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九流-三教九流的故事-三教九流的寓意-三教九流的意思

2024-04-27

三教九流-三教九流的故事-三教九流的寓意-三教九流的意思(通用14篇)

篇1:三教九流-三教九流的故事-三教九流的寓意-三教九流的意思

【成语】三教九流

【拼音】sān jiào jiǔ liú

【简拼】sjjl

【近义词】三姑六婆、五行八作

【反义词】正人君子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解释】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成语出处】宋・赵彦卫《云麓漫钞》第六卷:“(梁武帝)问三教九流及汉朝旧事,了如目前。”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他是个社会活动家,朋友遍及三教九流。

【英文翻译】the taoists

【成语正音】教,不能读作“jiāo”。

【成语辩形】九,不能写作“久”。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篇2:三教九流-三教九流的故事-三教九流的寓意-三教九流的意思

【拼音】jiǔ liú shí jiā

【简拼】jlsj

【近义词】三教九流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解释】先秦到汉初各种学说派别的总称。

【成语出处】汉・刘安《七略・诸子略》中把诸子思想分为十家,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除掉小说家,就称为九流。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例子】我们对于古代的九流十家应该有所了解

【产生年代】现代

篇3:三教九流-三教九流的故事-三教九流的寓意-三教九流的意思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具有多元文化。百家九流三教是多元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从其演进历程可以窥见文化融合的趋势。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争霸,互相攻伐。与此形势有关,方术之士非常活跃,各自形成一家之言,参与百家争鸣。正如《庄子·天下》篇所述:“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这就是百家的由来。百家者,举成数,言其多也。百家之中,稍占优势的,被称为显学。《韩非子·显学》篇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不仅道术分为百家,各家之中又有分化。但是,与分化交互进行的还有融合。融合是大势所趋,是一个自然的、渐进的过程。

后来,班固对百家之学做了一番整理,提出九流的说法。在《汉书·艺文志》中,将诸子百家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个“家者流”,即十个流派、学派。班固说:“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这就是九流的由来。小说家在九流之外,因为据《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班固又指出,诸子“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请注意相灭相生、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诸子之学,各自标新立异,互相区别,但也有某些相通之处,因而相互渗透,相互吸纳,从而使相互融合成为可能。而杂家实际上是文化融合的先行者。例如,吕不韦的门客三千人,经过集体努力,编成一部《吕氏春秋》,其中融合了儒、墨、农、阴阳等家的学术思想。又如,汉代初年,淮南王刘安的门客集体编成《淮南子》一书,其中也不乏文化融合之举。

所认,无论在百家争鸣时代,还是在西汉中期思想走向融合的时代,各思想流派是互相融合、互相吸纳的。

百家九流大抵如此。那么三教呢?

西汉初年,崇尚黄老之言,与民休养生息。这为以后道教的出现埋下了伏笔。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西汉国力大为增强,于是有了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据《汉书·武帝纪》:“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丞相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可。”这就是汉武帝采纳卫绾建议,罢黜百家的由来。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春,设太学,置《五经》博士。《五经》是儒家经典,又不是儒者独家经典,其某些内容为各家所接受。百家既罢,儒术既尊,实际上形成外儒内法、各家融合的态势。汉代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一个主导的思想,适应这种形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导思想。法家等流派的思想,逐渐向儒家靠拢、渗透,而儒家也有选择地吸纳其他各家思想,从而发展壮大自家。

除了本土文化,汉代还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接受外来文化,佛教文化为其代表。民间交往先于政府行为,东汉明帝时,第一批佛经运到洛阳,建白马寺藏之,标志着佛教正式传入中国。佛教在中国扎了根,发展起来,并逐渐中国化。佛教的中国化,实质上是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融合。

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道教,奉老子为教主。道教是本土宗教。

于是乎,儒释道三教共存共融的局面在中国形成。“儒教”一词出自《史记》,教指教育、教化,而不是宗教。释道是宗教,前者影响大一些。在往后约两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三教都由盛而衰,继而新文化发展起来。三教有过一些矛盾、冲突,如韩愈谏迎佛骨,但其主要趋势是渗透和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同时又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又处于国家的分裂动荡时代,思想又活跃起来,出现三教并行之势,此后的隋唐,由于民间笃信佛、道,而士大夫希望维护正统,所以隋唐时期思想融合的趋势是“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直至两宋,理学的形成,思想融合始终以儒学为主体,除了专制王权的主导之外,儒学自身的开放与包容也是其中重要原因。

篇4:三教《天鹅的故事》

一教:重点感悟天鹅形象

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文章精彩处进行推敲,揣摩作者的遣词造句,感悟人物形象。笔者试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与文本语言对话,从关键词句中体会感受天鹅形象。同时,借助情境作模拟性生活还原,丰富体验,让学生感受更加真切。

【教学片段】

师:仔细读读这一段话,从哪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这一击的沉重?

生:“腾空而起”。因为它飞得高,落下来的重力也就越大。

生:“颤动”。冰面都被震得颤动,老天鹅得用多大的劲。

生:“石头似的”。这里把老天鹅比作石头砸向冰面。

师:印象中,石头是硬的,胸脯和翅膀却是——

生:柔软的。

师:试着用双手使劲拍打桌面。一次、两次、三次,感觉怎样?

生:很疼,火辣辣的。

师:石头砸向冰面没有关系,可老天鹅的胸脯和翅膀与我们双手一样,都会——

生:非常疼。

师:当老天鹅一次次把自己当成石头砸向冰面,当它的鲜血染红了冰面,当它的羽毛片片散落,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老天鹅?

生:坚强勇敢的老天鹅。

生:无畏的老天鹅。

师:老天鹅不怕疼吗?它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它是为了大家的生存。

师:现在,你又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老天鹅?

生:无私奉献的老天鹅。

【反思】课堂中,笔者努力将天鹅形象塑造得立体生动,目标看似达成,但却强烈感受到教学的“疲惫”。首先,课堂缺少真感情。因为基调设定是“感动”,所以学生必须要找出“打动人心”的词句,必须要感天动地,这种“被感动”的先入为主,让学生无法投入真情,课堂相对沉默。天鹅只是“高大上”的形象,远离生活。其次,从文本来看,未将其价值最大化。文本除了故事本身精彩以外,写作手法上采用了点面结合,特殊的叙事方式等等,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中并未善加利用。笔者重视内容感悟形象,“得意”目标达成,而“得言”却没有得到重视。课堂容量显得过小,效率不高。

二教:努力追求“言意兼得”

鉴于上次教学,笔者调整思路,希望既能从语言文字感悟形象,即为“得意”,又能学习语言形式和表达方法,也就是“得言”,“言意兼得”,提高效率,将文本价值最大化。笔者在课堂上做了三件事情:一是理清课文脉络,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二以“作者是怎样把老天鹅破冰的勇敢、顽强写出来的呢?”这一问题引领学生到文本的细节处体会感悟;三是通过对比第5、6自然段,了解“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在感受天鹅形象的同时,学习场面描写。第一、二环节是在第一次教学的基础上作了调整,不同之处在于目标指向表达方法,就不再细细赘述,且看第三环节教学片段:

师:第6自然段是写众天鹅破冰的场面。它与第5自然段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老天鹅破冰时,主要写了它的动作,但写众天鹅时,写了它们的叫声。

师:这“克噜——克哩”的叫声传来,你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所有的天鹅都学老天鹅,不断地腾空而起,又不断地下落,在拼命地扑打着冰面。

师:从这叫声中,你听到它们在说什么?

生:它们说:“兄弟们哪,加油!马上就要成功了。”

生:它们说:“兄弟们哪,加油!只要冰破了,我们就有吃的了。”

师:这就像劳动号子,那么有节奏,那么有号召力,我们一起来试试。

生:(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师:如果说老天鹅破冰场面仅仅是一个点,那众天鹅破冰场面就是一个面。点是通过动作等细节描写来刻画,而面的描写则是通过声音等来侧面烘托,这就是点面结合的写法。这样写法,能让故事更加丰满,更加生动。在我们平时的习作中,如果加上一些“特写“的点描写,会让内容更加精彩,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播放学生拔河场景的片段)

师:还记得我们拔河比赛的情景吗?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场面!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点面结合的方法,来写写当时的情景吗?(生自主完成小练笔后交流)

【反思】这样的教学,颇有语文味,但笔者总觉得课堂显得生硬。虽然目标指向读写结合,但教学过程就像是在阅读后面加了一个写作的尾巴,让练笔和阅读都变得尴尬。从学生的小练笔中也不难发现,所写内容大多众口一词,大同小异,没有亮点,缺少个性,可以说是功利地学习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这种“写”,虽源于生活,但与课堂教学脱节,写得不够真实。学生被动地接受写作内容,教师仅仅是从孤立的方法、技巧中指导,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内心需求。

三教:转变角度复述故事

孙双金老师在点评第二次教学时曾说道:“故事,什么是故事?它与其他课文有何不同之处?为什么不尝试教同学们讲故事呢?”他的一席话,阐述了教学的另一个视角。《天鹅的故事》最大的特色在于,它是个故事。如何发挥“故事”的价值呢?那就是复述。鉴于这样的思考,笔者将第三次教学直指“复述”,抓住文本是“故事”的特点,从复述入手,在复述中体会感悟。

【教学手记】

故事从最精彩的第5自然段讲起,老天鹅破冰犹如特写镜头,撼动人心。我让学生们自己先读,然后试着不看书讲一讲。大约3分钟后,我问:“谁愿意为大家讲讲这一段的内容?”班上一片沉默。我赶紧举起手边的空白卡片:“的确是有点难,那我们降低难度,你可以在卡片上写五个词语或短语,必须是你认为最重要、非讲不可的,然后看着词语不看书练说,等会儿讲的时候也可以看。”又一番准备,复述开始。

第一个学生直接将第5自然段背诵下来。我提醒:“讲故事不是背,而是讲自己记得的、感兴趣的、打动你的地方。”课堂兴奋点来自一个省略号。这段最后一句是“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我追问:“省略号在纸上能看到,但是听的人不知道。这儿究竟省略了什么?你能用语言把它讲出来吗?”原本相对安静的课堂,似乎一下找到了突破口,讨论声热烈起来。有人深情地说:“一次、两次,三次,只见老天鹅一次次腾空而起,一次次向下猛冲,一次次撞击着厚厚冰面,可是一次比一次慢,一次比一次费力,它那大大的翅膀沾满血迹,它的羽毛散落开来。”“第二次,第三次,它飞不动了,飞不高了,但它仍坚持着,它希望用柔软的身躯扑开这冰冷的冰面,用自己的行动给同伴更多的勇气。”……语言描述的画面让课堂变得悲壮。

最后,大家分组合作,完成众天鹅破冰内容的复述,有的用卡片,有的增加表演,有的则加上自己的创造,真的让我看到了学生的成长。

三次教学,三个目标,都是对语文教学的一种探索和思考。从“形象”走向“表达”,重视语言运用。面对文本,老师最应该“教什么”?答案唯一,就是要教“表达”,教学生“以言达意”“以言表意”的方法,这才是语文教学之本。

篇5:三教九流-三教九流的故事-三教九流的寓意-三教九流的意思

清心镜 咏三教门人,清心镜 咏三教门人马钰,清心镜 咏三教门人的意思,清心镜 咏三教门人赏析 -诗词大全

清心镜 咏三教门人

作者:马钰朝代:元体裁:词 九阳数,尽通彻。三教门人,乍离巢穴。探春时、幸得相逢,别是般欢悦。也无言,也无说。执手大笑,无休无歇。觉身心,不似寒山,这性

篇6:三教九流造句

1、认识各式各样的狗和三教九流的人,会使生活更加趣味盎然。

2、北宋西京地区旅游活动的参与者阶层广泛,上至皇帝,下到文人墨客、富商大贾、宗教信徒、市井百姓;群体来源众多,包括士农工商、三教九流等各种人都纷纷参与进来,在西京地区这一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展示自己,形成了热闹壮观的历史场景。

3、他虽博综古代典籍,依然无法尽晓诸子百家、三教九流之学。

4、这个大杂院住纺是三教九流的人物,环境并不单纯。

5、执法者很难攻入,车到附近天文台便会通知逃走第二是那地方是三教九流瘾君子的聚集地。

6、他这几年走遍五湖四海,交游之广,遍及三教九流。

7、认识各色各样的狗和三教九流的人,会使生活更加趣闻盎然。

8、“和三教九流混在一起不适合警官的行为”。

9、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内涵,就是三教九流的诸家学说。

10、这一带正是龙蛇杂处的聚落,三教九流,无所不有。

11、我是说,我过去都与三教九流之辈交往

12、四海之内,莫非兄弟;三教九流,尽是朋友。

篇7:三教九流-三教九流的故事-三教九流的寓意-三教九流的意思

满江红 赠密庵述三教,满江红 赠密庵述三教李道纯,满江红 赠密庵述三教的意思,满江红 赠密庵述三教赏析 -诗词大全

满江红 赠密庵述三教

作者:李道纯朝代:元体裁:词 教有三门,致极处、元来只一。这一字法门,深不可测。老子谷神恒不死,仲尼心易初无画。问瞿昙教外**心,密密密。学神仙,须定息。学圣人,忘智识。论做佛机缄,只凭慧力。道释儒流都勘破,圆明觉照工夫毕。看顶门、进破见真如,光赫赫。

篇8:三教九流-三教九流的故事-三教九流的寓意-三教九流的意思

关键词:农村教育,三教统筹,模式

“三教统筹”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提出的一种农村教育管理运作模式, 是将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结合、有机衔接、分工协作与相互沟通, 以统筹兼顾而适当安排。在农村实行三教统筹, 是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 对实现农村教育的统筹管理, 密切三教关系, 发挥农村教育整体服务功能, 优化农村教育结构, 促进农村经济、教育良性循环发展有重要作用。

贵阳市农村人口超过50%。改革开放以来, 贵阳市农村教育得到了大力发展, 建立起了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较为完整的农村教育体系。基础教育方面, 1985年仅有农村完中4所, 初中27所, 到2004年, 共有农村小学802所, 初中学校113所 (含完中) 。职业教育方面, 贵阳市1981年就启动了农村职业高中的建设, 2000年在普通中学开设了三年普通教育加一年职业教育的“三加一”班, 2006年, 全市有职业高中23所, 技工学校15所。成人教育方面, 1986年, 贵阳市被省政府确定为“基本无盲市”, 农村文化技术学校、短期实用技术培训班涌现出来, 到2000年, 全市83个乡镇均建有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90%的行政村建有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或教学点, 2001年至2007年, 全市共有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和成人初等学校1953所, 对农民开展了实用技术培训。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贵阳市在农村紧抓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统筹这个根本环节, 将农村教育跟科技普及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在“三教统筹”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 因地制宜地确定三类教育的综合程度及结合方式, 调整整合各类农村教育资源, 实现统筹结合, 建构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教育统筹模式。

1 远程教育模式

2003年, 曾庆红同志到贵州调研, 作出了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指示。贵阳市由国家确定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试点城市。在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市教育局以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 贵阳市从2003年底开始了大规模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工作, 各区县都建成了一批终端站点、卫星教学收视点和乡镇学校计算机教室, 远程教育的建设开发了农村教育教学资源, 搭建了三教统筹的平台。现代远程教育渗透到了农村社会的方方面面, 对基础教育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使基础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 学校教师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使教学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 中小学生通过远程教育学习, 比传统教学更具参与性, 提高了学习兴趣, 开阔了视野, 如此就大大提高了农村教育教学水平。另一方面, 现代远程教育在转变农民思想观念的同时也促进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在“远程教育进组入户计划”工程中, 广大农户不但学到了科技、政策和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 而且在诸多致富信息中得到了实惠。在清镇市, 站街镇杉树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发展林下养鸡, 村党员干部通过远程教育节目学习并在农技人员辅导下带头饲养。养鸡的实际效果转变了农民思想观念, 在村支部的带动下积极主动地远程教育播放点学习, 参加技术培训, 走上了养鸡致富之路。远程教育的建立, 极大地方便了农村居民的学习, 拓展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空间。

2 村校结合模式

2.1 村与基础教育学校的结合

贵阳市的远程教育在促进基础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同时, 也促进了村校互动。息烽县青山小学开展了“村校共携手、远教送万家”活动, 乌当区教育部门制定了教师联系农户制度, 建立教师联系农户登记卡。学校老师通过课余时间对农民的家庭经济情况、所从事产业的结构进行调查分析, 有针对性地为农户提供技术、资源和人力支持, 为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农户的增收致富做了切实有效的帮助。

2.2 村与职业教育学校的结合

贵阳市各职业学校大胆创新, 积极探索, 在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也积极促进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乌当民族职业中学为省级重点职高, 在区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指导下, 成立了由畜牧兽医、花卉园艺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村校结合课题组, 对一些偏远村寨进行帮扶。这些偏远村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观念陈旧, 劳作方式亦沿袭古老, 科技知识极为匮乏, 产业结构极不合理。课题组实地调查研究结合实际, 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对农户进行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技术知识培训;另一方面, 也对部分农民进行非农技能培训, 使富裕劳力能从事非农产业或进城务工。切实帮助了这些偏远村寨农民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村校结合使当地村民纷纷改变了旧观念, 学习新科学新技术, 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同时也使学校师生走出了学校围墙, 走出了书本, 体验生活, 开阔了视野, 教有所依, 学以致用。村校结合为三教统筹的实施提供了平台。

3“学校+公司+学员”订单培养模式

贵阳市积极为各区县职教学生和农村富裕劳力寻找就业机会, 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措施, 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各区县职业学校积极到广东、浙江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考察, 调查劳动力市场需求状况, 与这些地区的人才市场、企业达成合作协议, 实行定单培训。回本地面向农村公开招收学员, 根据企业需求开设相关专业, 制订教学计划, 确定教育模式。学校根据企业所需人才的职业素质, 把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以及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加以选择和提炼而设计相关专业。在执行教学计划过程中, 学校确定阶段教育目标, 以考核促学习, 理论考核在学校进行, 技能考核在企业进行, 学校和企业联合考核评聘人才。“订单教育”的形式十分灵活, 有三年制的长期订单班, 也有针对毕业生的短期订单班;有多达百人的大订单班, 也有十几人的小订单班。这样就做到了校企互动, 优势互补。

4“学校+基地+农户”模式

这种模式是利用学校在基地、技术等方面的相对优势加强学校与农户的协作联系, 实现对农村的科技辐射。开阳县茶场学校是一所九年制学校, 地处贫困的水井村, 交通不便导致学生就学困难, 辍学率高。学校领导班子积极寻求新路子以改变现状, 经过调查研究达成共识, 变传统的“死教育”为“活教育”, 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加强中小学学生职业教育, 并把当时市场前景看好的养殖业作为突破口。2003年底, 在县教育局、镇政府和村里的支持协调下, 水井村划拨了4000多平方米的土地给学校建职教基地, 学校建起养鸡场, 引进良种鸡苗, 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在校内, 学校每周给学生安排两节职教课, 教授种养殖知识, 并让学生利用基地实际操作, 学以致用;在校外, 学校一方面定期对村民进行种养、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知识培训并提供鸡苗;另一方面学生也将在学校学到的技术带回家, 传授给家长, 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使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学校借办养殖场之机在基础教育中植入了职业教育, 使学生互补了课堂知识。

5“学校+协会+农户”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学校培训人才、人才组建协会、协会带动农民的发展。开阳县花梨乡是贵阳市“三教”统筹的试点乡, 该乡努力创建“学习型村寨”和“农民文化家园”, 按照“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战略思想, 通过“学校+协会+农户”的模式, 整体推进了花梨乡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的发展。花梨乡在1995年曾获“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称号, 乡农技校也是省先进单位, 一直有重视职业教育的传统, 花梨中学通过“分流”举办了职教班, 一校统筹了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花梨中学职教班的学生学成回家创业, 乡政府在创业资金上给予支持, 这些学生成为科技示范户并谋求集约化经营, 逐步成立了种植、养殖、果林、蔬菜等协会。在协会的推动下, 以乡文化技术学校为阵地, 广大农民学习种养殖技术的热情高涨, 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了共同发展的队伍。这些年, 在花梨乡不断发展涌现出特色产业, 高坪村的富硒茶叶、清江村的无籽西瓜、翁昭村的蔬菜、乐旺河的角角鱼等产业品牌, 形成了建中村养猪场基地、清江村养兔基地, 翁昭村次早熟蔬菜基。其中翁昭村次早熟蔬菜基地还获得国家、省及贵阳市政府授予的“无公害蔬菜基地”称号, 也涌现出了科技带头人, 十字村的冉涛2000年被评为“全国十佳杰出青年农民”, 张有全2001年被评为“贵阳市十佳杰出青年”。

从贵阳市普、职、成“三教统筹”运作模式的实践中, 我们看到, 贵阳市以农村中小学校为主体, 统筹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既促进了农村居民 (包括教师、学生和农民) 思想观念的转变, 也推动了农村三类教育的良性协调发展, 为农村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装上了“助推器”, 为构建学习型村寨、建设和谐新农村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参考文献

[1]李少元.农村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2]李黔, 马国中.贵阳市农村改革发展三十年[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9.

[3]四川省苍溪实验中学校课题研究组.三教结合统筹发展[J].教学研究, 2007.4.

篇9:瑜伽的“三教九流”

哈达瑜伽是经典

瑜伽在印度是一门边缘学科,介于体育和宗教之间。从哲学上分为:因明论、胜论、数论、吠檀多、弥漫差、瑜伽派;从修行和练功方法上大致分为:哈他瑜伽、八之分法瑜伽、智瑜伽、业瑜伽、爱心服务瑜伽、坦多罗瑜伽、语音冥想瑜伽。其中哈达瑜伽(Hatha Yoga)是一种经典瑜伽,据传是由9-10世纪的Goraksha发明的。哈他瑜伽(Hatha Yoga)由两个音符组成,Ha(哈)代表太阳,Tha(他)代表月亮。也是现今最流行亦最为人熟悉的瑜伽修炼方法,大多数的新型瑜伽体系都是在哈他瑜伽基础上又分支出来的。

热瑜伽要谨慎为之

热瑜伽又称高温瑜伽,由瑜伽大师BikramChoudhury始创,是近年健身界的新宠儿。深受一些明星、名媛的追捧。特色是课堂在一个较高温度的室内进行(摄氏38至42度),令体温快速提升,可以增加身体的柔软度,即使是平时缺少运动的身体,也可以轻易地完成不同的伸展动作,不容易受伤,还可以加速排毒功能。但高温瑜珈毕竟是较长时间呆在一个较高温度的空间内,因此年老体弱、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的人不宜练习。一旦出现出汗过多、脱水、恶心、头晕等症状,应马上停止练习,出去通风出休息。

力量瑜伽适合有基础的人士

力量瑜伽又称动感瑜伽、活动瑜伽,它结合体位法与深度呼吸法,将有针对性的瑜伽动作连接在一起,强调力量与柔韧性的有机结合,动作连贯而具有动感,将力量集中到手臂、腰部、臀部等部位。具有较好的的塑造体型效果,对雕塑手臂、腰部、臀部的线条效果特别明显,可使练习者拥有柔软又结实的身体。同时也增强心肺循环功能,促进新陈代谢。 由于对腰、腹、臀等部位的肌肉锻炼强度大,适合有一定基础的人练习。

艾扬格瑜伽是中老年人的福音

艾扬格瑜伽是由印度瑜伽大师艾扬格(K.B.S Iyengar)创立, 并且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它非常注重人体的正确的摆放,生理结构,骨胳肌肉的功能等,强调体位动作的精准,有矫正和恢复身体的效果,在练习过程中有时候需要借助工具完成相应的体位练习,给人以安全感,更适合入门学习者和身体僵硬的人练习。有人说,这一体系的瑜伽是初学者、病人、中老年人的福音。

阿斯汤加瑜伽运动强度较大

阿斯汤加瑜伽是由印度瑜伽师Pattabbi Jois创立的,分为基础级、中级、高级3种级别。每种级别的动作编排是固定不变的,都以5遍太阳祈祷式A和B开始,中间有大量的体位姿势练习,最后以倒立和休息术作为结束。这样连续不断动作练习的目的,在于消耗大量热量,清洁身体,排出毒素还可以改善人体的循环系统,调理身心,使人神清气爽。相对于其他瑜伽形式,阿斯汤加的运动强度稍大,适合于体能较好或已经有了多年瑜伽练习经验的人练习。初学者要谨慎。

流瑜伽可帮助集中精神

流瑜伽(hatha vinyasa flow yoga)也是时下很流行的一种瑜伽,在练习的过程中以行如流水般流畅的动作组合来强健身体,它比较侧重伸展性,力量性,柔韧性,耐力,专注力的全面锻炼,让每个核心体式都能使用不同的连接体式进行紧密串联。它的体式之间的衔接给人一气呵成之感。Flow Yoga中的Flow意为”流动、流畅”,所以称“流瑜伽”,即动作像行云流水一样,缓慢流畅,当流水遇到岩石时,会激起浪花,流瑜伽也穿插有快速的节拍性动作组合。流瑜伽是哈他瑜伽与阿斯汤加瑜伽的混合体,它的练习风格和难度都介于两者之间,比较适合健康的年轻人,哈他瑜伽修炼半年以上的人练习。可针对轻度自闭症,注意力不集中的人群进行很好的调理。

其他瑜伽 各具风格

其他的像舞韵瑜伽、球瑜伽、塑形瑜伽、孕妇瑜伽、产后形体恢复瑜伽等等,都是在传统的瑜伽基础上加入一些健身元素,形成一些不同风格,不同侧重点的瑜伽流派。大家在练习时可以根据练习的目的,自身状况进行选择。

李莉,就职于济南市中心医院,2002年开始练习瑜伽,2005年获得高级瑜伽导师资格,现为亚洲瑜伽协会会员。

篇10:高职专业教师的“三教”改革思考

[关键词]高职;

“三教”改革;

创新能力

一、背景与问题

当下,相较于新技术发展的速度,职业院校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显得行动迟缓、发展滞后。(一)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缺乏创新理念,没有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真正放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现代教育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特征,着力培养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职场技能和具备创新能力的综合职业素养。而在工业化社会大规模生产模式影响下,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统一化、标准化的特点。学生在学校的特定场所里学习,专业教学标准全国统一制订,教学内容相对陈旧落后,教学模式仍以教师为中心,质量评价体系单一,这些现状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下市场对高职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特殊要求,也与信息化社会所具有的在线、移动学习空间的发展趋势不吻合。以当下职业岗位技术标准与工作规程进行课程设置,以陈旧落后的知识和技能开展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流水线式的教学进程,“标准答案”为导向的“产品化”质量标准,虽然完成了教学内容,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二)高职院校缺乏具备创新素养的教师团队创新社会要求教师具备创新的能力,拥有在相对固定的环境下有效教学的创新素养与多元角色。而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教师不擅长创新,一些职业院校的教师显得力不从心,甚至跟不上学生的现有的创新水平,形成教师与学生在创新思维、创新需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供求不对称,加上自身创新素养的缺失,导致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效能低下。面对此种情况,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将提升创新素养纳入其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实际承担的是“讲师”角色,一味地要求学生适应自己,没有践行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三)高职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与专业技术发展不同步近几年,职业院校的新进师资几乎全部来自研究型高校,虽然他们的学习能力强,理论功底深,但是自身专业实践几乎为零,专业技术技能水平较低,更欠缺的是不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技术技能的需求,只能黑板上开机器、ppt上讲工艺,更无法提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在学校不能很好地培养创新思维与能力,毕业后不能适应新技术革命以及未来工作岗位所呈现的“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的新要求。同时,这一现实情况与发展趋势,让全国高职院校开始思考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改变教学质量评价办法等,一些传统的“一技之长”订单式的人才标准将被“一专多能”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新标准所替代。

二、趋势和要求

《职教二十条》的颁布,加快了职业院校对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改革步伐。学校的育人载体将由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的校园延展到与社会组织机构结成合作共同体;

由单一的校内固定物理场所拓展到校外自然环境、云端教学共享平台,并向师生共同学习中心演进。在这个阶段中,专业教师的创新能力要融入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构成、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核评价等诸多方面,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上均将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直接影响着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质量。2019年1月,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与社会发展进程相适应、与经济增长方式相适应、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相适应,科学、系统地规划设计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加强具备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善类型教育教师结构问题。构建“三跨”专业教学团队,即跨校级、跨学科、跨专业的专业教师团队,组成类型教育的“混编”创新教学团队。2.加大教学内容的开发,引入企业的实际项目,形成活页讲义教材,确保教育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和创新。现有纸质教材,在体现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多样性和创新性方面存在局限,应开发电子、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推进碎片化学习、结构化引导创新思维新模式。3.加快创新思维与技能在教学中应用的进程,推进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素养不高的短板使得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显得捉襟见肘,落后的创新实训硬件条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实践与做法

新时代,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是推行“三教”改革。如何培养专业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打造适合学生需求的创新教学模式,我们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一)组建跨校跨专业的教师团队,大力培养“智能教师”打破传统人事制度的束缚,积极与知名企业和高水平职业院校进行联合,引入具备深厚实践经验的技术能手或大师,构建创新教师团队,依托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职业技能鉴定等对校内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指导,培养具备创新素养的专业教师。积极将真实项目引入课堂中,实现师生同堂“做中学”;

为学生和教师引入优质的在线开放课程,扩大学生与教师对专业技术技能的认知面,引导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学团队中的教师由单一的教学职能向创新教学模式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发展,从原来组织与管理教学的职能,转变为项目经理、研发人员、产品用户等多重角色,重新构建基于技术技能积累的新型教学课堂。同时,在高水平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培育了一批懂得市场、企业需求的专业教师,他们能够把企业项目引入课堂教学,实现既服务企业又服务教学的综合效益。(二)依据专业技术特点,打造“智慧教材”机电类专业传统的纸质教材,因为其不便携带、时效性不强、存在单一、可视性差、容量小等问题,已经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和不能满足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技能的需要。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一方面,应积极与省内大型企业共同探索,采用信息技术将新技术、新标准和新规范用可视、动态、形象的手段编成教学案例,形成多功能的活页式云教材;

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与专业技术发展进行整合与创新,以智慧+专业、智慧+课程来提升和扩充知识与技能的内涵与广度,在教学中用智慧教材与传统教材两种资源共存互补的新形态,为学生和教师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有力的知识支撑。(三)借鉴德国“双元制”,创新“智能教法”引入国家级创新团队成员,引入他们在德国学习的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由跨学科教学团队构建智能教法。每节课形成以问题引导、学生自我探索解决方案或技术技能,教师作为教练引导学生完成项目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教练,指引与陪伴学生完成内含创新能力的项目,师生共堂,共同探索,共同完成创新作品。例如,智慧鱼缸项目,学生从项目设计、材料选择、鱼缸制作、程序编写、质量保障和产品使用保养培训等方面,按照企业工作全流程开展,教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引导学习相关知识,培育正确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在实际项目制作中来获得知识或技能的提升,从而形成灵活有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构建教学相长的师生同堂团队教学的模式。

综上,“三教”改革将加快以创新为特征的“机电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程,“学生创新能力”的地位将更加凸显,“教师创新能力”的作用愈加显现。在师生共同创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将逐步由“师生主导、学生主体”的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所替代,私人定制课程、非正式学习与个性化自调式学习模式,将成为一种新路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将由“传话筒”向“赋能手”的方向转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得到有效的落实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廖晓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传统与创新[j].高教学刊,2019(1):44-46.[2]郭杨,王琴.近年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综述[j].高职研究,2008(1):15-21.

[3]崔联合,彭桂枝.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6,12(2):12-15.

篇11:三教活动汇报材料

城关中学“三教”活动开展情况汇报材料

引领学生自主成长 成就孩子无限未来

——城关中学“三教” 活动开展情况汇报材料

(务川自治县城关中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校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始终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管理工作的第一要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努力形成“三教”良性互动的管理机制,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现将我校“三教”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1979年8月在第一小学初中部基础上组建的一所城镇独立初级中学,原址位于务川菠萝山下,务星桥头,2014年9月整体搬迁到现都濡镇巴蕉湾。学校通过三十多年励精图治,形成了讲团结、讲敬业、讲奋进、讲奉献、讲学习、讲创新、讲能力的管理文化。

学校现有5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538人(其中女生1813人,住校生648人,留守儿童986人,来自单亲家庭学生214人,残疾学生12人,特殊群体学生176人)。占地面积100.8亩,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有寄宿床位1696个,是一所环境优雅的花园式寄宿制初级中学,教育硬件资源基本能满足4000学生就读需求。

学生主要来源于本镇的7个社区和6个村委。招生地域直径 自主成长 无限未来

城关中学“三教”活动开展情况汇报材料

约19多公里,学生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经济来源主要有种植水稻﹑玉米﹑烤烟,劳务收入、经商收入、旅游收入是近几年增长较快的收入渠道。

学区人口97742人。校址海拨640米,地域经济来源主要靠商业经营、烤烟种植,属“靠天吃饭”型农业,居住最远的学生徒步到校约需2.5个小时,学生上学交通条件正逐步改善。学校现有教师165位,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学历教师114人,大专学历教师51人;有高级骨干教师31人,县级骨干教师36人,校级教学能42人,教坛新秀45人。

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领导班子形成了团结一致、工作高效、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工作风格,学校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符合新时期教育改革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学校就城镇学校的管理已探索出一定的经验。实现学校整体搬迁后,学校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机遇期,教师的精神风貌、敬业精神、实施德育管理能力和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明显提升,学校正在朝着市内一流初级中学办学目标迈进。

二、“三教”活动开展的主要主要举措

(一)学校工作

1、明确办学目标,调整办学思路,建立起系统的、现代的育人理念,实现每个孩子在校园健康、快乐、幸福成长。经过多年探索,针对学生德育问题日益突出、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等实际,学校对办学理念进行了全面修正,全新提出了“自主成长,无限未来”的校训,把打造快乐校园、幸福校园和书香校园作为办好现代教育的三大目标,构筑起全体教师认同的管理文化,推进学校快速发展。把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建设作为扭转管理困境 2 自主成长 无限未来

城关中学“三教”活动开展情况汇报材料 的突破口,把争创市内一流作为办学目标。在学校顶层设计上,把学生归入中心,多力齐发,教学和德育合力共济,提升学校办学内涵,争创一流业绩,实现学校发展提质增速。

2、紧紧抓住教师这支核心德育队伍。以实现每位教师的增值发展为核心,不断提升实施现代德育能力和心理干预能力,把人民的满意作为衡量学校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全面推进课堂改革、管理改革、评价改革和分配改革,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敬业奉献精神强、有高尚的职业追求和职业信仰的教师队伍。在管理中,重定工作目标,重过程督导,重结果考核,重制度执行,近2年来,教师专业发展进入快速期,在省市县组织的各类竞赛中,多次获一等奖,整体教风实现根本性好转,群众对学校的满意度有很大提升。

3、建设“四驾德育马车”,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德育的四驾马车是:班主任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班级科任教师是实施德育的重要助手;政教处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主要管理部门;团委、教务处、宿管中心、膳食中心等部门是实施德育的重要力量。四驾马车,四轮驱动,并驾齐驱,整体推进。学期初对各岗位定德育管理目标,期末对各岗位进行细致的量化考核,兑现奖惩。近三年来,“四驾马车”高效运转,基本实现了德育管理的软着陆,走出了学校在多年管理中的德育困境。在工作中,有很多感人至深的例子:下晚自习了,教师还在寝室向住宿生问寒问暖;中午休息时间,班主任还在与学生促膝长谈;下午放学,教师还在操场的环形跑道与学生同行交流……。教师们如涓涓细流,浸润着学生的心田,呵护着每个孩子在校园健康快乐幸福成长。

自主成长 无限未来

城关中学“三教”活动开展情况汇报材料

4、抓好“四项能力”建设,推进德育现代化。四项能力是指: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力;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德育队伍的心理干预能力;教学的德育渗透能力。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特殊学生等,心理问题多,坏习惯也不少,以前教师们在管理中都十分头痛,甚至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通过培训,通过管理实践总结、管理绩效监测、心理评估等手段,以提升德育队伍的四项能力。我们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一些细节进行改进:在批评孩子的同时,我们能否先表扬孩子,再说孩子还需要努力的方面;我们能否每天多鼓励孩子,节课能否表扬5个以上的学生;我们在德育理念上要坚信,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我们已完全摒弃过去管理中那种“家长式”、简单粗暴、居高临下式的权威德育管理模式,德育的实效性明显增强。增强德育队伍的实施管理能力,十分重要。学校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是我校实施的县级德育研究课题,班级自律组织充分发育,班主任主要是管理好班级各类自律组织,班级管理事务由学生自己组织完成,在班级管理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充分彰显了自主成长的办学主张,学生在自主管理模式下,更能树立学习成就感,充分培育孩子学习自信,让他们阳光快乐地走在校园,成就卓越的每个自己。

5、做好“四个基地”创建工作。四个基地是:全国“乡村少年宫”创建示范基地;二是县级“普法教育”基地;三是市级“校园安全文明”创建基地;四是“四点半工程”示范基地。放学了,周末了,孩子们都去哪儿了?大部分孩子有家长的陪伴,享受天伦之乐。但仍有1000多孩子家长远在他方,他们只能留守在校,他们过去都是在街上闲逛,产生不少社会治安问题。针 4 自主成长 无限未来

城关中学“三教”活动开展情况汇报材料

对这一实际,学校打造了四个基地:周末了,乡村少年宫开学了:古筝班里琴声悠扬;声乐班里学生练嗓声嘹亮;电脑机器人班里的孩子正在全心投入于他们的制作和创作;绘画班里,孩子们正在描摹人生美丽的画卷;篮球兴趣班的同学们,正在操场上有模有样练习基本功。在社区,也有大批我校学生在老师带领下,进行社区活动,他们或走进敬老院,为老人们打扫卫生,洗洗衣服;他们或者走在街巷,在调查社区污染情况;他们或在交通要道,劝阻行人不撞红灯……。学校的普法教育开展有声有色,多次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尤其学校的模拟法庭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媒体也多次报道了我校的普法工作开展的特色。近2年,学校学生无一件刑事违法案件,无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四个基地的建设作用不可低估:我们将更多孩子的爱好引领到健康高雅的艺术追求上来,“占领”他们更多的课余时间,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最有效方式。

6、打造高效课堂,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我们主要教学什么?重点要培育孩子什么?怎样实现每个孩子都能高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是我们多年探索的问题。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提出让孩子在课堂上学得快乐、学得幸福作为教学追求的第一目标,其它所有教学目标都是得围绕这个核心来组织。对此我们提探索出了“六三”制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构筑高效课堂。通过近三年的改革,更多教师树立起了职业自信,牢固了职业信仰,更多的老师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孩子们在校园里觉得快乐,学得幸福,校园里的一张张美丽灿烂的笑脸,是最好证明,是孩子们在校园健康成长的最好佐证。

(二)家庭和社会工作 自主成长 无限未来

城关中学“三教”活动开展情况汇报材料

1、开办好家长学校,引领家长教育观转变。在县多部门的关心的支持下,我校家长学校办得很有特色。每学期,家长学校与孩子们同开学,并邀请学校领导、班主任、县关工委同志、社区领导等为家长学校授课,促进家长转变盲目的分数教育观,更多去关注孩子的心灵健康和精神家园的塑造,成就心灵强大的孩子。家长学校的工作很受家长们欢迎,主要利用夜间开班,班级所有工作,都由家长委员会来负责,并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的人力资源,有不少家长就是成功人仕,家长学校聘请他们为家长学校的授课人,共同来分享他们的育子经验。我校家长学校的工作,得到多部门的肯定,使我们工作倍受鼓舞。

2、家长积分管理,推进学校和家长的良性互动。在家长学校管理上,主要是推行积分管理模式,家长的积分记入孩子学业积分,家长修完60分,是孩子毕业的一个条件。在积分管理办法上,参与一次家长学校授课记3分,参与家长会积5分,参与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积2分;参与专题讲座积分3分等。家长学校实行档案化管理,学生在入学初即告知家长学校管理办法和要求。该办法实施一年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问题学生数明显下降,家校良性互动机制完全形成,成为我校管理工作的一项成功决策,并在社会引起很好反响。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做到教师与家长的互动经常化。每个班级,都建立起了班主任主导的QQ群,家长们在Q群里自由表达思想和看法,很好地促进了班级管理工作;学校联合中国移动,建立起“校讯通”交流平台,学校重大决策,重大活动在,班级的事务,教师的作业布臵,都是平台上进行通知;学校通过校园网,发布学校信息,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学校建 6 自主成长 无限未来

城关中学“三教”活动开展情况汇报材料

立起门检系统,学生到校时间、离校时间,家长都能及时收到信息,很好地守护了孩子的安全。学校下一步还将对多信息系统进行合并,系统管理,促进孩子的健康、快乐、幸福成长。

4、多部门联动,共建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学校与派出所、公安特警大队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上放学时间,都有专门巡逻警察在校门值守,守护学生安宁。学校教师经常与派出所一道,深入社区居民家中,了解租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学校与文化执法部门联动,对周围的网吧、游戏厅、娱乐场所进行拉网式排查,签订责任书,确保未成年人不进入上列场所;学校与紧邻的安定社区和文化社区一道,对周边居民的噪音控制、校园周边设施的维护等进行强调,确保学校良好的周边秩序;与周边居民一道,建立起校园周边的学生聚积行为报告机制;社会热心人仕也经常深入学校,了解我校学生德育和学习情况。这其中有很多难忘的例子:校门口周边几个退休的老妈老伯,放学后自觉守在街头巷口,看到学生有不安全行为,就进行制止,并及时向学校报告,学校能成功处臵多起应急事件,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学校倍受社会关注,社会也给予学校太多回馈,学校周边环境安宁有序,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5、积极与社会公益组织对接,给学生第三只眼看世界。我校近年来,先后有多个公益项目进入校园,贵州启航项目邀请清华才俊到校做励志演讲;深圳道弘项目到我校,宣讲道的力量;李佩感恩励志团也到我校,进行公益感恩宣讲;社会公益组织对学校的健康成长提供的帮扶更是难以统计。社会公益组织到校,给予孩子们第三只眼,让孩子们用慧眼去看这个世界,给予他们力量和信心,坚定孩子们理想和信念,在校园里快乐健康幸福成 7 自主成长 无限未来

长。

城关中学“三教”活动开展情况汇报材料

我们只是为孩子的成长做了我们应该做的工作,而且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但我们将坚定信心,理清工作思路,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耕耘我们的脚下的土地,努力用我们的手式去影响孩子们,让他们内心强大起来,不再做温室里的幼苗,不再去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自觉地去接受骄阳的炙烤和风雨的洗礼,自己的路自己去走,自己的事自己去干,自己的理想自己用汗水去浇注,自主成长,才能实现无限可能的自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托起祖国的未来。

篇12:焦f三教会通思想的理论依据

焦f三教会通思想的理论依据

焦藏认为孔孟之“学”是尽性至命之学,是对天道性命的体会,而他之所以重视对“学”的.问题的讨论,则在于他要从根本上去把握儒学的精神.而把握儒学精神同时也出于三教会通的需要,因为须对三教各自的精神有所把握,才可找到三教内在一致的理论依据.本文认为,儒家心性之学成为焦f的着眼点.此心性之学在焦藏那里即为“尽性至命”之学,是他力图在一个平等的、深刻的立场上去解决三教会通问题的一个可能依据.在焦藏看来,三教都是尽性至命的体道之学,佛、老并非只作为孔孟的补充或者必须依附于儒家才能存在.儒者之人生理想是要学以知性复性、尽性至命,这同样也是佛道之根本追求.

作 者:黄熹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100871刊 名:中国文化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CHINESE CULTURE RESEARCH年,卷(期):“”(4)分类号:B0关键词:焦f 三教会通 尽性至命

篇13:三教九流-三教九流的故事-三教九流的寓意-三教九流的意思

一、三教的缘起、对立和合一

儒学由孔子在春秋时期创立, 在经过300余年的起落沉浮, 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后, 开始成为历朝历代的主流文化意识, 并逐渐渗透到社会各方面, 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范式。佛教于公元前10世纪由悉达多·乔达摩创立于迦毗罗卫国 (今尼泊尔境内) , 东汉永平十年 (公元67年) , 佛教正式由官方传入中国, 在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发展, 由于受到帝王的偏爱而逐渐成为社会主流宗教, 发展亦达到新的高度,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就反映了当时佛教兴盛的景象。道教为中国本土宗教, 其发源于我国古代本土春秋战国时期的方仙道, 到东汉末年, 教祖天师张道陵正式创立教团组织, 但其影响力远不如其他两家。为了生存, 道教不断迎合上层贵族的精神生活和肉体生活的需求, 向他们推销养生, 服食, 炼丹, 房中等宗教内容, 使得道教在士大夫阶层逐渐流行开来, 至唐朝时, 因唐王室认道教太上老君老子 (李耳) 为祖先, 奉道教为国教, 道教的发展也达到顶峰, 逐渐形成了三教三足鼎立的格局。

其后数百年间, 三教纷争不断, 先后发生“三武一宗”的灭佛行动以及儒林人士反佛等事件, 但统治阶级为维持社会稳定, 对三教均加以利用, 三教也在不断发展进化的过程中相互借鉴, 相互融合。至宋代, 社会生活稳定, 统治者在独尊儒术的基础上, 同崇释、道两教, 此外宋朝统治较为开明, 思想环境轻松, 言论较为自由, 这些都为三教开始走向融合创造了有力的外部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 三教融合的产物¬——理学应运而生。理学是儒、释、道三家理论思想精华的结晶, 他以儒家思想为根本, 又有选择性地吸收了佛、道两家的营养, 对我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教合一也终成大势所趋。

由上可知, 宋代儒、释 (佛) 、道三教的合一的局面已经形成, 三者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形成了极富中国特色的文化思想。这种文化思想对我国古代建筑的是深刻的, 尤其是宗教建筑, 其中处处能看到三教合一所带来的痕迹。

二、三教合一对传统宗教建筑的影响

三教合一对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是深远的, 因此作为这一文化最直接表现的传统宗教建筑, 我们可以清晰地从中发现其打下的烙印。下面从建筑的结构与布局、雕塑形象以及祭祀人物来分析三教合一对传统宗教建筑的影响。

(一) 建筑的结构与布局

佛教的寺庙在古印度主要表现为塔寺和石窟寺, 在中国的石窟寺多仿造印度样式修凿, 但塔寺的建筑风格与印度本土塔寺相比发生巨大变化。在印度的佛教寺庙中, 塔是佛教建筑的象征, 亦是整个寺庙的中心, 在佛教传入中国前, 中国是没有“塔”这一建筑形式的, 再加之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 使得中国的佛教寺庙为中轴对称的合院式布局, 佛殿位于寺院的中心位置上, 而塔在中国佛寺中或有或无, 其建造位置也不尽相同, 更有甚者如济南长清灵岩寺中, 另辟别院修建塔林。佛寺中佛殿的结构、屋顶等皆仿宫殿的建造形式而建, 与孔庙的建筑布局结构趋同。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 其建筑布局和形式自然为传统中轴对称的合院式布局。

历史上, 随着朝代的更迭, 寺庙改为道观、道馆改为寺庙、寺庙改为书院、书院变为寺庙等情况时有发生, 这从客观上造成了三教的宗教场所建筑结构和布局的日趋相同。

(二) 雕塑形象

1. 三教诸神共处一庙

在我国各地宗教建筑中, 常出现三教中诸神同时出现的情景。比如位于北岳恒山被徐霞客誉为“天下巨观”的悬空寺, 寺中南北各有两座三檐歇山顶高楼。南楼中有一宫三殿, 其中纯阳宫主要供奉的是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三宫殿分别供奉赐福的天官, 赦罪的地官, 为民解厄的水官;雷音殿为佛教殿堂。北楼中有三殿。五佛殿因供奉五方佛而得名;观音殿在楼中层;三教殿位于北楼的最上层, 三位教主齐聚一堂, 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 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

2. 雕塑形象的相互影响

三教在宗教建筑中的雕塑形象相互借鉴对方在造像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及思想内涵, 逐步形成了有着鲜明合一特色的雕塑形象。

佛教在经历了北魏时期的灭佛运动后, 在继任皇帝们的支持下再次兴盛起来, 特别是云冈石窟及龙门石窟的开凿, 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佛像雕琢的过程中, 造像者们吸取了前朝灭佛运动的教训, 为讨好当朝皇帝, 将佛像与当朝皇帝的形象合为一体, 佛像的雕琢也更加的中国化, 形成了新的艺术形式。与此同时, 许多石窟中除去佛像外, 还出现了太上老君、西王母等道家形象。这种大量吸收汉文化的造像手段, 有利于佛教被汉文化圈中的民众所接受, 从客观上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同时也是佛、道两教早起开始走向融合的具体表现。

道教根据历史记载在两晋前没有道教雕塑形象, 其诸神形象皆以文字描述的形式予以记载。但其描述多半光怪陆离, 严重脱离民众生活实际, 造成了很难被其信众所理解。然而, 随着大批石窟的开凿, 以及民间造像运动的兴起, 道教的传道者们意识到, 像佛教那般借助有型的雕塑形象可以更好的帮助自己传播教义, 吸引信徒。因此, 在佛教的影响下, 各地道观开始出现一批道教神祇, 而其中不少的道教造像的手势、盘坐方式等均脱胎于佛教, 亦有许多道教石刻坐立于莲台之上。

(三) 祭祀人物

在全国诸多三教寺庙中, 我们均能够发现有供奉关羽的关帝庙。无论是济南华山上的道观华阳宫、杭州的禅中寺庙灵隐寺、甚至北京的黄教寺庙雍和宫, 都能看到被供奉的关公形象。三教共拜一人,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清代关庙中有这样一副对联, 最能体现关羽在中国历史文化地位和影响:“儒称圣, 释称佛, 道称天尊, 三教尽皈依。式詹庙貌长新, 无人不肃然起敬;汉封侯, 宋封王, 明封大帝, 历朝加尊号。矧是神功卓著, 真所谓荡乎难名。”关羽的“忠、义、仁、勇”的精神一直被中华民族所推崇,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标准。陈隋年间, 佛教徒尊关羽为护法伽蓝菩萨, 与韦陀菩萨并称是佛教的两大护法神, 并在湖北当阳建关庙。此后各家寺院争相供奉关公, 后世弟子更将关公的诞辰日五月十三作为伽蓝菩萨的生辰日。到清朝光绪年间, 关羽更是被封赐为“忠义神武灵佑神勇威显保民精诚绥靖诩赞宣德关圣大帝”, 其佛家地位可谓登峰造极。

道家对关公的崇拜始于北宋笃信道教的道君皇帝徽宗赵佶, 其“关公斩蚩尤”的说法奠定了关公在道教中的地位, 因此被封为崇宁真君;至明万历年间, 关羽更是被明神宗加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对于关羽的崇拜, 儒家自然不肯落后, 其“忠、义、仁、勇”的精神是儒家一直倡导的道德规范;此外, 在《三国志·关羽传》中明文提到:“羽好《左氏传》, 讽诵略皆上口”。《春秋》为五经之一, 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 所以关公自然得到了封建时代文人士大夫的青睐, 其地位也一升再升, 最终成为了与孔子平起平坐的“武圣人”。

三教对关羽的崇拜, 体现在宗教建筑上就是关帝庙 (殿) 的大量涌现, 各教将自身教义与关公生平结合起来, 利用民间对关公的崇拜, 以这种方式吸引教众。与此同时, 有些宗教建筑比如北京阜城门内大街的帝王庙等庙中供奉的关羽已经不是古籍文献中所描述的手持《春秋》的赤面武将了, 而成为头戴皇冠的金面帝君, 这是因为因为关公已经被封为佛, 已经配享金面。因此由上可知, 各类宗教建筑中对关羽的共同崇拜是三教合一这一历史进程中重要的表现。

三、结语

儒、释 (佛) 、道三教合一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思想文化事件, 无论是本土的儒、道两教, 抑或是外来的佛教, 在华夏大地上互补互融、兼容并蓄, 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变得博大精深。而作为这些文化内涵的子体的传统宗教建筑, 见证了三教由对立、争斗再到开始融合并最终走向合一的过程, 也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信仰, 也与母体一起散发出精彩纷呈的文化景象。

摘要:本文简述了儒、释 (佛) 、道三教在中国历史上从对立、争斗、融合到最终走向合一的重大历史进程, 并通过对中国传统宗教建筑结构、布局、雕塑形象和祭祀人物的分析, 阐述了“三教合一”对中国传统宗教建筑的影响。

关键词:三教合一,宗教建筑

参考文献

[1]郑土有.关公信仰[M].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4 (10) .

[2]刘海燕.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演变史论[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02.

[3]赵翼.《陔余丛考》卷35[M].北京:中华书局, 1963.

篇14:何谓“三教九流”

从现存的历史文献记载看,关于“三教”最早的记载,是三国时吴侯孙权和尚书令阚泽的一次谈话,其中提到儒、道、佛教三教。“九流”的说法,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

《汉书·艺文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这部最早的系统性书目,是班固撰写的。《汉书》十志之一的《艺文志》是班固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的,其中收录诸子一八九家,但最重要的是九家(“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指儒、道、墨、法、名、阴阳、纵横、杂家与农家。这“九家”也叫“九流”,实际上是汉代之后对中国主要宗教和各种学术流派的泛指。

“三教九流”后来逐渐成了不同等级社会角色的代名词。中国历史上对人群的划分,最早是从商周时期开始的,士农工商四业,一直延续了几千年,后来越分越细,便有了“三教九流”的分类。

其中,除了三教没有争议之外,九流的说法莫衷一是,到后来,九流不够划分,一直演化到二十七种职业,按照上中下三类区分,这就是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那么,比较流行的“三教九流”中的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指的又是什么呢?

上九流主要指古代的领导阶级:“一流佛祖二流天,三流皇上四流官,五流阁老六宰相,七进八举九解元。”

一流是佛教的佛祖,在思想领域里是舆论权威,权力至高无上;二流天是玉皇大帝,比人间的皇帝位置高一等,但虚无缥缈,不像佛祖那样能指引人的思想;人间的最高领导皇上排第三,皇上下来是阁老,即老资格的重臣,如位列“三公”的太师、太傅、太保等;接下来的宰相,是帮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内阁官员首领;排名后三位的都是科举中榜士子,是封建科举取士制度中的“成功者”。

中九流主要指古代的文艺与科技工作者:“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四流皮(皮影),五流弹唱六流卜(卜卦),七僧八道九棋琴。”

这一块差不多都是古代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和科学技术工程人员。除了排名第六的卜(卜卦)外,都是比较“正当”的谋生职业,也是文化艺术和科技含量较高的职业。

下九流主要指古代的社会下层工作者:“一流高台(唱戏)二流吹(吹奏乐器),三流马戏四流推(剃头),五流池子(北方的澡堂子)六搓背,七修八配(给家畜配种)九娼妓”。

这些基本上是服务行业,除了排名第九的“娼妓”外,都是自食其力的下层劳动者,而且都体现了一定的“劳动技能”。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三教九流-三教九流的故事-三教九流的寓意-三教九流的意思】相关文章:

三教九流是什么_三教九流新说04-16

三教小学创建文明班级的实施方案04-13

儒释道三教与中国文明04-12

三教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案例04-30

上一篇:电气线路起火的原因和预防方法下一篇:外出听课总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