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通运国际物流出口业务流程探析

2024-04-21

上海通运国际物流出口业务流程探析(精选7篇)

篇1:上海通运国际物流出口业务流程探析

论文题目:上海通运国际物流出口业务流程探析

摘要

随着物流行业在中国的迅速发展,许多物流公司也在各大沿海城市普及起来 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体现在各个流程的成熟完善上。本文对物流管理中的出口操作流程进行了一些分析与探究,希望在工作中能体会物流行业中的一些含义和快乐。

1、物流出口操作流程的发展。

1)物流出口操作流程是社会物流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或组成部分,涵盖了全部社会物流管理层次在社会上与企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领域。而正是由于物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对其研究显得更加困难。

2)在物流出口操作过程中存在许多效益背反的现象,这是影响企业物流系统运作的主要因素。

2、通过研究出口操作流程这一环节来更进一步了解物流管理的含义。

关键词:物流管理 物流产业 国际海运 出口操作

目录

一、通运物流的概述„„„„„„„„„„„„„„„„„„„„„„1

二、通运物流出口操作流程„„„„„„„„„„„„„„„„„„„2

(一)通运物流出口流程解析„„„„„„„„„„„„„„„„„„„2

(二)出口流程中发要注意的事项„„„„„„„„„„„„„„„„„6

三、在从事出口操作流程中的心得体会„„„„„„„„„„„„„„7

一、通运物流的概述

上海通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简介上海通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6月,是一家由中国外运总公司、中国外运上海分公司与日本通运株式会社强强联手、合资经营的国际物流综合企业,投资总额600万美元,注册资金400万美元,现有员工450余人。作为中日合资的国际物流企业,本公司既沿袭了日本通运株式会社先进的物流体系,又开创了自己的管理特色。公司的业务范围十分广泛,以承办海、空运进出口为主,包括揽货、拼箱、订舱、集装箱运输、报关、报验、海外私人行李托运、设备进出口、集装箱堆场、商品的包装加工、捆包及运输咨询等业务;保税区仓储业务及商业性简单加工;以及保税区内的国际贸易、转口贸易、区内贸易代理等业务。是货运代理业海运、空运一级企业。为向客户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服务,我公司已在上海的虹口、宝山、虹桥机场、浦东国际机场、青浦、松江、嘉定设立了办事处,在江苏省苏州新区开设了分公司,近期拟在无锡、杭州设立办事处。人才是公司发展的基础,我公司十分注重吸引人才,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每年都要组织业务骨干去日本研修,以开阔眼界,学习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支持员工自学成才,岗位成才,鼓励员工参加货代、叁检、报关等业务培训,提高在职员工的素质,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我司出口操作科是由海运、空运和陆运三个部分组成。在此主要说明一下海运出口的情况,海运出口是由十位担当分别负责不同的航线,航线分东南亚、西亚、欧洲、南北美等。通过与客户和各大船公司的密切交流与沟通制定了一系列的订舱、做箱、进仓、报关、出提单、提货的流程。

二、通运物流出口操作流程

(一)通运物流出口流程解析

一、接受货主询价

海运询价:

① 需掌握发货港至各大洲,各大航线常用的,及货主常需服务的港口,价格; ② 主要船公司船期信息;

③ 需要时应向询价货主问明一些类别信息,如货名,危险级别等。(水路危规)

二、接单(接受货主委托)

接受货主委托后(一般为传真件)需明确的重点信息:

1、船期、件数

2、箱型、箱量

3、毛重

4、体积

各项型最大体积为:(长*宽*高)可装体积,可装重量 1×20’GP=31CBM 6*2.38*2.38 25 17MT 1×40’GP=67CBM 12*2.38*2.38 55 25MT 1×40’HC=76CBM 12*2.7*2.38 1×45’GP=86CBM

(注:GP general purpose 普通箱;CBM cubic metre 立方米;MT metric ton 公吨 ;HC high cubic 高箱)

5、付费条款、货主联系方法

6、做箱情况,门到门还是内装

注:在这里要指出的是:接到客户托书,尽快跟客户确认。有时客户会误传或者重复传托书。看清楚ETD,POD,箱型箱量,运输条款,及是否指定船公司。在开船日六到七天之前完成订舱,及时拿到订舱反馈。将配舱回单传真给车队(或把进舱通知传给客户和仓库)或客户(如客户自做箱),在上面注明中转港代码。传真前,最好在配舱回单上重新清楚地写一遍提单号及船名航次。配舱回单上打印的字迹比较小,再加上传真,很容易让对方难以辨别。

三、订舱

1、缮制委托书(十联单);

制单时应最大程度保证原始托单的数据正确、相符性,以减少后续过程的频繁更改。

2、加盖公司订舱章订舱:

需提供订舱附件的(如船公司价格确认件),应一并备齐方能去订舱。

3、取得配舱回单,摘取船名、航次、提单号信息。

注:在操作过程中,安排车队并不是越早越好的。基本上,订舱当日就可以拿回信息,如果立即安排,万一车队也及早提到箱,如果客户在开船前几天通知说退关,货不走了。箱子就要还回去。车队没有错,按照你的指示做了。客户更没有错,在限定时间之内提出退关申请。由此产生的费用,就只能由你所在的货代公司承担。

同时应与客户确认进仓时间或上门提货时间,最好用书面形式将相关费用包括卡车待时费告之客户。很多操作在安排完车队仓库之后就以为这件事情画上了一个句号,不关心事情的进展,这是不全面的。要自己掌握好时间,及时打电话去询问情况。及时确认船公司预配是否完成,以便及早发现问题予以解决。

四、做箱

1、门到门:

填妥装箱计划中:做箱时间、船名、航次、关单号、中转港、目的港、毛重、件数、体积、门点、联系人、电话等要因,先于截关日(船期前两天)1~2天排好车班。

2、内装:

填妥装箱计划中:船期船名航次、关单号、中转港、目的港、毛重、件数、体积、进舱编号等要因,先于截关日(船期前两天)1~2天排好车班。

3、取得两种做箱方法所得的装箱单(CLP)

注:如果客户有特殊的装箱要求,一定要告诉车队。什么标记的箱子应该放在外面,什么标记的放在里面,什么不能承受压力要放在上面

五、报关(有时同时、有时先于做箱)

1、了解常出口货物报关所需资料。① 需商检 ② 需配额 ③ 需许可证 ④ 需产地证

⑤ 需提供商标授权、商标品名 ⑥ 出口香港地区货值超过$10万,其他地区超过$50万,核销时需提供结汇水单(复印件)⑦ 需提供商会核价章

2、填妥船名航次,提单号,对应装箱单(packing list),发票,所显示的毛重净重,件数,包装种类,金额,体积,审核报关单的正确性(单证一致)。

3、显示报关单所在货物的 “中文品名”,对照海关编码大全,查阅商品编码,审核两者是否相符,按编码确定计量单位,并根据海关所列之监管条件点阅所缺乏报关要件。

4、备妥报关委托书,报关单,手册,发票,装箱单,核销单,配舱回单(十联单第五联以后),更改单(需要的话)和其他所需资料,于截关前一天通关。

5、跟踪场站收据,确保配载上船。

6、凡是退关改配的,若其中有下个航次,出运仍然需要,诸如许可证,配额,商检,动植检之类的文件资料,退关、改配通知应先于该配置船期一个星期到达,以便(报运部)顺利抽回资料,重新利用。否则只会顺延船期,造成麻烦。

注:在开船日两天前收齐报关资料。虽然操作没有审单的职责,但为了方便自己,仔细检查一下数据是否相符,查一下HS编码是否正确,还是很简单的。任何经手的资料都必须复印留底。换句话说,万一中间某个环节除了问题,留底资料拿不出来自己也要负责任的。尤其是遇到一个提单号下N单报关的情况,要小心核对核销单号码、手册号码、发票、装箱单和相对应的分单号,不要混淆。

六、提单确认和修改

箱子上船后,要积极关心该船舶动向,确认ETD,以便及时告诉做提单的单证,让单证去跟客户确认是否要倒签的问题。相关费用及时确认完毕,通常费用清单和发票的问题都不用操作处理。

七、签单

1、查看每张正本提单是否都签全了证章。

2、是否需要手签。

八、提单、发票发放(提单样本)

1、货主自来取件的,需签收

2、通过EMS和快递送达的,应在“名址单”,上标明诸如:“提单号”、“发票号”、“核销单号”、“许可证号”、“配额号"等要素以备日后查证

十、应在一个月内督促航次费用的清算并及时返还货主的“核销退税单”

另一种情况:如果是指定货,先接到国内客户托书后要立即询问国外代理;先收到国外代理的预告后要立即跟国内客户取得联系。当国内客户与国外代理提出的具体要求不一致时,要通知国外代理,尽可能以代理的决定为准。有时候,国内客户甚至对出口是一窍不通,基本上需要考虑到他们意见的只有货物完成日期、做箱时间而已。对于电放提单的发送对象,难以确认的时候,以代理的意见为准。货物的任何情况都应该及时告诉代理。5(二)出口流程中所要注意的事项

1、客户发委托书时,信息要完整,包括发货人、收货人、通知人、货名、件数、重量、体积、要求装船时间、箱量,以及要求在提单上所体现的其他内容。

2、填写报关单时,需填写海关十位编码、商品编码、中文品名,FOB价格,以便客户顺利办理核销退税。

3、如货物带有原木包装并且目的地报关需要熏蒸证书,客户应在订舱时提早提出,以便留出相应时间安排熏蒸。

4、如货物有特殊装箱要求(如加贴危险品标志,加装托盘或搁板,需派人监督装箱等),请客户在发委托书时一并提出。

5、一般情况下,最晚集港结关时间为开船日前两天,请客户尽早安排备妥货物及递交单据等工作。

6、如在操作过程中产生不可预测的费用,我司相关销售人员会在第一时间通知客户。

7、由于上海海关严格执行不得涂改的规定,请客户在寄单时加附两套空白的加盖公章的报关单、报关委托书,公司抬头纸以便在紧急情况下由港口办代客户 填写正确内容并及时报关。6

四、在从事出口操作流程中的心得体会

已经做了将近7个月的海运出口实习了,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在工作中的领悟归结如下。

1、仔细。仔细贯穿于整个操作过程,当我们从业务手里结过托单首先要仔细申单,看一下收发货人的资料是否完整并符合要求,还有就是有没有超重,品名是什么,如果是化工品或者危险品必然操作流程与普货有区别。还有的会有特殊条款或者船证,比如转运条款,这些我们在订舱之前都需要跟船公司确认,以免不能显示给客户造成单证上的麻烦。提单确认就更需要仔细了,不要单做船公司跟客户之间的传递工具,客户要改了提单确认自己先审一遍,确保船公司能看清楚;而船公司改回来得提单确认还要再看一遍,要改的内容改了没有,改的对不对。这样能减少更改次数,提高效率。最重要的审单还是报关环节,客户传过来的报关单据(青岛这边一般包括箱单,发票,合同,正本的报关委托还有核销单)一定要审一下,尤其是合同号件数还有重量,我曾经因为审单不仔细出过不少错误,客户的错误有时候是防不胜防,合同号跟商检通关单不一致,毛净重颠倒等等,我们审单的目的就是要将错误扼杀在萌芽状态,以绝后患。

2、思路清晰。每个星期都有一到两天是十分繁忙的,有时候一天要做20多票单子,每票单子客户是谁,订舱处是哪里,箱型箱量,场站是哪里,运行到什么状态,下一步需要干什么,哪票单子着急......都要在脑子里有个印象。客户询问是哪一票货物时,一定要迅速的反应过来,这样才能更有效的运作,给客户的印象也是专业的。

3、方法对路。方法没有唯一,适合自己的才能行之有效。我的方法就是正在运行的单子按照截港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同一条船上的货再按照客户排,一票单子完毕整理归档。其实怎么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文件自己第一时间能找到。

4、善于沟通。这个沟通是多方面的,有什么问题及时向客户反馈,订舱必然要跟船公司打交道,落实放箱或者装货就要联系场站,如果要报关肯定要跟报关员及时沟通,而派车自然要找车队。这期间联系的人涉及层次也不窄。最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内部跟同事的沟通,我觉得很多人跟别人沟通都不成问题,偏偏跟同事之间沟通出问题。作为操作如果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要跟销售沟通,因为货是销售揽的,事情该怎么处理才合适,才能兼顾到客户的利益和船公司的关系,他们往往比我们有底,或者能提供很好的建议与协调工作。总之不要把问题放在心里,该反馈的信息一定要及时准确地反馈到正确的地方,以便有的放矢,尽早解决。

5、重要的心态。作为出口操作有很多时候要会因为客户的诸多要求而感到烦躁,而船公司也会时常说这个单据不完整,那个信息不全。凡此种种,让人上火的事可真不少,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心态,把受气和批评当成一种锻炼,因为它让我学会忍耐与坚强,保持快乐的心情,才能体会工作中的快乐。

6、不断学习。人们经常说真正不变的是变化,真正的进步是永不停步,所以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业务知识,然后有效延伸,这样就不会落伍,就能给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专业的咨询。

参考文献

[1] 张军 《国际贸易实务―货物进出口业务操作流程》 2007.8 [2]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出口信用保险--操作流程与案例》 2008.5 [3] 刘宝成 《出口实务操作》 2005.4 9

篇2:浅析国际分销中的进出口业务

一、货运和销售条件

在国际市场营销中,买卖双方很难做到当面钱货两清,因此,需要通过货运和销售条件来明确交货的地点和价格,以及交易双方各自承担的责任、风险和费用。2000年1月1日起生效的《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的贸易条款在全球中最具有权威性,已经被世界各国接受为标准的货运和销售条件。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常用的货运和销售条件主要有:

EXW(ex-works)为在工厂交货,即卖方在其所在地或指定地点(如工厂、农场、矿井和仓库)将货物交给买方。卖方不负责将货物装上运输工具,也不办理货物出口的所有手续,而买方应承担交货后的所有费用和风险,因此,买方的责任最大,而卖方的责任最小。这种货运条件在国际营销中很少使用,一般是买方在出口国设立分支机构或有代理人时才使用。

FAS(free along side ship)是在指定出口港的船边交货。卖方负责将货物运送到货船旁边,并承担相应的运费,而买方则承担交货之后的所有费用,如卸货、装船、海运、保险、以及运达指定地点的其他费用。

FOB(free on board)是在指定出口港的船上交货,仅在船运时使用。卖方不仅承担了将货物运送到货船边的费用,还承担了把货物装上货舱的费用,而其余的费用由买方支付。

FCA(free carrier)与FOB十分相似,在航空运输和多式联运中比较常见。卖方将货物运送至指定的内陆某地的运输工具上交货,买方承担交货后的所有费用。

CFR(cost and freight)是卖方将货物运抵指定的国外目的港交货,并承担相应的运费,买方负责选择保险公司和支付保险费。CFR通常在采用水运时使用,如果不是进行水路运输,就用CPT(carriage paid to)。

CIF(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是卖方运送货物到指定的国外目的港交货,除了承担运费外,还要承担保险费。而航空运输和多式联运时通常使用CIP(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货运与销售条件与CIF相似。

DDP(delivered duty paid)是卖方运送货物至买方所在地的指定点。在CIF的基础上,卖方还要承担进口税和从进口港到指定点的短途运输费,买方承担的责任最小。

二、收付货款

在国际市场营销中,进出口双方一般通过银行收付货款。如何收付货款是由进口商与出口商通过谈判来决定的,双方所确定的支付条款取决于很多因素,如双方的信用情况、交易额的大小、国际惯例、竞争者提供的条款、双方的比较优势、进口国的外汇限制等。收付货款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现金预付、信用证、汇票、开放式帐户、寄售付款、赊销等,这里主要对信用证、汇票、现金预付、赊销四种方式进行介绍。

(一)信用证

信用证是银行根据进口商的要求开立的一种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它是银行开出的书面付款保证,开证行承诺在收到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各种单据后,在规定时间内用指定的货币支付货款,它为出口商提供了回收货款的保障。信用证的一般付款程序是,在双方签订合同后,进口商向所在地银行申请开立信用证,开证行将信用证寄给出口方银行,再由其转交给出口商,出口商在审查信用证与合同相符后,装货并发运货物,然后将发票、提单、保险凭证等单证送出口方银行议付,再由出口方银行将这些单证寄给开证行索款,开证行审核单证无误后付款给出口方银行,开证行通知进口商付款赎单,进口商付款后就可以凭提单向货运公司提货。

信用证可以分为保兑信用证和不保兑信用证。保兑信用证是指开证行以外的银行保证对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履行付款义务,它为出口商提供了双重付款保证。不保兑信用证则只有开证银行的承诺付款的保证。在国际交易中,使用较多的是不保兑信用证,因为保兑信用证会增加进口商的成本,进而使出口商成本上升,影响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只有在开证行资信有问题、交易额巨大、或进口国的政治经济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才使用保兑信用证。

使用信用证对于参与交易的各方都有好处。通过信用证把进口商的付款责任转交由银行履行,用银行的信用代替进口商的信用,为进出口双方安全地获得货物和货款提供了保障,使双方都能获得融资便利,同时,也能使参与信用证业务的银行扩大业务量,提高收益。因此,信用证在国际交易中使用得比较普遍。缺乏经验的出口商在初次与一些不知名的公司进行交易时,应该使用信用证。但是,使用信用证并非就一定能保证出口商得到货款。如果单证不符,出口商就难以得到付款。因此,出口商应该严格按信用证的条款执行,准确填写并准备好各种单证。

(二)汇票

汇票是另一种常用的货款结算方式。汇票是由出口商签发的要求进口商在见票或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支付命令。一般来说,汇票的支付程序是由出口商向进口商开立汇票,把汇票和货运单据交由出口方银行托收,该银行将这些汇票和单证转交进口方银行,再由其将汇票交给进口商要求支付货款,如果是即期汇票就要求进口商马上付款,若是远期汇票则要求进口商承兑,进口商在支付或承兑汇票后,即可从进口方银行获取提单,凭借提单就能向货运公司提取货物。使用汇票,会使出口商的风险增大,因为货物已经发出却不一定能收到货款,尤其在承兑交单时进口商可以不支付货款就得到货物,风险更大。但这种方式与信用证相比更方便和经济,可以提高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因此,汇票在国际交易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三)现金预付

即买方预先以现金方式向卖方付清货款,收款后卖方再发货。现金预付对于卖方来说是最安全的方式,不但消除了收款的风险,还能为其生产经营提供一笔可以使用的资金。然而,由于预付现金的成本较高和交货缺乏保障,买方并不喜欢这一方式。因此,这种方式在国际营销中很少使用,现金预付通常只是在以下情况下才使用:买方缺乏信用或信用可疑;因买方所在国政府对外汇限制而导致付款风险很大;买方所在国政局不稳或金融混乱;卖方不愿意以其他方式获得货款。虽然全额预付货款使用得不普遍,但是部分预付在国际交易中并不罕见。在买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会给卖方造成严重损失的情况下,卖方往往要求对方预付部分货款。例如,在定制产品的交易中,卖方要求买方预付部分现金,以降低风险。

(四)赊账

对于卖方而言,赊账的风险很大。买方在收到货物后才向卖方付款,如果对方信用不好或财务出现问题,或兑换外汇存在困难,卖方就难以安全回收货款。在以下情况下通常不宜使用赊账方式:进口商购买的是特殊货物;运输风险高;按国际惯例通常使用其他支付方式;买方所在国对外汇进行严格限制;政治局势动荡。一般来说,只有买方是卖方的分公司或声誉很好的老客户时才进行赊销。跨国公司的下属机构之间常采用赊账方式,如某公司的一个分公司将商品运送到其他国家的另一分公司。大公司之间也会使用这种方式,如欧洲一家大公司将飞机配件卖给美国的波音公司。

三、进出口单证

在进出口业务中,买卖双方处于不同的国家,交易比较复杂,需要使用许多单证,这些单证有助于装运时识别货物、通关、收发货物,以及结算货款。所涉及到的单证有进出口许可证、报关单、商业发票、领事发票、提单、保险单或保险凭证、检验证书、装运单、原产地证明等,常见的单证如下:

1.报关单。报关单是进出口商在货物的装运前向海关申报货物进出口的单据。它是海关对进出口货物进行监管和征收关税的主要依据。按照货物进出口情况,分为进口货物报关单和出口货物报关单两种。企业应当按规定准确、真实、完整地填写相应的报关单。

2.商业发票。商业发票是卖方向买方签发的所售货物的价目总清单,并据以向买方收取货款的单据。每一笔进出口业务都离不开商业发票,商业发票是所有进出口单证中的核心单据,是进出口中收发货物、结算货款、报关的依据。

3.领事发票。有些国家为了解进口货物的真实性,要求提供领事发票。例如,菲律宾和拉美等国都有这种要求,以防止货物倾销。领事发票是由进口国驻出口国领事馆制作的有关货物出口的证明,它是征收进口关税的依据之一。

4.提单。提单是承运人收到货物后向托运人签发的货物收据,以及承运人据以保证交付货物的单证。它是运输合同的证明,是代表货物所有权的凭证,在业务联系、费用结算和纠纷解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保险单或保险凭证。保险单亦称为大保单,是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签订保险合同的书面凭证。保险凭证又称小保单,是简化了的保险单,除了在背面没有列出保险条款外,与保险单基本相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保险单或保险凭证在国际交易中是一种关键的单证,它是投保人向保险公司索赔的依据,也是出口商在结算货款时向银行提交的单证之一。

6.检验证书。进口商往往要求出口商提供检验证书,以确保得到合适的货物。检验证书是商检机构对进出口产品进行检验后出具的书面证明,用来证明产品符合相关标准或要求。常见的检验证书有品质检验证书、数量或重量检验证书、产地证明书、卫生健康证书、兽医检验证书、残损检验证书等。检验证书在国际交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买卖双方结算货款、解决争端的依据,也是海关征收关税和放行的凭证。

7.装箱单。它是比较常见的货运单据之一,用来具体说明每箱(包)内所装货物的数量、规格、花色等情况。装箱单是商业发票的附属文件,记录了所装运货物的详细情况。装箱单在国际交易中用途很多,是承运人计算运费、进口商核收货物、商检机关检验货物、海关验货的依据。

四、包装与标识

在国际营销中,包装不良容易导致产品在海外运输中受损,对产品进行适度包装非常重要。运输包装应适合产品的性质和运输要求,确保包装坚固耐用,足以在野蛮装卸、长途运输中保护产品,在保证产品安全的情况下,要尽量减少包装物的体积和重量,以降低运费。此外,有经验的出口商建议不要在运输包装上宣传企业或产品,这不但会使包装成本增加,还容易诱发偷盗行为。而销售包装则要与进口国消费者的需求偏好相一致,应当符合进口国的销售包装的管理规定,许多发达国家在这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为了方便识别,使产品能安全准确地送达目的地,包装上还应该进行正确的标示。很多国家明确规定了包装上的标识,企业一旦违反规定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因此,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符合进口国的相关规定。企业还必须使包装上的所有标识与单证内容完全一致,因为有些国家的海关在发现两者存在差异后,会认为企业是在故意进行欺骗。企业应该多了解出口国的相关规定,以免由于标识不符合出口国要求而使产品出口受阻。

参考文献

[1]菲利普R.凯特奥拉,周祖成.国际市场营销学(第1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苏比哈什·C·贾殷,吕一林.国际市场营销(第6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姚新超.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篇3:上海通运国际物流出口业务流程探析

展会期间,国家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和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沙海林等领导先后巡视展区并指导参展企业,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王志雄、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赵福禧参加巡视并介绍工商联参展企业。

这次参展的17家民营企业在智能制造、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具备突出的自主创新能力,达到“世界一流、国内空白”技术水平,展现了上海民营企业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骄人成就。通过参展上交会,上海民营企业拓展了与国内外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交流,展示了技术实力,扩大了技术交往,加强了技术合作,在与各界朋友谋商机、共发展中拓展视野,提高水平。为加快上海产业转型升级和四个中心建设,上海民营企业勇于实践,积极创新,努力追赶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将在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方面取得更多丰硕成果。

展会期间,上海众人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美钻石油钻采系统总公司、上海复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受邀做客东方网上海市工商联专场,与主持人现场交流参展感受和各自行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市工商联还组织企业参加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主办的“新篇章——技术转移在促进包容性和可持续的工业发展(ISID)中的角色”主题日活动。通过主题论坛、实务研讨会、现场展示与咨询等活动,中外企业在包容性和可持续绿色工业技术领域进行了交流。香港贸发局有关人员也专程来到工商联展区,与各家参展企业进行一对一的互动交流,并邀请企业参与香港贸发局组织的系列经贸活动。参展企业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举行了碳交易专题会议,就中国碳交易市场的现状与未来、企业碳资产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性、碳交易与碳金融等问题与邀请的专业观众进行深入探讨。此外,市区工商联还邀请了近2000家企业赴会观展。

篇4:上海通运国际物流出口业务流程探析

1 出口业务流程中若干环节的新解读

国际贸易活动的特点决定了要想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要从事过具体的出口业务, 二是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而众多教师由于年龄, 社会环境等因素制约, 大多缺乏上述的两点, 所以在以进出口业务流程为主线讲授时就会陷入按章节照本宣科的节奏中。因此除了尽可能实现实际经验的积累之外, 在教学思路上也需要有新的突破, 而在国际贸易中出口业务流程复杂于进口, 在此以出口为例进行相关的分析阐述:

1.1 出口模式的新解读

很多人在理解贸易程序时往往从寻找客户或者操作订单开始到收汇结束, 这可以说是狭义的流程, 而一个广义的出口流程则包括了出口准备、出口磋商、出口履行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又由不同的业务步骤组成, 是从熟悉环境、产品、货源开始到出口退税完结而结束, 根据这三个阶段, 出口业务可以分为下面3种模式:

(1) Order订单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出口商一开始就有现成的出口订单, 需要完成的就是根据出口履行阶段的步骤一步步将业务完成, 因此订单模式中并不需要出口商花精力寻找买家, 而是有序的完成履行的步骤, 可以说订单模式也就是狭义的出口业务流程, 它一般在外资企业中应用较为广泛, 因为在企业成立时大多具有生产实体, 也就基本完成了出口准备, 出口磋商又大多由企业在海外的分支或者之前已有销售渠道完成, 而在出口国内需要进行的环节就是完成整个出口订单的操作, 所以这种流程完成出口任务的风险最小。

(2) Client客户模式。

这种模式指的是出口商需要一定程度上自己寻找买家, 它在大量的民营企业和少部分国有及外资企业中应用。因为民企更多的采用经理负责制, 大量的业务谈判由出口负责人甚至企业的高级领导者直接参与, 因此除了订单模式, 更多的民企在出口业务中更习惯于一开始给出口新人一定的订单, 在完成固有订单任务的基础上赋予更高的出口指标, 而多出来的出口任务则需要出口商自行寻找新买家或者开发现有客户潜能来完成, 所以这种模式的出口风险适中。

(3) Opportunity机会模式。

这种模式更多用于国有出口企业, 所谓机会就是寻找买家的机会, 国际贸易中寻找买家与内贸不同, 它受到地域、文化、时间、供应链、语言等诸多因素的限制, 一般适用的方式主要是交易会和网络, 而相比B2B平台, 现场的诸多国内国外的交易会是更为直接有效的方式。但参加交易会需要高额成本, 以广交会为例, 一个出口商参展需要支付的摊位费/差旅费/招待费等就可能高达上万元。因此国有外贸更有能力也更愿意在出口人员的培养上做更大的先期投入, 而对于外销员来说, 一旦参与了国内或者国外的交易会而又不能在一定时间内获得订单, 业务就会出现瓶颈, 因此这种模式的风险最大。

不同的业务模式涉及的出口流程不完全相同, 订单模式包含在客户模式中, 客户模式又包含在机会模式中, 流程的繁简程度也是由上至下的, 从基本的业务操作、关系维护到业务拓展再到独立开发客户, 关注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因此对于讲授者来说必须深入掌握不同的业务程序, 这样才能贴近不同出口企业的侧重点, 做到全面性和针对性。

1.2 时间节点的把握

熟练掌握了不同出口模式下的业务流程, 也仅是基本要求, 要想尽量联系实际, 必须尽可能突出流程中每个步骤的时间节点概念, 由于不同商品、不同数量的订单生产周期并不相同, 在此以一般劳动密集型出口商品为例, 以1月1日为起始说明出口流程中主要阶段的大致时间节点:

由上表可以看出一笔完整的出口业务从订单模式看需要1-3个月, 从客户模式看则需要增加1-2月, 从业务模式看时间最长。由于产品、数量、船期、客户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所以上表不是出口流程详解, 而是时间节点的范围归纳。无论是讲授还是学习, 必须尽可能结合具体时间节点, 否则流程能记住, 但不清楚每个步骤大概什么时候开始或者结束, 实效性就很弱了。

2 件数货和重量货的理解与操作

国际贸易中产品的分类方法在现有的教学资料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但不同的商品在时间、方法、谈判、履约各个方面并不相同, 这种情况在实践中并不是问题, 因为一入手实际业务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商品, 一切以商品为导向。但在理论学习中, 缺少现实条件因而很多概念会变得比较抽象。

例如在确认商品质量方面, 进出口商可以分实物和说明的方式来确认, 但书中举例有限, 理解上依旧容易模糊, 因为商品的种类实在太多。又比如运输中, 班轮运输采用W/M方法计价, 也可以按照重量计价, 计算方法不同, 又容易搞混淆, 所以我们可以引入重量货和件数货的概念。

重量货是以商品重量为计量单位, 件数货以数量计量, 我们不需要按照商品特性工艺分类;例如在质量方面可以简化为重量货适合通过说明确认品质, 件数货可以以实物确认。这样我们只需要明确接触的商品是称重还是数数即可。因为重量货主要是大宗的散装类商品, 以样品确认品质不确定因素太大, 以不同的说明方法确认则对卖方更为有利。而传统制造业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商品则以数量计量, 批量成产, 可以通过样品确认更为准确。

又例如在计算运费中, 班轮运输W/M方法只适用件数货, FCL/LCL都可以, 而重量货则适用散货按照称重计算运费。

再者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特点也很鲜明, 资源和农副产品类的重量货商品更多集中在北方地区, 而以件数货为典型的制造业出口更加集中在江浙闽广等南方地区, 当明确了件数货和重量货的概念后, 就可以根据所在地区的商品结构有的放矢, 也便于掌握和记忆。

3 国际贸易实务中理论与实践的新思考

在国际贸易学习中, 国际贸易原理是贸易专业的理论部分, 实务是实践部分。但是从教学角度看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众多出口企业的观点集中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不能学以致用、学即能用, 对此我们从以下方面来解读。

(1) 企业自身的问题。

对于出口企业来说, 由于自身情况制约, 无法或无意接受专业学生以及教师到一线参与实践实习, 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还是停留在理论水平, 企业每年还是在抱怨招不到合格的外销员。这种情况从教学角度来看暂时无法解决, 对于企业和学生都无法有更高的要求, 只能从专业教师角度出发, 提高业务水平。

(2) 理论与实践的理解。

除了国际贸易原理与国际贸易实务这层理论与实践的概念之外, 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国际贸易实务中也存在理论与实践的分离。理论就是专业的知识点, 实践就是如何从事贸易业务。

例如在出口流程的学习中, 第一层是步骤, 从出口准备到履行, 具体的步骤掌握了就是系统的理论学习, 但步骤记住了只是概念的掌握, 是不够的。这也是出口企业主要强调的地方。

第二层是时间, 在熟记了出口流程详细步骤的基础上加入每个步骤的时间节点, 通过咨询、提问、查找资料弄清楚每个步骤、每个阶段的当事人, 大致需要多长时间完成, 这样就很大程度上联系了实践部分。

第三层是将实务中的各个理论部分切入到出口流程中, 将实务知识点与步骤对应起来, 加深理解。

了解了国际贸易实务中的理论与实践的区别, 在理论基础上就能突出实践的内容, 以江浙地区服装出口为例:出口准备阶段重点是产品, 有关产品的货源、生产周期、服装的面料、辅料、图样、打样、色卡等内容就可以作为重点学习的对象;出口谈判阶段的重点在于买家, 而阿里巴巴、环球资源、中国制造等专业的B2B平台对于校园和企业来说都是公开的, 如何使用电子商务平台, 通过网络学习谈判技巧就可以作为重点, 通过这样的掌握就会使实践性大为增强。

4 结论

出口企业相对于成绩而言更强调的是实践操作, 这有一定的片面性, 但也是现在竞争加剧, 出口环境恶化等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而充分了解不同出口模式下的业务流程以及每个具体步骤的时间节点, 是每个国际贸易活动相关人必须掌握的内容。对于专业教师而言, 需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在理论基础上突出实践操作的真实性, 实用性, 结合网络平台, 贸易论坛等途径不断加以总结, 进一步缩小实践经验不足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徐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对外经贸, 2013, (8) .

[2]高美玲.我国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对外经贸, 2012, (8) .

[3]潘韧.我国中小企业对欧贸易面临的困境与出路探讨[J].对外经贸实务, 2013, (4) .

[4]王茜.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新思路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9) .

篇5:上海通运国际物流出口业务流程探析

关键词:进出口业务 会计核算 核算特点与难点

在我国一家药品企业,自从2004年创建以来,到目前为止一直在进出口会计核算业务上有着不断的摸索和进步。由于药品行业本身的严格性和关键性,必须严守有关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按照进出口条例和规定进行。面对这样需要严格规范的进出口要求,此企业在自身的管理上进行了大力的改革。于2008年开始引入网络管理模式,聘请了专业的会计师进行所有数据和销售状况以及过程的统计,在公司上上下下进行了严格的相关进出口程序的培训。在2009年的时候,公司的網络以及各项数据核算程序已经大体上健全,进入了进一步提高效率的阶段。在业务人员以及会计人员进行工作的同时,会有专门的负责人进行进出口事宜的跟踪处理以及跟踪检查,对全程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监控,保证进出口流程的安全规范。

在突破了开始一系列的技术难关以及人员管理难题之后,此药品企业在2011年的时候被国家评为了示范药品企业,并取得了业绩上的大幅度增长。

对于其他进出口企业来说,也同样具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和普遍特点,那么,就大多数企业而言,我们来了解一下进出口业务会计核算的难点以及应对的方式方法。

一、对于不同的币种和各类数据记录记录方式要制定专门的管理账户以及记录界面

进出口企业的成本核算,收入和支出,利润和费用等内容在计算起来的时候需要更加多元化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国家以及不同的币种要具有自己专门的记录和整理方式,在计算自身企业的成本以及各项利润等内容的时候要同时计算并整理出人民币以及外币的数据账目,从多个渠道进行正确的汇总和整理,取得准确的数据结论。

当然,由于币种的不同,同样必不可少的就是明确各国与我国币种的汇率。在绝大多数的进出口业务当中,一般都是用不同国家的外币进行账款的流通和交易,为了更加规范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在进出口企业的会计核算内容当中,必须要明确各项汇率浮动情况,做出精确的记录,将企业中各项收入和支出做出专门的账目,以明确企业的财务实际状况。

这样一来,在做到充分考虑人民币以及外币的不同价值和不同汇率的前提下,会计核算所要负责的便是在精确计算出收支情况以及商品流通各个环节的费用的基础上,进行多币种的考核和结算,从多个方面来考核本企业的经营盈亏状况,为领导者制定今后的营销策略做出可靠的依据。

二、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以及各国的法律法规

对于进出口会计核算来说,其另外一项关键职责是要保障企业的核算制度在遵守我国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还要兼顾到各国的经济法规,在商品流通和经济业务进行的过程当中,避免由于违反规章制度而引发的后果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对于会计核算部门来说,要考虑的因素还包括了社会经济政策以及政府经济政策的指向。由于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我国各个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都有着巨大的变化,在进出口业务当中,各种行业带来的选择也是多种多样,无论进出口企业从事着的是哪一项进出口业务,都会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对于某些进出口业务来说,我国有着鼓励政策,而还有一些进出口业务,我国是具有限制性的。这些都会受到当代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我国的发展实情的影响。

三、商品流通以及交易规则有众多不同

进出口业务会计部门在进行数据整理和交易记录的时候都会发现我国与其他国家在进行成本录入,销售汇总以及各方面的账款整理的时候,会与别的国家有着方式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一般会体现在,账款和交易款项的具体时间点上或者是各国对于商品流通的不同政策规划上。这样一来,无疑带给进出口业务会计核算在内容上的差异和繁复。

四、针对进出口业务会计核算中的难点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分类分层次进行账目记录

很多从事进出口事业的企业,自身有同时从事着本国的商品流通事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会计核算的时候分列出多个并行的账目,将内外贸业务分别核算。要将国内的销售和成本记录数据和进出口业务方面的数据进行明确的划分和不同方式的处理,以适应税务,海关及外汇管理等部门的监管需求和出口退税的处理。

(二)核算方式要由专业的会计核算人员进行并互相之间进行监督和协助

在进出口业务所需的复式账户当中,有关各项业务的核算原则和汇总方式有有着非常强的专业指向性,不但要有专业的计算方式,还要充分的考虑到国际上的汇率以及经济原则等问题,在进行记录和汇总工作的同时,要充分将不同时期的不同汇率差异考虑在内,使得记录在案的数据具有实效性。

(三)协调好与进出口业务相关的各项业务

对于我国来说,进出口业务是国家经济管理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和社会发展的平衡和稳定,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对进出口业务的外汇业务和商品流通过程进行管理和规范,其基本的内容包含了对于外汇收支和去向的管理,由于我国的外汇管理针对资本项目和一般项目的管制级别不同,应当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将进出口业务当中的各项外汇进行妥善处理。

在此项管理原则当中,主要内容包含了:进出口企业首先要在所属地区和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在进行各项进出口业务之前首先要遵循经济管理方针领取外汇业务的审核手续,在进行商品进出口流通的时候,要配合海关管理部门进行审查和监管,不得违反各个环节的审核管理原则;在具备了进出口业务的合法手续和资格之后,要将必要的业务销售凭据和进出口有关的各项审查手续报给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记录在册。

(四)会计核算账目当中各个款项的管理和结算要准确无误

在进出口业务会计核算的内容当中,外汇结算有电汇(TT),信用证,托收等几种方式,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又拥有了网上转账,网上汇款等便捷的方式,对于进出口业务的会计核算部门来说,不妨根据各自企业的不同情况以及交流业务过程的具体要求和形成来进行账目款项的管理,选取最为快捷且方面核实和记录的方式来进行款项的结算和付清。在多种结算方式当中,为了安全可靠,可以尽量选择电汇(TT)或信用证等有第三方银行进行担保和监督的付款方式,不但可以增强交易双方的可信度,还可以确保账款和交易过程的安全清晰。

综上所述,进出口业务有着其特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国家对进出口业务管理的部门和法规较多,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针对进出口贸易的政策变化也较快,近2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办法》,《人民币跨境结算试行办法》等重要的法规。会计核算部门应当针对新的形势制定不同的账务处理方式,在遵循国家经济政策和各国国际管理的前提下,运用现有的先进技术手段进行有效会计核算。

参考文献:

[1]王旭东.网络会计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甘肃科技纵横, 2010,(01)

篇6:上海通运国际物流出口业务流程探析

面对保理业务的迅速发展, 我国企业在出口业务中需要充分认识到保理的优越性, 并利用保理业务加强对海外应收账款的管理。

一、应收账款保理业务

保理是“保付代理”的简称, 是指销货方以赊销、承兑交单等方式销售货物给购货方而产生应收账款, 保理商对销货方的应收账款进行核准和购买, 并向其提供资金融通、销售分户账管理、账款催收、坏账担保等一系列服务的综合金融服务。

在出口业务中, 保理是指保理商对我国企业出口销售形成的海外应收账款进行核准和购买, 并向其提供一系列的综合金融服务。在目前国际贸易竞争日益激烈、信用证结算比例逐年下降和赊销盛行的情况下, 因应收账款保理可以让我国企业在出口业务中很快地获得资金支持并加快资金的周转, 越来越受到我国企业地重视。

1. 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的种类。

(1) 按保理商是否有追索权可划分为有追索权保理和无追索权保理。无追索权保理的情况下, 我国企业作为出口业务中的出口方, 将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进行资金融通后, 若在付款到期日进口方无法付款或拒绝付款, 保理商对已经支付的票款无追索权, 由于进口方资信问题造成的呆账、坏账损失均由保理商承担。而在有追索权的情况下, 出口方将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进行资金融通后, 若进口方拒绝付款或无力支付, 保理商有权向出口方进行追索。

(2) 按出口方是否将保理业务通知给进口方可分为明保理和暗保理。明保理是指出口方必须以书面形式将保理商的参与通知进口方, 并通知进口方将应付账款直接付给保理商。暗保理是出口方并不将保理商参与保理的情况通知进口方, 货款到期时仍由进口方直接支付给出口方, 出口方收到货款后再向保理商偿还预付款。

(3) 根据保理商对出口方提供预付融资与否, 分为融资保理和到期保理。融资保理能够对应收账款提供预付, 即当出口方将代表应收账款的发票提交给保理商时, 保理商立即以预付款方式向出口方提供不超过发票金额80%的货币资金, 剩余的20%等保理商向进口方全部收回货款后再与出口方进行清算。而到期保理情况下, 保理商在收到出口方提交的代表应收账款的销售发票时并不向出口方提供预付款, 而是在单据到期时才进行支付。

2. 出口业务中应收账款保理的操作方式。

对于无追索权保理和有追索权保理, 前者意味着销售合同项下的所有收款权利和风险的完全转移, 从而保理商承担的风险较大。正是基于上述考虑, 保理业务发展的最初阶段我国银行等保理商一般只提供有追索权的保理。但随着我国金融服务业务竞争的加剧, 也越来越重视客户的需求。而客户更倾向于选择能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银行, 如南京爱立信因交通银行无法提供无追索权的保理而转向花旗银行, 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基于业务的需要, 无追索权的保理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银行等保理商在出口业务中一般对我国企业都提供这两种保理方式。对于到期保理和融资保理, 笔者认为, 因前者是在单据到期时才支付款项, 对我国企业来讲, 已经失去了保理最重要的融通资金的作用。而银行等保理商也不希望为明确到期而不能顺利收回的海外应收账款进行保理。因此, 融资保理是我国企业在出口业务中常见的保理方式。对于明保理和暗保理, 目前国际业务中多是明保理。我国《合同法》规定销货商在有应收账款转让时, 必须在购销合同中约定且必须通知购货商, 因此我国的保理业务是明保理。此外保理商出于风险的考虑, 为了更多的了解进口方的履约付款能力, 降低贷款风险, 一般会要求签订保理商、出口方、进口方之间的三方合同, 从而也让保理成为明保理。

通过上述分析, 笔者认为, 我国企业在出口业务中一般采用有追索权和无追索权的融资保理, 同时也都是明保理。

二、我国企业在出口业务中运用应收账款保理的优势

对于日益增长的海外应收账款, 企业运用保理业务对其进行管理具有以下方面的优势:

1. 及时回收货款, 加快资金的周转。

商务部数据显示, 日前我国企业的海外应收账款余额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 并正在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海外应收账款的长期占用, 不能及时收回资金, 势必对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企业在赊销后办理应收账款保理业务, 从而获得80%的预付融资, 就可以及时回收资金, 加快资金的周转, 为其生产经营提供保障。

2. 加强了对海外应收账款的管理。

对财务部门来讲, 一是降低了海外应收账款管理的成本。企业把海外应收账款让与专门的保理商进行管理, 将应收账款跨境管理、催收等复杂职能外包, 减少了企业在海外应收账款管理方面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同时将海外应收账款无追索权卖断给保理商, 也相应降低了坏账损失。二是提供了相应的信用风险控制。通过保理业务, 可以借助保理商的网络和客户优势, 及时掌握购货方的资信及财务状况, 降低信用风险。同时, 将海外应收账款无追索的卖断给保理商, 使结算时间提前, 也有效的降低了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

对销售市场部门来讲, 一方面减轻了回款压力, 另一方面由于销售商有进行保理业务的能力, 会对采购商的付款期限做出较大让步, 从而大大增加了销售合同成功签订的可能性, 拓宽了我国企业的销售渠道。

3. 美化了财务报表。

在采用无追索权的保理方式下, 企业可以在短期内大大降低应收账款的余额水平, 加快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 改善财务报表的资产管理比率指标。此外, 保理还为企业提供了除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外的新的短期融资方式。特别是无追索的保理, 将未到期的海外应收账款直接转为现金收入, 降低了资产负债率, 也相应美化了财务报表。

三、应收账款保理在我国企业出口业务中的会计处理

因我国企业在出口业务中一般采用的有追索权和无追索权的融资保理, 从而会计处理上也从这两个方面来探讨。

1. 无追索权的融资保理。

这类保理业务中, 保理商向我国企业即出口方提供了预付款融资, 并且对已经支付的款项没有追索权, 即海外应收账款到期无法收回的风险由保理商承担。因融资保理是先预付80%, 全部收回货款后在支付剩余20%, 从而对于我国企业而言, 可以分两次确认应收账款的收回:一次是在其取得保理商的预付款融资时, 另一次是在保理商支付尾款时。由于我国企业在签订无追索权的融资保理后, 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风险已全部转移给保理商, 应收账款的管理权限相应的也转移给了保理商, 因此在取得预付款时, 可将所有的应收账款转出, 一部分是作为预付款的收回, 另一部分转作对保理商的其他应收款。

(1) 出口方和进口方签约发货时:

借:应收账款-进口方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2) 出口方向保理商提交发票副本, 并从保理商处收到预付融资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其他应收款

贷:应收存款

(3) 出口方从保理商处收到尾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

2. 有追索权的融资保理处理。

这类保理业务中, 虽然保理商也向我国企业即出口方提供了预付款融资, 但对已经支付的款项仍有追索权。这样, 应收账款的风险并没有完全转移, 而已经支付的款项也有被保理商追回的可能性, 从而我国企业仍需要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 因此收到的预付款作为企业的一项短期借款反映, 应收账款不转出, 仍作为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反映和管理。

(1) 出口方和进口方签约发货时:

借:应收账款-进口方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2) 出口方向保理商提交发票副本, 并从保理商处收到预付融资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贷:短期借款

(3) 出口方从保理商处收到尾款:

借:银行存款

短期借款

贷:应收账款

(4) 进口方拒付或无力付款, 保理商向出口方追索:

借:短期借款

贷:银行存款

四、我国企业在出口业务中运用应收账款保理应注意的问题

保理业务对我国企业具有融通资金、加强海外应收账款管理的优势, 但从笔者的了解来看, 我国企业在运用保理业务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1. 要履行及时告知义务。

因我国的保理业务是明保理, 因此在我国企业将海外应收账款作保理业务时, 必须及时通知进口方。同时在开具的销售发票中详细告知保理商的付款信息包括付款商名称、账号等, 以便进口方及时将货款支付给保理商。如果不履行及时告知义务, 一方面不符合法律的规定, 另一方面会导致本应该付给保理商的款项支付给了出口方即我国企业, 从而造成我国企业财务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保理商之间转付结算的复杂, 手续结算费用和货款结算的延迟。

2. 避免将能够及时有效收回的海外应收账款作保理业务, 增加我国企业的额外费用。

特别要避免业务部门为了回款目的, 不区分海外应收账款的情况而滥用保理业务。这是因为, 采用保理业务也有相应的手续费。一般情况下, 保理商按照发票金额的1.2%~6%收取手续费, 并且无追索权保理由保理商完全承担应收账款的风险, 收取的保理费用也较高。这样对于客户信用良好, 能够及时有效收回的货款且企业不存在短期资金的压力的情况下, 应谨慎采用应收账款保理业务, 避免增加额外的费用。即我国企业在区分不同情况下的海外应收账款后再采用的保理业务, 才能正在起到保理业务的有效作用。

参考文献

[1]林祥友阿都建林:保理业务会计会计处理的系统设计.会计研究, 2005, 11

[2]于杨田月昕:企业走出应收账款窘境的新思路.财会月刊, 2006, 2

[3]邹靓:未来三年中国保理业务年均增长150%.上海证券报, 2007, 9, 28

[4]廖新义:企业保理业务应用模式初探.国际商务财会, 2007, 3

篇7:上海通运国际物流出口业务流程探析

关键词:期货市场;国际金融中心;定价权;上海

期货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高级形态,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特别是上海期货市场呈现了高速发展的态势;而金融中心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活动的集中地,是一国参与全球经济、金融竞争的重要的制高点,正是基于这样的重要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已经被正式列入国家战略。

本次发生在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的危机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赶超的历史机遇,期货市场能否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从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特征及内涵入手,对期货市场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

一、 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特征与内涵

如果从13世纪的佛罗伦萨算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已经度过了八百多年的历史(Fratianni,2007)。尽管在不同的历史年代国际金融中心可能有不同的内涵,但它们都具有一些相同的特质。这些共性,既构成了国际金融中心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条件,又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特征。

1. 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特征。综观佛罗伦萨、阿姆斯特丹、伦敦、纽约等各时期的国际金融中心,它们都具有一些最基本的特征,这也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条件。

其一,国际金融中心都是区位优势显著、基础设施发达的都市。

不同时期的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几乎无一不是当时经济、贸易和航运的中心。目前的很多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依然如此,比如新加坡港处于东西方海运交汇处,是世界重要的集装箱转运港之一,纽约一直是美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是世界最大海港之一。此外,像香港和新加坡这样的都市还具有良好的时区优势,它们恰好处于纽约与欧洲金融中心交易时间联系处,可以保证世界金融市场24小时不间断地交易。

其二,市场结构完善,商业环境开放自由,国内外金融机构云集。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发展有利于发挥金融中心的规模经济与积聚效应,扩大金融中心的辐射深度与广度。开放、自由的市场体系对国外金融机构而言,意味着较低的进入成本,因而能够使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流动与积聚,使金融中心更具吸引力。此外,世界上的国际金融中心,都是以大量的国际金融业务和聚集的金融机构为条件。随着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加速,以及对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竞争的加剧,一个金融中心赢得国际外汇交易、国际银行贷款、跨境兼并金融服务,以及国际债券发行与交易等方面业务的能力,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的重要指针,而跨国公司是金融中心服务的主要对象。早在1950年,伦敦的外国银行数目就突破了50家,1966年达到了一百多家,1972年增长到了二百多家,到1978年就已经增长到了三百多家。

其三,有利于创新又不失规范的监管体系。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历史看,一方面政府要进行严格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又提供相对宽松的金融环境。前者是保证国际金融中心持续发展的前提,后者是保证国际金融中心动态特征的基础。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动态特征,金融创新能力及创新活动保证了国际金融中心是具有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系统,而不是仅仅由要素简单聚合而成的一个静止的结构框架。从这个角度讲,有利于创新的监管体系是国际金融中心的生命线。

其四,具有发达的信息资讯行业,良好的金融基础设施。吴念鲁和杨海平(2008)认为金融中心是指基于低交易成本、高交易效率以及城市的强积聚能力,形成的金融人才、金融机构、金融信息、金融资本和金融交易集聚地。金融业是管理风险的行业,与风险直接相关的是不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直接相关的是信息,金融中心需要能够大量实时、客观地反映关于市场、机构、工具和产品变化发展的信息。这就需要高质量的金融基础设施,比如征信系统、清算系统、高效率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评估机构等。

其五,能够凝聚大量一流国际金融人才。金融行业是一个知识密度很高的行业,人力资本是金融业的核心要素。人才的优势是金融机构最重要的竞争优势。金融中心需要大量的金融、会计、法律、计算机、管理、外语等方面的人才,一个具有充足人力资源供给的地区自然对金融机构具有吸引力,国际金融中心的活力和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特别是金融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2. 国际金融中心的内涵:从资金中心到定价中心。关于国际金融中心的内涵的传统观点认为,国际金融中心是国际上重要的资金集散地,或者是资金输出地,或者是资金输入地,再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比如,金德尔伯格认为金融中心聚集着银行、证券发行者和交易商,是承担着资金交易中介和跨区域价值贮藏功能的中心区,它不仅要对个人和企业的储蓄及投资进行跨时结算,将资本从储蓄者手中转移至投资者手中,还会影响不同地区间的资金交付和转移(Kindleberger,1974);国内有些学者也基本上持相同的观点(黄解宇、杨再斌,2006)。

这种对国际金融中心内涵的传统观点是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前期发展相对应的。历史上的国际金融中心特别是18世纪以前的金融中心,首先是国际贸易中心,其次才是国际金融中心。当时的国际金融是很大程度上是依附于贸易的,主要是为贸易提供资金融通服务,国际金融中心作为国际上重要的资金集散地,也就依附于国际贸易中心而存在;任何一个城市一旦丧失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名号就难以维持,佛罗伦萨、热那亚、威尼斯等曾经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命运无不如此。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及其在经济社会中重要性的不断提升,使其一定程度上脱离了贸易而形成了自己的发展规律,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也不再简单地依附于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内涵发生了转变,不再局限于是国际上重要的资金集散地。

目前,纽约、伦敦这样的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标志是其对国际金融市场定价权的掌控。在工商界,人们常说的“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也就是谁掌握了技术标准的制定权,谁就是市场的主导者。对于国际金融中心,也是同样的道理。在现代社会,一流的国际金融中心比拼的是在金融市场上话语权,谁拥有定价权,谁就在经济、金融竞争中成为主导者。

二、 期货市场有助于增强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特征

1. 上海期货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完善上海金融市场体系。按照饶余庆(1997)的观点,国际金融中心虽然具有很多特征,但最核心、最一般性特征有三点:(1)都市;(2)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群集;(3)各种金融活动和交易市场兴旺发达。由此可见完善的市场体系、众多的金融机构及其活跃的市场交易对于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一流的国际金融中心无不具备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以期货市场为代表的衍生产品市场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期货市场的发展为国际上灵活快速的对冲基金、稳健庞大的金融集团的机构提供了重要的交易渠道和风险管理的途径,促进了众多金融机构的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上海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今后铜期权、股指期货等品种的陆续推出,将改变我国长期以来缺乏场内期权、金融期货产品的历史,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上海的市场体系。

2. 上海期货市场的发展有助于上海的经济、金融的稳定与安全。众所周知,期货市场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规避风险,加快上海期货市场的发展无疑会有助于上海经济、金融乃至整个国家经济、金融的稳定与安全。

现有的很多研究表明,期货等衍生产品市场对金融安全与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此,Mayhew(2000)曾经做了一个非常好的综述。此外,美联储、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等1993年联合进行的研究发现,尽管某些金融产品市场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但若缺少金融衍生品市场,美国的基础证券市场不可能运行得如此有效和稳定。本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也引发了人们对金融衍生品的怀疑。然而此次危机的根源并不在于金融衍生品,而是美联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3. 上海期货市场的发展能够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造就必备的人才。国际经验表明,作为市场经济的高级形式的期货市场是整个金融行业的前沿阵地,是金融市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懂期货已经很难理解和把握现代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期货市场对金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际一流金融中心的金融人才大都具备必需的期货知识。即使是直接从事期货行业的从业人员,我国的差距也比较大。据估计,目前我国期货从业人员的数量不足美国的七分之一。目前我国期货市场人才不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期货市场的发展必然会造就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4. 期货市场的发展能够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尽管我们认为现代一流国际金融中心已经超越的单纯的资金输入或资金输出中心的内涵,但毫无疑问,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资金的支持,拥有丰富的资金流往往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特征。期货市场由于其保证金交易、对冲机制等独特的交易方式与制度,会吸引大量的投资者入场交易,从而能够为期货市场所在地带来大量的资金流。

首先看一下美国的情况。2007年,CME与CBOT两家期货交易所全年总成交额超过1 000万亿美元(日均名义成交额4.2万亿美元),而NYSE集团全年的股票成交额29.2万亿美元,前者是后者的30多倍;如果按10%的保证金水平计算,芝加哥两家期货交易所的实际交易资金量为100万亿美元,是后者的三倍多。

作为对比,我们看一下上海期货和证券的交易情况。从2008年的数据看,上海期货交易所全年的成交额28.9万亿元,如果按10%的保证金计算,实际的交易资金量则不足3万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全年的股票成交额为18.0万亿元(总成交额27.18万亿元)。上海期货市场在资金流方面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对照美国的数据,上海期货市场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果能够达到美国的情况,上海期货市场无疑是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巨大支持。

5. 期货市场的发展还能够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期货市场则是信息要求非常高的行业,除了一般的金融资讯之外,很多期货市场的参与者还要掌握商品现货的相关资讯,小到农民生产经营、道理交通运输,大到地缘政治格局、气候风云变化等。金融本身就是信息密集型的行业,而期货市场则是其中信息最密集的分行业。信息高度密集的期货市场的发展,必然会对金融信息产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拉动金融信息产业的更快增长,而这正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所必需的。

三、 期货市场有助于增强上海的国际定价权

前文的分析表明,现代一流的国际金融中心的真正内涵应该是定价中心。而价格发现正是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和看家本领。因此,期货市场对于定价权的争夺至关重要,对于现代国际金融中心的成长至关重要。

新加坡和法兰克福就是通过期货市场定价权的影响力获得发展的典型例子。新加坡作为新兴国际金融中心是从亚洲美元市场开始发端的,但其真正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却是在1984年开始建立期货市场之后,新加坡期货交易所(SIMEX)通过推出亚洲最早的期货产品,如欧洲美元利率期货、德国马克期货、日经225股股指等期货,提高了交易的效率,一跃成为亚洲最佳金融衍生品交易所。法兰克福原先也只是欧洲区域性金融中心,1990年建立期货交易平台后,经过多次重组,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期货交易所之一,金融中心地位急骤上升,并对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产生冲击。

目前,上海的铜期货合约交投活跃,上海期铜的价格已广为接受,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国际影响,上海也已成为国际上铜的三大定价中心之一。如果能够进一步提高上海期铜市场的交易规模,增加类似的拳头品种,上海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权必然会得以提高,就能够早日实现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

四、 以期货市场的发展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建议

首先,当前应重点发展以期货市场为代表的场内衍生品市场。由于交易所交易的产品皆为标准化产品,流动性强、透明度高,能够为场外衍生产品的套期保值提供了工具和场所,同时为后者进行风险管理提供必要的定价和风险管理参数,是场内市场发展的基础。目前,中国银行间的衍生品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也迫切需要把场内市场的基础打的更为牢固一些,特别是应该加快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发展。

第二,加强金融人才培养。随着股指期货的上市,中国必然会迎来衍生产品市场的爆发式发展,现有的人才数量远远满足不了未来的快速发展。因此,必需加大高校与业界的教育、培训的力度,为期货市场的发展培养急需人才,提供必要的人才储备。

第三,加快金融信息业的发展壮大。发达的国际金融中心通常都具有发达的金融信息行业,比如伦敦有路透,纽约有彭博。路透和彭博的财经资讯系统在全球的金融信息行业中具有绝对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伦敦、纽约的金融竞争优势,为两个金融之都登顶国际金融中心金字塔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促进中国在国际金融中心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应扶持国内金融信息业的发展,培养一两个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拳头产品,比如新华08、万得(Wind)资讯等。

参考文献:

1. Fratianni, Michele. The Evolutionary Chain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 Availab- le at SSRN: http://ssrn.com/abstract=1006590,2007.

2. Gras, Norman S.B. An Introduction to Econ- omic History. New York and London: Harper&Bros,1922.

3. Kindleberger, Charles P. The Formation of Financial Centers, Princeton Studies in Intern- ational Finance no. 36.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4.

4. Mark Yeandle, Jeremy Horne, Nick Danev and Ben Morris of the Z/Yen Group.The 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6. City of London Corporation,2009.

5. 黄解宇, 杨再斌. 金融集聚论: 金融中心形成的理论与实践解析.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6. 黄运成, 杨再斌. 关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设想.管理世界,2003,(11).

7. 马卫锋, 赵福昌. 发展衍生品市场助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伦敦纽约双城之争的分析与启示. 财政研究,2008,(6).

8. 苏立峰, 雷强. 国际金融中心演进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 世界经济研究,2009,(7).

9. 苏宁.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回顾和展望. 中国金融,2008,(18).

10. 谭军, 张灿. 商品期货市场: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突破口. 上海金融,2004,(7).

11. 吴念鲁,杨海平.关于打造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评析与思考.金融研究,2008,(8).

12.杨咸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问题与出路. 世界经济研究,2007,(2).

13. 杨再斌, 黄运成.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模式选择与约束条件分析. 国际金融研究,2003,(11).

14. 张光平.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与监管.中国外汇,2006,(4).

15. 张云, 孙桂芳, 程丽萍.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模式和条件及对上海的启示. 改革与战略,2007,23(9): 66-69.

重点项目:上海市金融学会2009年重点课题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马卫锋,博士,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黄海林,同济大经济与管理学院。

上一篇:心绣未来优秀议论文下一篇: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