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及应用第

2024-04-09

微机原理及应用第(共9篇)

篇1:微机原理及应用第

微机原理及应用教案

电力工程学院

苏幸烺编

第一讲

第1章 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

1-1.微处理器、微型机的概念,及相关基础知识。1-2.微型机模型的组成|

重点:掌握微机系统概念

学习目的:

1.掌握微处理器、微型机的基本概念

2.了解微机系统的组成教学重点:

1.掌握CPU运算器、控制器、其中的主要寄存器和堆栈的概念。

第二讲

第1章 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 1-2.微型机模型的组成| 1-3.微机系统

本章重点:掌握微机系统概念 学习目的

1.了解微机的分类和发展趋势

2.了解微机的应用

教学重点:

1.掌握I/O接口的概念。2.掌握微机系统的组成。

3.了解微机内部结构 第三讲:

第2章 微机硬件结构(6学时)2-1.微机主要功能特点

掌握内部存储器结构特点,特殊功能寄存器使用,构,内部 I/O 特点。

2-2.微机内部结构分析

2-3.微机的引脚功能

2-4.微机的存贮器组织

2-5.CPU时序

2-6.低功耗运行方式

本章重点:掌握微机结构特点。学习目的:

1.了解 微机主要功能特点

2.掌握 微机内部结构分析

3.掌握 微机的引脚功能

4.掌握 的存储器组织

5.掌握

CPU时序

CPU 结内部 教学重点:

1.掌握 微机内部的五大组成部件及其作用。

2.掌握PC、PSW和SP的作用。

3.掌握 微机引脚功能。

4.了解 的工作方式。

5.深刻理解 访问片外存储器的时序。第3章

指令系统(8学时)3-1.指令系统概述

3-2.指令的寻址方式

3-3.指令系统介绍

本章重点:掌握微机指令特点。

学习目的:

1.掌握指令与指令系统

2.掌握 指令的寻址方式

教学重点:

1.了解 指令的格式和指令的3种表示形式。

2.掌握 汇编语言的语句格式和各字段的语法规则。

3.掌握8条伪指令的语句格式和指令功能。

4.掌握指令字节数、指令分类和指令中所用符号的含义。

5.学会判别 指令的寻址方式。6.掌握相对寻址指令的真实含义。

7.掌握每条数据传送指令的功能,学会灵活使用它们的方法。

9.重点掌握堆栈操作指令执行时堆栈指针SP和堆栈的变化规律。

第14讲

第4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8学时)4-1.概述

4-2.简单程序

重点:掌握微机编程特点及程序设计基本要求。学习目的:

1.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步骤

教学重点:

1.了解程序设计步骤。

2.了解简单程序设计问题,重点掌握分支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第15讲

第4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3.分支程序

4-4.循环程序

重点:掌握微机编程特点及程序设计基本要求。学习目的

2.掌握汇编语言简单程序设计方法

3.掌握汇编语言分支程序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程序设计步骤。

2.了解简单程序设计问题,重点掌握分支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第16讲

第4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4.循环程序

本章重点:掌握微机编程特点及程序设计基本要求。学习目的:

4.掌握汇编语言循环程序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 3.重点掌握循环程序的设计方法。

第17讲

第4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5.查表程序

4-6.子程序

本章重点:掌握微机编程特点及程序设计基本要求。学习目的:

1.掌握汇编语言查表程序设计方法

6.掌握汇编语言子程序的设计及其调用方法

教学重点:

1.重点掌握正确编写查表程序的方法。

2.深刻理解子程序特点、使用场合和编程方法。

第18讲

第4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6.功能调用及程序举例

本章重点:掌握单片机编程特点及程序设计基本要求。

学习目的:

1.掌握汇编系统功能调用的设计

教学重点:

1.深刻理解汇编系统功能调用的设计。

2.重点掌握运算程序算法和编程技巧。

第19讲

第5章 8088总线操作和时序 5-1.概述

5-2.两种模式

5-3.最小模式时序分析

本章重点:最小模式 学习目的: 1.了解两种模式 2.掌握最小模式时序分析 教学重点:

1.重点掌握两种模式的基本结构。

2.掌握两种模式不同应用范围功能。

4.掌握最小模式的结构和功能。

第20讲

第5章 8088总线操作和时序 5-3.最小模式时序分析

5-3.最大模式时序分析

本章重点:最小模式 学习目的:

1.掌握最小模式时序分析 2.了解最大模式时序分析 教学重点:

1.掌握最小模式的结构和功能。

2.最小模式的读写周期和中断响应周期时序。3.了解最大模式的结构和功能。

第5章 存贮器系统设计(6学时)5-1.微机存贮器系统配置

5-2.程序存贮器扩展设计

5-3.数据存贮器扩展设计

本章重点:学习如何根据CPU时序来扩展外存贮器。

学习目的:

1.了解 存储器系统的配置

2.掌握程序存储器扩展设计方法

3.掌握数据存储器扩展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

1.重点掌握半导体存储器的两种基本结构。

2.掌握2764存储器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

3.了解静态和动态RAM存储信息的原理。

4.掌握6264的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

5.掌握基本地址和重叠地址范围的确定方法。

6.掌握 对存储器的连接方法。第6章

串行口及中断系统(8学时)6-1.串行口

6-3.微机中断系统

五个中断源,两极中断嵌套,中断标志,中断控制字设置,中断响应、中断撤除,中断初始化。

本章重点:主要介绍 微机定时/计数器、串行口及中断系统的硬件结构、编程方法及应用。

学习目的:

1.掌握 定时/计数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2.掌握 定时/计数器的寄存器功能及设计方法

3.掌握 串行口结构、功能及应用方法

4.掌握 微机的中断系统

教学重点:

1.弄清 对内部定时器的控制功能,学会用程序控制它们的方法。

2.掌握 内部定时器的4种工作方式的特点和设定方法。

3.掌握定时器时间常数的计算方法,学会 内部定时器的使用技巧。

4.弄清 串行口结构,熟悉发送和接收电路工作原理。

5.掌握 串行口四种工作方式。

6.学会 串行口通信波特率的设定。

7.弄清串行口在方式0下的发送和接收过程。

8.掌握串行口在方式

1、方式2和方式3下的应用方法。

9.掌握软件中断型主从式多机通信程序的编写方法。

10.熟悉分布式通信系统的硬件结构和通信过程。

11.了解中断的作用,建立正确的中断概念。重点掌握中断系统的功能。

12.牢记 各中断标志位及含义。

第7章 并行I/O接口电路扩展设计及应用(6学时)7-1.概述

7-2.可编程并行I/O接口芯片8255A 7-3.编程RAM/I/O扩展器8155/8156 7-4.用TTL芯片扩展简单的I/O接口

7-5.显示器与键盘接口

7-6.并行打印机接口

本章重点:学习如何扩展常用的并行I/O接口的方法。

学习目的:

1.了解 I/O接口扩展的基本概念

2.掌握可编程并行I/O接口芯片8255A的结构及设计方法

3.掌握可编程RAM/IO扩展器8155/8156的结构及设计方法

4.掌握用TTL芯片扩展简单I/O接口的方法

5.掌握显示器与键盘接口设计方法

6.掌握并行打印机接口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外部设备编址和I/O数据的4种传送方式。

2.掌握8255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学会使用方法。3.掌握8155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学会使用方法。

4.掌握74LS377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学会使用使用其扩展简单I/O接口的方法。

5.掌握74LS373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学会使用使用其扩展简单I/O接口的方法。

6.掌握74LS244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学会使用使用其扩展简单I/O接口的方法。

7.掌握 对行列式非编码键盘的接口原理,学会编写按键扫描和识别程序方法。

8.掌握 对LED显示接口的设计方法。

9.掌握8279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学会使用方法。

篇2:微机原理及应用第

微机原理应用――继电器控制

1. 引言

通过该论文进一步了解直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微机控制直流继电器的一般方法。同时进一步熟悉8253和8255的使用方法。

2. 原理图

3. 原理

实验原理如上图所示,按图连接电路,其中的继电器输出插头J4接实验盒的继电器插头。编程使用8253定时,让继电器周而复始的闭合5秒钟(指示灯亮),断开5秒钟(指示灯灭)。 1. 8253的六种工作方式

(1) 方式0――计数结束时中断

控制字写入控制寄存器后,输出端OUT立即输出低电平。写完计数初值后,

- 1 -

若GATE为高电平,在CLK的下降沿开始计数,输出OUT仍为低电平。当计数到0时,OUT立即输出高电平,并一直保持。

门控信号GATE为高电平时,计数器工作;当GATE为低电平时,计数器停止工作,其计数值保持不变,等GATE为高时继续计数。

在计数器工作期间,如果重新写入新的计数值,计数器按新写入的计数值重新工作。

(2) 方式1――可重复触发的单脉冲触发器

控制字写入后,OUT端输出高电平。写入初值后并不开始计数而是等待GATE上升沿的到来。GATE出现上升沿后在CLK下降沿开始计数,OUT输出低电平,计数到0时,OUT变高。方式1可产生单拍负脉冲信号,脉冲宽度由计数初值决定。

在计数器工作期间,当GATE又出现一个上升沿时,计数器重新装入原计数初值并重新开始计数。可见,输出的负脉冲比原来延长了。

在计数期间对计数器又写入新的计数值,要等到当前的计数值计满回0且门控GATE信号再次出现上升沿后,才按新的计数值开始计数。 (3) 方式2――频率发生器(能自动装入计数初值)

计数器计数期间,输出OUT为高电平,当减1计数器为1时(注意不是减到0),输出端OUT变为低电平,当减到0时,OUT端又变为高电平并自动重新装入原计数初值,从而开始一个新的计数过程。

在计数器工作期间,若写入新的计数值,而GATE一直维持高电平,计数器仍按原计数值计数,直到计数器回零并在输出一个时钟周期的低电平后,才按新计数值计数。

(4) 方式3――方波发生器

与方式2相同,有自动装入计数初值的能力。

计数初值为偶数时,在前一半的计数过程中输出高电平,后一半的计数过程中输出低电平,输出波形为对称的`方波。

当计数初值为奇数时,输出高电平比输出低电平的时间多一个时钟脉冲,波形为不对称方波。

(5) 方式4――软件触发的选通信号发生器

设定好此方式后,输出OUT变成高电平;写入计数初值后,计数器开始计数,计数到0结束时,输出变为低电平,低电平维持一个时钟周期后,输出又恢复高电平,但计数器不再计数,输出一直保持高电平。

门控信号GATE为高电平时,允许计数器工作,为低电平时,计数器停止计数。在GATE恢复高电平后,计数器又从原设定的计数值开始减1计数。

计数器工作期间,若向计数器写入新的计数值,则按新的计数初值开始计数,称为软件再触发。

注意:要做到软件触发,要保持GATE=1。 (6) 方式5――硬件触发的选通信号发生器

- 2 -

由GATE上升沿触发计数器。写入计数初值后并不立即开始计数,而要由门控信号的上升沿启动计数。

在计数过程中,如果门控信号再次出现上升沿,计数器按原设定的初值重新计数。其他特点与方式4相同。

所以一般,方式0、1和方式4、5 (输出一个电平或一个脉冲)选作计数器用;而方式2、3(输出周期脉冲或周期发波)选作定时器用。

2. 编程

1. 将8253计数器0设置为方式3,计数器1设置为方式0串联使用,CLK0接1MHz,设置两个计数器的初值乘积为5000,000启动计数器工作后,经过5秒OUT1输出高电平。通过8255A口查询OUT1输出高电平。通过8255A口查询OUT1的输出电平,用C口的PC0输出开关量控制继电器动作。 2. 继电器开关量输入端输入“1”,继电器常开触点闭合,电路接通,指示灯亮,输入“0”,开关断开,指示灯熄灭。

4. 程序流程图

主程序流程图

- 3 -

子程序流程图

5. 程序

IO8255 EQU 28bh IO8255A EQU 288h IO8253 EQU 283h IO82530 EQU 280h IO82531 EQU 281h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START:MOV DX,IO8255 MOV AL,90H OUT DX,AL

MOV AL,01 ;置位 OUT DX,AL

- 4 -

CALL DELAY

MOV AL,0 ;复位 OUT DX,AL CALL DELAY JMP START

DELAY PROC NEAR ;延时子程序 PUSH DX

MOV DX,IO8253 MOV AL,36H OUT DX,AL

MOV DX,IO82530 MOV AX,10000 OUT DX,AL MOV AL,AH OUT DX,AL

MOV DX,IO8253 MOV AL,70H OUT DX,AL

MOV DX,IO82531 MOV AX,500 OUT DX,AL MOV AL,AH OUT DX,AL

PRESS:MOV AH,6 MOV DL,0FFH INT 21H

JZ NEXT MOV AH,4CH INT 21H

NEXT:MOV DX,IO8255A

;设8253计数器0为方式3 ;8253计数器0写初值 ;设8253计数器1为方式0 ;8253计数器1写初值 ;无键按下跳转 - 5 -

IN AL,DX

TEST AL,01H 微机原理及应用结业论文 ;测试 JZ PRESS POP DX RET DELAY ENDP

CODE ENDS

END START

篇3:《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探索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教育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的计算机基础的6门核心课程之一, 是综合应用微机原理、汇编语言、接口技术及数字电路等知识的一门技术性课程[1]。该门课程知识面广, 内容抽象枯燥, 使得学生难于理解, 疲于记忆。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及《微机原理及应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体会, 以适应本科学生的特点, 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为主线, 从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教改探索。

1 理论教学

《微机原理及应用》采用本课程组制定的统一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 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教研室还认真组织教师经常开展教学方法的研究, 克服传统教育思想, 更新教学内容, 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开展“听、说、评”课活动, 相互学习。尝试采用启发式、交互式、开放式等多种形式课程教学方法, 加强课堂讨论, 活跃课堂气氛, 启发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得到提高。

2 实验教学

微机系列课程都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以加深理解和掌握相应的内容。传统的实验项目基本上是验证性实验, 在实验系统软件环境中固化有相应的程序。学生在实验时, 基本是在进行简单的硬件连线后, 直接调用软件程序, 很容易就可以完成实验, 实验效果较差。因此, 必须改革传统的实验项目。课程组在合理添置实验仪器设备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的优点, 结合实际需要, 自行改进部分实验设备, 并合理开发、设计实验内容。将实验项目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和设计性实验、微机系统设计实验三类, 由浅到深, 由简单到复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安排, 设计任务。对能力较差同学, 可给出参考设计方案, 指导理解方案后再动手连接电路, 编写程序, 独立调试以实现设计方案。该类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微机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 在知识的综合应用方面得到全面锻炼。

3 实践环节

逐步建立起开放性的实验环境 (教学时间开放、教学内容开放、实验元器件开放) 。传统的教学实验模式下, 学生往往被限制在教师事先设定好的诸多限定条件之内, 在这样的实验环境和气氛下, 学生发挥自身潜能的余地和空间很小[2]。我们允许学生结合课程学习及自己的专业特点、时间安排或兴趣爱好提出实验题目、设计实验方案或实验构想。并可在一个较宽松的实验环境和可灵活选择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实验思路和构想, 尽力创造条件引导和支持他们开展有意义的实验研究。对于其中具有创造性构想的学生及其实验成果, 可给予相应的奖励。设置这样的实验环境和条件, 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意识。

另外, 把本科生的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紧密结合, 让本科生投入科研项目的研究中, 不但加深了他们对微机及其在控制中应用的认识,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3]。

4 网络教学平台

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 将该课程的所有相关教学资料放在西南石油大学网络平台上, 《微机原理与应用》天空教室网络课堂具有学习、练习、测试的完整内容体系, 能很好地帮助初学者理解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 提高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水平, 极有利于本门课的课堂教学和远程教学。另外教学论坛的开放, 为师生的交流与沟通提供了良好的互动平台。

5 考试模式改革

为改变以往“谁讲课, 谁命题, 谁改卷”的做法, 规范课程考核环节, 提高命题效率和水平, 营造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 本课程于2009年秋季期末考试实行了教考分离。并由专门的教师负责题库的设计更新和建设, 这样不仅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避免繁琐的重复性劳动, 而且能提高卷面质量。规范了各专业“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考核环节, 顺应了当前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结束语

通过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 以及开展多方位的教学改革, 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满意度也有了较大提升。但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与教学改革, 无疑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微机原理教师要开拓创新, 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结合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水平, 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采用最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采取多种途径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各方面能力[4]。

参考文献

[1]王会林.微机接口技术.课程改革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 (10) 48~50.

[2]张兰红, 陆广平, 周云龙.《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8, (05) :93~95.

[3]韩春宝.《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课的教改探析[J].天津:职业教育研究, 2007, 7:115-116.

篇4:《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探索

关键词:微机原理;教学探索;创新能力培养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高校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本门课程内容抽象,知识点多,并具有理论与实践、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等特点;因此,课程教学难度大,学生学习兴趣差,再加上计划课时有限,导致教师很难在有限课时内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学生反馈信息,并结合该课程理论性、应用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其理论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等多方面进行了一些深入地探索。

1.《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现状分析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信息的表示、8086/8088结构与寄存器、8086/8088引脚功能及应用方法、总线与时序、存储器及其扩展、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常用接口芯片及扩展技术等。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新技术、新理论和新知识的实际应用周期大大缩短,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讲清基本知识,并将新知识有机的融合进本课程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利用其基本原理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学有所用,这也是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目的之所在。

2.理论教学方法探讨

2.1利用基础知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从而激发他们强大的学习动力。《微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比较抽象,微机的结构、汇编语言的指令和汇编语言编程等知识,学生在刚接触的时候很难入手。为了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必须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入手,循序渐进、巧妙引导,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利用数字电路课程中学过的算术逻辑运算单元74LS381构成一个逻辑电路,其输出信号F与输入信号A和B的关系为F=f(A,B),由控制信号S2S1S0的编码确定,当 S2S1S0=000时F=0,S2S1S0=011时F=A+B,S2S1S0=010时F=A-B三个功能为例,介绍用S2S1S0编码进行控制实现对输入数据A和B的处理功能。编码预先编好并按顺序保存起来,A和B的数据也预先按顺序保存好,在需要时再按序自动取出S2S1S0编码送往控制端,按序取出数据送A和B端,这个电路就可自动完成对数据的处理。使用S编码就相当于是计算机指令,按顺序安排的一组编码就是计算机程序。通过该电路讲解可以使学生对计算机程序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从而提高信心增强学习兴趣。

2.2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好的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手段的灵活多样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在这两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例如讲8253A接口芯片时,如果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讲授,学生对8253A接口芯片的六种工作方式及其各自不同的输出时序、输出结果难以掌握。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采取先实验后理论的教学方法,以课本上的例题为案例,首先完成一个与之相同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实验结果。然后在此基础上改变8253A的工作方式,让学生自己编程序实现。做完实验后再进行理论教学,结合案例重申8253A接口芯片六种工作方式的相同点、不同点、优缺点、适用的前提条件及场合等问题。这样以来学生对8253A接口芯片的功能、特点就理解的比较清楚透彻,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3抽象概念生活化、使课程内容简单化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从生活中找到与之类似的实例进行类比。例如:在讲述抽象的存储器管理这一部分内容时,就可以将微机的整个存储空间比喻成一座教学大楼,把大楼的每一个房间看作是存储器的每一个存储单元,房间编号就与微机的内存地址相似,楼层号类似于存储器的段地址,房间号类似于存储器的偏移地址,二者的组合就相当于存储器的物理地址。要在教学大楼中找到自己的教室,只要知道教室编号就很容易找到。同理,每一个存储单元也有一个唯一的编号称为物理地址,由段地址和偏移地址构成,访问存储器时只要知道了物理地址就可以找到该存储单元。类似的抽象实例如介绍堆栈时,就可以把堆栈比喻成一个装物品的桶,桶底就是栈底,给桶里装东西就如同入栈,先装入的东西在桶底,后装入的东西在上面,取出物品时必须从上面开始,这就是“先进后出”的原则。形象的实例,恰当的比喻,不但让课程中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简单、生动,还易于被学生理解、接受,而且还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知识的思维能力。

3.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3.1树立新教学理念、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环节举足轻重;然而传统的实验课是在讲完相应的理论内容后,采用“课前预习—课堂精讲—实验过程指导—课后报告”的教学模式,其目的仅仅是为了配合理论教学环节,其实验内容也主要是验证理论教学内容。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总是跟着教师的指导,按教学指导书所列的项目、试验方法和实验步骤,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统一的模式做相同的实验,因此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和效果。在当今以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引导下,必须重新认识实验课的作用,探索新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在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增加一些有针对性的设计类、综合类实验项目,使实验课成为素质教育及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3.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创造条件做活创新实验

我院《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目前使用的是Dais—958H+ 实验仿真系统,试验系统提供的实验内容多为模块化组织形式,每个功能模块内部的主要连线都是事先接好的。例如:用8255构成的交通灯实验,学生只需连接A、B、C口与开关和LED显示器的连线,8255的片选线。而8255与CPU的数据线、地址线和控

下转第101页

上接第102页

制线都已事先接好,所以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具有片面性,无法建立实际的系统概念。所以,在实验时可按照实验指导书的内容安排,结合教学进度先安排几个基础实验,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锻炼一下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学生有了自己想要动手做实验,自己设计实验的意愿后,教师要及时调整实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己选题,自己动手查阅资料,结合自己所选题目去设计实验方案,并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思路,帮助学生解决试验中碰到的问题。这样可以给学生创建一个较宽松的实验环境,允许学生结合课程学习及专业特点、时间安排或兴趣爱好提出实验设计题目、设计方案和构想,并可在一个较宽松的实验环境中灵活地选择时间完成,这对于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创新能力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3以课程设计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通常在基本知识讲授完后,安排一个综合性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学生把知识综合起来加以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消化知识、升华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 教师首先把课程设计任务书发下去,同时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关资料或推荐一些微机应用的优秀网站,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思考。随着设计内容的不断扩展,学生会通过课程设计的主线逐步把各块分散的知识点串接起来,逐步形成设计的总体框架。另外,在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提供一个意向性的设计思路,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出设计方案,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方案的优劣和可行性,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通过评议评价,确定一至二套具体设计方案。最后完成软件设计和硬件电路设计,并通过设计分组,顺利完成程序的调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培养了团队中的协作精神,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結束语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知识并重的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本人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该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验环节,使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逐步地培养和提高。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探索,加大教改力度,让更多的学生热爱本课程,热爱所学专业,体会到科学研究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荆忠亮,黄永来.《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与探索[J].科学之友,2009(08)

[2]许青林,解争龙等.《微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

[3]龚沛曾.案例教学法在“Visual Bsaic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4(5)

[4]褚向前,朱武.比喻法、类比法在《微机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7(08).

篇5:微机原理及应用第

本学期我承担了XXXXXX班《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在课程教学当中,注重对微机体系结构框架和处理问题机制的形象化讲解,使学生易于理解;以理论够用为目标,加强实践应用的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本课程的可操作性,把重点放在汇编语言知识上,训练学生面向微机系统底层的编程思路,使学生对这种与硬件紧密结合的编程模式逐步适应,最后基本可以掌握结构化编程方法以及简单的I/O操作编程。总的看来,学生对部分硬件问题、寻址方式和中断过程处理等方面的掌握还不够扎实,以后我将在这方面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结合专业知识技能的讲解,渗透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及成功成才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和就业观。坚持“欲善其事、理念先行”的原则,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为人处事方法和乐观向上、百折不挠的自立自强精神为先,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和技术,还要学会怎样做人,使他们将来能够保持良性和可持续的发展。

篇6:微机原理及应用第

《微机原理及应用》教材与教学内容改革思考

针对目前<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存在教材和教学内容陈旧、实验设备不配套、实用性较差等现状.提出采用模块化的教材编写模式,在保证16位微机的`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既要适当引入32位微机的主要技术,又要动态跟踪微机的最新动向,以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课程教学需要;教学内容上应立足于讲授16位微机基础知识为主,适当补充主流微机技术,加强接口芯片应用和微机系统综合应用,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对<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作 者:张红民 王艳 ZHANG Hong-min WANG Yan  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重庆,400050 刊 名:理工高教研究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IN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25(5) 分类号:G 关键词:微机原理及应用   教材编写   教学内容   教学改革  

篇7:《微机原理与应用》总结复习.

一、个人计算机的构成(各组成部分及器件作用、性能指标等

二、计算机基础知识概念(数制和编码、指令和程序、…

三、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内部和外部结构、工作原理、概念术语解释、外部设备分类和接口基本概念第二章 IA-32结构微处理器

8086/8088 微处理器结构、存储器结构与堆栈、8086~80386、80486的功能结构、之间的差别

8位、16位、32位寄存器的功能作用以及一些特殊寄存器的状态标志位的含义

8086~803868位、16位、32位寄存器的功能作用以及一些特殊寄存器的状态标志位的含义

处理器总线时序基本概念、几种基本时序的工作流程分析

8086的时序相关概念定义(•时钟周期、总线周期、指令周期•一般读写时序的描述•若干种典型时序 8086的两种组态的连接

微处理器的操作方式、存储器的组织管理模式、微处理器的一些新技术 第三章 IA-32指令系统 各类寻址方式、通用指令 第四章汇编程序设计

基本编程方法(指示性语句和指令性语句、数据段定义、堆栈段定义、代码段编写、过程编写、三种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顺序流程•分支流程•循环流程、基本 的数据传送交换编程、数据编码转换编程、基本的算术运算编程、数据排序和查找编程、子程序设计、DOS功能调用、宏功能的设计(宏汇编程序编写

第五章存储器

存储器的有关基本概念、常用的存储器分类、存储器与 CPU的接口(如何连接、连接需注意的问题

IA-32微处理器的三种工作方式的含义 实地址方式下的存储器访问地址的形成 保护虚拟地址下的存储器访问地址的形成 第六章输入、输出、和系统总线

接口的基本概念(接口传送的信息分类、寻址方式…、输入输出时序、数据传送方式、数据传送控制方式、外设与 CPU的接口的连接与编程、了解DMA 总线的操作过程和数据传输方式、各类总线的概念及用途、系统总线(•PC•ISA•PCI、其它总线接口

第七章中断

中断和中断系统的有关概念、中断的处理过程(条件、响应、优先权、中断控制器8259、8086的中断方式

第八章并行接口芯片8255

一、接口电路应具备的部件和实现的功能

输入/输出数据的锁存器和缓冲器、状态和控制命令的寄存器、端口的译码和控制电路、中断请求触发器、中断屏蔽触发器、中断优先权排队电路和发出中断向量的电路。

二、8255芯片的作用、工作方式和控制字的编程。第九章串行通信及接口电路

基本概念(如:同步、异步通信定义等、串行通信实现的方法、有关的标准与接口、8251芯片的应用第十章计数器和定时器电路、人机接口

计数器和定时器的有关概念、工作原理、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8253/8254的应用(连接和编程

主要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概念、常用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常用的一些输入输出设备的工作原理,应用编程

一、选择题 20%

二、填空题 10%

三、简答题 20%

篇8: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改革探索

一、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合理安排授课内容

随着微型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硬件教学中的基础性和先进性、前沿性的矛盾特别突出。为此,我们选用了由周荷琴主编的教材。该教材能较好地兼顾基础性、先进性和前沿性,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国内外同类课程改革趋势和建设方向。课程总教学时数为64,其中实验教学为12学时,另外安排1周的课程设计。由于该课程知识点多,涉及面广,难度大,课时少。为此,要合理地组织授课内容,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特别注重符合认知规律,富有启发性,便于学习,还要融会贯通前后内容,具体包括:

1. 充分重视第1章绪论和第2章系统结构的讲述,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绪论部分,通过P P T演示大量实物对比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及结构功能特点,避免产生轻视或畏难情绪。第2章是整个教材的灵魂,要用很多学时、不遗余力地介绍微机系统的基本功能以及各结构部件,使学生对微机有初步的了解,在进行后面章节的教授时也要将它们与第2章的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进行教学。建议从整个微机的原理架构、硬件组成讲起,使学生对微机的系统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有初步的概括性的了解,引导学生建立起本课程的框架结构。同时注意把本课程的一些基本概念适时简单的传授给学生,例如寄存器、存储器、中断返回、堆栈和程序状态字等。使学生逐渐熟悉这些专有名词,然后再讲计算机中的数制存储方式,穿插引入存储器的用途和工作原理等内容。

2. 对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可以先选出一个形

式简单、结构较完整的源程序,进行各部分的剖析和讲述,使学生对汇编语言的源程序框架有一个总体认识;然后按照教材顺序逐个介绍寻址方式、指令助记功能、格式和程序设计方法;最后选择几个比较典型的完整的源程序进行详细介绍,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程序设计的理解。在具体的教学目标上,对于汇编语言要强调为后面的应用服务。因此,教学重点以读懂程序、弄懂程序框架和熟悉典型程序为主,不拘泥于某些细节。

3.8086C P U的基本时序比较抽象,初学者对其总是深感棘手。因此,在讲解的时候要以存储器和I/O的读、写4个周期为重点,剖析C P U基本时序的工作原理,正因为有4个基本时序,才有C P U与存储器以及I/O设备的正确连接。可以举例CPU读写存储器和I/O的指令,运用多媒体将时序的变化和指令的执行通过动画形象生动地演示出来。

4. 对于接口设计,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接口芯片内

部组成、外部引脚、本芯片的功能、芯片的编程等,引脚学习的目的是为逻辑设计作基础,芯片的编程是学习芯片控制命令字和状态字的格式,学生必须掌握。接口芯片是各自独立的,初学者会感到零乱,不好掌握。将系统中的3总线与驱动器、锁存器和译码器等正确连接,便可构成简单的计算机并行输入/输出。在讲授可编程芯片时,不必对数字电路接口电路进行过多讲授,重点突出每个芯片有什么作用、用在什么场合、怎么用,在了解基本原理和技术参数的情况下,使学生具备根据自己设计的需要来选择相应、相似功能芯片的能力。学生弄清了芯片的功能和它在系统中的使用情况后,引导学生回到系统结构图中找它的位置,进一步建立整体概念,明确整体是由部件组成的,各部件并不是孤立的,它们通过系统总线有机地连在一起,从而才能从总体上把握这门课程。

二、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改革

为了保证优化后的课程内容体系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课程内容体系的优化应考虑与教学组织方式、教学设计思想的配合。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启发式、互动式和类比法等教学方法。

1. 重视第一堂课的教学。

课堂教学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对于抽象的概念和工作原理,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使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在课程安排上应以基本理论为依据,遵循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通过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逐步吸引学生。比如,教材中通常先介绍CPU存储器,后讲存储器分段。由于CPU内部寄存器比较抽象,而且涉及存储器分段,学生通常都听不明白。如果调整一下次序,先介绍存储器分段,讲清楚4种段,段地址、偏移地址、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的关系,再介绍CPU存储器,分别存放4个段的段地址,地址指针寄存器和指令指针寄存器用来存放偏移地址,这样讲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 采用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注重把讲课内容用相应的思维方法组织、表达出来。教师采用诱导的方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思考;接着分析这个问题的性质是什么,问题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和知识面;最后解决问题,围绕要讲授的课程内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讲课的课程中,教师还要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及时反馈学习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比喻法和类比法。

对于同学们学习中难以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点,尽量多地采用比喻教学法,对于前后相关联的一些概念采用类比法。如在讲解数据、存储器与C P U内部的寄存器的关系时,可以把数据比作废纸,C P U内部的数据寄存器比喻成教室里面的垃圾桶,方便快捷但是容量太小;而存储器可以比喻成垃圾站,容量大但是不方便。

4. 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信息量过大,学时有限,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内容的提纲、重点和难点通过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将各种寻址方式、复杂电路分析以及各种过程均采用多媒体进行动态演示,使枯燥、繁杂的内容直观、易懂,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多媒体可以演示大量的实物、实例和实际操作过程,从而取得形象、生动、具体以及信息摄入量大的教学效果。

三、突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本领域思维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注重实验课指导。

实验课是验证理论、应用理论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学大纲,我们开设了14个实验,实验环节分为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通过演示性实验,学生可以初步、直观地认识微机系统,了解W A V6000等软件的基本操作及调试方法,为后续理论和实验内容学习打好基础;通过验证性实验,学生学习输入程序,进行简单的硬件连接,调试程序和观察分析实验结果,初步掌握微机系统的应用开发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他们感觉到有成就感;通过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学生独立设计简单的微机应用系统,训练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独立思考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 精心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时间为1周,设计的题目大都来自实验指导书,学生也可以要求自拟题目。指导教师通常提前1周选定课题,下达任务,讲解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设计思想,提出参考书目,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此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可让学生5人1组,尽量将偏好硬件和软件的人搭配在一起,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又能防止由于分组过多而使得教师辅导不够充分。具体的1周进度安排如下:第1天,总体设计及论证,绘制硬件原理图;第2天,进行详细设计,编写程序,搭建硬件电路;第3天和第4天,系统软硬件调试;第5天:教师对学生进行验收和考核并让学生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经常鼓励学生课外自己动手设计一些系统,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每年一度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竞赛的许多题目涉及微机应用系统设计,学生通过参加竞赛的培训和参赛,能深入理解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知识,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去。

四、改革考核方式

微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有4个学分,我们采用期末闭卷笔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来进行考核。其中期末笔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中实验成绩占20%,出勤、作业、课堂提问和学习主动性等占10%。实验成绩又包括预习、出勤、操作规程、结果验收和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有1个学分,总分按照考勤占15%、设计和调试占25%、答辩验收占30%、报告占30%,最终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5档。

五、提高教师的科研开发能力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为了培养应用型工科人才,教师除了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与技术开发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是“双师”型。为此,学校除了要求教师重视课堂教学,要求重视实验室建设,还经常组织教师参观培训学习,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等活动,设立奖励机制来督促教师参与实践环节。

六、结束语

经过改革与实践,微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单片机等专业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根据对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及数控专业的教学改革要求,对微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进行了改革,着重介绍了理论教学与实验课及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方法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改革效果良好,对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实践环节

参考文献

[1]潘春林,敖广武.高职微机原理相关课程整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6,8(6)

[2]周荷琴,吴秀清.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阳光.微机原理与接口课教学方法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2):407~416

篇9:微机原理及应用第

【关键词】仿真软件 虚拟实验 实验平台

一、引言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电气类、电子信息类、机电类等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涵盖了微型计算机原理、汇编语言、接口技术三个方面的内容,课程本身具有内容繁杂、概念抽象、汇编指令系统多且难记忆、软件和硬件混杂在一起的特点,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中,教师注重讲解微机系统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学生普遍感到内容抽象难懂、学习枯燥,失去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中,大多数学校选用实验箱为实验平台,由于受到硬件资源的限制,开设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实验效果不好[1],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教师已逐渐将仿真软件引入到微机原理的课程教学中,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二、仿真软件简介

在微机原理课程教学中常用的仿真软件有以下两种:

1. Proteus 软件

Proteus 软件是英国 Labcenter Electronics 公司开发的EDA工具软件,是目前唯一能够对各种处理器及接口电路进行实时仿真、调试的仿真软件。Proteus软件中有30多个元器件库,可提供超过27000个仿真元器件,元件库中的元器件可直接用于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及微处理器控制电路的搭建,Proteus还提供了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逻辑分析仪、电压表等仿真仪器仪表,并且这些虚拟仪器仪表接近实际仪表的效果。Proteus仿真结果用色点显示芯片引脚的数字电平,导线亦用不同颜色表示其对地电压大小,使仿真更加直观生动。

2009年Labcenter公司推出了Poteus7.5 SP3软件,支持8086微处理器与8255A、8253、8259、8251等接口芯片的系统仿真,从而使得Poteus软件在微机原理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2. EMU8086软件

EMU8086 是一种集编辑器、组译器、反组译器、除错功能的软件模拟工具。该软件包含了汇编语言的全部内容,能够编译源代码,并在模拟器上一步一步的执行,在执行程序的同时还可观察CPU寄存器,标志位、内存单元及算术和逻辑运算单元(ALU)的工作状况。EMU8086软件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对于刚开始学习汇编语言的学生非常有帮助。

三、仿真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1. 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在微机原理的理论教学过程当中,应用仿真软件在课堂上边讲解理论知识,边进行实例演示,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为直观,应用仿真软件展示各芯片的硬件连线和软件控制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给学生感性的认知,激发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时,利用EMU8086软件在课堂上讲解程序编制调试的过程,通过观察程序执行结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汇编指令;又如在学习接口技术时,利用Proteus仿真软件在课堂上搭建接口芯片的应用电路,动态仿真芯片的工作过程,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讲课的生动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 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微机原理实践教学是微机原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应用仿真软件建立微机原理的仿真实验平台,方便学生进行微机原理的虚拟实验,仿真实验平台具有操作简单、功能强和开放性较好的特点,在安装了仿真软件的电脑上,学生可以随时地在仿真实验平台上搭建实验电路,编制程序、仿真运行和观察实验结果。在仿真实验平台上可以进行的实验有以下三类:

1)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利用EMU8086软件进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使学生掌握8086汇编指令、8086汇编语言中的伪指令、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和程序调试的方法。

2)接口芯片实验

微机接口技术部分涉及的可编程接口芯片有很多,如定时计数芯片8253、并行接口芯片8255A、串行接口芯片8251等,在接口芯片的实验中既要进行接口芯片的硬件电路设计,也要通过汇编语言编写相应的控制程序,因此,利用Proteus仿真软件进行接口应用的电路设计,完成芯片元器件间的连接,利用EMU8086软件编写对应的控制程序,将编译调试好的控制程序装载到微处理器中,最后在Proteus中进行仿真运行,观察运行结果。

3)创新性实验

在完成基本软件设计实验和基本的接口芯片实验后,学生已具备了基本的微机系统的软硬件开发能力,可以选择一些综合性、趣味性及实用性的设计课题,如交通灯控制器设计、电子时钟设计、步进电机的控制等,让学生根据要求,利用仿真软件自行完成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论

上一篇:基层综合行政执法中常见法律问题研究下一篇:内科护理人员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