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以节约为本的文章

2024-05-22

企业以节约为本的文章(精选7篇)

篇1:企业以节约为本的文章

1、领导班子要精诚团结,充分发挥人格魅力。

不论事情大小,都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工作中无私奉献、精益求精。“其身正,不令而行”。不要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通过实际工作,让教师有切身的体会:工作不仅限于获得合理的报酬,还应有较高的精神追求。唤起他们对事业的进取心和责任感。

2、日常管理要增强透明度。把学校发展规划、人事变动、财务状况、评先晋级、年度考核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的过程公开。

要能充分地看到每一位教师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不要把利益和荣誉都集中在某一个或几个人的身上,让教师感到心理不平衡。而要使教师有安全感和对学校的信任感,自觉地和集体同呼吸,共命运,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工作xxx。

3、学校领导要知人善任。

充分了解每位教师的特点,扬长避短、因人而异安排工作任务,使教师各尽所能,在完成工作任务中了解自己,树立自信。通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中,活跃在领导周围的每次都是同一批人。其余的教师要么凑在办公室,要么躲在校园的某个角落,觉得与自己无关。这所学校在用人上肯定有问题。学校领导应该充分信任教师,尤其是相信那些工作能力差一些,效果不太理想的教师,还要经常给他们一些好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并为教师提供互相交流、评价的机会。既要让教师正确评价自己目前的工作,看到自己的进步,充满希望地学习和工作,又要教师与他人比较,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确定努力的方向,自觉地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4、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鼓励教师大胆表现自我。

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这个群体,不论在任何时候,精神的需求都要远远大于他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只是这种需要没有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事实证明大胆表现自我能完善自我评价。学校要帮助教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专业发展目标,让教师有明确的奋斗方向。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一所学校能成为名师、专家的教师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教师一生都是极其平凡的,他们默默无闻地上好每一堂课,批改每一个作业本……对这部分教师,学校应该夯实教学基本功,通过教材培训,教法研究和教学比赛等形式给予他们锻炼的机会,对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并把他们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推广。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带动其他教师成长。对于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来讲,学校要为他们创造机会:参加经验和学术交流,引导他们通过教育科研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支持他们参加学科带头人等的评选,给他们出名的机会,激励他们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在日常的学校管理工作中,应注意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使每位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积极工作,充分展示,主动发展,提高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能力,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改进教育教学。

篇2:企业以节约为本的文章

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问题

“学生为本”就是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其底线体现在学生可以不成才,但是要成人。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学生观。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教师不能一味迁就他们,也不能一味批评指责他们,要从关心爱护他们的角度出发,善意地指出他们缺点错误,多和他们谈心,让学生从灵魂深处认识自己的错误。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会关爱学生,进一步了解学生,直至公正地对待我们所教的每一位学生,才能杜绝各类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总之一句话,“学生为本”就是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提供比较适合的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快了健康地学习。

篇3:论以幼儿为本的教育

一、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强化素质教育推行

幼儿的创新和想象力都是素质教育着重培养的内容之一,但是,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中,知识性内容的教育往往覆盖了其他内容。每节课堂的开展都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幼儿只能在这样的状况下盲目地接受着教育,虽然认知水平和知识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但同时,也扼杀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与落实。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比别人家的孩子强,因此,很多时候会主动为孩子报许多兴趣班。孩子们在接受幼儿园教学的同时,还要去兴趣班上课,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自己兴趣的发展。并且幼儿从小就要面对学习负担,其心理压力可想而知,这些都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需要教师优先对传统教育观念进行改变,切实把幼儿放在教学开展的首要位置,并通过教学过程深切地挖掘幼儿的潜力,全面优化孩子们的学习思想。同时,在传统的课堂上,幼儿教师对孩子们有着太多的管束,这种现象也不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教师应当彻底地转变这种观念,减少对孩子们的约束,并积极采用一些灵活的措施帮助幼儿获得释放天性和展现个性的机会。此外,幼儿教师的教学观念应当转变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每个幼儿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天性,他们都是幼儿教育的主体,不应该对其进行约束,而应该采取积极的引导策略,帮助其更加健康地成长。

二、营造教学氛围,创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始终处于核心的领导地位,对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讲学,幼儿只能接受和认可,而他们内心的思想本来很积极、很踊跃,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都没到了内心深处,不会表达出来。传统的教学氛围消极,孩子们没有一点儿学习的动力,他们更加渴望的是玩乐,但是由于教学模式的担子,他们只能沉浸在这样一个课堂上。为了实现高质量的以幼儿为本的教学,幼儿教师应该逐步地改变这种教学氛围,并真诚入微地对待班级每一个幼儿,关注他们的成长发展,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积极鼓励幼儿对内心想法进行描述,进而创建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要逐步加强与幼儿的交流,把他们真正当成教学的核心,依据他们的学习兴趣去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应该充分发挥互动交流的作用,使得幼儿对自己的印象加深,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开展最有效的幼儿教育。

三、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幼儿学习水平

当前社会,幼儿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情境教学、唱游教学、互动交流教学。为了切实迎合“以幼儿为本”的教育观念,可以将这些方法一一对应地运用到教学的过程中。比如,对于幼儿的美术教育,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带领幼儿去体会一下自然环境的美,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对于幼儿的音乐教学,教师可以采取唱游教学,以游戏为基础,进行音乐的衔接,使得每一个幼儿获得深层次的音乐感知;对于幼儿的常识教学,教师则可以采用互动交流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积极地与幼儿进行交流沟通,实质性地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无论哪一种教学方法,都必须切实地做到以幼儿为本,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和拓展,进而引领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和拓宽下,幼儿教育必须做到以幼儿为主,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转变教学观念,营造科学积极的学习氛围,并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型的运用和创新,最终形成高质量的幼儿教育行为。

参考文献

[1]何锋.学前教育政府责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篇4:企业以节约为本的文章

高职教育是现在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和类型。党中央、国务院把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各高职类院校不断涌现,并设立了众多职业性很强的专业。目前天津共有全日制高职类院校24所。以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为例,我院现有六个专业学院27个不同专业。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于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才。和注重理论研究的全日制本科类院校不同,高职类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对不同行业领域的职业定位更有针对性。以商务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为例,学院共开设市场营销、网络营销、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国际金融、投资与理财六个专业,目的在于为销售类企业、酒店、旅行社及旅游管理部门、银行、证券、保险等企业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

目前,高职类院校的发展欣欣向荣,准确的教育定位为高职类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高职类院校依然面临这各种各样的问题。

从招生角度看,在学生完成中等程度教育(及普通高中、中职类院校学习阶段)之后,学生在基础知识上已经打好相应的基础,但是对于今后的职业发展大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同时,中国传统的教育价值观使得每一个经历高考的学生的最终目标都定位于通过高考升入一个较好的本科类院校,对于中等教育阶段学习成绩相对不那么优秀的学生,其目标也大多是最少要升上本科类院校,这使得高职教育成为学生高考成绩不好然后又有意愿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最后选择。在广大家长考生及社会评价意识中,高职类院校的地位低于普通全日制本科类院校。换句话说,在大家心目中,学习成绩不好的才会读大专,即就读高职类院校。这使得高职类学院似乎总在本科院校面前低人一等。

由于学生对于自己今后职业发展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所以面临选择的时候往往不具备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关专业的能力。很多学生都抱着学学看的想法,或者在选专业的时候被某个专业的前景所吸引,而较少考虑该专业所需的技能自己是不是可以驾驭以及自己是不是真的对该专业的职业属性和领域感兴趣,这也造成了很多学生在开始了自己的专业学习之后发现不适合自己,却已经不能更换,从而丧失学习兴趣,开始在大学混日子,等毕业。

另外,虽然高职类院校有了要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学生培养目标,但是在课程设置上往往依然与全日制本科类院校趋同。学生的在校学习中,80%的课程仍然为理论类课程,实践类课程比例依然偏低。许多高职类学生在毕业之后,对于所学专业的认识依然停留在理论层面,面对工作岗位上的实际操作依然会觉得力不从心。这样的教育远远没有达到高职类教育的初衷,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于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二、 企业方面的人才需求

我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有600到800万人,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于年初曾经表示,预计2014年全国新增就业人数可超过1000万人,这个数字远远大于每年新增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但是每年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就业人数远远达不到预期水平,虽然每一个招聘会都人山人海,但是真正能就业的大学生缺只占总数的一半多一点,这明确显示了在就业市场上的供求不平衡。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得知,在我们的受访企业中,几乎所有企业都有岗位空缺,也就是说,各企业目前都未处于就业饱和状态,需要为企业补充新鲜血液。但是在挑选员工时,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并不是企业的首选。企业更愿意任用那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学历要求退到次要地位。在这个大学文凭早已经不金贵的时代,能力才是在一个企业站稳脚跟的最终砝码。

这個现象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企业对于大学毕业新生的能力定位是在实际工作中逐渐形成的。通过访问企业的老员工以及人力资源部门我们得知,企业对于大学毕业新生的普遍评价偏低,主要原因在工作技能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缺乏应变能力、抗压能力差等。

三、 以能力为本的高职教育的成功案例

关于高职教育的思考和改革早就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和进行,并且已经有相对成功的案例出现,虽因国情不同不可完全照搬,但是仍有可借鉴之处。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就是高职教育改革中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由企业和非全日制职业学校合作进行职业教育的模式,学生的高职教育学习是由学校教育和企业实习共同组成,这使得学生在学与用之间无缝对接,除了加深对工作岗位的认识和理解,还能够及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德国为每一个公民提供第一次职业选择培训的免费教育。德国的职业培训提供三大类380个岗位的技能培训,这三百多个岗位拥有全国统一的从业标准,培训合格后可以得到国家认证的证书,这为每个职业的从业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由于全国标准统一,用人单位不会有持证的从业者技能水平层次良莠不齐的顾虑,从而形成了职业教育与企业用人单位之间的良性互动。

另外,高职类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中,不但可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还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一些企业研发、制度改革等实际问题,因此企业对与学校合作进行职业培训教育持欢迎和肯定的积极态度,这也形成了企业与学校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趋势。

由于德国的双元制培训教育制度所形成的良性人才培养发展模式,在上一次的全球范围经济危机中,德国是欧洲受到波及最小的国家。

芬兰作为一个只有500多万人口的小国,却是欧洲高等教育最出色的国家之一。芬兰在教育改革之后,职业教育类院校和普通全日制本科类院校拥有平等的教育地位,中等教育阶段结束后,去读全日制本科还是去上职业教育类院校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在于去从事理论研究还是学习实际动手操作。同时,全日制本科类院校和职业教育学院之间的学习可以自由转换,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随时有改变主意的权力,并且全日制本科类院校和职业教育类学院之间的学习可以交叉进行,例如,职业类院校的学生可以转入全日制本科类院校学习并获得文凭,而不是只能在职业类教育的学习上一条路走到黑,反之亦然。同时,在职业类教育的学习中,学生也能获得最高为硕士的学历,这一点与我们的高等教育本科与高职双线并行互不交叉完全不同。这样的教育体制造就了欧洲最低耗能最高效率的高等教育。

同时,芬兰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有一半时间是在企业的,毕业设计也是在学院导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一个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研究,这也为企业创造了实际效益。

四、 关于现有高职教育的几点思考

从上述成功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高职教育必须与企业联合起来,才能真正为企业培养优秀的人才。在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还需要继续深入下去。

首先,应该在更早的时间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教育,让学生更早的去思考自己离开校园之后的社会角色,从而在进入高等教育选择今后职业发展方向的时候能够有的放矢。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学生在进入高等教育时选择专业时的茫然,以及真正进入专业学习之后发现并不合适的落差,选其所爱,爱其所选,这样在能真正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其次,在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上,除必要的理论之外,应大大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毕竟,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是理论研究型人才,而是培养真正具备实际岗位操作技能的技术型人才。这就好比学游泳,只教练在水里示范如何可以游的好而学生只是站在岸上看,学生是永远学不会游泳的。

再次,将优秀的企业引入校园,通过讲座、参观实地考察、亲自上岗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企业,比课堂上老师的讲解更有说服力。

企業的现身说法可以让学生真切体会什么才是企业需要的人才,从而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学生的在校学习可以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将校企结合作为企业和学校互惠互利的方式对学校和企业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对企业而言,学生实习可以为企业创造效益;对学校而言,不止学生,高职院校的在职教师也可以通过深入企业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而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到其专业最新最前沿的知识。

五、 总结

高职教育要真正有效发展,需要企业的支持和高职院校的努力,只有真正深化合作,才能令高职教育真正发挥其根本作用,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作为企业,也只有和高职类院校真正对接,直接表达用工需求,才能真正收获企业所需的人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再解读[J]. 中国职业教育,2013(33).

[2] 易平波,李晓海.浅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探讨[J]. 科技信息,2010(07).

篇5:以“仁”为本的家教

最近我从电视剧《走西口》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剧中,田青走向革命道路,梁满囤却死于非命。走出天壤之别的人生,其根源在家庭教育的不同,家教是能决定人生方向、人生质量和人生结局的。如果人生是伟岸的高楼,参天的大树,家教便是高楼和大树的根基。这根基如果不牢不深,高楼盖到半截就可能坍塌,树长高大了却经不起风吹雨打。

田青的家教纲领很明确,就是“仁义礼智信”,这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传统美德,在田家也传了两百多年。田青母亲在家败之后,住到了土窑里,仍把“仁义礼智信”挂在墙上随时教育后人。《走西口》中随着时空变换,对仁义礼智信做了新的解释,但万变不离其中,就是“仁者爱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以仁义礼智信为根的,是中华几千年文化的最新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用来治理国家服务人民的。愚以为以人为本也应是人生的统帅和灵魂。这有两层意思:一是在人我关系上以人为本,就是要他人第一我第二,先人后己;二是在人钱关系上以人为本,就是人第一钱第二,钱服从人,钱为人服务。田青在这两个层面上都做对了,做得很好。所以他的西口走得顺,走得宽,走得有人缘,无论打工、创业都有声有色,最后投身革命潮流。

而梁满囤的家教就不见什么纲领,支离破碎。满囤挂在嘴边的是他爹教他的“垄沟里找米”,米是什么?米是人的生存资料。找米与找钱一样,都是生活的需要而不是人生的目的。而梁满囤把需要当目的了,违背了以人为本先人后己、人第一钱第二的主从关系。所以他无论是在走西口路上、到包头打工、当上门女婿还是经营企业,都是有奶便是娘,做了许多不仁不义不礼不智不信的败事,最后投入反动派军警怀抱,死于非命。

田梁二人的人生及其结局,自然可从多方面分析,但从教育角度讲,家教是左右着他们人生方向的。

今天的家庭教育能不能以仁义礼智信为本呢?能,以人为本就是以仁义礼智信为根的,而仁是核心。义、礼、智、信是被仁支配,表达仁,为仁服务的。只要让仁武装了孩子,他就会顺势而义、而礼、而智、而信的。家教以身教为重,只要今天的父母自己先“仁”了,孩子就不会“孬”到哪里去。

有一个父亲领儿子去参观上海世博园,下火车后又包车代步,但未付车费,也没给定金。参观出来,父子可以另打车而去,就可省下前车包车之费。但是父亲没有那样做,没有背信弃义,而是几番电话找到了前车主,仍坐他的车返程,并照约给了车主包车费。这位父亲就是以仁为本,人第一我第二,车主第一我第二,教子第一钱第二,在儿子面前不做不仁不义之事,不占小利,给孩子的人生上了最有意义的一课,让孩子一辈子受益。笔者曾被某中学生撞断左臂,他逃逸未成被迫去了医院,又不肯叫家长,后来家长被迫来了,不代子认错,不赔礼不安慰,劈头一句:“你要多少钱?”在这样的家长影响下,孩子的人格人品会受怎样的影响啊!

篇6:论以幼儿为本的教育

关键词:幼儿教育;素质教育;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加大了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力度,国家的教育政策更是明确提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板块中的重中之重,能为幼儿将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深厚的基础。因此,幼儿园的教育需要科学地开展。现如今的社会十分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同时也加大了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育力度,作为人才培育的奠基点,幼儿教育担负着相当关键的责任。在素质教育的催化下,整个教育领域都发生了较大的变革,教育观念完全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以求切实地促进幼儿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幼儿阶段的教学却因为素质教育推行力度不强,当前依旧处于较低的水平。为了切实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必须从幼儿教育观念入手,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同时要与幼儿加强交流协作,创设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做到充分尊重幼儿的课堂主体性,进而实质性地优化幼儿教育。

一、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强化素质教育推行

幼儿的创新和想象力都是素质教育着重培养的内容之一,但是,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中,知识性内容的教育往往覆盖了其他内容。每节课堂的开展都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幼儿只能在这样的状况下盲目地接受着教育,虽然认知水平和知识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但同时,也扼杀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与落实。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比别人家的孩子强,因此,很多时候会主动为孩子报许多兴趣班。孩子们在接受幼儿园教学的同时,还要去兴趣班上课,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自己兴趣的发展。并且幼儿从小就要面对学习负担,其心理压力可想而知,这些都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需要教师优先对传统教育观念进行改变,切实把幼儿放在教学开展的首要位置,并通过教学过程深切地挖掘幼儿的潜力,全面优化孩子们的学习思想。同时,在传统的课堂上,幼儿教师对孩子们有着太多的管束,这种现象也不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教师应当彻底地转变这种观念,减少对孩子们的约束,并积极采用一些灵活的措施帮助幼儿获得释放天性和展现个性的机会。此外,幼儿教师的教学观念应当转变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每个幼儿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天性,他们都是幼儿教育的主体,不应该对其进行约束,而应该采取积极的引导策略,帮助其更加健康地成长。

二、营造教学氛围,创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始终处于核心的领导地位,对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讲学,幼儿只能接受和认可,而他们内心的思想本来很积极、很踊跃,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都没到了内心深处,不会表达出来。传统的教学氛围消极,孩子们没有一点儿学习的动力,他们更加渴望的是玩乐,但是由于教学模式的担子,他们只能沉浸在这样一个课堂上。为了实现高质量的以幼儿为本的教学,幼儿教师应该逐步地改变这种教学氛围,并真诚入微地对待班级每一个幼儿,关注他们的成长发展,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积极鼓励幼儿对内心想法进行描述,进而创建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要逐步加强与幼儿的交流,把他们真正当成教学的核心,依据他们的学习兴趣去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应该充分发挥互动交流的作用,使得幼儿对自己的印象加深,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开展最有效的幼儿教育。

三、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幼儿学习水平

当前社会,幼儿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情境教学、唱游教学、互动交流教学。为了切实迎合“以幼儿为本”的教育观念,可以将这些方法一一对应地运用到教学的过程中。比如,对于幼儿的美术教育,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带领幼儿去体会一下自然环境的美,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对于幼儿的音乐教学,教师可以采取唱游教学,以游戏为基础,进行音乐的衔接,使得每一个幼儿获得深层次的音乐感知;对于幼儿的常识教学,教师则可以采用互动交流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积极地与幼儿进行交流沟通,实质性地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无论哪一种教学方法,都必须切实地做到以幼儿为本,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和拓展,进而引领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和拓宽下,幼儿教育必须做到以幼兒为主,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转变教学观念,营造科学积极的学习氛围,并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型的运用和创新,最终形成高质量的幼儿教育行为。

参考文献:

[1]何锋.学前教育政府责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篇7:以幼儿为本的环境创设

一、色彩丰富,富有童趣

《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能初步感受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的美”,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的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因此,在幼儿的教育中,创设多样化的审美教育途径尤其重要。

幼儿园环境,首先在色彩上,应该给幼儿以美的视觉享受。图画色泽宜单纯,接近自然,这样的色彩令纯洁的孩子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广袤无边的绿色草原、密密的森林、辽阔的蓝天、飘浮的白云、蔚蓝的海洋和可爱的小动物们。这些单纯、源于自然的色彩,易使阅历浅短的幼儿产生共鸣、易于理解。便于他们欣赏、借鉴、表现。幼儿们喜爱明快的色彩对比,活泼好动的幼儿从中可以感受到色彩变化的节奏和共振。在为幼儿们创造色彩对比、跳跃的同时,能让幼儿对此更为感兴趣,对其知识的吸收能有更浓的兴趣,产生喜爱之情。

二、合理划分,创建户外活动区

近几年,在幼教改革的浪潮中,出现了游戏的新形式——区域活动。为此,我们从中受到启示,对户外活动场地进行合理划分,使之区域化,设置自然角区域、、益智区、角色游戏区、体育活动区(包括球区、大、中型器械区)等,满足各种教育目标的需要,为更进一步落实教育目标提供条件和帮助。

在户外活动场地的创设上我们不仅注重物质条件——“硬环境”的创设,而且还注重文化氛围——“软环境”的营造,把“硬环境”和“软环境”紧密结合。在各种活动区域内,设置明显的标志,在标志上配上符合区域特点的图画文字,创设文化背景。如体育区:设置“我勇敢”、“互相帮助”、“不推不挤”、“各种体育动态”等图画,让幼儿从中学会不怕困难,勇敢坚强;学会互相谦让,学会合作。体现《纲要》中健康领域的要求:即“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思维理念。再自然角区域:设置“爱护小动物”、“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标志图,让幼儿了解相关知识,知道保护动物的意义,达到《纲要》中科学领域提到的“爱护动植物,使幼儿有初步的环境意识”的教育目标。

三、充分认识环境材料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要想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我们必须对每一个活动、每一种材料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有所了解。如积木是幼儿园里最常见的材料,在结构游戏区幼儿能接触到。幼儿通过观察可以获得积木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运用积木进行操作活动,幼儿可以发展他们的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还可以认识各种几何形体,培养初步的艺术造型能力和完美能力,并能实际地了解重心、平衡等物理概念。再如自然角的花盆里的泥土,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感知活动,使他们知道土壤里有水、空气、腐殖质等成份,初步懂得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培养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我们还可以引导幼儿了解土壤对人类的作用,萌发幼儿珍惜土地的感情。

四、幼儿自主创设游戏环境,激发对活动的兴趣

陶行知认为因为人类的活动靠双手进行,所以不许小孩子动手会摧残创造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支持和引发幼儿的操作摆弄、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区域活动是一种空间广阔,时间充裕,材料丰富,交流对象多元,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的一种自主活动。因此创设良好的区域活动环境更能吸引幼儿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而区域活动就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材料进行自主学习的活动,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得到发展。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所以我们打算在投放材料时应该注意一些方式。材料要具有可变性,一成不便的游戏材料绝对不会引起幼儿强烈的游戏兴趣。因此为幼儿提供的区域游戏材料应有较强的可变性和可塑性,使幼儿在主动探索中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区域活动材料要有可操作,好玩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因此应尽量为幼儿提供未成型的半成品,或操作性强的自然物,作为幼儿游戏的主要材料,以满足幼儿的天性,增强游戏的吸引力。区域活动材料要具有适应性,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他们发展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区域活动的材料既要适应大年龄的幼儿,又要适应年龄小的幼儿,既要适应发展快的幼儿,也要适应发展慢的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如:拼图游戏,可提供12块拼图、也可提供15块的拼图,供不同能力的幼儿选择。

心理学家罗伯特说:“人离开环境,便无行为可言……”。环境与幼儿身心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幼儿园环境创设,就必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认识环境材料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

上一篇: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下一篇:勤俭节约的美德少年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