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站工作总结范文

2024-04-17

文化站工作总结范文(精选8篇)

篇1:文化站工作总结范文

文化站如何做好民俗文化传承工作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最基层、最直接与广大群众打交道的文化事业单位,它的特殊职能、地位、作用与民俗保护工作有许多契合之处。

民间习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草根性”决定了保护和传承的重心在民间、在农村。实现乡镇文化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前沿阵地的功能,不仅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而且能够有效地提升其价值,实现“非遗”保护工作与乡镇综合文化站内涵建设的双赢。

开展民间习俗的挖掘。笔者所在的富阳市新登镇,自三国黄武五年(公元226年)置县至1958年撤县建镇,有1700多年历史,民俗沿革十分复杂。近年来,该镇经济发展迅猛,但传统习俗的消失速度也同样惊人。保护民俗文化,已刻不容缓。2007年,新登镇组织200余人,对全镇71个行政村、4个社区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普查,抢救性地挖掘民俗文化。普查出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民间习俗近千条。在此基础上,挖掘出人生礼俗郎氏婚礼,岁时节令娱乐习俗新登双龙、共和青狮、十番锣鼓、工尺谱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项目已分别被列入杭州市或富阳市的非遗保护名录。

确立民间习俗的传承。民间习俗的流传保存,不同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关键在于传承,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其精神文化内涵。确定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习俗,就要认真做好传承工作,当然,传承最主要的是人。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阵地”的建设,确保习俗“香火”不断。这就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抓好队伍建设,访问、查找、挖掘传承人,在此基础上积极培养新一代传承人,使之后继有人。二是做好阵地建设,利用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为主的群众文化活动阵地,经常开展各种习俗演习,以及鼓励他们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习俗活动,确保民俗“人才”有展示自我的舞台。

新登镇双塔村郎氏家族,历来是礼仪之族,在喜庆与丧祭的传统习俗上,具有其独特的传承内容,在富阳市也颇具代表性。郎氏家族礼仪习俗的传承,也要比其他宗族到位得多,其传承历史已有1140多年,内容完善,乃是一项完整的非遗文化。70多岁的郎关洪,其家族从祖父辈就开始打理村里的婚丧仪式。郎关洪在父辈的熏陶下,对这一习俗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确定他为郎氏婚礼习俗的代表性传承人,得到了大家的公认。另外,共和青狮、新登双龙、十番锣鼓、工尺谱等一些项目也都有了传承人。确定后,这几位传承人感到重任在肩,表示流传下来的习俗,决不在自己手中失传。

做好民间习俗的保护。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民间习俗面临着传统异化、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后继无人等一系列难题。民间习俗的保护,成为一项与时间赛跑的工程,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对乡镇文化站来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在认真分析各项民俗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濒危情况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措施。对有保护价值的,积极扶持引导,开发利用。民间习俗文化内涵是无形的,只有在仪式中才能有形化,并有效传承。我们通过搭建文化展示舞台,唤起广大群众的保护意识和参与热情,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其实,习俗保护精神鼓励也很重要。一些习俗的传承人,由于得到镇、村的支持,提高了他们对习俗文化保护的自觉意识和民族自信心,积极地为保护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这同时,我们把这一习俗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真实全面的记录。以郎氏婚礼习俗为例,在我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成立了双塔村郎氏婚庆文化小组,在操办婚事的同时,将这一习俗整理后以小册子的形式印刷,并把它记入家谱,使之得到更好的保护。

民间习俗是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于人民,又深藏在人民中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所以,对于处在一线的乡镇文化站,应该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在弘扬、继承、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篇2:文化站工作总结范文

县委党校 郑承志

2013,本人结合党校工作,致力于屈原研究、宣讲与活动策划,收到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研究有突破

作为党校教员,作为屈原故里人,研究屈原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但要出一定的研究成果却不是一日之功。本,本人在研究上有了突破。

照片名称:端午划龙船

照片描述:火炉子沟大桥前的劈波斩浪,其东即楚国始封地鲇鱼山。

一是认真研究屈原廉政文化。将“深固难徙”与“独立不迁”作为屈原廉政内容的突破口,梳理出屈原廉政文化的总体脉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宣讲材料,先后为县纪委、县教育局、文化旅游局等单位宣讲,收到一定效果。

照片名称:始建于公元820年的屈原祠

照片描述: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岳父、右神策大将军王茂元任归州刺史时主持修建。注意“孤忠”与“流芳”

二是初步理清屈原法治思想相关内容,并先后为县法院、县司法局等单位宣讲。

三是对秭归祭祀屈原的历史进行回顾与梳理并提出屈原祭祀未来的路径。此文在宜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文艺理论家协会首届民间文艺理论研讨会上获奖并作大会交流;宜昌市委党校《三峡学刊》、三峡宜昌网等刊用。

照片名称:屈原墓内红吊棺

照片描述:屈原 端午习俗 三峡 秭归

四是撰写调研报告《将屈原打造成宜昌旅游开发的文化名片》,获宜昌市委党校立项。在此基础上形成宣讲报告《宜昌旅游开发的文化名片--屈原与端午习俗》。先后两次在宜昌市委党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专题培训班上宣讲,受到学员与市委党校专家、领导好评。

照片名称:为一中学子传授屈原文化与端午习俗

照片描述:给母校的孩子们讲讲屈原及端午

五是针对屈原获“湖北形象代言人”受质疑一事,撰写“屈原何以代言湖北”?“屈原足以代言湖北”等文章,先后被“中国旅游网”、“江苏旅游网”、“荆楚旅游网”等转载。

二、宣讲有提升

作为党校教员,充分借助县委党校讲坛宣讲是必不可少的。作为深受组织培养的连续三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县委党校领导支持的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我以不断提升自己来回报组织的错爱。

照片名称:壬辰端午 少不了的诗会

照片描述:把握一位老者的诗,实属不易

一是走出去宣讲有突破。先后为台湾大学、国立中正大学等七所太晚地区高校师生宣讲屈原文化,受到东华大学副校长刘莹三教授等人高度评价;为中国地质大学音乐、公共管理等专业学生宣讲屈原文化;为湖北组工干部学院120名学员分两批宣讲屈原文化;为武警黄金部队教导大队官兵宣讲屈原文化;为宜昌市新录用副科级研究生班学员宣讲《宜昌民俗与屈原文化》;为市委党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钻提班授课两次。作为县里的同志,赴市委党校授课,既是难得的荣誉也是对我有所突破给予的鼓励与挑战。

照片名称:建东花鼓戏

照片描述:父亲的朋友为沈虹光主席和地大艺术传媒学院专家演出《情姐姐住在凤凰台》

二是沉下去宣讲有收获。应邀为全县中小学校长、文化旅游系统工作人员、旅游从业人员、一中学子、三小学生宣讲屈原文化。在此过程中,既推广普及屈原文化,又在互动式教学中暴露出本人及地方以及部门存在的问题,促进了继续学习与深化工作。

照片名称:林林

照片描述:下午再看《乱世佳人》,困惑!东、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背景下,我们怎样阅读世界名著?我们真的读懂了吗?晚上与曲艺家、高级编剧吴立宝先生欣赏朋友梅俊明先生、王玲玲小姐等领衔的峡江风情演出《青滩的姐 泄滩的妹》。更是震惊--这就是我所熟知的峡江风情??

三是宣讲报告受到省市专业部门认可。《世界的品牌 人民的选择--屈原文化与端午习俗》这一宣讲报告被县委宣传部上报参评,获省委宣传部、省委讲师团第四届“神农杯”优秀理论宣讲报告第二名、一等奖;由县委党校推荐参与全市党校系统精品课评比,获第一名。这既展示了县委宣传部、县委党校对于我的关爱与鼓励,也给予了我更大的压力,唯有不断求索与创新,方可无愧党恩!

照片名称:古老艺术如何焕发新春

三、活动有创新

一是赴延庆参与北京端午文化节。作为屈原故里嘉宾参与北京电视台“三省四地民俗专家端午访谈”节目录制。

二是创意了屈原故里端午龙舟赛事。在仪式上,我增加了“幺姑寻亲”这一内容,并增加了三个判断的同期声解说,让受众进一步明确了龙舟运动与屈原的关系,让龙舟运动文化内涵得到进一步展现。

照片名称:春蚕

照片描述:上世纪80年代初父亲在王(昭君)氏宗祠辅导民间文化

三是主持并推动祭祀屈原仪式发展。屈原祭祀应该是秭归最为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这些年我主持祭祀仪式,感受到,端午不是屈原祭祀的唯一时段与平台,我们要将屈原祭祀作为一项长期的活动,2013年,这一构想得以实现。不同时段都有团队来凤凰山祭祀屈原。同时,我们要将屈原祭祀打造成海峡两岸沟通的桥梁与纽带。我主持了台湾彰化市市长邱建富先生来祭祀屈原仪式后,这一点认识更为强烈。

照片名称:秋

照片描述:父亲的朋友们

四是参与并指导了诗歌诵读活动。由我指导的县国税局《湘君--湘夫人》朗诵受到各界好评。

照片名称:创作中的父亲

照片描述:堂妹郑玢从深圳发来的珍贵照片,不觉潸然泪下!吃饭时间了,父亲还沉浸在创作中,妹妹端来饭,父亲只是摆摆手,既是感谢妹妹送饭,也是提示妹妹不要影响他的创作!这就是真实的父亲!

行百步者半九十。作为屈原文化的一名新兵,任重道远。正如屈公所言,“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各界专家的指导下、在屈原故里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我定当扎扎实实甩开膀子前行。

照片名称:四周年恍如一梦

篇3:文化站工作浅谈

文化站工作范围非常广泛, 它涉及到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组织开展、文化艺术辅导培训、群众艺术创作、党的方针政策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诸方面, 作为战斗在乡镇文化站的群文干部, 必须具备“多面手”的能力。这一点我们必须认识到位。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我们应具备组织、辅导、宣传、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为文化站干部是基层文化站工作的设计者和实干家, 如果不掌握、不了解各艺术门类的基本规律和文化站的各项业务, 就无法做好群众文化工作。我们应该努力做到能写、能画、能唱、能跳、能演, 成为一名多面手, 只有这样, 才能为群众提供最优秀的文化服务。

在这里, 我具体想谈三个问题:一, “坚守文化阵地, 履行神圣职责”;二, “加强理论、业务两个学习”;三,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人类文明”。

一、坚守文化阵地, 履行神圣职责

我认为, 广大农村的文化阵地可以分为两块;一块阵地就是静态的阵地, 那就是文化站的站址活动;另一块就是动态的阵地, 那就是存在于山水田园、村寨、家庭的各种精神文化活动 (包括唱山歌、打歌、讲故事、读书、演奏洞经、唱花灯小调、玩游戏、兰球赛、老年拳剑等) 。这两块阵地我们都应该坚守, 都应该尽我们最大努力把它很好地开展起来。现在文化站的硬件建设已基本完成, 就看我们的软件建设如何了。大家都知道, 我们文化站的神圣职责就是要组织和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如果我们没有很好地把文化站阵地活动开展起来, 没有为老百姓提供生动活泼、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那就是我们文化站工作的失职。可以说, 文化活动开展的多与少、好与差是衡量我们工作状态以及存在价值的重要标志。有的文化站的图书远达不到6千册, 阅览室长期不开放, 或者开放了, 也无书可看。篮球场一年到头没有组织过球赛;宣传橱窗、墙报、黑板报长期没有刊登内容;广场上没有组织开展中老年人的文体健身活动, 没有积极引导群众文体活动的有序开展, 放任群众的文体活动自生自灭。如果我们所在的文化站存在类似情况的话, 那说明我们的工作是失职的, 应该想方设法把阵地活动开展起来, 只有把阵地上的文化活动开展好了才算坚守了阵地。

另外, 要借助新农村建设、村级文化室的建设、农家书屋建设、“欢乐乡村大家乐”的创建活动、村寨老年协会建设的契机, 把村寨里的读书活动, 科技活动, 中老年文体健身活动以及民间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带动起来, 在他们激情燃烧的篝火中再添一把柴。

二、加强理论、业务两个方面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 我们不能只低头拉车, 不抬头看路, 我们不能昏昏谔谔, 得过且过,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三十多年, 城乡文化建设有了跨越式发展, 基层文化站条件有了较大改观, 但文化站如果抱着“有资金才办活动、无经费就休闲等待”的消极态度, 那显然是不行的。作为群文干部我们应有超前意识, 要摒弃等、靠、要的思想, 要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去适应群众文化发展需求, 在确保文化站公益性的前提下, 以开拓的思想、崭新的方式去推进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 应该努力、勤奋、开拓、创新的去干好本职工作。要想在群众文化事业中有所建树, 我们就必须加强两个学习, 即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这里所讲的理论学习就是要增强政治臭觉的敏锐性, 要重视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听一听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远景规划是什么, 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是什么;要掌握一些国家发展的背景情况, 要多关心文化主管部门近期和远期的安排部署和相关要求, 要从一些党报党刊、部门文件中寻找一些信息, 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譬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两个一百年”和实现“中国梦”的讲话, 以及十八大报告中对文化发展的相关阐述等。我们要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规范文化市场秩序, 净化文化环境, 全面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充分发挥文化乐民、文化育民和文化富民的作用。

除了理论学习外, 更具体的就是业务学习了。业务学习, 我认为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指文学、艺术方面的技艺学习;另一方面是指对群众文化管理知识的学习。过去, 曾有人对群众文化作过通俗的总结, 叫做“吹、拉、弹、唱, 打球、照像”, 这在当时已觉得很有概括性了, 但如今的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就远不止这些了, 更增加了现代信息和科技知识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更大范围。所以, 文化站工作人员最好能在文学写作 (小说、散文、诗歌、民间文学等) , 音乐 (声乐、器乐、作曲、民间音乐) , 舞蹈 (艺术舞、各民族舞、现代舞等) , 戏剧 (各类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 , 曲艺 (小品、相声、说唱、快板、评书、鼓词等) 等文学艺术门类中有一项或多项特长之外争取做通才、当杂家, 广施才华, 更好地辅导和组织群众文化活动。艺术是相通的, 是可以触类旁通, 一通百通的。因为它们的艺术规律是相近的, 所以, 我们一方面要在艺术业务上加强学习。另一方面要在群众文化活动管理方面加强学习。我们要高度重视群众文化活动的总体策划、制定方案、组织实施等系列环节的能力培养。作为文化站长要“拿得出方案, 提得起笔杆, 办得了实事, 归得了档案。”要注意积累举办各类大、中、小型文化艺术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 用最少的钱办出最好的事, 成为群文工作的行家里手, 成为党委、政府的好参谋、好助手。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 就需要我们养成做事严谨、作风扎实、勇于实践的良好习惯。借文化名人阎肃的话说, “当你养成认认真真做事的习惯时, 你离成功的门槛就越来越近了”。如果你觉得自己什么特长也没有, 那最简单的办法就从学习民间入手。从收集整理民间的民歌、词曲、故事、传说、谚语;学习些花灯、小调、打歌舞做起;可以调查一些民族民间的风俗、风情、文化遗产、宗教信仰、迁徙历史等等, 大有事情可做。我认为, 只要你是有心人, 勤奋的人, 慧眼识宝的人、不懈努力的人, 善于积累并厚积薄发的人, 那你就一定会成功!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 我深有体会, 对吹拉弹唱、琴棋书画不知一二, 工作就会受阻;对文艺创作、演出、各类辅导没有三拳两脚, 就会寸步难行;没有一定的事业心、责任感、开拓创新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那终将落在日新月异的形势发展的后边。

三、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人类文明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指出:“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 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 公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 (街区、村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传统手工艺术技能等, 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这一论述概括了文化遗产总的范畴, 并且明确区分了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线。

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二者密不可分都要加以保护。区别之一: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则具有再生性, 比如:我们施甸县布朗族的花草鞋就可以在传统技艺中再生。区别之二:文物具有历史时代性, 而非物质文化没有严格的时代界线。如:明代的青花瓷就是明代文物, 而明瓷的烧制工艺则可以一代一代传下来。区别之三:物质文化遗产是物质形态的,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精神形态的。区别之四:物质文化遗产是静态的,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动态的。如传说故事的载体——语言就是动态的, 而传说故事的手稿、图书资料、典籍则属于物质文化遗产。

当前,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人类文明是一项摆在我们面前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首先, 抢救是当务之急, 许多非遗项目已面临人亡艺绝, 亟待抢救。对那些具有重大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处于濒危状态的项目和门类要优先安排, 限期抢救;其次, 保护是重中之重, 要坚持科学保护和依法保护;再者, 利用是社会发展之需。我们要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 有效利用, 促进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我认为, 非遗的开发利用与旅游相结合是个很好的途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自然风光是文化的载体, 没有文化的旅游是苍白的旅游。没有文化支撑的旅游是没有长远吸引力的旅游。

另外, 我认为, 建立一个良好的机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动力和重要环节。要建立起科学的机制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其一, 要真正形成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的机制。可以成立由政府牵头, 文化、民宗、财政、建设、旅游、公安、工商、政法等部门参加的“文化遗产协调管理委员会”来协调解决保护与传承的相关问题;其二,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其三, 充分发挥各级人大、政协的监督职能作用;其四, 要建立多渠道、多层次投入机制。一是哪级公布哪级投入, 二是多方吸纳社会资金参与保护, 通过招商引资、产业开发获得资金支撑;其五, 要建立举办民族民间文化展示活动和命名活动的长效机制;其六, 要采取多种措施传播民间文化。可倡导“四会一能”特色教育, 即会讲本民族语言、会唱本民族歌曲、会跳本民族舞蹈、会演凑本民族乐器, 能常穿 (至少节庆时) 本民族服装。另外, 要利用政府主办或倡导举办的民族传统节日, 大力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普级和传播民族民间歌舞艺术, 加强民族文化交流, 努力使民族民间文化的植被越来越丰厚。

篇4:乡镇文化站工作理念点滴

关键词:工作理念;文化站;保护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G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5-0134-1

之前,笔者十分荣幸地被推荐参加国家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基层文化站长培训班学习。在短短的几天内,聆听了高层专家领导有关“文化共享工程”、“非遗发掘与保护”、“群文创意策划”等专题讲课以及参观了相关文化基地、观看大型剧目演出和作品展览,使我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也获取更新的信息,收益匪浅。现结合此项培训中专家领导的授课导向,联系农村文化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乡镇文化站工作理念谈谈个人初浅的体会。

一、坚持公共服务是方向

乡镇文化站是乡镇人民政府设立的文化事业机构和公众文化平台,也是基层广大人民群众借此通过公益文化活动载体共享人类文明成果并力图创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依托,因此,它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向。

一是文化站长和全体文化员都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爱岗敬业、顾全大局、品德端正的政治素质,同时还要具有较为扎实的文化业务知识和组织工作能力,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整体素养。

二是要为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体现工作服务的公益性原则,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文化惠民政策,用文化的手段把党和政府的温暖真正送到千家万户。

三是乡镇文化站要敢有作为,发奋努力,积极为当地文化事业建设开辟阵地、把守阵地,并深入认真地做好各项工作服务。

正是这种执著的坚持和追求,使我镇近年新建成了文化中心大楼,并开设多个群文活动室、图书馆、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等功能服务,大大地改善了群众文化设施和工作面貌,因而先后获得温州市先进文化镇等荣誉称号,尤其是于2007年3月还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浙江东海明珠文化镇”。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坚持正确的服务方向,结出丰硕的工作成果,才能落实先进文化建设各项要求,得到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

二、抓好群文工作是基础

乡镇文化站设在最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较普遍的可能会是干部的文化专业划分粗略。不像上级群艺馆、文化馆那样在文化艺术指导上站得相对高一些。但文化站人员中不乏有众多贤才志士,也正是他们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里,勇立潮头,无怨无悔地做好了大量的不可忽视的基础性工作。对此,我站已在繁荣群众文艺、培养人才及配合文化执法等工作上取得了好成绩。

一是群众文艺创作和演出展览活动,成绩斐然。为了进一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我站积极组织开展创作、演出、展览活动,近年来,我镇首排舞蹈《碗窑印象》先后获得了浙江省“群星奖”舞蹈大赛创作、表演双金奖和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文化部第十四届“群星奖”舞蹈创作奖;此外,还以一年两次的“桥墩镇·浙闽边贸文化节”为重点,举办丰富多彩的演出和展览,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多层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二是群众文艺骨干队伍,精干得力。通过多年来狠抓群文基础工作,我站与各部门及学校、企业等单位联系更为密切,现已建立了由老中青文化骨干自愿参与的镇音乐协会、舞蹈小组、铜管乐团、民乐团、太极拳协会、冬泳协会等群团组织,为正常、持续开展好本镇的群文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是配合整顿规范文化市场,社会效益显著。为确保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我站紧密配合县文化行政执法大队,对书刊、音像市场进行定时、不定时地检查,对违规和无证经营者予以取缔并进行教育,除此还联合工商、公安等有关部门对电子游戏室、网吧和娱乐场所进行整顿,从而切实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保护文化遗产是使命

我镇位于浙江省的最南端,毗邻福建省福鼎市,素有“浙江南大门”之称。这里历史悠久,汉、畲、回等民族人民在这块土地上长期生活、劳动,积淀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了珍贵的文物,因此,我们始终努力坚守、保护,并将其视为自己光荣的文化使命。

一是尊重历史、实事求是,认真发掘并努力保护桥墩非物质文化遗产。近两年来,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狠抓责任落实,我们共搜集了4117条“非遗”线索,挖掘了一批具有传统特色的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我们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认真筛选,全面掌握了“非遗”的种类、分布和保护传承现状等第一手资料。从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原貌出发,如实记录受访人的讲述与表演,并确保项目内容的准确和详实。最终编撰了一本11.7万字的《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汇编——苍南县桥墩镇》。因而,我单位被评为“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先进集体”,本人也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工作先进个人”。

二是紧密配合县文物部门,开展对桥墩镇内文物的普查,深入挖掘玉苍山脉碗窑古村落、法云寺、碇步头广昌老宅等的历史人文内涵。同时,结合旅游开发,多次采用音乐、舞蹈、戏剧小品、诗歌等形式进行有创意地宣传,而使这些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了新的生命力并受广大群众热忱欢迎和上级专家领导好评。

篇5: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总结范文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竞相争夺的战略要地。2009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发展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4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对福建发展十大重点文化产业作出了部署;2011年12月和今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和宁德市委相继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我县也于今年3月成立了文化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推动屏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屏南文化发展繁荣的思路对策。

一、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文化产业虽然有了一定发展,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业为主体,休闲娱乐业、广告传媒业、旅游购物业等为支撑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初步确立了以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思

路,全力打造旅游精品,开发建设了世界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一批国内知名旅游景点,推出了中国木拱廊桥、历史文化名村等一批具有屏南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培育了##旅游集团公司等一批旅游文化企业,2013年游客量达322.7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76亿元。但是,对照有关文件和国家《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我县文化产业除旅游业外,其他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几乎为零。只有部分就业人员少、产值低、零星分布的文化产业,如电影院、网吧、电子游戏机厅、台球馆、歌舞厅、印刷复印中心、装潢广告店、图书零售与出租店、音舞书画艺术培训中心、休闲健身馆、旅行社、根艺公司等总共不上百家,从业人员约4000余人,产值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

三、上半年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今年上半年,我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文化改革发展年”的部署要求,积极工作,努力运作,文化产业发展有了新进展。

1、规划建设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年初,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工作。4月份县领导带领文化、旅游、规划、建设等部门负责人到泉州等地考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情况。邀请华侨大学博士来考察调研旅游文化产业,并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委托##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对我县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进行总体策划和规划。目前已完成概念策划,规划正在编制中。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县城东环路,规划总面积3500亩,总投资约8亿元人民币,由县城投公司作为业主单位,园区主要突出旅游六要素和本土文化功能特色,以提升旅

游文化产业品位;现已有19余位客商提出进园建设意向,首批项目计划年底动工建设。

2、着力培育工业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建设生态旅游强县是我县发展的战略目标,文化产业必须紧紧围绕旅游这个重点来发展。为此,去年以来,我们一方面联系中央电视台走进@@,拍摄专题纪录片,并在央视7套播出,使##走出深山,走向全国。另一方面,我们重点指导@@有限公司着手开展文化博览园建设,经过一年的努力文化博览园已初具规模,现已成为我省首家酒博览园,并被授予省工业旅游示范点。博览园占地面积120亩,园区内设农耕体验馆、老酒坊、酒诗阁、原酒库、生产灌装车间、品牌文化长廊、酿造基地图片展、产品展示馆等十个馆区,充分展示了酒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为发扬光酒文化提供了良好平台,对于进一步提高人们@酒的认知度、美誉度,实现##酒发展的规模化、品牌化与国际化。

3、全力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品牌提升。积极配合省市文化部门,全力开展木拱廊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通过3个月紧张细致的工作,顺利完成预备名单申报文本,并接受专家组实地考察,本月上旬又组织人员专程前往北京汇报工作,有望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上半年,经过认真调研,我县理清了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思路,并策划推出一条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同时还推出了12个文化产业开发项目,现已编入2014年屏南县招商服务指南,并在今年9.16举办的文化旅游节期间进行推介。为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四、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我县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一是产业发展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尚未形成发展文化产业的社会共识,仍习惯以对待文化事业的眼光来看待文化产业,没有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意义,以及发展文化产业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作推进力度不强。没有用经济的办法、产业的方式来办文化,没有从根本上确立文化产业的地位,发展思路不够清晰明确,从而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兴办和发展。

二是产业发展规模偏小。从总量看,2013年,我县文化产业总值3131万元,比上年增长20.3%。与上年相比,虽然发展较快,增幅不小,但从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看,2013年我县文化产业仅占GDP比重的1.06%。

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县文化产业门类不全,有的产业具备一定优势,但是发展不平衡。广告印刷、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媒体传播等产业有所发展,但工艺美术品制造、文化出版、影视制作等相对滞后。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构成中,作为文化产业主导的核心层和外围层比例偏低,特别是核心层的比例严重偏低。2013年,我县文化产业核心层和外围层占比大大低于全市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四是人才力量明显不足。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要素,但是长期以来,我县人才资源短缺,熟悉市场经济与文化经营方面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很少。2012年末,我县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约有560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不足三分之一,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则更少,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偏

篇6: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汇报(范文)

年上半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汇报

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县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我中心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牢牢把握思想动脉,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围绕中心、突出主题,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全面提升了园林中心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贯穿今年宣传思想工作主线,精心策划组织好“科学发展、辉煌成就”等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坚持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根本,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每期的学习都由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谈体会、谈认识。使得班子成员在推进科学发展上思路更加清晰,思想更加解放,发展的共识更加统一,进一步增强班子的凝聚力,从而为推动各项工作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好党支部的作用,认真做好党支部组织学习的计划、组织和服务保障工作,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充分发挥党组学习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开展领导干部帮学、带学、互学、促学活动,带动和促进党员干部和职工的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学习实效。持续抓好园林专业技术、业务知识等学习教育活动,推动职能转变、改进作风,提升工作能力和行业监管水平。

二、加强理论体系教育,提高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大力开展行之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不断深化道德建设,把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廉政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着力于解决道德意识不强、诚实守信缺失、价值观念偏离等问题。从实际出发,认真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干部职工培训规划,每月对干部的学习笔记进行一次批阅和通报,每季度要求干部撰写一篇学习心得。利用“五一”、“七一”、“八一”等重大节日,开展了形势政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和国防教育;并且在每周的一、三、五组织学习《弟子规》使全体干部职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升华。进一步凝聚了全体干部职工的人心、鼓舞了士气。

并且继续加大有关园林行业的政策法规宣传,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抓好园林绿化、公园管理的宣传教育和义务植树等宣传活动。做好网络政务公开以及新闻、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广大群众对园林相关法规、政策的知情率、参与率。

三、广泛开展思想文化工作宣传。

设立了机关文化长廊,利用机关宣传栏、墙壁、走廊等适宜位置设立反映道德建设、文明创建、社会公益等内容的温馨提示牌,充分发挥专栏和宣传牌的宣传教功育能,使其真正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示范阵地,营造浓厚的道德文化氛围,崇尚道德,践行文明。

开展网络文明志愿服务活动。组建网络传播文明志愿者队伍,发动广大干部职工运用微博,QQ群等网络传播渠道,传播本单位文明风尚,宣传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展示职工干部文明风采。

四、下半年的工作打算,及存在问题。

今年下半年,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三个代表”和“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强思想文化宣传,提高监管水平,为全县园林绿化事业做出新贡献。

篇7:文化站工作总结范文

2015年,我们紧紧围绕县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紧扣“林伯渠故居4a景区创建”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文物保护,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汇报如下:

一、2015年主要工作

1、县级领导高度重视文化建设。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建设,先后多次召XX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文化工作,县两办印发《会议纪要》、《2015年“美丽临澧大家唱”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县主要领导亲临文化单位或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视察调研,召开协调会议。县人大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决议》,召开常委会听取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汇报。县政协、县政府牵头的《蒋家大院》、《青山史话》丛书编纂已经完工。县政府财政更是加大了对故居建设及文化事业、群文活动的投入与支持。

2、推进林伯渠故居4a景区创建。今年,县委县政府拟投入近3000万元推进4a景区创建。由湖南浙江商会捐建的“临澧红色革命博物馆”1号建筑已经封顶,2号建筑已完成主体框架工程。编制完成了《林伯渠故居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提质规划》和“游客接待中心”、“景区牌楼”单体建筑设计方案。《林伯渠故居保护规划和工程方案》、《林伯渠故居消防工程立项》获国家文物局、国家财政部专家评审通过。游客接待中心已完成主体框架工程,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及游道建设启动。生态停车场、游路、标示标牌和邮电系统等建设稳步推进。环卫设施、医疗设施、旅游公厕等工程建设完成财政评审并将逐步推进建设。添置旅游中巴车、旅游观光车和景区巡逻车各一辆。2、3、加强文物文化遗产保护。一是青山崖墓群已经开始保护性发掘,宋玉城遗址发掘列入了省文物局考古发掘计划,九里楚墓群技防和保护工程已上报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丁玲故居修缮建设启动,完成了规划设计和6户农户征地拆迁,丁玲文学创作基地揭牌。二是加强非遗保护。《九澧渔鼓》(湖南渔鼓)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组织编制《九澧渔鼓》、《宋玉的传说》国家级和省级非遗名录“十三五”保护规划。积极申报《湘北大鼓》省级非遗项目,《杨板千张》、《临澧陈二郎》成功申报为第四批市级非遗项目,完成第二批市级传承人申报。组织市级非遗传承人培训和参加全市“鼓书”传承保护讲习班,县市非遗展示和非遗进万家、进校园,参加“全国优秀曲艺传人学术交流展演”等。配合北大完成常德“鼓书”传承保护田野调查工作。《大丰碑》青山史展厅完成设计初评,计划明年9月建成开展。

4、开展多样群众性文化活动。一是参加第五届湖南艺术节、全市“百团大赛”和全省“欢乐潇湘”等省市群众性文艺活动。鼓书《香火》获第五届湖南艺术节戏曲类银奖、音乐作品《水乡的石拱桥》获声器乐类优秀奖、美术作品《善卷大德图》入展美术书法摄影精品展。摄影作品《书海探秘》、《临澧青山水利工程》获全省“欢乐潇湘”美术书法摄影活动三等奖。全市“百团大赛”我县获1金1铜5个优秀奖和组织奖。二是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提升及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完成惠民演出任务72场,组织惠民演出、国防演出380场,组织公益、国防和爱国主义电影放映3810场。县“百家乐文化艺术团”获全省“送戏下乡,惠民演出”市州先进单位,为全市唯一获奖民间团体,团长张荣中获市州先进个人。三是开展“美丽临澧大家唱”,相继推开“乡歌汇”、“群星荟”、“书画会”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完成18首mtv乡歌,实施“一乡一歌”展示展播。全县书法美术摄影大赛参赛收到作品429件,获奖展示作品110件。组织了覃仕泉在湖南美庐美术馆举办的“沅澧风情”民俗画个人画展,引起省内外美术界的强烈反响。举办了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图片展和《中日常德会战》巡展。四是指导佘市镇与石门夹山镇联合开展的“千年福田美丽家园”文化交流活动;指导合口镇开展美食文化节活动;指导停弦渡镇在复船农庄举办首届古渡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5、促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质。投资近300万元,对丁玲大剧院提质改造,更换空调、舞台设备和座椅,添置演员车,打造一流的县级演出会展中心。以该中心为依托包装打造的“湘北大鼓”传承演绎中心获省文化产业项目扶持。四新岗镇投入400多万元建起了全省一流的现代化综合文化站,文化村部、文化社区和乡村文化小广场建设呈现你追我赶势头。全面完成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安装喇叭音柱4193个,实现城乡全覆盖XX县乡村三级联播。农村电视“户户通”惠及偏远乡村,受到了农民群众交口称赞。

6、加强文史编撰和文学艺术创作。配合县人大、县政协等几大家牵头,编辑反映临澧地方历史文化的《宋玉与临澧》、《青山史话》和《蒋家大院》丛书已经完稿。省作协在临澧设立“湖南文学创作示范基地”并授牌,并支持再版丁玲文学集、林伯渠诗集。深挖地方历史文化,打响了陈二郎、刻木娘娘等文化品牌。组织开展群众性艺术创作,全年共在国家省市县发表、展演各类文艺作品245件,其中51件获奖。目前,鼓书节目《赈酒也烦恼》被遴选入围中央电视台2015年春节文艺晚会,鼓书《西瓜的秘密》、《鼓舞人生》被邀请参加全国非遗保护传承展演,并分别获“全国优秀曲艺传承学术交流展演”金奖、银奖。农民作家杨云庭作品《刻木娘娘》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复,列入了国家动漫制作计划,其电影文学剧本《丁玲》由潇湘电影制片厂列入拍摄计划。

篇8:浅谈新时期文化站工作任务

一、提高认识, 增强文化站发展的自觉性

认识决定行动。认识越高, 行动越快, 越自觉。因此, 要实现农村文化发展繁荣, 首先要提高两个认识。

1、提高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胡锦涛同志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这段论述, 从民族存亡、国家安危、人民幸福与否的高度阐述了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但有些基层文化工作者的认识还远远没有达到十七大的认识高度有些人认为:发展文化主要是城市的事, 与农村关系不大;也有的认为:发展文化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 与经济发展无太大关系。所以, 必须通过多种途径, 深刻认识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重要因素, 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是人民生活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而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2、提高基层文化站在农村文化建设中重要地位的认识。

基层文化站不但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主力军, 而且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指挥者, 是广大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积极性的激励者、调动者。其对文化建设的态度如何, 直接关系到所在地的文化发展。因此, 必须提高乡镇文化站对自己在当地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 更好地肩负起领导一方文化建设的神圣使命。

二、树方三农导向, 活跃村屯文化生活

树立正确的导向, 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引导, 是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加文化建设的极积性、创造性的有效途径, 要通过拿出具有重大轰动效应和辐射作用的举措, 激发积极性、增强主动性、发挥创造性。

1、树立全民参与文艺创作、表演的导向。

文化站要创造条件举办各种文艺赛事, 涉及的文艺要齐全, 参与层面要广泛。此外, 要通过广场演出、艺术作品展览、节庆日表演、联欢活动、创作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 创造浓厚的文艺氛围, 特别是要采取有力措施, 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开展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活动, 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2、树立终身学习的导向。

激励广大群众通过参加培训、阅读书报刊、收看收听节目、上网等多种形式加强学习, 大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 帮助干部群众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从而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树立全民健身的导向。

健身不但是增强全民体质的需要, 也是发展文化的需要。举办各种体育赛事, 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球类、棋类、大秧歌、健身操等各种体育锻炼活动, 帮助群众养成健身锻炼的好习惯。

三、要抓好三类阵地建设, 为文化发展搭建广阔的平台

各类文化阵地, 不但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和平台, 也是发展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要采取多种措施搞好文化阵地建设。

1、抓好露天类文化阵地建设。

要继续抓好农村文化活动广场、文化大院等阵地建设。增加设施、完善功能, 拓展使用范围, 挖掘文化资源, 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2、抓好室内类文化阵地建设。

要进一步完善文化站活动中心、图书室、综合文化站的功能。要下大力气建设好农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阵地, 并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抓好大众传媒类阵地建设。

要加强乡镇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的建设, 使其在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功效, 为文化建设服务。

四、培养三支队伍, 造就推动文化大发展的生力军

人是根本, 人是关键。没有人才就不可能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因此, 应下大力气造就三支高素质队伍。

1、培养一支强大的理论工作队伍。

现在, 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 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同时并存。这就更需要一支强大的理论工作队伍, 造成理论工作的强势, 用通俗易懂和生动活泼的语言把党的方针政策及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传播、普及给人民, 协调组织、农民、青、妇、教育、文化、广电等部门形成理论工作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 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理论工作队伍, 并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2、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文艺创作队伍。

要根据本地区实情培养一支比较活跃的文艺创作队伍, 如美术书法协会、音乐协会、舞蹈协会等, 要通过协会不断发挥协会的辐射作用, 完善激励机制, 鼓励创作, 进一步活跃创用氛围, 为作品展示、发表提供平台、创造条件。要经常组织座谈、培养、竞赛等活动, 使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提高水平。

3、培养一支深受欢迎的文艺表演队伍。

上一篇:语文老师初三语文教学反思总结下一篇:从《二马》看老舍与东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