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2006年上半年经营情况分析报告

2024-05-23

银行2006年上半年经营情况分析报告(通用9篇)

篇1:银行2006年上半年经营情况分析报告

关于2011年上半年银行卡业务经营情况的通报 各管辖支行、市行各部门:

上半年以来,各行部认真贯彻上级行的工作指导思想,狠抓落实,积极开拓,迎难而上,全行员工经过半年时间的共同努力,我行银行卡各项业务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善,呈现出了良好的经营势头。现将上半年银行卡业务经营情况分析如下:

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1、发卡指标:截至6月30日,全市新增贷记有效卡X张,完成省行全年发卡计划任务数的X,发卡新增排名全省第X。

2、收益指标:截至6月30日,全市新增中间业务收益X万元,完成省行全年新增任务数X万元的X,新增排名全省第X。

3、资产质量:截至6月30日,全市银行卡不良率为X。不良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X;不良余额为X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X万元。不良率和不良余额实现了双降的既定目标志,信用卡资产质量排名全省第X。

二、经营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我行银行卡各项主要业务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银行卡发卡工作完成较好。上半年银行卡发卡新增X张,其中网点交叉营销和公司联动营销占新增数的X。这主要得益于各行部畅通了“网点交叉销售、公司代发薪、中高端客户配卡、学生族群配卡”四大发卡主渠道,为我行银行卡发卡找到了突破口,也为我行

在上半年基本完成全年发卡任务奠定了基础。

(二)中间业务收入增势平稳。上半年中间业务收入共计X万元,其中发卡分润共计X万元,约占上半年所有中间业务收入的X%。以上数据说明我行去年大力拓展优质客户已初显成效。

(三)信用卡不良抓降工作不容松懈。上半年,我行市本级信用卡资产质量呈现出了良好转变势头,但部分管辖支行信用卡不良率仍居高不下,应引起相关支行的高度重视。相关支行应认真分析各自信用卡催收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尽快尽早理清清收工作思路,制定出清收工作计划,明确清收工作重点,落实逾期贷款专人清收制度。同时加快对符合核销条件不良资产的核销进程。

三、下阶段工作重点

1、努力构建良好用卡环境,最大限度激活上半年发售的零额度卡。为进一步提高上半年发售零额度卡的激活率,卡中心将在下半年里举办一些刺激零额度卡激活的活动。如在特惠商户消费即享受特惠折扣等活动。以此指导辖内各行努力构建良好的用卡环境,进一步提升激活率,最大限度激活上半年发售的零额度卡。

2、配合发卡工作,做好中高端客户配卡及定点医院和药店POS机安装培训工作。为更好服务客户,努力实现为客户们提供我行高效、便捷、多角度、全方位增值金融服务目标,银行卡中心还将负责指导全辖做好本配卡工作,特别是中高端客户配卡工作。

3、进一步加强对辖内信用卡不良率较高管辖支行的催收指导工作。加强与各信用卡不良率较高管辖支行个金分管行长的沟通,取得

各分管行长的理解和支持,使各管辖支行领导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信用卡不良抓降落伞工作,切实落实市分行“催收工作专人负责”的规定,同时密切与公安、法院等部门的工作联系,加强法务催收的执行力度,有效识别、监测和控制风险,争取早日将信用卡不良率和不良余额控制在市分行要求的控制范围以内,实现我行信用卡不良余额和不良率快速下降的初衷。

篇2:银行2006年上半年经营情况分析报告

一、龙头企业数量和规模有新的发展。全市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0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在原来6家的基础上新增3家达到9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5家,同时正抓紧对新一轮重点龙头企业的筛选和确定。

二、龙头企业经营稳步增长。据对全市2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6月发展情况的监测预计,今年上半年,25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15.9%;实现利润3368.6万元,同比增长5%;入库税金2311万元,同比增长11%;共出口创汇483万美元。

三、带动农户能力不断增强。据不完全统计,全市25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农户56.74万户,增长20.1%,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56元;龙头企业带动建立各类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341个,面积达93.8万余亩,养殖生猪180万头,肉兔60万只,白鹅202万只。25家龙头企业共吸纳农民工就业5400余人。

篇3:银行2006年上半年经营情况分析报告

上市商业银行的年度财务报表公布时,高管薪酬都会成为社会的焦点,引发广泛的讨论。2011年平安银行(原深发展)行长理查德·杰克逊年薪高达869万,引起轩然大波。高管薪酬政策是现代商业银行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高管薪酬过高会导致商业银行过高的现金流流流出,降低股东财富;高管薪酬过低则会使管理层缺乏创造商业银行价值的动机,甚至会引发管理层过度在职消费、非效率投资的行为。如果由于资本市场是非完美市场,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管理层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问题,代理成本由此产生。本文通过对中国上市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报酬的考察,试图回答以上问题。

二、实证分析

(一)样本及变量选择

根据企业高管薪酬与治理绩效的研究结构,本文选取2006-2011年间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79个样本做为研究对象。上述数据来源主要是CSMAR数据库,并以各家上市商业银行历年的年报作为补充。

本研究选择总资产收益率 (ROA) 和每股收益 (EPS) 分别从会计和市场两个方面来衡量上市商业银行的治理绩效。在解释变量选取上,我们用前3名高管薪水(GGXC)和管理层持股比例 (CGBL) 两个指标。在控制变量选取上,用总资产对数 (SIZE) 来控制商业银行规模发展对绩效的影响,用资产负债率 (LEVER) 来控制上市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对绩效的影响,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IRST) 、第二到第五位大股东的持股比例(TWO-TO-FIVE)来控制上市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对绩效的影响。以上变量定义详细见表1。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1. 高级管理层激励现状的总体考察

概括起来,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的激励情况存在以下特点:

(1)总体报酬水平存在明显的银行间差异,各商业银行之间差异显著。从表2可知,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前三名高级管理层的总体年度货币收入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从年度总体货币收入的均值统计结果来看,收入最低的是南京银行,为423万,其次是华夏银行,为490万元元。前三名高管薪酬货币收入最高的平安银行(原深圳发展银行),为2130万元,其次是民生银行,为1670万元。从年度收入的标准差统计结果来看,各商业银行的差异十分显著。从表2可以发现,标准差的值非常大,平均为2429125。

(2)总体持股比例较少且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管理层总体持股数量较少,持股比例非常低,16家上市商业银行管理层持股数量占总股本的比例的均值为0.0625%,远远低于西方国家的管理层持股比例。其中最高的是宁波银行,为1%,其余均为零。管理层“零持股”现象非常严重。

(3)前三名高管的平均薪酬的年度差异较大。最高的年份是2008年,高达1060万,2011年最低,只有759.3万,见表3。

2. 所有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2006年到2011年的六年间(由于篇幅原因,具体表格省略),79个样本的平均的总资产收益率只有1.06%,远低于同期的五年期国债收益率,且在过去的六年里,通货膨胀率也较高,投资上市商业银行的风险高于国债投资,因此,总体而言,上市商业银行盈利不佳,毁损了股东的价值。

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均值为28.997%,第二大到第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和的均值为29.829%,缺乏制衡度的“一股独大”现象在证券市场很常见。

(三)多元回归分析

1. 提出假设,构建模型

在报酬—绩效契约下,商业银行管理层的报酬水平与商业银行绩效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假设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与高级管理人员的年度报酬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商业银行经理是风险回避型的,而股东是风险中性的,当经理拥有商业银行股份时,他们就会有动机投资收益较高的项目以提高自己所拥有的股权价值和福利水平,所以,我们假设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与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债权融资会增加商业银行的固定现金流量、降低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从而降低管理层的道德风险,所以,我们假定商业银行绩效与负债比率呈显著正相关;股权的集中度和制衡度会对大股东的掏空动机产生影响,股权越集中、制衡度越低,大股东的掏空动机就越强烈,商业银行绩效也就越差;此外,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还会受企业规模的影响。故提出如下六个假设:

(1)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与高级管理层的年度报酬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与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比例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3)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与负债比例成显著正相关。

(4)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5)第二到第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6)企业规模与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

根据上文,利用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6年到2011年的相关数据,以面板数据广义二乘法估计上市商业银行高管人员薪酬激励水平(前三名高管薪酬货币总量与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商业银行绩效(以总资产收益率或每股盈余表示)的关系,并对各上市商业银行误差项的异方差性进行处理。建立以下如下两个模型:

2. 回归结果分析

表4是经营者薪酬激励商业银行绩效的回归结果,模型 (1) 和模型 (2) 将商业银行和其他上市商业银行作为整体来考察;为了进一步考察经营者报酬对商业银行和其他上市商业银行绩效的激励是否存在差异

通过对模型(1)和模型(2)的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前三名高管薪酬解释变量前的回归系数均为负值,说明高管激励越高,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越差,从而可以看出,上市银行高管的薪酬与公司业绩背道而驰,高管高薪减损了公司的价值。

(2)管理层持股比例两个解释变量前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说明高管激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管理层自身利益和企业利益协调一致,从而可以减少代理成本,提高企业业绩。

(3)模型(1)中的CGBL解释变量的P值都小于0.1且都明显小于模型(2)中的P值,且模型(1)的回归拟合系数更大,说明模型(1)拟合效果更优,相比每股盈余,总资产收益率与管理层激励的关系则更为显著。

(4)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对上市银行的控制力就越强,掏空的动机就越强烈。

(5)第二到第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负债比率、企业规模与企业绩效不呈明显关系。

三、结论与建议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不同行业的上市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年度差异很大,管理层“零持股”、持股量少的现象严重,高级管理人员和持股比例与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前三名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未来的上市商业银行高管激励尚有改进的空间,比如改变上市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结构,改进并推行上市商业银行管理层持股制度,逐步推广股票期权计划使管理层的利益与商业银行股东利益趋于一致,从而降低由于管理层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对股东价值的毁损行为。

摘要:本文运用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来考察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与高级管理人员激励的关系。结果显示前三名高管薪酬与商业银行业绩呈负相关关系;管理层持股比例均与商业银行业绩呈正相关关系;相比总资产收益率, 每股盈余与管理层激励的关系则更为显著;负债比率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 说明债权约束可以减少管理层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从而提高企业绩效;第二到第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和与企业绩效成正相关关系, 说明股权制衡对抑制大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有显著的监督作用。

关键词:高管薪酬,高管持股,零持股,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1]Mock, R.管理层持股与商业银行价值的实证研究[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8.

篇4:银行2006年上半年经营情况分析报告

摘要:根据15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运用SPSS模型中的因子分析法,对影响上市银行经营绩效的诸多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比较在资产盈利性水平、流动性水平、安全性和成长性方面的因子得分及排名,并对提高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提出建议。

关键词:上市商业银行 经营绩效 因子分析

一、引言

上市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占据我国银行业的主导地位,研究我国上市银行的经营绩效,能够基本反映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绩效。本文选取了12个指标:净资产收益率(X1)、每股收益(X2)、成本收入比(X3)、营业收入利润率(X4)、流动比率(X5)、存贷比率(X6)、资本充足率(X7)、不良贷款率(X8)、拨备覆盖率(X9)、营业收入增长率(X10)、净利润增长率(X11)、总资产增长率(X12)。这是根据2002年我国财政部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进行评价,建立的指标体系选取的,该指标体系涵盖了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因此具有适用性。

二、我国商业银行绩效水平分析

(一)样本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鉴于数据的可获取性和时效性考虑,本文选取2013年上半年的15家上市商业银行年度报表财务数据。为了克服样本数据的刚性,运用SPSS软件给数据标准化处理。经过处理的数据符合标准正态分布,均值为0,标准差为1。

(二)实证分析

1、检测指标体系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

将样本各个指标输入SPSS软件,然后进行KMO与Banlett检验,其F值为0.000,KMO值为0.530,大于0.5,根据Kaiser给出的KMO度量标准,同时参考相关系数多数大于0.3,则适合做因子分析。

2、确定公因子个数

如表1所示,经过总方差分解,可以明显看到有4个因子旋转后特征值>1,因此公共因子个数为4,总方差表累积贡献率达到79.401%,这表明所选的4个公共因子包含了原先12个财务绩效指标79.401%的信息,提取这4个主成分,就可以比较好地解释出样本中的 15家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

3、解释公因子含义

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进行旋转,得到四个因子旋转的因子载荷矩阵,设 F1、F2、F3、F4分别为4个公共因子,其中 F1在 X7—X9上载荷较大,称之为“安全性因子”;F2在 X1—X4上载荷较大,称之为“盈利性因子”;F3在 X10—X12上载荷较大,称之为“成长性因子”;F4在X5、X6上载荷较大,称之为“流动性因子”。

经过因子分析,找到了4个综合评价指标,可以对样本银行经营绩效给出客观评价。表2中的 FAC1,FAC2,FAC3,FAC4表示样本银行在四个主因子上的得分数据,结合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与总解释方差比率,确定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模型:

Fi=(30.931*FAC1+21.608*FAC2

14.433*FAC3+12.429*FAC4)/ 79.401

其中Fi为商业银行绩效总得分(i=1,2,……,15)。经过计算得出绩效总得分,排序得到表2样本商业银行因子得分及排序。

三、实证结论

从综合排名上来看,2家城市商业银行和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排名好于国有商业银行。兴业、南京、北京、浦发、招商银行位于前五名,说明在15家上市银行中,这5家银行的2013年上半年综合经营绩效水平最高。华夏、光大、中行,农行、平安银行排在后5位,其综合经营水平相对较弱。

从F1安全因子得分排名来看,在安全性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得分比国有商业银行高,兴业、浦发、招商、民生位居前列,5大国有银行排名比较靠后。2家城市商业银行居中。

从F2盈利性因子得分排名来看,国有商业银行除农行外,排名靠前,盈利性表现良好,而平安、华夏、民生银行盈利相对逊色。

从F3成长性因子得分排名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表现突出,国有商业银行则表现一般,南京银行排在第一位,农行、中信、兴业、平安银行具有较大发展潜力,而国有商业银行具有相对的局限性。由于各银行间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净利率增长率趋同,说明银行间业务同质化,竞争相对较大。

从F4流动性因子得分排名来看,中信、招商、平安银行位列前三名,国有商业银行则表现参差不齐,建行和交行位列第四第五,而农行和工行相对靠后,2家城市商业银行排名居中。目前来看,中、小银行的流动性比率和大型银行的流动性比率没有很大的不同,但长期来看,中小型银行资产负债率较高,财务风险较大。

四、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建议

(一)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

无论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还是中小型商业银行,都应该明确市场定位,不可盲目追求、扩大规模及竞争市场份额,应理性的确定自身身市场定位,优化服务,做出品牌特色,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从而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二)加强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安全性是不可分离的。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及风险监管制度,防范风险是实现银行稳健经营的要求,同时也是提高经营绩效的重点。

(三)扩展业务渠道

中间业务和理财服务的创新,不仅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性,还可以减少对单一业务的依赖,分散风险,提高资产的安全性,是提高商业银行绩效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王洪斌.上市银行的发展状况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4(2)

[2]赵景妍.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上市银行绩效研究[J].对外经贸,2013(2)

[3]魏慨.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3(2)

[4]张文彤.SPS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王吉恒,1964年生,山东沾化人,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财政与金融。闫晓婷,1989年生,黑龙江绥化市人,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与金融)endprint

摘要:根据15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运用SPSS模型中的因子分析法,对影响上市银行经营绩效的诸多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比较在资产盈利性水平、流动性水平、安全性和成长性方面的因子得分及排名,并对提高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提出建议。

关键词:上市商业银行 经营绩效 因子分析

一、引言

上市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占据我国银行业的主导地位,研究我国上市银行的经营绩效,能够基本反映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绩效。本文选取了12个指标:净资产收益率(X1)、每股收益(X2)、成本收入比(X3)、营业收入利润率(X4)、流动比率(X5)、存贷比率(X6)、资本充足率(X7)、不良贷款率(X8)、拨备覆盖率(X9)、营业收入增长率(X10)、净利润增长率(X11)、总资产增长率(X12)。这是根据2002年我国财政部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进行评价,建立的指标体系选取的,该指标体系涵盖了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因此具有适用性。

二、我国商业银行绩效水平分析

(一)样本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鉴于数据的可获取性和时效性考虑,本文选取2013年上半年的15家上市商业银行年度报表财务数据。为了克服样本数据的刚性,运用SPSS软件给数据标准化处理。经过处理的数据符合标准正态分布,均值为0,标准差为1。

(二)实证分析

1、检测指标体系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

将样本各个指标输入SPSS软件,然后进行KMO与Banlett检验,其F值为0.000,KMO值为0.530,大于0.5,根据Kaiser给出的KMO度量标准,同时参考相关系数多数大于0.3,则适合做因子分析。

2、确定公因子个数

如表1所示,经过总方差分解,可以明显看到有4个因子旋转后特征值>1,因此公共因子个数为4,总方差表累积贡献率达到79.401%,这表明所选的4个公共因子包含了原先12个财务绩效指标79.401%的信息,提取这4个主成分,就可以比较好地解释出样本中的 15家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

3、解释公因子含义

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进行旋转,得到四个因子旋转的因子载荷矩阵,设 F1、F2、F3、F4分别为4个公共因子,其中 F1在 X7—X9上载荷较大,称之为“安全性因子”;F2在 X1—X4上载荷较大,称之为“盈利性因子”;F3在 X10—X12上载荷较大,称之为“成长性因子”;F4在X5、X6上载荷较大,称之为“流动性因子”。

经过因子分析,找到了4个综合评价指标,可以对样本银行经营绩效给出客观评价。表2中的 FAC1,FAC2,FAC3,FAC4表示样本银行在四个主因子上的得分数据,结合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与总解释方差比率,确定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模型:

Fi=(30.931*FAC1+21.608*FAC2

14.433*FAC3+12.429*FAC4)/ 79.401

其中Fi为商业银行绩效总得分(i=1,2,……,15)。经过计算得出绩效总得分,排序得到表2样本商业银行因子得分及排序。

三、实证结论

从综合排名上来看,2家城市商业银行和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排名好于国有商业银行。兴业、南京、北京、浦发、招商银行位于前五名,说明在15家上市银行中,这5家银行的2013年上半年综合经营绩效水平最高。华夏、光大、中行,农行、平安银行排在后5位,其综合经营水平相对较弱。

从F1安全因子得分排名来看,在安全性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得分比国有商业银行高,兴业、浦发、招商、民生位居前列,5大国有银行排名比较靠后。2家城市商业银行居中。

从F2盈利性因子得分排名来看,国有商业银行除农行外,排名靠前,盈利性表现良好,而平安、华夏、民生银行盈利相对逊色。

从F3成长性因子得分排名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表现突出,国有商业银行则表现一般,南京银行排在第一位,农行、中信、兴业、平安银行具有较大发展潜力,而国有商业银行具有相对的局限性。由于各银行间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净利率增长率趋同,说明银行间业务同质化,竞争相对较大。

从F4流动性因子得分排名来看,中信、招商、平安银行位列前三名,国有商业银行则表现参差不齐,建行和交行位列第四第五,而农行和工行相对靠后,2家城市商业银行排名居中。目前来看,中、小银行的流动性比率和大型银行的流动性比率没有很大的不同,但长期来看,中小型银行资产负债率较高,财务风险较大。

四、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建议

(一)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

无论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还是中小型商业银行,都应该明确市场定位,不可盲目追求、扩大规模及竞争市场份额,应理性的确定自身身市场定位,优化服务,做出品牌特色,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从而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二)加强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安全性是不可分离的。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及风险监管制度,防范风险是实现银行稳健经营的要求,同时也是提高经营绩效的重点。

(三)扩展业务渠道

中间业务和理财服务的创新,不仅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性,还可以减少对单一业务的依赖,分散风险,提高资产的安全性,是提高商业银行绩效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王洪斌.上市银行的发展状况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4(2)

[2]赵景妍.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上市银行绩效研究[J].对外经贸,2013(2)

[3]魏慨.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3(2)

[4]张文彤.SPS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王吉恒,1964年生,山东沾化人,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财政与金融。闫晓婷,1989年生,黑龙江绥化市人,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与金融)endprint

摘要:根据15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运用SPSS模型中的因子分析法,对影响上市银行经营绩效的诸多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比较在资产盈利性水平、流动性水平、安全性和成长性方面的因子得分及排名,并对提高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提出建议。

关键词:上市商业银行 经营绩效 因子分析

一、引言

上市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占据我国银行业的主导地位,研究我国上市银行的经营绩效,能够基本反映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绩效。本文选取了12个指标:净资产收益率(X1)、每股收益(X2)、成本收入比(X3)、营业收入利润率(X4)、流动比率(X5)、存贷比率(X6)、资本充足率(X7)、不良贷款率(X8)、拨备覆盖率(X9)、营业收入增长率(X10)、净利润增长率(X11)、总资产增长率(X12)。这是根据2002年我国财政部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进行评价,建立的指标体系选取的,该指标体系涵盖了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因此具有适用性。

二、我国商业银行绩效水平分析

(一)样本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鉴于数据的可获取性和时效性考虑,本文选取2013年上半年的15家上市商业银行年度报表财务数据。为了克服样本数据的刚性,运用SPSS软件给数据标准化处理。经过处理的数据符合标准正态分布,均值为0,标准差为1。

(二)实证分析

1、检测指标体系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

将样本各个指标输入SPSS软件,然后进行KMO与Banlett检验,其F值为0.000,KMO值为0.530,大于0.5,根据Kaiser给出的KMO度量标准,同时参考相关系数多数大于0.3,则适合做因子分析。

2、确定公因子个数

如表1所示,经过总方差分解,可以明显看到有4个因子旋转后特征值>1,因此公共因子个数为4,总方差表累积贡献率达到79.401%,这表明所选的4个公共因子包含了原先12个财务绩效指标79.401%的信息,提取这4个主成分,就可以比较好地解释出样本中的 15家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

3、解释公因子含义

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进行旋转,得到四个因子旋转的因子载荷矩阵,设 F1、F2、F3、F4分别为4个公共因子,其中 F1在 X7—X9上载荷较大,称之为“安全性因子”;F2在 X1—X4上载荷较大,称之为“盈利性因子”;F3在 X10—X12上载荷较大,称之为“成长性因子”;F4在X5、X6上载荷较大,称之为“流动性因子”。

经过因子分析,找到了4个综合评价指标,可以对样本银行经营绩效给出客观评价。表2中的 FAC1,FAC2,FAC3,FAC4表示样本银行在四个主因子上的得分数据,结合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与总解释方差比率,确定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模型:

Fi=(30.931*FAC1+21.608*FAC2

14.433*FAC3+12.429*FAC4)/ 79.401

其中Fi为商业银行绩效总得分(i=1,2,……,15)。经过计算得出绩效总得分,排序得到表2样本商业银行因子得分及排序。

三、实证结论

从综合排名上来看,2家城市商业银行和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排名好于国有商业银行。兴业、南京、北京、浦发、招商银行位于前五名,说明在15家上市银行中,这5家银行的2013年上半年综合经营绩效水平最高。华夏、光大、中行,农行、平安银行排在后5位,其综合经营水平相对较弱。

从F1安全因子得分排名来看,在安全性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得分比国有商业银行高,兴业、浦发、招商、民生位居前列,5大国有银行排名比较靠后。2家城市商业银行居中。

从F2盈利性因子得分排名来看,国有商业银行除农行外,排名靠前,盈利性表现良好,而平安、华夏、民生银行盈利相对逊色。

从F3成长性因子得分排名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表现突出,国有商业银行则表现一般,南京银行排在第一位,农行、中信、兴业、平安银行具有较大发展潜力,而国有商业银行具有相对的局限性。由于各银行间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净利率增长率趋同,说明银行间业务同质化,竞争相对较大。

从F4流动性因子得分排名来看,中信、招商、平安银行位列前三名,国有商业银行则表现参差不齐,建行和交行位列第四第五,而农行和工行相对靠后,2家城市商业银行排名居中。目前来看,中、小银行的流动性比率和大型银行的流动性比率没有很大的不同,但长期来看,中小型银行资产负债率较高,财务风险较大。

四、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建议

(一)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

无论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还是中小型商业银行,都应该明确市场定位,不可盲目追求、扩大规模及竞争市场份额,应理性的确定自身身市场定位,优化服务,做出品牌特色,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从而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二)加强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安全性是不可分离的。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及风险监管制度,防范风险是实现银行稳健经营的要求,同时也是提高经营绩效的重点。

(三)扩展业务渠道

中间业务和理财服务的创新,不仅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性,还可以减少对单一业务的依赖,分散风险,提高资产的安全性,是提高商业银行绩效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王洪斌.上市银行的发展状况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4(2)

[2]赵景妍.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上市银行绩效研究[J].对外经贸,2013(2)

[3]魏慨.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3(2)

[4]张文彤.SPS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篇5:银行2006年上半年经营情况分析报告

2006年上半年,我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纪委四次全会及各级党风廉政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解决治党不严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体系中一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制度。它不是中心工作,但影响中心,不是全局,但牵动全局。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党总支书记及纪检组长为副组长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不断加大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的责任分解、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有力地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一、细化分解责任,确保管理到位。

为了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我们坚持“一把手总负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加强领导,不断深化。在完善制度,明确职责的基础上,细化责任,分解到人,确保责任到位。局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任务进行了分解,明确了领导成员的责任,强化了领导干部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责任意识。每年年初都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一起布置,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并在年终的优秀个人,先进科室的评比中,实行一票否决制,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和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政纪教育,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为了从思想上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的提防。我们坚持把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常抓不懈。一是组织机关全体人员深入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艰苦奋斗、居安思危,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论述;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二是组织机关全体人员学习牛玉孺等先进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人,用身边的榜样激励身边的人,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是结合大案要案,用一些典型事例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教育提高了机关全体人员对反腐败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了拒腐防变能力和勤政廉政的自觉性,构筑了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

三、加强制度建设,改善行政管理,实行“二公示一公开”制度。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因此,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有强有力的制度作保证。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采取有力措施,从议事规则,自身建设,人事制度,财务制度,行政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健全了行政审批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我们成立了执法责任制领导机构,制定了执法责任制及监督制约制度,严格执行主体法律和相关法律,并将执法责任制和收费标准进行了公示。具体公示了我局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机构,执法依据,执法范围,执法程序;公示了收费标准及依据,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开六项服务承诺,自觉接受广大群众监督。在财务公开方面,我局坚持实行财务公开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每一笔支出都要有经手人签字,局长签字,纪检组长审核,财务支出力求做到透明化,确保财务支出上的廉洁性。

三、健全制度,狠抓落实,深入开展“三项治理”

开展“三项治理”工作,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三项治理”就是要切实解决各级领导干部在“吃住行”方面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纠正和查处其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并通过制度建设从根本上加以规范。为确保“三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我们落实好三大措施:一是加强领导,按照“三项治理”工作实施意见要求,明确责任,责成专人负责。二是组织机关全体人员认真学习“三项治理”有关文件,对照《实施方案》认真自查自纠。三是强化监督检查,加强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保证了“三项治理”工作任务的顺利进行。

四、改进作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

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按上级要求,我局加入政府网页,完善了“一站式”网上行政审批 程序并正常运行,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硬件到位,配备了电脑、扫描仪、打印机;二是制度到位,制定完善了公开承诺制、内部监管制、窗口服务制、责任追究制、超时默认制、首受责任制、一条龙服务工作制等制度;三是实际操作到位,开展了五大项审批项目,并专门对初审员进行了多次培训,现已成功受理52件审批事宜,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彰和肯定。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由局组织每月对各单位财务进行一次审计,加大对“小金库‘的清理和查处力度。加强行政效能建设,设立了投诉中心,做到了有牌子、有机构、有办公室、有电话、有专职人员、有投诉记录。并对外公布了投诉电话,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及时处理纠正行业中一些不正之风。

五、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深入开展医药乱收费专项治理活动。

各医疗单位深入开展了“树良好医德医风,展天使圣洁形象”活动,形成了落实《规定》、拒绝回扣、“红包”、“提成”、乱收费的强大氛围。认真落实药品招标采购,对各医疗单位进行了两次检查,对一些不规范的行为采取了措施予以纠正,取得良好效果。

深入了开展医药乱收费专项治理活动,严格规范医疗服务收费行为。主要针对巧立名目收费、药品销售乱加价、科室承包、不按规定执行药品收支两条线等问题,全面宣传,广泛动员,通过自查自纠、整章建制、监督检查等方式,狠刹乱收费不正之风,收到良好效果。各单位对医药乱收费专项治理工作思想重视,按照方案要求,召开了动员会,制定了本单位实施方案,完善了规章制度,工作开展比较顺利,表现突出的单位有:市医院、涑北医院、中医院、开张卫生院等。尤其是市医院工作比较扎实,对全院各项医疗收费进行了一次全面核查,公开了收费标准,坚持一书一卡和一日费用清单制度,并加强全员行风教育,将卫生行业“十不准”规定制度作成板面,设立了意见箱和收费监督电话,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一个多月来共审计发现医疗服务乱收费金额1101335元,其中自立名目收费445517元,超标准收费655818元;审计出开单提成搞科室承包违规金额435622元,并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有效解决药品价格虚高现象,改善了医疗服务环境,受到人民群众好评。

篇6:银行2006年上半年经营情况分析报告

为了深入了解明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我们对全市工业运行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对调研材料分析,预计我市工业生产将保持稳固增长态势。预计2011年1季度规模工业实现产值260亿元,上半年达到530亿元。具体情况如下:

1、扩大产能企业上半年预计实现产值100亿元,其中东方铁塔订单饱满,预计上半年实现产值2亿元;中集集装箱预计实现产值2亿元;交运新华昌预计实现产值2亿元;强力钢结构预计实现产值1亿元。企业产能的扩大有力的拉动了工业经济的稳固增长。

2、新增企业上半年预计实现产值10亿元

篇7:银行2006年上半年经营情况分析报告

说明指引

一、上半年预算执行的总体情况

概述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简要分析影响预算执行的主要因素,如市场环境、政策变化、企业自身问题等。

二、上半年主要预算指标完成情况

(一)说明的主要指标应包括:

1、经营活动情况。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补贴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净资产收益率。

2、资产负债情况。总资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总负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负债中应着重说明付息负债);资产负债率。

3、国有权益变动情况。国有权益变动量及主要变动内容。

(二)说明要点

1、根据企业实际,注意区分本级、合并口径对各指标分别进行说明。

2、说明重点包括:根据上半年各指标的实现金额、已完成预算百分比、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减幅度,分析影响完成预算进度及与上年同期相比产生预算差异的主要原因;说明上半年执

行进度对全年预算执行情况的预期影响;企业对于相关影响因素已采取及拟采取的应对措施。

三、上半年重大运作事项完成情况

(一)说明主要内容应包括:

1、投资。分项目、金额说明总体投资进度情况(企业可根据具体实际,附表说明);对于未执行的预算内重大投资项目,应当说明未执行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主要经营指标的影响。

2、融资。分项目、金额说明总体融资进度情况(企业可根据具体实际,附表说明);对于融资方式、金额与预算相比发生重大变化的,应结合变化原因进行相应说明。

3、其他资产处置活动。分项目、金额说明进度情况,对于未执行的预算内重大资产处置项目,应当说明未执行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主要经营指标的影响。

4、资金平衡情况。分析企业面临以及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说明企业已采取及拟采取的应对措施。

5、特别预算执行情况。说明2007年上半年处置壳企业的户数、资产及负债金额、处置方式、收入支出情况等;人员分流、资金来源及费用列支方式等;处置不实不良资产的金额、处置方式、收入支出情况等;处置空转土地及授权房产等情况。(可列明细表反映)

6、科研投入情况。上半年企业已完成的科研投入、R&D投入情况及实施效果,以上半年实际情况为基础对全年科研投入及预期效果进行预计。

(二)说明要点

对于投资、融资、资产处置等重大运作活动,应在说明具体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之间的关系,并对实际完成与预算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说明。投资公司可区分政策性项目、自营项目分别进行分析。

四、其他说明

(一)上半年发生的预算外重大运作事项:年初未列入预算,但上半年已实施的重大资本(资产)运作事项(如投资、融资、资产处置等)的主要情况,及对企业主要经营指标的影响。

(二)其他可能引起预算调整的重大事项或因素:分析其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如或有负债类事项)。

篇8:银行2006年上半年经营情况分析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我院微机管理系统提供的2006~2009年麻醉药品使用数据, 包括药品名称、规格、用量、销售金额等。

1.2 方法

统计2006~2009年各年麻醉药品的销售金额和各年度用量进行统计、排序及分析。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 (DDD) 和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剂量及我院临床实际应用情况, 计算出各药的用药频度 (DDDs) , 并对此进行分析。其中DDD值主要依据《中国药典》 (2010版) 、《新编药物学》 (第16版) [2], DDDs=年使用量×规格/DDD, DDDs值越大, 可客观放映了药物的年应用频率越高, 反应临床对该药品的选择性越大。

2 结果

2.1 各年度麻醉药品销售总金额

统计2006~2009年各年我院麻醉药品销售金额并计算麻醉药品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见表1。

从表1可见, 2006~2009年我院麻醉药品的消耗金额占药品总消耗金额0.316%~0.428%, 用量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 从2006年的157064.36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365670.58元, 增长率也和我院总药品销售的增长率基本同步。可能与我院手术量增加有关, 这与WHO提出的"使癌症病人不痛"的目标是一致的。随着国家对麻醉药品管理政策的不断调整, 为更多地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充分满足患者合理用药要求, 减轻患者的疾病痛苦,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预计麻醉药品用量逐年增加是必然的趋势。

2.2 各年度麻醉药品销售金额

我院麻醉药品有2种剂型7各品种, 其中注射剂4种, 片剂3种。统计2006~2009年各年度麻醉药品各品种的销售金额及并计算占麻醉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 结果见表2。

2.3 各年度麻醉药品DDDs及排序

统计2006~2009年各年度麻醉药品的DDDs及排序, 结果见表3。

3 讨论

从表3可知, 用药频度 (DDDs) 居前三位的是瑞芬太尼注射液、芬太尼注射液与哌替啶注射液。瑞芬太尼注射液是芬太尼家族中的新成员, 有酯键的芬太尼衍生物, 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恢复迅速、无蓄积作用、麻醉深度易于控制等优点, 效价与芬太尼相似, 可增强异氟烷的麻醉效能[3]。用于全麻诱导和全麻中维持镇痛。注射后1min可达有效浓度, 清除率不受体重、性别、年龄的影响, 也不依赖于肝肾功能。对呼吸有抑制作用, 但停药后恢复更快, 3~5min即恢复自主呼吸。因此瑞芬太尼注射液2006~2009年4年DDDs排序始终处于首位。

芬太尼注射液为强效镇痛药, 主要用于麻醉前、中、后的镇静与镇痛, 镇痛作用约为吗啡的80倍。随着现代镇痛泵的使用, 芬太尼注射液自控镇痛作用时间虽短 (1~2h) , 但不良反应较少, 仍是目前复合全麻中常用的药物。其贴剂近年用于晚期癌症止痛也大量使用, 但由于其价格昂贵, 我院还没有使用。

哌替啶是人工合成阿片类镇痛药, 且镇痛效果仅为吗啡的1/8~1/10。其维持时间较短, 且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有很强的神经毒性, 易产生依赖性, 因此不适合用于癌症等慢性疼痛止痛[4]。我院哌替啶注射液主要用于外科、骨科等创伤性疼痛以及手术后患者镇痛。符合WHO将哌替啶作为"晚期癌症止痛治疗不推荐的药物"原则。哌替啶注射液DDDs连续4年排序为第3位, 该药的使用虽有下降趋势, 但总用量仍较大, 这就有待于临床工作者转变观念, 减少对该药的不合理应用。

吗啡是WHO推荐作为治疗晚期癌痛的首选药物, 其消耗量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癌痛状况改善的一个重要指标。吗啡控释片采用缓释和控释技术, 易于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且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维持时间长。可用于癌症患者的长期治疗, 是"癌症三阶梯治疗"推荐治疗癌痛的首选药物[5]。盐酸羟考酮控释片为纯阿片受体激动剂, 具有独特的双相吸收模式, 其"即释+控释"的释药系统实现了快速止痛和持续镇痛的完美结合, 生物利用度是常用阿片类药物中最高的, 为60%~87%, 且个体差异较小。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的用药金额、DDDs自2006年以来增长明显, 有逐步取代吗啡控释片地位的趋势。

磷酸可待因片属于剧烈的止咳药, 也有镇痛作用, 其作用小于吗啡, 是第二阶梯镇痛的代表药, 主要用于癌症中度镇痛, 可待因片DDDs在同类中最低, 在我院的使用频率呈相对的稳定。

综上所述, 我院的麻醉药品品种规格相对较齐全, 临床用药选择范围广, 对麻醉药品的使用管理比较规范。临床医生在麻醉药品的使用中, 一定要根据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 遵循癌症疼痛药物治疗原则, 首选无创途径给药, 按阶梯、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 注意具体细节, 从而使我院麻醉药品的应用更趋于安全、合理、有效。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 采用金额排序、限定日剂量排序的分析方法对我院微机管理系统提供的2006~2009年麻醉药品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 该院麻醉药品用药金额逐年增加, 瑞芬太尼注射液、芬太尼注射液与哌替啶注射液DDDs各年度均排列靠前。结论 我院使用的麻醉药品品种规格相对较齐全, 使用基本合理。

关键词:麻醉药品,用药频度,分析

参考文献

[1]赵庚昊, 王荣乐, 吴洁.2006~2009年我院麻醉药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0, 10 (5) :412.

[2]陈新谦, 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71.

[3]黄宇光, 杨世民.特殊管理药品管理和临床合理应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0:77.

[4]赵迎宾, 张小林, 孟玲.2005~2007年我院麻醉药品应用分析[J].安徽医药, 2009, 13 (5) :574.

篇9:银行2006年上半年经营情况分析报告

关键词:银行间债券市场 收益率曲线 债券规模 现券交易

2014年上半年,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价格指数不断走高,债券发行规模与存量规模稳步扩大,公司信用类债券继续快速增长,回购交易保持活跃,现券交易量与去年下半年相比有所回升,银行间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进一步增强。

债券价格指数走高

2014年上半年,中债-银行间债券指数呈现不断上升走势。年初,中债-银行间债券指数结束了自2013年6月份以来的下挫,出现止跌回升态势。上半年,在经济基本面保持稳定、资金面稳中偏松等因素影响下,我国债券市场整体回暖,呈现“慢牛”走势。6月末,中债-银行间财富指数收于152.2042,比年初的143.9009上升了5.77%,中债-银行间净价指数收于114.2143,比年初的110.2910上升了3.56%(见图1)。

一级市场

(一)债券发行量大幅增长

2014年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5.28万亿元,同比增长28.9%,增幅较上年高9.1个百分点。其中,公司信用类债券1发行规模为2.52万亿元,同比增长36.5%,占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总规模的47.7%(见表1)。

从发行券种看,国债占比最高,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增幅最大。2014年上半年,发行额占比居前四位的分别是国债、国开行金融债、政策性银行债和短期融资券,市场占比分别为14.4%、13.4%、11.8%和11.1%。发行规模同比增幅居前四位的分别是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政府支持机构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同比分别增长1684%、187.5%、106%和87%。上半年,未发行央行票据。

从期限分布看,短期品种占比上升,长期品种占比下降。2014年上半年,1年期以下期限品种发行占比为36%,与上年相比上升3个百分点;1~3年、3~5年、5~7年和7~10期限品种累计发行占比为62.1%,与上年相比下降2.6个百分点;10年期以上期限品种发行占比为1.8%,与上年相比下降0.4个百分点。从国债的发行期限看,2014年上半年,1年期以下期限的短期国债发行占比为14.3%,1~10年期限的中期品种累计发行占比为77.1%,10年期以上期限的长期国债发行占比为8.6%,“中间大、两头小”的期限结构特征明显(见图2)。

(二)债券余额稳步扩大

2014年6月末,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余额达到30.0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为7.89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占银行间债券市场余额的26.3%,比上年同期增加1.3个百分点。1997年以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余额呈现稳步扩大特征,2014年6月末银行间债券市场余额较1997年末增加了近62倍(见图3)。

从债券余额的券种分布上看,国债占比最高,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增幅最大。2014年上半年,债券余额占比居前四位的分别是国债、国开行金融债、政策性银行债和中期票据,市场占比分别为27. 6%、20.7%、11.5%和10.1%。债券余额同比增幅居前四位的分别是信贷资产支持证券、非公开债务融资定向工具、资产支持票据和地方政府债,同比分别增长336.3%、91.7%、43.1%和42.7%(见图4)。

从债券余额的期限结构上看,2013年6月末,1~3年待偿期债券为余额最高品种,占比25.7%,比上年同期高5.5个百分点,其余各待偿期债券余额占比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幅度不大,均在2个百分点以内。在国债余额期限中,1年期以下待偿期的国债余额占比为8.5%,1~10年期待偿期的国债余额占比为72.9%,10年期以上待偿期国债余额占比为18.6%,同样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结构特征(见图5)。

二级市场

(一)回购交易活跃

2014年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交易规模继续稳步增长,质押式回购和买断式回购共计成交94.33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增幅较上年同期高5.3个百分点。其中,质押式回购累计成交89.77万亿元,同比增长16.7%;买断式回购累计成交4.57万亿元,同比增长75.1%(见图6)。

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质押式回购利率与买断式回购利率走势基本一致,整体利率水平低于2013年。其中,质押式回购日加权平均利率为2.87%,比2013年下降67个基点;买断式回购日加权平均利率为3.33%,比2013年下降63个基点。

在交易标的券种方面,以政府信用类和准政府信用类2为标的券种的质押式回购交易合计占比81%,以公司信用类债券为标的券种的质押式回购交易合计占比16.9%。在买断式回购中,以政府信用类和准政府信用类债券为标的券种的交易占比50.4%,以公司信用类债券为标的券种的交易占比48.4%。

在交易期限结构方面,7天以内的质押式回购交易在质押式回购总成交量中占比为93%,比2013年增加1个百分点。其中,隔夜品种成交继续活跃,占比81.2%,比2013年增加2.1个百分点;7天品种成交量占比11.8%,比2013年减少1.1个百分点。7天以内的买断式回购交易在买断式回购总成交量中占86.4%,比2013年减少0.2个百分点。

在净融资结构方面,大型商业银行3、政策性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表现为资金净融出,合计净融出资金34.61万亿元,占资金净融出总额的84.4%;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4、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基金表现为资金净融入,合计净融入资金38.36万亿元,占资金净融入总额的93.5%。此外,非法人机构投资者5在银行间市场开展的正、逆回购交易量分别为10.68万亿元和6.91万亿元,占比分别为11.3%和7.3%(见图7)。

nlc202309020754

(二)现券交易有所回升

2014年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累计成交17.53万亿元,同比减少45.8%。但与2013年下半年相比,环比增长89.5%。从月度成交情况看,上半年各月成交额基本在2~4万亿元,与2013年下半年月成交额不到2万亿元的水平相比有所回升(见图8)。

在交易券种方面,2014年上半年现券成交排名前四位的券种为政策性银行债、中期票据、国债和企业债,成交占比分别为40.7%、14.5%、13.7%和12%。与2013年相比,政策性银行债成交占比上升了10.3个百分点,央行票据成交占比则由2.6%进一步下降到0.4%,下降了2.2个百分点。

在换手率方面,2014年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整体换手率为58.4%,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63.3个百分点。其中,公司信用类债券换手率89.5%,比上年同期低155.8个百分点。换手率位列前五位的分别是证券公司短融、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和中期票据,平均换手率分别为489.8%、140.2%、131.1%、112.4%和84.2%。

在机构买卖方面,2014年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卖出量与买入量排名前三位的机构均为城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三家机构合计卖出量占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总卖出量的61.1%,合计买入量占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总买入量的57.5%。在买卖净额方面,上半年现券交易净卖出量排名前两位的机构分别是城市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二者合计净卖出量占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净卖出总量的63.8%;现券交易净买入量排名前两位的机构分别是境外银行和基金,二者合计净买入量占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净买入总量的45.7%。此外,非法人机构投资者的现券卖出、买入量分别为1.65万亿元和2.07万亿元,占比分别为9.5%和11.9%(见图9)。

衍生品市场

利率互换交易量增长。上半年,人民币利率互换累计成交18179笔,名义本金额达1.70万亿元,同比增长10.7%。从各月成交情况看,2月份成交最少,名义本金额为1957.95亿元,其他各月成交的名义本金额均在2000亿元以上,其中4月份成交3280.52亿元。在交易期限结构方面,1年及1年期以下交易的名义本金额占比为79.7%,比上年上升4.1个百分点;1~5年期品种成交量占比为12.3%,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5~10年期品种成交量占比为8%,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从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的浮动端参考利率来看,与7天回购定盘利率挂钩的交易量占比为78.5%,比上年上升13.2个百分点;与Shibor和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挂钩的交易量占比分别为20.5%和0.9%,分别比上年下降12.8和0.5个百分点。

2014年上半年,债券借贷业务共发生737笔,标的债券面额为1278.2亿元,同比增长470.1%。

在其他衍生品市场方面,2014年上半年,债券远期和远期利率协议均无成交,无新达成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A)交易,无新增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

市场运行特点

(一)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下行,信用利差扩大

2014年上半年,在经济基本面稳中趋弱、资金面稳中偏松以及银行同业业务监管趋严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各券种收益率全线下行。在利率债品种方面,国债、央票、国开行金融债和政策性银行债的收益率曲线均呈现陡峭化下行,短端下行幅度大于长端。例如,6月期国债收益率和3月期央票收益率下行幅度分别达到100bp和131bp,1年期国开行金融债和1年期政策性银行债的收益率下行幅度也分别达到121bp和117bp;3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3年期央票收益率下行幅度分别为53bp和56bp,10年期国开行金融债和10年期政策性银行债的收益率下行幅度分别为86bp和73bp。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及期限利差来看,2014年上半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呈震荡下行走势,期限利差则是先扩大、再缩小(见图10)。

在信用债方面,AAA级中短期票据、AAA级企业债和AA级企业债的收益率也全线下行,且短端下行幅度大于长端。其中,1年期AAA级中短期票据、1年期AAA级企业债和1年期AA级企业债的收益率下行幅度分别达到为158bp、157bp和182bp。从3年期AA级企业债与相同期限政策性银行债之间的信用利差来看,2014年上半年二者之间的信用利差平均为158bp,比2013年全年二者之间的平均信用利差扩大了18bp(见图11)。

(二)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规范不断推进

一是建立场外金融衍生产品集中清算机制。2014年1月28日,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建立场外金融衍生产品集中清算机制及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集中清算业务有关事宜的通知》,要求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达成的人民幣利率互换等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需按要求进行集中清算,由上海清算所提供集中清算服务。自2014年7月1日起,金融机构之间新达成的,以FR007、Shibor_ON和Shibor_3M为参考利率的,期限在5年以下(含5年)的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凡参与主体、合约要素符合上海清算所有关规定的,均应提交上海清算所进行集中清算。

二是增加商业银行柜台债券业务品种。3月28日,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4﹞第3号》,增加商业银行柜台业务品种,所增券种为国家开发银行债、政策性银行债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等政府支持机构债券。5月6日至8日,国开行首只银行柜台金融债券通过中国工商银行成功发行6。

三是由上海清算所提供技术支持的人民银行债券发行系统正式对外提供服务。上半年,共有中国铁路总公司、海通证券和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三家机构通过该系统进行了四期债券7的公开招标发行,发行量合计453亿元。

nlc202309020754

四是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1月26日,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发布了《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就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进行规范。

五是规范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招标发行债券行为。4月9日,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发布了《关于银行间债券市场招标发行债券有关事宜的通知》,就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招标发行债券(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和公司债券)有关事项进行了规范。

(三)银行间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进一步增强

2014年上半年,在国家“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背景下,我国非金融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需求强劲,银行间债券市场共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2.52万亿元,同比增长36.5%,存量规模达7.89万亿元,同比增长18.7%。企业债券净融资1.30万亿元,同比多861亿元,在社会融资规模中占比12.3%,同比高0.3个百分点。债券市场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支持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服务中小企业,惠及民生工程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一是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基础行业融资。上半年共有1034家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注册发行1741只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融资规模达2.12万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十大振兴类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分别募集资金4642.1亿元、4882.9亿元和4567.9亿元。

二是为中小企业和“三农”企业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上半年有6家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3期集合票据(含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募集资金4.3亿元;有48家涉农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71只涉农企业债务融资产品,募集资金629.4亿元。

三是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上半年有14家保障房相关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15只债务融资工具(含中期票据和资产支持票据),募集资金350.48亿元,支持了天津、上海、辽宁、山东等9个地区1.1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

注:

1.含企业债券、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和资产支持票据。

2.政府信用类债券含国债、地方政府债和央票;准政府信用类债券含政策性银行债和政府支持机构债。

3.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6家。

4.含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农村信用联社、村镇银行。

5.含基金、信托公司的金融产品、基金公司的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证券公司的证券资产管理业务、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商业银行资管、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其他投資产品。

6.本期债券期限1年,票面利率4.5%,通过工商银行境内网点及电子银行向社会公众共发行20亿元。其中个人投资者和非金融机构投资者分别认购15.45亿元和4.55亿元。

7.分别是14铁道CP001、14铁道mtn001、14海通证券CP003和14国开金融债01。

作者单位:朱永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

荣艺华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责任编辑:印颖 夏宇宁

上一篇:交通综合信息项目下一篇:关于检验科的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