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教师的评价细则

2024-04-10

家长对教师的评价细则(精选8篇)

篇1:家长对教师的评价细则

家长对教师的评议方案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可以不断的完善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教育质量。为进一步引导家长了解、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进一步评价教师的各项工作,特制定评价细则如下:

1、教师衣着整洁大方,不穿奇装异服,举止文明,为人师表。

2、授课认真,学生兴趣有所提高,寓教于乐。

3、能够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思想动向,能引导学生健康向上发展。

4、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关爱学生身心发展,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5、对学生一视同仁,处理问题公平、公正、不偏袒学生。

6、深入家访,经常与家长座谈、沟通。

以上几条在家长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公平、公正的给教师评价,结果将纳入师德考核。

学生对教师的评议方案

为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督查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及日常工作中的表现,使每位学生能公正、公平、准确的评价每一位教师,特制定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细则(100分)

一、以身作则,教书育人(10分)

1、衣着不整、穿拖鞋、短裤进入课堂。

2、奇装异服,留怪异发型,说话带脏字,有损教师形象。

3、上课迟到、早退,中途无故离开课堂。

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30分)

1、课内外不讽刺、挖苦学生,尊重学生自尊。

2、教育学生过程中不带刺激性、侮辱性语言。

3、热心帮助解决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4、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三、平等待人,公平理事(20分)

1、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偏袒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2、作业的批改、课外辅导做到一视同仁,不歧视差生。

3、对学生的评价公平、公正、准确。

四、教书育人,精心施教(30分)

1、备课充分,教学环节齐全,课堂思路清晰。

2、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进行异步教学、异步作业。

3、作业适量,及时批改,认真总结。

五、关心集体,团结协作(10分)

1、积极参与班集体活动,参与班级管理。

2、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课堂发生的问题能及时解决,不推诿。

3、经常参加班会,为班级工作出谋划策。

以上五条由学生根据教师平时的工作情况,公平、合理的给与教师评价。

篇2:家长对教师的评价细则

一、评教学思想1.是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2.是否及时巧妙地渗透了德育教育。3.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4.是否做到了针对不同学生个别指导,有没有对后进生进行个别指导。

二、评教学目标1.是否准确把握了教学目标,具体的制定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2.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了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和谐统一。

三、评教学内容1.是否准确把握了知识、能力、情感的增长点,有无知识性错误。2.是否抓住了重难点,要求对教材处理详略得当。3.是否对教材内容很熟悉,是否整合了现有的教育资源。

四、评教学环节1.教学环节是否灵活多样,环节衔接是否自然。2.导入、导语是否准确精彩,是否把学生引入了教学情景。3.是否善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参与状态如何,有无包办代替、满堂灌的情况。

篇3:家长对教师的评价细则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本社区婴儿86名, 其中男45名, 女41名;年龄2~12个月, 平均8.3个月。婴儿家长86名, 为婴儿的父亲或母亲。其中男17名, 女69名;年龄25~34岁, 平均27岁;文程度初中22名 (25.6%) , 高中42名 (48.8%) , 大学20名 (23.3%) , 研究生2名 (2.3%) 。所有家长均无相关的精神疾患, 具有正常的沟通和理解能力。

1.2 健康教育方法

分为统一和个别宣教。统一宣教:定期在小区内发放各种手册, 张贴宣传画报;定期在小区内举行专题讲座或视频宣传, 对家长的疑问尽量给予当场解答;组织家长成立小组共同探讨和交流经验, 护士做出点评。个别宣教: (1) 电话咨询。护士留下咨询电话, 与个别有疑问或咨询需求的家长进行交流。 (2) 门诊咨询。与家长约定时间, 在门诊进行面对面交流。 (3) 上门指导。部分家长希望护士根据婴儿的健康状况和生长环境, 给予进一步的指导。护士可与家长约定时间后, 上门给予实地指导。此外, 护士要定期采用电话联系的方式对家长进行提问, 了解家长的学习进度, 以及相关的薄弱环节, 询问婴儿的健康状况, 给予针对性的调整。对所有家长的儿童保健知识学习进度进行登记和统计。

1.3 评价方法

参考罗永哲等[2]的研究, 自制儿童保健知识了解程度表, 包括生长发育 (体重、身长、头围的监测以及心理发育等) 、营养指导 (主要为母乳以及配方奶的喂养方法, 添加辅食的时间和原则等) 、计划免疫 (主要为Ⅰ类和Ⅱ类疫苗所预防的疾病, 接种时间, 接种前后注意事项等) 和疾病防治 (主要为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等的临床表现、预防方法等) 。在健康教育前, 对家长的相关保健知识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 结合家长的文化水平、关心重点、性格特点、作息时间等, 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后, 再次对家长的保健知识 (生长发育、营养指导、计划免疫、疾病防治) 进行评估。每项均为4分, 1分为大部分不了解, 2分为部分了解, 3分为大部分了解, 4分为了解。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组间比较运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 86名家长儿童保健知识了解程度详见表1。

由表1可见, 健康教育后家长对生长发育、营养指导、计划免疫和疾病防治等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均有提高;健康教育前后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研究86名家长具有以下较为显著的特点:年轻, 文化水平相对较高, 女性居多。通过交流我们了解到, 年轻家长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多, 如长辈或朋友传授, 观看电视或网络相关专题等。但这些信息有两方面的局限:一是信息内容并不一定科学, 或者虽然科学, 但不一定符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3];二是信息较为庞杂, 很少能形成系统、全面、科学的体系。

许多家长最初对健康教育的热情并不太高, 认为自己已经掌握足够的儿童保健知识。我们在开展健康教育前, 先对家长的相关儿童保健知识进行评估。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让家长认识到自己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还不够, 有必要进一步学习;二是为护士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初步的指导和参考。统一宣教可以让家长了解全面、系统、科学的儿童保健常识, 家长与护士、家长与家长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个别宣教可以根据婴儿和家长的实际情况, 为家长提供更有针对性和更深入、具体的健康教育服务。本文结果显示, 进行健康教育后, 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均有显著提高。

家长了解儿童保健常识, 对于促进早期儿童发育具有重要意义[4]。社区健康教育具有明确、直接, 切合实际, 系统性强的特点, 这是目前其他渠道还不能替代的, 应给予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杨彦, 张德春, 李胜玲.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16) :1826-1829.

[2]罗永哲, 王玉梅, 张文远, 等.社区保健服务提高城市婴儿母乳喂养率的尝试[J].河北医药, 2009, 31 (3) :342.

[3]赵建梅, 赵莉莉.健康教育在初级卫生保健中的作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26) :6501.

篇4:家长对教师的评价细则

【关键词】美国教师评价体系 教师评价 问题 启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对学生产生最直接影响的角色。因此,在新一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师评价中,必须建立一套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一、教师评价的内涵

教师评价,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学实践指导能力以及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指通过对教师素质及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行为表现状况进行测量,评判教师的素质水平和教育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和教育教学效果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1]。教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师自我评价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方面,对教师的自我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教师自我评价存在的问题

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教师的评价制度也在不断改进。教师评价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它对教师的成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教师评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以奖惩性评价为主

目前,我国教师评价的目的偏重于奖惩性评价,即通过对教师以往工作的总结来对教师进行评价,进而做出相应的晋级、加薪、降级或解聘等决定。终结性评价,就是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是否具备奖励和惩罚的条件,并把对教师的奖励与惩罚、鉴定优劣作为教师评价最主要的目的。这是一种单纯运用利益驱动机制的自上而下的评价,难以得到所有教师的认可和积极的反应,更难以从根本上激励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增强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在动力。

(二)过于注重量化的教师评价方法

现阶段,在教师评价的方式上多以定量评价方法为主,忽略了定性评价。评价方式过于形式化或片面追求量化,倾向于用某种僵硬、外在的所谓客观尺度来衡量个性各异的人。评价标准大体统一,致使全校教师评价采用同一标准。教师评价方式,要采用教师自评、同行评价和学生评教等多种方式,并注重把教师的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2]。尽管定量评价能够大大降低教师评价的模糊性,增大评价结果的区分度,但是并非所有的因素都可以进行量化。可想而知,依据这样的教师评价方法,不能保证教师评价的有效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缺乏多元性的评价主体

目前,在对教师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多以他人评价为主,主要是领导评价,而对于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以及家长评价、教师自我评价等都不重视,甚至没有提到日程上来。教师评价中的主体是学校领导,其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评价,同行评价和专业性评价机构还没有发挥作用。另外,由于他评更多地依据对被评教师工作结果的考察而忽略了教师的工作过程,更注重教师的显性工作而忽略了教师的隐性工作,很难对教师的实际工作进行恰当公正的判断,结果是必然打击被评价教师的积极性,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影响。

(四)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内容

现行教师评价指标过于狭窄,主要针对“德能勤绩”或“备教批辅考”进行评价,侧重于教师素质评价和教学输出性效能评价[3]。当前,学校普遍将学生在各种考试中所取得的成绩作为教师评价中最关键的指标。就目前评价内容来看,对同事的关系、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对学生的爱心等方面的评价较少[4]。我国教师评价内容还存在“一刀切”、单一化的评价,对不同的教师没有形成区分性的评价。

三、美国教师评价体系

(一)发展性的评价目的

教师评价的目的不仅是对教师工作的评定,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技能,进而更好地教育学生,推动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 发展性评价体系逐步成为教师评价的中心体系,最终的目标是提高整个教育水平。在评价的过程中,评价的重心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教师的素质,凸显出以发展性为特征的评价理念。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的形成,要求转变传统的评价观念,把评价作为单纯监督教师教学成败和判断教师工作好坏的工具,走向教师评价双重目的的统一,即教师素质养成和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质量提高的统一[5]。美国评价的重心放在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增强责任心和发挥主体性上,放在评价双方的对话和沟通上,放在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上。

(二)多样性的评价方法

美国在教师评价研究中创新出多种不同的教师评价方式,主要有增值性评价方式、档案袋评价、个别化督导等。增值性评价方式是追踪学生每年获得的学业成就,由于是一种累计性的得分方式,更能精确地衡量学校或教师对于学生形成影响的程度[6]。档案袋评价,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教师通过反思与合作,建构和丰富起来的有关师生工作信息的系统收集,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学习进步[7]。档案袋是由教师本人创建的,每个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目标和兴趣建立不同的档案袋,它描述了教师的责任、专业和教学方面的成长。个别化督导与评价是运用个别差异的方法,对不同的教师群体通过不同的活动、程序和时间安排进行评价和指导[6]。个别化督导和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区分性的评价,根据不同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情况,考虑到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进而促进教师的发展。

(三)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美国的教师评价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内部评价就是由学校自己掌握主动权来对教师的行为进行评价;外部评价就是由学校以外的人员来评价教师的行为,如政府、民间组织机构等。美国学校内部已形成一定的质量保证体系,其内部评价能为学校管理人员诊断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进行校际比较提供参考信息,有利于学校提高创造力,使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迅速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发挥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外部评价方面,美国教师评价是通过民间机构进行的[8]。在美国,拥有许多权威的评价机构和专家,因此,美国的外部评价对教师评价具有很大的影响。美国教师评价经过日积月累的实践,经验丰富,形成了科学的评价体系,具有完整的评价方案及明确的评价程序、评价周期和奖励方法。

(四)全面的评价内容

美国教师评价体系主要从教学效果、专业水平和个人品质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内容明确而细致。如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时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掌握学生需要和进步的信息并用于改进教学;帮助有特殊问题的学生向专家请教;掌握有关教学效果的信息并加以改进;与学生交流信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对所教学科的理解程度;对时间、空间与设备的运用与组织;对教学与所教学科具有的热情;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自我认识;课堂内学生的相互作用;履行专业职责;参与专业发展等[8]。 从美国教师的评价内容可以看出,其内容比较科学合理,实用性和操作性强,注重把教师评价内容和教师的身心发展及专业成长有机结合起来,评价内容更全面、更系统。

四、美国教师评价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一)教师评价要以教师的发展为目的

在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中,学校领导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价值,注重长期的发展目标[9]。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为了促进教师个人的发展和满足学校的需要,而被评者在发展性教育评价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发展目标的过程[10]。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在评价过程中尊重教师的存在价值,尊重教师的独立性、能动性的评价。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教师评价应以教师的发展为最终目标。

(二)在教师评价方法和手段方面,注重科学性和多样性

教师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课堂观察、课堂绩效评定、学生学业成就、成长档案袋评价、学生/家长评价、同行评议/协助、教师自评/行动研究、纸笔测验/测试及问卷与面谈等[11]。教师评价方法要建立科学和多样性的教师评价方法和手段,使不同教师的个体都能得到科学、合理的评价。避免采用单一模式对所有教师进行评价,做到以教师的发展为本。要使教师评价达到客观和合理,必须注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三)在评价主体方面,进行多元主体的合理搭配

要实现教师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教师的自我评价为主体,综合同行、行政人员、学生、家长、专家以及他人评价,依据多方面信息,对教师的教学与发展形成全面立体的印象,从而形成真实有效的价值判断[12]。在不同的教師评价方法与多元评价主体间进行合理搭配,为教师评价方法选择最适切的评价主体,就成了增强教师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提升其应用价值的关键。我国要充分发挥各项制度和政策的导向功能,形成推动教师自我评价的有效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评价内容要合理全面

教师评价内容要具有全面性,不仅仅局限于教师教学考试成绩的考评。既考评教师教育教学的效果,也考评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方法;既考评教师的教学内容,也考评教师的职业道德[2]。教师评价内容除了具有全面性,还应根据不同的教师群体,用不同的准则、程序和时间来进行评价和指导。区分性教师评价制度正是整合了保证教学质量的要求和教师专业学习的要求双重目标,针对不同的教师,确定不同的发展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提供最适当的方式,使教师在最适合自己的成长环境中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此,建构一个全面合理、灵活宽松、具有区分性的评价标准体系,才能更好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才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46-374.

[2]刘祖琼.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J].台声(新视角),2006(01).

[3]吴麟麟,周西安,符永宏,等.发展性教师评价探微[J].教育发展研究,2003(04):169-172.

[4]梁红京.区分性教师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闫兵,魏宏聚.美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的理解及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08(03).

[6]蔡敏,李艳.美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的主要模式及特点[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04):28-32.

[7]刘朋.美国教师教学档案袋评定的基本理念及实施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04(Z1):18-21.

[8]徐绍琛,胡清祥.美国教师评价制度对提高成人教育质量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07(03):124-126.

[9]朱淑霞.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问题浅议[J].当代教育科学,2003(18):50-51.

[10]张祥明.一种新的教师评价观:发展性教师评价[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01):22-25.

[11]刘彬,马永军.构建区分性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09(09):124-125.

篇5:对家长评价教师制度的思考

对家长评价教师制度的思考

每学年末,大部分幼儿园都会让家长通过表格对教师的.师德、教学能力、家长工作等作出等级评价.虽然家长评价对教师工作的改进与提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也存在许多负面作用.

作 者:杨燕燕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实验幼儿园刊 名:幼儿教育・教育教学 PKU英文刊名: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

篇6:家长、学生对教师评价反馈表

尊敬的家长和亲爱的同学:

为了不断的提高我校的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家长,服务于学生,请你对我校教师的教学给予真实的评价。(请在相应的括号中打“√”。)

1.老师的教学态度

A工作热情高,关心、爱护学生

B工作认真,对学生比较关心

C工作不够认真,不关心学生

A()B()C()2.老师创设的课堂情景

A融洽、活跃而有序

B秩序好,但比较死板

C课堂秩序差

A()B()C()3.老师按时上下课,课前准备

A按时,很充分

B基本按时,比较充分

C迟到拖堂次数多,准备不充分

A()B()C()4.老师对孩子的学习指导

A能够经常进行指导,效果好

B能够进行指导,但效果一般

C很少指导

A()B()C()5.孩子被提问的次数 A较多B较少C很少

A()B()C()6.孩子课堂上参与学习情况

A积极、主动地学习

B 较少主动参与

C基本不主动答问

A()B()C()7.孩子学习的效果及进步情况

A很好;进步较快B一般;进步不大C较差;没有进步

A()B()C()8.老师布置与批改作业的情况

A合理布置作业,批改认真,讲评及时B作业基本合理,批改较认真,讲评较及时

C作业布置不合理,评改不认真,不及时讲评

A()B()C()9.检测考试情况

A按时检测,及时进行评卷B有时进行检测,试卷讲评较及时

C不进行检测和讲评

A()B()C()10.老师对孩子的帮组A帮助很大B帮助比较大C帮助不大

A()B()C()11.教学水平总体感觉A水平很高B水平比较高C水平不高

篇7:家长对教师的评价细则

一、政治表现与师德修养(共20分)

1、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并有记录;遵纪守法;贯彻执行教育方针。

2、热爱学校,关心爱护学员,模范遵守校纪校规,工作不计得失,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奉献精神。

3、不变相体罚学员。

4、言行文明,行为示范,团结协作,及时沟通,不做有损教师形象的事;履行值日职责,保持环境整洁,物品摆放整齐,在校不吃零食、不影响他人办公;办公时间不上网聊天、打游戏。

5、不私自向学员收费征订各种资料或向学员推销各类商品。

6、积极参加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成效明显。

二、工作量与出勤(共20分)

1、达到并完成家长学校规定的工作量,能乐于接受家长学校分配的临时性工作,并尽力完成。(15分)

2、自觉履行请假制度,上班及参加学校及上级组织的各类活动无故不迟到、早退,出全勤。(5分)

三、教育工作(共10分)

1、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员进行(渗透)思想教育。(5分)

2、主动配合学校、班级等在课内外对学员开展的各类教育活动。(5分)

四、教学工作(共100分)

1、认真做好“教学五认真”工作,在教学工作检查中符合要求。(50分)

2、在随堂听课活动中,教学效果好。(10分)

3、能按照要求开展教学活动。(10分)

4、能根据学员实际,自行命制好检测试卷,并做好测试后的分析工作。(10分)

5、教学效果好。重视学员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学员合格率、优秀率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20分)

五、教育教学研究与继续教育(共50分)

1、积极参加学校安排的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校内教研活动、备课组活动参与率高。(5分)

2、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5分)

3、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教学反思。(5分)

4、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有计划,有过程性资料,有阶段性成果。(10分)

5、积极参加各类教学评比和论文评比等活动。(5分)

6、每学期至少有一篇教学经验总结。(3分)

7、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和业务学习,认真自学相关业务知识和理论,有记录。(5分)

8、积极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率高。(5分)

篇8:家长对教师的评价细则

关键词:儿童,安全输液,健康教育,患儿家长,效果评价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其操作简单, 药物起效快。首次静脉输液的患儿对静脉输液产生恐惧感及各种对抗情绪, 儿童输液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护理问题。为提高患儿家长对儿童静脉输液的正确认识, 保障儿童静脉输液安全, 我们对首次静脉输液儿童的家长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6月~8月来我院门诊进行首次静脉输液的200名患儿家长为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100人。两组家长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无明显差别。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按常规静脉输液后交待一般注意事项包括 (1) 不准离开输液区; (2) 所用药物名称; (3) 不准随意调节滴速; (4) 注意注射部位有无肿胀; (5) 输液过程中有不适或出现皮疹等不良反应及时告诉护士; (6) 液体滴完及时告诉护士接瓶或拔针。

1.2.2 观察组

除按对照组交待一般注意事项外, (1) 针对所用药物交待药物的种类、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要让家长明白恶心、呕吐、腹痛是药物的不良反应, 反应轻微可减慢输液速度, 让患儿进食或饮水, 不做特殊处理。腹痛、呕吐严重时, 报告医生, 遵医嘱处理, 同时注意静脉穿刺部位的保护。输入克林霉素时, 除胃肠道反应外, 个别患儿出现较剧烈的局部疼痛或四肢痉挛性疼痛, 除注意减慢输液速度外, 适当给患儿局部按摩或湿热敷, 可减轻疼痛。输入盐酸山莨菪碱属解痉药, 患儿易出现口干、口渴、潮热、烦躁不安等, 要多给患儿饮水, 保持舒适体位, 根据患儿的理解能力给予适当的安慰, 缓解患儿烦躁不安的情绪, 维持输液通畅。输入电解质类, 水溶维生素类对局部有刺激性的药物, 要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液体渗出, 以便及时处理。 (2) 针对患儿静脉穿刺的部位, 指导家长如何保持穿刺针与血管的相对平行, 稳固, 维持输液通畅。如穿刺头皮静脉时, 指导家长采取抱奶姿势, 将穿刺点放在外侧, 避免穿刺针触碰抱者, 同时注意适当限制患儿上肢的活动, 避免上肢乱动将头皮针移位或拔出;穿刺在上肢时也应采取侧抱姿势, 这样易于观察穿刺部位, 同时易于限制另一侧上肢的活动;若穿刺部位在关节处, 用夹板固定关节, 注意避免关节屈曲至针头穿破血管, 若穿刺部位在下肢, 要注意避免双下肢交叉触碰。 (3) 针对患儿疾病及输入的药物, 告诉家长患儿输液速度快慢可能产生的影响, 如患儿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并肺炎, 若滴速过快, 可增加心肺负担, 加重病情。若诊断为肠炎Ⅱ度失水, 若滴速过慢, 则不能按时补足液体, 同样会加重病情。如输入的为青霉素钠, 输注速度过慢, 时间过长则易导致药物失效或出现不良反应。若输入的为氨茶碱时, 输入速度过快, 则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1.2.3 评价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在患儿输液过程中适当时间由巡回护士进行评价。问题由家长独立回答完成。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见表1, 2。

3 讨论

3.1 儿童输液安全的维持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家长对安全输液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 而家长获取安全输液相关知识大部分是通过医院的各种健康教育途径.健康教育由于受时间, 文化程度, 和学习能力的限制, 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全面的教育[1], 因此对家长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对保障儿童输液安全最为有效。

3.2 安全输液的相关知识包括药物使用安全和注射安全两方面。

3.2.1 安全用药受到社会人群的普遍关注[2], 不同药物使用存在不同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 相同的药物在不同的个体身上可出现不同的反应, 本文统计数字显示患儿家长普遍缺乏安全用药知识, 对照组家长对患儿所用药物种类和不良反应知晓率平均为24.5%;观察组患儿家长经实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后对相同问题知晓率为59%;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说明家长对患儿使用药物的安全性高度关注。

3.2.2 注射安全是每位家长都特别关注的问题, 如何保护患儿穿刺部位才能避免注射安全问题的发生是健康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 通过针对性健康教育使家长明确患儿穿刺部位的保护方法, 杜绝或减少再次静脉穿刺的次数, 避免增加患儿的痛苦。

综上所述, 对家长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激发家长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与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相比较据有明显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李湘萍, 尚少梅, 谭赛男, 等.以患者当前关注点为主导的健康教育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07, 22 (1) :60~62.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捧着一颗心来下一篇:超赞的英文求职信--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