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阅读指导课教案

2024-05-05

《昆虫记》阅读指导课教案(共9篇)

篇1:《昆虫记》阅读指导课教案

阅读指导课《昆虫记》教学设计 丁伟栋

【小说内容】

《昆虫记》熔作者法布尔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这本书以忠实于法文原著整体风貌及表达特色为选择原则,让世界读者首次领略昆虫们的日常生活习性以及特征的描述等。《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作者简介】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年-1915年),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文学界的维吉尔”。从小就被可爱的昆虫所吸引,法布尔一生坚持自学,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精通拉丁语和希腊语,喜爱古罗马作家贺拉斯和诗人维吉尔的作品。他在绘画、水彩方面也几乎是自学成才。拥有多重身份的法布尔的作品种类繁多:作为博物学家,他留下了许多动植物学术论著,其中包括《茜草:专利与论文》、《阿维尼翁的动物》、《块菰》、《橄榄树上的伞菌》、《葡萄根瘤蚜》等;作为教师,他曾编写过多册化学物理课本;作为诗人,他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语写下了许多诗歌,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牛虻诗人”。此外,他还将某些普罗旺斯诗人的作品翻译成法语;闲暇之余,他还曾用自己的小口琴谱下一些小曲。然而,法布尔作品中篇幅最长、地位最重要、最为世人所知的仍是《昆虫记》。这部作品不但展现了他科学观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学才华,同时还向读者传达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生命的无比热爱。【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生有些对小动物有浓厚的兴趣,也有喂养小动物的经历,尤其是在四年级学完《蟋蟀的住宅》一文后他们对法布尔、对《昆虫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我推荐这本书给孩子阅读,这堂课中我准备引导学生通过画概念图这种简单易行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对《昆虫记》整本书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知识梳理,形成一个概念圈,激发阅读兴趣,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同时我与学生共享阅读感受,共同阅读,把阅读延伸到课下。【教学目标分析】

1.引导学生运用浏览、跳读等读书方法,初步感知整本书的内容。2.初步感知概念图,学画概念图。

3.激发学生对《昆虫记》整本书产生兴趣,从而产生阅读期待。

小学生学生有些对小动物有浓厚的兴趣,也有喂养小动物的经历,尤其是在四年级学完《蟋蟀的住宅》一文后他们对法布尔、对《昆虫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概念图,学画概念图;激发学生对《昆虫记》整本书产生兴趣,从而产生阅读期待。

【教学策略描述】

教给学生读整本书的读书方法:1.看封面;2.看作者;3.看内容简介;4.看目录;5.看插图;6.上网查阅资料;7.画概念图。从而引导学生喜欢阅读,爱上阅读,会阅读,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精神世界得到丰富,产生阅读期待。【教学流程】(课前配乐出示昆虫的图片,为学生尽快走进昆虫的世界营造氛围。)

一、整体感知,初步了解作者及作品。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本书——《昆虫记》。(出示幻灯片)当你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关注的是什么?(生自由回答)

2.老师在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关注的是作者,因为正是作者的辛勤笔耕,才带给我们不尽的享受。谁了解这本《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你读过他写的文章吗?(生自由回答)(出示幻灯片)看来原来我们早就享受了法布尔的作品。法布尔小时候可有意思了,他常常捉很多的昆虫,装在衣袋里,每天衣袋都是鼓鼓的。其实在这本书中也介绍了作者,谁发现了?来介绍给大家听一听。(出示作者简介)

一般情况下,一本书的封面和封底的折页都会介绍作者、作品、或者作者的其他作品,有时还介绍同一系列的书籍。

3.老师看到同学们都迫不及待想阅读这本书了,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这部昆虫史诗——《昆虫记》。

二、整体感知,了解主要内容。

比一比,看谁在2分钟内对这本书的内容了解的最多。生交流汇报。(相机指导浏览整本书的方法,简介目录的作用等;相机出示概念图)

三、读《蝉》,了解更多的读书方法,学画概念图。

1.在《蟋蟀的住宅》里我们认识了蟋蟀这位演奏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勤劳的歌唱家——蝉。【出示图片】快速翻看这部分,猜一猜老师对蝉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老师最感兴趣的是“金蝉脱壳”这部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浏览并快速找到“金蝉脱壳”这部分文字,用括号括起来,好好读一读。

(引导学生通过目录、借助插图、用括号圈画等方法快速找到所需内容)老师对这部分文字和插图都非常感兴趣,于是又上网搜到一组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欣赏。(播放配有书中文字的图片)

2.老师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自由读一读第三章勤劳的歌唱家。(提示可以采用跳读的方法,对于已经了解的内容可以跳过不读,如:“金蝉脱壳”的内容等。我们也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快速了解主要内容。)

读后同桌交流,并把了解到的内容丰富到蝉的概念图中去。(师巡视指导)

四、由点到面,勾画全书的概念图。

再次浏览整本书,选择最感兴趣的部分读一读,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继续丰富概念图。运用这种读书的方式可以把书读薄。

引导学生还可以采用横向比较阅读,采用跳读的方式,找出每种昆虫的巢穴特点、习性、繁殖特点等等。(出示概念图)

五、将阅读兴趣延伸到课外

其实,老师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出示图片】松毛虫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典范,很值得我们学习;美丽的孔雀蛾寿命只有两三天;樵叶蜂是个天生裁剪师,为它的幼虫做成小巢,而它自己却是个借宿者,常常借宿在蚯蚓的地道里;那小小的萤火虫竟然是个食肉动物,最爱吃的食物是樱桃大小的蜗牛,真不可思议;捕猎高手螳螂的幼虫竟然会被蚂蚁吃掉,真让人大吃一惊;绿头蝇是新陈代谢的工作者;蜘蛛会吐尽最后一条丝为他的孩子筑巢;天凉后,黄蜂会杀死幼虫再纷纷死去„„这些可爱的小动物正等着我们去认识它,了解它呢。请同学们课下好好读一读这本《昆虫记》,相信你一定会为它着迷。

《昆虫记》导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阅读水平,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了解《昆虫记》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法布尔倾其一生研究昆虫,撰写《昆虫记》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使学生领悟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精神。

3.走进昆虫王国,领略神奇世界,感受自然魅力,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大自然的好习惯。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这里有几个谜语,请你来猜一猜,好吗?

逐一出示谜语,并请学生尝试猜谜,学生答对后出示谜底和图片。

谜语一: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蜗牛)

谜语二:头带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锯尺刀,小虫见了拼命逃。(螳螂)

谜语三:白天草里住,晚上空中游,金光闪闪动,见尾不见头。(萤火虫)

2.是的,同学们可真聪明!谜底都被你们一一揭晓了!刚刚我们所看到的蜗牛、螳螂、萤火虫,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3.欣赏昆虫图片。

4.揭题:有一部书里为我们展示了可爱的小昆虫们的世界里发生的故事,这本书就是——(生齐答)《昆虫记》。今天,让我们走进《昆虫记》,去探索昆虫们不为人知的奥秘吧!

二、简介《昆虫记》与法布尔

1.知道《昆虫记》是谁写的吗?——法布尔

2.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就介绍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法布尔出生于1823年,是法国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3.了解《昆虫记》的历史地位

《昆虫记》是一部巨作,让我们来看看古今中外的读者对她的评价吧!

出示对《昆虫记》评价,学生自读,交流感想。

三、初步了解,激起兴趣

1.这本书里讲述了人们身边那些看上去不是太起眼的昆虫所发生的一件又一件的故事。令人喜爱,令人好奇,又令人迷惑,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2.那我们就赶快来欣赏一下《昆虫记》这本书吧!(出示封面)

3.看了封面,你有什么想说的啊?

4、小朋友都对里面的内容很感兴趣,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这本书的目录吧!(出示目录),自己读读这里面到底有哪些昆虫的故事。

5.你对哪种昆虫感兴趣,你想知道这种昆虫的什么?

6.看了目录,我们产生了好多的问题,那我们现在一起走进《昆虫记》吧!

四、设置疑团,再增兴趣

1.这节课,我们首先来了解《神秘的池塘》!

2.你知道神秘的池塘里到底有些什么昆虫呢?这些小动物都在做什么?

池塘上层:小蝌蚪、蝾螈、石蚕的幼虫

池塘深处:水甲虫、豉虫、池鳐、水蝎、蜻蜓的幼虫

池塘底下:田螺、水蛭、孑孓

过渡:让我们好好去读读法布尔是如何描写这些小昆虫们的生活的吧!

3.学生再读《神秘的池塘》这一章,要求:边读边划出你觉得有趣的地方。

4.交流有趣的地方,随机指名朗读。

5.法布尔为什么会对这些池塘里的小动物感兴趣呢?学生猜想。

6.法布尔之所以会对池塘产生兴趣,就是因为在他小时候发生了很多的趣事。那到底是是什么趣事呢?小朋友就要自己好好地去看看《昆虫记》了。

五、读书讨论会

1.那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去读这本书呢?

2.介绍读书方法。

(1)学生小组交流读书方法。

(2)小组派代表推荐读书方法。

(3)集体交流。

教师小结:读书时,知识性的内容要做好笔记。学会仔细观察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捉昆虫,边读书边对照„„。

六、走近作者,激发阅读兴趣。

1、《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从小就喜爱昆虫,并为此不断努力学习,投入毕生精力去研究,成为了著名昆虫学家,请同学们读读《昆虫记》里法布尔的一段话。正是那些带着昆虫图案的书本激发了我学习的巨大兴趣,也正是它们,我才真正开始了启蒙教育。我在学习上取得了惊人的进步,父母对我的进步感到吃惊万分,其实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即使是在因贫困而退学的日子里,昆虫成了凄惨晦暗日子里的一道阳光,照亮并温暖了我悲伤的心。我的经历正好说明不论学习什么,兴趣是最重要的。希望我这么说了以后,你多少可以明白点什么。

2、读了这一段话,你明白了什么?

3、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现在你对这本《昆虫记》一定充满了好奇,那么就请大家走进《昆虫记》,走进法布尔,美美地去享受书的乐趣吧!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推荐课走进《昆虫记》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走进昆虫王国,领略神奇世界,感受自然魅力。

2、结合《昆虫记》选文,体会法布尔的文笔及其观察力,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了解法布尔倾其一生研究昆虫、撰写《昆虫记》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领悟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尔精神”。教学重点:通过几种不同形式,激发学生阅读《昆虫记》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有一个谜语,请你来猜一猜,好吗?(出示谜语)

? 头上两根毛,身穿彩花炮,飞舞花丛中,快乐又逍遥。

? ——蝴蝶

? 聪明白姑娘,动手盖闺房,造的真灵巧,四面没门窗。

? ——蚕

? 谈鸟不是鸟,躲在树上叫,自称啥都懂,其实全不晓。

? ——知了

? 一飞嗡嗡嗡,做事有分工,手提小花篮,整天忙不完。

? ——蜜蜂

2、同学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其实像蜜蜂、蚕、知了、蝴蝶这样的小型动物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你们身边有哪些熟悉的昆虫?能说说你对他们的了解吗?

生自由说,师评价:知识面真丰富;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你读的书真多;你真善于积累。

3、师:同学们知道的昆虫知识可真多。其实有一部书,里面介绍了好多昆虫,而且记叙了昆虫世界里许多有趣的故事,这部书就是——《昆虫记》。昆虫记这部著作共有十卷,今天老师想推荐给大家的是适合我们阅读的少儿版《昆虫记》——(课件出示:昆虫记封面)

4、师导入:大家想了解这里面的昆虫吗?那么就让我们走进《昆虫记》,去探索昆虫世界有趣的奥秘吧!

二、了解《昆虫记》里面的科学知识

片段一:萤火虫

1、出示图片,问:你认识它吗?(萤火虫)你对萤火虫有什么了解?(到了晚上,萤火 虫就会发光)

2、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你们知道萤火虫吃什么吗?

(生猜一猜)老师来告诉你们:大家的猜测都错了,他最喜欢的食物是蜗牛。

3、出示蜗牛图片,有些同学满面惊讶,告诉我,你有什么疑问?是呀,这么大的蜗牛,背着重重的壳,他到底是怎么吃下去的呢!

4、你们想知道答案吗?拿就赶快读读《昆虫记》中的文字吧

出示片段:

萤火虫的捕食对象多为蜗牛。在捕食时,一只萤火虫会像人类进行外科手术一样,先给蜗牛注射一针麻醉剂,使它失去知觉。然后,萤火虫的客人们陆续赶来,它们用自己嘴里的两个弯钩向蜗牛体内注射一种液汁,将蜗牛的肉变成液体,然后再吸进体内,最后只剩下了空空的蜗牛壳。

学生自由地大声读一读 你觉得有意思吗?(有)怎么有意思了?(麻醉师)

5、师过渡:多有趣呀。其实《昆虫记》里有意思的昆虫还多着呢!现在我们就去结识一位新朋友。

片段二:红蚂蚁

1、师:出示图片:这是什么?(课件出示:红蚂蚁)(生:蚂蚁)(师:不确切,看看它 的颜色,再猜猜它的名字。)

2、你瞧,红蚂蚁们雄赳赳、气昂昂地干什么去呢?(学生说)老师告诉你们,你们猜错

了,他们是去抢劫呢!

3、你们猜,他们上哪去抢劫,抢劫什么去了?(学生说)你们又错了,《昆虫记》里告诉了我们这个秘密:

出示图片:它们冲到黑蚂蚁家,和黑蚂蚁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搏斗,把那些还未长成的小宝宝抢回家。

4、你们猜猜抢小宝宝干什么呢?(学生说)师:等小宝宝长大后,便沦为红蚂蚁的奴隶,为他们收拾房间、寻找食物,生儿育女!

5、师总结:你们觉得昆虫世界里奇妙吗?是呀,没想到,昆虫世界,竟然有抢劫,有剥削。

片段三:蜘蛛

1、师过渡:不过昆虫世界里也有很多温情的画面!走进《昆虫记》,看看作者给我们介 绍的两种小昆虫!

(课件出示图片和文字: 条形蜘蛛:条纹蜘蛛的巢是用丝制成的,为了给孩子们建巢,他随心所欲地从体内抽出颜色各异的丝,最后连给自己织张网来捕食的丝都没有剩下,等待他的只有死亡。蟹蛛:更让人敬畏的是,母蟹蛛自从产了卵以后,就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只是静静地待在卵上,一刻不离地守护着它们。直到生命垂危的时候,怀里仍死死地抱着孵有卵的巢,直到身体缩成僵硬的一团。)

自由读一读 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师总结:走进《昆虫记》,你会发现昆虫社会和我们人类一样,有母爱,有感动。片段四:螳螂

1、师过渡:下面我要隆重推出昆虫世界的漂亮公主,猜一猜,她是谁?

(课件出示文字:她的外表看上去相当美丽,身体纤细,体态优雅,披着淡绿的外衣,托着轻薄如纱的长翼,它的颈部是柔软的,头可以朝任何方向自由转动。它还有一个精致的面孔。她就是——

师读:(出示螳螂图片)

2、师:你看了螳螂的外表,你觉得螳螂的性情怎样?可是在她优美的身体上,却生长着一对极具杀伤力和进攻性的武器。(出示视频)

看了视频 你又对螳螂有了什么新的认识?(生自由谈)

3、(出示图片)师:还有更不可思议的地方,螳螂竟然还吃自己的兄弟姐妹,甚至于自己的丈夫,而且面不改色心不跳,仿佛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4、师总结:蜘蛛为了抚养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可是美丽的螳螂却残忍地吃掉自己的丈夫,看来《昆虫记》里的奥秘还真不少哦!

片段五: 师:《昆虫记》里一共介绍了1000多种昆虫,有:(出示图片),除此以外,还有许多!

1、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么多昆虫,你想了解哪一种?想了解它的哪些习性?

2、全班交流

3、师总结:其实,每一个昆虫身上都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走进《昆虫记》,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

(二)品味语言——孔雀蝶

1、师导语:这本书虽然是一本科普读物,但它的语言却生动优美,现在我们来欣赏一段描写孔雀蝶的语言!

2、课件出示:

它美丽非凡,全身披着红棕色的天鹅绒外衣,脖子上还系着一个领结。它的翅膀上点缀着黑色和褐色的小斑点,一条浅白色锯齿形的线横贯中间;翅膀边缘有一圈灰白色;翅膀中

央有一个圆圆的斑点,好像一个大眼睛,这个“大眼睛”还有黑得发亮的瞳孔和一些色彩丰富的弧形眼帘,那些弧形线条有白色、栗色和紫色等色彩,在阳光的照耀下真是变化万千。

自由大声读这段文字 你觉得这只孔雀蝶怎么样?

谁来读读,让我感觉孔雀蝶真美!(指名读)

(三)图文对照——读书的方法

1、师导语:这本书不但语言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书中有许多生动形象的插图,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幅。

2、师:认识吗?他叫蜣螂,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屎壳郎,也叫粪金龟。你知道他在干什么吗?你知道它是怎样推粪球的呢?

课件出示:这个圆球是蜣螂储藏的食物,是用野外的垃圾搓成的。圆球搓完以后,蜣螂就开始用后腿抓紧球,抬高臀部,头朝下,用前腿走路,不过它是倒退着走的。他还专门拣些坑洼不平的道路走路,甚至选择走非常陡峭的斜坡。球很重,而它又要倒退着走,所以,这个路途是非常艰难的,往往会出现球滚落到坡下面去的情况。可是蜣螂从不气馁,它总要经过一二十次的努力,才把大球推到目的地。

3、师:这幅图旁边有一段精彩的描写。走进《昆虫记》,读读文字,看看图,蜣螂推粪球的情景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了。

三、了解法布尔,总结推荐

1、总结: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可爱的昆虫,还知道了这本书如此生动有趣,此刻,你想说什么?

2、了解法布尔

师:《昆虫记》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这本书让我想到了它伟大的作者——法布尔(课件出示法布尔的简介)

学生自由读 谈谈自己的感受。

3、书的影响力

法布尔的《昆虫记》影响极大,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出版,成为世界各国小朋友最喜爱的科普读物,也是中国中小学生必读的课外书。

四、趣味故事 留有悬念

三、感悟《昆虫记》的趣味性

最后,老是想送给大家几个故事

1、师导语:这本书不但能让你了解昆虫的许多知识,而且有许多小故事,趣味横生,现在就请同学们听听松毛虫的故事!

我的园子里那几棵高大的松树上,住着数不清的松毛虫。每天,松毛虫出行觅食,总会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行业资料、各类资格考试、中学教育、专业论文、外语学习资料、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推荐课走进《昆虫记》教学实录53等内容。

篇2:《昆虫记》阅读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浏览、跳读等读书方法,初步感知整本书的内容。

2.初步感知概念图,学画概念图。

3.激发学生对《昆虫记》整本书产生兴趣,从而产生阅读期待。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概念图,学画概念图;激发学生对《昆虫记》整本书产生兴趣,从而产生阅读期待。教学方法:

教给学生读整本书的读书方法:1.看封面;2.看作者;3.看内容简介;4.看目录;5.看插图;6.上网查阅资料;7.画概念图。从而引导学生喜欢阅读,爱上阅读,会阅读,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精神世界得到丰富,产生阅读期待。教学过程:

(课前配乐出示昆虫的图片,为学生尽快走进昆虫的世界营造氛围。)

一、整体感知,初步了解作者及作品。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本书——《昆虫记》。(出示幻灯片)当你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关注的是什么?(生自由回答)

2.老师在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关注的是作者,因为正是作者的辛勤笔耕,才带给我们不尽的享受。谁了解这本《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你读过他写的文章吗?(生自由回答)

(出示幻灯片)看来原来我们早就享受了法布尔的作品。法布尔小时候可有意思了,他常常捉很多的昆虫,装在衣袋里,每天衣袋都是鼓鼓的。其实在这本书中也介绍了作者,谁发现了?来介绍给大家听一听。(出示作者简介)

一般情况下,一本书的封面和封底的折页都会介绍作者、作品、或者作者的其他作品,有时还介绍同一系列的书籍。

3.老师看到同学们都迫不及待想阅读这本书了,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这部昆虫史诗——《昆虫记》。

二、整体感知,了解主要内容。

比一比,看谁在2分钟内对这本书的内容了解的最多。

生交流汇报。(相机指导浏览整本书的方法,简介目录的作用等;相机出示概念图)

三、读《蝉》,了解更多的读书方法,学画概念图。

1.在《蟋蟀的住宅》里我们认识了蟋蟀这位演奏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勤劳的歌唱家——蝉。【出示图片】快速翻看这部分,猜一猜老师对蝉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老师最感兴趣的是“金蝉脱壳”这部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浏览并快速找到“金蝉脱壳”这部分文字,用括号括起来,好好读一读。

(引导学生通过目录、借助插图、用括号圈画等方法快速找到所需内容)

老师对这部分文字和插图都非常感兴趣,于是又上网搜到一组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欣赏。(播放配有书中文字的图片)

2.老师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自由读一读第三章勤劳的歌唱家。(提示可以采用跳读的方法,对于已经了解的内容可以跳过不读,如:“金蝉脱壳”的内容等。我们也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快速了解主要内容。)

读后同桌交流,并把了解到的内容丰富到蝉的概念图中去。(师巡视指导)

四、由点到面,勾画全书的概念图。

再次浏览整本书,选择最感兴趣的部分读一读,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继续丰富概念图。运用这种读书的方式可以把书读薄。

引导学生还可以采用横向比较阅读,采用跳读的方式,找出每种昆虫的巢穴特点、习性、繁殖特点等等。(出示概念图)

五、将阅读兴趣延伸到课外

篇3:《昆虫记》阅读指导课教案

阅读方法指导课常见的读书方法有以下三种:

1.三读法。浏览性泛读: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 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探求性速读:为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 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 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品味性精读:静心细读, 体会立意构思, 揣摩谋篇布局, 欣赏佳词妙句, 细嚼慢咽其中精华。

2.不动笔墨不读书法。圈点勾画, 作批注。用相关符号和文字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写读书笔记、作摘抄, 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

3.边读边思考法。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理清文章脉络等专项训练, 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 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一般包括专题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实践、畅谈收获等。

随着研究的深入, 笔者感到这类阅读教学教什么、怎么教, 也许没有固定答案。立足实践, 观察思考, 江汉区的语文课堂正悄然发生改变……

一、巧用“学习清单”, 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

根据课程标准, 对照每课教材内容, 依据学生认知经验, 将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以一张张作业纸的形式呈现, 简称清单。江汉区不少小学尝试以“完善学生学习, 丰富学生体验”为主线, 借清单串联起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学习环节, 教给学生把握语文的钥匙。

1. 清单基本使用方法。清单一般有课前预习单、课中实践单、课后拓展单。使用方法如下:

(1) 课前预习———重难点预热, 学习方法引路

预习单是课中思辨和课后拓展的基础, 先学后教,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提升“个性化”的预习能力。预习单一般指向基础素读、脉络梳理、质疑问难三方面, 即“读画问 (思) ”。 (如下图)

“读”是基础, 学生扫清文字障碍, 理解生字新词、查找资料, 自助把文章读通、读顺, 培养理解能力;“画”是途径, 整体感知课文, 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问”是方法,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提升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在此环节, 预习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2) 课中思辨———直指重难点, 提升思维品质

阅读过程中, 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可提供学习包 (清单资源) , 组内自主选择、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 认可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在肯定中转换, 在悬置中定向, 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学生通过自学勾画、小组讨论、合作释疑的方法, 提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品质, 培养分析表达的能力。 (如下图)

(3) 课后拓展———重自主体验, 提高语文素养

学习清单还让课后拓展更丰富更有情趣, 可设计突出开放性的作业“读”, 如自主选择《空城计》的拓展作业;突出层次性的作业“写”, 如制作“读书卡”;突出实践性的作业, 如给“古诗配画”、办“专题小报”、编排“课本剧”……此环节学生自主选择空间大, 实践创新能力, 语文素养提升快。

“静水深流寻思辨, 睿智成溪溯本源”, “小清单”促进“大变化”, 着眼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 课内教师传授方法, 课外学生学以致用。

2. 清单的突出特点。清单有别于练习, 其中思维导图和以疑启思的运用是展开阅读、习得方法的两大特色。

(1) 让“思维可视”能力提升

江汉区语文教学提倡引进“思维可视化策略”, 也就是利用思维导图, 助力知识建构。思维导图号称“大脑万用刀”, 它图文并重, 借由颜色、图像、关键词的使用让思维变得更具个人特色和多面性。作为一种学习策略, 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有明显优势, 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之前必须通读课文, 绘制的过程中又要通过读来把握要点, 理清脉络, 从而抓住关键词语。这个过程, 其实是学生深入阅读的过程, 是阅读能力提高的过程。

《少年闺土》是经典传统课文。文中主要写了“回忆”、“相识”、“交谈”、“分别”四个方面, 其中, “交谈”是教学重点, 也是难点。教学中为了有效突破重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课文内容, 绘制了右边思维导图。这份导图不仅清晰勾勒出课文的整体结构, 而且特别关注教学重难点。从导图上看出, “交谈”是教学的重难点, 教师抓住“雪地捕鸟”“拾采贝壳”“看瓜刺猹”“潮汛看鱼”四个方面, 条理分明地引导学生进行了赏析。传统课文创新教。

我们再看下面这份思维导图。这是教学《空城计》时, 教师在总结阶段绘制的思维导图。它把小说的基本要素与课文内容完美地结合起来, 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

思维导图解篇章, 脉络清晰助读文。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选择不同的绘图时机与绘图策略, 利用思维导图整理阅读材料中最重要的信息, 以立体方式思考文本, 既整体把握又联系局部, 帮助学生更好地和文本“对话”, 迅速把握文章主旨, 理清写作思路,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增进理解和记忆能力, 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

(2) 用疑问开启学生语文学习的眼睛

阅读教学中, 我们努力做到寻疑有方, 导疑有法, 释疑有术。

低年级引导学生会问善问巧答。质疑方法很多:课题质疑、联系生活实际质疑、重点词质疑、上下文对比质疑、写法探究质疑……比如《三只小板凳》学生通过课题质疑:为什么爱因斯坦要做三只小板凳呢?三只小板凳是怎么样的呢?《献给妈妈的诗》学生联系生活质疑:狮子是凶悍的, 那为什么小狮子会大声地读“我的妈妈最温柔”?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 往往打击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仅如此, 学生还能较熟练地运用释疑方法, 深入文本。《会上树的鱼》学生提出“这是什么鱼啊, 怎么在陆地上还这样厉害?”老师鼓励他们查阅资料了解弹涂鱼特点, 自我释疑。《篓子里的青虫》引导观察课文插图了解蝴蝶生长过程, 解决“小青虫到底去哪儿”的问题。师生在学习过程中探寻、习得更多、更合适的方法, 以疑悟文, 以疑启思。

高年级引导动态质疑。比如学习《囚蚁》时, 一度质疑:紧扣课题“囚”字质疑———为什么囚?怎么囚?囚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的答案串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初读与思考结合在一起, 整体感知, 还掌握了质疑串联, 了解大意的方法。二度质疑:随着阅读深入, 学生派生新疑———文中字里行间明明是“爱”蚁, 为什么用“囚”呢?学生抓重点词句感悟自由的可贵, 逐步转化为对自由意义的追寻!在品词析句中获得内心成长的体验。思考更深入、更有价值。三度质疑:课尾提出新疑:现在你对“自由”二字怎么理解?联系所思所想写上几句话。学生自由表达:有的结合课文, 把自己想象成蚂蚁来谈自由的含义, 有的联系生活实际谈, 有的结合课外阅读《金翅雀》创作诗歌。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对自由的理解和感悟, 谱写对自由的赞歌。这一度、二度、三度质疑的过程, 就是动态质疑, 逐层推进, 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提升感悟文字的能力, 从而走进充盈、智慧的精神王国。

课内教给学生质疑释疑方法, 促进思维、语言与情感共同成长;课外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提升素养, 踏上阅读的心灵之旅。

二、借力“群读类学”, 出入结合, 学以致用

“群读类学”意在构建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新体系, 它立足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重构,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把一组文章, 以一定的方式或主题有机的组合在一起, 引导学生一群一群、一类一类, 甚至一本一本的读文、学文, 指导学生开展大量阅读实践, 在阅读中发展自己的观点, 不断进行自我建构, 从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

1. 关于“群读”

一是“大量阅读”。强调阅读的数量要增多, 从“一篇”到“多篇”, 到“一组”“一群”“一类”。变传统阅读教学一节课或两课时中读一篇、学一篇, 为一课时或两课时读一“组”、读一“群”、读一“类”的文章, 在数量上有突破。

二是读怎样的“群”。“群”的建立首先要确定一个鲜明而有效的主题, 围绕这个“主题”将一组有联系、有特点的文章组织在一起, 形成“群文”。“群文”组元, 可以按人文专题组元, 可以按体裁组元, 可以按题材组元, 可以按作家作品组元, 还可以按表达方式组元……方法不一而足。

2. 关于“类学”

一是这一类“学什么”。这一“群”这一“类”文章“学什么”, 取决于读的是怎样的“群”。不同的“群”有不同的特点或侧重点, 确定的教学内容的指向就应该不同。“类学”的目的是在同一“群”同一“类”文章的阅读学习中, 获得某种启迪和熏陶, 了解、发现隐含在这一“类”这一“群”文章中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 掌握阅读方法, 形成阅读技能。

二是这一类“怎样学”。不同“群”不同“类”的文章组元, “教什么”“学什么”不同, 必然导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同, “群文”中不同体式、不同特点的文章, 阅读的方法会不一样, 教学的方法也就不一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类学”的方式方法是有区别的, 具体的阅读教学课程形态 (课型) 应该是多样化的。【《朱自清散文一组》经典欣赏 (朗读、感悟、语言积累、作家作品及相关评论简介) 、“先概括后具体”的阅读方法习得 (认知———实践———迁移) 】

三是这一类“学到什么程度”。阅读教学理应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在各个年段分级实现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每个年段“学”的目标要具体、清晰, 指向明确, 操作性强, 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目标的导向、引领作用, 发挥评价的检测与调节功能。比如“经典作品欣赏”, 就是要从中体会经典作品怎样好, 好在哪里?从而提升学生文化和文学修养。

群文阅读的文本是基于教材而又丰厚于教材的文本形式。比如重庆读本中《聊聊人和动物》《声音竟可以这样写》都与教材单元相关;《民间爱情故事中的秘密》《大作家为什么也写流水账》《谈一谈梦想》是有别于教材体系界定的新议题。我们认为文本议题的选择符合三个条件:一是从学生需求出发, 便于学生对新知的建构;二是文本之间既有相同之处, 更有互补性。如“故事里的‘冲突’”, 老师选择《奇特的和平使者》《桃花》《鸿门宴》《痴鸡》《小刺猬》五篇文本, 揭示故事中的冲突存在于人和人, 人和环境, 人物内心的矛盾及其激化。单篇文本各有侧重, 统整建构起来对“冲突”的认知就完整了。三是学习方式有可选择性, 学习结果能多元呈现。

“群读类学”的重点落在“类学”上, 例如有老师以生活中的“水”为主题, 引导学生品析四篇短文, 体会语言文字的千变万化之美。有的以“故事”引入主题, 通过一组小小说的阅读、感受小小说的特点和结尾“出人意料、情理之中”的妙处。还有在群读中渗透“先概括, 后具体”的写作“秘笈”, 引导学生在写作和说话中学以致用。

“群读类学”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教育实践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端正阅读的态度, 让小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和策略, 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4:如何上好阅读指导课

一、激发情感,诱发阅读兴趣

著名科學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对所阅读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促发学习动机,并最终学好它。阅读教学首先要注意培养阅读兴趣。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乐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他们主动阅读,教师必须以自己声情并茂的语言,丰富真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点燃他们自己阅读的激情。

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笔者引导学生边观看小壁虎捉蚊子的课件边绘声绘色地讲解,然后出示断尾巴的小壁虎的课件,提问:看后你想知道什么?有的说:“小壁虎为什么断尾巴?”有的说:“断了尾巴多难看呀,给他接上吧。”有的说:“小壁虎怎么办呢?”……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下面请同学打开课本从书中寻找答案吧!”这样,学生们一下对阅读材料产生了兴趣,纷纷打开书本,饶有兴趣地开始了阅读。

二、注重情感体验,提高阅读能力

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还必须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如停顿、重音、语调、语速。这就要求老师适当地教给一些方法,首先要根据标点停顿,掌握句子与句子之间、自然段及意义段的停顿;还要根据内心体验确定重音,根据表达的情感确定语调语速,这样反复练习,就可以揭示出一些一般的规律。但对小学生不能过于强调技巧,最重要的是注重情感投入与情绪体验。

如在《神奇的耳朵》的教学中,指导学生读一读小白兔听到的声音时,先是让学生自己体会读,再指名读,在读中指导:“嘎巴,嘎巴”小草在伸展手脚。“咝咝,咝咝”蝴蝶在扇动翅膀。“滴答,滴答”露珠在花瓣上跳跃。“吱吱,吱吱”小甲虫在草叶上弹琴。”逗号之间应停顿,语调语速让学生根据内心体验自己确定,并允许学生边读边做动作,提倡个性化朗读,然后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品中悟”,从而让学生带着这种意境进人到大自然中去,用心感受到自然的美,最后建议学生“美美地读”,体验一下自然的美妙。

三、注重阅读形式的多样化

阅读是一种视觉、听觉、思维与书面语言相结合的过程,小学生对阅读兴趣缺乏持久性与稳定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阅读训练,让学生在多种练习中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品悟出感情。

如在《春雨的色彩》教学中,笔者先后安排了小声朗读、图文对照读、模仿小广播员练读、扮演角色朗读、看课件配乐朗诵等形式的训练,这些新颖的训练形式,大大地激励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堂气氛热烈起来。这样在兴奋的环境中既增加了阅读的数量,又保证了课堂上多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读书,做到了讲、读、议、思、练相结合,避免了繁琐多余的讲解和提问,学生在自然的阅读中品悟出大自然的美景。

四、注重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觉想象。在重视知识信息的同时,要重视孩子的情感、个性和人格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相互启发,互相讨论,要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阅读并发表意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探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地发散,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真”,发现“疑”,发现“美”。

在教学《春雨的色彩》时,笔者让同学们讨论春雨的色彩是什么样的。有的说春雨是绿色的,有的说春雨是白色的,有的说春雨是黄色的,有的说是灰色的……笔者要尽可能让学生各抒己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行思考问题,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使课堂气氛融洽起来,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提高了。

五、强化自由阅读

自由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自由阅读让学生真正得到自由,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阅读教学方式。没有了教师的束缚,孩子们可以自由地根据自己的喜好,阅读自己喜欢的读物和文章,从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训练能力、陶冶性情,使学生把读书当成一种需要,乐于读书,勤于读书,愿意读书,从而使学生养成终身读书的习惯。

篇5:昆虫记阅读推荐课教案(定稿)

邢台县马河中学

王立云

学习目标:

1.对《昆虫记》作者法布尔作初步的了解,推荐作品《昆虫记》。

2.激发学生对《昆虫记》的阅读兴趣,指导大家用浏览读书的方法读内容提要和作者简介。

3.指导学生欣赏《昆虫记》精彩片段。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1、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语文书课外名著推荐阅读就有法布尔的《昆虫记》,那么,法布尔是怎样一个人呢?

2、(出示法布尔的图片)

3、作者及其背景介绍: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1823年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户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困,法布尔被送到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寄养,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儿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7岁时,法布尔回到父母身边,并到村里读了小学。后来,法布尔家又几度迁居,少年法布尔不得不出门做工谋生。虽然学业无法继续,但是法布尔抓紧一切时间自学,15岁时,他只身报考阿维尼翁市的师范学院,结果被正式录取。毕业后,法布尔获得一中学教员职位。课堂教学之余,法布尔阅读了一本昆虫学著作,从此萌生了要毕生研究昆虫的伟大志向。那一年,他不足十九岁。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独自的、安静的研究,艰辛地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换来的是丰硕的果实。《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等等。法布尔被誉为“昆虫诗人”,《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师:请你轻声读读这段文字,看看通过这段文字,你知道了什么?

二、了解《昆虫记》:

法布尔耗费毕生精力来观察、研究“虫子”,他专为“虫子”写出十卷本的书,不能不说是奇迹。《昆虫记》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先后被译成50多种文字出版,中国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在他的笔下,每一类昆虫都有自己独特的“音符”:被人大加赞美的“勤劳”蚂蚁原来是它虫利益的损害者;黄蜂会在地下建起自己的“星球”;吵翻整个夏季的蝉原来是个聋子;赤条蜂会像一个神经科医生般巧施麻醉术,让自己的猎物昏而不死,使幼虫可以在自动保鲜的食物上长大;美丽的孔雀蛾生到世上的唯一目的就是找配偶,它仅有两三天时间的寿命,只来得及在世上找一个伴侣„„这就是世间最奇妙的秘密——生命。

过渡:大家想去看看经典名著《昆虫记》吗,跟着老师一起了解一下这本书!

思考:通过看封面,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三、这是一本受人欢迎的书,书中的故事非常精彩。接下来翻到目录,目录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通过看目录,我们就可以把书本读薄了。咱们一起读一读目录,谁来说说,你的目录中都有哪些内容? A、看,一个数字代表一个故事,书中一共22个故事,都是很有趣的。B、现在老师请同学们看几幅图片。你能猜出它可能是书里的什么昆虫吗?

四、欣赏片段。

1、欣赏书中片段:

《昆虫记》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耗费毕生心血著成的一部昆虫学巨著。法布尔怀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用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将纷繁复杂的昆虫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在其笔下,昆虫的灵性栩栩如生,昆虫世界成了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

2、交流: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那么专心。先四个人在小组里互相说说,你心目中的圣甲虫、砂泥蜂是怎样?与同学们分享你读到的精彩内容吧!

3、分享:大部分同学都交流好了,那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五、总结推荐:

1、几个小故事就已经把我们深深地吸引住了,书的序言里面有一句话: 大家一起读。(看书齐读。)

2、同学们,这么畅销的一本书,感动了一个世纪的一本书,吸引了全世界读者的一本书,也一样吸引住了我们。我想呀,目录里还有那么多精彩的故事,请同学们课后去看看!我们还可以利用空余的时间,再来读读法布尔《昆虫记》的另外几卷书:出示《昆虫记》(卷二)、《昆虫记》(卷三)、《昆虫记》(卷四)、《昆虫记》(卷五)、《昆虫记》(卷六)、《昆虫记》(卷七)、《昆虫记》(卷八)、《昆虫记》(卷九)、《昆虫记》(卷十)。下一回,想不想把自然界中奇妙的昆虫故事说给老师听呢?例如,瓢虫、蜣螂、萤、蝉、螳螂、蚱蜢、蚂蚁、蟋蟀、黄、孔雀蝶、松毛虫、天牛、狼蛛、绿蝇、蝈蝈、朗格多克蝎子、石蚕、豌豆象„„要是你喜欢,就来读一读吧!

六、下次目标:

篇6:昆虫记阅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昆虫记》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阅读《昆虫记》的兴趣。

2、通过阅读交流法布尔的《昆虫记》,学习描写昆虫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大自然的好习惯。

3、通过了解法布尔倾其一生研究昆虫,为撰写《昆虫记》所作的努力与牺牲,使学生领悟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尔精神”。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交流法布尔的《昆虫记》,学习描写昆虫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大自然的好习惯。使学生领悟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尔精神”。教学过程:

一、谈旧知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吗?里面的内容还记得吗?

2、师小结:是啊!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迷恋——痴迷的故事,对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对科学追求的精神深深地印在我们每个同学的心中。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位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

二、简介《昆虫记》及作者

亨利•法布尔(1823—1915)是法国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2、介绍《昆虫记》资料。

昆虫家法布尔撰写的《昆虫记》共十卷,可直译为《昆虫学的回忆》。是一本根据对昆虫的习性、生活的详尽而又真实的观察写成的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读物。虽然全文大量篇幅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但行文优美、生动活泼,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和诗意,堪称一部出色的文学作品。

一、初步了解,激起兴趣

1、这本书里讲述了人们身边那些看上去不是太起眼的昆虫所发生的一件又一件的故事。令人喜爱,令人好奇,又令人迷惑,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2、那我们还等什么呢!就赶快来欣赏一下《昆虫记》中其中一本吧!(出示封面)

3、看了封面,你有什么想说的啊?

4、小朋友都对里面的内容很感兴趣,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这本书的目录吧!(出示目录),自己读读这里面到底有哪些昆虫的故事。

论祖传

神秘的池塘

玻璃池塘

石蚕 蜣螂

泥水匠蜂

螳螂 蜜蜂、猫和红蚂蚁开隧道的矿蜂

被管虫 樵叶蜂

采棉蜂和采脂蜂

西班牙犀头的自制 两种稀奇的蚱蜢 西西斯

捕蝇蜂

寄生虫

新陈代谢的工作者

5、你对哪种昆虫感兴趣,你想知道这种昆虫的什么?

6、看了目录,我们产生了好多的问题,那我们现在一起走进《昆虫记》吧!

四、设置疑团,再增兴趣

1、这节课,我们就首先来了解《神秘的池塘》吧!

2、神秘的池塘里到底有些什么昆虫呢?

3、池塘上层:小蝌蚪、蝾螈、石蚕的幼虫 池塘深处:水甲虫、豉虫、池鳐、水蝎、蜻蜓的幼虫 池塘底下:田螺、水蛭、孑孓 这些小动物都在做什么?

4、作者“我”法布尔为什么会对这些池塘里的小动物感兴趣呢?学生猜想。

5、法布尔之所以会对池塘产生兴趣,就是因为在他小时候发生了很多的趣事。那到底是是什么趣事呢?小朋友就要自己好好地去看看《昆虫记》了。

五、读书讨论会

1、那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去读这本书呢?

2、介绍读书方法。

(1)学生小组交流读书方法。(2)小组派代表推荐读书方法。(3)集体交流。

教师小结:读书时,知识性的内容要做好笔记。学会仔细观察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捉昆虫,边读书边对照„„

六、课后综合实践活动

1、读完《昆虫记》后,全班分小组成立课题研究小组,选出组长。选择感兴趣的一种或几种昆虫进行课题研究。

篇7:昆虫记阅读教案

指导阅读内容:法布尔《昆虫记》 阅读指导对象:五年级学生 阅读指导目标:

1、通过指导,激发学生阅读《昆虫记》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情趣,培养细致观察,细腻表达的习惯。

2、通过对节选片段的感悟理解,感受《昆虫记》观察细致、表达细腻的写

作风格、拟人化的写作手法。

3、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方法开展课外阅读,以期最佳的阅读效果,培养良

好的阅读习惯。指导过程:

一、猜谜引入,感受阅读乐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那种动物的数量最多吗?是昆虫。全世界已知的动物超过150万种,其中昆虫就有100万种以上,也就是说世界上每三种动物中就有两种是昆虫。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有昆虫的身影,你能说说你见过那哪些昆虫吗?

2、老师这里有一段对某种昆虫的描写,你能根据这段描写,猜出这是一种什么昆虫吗?教师出示片段。

它有纤细而优雅的姿态,淡绿的肤色,轻薄如纱的长翼。它的颈部柔软,头可以任意转动,看起来温柔可人。现在它半身直起,立在青草上,表情很庄严,宽阔的轻纱一样的薄翼,像面纱一样罩着。它前腿弯曲,伸在半空,好像修女在祈祷。

3、学生自由读,互相讨论,猜猜这是什么昆虫,并说说自己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4、教师出示螳螂的图片,揭示答案:螳螂。请学生仔细看看图,再读读这段文字,说说这段文字写得怎样?

5、这段话的确写得很精彩,这是老师从一本书上摘抄下来的,在这本书里,这样精彩的描写还有很多呢。这就是法布尔的《昆虫记》。教师出示书。

6、介绍法布尔。法布尔大家应该很熟悉了吧,他就是我们曾学习的课文《蟋蟀的住宅》的作者。他可是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还是一位著名的科普作家,这本《昆虫记》就是他的代表作,读这本书你可以走进奇妙的昆虫世界,可以认识很多昆虫,还可以欣赏到这样的一段段精彩的描写呢!

二、片段比较,感受写作风格。

1、《昆虫记》描写了几十种昆虫的外形以及生活习性,光蜜蜂就有11种之多,其实这些蜜蜂都是大同小异的,如果让我们来区分肯定会一头雾水,想看看法布尔是怎样区分他们,描写它们的吗?

2、出示几个蜜蜂描写的片段,让学生对比区分它们的不同。舍腰蜂:它的身体很有意思,中间部分非常瘦小,但后部却是非常肥大的,而这两个部分之间是由一根长线连接起来的。

矿蜂:这是一种细长型的蜜蜂,腹底有一条明显的沟,沟里藏有一根刺,这根刺可以沿着沟来回地移动,它的身上有红色的斑纹。赤条蜂:它身材小巧,身段玲珑,细细的腰,腹部分成两节,上面小,下面大,黑色的肚皮上围着一条漂亮的红色腰带。

无翅黄蜂:它身上长着红、白、黑相间的条纹,它没有翅膀,形状就像一只难看而又多毛的大蚂蚁。

樵叶蜂:樵叶蜂是白色的,身上带着条纹,通常寄居在蚯蚓的地道里。金蜂:它全身闪耀着金色、绿色、蓝色和紫色的光芒。

3、读了这些片段,你知道怎样区分这些蜜蜂了吗?谁能来说说,怎样一眼就区分出这几种蜜蜂呢?

4、几乎是长得一模一样的各种蜜蜂,法布尔怎么会区分得这么清楚的呢?而我们为什么一读他的描写,也能区分清楚了呢?

5、小结:正是因为法布尔观察细致,所以可以区分各种蜜蜂,正是因为他描写细腻,我们才可以身临其境。各类昆虫在他的笔下都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这就是法布尔的写作风格:观察细致、描写细腻。如果你打开这本书,那么你能感受到这一个个小昆虫仿佛就在你的眼前快乐地舞蹈,快乐地歌唱,快乐地生活。

三、走近昆虫,感受写作方法。

1、同学们,在法布尔的笔下,昆虫世界和人类世界一样有美有丑,有善有恶,有勤劳有懒惰,有热情也有冷酷。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感受昆虫世界的人情冷暖。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读下面的片段。出示如下片段:

矿蜂:矿蜂可谦虚友好了,不信你看这场面:一只蜂刚要出来,而另一只蜂正要进去。于是那只要进去的蜂会很客气地让路,表现得可有风度和礼貌呢,简直就是一个绅士。矿蜂不但谦逊,而且还很聪明。看看它的小家。每一个都修得很光滑别致。

西西斯甲虫:西西斯爸爸和妈妈一起做好孩子的食物球后,妈妈去找地方贮藏,而爸爸会留下来,蹲在食物球上守护着。如果等的时间太久,它就用它高高举起的后足灵活地搓球,用来解闷儿。瞧,他那幸福的样子,好像在说:“我搓的这个球,是做给孩子们的面包。”等他们把食物球贮存好以后,爸爸会钻出洞穴为妻子和孩子们看门。无翅黄蜂:无翅黄蜂是一群好吃懒做、不劳而获的恶棍,你千万不要被它漂亮的外表骗了。你瞧,它经常潜进别人的茧子,把自己的卵产在那睡得正甜的幼虫的旁边,等它的卵孵化成幼虫,就会把茧子的主人当成美食。

3、读了以上的几段话,这些昆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觉得法布尔为什么能把昆虫写得这样充满趣味呢?

4、小结:正是因为法布尔把昆虫当作人来写,让他们拥有了人的喜怒哀乐,人的善恶美丑,所以才更加引人入胜。读这本《昆虫记》,你仿佛就是走进了一个小小的童话般的昆虫世界。

四、走进书本,指导阅读方法。

1、和老师一起了解了这么多有关《昆虫记》的内容,我相信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读这本书了,但老师还是要提醒大家,想从一本书中得到丰富的营养,还要有良好的读书方法。

2、老师推荐的第一种读书方法是做昆虫名片。请大家读完一种昆虫就为它做一张小小的名片。名片的样式老师已经设计好了,等大家读完书后,我们还要进行最佳昆虫名片的评比。

3、老师推荐的第二种方法是前后联系,边读边想。这本书里提到了很多昆虫,有的不止一次提到,这就需要你前后联系着看,才能理解描写的内容,才能区别各种昆虫的不同。

4、如果你在课外阅读中还有其它的好方法,也可以和同学们互相交流。

五、感知作者,激发阅读兴趣。

1、《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从小就喜爱昆虫,并为此不断努力学习,投入毕生精力去研究,成为了著名昆虫学家,请同学们读读《昆虫记》里法布尔的一段话。

正是那些带着昆虫图案的书本激发了我学习的巨大兴趣,也正是它们,我才真正开始了启蒙教育。我在学习上取得了惊人的进步,父母对我的进步感到吃惊万分,其实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即使是在因贫困而退学的日子里,昆虫成了凄惨晦暗日子里的一道阳光,照亮并温暖了我悲伤的心。我的经历正好说明不论学习什么,兴趣是最重要的。希望我这么说了以后,你多少可以明白点什么。

2、读了这一段话,你明白了什么?

篇8:浅谈阅读指导课

【关键词】阅读指导;读书笔记;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学生在阅读指导课上究竟读什么,怎样读;教师究竟导什么,怎样导,怎样才能上好阅读指导课呢?下面就这一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阅读指导课的类型

(一)读物推荐课

主要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可以是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或是内容的介绍。形式上,教师推荐、学生推荐、教师和学生相结合推荐都可以。基本流程是这样的:1.请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名人名言;2.请学生介绍自己所崇拜的名人的故事或他们的作品;3.老师介绍自己所崇拜的名人——比尔盖茨,并适时向大家推荐《世界名人100位》这本书。读物推荐课的目的是通过生生推荐、师生推荐引发同学们的读书兴趣,让学生巴不得马上拿到他刚才听到故事的那本书,然后坐下来津津有味的阅读。

(二)读书方法指导课

向学生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跳读等读书方法,并告诉学生什么内容适合什么方法。如:1.看报纸经常采用浏览法,一看标题我们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对感兴趣的内容我们再仔细阅读。2.泛读我们到书店选书时经常用到,通过看书名、作者、目录、内容提要等 ,从内容的整体上把握是否是我们所需要的书目。3.精读是指用正常或较慢的速度,钻研全书的内容,边读边想,常采用勾、点、批、注的方法。对文章不仅要了解内容,而且要把握作者的情感,有的文章读一遍不行,还要反复进行阅读。

(三)读书笔记辅导课

1.摘录式——对于文章中优美的段落或语句要进行摘抄。

2.感想式——写读后感。

3.读书卡片式。

(四)主题阅读指导课

此课型要求老师抓住契机合理安排,内容上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是我们教材的延伸。主题阅读指导课对学生分析问题、概括问题很有帮助,对语文素养的培养很有效果。如:学完课本中老舍先生的《草原》师问: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美不美?生答:美。师:像这么优美的自然景观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很多。接下来我们要搜集资料进行整理。同学们可以从书上、网上等途径查找。

记得一位老师在讲冰心的一组文章时,在讲完《寄小读者》《只拣儿童多处行》《肥皂泡》之后,又引入了冰心的很多文章让学生阅读,如《笑》《我和玫瑰花》《小橘灯》《樱花赞》《繁星》《春水》等作品。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冰心的文章内容,而且通过内容知道了冰心的为人以及她作品的语言特色,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对冰心的作品了解的更深入了。

根据学生课下都喜欢收集“三国人物”卡或“水浒英雄”卡开展阅读指导课,如走近“三国”:

1.请学生先说说自己对《三国演义》有哪些了解?

2.老师列举三国人物特点,让学生对号入座。

3.本节课我们先选取三国中的一位人物来谈其特点,如:曹 操:

a.疑心很重(把吕伯奢家杀猪招待客人的磨刀声当成要杀他的声音,便一鼓作气杀了他全家);

b.残暴自私(宁叫天下人负我,不叫我负天下人);

c.唯才是用(询幽来访,没穿鞋就出来迎接);

d.有才气(《观沧海》中气势磅礴,容纳百川的气魄)。

……

通过大家的交流评论,使同学们对曹操这一人物特点的认识更丰满了,想更深入地品读《三国演义》。

(五)交流评论课

针对不同的文章或同一类文章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同学们畅所欲言,老师合理指导。

二、怎样上好一节阅读指导课呢?

1.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制定计划,确立目标。

低年级:学生刚学完拼音,识字量还很少,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敢说话、爱发言,培养学生读书与思考的习惯。还可以搞故事擂台赛、成语大全、名言警句荟萃等。

中年级:识字量增加,理解力也加强,可以上读物推荐课、交流评论课,指导一些常用的读书方法,建立读书卡片。

高年级:可以推荐一些名人著作组织读书交流评议,搞好主题阅读,写好读书笔记。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阅读指导课是非常自由灵活的一个课型,我们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和读书热情为目标,充分挖掘图书馆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如:优美的文章,我们可以采用诵读的方法;名著、长篇小说,我们可以采用看光盘录像的方法;文字上理解有困难的,我们可以采用投影图片法等。

3.用激励的手段来保证学生的读书热情。

低年级的同学讲故事好的或发言精彩的要进行奖励,中年级可以搞演讲比赛、优秀诗文的诵读赛、读书卡片的展览等。

4.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表率,要爱读书,要进行大量的阅读,上课时要与学生有机地进行交流。

教育家吕叔湘曾说过:回忆自己的学习历程,得之于课堂上的占多少?得知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大概是三比七吧。也就是说,学生要学好语文,就要广泛地进行阅读,只读几本语文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开阔视野,活跃思维,陶冶情操。我们教师只要花较少的时间来调动学生的图书积极性,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开设好阅读指导课是非常必要的。

篇9:小学《鸭子骑车记》阅读指导课

教学内容:绘本《鸭子骑车记》 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绘本《鸭子骑车记》,了解故事内容,期望通过绘本阅读激发低年段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通过导读,交给学生读绘本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展开想象,从而享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

3.通过阅读鸭子骑车的故事,明白只要我们对自己充满自信,朝着梦想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享受到成功。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鸭子骑车的故事,明白只要我们对自己充满自信,朝着梦想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享受到成功。

2.通过导读,交给学生读绘本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展开想象,从而享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

教学准备:绘本《鸭子骑车记》、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扉页。

指导学生看图:图上有什么?

(想象:在这辆崭新的红色自行车前,鸭子会想些什么?)

2.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故事就叫《鸭子骑车记》(出示封面图)(齐读题目)课件出示题目图片

师: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几个字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生:“骑”字的口是一个车轮子。生:“记”的一点是鸭子的脚。

师:对,你的眼睛真亮!观察的真仔细,我们读书一定要细心观察。

二、品读故事

1.小朋友已经读过这个故事了,从故事的名字中我们就知道这个故事一定很有趣。接下来请大家再跟老师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你还能不能有新的收获。2.疯狂的主意

(1)出示图片,讲述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农场里,这天天气好极了,一辆红色的自行车停在那里。猪看见了当然等于没看见,牛呢,也正想打瞌睡。可是鸭子一摇一摆地走了过来,他托住下巴看它,冒出了一个疯狂的主意:我打赌我会骑车。

(2)这可是只热情的鸭子,他可不会错过任何新鲜的玩意的。瞧,鸭子一摇一摆地走

到男孩停着的自行车旁,爬上去,骑了起来。开始他骑得很慢,而且左摇右晃,(板书:左摇右摆)但是很好玩,此时鸭子的心情怎样?

(3)是呀,尽管鸭子连车座都够不到,可他很快乐很兴奋,他想让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快乐,分享他的快乐,于是,他骑过母牛身边„„

2.遇见母牛(出示课件)

(1)师:鸭子热情地冲母牛招了招手,说:“你好,母牛!”可母牛怎么样呢?(2)德高望重的母牛竟然觉得鸭子不该骑车,那鸭子还继续骑吗?为什么? 师:母牛太瞧不起鸭子了。瞧,画面上的母牛这么大,这么大,整个画面都是说明他根本没把鸭子放在眼里。鸭子没有动摇,继续坚持骑车-----左脚用劲—右脚用劲--3.遇见绵羊(出示课件)

(1)师讲述:“你好,绵羊!”让我们来学一学绵羊是怎么叫的。

鸭子依旧那么热情地招呼绵羊,绵羊睁大眼睛担心地看着鸭子,“咩——”地应了一声,绵羊是在说些什么呢,谁知道?

(2)绵羊担心鸭子会受伤,可鸭子自己担不担心呢? 4.遇见狗(出示课件)

(1)现在,鸭子骑得好多了,他骑过狗身边,狗看到鸭子快乐地骑着自行车,怎么做呢?

(2)狗“汪”地应了一声,他想“这可是真功夫啊!”让我们一起来学学狗“汪”地应一声。

(3)狗为什么说这是真功夫呢?

5.师讲述:连跑得飞快的狗也羡慕起鸭子来了,接下来,鸭子又会遇见谁,发生什么事呢?请小朋友们自己看看图,读读文字。

(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自己观察,自己感受,之后一起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鸭子汽车过程中都遇见了谁呢?请小朋友自己来读一读课本,认真观察书中的图片,看看这些动物表情、心里是怎么想这件事的。

6.学生自由读书,十分钟。生读书过程中教师巡视,辅导。

讨论:接下来的故事,你发现了什么呢?(学生边练读对话边讨论)(1)猫在做什么?你觉得猫怎么样?(2)猫沉浸在午后那慵懒的时光里,那马呢?(3)母鸡吓得飞起来了,你觉得她怎么样?

(4)好可爱的小肥猪噢,他们胖得抬头都有点笨重,他们看不惯鸭子,说鸭子爱出风头,你觉得呢?

(5)小老鼠看得直起了身子,瞪大了眼睛,他在想些什么呢? 7.车子盛宴,体验疯狂

师:每个人对鸭子骑车这件事所报的态度是不同的。鸭子的探险、尝试、快乐、对于其他动物来说或许并不好玩,但此时,事情却有了转机。

(出示课件)当一群骑车的孩子冲进这个世界,把一辆辆自行车停放在他们眼前时,也许早在心底的那些热情便都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就不再甘心只是看着,于是,大家便和热情洋溢的鸭子一起体验着疯狂的快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学生观察画面,教师描述:

(2)母牛边骑边哞哞叫着,开心地自言自语,她会说些什么呢?

(3)猫和狗在赛车,个头高大的狗竟然落在刚才还在瞌睡的猫的后面。他们一前一后在喊什么呢?

(4)教师描述:绵羊、山羊、马、小老鼠骑车的情景。

他们一起体验着这疯狂的快乐“真好玩”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鸭子,你的主意真棒!” 8.(课件出示最后一幅图)

四、回顾故事,谈谈收获。

小朋友们,这就是鸭子骑车的故事。鸭子在骑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动物,他们有的觉得骑车是——,有的觉得——,有的觉得——,对呀,有的动物看不起,有的动物担心,只有少数动物支持他。可是鸭子有没有放弃呀?他依然骑呀骑呀,尽管一开始骑得---左摇右晃,慢慢地----骑得好多了,接着---蹬得快了一点,然后他学会了----一边按铃一边骑车,后来----单脚站在车座上,最后竟然-----撒开车把骑车,你发现了吗?鸭子---甚至最后的最后,所有的动物都跟着他一起骑车了。

五、大胆尝试,想象创作

1.师:这只有梦想的鸭子总是有疯狂的主意这次又有什么主意了?

(课件出示最后一幅图)鸭子正对着一辆拖拉机在出神。他又在想什么呢?同桌说一说,讨论一下。仿照书中的写法说一说每种动物的表现。

2.汇报:

六、走进作者

上一篇: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浅析下一篇:同学录留言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