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决定关于修改《贵州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2024-04-12

的决定关于修改《贵州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通用8篇)

篇1:的决定关于修改《贵州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关于修改《贵州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的决定

贵州省人民政府 关于修改《贵州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的决定

2002-11-21

根据国务院2001年6月13日公布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贵州省人民政府决定对《贵州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二条第一款修改为:“在本省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实施房屋拆迁,需对被拆迁人补偿、安置的,适用本办法”。

二、删去第三条第一款中“建设”、“或个人”和“和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的使用人”。

删去第五条。

第六条改为第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责与城市房屋拆迁有关的土地管理工作”。

三、第八条第一款改为第七条第一款,修改为:“需要拆迁房屋的单位,必须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发给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实施拆迁”。

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申请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一)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

(四)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

(五)办理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出具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证明”。

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申请事项进行审查;经审查,对符合条件的,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

第四款改为第六款,其中“应向”修改为“必须在30日内向”、“三个月”修改为“90日”。

四、第九条改为第八条,第二款后增加:“被委托的拆迁单位必须以委托人的名义与被拆迁人签订合同,并不得转让拆迁业务”。

五、增加一条,作为第九条:“拆除房屋的,必须由具有爆破与拆除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的建>施工企业进行拆除。拆除前,必须拟定拆除施工和采取安全措施的方案,并到当地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三条第(三)项修改为“搬迁期限、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

六、删去第十四条。

第十五条改为第十四条,第一款修改为:“建设项目转让时,尚未完成拆迁补偿、安置的,应当经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批准,原拆迁协议载明的有关权利、义务随之转移给项目受让人。项目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被拆迁人,并自转让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予以公告”。

第十六条改为第十五条,第一款中的“由批准拆迁的房屋拆迁主管部门裁决”修改为“均可向批准拆迁的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裁决”;第三款中的“15日内”修改为“90日内”。

七、增加一条,作为第十六条:“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后,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搬迁期限内拒绝搬迁的,拆迁人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期间,拆迁人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先予执行”。

八、第十七条修改为:“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由房屋所在地的市、县(特区)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

第十八条中的“因被执行人拒不到场或拒不收理财物造成损失的,由被执行人承担责任”修改为:“被搬出的财物,由执行机关派人运至指定场所,送交被执行人,因被执行人拒绝接收而造成的损失,由被执行人承担;执行机关将财物送交被执行人前,应当妥善保管财物,保管费用由被执行人承担”。

第二十条第三款修改为:“拆除违法建>和超过期限的临时建>不予补偿、安置”。

九、第二十一条第一款修改为:“拆迁补偿的方式实行产权调换或货币补偿”。

第三款修改为:“货币补偿的金额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面积等因素,以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

第四款修改为:“被拆迁房屋的市场评估价格由具有房地产评估资格的机构按照《房地产估价规范》进行评估”。

十、将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合并作为第二十六条,修改为:“拆迁租赁房屋,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解除租赁关系的,或者被拆迁人对房屋承租人进行安置的,拆迁人只对被拆迁人进行补偿。

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对解除租赁关系达不成协议的,拆迁补偿实行产权调换。原租赁关系继续保持,原租赁合同应当作相应修改,公有非住宅房屋租金由双方按市场租金议定,公有住宅房屋租金由政府定价”。

十一、第二十八条改为第二十七条,其中,“一律异地安置”修改为“实行货币补偿或异地产权调换”。

十二、删去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三条改为第三十一条,其中,“临时过渡补助费”修改为“临时安置补助费”。

十三、第三十五条改为第三十三条,第一款中的“由于拆迁人的责任,使自行安排临时过渡的被拆除房屋使用人延长过渡期限的,对自行安排临时过渡的被拆除房屋使用人”修改为:“由于拆迁人的责任延长过渡期限的,对自行安排住处的被拆除房屋使用人”;“临时过渡费”、“临时过渡补助费”、“过渡费”修改为“临时安置补助费”。

第二款修改为:“由于拆迁人的责任,导致由拆迁人提供周转过渡房的被拆除房屋使用人延长过渡期限的,从逾期之月起按本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标准付给临时安置补助费”。

第三十六条改为第三十四条,在“房地产管理部门”前增加“规划管理部门”,其中“房屋用途

变更登记”修改为“房屋及土地用途变更登记”。

十四、第四章“法律责任”改为“罚则”,删去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四十条。

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依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十五、第四十三条改为第三十八条,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违反规定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以及其他批准文件的,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以及其他批准文件后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或者对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六、第四十四条改为第四十条,修改为:“在城市规划区内拆迁村民住宅时,应按照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进行安置。村民修建住宅的用地限额及具体标准,按照《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执行”。

此外,对部分条文的文字和条文的顺序作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本决定自2002年12月10日起施行。

《贵州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改,重新公布。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篇2:的决定关于修改《贵州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邢台市人民政府根据《邢台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和一年多的实施经验,决定对《邢台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作以下修改和补充:

一、第二十三条

(一)项修改为:“按被拆除房屋的建设面积实行拆一还一,被拆除房屋的所有人对偿还的房屋拥有产权。”

二、第二十三条

(二)项修改为:“私房产权人如不需要安置,可按照建筑面积拆一还一,一等房按当时同一地段的房屋成本价以货币形式给予补偿,其他等级的房屋乘以相应系数补偿。”

三、第二十一条修改为:“拆除房产管理部门直接管理的住宅房屋,按本市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由个人出资购买,差价部分,由拆迁人给予适当补偿。”

四、第二十九条修改为:“因市政工程建设需要拆除诚心诚意 管理部门直接管理的非住宅房屋不作产权调换。房屋属于国有资产的,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按实有价值办理注销产权登记,房产管理部门进行灭籍登记;属于集体资产的,由其主管部门按实有价值注销”。

五、第三十三条一款修改为:“拆除住宅房屋,对拆迁人按照拆除房屋建筑面积1:1予以安置(不含公用面积部分)。”

六、第三十四条修改为:“因拆除住宅房屋,被拆除房屋使用人从城市中心区迁到边缘生活小区者,应增加成价优惠面积6平方米”。

七、第三十四条增加一款:“偿还面积超出拆迁面积,10平方米(含10平方米)以内部分按成本价计算;10平方米以外部分按商品价计算。”

八、第三十六条修改为:“因市政公共工程建设需要或以开辟拓宽旧城道路为主要目的需要进行的开发项目,而需拆除企、事业单位用房的,由企、事业单位自行解决或上级主管部门调剂解决。”

九、第三十六条增加一款:“供电、电讯、园林、供水等部门线路设施和花木迁移,应根据建设要求按期无偿迁移。”

十、房屋拆迁中出现的特殊情况,由房屋拆迁指挥部研究处理。

篇3:的决定关于修改《贵州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对于现在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城市建设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而关于我国中小城市的旧城改造与拆迁则得到了人们很大的关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对中小城市的旧城进行改造和拆迁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不仅是因为旧城是我们的历史和文化,还是因为它是我们的根,以至于传统与现代成为了矛盾,从而造就旧城改造变得愈加困难。

1中小城市旧城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

(1)开发房地产使得环境恶化。对于市场经济来说,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 他们只有在出售或出租房地产时所取得的收入多于征用土地征用和拆迁费、安置补偿费等等才会取得收益。也正是因为这些利益,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那在改造旧城时才会超强度的开发, 从而使得我国环境恶化。这种现象在我国中小城市旧城改造中是经常出现的,而且已经变得非常严重了。那么为了有效的维护开发收支平衡,那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等问题。

(2)房地产开发使得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转起来。在对城市中心的土地进行改造时,这必然会改变土地的使用性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地的使用强度,这在中小城市旧城改造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因此,为了不让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转起来,就需要加强和提高基础设施的负荷能力,并且需要改造城市的供电、供水、 供气和供暖等系统。房地产开发商在追求高效益的同时,政府应该对其进行适当的管理,从而避免中小城市的基础设施容量和交通容量无法适应房地产的开发,让基础设施超负荷的运转。

(3)在对中小城市旧城的改造中,对历史保护意识不够,从而丧失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特色。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仍然有一部分人认为让历史文化遗留下来会阻碍城市的发展,更别提保护了,他们往往都只注重于生活条件的改变和经济的发展,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非常薄弱,从而造成了建设性的破坏,失去了整座城市的特色。

2中小城市旧城改造的方法

2.1使得中小城市的旧城改造与房地产开发相结合

为了让中小城市的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相结合起来,那就需要考虑到三个问题。首先是资金问题,因为旧城改造的投入是巨大的,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适应社会的发展,那在投入大量资金的同时,就需要走综合开发和滚动发展的道路。其次是需求问题。在对旧城进行改造和拆迁时,必然要先准备许多安置房源,因此,可以看出未来住房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只有加快开发的脚步,才会解决这些问题。最后是实力问题。房地产开发商实力强,则它所面临的机会和经济效益都会更好,这对综合开发来说,是非常具有优势的。通过实践证明也可知,使得中小城市的旧城改造与房地产开发相结合,不仅满足中小城市的实际发展,而且还能使得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2统一规划和管理,提高房地产开发的综合水平

在规划改造城区时,要以优化用地为目的,坚持统一规划,从而为引进外资创造条件。然后是需要统一管理旧城改造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为了让国有资产不流失,阻止土地非法交易和违法现象的发生,那就需要建立严格的市场约束制度。 为了让减免办法变得更加规范,就需要实行集中收费制度。

2.3保护和开发同时进行,保护旧城区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对旧城区进行改造时,首先需要明确旧城区的一些历史文化遗产,然后再开发的过程中就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保护, 在对其进行定位后,就需要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从而使得改造变得更加完善。在解决旧城区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过大这些问题上,还需要对旧城区的环境进行改善,以便提高活力和质量。

3中小城市旧城拆迁管理方法

(1)对相关的法规制度和法规原则进行健全与完善。想要使得拆迁政策变得完善,那就应该表现出没有漏洞和缺陷, 这也才会使得拆迁方和被拆迁方都感到公平。即使得拆迁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相等, 同时还要对弱势群体的利益进行保护, 从而完善中小城市房屋拆迁的法规体系。

(2)对强制拆迁制度进行完善。强制拆迁表现出两种性质,也就是民事和行政。而拆迁人在行使强制征用权时, 一般都是为了取得某项财产的所有权, 从而再进行一些合理的补偿。因为强制拆迁不会以人的意志为主,所以再进行强制拆迁时,必须做到合法、合理,否则对被拆迁人的伤害是很大的,会损害到他们的合法权益。

(3)建立面向广大群众的旧城改造项目社会评价机制。拆迁人在进行拆迁时, 为了不让被拆迁人损害合法权益,为了让旧城改造变得更加顺利,利于后面事项的进行,就需要建立面向广大群众的旧城改造项目社会评价机制,从而使拆迁事业变得更加顺利。

(4)完善旧城改造的拆迁补偿安置机制和商品房源供应体系。拆迁人在拆迁之后,为了安慰群众,让群众感到温暖,让群众能够理解这项事业,就需要完善旧城改造的拆迁补偿安置机制和商品房源供应体系。

4结论

对中小城市旧城进行改造时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必经之路,是科学发展的需要,这体现出我国以人为本的理念。那么在建设这项事业时, 拆迁方不仅要体现出公平、公正,还要让人们感觉到关怀与爱护,让广大群众都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从而建设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为了能够调节社会和公众的利益,这就要求拆迁方在创新机制的同时, 还要对以前的旧城改造和拆迁管理方法进行健全和完善,从而调控市场,为人民和社会建立真正的利益,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我国中小城市旧城改造与拆迁管理方法的探索,从而说明了我国中小城市旧城改造面临的一些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对我国中小城市旧城改造的本质内涵进行研究,从而提出了一些符合我国中小城市旧城改造和拆迁管理的方法。

篇4:的决定关于修改《贵州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一、将第五条第一款修改为:“根据《条例》第九条的规定设立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价工作。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由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生产、加工、检验检疫、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每届任期五年。”

二、将第六条修改为:“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与试验的单位是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当成立由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小组,负责本单位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及安全评价申报的审查工作。”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与试验的单位,应当制定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操作规程,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的可追溯管理。”

三、将第十六条修改为:“农业部依法受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申请。申请被受理的,应当交由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进行安全评价。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每年至少开展两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审。农业部收到安全评价结果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条例》的规定作出批复。”

四、删除第十七条第三项,将第四项修改为第三项。

五、将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的“试验单位提出前款申请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修改为:“试验单位提出前款申请时,应当按照相关安全评价指南的要求提供下列材料”。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申请生产性试验的,还应当按要求提交农业转基因生物样品、对照樣品及检测方法。”

六、在第二十二条后增加一条:“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审批书有效期内,试验单位需要改变试验地点的,应当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报告。”

七、将第二十三条第一款修改为:“在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结束后拟申请安全证书的,试验单位应当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提出申请,经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安全评价合格并由农业部批准后,方可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将第二款“试验单位提出前款申请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修改为:“试验单位提出前款申请时,应当按照相关安全评价指南的要求提供下列材料”,增加一项作为第五项:“按要求提交农业转基因生物样品、对照样品及检测方法,但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已经提交的除外。”

八、将第二十五条修改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引进农业转基因生物,或者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应当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提供相应的安全评价材料,并在申请安全证书时按要求提交农业转基因生物样品、对照样品及检测方法。”

九、将第二十六条修改为:“申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应当按照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有关规定交纳评价费和检测费。”

十、将第三十四条修改为:“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生产的单位,应当接受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并在每年3月31日前,向试验、生产所在地省级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上一年度试验、生产总结报告。”

十一、对附录相关内容作必要修改。

修改后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一并公布。

篇5:的决定关于修改《贵州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第192号《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哈尔滨市城市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管理试行办法>的决定》,已经2008年10月14日市人民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张效廉

二〇〇八年十月二十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关于修改《哈尔滨市城市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管理试行办法》的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哈尔滨市城市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管理试行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一条修改为:“为加强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保障住房的维修和正常使用,维护住房专项维修资金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第五条第二款、第三款分别修改为:“业主交存的维修资金属于业主所有;从公有住房售房款中提取的维修资金属于公有住房售房单位所有。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挪用维修资金。”

三、第十一条第二款修改为:“维修资金的续交方案由业主委员会拟订,提交业主大会决定后,由业主委员会具体实施。未成立业主大会续交维修资金的,按照首次维修资金标准补足。”

四、第十三条修改为:“已建立维修资金的物业项目,房屋所有权转移、变更时,业主未交存首次维修资金或者分户账余额不足首次维修资金30%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交存首次维修资金或者续交维修资金;房屋维修资金分户账中结余的资金随房屋所有权同时转移、变更,不予提取,涉及房屋所有权转移的,由受让人向原业主支付,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五、第十八条修改为:“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或者变更的,当事人应当持房屋所有权证书、维修资金转移或者变更证明、身份证等材料到专户银行办理分户账变更手续。”

六、第二十三条修改为:“维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当依法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

七、第二十六条修改为:“业主大会成立前需要使用维修资金的,由物业管理单位或者相关业主根据维修项目提出维修资金使用方案,经维修资金列支范围内,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讨论通过,并进行公示,报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通知专户银行将所需资金划转到物业管理单位或者维修单位。

“业主大会成立后需要使用维修资金的,由物业管理单位提出维修资金使用方案,经业主大会依法通过,并进行公示,报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通知专户银行将所需资金划转到物业管理单位。

“维修资金使用方案应当包括拟维修和更新、改造的项目、费用预算、列支范围、发生危及房屋安全等紧急情况以及其他需要临时使用维修资金情况的处置办法等内容。

“维修资金的使用条件、程序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八、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八条“维修资金管理费用,由市财政部门核定,在维修资金增值收益中列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维修资金增值部分除去合理的管理费用外,应当统筹用于住房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大修和更新资金的补充,不得挪作他用。”

九、第三十条修改为:“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挪用维修资金的,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追回挪用的维修资金,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挪用数额一倍以上两倍以下的罚款;物业管理单位挪用维修资金,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部门吊销资质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十、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二款规定,未依法和按照使用方案使用维修资金的,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此外,根据本决定对部分条文的文字和条款的顺序作相应的修改和调整。本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哈尔滨市城市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管理试行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订,重新公布。

哈尔滨市城市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管理试行办法(根据2008年10月20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哈尔滨市城市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管理试行办法>的决定》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保障住房的维修和正常使用,维护住房专项维修资金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上的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的交存、管理、使用和监督,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住房专项维修资金(以下简称维修资金),是指专项用于住房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更新、改造资金。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共用部位,是指根据法律、法规和住房买卖合同,在一幢房屋内部,由整幢房屋的业主、使用人共用的房屋主体承重结构、外墙面、门厅、楼梯间和其他在使用上、功能上为整幢建筑服务的部位等。

本办法所称共用设施设备,是指根据法律、法规和住房买卖合同,在物业管理区域或者单幢房屋内,由业主、使用人共用的上下水管道、电梯、供配电设施设备、消防及安全监控设施设备、公益性文体康乐设施、绿地、道路、路灯、非经营性停车场所和有关共用设施设备使用的房屋等。

物业管理区域内依法属于供水、排水、供热、供电、供气、通讯、有线电视等单位负责管理和承担维修费用的相关管线和设施设备,不属于本办法所称的住房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

第五条拥有两个以上房屋所有权人的住宅物业、住宅小区内的非住宅物业或者与单幢住宅楼结构相连的非住宅物业的业主,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建立维修资金。

业主交存的维修资金属于业主所有;从公有住房售房款中提取的维修资金属于公有住房售房单位所有。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挪用维修资金。

第六条维修资金管理实行统一交存、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所有人决策、政府监督的原则。

第七条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维修资金归集与使用的管理、监督、指导工作。

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市维修资金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维修资金归集与使用的管理、监督、指导的日常工作。

第二章维修资金的交存

第八条商品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下同)的首次维修资金,由业主交存。业主交存首次维修资金,分别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商品住房销售前,建设单位作为业主,应按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成本价的2%,在办理商品住房销售备案手续前交存至专户银行;

(二)商品住房销售后,购房人作为业主,应当按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成本价的2%,在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前交 存至专户银行。商品住房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成本价,由建安成本和小区配套设施建设费两部分构成,并按配备电梯和未配备电梯两种标准确定,具体标准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建设、物价部门定期发布。

第九条已购公有住房的维修资金,由售房单位和业主共同交存。

售房单位和业主交存首次维修资金,分别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售房单位对未配备电梯的住房按售房款的25%、配备电梯的住房按售房款的30%,在房改售房款存入单位住房资金专户之日起15日内交存至专户银行;

(二)业主按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房改平均成本价的2%,在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前交存至专户银行。

第十条本办法实施前未建立维修资金的商品住房,业主应当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每年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5元的标准,连续四年将首次维修资金交存至专户银行。

本办法实施前业主未交存维修资金的已购公有住房,业主应当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每年按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房改平均成本价的0.5%,连续四年将首次维修资金交存至专户银行。

逾期未按照本条一、二款规定交存维修资金的,应当自逾期之日起,按日增缴应交维修资金1‰的滞纳金。

业主大会对本条一、二款规定另有决定的,按照业主大会决定执行。

第十一条分户账中的维修资金余额不足首次维修资金的30%时,该户房屋的业主应当续交维修资金。

维修资金的续交方案由业主委员会拟订,提交业主大会决定后,由业主委员会具体实施。未成立业主大会续交维修资金的,按照首次维修资金标准补足。

第十二条利用房屋本体的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经营的,业主所得收益扣除必要管理成本后,应当主要用于补充维修资金,专项用于该幢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更新和改造。

利用物业管理区域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经营的,业主所得收益应当主要用于补充维修资金,专项用于物业管理区域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更新、改造。

第十三条已建立维修资金的物业项目,房屋所有权转移、变更时,业主未交存首次维修资金或者分户账余额不足首次维修资金30%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交存首次维修资金或者续交维修资金;房屋维修资金分户账中结余的资金随房屋所有权同时转移、变更,不予提取,涉及房屋所有权转移的,由受让人向原业主支付,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三章维修资金的管理

第十四条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与商业银行签订委托合同,开立维修资金专户,并可委托专户银行办理维修资金账户的设立、交存、结算等手续。在维修资金专户中,应当建立维修资金明细账,以一个物业管理区域为单位立账。每一个物业管理区域的账户中,应当按每幢房屋立账,并以房屋户门号设分户账,记载分户账的交存、使用、结存等情况。建设单位、公有住房售房单位交存和提取的首次维修资金及业主所得收益应当按物业管理区域或者房屋单独列账。维修资金自存入维修资金专户之日起,每年按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结息到户。

第十五条业主大会未成立的,首次维修资金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统一代管。业主大会成立后,其业主委员会应当持业主委员会成立备案文件、业主名册和物业服务合同等有关资料到专户银行设立所在物业管理区域的维修资金账户。

维修资金账户设立后的账目管理,由业主委员会负责,也可委托物业管理单位或者中介机构管理。

维修资金账户,应当接受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监管。

第十六条业主委员会设立维修资金账户后,应当书面告知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将代管的该业主委员会所在物业管理区域的首次维修资金的本金和利息,划转至该业主委员会设立的维修资金账户。

第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业主委员会应当持相关手续到专户银行办理维修资金账户的有关变更手续:

(一)物业管理区域、名称发生变动的;

(二)物业管理单位发生更换的;

(三)业主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发生更换的。

第十八条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或者变更的,当事人应当持房屋所有权证书、维修资金转移或者变更证明、身份证等材料到专户银行办理分户账变更手续。

第十九条因拆迁、自然灾害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房屋灭失的,由业主持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证明、业主委员会的证明到专户银行提取其维修资金分户账和单独账目中的资金余额,并办理相关账户注销手续。

单独账目的资金余额由共同所有人按照原拥有住房建筑面积的比例分别提取。

第二十条业主委员会或者其委托的物业管理单位、中介机构应当每季度与专户银行核对一次维修资金账目,并将下列情况每半年向全体业主公布一次:

(一)维修资金交存、使用和结余 的金额;

(二)发生住房维修、更新、改造的项目和费用以及按户分摊情况;

(三)维修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其他有关情况。

业主对公布的维修资金账目有异议的,可要求业主委员会复核。

第二十一条专户银行应当每季度向业主委员会发送维修资金账户对账单。业主委员会对维修资金账户变化情况有异议的,可向专户银行申请复核。专户银行应当建立维修资金查询制度,接受业主对个人分户账的查询。

第二十二条维修资金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应当执行财政方面的有关规定,并依法接受财政部门的财政监督。

第二十三条维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当依法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

第四章维修资金的使用

第二十四条维修资金应当专项用于住房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更新和改造,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

依法属于物业服务费用支出范围的住房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不得使用维修资金。

住房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属于人为损坏的,其维修、更新费用应当由责任人承担。

第二十五条维修资金使用的分摊,按照下列规定列支:

(一)用于物业管理区域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由全体业主按所拥有建筑面积的比例分摊;

(二)用于房屋本体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由该房屋业主按所拥有建筑面积的比例分摊;

(三)用于二户或者二户以上住房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由相关业主按所拥有建筑面积的比例分摊。

设立单独账目的,使用维修资金时可先从单独账目中列支一定比例,其余部分由全体业主或者相关业主按照本条前款规定共同分摊。

第二十六条业主大会成立前需要使用维修资金的,由物业管理单位或者相关业主根据维修项目提出维修资金使用方案,经维修资金列支范围内,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讨论通过,并进行公示,报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通知专户银行将所需资金划转到物业管理单位或者维修单位。

业主大会成立后需要使用维修资金的,由物业管理单位提出维修资金使用方案,经业主大会依法通过,并进行公示,报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通知专户银行将所需资金划转到物业管理单位。

维修资金使用方 案应当包括拟维修、更新和改造的项目、费用预算、列支范围、发生危及房屋安全等紧急情况以及其他需要临时使用维修资金情况的处置办法等内容。

维修资金的使用条件、程序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七条经有关机构鉴定,住房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或者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必须维修住房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有关业主或者业主委员会应当及时维修;不及时维修的,物业管理单位应当向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责成物业管理单位进行维修,费用从相关业主维修资金分户账中列支。物业管理单位应当将鉴定结果和技术规范向有关业主或者全体业主公布。

第二十八条维修资金管理费用,由市财政部门核定,在维修资金增值收益中列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维修资金增值部分除去合理的管理费用外,应当统筹用于住房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大修和更新资金的补充,不得挪作他用。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建设单位、公有住房售房单位未按照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规定交存首次维修资金的,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挪用维修资金的,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追回挪用的维修资金,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挪用数额一倍以上两倍以下的罚款;物业管理单位挪用维修资金,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部门吊销资质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未依法和按照使用方案使用维修资金的,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

第三十二条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不得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

违反本条前款规定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投诉受理制度,接受业主、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单位对违反本办法行为的投诉。

第三十四条因维修资金的交存、使用等发生纠纷时,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解决,也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实施前,已按有关政策规定交纳维修资金的,应当统一 交存至专户银行,其管理与使用依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县(市)维修资金的交存、使用和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篇6:的决定关于修改《贵州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2010年4月28日武汉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2010年5月27日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 2010年9月25日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6号公布 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

武汉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决定对《武汉市城市公园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二条修改为:“本条例所称城市公园(以下简称公园),是指向公众提供游览、休憩、文化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属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园的具体名录由市人民政府公布。”

二、将第四条修改为:“本市园林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公园的行业管理、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公园管理机构负责公园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增加一条作为第五条:“在城市规划区内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市人民政府确定由有关主管部门管理的公园,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市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分工进行管理。

“其他有关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公园有关管理工作。”

四、将第五条改为第六条,修改为:“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园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保证公益性公园建设和管理所必需的经费。

“市、区人民政府可以通过接受捐赠、资助等渠道筹集公园建设和管理经费,鼓励国内外投资者投资建设公园。”

五、将第六条改为第七条,修改为:“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确定公园建设总量与规模,做到布局均衡,类型齐全,功能完善。

“本市公园发展规划,由市园林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经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综合协调,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按照规划确定的公园建设用地范围划出用地控制线。”

六、删除第七条。

七、将第九条改为第八条,修改为:“公园新建、改建、扩建规划方案,由建设单位按照拟建公园的特性、规模和发展方向编制,经园林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国土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审批。

“编制公园规划方案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并综合考虑防灾避险、人民防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传统文化特色、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的需要。

“经批准的公园新建、改建、扩建方案,不得擅自改变;确需变更的,应当报经原审批部门批准。”

八、将第八条改为第九条,第二款中的“在建”修改为“新建”。

九、将第十条第一款修改为:“公园内的建设,应当报国土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审批,国土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在审批前应当征求园林主管部门的意见。”

十、将第十一条第二款中的“城市”二字删除。

十一、将第十二条第二款修改为:“因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确需占用公园用地或者占用规划确定的公园建设用地的,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征得市园林主管门同意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经批准占用公园用地的,应当就近补偿相应的用地,并补偿经济损失。”

十二、将第十三条修改为“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园林主管部门划定公园的保护范围,实施控制管理。保护范围内建(构)筑物的高度、色彩及建筑风格等应当与公园景观相协调。”

十三、将第十四条修改为:“公园应当为游客提供优美、舒适的休憩场所,公园景观、设施、环境质量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

十四、将第十七条第一款修改为:“在公园内从事商业和文化娱乐经营服务活动的,应当报经公园管理机构同意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十五、将第十八条修改为:“公园应当设置导游图牌、服务标识牌、安全警示牌和游客须知。不得设置户外广告。”

十六、将第二十三条中“应当报经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批准”一句话修改为“应当报经园林主管部门、体育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批准”。

十七、将第二十四条修改为:“公园内涉及人身安全的游乐、康乐项目竣工后,应当报经园林、公安、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验收合格方可使用,并定期组织检测,经营者负责维修保养。”

十八、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六条:“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制定游园管理规范,建立健全日常巡查制度,对不文明游园行为进行劝阻,维护正常游园秩序。”

十九、将第二十六条改为第二十七条,删除“必须”二字。

二十、将第二十七条改为第二十八条,修改为:“公园实行免费开放。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收费的公园,收费标准由价格主管部门审定。

“公园入园收费应当对老人、婴幼儿、残疾人、中小学生、现役军人实行优惠。”

二十一、将第二十八条改为第二十九条。

二十二、将第二十九条改为第三十条,修改为:“除供老、幼、病、残者代步用的车辆外,其他车辆未经公园管理机构许可不得进入公园。

“经公园管理机构同意进入公园的车辆,应当在划定地点停放。”

十三、将第三十条改为第三十一条,修改为:“公园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及其它危险品;

“(二)捕捉或者伤害动物;

“(三)在公园设施、树木、雕塑上涂写、刻划、张贴;

“(四)损毁草坪、花卉、树木和公园内的设施;

“(五)在禁止游泳的水域游泳;

“(六)乱倒乱扔废弃物;

“(七)焚烧树枝树叶和废弃物;

“(八)散发经营性宣传物品;

“(九)从事迷信活动;

“(十)其他损害公园绿化及设施的行为。”

十四、将第三十一条改为第三十二条。

二十五、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三条:“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在综合性公园和其他有条件的公园内划定专门区域,用于集中开展晨练、演出等文体活动,并配置相应的服务设施,方便市民使用。

“开展前款规定活动的组织者应当到公园管理机构登记。组织者、活动参加者应当服从公园管理机构管理,在确定的区域和时间内开展活动,并遵守环境噪声及安全管理规定。”

二十六、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四条:“公园管理机构禁止游客携犬进入公园的,应当在公园的适当位置设立明示标识。

“游客携犬进入前款规定以外的公园的,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携带公安机关颁发的养犬登记证,为犬束犬链、挂犬只标志;

“(二)由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牵引,避让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和儿童,不得妨碍其他游客游园;

“(三)及时清除犬只排泄物。

“公园管理机构对公园内的无主或者养犬人弃养的犬只应当及时予以收容,并送交市人民政府设立的犬类留检场所。”

二十七、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五条:“公园应当每天开放。因维修改造、筹备大型活动等原因需要闭园的,公园管理机构应当报园林主管部门同意后,提前三日予以公示。”

二十八、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六条:“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遇有紧急情况或者突发事件,应当按照应急预案采取临时关闭公园、景区、展馆,限制游人进入,疏散游人等措施,并及时向园林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二十九、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七条:“发生地震等重大灾害需要进入公园避灾避险的,公园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及时开放防灾避险场所。”

十、将第三十二条改为第三十八条,修改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园林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予以处罚:

“(一)新建的公园绿化用地面积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按差额标准面积处以绿化补偿费二至三倍罚款;

“(二)未经园林主管部门批准,在公园内举办大型活动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十一、删除第三十三条。

十二、将第三十四条改为第三十九条,修改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园林主管部门或者由其委托的公园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予以处罚;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在公园设施、树木、雕塑上涂写、刻划、张贴,在禁止游泳的水域游泳,乱倒乱扔废弃物的,处以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

“(二)未经许可驾车进入公园,焚烧树枝树叶和废弃物,未经批准营火、垂钓、宿营的,处以五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罚款;

“(三)损毁草坪、花卉、树木和公园内的设施,捕捉或者伤害动物的,处以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四)散发经营性宣传物品,从事迷信活动的,没收违法物品和非法所得,并处以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十三、增加一条作为第四十条:“在公园内集中开展晨练、演出等文体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违反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园林主管部门或者由其委托的公园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十四、增加一条作为第四十一条,修改为:“携犬进入公园,违反第三十四条规定的,由园林主管部门或者由其委托的公园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十五、删除第三十五条。

十六、将第三十六条改为第四十二条。

十七、将第三十七条改为第四十三条。

此外,将“行政主管部门”修改为“主管部门”。

本决定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

《武汉市城市公园管理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并对部分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重新公布。

附:武汉市城市公园管理条例(2010年修正本)

(1998年10月29日武汉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1998年11月27日湖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 根据2001年12月26日武汉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2002年1月18日湖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的《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武汉市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条例〉等八件地方性法规部分条款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10年4月28日武汉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2010年5月27日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的《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武汉市城市公园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公园建设和管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增进公民身心健康,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城市公园(以下简称公园),是指向公众提供游览、休憩、文化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属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园的具体名录由市人民政府公布。

第三条 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公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 本市园林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公园的行业管理、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公园管理机构负责公园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市人民政府确定由有关主管部门管理的公园,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市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分工进行管理。

其他有关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公园有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园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保证公益性公园建设和管理所必需的经费。

市、区人民政府可以通过接受捐赠、资助等渠道筹集公园建设和管理经费,鼓励国内外投资者投资建设公园。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管理

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确定公园建设总量与规模,做到布局均衡,类型齐全,功能完善。

本市公园发展规划,由市园林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经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综合协调,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按照规划确定的公园建设用地范围划出用地控制线。

第八条 公园新建、改建、扩建规划方案,由建设单位按照拟建公园的特性、规模和发展方向编制,经园林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国土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审批。

编制公园规划方案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并综合考虑防灾避险、人民防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传统文化特色、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的需要。

经批准的公园新建、改建、扩建方案,不得擅自改变;确需变更的,应当报经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九条 公园建设应当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和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人文条件,提高文化品味和园林艺术水平。

新建的公园绿化用地面积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已建成的公园绿化用地面积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由公园权属单位自本条例生效之日起四年内组织调整达到,其费用由该公园权属单位承担。

第十条 公园内的建设,应当报国土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审批,国土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在审批前应当征求园林主管部门的意见。

经批准的公园建设项目不得擅自改变;确需变更的,应当报经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十一条 公园建设项目设计和施工,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公园建设项目竣工后,由规划、园林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验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公园用地性质,不得占用公园用地。

因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确需占用公园用地或者占用规划确定的公园建设用地的,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征得市园林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经批准占用公园用地的,应当就近补偿相应的用地,并补偿经济损失。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确需临时占用公园用地的,按照《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规定的程序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三条 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园林主管部门划定公园的保护范围,实施控制管理。保护范围内建(构)筑物的高度、色彩及建筑风格等应当与公园景观相协调。

第三章 园容管理

第十四条 公园应当为游客提供优美、舒适的休憩场所,公园景观、设施、环境质量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

第十五条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加强绿化养护管理,保护古树名木、文物古迹;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园容整洁;保持公园内的水体清洁。

第十六条 禁止向公园内排放污水、烟尘、有害气体,倾倒废弃物。

第十七条 在公园内从事商业和文化娱乐经营服务活动的,应当报经公园管理机构同意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公园内设置游乐、康乐和其他服务设施,举办展览等活动,应当符合公园规划布局,与公园功能、规模、景观相协调,不得损害公园绿化和环境。

第十八条 公园应当设置导游图牌、服务标识牌、安全警示牌和游客须知。不得设置户外广告。

第十九条 公园引进、出口或者交换动(植)物,应当报经该公园权属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报批。

第二十条 公园内的亭、廊、榭、阁等园林建筑,不得改变其用途。

第四章 安全管理

第二十一条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水上娱乐、动(植)物展出、大型展览、节假日游园活动和游乐、康乐等服务设施的安全管理,落实应急医疗救护措施,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十二条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做好防风、防汛、防火和安全用电等工作,及时处理枯枝危树,定期检修湖泊堤坝,配备消防和抢救器材并定期保养、更新。

第二十三条 公园内举办大型活动,开展驾驶飞行器、驾车跨越等危险性较大的活动,应当报经园林主管部门、体育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批准,并按照有关规定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第二十四条 公园内涉及人身安全的游乐、康乐项目竣工后,应当报经园林、公安、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验收合格方可使用,并定期组织检测,经营者负责维修保养。

第二十五条 公园内的设备、设施操作人员,应当经有关主管部门业务培训合格并持有上岗证方可操作。

第五章 游园管理

第二十六条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制定游园管理规范,建立健全日常巡查制度,对不文明游园行为进行劝阻,维护正常游园秩序。

第二十七条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制定游园服务规范。公园管理和服务人员依照规范要求为游客提供文明、热情、周到、方便的服务。

第二十八条 公园实行免费开放。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收费的公园,收费标准由价格主管部门审定。

公园入园收费应当对老人、婴幼儿、残疾人、中小学生、现役军人实行优惠。

第二十九条 游客应当文明游园,爱护公园绿化及设施,遵守公园管理规定,服从管理。

第三十条 除供老、幼、病、残者代步用的车辆外,其他车辆未经公园管理机构许可不得进入公园。

经公园管理机构同意进入公园的车辆,应当在划定地点停放。

第三十一条 公园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及其它危险品;

(二)捕捉或者伤害动物;

(三)在公园设施、树木、雕塑上涂写、刻划、张贴;

(四)损毁草坪、花卉、树木和公园内的设施;

(五)在禁止游泳的水域游泳;

(六)乱倒乱扔废弃物;

(七)焚烧树枝树叶和废弃物;

(八)散发经营性宣传物品;

(九)从事迷信活动;

(十)其他损害公园绿化及设施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 未经公园管理机构批准,不得在公园内营火、垂钓、宿营。

第三十三条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在综合性公园和其他有条件的公园内划定专门区域,用于集中开展晨练、演出等文体活动,并配置相应的服务设施,方便市民使用。

开展前款规定活动的组织者应当到公园管理机构登记。组织者、活动参加者应当服从公园管理机构管理,在确定的区域和时间内开展活动,并遵守环境噪声及安全管理规定。

第三十四条 公园管理机构禁止游客携犬进入公园的,应当在公园的适当位置设立明示标识。

游客携犬进入前款规定以外的公园的,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携带公安机关颁发的养犬登记证,为犬束犬链、挂犬只标志;

(二)由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牵引,避让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和儿童,不得妨碍其他游客游园;

(三)及时清除犬只排泄物。

公园管理机构对公园内的无主或者养犬人弃养的犬只应当及时予以收容,并送交市人民政府设立的犬类留检场所。

第三十五条 公园应当每天开放。因维修改造、筹备大型活动等原因需要闭园的,公园管理机构应当报园林主管部门同意后,提前三日予以公示。

第三十六条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遇有紧急情况或者突发事件,应当按照应急预案采取临时关闭公园、景区、展馆,限制游人进入,疏散游人等措施,并及时向园林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第三十七条 发生地震等重大灾害需要进入公园避灾避险的,公园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及时开放防灾避险场所。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园林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予以处罚:

(一)新建的公园绿化用地面积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按差额标准面积处以绿化补偿费二至三倍罚款;

(二)未经园林主管部门批准,在公园内举办大型活动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园林主管部门或者由其委托的公园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予以处罚;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在公园设施、树木、雕塑上涂写、刻划、张贴,在禁止游泳的水域游泳,乱倒乱扔废弃物的,处以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

(二)未经许可驾车进入公园,焚烧树枝树叶和废弃物,未经批准营火、垂钓、宿营的,处以五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罚款;

(三)损毁草坪、花卉、树木和公园内的设施,捕捉或者伤害动物的,处以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四)散发经营性宣传物品,从事迷信活动的,没收违法物品和非法所得,并处以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在公园内集中开展晨练、演出等文体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违反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园林主管部门或者由其委托的公园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携犬进入公园,违反第三十四条规定的,由园林主管部门或者由其委托的公园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 园林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以及公园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给游客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篇7:浅谈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修改

高丽娜

摘要拆迁活动进行的依据主要是《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民众与政府引发的冲突以及一些群体性事件愈演愈烈,非

法暴力拆迁事件频发。按原条例的规定,拆迁主体界定混乱及补偿标准较低还有作为拆迁的动机的“公共利益”界定不明

等诸多不当之处。学界呼吁大修拆迁条例,在征求意见稿出台后至正式法规出台前我们需要对相关问题加以注意,以期立

法的相对完善。

关键词拆迁管理条例暴力拆迁条例修改

作者简介:高丽娜,安阳工学院文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宪政。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2-163-02

从重庆的“最牛钉子户”事件到成都公民唐福珍自焚抗拒拆

迁,到2010 年12 月2 日清华大学法学博士王进文因老家遭强拆

而发的致潍坊市长的一封公开信引起的关注,频频发生的暴力拆

迁一次次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一位公民在什么情况下会在众人面

前燃烧自己的生命?支撑野蛮拆迁背后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

例》俨然成为一部“恶法”,不除不修不足以平衡和彰显社会正义。

一、原拆迁管理条例不可回避的问题

《物权法》第66 条规定,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与此同

时物权法还规定,国家、集体、私人财产均依法受到保护,这三者的财产同等重要,同样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当公民手里拿着土地

使用权证、房屋产权证,在权证在手的情况下,在登记薄上依然登

记是产权人的情况下,是土地使用权人的情况下,怎么就来拆房

子了呢?难道那个拆迁许可证比房产证的权利还大吗?《物权

法》第42 条对政府征收公民个人的房屋和不动产采取了例外允

许、严格限制的态度。该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

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

屋及其他不动产”。但这应当是征收补偿,而不是拆迁补偿。因

为公共利益审查过之后,它是征收而不是拆迁,征收是所有权变

更的一种方式,经过征收,房子的所有权变成政府的,政府拆的是

自己的房子,不存在强制拆除的问题。依照物权法的规定,确实

属于公共利益的建设项目,在给与了足额补偿之后,政府要将财

产的产权变更到政府名下才能实施拆除。可是现在却把这个补

偿环节放在拆迁来谈。其实应该是在征收补偿完了以后才涉及

到拆迁房子的事情。拆迁的时候很容易因为补偿的问题产生争

议,然后又会寻求裁决,又会寻求法院起诉,但是这一切都不影响

拆迁的进程。

2001 年以前《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实施之初,为保证旧

城改造和项目的顺利实施确实起到了高效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

2004 年新修订的《宪法》和2007 年生效的《物权法》推出,这一条

例就与之产生了矛盾。当以《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为依据,没

有经过征收的情况,去拆别人《物权法》保护物权的时候,行为的性质毫无疑问就是一种侵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征收和拆迁的结果实际上是消灭了民法上的另一个合法权利了,如果这个 “拆迁人”是一个公司或企业,他绝对没有权力去消灭一个别人的 一个权利。从宪法的角度来看,它是违反《宪法》和《物权法》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沈岿、王锡锌、陈端洪、钱明星、姜明安五位

学者《关于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进行审查的建议》中指出: “依据宪法和法律,征收、补偿主体应该是国家,征收补偿法律关 系应该是行政法律关系;而《条例》却将补偿主体定位为拆迁人,将拆迁补偿关系界定成民事法律关系。”征收的决策主体依然是 政府,具体行使这一决策权的机构是“市、县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 理部门”。但是,具体的拆迁人却是所谓“拆迁人”,他们通常是商 业性企业。在征收行为中,政府无端引入了一个第三者,且让其 分享自己的征收权。当然,政府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个第三者实现 自身利益最大化,但反过来也必然与这个第三者结成利益同盟,而损害被拆迁/征收人的权利和利益。根据《拆迁条例》,政府是 拆迁的仲裁人,但当土地成为地方政府主要“财源”时,这必然导 致法律缺陷,根本无法保证拆迁的公正。激烈的权利与利益冲突 也由此而生。不少捍卫私产者以惨烈方式抵抗暴力拆迁,甚至付 出了生命的代价,仍不能阻挡被利欲驱动以致“疯狂”的铲车。当 强权与暴力屡屡突破法律规范、消解对法律的敬畏时,原本指望 通过法律救济自身权益的民众,得到的无疑只能是失望。如此一 来,拆迁所拆掉的就不仅仅是普罗大众赖以安身立命的住所,还 有他们对于法律公正的信仰、对于人权至上的理念——而这无疑 是在拆除中国“和谐社会”的根基。

二、修订拆迁条例中难以逾越的障碍

在多次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国有土地上房屋

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伴随着名称的改变,其内部的制 度也有很大的变化。原条例强调的是“管理”,而新名称体现了由 单向的管理到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尊重和保护。而且征求意见

稿中摒弃了“拆迁”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搬迁”,从“拆”到“搬” 也折射出一种法治理念的进步。虽然拆迁仅仅是一字之差,但前 者已然造成一种不良的社会心理暗示。

首先面对的是如何界定公共利益的问题。征收条例采取了

列举的方式界定公共利益,且倾向于进行范围较窄的界定。根据 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只有因七种“公共利益”的需要,政府才能征 ◆政法论坛

2011 · 02(中)

收房屋;只有90%以上被征收人同意,方可进行危旧房改造。不 过这遭遇了地方政府的不同意见,地方希望能够将之界定的宽一 点。至于“公共利益”这个筐究竟该编多大,争执了那么久似乎也 没争出个所以然。例如央视就举例,旧城改造可以美化市容,提 供更多住房,算不算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如何界定一直都是拆迁 条例修改过程中最焦灼的问题之一。虽然专家们对以列举的方 式界定公共利益范围基本无异议,但公共利益的具体范畴却备受 争议,专家学者以及多年代理拆迁案件的律师,都认为建议稿中

公共利益的规定差强人意,专家们对此无法达成共识。北京大学 法学院副院长沈岿教授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理性的 公共利益界定模式是:法规列举+民主程序+司法程序。尽管相 关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公共利益的认定标准,但这一条件本身就意 味着,征收的范围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有些公共利益是很 模糊的,这个在国外同样争论不休,但是有一个民主程序。蔡定 剑教授曾说解决拆迁问题的根本要从民主制度上下功夫。在城 市在建设规划、设计规划的时候,就要纳入公众参与,这个公众参 与最终是要经过议论批准。解决暴力拆迁问题的根本措施之一 是要有公众参与,对城市规划,我们的社区规划要有真正的公众 参与。

条例遇到的第二个困难是征收程序。包括征收程序,及由谁

启动等问题。新条例可能改为“房屋征收与拆迁补偿”,多了“征 收”和“补偿”二字,显示其对被征收人的尊重。不过要是不解决 关键性的问题,“依法征收”就难免会变成“依法强制征收”。此 外,补偿问题也是难点,法制办倾向于按市场价格补偿,毕竟,房 子是几代人的积蓄或者当了一辈子房奴换来的,理应“风能进雨 能进国王不能进”。即便新条例明确了要按“市场价”补偿,可什 么是“市场价”?同等位置的不同小区,甚至不同楼层、不同朝向、不同装修,都会导致不小的价差,在实践操作中仍会面临诸多问 题。建议有专业的评估机构介入“市场价”的评定。

再之,由于国家征收是行政法律关系,而非公共利益征收一 般是民事法律关系,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能否放在同一部征收条 例中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唐福珍事件折射出的农村集体土地 以及土地上房屋的拆迁问题应该引起重视。这一块,无论是未来 统一的土地和房屋征收和补偿法,还是说我们现在新的条例修 改,都需要去考虑相关原则和规范。希望这个统一的立法可能会 尽可能快的出台。另外也必须引起对目前施行的财税体制改革 的思考,因为这一制度引起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并引发 了土地征收和拆迁事件频发。

三、法规背后的利益博弈

要解决暴力拆迁的问题其实不仅仅是制定一部《拆迁条例》。贺卫方教授曾谈到《拆迁条例》只是整个制度链条中的末端性的 问题。而最源头的问题就是关于我们土地制度问题,《土地管理 法》本身的规定不甚公正合理。宪法和有关的土地法律都规定,城镇的土地都属于国家所有,这天然的就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 任何在城镇中的拆迁、建设和开发,即使是商业开发,也必然与政 府的公权力有关联。土地是国有的,虽然并非政府所有,但政府 却是国家的代表,所以政府就不断地会介入到相关的争议中。价 格不能由土地的占有者来决定,也不能由拆迁者来决定,因为两 者都倾向于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最后恐怕还是要由行使公权力的 政府来决定。行诉法是私权面临公权力侵犯时,寻求救济的一部 最重要的法律和制度设计,但当前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是,在当 下的城市大规模拆迁和建设中,民众与政府引发的冲突以及一些

群体性事件往往是拆迁补偿标准过低造成的,但按照当前的行政 诉讼法,被侵权者却不能起诉,因为拆迁和补偿标准往往被界定 为抽象行政行为,而行政诉讼法却规定不能对政府的抽象行政行 为提起诉讼,即使把拆迁补偿标准界定为具体行政行为,这个问 题依然解决不了。法院也同样面临这样的一个困难,这个困难是 中国土地制度的缺陷造成的。

所以很容易理解《拆迁条例》最大的阻力为什么来自政府。这些年地方经济发展都很快,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政府依靠土地财 政和拆迁来支持着这种财政。拿北京来说2009 年全年土地出让 金是930 亿,其中住宅土地出让金约700 亿。今年前三月住宅土 地出让金已超过去年的一半。地方政府难以抑制卖地冲动是有 原因的,上世纪90 年代中期,地方政府手中的金融权力被悉数上 收,地方政府赖以主动推动经济增长并能够独立支配的只有土地 这一项核心资源了。房价的飙升刺激投资的迅猛增加,并拉动经 济快速增长和地方财税的大幅增加。一些地方政府低价征地,转 手高价出让,卖地越多,财政收入越多,如2009 年上海土地出让 金有“日赚2.5 亿”的说法。此外地方政府官员要获得政绩,最直 观的印象莫过于城市面貌的改善,政府工作任务的强力推进。这 也是暴力拆迁难以制止的原因。在武汉“3 · 3”事件发生前一个 月,武湖街工委书记在一次讲话中提到,光2010 年,在武湖街拟 建项目就多达40 多项,涉及土地调整征用6000 多亩,需要拆迁 村庄23 个,涉及家庭1600 余户。他指示,要“强力推进征地拆 迁,从空间上保障项目落户”,“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周在讲 话中说,将把征地拆迁工作作为加快发展的硬任务来落实,全力 以赴打好“攻坚战”,务求必胜。这也就不难理解拆迁人的暴力行 径了。

篇8:的决定关于修改《贵州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一、第二条第一款修改为:“本条例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 (含气瓶, 下同) 、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 (厂) 内专用机动车辆。”

二、第三条第二款修改为:“军事装备、核设施、航空航天器、铁路机车、海上设施和船舶以及矿山井下使用的特种设备、民用机场专用设备的安全监察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款修改为:“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用起重机械、场 (厂) 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安装、使用的监督管理, 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三、第五条第一款修改为:“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节能责任制度。”

第二款修改为:“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和节能全面负责。”

四、第八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国家鼓励特种设备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和推广, 促进特种设备节能技术创新和应用。”

增加一款, 作为第三款:“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 应当保证必要的安全和节能投入。”

增加一款, 作为第四款:“国家鼓励实行特种设备责任保险制度, 提高事故赔付能力。”

五、第十条第二款修改为:“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对其生产的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和能效指标负责, 不得生产不符合安全性能要求和能效指标的特种设备, 不得生产国家产业政策明令淘汰的特种设备。”

六、第二十二条第三款修改为:“气瓶充装单位应当向气体使用者提供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气瓶, 对使用者进行气瓶安全使用指导, 并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办理气瓶使用登记, 提出气瓶的定期检验要求。”

七、第二十六条增加一项作为第六项:“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

八、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锅炉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锅炉水 (介) 质处理, 并接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的水 (介) 质处理定期检验。”

增加一款, 作为第五款:“从事锅炉清洗的单位, 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锅炉清洗, 并接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的锅炉清洗过程监督检验。”

九、第二十九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特种设备不符合能效指标的,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

十、删除第三十一条。

十一、第四十条改为第三十九条, 第一款修改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 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知识。”

十二、第四十九条改为第四十八条, 修改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 发现严重事故隐患或者能耗严重超标的, 应当及时告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并立即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十三、第五十三条改为第五十二条, 第一款修改为:“依照本条例规定实施许可、核准、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应当严格依照本条例规定条件和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对有关事项进行审查;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和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 不得许可、核准、登记;在申请办理许可、核准期间,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发现申请人未经许可从事特种设备相应活动或者伪造许可、核准证书的, 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许可、核准, 并在1年内不再受理其新的许可、核准申请。”

第三款修改为:“违反本条例规定, 被依法撤销许可的, 自撤销许可之日起3年内,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不予受理其新的许可申请。”

十四、第五十九条改为第五十八条, 修改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安全监察时, 发现有违反本条例规定和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行为或者在用的特种设备存在事故隐患、不符合能效指标的, 应当以书面形式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 责令有关单位及时采取措施, 予以改正或者消除事故隐患。紧急情况下需要采取紧急处置措施的, 应当随后补发书面通知。”

十五、删除第六十二条。

十六、删除第六十三条。

十七、增加一条, 作为第六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为特别重大事故:

“ (一) 特种设备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 或者100人以上重伤 (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下同) , 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

“ (二) 600MW以上锅炉爆炸的;

“ (三)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漏, 造成15万人以上转移的;

“ (四) 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高空滞留100人以上并且时间在48h以上的。”

十八、增加一条, 作为第六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为重大事故:

“ (一) 特种设备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 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 或者5 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

“ (二) 600MW以上锅炉因安全故障中断运行240h以上的;

“ (三)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漏, 造成5万人以上15万人以下转移的;

“ (四) 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高空滞留100人以上并且时间在24h以上48h以下的。”

十九、增加一条, 作为第六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为较大事故:

“ (一) 特种设备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 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 或者1 000万元以上5 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

“ (二)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炸的;

“ (三)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漏, 造成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转移的;

“ (四) 起重机械整体倾覆的;

“ (五) 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高空滞留人员12h以上的。”

二十、增加一条, 作为第六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为一般事故。

“ (一) 特种设备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 或者10人以下重伤, 或者1万元以上1 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

“ (二)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漏, 造成500人以上1万人以下转移的;

“ (三) 电梯轿厢滞留人员2h以上的;

“ (四) 起重机械主要受力结构件折断或者起升机构坠落的;

“ (五) 客运索道高空滞留人员3.5h以上12h以下的;

“ (六) 大型游乐设施高空滞留人员1h以上12h以下的。

“除前款规定外, 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一般事故的其他情形做出补充规定。”

二十一、增加一条, 作为第六十五条:“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事故应急专项预案, 并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演练。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发生爆炸或者泄漏, 在抢险救援时应当区分介质特性, 严格按照相关预案规定程序处理, 防止二次爆炸。”

二十二、增加一条, 作为第六十六条:“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 事故发生单位应当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 组织抢救, 防止事故扩大, 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并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县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接到事故报告, 应当尽快核实有关情况, 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报告, 并逐级上报事故情况。必要时,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对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 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并通报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

二十三、增加一条, 作为第六十七条:“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重大事故由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较大事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一般事故由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二十四、增加一条, 作为第六十八条:“事故调查报告应当由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所在地人民政府批复, 并报上一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有关机关应当按照批复,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 对事故责任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 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

二十五、增加一条, 作为第六十九条:“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的领导下, 组织开展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配合上级人民政府或者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并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

二十六、增加一条, 作为第七十条:“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根据特种设备的管理和技术特点、事故情况对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进行评估;需要制定或者修订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的, 应当及时制定或者修订。”

二十七、第七十二条改为第八十条, 第一款修改为:“未经许可, 擅自从事移动式压力容器或者气瓶充装活动的, 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予以取缔, 没收违法充装的气瓶, 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 没收违法所得;触犯刑律的, 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关于非法经营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增加一款, 作为第二款:“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单位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充装活动的, 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 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 撤销其充装资格。”

二十八、增加一条, 作为第八十二条:“已经取得许可、核准的特种设备生产单位、检验检测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 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 撤销其相应资格:

“ (一) 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的;

“ (二) 不再符合本条例规定或者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条件, 继续从事特种设备生产、检验检测的;

“ (三) 未依照本条例规定或者安全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特种设备生产、检验检测的;

“ (四) 伪造、变造、出租、出借、转让许可证书或者监督检验报告的。”

二十九、第七十四条改为第八十三条, 增加一项作为第九项:“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锅炉水 (介) 质处理的;”

增加一项作为第十项:“特种设备不符合能效指标, 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的。”

增加一款, 作为第二款:“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的单位生产的特种设备或者将非承压锅炉、非压力容器作为承压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的, 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使用, 予以没收, 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三十、第七十八条改为第八十七条, 修改为:“发生特种设备事故,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对单位, 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对主要负责人, 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处4 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 依法给予处分;触犯刑律的, 依照刑法关于重大责任事故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一)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时, 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

“ (二)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特种设备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

三十一、增加一条, 作为第八十八条:“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单位, 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 (一) 发生一般事故的, 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 (二) 发生较大事故的, 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 (三) 发生重大事故的, 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罚款。”

三十二、增加一条, 作为第八十九条:“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职责, 导致事故发生的, 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 并依法给予处分;触犯刑律的, 依照刑法关于重大责任事故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一) 发生一般事故的, 处上一年年收入30%的罚款;

“ (二) 发生较大事故的, 处上一年年收入40%的罚款;

“ (三) 发生重大事故的, 处上一年年收入60%的罚款。”

三十三、第八十六条改为第九十七条, 增加一项作为第八项:“迟报、漏报、瞒报或者谎报事故的;”

增加一项作为第九项:“妨碍事故救援或者事故调查处理的。”

三十四、第八十七条改为第九十八条, 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擅自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被查封、扣押的特种设备或者其主要部件的, 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 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 撤销其相应资格。”

三十五、第九十九条第一款增加一项作为第八项:“场 (厂) 内专用机动车辆, 是指除道路交通、农用车辆以外仅在工厂厂区、旅游景区、游乐场所等特定区域使用的专用机动车辆。”

三十六、增加一条, 作为第一百零一条:“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条例规定的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工作,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三十七、第九十条改为第一百零二条, 修改为:“特种设备行政许可、检验检测,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

此外, 对条文的顺序和部分文字作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本决定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上一篇:《棒棒糖》中班科学教案下一篇:全国法制宣传日标语横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