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自行监测办法

2024-05-05

医院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自行监测办法(精选6篇)

篇1:医院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自行监测办法

百色市妇幼保健院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自行监测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本院辐射工作场所的安全和防护管理,规范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自行监测行为,根据国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本院范围内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单位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自行监测。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辐射环境自行监测,是指辐射工作单位自行组织的对其辐射工作场所及其周边环境、流出物等进行的监测活动。

第四条辐射工作单位应根据辐射工作场所的辐射活动类型和水平,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标准规范,制定本单位辐射环境监测制度、监测方案和监测计划,对本单位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定期开展自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

第五条本单位不具备专业的辐射环境监测能力,且自行监测应有与所从事辐射活动相适应的辐射监测专业技术人员、监测仪器和质量管理制度。监测人员要通过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监测仪器要按规定定期检定。

第六条本单位不具备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委托具有国家、百色市《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CMA)或《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CNAS)资质的辐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测,所需经费由本院承担。

第七条开放型辐射工作场所的监测,还应包括场所内地面、操作台、设备和物品的表面污染监测。有流出物的场所还应对流出物及其周边环境影响进行监测。

第八条监测记录或报告应记载监测数据、测量条件、测量方法和仪器、测量时间和测量人员等信息。

第九条如发现监测结果异常,应立即停止辐射活动,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辐射安全隐患。

第十条辐射安全防护建立辐射环境自行监测记录或报告档案,并妥善保存,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辐射环境自行监测记录或报告,应随本单位辐射安全和防护年度评估报告一并提交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

篇2:医院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自行监测办法

辐射工作场所监测制度一、一切伴有辐射的实践或设施,都应根据具体情况,按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制定出相应的辐射监测计划,开展辐射监测。监测结果应定期向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部门报告,发现异常情况时应随时报告。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部门也应对这些辐射工作单位进行抽样性的监测。

二、个人监测

1、辐射工作单位必须对第一类工作条件下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监测。工作人员可能受到、x、高能 射线或中子照射时,应佩带相应的个人剂量计。当内照射可能较大时,应定期进行内照射监测。个人监测结果要逐个记录、存档,其保存时间不少于停止辐射工作后30年。

2、在事故或应急情况下,根据情况可对有关人员以及少数有代 表性的公众成员进行个人监测。

3、工作人员离开开放型放射源工作场所时,应该进行体表放射性污染检查。

三、工作场所监测

1、为检验工作环境在连续操作时是否符合辐射安全要求,鉴别是否有异常或紧急情况发生,工作场所应进行常规监测。依据辐射源的特点和操作方式,常规监测应对工作场所中的辐射水平、空气中放射性核素的浓度以及表面污染水

平等进行监测。在可能出现高水平照射或事故照射的场合,必须配置可以自动报警的连续监测装置。测量结果,连同测量条件、测量方法和仪器、测量时间等一同记录并妥状况保存。

2、在实践或设施的运行过程中,会使工作人员所在环境的剂量当量率发生较大改变的岗位,应进行操作监测。

3、当工作环境安全控制的资料不够充分,或操作过程可能出现异常时,应进行特殊监测。

四、辐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

1、对辐射工作人员的医学监督根据一般职业医学原则进行。其目的是:评价职工健康情况;提供原始健康状况的资料;以及确保职工的健康情况在开始从业时和从业期间都能适应他们的工作。

2、对第一类工作条件下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常规医学监督。

3、从事辐射工作前的健康检查内容包括医学史的询问,特别是先前的辐射照射史和各种毒物接触史的调查:一般医学检查;末梢血化验检查;以及根据工作和健康情况,由负责医师提出的其他有关检查。

4、辐射工作从业期间的定期医学检查,内容根据其受照类型的程度,以及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确定,除一般健康检查项目外,尚可追加对辐射照射敏感的检查指标。

5、定期医学检查频率一般为一年一次,如辐射照射情

况和工作人员健康状况需要的话,则可将检查周期缩短或延长。

6、医学检查应由授权的医疗机构承担。医学监督记录与个人剂量监测数据一样,保存时间不得少于其停止辐射工作后30年。

7、授权的医疗机构的负责医师依据辐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对受检工作人员适任性作出判断,以保证辐射工作人员在正常和异常情况下,都具有安全地执行任务的健康条件。

8、异常受照的工作人员是否继续从事其本职工作,由授权的医疗机构会同辐射防护部门,考虑其以往照射情况、工作需要、本人技能等情况后,可令其继续从事原任工作;也可改做受照剂量低的辐射工作,乃至调离辐射工作。

篇3:医院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自行监测办法

1 辐射治疗中心概况

医院占地面积6×104m2,新建的辐射治疗中心位于医疗区西段,与门诊、住院部、沿街房相邻,与本院住宅区分离。本中心为单独一层地下建筑,由一台SGS-Ⅰ型立体定向伽玛射线全身治疗系统、模拟定位机、旋转式头部伽玛刀治疗装置、PRECISE型电子直线加速器机组成,并预留有PET-CT位置。总建筑面积为962 m2,为全地下设置,地面标高约负4.7m。医院饮用水、医疗用水为市政管网。放射防护设施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采用普通混凝土,施工中严格计量,混凝土不间断连续浇注。环境辐射水平:2005年4月12日测量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0.17~0.22 μSv/h。

2 监测依据和仪器

监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4]、《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国务院第449号令[5]、《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第31号令[6]、《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7]、《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0-2000)[8]、《放射治疗机房辐射屏蔽规范》(GBZ/T 201.1-2007)[9]。

检测仪器:多功能辐射测量仪:6150 AD,卡迪诺公司;温度气压计:BYM-3,长春气象仪器厂。

3结果

3.1旋转式头部伽玛刀治疗装置在非治疗状态下防护性能检测

机器的测量面取向如图1所示为A、B、C 3个剖面,测量点分布如图2所示,机头屏蔽门前的测量点分布如图3所示。内圈距治疗系统机头表面5cm,外圈距离源中心1m处的泄漏辐射水平,各测量点及结果见表1。

屏蔽门前的测量点分布如图3,距离机头表面5cm,结果见表2。

3.2非治疗状态下操作位及治疗床的辐射水平

测量点如图4。结果见表3。

3.3非治疗状态下治疗室内的辐射水平

测量点如图5,结果见表4。满足在非治疗状态下,距设备表面5cm处小于200μSv/h、距源1m处小于20μSv/h的要求。

3.4最大辐射束以外的杂散泄漏辐射及治疗时室内的剂量分布

测量结果如图6所示,最大泄漏剂量率为29.6mSv/h,1m处平均泄漏剂量率7.70mSv/h。最大杂散泄漏辐射与焦点处照射量率比为0.06%,平均杂散泄漏辐射与焦点处照射量率比为0.03%。满足泄漏辐射引起的吸收剂量率的最大值不得超过在焦点剂量场中测得的最大吸收剂量率的0.2%、平均值不得超过0.1%的要求。

3.5治疗室防护性能检测

治疗室外相关场所各测量点及其结果见表5。满足经常性工作场所辐射水平小于2.5μSv/h,偶尔最大瞬时剂量率小于10μSv/h的要求。

4 讨论

该肿瘤治疗中心是利用原有的地下一台体刀为基础,向南面新建放疗中心,由模拟定位机、头刀、加速器共同组成,并预留有PET-CT位置。本次所监测的是其中旋转式头部伽玛刀治疗装置。该台旋转式头部伽玛刀治疗装置的辐射安全系统配置完善,设置合理,治疗室与控制室之间有监视和对讲系统,有辐照声光报警系统和门机联锁系统。可保证旋转式头部伽玛刀治疗装置安全可靠运行。该台旋转式头部伽玛刀治疗装置机头外屏蔽体、源体、中间准直开关体、屏蔽门、准直系统等具有良好的屏蔽设计,在非治疗状态下,距治疗系统机头表面5cm处各方向的剂量率在0.18~0.80 μGy/h的范围内分布,实测最大泄漏剂量率为98.6 μGy/h,距源1 m处为0.25~2.60 μGy/h。符合距机头表面5 cm处不大于200 μGy/h和距源1 m处不大于20 μGy/h的国家标准[9]。所测治疗状态下治疗室内最大泄漏剂量率为29.6 mSv/h,1 m处平均泄漏剂量率为7.70 mSv/h。最大杂散泄漏辐射与焦点处照射量率比为0.06%,平均杂散泄漏辐射与焦点处照射量率比为0.03%。满足泄漏辐射引起的吸收剂量率的最大值不得超过在焦点剂量场中测得的最大吸收剂量率的0.2%,平均值不得超过0.1%的要求。该值不仅可作为防护评价的参考,也可用于估计应急情况下人员的受照剂量,同时,指导人员在应急情况下进治疗室处理病人时请靠右边墙壁行走,应急工作时在点划线以外的区域工作。在治疗状态下,与治疗室相邻的控制室内、防护门外、墙外和顶上的实测剂量率为本底或接近本底水平。

摘要:目的对旋转式头部伽玛刀治疗装置及治疗室的辐射安全进行评价。方法测定旋转式头部伽玛刀治疗装置的泄漏辐射剂量测定治疗室内、外环境在治疗和非治疗状态下的剂量分布。结果距治疗系统机头表面5cm处各方向的剂量率在0.18~0.80μGy/h的范围内分布,距源1m处为0.25~2.60μGy/h。在治疗状态下,治疗室屏蔽墙外各测量点的剂量率为0.19~0.67μGy/h。结论旋转式头部伽玛刀治疗装置的泄漏辐射剂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关键词:旋转式头部伽玛刀治疗装置,放射卫生,环境评价,辐射监测

参考文献

[1]孙淼,刘兵,于凤海,等.国内首台全身性γ刀的辐射防护检测与评价.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3,23(4):295-296.

[2]冯建江,陈军军,吴敏,等.某医院一台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室屏蔽厚度的计算.中国辐射卫生,2008,17(1):34-35.

[3]吴敏,陈军军,冯晓妍,等.某医院一台全身伽玛刀辐射防护的设计评价.中国辐射卫生,2008,17(4):475-47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10-01.

[5]国务院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2005-01-24.

[6]国家环保总局第31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2006-03-01.

[8]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篇4:医院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自行监测办法

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包括监测方案的编制和现场实测。与其他监测工作不同的是, 由于电磁辐射是一种能量流, 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工作无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和分析测量环节。为了使监测全过程在监测人员的掌控之下, 必须制订一系列管理制度、技术规范和措施。

1 仪器设备管理

所有监测仪器每年至少应在国家计量部门或其授权的计量站检定一次, 仪器每次进行检修后还要重新检定。在两次计量检定期间, 至少要对测量仪器进行一次期间核查, 核查的主要方式是短期稳定性泊松分布检验和长期可靠性检验。以下对这两种检验方式作简要介绍。

1.1 短期稳定性泊松分布检验

1.1.1 计算统计量X2值

可选一个工作日或一个工作单位 (比如完成一个或一组样品测量所需的时间) 作为检验的时间区间。在该时间区间内, 测量10~20 次相同时间间隔的本底计数, 然后按下式计算统计量X2值:

式 (1) 中:n为所测本底的次数;s为按高斯分布计算的本底计数的标准差;N为n次本底计数的平均值, 也是按泊松分布计算的本底计数的方差。

1.1.2 检验方法

将计算得到的X2与X2分布的α显著水平的分位数X2 (1-α/2) , df和X2α/2, df (α为选定的显著性水平, 取0.05 或0.01;df为X2的自由度, df=n-1) 进行比较, 如果X2 (1-α/2) , df≤X2≤X2α/2, df, 则表示可以1-α置信区间判断, 未发现该装置本底计数不满足泊松分布, 没有理由怀疑该装置工作不正常;如果X2<X2 (1-α/2) , df或X2>X2α/2, df, 则表示可以1-α置信水平判断, 该装置本底计数不满足泊松分布, 有理由怀疑该装置工作不正常, 并进一步分析原因。

1.2 长期可靠性检验

取短期内正常工作条件下代表实际定时或定数计数的常规测量的本底或效率测量值20 个以上, 用这些数据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绘制质控图。之后每收到一个相同测量条件下的新数据, 就把它点在图上。如果点落在两条控制线之间, 表示测量装置工作正常;如果点落在控制线之外, 表示装置可能出了一些故障, 但不是绝对的, 此时需要立即进行一系列重复测量, 予以判断和处理;如果大多数点落在中心线的同一侧, 表明计数器的特性出现了缓慢的漂移, 需要对仪器状态进行调整, 重新绘制质控图。

2 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案的编制

科学、合理的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案是现场实测取得正确数据的重要前提, 为此, 必须做好监测方案的编制。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分为城市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和电磁辐射源周围环境监测两大类。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类监测方案的编制。

2.1 城市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城市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的编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明确监测目的。监测目的决定了监测的方法和工作量。 (2) 调查清楚城市主要电磁辐射源。清楚广播电台、电视台、机关及工业部门的通信台站位置, 移动通信基站等的数量和发射频率, 特别注意发射线的位置。 (3) 污染因子与监测科目匹配。环境中的电磁辐射大多可视为平面波, 因此, 只需考虑电场强度。 (4) 城市布局轮廓要清晰, 基本分清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商住区、风景名胜区等区划, 掌握主要医院、疗养院、学校、幼儿园等的位置。 (5) 监测点位合理。既要根据法规、导则, 比如GB 8702—88和HJ/T 10.2—1996的要求布置测量点位, 又要参考实际情况进行点位调整, 还要考虑地形地物的影响, 结合城市地图绘制点位分布图。实际测点需避开高层建筑物、树木、高压线和金属结构等, 在距地面1.7~2 m的范围内测量。 (6) 测量时段和测量频次选取恰当。在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 按导则HJ/T 10.2—1996 的要求进行。 (7) 监测仪器满足监测目的的要求。一般采用综合场强仪, 仪器的量程应能覆盖被测的频段。对于异常监测数据, 可用频谱仪确定场强的主要贡献者。 (8) 数据处理和结果表达形式直观明了。数据处理应规范, 表达形式应统一。利用测量数据绘制彩图, 并以城市平面图相衬, 做到直观明了。

2.2 电磁辐射源周围环境监测

电磁辐射源周围环境监测方案的编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监测目的明确。监测目的决定了监测工作的深度、广度和工作量。 (2) 工程分析清晰。工程分析是了解被监测对象全貌的途径, 也是分析污染的产生和确定污染因子的基础, 尤其应对电磁辐射源的场强分布或畸变予以关注。 (3) 监测科目与污染因子相匹配。根据主次污染因子安排监测科目。 (4) 环境状况明了, 以此确定环境保护目标、敏感点。 (5) 监测点位布设合理。根据工程分析的结果、技术规范的要求和敏感点分布确定监测点位, 并考虑点位数量和代表性。大多数情况下需绘制点位分布图。 (6) 监测时段和监测频次选取恰当。选取时, 应根据辐射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以能够反映实际情况和满足统计学上的要求为佳。 (7) 异常数据的鉴别和补测。明确规定发现异常数据时的分析程序, 必要时进行补测, 包括频谱测量。 (8) 数据处理和结果表达满足当前的通行要求, 必要时, 可对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

3 数据处理

3.1 数据的记录

每个测量项目都需要具备统一的、要素齐全的记录文本格式。在测量、分析过程中, 应进行清楚、详细、准确的记录, 不得随意涂改。

3.2 数据的检查

在着手分析数据以前, 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必要的整理, 逐一检查原始记录是否按规定的要求填写完整、正确。如果发现有计算或记录错误的数据, 要反复核算后予以订正。

3.3 数据的复审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 必须按规范规定的方法对假设、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复审。复审是由两人独立地进行计算或者由未参加计算的人员进行核算。审核无误后, 由审核人签字。

3.4 数据的保存

计算机程序的验证材料、操作人员的资格、质量保证计划的核查等资料应全部归档, 所有的监测记录、质量保证编制文件都应妥善保存, 一般应保存至设施停止运行后10 年至几十年;环境监测的结果应长期保存。另外, 定期对准确度、精密度控制和能力验证活动中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 选择适合的模式进行评价。

4 实验室之间的比对

针对某个场量参数开展实验室之间的比对测量, 是发现测量系统误差、测量人员操作失误和测量仪器工作状态异常的有效措施, 也是测量人员相互交流经验的方式, 因此, 各实验室要积极参与国家计量部门和主管部门组织的比对活动。

5 结束语

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辐射环境管理的必要手段。监测所得的数据是政府宏观决策的技术支持、环境执法的科学依据, 因此, 同其他类型的环境监测一样, 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工作尤为重要, 我们必须做好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的质保工作, 为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的现代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日常工作实践和前人的经验, 分析了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工作。

关键词:电磁辐射,环境监测,辐射源,泊松分布检验

参考文献

[1]潘自强, 王志波, 陈竹舟, 等.中国核工业三十年辐射环境质量评价[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90.

[2]武仁, 侯建新.试论环境监测工作的全面质量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1999 (2) .

篇5:环境γ辐射剂量率的监测

1 监测仪器与方法

环境γ剂量率监测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时监测、连续监测。前者用各种γ剂量率仪直接测量在监测点位测出γ辐射剂量率瞬时值;后两者则通过在固定监测点位布设仪器、热释光剂量计来监测一段时间内环境γ剂量率的变化值或累积剂量值。

1.1 仪器选用

由于γ剂量率监测仪种类较多, 而且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提供监测数据是否可靠、准确, 所以在进行γ剂量率测量前, 要根据测量的目的要选择合适仪器非常重要。选择好剂量率仪后, 还需要对其性能指标进一步地分析和验证, 性能不能低于国家标准《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 (GB/T14583-93) 中的要求。

在环境γ剂量率测量中, 比较常用的是电离室和便携式剂量率仪。一台比较理想的环境γ辐射剂量率仪器应当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对环境因素特别是温度变化反映不灵敏、良好的精密度与长期稳定性、角响应一致、对环境因素特别是温度变化反映不灵敏、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等特点。

1.2 监测方法

在城市中的道路、草坪和广场测量时, 测量点距附近高大建筑物的距离需大于30m并选择在道路和广场的中阔地面上1m处。在建筑物内测量时, 要考虑建筑物的类型与层次, 在室内中央距地面1m高度处进行[2]。

测量点原则上实行网格布点, 根据剖面测试及城市目前格局等实际情况, 确定网格大小。根据测量点周围的岩性、构造特点布设测量点, 测点尽量垂直地面。遇异常情况 (高值点) 时, 重复测量, 并向周围地区加密追索。

在正常本底环境中, 宇宙射线是环境辐射的主要组成部分, 约占天然本底辐射的40%左右, 宇宙射线随海拔高度和地磁纬度而变化。不同仪表对宇宙射线的响应不同, 因此在进行γ辐射剂量率测量时还应扣除测量仪表对宇宙射线的响应部分, 以尽可能降低测量误差, 使监测数据有可比性。宇宙响应可在水深大于3m、距岸边大于1km的淡水面上进行实测获得, 也可根据理论计算。

由于环境γ辐射剂量率水平与地下水位、土壤中水分、降雨的影响、冰雪的覆盖、放射性物质的地面沉降等环境因素有关, 测量时应注意根据测量目的选择代表性点位进行测量, 尽量避免其他因素的影响, 否则监测数据的可比性不强。如有降雨, 应在降雨停止6h和地面无积水后进行测量[3]。在测量过程中还应记录点位的地理位置、气象条件和地质地形等环境参数, 以便于在数据复核时对数据进行核对分析。

2 质量控制

除了常规的测量人员专业培训, 仪器还需定期送至有资质的计量单位进行检定后方可使用。由于仪器的检定周期一般为一年, 所以很难了解仪器在平时使用时状态是否正常, 符合要求, 建议在测量前后进行检验源检验, 如果没有检验源, 也可每次选择同一个稳定场进行检验, 以确认仪器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除此之外, 同行间比对也是检验测量数据质量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更新仪表和方法时, 应在典型和极端辐射场条件下与原仪表和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对照, 以保证数据前后的一致性。环境γ辐射剂量率测定的总不确定度不应超过20%。

3 比对中出现的问题

近来相关单位开展了很多环境γ辐射剂量监测的比对工作, 促进了工作水平的提高,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经过检定校准的仪器, 同时测量一个点的环境γ辐射剂量值时, 出现数据不一致, 甚至差距较大的情况。经过分析发现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

3.1 不同型号仪器间能响差异大

由于参加比对时, 往往各家单位使用仪器不同, 而有些型号仪器对低能γ射线的响应大, 对高能射线的响应小, 导致监测数据偏差大。也有可能因为不同仪器的自身本底差别比较大造成的, 不过这可以通过扣除宇响数据后解决。

3.2 仪器稳定性变差

仪器检定周期为一年, 在比对前仪器因某种原因致使性能下降, 致使测量数据结果偏差变大, 所以建议使用单位日常定期用检验源对仪器进行检查。

3.3 检定源不同

虽然国标检定规程中明确规定了环境剂量率仪必须使用Cs-137源进行, 但也存在使用其他源检定的情况, 导致比对数据偏差大。

4 结语

环境γ剂量率监测是辐射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 其监测结果意义较大, 但由于天然环境γ辐射剂量的水平较低, 约为10-8Gy/h至10-6Gy/H之间, 加之影响因素较多, 如何测量精确, 始终是技术人员关注的问题。同时需要监测人员在日常工作中, 加强监测仪器质量控制, 多参加同行比对, 发现问题, 找出差距, 以此促进环境γ剂量率监测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殷荫, 等.空气伽马吸收剂量率影响因素研究.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 35-1.

[2]GB/T14583-93, 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S].

篇6:医院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自行监测办法

1 环境外照射测量

在辐射环境中通常会存在宇宙射线、天然核素和人工核素三种辐射源, 它们主要分布在各种环境介质以及食物中, 并且存在状态各异。钾的同位素 (40K) 、铀系、钍系是主要的天然核素;铯的同位素 (137Cs) 和锶的同位素 (90Sr) 是主要的人工核素。一般使用γ射线 (10Ke V~3Me V) 就可以对环境辐射进行直接探测, 环境介质的变化也会引起射线辐射的变化。

1.1 γ射线剂量率测量

采用就地即时测量方法测量γ射线的空气吸收剂量率, 其目的是获取有关于辐射环境的资料, 以检测出辐射源对该环境造成的污染情况。应用于环境外照射检测的仪表必须满足以下要求:仪器必须保持高精密度和高灵敏度, 并能保持长期稳定;仪器的响应能力要适中, 同时能相应多种辐射, 对非待测辐射加以区别;角响应不大、能量分辨率好;环境适应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易于携带且功耗低。

目前, 用于测量空气吸收剂量率的γ射线仪器有高气压电离室、塑料闪烁体、计数管三种类型。计数管型仪器具有输入脉冲信号大、温度强、功耗低、稳定性好等优点, 它通过能力补偿技术改善了能量响应性, 增强了仪器的灵敏度, 但它对宇宙射线高能带电粒子和γ射线计数效率相差较大, 所以使用该种仪器测量γ射线剂量率的时候, 要采取一定的补偿措施。塑料闪烁型仪器具有易于携带、灵敏度较高、响应性好的优点, 但在测量宇宙射线吸收剂量率时, 要对仪表进行修正, 且受环境温度影响大, 稳定性较差。高压电离室型仪器具有高灵敏度、低本底、稳定性好、响应性好等优点, 其优点众多, 所以是目前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最为广泛的仪器。

1.2 γ射线积累剂量测量

通过测量γ射线的积累剂量, 可以让辐射剂量数据更加完整, 从而为评价环境外照射剂量提供有效的依据。通常利用热释光剂量计来测量环境中的γ射线累积剂量, 它的主要材料氟化锂 (Li F) 和硫酸钙 (Ca SO4) 。γ射线积累剂量测量的具体操作步骤是: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和光剂量计元件, 将其清洗干净, 并检测元件性能。其次是筛选热释光剂量计。在清洗元件后, 按照要求进行退火, 再通过137Cs照射测量出热释光剂量计的本底大小, 计算本底平均值, 选择本底值在平均值的5%至10%范围内的热释光剂量计, 该操作最好进行两次以保证测量准确, 最后筛选出分散性小、本底地的热释光剂量计。最后, 将热释光剂量计密封包装好, 并进行编号, 注意对包装材料厚度的控制, 然后再布设测量点, 将核设施最为布设中心, 按照不同距离和方位呈扇形区布置测量点。

2 总放射性测量

2.1 总α测量

在环境监测中, 总α测量具有成本低、时间短的优点, 在放射性样品数量较大的情况下, 它可以快速进行筛选, 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所以该方法是一种主要的物理监测方法。根据样品厚度的不同, 可将总α测量分为薄层样法、中间层厚度样法和厚层样法, 要根据样品厚度来选择相应的测量方法, 其有效厚度的确定如图一所示。选定标准源, 并测定其效率。由于核素的不同, 其放出的α粒子的能量也会有所差异, 而仪器探测效率、样品厚度、粒子能量三者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 因此在实际测量中, 要利用相对比较法测定总α放射性。具体说来, 就是将与标准源原子序数相近、几何形状相似的样品源放置在同一测量装置中进行比较测量, 最终计算出样品的活度浓度, 同时注明标准源类型。

2.2 总β测量

自然界的元素中仅有少量核素会发射β粒子, 如40K、14C、氚、钍、铀、镭等, β粒子的辐射穿透力大大强于α粒子, 大约是其100倍。由于β粒子的自吸收作用很强, 所以只有当被测样品足够薄时, 才能忽视其自吸收作用。通常将样品的这一厚度对应的重量称为最大取样量, 最大取样量的确定如图二所示。首先要将样品铺匀, 并控制好厚度, 通常情况下将氯化钾 (KCL) 作为总β放射性探测效率的标准物质。选用90Sr-90Y或者KCL、40K粉末作为标准源。

3 结语

在完成各种测量后, 还要进一步分析样品核素, 分析测量样品中特定核素的含量。通常情况下样品中都只含有较少的核素, 特别是放射α、β粒子的样品在测量前都已经过了放化分离, 所以样品几乎不含有其他核素。但对于含有少量核素的样品, 还是需要使用α、β、γ放射性能谱仪进行检测。

摘要:随着核技术的不断发展, 环境中的电离辐射日益增多、增强, 加上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 环境监测变得越来越重要, 同时也提高了电离辐射环境监测的要求。电离辐射环境监测的物理方法主要包括了对环境样品及环境辐射场的分析测量。本文从电离辐射的概念出发, 重点分析了电离辐射环境监测的物理方法。

关键词:电离辐射,环境监测,物理方法,γ射线

参考文献

[1]赵睿, 王慧.电离辐射环境监测的物理方法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 (35) .

上一篇:解决问题教案下一篇:大棚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