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以上公务员职级并行

2024-04-26

县以上公务员职级并行(精选8篇)

篇1:县以上公务员职级并行

:

县以下机关职务与职级并行 落实公务员工资正常调整机制

本报讯 记者从近日在长春召开的全省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我省将把握从严从实主基调,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引导激励广大公务员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为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提供坚实组织保证。

会议部署了五项重点工作任务。一是以思想教育为根本,深入抓好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把学习讲话作为公务员培训的主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二是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推进公务员管理制度建设。重点实施“四个一”,即跟进公务员分类改革、继续深化公务员平时考核试点、深化分级分类考试、探索健全各级各类人才顺畅流动机制。三是以守纪律、讲规矩为重心,从严抓好公务员队伍的管理监督。认真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具体规定的贯彻执行,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对庸懒散现象的治理,着力解决消极懈怠、避事逃责等问题。四是以办好基层实事为抓手,切实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干部政治待遇,拓宽成长进步渠道。优化基层公务员队伍来源结构,着力破解基层机关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大力实施“基层公务员培训工程”,提高基层培训的覆盖面和质量。五是以正向激励为引导,有效激发公务员干事创业的动力与活力。抓紧实施县以下机关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落实好公务员工资正常调整机制,使我省公务员工资水平与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和公务员的职责任务相适应。

原文标题:我省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篇2:县以上公务员职级并行

据悉,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12月2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会议指出,在全国县以下机关实施这项改革,要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坚持好的做法,改进存在的不足,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公务员职级并行方案2014最新消息:

审议通过《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试点方案》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试点方案》和《设立跨行政区划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试点方案》,建议根据会议讨论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批实施。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坚持三条底线

会议审议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会议指出,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

http://jx.offcn.com/?wt.mc_id=bd8377

据了解,我国从1949年建立工资制度以来,公务员收入经历过数次上调,以1997年到2003年最为频繁。最近的一次是2006年实行的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明确公务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基本工资包括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公务员。级别分为27级。

2007年12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曾说:“我现在每年所有收入12万元人民币,这还包括保姆费。”

什么是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

什么是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据了解,职务与职级应该是相对独立、相对分离的。职务反映职级,职级对应一定的职务。

从功能上来看,二者的区别在于,职务的设置给公务员带来权力以及责任义务的承担,职级的设置给公务员带来物质利益以及职业尊严的满足。

一条职务序列构成公务员职业发展的一道阶梯,一条职级序列则构成公务员职业发展的另一道阶梯。两道阶梯分别满足公务员职业发展的不同价值追求。薪酬制度是实现职务与职级并行的重要条件。

推行职务与职级的并行,实质是使职级真正成为公务员的一条独立的职业发展阶梯。那些不能晋升职务的公务员,也可以通过晋升职级获得合理的待遇和尊严。当然,作为职位的共同构成要素,二者的分离是适度分离,相对独立。

篇3:县以上公务员职级并行

1956年, 改革物价津贴制与供给制, 第一次以货币形式规定工资标准, 机关、事业单位按照工作人员的职务高低确定职务等级和工资标准。工资结构较为单一, 完全以级别高低作为工资待遇的依据, 即便职务提升也没法提高工资待遇, 导致劳酬脱节。

1985年, 实行以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制, 工资结构更为多样合理, 并突出了“职务因素”, 使公务员的工资与本人的职务、责任和劳绩相联系。但是, 过于强调“职务因素”, 职务工资占工资结构比重过大, 而忽视资历、职级等因素, 导致出现人人谋求高职务的思想, 一定程度上增强“官本位”意识。

1993年, 进一步调整工资结构, 把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和基础工资纳入工资结构中, 其中职务工资与职级工资占比分别为40%、35%, 并把一部分福利性补贴逐步纳入工资。这部分津贴补贴一方面由地区和部门单独发放, 降低了基本工资的结构占比, 另一方面这部分津贴补贴多按职务发放, 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职级工资的比例。

2006年, 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公务员工资制度进行了新的调整:公务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 同时, 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福利待遇。本次改革进一步加大级别工资比重, 从35%调整到60%, 但是由于地方附加津贴补贴的不完善, 不规范, 导致已职务为发放依据的地方补贴津贴的比重仍然较大, 使职级工资的比重没有发挥应用的比重带动作用。

2014年公务员工资制度的已明确目标和方向:改革的重点应是提高基层公务员待遇, 具体做法有两点, 一是规范公务员地区附加津贴制度, 二是完善职务和职级并行的薪酬制度。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记者会上, 也指出在县以下机关实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 这项工作目前刚刚进行部署, 各个省都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二、新公务员工资制度调整的优越性

新公务员工资制度调整, 较以往的工资制度有较大的优越性, 具体表现如下:

1. 职务与职级双轨制, 解决基层公务员根本性工资问题

实行职务与职级双轨制, 担任领导职务和工资待遇分开两条线来实行, 收入还将与职级挂钩, 如有多少年的资历、工作表现、百姓评价等等考评标准。使得基层公务员即使当不上领导, 也能通过职级的晋升提升工资待遇, 在满足基层公务员物质需求的同时, 也无疑是给基层公务员一颗安心本职工作的“定心丸”。通过从公务员工资结构以及体系上的调整, 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工资水平, 使得公务员体系逐渐完善并趋于公平化。

2. 职务、职级、工资相对应, 解决晋升“天花板”现象

领导职务数量少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尤其是在基层地区晋升难度更大, 通过职级与工资挂钩的制度, 使得基层公务员通过工作中良好的表现也可不断提升职级, 而享有与同职级的领导差不多的工资, 基层公务员不用为了当上领导取得更高的工资待遇而不择手段求“上位”, 从而有效减少买官卖官, 遏制腐败现象。有了物质保障以及职级的保障, 基层公务员也能安心本职工作, 按部就班的在本岗位贡献自身力量,

3. 大幅降低津贴补贴占比, 使公务员的津贴补贴由暗转明

公务员工资的差距主要是体现在津贴补贴部分。现在国内公务员工资收入中, 基本工资占比大约是30%, 剩下的就是津贴补贴。各省之间, 公务员的津贴补贴标准不一致, 最高与最低省份之间的津贴补贴有3~4倍的差距。同一省内不同县市的公务员津贴补贴也差距很大。因此, 通过合理调整工资结构, 大幅度降低津贴补贴占比, 并严格规范津贴补贴发放标准, 使得公务员工资由暗转明, 有效减少腐败现象。

4. 提高中西部及偏远地区工资补贴, 缩小地区差距

中西部地区本身自然地理条件比较恶劣, 工作生活条件较差, 再加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使得基层公务员工资水平低, 而且与同同一等级的省市差别较大, 严重挫伤其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的稳定性。因此, 通过全国性的提高中西部特别是偏远地区基层公务员的工资补贴, 提高工资待遇, 缩小与级别省市之间的差距, 为基层公务员创造一个安心工作的环境与条件, 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也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 有效促进共同富裕。

三、对于完善职务职级并行、规范津贴补贴的路径思考

1. 完善职务职级并行相关体系建设

对于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实践, 最主要是通过工资结构调整对两方面的晋升因素加以权衡, 对于一直以来施行的职务工资主导制, 本次改革的重点在于不断完善职级晋升中的相关问题, 促进职级晋升正常作用的发挥。具体来说包括: (1) 规范职级晋升评定要素。职级的评定与设置应主要依赖于公务员的职务高低与责任大小, 并兼顾能力、经验、资格等品位要素, 才能科学合理的确定职级设置因素。 (2) 不断完善职级晋升的主要方式:职务晋升、竞争晋升、业绩晋升、资历晋升、能力晋升, 多种方式结合, 充分发挥各种晋升渠道对于公务人员的评定功能。

2. 规范津贴补贴制度建设

一方面, 要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 应将现有工资外津贴补贴尽快全面清理, 实现由‘暗补’改为‘明补’, 实行公开透明的津贴补贴项目、标准和发放办法。另一方面, 建立国家公务员收入监管机制, 对于擅自私用预算外资金发放津贴补贴的相关单位实行严格的行政问责。此外, 由上到下逐步实行财产申报制度, 建立各级公务人员的财产明细。

四、总结

篇4: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研究

摘要:基于公务员现状,本文分析了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改革的背景与意义,针对山东省潍坊市公务员的现状做了说明。着重对政策进行了解读,对政策的可行性做了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公务员历史发展特点可行,分析政策中采用到的管理方法,需要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政策的法律依据,分析对职级并行对山东省潍坊市公务员产生的影响,积极影响以及局限性和政策中界定不明确的部分,针对我国的国情特点以及国内外情况最后给出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职级并行;晋升;薪金收入

引言:近年来,公务员一直是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公务员的稳定,“金饭碗”吸引着大批的就业应届生。可是这几年国考的风光已经远不如前,无论是报考的总人数,还是单个职位的竞争比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的背后肯定存在一定原因。所以研究公务员的改革很有意义。

一、山东省潍坊市公务员现状

以一名分配到山东潍坊市乡镇、从办事员做起的大学毕业生小孙为例,干3年后,有资格升到科员;做满3年科员,有资格升到副科长。此后,如果仕途顺利,才有机会升到正科、副处、正处等其他行政职务。小孙开始进入岗位兢兢业业,过了两年以后,发现办公室里的其他人都喝茶看报混日子,对工作敷衍,而且很多人都经常不在岗,同办公室的大姐告诉小孙,公务员是铁饭碗考核不出大问题就行,反正一时半会又晋升不了。小孙当初一心一意考公务员为人民服务,看到办公室里其他人都这样,小孙也开始对工作怠慢。结果最后发现工资不够养家糊口,而且自己职务不高,只能熬年头,于是开始敷衍工作,自己也开始有了副业,虽然知道不符合公务员相关的法律,小孙只能偷偷的干。基层公务员晋升的“天花板”现象,不仅对他们来说不够公平,也不利于提高其积极性,更不能激励其为老百姓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山东省公务员“到主任科员就等着退休”也是一部分基层公务员的真实写照。

二、推行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的不利影响

首先,晋升制度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容易出现“找关系”晋升的情况公务员是民众心中的铁饭碗,一旦进入编制体制内,只要没有重大错误就不会考核出现问题。这种机制不改善,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没法提高。其次,身份问题,很多县级基层公务员受“天花板”的影响,职级并行以后带来的荣誉感和社会认知度是客观存在的,这也是为什么先行公务员下很多人挤破头也要当官的真正原因。再次,县级以下公务员的工资是不是有“顶蓬”县级以下的人员工资能不能超越所在单位的“最高行政级别”县级以下公务员能不能达到厅级乃至更高,这也是问题,文件中没有明确。最后,晋升工资会加重地方财政负担,公务员职级并行,对于基层公务人员而言,就相当于增加地方财政负担。

三、推行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的建议

(一)健全公务员内部考核机制。效率低下的工作状态由于公务员考核不健全造成的。标准按“德能勤绩廉”的考核标准过于模糊和空大,从而使得考核缺乏一定的客观公正性。所以要加强平时考核,更加注定不定期和平时考核,量化管理,简历日常考核结果的反馈机制。采用合理的科学的考核方法,选取科学的考核方法,确保考核的公平公正,因地制宜,促进考核向更加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二)完善职务职级并行制度,制定根据能力与工作业绩的晋升制度。国家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职级晋升制度,制定根据能力与业绩晋升的相关制度,保证政策的顺利运行。在公务员晋升上,以山东省县级为例,如果一般的官员想要达到正科级的待遇,除了一定的年数等待,还要与相应的工作能力,条件与资格。通过一定的程序以后,也可晋升。

(三)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公务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国家应当尽快出台有关法律,对公务员工资的具体设定,工资调整依据以及幅度,公务员工资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明确的规定。公务员工资与地方财政水平相挂钩,国家财政要加大转移支付能力,向地方中西部落后地区转移财力。

(四)规范津贴补助制度。应将现有的工资津贴制度进行改善,有“暗补”改成“明补”,施行透明津贴补助办法,对擅自动用发放津贴的单位给予大力打击。建立各级公务人员的财产明细。

篇5:县以上公务员职级并行

职级评定要跳出“单位级别依赖”

公务员职级改革的重难点是公务员的考评、奖惩、升降的公平性,它应严格约束长官意志,建立民主评定、申诉和调查、举证义务、责任追究等制度。

《意见》明确了公务员职级制度改革,无疑令人期待,它也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公务员的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的呼应。而需要明确的是,公务员职级制度是法治政府相关的“文官制度”的一部分,它需要恪守法治原则,也理应在技术方法、机制设计、关联制度等方面下工夫。

就制度改革本身而言,我认为至少应注意几个方面:首先,应解剖现行制度积弊的体制性成因。一直以来,公务员的职级与职务是紧紧挂钩的。弊端之一是,没有职务,职级就无法晋升。县以上有处级的调研员、巡视员等虚职;科级及其以下没有虚职。弊端之二是,公务员职级过度依赖其单位的级别,导致庙大和尚大、庙小和尚小,县级公安局一个能干的老刑警到退休可能只是科级,而国家部委中的能力普通者退休前至少是处级,明显不公平。这是体制性问题,须进行制度设计上的调整。

其次,应尽可能明确这项改革的目标:处级目标应是职级与职务相对分离,分开考评、升降,并建立相应待遇制度。职级对应的考评、调整,应主要以德、能、实绩、资历为依据,但也要考虑其所在单位的级别。县以下公务员的职级,可以到处级,特别突出者可以到司局级;或者按公务员分级,合理确定职级的上下区间。

至于各级、各类、各个公务员的工资待遇和财产状况,须严格遵循透明原则,接受全社会监督。对其任何不正当利益均应依法处理,贪污受贿必要时应降级直至开除;接受任何馈赠,均应及时报告、公开,并举证证明其不违法性。

而公务员职级改革,还需诸多关联性制度改革措施的配套。例如,应健全公务员的退出机制,取消事实上的铁饭碗。对每个公务员职位,须作尽可能明确的职责规定,并对其履职状况进行内外部评价。比照事业单位的聘期制,对部分公务员也实行聘期、任期制,打破终身制。又如,对不同种类的、同职级的公务员,应按照公务的复杂性、危险性、紧迫性程度,实行合理的差别待遇:如刑警的待遇应高于大多数种类的公务员。

另一重难点是公务员的考评、奖惩、升降的公平性及相关激励机制问题。长期以来,长官意志说了算的提任机制为害颇深。而相关改革应严格约束长官意志,建立民主评定、申诉和调查、举证义务、责任追究等制度。如果负责人特别主张提升某人的职级,则应公开对组织、公众承担证明义务,并对被晋级者的德、能、绩及法治意识、守法状况承担“担保责任”;对于不公平、不正当的升降,应严格追究负责人的责任。概言之,在此项改革中,要注重对症下药、方法缜密、公开公平、厉行法治,特别是管束好各级负责人,丝毫不能含糊。

就怕“职务职级并行”执行难

现实中的公务员考核里,虽然要求公务员考核要尽量体现公平和真实的文件不少,可囿于人情世故、利益固化等因素,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作为基层公务员一名,听到“不当官也能享受官员待遇”的消息,看到职级改革有了纲领性文件,挺欣慰的:毕竟,这有利于解决由于职务的瓶颈导致福利待遇长期停留在低位的问题。

但欣慰之余,我也生出几丝隐忧:该制度的推行,从整体社会效益上讲,从促进基层待遇公平方面讲,都是大好事;但对基层公务员个体而言,却并不必然意味着工资待遇及心理感觉的必然公平。

县以下基层公务员实施职务与职级并行,或有两个明显的涵义,一是政策推行目的是激励基层勤勉公务员更努力地工作;二是必须切实公正地选出具有勤勉特质的公务员予以激励,才能起到涨士气的作用。

但现实中的公务员考核里,虽然有关方面出台了公务员考核要尽量体现公平和真实的意见和制度,可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很大程度上陷入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怪圈中,不论勤勉与否,不论工作成绩大小,只要不是有明显问题,考核都会是“称职”以上等次。而这种人情与关系绑架下的考核,很可能让勤勉的公务员和混日子的都能实现晋级涨工资,但却很难体现出能力、绩效的差异来;而这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隐性不公,到头来,还会与实施基层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初衷相悖。

说起来,职务与职级并行,是《公务员法》赋予包括基层在内的一项基本制度,但它落不到实处也有好一阵子了。原因有多方面的:比如基层财力有限,比如职务与待遇挂钩的惯性认知——某种程度上,官员待遇也是种显示地位、刷优越感的方式。而到头来,它也使得一些地方领导手中的权力收益最大化,如把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等当“官”卖,通过这些“官”职的私相授受寻租。而一些基层公务员为达到待遇晋升,不得不千军万马争“官”干,加剧了基层官场的腐败和跑官要官等现象。这不仅是某些“局中人”的亲身感受,很多民众对此也不乏认识。

给基层公务员一个增加福利待遇的通道,确实鼓舞人心,但出台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只是简单的第一步,关键是怎么啃“硬骨头”,让改革的韧性掰得赢固化利益圈的手腕,破除那些执行中的隐性不公。

篇6:县以上公务员职级并行

近日,中央深改组第七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微博]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下称《意见》),会议指出,在职务之外开辟职级晋升通道,在全国县以下机关实施这项改革,这也是为基层公务员办好事、办实事。而这意味着,基层公务员将“不当官也能享受官员待遇”。

职级评定要跳出“单位级别依赖”

公务员职级改革的重难点是公务员的考评、奖惩、升降的公平性,它应严格约束长官意志,建立民主评定、申诉和调查、举证义务、责任追究等制度。

《意见》明确了公务员职级制度改革,无疑令人期待,它也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公务员的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的呼应。而需要明确的是,公务员职级制度是法治政府相关的“文官制度”的一部分,它需要恪守法治原则,也理应在技术方法、机制设计、关联制度等方面下工夫。

就制度改革本身而言,我认为至少应注意几个方面:首先,应解剖现行制度积弊的体制性成因。一直以来,公务员的职级与职务是紧紧挂钩的。弊端之一是,没有职务,职级就无法晋升。县以上有处级的调研员、巡视员等虚职;科级及其以下没有虚职。弊端之二是,公务员职级过度依赖其单位的级别,导致庙大和尚大、庙小和尚小,县级公安局一个能干的老刑警到退休可能只是科级,而国家部委中的能力普通者退休前至少是处级,明显不公平。这是体制性问题,须进行制度设计上的调整。

其次,应尽可能明确这项改革的目标:处级目标应是职级与职务相对分离,分开考评、升降,并建立相应待遇制度。职级对应的考评、调整,应主要以德、能、实绩、资历为依据,但也要考虑其所在单位的级别。县以下公务员的职级,可以到处级,特别突出者可以到司局级;或者按公务员分级,合理确定职级的上下区间。

至于各级、各类、各个公务员的工资待遇和财产状况,须严格遵循透明原则,接受全社会监督。对其任何不正当利益均应依法处理,贪污受贿必要时应降级直至开除;接受任何馈赠,均应及时报告、公开,并举证证明其不违法性。

而公务员职级改革,还需诸多关联性制度改革措施的配套。例如,应健全公务员的退出机制,取消事实上的铁饭碗。对每个公务员职位,须作尽可能明确的职责规定,并对其履职状况进行内外部评价。比照事业单位的聘期制,对部分公务员也实行聘期、任期制,打破终身制。又如,对不同种类的、同职级的公务员,应按照公务的复杂性、危险性、紧迫性程度,实行合理的差别待遇:如刑警的待遇应高于大多数种类的公务员。

另一重难点是公务员的考评、奖惩、升降的公平性及相关激励机制问题。长期以来,长官意志说了算的提任机制为害颇深。而相关改革应严格约束长官意志,建立民主评定、申诉南京市白下区中山南路8号苏豪大厦22层

江苏中公教育:http://js.offcn.com/ 和调查、举证义务、责任追究等制度。如果负责人特别主张提升某人的职级,则应公开对组织、公众承担证明义务,并对被晋级者的德、能、绩及法治意识、守法状况承担“担保责任”;对于不公平、不正当的升降,应严格追究负责人的责任。

概言之,在此项改革中,要注重对症下药、方法缜密、公开公平、厉行法治,特别是管束好各级负责人,丝毫不能含糊。

就怕“职务职级并行”执行难

现实中的公务员考核里,虽然要求公务员考核要尽量体现公平和真实的文件不少,可囿于人情世故、利益固化等因素,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作为基层公务员一名,听到“不当官也能享受官员待遇”的消息,看到职级改革有了纲领性文件,挺欣慰的:毕竟,这有利于解决由于职务的瓶颈导致福利待遇长期停留在低位的问题。

但欣慰之余,我也生出几丝隐忧:该制度的推行,从整体社会效益上讲,从促进基层待遇公平方面讲,都是大好事;但对基层公务员个体而言,却并不必然意味着工资待遇及心理感觉的必然公平。

县以下基层公务员实施职务与职级并行,或有两个明显的涵义,一是政策推行目的是激励基层勤勉公务员更努力地工作;二是必须切实公正地选出具有勤勉特质的公务员予以激励,才能起到涨士气的作用。

但现实中的公务员考核里,虽然有关方面出台了公务员考核要尽量体现公平和真实的意见和制度,可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很大程度上陷入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怪圈中,不论勤勉与否,不论工作成绩大小,只要不是有明显问题,考核都会是“称职”以上等次。而这种人情与关系绑架下的考核,很可能让勤勉的公务员和混日子的都能实现晋级涨工资,但却很难体现出能力、绩效的差异来;而这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隐性不公,到头来,还会与实施基层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初衷相悖。

说起来,职务与职级并行,是《公务员法》赋予包括基层在内的一项基本制度,但它落不到实处也有好一阵子了。原因有多方面的:比如基层财力有限,比如职务与待遇挂钩的惯性认知——某种程度上,官员待遇也是种显示地位、刷优越感的方式。而到头来,它也使得一些地方领导手中的权力收益最大化,如把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等当“官”卖,通过这些“官”职的私相授受寻租。而一些基层公务员为达到待遇晋升,不得不千军万马争“官”干,加剧了基层官场的腐败和跑官要官等现象。这不仅是某些“局中人”的亲身感受,很多民众对此也不乏认识。

南京市白下区中山南路8号苏豪大厦22层

江苏中公教育:http://js.offcn.com/ 给基层公务员一个增加福利待遇的通道,确实鼓舞人心,但出台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只是简单的第一步,关键是怎么啃“硬骨头”,让改革的韧性掰得赢固化利益圈的手腕,破除那些执行中的隐性不公。

篇7:辽宁省公务员职级并行细则

职务是指公务员所具有的头衔称谓,主要体现工作能力和职责大小,如县长。职级是指一定职务层次所对应的级别,主要体现资历,如县长所对应的职级一般是县处级正职。它们都是确定公务员工资及其他待遇的依据。下文是关于最新辽宁省公务员职级并行细则。

篇8:县以上公务员职级并行

一、建立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 必须在解决“什么是并行”问题上下功夫

从个体来看, 必须把握职位、职务、职级的区别。职位是指机关或团体中执行一定职务的位置, 我国的职位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职务是指职位规定应该担任的工作, 我国的职务序列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职级是一定职务层次所对应的级别, 我国的职级分为27个级别。由此可见, 职位=职务+级别, 职务主要体现公务员的工作责任大小, 侧重的是公平;级别主要体现公务员的工作实绩和资历, 侧重的是效率。

从整体来看, 必须把握单轨制与双轨制的区别。现行的工资制度是职务与职级相结合, 即职级依附在职务上, 每种职务对应一定区间的级别, 不同职务对应的级别之间有交叉, 但是级别的最高等级还是受到职务的限制。双轨制应该是职务与级别并列、平行, 级别不再纯粹地依附在职务上, 而是可以打破职务的限制, 自成一个晋升体系。公务员工资制度经过职务或职级单一, 到两者结合, 再到两者并行, 这是发展的趋势和改革的方向。

二、建立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 必须在解决“怎样做到并行”问题上下功夫

从职务与职级结合到职务与职级并行, 需要重新架构公务员工资制度, 把级别从职务中剥离出来, 制定新的级别工资等级、标准、晋升和调整等规则, 探索建立一套科学、独立、简便的级别工资管理制度。

1.简化级别标准。现行的公务员级别工资标准分成27级, 每一级还对应6-14档, 总共有258个工资标准, 这种工资标准过于复杂, 也给工资套改增加了难度。因而, 必须对原有的级别工资标准进行简化。一是取消级别工资档次, 只保留工资级别;二是重新设置级别工资, 可以参照事业单位薪级标准, 增加工资级别, 把公务员级别从27级增加至65级;三是提高级别工资标准, 标准应不低于事业单位薪级工资。

2.强化级别功能。在工资结构中, 进一步突出级别的决定作用, 着重理顺级别工资与职务工资、津补贴的关系。一方面, 提升级别工资的分量。真正做到工资总额中以基本工资为主、津补贴为辅, 基本工资中以级别工资为主、职务工资为辅。另一方面, 密切级别与津补贴的联系。将职务决定津补贴导向转向职级决定津补贴导向, 改变纯粹依靠职务来确定津补贴的做法, 可探索工作性津贴与职务挂钩、生活性补贴与级别挂钩的做法, 从而突出级别在工资结构中的功能和作用。

3.改变晋升制度。新的级别工资晋升制度应从任职年限和工作年限方面进行突破。一方面, 改变现有的级别与职务对应的区间关系, 主要有两种改革思路:一是立下限, 破上限。参照事业单位薪级标准, 把职务作为确定级别的基础, 只适当设置与职务有一定衔接的最低起点级别, 而不再设置职务对应的最高级别。二是统一起点, 破上下限。级别工资与职务完全脱钩, 级别工资不受职务高低影响, 纯粹由公务员的学历学位、工作年限、年度考核等情况决定。另一方面, 改变现行“五年一级、两年一档”的晋升工资年限, 实行每年晋升工资制度。根据平时表现情况和年度考核结果, 对考核称职及以上等次的公务员每年增加一个级别工资, 对考核连续三年优秀的公务员再增加一个级别工资。

4.完善调整规则。按规定, 国家可以根据经济发展、财政状况、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和物价变动等因素, 以及调控收入分配关系的需要, 适时调整工资标准。一方面, 建立工资调查制度。建立调查主体多元的调查制度, 对内依托社会调查队, 将工资调查作为统计工作的常规内容;对外依托社会中介等第三方力量, 每两年开展一次专门统计调查, 摸清社会主要行业的工资水平。人社部门、财政部门再根据内外调查结果, 研究确定工资调整的参照标准。另一方面, 建立升降机制。根据企业工资调查结果, 以变化达到一定比例为依据, 立即启动工资调整机制, 调整的部分主要集中在津补贴方面, 每两年调整一次, 既可以升, 也可以降, 从而实现公务员工资待遇与企业同类人员工资同频共振、同升同降。

三、建立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 必须在解决“如何确保并行”问题上下功夫

1.转变观念, 强化法治保障。首先, 要着眼于立法, 确保于法有据。对《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管理规定》进行修改完善, 从法规层面上打破职务与职级的对应关系, 改变机构规格决定职务、职务决定职级的规定, 将职级从机构规格、职务中脱离出来, 真正成为一个独立体系。其次, 要立足于执法, 确保公平正义。将职级晋升作为干部队伍管理的一种常规手段, 不再局限于个别职位或者个别群体, 而是把执行的对象由点扩大到面, 实现公务员的全覆盖, 并且让同类人员在不同规格机构中享受同等职级待遇, 即基层公务员与中央、省直单位同年龄、同学历的公务员有相近的职级待遇, 从而实现职级的公平公正。

2.注重平衡, 强化财力保障。一方面, 适当体现地区之间差别, 在缩小地区之间差距的同时, 不要搞“一刀切”, 可根据地区的财政收入、物价水平和公务员总人数, 研究制定合理的工资差系数或工资差幅度, 从而使公务员工资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成为个人职业发展的新通道。另一方面, 注意平衡不同群体之间的工资差距, 特别要对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标准, 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标准, 拉平拉近公务员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差距, 尽量把差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实现工资在不同类人员之间分配的均等化, 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攀比和矛盾。

3.主动衔接, 强化配套保障。在改革工资本身的同时, 还要主动对接干部管理体制改革, 更加注重干部队伍常态化、日常化管理。一方面, 强化职级管理。在保持职务晋升制度不变的情况下, 研究制定职级晋升管理办法, 开通职级晋升通道, 除根据年度考核结果统一晋升外, 探索依据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晋升职级的绿色通道, 从而把职级晋升作为激励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 强化平时考核。职务晋升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换届或届中调整, 一般为部分考核、个别调整, 而级别晋升的时间则应化解到日常, 一般为全部考核、全部调整, 周期性和时效性会更强。

4.加强引导, 强化舆论保障。长期以来, 调整公务员工资一直存在“两头不满”的现象, 一头是公务员群体因工资低而大吐苦水, 另一头则是社会公众对公务员福利待遇的吐槽, 究其原因是信息的不公开、不对称。因而, 推行并行制度应强化舆论引导, 既要防止炒作, 又要正面引导, 着重增加透明度, 规避“暗箱操作”, 主动公开工资结构、工资标准和晋升制度, 真正形成公开透明的工资机制。同时, 定期发布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引导社会各界对公务员工资调整的正确认识, 扭转公众对公务员涨工资的仇视心理和偏见, 真正以公开透明来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上一篇:了凡四训课程大纲下一篇:与兴趣交朋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