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技术的重要性

2024-05-22

医学检验技术的重要性(精选9篇)

篇1:医学检验技术的重要性

医学技术课堂模块化教育的必要性

国内外的高职教育,在教学模式的改革方面始终进行着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国外的高职教育中,有一些成功的教学模式,例如MES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模块化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是职业教育追求的目标。模块化教学打破了原来的课程体系,以技能为主线,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融为一体。采用模块化教学,将为医学技术类专业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

1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在我国,高等教育可分为2类:一类是普通高等教育,其所实施的是学科教育,例如本科教育,其注重教授理论知识;一类是高等职业教育,其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与传统的高等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即高等职业教育以职业为基础,而不是以学科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而不是以知识为本位。目前在许多高职医学院校中,医学技术类专业的医学基础课程大多仍采用本科教育模式,即学科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不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由于目前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并无统一的教学计划,各院校在同一专业教学内容中选择的学科种类也存在差异,且在学科式教学中,存在着各学科在教学内容上有重叠、学科相互连接不紧密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也在进行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改革,但未有在医学基础课程中实施模块化教学的研究报道。2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医学基础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的必要性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通过不断改革和完善,正逐渐摆脱本科教育的模式,但在培养目标和明确自身定位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高等职业教育要有大的发展,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在高职教育中的成功经验,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和完善课程体系,这样将会使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的学习以应用为目的,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在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的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实施模块化教学,正是遵循这一原则,使教学内容打破学科界限,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减少学科数量及课时数,便于学生学习与记忆,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模块化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医学基础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应使学科综合化

综合性课程已成为课程模式改革的一种趋势。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器官系统、PBL都是某种形式的学科综合,包括基础学科间的水平综合和基础与临床学科间的垂直综合。在对医学基础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时,可借鉴MES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使教学课程综合化、教学内容模块化。课程综合的程度可完全打破学科界限,形成新的课程体系。例如解剖、生理、疾病、药理等教学内容按照器官系统进行综合。根据专业的需求和课程模块化的教学模式,确定各教学模块的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及时增加学科前沿内容,使教学内容更接近实际需求。模块化教学不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以及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很好地解决了医学基础课程为专业课服务的问题,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

4医学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中模块的形成应符合专业特点

课程结构模块化和课程综合化,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取舍决定于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适应职业岗位要求而进行的课程改革已成为改造传统职业教育弊端的有力武器。根据医学技术类的专业特点,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要摒弃“大而全、高精尖”。根据专业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教学内容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注重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特色教学。

4.1浓缩诸多学科的教学内容在以往医学技术类的许多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开设有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课程,如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在各课程中有重复现象,许多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相距甚远。因而可将解剖学、生理学、疾病概要及药理学4门学科进行整合。对各学科中重复内容予以删减,使各学科内容相互渗透、融合,变为有机的整体,使课程内容在讲授过程中更加简洁流畅,实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

4.2模块化课程适用范围广实施模块化教学的课程是对许多学科的重组和整合形成的,课程设计理念针对的是医学技术类专业对医学知识的需求,而各专业对医学知识的需求量和内容不尽相同。模块化教学是一种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模式,不同模块或相同模块的不同组合,便可形成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此,可以通过增删模块或单元来摒弃陈旧的内容或增添新的内容,从而可适用于如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药物制剂技术等医学技术类专业,同时也保证了教学内容总体上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篇2:医学检验技术的重要性

其中包括生物学、血液学、免疫学、遗传学等多种学科,以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检查项目,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药物监测、健康状况评估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今医学检验正朝着仪器自动化、试剂商品化和管理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因而对临床实验室结果的准确度和各实验室间结果的可比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由于实验诊断的所有检验项目会直接影响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实验结果必须及时、准确、可靠,质量控制已成为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88》(Clinical Labor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s,CLIA’88)及ISO/IEC导则25,制定了《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以指导此项工作的具体落实。

以统计学方法确定被控制测定值是否不同于已知值的方法,称统计质量控制方法或简称为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在理论和实践上,可分为两个重要的部分: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

室内质量控制是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但它只能保证试验的精确度,即保证仪器测定值的稳定;室间质量控制解决准确性和参加室间结果协调一致的问题。

统计质量控制是用客观的方法监测成批试验的检测质量,是对仪器试剂操作或仪器标定产生的漂移的及时观察,可确定该批检测结果能否发出,是避免成批测定标本产生明显误差的方法,因此是很重要的质量控制方法。

但该法有其局限性,因它只能监测仪器检测中产生的误差,但从开医嘱,采标本,送标本,到写报告,发报告要经过很多环节,病人并不能发觉和避免这些环节的差错,所以要避免这些环节的差错,必须实行质量保证,即对标本检测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现简介如下:

1 人员的合作与正确配合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

临床检验项目均是应医生的申请进行检测,测得结果提供给医生,以便观察、诊断和治疗,而在标本检验过程中,有些影响因素是与医护人员关系密切,而检验人员不易了解且无法防止的,例如药物、饮食、运动、标本放置时间对检验的影响等,通过与临床及时进行联系,当有这些因素时,能做出正确的解释或进行复查。

人体内各器官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平衡而实现的,这些正常的生理平衡反映在体液、血液及排泄物中,就是它们所含的各种成分的正常稳定性。

当由于病理生理或生理组织的变化直接影响体液和分泌物排泄,使其相应地发生变化,实验室检查结果可用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是病人在各种生理状态下的极好标志,标本的留取与检验质量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是息息相关的,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2 严格遵守标本留取的操作流程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举措

标本留取包括标本采集前、采集中、采集后三个阶段,是实验室认可中样品管理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样品失实,无论是变质失效、编错号、漏掉遗失等等,均造成检验结果失实和不能发出报告,因此在检验质量控制中应重视对样品的管理,具体应做到:

2.1 实验室应有文件化程序和适当设备来保持对样品在实验室的全过程中(储存、处置、准确检测)不发生非正常的变质和损坏。

例如在进行血液常规分析时,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如标本编错号,标本溶血,用错抗凝剂,抗凝血比例不对,形成血肿,血液浓缩等等。

2.2 接受样品时应详细记录其状态,样品有疑问或不符合规定要求(如从输液侧采血)时,尽快与送检者取得联系。

2.3 实验室应建立检测样品的唯一识别系统,以保证任何时候对样品的识别不发生混淆。

2.4 当样品属于抽样时,应有文件规定抽样的方法,数量封存、运输等详细文件程序。

例如皮肤穿刺采血时的采血部位,穿刺步骤,血液的采取,抗凝剂的选择,标本送检,及标本处理等均需要有完整的操作规程,以保证血液分析结果的准确可靠。

3 明确导致检测结果发生差错的原因,是保证检测质量的基础

毫无疑问,饮食、应激、病人准备、锻炼、昼夜变化等诸因素以及某些生理状态如怀孕等,均可影响实验室检查结果,甚至出现其它的生理变化,当病人的生理状态发生改变时,实验室检验结果就可能发生异常,除了这些生理因素(饮食、餐后禁食、应激、病人准备、锻炼、周期性变异、怀孕、药物等)外,与标本留取有关的易导致实验室结果异常的原因有:

3.1 病人的标本不具有代表性,其主要与标本的收集技术有关,包括止血带的使用,静脉血污染,抗凝剂和防腐剂的污染等。

3.2 标本内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的浓度可能在收集后发性改变,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标本自身的新陈代谢所致。

包括标本的代谢,酶的影响,血液病的影响等,前者以溶血为代表,众所周知,溶血不仅可以释放红细胞的内容物(如细胞内的钾是细胞外的20倍),而且血红蛋白还可以直接干扰许多不同的化学反应,对于电解质的检测如钠和氯,出现称为“假低钠血症”的严重错误等。

后者以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导致细胞开始破裂,释放出包括血红蛋白、酶、铁等许多物质,血中葡萄糖和氧的浓度下降,酸性产物及CO2增多等,在临床检验实践中,应尽力避免此类差错的发生,确保检验质量。

4 良好的检验人员素质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

人是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起主导作用,首先要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基础和专业水平。

检验人员工作期间必须对检验设备性能和检测试剂及使用方法了如指掌,工作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各种仪器设备及试剂加以妥善维护和保管,要定时定人,认真地作好校准工作。

其次是对于来源于临床的标本要作好查对工作,验收是否符合标本的留取要求,同时在检测方法上不断创新,以达到提高检验质量目的,尤其是应大力提高质量控制方面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计算能力,以适应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临床检验质量的迫切要求。

篇3:医学检验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 对待饮食已不简单只是吃饱的要求, 安全和健康成为了更高的追求。在粮油食品进入市场走上餐桌前, 加强粮油食品的检验, 可以给人民的食品安全更好地保障。提高粮油产品质量, 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和监督, 关系着社会稳定和人民健康, 进入新的社会时期, 随着生态环境和耕种方式的改变, 粮油食品的生产也步入了更复杂的环境, 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也进一步增加, 提升检验效果, 保证粮油产品生产厂家以及用户的权益, 维护农产品经济的稳定, 为人民筑造食品安全的坚强防线, 成为粮油检验部门的重要职责。

1 粮油检验工作及其检验技术的重要性

粮油质量检验是按照一定的标准, 通过科学和技术手段在粮油及其利用物理特性产生的制成品对其物理特性、营养品质、食用品质、贮藏品质和健康指标分析和评价的重要工作。理论上粮油检验工作属于农业科学技术领域内食品学的范围内, 但因为其和人民生活的息息相关性, 决定了不仅关乎食品安全, 更维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在当下时期,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比较完善, 粮油市场也在有序的运转, 加强食品和粮油制品的检验工作, 是维护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举措, 更是保障粮油市场健康秩序发展的重要基点, 可见做好粮油产品的检验工作不仅仅利于食品安全, 更对社会、政治、经济有很好的辅助, 一旦粮油产品出现问题, 带来的可能将会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危害, 甚至是社会安定团结的动摇。目前, 社会多元化, 受一些不良思想侵害的一些不法商家, 唯利是图, 利益至上, 片面的追求利益最大化, 漠视产品安全, 甚至以次充好, “地沟油”事件的出现就是很好的佐证, 正因为这样, 我们应重视粮油产品检验工作, 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技术手段, 为人民群众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2 食品安全影响下粮油检验工作发展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鉴于粮油检验工作的特点及其影响性, 发展粮油检验工作已经势在必行。

2.1 检验工作的必要性有粮油产品自身的特性所决定

粮油检验工作不同于其他食品类的检验工作, 一般食品类均含有防腐成分, 生产环节确保安全, 生产封装后进入流通市场, 只要在规定的保质期内, 依照要求的储存方式, 基本食品的性质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比如常见的糖果类食品。而粮食产品生产出来后, 进入储备环节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检验, 严格关注储存的条件, 以防止发生霉变变质实践。甚至在流通环节, 一些粮油制品也没有进行密封的包装, 而是采用灵活的散卖形式将整袋产品出售给不同的顾客, 一些油料产品也会采用这种散售的模式, 这些都给粮油检验工作造成了不便。在这个环节中, 很多对人体有害的粮油食品通过检验的漏洞进入了流通市场, 对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了危害。可见, 只有在检验技术和工作取得发展的基础上, 粮油检验工作的有效性才能得以进一步的提升。

2.2 发展粮油检验工作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消费者所处的被动局面

在粮油生产销售领域, 处于下端的消费群体, 对整个环节缺乏足够的信息获取, 仅仅只能依靠产品的外包装说明获得一点点有限的产品信息, 而外包装的制假恰恰是最容易的。诸如以前在市场上出现过的香米事件, 许多企业都在外包装标记是绿色食品, 表明属于有机产品, 混淆消费者的注意力。而实际大米大多是经过化学处理, 含有大量不益于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这表明消费者处在信息不对称的不利位置。由于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我国针对食品安全领域也不断推出新的测试标准, 如测定的赭曲霉毒素A标准, 测定食品中磷化物残留, 但消费者如何来确定购买粮食和食用油符合最新标准却依然困难重重。

3 提高粮油检验技术的详细策略

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把好人民群众食品安全质量关有着深远意义, 特别是粮油检验工作, 为促使粮油检验工作的效率稳定提升, 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强化粮油检验工作的质量意识

粮油质量检验工作对无论对于政府还是民政都具有重大实践意义。首先, 政府应加大扶持质量检验工作的力度, 树立并强化粮油检验工作的质量意识, 通过法律法规、各项政策和经济手段建立并完善粮油检验工作体系, 大力扶持粮油检验机构, 将粮油检验工作和政府的考核相结合, 以这些方法来促进粮油检验的顺利开展下去。

3.2 加强检验机构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协作

提高检验技术不能只靠一个不能, 应发挥各个部门、组织的协同合作能力。由于粮油的检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单靠质量检测机构本身, 完成相应的检测量上述男士, 遑论质量提高了。所以, 从目前的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 首先应做的就是充分发挥高校的技术优势。高校技术能力强, 设备种类、数目多, 理论知识丰厚。它们两者的相辅相成, 能对粮油产品的检验工作有很大的推进。其次, 政府主管部门之间也要加深联系, 在工商、物价、市场监管部门之间以及他们和检验部门都应有很好的联动性, 定期进行关于食品粮油安全的联合监察执法, 加大执法力度, 以此来促进粮油产品市场的稳定。第三, 对于粮油产品的生产厂家, 监管部门要改变角色, 在服务型政府精神的指引下, 摒弃过去监管者的定位, 主动来为生产厂家提供指引和帮扶, 帮助他们搞好生产关, 督促其用优良的技术生产合格的粮油产品, 以此来获得企业长足的发展和稳健的效益。

4 新时期粮油检验工作的发展趋势

粮油食品安全关乎着社会的稳定, 在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比重, 加强对粮油食品产品质量的检验监督是我们国家粮食生产工作中重要的一个步骤。当下时期, 群众对粮食检验工作的关注度也日益增高, 粮油检验工作的发展也呈现多种发展趋势。

4.1 粮油检验标准的日趋国际化

粮油检验所采用的方法目前已不在是闭门造车, 而是日益走向呈现国际化。所谓标准, 是指对重复性事务所做出的统一要求, 是人民群众进行各类社会生产的技术支持。粮食工作中对于产品品质的检验标准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检验标准关乎着粮油整个生产链条上包含加工、贸易等各方面的问题, 对粮油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的规范以及粮油深加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力。未来。伴随着粮油贸易中国际化的程度加剧, 对我国粮油检验工作也要争取早日和国际通用的标准达到一致。

4.2 粮油检验行为的一体化

当下的粮油检验在程序上海滩有一定的不足。粮油食品生产过程复杂, 包括种植、采摘、运输和储存等几个换件。其产品的生产和保存要求也比较高, 在加工过程中, 由于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 粮食和油脂食品的品质可能会发生变化。传统的检查人员可以更偏向于粮食和油料采购环节, 但仅仅关注这两个环节是无法完全保证食品安全。鉴于此, 我们应通盘考虑, 将粮油产品的生产以及流通都纳入到检验的范围内, 使粮油产品在生产、流通、销售的每一个领域均有据可查, 确保安全, 将危及粮油产品安全的不确定因素消灭。

4.3 检验分析的信息化

粮油分析检测目前呈现多信息化发展趋势。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社会的各个产业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应用信息化方式对粮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已经被公认为粮油检验机构管理水平的衡量标准之一。粮油检测专业性较强, 操作期间需要记录大量数据并进复杂的统计和公式计算, 这对于传统检验工作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现代粮油检验分析利用办公软件工具和在线分析数据库等高端技术, 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粮油检验工作效率, 并且使检验之结果更具真实性和说服力。

5 结语

粮油质量, 关系到国计民生, 正确的信息可以指导人民群众选择安全放心的粮油。粮油检验是粮食工作的基础, 是重中之重, 这是一项兼有政策性和社会性的工作, 一旦某一环节出了问题, 不仅会在经济上造成损失, 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因此基层的粮油检测站的存在至关重要, 它是粮油进入市场质量保障的重要关卡, 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公正、最科学的凭据。因此,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开展对粮油制品的检测十分必要, 作为基层粮油制品检验站的检验人员, 应该措施和办法, 切实提高粮油检验工作的质量和可行性, 尽全力保障和维持粮油市场秩序的良好运行, 遇到问题及时发现, 积极推进我粮油食品安全实业的有序发展, 确保广大群众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

参考文献

[1]王玉明.关于粮油检验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 2012 (32) .

[2]郭艳华, 王才.当前粮食流通体制下的粮食检测工作[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1 (05) .

[3]孙文.基层粮油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在粮食质量安全中的重要性[J].安徽农业科学, 2014 (23) .

篇4:医学检验技术的重要性

关键词:粮油检验 重要性 问题

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2-0032-02

粮油是非常特殊的一种商品,可以说它是家庭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而随着近几年,食品安全工作的日渐重视,粮油检验工作的重要性也逐渐突显,对实现粮油市场稳定意义重大。而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也给本就难以管理的粮油市场再次造成冲击,致使粮油市场不仅要面对复杂的内部环境,同时还要承担巨大的外部压力,在这样的局势下,一部分商人为了谋取高额回报,不惜以身试法,使得粮油食品安全问题一度遭受质疑,要保证粮油安全,就意味着对粮油检验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粮油检验工作和机构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为此,全面提升粮油检验工作成效迫在眉睫,全面构建粮油检验体系,实现粮油检验工作的有效落实。

1 粮油检验工作及其检验技术的重要性

粮油检验,顾名思义,就是指按照相关标准,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粮油及其成品进行评分和分析,掌握其工艺品质、物理特性和食用品质等,确定其是否达到标准。尽管粮油检验工作仅属于食品安全和农业科技两方面,但其重要性关系着全民、全社会的使用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问题;与此同时,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意味着,粮油市场也初步形成,粮油质量检验工作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其也随之被纳入到了经济工作领域新范畴[1]。总而言之,粮油质量检验是一项经济性质、社会政治的基础性工作,一旦粮油质量出现问题,势必会危及社会大众的身心健康,致使国家和社会安定受到影响。因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使得我国市场经济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也越来越发杂,受到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利益至上”思潮的影响,我国粮油的质量安全也受到了威胁,为此,加强粮油质量检验工作,不断提高粮油质量检验和检验技术开发,使我国粮油质量检验更加高效有序的开展。

2 现阶段粮油检验工作及检验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物资,粮油可以说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身心健康,这意味着粮油检验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同时在社会和国家的共同关注下,粮油检验工作在加强管理的情况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粮油质量检验仍然以下问题。

2.1 静态监管多于动态检验

我们在对以往工作进行总结时,可以看到粮油检验工作始终处于一个固定的、静态的情况下开展工作,但严格上来说,粮油食品是一种非常容易因时间和空间变化而出现变化的特殊产品,这就意味着,粮油检验应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性的监管工作,而不是始终处于被动和静态。为此,我们应将其与粮油市场的各个环节充分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将粮油检验理解为过程管理。但当前,粮油质量检验大多数处于一个静态经验的过程中,多是由地方对粮油进行样品抽检,并将检测结果作为判断标准,尽管看上去非常严谨,但不可否认的是,各个环节仍然存在诸多漏洞。

2.2 主动送检多于临时抽检

大部分粮油加工机构因受到相关政策规定的要求,都认识到了粮油质量检验是其产品流通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环节,故主动将粮油样品送至检验机构进行检验,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体现了我国法律法规对市场企业的震慑,但也充分说明了,粮油检验工作却缺乏主动性,为此,应加强粮油检验工作的主动性,深入销售商家和生产商对粮油安全进行监督管理。

2.3 安全检验多于营养检验

经济高速发展在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身体健康,故更多人群在“吃”上面,也不再仅仅是重视“吃饱”,而更多的是“吃的健康”“吃好”的关注,也就是说,粮油检验不能够再仅是停留在食品安全上,而应当认识消费者对营养成分的了解需求。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从广告及各种粮油销售宣传中看到,不少商家为了迎合群众“吃好”的观念,纷纷通过“营养概念”来获得消费者的关注,但却并未对相关专业术语进行解说的解说,这使得消费在采购被误导,为此,粮油检验工作不能够再停留在安全问题上,而是认识到对营养检验在引导群众正确消费上的重要性。

3 提高粮油检验及检验技术的具体策略

3.1 强化粮油检验工作的质量意识

地方政府不能够认为粮油检验更多是国家的任务,而应当认识粮油检验已经成为了各个地区都必须引起重视的共同任务,而国家则应当加强相关约束政策的完善,为粮油质量检验工作创造更好的环境,与此同时,加快粮油质量检验体系的完善步伐,还可将其与地方政绩联合起来,使地方也能够提高对粮油检验工作的认识,并为其加固防线。

3.2 加强检验机构与其他组织之间的相互协助

合作共赢也应当运用到粮油检验中,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仅是依靠粮油检验机构来实现质量安全的保证,无疑是不现实的[2]。首先,加强与农业高校的有效合作,充分发挥高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科技技术,使检验机构的实践能够得到更好的支撑,进而达到推动粮油检验技术日渐成熟的目的;其次,加强与物价局、工商局以及市场监管部门等政府部门的配合,通过共同出击的方式,来提高对市场上粮油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确保粮油市场能够健康积极的发展;再次,加强与粮油食品加工企业的联系,与粮油食品加工企业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深入企业对生产商的生产过程及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指导,使粮油产品质量从根本上得到控制。

3.3 强化检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作为粮油质量检验的具体操作者,其综合素质的优劣也与粮油质量安全有着较大联系,同时,随着营养检验技术提出,以往仅是对质量安全检验的要求不再适用,具有双重技术和知识的人才成为了粮油检验机构急需人才。为此,粮油检验机构可通过激励手段和机制,技术培训,继续深造等方式来加强技术人员技能提升,为粮油检验工作更好的开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雒芳,李宗良,万清,等.礼粮油质量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控制[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0,10(6):24-26.

篇5:医学检验技术的重要性

2.1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合作交流的必要性

医院检查科的主要工作就是为临床医学提供可靠、准确、及时的检验报告,为临床医生诊断提供诊断依据,便与临床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2]。

若是医院的检查科不能够准确提供全面、准确的检查报告,这会给患者带来极为严重地后果,甚至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因此,在医学检验过程中应严格把好质量关,对检验科室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

通过检验科与临床科医生的交流合作,检验科室的工作人员在加强检验能力的同时还听取临床医生意见和建议,重视临床医生给出的建议。

检验科室工作人员不断提高检验的工作水平,达到全方位的检验。

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检验报告,提升现代医学的圣体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在检验科室工作人员检验水平提高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设备的管理。

注意对检验设备长期的保养,经常对检验设备进行检查,做到检查设备无任何失误,提高检验的准确率。

进而保证检验报告的准确度。

2.2 加强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检验科医生与临床科医生在日常的工作中有着一定的联系。

双方在医学工作的过程中应互相渗透医学知识。

临床医生若是了解相关的检验科知识,在检验结果出现差错的过程中,就可以及时的作出判断,这对临床医学具有重要的意义[3]。

同时,检验科室医生在掌握一定量的临床医学知识时,在其检验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就有很大的帮助。

为检验报告的准确性提供有利的凭证。

两个科室的医生通过交流合作更好地了解双方的工作,为自身工作的准确性提供依据。

因此,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合作交流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加强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合作交流应从双方的医生人员进行交流互动,检验科医不应只在检验科室内,到临床可查看病人。

出现可疑的检验结果时,进行实地调查和核实,为病人提供准确的检验报告,以供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判断。

3 结语

总之,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主动沟通法、相互学习、相互渗透,提高为病人诊断的水平。

促进现代医学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宏础.临床实验室必须规范化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10(1):36.

[2]陈军政.加强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和与临床科室的联系[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5):67-68.

篇6:食品检验检测的重要性

摘要: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且新的食物层出不穷,当人们品尝新食物时只注重了它的味道而忽略了食品的安全问题。国民的生命健康依靠食品安全,因此,当前我国政府还有一重要责任——保障食品安全。技术支撑是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同时还应有负责的监管部门,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使食品质量问题成了人们普遍最关心的问题。下文将从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现状、食品检验检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使我国的食品检验体系更完善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食品安全重要性有效措施

最近几年来,媒体上经常会曝光一些食品的质量问题,例如:“三鹿奶粉事件”、“人工鸡蛋”、“瘦肉精”“三聚氰胺事件”时有发生,人们不得不为食品的安全问题担忧并且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质疑的也越来越多。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吃饱是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吃高质量的食品,这样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显得迫在眉睫了。当然,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的保障已成当前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国要完善食品检测体系,让食品检测发挥他的作用,造福于人类。

1.我国及现状分析

1.1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的现状

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我国设立了一系列的相关监督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并切制定了食品检验检测的体系。通过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来提高食品质量的安全水平。人们常说的“民以食为天”可以说明了和其他商品相比,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要求更高一些。国内食品安全的案件经常发生:“红心鸭蛋”、“苏丹红一号”、“四川泡菜”等等。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不断提升同时推动了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和食品的大量生产。但是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恰恰和以上发生的事件是互相矛盾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是人们对食品安全失去了信心以及对监管部分的工作力度很不满。

1.2食品检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食品安全包括生产加工食品的安全、食品销售的安全、水安全以及餐饮业的安全等等。我国各地区和政府都投入了相当大的财力、人力、物力,去构建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然而由于我国没有完善的食品安全制度,及时有这些制度制约得到的效果也会不尽人意,因为我国从食品生产到食品流通再到食品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没有完全融入到食品监管中。相对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手段不得不使我们的食品质量下降,我国食品检测技术确实和发达国家相比有着或大或小的差距。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我国对于重视食品安全这项问题起步的较晚,而且各部门之间合作的效力差。生产厂家的诚信道德体系不健全,这和一些工厂倒闭工人下岗,部分人员的收入水平降低是分不开的,这样会导致我国生厂商和官方的声音不和谐。食品质量存在那么多问题还有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标准不健全,厂商执行的标准往往是行业标准而并不是国家制定的标准。

2.食品安全的关键性在于食品的检验检测

要想有力的保证减少食源性疾病的的发生,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是是必须的,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保障食品安全,首先应该是体现在检测技术上,这是保障食品安

全的有效手段。我国是个多人口的国家,一旦食源性疾病产生了不但对消费者的健康不利,最主要的是使人们诚惶诚恐,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政府对消费者的信誉不值信赖。除此之外,与食品领域相关的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保障食品检验检测工作顺利进行,形成合格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还需要食品监管部门为食品检验检测保驾护航,同时食品的检验检测是食品贸易的关键所在。我国经济腾飞、社会进步、人类健康与食品的营养、卫生是分不开。当然,如果没有食品检测技术就无法得知我们所吃的食物是否安全卫生,需要一把标尺去衡量,如果没有食品检测技术,就是不安全我们也无从得知不安全到什么程度。因此,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没有了检测技术结果是不可想象的。

3.对策

3.1大力加强内部机构建设

从国外经验来看,完善内部机构建设,使部门内部环节都环环相扣,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一定能顺利进行,我国对食品的检验检测是多方面管理的,部门职责交叉在执法中要协调好,避免产生各部门间协调不力、重复管理、执法效力弱的问题。另外,要全力以赴将模糊地带扫清和将执行中的漏洞补好,让不法分子没有可乘之机之处。要想提高食品检验检测工作,还要集中各部门进行联合监管,因为我国人口多,民族差异大,若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关,很难达到有效的监管力度。

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不断的探索新的管理模式,让食品的品种管理和0区段管理完整的结合起来,对于需要管理和0管理的界限和衔接要明确它的的方式方法,特别是信息的交流和沟通。食品安全的检验检测还要有专门法律、法规、标准的法律体系,随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食品安全的全面监管的实现,必须用法律解决问题,将所有食种类品的安全问题都纳入法律规范的范畴之内,将规范厂商的生产行为、生产场地的卫生安全、还要将对于农田的环境净化纳入全面管理范围内。如果实现从中央到地方的一体化监管,不仅可以提高执行效率、精简机构、更可以有效节约社会资源。

3.2在食品安全方面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一提到人才,人们就不知不觉的会想到教育,然而国家一直都没有重视食品安全方面的教育,对大学生教育缺乏相关的专业课程,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严重缺乏食品安全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和研究人才,因此,今后我们要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当然先进的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也是需要专业人员去操作的,不断大力加强学生的实验室检测能力。另外,专业人才的分配也很关键,将人才分配到农业系统种植业、农业环保机构的检测检测部门、以及人员、技术和设备的分配等,全面监测服务机构。基于我国人口的特点,中年人占主体,也许没有那么多专业的人才,但是对于刚入职的员工一定要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提升我国食品信誉、加强我国食品安全能力建设、增强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我们还没有向全国人民关于食品安全方面执行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因此当前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对于食品安全知识了解的还少,所以应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素质消费者和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的能力。并且我认为政府机构应当在学校、农村、社区开展食品安全知识问答、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竞赛以及普及对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工作。也可以在我国传统的节日中设立一个所谓的节日:“食品安全日”或者设一个“食品安全宣传周”,集中学生和老师等社会大量群体宣传食品安全的法律相关的知识,做到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如此多的方法,就是想通过这些方法,形成广泛的社会监督体系,以达到对食品安全“人人关心”的全民监督机制为目的。

4.结语

国计民生离不开食品的检验检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也离不开食品的检验检测。实现体系化监管和全民监管是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改革的基本方向,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健全检测标准,完善法律法规,进而为食品检验检测工作提供良好的执行环境。但只要监管部门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相信我国的食品安全不成问题。

参考文献:

篇7: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性的论文

1.BMEs/EMBS’99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学术年会

BMES是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BiomediealEngineeringSoeiety)的简称。EMBS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TheInstituteofEleetriealandEleetroniesEngineers)的生物医学工程分会(EngineeringinMedieineandBiologySoeiety)的简称。这两个学会每年都举行生物医学工程的国际会议。,这两个学会首次联合举办学术年会(ThefirstJointMeet—ingofBMES&EMBS)。会议录用的论文近1400篇,注册人数接近人,堪称生物医学工程界的盛会。我们医学信息工程科研组共有8篇文章在会上发表。其中,由杨福生教授指导的博士生詹望的论文“Anewhigh一resolutionEEGteehniquebasedonfiniteresistaneenetworkmo己el”荣获BMES19研究生研究奖。这是唯一的来自美国本土之外的学生获奖,在会上反响很好。与以往的做法类似,会议的学术交流仍采用主题(Theme)一主轨(Track)一分组会(Session)的方式。本次会议有16个Theme,86个Traek,211个Session,共收录论文1347篇。各个主月的论文发表情况见表1。与以往的年会相比,这次年会有更多的结合生物学羞础的研究报道(如“分子、细胞与组织工程”、“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等),反映了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同时,传统生物医学工程中的信号与图像处理,以及医学仪器仍然占有相当的比例。

2.美国离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点滴

会后,我顺访了几所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系或研究所:①TheGeorgeWashingtonUni—versity,②JohnsHopkinsUniversity,③Universityofpittsburgh,④UniversityofMiehi—gan,重点了解了以下3个板城的研究情况。(1)脸与神经科学。脑功能的研究是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各个学校与医疗单位的科研机构都十分重视。研究内容包括蓦破生理实脸、信号处理方法、临床应用以及一些有商业前景的开发项目。(2)医学超声工程。超声成像由于对人体无创、无扭而受到重视。超声成像包括反映解剖结构的B型成像,还包括血流侧t。近年来在结构成像方面普遨受到t视的是三维成像,这也是我们课翅组目前在医学超声方面研究的!点。同时,将解例结构与组织定征结合起来也是近年来研究的发展趋势,例如,组织弹性成像就是一个例子。(3)医学信息学。随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医学信息学在近年中有了较明显的发展,如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信息管理及电子病案、远程医疗等。

篇8:粮油检验及其检验技术重要性

粮油市场现存的问题

由于粮油食品的品质会受保存空间和时间的影响, 粮油食品检验是一个繁琐、复杂的监测过程, 存在于粮油的制作、购买、销售、存货、加工、进出口等多个环节之中。更重要的是, 在粮油食品进入流通过程之前必须通过粮油质量的检验检测。许多粮油食品制作或加工单位, 都会依照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 积极将产品样本送入粮油检验部门。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粮油市场的秩序, 但与此同时也让粮油检验部门的工作开展显得较为被动。相关检验部门应主动出击, 重视对粮油食品的生产加工部门及销售机构进行临时抽检, 并提高粮油食品检验的工作效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由温饱走向小康, 关注的话题也开始由吃饱变成吃好,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品中的营养。

发展粮油检验技术的必要性

粮油检验工作不同于其他食品类的检验工作, 粮食产品在生产出来以后, 进入储备环节时还需进行多层检验, 严格控制储存条件, 以防止其发生霉变。即使在流通环节, 一些粮油制品也依然没有密封的包装, 而是以散装的形式将整袋产品出售给不同的顾客, 一些油料产品也如此, 这都给粮油检验工作造成了不便。在整个粮油生产销售领域, 消费群体对整个环节缺乏有效的信息获取渠道, 往往只能依靠产品的外包装说明获取仅存有限的产品信息, 导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由于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我国针对食品安全正在不断推出新的测试标准, 如测定的赭曲霉毒素A标准, 测定食品中磷化物残留, 但消费者如何评判购买的粮食和食用油符合最新标准依然困难重重。粮油质量检验对于人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民政部门都要重视这项工作。政府应加大对粮油质量检测机构的扶持力度, 强化粮油质检意识,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对粮油检验体系进行完善, 大力扶持专业检验机构, 将检验工作与政府的考核相结合, 以此保障粮油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

提高检验技术不应只靠一个部门, 应调动多个部门、组织协同合作。从当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 首先, 应发挥高校的技术优势。其次, 政府主管部门之间也要加深联系, 在工商、物价、市场监管部门之间以及与检验部门之间都应有很好的联动性, 定期进行关于食品粮油安全的联合监察执法, 加大执法力度。第三, 监管部门应改变角色, 主动指引和帮扶生产厂家, 帮助他们把好生产关, 督促其用优良的技术生产合格的粮油产品, 以此获得企业长足发展和稳健效益。

篇9:医学检验技术的重要性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专业认同;职业教育范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34-02

口腔医学技术是主要从事口腔颌面部修复体设计、加工制作和修补等工艺过程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具备口腔医学、工艺制作、色彩美学三方面的知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目标是培养精通口腔工艺制作的专业实用性人才。学生在学校主修活动义齿、固定义齿和全口义齿的制作工艺原理和主要步骤,实习阶段则在义齿制作公司接受工艺制作流程的强化训练,然后根据带教老师的安排、实习学生的自我意愿双向衡量标准来确定其专攻方向,学生通过接受专项内容的长期培训成为精通工艺流程中某一道工序的口腔技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不仅在学习内容上和口腔医学专业有很大的出入,而且在职业方向、晋升的职称系列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区别。口腔医学技术学生毕业后参加的是国家卫生部统一组织的口腔技士(或技师)资格证书的考试,从事的职业是口腔技师,晋升的职称是技师系列,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是各口腔医院下属的口腔技工室和社会上其他各种私营的义齿制作公司;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参加的是口腔职业医师资格的考试,从事的职业是口腔医生,晋升的职称是卫生系列,毕业去向是各医院的口腔科或口腔专科医院。目前,国内义齿加工业蓬勃发展,各种义齿加工厂、修复体制作公司纷纷崛起,并逐渐规模化、企业化和行业化。与此同时,“医技分家”的新局面已逐步形成,口腔医生从业资格的审查越来越规范,医师和技师的分工越来越明确。义齿制作方面急需大批经过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训练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然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作为口腔修复学的分支学科,在我国起步较晚,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育相对滞后,层次较低,大多停留在中专、大专的水平。不仅如此,由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不健全,导致学生专业性不强,对义齿制作工艺技术一知半解,大多停留在理论阶段,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学生进入企业后大多需要培训后才能上岗,无法满足义齿加工行业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普及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高等教育,培养高质量的口腔技师势在必行。然而,在湖北省2010年口腔医学教育研讨会上,多名代表提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存在学生转专业率高,毕业后转行率高等问题,反映出当前高校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低认同的状况,这说明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提升专业认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口腔医学技术高等教育应重视在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形成和发展。

目前,国内学者将其归属到态度领域。1963年,埃里克森(Erikson)首次提出专业认同(major identity)的概念,指出专业认同是一种自我的心理感受,是青春期心理发展的主题。高校学生的专业认同内涵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即学生认可、接受、喜欢所学专业,对专业涉及的内容感兴趣,并且愿意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学习、钻研与专业相关的知识;第二是指学生对自己专业未来对应的职业的认可,学生以能够从事这项职业为荣,并愿意将其作为个人终身发展的目标。专业认同会随着个体自身喜好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是与学习过程相伴随的动态概念。大学阶段是专业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研究专业认同现状有利于了及时发现隐藏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正确引导专业认同的形成、发展。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认同是高校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目标、性质、内容、社会价值及评价、个人意义以及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专业方面因素的心理感知,主要包括对自己将会成为口腔技师这一专业群体成员身份的明确认识;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口腔技师群体的态度和情感以及相应的行为表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指出大学生的专业认同与主动学习和学习倦怠有显著相关性,其中专业认同与主动学习呈正相关,能正向预测学业成绩;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能有效预测学习倦怠存在的可能性。国内也有学者对此领域展开研究,如孔慧、张田、秦攀博等对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陈妍、杨晶等对教师专业认同情况的调查分析等,为专业认同的基本特征、形成路径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但是大部分研究着眼于大学生这个广泛的群体,较少考虑到专业自身的特点,所得的结论缺乏专业针对性;或者将高等院校提供的专业教育与专业认同的形成与发展分开,从教育层面分析口腔医学技术学生专业认同形成与发展的研究相对欠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具有很大的特殊性。首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育本质上属于职业教育范畴,是使受教育者获得一类职业所需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所进行的教育类别,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一同作为我国教育类别的模块之一;其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虽然属于医学范畴,但是其最高学历却只是大学专科,与口腔医学专业的最高学历是博士有着天壤之别;最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虽然名称上带有医学两字但是其职业走向是口腔技师而不是口腔医生等等。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认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择业意向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态度等,从长远角度来看,甚至影响着该专业的远期发展。大学时期是专业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在此阶段接受的高等教育对专业认同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该阶段的专业认同现状进行调查,结合专业特点在高等教育层面对专业认同形成路径与机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现有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隐藏的问题;有助于从高等教育层面挖掘专业认同形成的根源,为教育政策的调整与改革提供切实依据。

通过分析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认同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高等教育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让高等院校有关部门了解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程度,以及高等教育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程度,为口腔医学技术教育决策者和管理决策者对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具备专业素质的优秀口腔技师和推动未来口腔医学技术的专业发展提供参考意见。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能够提高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个体的职业技能,提高个体的满足感;从专业发展的角度看,能够为口腔技师行业输送大批高学历、高技术人才,为口腔技术专业的发展乃至这个口腔医学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孔慧,吴敏榕,韦燕云.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9):171-173.

[2]张田,孙卉,贾林祥.大学生专业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1):842-844.

[3]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陈妍.冰梁莹,强丽君.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情况的校别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8,(3):2l-24.

上一篇:电影《七月与安生》观后感下一篇:中秋节之夜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