位踌躇的父亲带着有天生缺陷的儿子,孤独地坐在船上,无望的看着辽阔的大海,然后牵着儿子的手,两人一齐跃身跳入海中------这是一位21岁的孩子,无法正常地理解别人讲话,送孤儿院太大,送老人院又太小;这是一个47岁的父亲,面对癌症和患有孤独症的儿子,他被迫作出了如此选择,最后由于儿子水性很好,救回了父亲。由此,故事便围绕着父亲如何在生命中仅剩的几个月里安置好儿子的生活而展开。那个黄白相间的毛绒狗仔父亲与儿子、电视与沙发之间徘徊,儿子的无声,父亲耐心的交代,这些情节就那样飘过了电影的大半部分。影片没有一波三折,没有跌宕起伏,一个半小时就那样犹如溪水般缓缓流淌汇入大海走到尽头,如白云般随风飘浮着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消逝在那白与蓝的交界------常说母爱如水,是细腻的;父爱如山,是严肃的,刚强的。可是,影片中的集山与水与一体,兼容细腻与刚强。为让儿子独自生活,开始低声细语的教儿子做饭、上下车、为海洋馆清洁打扫------又因为儿子喜欢游泳而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天里背着自己精心做的海龟龟壳扮海龟陪儿子游泳,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死后就剩下儿子一人,与海龟结下了不解之缘。

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路,陪你走完人生;父爱如雨,为你洗涤心灵。父爱深深深几许?用达芬奇的话说,“父爱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父爱如山,如此之感人!

影片中有那么一个情节让我为之感动良久:儿子咬着父亲的肩,但父亲却强忍着痛一边用手拍着儿子的背一边安慰儿子,“没事的,没事的。”父爱深深深几许?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慈父之爱子,非报也。”父爱亦是如此无私。在父亲逝去之后,四个镜头让我潸然泪下:

一、儿子离家之前把原本放在电视上的毛绒狗放回到了沙发上;

二、早上起来,儿子学会的自己煮鸡蛋;

三、儿子学会了自己单独坐公交;

四、儿子学会了拖地。

篇14:观海洋天堂有感

在《海洋天堂》刚刚上映没多久的时候,周围的很多朋友就已经开始大肆的宣传,不论她们对这部影片的夸赞之词有多么丰富,终究离不开两个字:感人。于是,怀着好奇、充满期待的心情,我点开了这部影片。

“儿子,我们走吧。”“走吧。”一对父子在结束这句对白后双双跳入海中,父亲满脸愁容,而儿子却天真的笑着,他们脚上绑着的铁块似乎在告诉我们:他们在轻生。看到这儿,我不免心生疑惑,也许影片正是从这儿埋下了伏笔,为后面感情的发展做了铺垫。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一对父子之间感人至深的情感。李连杰所饰的这位47岁的父亲,名叫王心诚,他22岁的儿子大福从小患有孤独症,完全活在自己封闭的世界里,无法独立生活。大福的妈妈在大福年幼的时候,因为承受不了儿子患病的打击自杀离世,王心诚独自一人把大福抚养长大,与儿子相依为命。然而此时,老天爷似乎再一次给这对父子开了个玩笑:王心诚被确诊患晚期癌症。生命只剩几个月的时间,如何安置好大福的生活,成了日夜焦灼王心诚的心头大事,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打听,历尽周折,王心诚终于找到了一所能够接收大福的机构,却发现大福在这陌生单调的环境中,没有了父亲每晚的照料与陪伴,如同离开了水的鱼,顿失生气。为了不让儿子在自己去世以后没人照料,他甚至想到要带着大福一起离开这个世界。

大福虽然患有孤独症,但是他的水性十分好,每天在父亲工作的海洋馆里畅游是他最快乐的时光,他还在这里结识了唯一的朋友,表演杂技的玲玲,大福成了独自在异乡漂泊的玲玲最好的倾听者,而且大福也把玲玲当成最要好的朋友。为了大福能够快乐地生活下去,留在他最心爱的海洋馆,王心诚为自己制定了最不可能完成的计划,教会大福在海洋馆“上班”。他费劲心力地教大福自己坐公交车去海洋馆,在海洋馆擦地擦玻璃,还教他煮鸡蛋。为了不让大福感到孤独,他甚至不惜拖着病重的身体,背着自制的龟壳扮成海龟,陪着大福游泳。他告诉大福自己将会变成海龟,一直陪伴在他身边。

在一般人看来,孤独症的患者想要基本的生活自理都是件难事,更何况要他完成正常人才能完成的工作、出行等一系列事情。但是王心诚始终相信,只要他努力的教大福,大福终究会慢慢学会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我想,支撑他的唯一力量就是他浓浓的父爱。当海洋馆的灯光设备掉进水池里的时候,王心诚不管自己能不能游泳就从岸边一跃而下,不管呛多少水也阻挡不了救大福的心;尽管被病痛时时折磨,但是始终没有疏忽大福,做饭、洗衣服、睡前给大福脱衣服,这些原本琐碎、简单的家务事统统放在一个不久于人世的人身上让人觉得特别难受,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

片中最感动我的是最后一部分,在父亲离世后,大福终于不再把玩具小狗放在电视上;在福利院会自己数着数煮鸡蛋;公交车到站的时候会喊一声:“我下”;在海洋馆打扫场地;

电话玲响起的时候,他知道遵守他与玲玲之间的约定接电话,虽然什么话也没有,但是彼此的友爱都能感受到。看到这一串动作出现在大福身上时,我很激动,他终于做到了,他没有辜负父亲对他的期望,他真的能够自己照顾自己了。如果说说影片前一段是父亲王心诚布置的作业,那么后半段就是大福交出的美好答案。影片结尾时,大福天真、快乐的在他最喜爱的水里畅游,而且笑容洋溢地趴在一直海龟的背上,因为他始终记得爸爸说过的话:“大福,你要记住,爸爸就是那只海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已是满眼泪光,内心里很纠结,就像被拿走什么东西似的,空空的,我知道,是片中感人至深的人间美好又伟大的情感触动了我,我看到了一个执着的父亲,也看到了一个争气的儿子。也许有些事情不用从嘴里说出来,懂的人自然就会明白,有时,这个世上的一切我们都能够舍弃,但唯独这血肉之亲不论我们走到天涯海角都割舍不掉的,这永远都是我们的牵绊。

上一篇:关于3班的 运动会口号下一篇:关于大港电厂实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