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翻译赏析

2024-05-02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翻译赏析(共5篇)

篇1: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翻译赏析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的意思,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赏析 -诗词大全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作者:许浑朝代:唐体裁:五言律诗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月到,犹自梦渔樵。 【注释】 ①萧萧:随风摇动的`样子。

②太华:指华山。

③迥:远。

④河:黄河。

⑤帝乡:京城长安。【译文】夜晚红叶被秋风吹得萧萧作响,在长亭饮下美酒一瓢。残云飞到太华山,稀疏的雨点滴过中条山。苍苍的树色随着山势远去,奔腾的黄河水的声音远远地汇入大海。明天就可以到长安了,夜里还梦见隐居的生活。【赏析】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境内,当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是从洛阳进入长安必经的咽喉重镇,形势险要,景色动人。历代诗人路经此地,往往要题诗纪胜。许浑从故乡润州丹阳(今属江苏)第一次到长安去,途经潼关,也为其山川形势和自然景色所深深吸引,兴会淋漓,挥笔写下了这首“高华雄浑”的诗作。诗人赴京途中,在潼关驿楼观赏景色,抒发了自己矛盾的心情,面对前途就如这眼前景观一样茫然。全诗对仗工整,用词精练,铿锵有力,意味深长。

篇2: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翻译赏析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月到,犹自梦渔樵。

作者:

许浑古 字仲晦,润州丹阳人,圉师之后也。大和六年李珪榜进士,为当涂、太平二县令。少苦学劳心,有清羸之疾,至是以伏枕免。久之,起为润州司马。大中三年,拜监察御史,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尝分司朱方,买田筑室,后抱病退居丁卯涧桥村舍,暇日缀录所作,因以名集。浑乐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怀古,已见壮心,故为格调豪丽,犹强弩初张,牙浅弦急,俱无留意耳。至今慕者极多,家家自谓得骊龙之照夜也。早岁尝游天台,仰看瀑布,旁眺赤城,辨方广于霏烟,蹑石桥于悬壁,登陟兼晨,穷览幽胜。朗诵孙绰古赋,傲然有思归之想,志存不朽,再三信宿,彷徨不能去。以王事不果,有负初心。后昼梦登山,有宫阙凌虚,问,曰:“此昆仑也。”少顷,远见数人方饮,招浑就坐,暮而罢。一佳人出笺求诗,未成,梦破。后吟曰:“晓人瑶台露气清,庭中惟见许飞琼。尘心未断俗缘在,十里下山空月明。”他日复梦至山中,佳人曰:“子何题余姓名于人间“遂改为“天风吹下步虚声”,曰:“善矣。”浑才思翩翩,仙子所爱,梦寐求之,一至于此。昔子建赋《洛神》,人以徒闻虚语,以是谓迂诞不信矣。未几遂卒。有诗二卷,今传。

注释:

阙:指长安;

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

太华:太华山,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

中条:中条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

赏析:

篇3:《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唐诗鉴赏

然而诗人没有久久沉湎在离愁别苦之中。中间四句笔势陡转,大笔勾画四周景色,雄浑苍茫,全然是潼关的.典型风物。骋目远望,南面是主峰高耸的西岳华山;北面,隔着黄河,又可见连绵苍莽的中条山。残云归岫,意味着天将放晴;疏雨乍过,给人一种清新之感。从写景看,诗人拿“残云”再加“归”字来点染华山,又拿“疏雨”再加“过”字来烘托中条山,这样,太华和中条就不是死景而是活景,因为其中有动势──在浩茫无际的沉静中显出了一抹飞动的意趣。

诗人把目光略收回来,就又看见苍苍树色,随关城一路远去。关外便是黄河,它从北面奔涌而来,在潼关外头猛地一转,径向三门峡冲去,翻滚的河水咆哮着流入渤海。“河声”后续一“遥”字,传出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倾听的神情。眼见树色苍苍,耳听河声汹汹,真绘声绘色,给人耳闻目睹的真实感觉。

这里,诗人连用四句景句,安排得如巨鳌的四足,缺一不可,丝毫没有臃肿杂乱、使人生厌之感。三、四两句,又见其另作《秋霁潼关驿亭》诗颔联,完全相同,可知是诗人偏爱的得意之笔。

篇4: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翻译赏析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释]】

①红叶:秋日变红的树叶。萧 萧:树叶纷纷落下的样子。

②长亭:古代道路上的驿舍,此 处指潼关驿的驿楼。古时十里 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庾信《哀 江南赋》说: “十里五里,长亭 短亭。”

③太华:华山,在今陕西省华 阴市南部,潼关的西南。

④中条: 山名,在今山西省境 内,其西南端与潼关隔黄河南 北相望。过: 一本作 “落”。

⑤关:一本作“山”。迥:遥远。

⑥河:黄河。

⑦帝乡:皇帝居住的地方,此 处指国都长安。

⑧梦渔樵:回忆并向往着故乡 的打鱼砍柴的隐居生活。

【译文】

晚风撩动秋树,秋叶色彩斑斓,姑且以瓢代觞,痛饮在客舍亭前。残云西去,将太华山半掩半露,疏雨东来,为中条山蒙纱垂帘;树色随着关势渐次升高天树一色,黄河折向东流渐次遥远声断海边。长安京城近在咫尺行程不远,我的心却依恋着水滨和山涧。

【赏读】

这首诗前六句写景,把读者引入一个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界。“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晚风撩动秋树,秋叶色彩斑斓,诗中人以瓢代觞,痛饮在客舍亭前。其感情基调是悲壮的,表达了诗人彷徨的心态。但诗人并没有久久沉湎于离愁别苦之中,中间四句笔势陡转,运用大手笔勾画出雄浑苍茫的四周景色。骋目远望,是主峰高耸的西岳华山;北面,隔着黄沙,又可见连绵苍莽的中条山。天将放晴,又拿“疏雨”中“过”字来烘托中条山,太华与中条显得充满活力,在浩茫无边的.沉静中显出了一抹飞动的意趣。此诗的确是许浑诗歌美学风格的代表作。诗人说:“才高诗易怨,愁极酒难降。”诗人连用四句写景,缺一不可,条理清晰,丝毫没有臃肿杂乱使人生厌之感。

最后两句说,离长安不过一天路程,作为入京的旅客,许浑却出乎意料地说:“我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呢!”作者这次应召入京前仕途坎坷,早已厌恶官场,但为生活所迫,又不能失去这份官薪,怀着这种矛盾心理,结束全篇,委婉得体,这首诗是许浑诗歌美学风格的代表作。

【鉴赏】

潼关地处陕、晋、豫三省要冲,是从洛阳西入长安必经之咽喉重镇,山河表里,形势险要,景色动人。墨客骚人到此,每每题诗作文以纪胜。清末谭嗣同便留下 “河流大野犹嫌未,山入潼关不解平” 的名句。

许浑从故乡丹阳首次去京师长安,途经潼关,兴会淋漓,挥笔写下这首五言律诗。

首联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将读者引入一个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界之中。

颔联与颈联以如橡巨笔,勾画出潼关四周景物。极目望远,但见南面华山高耸入云; 北隔黄河,中条山笼罩于疏雨之中。近看则见莽苍树色随关城一路远去,关外黄河从北面深山峡谷中奔泻而至,在潼关脚下如巨龙猛一转头,直冲三门,咆哮着直入大海。

尾联上句是说明天就可到京城了,似给人一种轻松之感,然而下句却出人意外地说: “犹自梦渔樵”,含蓄地表白了自己并非专为功名富贵而来。如此结束,委婉得体,优游不迫,而又如异峰突起,出人意料。可谓匠心独运,构思奇特新颖。

【作者小传】

篇5: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翻译赏析

红叶晚萧萧:一作“南北断蓬飘”。

长亭:古时道路每十里设长亭,供行旅停息。

太华: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境内。

过:一作“落”。中条:山名,一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

山:一作“关”。迥:远。

海:一作“塞”。

帝乡:京都,指长安。

上一篇: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目标下一篇:精短获奖感言优秀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