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成语作文素材

2024-04-19

读书的成语作文素材(共17篇)

篇1:读书的成语作文素材

室如悬磬

有一次,齐孝公出兵去征伐鲁国,鲁君想派人去说服齐国,制止齐国的侵略,但是不知道用什么言词去说服他们,便去问展禽。展禽沉思了一会儿,就说:“我听人说过,处在大国的地位,才可以教导小国;处在小国的地位,却只能服侍大国。惟有这样,才能消除战争。我从来都没有听过,单靠言词就能平息乱事的。假如是个小国,还很自大的话,只会引起大国的恼怒,增加乱事,现在乱事已经开始,不是靠言词就能收到成效的。”

展禽说完,就叫乙喜去犒劳齐军,并且对他们说:“我们的君王没有才干,不能好好的管理边界上的事情,以至于劳驾你们,还连累你们的军队露宿在我们的边境上,所以特别派我来犒劳你们所有的兵士。”齐侯说:“你们到现在才恐慌吗?”乙喜说:“敝国现在有德高望重的人辅政,所以并不恐慌。”齐孝公说:“你们室如悬磬,田野里连青草都没得生长,怎么会说不恐慌呢?”

磬,就是指空无所有的意思。室如悬磬,就是用来比喻穷得什么东西也没有。它和“家徒四壁”都一样,是用来形容极端的贫乏、困苦。

点评

故事里的展禽思考问题十分周到,的确,如果小国表现出很自大的一面,只会让大国更加有征服欲,这样做只会起反作用。所以小朋友们,做人一定要谦虚,不要锋芒过露噢,而且做事情也要有计划,条理清晰才会容易成功。

篇2:读书的成语作文素材

古时候,中国民间有一种风俗:过年时,用两块桃木板写上神仙的名字挂在门旁,以便压邪,这木板称作“桃符”;五月初五那天,将艾蒿扎成人形悬挂门户上方,用来驱赶毒气,称为“艾人”。

有一天,桃符和艾人在一家的门上争吵起来。桃符抬头望着艾人骂道:“你这下贱的东西,怎么总是在我的头顶上!”艾人弯下身子说:“你的半截身子已经埋在土里了,还跟我争什么高低呢?”桃符听后,气得火冒三丈,同艾人争吵不休。

这时,门神听得实在不耐烦了,出来调解说:“别吵了,我们都是没用的东西,正靠着别人的门户过日子,哪里还有闲工夫闹这种意气呢?”桃符和艾人听了门神的话,羞愧地垂下了头,不再争辩了。

点评

篇3:读书的成语作文素材

关键词:作文,生活,素材,积累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磨刀不误砍柴工”。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二十年来, 常看到许多学生的作文或者泛泛而谈, 空洞无物, 描述事物粗浅而缺乏特点, 形象苍白;或者言之凿凿, 千篇一律, 公式化、概念化倾向严重, 缺乏个性的显露;或者无病呻吟, 空发议论, 文章缺乏新鲜素材, 总喜欢虚构一些荒诞的故事。出现这些作文弊端, 究其原因, 主要是学生素材积累不足。作为一个语文教师, 特别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 不仅要教给学生谋篇布局的技能技巧, 而且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 从生活中寻觅源头活水, 不断补充学生的素材仓库, 为写作备好丰厚的物源。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说:“有了源头, 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 这个源头很广大, 不用外表, 操持由己, 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生活确实为我们作文提供了广博的感受和直接的经验, 我们要走进生活, 亲近生活, 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生活包括很丰富的内容, 我们亲身经历的是生活, 我们耳闻目睹的也是生活, 甚至我们对大千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还是生活。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给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 只要我们深入生活, 热爱生活, 用自己的实践去体验生活, 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生活, 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生活, 一定会搜集到生活赐予我们丰富的写作素材。

作文素材如果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积累, 一定会收获丰富的写作素材。

一、关注自己, 叙亲历之事

自身生活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库。做自身生活中的有心人, 给生活一份特别的关注。每个人的经历都与众不同, 在与家人、朋友、社会的接触和碰撞中, 我们逐渐从幼儿一步步成长为花季男女, 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心理、思想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立足自身生活, 学会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写自己心里最想说的话, 抒自己内心最真挚的情感。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是最个性化的素材, 这样的事情最容易抒发真情实感, 也最容易写出打动别人的东西来。如记叙自己的一个故事, 写一段自己的成长经历, 展现一种思想的变化过程, 说不定就是一篇优秀的作文。可以这样说, 鲁迅先生如果没有对自己少年时代的深刻体验和认识, 就写不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等精美的散文。

二、关注他人, 记动情之人

对于初中生来说, 接触的人有限, 经历的事不多, 所以选材的对象多是自己身边熟悉的人: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等。一般来说, 发生在他人身上的大事、新鲜事毕竟很少, 多是一些平凡无奇的小事, 甚至很多人可能重复着相同的事情。然而正是这些平凡无奇的小事中蕴含着血浓于水的亲情, 蕴含着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的思想和感情的流动。这就要求我们独辟蹊径, 在大众般的事情中发现自己的独特感受, 把身边对自己感受最深触动最大的人和事写出来, 通过自己动心的场面描写和典型的细节刻画成为文章的“亮点”, 真正达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的创作境界, 给读者以耳目一新之感, 豁然开朗之觉。如朱自清脍炙人口的散文《背影》, 选取父亲在车站为儿子买橘子时的背影的细节刻画来表达父亲的拳拳的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还有魏巍的《我的老师》, 选取自己与小学时的女老师蔡芸芝相处过程中微不足道的几件小事, 表达了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真挚情感。读来感人至深, 印象深刻。

三、关注环境, 绘迷人美景

大自然充满无限神秘:风雨雷电、日月星辰、地震海啸、世季轮回, 有悲壮、雄奇与险峻, 也有温馨、高尚与典雅。无数的生命共同生存于这个复杂多变而又井然有序的世界中, 不时地泛着奇异而美丽的身影, 共同描绘出了一幅长长的画卷。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 都是一部无言的哲理书, 给每一个善于发现和善于思考的人以无穷的启示。作为中学生应该热爱自然, 关注自然, 作文中可以描绘山水的美景, 也可以写一草一木的特性, 同时也要融入自己的一些感情和思想, 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只要热心关注环境, 并领悟其中蕴涵着的生命真谛, 你一定会搜索到许许多多的写作灵感。如中考满分作文《走过四季》就是在描绘四季景物的基础上的认识感悟和情感升华。

四、关注社会, 写时事热点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空前发展, 现代人不可能两耳不闻窗外事, 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我们必须要关心国家大事, 关注社会热点, 并能把自己对时事的所闻所思诉诸笔下。社会时事、时代焦点也是我们写作的好素材, 紧扣时代脉搏的文章才更显立意深远。如满分作文《记住这一天》, 考生聚焦中国历史上三个难忘的瞬间:惨烈的南京大屠杀的屈辱、唐山大地震中中华儿女的坚韧和中国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自豪。悲中华之悲, 颂中华之魂, 喜中华之喜, 立意深远, 主题博大, 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参考文献

[1]朱熹的《朱子大全》.

篇4:读书的成语作文素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马能像/一页跳跃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向远方/这条路最穷的人也能走/不必为通行税伤神/这是何等节俭的车/承载着人类的灵魂

请根据阅读全诗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名师题解】

这则材料由一首短诗组成,意在告诉人们书籍和阅读是传承人类文明的主要载体。从写作构思的角度看,宏观角度可谈阅读的普遍意义,微观角度可谈具体的阅读感受和收获。但相对而言,宏观易流于平淡,属于老生常谈;微观更能独辟蹊径,写出新意。联系现实,我们可以从如下角度来立意。

角度一:读书,医愚益智;勤勉读书,以阅读创造价值。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只有善读者,才能在书中读出智慧,读出深度,读出精彩,读出意义。阅读,是一种沟通,一种明悟,让我们在阅读中审视自己的成长,在阅读中深邃、睿智,在阅读中完善我们的人格,拉长我们的生命,创造人生的价值。

选材小贴士:一卷在手,日月山川、兴衰变迁、悲欢离合便如沿途的风景扑面而来,铸就人类仰望的姿态,从而达到精神的高度。本角度适宜从生活中选材,从经典中掘宝。如飘逸李白、个性王维、倔强王勃、失意李煜,等等。

角度二:读书,博学慧聪;勤勉读书,以阅读蓄积力量。

阅读是生活的导游。只有读书,饥渴的生命才能在伊甸园中吸取源源不断的知识之泉;只有读书,我们才能与世界各国的大师们进行心灵对话,从而感受他们的博学与睿智;只有读书,才能蓄积力量,为成功奠基。

选材小贴士:这个角度关键在于分析上的深入,因而选材只要能找到典型事例,说明读书慧聪,然后通过思考之后在读书中找到蓄积潜能实现理想的途径即可。如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把栏杆拍遍的辛弃疾、为古城呼吁的林徽因等等。

角度三:读书,怡情博彩;勤勉读书,以阅读提升境界。

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生活因阅读而精彩,生命因阅读而美丽。徜徉经典世界,沐浴文思光辉。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那么越接近真理,便越会发现真理的迷人,越会品味到“读书之乐”,越会澄明境界,从容人生。

选材小贴士:思想的启蒙源于读书。这一角度选材有难度,选材时要抓住读书怡情与澄澈生命境界的统一这一标准。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如钱锺书读书淡名利、季羡林读书品如菊等。

角度四:读书,改变行走;勤勉读书,以阅读锻造品质。

余秋雨说:“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阅读,是一种汲收,一种明悟,一种智慧。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

选材小贴士:这个角度关键是选材时抓住读书与行走的微妙关系,要从素材中发掘读书于人品质的锻造关系。可正反兼顾,对比生辉。如吴下阿蒙苦读与宋徽宗沉迷书画终致靖康之变等。

【高分素材】

生活素材: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素材点拨:求知路上,我们少不了勤学苦读。古人说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所以,让我们以勤奋为桨,在求学的路上奋力前行吧。

个性素材:杭州图书馆自2003年就实行零门槛开放,这里,工地较多,吸引了不少农民工读者,不时也会有乞丐流浪汉光顾。图书馆对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他们自然明白让这群群体入馆会遭遇有些人的不满,但他们义无反顾。面对一些读者的投诉,馆长褚树青说:“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 杭州图书馆因此被称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

素材点拨:太阳不会因为你的身份而拒绝给予阳光。给乞丐、拾荒者以阅读的机会,既尊重了他们阅读的权利,也会在潜移默化中给他们注入前行的希望,甚至改变他们的行走。

【素材演练】

用阅读延展内心的深度

张海燕

一盏茶,一缕香,一捧古卷,温暖的灯光下,书香浸染,茶香缭绕。

车水马龙的现代生活,我们的内心似乎越来越跟不上这凌乱的、快速旋转的生活节奏。在这个喧嚣浮躁、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要用阅读延展内心的深度,让自己的心灵和灵魂得到安放。

书籍如同深海一样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在浩瀚的书海中,你可以如雄俊的蛟龙腾跃而上,将一切美景尽收眼底。

我们眼中的蓝天深邃旷远,有雄鹰在空中自由地飞翔,各种绚丽的景象都被收在蓝天的“臂膀”之下。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鹰击长空的洒脱与豪放,可以感受到金戈铁马的飞驰与雄俊,鸟鸣丛林的婉转与轻盈……沉浸在深阅读中,就如同在蓝天中遨游,让我领略到了世界的博大和美妙。

在阅读中,我们可以品味失意帝王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深深忧愁,可以体会浪漫诗人李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可以感悟王勃“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不屈胸襟。

在阅读中可以呼吸到书籍迷人的馨香,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沉浸于深阅读似品一杯香茗,使人在风静人定的夏夜体会到“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闲情逸致,在日落西斜的黄昏想起李清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哀伤婉约,在滚滚长江边忆起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激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阅读,让我拥有别样的人生高度。手捧一本书,在暖暖的光晕下,在幽幽的荷香中,在字里行间聆听来自心灵的声音。我似乎抬头就可望见书中的妙龄女子款款走来,我可以感受到她们的心意,看见她们眉间的微笑,也可以因为她们而听见自己寂寂的心声。

对于阅读,古人有“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愤而读之以当琴瑟”之类的警句。读书亦如登山,随着阅读的增加才自知浅薄。一次与老师交谈,我突然想领略“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深意,只可惜能力有限,还无法达到那种境界,于是顿生“到此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的自嘲与遗憾。

什么时候,我才能在阅读中真正享受到“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我想,这样的时刻或许永远没有,也或许不会太远。

【教师评点】

作者谈阅读,不是空泛地谈其要义,而是细腻地描其体悟。在对阅读的体悟中,从一个侧面看到了作者阅读的广博和对书籍领悟的精深。全文紧扣“阅读”两字而展开,有开有合,有书有我,读其文如视其人。

编辑/李跃

篇5:成语典故作文素材

举一反三

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方面,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几个方面,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要可以灵活地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论语·雍也》有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在这里,孔子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孔子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作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

篇6:作文素材成语典故

有一次,孟子的弟子问起,现在要知道和要去干的事情很多,究竟应该先知道和干些什么。孟子回答说:“有智慧的人无所不知,但要知道当前应该做的事中最急需要办的事,而不要面面俱到。比如仁德是人们无所不爱的,但应先爱亲人和贤者。又比如古代的圣主尧和舜,尚且不能认识所有的事物,因为他们必须急于抽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尧舜的仁德也不是爱一切人,因为他们急于爱的是亲人和贤人。”接着,孟子又从反面来回答这个问题:“父母死了,不去服三年的丧期,却对服三个月、五个月丧期的礼节很讲究;在长者面前用餐没有礼貌地狼吞虎咽,咕哆咕哆地喝汤,却去讲什么不能用牙齿咬断干肉等等,这就是舍本逐末,不知道当前最需要知道和干的是什么。”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篇7:语文作文素材成语典故

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谢灵运的孙子谢超宗很有才学,他担任新安王刘子鸾的常侍,他写各种文告十分精彩,孝武帝夸奖他有凤毛。右卫将军刘道隆听孝武帝夸他有凤毛,以为有稀罕之物,于是到谢家寻找,找了半天也没找到。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大奴固自有凤毛。”《南史·谢超宗传》:“超宗殊有凤毛。”《北史·文苑传序》:“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篇8:作文素材的加工技巧

一、掌握几种技巧

1. 仿写素材

对于手中掌握的素材,我们不可能“照抄”下来,那么,就可以按照主题进行仿写。如这样一则素材:没有长须飘拂的冯友兰,没有美学散步的宗白华,没有妙语连珠的吴组缃,没有口衔烟斗旁若无人的王瑶,北大的未名湖肯定会寂寞多了。前四句都是人物及其各自的特征,他们又与北大的未名湖有关,按这一思路,我们可作如下仿写:没有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没有举杯望明月的李太白,没有慨叹民生困苦的杜工部,没有畅游赤壁纵怀大笑的苏东坡,中国诗坛必定苍白得多了。

2. 扩写素材

对素材的重新加工过程,有一个技巧是扩写。所谓扩写,就是把原来一个比较简单、粗糙,内容比较概括的素材扩展生发成篇幅较长、内容丰满生动形象的素材。如“文天祥誓死不降元”,把这一则素材进行扩写,有学生是这样操作的:面对着汹涌的零丁洋,被捕的文天祥陷入了沉思:北方已为夷人所占,本希望收复失地,可是自己亦被捕,南山也陷入了元人之手。刚才降将规劝自己投降,是啊,如投降可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不,不,我不能,我是宋朝人,为了宋朝的尊严而活着,人生自古谁无死,为的不就是那浩然正气而活吗?今天就是我血染零丁洋之时……扩写后的素材,内容丰富,情节感人。这个学生在扩写时,注重了合理的想象和联想,但同时也忠实于原素材主题。

3. 压缩素材

有时候,面对一则内容较多的素材,直接引用进作文显然不适合,但又必须用这一素材,怎么办呢?压缩。即把内容较复杂、文字比较长的素材进行压缩,保留其主要内容,限制字数,缩成一则内容较短的素材。压缩时,对原意必须保留,即主题不变;尽量不要打破原素材的内容顺序;只留下主要内容,去掉修饰词;明确主题,删掉与主题没关系的内容。

4. 虚构素材

我们都说,写作文要真实,要表达真情实感。是的,文贵在有真情实感,但同时又贵在有入情入理的“编造”,也就是虚构。作文拘泥于“实”,而不写“虚”,写作的思维就会受到严重束缚,而且难以展开。其实,虚构是一个文学创作概念,绝不等同于跟实际不符合的“虚假”。虚构,是文艺创作中为概括生活、塑造形象、突出主旨而进行的。对于素材来说,同样可以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虚构。有学生写司马迁的“选择”,虚构了司马迁在接受宫刑的前一晚上的内心活动变化过程。经过内心的冲突,司马迁最终选择宫刑,目的是为了编撰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伟大著作。可见,虚构素材是完全可行的。不过学生要掌握几个原则:一是虚构必须可信。虚构之事,不必真有,但是必须能有,虚构的基础是可信,虚构必须在常情常理之内,而不能在常情常理之外。二是虚构要有新意。对原素材所体现出的观点要推陈出新。三是要有一定的情节。没有情节的虚构只是无聊的说教,只有通过情节的推进才能刻画出人物的形象。

二、多角度加工素材

1. 添加故事情节

对于一些情节简单的素材,我们可以通过对情节的加工,加强情节的故事性,使素材内容获得扩充。如写“雨天等待妈妈”这一素材,就可以加入一些故事情节使之更加丰富:这雨却越下越大,雨点打落在泥土里,形成一滩烂泥。暴雨中的街头,穿梭着点点伞花,却没有一点是属于妈妈的。雨声、叫喊声、车鸣声、泥浆声,天地之间仿佛混为一体,凌乱而模糊。我觉很冷,冷至心肺。可妈妈还是没来,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呢?我有点担忧了。(2008年浙江温州卷《下雨天,真好》)小作者添加了雨越下越大的情景,同时通过眼睛寻找妈妈这一动作,突出了自己对妈妈的担忧。

2. 丰满人物形象

对于一些人物素材,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合理想象,把人物置身于一定的环境之中,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扩充对人物形象刻画的内容,从而达到印证话题的目的。如写一位中考生落榜的故事,如果写成:她今年没有考上重点高中,懂事的弟弟鼓励她。这样的素材只能是单调无味。我们可以对其中的人物进行描写,以丰满人物形象:“‘姐,前面就是状元溪,八爷说,叫声状元溪,来年准能考中。’小弟一脸灿然,凌乱的头发,一双可盼的眼。弟弟放下扁担,理了理乱发说:‘姐姐,我帮你叫,我声音大。’弟弟像山里娃赶集似地掩不住喜色。”(2008年浙江宁波卷《留在我心底的风景》)小作者通过对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显得生动具体。当然,要使人物形象丰满,我们一定要仔细分析素材,找到人物身上的一些突出点、闪光点,才能诠释话题的事迹,进行重点加工,切不可对人物的生平进行“流水帐”式的叙述。

3. 转换角度加工素材

对于一些素材,我们可以通过角度的转换,即把自己当成他人来写,会产生别样的效果。如“我———陆游,一位爱国的诗人,热衷于诗歌,一生勤奋创作。可人的一生不会风平浪静,总会有大大小小的绊脚石。可大家不能灰心,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对了,这就是我的名句。对于此诗的由来,请听我娓娓道来。”(2006年广东江门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你”,一定是文中所替代的“他”,那么,语言、内容等都要符合“他”的特征。

三、利用几种思维模式

1. 探因思维

对一则素材的加工,我们不能随意而为,而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要找到这一素材最佳的切入口,否则加工就无从谈起。如何寻找这一切入口呢?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反推,即因果思维的形式进行。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一话题,我们可以这样推测它的原因:“为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因为“看问题的角度、标准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因为“世界是千变万化的”。这“因”正是写作的切入口。

2. 索果思维

所谓索果思维,就是将话题作为前提,考虑其会导致何种结果。以2008年重庆中考卷《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为例,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结果:出现许多感人的故事;人们之间彼此帮助,没有了隔阂;付出后的收获,掌声是对他的最好回报;震撼着人内心的情感,引起共鸣;那一时刻,人性的最美展现了出来……这样推论下去,对素材内涵的把握就更加深刻而全面,对素材的闪光点也找准了,写作也就不成问题了。

3. 正反思维

篇9:高中成语典故作文素材

危如累卵

晋灵公为了个人的享乐,竟动用了大批的百姓和钱财,来建设九层琼台。他怕臣子们反对,就下令不准任何人来规劝。荀息知道以后,跑去见灵公。灵公为了防止他的规劝和阻止,就叫人准备弓箭,只要他一开口规劝,就立刻把他射死。这时,荀息明知道情势紧张,仍故作轻松的说:“大王!我学到了一种好玩的小技艺,特地进宫来表演给大王看!”灵公一听,就立刻撤了弓箭。荀息便认真的把九颗棋子堆起来,然后再把鸡蛋一个一个的加上去。旁边的人都害怕的屏住呼吸,而灵公自己也惊慌的说:“危险!危险!”荀息慢条斯理的说:“这有什么危险?还有比这个更危险的呢!”灵公禁不住的问:“快说给我听听。”这时,荀息直起了身子,沉痛的说:“为了建造高台,弄得国库空虚,邻国将要侵略我们,这样下去,国家迟早是要灭亡的。”灵公这才醒悟,立即下令停止造台。

篇10:初中作文素材成语典故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梁惠王见了孟子,热情地说:“先生,您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我们魏国,一定是给我的国家带来利益了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您何必一开口就讲利?有仁义就行了。如果君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地,士和老百姓说怎样有利于自身,这样上上下下都追逐私利,那么就危险了。”接着孟子说道:“在能出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必定是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在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二等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必定是能出动一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大国的大夫能从万辆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千辆,二等国家的大夫能从千辆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百辆。这些大夫的产业不能说不多了,但是,他们永远不会满足。所以您不能再宣扬私利了。” 梁惠王听了很受触动,焦急地问:“那先生以为该怎么办呢?”

孟子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他的双亲,也没有讲义的人会不尊重他的君主。所以,大王您只要讲仁义就够了,何必再讲利呢?”

【释读】不以千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来到此地。

篇11:中考成语典故作文素材

传说,在遥远的北方,有块不毛之地,那里有个无边无际的大海,名叫天池。天池里有一种鱼,其身宽达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鲲变成了一只大鸟,就是鹏,它的脊背好似巍峨的泰山,它展开双翅,宛如遮天的乌云一样。

大鹏鸟乘着旋转的狂飙盘旋向上,搏击一下翅膀,就激起海面三千里的浪。它乘着旋风,直向高飞去,扶摇直上,冲入云霄,一下子就可以飞出几万里。如此远的距离,大鹏鸟要过半年才能飞回到原来的住所休息。

沼泽中有只小小的雀儿,看见大鹏在高飞,不以为然地笑笑说:“它将飞到哪里去呢?我跳跃飞腾,悠然向上,不过几丈高,又回到地面上,在蓬蒿丛中飞来飞去,自由自在,这也是极得意的飞行啊。它飞飞向几万里外的地方,是为什么呢?”

篇12:浅议作文素材的筛选

一、熟悉而陌生

因为经典素材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是选材之首选, 但因为大众耳熟能详, 又略显平淡, 所以我们应该换个角度重新审视这信手拈来的素材, 把它鲜为人知甚至不为人知的陌生一面作为选材切入点, 就可以旧调谱新曲、枯木再逢春, 让人眼前一亮, 达到化平淡为神奇之功效。“熟悉而陌生”的含义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知其一却不知其二, 知道却不了解, 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比如“望月思乡”, 以广为人知的杜甫为素材, 大家首先想到的多半是他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这就是知其一:路人皆知的老调重弹。我们只需稍加变通, 拓展延伸为二, 即选材改为他的《月夜》:“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杜甫是人人都知道的, 但又有多少人了解《月夜》这首诗呢?即使知晓这首诗, 但是否又明确这首诗的独到之处: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 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 又以儿女 (因为年幼) “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 衬出妻之“孤独”凄然, 进而盼望聚首相倚, 双照团圆;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再如沈括, 北宋时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 堪称“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坐标”——这是熟悉;却与章惇等人一起借苏轼的《咏桧》诗 (“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 岁寒恐有蛰龙知”) 向皇上告密, 制造了有名的“乌台诗案”, 完全是政治上的小人——这是陌生。还有如雷贯耳的李白, 他平生傲岸、叛逆不羁的形象被我们示为典范——这是熟悉;其实李白并非像别人颂扬的那样远离权贵, 而是一生都应酬周旋、奔走于朱门显宦之间 (25岁的李白就展开了广泛的干谒活动, 他不仅娶了唐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 还先后向各地官员上书拜见, 希望能荐用自己;44岁被贬出长安之后, 每到一处, 他就与当地的太守、长史等官场人物上书赠诗、应酬宴请, 一些连史传都无记载的人物竟被他美誉为雄才豪杰, 其目的是迫切的希望对方赏识自己) ——这是陌生。

二、新颖而独到

鲁迅先生曾说:“第一次把女人比成花的人是天才, 第二次把女人比成花的人是庸才, 第三次把女人比成花的人是蠢才。”作文选材更是如此。经典素材固然典型, 但因为选材陈旧、雷同而缺少个性导致这样一个可怕的作文阅卷场景:老师从头至尾, “拜谒”的都是苏轼杜甫李太白这几个“永久”的例子, 一材多用, 一招通吃:“肩膀”是苏轼的肩膀, “选择”还是苏轼的选择, “温暖”依旧是苏轼的温暖!尽管写得行云流水、神采飞扬, 恐怕也会因为千人一面, 万人一辞而导致审美疲劳。所以为避免撞车, 选材必须打破常规, 不落俗套, 方能冲出重围, 出奇制胜, 于万绿丛中凸显一抹红艳。其最佳解决办法就是选材新颖而独到:不为他人占有或很少为他人占有, 尽量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比如2007年北京卷满分作文《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的首选素材便新颖而独到——纳兰容若的寂寞, 于众多“李白、杜甫之寂寞”中脱颖而出、独枝灿烂绽放。再如2006年重庆卷满分作文《双城记》围绕走与停, 突破思维常规, 以成都、重庆两座城市为“非常”素材, 顿时让人眼前一亮;2005年广东卷满分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则用“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等最前沿的素材, 与时俱进, 紧扣时代脉搏, 一改羁旅情愁的“纪念”宿构, 彰显作者独具的匠心。

三、健康而高格

“健康而高格”是作文内容的最基本要求: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 在文中流露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有辨别是非、识别美丑的能力, 符合真、善、美的标准, 体现出健全的人格和心理, 有对社会人生的客观认识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能教育人、鼓舞人、启迪人, 于人于己都有所裨益, 不违背道德规范, 能尊重历史。一篇文章的思想是否健康, 有时比是否准确还重要, 它从一个侧面反映考生的思想品质, 因此我们必须慎重选材。比如2002年四川一考生写《潘金莲的选择》, 因其落脚点定在选择西门庆上, 与传统观点格格不入, 虽三评后得到了高分, 但还是引起了评卷老师及社会的极大争议;更有甚者, 为打动阅卷老师, 不惜编造自己“家破人亡”、“四肢残疾”等假话、套话。相反, 《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一文在结尾处选择林则徐被贬伊犁、韩愈发配潮州, 却化寂寞为动力,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的高格素材, 为全文思想抹上了一笔最亮丽的华美色彩, 不仅与原文内容相得益彰, 还升华了主题, 得高分自然水到渠成!

篇13:中考成语典故作文素材

诸葛草庐中门联: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此联出自第37回二顾草庐中。

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 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戒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篇14:成语典故作文素材本

西汉昭帝时,燕人韩延寿曾做过东郡(今山东郓城)的太守。他善于听取部下的劝告,积极采纳好的主意。他在东郡当官三年,号令严明,办案果断迅速,结果,社会风气大大好转,使东郡成为当时全国治理得最好的一个郡县。后来,韩延寿又当上了左冯翊(今陕西大荔)的太守。在任的前几年,他从不到地方巡视。

有一次,有一个部下劝他到下面走一走,视察一下各地县官的政绩。韩延寿说:“各县都有贤明的长官,督邮也能明辨善恶,我下去巡视恐怕用处不大反而增加麻烦。”

部下说:“现在正值春忙时节,下去也好看看农民的耕种之事。”韩延寿只好出行。

他刚走到高陵县(今陕西高陵),就有兄弟俩因争田之事直接找他告状。这件事使他感到非常难过,他说:“我作为太守,是一郡之长,却不能救化百姓,结果导致民众有骨肉争讼,既伤风化,又使贤人孝子受辱,责任全都在我身上,我还是自己退职让贤吧。”

第二天,他就推辞称病,闭门思过。地方官员见他这样,也都深感自己失职。

韩延寿的举动也深深感化了争田地的那兄弟俩,他们两人由互争变为互让,并且主动前来请罪。韩延寿非常高兴,亲自接见,并以酒肉热情地款待,勉励他们知错能改。

这件事让当地老百姓和官员都对韩延寿更加敬重。

从此,在冯翊再也没有争讼之事发生,韩延寿颇受吏民爱戴。可惜,树大招风。

身居要职的韩延寿在朝中受到了御史大夫萧望之的嫉妒与陷害,被盖上“狡猾不道”的罪名,遭斩首的刑法。行刑那一天,官吏和老百姓几千人送到刑场,扶老携幼,攀住囚车,进奉酒肉,痛哭流涕。由此足见他的名望和声誉。

点评

篇15:作文素材成语故事

唐朝有一个和尚,号国泽,对佛学有高深的造诣,和他的朋友李源善很要好,有一天,二人一同去旅行,路过一处地方,看见一个妇人在河边汲水,那位妇人的肚子很大,已经怀孕了。圆泽指着妇人对李源善说:“这个妇人怀孕已经有三年了,等待我去投胎,做它的儿子,可是我一直避着,现在看见她,没有办法再避了。三天之后,这位妇人已经生产,到那个时候请你到她家去看看,如果婴孩对你笑一笑,就是我了。就拿这一笑作为凭证吧!再等到第十三年那一年,中秋的月夜,我在杭州天竺寺等你,那时我们再相会罢。”他们分别后,就在这一天夜裹圆潭果然死了,同时那个孕妇也生了一个男孩子。第三天,李源善照看圆泽的话,到那位妇人家里去探看,婴儿果然对地笑了一笑。等到第十三年后的中秋月夜,李源善如期到达天竺寺去寻访;

刚到寺门口,就看到一个牧童在牛背上坐看唱歌,道:“三生石上旧情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现在一般人凡是比喻有特别的缘份。或朋友闲在一种偶然的机会里或特殊的环境中相识,成为知己,又能够帮助自己的,就以“三生有幸”来称誉。

【出处】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久闻老师父大名,今日得睹尊颜,三生有幸。”

篇16:浅谈作文素材的积累

1. 广泛阅读, 积累文字素材

郭沫若先生指出:“儿时背下的书, 像一个大冰山, 入了肚子, 随着年龄增大, 它会慢慢融化, 一融化可就是财富了。”阅读是写作的重要基石, 是积累文字素材的主要途径。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他们在广阔的文学海洋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例如, 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置“快乐图书角”,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并摘记书中的美词佳句、格言警句、动人片段, 做到每日诵读, 强化记忆, 让优美的文字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在此基础上, 教师还应进一步开展精彩故事会、名著大家谈、诗歌朗诵会等读书交流活动, 进一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更多的快乐。此外,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图文并茂的“摘录卡”, 依照人物、动物、景物分成若干类, 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做到常看常读, 熟记于心。

2. 指导观察, 积累生活素材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流而不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因此,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从中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例如, 在一个雪花飞舞的日子, 我让学生走出教室, 亲自去感受雪的美丽。在快乐的氛围中, 我引导学生从形状、颜色、触觉等角度进行观察, 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经过认真的观察和体验, 学生们的写作非常成功。有的学生写道:“美丽的雪花轻轻飞舞, 宛如一只只银白的蝴蝶, 轻轻悄悄地落在人间。它们追逐着、嬉戏着, 犹如一个个顽皮的小精灵, 将大地变成了银色的城堡, 为田野盖上了雪白的棉被。偶尔有几片雪花调皮地钻到我的脖子里, 带来了丝丝清凉……”还有的学生写了雪中游戏的快乐、雪中的感悟等, 有了真切的生活体验, 学生的写作也变得情思飞扬。

3. 关注媒体, 积累情感素材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 体验人生, 关注社会热点;指导学生通过报刊、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小学生的生活范围较为狭窄, 情感体验也比较贫乏, 针对这一特点, 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时事, 从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体中积累写作素材, 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深化学生的思想认知。例如, 在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期间, 我让学生搜集了历年来获奖人物的感人事迹, 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盛典》, 真正走近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伟大母亲高淑珍等人, 从中获得深刻的爱的启迪。在此基础上, 我让学生写下自己的观后感, 因为有了心灵的深深触动, 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他们的文章变得更加真实感人。

4. 牵手课本, 积累写作方法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众多名家名作, 饱含童趣的《槐乡的孩子》、豪情万丈的《七律·长征》……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带给学生无数美的感悟, 更让他们从中获得了许多写作的启迪。因此, 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文本, 展开活泼灵动的小练笔, 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与写作方法。例如, 在学过《白杨》之后, 我指导学生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进行练笔, 在文本的引领下, 学生热情高涨, 其中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听, 粉笔在黑板上轻轻划过, 悠悠扬扬, 仿佛一曲动听的奉献之歌。在我们求知的目光中, 它们化作了一个个美妙的汉字, 化作了一道道清秀的算式, 化作了孩子心中最美的梦。然而, 它却失去了挺拔的身躯, 在风中静静飘散。是啊, 粉笔是平凡的, 又是伟大的, 就像我们身边每一个纯朴的劳动者, 默默地付出着……”

古人云:“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河。”写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而在于长期的厚积薄发。希望广大教师行动起来, 积极引导学生有效积累, 让写作变得更加快乐!让我们不断创新, 共同努力, 迎接作文教学的美好明天吧!

参考文献

[1]施云云.小学语文作文素材积累探究[J].华章, 2012 (12) .

篇17:成语故事作文素材

他对魏王说:“我不用箭,只要虚拉弓弦,就可以让那只飞鸟跌落下来。

魏王听了,耸肩一笑:“你的射箭技术竟能高超到这等地步?”更羸自信地说:“能。

不一会儿,那只大雁飞到了头顶上空。

只见更羸拉弓扣弦,随着嘣地一声弦响,只见大雁先是向高处猛地一窜,随后在空中无力地扑打几下,便一头栽落下来。

魏王惊奇得半天合不拢嘴,拍掌大叫道:“啊呀,箭术竟能高超到这等地步,真是意想不到!”更羸说:“不是我的箭术高超,而是因为这只大雁身有隐伤。

魏王更奇怪了:“大雁远在天边,你怎么会知道它有隐伤呢?”更羸说:“这只大雁飞得很慢,鸣声悲凉。

根据我的经验,飞得慢,是因为它体内有伤;鸣声悲,是因为它长久失群。

这只孤雁疮伤未愈,惊魂不定,所以一听见尖利的弓弦响声便惊逃高飞。

由于急拍双翅,用力过猛,引起旧伤迸裂,才跌落下来的。

出处:

《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成语故事:完璧归赵【4】

解释:发生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上一篇:读.。。。。有感下一篇:怎样安排小学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