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队歌音乐教案

2024-04-22

游击队歌音乐教案(精选6篇)

篇1:游击队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难忘岁月

音乐教案:《游击队歌》 授课年级:七年级 课 时:1课时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设计思路:这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课开始以情境导入,让学生在踏步走、行军礼的情境中,感受体验军人的豪迈气质,通过听赏不同歌曲的演唱形式,综合音乐与相关历史文化,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军人在革命战争年代英勇、顽强、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

设计理念:本课以人文理念为主线,注重情感体验,从情景切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回顾历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处理学习的过程与情感处理方式,通过听赏、分析、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不断加深情感体验的深度,体现了音乐课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

设计特色:声势节奏的设计是本节课的特色。师生通过跺脚、拍手、拍腿等动作,使学生学会灵活的运用身体的节奏动作为歌曲伴奏,通过声势节奏的实践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节奏感,又丰富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同时让学生感受体验到了音乐所带来的愉悦心情。

教学目标:

1、了解《游击队歌》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英勇、豪迈的精神风貌。

2、能辨别歌曲的演唱形式,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一起演唱《游击队歌》。

3、能积极参与听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并从中体验上音乐课的乐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游击队歌》。教学难点: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

教材分析:《游击队歌》的节奏活跃、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歌曲为G大调,4∕4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当兵的人》,师生一起踏步,行军礼,体验军旅歌曲的特点。师:同学们刚才的音乐给你什么感觉? 生:坚定、热情、自信、乐观、豪迈等感觉。

2、师:军旅歌曲大多数反映了军人热情、乐观、坚强、豪迈的性格,同时,他表达了人们对军人的一种情感,一些经典的革命歌曲常常传承着一定的历史与文化,讲述着一段难忘的流经岁月。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本节课这首歌曲《游击队歌》。

二、新课教学

(一)听赏不同演唱形式的《游击队歌》 1.听赏合唱曲《游击队歌》(整体感受)

师:同学们,歌曲描述了怎样的一个音乐场景?你眼中的游击队员是什么样的?反映了什么?

生: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眼中的游击战士是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观看《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片段,教师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小结:这是一首描写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歌曲生动刻画了游击战士在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人民英雄形象。

2.观看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片段,再一次听赏《游击队歌》进一步感受歌曲情绪。

师:请同学们仔细听听旋律和节奏有什么特点?

生:旋律采用级进、四度跳进逐渐上行的手法,节奏紧密,富于变化

(二)学唱歌曲

1.学生划拍轻声哼唱旋律,注意后拍起唱的弱起节奏。

师:同学们,我们先回忆一下,看看歌曲的开始部分,我们应该从第几拍开始唱,这种节奏叫什么?

生:我们应该从第四拍的后半拍开始唱。这种节奏叫弱起节奏。师:让我们先来熟悉一下歌曲的旋律吧?我来弹奏旋律,同学们一起边划拍变哼唱。(1-2遍)

2.随琴用“lu”模唱旋律,声音要求轻巧,有弹性。

师:我们刚才已经看到了游击队员的那种机智灵活的英雄形象,我们也来模仿一下,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来表现一下他们的这种感觉吧?(1-2遍)

3.学生按节奏有感情的以不同形式朗读歌词。师:请大家自由练习根据节奏来有感情的朗读一下歌词,我们请同学单独来试试?

生:一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师生评价。师:好,我们全体来试试吧。

4.学生跟琴唱词,并引导有感情的去唱。

师:同学们朗读的真好,谁能有感情的唱一唱呢? 生:一位或几位同学唱,师生评价。

师:我们现在就把自己当做游击队来唱唱这首歌吧?全体唱。

(三)拓展部分

通过跺脚、拍手、拍腿等动作,使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身体的节奏动作为歌曲伴奏。出示声势节奏谱例

音乐:55 ︱11 22 3 2 34︱31 2176 7.6 5 55︱ 拍手: ︱ 0 0 X 0 ︱ 0 0 X 0 ︱ 拍腿: ︱ 0 XX 0 0 ︱ 0 XX 0 0 ︱ 跺脚: ︱ X 0 0 0 ︱ X 0 0 0 ︱ 熟悉后进行声势节奏练习。

1.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练习节奏型,教师检查指导。

师:大家来看看声势节奏谱例,现在我们分为三组,第一组拍手练习,第二组拍腿练习,第三组跺脚练习,大家自由练习一下吧。(教师巡回指导)

2.进行声势节奏练习,教师点评指导。

师:我们先分别请各组来汇报感觉一下吧?若有错误教师纠正。然后三组合作练习。

3.有感情的演唱并为歌曲进行伴奏。

师:老师和你们来合作一下,我来唱,你们来伴奏,然后我们在换角色来合作,听听效果怎样?

4.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可在此声势节奏的基础上进行再创编。师:你们还能创编出不同的声势节奏吗? 生:能。

师:请大家商量创编一下。(如:响指、弹舌等。)5.小结

师:你这节课有收获吗?你有哪些收获?(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生:有,我学会了唱《游击队歌》、我学会了用声势节奏伴奏、我学会了„„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游击队歌》,了解了《游击队歌》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获得了愉悦的感受与美的体验。最后,请同学们再一次演唱《游击队歌》,并用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学生演唱全曲,声势节奏伴奏。)

三、下课

篇2:游击队歌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游击队歌》,感受歌曲所描绘的历史背景和塑造的机智、勇敢、紧张、愉快的游击战士形象。

2、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形象地歌唱,生动表现歌曲内容。

3、借助歌曲展开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引发学生对革命历史题材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

三、教学难点:

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方法:

教法:欣赏法、演示法、讲授法

学法:欣赏法、视唱法、练习法

四、教学媒体: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播放影片《铁道游击队》片段(借助影片熟悉战争年代的特定环境,引发学生学习热情。)师:同学们知道这是发生在什么时期的影片吗? 生:抗日战争时期

师:影片片段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我中华大地上疯狂掠夺,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深入敌后,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终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首革命题材的歌曲——《游击队歌》。

(二)新课教学

1、作者简介

贺绿汀(1903—1999)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湖南邵阳人。他有许多著名的作品,被我们所熟知的有《天涯歌女》、《嘉陵江上》、《四季歌》、钢琴曲《牧童短笛》、管弦乐曲《森吉德玛》,还有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游击队歌》。

2、认识节奏型

师:在学习歌曲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几个节奏型

X

X X

X X X X

4分音符

8分音符

16分音符

请同学们分别用老人,大人和小朋友走路的速度来表现这三个节奏的速度。并模仿出来。生模仿

师:如果我们把时值和速度用高低快慢来区分的话,时值越高,速度越快,16分音符的速度比8分音符快一倍,8分音符的速度比4分音符的速度快一倍。

3、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游击队歌》。

师:请同学们仔细听,听这首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播放歌曲)生:弱起

师:非常好,这首歌曲的第一小节是弱起小节,如果乐曲从小节的若拍或弱位置开始,而且第一小节的拍型总时值不完整,就叫做不完整小节或弱起小节。我们这首歌曲的第一小节就是典型的弱起小节。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做下面这一条节奏练习。(2)节奏练习

师:这条节奏中所包括的节奏型,我们都在以前的音乐课中分开学习过,先在就请同学们特别注意我们第一小节的弱起的节奏。

4/4 OX X | X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X X | |

3、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师:很好!在做过节奏练习之后,老师想让同学们根据《游击队歌》的节奏,来朗读我们的歌词,老师先来做个示范。(示范)

生朗读。

4、跟着音乐学唱歌曲

5、歌曲创作背景介绍

师:非常好,同学们现在已经基本能够掌握这首歌曲的节奏了,但是这还不够,下面老师想将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介绍给大家,老师希望大家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之后,能够加入自己的感情,带上情绪来演唱这这首歌曲。那就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歌曲创作背景介绍)

6、跟音乐完整演唱(注意歌曲演唱情绪)

7、欣赏合唱版《游击队歌》

《游击队歌》是一首经典的革命歌曲,所以它也被改成了好多不同的版本广为流传,下面老师请大家欣赏一个合唱版的《游击队歌》,在欣赏的过程中请同学们带上以下两个问题去 聆听。(提出问题,播放音乐)

六、课堂小结

正是中国人们智慧的结晶,高潮的作战策略,将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的领土,歌曲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篇3:彭雪枫和《游击队歌》

每一个子弹消灭一个仇敌;

我们都是飞行军,

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当年,这首《游击队歌》传遍长城内外,响彻大江南北。70多年过去了,如今每当人们提及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时,首先想到的是歌曲的词曲作者贺绿汀。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首抗日战歌的诞生还和彭雪枫将军有着不解之缘呢!

从红军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彭雪枫不仅以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杰出的政治工作令人折服,他那出色的演讲才能尤为人们所称道。由于他有着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雄辩的口才,所以演讲起来,从理论到实践,深入浅出,逻辑严谨,生动形象,具有魅人的艺术力量。

1937年8月,彭雪枫奉命到山西太原组建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并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少将参谋处长兼办事处主任的身份,公开进行活动。此间,他常被一些大学、中学甚至阎锡山的军官教导团邀请去作报告。尤其是宣讲我军“政治工作”、“抗日救亡”等内容时,特受大家关注和欢迎。

不久,八路军在临汾尧都区刘村办起了学兵队,彭雪枫便兼授政治课程。每当他讲课时,总是座无虚席。就在这年冬天,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在丁玲的带领下,来到了学兵队进行采风和演出。团里有位名叫贺绿汀的文艺创作员早闻彭雪枫文韬武略,演讲出色,很想当面聆听,一睹风采。一天上午,他来到学兵队,适逢彭雪枫讲授《抗日游击战术》。他坐下不久,就被彭雪枫那绘声绘色的演讲吸引住了。听着听着,眼前仿佛弥漫着浓浓的硝烟——在密林里,在高岗上,在青纱帐,在绿水旁,到处都是游击健儿英勇杀敌的战场。他一动不动,直到听罢讲授,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这一天,贺绿汀一直处于极度兴奋之中,晚上,他辗转难眠。彭雪枫那精彩的演讲,学员们那摩拳擦掌的抗日救国激情,一下子点燃了他创作灵感的火花。他迅速从床上爬起,拿出纸和笔,于是,歌词一气呵成,曲谱犹如泉涌。当他写下最后一个音符时,东方红日已露出了笑脸。

此时,他走出住所,踏着冰霜,带着喜悦与激情,直奔向那出早操的学员身边。他挥动双臂,热情洋溢地教唱起刚刚创作的歌曲:

在密密的树林里,

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

在高高的山岗上,

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一曲高亢激昂的《游击队歌》就这样诞生了。歌声像插上翅膀,很快传遍了临汾,传遍了山西,传遍了全中国!

贺绿汀的创作成功了。为此,他十分感激彭雪枫,感激彭雪枫那精彩的演讲。而彭雪枫也十分喜欢这位才华出众的年轻创作员,喜欢这首《游击队歌》,并经常在报告和演讲中引用歌词:

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

无论谁要强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长期的共同战斗,彭雪枫与贺绿汀结下了深情厚谊。1940年,彭雪枫在淮北组建了四师“拂晓剧团”。贺绿汀获悉后,欣然从大都会上海来到了偏僻的安徽蒙城,热心指导剧团编排文艺节日。

1944年9月11日,时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年仅37岁的彭雪枫在河南夏邑八里庄战斗中英勇献身。次年2月5日,在四师师部所在地——洪泽湖畔大王庄(今属泗洪县境内)举行了彭雪枫同志追悼大会,共有2万军民参加。此时,远在华北大学任教的贺绿汀,也在深切悼念亲密战友彭雪枫同志。

篇4:《游击队歌》教案范文

2011-05-16 22:28:53|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教案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教学目标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结合《游击队歌》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

2、感受体验《游击队歌》的音乐内容、音乐情趣,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并生动形象地表

现歌曲内容。

3、积极参与歌唱、聆听、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创作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1、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2、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方法

感受、体验式欣赏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法,自主、创新式学习法。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黑板,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

二、导入

师:正如歌曲《歌唱祖国》中所唱的那样,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了种种苦难才得到解放。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部电影(播放电影歌曲《地道战》的精彩片段),你能说说歌曲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吗?

生:抗日战争时期。

师:在这期间,在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了许多的抗日队伍,有八路军、新四军、还有一股武装力量,他们活跃在敌人的后方,给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他们是哪支队伍?

——游击队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反映游击队员战斗生活的歌曲——《游击队歌》

新授:

1、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

(一)初次欣赏,整体感受

师:歌曲描绘了游击战士怎样的音乐形象? ——机智、勇敢、灵活、顽强的英雄形象。

读文章的时候首先要做到读懂文章,歌唱也是这样,我们在唱歌之前首先要理解歌曲。

(二)二次欣赏,分析歌曲

师:让我们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创作特点?

音乐要素:

旋律:流畅、轻快 ——表现:战士的机智、灵活。

xx ∣xx xx x xxx ∣

速度:轻快 ——表现:热情、积极。

节奏: 4 音乐特点:弱起小结、节奏密集、富于变化,表现作战深入敌人后方、神出鬼没。

(三)再次欣赏,划分结构

? A段(第1~8小节)采用了弱起节奏形式及小军鼓号角式的明亮音调。它巧妙地、恰到好处地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英雄形象。

B段(9-16小节)分两大乐句.第一乐句的节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显得沉着、坚定。其旋律线先抑后扬,并在句尾出现离调。这一切与前段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展现了游击战士坚定、勇敢、豪迈、乐观的精神面貌。

第二乐句再现了A段的第二乐句,从而与第一乐段形成统一。在这里,无比清晰地表达了游击战士

抗战到底的决心。

歌曲的音域、演唱力度有没有变化,在哪里发生了变化?

55︱11 22 3 234︱…… · ·

分析:① 4

3 22 2︱……

② 4 4

音域:①由低音区经四度跳进到中音区,旋律线曲折

②中音区旋律线条平稳 力度:① 中弱、轻巧地、有弹性地 ② 中强、饱满、洪亮、声音坚定 师:划分结构,你认为可分为几段?

——两段 学唱

(1)掌握歌曲的节奏

《游击队歌》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让我们一起来看歌曲的节奏型并一起打出这些节奏: ⅹⅹ ∣ ⅹⅹ ⅹⅹ ⅹ ⅹ ⅹⅹ∣ⅹⅹ ⅹⅹⅹⅹ ⅹ.ⅹ ⅹ

(2)学唱 第一乐段:

1、“La”模唱

2、填词演唱

注意:弱起小结的演唱、声音有弹性、咬字清楚。第二乐段:第一乐句:唱谱子(注意:“﹟4”唱准音)

比较:3 4 5,3﹟4 5,4升高半个音使我们在演唱时能够联想到战士的气势怎样呢?

——战士的气势更加的高涨

师: 从这一乐句我们可以体会到战士是一种怎样的精神状态呢?

——乐观、英勇、自信的精神状态。

第二乐句:加歌词演唱

师:第二乐句的旋律是哪一部分的再现?

——第一乐段。因此,这首歌曲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设问:用怎样情绪演唱? ——坚定、有力、充满必胜的信心。

师:完整演唱歌曲

(五)根据三种情景为歌曲设计演唱速度和力度 夜间伏击 2 奋勇前进 3 欢庆胜利

小结并布置作业

1、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学生之间可相互补充)。

2、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歌曲《游击队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顽强斗争精神。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了《游击队歌》的深刻内涵。我相信,这节课同学们学会的不仅仅是一首歌曲,而是找到了艺术审美的自信。最后让我们再听一首反映同一时代同样内容的抗日歌曲同样是贺绿汀先生的作品:《嘉陵江上》,大家回去之后再去查找资料有关《嘉陵江上》的内容,下节课再一

起交流,好吗?

篇5:游击队歌教案1

临沂第十七中学 徐萌

教材分析:

《游击队歌》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歌曲生动地表现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歌曲为G大调,4/4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大胆自信的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钢琴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互动

(一)3分钟

教师利用课前的几分钟预备时间,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步进入教室。互动

(二)7分钟 师生问好。教师展示课件

欣赏一段电影,请思考:这段电影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师:请大家说说影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吗? 生:抗日战争时期。

师:在抗日战争初期都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生: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很好。电影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事情。同学们对这段历史了解吗?(教师展示课件)

师: 1937年,随着卢沟桥事变的隆隆炮声,我们的同胞开始了亡国奴的生活。日本侵略者在我中华大地上疯狂掠夺资源,肆意蹂躏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他们被迫离开家园,扶老携幼,到处流浪,那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忘记的。但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们英勇的中国人民不甘心做亡国奴。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敌后,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终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他们用地道战、地雷战、游击战等同敌人展开了生与死的较量,中国人民在抗击侵略的战争中,创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描写这些事迹的歌曲很多。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首反映这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歌曲《游击队歌》。

二、聆听体验,学习新知。互动

(三)8分钟

播放音乐《游击队之歌》。(课件展示)

师:听完后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歌曲描绘了游击战士什么样的形象?

这首歌曲形象的描绘了游击健儿英勇善战,灵活机智、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极为深刻的表现了革战士昂扬的斗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复听歌曲,分别从节奏、曲调、风格角度探讨(学生答)。

三、了解作者,提高修养。3分钟

贺绿汀(1903—1999)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歌曲、合唱曲《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管弦乐曲《晚会》、《森吉德玛》;电影音乐《风云儿女》。

互动

(四)10分钟 1.节奏知识学习

师:同学们能不能用我们身边的、随手可得的物品,来为歌曲打打拍子,一起来体验一下游击军战士那种机警灵活的形象。

2.1随录音轻声演唱:控制音量,自己听见即可。

2.2随录音轻声演唱:声音稍大点,让前后左右的同学听见即可。

3.随琴演唱: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唱准确为止。

四、解决问题,展示评价。互动

(五)5分钟

师处理歌曲:现在这首歌曲同学们唱的非常准确了,下面咱们一起考虑一下,用什么样的情绪、声音、力度才能把游击战士那种灵活机智、英勇善战、自信、乐观的英雄形象表现出来?

五、拓展应用,深化提升。互动

(六)8分钟

1、舞蹈片段《游击队之歌》(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游击队歌》一经问世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后又改编为芭蕾舞,被引用到大型音乐歌舞史诗——《东方红》中。后来电视剧《地下交通站》的片尾曲也采用了这种表演方式,通过欣赏,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现对这首歌曲的理解。

2、小组讨论:设计一点舞蹈动作,配合歌曲表演并展示。

3、《游击队歌》的演唱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3、教师小结 1分钟

罗列本节课要点并布置下节课的任务。

师:通过学习《游击队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战争年代游击队员英勇杀敌的革命精神,我们要坚定信心,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贡献我们的一份光和热。老师坚信,你们就是祖国未来的骄傲。

水平有限,敬请领导老师们指正!

篇6:游击队歌音乐教案

《游击队歌》是湘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节奏活跃、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了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学生非常的喜欢。

这首歌曲很容易学会,但如果能唱好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我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计、节奏练习,把学生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掌握了歌曲的演唱,通过让学生聆听和欣赏不同表现形式但同一个音乐题材的作品,达到理解音乐的结构即表现形式,使学生获得对音乐的进一步理解。

另外,本节课我还注重营造学生的学习氛围,在听、看、表演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如创设课堂氛围,观看铁道游击队视频让学生置身于当年的抗战情景。通过歌舞版画面去理解游击队的机智、灵活、顽强的精神,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始终让学生处于浓厚的学习兴趣之中。

但是,由于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足,仍存在对于学生音准的教学中强调不严格,导致跑调现象。

上一篇:幼儿班班主任工作总结下一篇:室内装饰施工与材料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