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培根简介

2024-04-26

弗朗西斯培根简介(精选6篇)

篇1:弗朗西斯培根简介

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培根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一.培根生平

培根于1561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官宦世家。父亲尼古拉.培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曾在剑桥大学攻读法律,他思想倾向进步,信奉英国国敦,反对教皇干涉英国内部事物。母亲安尼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才女,她娴熟的掌握希腊文和拉丁文,是加尔文教派的信徒。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较早,各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12岁时,培根被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在校学习期间,他对传统的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自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

在剑桥大学学习三年后,培根作为英国驻法大使埃米阿斯.鲍莱爵士的随员来到了法国,在旅居巴黎两年半的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整个法国,接触到不少的新鲜事物,汲取了许多新的思想,这对他的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579年,培根的父亲突然病逝,他要为培根准备日后赡养之资的计划破灭,培根的生活开始陷入贫困。在回国奔父丧之后,培根住进了葛莱法学院,一面攻读法律,一面四处谋求职位。1582年,他终于取得了律师资格,1584年当选为国会议员,1589年,成为法院出缺后的书记,然而这一职位竟长达之久没有出现空缺。他四处奔波,却始没有得到任何职位。此时,培根在思想上更为成熟了,他决心要把脱离实际,脱离自然的一切知识加以改革,把经验观察、事实依据、实践效果引入认识论。这一伟大抱负是他的科学的“伟大复兴”的主要目标,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志向。

16,伊丽莎白去世,詹姆士一世继位。由于培根曾力主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合并,受到詹姆士的大力赞赏。培根因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1602年受封为爵士,16被任命为詹姆士的顾问,16被任命为副检察长,16被委任为首席检察官,16被任命为枢密院顾问,16提升为掌玺大臣,16晋升为英格兰的大陆官,授封为维鲁兰男爵,16又授封为奥尔本斯子爵。但培根的才能和志趣不在国务活动上,而存在与对科学真理的探求上。这一时期,他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并出版了多部著作。

1621年,培根被国会指控贪污受贿,被高级法庭判处罚金四万磅,监禁于伦敦塔内,终生逐出宫廷,不得任议员和官职。虽然后来罚金和监禁皆被豁免,但培根却因此而身败名裂。从此培根不理政事,开始专心从事理论著述。

1626年3月底,培根坐车经守伦敦北郊。当时他正在潜心研究冷热理论及其实际应用问题。当路过一片雪地时,他突然想作一次实验,他宰了一只鸡,把雪填进鸡肚,以便观察冷冻在防腐上的作用。但由于他身体孱弱,经受不住风寒的侵袭,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于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培根死后,人们为怀念他,为他修建了一座纪念碑,亨利·沃登爵士为他题写了墓志铭:

圣奥尔本斯子爵

如用更煊赫的头衔应

称之为“科学之光”、“法律之舌”

……

二.培根的哲学思想 培根的哲学思想是与其社会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他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代表,主张发展生产,渴望探索自然,要求发展科学。他认为是经院哲学阻碍了当代科学的发展。因此他极力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权威。他还进一步揭露了人类认识产生谬误的根源,提出了著名的“四假相说”。他说这是在人心普遍发生的一种病理状态,而非在某情况下产生的迷惑与疑难。第一种是“种族的假相”,这是由于人的天性而引起的认识错误;第二种是“洞穴的假相”是个人由于性格、爱好、教育、环境而产生的认识中片面性的错误;第三种是“市场的假相”,即由于人们交往时语言概念的不确定产生的思维混乱。第四种是“剧场的假相”这是指由于盲目迷信权威和传统而造成的错误认识。培根指出,经院哲学家就是利用四种假相来抹煞真理,制造谬误,从而给予了经院哲学沉重的打击。但是培根的“假相说”渗透了培根哲学的经验主义倾象,未能对理智的本性与唯心主义的虚妄加以严格区别。 培根认为当时的学术传统是贫乏的,原因在于学术与经验失去接触。他主张科学理论与科学技术相辅相成。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他提出“真理是时间的女儿而不是权威的女儿”,对经院哲学进行了有力的攻击。

培根的科学方法观以实验定性和归纳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关于物质是万物本源的思想,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具有运动的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属性。培根从唯物论立场出发,指出科学的任务在于认识自然界及其规律。但受时代的局限,他的世界观还具有朴素唯物论和形而上学的特点。 三.培根的论著

15,培根发表了他的处女作《论说随笔文集》。他在书中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以及对人生的理解,浓缩成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16,培根用英语完成了两卷集《论学术的进展》。这是以知识为其研究对象的一部著作,是培根声称要以知识为其领域,全面改革知识的宏大理想和计划的一部份。培根在书中猛烈抨击了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论证了知识的巨大的作用,提示了知识不能令人满意的现状及补救的办法。在这本书中,培根提出一个有系统的科学百科全书的提纲,对后来十八世纪的狄德罗为首的法国百科全书派编写百科全书,起了重大作用。 16,在培根任副检察长时,他又出版了第三本著作《论古人的智慧》。他认为在远古时代,存在着人类最古的智慧,可以通过对古代寓言故事的研究而发现失去的最古的智慧。

培根原打算撰写一部六卷本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伟大的复兴》,这是他要复兴科学,要对人类知识加以重新改造的巨著,但他未能完成预期的计划,只发行了前两部份,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是该书的第二部份。《新工具》是培根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它提出了培根在近代所开创的经验认识原则和经验认识方法。这本书与亚里士多德的《工具篇》是相对立的。

培根在结束其政治生涯后,仅用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亨利七世本纪》一书,这部著作得到后世史学家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是“近代史学的里程碑”。

大约在1623年,培根写成了《新大西岛》一书,这是一部尚未完成的乌托邦式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由罗莱在他去逝的第二年首次发表。作者在书中描绘了自己新追求和向往的理想社会蓝图,设计了一个称为“本色列”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科学主宰一切,这是培根毕业所倡导的科学的“伟大复兴”的思想信念的集中表现。 此外,培根在逝世后还留下了许多遗著,后来,由许多专家学者先后整理出版,包括《论事物的本性》、《迷宫的线索》、《各家哲学的批判》、《自然界的大事》、《论人类的知识》等等。

四.培根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弗兰西斯.培根是近代哲学史上首先提出经验论原则的哲学家。他重视感觉经验和归纳逻辑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开创了以经验为手段,研究感性自然的经验哲学的新时代,对近代科学的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人类哲学史、科学史都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为此,罗素尊称培根为“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

篇2:弗朗西斯培根简介

2、金钱好比肥料,如不撒入田中,本身并无用处。

3、人们愈是贤明,愈低着腰向他人领悟。

4、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韧,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德性。

5、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真实的品德。

6、虚伪的人为智者所轻蔑,愚者所叹服,阿谀者所崇拜,而为自我的虚荣所奴役。

7、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

8、过去的事情是无法挽回的。聪明人对此刻与未来的事惟恐应付不暇,对既往的事岂能再去计较。

9、人们以为他们的理性支配言语,偏偏有时反而支配理性。

10、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

11、为了要替自我煮蛋以致烧掉一幢房子而毫不后悔的人,乃是极端的利己主义者。

12、美貌倘若生于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身上,当然是很光彩的;品行不端的人在它面前,便要自惭形秽,远自遁避了。

13、对小钱不好过分去计较。金钱是生着羽翼的东西,有时它会自行飞去,有时务必将它放出去,才能带更多回来。

14、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不是在我们的背后。

15、凡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我的聪明和智谋的人,多半是结局很不幸的。

16、顺境中的好运,为人们所希冀;逆境中的好运,则为人所惊奇。

17、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

18、幸运的时机好比市场上的交易,只要你稍有延误,它就将掉价了。

19、有妻室儿女的人,行动自由就受到限制,从而成为命运的人质。

20、做大官只为自己谋幸福,不如做大事为众人谋利益。

21、研究真理认识真理和坚信真理,乃是人性中最高的美德。

22、德行高尚的人们,其德愈增则受人嫉妒之机会愈减。

23、真挚的友谊犹如健康,不到失却时,无法体味其珍重。

24、资料丰富的言辞就像闪闪发光的珠子。真正的聪明睿智却是言辞简短的。

25、若要进入学问的世界,务必像赤子一样才行。

26、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适宜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

27、天使为欲求与神同等的权力,而犯法堕落;人类为求知识与神同等,而触法堕落。

28、金钱像肥田料,如不散布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29、读书使人渊博,辩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精细。

30、如果你思考两遍以后再说,那你说得必须比原来好一倍。

31、对上帝的造物和工作的沉思产生了知识;但涉及到上帝本身时,却没有完满的知识,只有知识破灭后的惊异。

32、如果不持续必须程度的陌生感,就不会有出类拔萃的美。

33、当命运微笑时,我也笑着在想,她很快又要蹙眉了。

34、在一切有困难的交涉中,不可希冀一边下种一边收割。

篇3:弗朗西斯培根简介

弗朗西斯·培根自学成才,研究过尼采著作、浪漫主义的绘画和样式主义的绘画,早期的作品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颇深。1944年弗朗西斯完成了第一幅成熟的作品——用基督受难作为主题的三张习作。这幅作品是以三联画的形式来构成的,画面分开安置,每一幅画面中都有一个生物趴伏在方盒形的阴影之中,在背景里面生动的橙色是代表复仇女神的影子,放在《基督受难图》的下方,它的造型让人惊惧。弗朗西斯擅用强劲粗犷的笔触表达展现画面中愤怒、荒蛮、恐怖、孤寂和兴奋的人物形象,虽然人物的形象被刻意扭曲,不过依然可以辨认。弗朗西斯以“尝试把某些情绪可视化”形容自己的作品。弗朗西斯作品的人体一般都会扭曲变形,但是人物身上的衣物以及周围的背景物件却是未扭曲正常的。只要对比画面中的衣物和被隐盖在衣物下的躯体,手臂与雨伞,以及嘴巴和喷出的烟雾。依据弗朗西斯自己的解释,身体和脸的变形是一种“对神经系统的直接冲击”的效果进化出来的处理手段。

二、发现艾德里安·格尼

弗朗西斯·培根的画向观者揭露生命中的苦痛与人类脆弱而可怖的天性,引发了观者的思考。而曾被称为“培根第二”的艾德里安·格尼就是受影响者之一。艾德里安·格尼出生于罗马尼亚北部的麦芮,在克卢日的艺术与设计大学毕业,于罗马尼亚的克卢日和德国的柏林工作生活。

艾德里安开始是向巴洛克时代画家学习,从他处理的画面和创造的视觉氛围中不难看出,尤其是明暗对比的戏剧性影响。作品里黑色和灰色的阴影占主导地位,整体气氛十分阴郁,细节也比较丰富,可人物常常是面目模糊,他们的脸部要么是被隐藏起来,要么就只是一个含糊的轮廓,看上去就好像一切都被笼罩在帷幕之中,把想象和历史场景奇妙的糅合在一起,就好似已经被忘记和遗弃的一样,显得无力、僵硬又呆板。艾德里安不只是按照传统的方式绘画,画布上不仅用画笔进行绘画,更是充分体现调色刀的作用,使画面达到一种特别的质感和张力,朴拙的笔触给人以厚重感,画面运笔迅捷,又可看出画家苦心经营的构成。

三、比较艾德里安·格尼和弗朗西斯·培根

通过对当代具象绘画新星艾德里安·格尼的了解,不难发现艾德里安和弗朗西斯还是有许多共同之处的。由于社会的动荡和童年的不幸,艾德里安·格尼选择用灰色和黑色的阴影来主导画面的一切。这与弗朗西斯在不被父亲接受的痛苦和阴郁的童年环境的影响下,画面中呈现的模糊、扭曲变形以及具有强暴力、犀利而粗犷、如噩梦一样的画面效果是相似的。但是,艾德里安画面上所展现的内容更多的是由父辈讲述经历以及探访各大博物馆的收获,而不是像弗朗西斯般的亲身体验而来的感受。如果说艾德里安天生是讲故事的人,那么弗朗西斯就是故事中的人物。虽然弗朗西斯与艾德里安两人同是采用摄影为自己的绘画作题材上的准备,但艾德里安却接触到更多高雅的流行文化和更新的视觉领域。从精致的油画,到网上的图片,都是他源源不断的灵感的来源。

四、“培根第二”的由来

艾德里安在佩斯画廊举办的展览中,他的一系列画作向观者展示了自己被吹捧为“培根第二”的原因——来自爱尔兰的英国伟大画家弗朗西斯·培根已经为艾德里安运用颜料和画布表现图片和想象的结合做出了铺垫。作为参照,弗朗西斯·培根的作品解决了艾德里安的一大难题,引导了艾德里安结合欧洲历史上的黑暗与照片、书籍并融合了他自身的想法,让他创作出个热闹过符合理想的作品。通过对弗朗西斯·培根的出身、成长环境所及其绘画的情感、灵感来源和艾德里安·格尼的出身、成长环境和绘画的灵感来源与情感表达了解和研究,及他们两位画家的绘画、表现技法的研究。比较这二者得出:艾德里安·格尼和弗朗西斯·培根的共同点——他们的绘画情感都有多数痛苦的成分;他们都选择摄影,图片等作为题材方面的准备进行二次创作;他们都把自己了解的故事、历史,和幻想、情感融合在作品中。

当然,艾德里安·格尼和弗朗西斯·培根的作品也有许多不同点。在出身和成长环境上,艾德里安不似弗朗西斯般不得父爱,相比之下,有父辈讲述历史的艾德里安少了一些苦痛也多了对历史的了解,得到了一些绘画灵感;在题材的选择准备上,弗朗西斯有对其所处年代的大背景下更深刻的体会作为绘画情感来源,而艾德里安则是拥有更新的获取灵感来源的渠道——因特网,他可以获取到跟多更接近于真是的照片和“附有带有彩色图片的书”。

经由弗朗西斯·培根的参照对比,从而探索发现艾德里安·格尼的绘画语言中——用色灰暗是因为父辈口述的处于“黄金时期”的祖国的历史与自己所记得的童年时期祖国发生的动荡,人民被生活的重担压倒的比较而产生的想要表达压抑的社会现状的心理。画面较之弗朗西斯的作品凸显的厚重质感是因为充分运用了调色刀,而画面中仍更多的保持原有的形态,仅是小范围的进行模糊则是受巴洛克艺术的影响,而且没有达到弗朗西斯般阴郁,扭曲的情绪,故而画面上扭曲的幅度不及弗朗西斯。

本文运用对比论证的方式得出艾德里安·格尼绘画语言的秘密,是本次研究的最终目的。此次把艾德里安·格尼作为研究的对象,是为了把本文作为一个初步的了解的桥梁,把艾德里安·格尼介绍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关注、认识艺坛新秀。

参考文献

[1]聂磊明.培根绘画的当代意义[J].大家.2011.(20)

[2]王亚敏.弗朗西斯·培根绘画中的影像引用[J].文艺研究.2012.(01)

[3][美]约翰·托兰著,郭伟强(译)希特勒传:从乞丐到元首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0.9.1.

篇4:国内弗朗西斯·培根研究综述

【关键词】培根;文学

培根被国人所知晓始于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严复、梁启超、鲁迅等人不断撰文,培根以思想启蒙先驱和学人的身份被介绍进中国,培根的诸多作品尤其是《论说文集》开始为国人所熟知,国内对培根的研究逐渐兴起。国内相关培根的文学研究大概占15%左右,和哲学研究的35%相比差距较大。其中已立项的各项社科基金论文发表中,只有黄科安的“外国文学散文译介与中国散文的现代性转型”(04CZW012)中,对培根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做了一定的介绍。而对培根在文学方面的研究中,从翻译方向研究的文献占35%,语言学和文体学为17%。

一、翻译角度

我国多位学者就《论说文集》的翻译,从美学、语篇衔接、文体、生态翻译学、翻译批评理论、功能对等理论等角度出发,或单独研究某个译本,或对比多个译本做了一系列研究。如刘杰丽(2004)对王佐良及张毅的不同译本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不同译本的选词、构句,论证王译本更好的体现了原文准确、简洁、具有说服力的特点,从而论证了可译性。赵红军(2007)从美学角度出发,通过原文文字简洁,译文简洁庄重和原文章句整齐,译文形式优美两点出发,论证翻译中只有在形式和内容上和谐统一、达到审美效果对对等,才构成理想的翻译美学观的内涵。除了感性分析之外,还有学者利用语料库,收集理性材料,对译本和原文进行了对比分析。

二、语言学角度

一些学者以语言学为基础,从语料库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功能文体学、修辞学等角度对培根的作品进行了分析。如秦平新(2010)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通过语境共现揭示语篇主题发展和变化,通过语境共现揭示语篇主题发展和变化,通过节点词索引凸现关键词及其所在语境展示语篇的文本结构和语言特征,借助语料库方法,运用语料库分析软件对培根的《论读书》进行了语篇分析与解读。伍先禄在《培根的语言观及其影响》(2009)一文中,从培根语言本体论的语言观入手,分析他的语言非工具论思想,探讨他对语言模糊问题的划分。

三、比较文学角度

对于培根在文学上的成就,也有一些学者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出发做了研究。如盖绍普(1986)提出从两人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培根和鲁迅在诸多方面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并从思想内容方面、思想容量方面和艺术方面进行了对比。还有不少学者对培根的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特征做了一些研究。受文艺复兴思潮影响,培根必然地把目光也锁定在人与人性上。如张绮翼(2005)通过对《论游历》文本以及培根哲学思想的探究,剖析了培根如何在文中体现了对“人”力量的肯定,和如何发挥“人”的力量来确定“人”的中心地位。在培根的时代,哲学和诗歌的分野并不像现在这么明显,有学者在培根严谨、简洁的作品中,看到了他的诗学思想,做了一些研究。如陆扬(2012)认为培根的诗学思想主要通过两点表现,第一点即他认为诗是学术的一部分,第二点是他对《圣经》的阐释。

四、史学角度

除了《培根论说文集》,作为培根留存的唯一一部完整的史学著作,《国王亨利七世统治史》(又称《亨利七世本纪》)也是培根重要的作品之一。李波怡(2008)从史学和思想的角度分析和评价了这部书。文章分析了该书的写作背景和意图、编写体例和方法,并作出了评价。

综上可知,我国对培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翻译领域,其他领域的研究数量较少,至少没有形成一个群体。不论是从翻译角度还是其他角度对培根作品进行分析,取材都较为局限,多为《论说文集》。虽然培根的《论读书》最为出名,但是由于学者对此研究过多,比较难找到新的突破口,建议从培根其他的作品入手,增加选材的新意。其次,不论是翻译角度还是语言学角度,研究主要以感性分析为主,这是由文学研究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但学者因此而产生的思维局限性也有很大的因素。笔者收集的材料中有两位学者以语料库语言学为理论基础进行了翻译和语言学方面的研究,笔者认为十分可取。虽然语料库的利用存在很多不利因素,但是由于其材料的客观性,比较容易进行对比。不论是对译本的研究,还是对中外散文的对比和不同散文风格的对比,都提供了客观的材料,改变了大多数研究只采用主观分析而造成说服力弱的问题。

参 考 文 献

[1]冯钢.吹尽狂沙始到金——读曹明伦译《培根随笔》[J].中国翻译.1999(3):36~38

篇5:弗兰西斯·培根的经典名言有哪些

1、最难忍受的孤独莫过于缺少真正的友谊。 ————《培根论人生》

2、由智慧养成的习惯成为第二天性。 ————《培根论人生》

3、一个人如果能在心中充满对人类的博爱,行为遵循崇高的道德,永远围绕着真理的枢轴而转动,那么他虽在人间也就等于生活在天堂中了。

4、友谊的主要效用之一就在于使人心中的愤懑抑郁得以宣泄、弛放。……对一个真正的朋友,你可以传达你的忧愁、欢悦、恐惧、希望、疑忌、谏诤,以及任何压在你身上的事情。 ————《培根论人生》

5、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径通常是最坏的路。 ————《培根论人生》

6、幸运产生的美德时节制,厄运造就的美德是坚韧。 ————《培根随笔》

7、友谊的一大奇特作用是: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秘以友谊对于人世间生,真像炼金术所要找的那种“点金石”。它能使黄金加倍,又能使黑铁成金。 ————《培根论人生》

8、“结婚之前,睁大双眼;结婚之后,半闭眼

9、凡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和智慧的人多半结局是不幸的。 ————《培根论人生》

10、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培根随笔》

11、地位展示性格。

12、舞蹈是有节拍的步调,就像诗歌是有韵律的文体一样。

13、使人们宁愿相信谬误,而不愿热爱真理的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是艰苦的,而且是由于谬误更能迎合人类某些恶劣的天性。 ————《培根论人生》

14、一无所长的人总要嫉妒别人的.长处,因为人的心灵不是靠自身的善滋养,就是以别人的恶为食。一个人缺此,必然要吞彼;一个人无望达到他人的长处,必然要压制别人的幸运来打个平手。 ————《培根随笔》

篇6:尤利西斯·S.格兰特 简介

美国第18位总统(1869年3月4日--1877年3月3日)

姓名:尤利西斯·s.格兰特

绰号:“heroofappomattox”

出生:1822年4月27日,俄亥俄

死于:1885年7月23日,纽约

父亲:杰西·鲁特·格兰特

母亲:汉纳·辛普森·格兰特

夫人:朱莉娅·博格斯·登特(1826-1902),于1848年8月22日结婚

孩子:弗雷德里克·登特·格兰特(1850-1912);

尤利西斯·辛普森·格兰特(1852-1929);

埃伦·格兰特(1855-1922);

杰西·鲁特·格兰特(1858-1934)

宗教:卫理公会教徒

教育:毕业于美国军事院校,纽约西点军校(1843)

职业:士兵

政党:共和党

其他政府位置:无

总统年薪:25,000美元/年(在1873年增加到50,000美元/年)

格兰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从美国军事院校(西点军校)毕业的军人总统。他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屡建奇功,有“常胜将军”之称。

格兰特1822年生于俄亥俄州。父亲杰西·鲁特·格兰特经营皮革业。母亲汉娜·辛普森是位农场主的女儿。格兰特的名字是家人用抓阄的方式起的。尤利塞斯是《奥德塞》中大英雄奥德修斯的名字。格兰特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一生的事业却有声有色,轰轰烈烈。格兰特毕业于西点军校。他在南北战争中发迹。

格兰特与朱莉亚于1848年结婚,生有三子一女。参战时他已42岁,当时为上校,指挥一个团。但短短的4年当中,他从上校升为中将,担任联邦军总司令。林肯在1864年3月任命他为最主要的将军。格兰特迫使南方军总司令、罗伯特·李向他投降。凭借自己的军威,格兰特于1868年当选总统。1872年连任。尽管格兰特能征惯战,但并不等于善于理政,格兰特的平平政绩与他的赫赫战功成为明显对照。特别是在第二次总统任期内,他对南方奴隶主妥协让步以及对贪污腐化的属员采取姑息纵容态度,引起了选民的普遍不满。尽管他渴望继续当政,但事与愿违,他落选不得不离开白宫。

格兰特卸职后曾周游世界,并想在政治上东山再起,但未能如愿。有趣的是,落选后,格兰特夫妇仍迟迟不搬出白宫,直到新总统海斯就职了,还得来白宫参加由格兰特夫人一手操办的午宴。更有趣的是,格兰特夫妇觉得无家可归,于是退职后决定四海为家。他们花了三年多的时间,游遍了英格兰、比利时、德国、瑞士、意大利、丹麦、法国、埃及、巴勒斯坦、挪威、俄罗斯、印度、暹罗、中国和日本。

上一篇:校门前吹笛子的老人小学生作文下一篇:事业单位验资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