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1起涉农邻里纠纷案件处理的调查与思考

2024-04-14

对11起涉农邻里纠纷案件处理的调查与思考(精选3篇)

篇1:对11起涉农邻里纠纷案件处理的调查与思考

对十一起涉农邻里纠纷案件处理的调查与思考

承德县检察院杨春光 段岩山

为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落实检察环节化解社会矛盾,我们采取个案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承德县检察院2009年处理的11起发生在邻里之间的轻微刑事案件进行调查分析,以期有利于从实践方面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

一、涉农邻里纠纷的基本情况

据统计,2009年,承德县检察院一共审查起诉有关涉农邻里纠纷的轻微刑事案件11件15人。其中涉及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多,故意伤害罪10件,故意毁坏财物罪1件。主体的基本情况:从性别上看,男性居多,涉案的15人中,有14名男性;从文化程度上看,涉案人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绝大多数人是高中以下文化,其中文盲2人,小学文化的4人,初中文化的8人,高中文化的1人;从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为主,20—30岁的有4人,30—40岁的有8人,40—50岁的有3人,最大年龄为52岁。从主观方面来看,主要是在一时冲动的情况下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或者故意毁坏财物,无犯罪预备。大部分涉案人员事后都有悔过表现,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取得被害人谅解。从客体方面来看,涉农邻里纠纷的轻微刑事犯罪侵犯的客体主要侵犯的是他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从客观方面来看,大部分是轻伤害案件,有9件,只有1起伤害案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严重后 1

果。

二、涉农邻里纠纷的特点及成因

1、引起纠纷的原因比较简单。一是邻里口角,有7起。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邻里纠纷的刑事案件都是由小争小吵开始的。有的因为琐事发生争吵升级为暴力斗争;有的因排水问题发生矛盾;有的居然仅仅是由无端谩骂引发打架斗殴。二是房屋、宅基地、地块纠纷,有3起。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加快,农村新建、翻建、扩建住房的多了,房屋、宅基地纠纷显著增加。三是因占地补偿问题引起纠纷,有1起。这类案件工矿企业或公路建设部门与村民之间因为土地补偿问题矛盾比较突出。

2、矛盾纠纷从产生到激化时间较短,犯罪发生在瞬间。不少矛盾纠纷从发生到激化时间很短,三、五分钟内纠纷就转化为刑事案件。比如,在胡希志故意杀人一案中,被害人胡某某怀疑胡希志捋了自家的几颗玉米苗,后双方在地边发生口角进而厮打,胡希志最终将被害人一家四口残忍杀害。由此可见,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如果不能冷静处理,矛盾就会猝然升级,转变为刑事犯罪。

3、不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采取以暴制暴的错误处置方式。农村宗族观念浓厚,以强欺弱现象时有存在,发生纠纷后,矛盾双方争执激烈,互不忍让,很容易激化矛盾,轻则动手殴斗,重则伤害、杀人。比如,贾某故意伤害一案

中,贾某欲迁祖坟,因事先未与本村的贾某某沟通,贾某某不同意并出来阻拦,后二人发生争执撕打在一起,最终导致贾某某轻伤住院。

根据分析,涉农邻里纠纷转化为刑事犯罪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引发利益冲突,导致纠纷产生。随着我县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重大项目上马等,涉及土地征用、拆迁安置等问题,产生矛盾纠纷在所难免。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了,新建房、扩建房等情况比较普遍,宅基地和相邻纠纷相应就增多了。

2、法制观念淡薄,不能用法律手段解决纠纷。有的群众不知法、不懂法、不用法,遇到矛盾纠纷,双方不能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商量解决办法,而是钻牛角尖,不管违法不违法,不管后果严不严重,以暴制暴,导致矛盾纠纷升级。

3、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尚不完善。村级组织矛盾调处机制不健全,或者村级调解员因水平不高、威信不足不能很好的调处矛盾纠纷。有的地方地广人稀,矛盾纠纷的信息收集不及时,调处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在调处一些突发性的重大矛盾纠纷中还缺少有效办法,并存在信息不灵,调处不及时的问题。

三、涉农邻里纠纷案件的处理效果和应注意的问题 我院在处理以上10件涉农邻里纠纷的轻微刑事案件过

程中,均进行了必要的说理和解,犯罪嫌疑人均认识到了犯罪的危害性,并赔偿被害人损失、相互达成谅解。这些案件移送法院起诉后,因犯罪事实清楚、案情简单,犯罪嫌疑人自行主动认罪,有5件适用认罪轻案程序审理,2件适用简易程序独任审判,只有3件法院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公开庭审。在判处刑罚上,1人被判处免于刑事处罚,1人被判处管制,2人被判处缓刑,1人被判处拘役,5件被判处有期徒刑,最高刑期为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处刑相对较轻。

不论是在审查起诉阶段,还是在法庭审理阶段,检察机关始终坚持积极化解当事人之间社会矛盾的宗旨。对当事人而言,双方的矛盾得到了公正的化解,增进了邻里感情。对其他农民而言,他们在这些案件中获得了启发,受到了教育,学会了更好处理纠纷的方式,促进了农村生活生产的和谐,达到了办案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合理合法的处理好邻里纠纷对构建和谐农村意义重大,因此在处理涉农邻里纠纷案件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提前预防,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一要建立健全人民调解机制。有的邻里纠纷发生后,当事人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申请基层组织进行调解,基层组织若能够开展卓有成效的调解工作,可以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刑事案件的发生。二要加强民间矛盾纠纷信息反馈工作,矛盾纠纷要得到及时

调处,纠纷信息必须沟通。矛盾纠纷发生后,有关部门或人民调解委员会得不到信息,也就失去了有效调处的时机。这种情况下矛盾纠纷就容易扩大、激化。因此要建立矛盾纠纷反馈机制,有关部门和人民调解组织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后,要及时介入、处置。

2、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做好刑事附带民事部分的调解工作。对邻里纠纷引起的刑事案件在审理中应当贯彻“当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的刑事政策。对一时冲动引发的刑事案件,事后确有悔改表现的,积极弥补被害人经济损失的,应当从轻处罚。而对主观恶性大,召集他人参与械斗的,则应当从严处罚,以发挥法律的教育、引导功能。对刑事附带民事部分的审理,则应当倾力做好调解工作,尽力引导双方达成赔偿协议,减少双方的对抗,实现“案结事了”。

3、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法制宣传工作。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而是根据矛盾的不同性质和矛盾涉及的不同利益关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使矛盾得到有效化解的社会。检察机关在综治维稳工作中,要扮演好既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又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捍卫者的角色。通过送法下乡进村、送法进校园、送法进社区等方式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让公民在面对矛盾纠纷时能够理性地采取合法手段有序化解,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篇2:处理农村征地款纠纷的调查与思考

近几年来, 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城市规模不断过大, 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土地也越来越多地被国家所征用。于是, 关于征地款如何分配的问题便成为近郊农村一个极具普遍性的问题, 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笔者通过对27起农村征地款纠纷案件进行了调查分析, 试图找出这一问题的办法。

一、对农村征地款纠纷案件的相关数据统计

(一) 2009年共受理6件, 审结6件, 结案率100%, 其中调解2件, 判决4件, 涉案原告71户396人。

(二) 2010年共受理9件, 审结8件, 结案率88.89%, 其中调解1件, 判决8件, 涉案原告94户493人。

(三) 2011年共受理17件, 审结14件, 结案率82.4%, 其中调解0件, 判决14件, 涉案原告103户637人。

(四) 案件受理数逐年上升, 其中2010年比2009年上升50%, 2011年比2010年上升88.9%。结案率逐年下降, 其中2010比2009年降低11.11%, 2011年比2010年降低7.85%。涉案人数逐年增加, 其中2010年比2009年多97人, 2011年比2010年多144人。

二、农村征地款纠纷的类型及特点

(一) 村委会在选择征地补偿方式上未征求民意, “暗箱操作”, 损害村民利益而产生纠纷, 占征地款纠纷案件的9.12%。如2009年为修扩建城市道路, 需征用农用土地, 贴出公告, 要求30日内交付被征用土地, 并称“各项补偿已按协议全部落实”。即对所征用土地不再以货币补偿而采取留地补偿方式, 重新给被征地农民安置一块土地。结果, 由于该补偿方式村委会事先未召开村民会议征求村民同意, 后因置换土地数量太少, 村民不同意, 认为村委会侵害了其利益而发生纠纷, 与2009年5月诉讼到法院。

(二) 村委会在分配征地款时按本地村民和“外来户”两个标准执行而发生纠纷, 占征地款纠纷案件的23.68%。如某村李某等17户村民在2007经政府批准相继从淮河行洪区迁移至该村, 并与其他村民一样在村建设中付出了辛勤汗水, 然而, 2009年在村集体土地被国家征用后, 村委会研究决定分配土地补偿款时, 将其村民分成两种, 一种是本地户, 按金额分配;另一种是“外来户”既李某等17户村民, 只部分发放补偿款。为此, 李某等17户村民将村委会诉讼到法院。

(三) 被征地农民在村里系少数, 村委会按多数村民意见分配征地款从而产生纠纷, 占征地款纠纷案件的35.17%。如近郊社区土地被县政府征用, 每亩补偿4.2万元。2009年7月, 村委会在收到这笔补偿款后就如何分配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 一种方案是将每亩2.4万元安置补助费分配给被征地农民, 一种方案是综合以往村里征地款补偿情况, 按每亩6000元安置补助费给占地农民, 未占地农民按人头给每人1000元。结果, 由于被征地户占村里少数, 征地款便按第二种方案分配, 被征地村民将村委会起诉到法院。

(四) 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超生而未分配征地款纠纷, 占征地款纠纷案件的18.72%。如王某, 2007年违反国家政策而超生, 村委会按照当时规定收回了其承包地, 也未分给其超生的儿子承包地。2010年王某所在村民小组的土地被征用, 在分配征地款时, 村委会以其超生没有承包地为由不予分配, 王某因此将村委会告到法院。法院以该纠纷应属于村民自治范畴, 不属于人民法院管辖而驳回起诉, 王某遂经常到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上访。

(五) 因对在大学读书的大学生、在部队服役的义务兵和已嫁女但户籍未迁的不分配征地款而产生纠纷, 占征地款纠纷案件的13.31%。如近郊某村刘某、王某在某大学读书, 赵某某蒋某在外地当兵, 李某某出嫁, 但户籍在该村。2011年村里的土地被国家征用, 村委会在召开村民会议论如何分配征地款时, 提出凡出嫁恨不管户籍是否未迁出本村以及大学生、服兵役的军人均不享有征地款。为此, 刘某等人将村委会告上法院。上诉五种类型的征地款纠纷虽然类型较多, 但却有共同特征:一是这类纠纷的原告往往人数众多, 形成集团诉讼, 给法院的审理带来一定困难的;二是被告均是村委会;三是该类案件在社会上影响较大;四是这类案件的事法律适用相对困难。因此, 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时要认真、慎重, 多做思想工作, 防止矛盾激化, 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反映出来的问题

(一) 农村征地款本身存在的问题

农村集体土地征地款的分配是对全体村民集体成员的补偿, 土地共有人应共同享有, 土地征地款的分配, 就应由享有村民待遇的村民共同参与分配。而农村土地征地款分配纠纷案件的突出矛盾在于村委会擅自决定村事务。主要表现为:1.未严格按照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程序提请给村民议讨论, 损害了村民合法权益;2.虽经过村民会议讨论决定, 但该决定与宪法、法律规定精神相违背, 不具有法律效力;3.忽视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保护, 存在男女不平等思想。

(二) 案件在法律适用上的问题

虽然我国农村在包括征地款分配在内的经济收益纠纷案件越来越多, 且多涉及到村民委员会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但是我国法律少有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规定, 有的也非常原则, 对有关农村集体经济的收益分配问题更是鲜有具体的规定。因而, 法院在受理上诉这类案件时往往产生法律上的困惑;导致有的法院受理立案, 而有的法院却认为不属于人民法院管辖范围而不予受理, 即使受理后也会裁定驳回起诉。这种状况, 无疑是对当事人合法权益保护不力, 也有损法律的统一性的权威性。因此, 有必要对此类案件加以讨论, 并以快制定出相应的明确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 从而稳定农村工作, 促进农村经济快发展。

篇3:对河北某县强奸案件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我国女性群体里受侵害的问题已成为一个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强奸案的发生给受害女性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损害,而且大多数伴随终身。这不仅践踏了人性的尊严,而且给社会治安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选取河北省某县为例,进行调研,从中找出强奸犯罪的特点和成因,以其在今后打击强奸犯罪的斗争中有所借鉴。

据调研统计,自2007年以来,调研地区共发生强奸案件29起。其中2007年发案7起,2008年发案16起,比2007年上升了1-3倍,特别是截止到今年4月份调研地区就发案6起,呈明显攀升势头。我们经深入调查发现,强奸案件近三年来有所抬头,主要是涉及无性保护能力的幼女、少女、呆傻妇女和精神不正常妇女遭强暴明显增多,呈上升的趋势。因此,为有效遏制此类犯罪,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我们对近三年来调研地区发生的起强奸案件进行了深入调查。

一、强奸案件的特点

(一)从发案时间看,此类案件大多发生在晚上。犯罪嫌疑人大多选择在夜间作案,一方面夜深入静不容易被人发现;另一方面一旦被发现趁夜色便于逃脱。在2007年以来发生的29起强奸案件中,有23起发生在晚上,占案件总数的79.3%。

(二)从发案地点来看,居民住所为主要发生地。29起强奸案中有20起发生在居民住所,占发案总数的68.9%。在此类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大多选择在自己或受害人家中作案,场所固定便于得逞。如2008年6月22日晚,犯罪嫌疑人吕某酒后跳进本村张某家中,趁张某不在家之际,强行将张某妻子石某强奸。

(三)从犯罪主体看,一是犯罪嫌疑人全部是小学、初中的低学历者。其中以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为主,作案成员中农民20人,占全部犯罪嫌疑人24人的83.3%。二是犯罪主体趋于年轻化,犯罪嫌疑人在30岁以下有18人,占全部犯罪嫌疑人的75%,18岁以下的有3人。

(四)犯罪客体以无知少女、呆傻、精神病妇女和势单力薄的妇女为主。2009年2月4日晚,受害人王某被洪某伙同他人骗至李某家中,后被洪某强奸。被害人王某年仅15岁,幼小无知,在犯罪嫌疑人的威胁恐吓下,不敢大声呼救,更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五)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熟悉的较多。在发生的29起强奸案件中,犯罪主体和侵害对象之间或邻里、或同村、同学、工友,甚至是亲属关系,彼此非常熟悉,属于这种双方关系熟悉的强奸案件有20起,占发案总数的70%。2008年12月1日,犯罪嫌疑人曹某同本村的女孩宋某一起到五峰山李大钊纪念馆处游玩,在李大钊塑像附近,曹某强行脱掉宋某的裤子将其强奸。

(六)犯罪行为大多集中在农村地区。在29起案件中,只有7起发生在城关,其余22起全部发生在农村,且以边远农村为主,占75.8%。在29起强奸案件中,距离调研地区县城较远的朱各庄镇、靖安镇、新集镇、刘台庄镇、马坨店乡均有发案。

二、强奸犯罪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黄色垃圾的污染。黄色垃圾的泛滥是一个屡禁不止的社会问题,有的业主为了经济利益,不顾社会道德而赚昧心钱,导致一些青年人染上不健康思想,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精神空虚起邪念,盲目模仿,误入歧途,最终走上犯罪道路。在调研地区公安局抓获的24名犯罪嫌疑人中有9名均在不同程度上接触过黄色书刊、黄色录像、色情网站等淫秽物品,使他们养成贪淫好色的恶习,缺乏必要的自制能力,抵挡不住淫秽物品的刺激,一旦条件成熟,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导致强奸案件的发生。

(二)青少年性教育存在误区。一是家庭教育不到位。部分家长不敢面对面地与孩子谈论性的问题,即便孩子问及也羞于启齿。二是学校教育不到位。青少年正处于性生理的发育和性意识的萌发期,生理和心理变化很大,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大多仅限于有关性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性道德教育,导致性意识产生偏差。加之青少年的模仿能力与好奇心较强,对是非的分辨能力较弱,在冲动与好奇心的作用下,很容易实施强奸犯罪。

(三)受害人自我保护意识差。由于法制教育在农村开展的不够彻底,加之农村文化水平比较低,大部分农村妇女的法律意识淡薄,同时,由于中国封建传统的桎梏,当其受到侵害后,往往顾忌到自己的名声和家庭幸福而忍气吞声,吃哑吧亏,不到公安机关去报案,有的慑于犯罪分子的淫威而不报案。正是由于受害人的这一心理,从客观上助长了犯罪分子的侥幸心理与犯罪胆量,使犯罪分子更加胆大妄为,气焰更加嚣张。在王某被洪某强奸一案中,受害者王某年龄较小,缺乏对性知识最起码的了解和认识,致使其遭到性侵害时,缺乏辨认和必要的抵抗,没有防护意识和防范能力,客观上使犯罪嫌疑人很容易得逞。同时,王某被强奸后没有到公安机关报案,而是洪某因其他案件被抓获后,交代出了此案,客观上助长了洪某的侥幸心理。

(四)普及相关法律不力。由于幼女、精神病、呆傻妇女在其智能上的特殊性,国家在制定法律上对其性保护也有特殊的规定,即凡同不满14岁幼女发生性关系即构成强奸幼女罪;明知妇女是精神病患者或痴呆者而与其发生性行为的,即构成强奸罪。这样的法律规定在相当人群的头脑中还几乎是空白,法盲群体大有人在。如2009年2月16日晚,犯罪嫌疑人刘某趁本村对门顾某在其家打麻将之际,窜人顾某家中将独自在家睡觉的年仅6岁的顾某女儿强奸。事后他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造成了强奸幼女的严重后果。

(五)对受害人群体监护不力。在农村,年幼的女孩子及呆傻妇女和精神不正常妇女大多处于一种放任不管的状态,大多数家长只让孩子及呆傻妇女和精神不正常妇女独自在家中自行玩耍,对她们的所作所为毫不知情。如:2008年6月18日,朱各庄镇坎上村谷某见本村精神病妇女冯某独自在家玩耍,趁机将冯某骗至里屋强奸。

三、对强奸犯罪的预防对策

(一)普及法律知识以及性知识教育。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公安机关要深入农村加大对《妇女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刑法》等相关规定的宣传力度,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切合实际的活动,让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有效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只有提高群众整体素质,增强群众法制观念,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犯罪;才能加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让群众敢于呼救、敢于反抗,使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有所收敛。因此除了抓打击之外,公安机关还要抓宣传、抓教育,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二)家庭社会共同落实监护责任,不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家庭要加强对幼女的看护,除加强对她们进行必要的自我防护教育外,采取必要的监护手段,特别在农村、家长外出一定要将孩子托付给放心的人代为管护,即便下地干活,也可以带孩子一起劳动,即使孩子得到劳动锻炼,又可确保孩子的安全。对呆傻、精神病妇女,也要给予必要的监护和关爱,给予她们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空间。

(三)家长、学校、社会要加强对孩子进行性知识教育和性道德教育。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很好地开展青少年青春期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使其了解生理知识、性知识,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防止青少年因对两性关系怀有神秘感,把目光转向不健康的音像制品和读物上,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通过电视、报纸、专家讲座等渠道和方式,加强健康教育和安全防范意识。有效增强对妇女特别是未成年女性、有生理及精神缺陷女性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加强对她们性保护知识方面的启蒙教育,提高她们辨别和防范性侵害的意识和能力。

(四)加大扫黄打非工作力度。一是加大对营业性舞厅、练歌房等公共娱乐场所管理,严禁青少年出入,对放任不管或引诱青少年出入有关的人员要给予重处,以减少不良文化因素对青少年成长带来的不良影响,以便堵住青少年性犯罪的社会渊源。二是要强化对文化市场和互联网络的管理。公安机关要与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坚决查禁色情淫秽书刊、色情网站,坚决取缔黄色录像点,对制黄、贩黄、以色情网站传播色情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坚决清理和打击。净化文化市场。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对11起涉农邻里纠纷案件处理的调查与思考】相关文章:

邻里纠纷处理范文05-29

社区处理邻里矛盾纠纷02-25

邻里纠纷的案例点评08-19

解决邻里纠纷的申请书12-25

邻里纠纷化解范文05-29

邻里纠纷法律案例07-08

邻里纠纷调解案例07-08

邻里纠纷案例大全07-08

农村邻里纠纷案例07-10

邻里纠纷典型案例07-08

上一篇:《音乐会》现代文阅读习题及答案下一篇:一级建造师机电章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