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04-11

2015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共6篇)

篇1:2015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热忱(chén)镌刻(juān)毛坯(pī)潜滋暗长(qián)....B.扉页(fēi)滑稽(jī)订正(dìng)岿然不动(kūi)....C.咆哮(xiào)共享(xiáng)殷红(yīn)

咎由自取(jiù)....D.狡黠(xié)祈祷(qí)发酵(xiào)...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抱撼 晓谕

重峦叠嶂

煞废苦心 B.阑珊 布署 忧柔寡断 仓皇逃窜 C.抉择 幅员 获益匪浅

无所适从

毛骨耸然 D.吹嘘 脉博 提纲挈领

毋庸赘言(wú).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创业者只有自觉地锤炼技艺,精益求精,才能不断刷新事业的高度。....B.国家大力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不拘一格,柔性汇聚全球人才资源。....C.当倪萍站在《朗读者》的舞台上讲述姥姥的故事时,观众情不自禁地流下^目来 ....D.六件国宝在巴黎集中拍卖,全球买家慷慨解囊,这算得上是文物界的重大新闻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腹有诗书气自华”,儒雅之人,能把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典故、格言,巧妙运用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中,素养之,情感之细腻,爱心之,听者为之动心, 为之魂牵,让美好的情愫绵延不绝,让感动的涟漪缓缓扩散,被看作是有文化、有修养的表现。

A.深沉 深厚 不但 而是 B.深厚 深沉 不仅 还 C.深厚 深沉 不但 而是 D.深沉 深厚 不仅 还 5.下列填入横线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科幻小说写作的目的不是用来隐喻和批判现实,而是要创造出众多现实之外的想象世界。因此说,科幻小说是用想象力创造出的世界,讲述了人与宇宙之间浪漫的传奇。

① 还有相对论诗一样的时空远景和量子力学诡异的微观世界,都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 力。

② 科学家所讲的故事宏伟壮丽、恐怖神秘,甚至多愁善感,都远超出文学故事。③ 生命从可复制的分子到智慧文明的30多亿年进化史,是任何神话和史诗都无法比 拟的。

④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也不是作家写出来的,而是科学家讲出来的。⑤只是这些伟大的故事被禁锢在冷酷的方程式中,一般人难以读懂。A.⑤①④②③ C.④②⑤③① B.④③②⑤① D.⑤③①②④

6.对语法知识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人与人工智能之间有一种质的不同。人工智能无法像人一样享受生命的意义和死亡的内涵,更无法像人一样因高山流水而怡情悦性,因秋风冷雨而怆然泪下,因子孙绕膝而充实温暖,因月上中天而感时伤怀…… 这些感触,只有人类才能感受到。因为人的生命有限,所以每个个体的思想和命运都是宝贵而独特的。

①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又曰:“麟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选自《古文观止•获麟解》韩愈)

【注释】①昭昭:明白显著。②其为形也不类:麒麟的外形不为人辨识。③豕:(shì)猪.0鬣:(1iè)兽颈上的毛.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2)策之不以其道()..(3)惟麟也,不可知()(4)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虽 然 麟 之 出 必 有 圣 人 在 乎 位 1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2)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译文:

13.甲乙两文反映的社会现象的共同之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

1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什么写法?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3分)答:

(二)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15、16题。(4分)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请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5.这首诗紧扣 字,抒发作者 的情感。(2分)

16.这首诗的一、二句运用哪种修辞方法?体现了李白诗歌怎样的艺术风格?(2分)。答:

三、现代文阅读(满分40分)

(―)阅读下文,完成17-22题。(22分)

长安陌上无穷树

李修文

(1)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七岁的小病号之前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已经关闭多年的矿山子弟小学的语文老师,好多年都没教课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从三岁起就生了骨病,一直在父母的带领下到处求医问药。于他来说,真正的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2)在病房里,他们是病人,没想到,他们竟然变作老师和学生。岳老师,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女人,早已被疾病和疾病带来的诸多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一刻也不能等,就开始上课。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为了教好小病号,她甚至要妹妹带来一堆书。

(3)中午,每当病人和陪护挤满病房时,便是岳老师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

他通体发亮。

B.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答:

20.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小病号的性格。(4分)答:

21.分析选文第⑧段的作用。(4分)答:

22.结合文章情节,为本文续写结尾(不少于30宇)。(3分)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23-27题。(18分)

读书与快乐 常小仙

(1)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这天,一位著名的网红用戏谑的方式介绍了“古 希腊三大悲剧家”,很幽默地应了读书的景。说其的,不要一提读书,大家条件反射就是“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其实,能够抛弃功利心,读书本是一 快乐的事。

(2)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孔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董卿也曾说过:“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这些名人都把读书当成了一种愉悦的活动。

(3)纳兰性德有一句诗:“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个“赌书泼茶”讲的就是一件读书的乐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才女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夫妇二人都是金石爱好者,那时居家贫俭,每每需要把衣服典卖了,才能买些碑文、水果回家。但他们并不感到辛苦,吃着水果,展玩买回来的碑文法帖,自己觉得已然是神仙眷侣。他们日常有个消遣,那就是吃过饭后,烹杯热茶,夫妇相对而坐,指着满室的书籍和史册,互相考问某个典故出自何书、几卷、几页,谁能答对,谁先喝茶。李清照博闻强识,说中就举杯大笑,每每把茶泼洒在怀中不得饮,这就是“赌书泼茶”的典故。那段清贫的岁月,因为有书相件,而芳香四溢。正由于他们爱读书、趣读书,生活才变得丰富生动。

(4)以读书为乐的人,通常都是读书得法之人。好读书,因而会读书;会读书,因而更好读书。年轻的诸葛亮还没有出山之时,就在读书充电的方法上,显露出与众不同的特色来,他奉行的是“观其大略”。“观其大略”的准确含义,就是注意观察和吸收书籍当中的重点和精华。此处的“大”是重大的大,也就是书中的重点;而“略”是战略的略,也就是书中的精华。正是由于诸葛亮重视知识的广博胜于精深,他才选择“观其大略”,最终成为一个足不出户就知天下事的智慧达人。大文豪苏轼曾发明“八面受敌”读书法,把研究内容分为八个方面,每读一遍书,只集中精力攻破一个方面的问题,以求把书读精读透。欧阳修读书“计字日诵”。他统计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经典的总字数,规定每日熟读300字,细水长流,终于把40多万字的书全部背完。汉代学者董遇通提倡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这种方法类似于现在的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效果也很好。

(5)也听说过一个读书的狠招:学英语,背字典,背一页撕一页,如果心疼书,就好好用心,一次记牢。明代学者张溥也用过类似的方法,每读一篇新文幸,就工工整整抄在纸上,高声朗诵一遍,就把纸扔到火炉里烧掉,然后再抄写,再朗读,再烧掉。如此反复七遍,直到彻底理解、背熟为止,他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七录斋”。

(6)其实,不管用什么方法,把书读进脑子里,读进心里,就是成功。

篇2:2015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1.请将下面的词语正确、工整地抄写在方格内。(2分)志存高远

2.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1)~(3)题。(4分)凡世之奇伟、瑰丽,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熟悉的地方以为没有风景,就.显得索然寡味,因而我们常常眺望远方,莫视周围的一切。从远方归来后,我们.才明白:脚下的土地朴素得既热情又深沉,________摔个跟头,________是温暖的;远方的诱惑尽管很美丽,但是跌倒了,就很难在爬起来。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1分)瑰丽________ 索然________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1分)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3)为文段空白处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A.如果 就 B.即使 也 C.因为 所以 D.只有 才

3.找出下面不通顺的语句,进行改正。(3分)①手表工业不但记录了丹东辉煌的过去,②还将承重着丹东跨越发展的未来。③随着国内外钟表企业入驻工业园区,我们有理由充分地相信,④在不远的将来,丹东手表工业将会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上展现。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党的九十华诞即将来临之际,你班将组织召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主题班会。假如你是班会的主持人,请为本次班会拟写一段开场白。(40字以内)(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写句子。(2分)坚信一种爱,就如同丰腴的牧草坚信大地的给予;坚信一种爱,________________;坚信一种爱,就如同欢快的小溪坚信大海的召唤;坚信一种爱,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与积累。请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4分)这个野人生得眉清目秀,非常英俊。他身材修短合宜,四肢挺直又结实,但并不显得粗壮。他个子很高,身体健康,年纪看来约二十五六岁,他五官端正,面目一点也不狰狞可憎,脸上有一种男子汉的英勇气概,又具有欧洲人那种和蔼可亲的样子,这种温柔亲切的样子在他微笑的时候表现得更为明显。他一醒来就跑到洞外来找我,因为当时我正在挤羊奶,我的羊圈就在附近。他一见到我,立刻向我奔来,趴在地上,做出各种各样的手势和古怪的姿势,表示他臣服感激之心。最后,他又把头放在地上,靠近我的脚边,然后又像上次那样,把我的另一只脚放到他的头上,这样做之后,又向我做出各种姿势,表示顺从降服,愿终身做我的奴隶,为我效劳。

(1)选文出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2分)

(2)文中的“我”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四年之后,忽然产生了需要一个野人来给自己做仆人的想法,一年后终于如愿以偿。请说出“我”这一想法是受到什么启发而产生的。(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言诗文填空。(10分)(1)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望岳》)(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3)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4)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5)《陋室铭》一文中,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高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世间万物,皆可入诗,彰显生命的灵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你一睹花的芳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你感受鸟的气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你领略草的风姿。

8.把下面文言诗文的作者按朝代的先后排序,选出正确的一项()(2分)①《次北固山下》 ②《送东阳马生序》 ③《桃花源记》 ④《山坡羊潼关怀古》

A.①③④②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②③①④

二、阅读(满分60分)(一)阅读甲、乙两选文,问答9~11题。(10分)[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 “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①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之恐,覆溺之虞②。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且无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尝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

[注]①冲:交通要道。②虞:忧患。

9.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予尝求占仁人之心____________ .(2)吾谁与归____________ .(3)愿有所记____________ .(4)至无所寓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浯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甲、乙选文,概括滕子京的主要功绩有哪些?由此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情怀?(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2~17题。(18分)①在我的记忆中,写信是从14岁那年开始的。

②那个时候,我的心绪正在发生微妙变化。闭塞而又贫穷的小山村让我找不到人交谈,我在寂寞中渴望与远方交流。可远方太远,我怎么也够不着,除了止不住的无边想象,唯一能接触的就是收音机里播出的“丈艺听众之家”节目。

③星星与萤火虫出没的夏夜,我时常躺在屋外草地的凉席上,头枕轻风,微闭双眼,闻着丝瓜藤里的花香,一直听到入梦,最后空气中只剩下收音机哗哗啦啦的电流声。第二天,受到父亲严厉责备,才知他又一次把我从屋外扛回了家。在那档定期播出的文艺节目里,我听到太多来自远方的心声、我发现在遥远的地方,也有像我们这样的小山村,也有如我一般寂寞的人。最重要的是,我知道了这个世界还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来表达一个人的快乐与忧愁。我羡慕主持人念到的那些有故事的写信者,我认真地记下了他们的通信地址。

④我迷恋上了聆听别人的故事,迫切希望主持人念到我的信,让远方更多的人听到我的心声:可写信者太多太多,每期的节目里,最终盼来的只有失望。我想一定是我的字不够好,我的故事没有别人的精彩,我的表达还没有得到主持人的认可,也难以打动听众,总之,我的水平比那些被念到的写信者差。

⑤有点自卑,但从未放弃自己。我下决心要写得更好,便把自己锁在屋子里,一次又一次在纸上诉说心中的故事。除了写给电台的节目组,我还写给那些通过电波感动我的人。他们有的是常年拖着军需物资在川藏线上奔跑的汽车兵,有的是在山沟沟里支教的小学教师,有的是小镇上输液器厂的女工,还有在监狱里服刑的年老的犯人。从铺开信笺,到酝酿情感,再到将字落入方格里。每一封信写好,我都会反复地念上几遍,模仿主持人在优美的背景音乐里念。只是我念的背景是一盏沉默的煤油灯和屋角上硕大无朋的蜘蛛网,背景音乐则是窗前蛐蛐儿的不停叫嚷声。只要感觉哪些地方念着不舒服,我便撕了重写,然后检查自己的表达是否妥当,猜想对方读了我的信是怎样一种心情。

⑥我就在这样的表达与发现中开始了作文,我就在这样的等待与徘徊中靠近了写作。每当收到一封回信,我就觉得是自己写作的成功,是自己的信打动了别人。越来越多的回信让我更加自信。

⑦直到有一天,我的信在电台里播出,从此,我的世界再也没有平静过。当主持人口中念出“接下来,我们欣赏四川省自贡市荣县金台乡虎榜村十二组凌仕江寄来的信,标题叫《乡村男孩》„„”当背景音乐响起,主持人圆润而磁性的声音开始念出我的心声。我捧着咚咚乱跳的心儿,一个人跑进屋里,把自己偷偷藏起来,我怎么也控制不住眼泪掉下来。

⑧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信件,朝我铺天盖地卷来。他们告诉我,被我的信感动了。

⑨收信与回信,成了我乐此不疲的“作业”。每当听见邮递员在山坡上喊我名字的时候,我就会突然感觉自己再也不寂寞了——原来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人等

待倾听我的故事。

⑩岁月历经文字伴随的长旅之后,蓦然回首,才发现就是最初的写信时光为我的写作注入了丰富的情感血液,助长了“文学马拉松”的恒久力量,培育了写作前期的微量元素。我的写作是从写信开始的,这看似黑白电影里的一节生活小插曲,却揭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写作,从内心的需要出发,你总可以找到共鸣!

12.阅读选文后,请为本文拟写一个标题。(3分)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分析选文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联系上下文,对第③段画线句的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父亲扛“我”问家作铺垫。B.烘托“我”听收音机的陶醉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

C.渲染夏夜的静谧气氛,烘托“我”听收音机的陶醉心情。

D.渲染夏夜的静谧气氛,表现“我”坚持听收音机的顽强性格。15.阅读选文后,请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品味选文第⑩段结尾句“写作,从内心的需要出发,你总可以找到共鸣!”的含义。(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文讲述了作者走上写作道路的经历,在你的初中学习过程中,一定有许多成功的做法,请选择一个方面,写出来与大家分享。(40字以内)(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8~23题。(16分)①按照国际铁路联盟规定:铁路提速达到时速200千米以上,新建铁路达到时速250千米以上,就能被称为高速铁路。仅仅几年前,说起“高铁”这个词,许多人还非常陌生,对“高铁”到底能有多快还抱有好奇。而今,高铁已经真实地驶入了我们的生活:2008年8月1日,时速高达350千米的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标志中国铁路正式进入高铁时代。此后的几年,武广、郑州至西安、沪宁、沪杭等城际高铁相继开通运营,而且时速都在350千米以上。在京沪高铁利用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进行综合实验时,还曾刷新世界铁路运营实验最高时速,达486.1千米。

②时速486.1千米,这是喷气式飞机低速巡航的速度!那么,我们是如何使高铁列车“飞”起来的呢?

③高铁列车能飞驰起来,要给那条看似普通的水泥板铁道记“一等功”。④水泥板铁道,专业名词叫无砟(zhǎ)轨道,砟就是小块石头的意思。普通铁路用的是有砟轨道,即铁轨下面铺着30厘米厚的小石块和枕木。无砟轨道下面没有小石头和枕木,在水泥板上面直接铺钢轨。无砟轨道由五部分组成,从上往下依次是无缝钢轨、轨道板、填充层、底座板、滑动层。这5个部分看起来很普通,然而,仅仅是那一块块看起来像大地砖一样的轨道板,技术人员就用了整整4年才研制出来。

⑤无砟轨道板长6.45米左右,宽2.55米,相当于10个轨枕块。它的特点是:每一块的加工尺寸都不完全相同,必须对号入座,它在工厂打磨加工时,为了保证精确度,用的水泥沥青砂都要经过多次淘洗。

⑥无砟轨道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一根钢轨铺到底”,这叫无缝钢轨。每根钢轨长500米,在整个沪杭线上,由404根钢轨首尾焊接起来,形成一条全长202千米的完整无缝的“高铁”。因为钢轨平整无缝,列车行驶时不会发出丁当丁当的响声。

⑦每根钢轨都要打磨得十分精确,其顶面平直度误差规定:在1米长度内不能超过0.2毫米,约.2根头发丝粗细。这种精密技术给乘客带来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看窗外景物能感到列车在飞驰,而坐在车内却非常平稳。

⑧高铁列车的速度能够飙上去,除了无砟轨道的功劳外,还有一大原因是高铁在建设中以桥代路。以全长202千米的沪杭高铁为例,除了车站和部分线路无法架桥外,其余175千米都是在桥梁上修铁路,可谓是架在空中的一条直线铁路。用桥替代了路,对地面原有交通影响很小,使整条路变直了,速度自然就提高了。

⑨目前,中国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里程达7500多千米,居世界第一位,还有万余千米的高铁路线正在建设之中。

18.本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对本文的说明对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高铁列车 B.中国高速铁路是怎样建起来的

C.中国高铁的特点 D.中国高铁列车“飞”起来的原因

20.选文第⑦段“每根钢轨都要打磨得十分精确,其顶而平直度误差规定:在1米长度内不能超过0.2毫米,约.2根头发丝粗细”一句中,加点词语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选文第⑧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对“无砟轨道”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无砟轨道在水泥板上面直接铺钢轨。

B.无砟轨道由五部分组成,从下往上依次是无缝钢轨、轨道板、填充层、底座板、滑动层。

C.无砟轨道板打磨加工时,用的水泥沥青砂都要经过多次淘洗。D.无砟轨道最显著的特点是使用无缝钢轨。23.“高铁”离我们丹东人的生活并不遥远,正在修建的“沈阳至丹东”的高铁将是丹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根据选文对高铁情况的介绍,试想这条高速铁路正式运营后,将会给丹东人民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选文,回答24~28题。(16分)

找到属于你的音符

①美国电影明星达斯汀·霍夫曼在“金球奖”的颁奖典礼上接受终身成就奖时,提到一个真实的小故事:有一次,他为电影《毕业生》做宣传,碰巧与音乐大师史达温斯基在同处接受采访。主持人问起史达温斯基,那时是否是他一生当中最感到骄傲的时刻——新曲的首度公演,功成名就、掌声四起?史氏加以否认,他说:“我坐在这里已经好几个小时了,这期间,我一直不断地在为我新曲中的一个音符绞尽脑汁,到底是‘1’比较好,还是‘3’比较好?当我最后发现众里寻她千百度的那一个音符的一刹那,是我人生中最快乐、最骄傲的时刻。”霍夫曼说,他被大师感动得当场哭了起来。

②如同伟大的作曲家心无旁骛、孜孜不息地寻找一个最能感动他的音符,不管是从事何种行业的人,那最令人满足、安慰的时刻,的确是在自己“千山万水”、“柳暗花明”终于找到了的那一瞬间。

③人生最大的骄傲,不是外来的掌声、名利或权势。掌声会停,名利、权势也不过是暂时的锦上添花,终是过眼云烟。我们倒不如试着学习认识自己的潜能,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并在设定方向之后,不畏艰辛,努力、不懈地去追寻,一旦真的找到了最能感动自己灵魂的“那一个音符”,必得人生至乐。

④人生的旅途上,有些人或许已经找到自己所要的那个音符了,这可喜可贺,却也要继续努力。而那些仍在寻找的人,更不必气馁,因为对于我们自己来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⑤物理学家汤姆逊由于双手的不便,在处理实验工具方面感到很烦恼,因此他的早年研究工作偏重于理论物理,较少涉及实验物理。后来他找了一位在做实验及处理实验故障方面有惊人的能力的年轻助手。这样他就避免了自己的缺陷,努力发挥了自己的特长。野生物学家珍妮·古多尔清楚地知道,她并没有过人的才智,但在研究野生动物方面,她有超人的毅力、浓厚的兴趣,而这正是干这一行所需要的,所以她没有去攻数学、物理学,而是进到非洲丛林里考察黑猩猩,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⑥被誉为世界保险业巨子、创富学第三代祖师的克莱门特·斯通指出:“要注意到这个事实:没有什么人直接把成功送给我们所谈到的任何获得了成功的人。他们每个人都是通过发挥他所发现的、他本身所固有的许多才能,才做到了这一点的。”

⑦由此可见,每个人只有给自己的人生正确定位并发挥潜能,才能在他所选

择的领域取得成功。

24.请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霍夫曼被音乐大师史达温斯基感动得当场哭起来的原因是:大师面对成功毫不骄傲的品质和执著对待音乐的态度。

B.作者认为:人一旦找到了最能感动自己灵魂的“那一个音符”,一定会感到满足、安慰和快乐。

C.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骄傲是认识自己的潜能,树立人生目标,努力追寻,有所成就。

D.作者告诉那些仍在寻找自己所要的那个音符的人,只重视过程,不必看结果。

26.结合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在第⑤段结尾省略号处添加一个事实论据。(40字左右)(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选文第⑥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读了本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满分60分)29.按要求作文。

欣赏满山的红叶,聆听朋友的倾诉,享受成功的喜悦„„那一刻,你或许感受到了美,或许感受到了情,或许悟出了理„„都会让你怦然心动。

请以“心动”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600字左右(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等。③书写优美,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2011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志存高远

2.(1)guī suǒ(2)漠 再(3)B 3.②将“承重”改为“承载” ④把“理由”和“充分的”调换位置 ⑥句末加“风姿”“风采”“雄姿”“雄风”等

4.要求:称呼、紧扣主题、衔接自然

5.示例:坚信一种爱,就如同含苞的花朵坚信雨露的滋润 坚信一种爱,就如同奔驰的骏马坚信草原的呵护

6.(1)《鲁滨孙漂流记》 笛福(2)梦境。

7.(1)会当凌绝顶(2)千里共婵娟(3)何当共剪西窗烛(4)提携玉龙为君死(5)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6)示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8.C

二、阅读

(一)9.(1)求:探求。(2)归:归依。(3)愿:希望。(4)至:到了,到达。10.(1)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2)滕子京志向远大,才能高超,名声在当世著称。

11.①重修岳阳楼,修筑偃虹堤。②先天下之忧而忧;或:被贬官后,仍为百姓着想,为民造福。

(二)12.示例:我的作文从写信开始

13.在内容上交代了开始写信的原因,结构上承上启下(或:开启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14.D 15.“我”是一个有追求、执著、感情丰富的人。

16.用自己的心和他人的心交流,抒写真情实感,就能激起情感的共鸣,写出好的作品。

17.是学习的成功做法之一,有具体的叙述即可。(三)18.逻辑顺序。19.D 20.“约”一词表估计,用上它说明每根钢轨都要打磨得十分精确,其顶面平直度误差在1米长度内不能超过估计2根头发丝粗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21.列数字、举例子。科学准确、具体有力地说明高铁列车的速度能够飙上去的一大原因是高铁在建设中以桥代路。

22.B 23.示例:高铁速度快,方便人们出行,节省时间,拉近区域、国度的距离;中国人口众多,高铁也能解决交通拥挤的现状;带动丹东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腾飞。

(四)24.每个人只有给自己的人生正确定位并发挥潜能,才能在他所选择的领域取得成功。

25.D 26.示例:英国首相丘吉尔,小时候性格孤僻,学习成绩特别差,没有考上大学。后来,他选择了军事专修班,努力自学历史、哲学、生物等学科。最终成

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作家。(语言表述简洁、流畅,能够论证中心论点即可。)27.道理论证 权威有力地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每个人只有给自己的人生正确定位并发挥潜能,才能在他所选择的领域取得成功。

篇3:2015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2010-2014年写作试题测试内容的变化趋势

本研究中的“测试内容”是指试题评价的能力点和知识点,即“考什么”的试题维度。五年来110套样本卷中所设的写作试题,呈现出如下特点:

1. 日益强化对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

从样本试卷来看,2010-2011年试题多注重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如2010年广东省深圳市“奖品”、吉林省“端午的味道”等,这些试题贴近学生生活,审题障碍不大,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考生可从亲身经历的生活中搜寻和组织写作材料。2012-2014年作文试题内容呈现出注重引导学生把写作着眼点由体验生活向理性思辨拓展的态势:如2012年福建省福州市“爱,还要会爱”,引导学生思考“爱”的尺度与方式;2013年北京卷“好奇”、2013年哈尔滨“美在不期而遇”、2014年浙江宁波“深处”都引导学生探寻平凡小事中的生活哲理。

2. 对心灵成长与思想生长更为重视

2011年起,一些作文命题注重引导考生关注心灵的成长与学生思想的生长,如“有温度的话语”(2011年辽宁沈阳卷),“我从脚下出发”(2013年江苏无锡卷)。其实,人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是心灵的成长与思想的成熟。“有温度的话语”可以助力心灵的健康成长,“温度”是成长路上的阳光。“我从脚下出发”,意在引导学生个体关注当下,立足现时存在,信步走向未来。前行路上,是该“勇往直前”还是该“学会等待”都离不开深思熟虑。

3. 强调对阅读素养、人文素养的关注

阅读在人精神成长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人文素养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体所呈现的生命样态。以阅读素养、人文素养作为作文考察内容可以更为直接地检验考生在平日学习中是否有涵养文化底蕴的意识。

在110套样卷中,2012年、2013年、2014年关于阅读素养、人文素养的作文试题明显增多。

[示例1]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汉字集形体、声音和意义三者于一体,具有独一无二的魅力。不是每个人都有美丽的外表,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文章有魅力,人们就会爱不释手;人有魅力,别人就想靠近与之交往。刘白羽《日出》:“登高山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就对我有魅力的一件事。”

....

请以“魅力”为题,写一篇作文。

(2012年山西太原卷)

[示例2]

“阅读”是人生中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姿态。“阅读”父母的点滴细节,体会劳作的艰辛;“阅读”自然的呻吟,明白要善待自然;“阅读”社会的美丑,懂得要守住道德的底线;阅读经典佳作,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

请以“阅读,真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3年重庆B卷)

以上几例,均能体现“文有高下之别”的理念,试题信度较高。“魅力”的不同、“衣着”的不同、“阅读”对象的不同,均能反应出考生平日的阅读素养与人文情怀。

4. 注重考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可囊括世界。”知识更倾向于昨天的积累,而想象力则代表未来,想象力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测试中,命题者在不断探索对学生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考查。

[示例3]

亲爱的同学,十年后的你,会是啥样?能否成为最好的自己?去问问你的人生际遇、兴趣爱好,更要去问问你的青春志向,和你为之付出的青春汗水……

请从下面的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题一:以“十年后,与最好的自己相遇”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二:以“致十年后的自己”为题,写一封信。

(2013年广西南宁卷)

这一题目直接指向“未来十年”,跨越时间的距离,对自己的未来有所想象。这种“想象”更倾向于自我设计、自我发展的“预期”,有想象的成分,但需要与“付出的青春汗水”密切相关。2014年北京卷中的作文“宜居城市”对想象力要求更高,既要以说明文中的“宜居城市”为背景,又要构思一个合乎情理的故事。对于背景、故事的双重想象使得此题难度陡增。

5. 关注表达的实用性

2014年样本卷中,北京、江苏无锡、山西卷均出现了“情境作文”。由于此类题目写作要求字数通常在200字以内,与大作文相比篇幅较小,也被称为“微写作”。如果说大作文更多是指向生活、指向内心、指向思想,“微写作”更倾向于指向实用,强调语言表述的实践性。“微写作”的情境设定意在创设真实而自由的交流场域,引导学生完成真实的语言交流任务。今年出现的体例有感谢信、时事评论、片段描写。“感谢信”更加强调写作的实用性,考查学生根据生活需要写应用文的能力,内容要求真实具体,语言要准确得体。“时事评论”引导学生就一个话题发表观点,这种短小的议论文能很好地考查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从“视觉角度”“听觉角度”入手写景,角度独到,引导学生充分调动感官,捕捉生活之美。不难想象,“感谢师恩”的话语会出现在学生给教师的贺卡上、短信中,用具体的事例诠释“师恩”,用真诚的话语传递愉悦而温暖的情感,这是中学生应当掌握的表达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微信”等交流方式的普及,朋友圈中共同聚焦一件事的几率大增,就一条消息展开评论,每个人都亮明观点、言之成理,以“时事评论”的考查来“倒逼”备考中的实战训练,无疑对学生益处多多。片段描写是对大作文的细节化呈现,其在生活中的使用率也较高:记录心动片刻,敏锐感知生活,文学之美有时就在那些不经意的瞬间。与“片段描写”相比,“感谢信”“消息”“时事评论”等文体的实用性更强。统观几者,皆因情境的生活化、交流的真实度、短小的篇幅而更具实用性。

二、测试内容变化趋势之原因探析

五年来110套样本卷中所设的写作试题中,测试内容日益强化对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对心灵成长与思想生长的重视,对阅读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关注,对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关注,对写作实用性的关注。探析变化原因,我们无法规避的是“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带来的效应,“考试倒逼课堂教学”的革命正在进行。语文中考卷将由120分提高到150分,分数提高,“意味着考试时间必须延长、试题容量必然加大,对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能力要求程度也会相应提高,也意味着对语文教育现状不尽如人意的理性认知和对语文教育改革实现实质性突破的无限期待。”“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从作文试题的变化中,我们不难看出命题人越来越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及“人文素养”的考查。

1. 注重培养学生的“明辨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从样本试卷来看,作文试题内容呈现出注重引导学生把写作着眼点由单纯感受生活向明辨性思维拓展的态势。思维的“明辨性”“多维性”与“深刻性”是作文试题关涉的重点。如2013年黑龙江哈尔滨卷“美在不期而遇”,已经关涉哲学范畴中“偶然”的命题;2013年吉林省的作文题目测试材料中也出现“建立更好的自己,才能建立更好的未来”“历史上很多有创意、有抱负的人和群体,同心合力,在追求无我中,推动社会改革进步”等意蕴深刻的语句,供学生感悟、思辨。2014年江苏无锡卷“春天,毕竟是春天”,既充满思辨色彩,又饱含正能量。

考生在提笔写作之前,首先要完成的是对材料主旨的准确把握;若遇到比喻、寓言类材料,则需要概括材料大意,再通过寻找与生活的对应点,深入理解题旨。在学生调动自身生活积累之前,对材料要有理性思辨,分析能力的具备是命题者对考生的要求。2014年重庆A卷中,命题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窗前有一棵树,树上有一片叶子,叶总是微微的摇摆着。我问:‘叶,为什么你老是摆动?’‘我想飞。’它说。‘叶即是叶,永远不可能像鸟一样飞的。’‘看着吧。’它纯纯的笑着,不再说话。从春天摆到夏天,再到秋天,叶执著热烈。冬天到了,一个景象使我呆住了——干瘪的叶,在飞!它离开了树的怀抱,在四溢的冬日暖阳中,在天空这个舞台上,飞旋着、飘舞着……”学生欲作答,首先要准确审题。叶的命运带给我们丰富的启示,学生可以写“飞舞:执着等候出来的精彩”“梦想需要季节的酝酿”“飞舞与凋落”“辉煌与殒灭”等等主题,无论从何处入手,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与内容”部分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长久以来,在中考作文中呈现对想象力的要求似乎并不多见。2014年,北京卷“宜居城市的故事”,大胆鼓励发挥想象,书写有创意的故事,虽然这只是选题之一,但对有创造力的学生是极大的鼓舞。这让人不禁想起《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中史沃普老师开办的写作工坊,想到老师带学生到博物馆看盒子展后,让学生制作盒子,创作一本诉说盒子故事的“盒中书”……或许此次中考选写“宜居城市的故事”的考生并非多数,但对想象作文的写作会成为我们未来教学训练的内容。或许我们也可以通过有效的训练,让孩子们手中的笔成为开启写作魔法的钥匙——原来只要用对方法,点燃孩子们的写作热情,他们就会拥有独特且令人期待的天赋与才能。

三、2015年中考写作命题趋势展望

在测试内容方面,命题者将继续重视引导学生关注个体独特的生命经历,关注思想的生长与心灵的成熟,关注个体生命的文化浸润。

1. 关注个体独特的生命经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学生的生活经历与切身体验是作文创作的源泉,关注个体独特的生命经历,关注身边的生活仍将是作文命题的主旋律。

在对生活的观察中,关注自我生活仍为热点。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只有直面这份独特,才能赢得心灵的成长。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成功的欢欣、失败的磨难、痛苦的挣扎、真诚的反思。学生只有在反思的时候才能懂得提炼自己生命中最可贵的东西,懂得寻找自己前行的阶梯。只有反思,学生生命中原有的内心平衡才能被不断打破,重新建构新的精神世界,完成弥足珍贵的自我超越。写作是帮助学生静心沉淀生命感受的宝贵平台,不断引导学生向自己内心深处远游,寻找突破自我的生命养料,是命题者的用意所在。

2. 关注对人文底蕴、阅读素养的考查

《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指出:“此次语文学科分值增加幅度很大,旨在突出学科的基础性重要地位,注重同其他课程、同生活实践的联系,以及注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考查。”在作文题目中考察学生人文素养的题目增多既符合《课标》理念,又符合时代诉求。

语文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对学生“人文精神”与“审美品位”的塑造与提升,这正是“底蕴”的具体体现。“底蕴”是什么?或许是一种趣味,一种风尚,一种美学,一种气度。“底蕴”从何而来?从长久的文化浸润中来。2014年北京卷题目“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要求写出“陶冶性情、提升境界”的世界。被素描艺术浸润已久的同学会写出“或许是上帝忘记给予她丰富的色彩,但她用仅有的黑白成就了更为丰富的绚烂”之独特感悟;被小说浸润已久的同学会感悟到“我的世界,藏在那一册一册的书中”。感受老上海独有的美:“我抚弄着弄堂口的砖石,仿佛抚摸到时代残留下的文化,我原是站在时代的交界口上。夕阳的微光淡淡地散出云外,散在雪花膏的气息里。”唯有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浸润,才能使自己的思考深入,品位不凡,命题者也必将通过巧妙的设题使得学生的“文化底蕴”得以在考场上绽放光芒。

3. 关注对创造性思维及明辨性思维的考查

篇4:2015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1.B2.C3.A4.D5.A6.C7.B8.D9.C10.D11.B12.B13.D14.C15.C16.A17.A18.C19.C20.C21.B22.D23.A

卷Ⅱ(非选择题,共70分)

24.(7分)

①端午节(或端阳节、五月节、诗人节、女儿节等)。②吃月饼(或赏月、赏桂、观潮等)。③重阳节(或登高节、老人节、敬老节等)。④喜庆团圆(或辞日迎新、祈福纳祥、注重亲情等)。(4分)

(评分说明:每处1分,共4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2)传承(或了解)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意识、树立民族自信、弘扬民族精神、提高道德素质等。(3分)

(评分说明:共3分,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25.(9分)

(1)尊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律意识(或增强法治观念)。(2分)

(评分说明:共2分。若考生答出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权和人格尊严、学会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触犯法律就要受到法律制裁等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给分)

(2)网友的“义愤”之举,是非正义行为,突破了法律的界限,侵犯了他人合法权利,应负法律责任。(3分)

(评分说明:共3分。若考生答出这是“以暴制暴”的行为等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3)①警方迅速依法对打人者进行处罚,彰显了法治的力量。②网友谴责打人者,是正义之举。③咸阳的快递员、乐清儿童家长的行为,体现了诚信品质和责任感。④受损车主谅解了当事人,传递出的是友善。(4分)

(评分说明:共4分,每点2分,其中“行为”和“正能量”各占1分。答出两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26.(9分)

(1)资源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或过度开发资源,导致生态环境破坏)(2分)

(评分说明:共2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2)当代人享受自然美景,也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2分)

(3)示例一

观点: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2分)

论证:自然中的矿产、绿水青山,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资源,表明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3分)

示例二

观点:人类的活动影响自然。(2分)

论证:人们在草原上疯狂采金,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表明人类活动影响自然。(或人们精心呵护绿水青山,保护了良好自然环境,表明人类活动影响自然)(3分)

示例三

观点:人类不应该对大自然过度索取。(2分)

论证:过度采金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牧民被迫背井离乡,表明人类不应该对大自然过度索取。(3分)

示例四

观点:人类与自然要和谐相处。(2分)

论证:过度采金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牧民被迫背井离乡,这告诫我们人类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或人们精心呵护自然环境,推动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这表明人类与自然要和谐相处)(3分)

(评分说明:共5分,答出观点且正确2分,能够正确运用材料中的信息简要论证3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27.(6分)

(1)威胁了世界的和平安定(或威胁了人类安全);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4分)

(评分说明:每点2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

(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分)

(评分说明:共2分。答出其中一点且意思相近即可)

28.(9分)

(1)美国的敌视。(2分)

(评分说明:共2分。意思相近即可)

(2)战略支援部队。(2分)

建设现代化的军队。(2分)

(评分说明:共2分。意思相近即可)

(3)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或新中国的国防建设)。(3分)

(评分说明:共3分。意思相近即可)

29.(12分)

(1)角度一: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角度二: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角度三: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角度四:美苏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4分)

(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每点2分,共4分)

(2)答案一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2分)

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冲击了当时的国际秩序;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打击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激化了与苏联社会主义的矛盾;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导致苏联更加猜疑和不信任;杜鲁门主义彻底摧毁了美苏同盟关系;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受到了苏联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挑起了“冷战”。(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每点2分,共4分)所以,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是“冷战”爆发的最主要原因。(2分)

答案二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2分)

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冲击了当时的国际秩序;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挑战了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加剧了与美国资本主义的对立;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引发了美国更加猜疑和不信任;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但忌惮美国力量强大,实行了“冷战”。(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每点2分,共4分)所以,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是“冷战”爆发的最主要原因。(2分)

答案三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2分)

二战的结束,使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再度凸显;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力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全世界;二战后苏联通过扶植东欧一系列国家,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美苏顾忌对方的军事力量,进行了“冷战”。(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每点2分,共4分)所以,美苏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是“冷战”爆发的最主要原因。(2分)

答案四美苏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2分)

美苏两国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不同;二战后,美苏视对方为主要威胁;美国的全球战略(或霸权政策),造成了苏联的过分反应;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导致了美国的猜疑和不信任;美苏顾忌对方的军事力量,进行了“冷战”。(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每点2分,共4分)所以,美苏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是“冷战”爆发的最主要原因。(2分)

30.(18分)

(1)解决了动力问题(或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使电力广泛应用。(4分)

(评分说明:共4分,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继承创新;坚持不懈;勤奋好学;努力钻研等。(4分)

(评分说明:共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2)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或提高了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国家创新能力;增强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6分)

(评分说明:共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科教兴国战略(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2分)

(评分说明:共2分,每点1分)

(3)他们的生命价值在于促进科技发展;他们的生命价值在于推动社会进步;他们的生命价值在于改善人类生活。(2分)

篇5:2015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四川宜宾市2015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2.直接在答题卡上答题,并严格按照题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如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一律不给分。

3.全卷务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否则在总分中扣1—2分。

第Ⅰ卷 选择题(20分)

一、基础知识(16分)

1.下列每对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垂涎/娴熟 吊唁/艳丽 缉毒/无稽之谈

B.须臾/舆论 踉跄/酝酿 零落/瘦骨嶙峋

C.昳丽/呓语 穷匮/馈赠 讪笑/苫蔽成丘

D.遒劲/虬须 泥泞/宁可 虫豸/错落有致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思辨 眼花缭乱 绝壁断崖 拭目以待

B.拮责 辛苦恣睢 娇揉造作 人声鼎沸

C.诓骗 涕泗横流 正经危坐 消声匿迹

D.落第 妇儒皆知 恃材放旷 进退维谷

3.下 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凸、凹、丱、卯、凼”都是五画。

B.“鼠目寸光、德隆望尊、朝花夕拾、人情练达、巧妙绝伦”都是主谓短语。

C.“我们在事业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决不能骄傲自满。”该句关联词使用正确。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战火越烧越烈,与家人难通音信的现状。”此句主语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近两年,“打虎上无禁区,拍蝇下无死角”的反腐举措,极大地促进了老百姓对未来的期许、对国家的自信。

B.通过学校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奠定和谐社会基础,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C.阳光小学“打造阳光课堂,实施阳光教育”的系列活动深得全社会和各级领导的肯定与好评。

D.思维对于作文审题来说无比重要,运用正确思维方法审清材料是能否打开作文视野之窗很关键的一步。

5.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比喻、排比)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比喻、对偶)

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设问)

D.“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象征)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

B.“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兴就是起兴,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C.庄周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

D.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他的早期作品《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悲剧。

7.根据《西游记》《水浒》《童年》《简·爱》拟写的下联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上联:贝多芬呕心沥血谱名曲 下联:

A.唐三藏跋山涉水求真经 B.一丈青胆大心细赛英豪

C.格列佛千辛万苦度童年 D.夏洛蒂妙手慧心著经典

二、古代诗文(25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1题。[来源:Z。xx。k.Com]

《论语》八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 * * * *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

8.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学而不思则罔(罔:有害)

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然:这)

C.切问而近思(切问:急切地追问)

D.我独亡(亡:死亡)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学而 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

B.仁在其中矣 其恕乎

C.与人恭而有礼 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D.如日月之食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第Ⅱ卷 非选择题(100分)

10.翻译(3分)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儒家学派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请结合所学知识或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3分)

(二)诗词赏析(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13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2分)

答:

13.“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概括作者“狂”在哪些方面。(3分)

答:

(三)古诗文积累(10分)

14.默写。

(1)刘禹锡的《秋词》:

(2)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之情的句子是“,”。

(3)《出师表》与《诸葛亮集》中“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的意思一致的两句话是:“。”

(4)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古诗文中也有表达类似观点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三、现代文(29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18题。(18分)

美哉,嵇康之死

王 明

①翻开《晋书》,跌入一个玄乎晕乎的时代。那时的太阳,日落比日出更美;那时的生命,死比生更亮。

②公元二百六十二年一个夏日的傍晚,落日的余晖将洛阳东市刑场染成橙色。风儿轻轻,琴声悠扬,围观的人群屏气慑息,旁听着神秘的旋律生命的绝响。抚琴人是被司马昭画了红圈的魏晋名士嵇康。

③《魏氏春秋》记载“康临刑自若,援琴而鼓”,《晋书》说他“顾视日影,索琴弹之”。两个记载差不多,《晋书》又多了一个细节,嵇康回过头从容地看了看快要落山的太阳。就在这一刻,嵇康忽然想起一件事,叹道:“《广陵散》于今绝矣!”嵇康曾得《广陵散》于一个隐者,并允诺不再他传,后来袁孝尼等人想学都被回绝。嵇康活得坦荡,走得潇洒,他没有过多的牵挂,只是想到《广陵散》将要失传感到有点遗憾。嵇康这极富诗意极具美感的临终一叹,将生命的旗帜插上了人类美学的高山之巅。

④嵇康生得很美。嵇康无论是身材仪表还是气质风度都美妙绝伦,是一个不用打扮就能倾倒天下的美男子。嵇康的美不只在外表,更在于他的人格魅力:挺如松,劲如竹,坚如石,傲如山,洁如玉,清如水。

⑤嵇康活得很美。他的诗文书法琴艺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是位多才多艺的全能式学者。嵇康是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他崇尚自然,怡悦山林,追求恬静闲适超然自在。嵇康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大师,他的诗气峻辞清,立意高远;他的文章气势磅礴,深刻犀利。嵇康精通音律,是当时著名的音乐理论家和演奏家,他写的《琴赋》,特别是洋洋七千言的《声无哀乐论》,鼓吹自然和谐,呼唤心灵回归,在当时音乐与自然、音乐与情感关系的大论辩中独树一帜。

⑥嵇康“志趣非常”,一身雅好,最怪的是他喜欢俗活儿打铁。《晋书》说“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嵇康在锻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的纯青的灵魂铮铮的铁骨!炉火通红,力智交辉,锤声铿锵,汗香四溢,嵇康打铁美得如画如诗。就在嵇康打铁打得兴高采烈的时候,司马昭的宠臣钟会突然来访。嵇康懒得理他,连头都没抬,钟会尴尬了一会儿动身要走,嵇康问话了,很幽默:“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得也很机巧:“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这件事让钟会耿耿于怀了一辈子。鲁迅说“这也是嵇康杀身的一条祸根”,祸就祸在嵇康得罪的不是一个君子而是一个小人。

⑦嵇康死得很美,他的死因美得让人羡慕让鬼嫉妒。

⑧嵇康因思想而死。嵇康玄学思想的核心是“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这是一朵带刺的玫瑰,他的芒刺直指以周公自居的司马昭和被统治者当做幌子的虚伪礼教。嵇康的社会理想是“不以天下私亲,宁济四海蒸民”。他向往唐虞社会及其之前的公天下,这就把唐虞之后“宰割天下以奉其私”的罪恶统治都否定了,从而使自己处在了社会批判者的立场上,嵇康的仙山琼阁因有百姓安乐而美丽动人,他的乌托邦理想因超越历史而虚无缥缈。浪漫在于此,悲剧也在于此。

⑨嵇康因拒绝做官而死。……

⑩嵇康因替朋友鸣不平讲真话而死。……

⑾嵇康死得很美,从大牢到刑场直到死后百余年间,在历史的时空留下了迷人的魅力。

⑿嵇康入狱后,人们奔走呼号竞相营救。《世说新语》说“豪俊皆随康入狱”。司马昭有点犯傻,他想不通,已是死囚的嵇康怎么还有心思在狱中写诗,更想不通还有那么多人无意于他的官场却很乐意陪嵇康蹲牢房。司马昭有点心慌有点犹豫,还有点酸溜溜的嫉妒。就在这时钟会开口了:“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昔齐戮华士,鲁诛少正卯,诚以害时乱教,故圣贤去之。康、安宜除之,以淳风俗。”钟会对司马昭的心思摸得很透,短短几句话就结果了曾怠慢过他的打铁佬——嵇康。

⒀据《晋书》记载:“康将临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三千学子聚集刑场为嵇康请愿,在中国杀戮史上还是破天荒。

⒁司马昭双手沾满了鲜血,最令人切齿的莫过于杀害嵇康。《晋书》说“海内之士,莫不痛之”,从朝野之士到闺阁中人都在怀念嵇康。其中,说得最深刻的是袁宏的妻子李氏《吊嵇中散文》中的一句话:“理极滞其必宣!”写得最美的是向秀的《思旧赋》,就连还在司马昭身边做官,嵇康与之绝了交的山涛也写文章盛赞嵇康。人们对嵇康的怀念心祭成为两晋时期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

⒂据考,神秘的《广陵散》并未失传,悠扬的琴声依然在天地间回荡。绝响永恒为不朽,死亡升华为美丽:这是对人生的叩问、对生命的超越!

(本文有删改)

15.结合全文概括嵇康的美。(4分)

答:

就在嵇康打铁打得兴高采烈的时候……

答:

17.面对三千太学生的请愿以及“从朝野之士到闺阁中人”对嵇康的怀念,司马昭会有怎样的内心活动呢?请结合相关内容作简要描摹。(4分)

答:

18.请分析文章结尾画线句子的含义和作用。(6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9—21题。(11分)

李大钊

①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他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他可以宝贵。

②为什么“今”最可宝贵呢?最好借哲人耶曼孙所说的话答这个疑问:“尔若爱千古,尔当爱现在。昨日不能唤回来,明天还不确实,尔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日。今日一天,当明日两天。”

③为什么“今”最易丧失呢?因为宇宙大化,刻刻流转,绝不停留。时间这个东西,也不因为吾人贵他爱他稍稍在人间留恋。试问吾人说“今”说“现在”,茫茫百千万劫,究竟哪一刹那是吾人的“今”,是吾人的“现在”呢?刚刚说他是“今”是“现在”,他早已风驰电掣的一般,已成“过去”了。吾人若要糊糊涂涂把他丢掉,岂不可惜?

④有的哲学家说,时间但有“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有的又说,“过去”“未来”皆是“现在”。我以为“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话倒有些道理。因为“现在”就是所有“过去”流入的世界,换句话说,所有“过去”都埋没于“现在”的里边。故一时代的思潮,不是单纯在这个时代所能凭空成立的,不晓得有几多“过去”时代的思潮,差不多可以说是由所有“过去”时代的思潮,一凑合而成的。

⑤吾人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里面,所激起的波澜声响,都向永远流动传播,不能消灭。屈原的《离骚》,永远使人人感泣。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呼应于永远的时间与空间。一时代的变动,绝不消失,仍遗留于次一时代,这样传演,至于无穷,在世界中有一贯相联的永远性。昨日的事件,与今日的事件,合构成数个复杂事件。此数个复杂事件,与明日的数个复杂事件,更合构成数个复杂事件。势力结合势力,问题牵起问题。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这就是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道理,这就是“今”最可宝贵的道理。

⑥吾人在世,不可厌“今”而徒回思“过去”,梦想“将来”,以耗误“现在”的努力;又不可以“今”境自足,毫不拿出“现在”的努力,谋“将来”的发展。宜善用“今”,以努力为“将来”之创造。由“今”所造的功德罪孽,永久不灭。故人生本务,在随实在之进行,为后人造大功德,供永远的“我”享受,扩张,传袭,至无穷极,以达“宇宙即我,我即宇宙”之究竟。

(本文有删节)

19.本文透辟地论述过去、现在、未来三者的辩证关系,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不超过10字)(2分)

答:

20.文章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并概述其作用。(6分)

答:

21.如何理解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含义?请结合你们正值青春年少的人生特点并引用恰当的名言警句简要回答。(3分)

答:

四、作文(50分)

22.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文体不限。作文中不得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

(1)现象的背后有真相,事物的背后是规律;成功的背后可能是汗水,荣誉的背后也许是眼泪;恨的背后难道就不可能是深爱?严的背后又何尝不可以是包容!……多一种观察的角度多一道风景,多一个思考的角度多一份深刻。请以“背后”为题作文。

(2)稽康站在生的边缘淡然赴死,陶渊明站在东篱下悠然抬头,李大钊站在时间的洪流上呼吁珍爱今天……请以“站在 ”为题作文。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

宜宾市2015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20分)

一、基础知识(16分)

1.B(踉liàng 酿niàng 零líng 嶙lín)

2.A(B诘责 矫揉造作;C正襟危坐 销声匿迹;D妇孺皆知 恃才放旷)

3.D(A凼六画;B.德隆望尊是并列短语,巧妙绝伦是后补短语;C即使与但搭配不当)

4.B(A动宾搭配不当,C并列不当,D一面与两面不呼应。)

5.B(A没 有排比,C反问,D象征不是修辞方法)

6.D(《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喜剧)

7.C(格列佛不是这四部名著里的人物)

二、古代诗文(25分)

(一)8.B(A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C切问:恳切地提问;D亡:通“无”,没有)。

9.D(A前表承接,后表转折;B前代词,后语气词;C前介词“对”,后动词“参与”)

第Ⅱ卷 非选择题(100分)

10.(3分)孔子说:“不怕(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患”、“己知”各1分,句意畅达1分)

11.(3分)示例: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所讨厌(不喜欢)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这是对儒家“恕”的理解,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行为准则。(1分)这句话说明了在生活中,我们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而应推己及人,宽容待人。(2分)(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举出事例加以说明也可,但不能偏离这句话的主旨)

(二)12.作者是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2分,意近即可)

13.(3分)①狂在外表(狂形),如牵黄擎苍、锦帽貂裘;②狂在动作(狂举),如卷平冈、亲射虎、挽雕弓、射天狼;③狂在神态(狂态),如酒酣、胸胆开张;④狂在壮志(狂志),如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为国御敌报效国家的志向。(1点1分,答对3点即得满分。若学生没有分类概括而仅罗列原词句笼统作答给1分)

(三)14.(10分)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三、现代文(29分)

(一)(18分)

15.(4分)

①死时很美(美在从容面对死亡或美在“康临刑自若,援琴而鼓”)

②生得很美(美在外表和人格魅力)

③活得很美(美在多才多艺)

④志趣非常(美在喜欢打铁)

⑤死因很美(美在玄学思想和社会理想,美在不与统治者同流,美在敢为朋友讲真话)

⑥死得很美(美在死前人们竞相营救、三千学子“请以为师”)

⑦死后很美(美在人们的怀念心祭)

(答出其中4点才能得分,2分,答出6点即得满分)

16.(4分)①兴高采烈的意思是兴致高、情绪热烈,这里是写嵇康打铁打得专心致志、兴致高昂、神采飞扬的精神状态;(1分)②前文重在描“形”,此处重在绘“神”,这样绘声绘色的描写,嵇康便形神兼备鲜活起来;(1分)③嵇康打铁的兴高采烈与下文懒得理钟会形成对比;(1分)④表现了嵇康的生活之美、志趣之美。(1分)

17.(4分)(答案略)关键信息提示:

恼怒:本想在光天化日之下处死嵇康吓唬不听话的读书人,却引得太学生请愿、人们怀念,司马昭非常恼怒。

坚决:为了维护统治、礼教、尊严,司马昭杀意坚定,不为所动。

尴尬:面对太学生的请愿,司马昭进退维谷、左右为难,不接受民意则逆民心,如果接受无疑是自打耳光。

后悔(悔恨):后悔明目张胆杀嵇康,后悔杀了嵇康落得个坏名声,后悔“以周公自居”却杀害了嵇康这个大名士。

(能结合相关内容合理描摹一种心理且语句通畅可得2分,能从两个方面表现司马昭复杂心理方可得满分;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均可)

18.(6分)含义:《广陵散》当然已经失传了,“并未失传”“依然在天地间回荡”的是嵇康的精神气质。(1分)因为他崇尚自然的那份超然自在,他不与统治者同流的名士风度,他“公天下”的社会理想,这些精神气质和人格魅力被传承了下来并深深影响着后人。(2分)

作用:(结构上)照应开头,使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嵇康的精神之美,表达了对嵇康的高度评价和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3分)

(二)(11分)

19.(2分)立足现实,珍惜现在。(“立足现在,创造未来”、“珍惜今天,把握当下”或“我们要珍爱今天”等。意近即可,超过10字不给分。)

20.(6分)论证方法:一是道理论证,如第②、④段引用哲人的话使论证更权威;(2分)二是举例论证,如第③段举出宇宙间的客观现象,第⑤段举出屈原、林肯的事例,使论证具体可感;(2分)三是比喻论证,如第⑤段“吾投入一石子……不能消灭”、“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使论证的道理更形象易懂。(2分)

21.(3分)参考示例:

(1)“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善用今天,努力求学、修身,习得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事,做一个于己于家于人于国有用的人。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名言引用恰当,1分,如引用本文名句不得分;结合文句阐述通畅,2分)

四、作文(50分)

22.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40分

一等(40—36分)

二等(35—30分)

三等(29—20分)

四等(19—0分)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标点符号使用规范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结构完整

语言通畅

字迹清楚

较为符合字体要求

标点符号使用较为规范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不够充实

感情基本真实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畅

字迹潦草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标点符号使用不够规范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当

内容单薄

感情虚假

结构混乱

语病多

字迹难辨

不符合文体要求

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

展等级10分

能在下列四个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做得较为突出即可评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①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能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③材料丰富

④形象丰满

⑤意蕴丰厚

⑥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⑦善于运用修辞方法

⑧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

⑨联想和想象独特

篇6:2015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北京市初三西城一模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运用(22分)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共10分)

中国历代的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源最为深厚的一部分,最早可追溯到周公告诫子侄周成王的诰辞(诰,音gào,“诰辞”是古代的一种告诫性的话或文章),从此绵(yán)接续数千年。好的家训(甲)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价值追求,(乙)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丙)逐渐成为国人“修身”“齐家”“治国”的标准,乃至____①____。例如,“一粥一饭,当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恒念物力维艰”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于家于国都有着积极意义。当然,家训并非______②______,它也随着文明的进步,不断发展与深化。

在思想多变、文化多元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在____________的基础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这面家国同在的千年旗帜凝聚民族精神,除旧貌,换新颜,引领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1)从文意及字义解释来看,上文画波浪线词语中“yán”字的字形和加点字“载”的注意判断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延(意义为“延长”)载(zǎi,意义为“记载”)B.延(意义为“延长”)载(zài,意义为“装载”)C.沿(意义为“顺着”)载(zài,意义为“装载”)D.沿(意义为“顺着”)载(zǎi,意义为“记载”)

(2)在文中①②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规范千篇一律B.规范一成不变 C.典范一成不变D.典范千篇一律

(3)文中第一段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则对偶句式的家训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2分)()一粥一饭,当思__________;__________,恒念物力维艰。A.来处不易半丝半缕 B.不易来处半丝半缕 C.来处不易千丝万缕 C.不易来处千丝万缕

(4)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或者或者甚至 B.如果那么就 C.虽然但是从而 D.不仅也从而

(5)在第二段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摒弃糟粕②丰富家训的时代意义③发掘精华④葆有中华传统文化内核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③② 2.下列古诗文作者所处朝代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大漠孤烟直 B.荡胸生层云 C.衡阳雁去无留意 D.谁家新燕啄春泥

(二)填空(共10分)3.默写(共6分)

学校文学社主办的电子校刊已设计好四个栏目及其封面,还需要在每一个封面上配一两句古典诗文名句,名句中应包含该栏目名称中的一两个字。请根据下面封面的内容和诗文名句出处,默写出相关名句。(6分)辛老师整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自《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自王湾《次北固山下》)

(3)________________(选自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________________(选自曹操《观沧海》)4.名著阅读(4分)

小说不同于历史,它会有文学艺术加工的成分。例如在小说《红岩》中,印完《____①____》后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最后壮烈牺牲的英雄人物成岗,其原型是革命烈士陈然,但小说并不用陈然烈士的真名实姓,有关成岗的故事情节也并不都来源于他,这就属于文学艺术加工;再如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趁夜雾指挥满草束的小船到曹营____②____的事,就可能是由《三国志》中记载的孙权的相关史料加工而成的。有的小说还会虚构出离奇的故事情节,比如老舍笔下的祥子趁乱从兵营逃跑时,带出三匹____③____,这样的经历,就很有些虚构的色彩; 辛老师整理

而明代____④____所写的《西游记》则完全是在唐代高僧玄奘取经的史料基础上虚构而成的。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第5-7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刘向《战国策》)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①,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鄙:边疆,边远的地方。②发政举事:指君主发布政令,行动做事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时时而间进 间:________(2)宋昭公出亡 亡:________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4分)(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是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选段获得的启示,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4分。②④空用原文回答,①③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一个国家的执政者如果能够_____①___,最终就有可能会“____②____”;而他如果听到的只是____③_____,最终就有可能会“_____④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38分)

(一)阅读《没有背影的父爱》,完成第8~11题。(共15分)

没有背影的父爱

①对于父亲,我一直想写却不敢写。也许是对他对我的爱不轻易言表的缘故吧。“五一”的时候我没有回家,父亲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还说到表叔打儿子,打得很凶,最后孩子赌气不去上学,甚至发誓不参加中考了。我听到父亲在电话里深深地叹了口气,他也许是在感叹为人父实在是困难,而做儿子的却总是浑然不觉。

②接完父亲的电话,我好一会缓不过劲来。我奇怪我的记忆里竟然没有一次挨打的情景。父亲对我太好,很早就达到了关系平等的地步,他会征求我的意见,一如征求我的母亲的意见。而我到了青春期之后,却处处与他为难,让他吃尽了沟通的苦头。我经常任性妄为,做了很多不可理喻的事,让父亲很不开心。对这些父亲从不提起,他总面带着满足的微笑,平静地接受街坊邻居对我们兄妹的赞美,为我们骄傲。

③小学的时候,因为玩爆竹炸伤了自己。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我听见父亲和母亲互相埋怨,最后竟然打起来。辛老师整理

我听着刺耳的茶杯破碎声,突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愧疚感,不禁默默地流泪,不知道哭了多久,才沉沉睡去。朦胧中,我感觉到一双温暖的手在擦拭我冰冷的脸庞,那么柔和,那么小心翼翼。我睁开眼睛看到是父亲,他在哭!他一个大男人像小孩子一样在没出息地哭!旁边是同样默默哭泣的母亲。那一晚上,我们仨都没能睡着,我们都在自责。我发誓以后一定不再闯祸,我是能承担责任的人了。就在那个晚上,我猝不及防地长大了。

④中学的时候,老师讲朱自清的《背影》时布置了一项作业:也写一篇关于父亲的《背影》。真奇怪,脑海里恍惚没有父亲的背影。直到这时,我才发现父亲一直都是以迎接者的姿态接纳我:记得上中学后,父亲陪我走路上学,他让我走在前面,自己拎着包紧紧跟着,我的影子就在他沧桑的脸庞上忽隐忽现;我乘车外出,他会目送着我坐的车子渐渐走远,直到消失,我只能推测他什么时候会背过身去;家乡四面临水,坐船跟吃饭一样稀松平常,而只要我坐船回家,常常在江心就眺望到码头上站着一个人,那一定是我的父亲。我的父亲,他为什么就不能早早地转过身子,让我也看看他的背影呢?他和我面对面地站着,青春站过去了,激情站过去了,生命也站过去了宝贵的一半。

⑤后来我考上了大学,还是一所名牌大学,在我们的小村子里,我一下子成了名人,但父亲只是用平静的声音回复了那些溢美之辞。他默默地打理好我的行囊并送我到学校。安顿好了之后,我送他到车站。那次似乎是我第一次送他,也是他第一次主动走到我前面。我看着他微微佝偻的身躯有说不出来的难受,谁知他突然转过身子,对我说:“我今天还是不回去了吧。”说着就往学校的方向赶,仿佛儿子的大学是他的大学,于他充满了温和而强烈的归属感。

⑥回到校园,我们一起参观了传说中的樱花大道和民国时的建筑。每到一处,他都努力而贪婪地看着,仿佛要把永久的遗憾和逝去的理想看回来,仿佛要把四十多年似水的年华看回来。我知道,这么多年了,他心中的那个梦并没有死,它还活着,它要化做浪漫樱花在我的大学开放。

⑦现在我上了大学,妹妹在最好的高中做最好的学生。看起来很美,但家里的开支却日渐凶猛。为了我们兄妹俩安心读书,父亲又拾起了荒废多年的养蜂手艺。母亲偷偷告诉我说,最熟练的养蜂专家一天也要被蜜蜂蜇上五六次。我在学校里看到盛开的鲜花,便似乎看到父亲正被蜜蜂攻击,他所有裸露在外的黝黑的皮肤都是被攻击的目标。我甚至一度想回到家乡,杀死他的蜂王,踹翻他的蜂箱,我们总劝他带上防护面罩,但这也没起多大作用,养蜂是细活,很多时候要靠眼睛和手感。父亲还是不得不经常裸露面庞去接触蜜蜂,顶多端一盆肥皂水在旁边,被蜇了就迅速抹一下,草草了事。

⑧前几天看到同学写的一句话:“父亲是我的致命武器”,一种刻骨铭心的认同感油然而生。我的父亲于我,也是这样。你不知道现在我有多爱他,爱他甚过我的青春,我的理想,甚至甚过我的生命。我愿意他找个机会狠狠地揍我一顿,补上我为人子应该承受的痛楚。我愿意为他祈祷,为他折寿几年,只愿他多活几年,让我多做几年孝子。我要告诉他,如果有来世,我还要做他的儿子,永生永世做他这个没有背影的父亲的儿子。我要告诉人们,其实父亲和孩子,他们是彼此的致命武器,孩子们一定要珍惜父亲的旷世伟大的恩情。这份情值得我们用全部的热爱和尊敬、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偿还。

8.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父亲在“我”不同的成长阶段关爱“我”的几件事。这些事包括:(3分)小学时→父亲哭泣自责并抚慰被爆竹炸伤的“我” 父亲跟在后面陪“我”走路上学 中学时 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大学时 父亲送“我”上学并和“我”一起参观校园 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9.请结合第③段的内容,说说段中加点的“猝不及防地长大了”的含义。(4分)答:

辛老师整理

10.请结合第④段的内容,对段中划线句子进行赏析。(4分)

他和我面对面地站着,青春站过去了,激情站过去了,生命也站过去了宝贵的一半。答:

11.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表现的都是真挚感人的父爱,请从写法、内容等方面。简要比较一下两篇文章在表现父爱上有哪些不同。(4分)

答:

(二)阅读《踩踏为何会发生?》,完成第12~14题。(共12分)

踩踏为何会发生?

林森

①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踩踏事件,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其中大多是年轻女性。当得知36原本鲜活的生命永远无法再看到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时,人们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而此时此刻,亡羊补牢将是对他们最好的哀悼,也是对生者的最好救赎,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更多的年轻生命在今后有安全保障地迎接精彩的人生。

②人多、爱扎堆和凑热闹固然是这次上海外滩灾难的一个原因,但肯定不是首要原因,甚至不是重要原因。因为,人类群居的天性决定了喜欢聚会和举办喜庆活动,而且会千方百计想出各种理由来狂欢。如果事先能够采取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引导人们在理性轨道内流动,这种欢聚本不会造成可怕的灾难。

③那究竟为何会发生踩踏事故呢?当大量人群汇聚在一起庆贺和狂欢时,毫无疑问会形成人流。人流如果朝一个方向行进,是正常的人流流动,但是有时人流也会出现异常流动,产生冲突、碰撞、挤压,然后在相互抗衡的力量之间打开一种缺口以释放压力,最常见的是力量小的一方退缩或倒下,然后力量大的一方趁势跟进,这就会造成踩踏和挤压,使人受伤或因窒息而死亡。

④人流出现异常主要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环境狭小,容纳不下太多的人群,产生瓶颈效应;一篇研究踩踏事故的论文指出,人流密度安全值室内为1平方米1人,室外为0.75平方米1人,也即1平方米1.3人。二是人流没有向一个方向统一移动而产生紊流。紊流通常是在人流方向发生改变时产生,即上下、左右、前后方向的改变,如转弯、上下台阶、前后冲撞,这就会造成无序、混乱,此时就会有一方倒下或被挤压,受到伤害。

⑤要避免踩踏事故的发生,就要控制人流。控制人流应注意两个要点:一是要限制人数,谨防发生瓶颈效应;而是要让人流有序流动,不受干扰,避免形成紊流。多项研究表明,紊流最容易造成人流的冲突,从而产生跌倒和踩踏伤害。辛老师整理

⑥在控制人流的问题上,美国纽约的跨辞旧迎新集会为我们提供了范例。纽约时代广场新年倒计时可谓全球最著名的跨年活动,近百年来每逢12月31日,上百万人从世界各地赶来,以朝圣的心态在寒风中等上数小时,只为目睹那颗水晶球零点准时降落。每年的12月31日下午15点,纽约警方就开始忙碌起来,用防护栅栏将广场从中心起分片隔离,游客陆续进入每片隔离区,当每片隔离区容纳的游客达到一定数量后,便预留出紧急通道,封锁该片区,只出不进。于是,每片隔离区顺序排开,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满足所有游客在广场的跨年庆祝活动。

⑦纽约时代广场人群的行进方向也要保证不产生紊流,人们只能横进纵出。跨年活动结束后,则按照先外后里的原则有序逐步疏散人群,如此一来,就减小了人流,也避免了人流方向上的紊乱。

⑧当然,参加集会活动的个人也要有防灾自救的意识.首先要能预判出踩踏危险,观察好集会场地情况,注意避让拥挤的人群,一旦人流的速度、流向突然发生了变化,要特别警觉。其次,如果不幸被卷入人流,也不要慌张,注意不要采取身体前倾的姿势,一定不要逆着人流前进,及即使鞋子被踩掉或贵重物品被挤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低头寻拾起物品,而应迅速寻找身边一些比较坚固牢靠的东西,比如路边的灯柱之类抓紧抓牢,等待人群过去之后再赶快离开现场。再有如果发现前方有人突然摔倒,要大声呼喊,也要鼓励旁边的人大声呼喊,尽快让后面的人群知道前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如果这个时候带着孩子,一定要把孩子抱起来,尽量稳住双脚,不要被绊倒。在拥挤的人群中前进时,两手伸在胸部互抱,形成一个三角形,给肺部呼吸留出一个空间,这可以避免长时间胸部受挤压而出现窒息。如果不幸在拥挤的人流中摔倒,应该马上设法使身体蜷缩成球状,两手食指交叉相扣,置于颈后,保护好头、颈、胸、腹部,可避免脊椎、脑部受到踩踏,同时利用胳膊和双腿形成一定空间,保证呼吸,避免被踩踏后窒息而亡。

⑨总之,要避免踩踏事件的发生,____________。踩踏事件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体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但看似偶然发生的踩踏事件其中存在着必然的科学道理。我们对踩踏事件的成因作出认真的研究与分析,就不仅能做到亡羊补牢,还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了。

(选自《百科知识》2015年第4期,有删改)

12.结合全文,具体说说文章第①段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说起,有哪些作用?(3分)答:

13.根据文意,在第⑨段画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2分,只填序号)

【甲】有关部门一定要注意处理好场地的问题,合理控制人流,更重要的是,参加集会的人必须要由相关的放在自救意识。

【乙】参加集会的个人应该要有相关的防灾自救意识,而有关部门注意处理好场地问题,合理控制人流则更为重要。

14.阅读下面材料,借助上下文中的相关知识。回答后面的问题。(共7分)

上海外滩观景平台地形狭长,所容人数有限。2014年12月31日22点多的时候,外滩观景平台人流密度每平米已达到6~7人,大大超出了安全值。陈毅广场和观景平台的人流是迎头碰撞,而非同一方向移动,当晚,作为迎接新年的重头表演之一的5D灯光表演成为诸多游客和市民共同的选择,人们争相上下,相向的人流在上下台阶上对撞,结果力量小的人最先摔倒,连带更多的人摔倒。

(1)结合选文中的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中踩踏事件的原因。(5分)答:

辛老师整理

(2)为了避免类似的踩踏事件再次发生,请给有关部门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2分)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17题。(共11分)

①美食、睡到自然醒、朋友的温暖祝福„„这些生活中微小而确切的幸福,被称为“小确幸”。近年来,“小确幸”很受年轻人追捧,他们常常是在梦想遇挫之后,发热的头脑或者如火的热情开始降温,便开始慢慢学会享受“小确幸”。

②最初,“小确幸”是被各方肯定的。毕竟关注确切的幸福,意味着珍惜当下,不再躁动不安,不再好高骛远,没什么不好。不过,最早流行“小确幸”的台湾,今年以来却传出不少批评的声音。有人认为,很多年轻人最大的梦想就是开一间咖啡店,没有远大的目标。如果年轻人耽于“小确幸”,不思进取,将损及台湾未来的竞争力。

③当然,担忧者都是有一定年纪的老先生。他们担心,理想遇挫的年轻人,是通过生活细节寻找自我存在感,从而迷上“小确幸”;他们担心,如果最具活力和激情的年轻人,都失去朝气,安于现状,个人的“小确幸”将演变成社会之“大不幸”。而年轻人大都不认同老先生们,他们认为“小确幸”不过是闻到雨后草香的片刻欢愉,享受几秒整理干净衣服的惬意宁静,哪能产生那么大的毒副作用?

④这场对话不仅有隔着“代沟”的误解,也有对“小确幸”本身的误会。同样是开咖啡店,有的是消沉后的归隐,有的却可能充满朝气和创意。追根溯源,“小确幸”一词来源于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但享受生活中简单的快乐,却并非自村上始。数十年前,林语堂提倡闲适生活,便很有“小确幸”的味道。林语堂说,自己最幸福的时候就是躺在床上的那一刻。他还喜欢边吃花生,边写作。这些经典镜头无疑都是“小确幸”。可是,这位文学大师却从不颓废,晚年也笔耕不辍,77岁高龄时还完成了一部《当代汉英词典》。“小确幸”本身没有所谓对与错,重点在于它装点的是什么样的人生。

⑤梁漱溟在《朝话》中,谈到人生的三种态度。一是“逐求”,追求名利以及一切物质享受;二是“厌离”,厌离人世;三是“郑重”,“自觉地听其生命之自然流行”,“将全副精神照顾当下”。按照这种区分,逐名求利的“小确幸”只能让人“颠倒迷离于苦乐之中”,与其他动物没有差别。如果处于“厌离”状态,理想遇挫,心灰意冷,“小确幸”则只是精神麻醉剂,以点滴小欢愉,忘记人生的无聊和痛苦,那么老先生们将不幸言中。但是,“小确幸”也可以是“郑重”的。“郑重”两字用得极好。既有认真珍视当下、抓住一切机会之意,也有脚踏实地、不懈努力之心。怀着一颗“郑重”的心享受“小确幸”,既自觉、踏实地去工作生活,又懂得体会日常的小幸福,开间咖啡店又何妨?

⑥倘能进入这样的人生状态,不仅青春无悔,遭遇的所有挫折也都是值得的了。(选自2014年8月5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5.从“点滴小欢愉,生活小确幸”“个人小确幸,社会大不幸”“郑重看人生,何妨小确幸”三个语句中,选择你认为最适合作为本文题目的一个语句,用规范的正楷字抄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3分)

16.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议论思路。(4分)答:

辛老师整理

1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任选其中一则,结合上面选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所选材料中的“小确幸”的看法。(4分)

【材料一】

某日,小李情绪低落时,突然在宿舍的转角,见到一朵向日葵正金灿灿地迎着太阳开放,他的心情豁然开朗。所以至今,小李都很喜欢向日葵,每次看到向日葵,都会驻足欣赏一会儿,享受心里的“小确幸”,再启程的时候总会觉得自己又充满了力量。

【材料二】

现实生活中,小王常常失败,也没什么可以交心的朋友,很偶然的在一次网络游戏里,他遇上了几位网友,跟他们一起玩游戏给小王带来很多快乐。为了这份难得的“小确幸”,小王废寝忘食地沉浸在网络游戏中,他觉得自己已经忘却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答:

四、作文(共50分)

(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18.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博物馆、艺术馆、名人故居、文化遗址等都是我们语文学习的第二课堂,这些参观场所常备有“留言簿”,请选择你去过的一处,写一段留言,描述让你印象深刻的展品,表达你参观后的感受。

题目二:有同学在网上建立了一个“小确幸”主题贴吧,请你在贴吧内发表一篇帖子,用富有个性的语言展示一下你的“小确幸”,跟大家分享你的幸福。

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语言通顺得体。(2)字数在150-2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19.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没有背影的父爱值得珍惜,安全防灾的知识值得重视,郑重态度的“小确幸”值得肯定,读了上面这几篇现代文,我们会感到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有很多值得我们收藏的记忆,有很多值得我们努力的事情。请以“值得”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请你以“另一条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

(1)将所选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解析:本次大作文相对保守,可以写亲情的记叙文,可以写友情的记叙文,也可以写奋斗的记叙文,总之考生发挥的水平较为广泛。第二个题目则类似于想象文,可写的东西更为丰富,看考生如何把握、审题、发挥了。辛老师整理

2015年北京西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答案

(1).解析:本题型的设置不仅仅只考查字音和字形,还考查了字义内容。本题选B,承载的“载”为“zài”;结合本段内容,谈及时间所以“延”更多的表达含义为延长延续的意思。

(2).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词义辨析的能力,本题选C,根据文意提及的“标准”,此处且是递进语句,应为“典范”一词,“规范”一词更试用于人的行为。此外,原文提及“进步”、“发展”和“深化”,且此句与为转折,所以要答“一成不变”,重点在于“变”。

(3).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结合文章内容和对偶知识点掌握的能力,当然,通过考生生活阅历的积累应该也可以做对此题。本题选A,通过细读文本可知,“来之不易”即为“来处不易”;又根据“一粥一饭”的对偶句式,轻松选择“半丝半缕”。

(4).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句子之间关联词逻辑的理解和判断,本题选D。虽然在2015年中考说明中此题被删除,但仍需要考生注意小句子之间的关系。本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

(5).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本题选D。根据上下文我们不难看出,要先写出悠久的历史,摒弃不好的,保留发掘好的,进而才能升华到家训意义这一高度。

2.解析:本题从诗句默写的角度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之作家朝代的能力,本题选C。A选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维;B选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C选项诗句出自北宋词人范仲淹;D选项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

二、3.解析:本题较为新颖,考查考生默写与看图相互结合,本次没有出现难度较大的理解性默写,不过需要考生对所学诗句掌握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需要就图片中的字进行联系,算是个文字游戏也算是暗示。

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千古兴亡多少事(4)歌以咏志 4.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阅读的掌握能力,此题算是个综合,将2015年中考说明新增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骆驼祥子》《红岩》加入进来,不仅考查了作家名字,更多的是考查了文本中重要的细节。

答案:(1)挺进报(2)草船借箭(3)骆驼(4)吴承恩 文言文:

5.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重要的文言实词的理解,比较简单。虽然有课外内容,但考查的点仍旧是课内书下注释的内容。

答案:(1)间或、偶然(2)逃跑

6.解析:翻译题始终,考生需要重点处理实词和虚词的翻译,以及如何将实词和虚词用连贯的语言。

答案:

(1)宫里的妃子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

(2)朝内朝外都听不到友人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7.解析:本填表题的设置难度低于去年,考查考生对两段文言的理解以及将二者联系的能力,《邹忌讽齐王纳谏》是课内文章,相对较为熟悉。而下文的观点内容与其相反,这对考生判断作答是一个暗示。

答案:(1)广纳谏言(2)战胜于朝廷(3)谄媚阿谀之言(4)离国家失社稷

三、现代文

8.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需要考生细读文本后准确定位并进行概括。难度不大需要自己总结。

答案:

(1)父亲目送“我”乘车远去(2)父亲站在码头等“我”坐船回家(3)父亲养蜂供“我”和妹妹上学

9.解析:本题考生对重要字词理解的能力,以及感悟作者内心世界变化的感知能力。通过对本段阅读从本意的内容和引申义的情感揣摩作者的内心和情感。

辛老师整理

答案:“猝不及防地长大了”是说父亲的这次落泪让作者深受震撼,使作者突然之间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变得懂事了,意识到了自己要承担起责任。

10.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重要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我们从手法和情感两处即可对本段进行梳理、感悟和作答。

答案:本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父亲为了“我”的成长,付出了长久而深厚的爱且形象地写出父亲以迎接者的姿态在“我”身边呵护着,表达了“我”对父亲这份爱的理解和感激。

11.解析:本题暂时摒弃了传统的150字七分题得分模式,更多的偏向比较阅读评论题,需要将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相互结合进行比对分析。抓住文本情节和写作方法,从而可以作答。

答案: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表现的都是真挚感人的父爱,但在写法上有所不同。本文是借朱自清的《背影》反向写没有背影的父爱,表现父爱的担当;而朱自清的《背影》则是借背影写父爱,表现父爱的深沉。本文是列举多个事件,以时间为线索;朱自清的《背影》则是重点写一个主要事件,以情感为线索。

12.解析:本题考查了说明文首段作用题,此外要明白某一个事例在首段中的作用和意义,即可破解本题。

答案:说明踩踏事件的严重性,引发读者的关注,引出下文对踩踏事件的成因和说明。

13.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说明文文本结构和逻辑的判断能力,通过细读文本可知本文围绕着控制人流和防灾自救意识的内容进行讲解,结尾段在总结的时候更应该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答案:乙

14.解析:本题的设置需要考生耐心从文本中准确定位并捕捉信息,既然问及踩踏事件的原因,所以需要从原文中找到并进行总结概括。

答案:上海外滩观景平台地形狭长,所容人数有限,当晚平台人流密度大大超出安全值,产生瓶颈效应。人们争相上下,而非同一方移动,产生紊流。

解析:本题很好答,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法作答,亦可根据说明文和材料内容进行总结。答案:避免在狭长的空间集会;要控制好进入集会场地的人数。

15.解析:本题的设置与2014年中考的题型一致,需要考生从三个题目中找寻一个作为议论文标题,通过细读文本应该不难从结尾段落发现“郑重”和“小确幸”是核心词。所以选择“郑重看人生,何妨小确幸”。

16.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议论文思路的题型,比起论证过程题来说相对较为简单,只需要考生代替作者将本段的写作思路和步骤梳理表达清楚即可。

答案:首先引梁漱溟的话阐释人生的三种态度;然后论述逐求的“小确幸”只能让人颠倒迷离于苦中作乐,厌离的“小确幸”只是精神麻醉剂;之后论述郑重的“小确幸”值得肯定;最后表明作者的看法,心怀郑重不妨享受“小确幸”。

17.解析:本题比较活,需要考生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阅读分析和判断思考。材料一中“小确幸”是正确的。小李情绪低落时,看到向日葵心里开始不懈努力,遇到的挫折可以避免渡过,这样的人生状态是积极的,这种“小确幸”是正确的。

四、作文

上一篇:2010年第二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下一篇:大智慧证券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