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职级并行工作总结

2024-05-13

职务职级并行工作总结(通用11篇)

篇1:职务职级并行工作总结

近日,中央深改组第七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微博]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下称《意见》),会议指出,在职务之外开辟职级晋升通道,在全国县以下机关实施这项改革,这也是为基层公务员办好事、办实事。而这意味着,基层公务员将“不当官也能享受官员待遇”。

职级评定要跳出“单位级别依赖”

公务员职级改革的重难点是公务员的考评、奖惩、升降的公平性,它应严格约束长官意志,建立民主评定、申诉和调查、举证义务、责任追究等制度。

《意见》明确了公务员职级制度改革,无疑令人期待,它也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公务员的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的呼应。而需要明确的是,公务员职级制度是法治政府相关的“文官制度”的一部分,它需要恪守法治原则,也理应在技术方法、机制设计、关联制度等方面下工夫。

就制度改革本身而言,我认为至少应注意几个方面:首先,应解剖现行制度积弊的体制性成因。一直以来,公务员的职级与职务是紧紧挂钩的。弊端之一是,没有职务,职级就无法晋升。县以上有处级的调研员、巡视员等虚职;科级及其以下没有虚职。弊端之二是,公务员职级过度依赖其单位的级别,导致庙大和尚大、庙小和尚小,县级公安局一个能干的老刑警到退休可能只是科级,而国家部委中的能力普通者退休前至少是处级,明显不公平。这是体制性问题,须进行制度设计上的调整。

其次,应尽可能明确这项改革的目标:处级目标应是职级与职务相对分离,分开考评、升降,并建立相应待遇制度。职级对应的考评、调整,应主要以德、能、实绩、资历为依据,但也要考虑其所在单位的级别。县以下公务员的职级,可以到处级,特别突出者可以到司局级;或者按公务员分级,合理确定职级的上下区间。

至于各级、各类、各个公务员的工资待遇和财产状况,须严格遵循透明原则,接受全社会监督。对其任何不正当利益均应依法处理,贪污受贿必要时应降级直至开除;接受任何馈赠,均应及时报告、公开,并举证证明其不违法性。

而公务员职级改革,还需诸多关联性制度改革措施的配套。例如,应健全公务员的退出机制,取消事实上的铁饭碗。对每个公务员职位,须作尽可能明确的职责规定,并对其履职状况进行内外部评价。比照事业单位的聘期制,对部分公务员也实行聘期、任期制,打破终身制。又如,对不同种类的、同职级的公务员,应按照公务的复杂性、危险性、紧迫性程度,实行合理的差别待遇:如刑警的待遇应高于大多数种类的公务员。

另一重难点是公务员的考评、奖惩、升降的公平性及相关激励机制问题。长期以来,长官意志说了算的提任机制为害颇深。而相关改革应严格约束长官意志,建立民主评定、申诉和调查、举证义务、责任追究等制度。如果负责人特别主张提升某人的职级,则应公开对组织、公众承担证明义务,并对被晋级者的德、能、绩及法治意识、守法状况承担“担保责任”;对于不公平、不正当的升降,应严格追究负责人的责任。概言之,在此项改革中,要注重对症下药、方法缜密、公开公平、厉行法治,特别是管束好各级负责人,丝毫不能含糊。

就怕“职务职级并行”执行难

现实中的公务员考核里,虽然要求公务员考核要尽量体现公平和真实的文件不少,可囿于人情世故、利益固化等因素,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作为基层公务员一名,听到“不当官也能享受官员待遇”的消息,看到职级改革有了纲领性文件,挺欣慰的:毕竟,这有利于解决由于职务的瓶颈导致福利待遇长期停留在低位的问题。

但欣慰之余,我也生出几丝隐忧:该制度的推行,从整体社会效益上讲,从促进基层待遇公平方面讲,都是大好事;但对基层公务员个体而言,却并不必然意味着工资待遇及心理感觉的必然公平。

县以下基层公务员实施职务与职级并行,或有两个明显的涵义,一是政策推行目的是激励基层勤勉公务员更努力地工作;二是必须切实公正地选出具有勤勉特质的公务员予以激励,才能起到涨士气的作用。

但现实中的公务员考核里,虽然有关方面出台了公务员考核要尽量体现公平和真实的意见和制度,可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很大程度上陷入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怪圈中,不论勤勉与否,不论工作成绩大小,只要不是有明显问题,考核都会是“称职”以上等次。而这种人情与关系绑架下的考核,很可能让勤勉的公务员和混日子的都能实现晋级涨工资,但却很难体现出能力、绩效的差异来;而这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隐性不公,到头来,还会与实施基层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初衷相悖。

说起来,职务与职级并行,是《公务员法》赋予包括基层在内的一项基本制度,但它落不到实处也有好一阵子了。原因有多方面的:比如基层财力有限,比如职务与待遇挂钩的惯性认知——某种程度上,官员待遇也是种显示地位、刷优越感的方式。而到头来,它也使得一些地方领导手中的权力收益最大化,如把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等当“官”卖,通过这些“官”职的私相授受寻租。而一些基层公务员为达到待遇晋升,不得不千军万马争“官”干,加剧了基层官场的腐败和跑官要官等现象。这不仅是某些“局中人”的亲身感受,很多民众对此也不乏认识。

给基层公务员一个增加福利待遇的通道,确实鼓舞人心,但出台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只是简单的第一步,关键是怎么啃“硬骨头”,让改革的韧性掰得赢固化利益圈的手腕,破除那些执行中的隐性不公。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深圳人事考试网

篇2:职务职级并行工作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XX镇党委书记XX。根据会议安排,我就职务与职级并行工作的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建议,不妥之处还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实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重要意义。职级并行把广大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出来。以前有些干部觉得上升无望,便有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心态,在工作中消极怠工;一些年纪较大的干部则有熬资历的心态,在工作中危机感不强。现在,规定打破了之前达到最低任职年限就必须晋升的惯例,晋升不再简单看资历、看工作年限,而是要根据工作需要、德才表现、职责轻重、工作实绩和资历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晋升人选。同时,也明确了不予晋升和降级的相关情形,公务员职级实现能上能下,给我们激励干部奋发作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抓手。对于更好发挥职级并行这项制度的作用,也有几点建议:

一是掌握工作平衡。推行职务职级并行,须注意把握平衡。职务意味着权力,也意味着责任,必须对相关工作负责;走职级通道,担责较小、待遇较高,对部分干部来说可能更有吸引力。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准确把握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择优性,体现鼓舞先进、鞭策后进的正向激励作用。

二是向基层倾斜。基层工作量大且面广,但受县乡两级政权机构的规格所限,县级以下公务员普遍职级偏低,越到基层晋升高职级的空间越小、数量越少。建议充分考虑到基层一线工作的特殊性,在现有政策范围内,尽可能地倾斜基层、关心基层,适当扩大职级晋升比例,同时允许少数优秀基层公务员的级别适当高于机构规格,有利于激励优秀人才长期稳定在基层岗位工作。

三是探索事业编职级并行。自公务员的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出台之后,事业编制管理岗的干部就迫切希望也能出台类似的制度。建议统筹把握,尽快打通事业身份人员职级晋升通道,从而解决基层事业单位管理岗晋升慢、晋升渠道狭窄的问题,提升基层事业编制干部的工作信心

晋升年限较长,激励作用有限。政策施行以来,干部普遍反映,职级晋升任职年限时间过长。按现行职级晋升条件,一般已经享受过一次职级晋升的干部,在退休前再次晋升职级的希望很小,如此易产生“车到码头、船到岸”的消极心理,不利于让基层干部积极作为、干事创业。

篇3:职务职级并行工作总结

一、建立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 必须在解决“什么是并行”问题上下功夫

从个体来看, 必须把握职位、职务、职级的区别。职位是指机关或团体中执行一定职务的位置, 我国的职位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职务是指职位规定应该担任的工作, 我国的职务序列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职级是一定职务层次所对应的级别, 我国的职级分为27个级别。由此可见, 职位=职务+级别, 职务主要体现公务员的工作责任大小, 侧重的是公平;级别主要体现公务员的工作实绩和资历, 侧重的是效率。

从整体来看, 必须把握单轨制与双轨制的区别。现行的工资制度是职务与职级相结合, 即职级依附在职务上, 每种职务对应一定区间的级别, 不同职务对应的级别之间有交叉, 但是级别的最高等级还是受到职务的限制。双轨制应该是职务与级别并列、平行, 级别不再纯粹地依附在职务上, 而是可以打破职务的限制, 自成一个晋升体系。公务员工资制度经过职务或职级单一, 到两者结合, 再到两者并行, 这是发展的趋势和改革的方向。

二、建立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 必须在解决“怎样做到并行”问题上下功夫

从职务与职级结合到职务与职级并行, 需要重新架构公务员工资制度, 把级别从职务中剥离出来, 制定新的级别工资等级、标准、晋升和调整等规则, 探索建立一套科学、独立、简便的级别工资管理制度。

1.简化级别标准。现行的公务员级别工资标准分成27级, 每一级还对应6-14档, 总共有258个工资标准, 这种工资标准过于复杂, 也给工资套改增加了难度。因而, 必须对原有的级别工资标准进行简化。一是取消级别工资档次, 只保留工资级别;二是重新设置级别工资, 可以参照事业单位薪级标准, 增加工资级别, 把公务员级别从27级增加至65级;三是提高级别工资标准, 标准应不低于事业单位薪级工资。

2.强化级别功能。在工资结构中, 进一步突出级别的决定作用, 着重理顺级别工资与职务工资、津补贴的关系。一方面, 提升级别工资的分量。真正做到工资总额中以基本工资为主、津补贴为辅, 基本工资中以级别工资为主、职务工资为辅。另一方面, 密切级别与津补贴的联系。将职务决定津补贴导向转向职级决定津补贴导向, 改变纯粹依靠职务来确定津补贴的做法, 可探索工作性津贴与职务挂钩、生活性补贴与级别挂钩的做法, 从而突出级别在工资结构中的功能和作用。

3.改变晋升制度。新的级别工资晋升制度应从任职年限和工作年限方面进行突破。一方面, 改变现有的级别与职务对应的区间关系, 主要有两种改革思路:一是立下限, 破上限。参照事业单位薪级标准, 把职务作为确定级别的基础, 只适当设置与职务有一定衔接的最低起点级别, 而不再设置职务对应的最高级别。二是统一起点, 破上下限。级别工资与职务完全脱钩, 级别工资不受职务高低影响, 纯粹由公务员的学历学位、工作年限、年度考核等情况决定。另一方面, 改变现行“五年一级、两年一档”的晋升工资年限, 实行每年晋升工资制度。根据平时表现情况和年度考核结果, 对考核称职及以上等次的公务员每年增加一个级别工资, 对考核连续三年优秀的公务员再增加一个级别工资。

4.完善调整规则。按规定, 国家可以根据经济发展、财政状况、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和物价变动等因素, 以及调控收入分配关系的需要, 适时调整工资标准。一方面, 建立工资调查制度。建立调查主体多元的调查制度, 对内依托社会调查队, 将工资调查作为统计工作的常规内容;对外依托社会中介等第三方力量, 每两年开展一次专门统计调查, 摸清社会主要行业的工资水平。人社部门、财政部门再根据内外调查结果, 研究确定工资调整的参照标准。另一方面, 建立升降机制。根据企业工资调查结果, 以变化达到一定比例为依据, 立即启动工资调整机制, 调整的部分主要集中在津补贴方面, 每两年调整一次, 既可以升, 也可以降, 从而实现公务员工资待遇与企业同类人员工资同频共振、同升同降。

三、建立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 必须在解决“如何确保并行”问题上下功夫

1.转变观念, 强化法治保障。首先, 要着眼于立法, 确保于法有据。对《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管理规定》进行修改完善, 从法规层面上打破职务与职级的对应关系, 改变机构规格决定职务、职务决定职级的规定, 将职级从机构规格、职务中脱离出来, 真正成为一个独立体系。其次, 要立足于执法, 确保公平正义。将职级晋升作为干部队伍管理的一种常规手段, 不再局限于个别职位或者个别群体, 而是把执行的对象由点扩大到面, 实现公务员的全覆盖, 并且让同类人员在不同规格机构中享受同等职级待遇, 即基层公务员与中央、省直单位同年龄、同学历的公务员有相近的职级待遇, 从而实现职级的公平公正。

2.注重平衡, 强化财力保障。一方面, 适当体现地区之间差别, 在缩小地区之间差距的同时, 不要搞“一刀切”, 可根据地区的财政收入、物价水平和公务员总人数, 研究制定合理的工资差系数或工资差幅度, 从而使公务员工资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成为个人职业发展的新通道。另一方面, 注意平衡不同群体之间的工资差距, 特别要对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标准, 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标准, 拉平拉近公务员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差距, 尽量把差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实现工资在不同类人员之间分配的均等化, 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攀比和矛盾。

3.主动衔接, 强化配套保障。在改革工资本身的同时, 还要主动对接干部管理体制改革, 更加注重干部队伍常态化、日常化管理。一方面, 强化职级管理。在保持职务晋升制度不变的情况下, 研究制定职级晋升管理办法, 开通职级晋升通道, 除根据年度考核结果统一晋升外, 探索依据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晋升职级的绿色通道, 从而把职级晋升作为激励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 强化平时考核。职务晋升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换届或届中调整, 一般为部分考核、个别调整, 而级别晋升的时间则应化解到日常, 一般为全部考核、全部调整, 周期性和时效性会更强。

4.加强引导, 强化舆论保障。长期以来, 调整公务员工资一直存在“两头不满”的现象, 一头是公务员群体因工资低而大吐苦水, 另一头则是社会公众对公务员福利待遇的吐槽, 究其原因是信息的不公开、不对称。因而, 推行并行制度应强化舆论引导, 既要防止炒作, 又要正面引导, 着重增加透明度, 规避“暗箱操作”, 主动公开工资结构、工资标准和晋升制度, 真正形成公开透明的工资机制。同时, 定期发布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引导社会各界对公务员工资调整的正确认识, 扭转公众对公务员涨工资的仇视心理和偏见, 真正以公开透明来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篇4: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研究

摘要:基于公务员现状,本文分析了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改革的背景与意义,针对山东省潍坊市公务员的现状做了说明。着重对政策进行了解读,对政策的可行性做了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公务员历史发展特点可行,分析政策中采用到的管理方法,需要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政策的法律依据,分析对职级并行对山东省潍坊市公务员产生的影响,积极影响以及局限性和政策中界定不明确的部分,针对我国的国情特点以及国内外情况最后给出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职级并行;晋升;薪金收入

引言:近年来,公务员一直是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公务员的稳定,“金饭碗”吸引着大批的就业应届生。可是这几年国考的风光已经远不如前,无论是报考的总人数,还是单个职位的竞争比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的背后肯定存在一定原因。所以研究公务员的改革很有意义。

一、山东省潍坊市公务员现状

以一名分配到山东潍坊市乡镇、从办事员做起的大学毕业生小孙为例,干3年后,有资格升到科员;做满3年科员,有资格升到副科长。此后,如果仕途顺利,才有机会升到正科、副处、正处等其他行政职务。小孙开始进入岗位兢兢业业,过了两年以后,发现办公室里的其他人都喝茶看报混日子,对工作敷衍,而且很多人都经常不在岗,同办公室的大姐告诉小孙,公务员是铁饭碗考核不出大问题就行,反正一时半会又晋升不了。小孙当初一心一意考公务员为人民服务,看到办公室里其他人都这样,小孙也开始对工作怠慢。结果最后发现工资不够养家糊口,而且自己职务不高,只能熬年头,于是开始敷衍工作,自己也开始有了副业,虽然知道不符合公务员相关的法律,小孙只能偷偷的干。基层公务员晋升的“天花板”现象,不仅对他们来说不够公平,也不利于提高其积极性,更不能激励其为老百姓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山东省公务员“到主任科员就等着退休”也是一部分基层公务员的真实写照。

二、推行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的不利影响

首先,晋升制度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容易出现“找关系”晋升的情况公务员是民众心中的铁饭碗,一旦进入编制体制内,只要没有重大错误就不会考核出现问题。这种机制不改善,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没法提高。其次,身份问题,很多县级基层公务员受“天花板”的影响,职级并行以后带来的荣誉感和社会认知度是客观存在的,这也是为什么先行公务员下很多人挤破头也要当官的真正原因。再次,县级以下公务员的工资是不是有“顶蓬”县级以下的人员工资能不能超越所在单位的“最高行政级别”县级以下公务员能不能达到厅级乃至更高,这也是问题,文件中没有明确。最后,晋升工资会加重地方财政负担,公务员职级并行,对于基层公务人员而言,就相当于增加地方财政负担。

三、推行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的建议

(一)健全公务员内部考核机制。效率低下的工作状态由于公务员考核不健全造成的。标准按“德能勤绩廉”的考核标准过于模糊和空大,从而使得考核缺乏一定的客观公正性。所以要加强平时考核,更加注定不定期和平时考核,量化管理,简历日常考核结果的反馈机制。采用合理的科学的考核方法,选取科学的考核方法,确保考核的公平公正,因地制宜,促进考核向更加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二)完善职务职级并行制度,制定根据能力与工作业绩的晋升制度。国家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职级晋升制度,制定根据能力与业绩晋升的相关制度,保证政策的顺利运行。在公务员晋升上,以山东省县级为例,如果一般的官员想要达到正科级的待遇,除了一定的年数等待,还要与相应的工作能力,条件与资格。通过一定的程序以后,也可晋升。

(三)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公务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国家应当尽快出台有关法律,对公务员工资的具体设定,工资调整依据以及幅度,公务员工资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明确的规定。公务员工资与地方财政水平相挂钩,国家财政要加大转移支付能力,向地方中西部落后地区转移财力。

(四)规范津贴补助制度。应将现有的工资津贴制度进行改善,有“暗补”改成“明补”,施行透明津贴补助办法,对擅自动用发放津贴的单位给予大力打击。建立各级公务人员的财产明细。

篇5:职务职级并行工作总结

江苏公务员&国家公务员历年真题库

2015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汇总】 2015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汇总】 2015江苏公务员【公基知识汇总】 2015江苏公务员历年考情分析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据了解,职务与职级应该是相对独立、相对分离的。职务反映职级,职级对应一定的职务。从功能上来看,二者的区别在于,职务的设置给公务员带来权力以及责任 义务的承担,职级的设置给公务员带来物质利益以及职业尊严的满足。推行职务与职级的并行,实质是使职级真正成为公务员的一条独立的职业发展阶梯。那些不能 晋升职务的公务员,也可以通过晋升职级获得合理的待遇和尊严。

据统计,我国县、乡两级公务员占全国公务员总数近60%。受机构规格和领导职数的限制,县、乡两级绝大多数公务员退休之前都解决不了副主任科员的待遇。

目前全国约有省部级现职官员3000人,据估算,公务员队伍中能晋升到省部级的比例仅为万分之四。

有研究表明,从科员到县处级干部的升迁比例仅为4.4%,从县处级升迁为厅局级的比例更是低至1%。有的人工作几十年还是副科长。

根据有关统计,目前各地公务员工资的四个组成部分,职务工资约占20%,级别工资约占25%,地区附加津贴约占45%,各种补贴约占10%。职务工资比例虽不高,但由于地区附加津贴基本按照职务发放,所以实际占了近七成。

(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篇6:职务职级并行工作总结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据了解,职务与职级应该是相对独立、相对分离的。职务反映职级,职级对应一定的职务。从功能上来看,二者的区别在于,职务的设置给公务员带来权力以及责任 义务的承担,职级的设置给公务员带来物质利益以及职业尊严的满足。推行职务与职级的并行,实质是使职级真正成为公务员的一条独立的职业发展阶梯。那些不能 晋升职务的公务员,也可以通过晋升职级获得合理的待遇和尊严。

据统计,我国县、乡两级公务员占全国公务员总数近60%。受机构规格和领导职数的限制,县、乡两级绝大多数公务员退休之前都解决不了副主任科员的待遇。

目前全国约有省部级现职官员3000人,据估算,公务员队伍中能晋升到省部级的比例仅为万分之四。

有研究表明,从科员到县处级干部的升迁比例仅为4.4%,从县处级升迁为厅局级的比例更是低至1%。有的人工作几十年还是副科长。

根据有关统计,目前各地公务员工资的四个组成部分,职务工资约占20%,级别工资约占25%,地区附加津贴约占45%,各种补贴约占10%。职务工资比例虽不高,但由于地区附加津贴基本按照职务发放,所以实际占了近七成。

(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更多江苏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请访问江苏公务员考试网

篇7:青岛试点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

职务与职级并行会带来哪些改变?

具体到工资

一个职务对应一个工资标准,领导职务和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对应不同的工资标准。职级又称级别,主要参考职务和工龄。我国公务员职级工资共分二十七级14档,每一职务层次对应若干个级别,每一级别设若干个工资档次。

职务晋升的改变

目前,我国公务员晋升,主要体现在职务变化,比如从办事员到科员,再到副科、正科这一过程。职级的变化主要依照“两年进一档,五年进一级”的标准,不论职级如何调整,其职务不会改变。但如果推行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将成为公务员晋升的另一个通道。换句话说,就是一定的工作年限加上相应的职级,会促使公务员的职务向上递进一个层次。

公务员新规试点 为何选择青岛?

完善的政务大数据

此前,青岛向社会公开征求《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4种途径可用。该指导意见透露,预计青岛统一的政务大数据和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到本市将率先在国内建设一流的政务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国内领先的`公共数据应用和两化融合示范基地,将青岛市打造成全国重要的大数据创新中心和东部沿海重要的大数据产业基地。

按照意见规划,到20,本市将初步形成大数据发展格局,它具有“数据观念意识强、发展氛围浓、数据采集汇聚方式多、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强、共享开放程度高、创新应用范围广、产业链条全”的特点。

到那时,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开放将取得显著成效,本市将建成高度集中统一的政务大数据和国际影响力的海洋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大数据储备和承载能力达到EB级,公共数据开放数据集超过项,数据产品和数据服务交易额进入国内前列。

创新大数据将成为重要帮手。到年,大数据将成为青岛市服务经济社会民生的重要支撑和建设创新型城市、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数据驱动下的跨界创新和产业融合高度活跃。大数据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显著提升,助推本市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公务员试点 青岛有先例

早在3月,经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公务员局批准,近期,青岛市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聘任制公务员12名,推行聘任制公务员试点工作,这在山东省尚属首次。

在中组部、人社部印发的《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试点办法》中,对聘任制公务员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聘任制公务员是指“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工资经费限额内,经中央或者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以合同形式聘任、依法履行公职、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聘任制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协议工资制,其薪酬待遇由用人单位按照聘任职位、学历、职称、资历,综合考虑市场同类人员水平和本市公务员工资水平等因素,通过聘任合同确定。具体按《青岛市聘任制公务员薪酬待遇实施意见》执行。

今年,青岛深入推进聘任制公务员试点,在聘的聘任制公务员达11名。启动蓝谷管理局和海洋国家实验室等功能区职员管理改革。出台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改革办法,在教育、卫生和市属高校等12家单位启动职员制改革试点。出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办法,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进县以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完善医疗行业薪酬制度。探索经济发达镇人事制度改革。

篇8:职务职级并行工作总结

1956年, 改革物价津贴制与供给制, 第一次以货币形式规定工资标准, 机关、事业单位按照工作人员的职务高低确定职务等级和工资标准。工资结构较为单一, 完全以级别高低作为工资待遇的依据, 即便职务提升也没法提高工资待遇, 导致劳酬脱节。

1985年, 实行以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制, 工资结构更为多样合理, 并突出了“职务因素”, 使公务员的工资与本人的职务、责任和劳绩相联系。但是, 过于强调“职务因素”, 职务工资占工资结构比重过大, 而忽视资历、职级等因素, 导致出现人人谋求高职务的思想, 一定程度上增强“官本位”意识。

1993年, 进一步调整工资结构, 把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和基础工资纳入工资结构中, 其中职务工资与职级工资占比分别为40%、35%, 并把一部分福利性补贴逐步纳入工资。这部分津贴补贴一方面由地区和部门单独发放, 降低了基本工资的结构占比, 另一方面这部分津贴补贴多按职务发放, 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职级工资的比例。

2006年, 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公务员工资制度进行了新的调整:公务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 同时, 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福利待遇。本次改革进一步加大级别工资比重, 从35%调整到60%, 但是由于地方附加津贴补贴的不完善, 不规范, 导致已职务为发放依据的地方补贴津贴的比重仍然较大, 使职级工资的比重没有发挥应用的比重带动作用。

2014年公务员工资制度的已明确目标和方向:改革的重点应是提高基层公务员待遇, 具体做法有两点, 一是规范公务员地区附加津贴制度, 二是完善职务和职级并行的薪酬制度。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记者会上, 也指出在县以下机关实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 这项工作目前刚刚进行部署, 各个省都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二、新公务员工资制度调整的优越性

新公务员工资制度调整, 较以往的工资制度有较大的优越性, 具体表现如下:

1. 职务与职级双轨制, 解决基层公务员根本性工资问题

实行职务与职级双轨制, 担任领导职务和工资待遇分开两条线来实行, 收入还将与职级挂钩, 如有多少年的资历、工作表现、百姓评价等等考评标准。使得基层公务员即使当不上领导, 也能通过职级的晋升提升工资待遇, 在满足基层公务员物质需求的同时, 也无疑是给基层公务员一颗安心本职工作的“定心丸”。通过从公务员工资结构以及体系上的调整, 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工资水平, 使得公务员体系逐渐完善并趋于公平化。

2. 职务、职级、工资相对应, 解决晋升“天花板”现象

领导职务数量少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尤其是在基层地区晋升难度更大, 通过职级与工资挂钩的制度, 使得基层公务员通过工作中良好的表现也可不断提升职级, 而享有与同职级的领导差不多的工资, 基层公务员不用为了当上领导取得更高的工资待遇而不择手段求“上位”, 从而有效减少买官卖官, 遏制腐败现象。有了物质保障以及职级的保障, 基层公务员也能安心本职工作, 按部就班的在本岗位贡献自身力量,

3. 大幅降低津贴补贴占比, 使公务员的津贴补贴由暗转明

公务员工资的差距主要是体现在津贴补贴部分。现在国内公务员工资收入中, 基本工资占比大约是30%, 剩下的就是津贴补贴。各省之间, 公务员的津贴补贴标准不一致, 最高与最低省份之间的津贴补贴有3~4倍的差距。同一省内不同县市的公务员津贴补贴也差距很大。因此, 通过合理调整工资结构, 大幅度降低津贴补贴占比, 并严格规范津贴补贴发放标准, 使得公务员工资由暗转明, 有效减少腐败现象。

4. 提高中西部及偏远地区工资补贴, 缩小地区差距

中西部地区本身自然地理条件比较恶劣, 工作生活条件较差, 再加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使得基层公务员工资水平低, 而且与同同一等级的省市差别较大, 严重挫伤其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的稳定性。因此, 通过全国性的提高中西部特别是偏远地区基层公务员的工资补贴, 提高工资待遇, 缩小与级别省市之间的差距, 为基层公务员创造一个安心工作的环境与条件, 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也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 有效促进共同富裕。

三、对于完善职务职级并行、规范津贴补贴的路径思考

1. 完善职务职级并行相关体系建设

对于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实践, 最主要是通过工资结构调整对两方面的晋升因素加以权衡, 对于一直以来施行的职务工资主导制, 本次改革的重点在于不断完善职级晋升中的相关问题, 促进职级晋升正常作用的发挥。具体来说包括: (1) 规范职级晋升评定要素。职级的评定与设置应主要依赖于公务员的职务高低与责任大小, 并兼顾能力、经验、资格等品位要素, 才能科学合理的确定职级设置因素。 (2) 不断完善职级晋升的主要方式:职务晋升、竞争晋升、业绩晋升、资历晋升、能力晋升, 多种方式结合, 充分发挥各种晋升渠道对于公务人员的评定功能。

2. 规范津贴补贴制度建设

一方面, 要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 应将现有工资外津贴补贴尽快全面清理, 实现由‘暗补’改为‘明补’, 实行公开透明的津贴补贴项目、标准和发放办法。另一方面, 建立国家公务员收入监管机制, 对于擅自私用预算外资金发放津贴补贴的相关单位实行严格的行政问责。此外, 由上到下逐步实行财产申报制度, 建立各级公务人员的财产明细。

四、总结

篇9:职务职级并行工作总结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类似的做法古已有之。

两难抉择

西汉元康元年(前65),汉宣帝亲自主持实施了一次大规模人事调整,要求择选朝中通达政事的博士、谏大夫外派出任郡国守相。在这次人事调整中,谏大夫萧望之被选派担任平原太守(今山东德州一带)。但萧望之却不愿离京,不久上疏汉宣帝说:“陛下哀悯百姓,担忧地方治理,所以悉派谏官以补郡吏,这份心情足以理解。但朝无诤臣则不知过,国无达士则不闻善,这是忧其末而忘其本啊!希望陛下更加重视内臣选拔,只要朝廷纳谏忧政,恪守治道,外郡不治,岂足忧哉?”

汉宣帝与萧望之的争论,实质是对人才资源如何在中央(上级)与基层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的分歧。一方面,在单一制中央集权制下,中央政府负责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需要将最优秀的人才集中到中央来,包括从基层遴选人才,以强化中央政府的控制力与向心力。另一方面,基层作为国家政权的神经末梢和政策实施的落脚点,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同样需要大量人才的聚集。但由于权力自下而上集中,各项政策指令、资源调配以及下级官员的进退留转、待遇保障都来自上级,特别是在科层制下,越往基层,官员数量越多,级别越低,权力越小,上升通道也越窄,这就不可避免会对基层官员的向上流动愿望和抱负造成冲击,从而,就产生了国家治理中如何保持基层官员稳定的两难。

值得一提的是,两汉之时,官与吏并无截然区分,不少重臣名相都是从佐吏做起,特别是县令多取郡吏之尤异者。只是后来官吏分离,胥吏地位下沉,受到严格限制,没有升迁希望,同时不像官员有回避、调任等约束,于是专于弄权,成为官场蠹害。这也告诉我们,重视基层“小吏”的“职业发展”,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状态,对于吏治整饬,绝非小事。

解决办法

那么,古人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呢?尽管中国古代向来有守令擢入台省、郎官出宰百里的传统,中央政府经常将富有地方治理经验的优秀人才选拔到中央,及至出任公卿将相,同时有意识地选派中央官员到地方任职,一可以丰富其经历,二可以为地方输送人才,正如唐玄宗即位之初颁布诏令所强调,“选京官有才识者除都督、刺史,都督、刺史有政迹者除京官”,“永为恒式”。

然而,在金字塔形的权力结构下,不可能所有优秀基层官员都能得到提拔,京官外派也不可能成为地方官员选配的主要渠道,否则,客观上将挤压地方官员为数不多的上升空间,挫伤其积极性。换言之,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鼓励基层官员安心岗位、勤勉工作。

对此,汉宣帝同样给出了很好的回答:“太守,吏民之本,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就是说,包括太守在内的地方官员如果任职飘忽不定,下属及百姓知其在任不久,对其政策能否持久将失去信心,甚至阳奉阴违,只有知其任职将久,才不敢虚以应对。因此,对考核优异、吏民称颂的太守,汉宣帝常以玺书勉励、增进秩俸、赐予赏金及至封侯授爵等进行褒奖,而未必简单以提拔作为奖励,可谓多管齐下、用心良苦。

汉代保持地方官员任职稳定的做法,一直为后代所继承。历史上大多数朝代都规定了太守、县令三年一任,非任满不得迁转。武则天时,史学家刘知几上疏,建议“刺史非三岁以上,不可迁官”,唐德宗时曾下令对优秀县令授予荣誉虚衔而命其仍居本职。明代对知县三年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对任职届满而业绩卓著的知府、县令往往仍命其留任而以增进品秩作为补偿。例如,明代知府品秩为四品,但况钟守苏州、陈本深守吉安,因深孚民望,一再留任,品秩增至三品;陈敏知茂州,累加秩至四川布政司右参政,“仍视州事,在州二十余年,秩既高,诸监司郡守反在其下”。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专门辟条“因部民乞留而留任且加擢者”,总结“古来重吏治者,多以久任为效”,对保持基层官员任职稳定作出了强调。

待遇保障

在众多对基层官员的激励措施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提高薪俸。正如吕思勉先生在《中国制度史》中所总结的,“历代制禄厚薄虽有不同,其足以养其身,赡其家,使其润泽及于九族乡党而犹有余裕,则一也”,并认为“官禄至近代而大薄,亦为官吏不能清廉之原因”。顾炎武在《日知录》中也谈到,“今日贪取之风,所以胶固于人心而不可去者,以俸给之薄而无以赡其家也”。显然,他们都意识到了官员俸禄与廉洁之间的客观联系。

尽管孔子曾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孟子也曾说,“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这一思想也一直为后世士子所谨记恪守;然而,与此同时,孟子也承认,“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也就是说,入仕为官,目的在于弘道,但又不能不看到这也是谋生的一种手段,脱开物质利益一味高倡弘道,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事实上也是很难做到的。特别是对于基层官员来说,承担着大量繁重的日常事务,又和百姓直接打交道,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保障,弘道难免就会流于空谈,清正廉洁恐怕也是难上加难。

西汉神爵三年(前59),汉宣帝颁布诏令,强调“吏不廉平则治道衰。今小吏皆勤事而俸禄薄,欲无侵渔百姓,难矣!其益吏百石以下俸十五”;东汉建武二十六年(50),光武帝下诏“增百官俸,其千石以上,减于西京旧制;六百石以下,增于旧秩”,着重点都是提高基层官员的俸禄。

值得一提的是,汉代官员的俸禄,从号称万石的三公到百石以下的斗食佐吏,一共二十多级,但一些表现突出的郡县佐吏,俸禄经常能到百石、二百石。汉代吏治之盛,与此亦有很大原因。

西晋泰始三年(267),晋武帝诏曰,“今在位者,禄不代耕,非所以崇化本也,其议增吏俸”。唐代宗时,杨绾为相,欲推行廉政,却先增益百官俸禄。可见,古人很早就意识到,若不能给予官员充分的物质保障,使他们免除后顾之忧,实现廉洁可谓

难矣!

历代官俸,论者多以宋代为厚。事实上,宋代之前,官俸亦不可谓之为薄。唐懿宗时,毕諴为相。毕諴出身寒微,其舅为太湖县伍伯,也就是县衙里一个役卒。毕諴深以为耻,一再派人劝其舅辞去差事,并允诺为他另授一官,其舅却屡屡不听。毕諴无奈,于是特意任命杨载为太湖县令,“嘱之为舅除其猥籍,津送入京”。杨载到任后,“具达諴意”,其舅一开始依旧推脱说:“我这么一个卑微之人,怎会有当宰相的外甥?”然而杨载反复劝说,其舅最后终于吐露实情:“我虽是小吏,每年都能拿到六万的事例钱,倘不犯错,终身优足,不知他到底还要给我升什么官呢?”杨载不得已,将这些话转告毕諴,毕諴听后,大为叹赏,从此不再勉强其舅。可见,唐代基层官吏待遇之优,以至于一个不入流的州县役卒都安于其位,宁可尽职于事不出差错,也不愿升官迁移发生变故。

反观之,历代官俸,以明清最薄,而明清两代吏治之堕落、腐败之盛行,亦达到了顶峰,前述顾炎武之语可谓痛彻之言。事实上,当时已有人注意到了这一问题。明英宗正统六年(1441),巡按山东监察御史曹泰上奏,指出今在外诸司文臣“其禄不赡,则不免失其所守,而陷于罪者多矣”,请求“量为增益,俾足养廉”,可惜意见虽对,却终不得行。

必须指出,提高基层官员的待遇,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其目的仍是使官不敢贪、吏不敢渎,只不过“必禄足以赡其身,而后监察有所施”。换言之,若不严以惩贪,则厚禄毫无意义。正如前述曹泰在所上“增禄”奏章中亦强调,“如是而仍有贪污,惩之

无赦”!

历史启示

对业绩突出的地方官员,不简单地予以提拔,而采取增进品秩等方式进行激励,这与我们今天提出建立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可谓异曲同工。

目前,我国公务员采用了职务与级别两条晋升通道,但实践中,以职务为中心根深蒂固,级别被弱化、虚化。这也是“官本位”思想不能从根本上予以清除的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强化职级对干部的激励作用,对于稳定基层干部队伍,解决他们“求进步,盼稳定”的愿望,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初期,也实行过职务与级别分离的做法,对职务重在权责,对级别重在待遇,因此出现级别大职务小或有级无职的现象,特别是对一些资历老但行政职务不高的同志,定予了很高的级别,如当时中央机关有不少11、12级干部,职务却只是干事。虽然这一制度并非只针对基层干部,但对于今天的改革亦有不少借益之处。

那么,回顾古人的实践,又有哪些能为今天的改革提供借

鉴呢?

首先,畅通激励各种手段。激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勉励其扎根基层、敬业奉献。除了建立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提高其职级待遇,还包括上级遴选、提拔重用、荣誉表彰等,每种手段都有其作用,不可顾此失彼。

其次,监督与激励相并举。建立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提高基层干部的待遇,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从反腐的角度上看,这更多的是解决“不必为”的问题,只有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特别是强化考核监督,才能使“不必为”与“不敢为”“不能为”“不愿为”的机制同时发生作用。

篇10:职务职级并行工作总结

2月2日,记者从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获悉,辽宁省将于年内启动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改革,适当提高基层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财政部、国家公务员局于日前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就实施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进行动员部署。

据了解,目前辽宁省已经接到《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并将按照国家文件推行。辽宁省有100个县(市、区),这100个县(市、区)的公务员将成为最先受益的群体。

在公务员管理制度中,职务与级别制度是重要组成部分,是确定公务员工资及其他待遇的依据。从目前情况看,公务员的各种待遇仍主要与职务挂钩。特别是在县以下机关,公务员受机构规格等因素限制,职务晋升空间小的矛盾更为突出。有研究表明,从科员到县处级干部的升迁比例仅为4.4%,从县处级升迁为厅局级的比例更是低至1%。

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目的在于形成职务与职级两个晋升通道,充分调动和发挥公务员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对干部人事制度的重要调整和改革。推行职务与职级的并行,实质是使职级真正成为公务员的一条独立的职业发展阶梯。那些不能晋升职务的基层公务员可凭借工作年限、工作能力等提升级别,进而提升工资,让公务员有更强的工作动力。

又讯 辽宁省今年将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同时,辽宁省将推进省内异地居住人员就医直接结算试点,解决部分异地居住人员资金垫付和往返报销负担。

篇11:职务职级并行工作总结

2015国考笔试于11月30日下午17:00圆满落幕,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些考生神采飞扬、一身轻松地迈出考场;有些考生则垂头丧气,拖着沉重的步子走出考场;也有一些考生泰然自若,一副结果与我无关的样子。但笔试已经尘埃落定,无论欢喜还是忧伤,分数就在那里,不增不减,所以,做好后续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已于11月30日17点正式落下帷幕,国考面试我们也要提早备考,辽宁中公提醒考生提前收藏:2015国考成绩查询入口,近期许多考生纠结自己到底考的怎么样,过线没过线,为此辽宁中公提醒考生可以先关注下历年国考笔试分数线来预测下自己的一个考试情况,具体考试成绩期待1月10日成绩查询,辽宁中公与你不见不散。

公务员工资改革:公务员离职有多层原因,部分地区数据也显示,2013年公务员离职人数和前几年并无大的变化,有副厅级干部表示,“只有到权力真正关进笼子里,且市场真正发挥作用时,才有可能出现离职潮。”

现状 公务员职务决定其待遇

现行的行政级别体系按照5级划分:国家级、省部级、司厅局级、县处级、乡镇科级,各级分为正副职。乡科级以下,还有两个级别:科员级、办事员级。按照该划分方式,县以下机关最高级别是县处级,对应的是县委书记、县长;县级各委办局,比如县发改委、县民政局的领导,虽然称为局长,但实际为乡科级。

中组部2008年发布的《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规定:晋升科员职务,应当任办事员3年以上;晋升乡科级副职领导职务的,应当担任科员级职务3年以上。

以一名分配到乡镇、从办事员做起的大学毕业生为例,干3年后,有资格升到科员;做满3年科员,有资格升到副科长。此后,如果仕途顺利,才有机会升到正科、副处、正处等其他行政职务。

汪玉凯说,全国公务员队伍中,来自县以下机关的约60%,也就是说,多数公务员都在县以下机关,“由于行政职务的职位非常有限,比如县以下机关,正处级只有县委书记、县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政协主席等少数几个。所以多数公务员都是在科员、办事员这两个级别之间,就走完了个人仕途。有机会升迁到副科、正科的都不多。”

汪玉凯说,最关键的问题在于现行体制职务与待遇挂钩,以职定级、以职定薪,“公务员如果想提高待遇水平,只有职务晋升也就是升官这一条通道。这就导致了很多矛盾和问题”。

本文为大家介绍了2014公务员工资改革最新消息:公务员工资标准表,职务工资对照表从国家级正职到乡村级副职工资一表展示,具体对应工资有多少详情请查看下文。

更多公务员资料详情:http://ln.offcn.com/?wt.mc_id=bk6403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更多公务员资料详情:http://ln.offcn.com/?wt.mc_id=bk6403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更多公务员资料详情:http://ln.offcn.com/?wt.mc_id=bk6403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上一篇:岗位自荐书范文下一篇:给老婆的结婚周年纪念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