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英语:如何提高翻译准确率

2024-05-18

2018考研英语:如何提高翻译准确率(共9篇)

篇1:2018考研英语:如何提高翻译准确率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2018考研英语:如何提高翻译准确率

从历年考试来看,翻译题是考研英语各题型中得分率较低的一道题。大多数考生在做考研英语翻译题时,感觉最明显的问题是:理解英语不容易,表达成汉语不轻松。因此,如何理解和如何表达,就成了英语基础知识比较匮乏的考生的严重问题了。下面,根据历年真题翻译呈现出的特点和规律,为广大2018届考生梳理考研英语翻译的重要考点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理解英语原文,拆分语法结构

由于英语语言具有“形合”的特点,也就是说,英语句子无论多么复杂,都是通过一些语法手段和逻辑手段连接起来的“像葡萄藤一样”的结构。如果搞不清楚句子的语法结构,考生是很难做出正确的翻译的。因此在翻译句子之前,必须先通读全句,一边读一边拆分句子的语法结构,这是正式动笔翻译之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

怎么拆分呢?具体来讲,考生可以寻找下面一些“信号词”来对英语句子进行拆分,进而更加有效地理解英语原文。

1.基本原则:

把主句和从句拆分出来,把主干部分和修饰部分拆分出来。

2.连词:

如and, or, but, yet, for等并列连词连接着并列句;还有连接状语从句的连接词,如:when, as, since, until, before, after, where, because, since, thought, although, so that,......等等;它们是考生要寻找的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natural scientists use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phenomena.(35词,2003年62题)

拆分本句的信号词有:which, in, that。注意本句出现的两个and连接的是几个词汇,并非句子,所以不用作为拆分点。因此这个句子可以拆分成四个片段。拆分后句子的总结构是:

(1)主干Social science is that branch of intellectual enquiry;

(2)定语从句which seeks to study humans and their endeavors;

(3)方式状语in the same reasoned, orderly, systematic, and dispassioned manner;

(4)定语从句that natural scientists use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phenomena。

二、运用翻译策略,组合汉语译文

正确理解原文后,接下来就是翻译。翻译时,关键是综合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将英文的原意忠实地表达出来。主要有如下翻译技巧。

1.词汇的增减转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在英文看上去比较正常的句子,译成汉语时,如果不或增或减一些词可能无法把英文的原意表达出来,这样就需要适当地运用添减词法。词本无意,意由境生,翻译时考生需要注意词性的转化,经常碰到将名词转化成动词翻译,将具体名词转化成抽象名词进行翻译的情况。

2.代词的译法

代词一般需要转译成名词,即把其所指代的意义译出。

3.人名地名的译法,知道的可以译出来,不知道可以音译,再将英语原词抄写一遍,用括号括起来,比如Whorf可以处理为:沃尔夫(Whorf)

4.很多被动语态如果机械的翻成被动语态,可能会让人看了觉得别扭,因此需要转为主动语态。可以增加万能逻辑主语人们,可以选取中文特有的表示被动的词汇,比如“得以”,“使得”,“将”等,英文中出现by,可将by后面的名词作为主语翻译。

5.定语从句的译法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代词可以翻译为先行词,或者与先行词相对应的代词。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考取13人(前五名都是凯程学员),清华经管6人,北大经院金融硕士8人,人大和贸大各15人,中财金融硕士10人,复旦上交上财等名校18人,法学方面,凯程在人大、北大、贸大、政法、武汉大学、公安大学等院校斩获多个法学和法硕状元,会计硕士、中传、中戏、经济学等专业更是成绩突出,更多专业成绩请查看凯程网站。在凯程官方网站的光荣榜,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特别多,都是凯程战绩的最好证明。对于如此高的成绩,凯程集训营班主任邢老师说,凯程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与我们凯程严格的管理,全方位的辅导是分不开的,很多学生本科都不是名校,某些学生来自二本三本甚至不知名的院校,还有很多是工作了多年才回来考的,大多数是跨专业考研,他们的难度大,竞争激烈,没有严格的训练和同学们的刻苦学习,是很难达到优异的成绩。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凯程老师详细沟通一下就清楚了。

页 共 4 页

篇2:2018考研英语:如何提高翻译准确率

现代翻译理论认为,句子是最重要的翻译单位。大学 英语四级考试中的翻译题型也是以句子翻译为主。考生如果能够熟练掌握句子翻译的基本方法,那么对于处理四级考试中的句子翻译题必将是如虎添翼。本期着重介绍常用的句子翻译方法:正反、反正表达法,分句、合句法。 正反、反正表达法 由于民族文化和思维方式不同,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同一概念时所采用的方式就有所不同。

在表达否定概念时,英语和汉语使用的词汇、语法、语言逻辑就有很大的差异。汉语中有些词、短语或者句子是从反面表达的,而译成英语时则需要从正面进行表达,如例1、例2、例3。反之,汉语中有些从正面表达的词、短语或者句子,译成英语时需要从反面进行表达,如例4、例5、例6。此外,汉语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子结构,如双重否定(例7)、否定转移(例8)在译成英语时也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i.汉语从反面表达,译文从正面表达

例1:他提出的论据相当不充实。 译文:the argument he put forward is pretty thin. (词)

例2:我们确信,年轻一代将不会辜负我们的信任。 译文:we are confident that the younger generation will prove worthy of our trust. (短语)

例3:他七十岁了,可是并不显老。 译文:he was 70, but he carried his years lightly. (句子) ii.汉语从正面表达,译文从反面表达

例4:他这个人优柔寡断,而且总是反复无常。 译文:he was an indecisive sort of person and always capricious. (词)

例5:调查结果清清楚楚地显示病人死于心脏病。 译文:the investigation left no doubt that the patient had died of heart disease. (短语)

例6:这类举动迟早会被人发觉的。 译文:such actions couldn’t long escape notice. (句子) iii.特殊的否定句式

例7:有利必有弊。 译文:there is not any advantage without disadvantage. (双重否定)

例8:我们在那个城市从未因为是犹太人而遭受歧视。 译文:in that city, we had never suffered discrimination because we were jews. (否定转移)

二、分句、合句法 很多情况下,翻译句子的时候,需要调整原来的句子结构,分句法和合句法是调整原文句子的两种重要的方法。所谓分句法就是把原文的一个简单句译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所谓合句法就是把原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或一个复合句译成一个单句。 i.分句法 汉译英时,需要分译的句子多数是长句,或者是结构复杂的复句。这种句子如果译成一个长句,就会使译文冗长、累赘、意思表达不清楚,也不符合英文习惯。如果采用分译,则会使译文简洁、易懂、层次分明。如以下五个例子:

例1. 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竭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按内容层次分译) 译文: youth will soon be gone, never to return. and it will be too late for you to go into scholarship when in your declining years.

例2. 她隔窗望去,突然发现有只小船停泊在河边,船里有位船夫睡得正香。(从主语变换处分译) 译文: looking through the window, she suddenly spotted a boat moored to the bank. in it there was a boatman fast asleep.

例3. 声速随温度的升降会有轻微的增减,但不受气压的影响。(从关联词处分译) 译文: the speed of sound increases slightly with a rise in temperature and falls with decrease in temperature. it is not affected by the pressure of the air.

例4.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有着十多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原文出现总说或分述时要分译) 译文: we are pursuing a policy of “one country with two systems.” more specifically, this means that with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mainland with its more than one billion people will maintain the socialist system, while hong kong and taiwan continue under the capitalist system.

篇3:2018考研英语:如何提高翻译准确率

目前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界已经认识到不仅要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1999年初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修订本) 把“翻译能力”正式列入教学目的之中, 对英译汉和汉译英分别提出了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其中基本要求为:能翻译难度低于课文的英语文章, 理解正确, 译文达意, 译速每小时300英文词。能将内容熟悉的汉语译成英语, 译文达意, 无重大语言错误, 译速每小时250汉字。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均增设了翻译等新题型。人们开始注意全面提高外语翻译能力, 各高校师生逐渐认识到翻译教学的重要性, 但翻译教学的总体状况并没有很大改观。翻译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翻译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 英语教学始终侧重听说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而“译”处于被忽视的地位, 造成的结果是学生的翻译水平不容乐观。这无疑是他们整个知识构架中的缺憾, 不利于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学生翻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的学习态度不明确, 总期待能从课堂上掌握一些字词的翻译, 掌握几条技巧, 然后登台献艺。他们对老师讲授的翻译过程、标准、原则以及原作译者和译著之间的关系等毫无兴趣, 他们希望走出课堂就是地地道道的译者, 学生的急功近利必然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学生翻译能力薄弱的具体表现为:

1.中国式的思维方式是学生翻译中的拦路虎。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教师不难发现学生在翻译中难以摆脱中文思维方式的束缚。在做汉译英练习中学生直接借用汉语语序及表达习惯来翻译, 而在英译汉中却又因为文化差异和思维差异无法完全理解英语。以下便是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出现的错误:

例1:街上人山人海。

误:On the street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正:The street was crowded with people.

2.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翻译失误。英汉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思维习惯, 必然会导致学生对某些习惯用法的理解出现偏差, 从而导致翻译错误。

例2:as timid as a rabbit

误:胆小如兔

正:胆小如鼠

例3:as strong as a horse

误:体壮如马

正:体壮如牛

3.中文表述不当。当代美国翻译家奈达说:“Translation means translating meaning.”即把原文的意思完整正确地表达出来。翻译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忠实与通顺, 符合原句意思, 而且是符合译入语言的习惯, 没有语法错误, 不生硬牵强。可是学生在翻译的时候往往忽视了语言的通顺, 尤其在做英译汉的练习时, 主观上很轻视, 觉得英译汉应该比汉译英容易得多, 实际上, 学生往往过于拘泥原句的顺序, 译出来的汉语支离破碎, 不符合汉语习惯, 读起来拗口。

例4:He is unhappy though he has a lot of money.

误:他不幸福, 尽管他很有钱。

正:他虽然很有钱, 可是不幸福。

例5: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误:如果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

正: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

4.脱离语境, 望文生义, 逐字逐句翻译。翻译如果脱离有关的语境, 就会孤立地一句一句处理译文, 致使行文缺乏内在联系。

例6:The prosperous publishers of such “pocket books” made up the rationalization that they were helping readers toward literacy.

误:繁荣的“口袋书”出版商虚构了一种帮助读者提高文化水平的合理化说法。

正:那些大发其财的“口袋书”出版商居然大言不惭地说, 他们是在帮助读者提高文化水平。

原译注意了原句中的每一个词, 却忽略了译文要做到通顺和意思明白。首先是形容词prosperous, 其本意是“繁荣的”、“昌盛的”, 如prosperous economy是“繁荣的经济”, 可是修饰publishers仍译成“繁荣的”就不妥了, 根据上下文, 这里可译为“生意兴隆的”、乃至“发了财的”、“赚了大钱的”等。

Rational的意思是“合理的”, 比如“合理化建议”就是rational proposal;动词rationalize的意思是“使之合理化”, 而rationalization则是其名词形式, 译为“合理化说法”也未尝不可, 但是作为made up (这里应取“编造”的意思, 而不是“组成”或“虚构”) 的宾语, 还用“合理化说法”就讲不过去了。原句的意思是说, 这些出版商说了些似乎合理的话 (理由) , 其实是瞎编出来的谎言而已, 不妨译为“美其名曰”、“大言不惭地说”、“自欺欺人地说”、“说得好听”、“找借口说”、“吹嘘说”等。

三、提高学生翻译水平的对策

1.重视翻译教学, 提高学生对翻译技能的认识。

翻译是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互相沟通的纽带和桥梁, 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的活动。正是有了翻译这门工具, 不同语言的人们才能相互交往、理解,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 翻译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调动学生对翻译的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树立能学好翻译的坚定信念, 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在翻译中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让学生慢慢对英语翻译产生兴趣。

2.运用翻译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将理论教学渗透到整个实践过程。

翻译教学不但要有字、词、短语、句子、篇章结构的介绍与练习, 更要将两种语言的对比、两种思维方式和两种表达习惯的转换始终贯彻于教材。要进行大量语言现象对比, 分析这些不同语言现象导致的理解、表达和接受方面的差异, 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等特点。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语言转换意识方面得到加强, 从而增进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结合起来, 若把理论与实践割开编写, 学生就难以把握翻译学习的全过程, 难以加深对理论原则的理解, 从而很难达到提高应用能力的目的。

3.加强技能训练。

翻译技能训练应围绕翻译应用理论进行。训练的内容要以翻译的常规手段和变通手段为主, 具体包括以下项目:直译练习、意译练习、译词法、转换法、长句翻译法、翻译中的词语增补与省略、语境与语篇分析、英汉语句子结构比较与翻译等等。译者只有把原文信息内化后才能翻译好。为提高效率, 更好地掌握翻译技能, 教师也可以安排一定量的错误分析, 让学生进行改译或重译, 使他们对翻译过程有敏锐意识和动态把握, 从中发现规律。

4.重视作业的讲评和学生评议。

教师讲评不仅要进行错误分析, 更要介绍优秀译文, 要把那些敢于独立思考, 具有创造性的译文选出来供大家学习;学生评议指学生完成翻译作业后分组对译文进行相互修改, 开展讨论活动, 评价译文的优劣, 各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评议结果, 最后师生共同选出比较认可的译文。学生评议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觉性, 更快地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

5.鼓励学生学习语用学, 不断增强文化敏感性。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甚为密切, 美国文化人类学及语言学家ESapir认为“语言按其本质是文化的”。离开了文化及其所承载的意义, 语言将一无所有。语言的发展与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又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必然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一个特定社会所具有的独特文化, 这就使得任何一种语言都成为一定文化内涵的载体。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不同, 翻译既要在深层上对比不同文化的共性, 又要在表层上充分显示出不同文化的个性。才能更好地完成一种文化向另一种文化的传递。有些表达在原作者以为是常识的, 译者却甚陌生。

例7:——They're building a new shopping center near our house.

——Not another one!

——他们正在我们房子附近修建一个新的购物 中心。

——又一个!

“Not another one!”带有抱怨的意思, 表示不希望再出现第二个、第三个购物中心。含有这样的意思:There're too many shopping centers already.是西方人对某事表示惊讶和强烈不赞成时常说的话, 可译为:“不是吧, 又一个!”或“天哪, 又建一家!”要使译作能正确传达原作的意思, 译者除勤翻词典, 多向原文本族语者请教外, 还要充分理解原作中的文化语境。只有了解异域文化, 认真研究原语的语言文化, 了解文化差异、文化背景, 也就是说, 只有正确理解文化语境, 译语才能从文化意义的角度准确再现原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

四、结束语

翻译需要有一定的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 一个人不但要熟悉了解自己的母语, 还要掌握相当多的与目的语有关的语言文化知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应多背诵、多积累必要的语言文化知识, “输入”一些语言素材, 并在此基础上多练习, 同时也不能忘了加强对母语的学习, 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此外, 教师也应该尽量创造机会充分利用上课时间让学生做一些口头翻译作业, 以此检验学生的翻译水平, 培养学生对翻译学习的兴趣和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充分认识到翻译能力的重要性, 探索翻译教学的有效途径,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帮助他们成为既懂专业、又真正掌握一门外语的新一代大学生。

摘要: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可是目前大学生的翻译水平却不容乐观。分析了学生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比如:中国式思维、文化差异、中文表述不当和脱离语境等。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翻译学习, 调动学生的翻译学习兴趣, 运用翻译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加强学生技能训练, 重视作业讲评, 鼓励学生学习语用学。

关键词:翻译,文化差异,语境

参考文献

[1]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2]胡文仲:英语的教与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3]钱歌川.翻译的基本知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1.

[4]王占斌.关于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调查与研究[J].上海翻译, 2005, (1) :32-34.

篇4:如何提高文言文翻译的正确率

一、重视朗读,培养语感

为什么我们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翻译文言文时,是那么的力不从心?他们认认真真地思考,谨小慎微地答题,可翻译仍然驴唇不对马嘴?

首先,要在“读”上下工夫。朗读就是“口而诵,心而惟”,出之于口,入之于心。这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很多学生之所以学不好文言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连文章都读不流畅,而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是“读”。真理都是简单的,而我们却常常忽视。当前的许多课堂会把大量时间放在古人深邃哲思的挖掘上,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某篇文章的社会意义的渲染上,殊不知,当我们教师独自翱翔在人类思想的天空上时,我们的学生几乎快下“地狱”了。

所以,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读文言文,尽管现在的文言文已经有了句读。那么怎么让学生会读文言文呢?我采用的方法是:预习时要自己正音,读得流畅;上课伊始,师生先一起探讨本文的感情基调,明确之后,在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朗读,要读出情感,如果文章较长,那么就重点读文中情感最充沛的部分;课文学习完毕之后,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由朗读他们最喜欢的地方。这样做既可以缓解课时紧张带来的压力,又可以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思”,在“思”中有所得。

二、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要提高文言翻译的正确率,核心是要牢牢掌握并熟练运用一定的文言实词。很多学生在翻译时正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几个甚至是一个文言实词的翻译,结果便与参考答案大相径庭。比如,笔者在一次练习中发现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学生答案:

1.乃拜彭越为魏相国,擅将其兵,略定梁地。

失误:于是拜彭越为魏国相国,给他一些军队和车马,把梁国的地方给他管理。

2.彭越复下昌邑旁二十余城,得谷十余万斛,以给汉王食。

失误:彭越再一次到昌邑旁收取了二十多座城,得到了谷物十多万斛,都用来给汉王吃。

3.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

失误:高帝开始叫你去的时候你不去,现在说要杀你了就去了,去了就是禽兽败类啊。

从学生的这些答案中不难看出,他们对文中几个关键文言实词(“拜”、“擅将”、“略定”、“下”、“得”、“给”、“禽”)理解得很不理想,结果是学生虽然是认认真真地翻译,但仍然得不到分数。这几个实词,有课内学过的,也有课外的。这至少说明一点,学习仅有认真的态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有坚实的积累和举一反三的灵活。

如何积累呢?首先是必须要牢记课内重要字词的含义,否则就突破不了文言翻译的瓶颈。怎样才能比较顺利地把学生浅层次的识记转内化为实实在在的能力呢?我采用的方法是:识记和练习相结合。记要记得准,练要练得巧。每学完一篇文言文和做完一份练习时,首先要把其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圈画出来,提供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记忆,然后检查记忆情况,其次,阶段性的总结也很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归纳不同篇目中经常出现的重要实词的含义,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针对一些重要的实词,教师还要为学生量身定做一些变式练习,帮助学生快速将识记转化为能力,做到举一反三。

三、突出方法,强化练习

文言文离现实生活很远,这是学生文言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缓慢的重要原因。但是文言语句翻译的规律性很明显,这又是提高文言翻译正确率的突破口。所以,在平时教学和练习时,掌握并运用这其中的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让学生具有强烈的踩分点意识。这离不开教师反复地渗透,更离不开学生反复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在不断地体悟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指导学生认真分析高考考试说明,并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每次练习时都要指导学生判断文言语句踩分点的构成,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具有强烈的踩分意识,这样会为提高文言翻译的正确率起到良好的辅佐作用。

但传统的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比较复杂,学生很难在练习中沉着冷静地将那么多方法加以运用。我发现,很多学生在翻译时会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语境意识不强,很多学生不会利用语境来帮助自己;二是不懂现代汉语的基本结构,很多学生的翻译存在成分残缺不全、语序不当等的问题。基于此,我重点突出两种方法:结构推断法和语境推断法。

使用结构推断法时,准确判断动词是关键,以动词为核心进而确定其主语和宾语,这样就可以解决句式的问题。当学生大体确定一句话的结构时,离正确翻译文言语句也就不远了。而语境推断其实是融合在其中的,句子的主干结构其实就是最好的语境,根据这个语境再来细细推敲个别难以理解的词语,这样翻译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了。

文言语句翻译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题目,朗读是敲开文言大门的钥匙,识记一定量的文言实词是基础,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练习、反思是关键,这几个环节要相互衔接,循序渐进,切不可急功近利,须知磨刀不误砍柴工。

篇5:2018考研英语:如何提高翻译准确率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2018英语考研:看美剧能提高翻译能力吗?学姐告诉你

经常刷英美剧的人,都见识过字幕组的翻译神功。比如《生活大爆炸》里面,Raj的那句 A minute on the lips, a lifetime on the hips.被强大的字幕组译成了 嘴上一时享受,臀上一世肥肉。还有简单的两个名词 the jealousy, the insecurity 在剧情烘托下,被译成了文艺兮兮又不乏调侃意味的 醋海里翻波,不安里浮沉,还有把简单的 I’m back!译成了接地气的 我胡汉三又回来了。这些鬼灵精们不光吃透了原文和剧情,还懂得如何巧妙地发挥汉语功底,达到两种语言表达效果的某种对等,才让屏幕前的我们笑得前俯后仰,没过四级,也能追剧so easy!但是功底在别人身上,看剧的人不一定能学到这种魔力神功。反观我们在做考研英语翻译题的时候,很多同学抓耳挠腮,无从下笔,最后恼羞成怒,还把真题卷子打入冷宫。甚至有人以为多看美剧,做翻译就能有长进。What?!Are you kidding!不过,要想拿到翻译题的满分,也不是没可能。只要掌握足够的技巧,其中重要的是,定语从句的翻译技巧:

一、前置法

当一个限定性定语从句结构和意义较为简单,或是较为简短时,我们把英语原文的定语从句翻译成带 的 的定语词组,放置于被修饰的词之前,将英语原文的复合句翻译成汉语的简单句。

Furthermore,humans have the ability to modify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y live,thus subjecting all other life forms to their own peculiar ideas and fancies。(2003)本句中the environment后面又跟了一个定语从句。大家看下他是什么定语从句,是限定性还是非限定性定语从句。限定性吧!它有什么特点呢,只有三个词,意义和结构都较为简单,因此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就要把它放在他所修饰的先行词的前面。

译文:而且,人类还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从而使所有其它形态的生命服从人类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想像。

But even more important,it was the farthest that scientists had been able to look into the past,for what they were seeing were the patterns and structures that existed 15 billion years ago。(1998,71)这个句子中That existed 15 billion years ago。是一个定语从句,其先行词是the patterns and structures。这个定语从句比较简单,我们可以直接将其翻译他所修饰的先行词的前面。译文:但更为重要的是,这是科学家们所能观察到的最遥远的过去的景象,因为他们看到的是150亿年前宇宙云的形状和结构。

二、单独成句

当一个限定性定语从句的结构较为复杂,意义较为繁杂的时候,如果把它翻译在其修饰的先行词的后面的话,会显得定语太过于臃肿和复杂,而无法让评卷老师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把定语从句单独翻译出来,放置于原来它所修饰的词的后面当定语。同时当定语从句是一个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的时候,往往也要单独成句。Tylor defined culture as。。that complex whole which includes belief,art,morals,law,custom,and any other capabilities and habits acquired by man as a member of society。(2003,64)在这个句子中,whole后面是一个很长的定语从句,无论从结构和意义上看都较为复杂,所以翻译时可以和先行词拆开。

译文:泰勒把文化定义为 一个复合体,它包括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它能力和习惯。

The Greeks assum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language had some connection with the process of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thought,which took root in Europe long before people realized how diverse languages could be。(2004,61)which took root in Europe long before people realized how diverse languages could be。是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修饰前面整个句子;在定语从句中long before引导时间状语从句修饰动词短语Take Root,在状语从句中又包含了一个由how引导的宾语从句,作realized的宾语。句中Take root in作 扎根 讲。因此这个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是较为复杂的,所以我们采用单独成句的翻译方法。

译文: 希腊人认为语言结构与思维过程有着某种关系,这种观点在人们认识到语言的千差万别之前就在欧洲扎了根。

三、融合法

把主句和定语从句融合成一个简单句,定语从句译成谓语。这种方法一般用于限制性定语从句,尤其是 there be 句型中。

There is a girl downstairs who wants to see you。楼下有人要见你。

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new invention。很多人对这项发明感兴趣。

四、状译法

英语中有些定语从句,不仅仅起到一个定语修饰的作用,而且在逻辑上(即意义上)与主句有状语关系,表示原因、让步、转折等等关系。所以广大考生在翻译的时候,应尽量从英语句子的意义上发现这些逻辑上的关系,然后翻译成汉语中相对应的逻辑关系来。比如: Actually,it isn‘t,because it assumes that there is an agreed account of human rights,which is something the world does not have。(1997,71)在这个句子中which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修饰名词an agreed account,而the world does not have是省略了从句引导词that的定语从句,修饰something。这个定语从句在这里有一个转折的逻辑关系在里边,所以要翻译出来!译文: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种问法是以人们对人的权利有共同认识为基础的,而这种共同认识并不存在。

篇6:2018考研英语:如何提高翻译准确率

如何快速提高英语翻译能力?

安格英语导读:在英语考试中,翻译是考验学生转换语言能力的一项测试。许多人以为应付了考试就行了,但是安格英语老师要指出的是,在职场上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翻译文件的时候,语言功底好不好、沟通效率高不高可以直接从你的译文中体现出来,所以大家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不要忘记翻译能力的提高。那么我们如何快速提高英语翻译能力?翻译能力如何迅速提高?安格英语老师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1.加强自身基本素养

所谓基本素养,简单说来由三方面组成,分别是一定的英语水平、较高的中文功底和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这三方面的综合素养越高,越能顺利出色地完成翻译工作。翻译不是一项单独的科目,大家在练习翻译能力的时候应加强中文语法、逻辑、修辞等方面的知识,多阅读、多写作、多练习修改文章。而对于自己岗位或学科专业知识方面,要对专有名词的翻译有一定了解,这样才能快速地提高翻译能力。

2.实践

翻译是一项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初学者一开始找一些难度切合自己水平且有汉语译文的材料进行翻译练习,再把自己的译文与参考译文相对照,从中找到不足。之后还可以多次思考自己在理解方面是否准确,其次看看自己的表达是否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是否有更好的表达方式。

随着水平的提高,可找些简单文章进行翻译,以后逐步过渡到整份资料的翻译。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能坚持每天练习翻译。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大有长进。

3.向他人学习并勇于创新

想提高翻译能力一方面可以多看些相关文章的中文及英文的习惯性表达,就像新闻就有新闻类词汇(举例:)。还可以看看别人是如何翻译的,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找出自己的差距,学习和吸收他人在理解原文精神和翻译表达等方面的长处,促进自己翻译能力及话术上的提高。

如果是自己遇到邮件需要翻译,当遇到问题难以解决时,可以虚心向他人求教。另外经常阅读一些有关翻译技巧的书籍,也有助于翻译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还要有敢于创新的精神。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受囿于以往形成的条条框框,尽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综上所述,提高翻译能力是一个长期实践和不断积累的过程,如果想要快速提高英语翻译能力,一反面要靠自己的努力,另一反面学习专业词汇及固定搭配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而针对翻译,安格英语也提供了相应的短期课程,致力于让大家在短期内提高翻译能力,在沟通效率上大幅提升!了解一下:http:///b2c/courseshow

篇7:2018考研英语:如何提高翻译准确率

资料分析如何达到90%准确率_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指导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部分的考试中,资料分析往往位于最后一个模块,也正是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如果大家按照题本上的顺序去做题的话很容易由于时间不够而不得不选择放弃这一模块。

华公公考分析发现,资料分析的考察方式和内容十分固定,解题技巧和方法易于掌握。相对于数学运算来说比较容易得分,只要经过系统练习,很容易在这段时间内取得明显提升。要想做好资料分析,除了要进行系统练习,时间把握也是关键,如果给大家充分的时间,相信资料分析的准确率都能达到90%以上。那么,如何才能迅速高效的解答资料分析题目呢?其实,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我们做好两方面的工作:迅速定位数据和选择恰当的速算技巧。

迅速定位数据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建议使用结构阅读法,具体而言,就是在做题之前利用较短的时间浏览一下所给材料,把握材料的逻辑结构和核心词语,并对细节进行标注。这样,在之后的答题过程中,就会很容易的定位数据,并能避免一些由于细节疏忽所造成的低级错误。

速算技巧

一般而言,估算法、直除法是最常用的两种方法,建议广大考生可以着重学习。资料分析答题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多练习,要熟练掌握结构阅读法和速算技巧,一般而言,公务员考试的资料分析题目,有90%可以通过速算或者定性分析得到,只有10%左右的题目无法应用到速算技巧。广大考生在备考练习时,需把注意力放在速算技巧的使用上,千万不要借助于计算器,这样对于备考毫无意义。

最后提醒广大考生在笔试中要适当的调整我们做题的顺序,将资料分析这部分内容适当的前移,一般建议将资料分析放到数学运算之前去做,这样能够保证有一个合理的做题节奏,不至于由于时间的不足而丢掉更多的分数。

篇8:2018考研英语:如何提高翻译准确率

关键词:俚语,应用,翻译

前言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中国同其它国家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也在大幅度增加, 作为世界通用语言英语的影响日益扩大。两位操不同语言的人在沟通时, 翻译是二者沟通的桥梁, 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一方讲话的意思形、神兼备的转达给另一方。俚语作为英语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英语翻译中享有重要地位。当人们在使用俚语替代原本通常使用的普通词汇时俚语所传达的交流意义不仅仅是意思的交换, 而是更多层次的信息交流, 还有隐藏在俚语背后的情感交流。本文阐述了现代英语俚语的特点, 就如何在日常交流中灵活应用俚语以及英语俚语翻译的一些方法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

一、英语俚语的翻译

好的翻译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 较强的理解力, 同时还要熟悉该国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这样才能准确翻译出说话双方的正确含义, 有时甚至是说出双方想说却没能说出的内容。美国俚语典型的非正式性和创新性增加了对其理解的难度, 这就给翻译工作带来了挑战。尤其是在俚语英汉翻译过程中, 只有抓住英语俚语行业性特点、年龄阶段鲜明的特点、一定的民族性特点和典型的地域性特点, 体会原文精神, 忠实的传达原文意义, 才更能做到对英语俚语的准确翻译。

1.1翻译要体现行业性的特点

俚语源于各种文化群的“黑话”或“隐语”, 其成员为:警探、赌徒、同性恋者、吸毒者、移民和少数民族等。他们各自创造些俚语表现自己的身份, 以显示自己独立于主流文化之外。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 俚语又是划分社会各阶层和小集团的标记。在一些具体行业的发展中, 从业人员不断根据行业的特点创造出相关的俚语词汇。这些词汇对于行业以外的人来说, 不管是猜测还是查字典, 都是徒劳的, 因为在语境里他们很难找到提示, 而词典也不会记载一个流行度不高的行业俚语。例如医生可能会说:“We need to gork the patient before calling in the blade (在对病人外科手术之前, 我们会对他进行麻醉) ”。美国演员失业时被说成是at liberty;而claptrap指目的在于博得掌声的噱头。可以说, 有多少种行业, 就有多少种行业俚语。

当然, 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掌握所有行业的俚语, 但对于从事英语翻译的人员来说, 在做现场翻译之前的几天, 要认真的了解外国客人的行业, 基本摸清其所在行业的俚语, 否则, 翻译人员不仅不能很好地帮助沟通, 而且可能因此被怀疑是否具有从业的资格。

1.2翻译要注意讲话者的年龄阶段

俚语几乎是人人使用的, 但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使用的俚语是不一样的。俚语的使用呈现出年龄化的特征。这一点在青少年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青少年处于好奇心最强烈的阶段, 偏爱新鲜的事物, 敢于尝试新颖刺激的新语言, 是创造传播俚语词汇的最积极因素。他们会用“buzz”代指“电话”, 用“a knock out”形容令人倾倒的事物。一般说来, 这些年轻人中流行的时尚花哨的语言在其他年龄段群体中很少使用或不被使用。在中年人之间, 工作、婚姻、孩子、生活等是大家共同的话题, 为了舒缓比较大的工作、生活压力, 通常会用俚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All Jeff's hard work is paying off.He's a leg up on the rest of his competitors. (Jeff的努力没有白费, 他在竞争对手中占了上风) ;I was late to work this morning because the car acted up and wouldn't start. (我今天早上因车子出毛病而上班迟到) ;Hurry up!I need that report asap. (快点!我马上要那份报告) 。对于老年人而言, 晚年生活的娱乐是他们的主要话题, 当然疾病和死亡也是他们时刻在面对的。如Paul had to break the news of her friend's death to Paula. (保罗必须告诉宝拉她朋友的死讯) 。

了解客户的年龄阶段, 熟悉这个年龄阶段的常用俚语对做好商务活动的翻译是至关重要的。

1.3翻译要了解讲话者的民族背景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混合而成的移民国家, 这些移民带来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 同时也不断地创造出与美语相融合的新词汇, 从而使俚语日益增加并呈现出多民族性。例如, “snashing”原为英国俚语, “burger”来自德语, “butt”来自荷兰语, “calaboose”来自西班牙语, “hoax”来自于拉丁语, 而“yen”则来自汉语。一般而言, 不同的种族通常会选择使用他们的惯用俚语来表达。例如“He has gone to west”等一系列表示“死亡”的俚语。如果讲话者来自一个信奉基督教的民族, 则可将其译为“升天”, 因为“升天”是基督徒文化的范畴。假如出自笃信信佛的民族之口, 则译为“一命归西”更为妥当。

由此看来, 摸清外国客人的移民背景并熟悉其典型的俚语对做好翻译也是必不可少的。

1.4翻译要体现地域性的特点

美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 不同地域出现了不同的俚语来表达当地的事物或现象;或者对于同一个事物, 不同的地域的人们会用不同的俚语来表达。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风俗仪式和生活方式决定了俚语的地域特征。例如在美国南部盛行的俚语有bay (浅沼泽地) , cracker (穷苦的白人) , cowcumber (黄瓜) , crocus sack (麻袋) , dead cat on the line (可疑的事;不正常的事) , come-see (纤弱的孩子) , dooley (甜薯) 等;在美国西部盛行的俚语大多和牧业有关:如cowlick (牛舔出的水坑, 盐砖) , cold-blooded (非纯种的) , acorn calf (发育不全而又矮小的小牛) , all hat and no cattle (装阔, 装作大好佬) , cattle singer (牧牛能手) 等;寒冷的缅因州出现了俚语deep cold (冰冷, 刺骨的寒冷) , 用来形容天气;新英格兰地区各州有blue (乌饭树的蓝色浆果) , bluenose (清教徒式的人, 极端拘谨的人) 。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各州称龙虾为counter, 其余地区则称之为keeper;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各州使用do trading (购物) 表示do shopping;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用bloodnound或bloodynoun指bullfrog (牛蛙) ;cabinet (内阁) 一词在波士顿指的是milkshake (泡沫牛奶, 奶昔) 等。

可以看出, 来自不同地域的人对俚语的使用习惯是非常不同的, 做好翻译前的地域特点准备对出色完成翻译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二、英语俚语的应用

英语俚语一般是在非正式场合, 比较熟悉的人之间交流时使用的。因此, 在正式场合使用时一定要慎用, 要因人而异, 注意交谈的场合、对象甚至交谈双方的情绪、谈话的内容等, 否则, 会弄巧成拙。

2.1应用俚语, 拉近双方距离

俚语是一种不拘礼节的非正式语言, 它能够给交际双方带来熟悉随便的气氛, 从而便于互相接近和消除隔阂, 拉近交际双方的距离, 容易产生共鸣。而且俚语的使用可表明使用者是特定人群中的一个完全合格的成员, 这样在交际者之间产生一种增强感情的凝聚力, 这对从事商务交际的人都有益。如在市场营销中:Buddy, how long have you been in the biz? (兄弟 (伙计) , 你做这个生意做了多久了?) 美国的IBM电脑公司用“Big Blue”表示;而纽约证券交易所用“Big Board”表示。blue chip原指“扑克牌游戏中代表大数值的兰色筹码”, 商务用语则表示“由殷实可靠的公司发行的值钱而热门的股票”;pick up the check则表“买单”;front money指“预付款, 订购货款”。Be on the ball意为“机警的, 机灵的, 精明的”:She must be on the ball, or a lady cann’t usually head a department.她这人一定很精明, 不然不可能成为一个部门的头。在贸易洽谈中人们使用以下俚语:As I was about to say, I move that we table the discussion until our next meeting when everyone is present.我建议将讨论推迟到下次每个人都参加会议时再进行。句子中“move”不表示“移动”, 而表示“建议”, table the discussion表示“推迟讨论”。除了用negotiate表示“洽谈”外, 还可用batter, hammer out a deal, wheel and deal等来表示。当双方谈到价格时, 一般除了用“knock down the price”来表示“压低价格”外, 还可用come down, dicker来表示。如Can you come down a little?你能再降低一点价格吗?We spent an hour dickering over the price he charged us.我们花了整整一个小时来降低他的要价。在商务交流中通过这些俚语的使用, 增进了亲密和亲昵感, 因为它使说话人有可能降低话语的基调, 和同伴平等, 轻松地交往。

2.2应用俚语, 打破僵局活跃气氛

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一些令人尴尬、拘束的场面, 这个时候用一些幽默的俚语来打破僵局活跃气氛是非常有必要的。幽默感是语言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过于正式的语言一般只出现在合同文书中。俚语和正式用语不一样, 总是诙谐而风趣, 这也是其大受欢迎的关键因素之一。例如, 一个公司的总裁在参加一个重要会议时, 带来了两个位高权重的人物, 使现场气氛比较压抑, 这个时候可以用俚语来活跃气氛, 如:The president brought two big guns to the meeting. (powerful people) (总裁带来两个有权势的人参加会议) 。这样一来, 就会使得拘束的人们会心一笑, 压抑的氛围就被打破了。

有人在吃饭的过程中没有注意自己的形象, 这个时候翻译或其自己可以用幽默的俚语给自己解嘲。形容一个人狼吞虎咽的情景时, “swallow”和“gulp”似乎除了吞咽的动作外不能传达更多的信息。使用俚语的效果就大不一样, 可以用短语“to wolf down”, 也可以说“to eat like a hog”或“to make a pig of oneself”, 狼吞虎咽的动作不仅跃然纸上, 还平添了几分玩笑的趣味。这类俚语在英语中也是比比皆是。再如句子“You are talking nonsense”, 这是说别人讲的话没道理, 除此以外, 没有任何感情色彩;而若是“You are talking a lo of rubbish”, 便会忍俊不禁了吧, 这个表达不仅透露出说话者本身那种善意的戏谑, 也反映了对话者之间的亲密关系。

我们常会遇到外宾在闲谈中不时冒出一字或一句俚语, 旋即引起众人忍俊不禁, 在长途旅行中导游讲故事或笑话, 其间引用一点儿俚语, 气氛顿时会活跃起来。

灵活应用俚语来打破僵局、活跃气氛, 有时会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2.3应用俚语, 适当避讳

俚语在很大成份上带有委婉之意。为了避免谈及人们忌讳的东西。许多委婉的表达方式应运而生。比如在空中晕机的情况 (airsickness) 使人不便, 所以成为“One of those things we just don'talk about”于是人们把飞机上用的呕吐清洁袋戏称为“uncomfortable containers”, 大学生则直接称其为“barf bags”。另外, 像上厕所这一日常行为, 在美国俚语中就有许多委婉的说法:to wash up, to go fix one's face, to go powder one's nose, to go and tidy oneself up to visit John。美国的女人是不喜欢说shit这个不雅的字的, 所以她们就说shoot, 或是BS (=Bull shit) 来表示她们还是很有气质的:I'm so fed up with your BS.Cut the crap. (我受够了你的废话, 少说废话吧) 。当别人做了什么愚蠢的事时, 你可以说, "Don't be stupid"或是"Don't be silly."但是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说法。比较客气一点的说法就是, wise up!它就相当于中文里的放聪明点.你也可以用坚酸刻薄的语气说:Wise up, please.然后故意把please的尾音拉得长长的, 也有人会说:Hey!grow up.意思就是你长大一点好不好?例如有人二十岁了却还不会自己补衣服, 你就可以说Hey!grow up.这和wise up是不是也差不多呢?

此外, 一些下层社会的黑话, 脏话及与性有关的话语确实不雅, 难以入耳, 美国俚语也通过俚语间接的表达出来。例如一些常用的美国黑帮俚语有:O.G.-即Original Gangster, 用来指有案底的帮派份子;red rum-就是谋杀 (murder) 的意思, 只是这里把它反过来写;Rolling 60's-一黑帮的支派;set-帮派分支;Set tripping-帮派内斗;smoke-杀人;Soldier-没有案底的帮派份子;toa-帮派间的义气;thug-身无长物的人, 也可以称为“恶棍”;TTP-指Tree Top Piru, 一黑帮的支派;up north trip-被送往监狱等等。在现实生活中, 当别人对你说脏话时, 直接用“fuck”回击显的你就和对方一样没有素养了, 你就回敬他这一句:"You eat with that mouth?"言下之意, 就是你的嘴那么脏, 你还用这张嘴吃饭;还有一种说法, "You kiss your Momma with that mouth?"就是说你也是用这脏嘴亲你妈妈吗?所以下次记得如果有老美对你说脏话, 记得不要再fuck回去, 保持风度, 说一句, "You eat with that mouth?"就扯平了。

三.结语

在中国和国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 英语的影响日益扩大。作为英语民族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俚语在英语翻译和应用中享有重要地位。了解英语俚语语义, 掌握俚语的特点和使用范围, 做到翻译和应用中的雅俗共赏对于英语学习者和翻译者来说都十分重要。美国俚语的灵活翻译和巧妙应用对英语的初学者而言是有一定的难度地, 因此深入研究英语俚语在翻译和应用过程中的特点是非常有必要的, 它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我们应用英语的能力, 有利于中外双方交流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婷, 洪常春.浅谈导游语言中英语俚语的应用[J].黄山学院学报, 2008, 10 (4) :84~85

[2]李梅.英语俚语的特点及其运用[J].现代情报, 2002, 5:171转162

[3]唐志钦.英语俚语汉译初探[J].教学研究, 2003, 26 (3) :233~235

篇9:浅议如何提高文言文翻译正确率

【关键词】 语感 语境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1-026-01

文言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教师拼命地讲,学生不停地记,可是过一段时间,当教师再提问已强调过的重要的文言词句时,很多学生依旧是一脸茫然。一旦出现了这个现象,教师总是慨叹学生的“冥顽不灵”,但为什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边学边边忘,难道是他们真的不喜欢学习文言文吗?即便是这样,教师也有责任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文言文。如何做才能让学生喜读会读文言文,进而在翻译文言语句时少出差错甚至不出差错呢?

一、语感

培养语感,就要在“读”上下工夫。朗读就是“口而诵,心而惟”,出之于口,入之于心,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很多学生之所以学不好文言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甚至连所学的文章都读不流畅。最基本的语感都不具备,接下来的学习效果自然可想而知。韩愈在《师说》中说道:“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这已充分表明,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是“读”。真理都是简单的,而我们却常常忽视。

所以,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读文言文,尽管现在的文言文已经有了标点,但怎么让学生会读文言文仍很重要。我采用的方法是:预习时要自己正音,读得流畅;上课伊始,师生先一起探讨本文的感情基调,明确之后,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朗读,要读出情感,如果文章较长,那么就重点读文中情感最充沛的部分;课文学习完毕之后,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由朗读他们最喜欢的地方。这样做既可以缓解课时紧张带来的压力,又可以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思”,在“思”中有所得。

二、语境

高考考试说明,对文言实词有这样的要求:“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这启示我们,任何一篇文章中,词语、句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只有与其他的词、句搭配组合在一起,创造了特定的语境,进而才能表达特定的意义,可以说,没有语境就没有“活的词句”。笔者认为,文言文中的字词不能脱离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以及文章所反映的文化背景来理解。

(一)联系句子的内部语境翻译句子

所谓句子的内部语境也就是指一个句子内词语间借助特定的组合搭配关系形成的小的语言环境。翻译文言句子联系句内语境就是要求我们做到“词不离句”,充分关注词与其他词之间的关系乃至它在这个句子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充当的成分。关注句内语境,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角度入手。

对称结构。文言文往往运用字数相等、结果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来叙事、抒情、议论、说明,并且各个句子在相对应的位置上的词语的词性是相同的,含义是相同、相近或相反的,所以,我们可以据此推断词语含义。

找准谓语。很多学生在翻译时往往因忽视现代汉语的基本句式结构,结果翻译存在成分残缺不全、语序不当等诸多问题,达不到文言翻译“达”的要求,而“达”正是评判文言翻译的一个重要标准。笔者认为“找准谓语”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翻译文言语句时,首先要找到谓语,以谓语为中心进而确定前面的主语和后面的宾语,在此基础上,再确定句子中修饰谓语的状语,修饰主语、宾语的定语,这样句子就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规则了。

(二)翻译句子要联系句子的外部语境即文本语境

关注文本语境,一定要反复揣摩此句的上下句,所在段落乃至篇章,做到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如《过秦论》中“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举”译为“全、都”的话,从句子内部语境是可以的,但从全文来看,就错了,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诸侯国都用土地贿赂秦国,在第四段中就提到了没有贿赂秦国的“齐、燕、赵”“不赂者”,因而“举”翻译成“全”是不合逻辑的。可见,准确理解句子的外部语境也是提高文言语句翻译正确率的重要条件。

(三)联系文章所反映的文化背景

学习和理解任何一种语言,必须要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学习文言文也不例外。翻译文言句子时,我们必须对一些涉及历史文化背景的词语有所了解,笔者在此聊举几点以供讨论。

要注意一些历史词语的翻译。这些历史词语常常反映了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风物等,带着那个时代的气息,翻译时要注意。如“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学》),“君子”不必翻译,因为先秦儒家著作中引述古代贤人的言论,往往称“君子曰”。还有一系列反映古人官职变迁的动词,如辟(征召)、擢(提拔)、拜(授予官职)、谪(贬官降职)等,都可归在这一类中。

要注意谦辞和敬辞的翻译。古人在社会交往中比较讲究尊卑观念,反映在语言中就是大量的谦辞和敬辞的运用,翻译好这类词语,有助于更好地反映我国古代的文化特征。

此外,还要注意委婉辞的翻译。由于政治、民俗、习惯等原因,古人说话常常采用一种迂回曲折的方法,委婉含蓄地表达意思,翻译时应该透过字面体现作者的真实意思。例如“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一句,如果把“填沟壑”直译为“填进沟壑里”,就很费解,违反了“达”的翻译标准;而把“填沟壑”意译为“死”,不但好懂,还能把原文委婉辞的文化意义体现出来,所以这句话可译为“希望趁我还没死的时候把他托付了。”

上一篇:武汉高考备考会总结下一篇:表达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