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养老保险关系的申请(重复交保险的用)

2024-04-11

暂停养老保险关系的申请(重复交保险的用)(通用3篇)

篇1:暂停养老保险关系的申请(重复交保险的用)

暂停养老保险关系的申请

xx市社保局:

我叫,身份证号码,年月在xx公司参加养老保险,年参加养老保险。接社保局通知后,综合各方面因素,本人自愿暂停xx市的养老保险关系。

特此申请

申请人:

联系电话:

年月日

篇2:论重复保险责任的分摊

根据我国新《保险法》第56条规定, 所谓重复保险, 是指投保人对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分别与两个以上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 且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的保险。这里并没有规定同一保险期间, 目前, 学界对于重复保险的定义中应体现保险期间重合这一问题已经达成一致意见。

在存在重复保险的情况下, 如果保险合同没有相反的规定, 法律允许被保险人在不超过法律允许的补偿范围内, 向任一保险人要求全额损失赔偿, 或者按照任何顺序要求保险人赔偿。作为原则, 重复保险的几个保险人应该按比例分摊被保险人的承保损失。在重复保险的情况下, 任何全额赔偿了承保损失的保险人或赔偿了超过其应分摊比例的承保损失的保险人有权要求并通过法律诉讼使其他保险人分摊承保损失。

二、重复保险责任的分摊方式

为了使重复保险合同的各保险人之间的权责相对公平和均衡, 同时为了防止投保人通过重复保险合同谋取超过保险价值的不当利益, 各国 (地区) 立法均就保险人对重复保险责任的承担做出了规定。分摊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 比例责任分摊制

比例责任分摊制是重复保险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分摊方法, 是指以各保险人的保险金额为基础, 按照其保险金额与保险金额总和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保额比例赔偿制

保险人仅就自己所承担的比例负赔偿之责, 被保险人最终能否获得全部赔偿与保险人无关。我国与我国台湾地区《保险法》采取了这种方法。

计算公式为:每一个保险人应当分摊的损失赔偿金额= (该保险人的保险金额) / (所有保险人的保险金额总和) ×实际损失。

例如, 某公司将其价值100万元的财产向甲乙丙三家保险公司投保, 三家公司保额分别为40万元、60万元和100万元, 损失金额为50万元。按照比例责任制:

甲保险公司的赔偿金额:40! (40+60+100) ×50=10万元。

乙保险公司的赔偿金额:60! (40+60+100) ×50=15万元。

丙保险公司的赔偿金额:100! (40+60+100) ×50=25万元。

2. 连带赔偿责任制

例如瑞士《保险法》规定, 凡为重复保险的保险人一律根据其保险金额占总保险金额比例承担保险责任, 若有一个或部分承保人无力支付其应付赔偿份额, 由其他保险人按比例分摊。又如根据德国《保险契约法》第59条规定, 超值重复保险中, 各保险人在其保险金额限度内, 对被保险人负连带赔偿责任;被保险人可向全体保险人或其中一人主张求偿。

3. 比例分摊兼优先赔偿责任制

这种做法依出单顺序将重复保险区分为同时重复保险与异时重复保险。对于同时重复保险, 各保险人依其承保保额与保额总和之比承担赔偿责任, 彼此不承担连带责任。对于异时重复保险, 则按保险合同成立的顺序依次负担保险金。即由先订立保险合同的保险人负担保险金后, 若仍不足以弥补损害额, 则依次由后订立保险合同的保险人负担, 日本就是采取这种做法。

(二) 限额责任分摊制

限额责任分摊制不以各保险公司的保险金额为基础分摊赔偿责任, 而是按照各保险公司在没有其他保险人重复保险的情况下单独应负的赔偿责任限额为基础, 按比例分摊赔偿责任。

计算公式为:每一个保险人应当分摊的损失赔偿金额= (该保险人单独承保时的最高赔偿责任额) / (所有保险人单独承保时的最高赔偿责任额的总和) ×实际损失。

上例中, 其他条件不变, 按照限额责任分摊制:

甲保险公司的赔偿金额:40! (40+50+50) ×50≈14.29万元。

乙保险公司的赔偿金额:50! (40+50+50) ×50≈17.86万元。

丙保险公司的赔偿金额:50! (40+50+50) ×50≈17.86万元。

(三) 顺序责任分摊制

顺序责任分摊制即保险事故发生后, 由各保险公司按照其签订保险单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负责赔偿。按照顺序责任分摊制, 仍如上例, 某公司与甲保险人于2月1日订立合同, 同年2月10日与乙保险人订立合同, 2月18日与丙订立合同。保险期限均为一年。同年10月4日保险事故发生, 致损50万元, 则甲保险人应赔偿40万元, 乙保险人赔偿10万元, 丙保险人赔偿0万元。

三、我国重复保险责任分摊的现状

(一) 我国现行的重复保险责任分摊方式

我国《保险法》56条第二款规定:“重复保险的各保险人赔偿保险金的总和不得超过保险价值。除合同另有约定外, 各保险人按照其保险金额与保险金额总和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因此, 我国采取的分摊方式是比例责任分摊制中的保额比例赔偿制。

(二) 重复保险比例分摊原则存在的问题

假设某被保险人有一座房子, 其保险价值为8万元, 如果向甲保险公司保4万元, 向乙保险公司保2万, 向丙保险公司保6万, 三家保险人都不足额保险, 发生事故房子损失了5万元。损失发生时丙保险公司破产, 那保险人间如何进行比例分担呢?计算如下:

甲保险公司的赔偿金额:5万元损失×4万元保额÷12万元总保额=1.67万元。

乙保险公司的赔偿金额:5万元损失×2万元保额÷12万元总保额=0.83万元。

丙保险公司的赔偿金额:0万元。

在这种情况下, 保险人按比例赔偿给被保险人2.5 (1.67+0.83=2.5) 万元, 这种情况下被保险人无法获得足额赔偿, 尤其是当保额大的保险公司破产时, 被保险人的很大一部分损失都得不到赔偿。由于目前我国法律对比例分摊时保险公司破产的规定是缺失的, 很大程度上侵害了被保险人的利益。

四、对我国重复保险责任分摊方式的立法建议

我国重复保险责任的分摊方式采用的是比例责任分摊制中的保额比例赔偿制。我国《保险法》56条第二款规定:“重复保险的各保险人赔偿保险金的总和不得超过保险价值。除合同另有约定外, 各保险人按照其保险金额与保险金额总和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保险法》并没有对重复保险时保险人责任的分摊给予明确的说明。立法的不明确造成了实际操作中的很多问题。

通过上面的计算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这种分摊方式具有明显缺陷:一方面, 这种方式使得被保险人为取得保险金而不得不逐个向重复保险的保险人主张保险金请求权, 不便于被保险人请求权的行使。另一方面, 在投保的保险公司存在不足额保险的情况下, 如果保险公司破产, 被保险人有可能无法获取全部赔偿。因此, 为更好地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 建议对《保险法》中关于重复保险责任分摊不合理的按保额比例进行赔偿的规定进行修改, 采用连带责任比例赔偿制。

在连带责任比例赔偿制中, 保险人之间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若有保险公司破产, 则除去该破产的保险公司, 由其他保险公司按比例承担赔偿责任。仍如上面出现保险公司破产的例子, 房子价值8万元。如果向甲保险公司保4万元, 向乙保险公司保2万, 向丙保险公司保6万, 三家保险人都不足额保险, 发生保险事故造成5万元损失。并且损失发生时丙保险公司破产, 若为连带赔偿责任制, 那保险人间如何进行比例分担呢?

甲保险公司的赔偿金额:5万元损失×4万元保额÷6万元总保额=3.33万元。

乙保险公司的赔偿金额:5万元损失×2万元保额÷6万元总保额=1.67万元。

丙保险公司的赔偿金额:0万元。

在这种情况下, 保险人按比例赔偿给被保险人5 (3.33+1.67+0=5) 万元, 这种情况下被保险人获得了足额赔偿, 利益得到有效保证。

在此题目中, 各个保险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使被保险人获得了足额的赔偿,

但是, 如果损失数目过大, 而破产的保险公司又承担损失赔偿的绝大部分, 这时让其他保险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会造成其他保险公司的巨额亏损, 甚至会超出保险人的承受范围, 造成其他保险公司的破产, 因此需要对其他保险公司的责任限额予以界定。笔者认为保险人承担连带责任不应超过其保险金额, 以保证保险人的利益。

此外, 只要不违反损害补偿原则, 投保人可以任意选择向对其更有利的保险人索赔, 而不需像原来那样向每家保险人进行索赔, 这样可以大大节约索赔成本。保险公司承担赔偿之后, 可以向其他保险公司索赔超过其按比例应当承担的部分, 这体现了各保险公司之间应当公平承担责任的原则。这样, 就确保了被保险人损失的有效补偿和保险公司分摊的公平性。

综上所述, 重复保险责任的分摊应该采用连带责任比例赔偿制, 以保证在保险公司破产的情况下被保险人的损失可以得到充分补偿;同时, 也应使保险人的赔偿金额不超过保险金额, 保证在保险人的承受范围之内, 并确保保险金额在保险人之间的合理分摊, 通过法律的不断完善为实际问题的操作提供有力依据。

参考文献

篇3:试论重复保险合同效力

关键词:善意重复保险,恶意重复保险,通知义务,法律效力

重复保险的概念和处理原则源自海上保险,其作为《保险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因保险利益而引发的不当得利和道德风险,保证现代保险制度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险制度。随着近几十年来市场经济的确立,经济水平保持一个很高的发展速度,随之重复保险也开始出现在保险市场上,保险制度越来越广泛地适用于我们对相关法律的规定。根据中国新《保险法》第56条,虽然对重复保险的相关问题做了进一步的修改,但是在保险实务中仍存在不合理、难操作的情况,不利于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和实现保险人之间的责任公平。本文拟从保险法律角度探讨重复保险合同法律效力,从而为完善重复保险的制度进行相对系统的理论建构。

一、重复保险的定义与界定

重复保险的定义来源于海上保险,学理和立法上对重复保险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学说:在广义说中,投保人基于相同的保险利益、相同的保险标的、相同的保险事故向数个保险人订立数份保险合同的行为可以被称为保险重复,与是否超出该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无关。狭义学说则指保险标的保险价值小于数份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金额总和的保险。

二、两类保险的法律效力

修订后的《保险法》第55条第2款规定“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超过保险价值的,超过部分无效,……”这种规定是建立在中国未对重复保险进行划分的基础之上,即重复保险在中国新《保险法》中并没有进行分类,对不同种类的重复保险合同赋予同样的法律效力,并采用同样的赔偿方式。然而笔者认为应当根据投保人的主观态度将重复保险作善意与恶意的区分。

(一)重复保险善恶意区分的可能性分析

对于如何区分善意或是恶意重复保险,从立法规定来看,投保人的投保意图和通知义务起到了决定作用。

1. 投保意图。

在恶意重复保险的情况下,大多数立法例规定恶意订立的重复保险的各保险合同均为无效,因为投保人企图谋取不法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保险制度救济、分散、填补损失的功能和目的的维护和实现。

2. 通知义务。

在重复保险中,通知义务是投保人的法定责任义务。例如,中国台湾地区保险法第37条规定“投保人故意不履行通知义务的,保险契约无效”。可以看出,没有履行该义务在有些立法例中被推定为恶意,从而会因此影响到保险合同的效力。又如《意大利民法典》第1910条规定:“就同一个风险分别与数个保险人缔结契约的,被保险人应当将所有的保险通知每一个保险人。被保险人对发出通知有故意懈怠的,诸保险人不承担支付保险金的责任。”从中可以看出,有些国家并不用“合同无效”这个字眼,但用另一种表达方式规定了合同的效力会因为没有履行通知义务而受到影响。

在中国,对于不履行通知义务并没有具体的相关规定,但根据合同法基本原则可以得知,合同的合法性是其重要的生效要件之一。从客观角度来看恶意重复保险合同,其合同规定的内容并不一定违反法律的相关规定,然而一般来讲签订恶意重复合同目的在于骗取超额赔款,因此从主观目的来讲是意图获取非法利益,所以在合同效力上应该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善意重复保险及其法律效力

纵观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关于重复保险的立法实践,投保人于订立保险合同时没有意图获得不正当利益即属于善意重复,此外投保人客观不知情而未被告知也属于善意重复保险。但客观情况并非如此,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投保人主观认识错误。即不存在谋求不正当利益之目的,而受使财产更有保障心态驱使,认为多买几份保险更安全而重复投保,这种情况下出现保险事故理赔时投保人一般会主动出示多份保单,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不会谋取不当利益。第二,客观因素与保险产品本身因素共同导致。如单位为职工集体投保某种财产险而职工个人已购买此种险种,有可能也会产生重复保险。这种情况下个人根本不知道重复保险的产生,甚至个人也根本不知道单位为其购买了同种财产险,此时一般也不会有不当得利的出现。第三,因市场因素导致重复保险的出现。即市场波动或者对市场预计不足等导致保险标的保险价值小于数份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金额。

在善意重复保险中,投保人以增强安全保障为目的时,如果他通知了其他投保人并取得其同意,那么法律对这种行为采取了承认并肯定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合同自由的基本原则。善意重复保险的存在有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它可以减少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所遭受的风险特别是在有些保险公司经营不善而导致破产等情况下。所以有学者认为法律对重复保险应采取相对宽容的态度,而非禁止重复保险,除非被保险人有恶意(例如以骗取保险金为目的),也就是说以存在被保险人的重复保险为理由使保险合同无效应当极其谨慎而严格地适用。

(三)恶意重复保险及其法律效力

与善意重复保险相比,恶意重复保险不利于分散威胁、填补损失,也就是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保险制度的基本功能,许多国家对恶意重复保险均规定无效,而中国对此却并未明确规定。此种以投保人的主观心态将“是否有非法获利的目的”作为区分重复保险为“善意”或“恶意”的做法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只有区分了重复保险的善意和恶意,才能用不同的法律责任规制这两类不同的保险,从而完善重复保险的法律制度。

关于恶意重复保险的法律效力,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 全部无效说。

全部无效说是大多数国家保险立法与理论界所采取的观点。投保人先后与多个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只有将所有的保险合同都归为无效,才能惩罚投保人的主观恶意,才能对他人起到警戒作用。德国、意大利、中国澳门地区都是持全部无效的观点。比如中国澳门行政区《商法典》规定:“重复保险若被保险人恶意不做出通知,所有保险人均不承担支付赔偿金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对恶意投保人提起足够的警醒,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恶意重复保险的产生。

2. 效力差别说。

效力差别说认为恶意重复保险按照其重复又分为两种效力:一种是全部无效,只在投保人企图通过重复保险获得不当得利时适用;还有一种是部分无效,即只有后来签订的保险合同无效,这一种只在投保人恶意违反通知义务时适用。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这两种主观状态很难区分,而此理论并没有提供一个可行的区分方法导致部分无效说在适用上存在一定困难。

3. 部分无效说。

部分无效说即使先订合同的部分失去法律效力而非全部否认其效力。一般规定的无效部分是指重复保险合同中的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的部分,还有些学者建议后签订的保险合同无效。虽然这种部分无效说比起全部无效说相对恶意重复惩罚力度较低,有纵容恶意投保者的倾向,对保险人的利益保护不够,然而,它是唯一一种既能保护合同的有效性,又能兼顾保险人的利益的方法,因此这种方法兼顾了更多当事方包括保险业整体的稳定的利益。

中国新《保险法》仅对重复保险中投保人的通知义务进行了规定,但是没有规定违反通知义务的法律后果。所以此处笔者建议采取部分无效说,不但兼顾整个市场整体的利益,而且更加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三、完善重复保险制度的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对重复保险制度的概念、法律效力进行了分析,还对构成要件、重复保险的通知义务等在学界争议较大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得出如下结论:从中国新《保险法》中的相关规定看出,对重复保险的定义这个问题,新《保险法》倾向于采用狭义说,这是立法的进步,而且其对重复保险的构成要件采取了五要素说,对其构成的认定更加清晰明确;但对重复保险的认定和分类以及对责任的分配仍然有些抽象,希望以后能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或者部门规章来进一步规范。具体建议如下:

(一)完善投保人通知义务的相关规定

对投保人通知义务的履行加以系统化规定是预防恶意重复保险发生的第一道防线。各国保险法都不同程度地规定了投保人的通知义务,中国《保险法》只是概括规定了投保人具有通知义务,对通知义务的具体内容及不履行通知义务的法律后果等重要事项并未提及。进一步完善中国《保险法》中关于通知义务的规定能够杜绝投保人通过恶意重复保险获利的意图,最终减少恶意重复保险的发生。

要明确重复保险通知义务的性质并非决定法律效力的要件,可以给予保险人在被保险人违反通知义务时请求赔偿的权利,但本质上讲它属于一种附随义务,而并非判定主观善恶意的标杆,更不能依据其确认合同效力。

(二)采用区分主义的立法模式

关于重复保险合同的法律效力,中国《保险法》未明确区分善意和恶意重复保险。因此笔者建议对重复保险按主观状态不同将其分为善意和恶意重复保险。因为不论主观目的而一概规定重复保险的法律效力及责任承担是相当不公平的,并且有可能造成误用和误判;而根据不同的主观状态确定合同效力(比如对于善意的重复保险,保险人与投保人承担连带责任;对于恶意重复保险行为,建议采取部分无效说),不但兼顾整个市场整体的利益,而且更加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孙积禄.保险利益原则及其应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民商法学,2005,(4).

[2]桂裕.保险法论.台湾:三民书局.

[3]覃有土,樊启荣.保险法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陈欣,王国军.保险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王静.重复保险制度研究[].烟台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郭丽军.如何规定重复保险及其通知义务[].中国保险,2003,(5).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暂停养老保险关系的申请(重复交保险的用)】相关文章:

暂时不交保险的申请09-13

交养老保险申请书07-07

交养老保险申请书04-20

公司交保险申请书07-01

不交保险申请书范文06-07

论我国重复保险的立法完善09-19

单位交养老保险交不上11-04

单位交养老保险交不上04-20

暂停党籍申请范文04-27

暂停二级维护申请05-01

上一篇:任凤英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口吃哥到演讲哥兰巧励志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