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体处理通知书样本

2024-04-07

尸体处理通知书样本(精选3篇)

篇1:尸体处理通知书样本

关于动物尸体降解处理机 蔬菜清洗机增值税适用税率问题的公告

我们接到基层税务机关报来请示,反映动物尸体降解处理机、蔬菜清洗机虽符合《增值税部分货物征税范围注释》(国税发〔1993〕151号)文件中“农机”的定义范畴,但未在“农机”的正列举范围内,对于上述设备是否属于农机适用13%增值税税率问题,基层税务机关难以确定,请求我局予以明确。

二、什么是动物尸体降解处理机、蔬菜清洗机?

根据农业部门提供的专业意见,公告将动物尸体降解处理机、蔬菜清洗机明确定义为:动物尸体降解处理机是指采用生物降解技术将病死畜禽尸体处理成粉状有机肥原料,实现无害化处理的设备。蔬菜清洗机是指用于农副产品加工生产的采用喷淋清洗、毛刷清洗、气泡清洗、淹没水射流清洗技术对完整或鲜切蔬菜进行清洗,以去除蔬菜表面污物、微生物及农药残留的设备。只有满足上述定义的动物尸体降解处理机、蔬菜清洗机才属于“农机”范畴,并适用13%增值税税率。

篇2:病死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措施

1 病死动物尸体危害

1.1 传播疾病, 危害人类及动物的健康

动物尸体尤其是不明死亡原因的动物尸体存在着极大的危险, 烈性传染病、毒物极有可能潜在于这些尸体中, 不予处理或处理不当都会引发扩散、传播。这些危害可能是直接的, 也可能是间接的。直接接触甚至食用而被感染或二次中毒、三次中毒, 间接接触被尸体污染的车辆、工具、水源、场地、衣物、空气等都可以受到伤害。

1.2 危害食品安全

最近引人注目的是不可食用的动物尸体经过加工成为食品, 进入人们几乎不设防的日常生活。由于其价格低廉, 光凭感官无法辨别好坏, 加工成熟食品更有欺骗性, 这些所谓“食品”在农村、集市和低档的商店、商场颇受欢迎。应该承认动物尸体加工已经成为一个规模宏大的地下“黑”产业。食品安全问题是个大的概念, 动物尸体只是其源头之一。

1.3 危害环境安全

未经处理的动物尸体腐烂变质, 污染空气, 产生恶臭, 令人生厌。动物尸体还可以富集重金属、毒物, 污染其接触的土壤、水等, 再经农作物进入食物链, 产生循环往复的生态危害。

1.4 危害畜牧业经济

每年因动物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达千亿元, 这样巨大的损失其实并没有彻底消失、蒸发, 而是以动物性产品的形式进入生产、加工、消费领域, 废物利用, 变废为宝了。这些非法的、不可食用的动物尸体的产业规模不止千亿元, 它已经成为宏大的暗流汇入市场, 冲击正常的经济秩序, 扰乱安全的畜禽产品供求关系, 妨碍畜牧业可持续良性的发展。

2 对策与探讨

2.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病害动物产品及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关系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也关系到公共环境卫生安全、食品安全及人民的身体健康, 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引起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 积极认真搞好《动物防疫法》、《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处置办法》、《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提高养殖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 按程序规范处理病死动物尸体。通过普及科学知识和法律法规, 让广大养殖户懂得病死动物尸体 (特别是人畜共患病的) 危害性, 正确、规范处理病死动物尸体, 杜绝动物疫情扩散和危害人畜健康。

2.2 建立健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承诺制度

对农民养殖户、规模养殖场实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承诺制度, 把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纳入对养殖户、规模养殖场母猪保险、母猪补贴以及生猪养殖扶持的发放条件之一, 每个规模养殖场制定“规模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制度”, 装框上墙, 设立举报监督电话, 违反将按相关法律法规处罚。做到既要国家扶持, 也要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同时建议把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任务纳入对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年终考核指标和对村兽医人员聘用考核指标。在辖区内发现未对病死动物作无害化处理的实行扣分制, 增强乡、村兽医人员对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食品安全的责任感。

2.3 加大无害化处理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应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入。一是在病害动物尸体资源化利用上下功夫, 研究新技术, 发掘病害动物经济价值, 变废为宝, 让养殖户、政府和社会三方受益。二是财政需投入经费, 建立对病害动物收购补偿制度。据统计, 病害动物主要来自养殖环节, 因养殖业受自然生产周期和疫病影响, 不确定因素多, 利润薄, 导致许多养殖主对病害动物的无害化处理抵触情绪大, 导致最终进入市场, 摆上了餐桌。建议政府应对养殖环节的病害动物进行政策性收购。三是政府应建立区域性大型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 并定性为公益性事业机构。建立以分散处理为主、集中处理为辅的无害化处理模式。

2.4 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

由政府出面, 国家拿出一部分资金, 专门由无害化处理中心用于无害化处理工作和补偿给积极主动按规程处理的饲养和经营者, 使其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建立一个“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 配备专职人员和密封运输车等, 无偿为养殖户 (场) 处理病死动物, 是当前行之有效的办法。一可净化环境, 减少动物疫病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二可解决深埋地点落实难的问题, 减少政府为落实深埋地点而带来的支出, 彻底解决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的老大难问题;可减少因对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无法进行集中处置引起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的发生。

2.5 强化动物防疫执法监督

篇3:尸体处理通知书样本

除此之外,日军还专门动用部队焚尸灭迹,因为将枪杀、刺杀的尸体原封不动地扔进江里,总会留下痕迹。码头上到处都是焦黑的尸体,一个摞一个,堆成了小山。南京城弥漫着一股股焦臭难闻的尸烟,焚尸作业的日本工兵部队一律戴上防毒面具。当时一些人还没死,被焚烧的尸堆中经常传出绝望、恐怖的惨叫声,甚至还有一些人在里面拼命打滚。

日军少佐太田寿男在此期间与另一名军官奉命处理尸体,他们各率400名士兵,专门运送处理尸首。太田寿男后来被我军俘虏,他对当时处理尸体的方法、使用器材及运输情况非常熟悉。据其供述,大部分尸体是由下关码头投入长江的,少部分在浦口一带的洼地和土窟埋掉。太田寿男他们负责将尸体抛入江中,距离远的用汽车或者手推车运送,近的用担架搬运。士兵用铁钩子钩动尸体,其中还有一些负有重伤没有死去的,他们便丧心病狂地用铁钩子猛刺伤者的心脏或头部,使其断气后再运走。到处都是殷红的血、痉挛的手脚和凄惨的呻吟,惨不忍睹。

当时,南京的一些慈善机构也参与处理遇难者尸体,参与这项工作的慈善机构主要有世界红卍字会南京分会、崇善堂、红十字会等。

世界红卍字会南京分会自12月22日开始掩埋遇难者的尸体,当年曾参加这项工作的南京市民施惠云介绍:“每天管门东、门西、三牌楼地段,最多一天收过800多具尸体。特别是收尸的后期,由于有人被杀的时间较长,天气又暖,尸体已经腐烂了,我们就用铁钩子来抬。每天收到的尸体,用汽车送到望风矶、汉西门和下关一带掩埋起来。我们拖的尸体中,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和年轻的妇女。”

红卍字会掩埋尸体的土坑大都是长方形,深两丈左右,男女分开掩埋。每10具尸体埋一层,每层上面覆盖芦席和泥土,然后再一层一层向上摞,直到堆满为止。

崇善堂是南京的一家民间慈善团体,南京沦陷后组织“崇字掩埋队”,负责掩埋遇难者尸体。崇善堂承担收埋尸体的范围相当广泛,收埋尸体的数量也相当庞大。据崇善堂负责人周一渔说:“城区尸体受刀伤的比中弹的多,郊区则差不多。凡有女尸的地方,男尸都在较远的地方。城区的尸体多在地下室、道路转角处发现;乡区的尸体,则是数百数十地躺在沟渠、池塘、田埂下以及草堆中间。那情景之惨,是没法说的。”

崇善堂在几个月时间里,共掩埋男尸109363具,女尸2091具,儿童尸体813具,共计112267具,是当时收埋尸体最多的一家慈善机构。

红十字会从1937年12月24日开始收埋尸体,期间共掩埋军民尸体22683具,牲畜若干。同善堂原来是南京城里专门殓葬婴孩的机构,南京大屠杀后特地成立了掩埋组,埋葬被日军杀害之同胞遗体,期间共掩埋了7000多具同胞尸体。回民掩埋队主要掩埋南京鸡鹅巷清真寺附近遇害的回族同胞,共收埋了400余具尸体。掩埋组成员都是回族人,他们按照回族宗教习惯,先给遇害者洗净身体,再举行土葬。

1937年12月16日至1938年1月,伪南京市自治委员会下关区公所区长刘连祥组织人员在下关一带掩埋尸体3240具。1938年1月30日,刘连祥在致伪南京市自治委员会的一份报告中这样说:“到碇泊场司令部,会见南出先生,蒙司令部发给良民符号84张,即开始分班工作,計由中山码头沿江边清扫及将尸体掩埋,是日约埋三四十具……如此每天均到下关,认真努力清扫工作,经手掩埋尸体约3240具。”

伪南京市政府成立后,有老百姓在中山门外灵谷寺与马群陵园一带发现遇难遗骨3000余具,伪市政府卫生局派人整理收集,将其葬于灵谷寺以东空地,并用青砖垒砌圆形坟墓一座,外面粉刷水泥,坚固异常。伪南京市政公署督办高冠武为之立“无主孤魂碑”,碑文云:

上一篇:练江村第六届村民委员会选举大会主持词下一篇:耿直为公 坚守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