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老师的感悟

2024-05-10

做老师的感悟(精选11篇)

篇1:做老师的感悟

品味幸福创造幸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下面要讲的只是我个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斧正。我发言的题目是:品味幸福创造幸福)

当今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另一方面,我国政治、经济体制链条上某些环节的弊端日益显现。由此导致了社会上贫富悬殊已达临界点、“资本独大”、“权力独大”未能从根本上动摇。这一大的社会环境,对从事农村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根据国家权威媒体随机调查统计,农村基础教育阶段,有近三分之二的老师对自己的前景忧虑重重,有近一半的老师失去了幸福感,有近六分之一的老师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本人也曾是该群体的一员)。这样的队伍担纲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其影响实在不容乐观。因此,作为农村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来说,探究“品味幸福、创造幸福”的问题尤为重要。

对于幸福这一话题,广大网民的主流意识是:

1、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见仁见智。幸福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却人人可以感受和品味;幸福是感激,是温暖,是奉献,是宽;幸福让我们苦苦寻觅,又无限向往。其实,幸福只是一种看问题的角度。

2、幸福与地位高低无关,与金钱多少无关,与房子大小无关,与容颜美丑无关,与知识深浅无关,与年龄老幼无关,它决定于欲望、气度、心态,决定于内心的修炼,决定于精神的高度。

作为长期从事农村基础教育工作、担任毕业班短线学科思想品德教学的我认为:为未成年学生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供有效的帮助,在中考成绩方面达到预期的效果,为学生顺利进入高一级学校作出一定的 1

贡献,赢得家长和社会的肯定,与同事和谐相处,获得了生存的基本条件就是幸福。

虽然我的幸福观毫无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更不能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比美,但正是它为我消除了工作、生活中的许多不良情绪,使我的心理渐趋健康状态,并使我对工作、对生活有了幸福的感悟。

幸福是陪伴人一生的追求,从来没有过片刻的远离。幸福就在身边,如影随形,只是我们更多的时候,忙于追逐世俗的目标,而忽略了它的存在。这样失望和遗憾将挥之不去。

对生活充满失望的人,在人海中浮浮沉沉,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刻意去追求幸福,收获的常常是失败和忧伤。当一个人把幸福定位在永远得不到的事物时,最真实的幸福却从指缝间悄然溜走了。

在现实生活中,多数人能够品味幸福。但也有少数人本来是幸福的却没有幸福的感觉,这正是人们常说的“生在福中不知福”。当然,只有不断创造幸福的人才能真正地品味幸福。

下面就我在生活中、教育教学工作中是怎样创造幸福的,向各位同仁作一简要汇报。

在生活中,当遭遇不公时,我总是努力提高自己对公平的认识。我认为,公平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觉得委屈、感动困惑时,当我们在矛盾冲突中感到左右为难、举棋不定时,我们不妨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或许我们会更加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也就是说,有些时候,我们感觉不公平的事情,往往是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出了偏差,其实它是相对公平的。缺少这种公平意识的人,往往会自添麻烦、自寻烦恼。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创造幸福的。

1、珍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要想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你必须首先自己喜欢这个学科。这已经是被事实证明了的结论。

我从事教学工作已经37年了。27年前,我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27年来,我连续从事初中毕业班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语文是正课,思想品德是负课。不少的思想品德老师不愿意或羞于说自己是思想品德老师,并想尽办法去改行带所谓的“正课”。学生家长会后,几乎没有家长询问孩子的思想品德学习情况。27年来,我从未动过改行的念头,从未掩饰过自己是思想品德老师。为了适应教学,服务于教学,我花费了8年的课余时间,自学完华中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业的全部课程,经自学考试全部合格,并获得了华中师范大学学力证书。

我能够顶住世俗偏见的压力,作出上述选择,绝非偶然。这一切源于我对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对于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的全面认识,源于我把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当作了一项艰辛而光荣的事业。

在我国,既有“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毒品,有德有才是正品”的俗语,又有“要成才,必先成人”的名人名言。(这里所谓成人的标准就是健康的心理、高尚的品性、良好的责任意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对国情、国策、大政方针的正确理解以及自己在社会中、团队里的作用、地位的准确定位。)可见,在修身与求学的关系问题上,人们的见解都是一致的,都强调了思想品德修养对于人的成长、成才、成功所起的关键性作用。我认为,思想品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在学生充分发展、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不可忽视的,至于别人怎么看、怎么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为,社会上各种思想相互激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是我长期坚持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并且将其当作一项光荣的事业的精神力量。没有这种思想认识,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将是度日如年的。

2、真爱自己的学生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教学的风格可以各有千秋,师德修炼的途径可以殊异,但,“爱”,就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主题,是铸造构建教师灵魂的基石。在真爱自己的学生方面,我作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努力:

(1)走近全体学生

作为老师,走近优生,是很容易的事情;偏爱优生,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几十年来,我从不歧视后进生,而是走近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深入了解他们的忧虑、困难以及未解之结。当一些后进生因自己升学无望而焦虑不安时,我总是热情地找他们交心谈心,想办法让他们明白:成绩不好并不等于今后没出路,有了好的品行和身体,将来走上社会,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把本职工作搞好了,照样能获得社会的肯定和他人的尊重;增长知识不是学生到校学习的唯一目的,还有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加强思想修养,锻炼意志品质。在我的精心呵护下,后进生陆续地振作了精神,品行端正了,学习积极性高了,并逐渐成为了我的好朋友。

(2)关注学业发展不全面的学生

在历届初中毕业生中,不乏文科成绩优秀,但理科成绩尤其是理化成绩差的学生,他们多为女生。他们的学习态度往往很端正,学习也很刻苦,但每到大型考试后,因总分不理想而情绪低落。有的甚至打“退堂鼓”,降低自己的志向,打算慢慢朝前混。针对这些不良情绪,我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并“鼓气”——告诉他们学习偏科是由于兴趣爱好、基础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并不能说明你不聪明,如果对文科有兴趣,上了高中还可以选读文科。在我的疏导、鼓励下,这些同学中大部分后来考取了重点高中,并在高考中考取了重点大学。每当收到这些学生热情洋溢的书信时,我所收获的内心良好感觉真的无以言表。

(3)理解、宽容“后进生”

几十年来,我连续担任毕业班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学生从八年级升到九年级,思想波动特别激烈,变化特别大:有的考不取重点高中,但考取普通高中绰绰有余,因此在学习上表现出了不思进取的毛病;有的基础特差,自己认为考取普通高中也根本无望,因而在学习上表现出了“混一天算一天”的倾向。混的表现多种多样:本分一点的混法是:上课睡大觉,被同学戏称为“睡仙“;胆大一点的混法是:上课玩手机、看小说,课桌上的书堆得高高的,老师站在讲台上还看不见他的头脸;调皮一点的混法是时而脱外衣,时而穿外衣,时而下位开窗户,时而下位去关窗户。对这样的学生如果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去压他,其结果是事与愿违的,一两次思想工作也是无济于事的。

针对上述情况,我利用课余时间,向他们做过细的思想工作,进行心理疏导,并且经常性地、一对一地耐心地给他们评讲练习和试卷,定期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督促他们学习,帮助他们确定恰当的奋斗目标,引导他们向着既定的目标去努力。

几十年来,我利用工作之余去培优转差花费的时间,每学期不少于80小时。虽然付出了很多,但得到的精神回报更多。通过我的努力,学生慢慢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理解和宽容,老师和学生的心贴在在一起了,学生的思想和学习表现大为改观。每当看到学生的进步,我的心里便得到了莫大的安慰,我感觉这也是作为老师的一种特殊的享受。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几十年的毕业班教学工作中,我从来没有奢望中考成绩在全县要排多少名,我只知道要尽我最大的努力,问心无愧即足矣。近几年来,我所任学科中考成绩连续六年名列全县前三名,这大概是时光老人对我的的眷顾吧。每每回想起这些,我总感觉到,创造幸福比品味幸福更幸福。

曾在微博上看过一段话很有感触,说给大家一起分享并作为发言的结束语:幸福不是你房子有多大,而是房子里笑声有多甜;幸福不是你能开多豪华的车,而是你开着车能平安到家;幸福不是你爱人多漂亮,而是爱人的笑容多灿烂。幸福是最平常的,平常到无处不在;幸福又是稀有的,稀有到有人终其一生,不得其门而入。倘若你要问我,幸福到底在哪里?我会说:幸福是天空,是阳光,是草地,更是事业。幸福,其实就是我们的生活。

谢谢大家!

2012年10月

篇2:做老师的感悟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最近在闲暇之余,我认真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在阅读中,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建议,在原来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

在十多年的执教生涯中,我有幸听过很多大师级教师的精彩讲课,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受到了老师的关注、欣赏和鼓励,因此每个孩子都兴致高昂,积极活跃。当时我想,能如此善于发掘孩子们的潜力,欣赏和激励孩子们,如此平易亲切,如此的有创意,如此富于激情而又执着的老师,学生能不喜欢他吗!能不学好他的课吗!

前不久,我

篇3:做老师的感悟

一、使用“赏识”教育, 激发自信心

教育应当培养健康的人格, 人格的核心是自信。自信属于人的一种自我概念, 它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十岁左右。此时, 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用赏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美籍华人物理学家钱致榕来华时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他在读中学时, 一位极为负责的老师在300名学生中挑选60名学生组建了一个“荣誉班”。在“荣誉班”上, 这位老师说:“你们是从300名学生中严格挑选出来的, 是优秀的学生, 是很有潜质很有前途的学生。”结果, 这个“荣誉班”真的出了不少人才, 钱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其实, 这60名学生是随机抽取的。在教学中, 我们要及时、恰当运用表扬、鼓励等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比如, 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 不管是否正确、完整, 教师都要从精神上给予充分的肯定, 然后再善意地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或不足之处。

成功的教育是一种“赏识”的教育、爱的教育, 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他们以勇气和信心的教育。“学困生”平时很难听到教师或同学的夸奖, 责备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久而久之失去了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师要多给他们关心和爱护, 要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这意味着老师的重视、关怀和期待, 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二、适当使用“挫折教育”, 锤炼自信心

挫折是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最好素材。每当克服一个挫折, 孩子就会成熟一点, 完善一点。一个孩子从小没有挫折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应当因势利导, 引导孩子自己战胜挫折。目前大多数孩子都是独身子女, 他们在家里往往享受“第一成员”的特殊待遇, 容易产生“我是第一、我是中心”的心理。而这对他们将来的社会生活会有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因此, 我们应当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情绪特征和意志水平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引导和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失败和挫折, 培养他们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能力, 使学生体会到探求知识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从而积极地去面对今后漫长的人生历程。

三、帮助学生学会竞争, 发展自信心

美国哈怫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认为:“智力是一种或一组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力是多元的, 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智力组合的个体, 这些智力组合包括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因此教学的任务不在于使人变得多么聪明, 而在于怎样使人变得聪明, 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教学实践表明, 许多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开展活动时都非常投入, 自信心、好胜心特别强。教师在教学中应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 帮助他们在某些领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建立起自信。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组织各种兴趣活动和竞赛, 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发挥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使他们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获得自信。在竞争中, 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作风, 使他们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四、鼓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 保护自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 一个正常健康的人只运用了其能力的10%, 而玛格丽特·米德则认为不是10%, 而是6%, 后来奥托又估计为4%, 但不管怎样, 人拥有巨大的潜在能力是不争的事实。小学生精力充沛、喜欢挑战自我, 而他们又容易遇到困难, 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可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时, 教师的态度与言行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学生都不能讽刺挖苦学生, 而应怀着热情的心去保护学生的自信。教师应及时分析学生作业或试卷中的错误及其原因, 提示学生及时纠正;应及时指出学生出现的偶尔失误, 给予原谅并提醒下次注意。教师对学习退步的学生应分别谈话, 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使其感到自己还有进步的空间和希望。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坚忍不拔、知难而进的精神。

五、正确评价学生, 巩固自信心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 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 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重视, 就会更加积极、自信。反之, 学生就会情绪低落、缺乏信心。因此, 教师应多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评价学生, 应考虑不同学生的特点和能力, 而不以主观标准要求学生。教师对学生要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让学生切实了解自己能力, 充分地认识自我;鼓励学生弥补自身的不足, 耐心帮助其分析原因;肯定学生身上的优点, 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自信。即使学生许多方面做得不好, 教师也不能全盘否定、讽刺挖苦, 而应帮助他们分析错误原因, 鼓励他们想办法战胜困难。学生取得进步时, 教师应及时表扬, 使其认识到有努力就有进步;应提出新要求, 使他们在看到进步的同时, 也感受到一定的压力。

篇4:我当老师的感悟

初为人师,在我感到新鲜的同时,也有些茫然。我在心中问自己“这就是你的选择吗?”然而这时,有一件事深深触动了我。那是我上班的第一天,我第一次走上讲台,面对教室里新的学生,我突然觉得自己责任重大。看到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我的那颗漂浮的心静了。我的心中的问题有了答案:既然我选择了,我就要努力去把它做好。于是,我开始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至今我还记得王娣丽老师在讲台上的神采飞扬;赵茹幽默的课堂语言让学生觉得在西沙群岛上连鸟粪都是香的;李帆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我在学习和感动的同时,体会到了“区区三尺,学问非凡”。特别是在第二个学期,有幸参与到新课程的改革中来,在领导的关心和老师们的帮助下,我一遍遍的学习,一次次的听课,也在一点点的进步。这时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喜欢上了这个职业。

林书记在表彰大会上说道:要以科学方法和宽容态度,使孩子成为最阳光的新一代。让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我也怀着一颗爱学生的心,走近他们身边。当他们取得成绩时,给以表扬;当他们受到挫折时,给与鼓励;当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当他们犯了错误时,给与纠正。学生在感受爱的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爱。有一次,我被教室里的破黑板划破了手指,下课后,我们班的某某同学悄悄的给我送来了创可贴,还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您还疼吗?”我的眼眶湿润了。去年的教师节,我们班胡绍煜为我做了一首诗,虽然不太压韵,也不太规范。但我觉得,那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篇5:如何做老师的几点感悟

36团石棉矿学校李 艳

从我当老师的第一天起就有人告诉我: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当时,年少轻狂的我自认为我有知识、有激情、有能力,我一定能做一个好老师.然而,三年的时间过去了,我却发现事与愿违.我担任初中数学课和七年级的班主任.在一次班干部会上,我真诚地征求同学们对我的意见。没想到他们对我的评价竟是:“老师,你太厉害了,整天虎着脸、瞪着眼,从来没对我们笑过,我们和别的班的同学有矛盾,你总说是我们的错,还动不动就发火生气。”说实话,这种评价是我始料不及的。我有点接受不了,突然有了一种茫然的感觉.我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每天兢兢业业,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一双火眼金睛所到之处,不是问题就是漏洞。然而,学生对于命令指责,有的是熟视无睹、有的是明知故犯。久而久之,学生的抵触情绪、逆反心理越来越大,我工作的积极性越来越小。真是心力交瘁、苦不堪言。难道我真的不会做老师了?我错在哪了?

有老师提醒我,你应该多学习一些成功教师的例子.我恍然大悟,打开电脑查了起来.在网上,我看到了许多特级教师的事迹.当她们已在情感育人、科学育人、艺术育人三结合的道路上,闯出一片新天地时,我却还在“管、卡、压”的老路上,拼命“围追堵截、严防死守”。我终于明白了:一方面我在热心播撒师生感情的种子,另一方面却在粗暴地摧残师生感情的幼芽。这正是我教育失败之所在。

我不断的学习、反思、改进,终于学生对我的看法有了改变,我的教学也更加得心应手了.现在,结合我以前的失败教训谈谈如何做一名老师.一、要爱业,爱业也就是敬业,而敬业与爱学生是分不开的1、树立敬业精神要求教师必须有诚心。忠诚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教师敬业精神的首要标准,是一个教师必备的、最基本的心态。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状态下都会主动、自主、自觉地意识到自己“职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都会凭借隐藏在内心的意识活动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地对待教育中的任何一件事。

2、树立敬业精神要求教师必须有恒心。对于一个教师而言,要敬重教育事业,就要潜心研究业务,不浮躁,不急功近利,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既要有“十年磨一剑”的雄心,也要有孟二冬“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底蕴。

3、树立敬业精神要求教师必须有精心。培养人才是复杂的劳动,不仅需要教师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更需要教师适应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态,更新教学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乃至教学艺术,不满足于陈规俗

套,不满足于现状,不满足于照抄照搬和“拿来主义”,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内容、创新的方法,从多维的角度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树立敬业精神要求教师必须有爱心。教育以育人为本,师生心灵相通,彼此就像有了一座无形的桥梁,思想的交流、知识的传递就畅通无阻,师生关系就会越来越密切。

二、要爱学生,就要让学生喜欢你

师爱是每个学生都应充分享受的权力,充分沐浴爱的霞光。留有死角的师爱是一种不公平的师爱,不成熟的师爱,因此我特别关注那些有“问题”的特殊孩子,我也有孩子,也许是因为我做了母亲,我特别能体会孩子的心情,孩子的感受。所以我从来没有因为他们差而去放弃,因为他们就像是一颗蒙着尘埃的珠子,作为教师的我有责任去发现他们,重视他们,为他们擦拭,帮他们发亮。也许他们的光是微弱的,但是我们要相信有光就会有希望。他们的接受能力差,我们要不厌其烦地一便又一便为他们讲解。让这些后进生不断取得进步,慢慢跟上班集体前进的脚步。

三、要信任理解学生,为学生实现自我提供良好的环境

过去,我过分相信自己而不放心学生,许多事情都是我说了算。班级管理基本上是以民主为幌子,实行的是一言堂,班里没有真正的自由空气。我抱着宁可让学生恨我一时,也不能让学生恨我一世的想法,认为学生总有一天会理解的。但最终结果却是我越来越累,学生越来越烦。现在我认识到:只有严格的管理,是不完整的管理,是一种脆弱的管理,是缺乏人性的管理。只有在信任理解的基础上,用尊重和关爱去唤醒学生内心的爱,去激励学生精神中潜藏的能量,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搭建成才的平台。

四、要学会授权,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事必躬亲,班主任必然忙得发慌,管理效果必然大大降低。成功的授权对管理来说,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其一,使班主任从大量的日常事物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充分考虑更为长远的根本性问题。其二,可以是班级中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其三,可以通过大家的力量完成班主任一人无法完成的工作,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而教育的目的正在于教会学生自我教育,我何乐而不为呢?

五、要尊重宽容学生,学会笑着做老师

尊重学生主要指学生参与管理时,有成绩要及时表扬,犯了错误也要根据情节的轻重,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帮助。宽容则主要是指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调试能力,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每天以愉悦的心境,微笑的面容,饱满的热情,走进教室,面对所有的学生。我要睁开双眼,用心去欣赏学生;睁一眼闭一眼,用心去包容学生;闭上双眼,用心去品味学生。笑容是教师良好心态的体现,而发火只能使学生望而生畏,拉大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六、要做一个激情与理性融于一身的教师

教师的工作要求我们要有较高的沟通能力,要有感召力、影响力。如果没有激情就很难动之以情、抚之以心;如果缺乏理性就很难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因此,应该激情与理性并存,热情与真诚同在,避免简单的说教,用儿童的眼光与孩子交流。在对职业的掌控中,体会职业自信的幸福。

篇6:做一个学生欢迎的老师心得感悟

诀窍之一:自己先变成孩子

有这样一个经典故事:一位母亲牵着6岁的孩子去商场购物。她原以为孩子会很开心,没想到在商场里孩子却哭哭啼啼,毫无休止。当她蹲下去和孩子一样高的时候,才发现,孩子所看到的都是大人的腿,哪有什么快乐可言?

成人思考问题的方式、观察事物的视角与孩子有很大的区别,这是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的。成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成人之后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个孩子,忘记了孩子的天性,忘记了孩子的生活方式,总是希望孩子按照自己帮他规划好的道路前行。这是导致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愉快、甚至出现极端情况的主要原因。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只对本人有效,强迫他人接受是很难的。高明的教师,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是设法让自己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会用自己的知识、教养、智慧、德行来影响、陶冶、感染、感化孩子。于永正老师说:“教了47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这句话的背后,反映了他对教育本质的把握。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在这方面,于永正先生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和示范。

于永正认为,作为一个孩子,不单要学习,还要玩。玩是孩子的天性,儿童的成长需要玩。我们当老师的,一定要为孩子留出玩的时间。于永正自己就非常喜欢玩,所以在带着孩子玩的过程中,常常能玩出新境界,让孩子在其中受益良多。课堂教学在人们的印象中应该是比较严肃的,但于永正让课堂变得既像课堂又不像课堂,一个个幽默的故事,一场场富有情趣的游戏,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之中获得了新知,体悟到了成长。课外的玩就更加有趣了,带领孩子们去钓鱼、钓虾、野炊,和他们一起去参观苹果园、考察皇藏峪、攀登峄山,军营一日、急行军,到农村去拔草、捉虫,到农民家中做客……于永正坚信:一个人亲身经历一些有意义、有情趣的活动,会在记忆里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每一个精彩的活动留给孩子的都是一颗珍珠。当他长大后,岁月的丝线把这些珍珠串起来,就成为人生宝贵的项链。

于永正认为,作为一个老师,在孩子面前不能太像老师。如果太像教师,师生间必有距离。无论在任何地方行走,于永正都要求自己不将手倒背起来。他认为倒背着手站在学生面前,就有树立自己权威、确定自己教师身份的意义在其中;班长在教室里给大家布置大扫除的任务,于永正会非常顶真地询问:“班长,我的任务是什么?”在领了任务之后,会在规定的时间里和同学一道去做,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课间,他总是尽可能呆在学生中间,和他们说说话,和一些学生扳扳手腕,和他们一起做游戏,经常讲一些故事、笑话给大家听;在演课本剧的时候,于老师总是积极主动地扮演各种角色,和孩子们一起表演,体会文本的内涵……

于永正认为,一个童心未泯的教师,是一个具有好奇心、孩子气的老师,是理解和宽容学生的教师,是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做的教师。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一个真正了解学生的老师,怎能不成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学生的眼睛是摄像机,耳朵是录音机,教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定格在学生的人格磁带上,并且自动终生播放。每个学生都是心理学家,他们会对教师的所作所为做出评判。只有教师做好了,学生认同教师了、信服教师了,才会仿效教师的做法,才会接纳教师的建议。

诀窍之二:遵循教育的规律

什么是好的教育?其实很简单,就是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教育。孩子的成长有阶段性的特征,每一个阶段身心发育的重点都不相同,我们需要依据这些特点,有的放矢的施加影响,帮助孩子健康发展。教育也有内在的规律,依据这些规律去施教,才能事半功倍。

于永正老师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事例:一个孩子在默写时候将“诉”字写错了,把最后一个点给丢了,老师布置他抄写八遍。在抄写的过程中,该生前面4个字是有点的,可后面的四个,点又没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从孩子身心发育的角度看,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让他反复做一件事情,很容易导致注意力的分散,结果劳而无功,还容易留下错误的记忆;从教育的规律看,短时记忆的信息通道容量是5个左右,一个字在书写不超过5遍的情况下,记忆的效果较好,超过了反而起副作用。

于老师对学生写字要求很高,但他的要求不是在一个字写多少遍上,而是书写的正确与否。孩子在学习每一个汉字时,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如果初学时笔顺和字的结构出了问题,后面在要改正就非常困难。于老师认为,楷体是学生写字时最需要借鉴的字体,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每一个的结构特点,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写正确。比如“左右”二字,起笔的一横和一撇,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从楷体的角度看,两者有明显的不同;比如“帽”字,我是在看了这本书之后才明白一直将右上角的“冃”写成了“曰”。我很惭愧,写了几十年的字,现在才发现其实很多字写的并不正确。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汉语的音乐性强,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这就决定了朗读的作用和价值。人们语言能力的提高,很多时候不是靠掌握语言规则,而是靠语感能力,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渠道。朗读是理解文本的主要方式之一,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作为一门艺术,更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光明日报》高级记者樊云芳就是听了齐越广播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后感动不已,而立志当新闻工作者的。于永正老师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花费了大量时间来训练自己,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孩子们就是在于老师的朗读之中,学会了语言,培养了语感,产生了情感,掌握了表达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于永正老师提醒大家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不越位。不能把小学生当成中学生、甚至大学生来教,人为拔高要求,特别是在人文性方面挖掘过深。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字认好、写好,把词语掌握好,把课文读好,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深挖,甚至离开文本大量拓展,就越位了。二是要到位。对于小学生而言,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是需要的,但最重要的阅读能力是品味能力,尤其是词语的品味能力。教孩子学语文,深的东西要“浅出”,浅出才能变成孩子自己的东西。歌德有句话: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这种力透纸背的能力就是品味能力。

诀窍之三:要时刻以身示范

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大德无形,大教无痕。影响,在小学阶段尤为显著。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汉代的班固也曾说:“教者何谓也?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都强调了教师以身示范在教育中的作用。大量的教育实践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当教师(包括家长)的言行一致时,教育的效果最大。所以有教育家说,只有人格可以影响人格的发展与形成,只有性格才能铸造性格。

于永正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处处以身示范,充分发挥着榜样的影响力。他无论何时何地,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总是将自己装扮的整整齐齐,在穿戴上一点也不随意;他无论是在黑板上板书还是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都工整认真,不敢有丝毫的潦草;他要求学生写作文,自己一定也跟着写下水作文,再“下水”中体悟写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给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他犯了错误一定会当着学生的面承认,不掩饰不支吾;他和孩子一起活动,相关的工作一视同仁,大家一起来做,行动上不敢落后,而不仅仅是做一个指挥者;他备课认真仔细,一个字的书写,一段话的朗读,都反复推敲;他每天认真阅读报刊杂志,以便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当师生融为一体时,教育真的是一种幸福,教育真的会变得简单、轻松而有效。

学生喜欢多才多艺的老师,老师的爱好越多,赢得学生的尊重也多。于永正老师对此有深刻的认识。除了自己的语文本行之外,他还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如音乐、美术、书法、戏剧,等等,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在于老师的课堂上,时不时就会有一段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的京剧,让孩子们大饱耳福。于老师的书法、朗读等,更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通过一天天的积累,不知不觉的就厚实了孩子们的精神底色。

篇7:做老师的感悟

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热爱学习的老师,只有爱学习,教师才能以身作则影响更多的孩子成为爱学习的学生。在《教学的元素》中,开头有一个很精彩的比喻——作者将教学中的知识传递环节比作奥运火炬的传递。作为火炬手的教师全程都要确保手中的火苗燃烧跳跃,再手把手传递给学生。如果知识的火焰在教师手里熄灭了,那么即使是最优秀的学生也无法使其重燃。

其次,教师应当教给学生活的知识。教师应该全面掌握(精通)所执教的学科的各方面的知识并且能够博览众书广泛涉猎,而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知识教学生绰绰有余,或者仅要求自己比最厉害的学生多懂一点就够了。现在的学生都很聪明,再加上如今互联网高度发达,很多知识有手机能上网什么都能搜到,甚至都不用老师教。所以,教师到底应该教会学生什么呢?我认为一名好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学习动机,通过自己的教学艺术和自身魅力,发掘出学生最好的一面,而不甘死板地传授书本知识、不愿沦为知识二道贩子。作为老师,不应该告诉学生“书上就是这样讲的”“记住就好了”“不要问为什么”,因为知识并非一成不变,只有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为学生解疑答惑后才能获得他们的认可与敬佩。

篇8:做一名幸福的老师

家长和学生给他的短信中这样写道:晏老师, 谢谢您对家长及学生的尊重, 更感谢您这一年来对孩子的付出与艰辛, 我和您的学生×××衷心地对您说声谢谢!晏老师:您能否不要走?我们舍不得您, 我还有许多错字没有改完, 我还需要您的帮助。您的学生×××……重复品读着家长和学生给晏老师的短信, 让我想起许许多多和学生度过的幸福时光。

我的第一届小学毕业生38周年聚会, 他们从四面八方奔跑到放飞梦想的地方———景洪市勐龙镇戈壁村, 手持鲜花, 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来祝福我60岁的生日和欢度第30个教师节。他们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有的当了处级干部、有的成了劳动模范、有的当了企业家、有的成了建设家乡的生力军、脱贫致富的领头雁……24个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着力量。听着他们汇报:成家立业, 事业有成, 我的心里快乐着, 高兴着, 幸福着……

我教这个班是最辛苦、最忙碌, 同时也是最快乐、最幸福的。如果说我在教育上有一丁点成就感, 他们就是代表之一。那是我最幸运的, 遇上一群天真可爱、淳朴善良、明礼诚信、遵纪守法的好孩子。他们的学习成绩最初并不理想, 道德品质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优秀。但被我教育后, 品质慢慢变好了, 学习有了进步。

方向决定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美好现象的出现, 首先离不开思想品德教育先行, 它成就学生对老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更离不开老师对学生无声无息的关怀。成功的教育首先对学生爱如潮水, 爱学生又要从“德”字切入, 把品德的火种播撒在学生的心田, 让它生根开花结果, 这样的教育是最有希望的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具备优秀的品质, 为他们实现人生价值找到了方向。

学校是一片圣洁的沃土, 学生是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的花朵。老师是这片土地上早已长成的参天大树, 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出新鲜空气;给学生遮风避雨, 让学生进行光合作用, 吸收阳光, 呼吸新鲜氧气。老师对学生的呵护、付出是无私的, 他们会感受到, 也会给予回报。放学回家, 用可爱的童音说:“老师再见!”回校带上一把山茅野菜给老师, 说是自己到田野山川采的;过节了, 请老师到家里做客;节日里, 向老师寄来一张张祝福卡, 发来一条条祝福的短信;毕业后, 经常回校看望, 亲切地说声“老师好”!工作了, 提干了, 总是第一时间向老师报喜:“老师我被选上乡长”“老师我被任命为局长”“老师我被选为人民州长”“谢谢启蒙老师, 如果没有你, 今天我就无法成功”……听到这些, 我感到当老师是幸福的, 我的幸福来源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事业的成功。

篇9:做教师的几点感悟

[关键词]微笑 爱心 阳光 奉献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70106

最近在酒泉肃州中学听了教育专家魏书生先生和四川成都名校长刁荣普女士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讲座,深有感触,对教师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现谈几点感悟,与大家交流。

一、教师要带着微笑上课。作为教师,能够时时带着微笑上课真的很重要。因为老师的微笑意味着老师对学生的喜欢、鼓励和肯定,使学生自然地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从而更主动地表现自己,并促使他们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反过来,学生也会微笑着面对教师。对师生而言,微笑就是一种欣赏、一种坦荡、一种宽容、一种幸福的体验、一种诗意的享受,微笑就是一种激励、鼓励和关爱。微笑能带给学生向上的动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因此,作为教师,要以高昂的情绪、微笑的面容与学生共同度过美好的每一天,这不仅能让你享受到工作的快乐,生活的快乐,同时还会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添学习的动力。

二、教师要用爱心教育学生。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教育,如果没有爱,教师的工作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老师的爱,似良药,能康复那些畸形的心灵;似火种,能燃亮失望者对人生的渴望;似钥匙,能开启那些封闭的心扉;似阳光,能滋润自卑者的心田。师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如果像对待自己孩子那样教育学生,像容忍自己孩子那样宽容学生,用看待自己孩子的那种眼光来看待学生,用培养自己孩子的那种耐心和方法去培养学生,那么,每一个学生都会获得进步,得到发展。在爱心教育之下,人才会有爱心,社会才会温馨和谐,世界也将变得更美好。我们的教育才真正是天底下最美的事业,教师才不愧“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赞誉。

三、教师要带着“阳光”处事。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光明,就有温暖。教师若有一颗阳光的内心,以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对待教学工作,对待学生,学生就会时时处处感受到温暖,也拥有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现在我们的个别教师在对待学生问题上,总持有一种偏见或是势利,对待成绩优劣的学生态度不一样,对待男女同学不一样,对待“关系户”与“非关系户”不一样,导致教育扭曲,学生的心灵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生偏向,做人做事有失公平。这是我们教育的悲哀,要引起反思。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一视同仁,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对待学生一定要公平、公正,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件事情,用阳光的心态影响和熏陶学生,避免那些阴暗的、隐藏的、消极的做法。

四、教师要带着奉献的精神工作。我常常告诫自己:我是一名教师,我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育人工作是天底下最平凡、最艰巨,但也是最幸福的事情。因为教育关系着千家万户的未来,关系着每个学生的成长,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作为教师,就应该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精力、热情和才华,使学生更好地受到教育,在知识上、精神上和品德上获得最好的发展。教师应具有奉献意识、奉献精神和奉献行动,具体表现在:

1.甘于清贫,知足常乐。不计名,不计利,不在物质上斤斤计较,不在生活上攀贵比富,不用付出和创造的价值来衡量薪水多少,而重在精神上寻找乐趣,这才能体现出教师的光荣和伟大。

2.乐于奉献,心地坦荡。奉献是一种境界,一种享受,一种品质,一种报答,作为教师,在工作上默默地耕耘,无私地奉献,孜孜地追求,勤奋地施教,给社会以酬谢,这是教师职业的真实写照。教师要能从实质上领悟到自己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才能放下私心杂念,坦坦荡荡做事,轻轻松松工作,快快乐乐育人。

3.教师要把教书育人当成一种事业来做。这既是教师的职责,又是教师的享受和乐趣。一项工作,每当你看作事业时,那种渴求成功的力量就会在无形中催促你努力加油来做,既不计较有多苦多累,也不计较名利得失,更不管别人是否付出,只知尽自己的能力努力实现目标。只有上升到这样的高度时,我们才能向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前进、奋斗,才能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

总之,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思想、有见解、有个性、有差异的活生生的人,在教育工作中需要我们教师有一颗阳光的爱心和一种奉献的精神。

篇10:读《学生教我做老师》真实感悟

周六接到业务学习作业时,我又翻开《学生叫我做老师》这本书,说实话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完,只看了大概。全书共17个主题,每个主题相对独立,其中第5个主题“懂得复原”中讲到不知怎的,孩子们总是特别善于忘记痛苦,放弃怨恨。他们会迅速原谅他人,忘记不快,然后继续前行。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从中吸取教训,然后,就让它留在过去吧!

我们班的一个小男孩,脾气特别暴躁,总爱发脾气,以前我没少批评他。上周又和同学闹矛盾了,我习惯性又开始说他的不是,也没细问事情起因经过。他低着头不说话,默默地流泪。我突然感觉不对劲儿,急忙细细地盘问事情的经过,原来我误解他了呀,这次真的不怪他!哎!作为老师我怎能只关注他的缺点忽视孩子的感受呢!我忙向他诚恳的道歉。没想到他小脸儿一变,马上欣然接受我的歉意,乐得颠颠儿的,看得出他是真原谅我了!在以后的几天里他的脾气改变了不少,不再乱发火了。

孩子不可能不犯错也不可能一直犯错,作为老师我应该正确引导他们。做个“宽容大度”的老师,我想,定会受到孩子的欢迎和敬仰。

篇11:做智慧教师的感悟

myp 20XX年X月我怀着激动地心情来到了cz这座城市,开始为期三个月的教师培训学习。这是一座风景如画的城市;这是一座文化气息浓郁的城市。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沁人心肺。在这里,我有幸听到了许多教育专家为我们带来的精彩讲座,通过这些学习,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使我感到自己的教师修养有了深一层次的提高。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航标灯,是导航员。而我要说,教师就象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言论,有广博的学识,有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在不断的学习,也在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探索,从教材、教参、课程标准中去触摸新课改的灵魂,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研究中考题体会其中蕴涵着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在同行身上学到的好方法也及时去应用。我和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我想,所谓的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吧!

我通过本次的培训学习,使我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及业务能力等方面受益颇多。我深切地认识到为了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工作,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而现代教育观念的树立,正是教师的立教之本,确立现代教育观。正如胡金平教授所讲“教育不是技术,而是智慧。教育不在近利,而在远效。教育不是给予,而是指导”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充分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因材施教,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首先要确立现代学生观,将“教师说学生听”,“教师灌学生记”,“教师管学生服从”的教育方法重新审视,转变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重视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上,我要注重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实际去观察去体会,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争论,促使学生动脑、动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表达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不仅要使学生会学,还要使学生乐学,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要贯彻启发式教学,最大限度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上一篇:2018年上半年天津保险公估人试题下一篇:分组中学生可以加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