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2024-04-22

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方式(精选8篇)

篇1: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说:周幽王有个爱妃褒姒,她虽长得很美,但轻易不肯一笑。为此,周幽王使出了 个赏格:“谁要能叫娘娘一笑,就赏他一千斤金子”(当时把铜叫金子)。于是有人想出了一个点起烽火戏诸侯的办法,想换取娘娘一笑,一天傍晚,周幽王带着爱妃褒姒登上城楼,命令四下点起烽火。临近的诸侯看到了烽火,以为西戎(当时西方的一个部族)来犯,便领兵赶到城下救援,但见灯火辉煌,鼓乐喧天。一打听才知是周幽王为了取乐于娘娘而干的荒唐事儿,各诺侯敢怒不敢言,只好气愤地收兵回营。袭姐见状,果然淡然一笑。但事隔不久,西戎果真来犯,虽然点起了烽火,却无援兵赶到。原来各诸侯以为周幽王又是故技重演。结果被西戎攻下城堡,杀了周幽王,从此灭了四周。这个历史故事不仅生动的描绘了当时利用烽火台通信的情况,同时也告戒后人,不企是什么人和什么时候,都不能拿通信当儿戏。

我国最早关于通信的记载,是来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殷即商代,亦称殷商。殷的故都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清光绪年间,在此掘得龟甲兽骨,上刻文字,后称甲骨文。甲骨文中记载着殷商盘庚年代(公元前1400年左右),边戌向天子报告军情的记述,有“来鼓”二宇。经考证,“来鼓”即类似今天的侦察通信兵。在古书《待经》中,也有“简书”的记载,„简书”就是用兽骨刻上文字,由通信兵传递的官府紧急文书。“简书”出于殷末周初(公元前12世纪一11世纪),这也就是邮驿的前身。人类最古老的媒介不是别的东西,而是人的身体本身,人们使用手、脸等身体部位来进行动作、表情等非语言传播。然后才产生了语言。一些人类学家认为,语言是在10万年前出现的。

大约纪元前2万年左右,人类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他们的作品今天在法国北部的山洞里依旧可见。他们在这些洞壁上留下了驯鹿、野马和一些灭绝的动物的绘画。在史前的不同时期,这些壁画一定是由那些最富创造力的人类创作的,是史前人

类最原始的媒介之一。

人们还在树上刻标记以指明路线,用堆石头表示方向或边界。在有文字以前的社会中,人类把表达深远意义的装饰性图案做在陶器、编织物、雕刻和其他简陋的日常用

品上。

烽烟和旗鼓曾是古代远距离传播的重要媒介,烽烟用于示警,旗鼓用于指挥进退。中国的《孙子兵法》所说的“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尽管有这些媒介,文字出现前人类超越面对面传播的能力还是极为有限。人类除了木头、树皮、兽皮或石头上的那些图画以外几乎没有跨越时间的东西。视力、听力和气象条件限制了他们远距离传播的能力。如当时的人们只能在白天有利的天气

条件下看到远方的烟火信号。

电子媒介的出现是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综合产物。19世纪后半叶由于电的发现和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开始诞生了一大批电子媒介,电讯、电话、电影、广播、电视等等都是19世纪至20世纪人类的伟大发明。电子媒介对人类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1899年3月28日,意大利科学家成功地将一份电报从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发至法国,1901年又完成了横越大西洋的无线电报的发收。

[1]羽檄:插有羽毛的书信多用于战事紧急。

[2]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3]羽书:用于征调军队。[4]信鸽传书[所说的飞鸽传书]

[5]快马传书。

[6]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7]急脚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

[8] 烽火/狼烟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传递方式

篇2: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1.用候鸟,特别是鸽,雁等作传输工具

2.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

3.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

4.以灯光,火光,如孔明灯.烽火台等

5.还有其他记号,摆设等,如诱敌的记号

现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1.有线通讯传输,如电话,传真,电报,电视等

2.无线通讯传输,如对讲机,BP机(以淘汰),移动电话,收音机

3.数字通讯传输,最熟悉的,连网的电脑,数字电视

4.纸张通讯传输,如书信,报纸等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大约有以下几种

[1]羽檄:插有羽毛的书信多用于战事紧急。

[2]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

[3]羽书:用于征调军队。

[4]信鸽传书[所说的飞鸽传书]

[5]快马传书。

[6]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

[7]急脚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

[8] 烽火/狼烟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传递方式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古人传递信息主要用以下方法:飞鸽,烽火,快马,暗号,手语,1,古代:邮驿传递制度,鸿燕传书。2,现代:电报,网络通讯。

从人类的传播历史来说,人类传播信息方式的演变呈现这样一个脉络:视觉文化、听觉文化(直观的感受、“看的精神”)——概念性文化(“读的精神”)——新的视与听的文化(“新的看的精神”)。

因此,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在将来的某一天,图像信息会占据主流,文学也会退到一种极其边缘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能听能看甚至能触能闻的多媒体艺术。但是,文字是不会像有些人预测的那样,被图像完全取代的,因为文字是积累知识的主要手段,是人类获得抽象思维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人类传播不能缺少的传播媒介。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1.用候鸟,特别是鸽,雁等作传输工具 2.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 3.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 4.以灯光,火光,如孔明灯.烽火台等 5.还有其他记号,摆设等,如诱敌的记号 现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1.有线通讯传输,如电话,传真,电报,电视等

篇3: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关键词:信息,信息传递方式,组织决策

一、引言

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信息传递的效率, 同时, 信息技术也改变着信息传递的方式。本文首先对企业信息传递方式变革的趋势了进行分析, 对古代信息传递方式演变为当前已存在的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分析其利弊从而得出信息传递方式的基本方式, 对整个组织的决策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其次, 对信息传递方式对组织决策如何进行的改变和影响做着重的介绍。

二、绪论

信息是信息论中的一个术语, 常常把消息中有意义的内容称为信息。1948年, 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在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总之, “信息是事物发出的信号所包含的内容”, 那么信息传递则是指通过一定的媒体使信息从时间或空间上的一点向另一点移动的行为。沟通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信息交流, 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客体或对象, 以期取得客体作出相应反应效果的过程, 这在整个组织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比, 我们可以看出, 信息传递强调的是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单向性, 同时主要体现的是传递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对组织的变化, 而沟通强调的是双向性, 必须是有媒介体而且是双方的行为。所以, 信息传递更加的依赖于技术水平的进步, 而现在技术的进步导致沟通过程中逐渐呈现了一种“脱媒化”的现象, 即沟通双方的媒介体不存在了, 所有信息都是共享的, 无论单向和双向的一方都能同时获得信息。

三、信息传递方式的变革过程

在元谋时期、古代社会, 信息的传递都非常重要, 无论从“借助器物”声光现象传递, 例如:“以物示意”、“结绳记事”等, 还是从“借助信鸽、风筝传递”, 例如:“信鸽传书”、“风筝通信”等, 还是从“邮驿传递”“上奏折”, 综上所述, 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受制于技术进步的水平, 整个传递的结构是“从下到上”的模型, 收集到的信息、意见、建议被层层过滤, 最后企业决策者处在最上层, 所接收到的信息是经过一套筛选机制和矫正机制的信息, 这就包括2方面:一方面是过滤网, 第二方面是锐化、美化网。所以, 我们可以看出, 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带来的信息, 无论经过过滤后的消息好坏, 都导致了信息失真, 给企业决策者制定决策有一定的误导性。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 现代的信息传递方式由经历了纸质通知, 有线、无线通讯传输, 以及数字通讯传输的时代, 就目前实现企业内部人员沟通和信息在企业内的传递最常用的几个信息传递方式有:利用卫星电话、手机、传真等实时通讯工具进行传递和沟通。主要的表现形象有:一是利用即时通讯软件, 如腾讯QQ、微信、MSN等;二是利用Email进行沟通和信息传递。综上所述, 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方便快捷的信息传递速度, 同时也改变了信息传递方式从“由下到上”到信息传递方式“扁平化”的改变。但同时也改变着企业内部的不同沟通方式、组织设计的结构、更甚是对组织的决策带来影响。

四、信息传递方式变革对组织决策的影响分析

通过以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革的过程阐述, 我们可以得出:信息传递方式的变革对组织决策效率的影响机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传递方式的变革直接影响了组织结构的设计, 传统管理理论中对组织设计的影响主要围绕在结构因素和情景因素两方面, 就目前研究的相关理论知识, 我们可以看出, 信息传递方式的变革在影响组织结构设计方面起到了越来越强的作用, 随着组织信息传递途径的增加, 组织信息传递途径的复杂程度加大, 不同级别之间对真实信息的掌握程度和对组织目标的把握程度以之间的差距增大, 这种差距的增大, 降低了组织决策信息传递的效率。所以, 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缺少了一个使信息变为宏观信息的过程或结构, 那么这样一个组织结构在设计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到。

二是信息传递方式的变革影响了组织的决策制定。传统理论中影响决策的因素有:所处环境、时间限制、过去的决策、组织文化、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决策者的个人能力以及心理效应, 这些因素在传统的管理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又由于决策是管理过程中的核心职能, 同时决策原则中, 信息原则是决策的基础这一原则, 即准确及时的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前提, 结合决策的影响因素和决策的信息原则以及信息扁平化的当下社会环境, 由此可以得出, 信息传递的扁平化方式直接把微观信息“脱媒化”传递给决策者, 势必影响决策者的宏观判断, 但是决策者如果采用“媒介、过滤、矫正”机制来过滤而得到的信息是偏于一方利益的宏观信息, 也是对决策者制定决策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在“脱媒化”或者“媒介化”两种情况下, 就需要决策者有自行判断而作出更加长远、有规划的决策。

五、结论

本研究只是在信息传递方式变革对决策影响的重要性, 信息传递概论、信息传递方式变革过程、组织结构等等理论方面的基础上, 对信息传递方式变革影响决策制定做了初步研究, 所以本文还是存在一些局限性, 但通过近几年来大量数据显示, 信息传递方式如何改变决策层的研究较少, 但是对此研究的重视程度正逐渐被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关注, 因此, 企业也深知组织信息传递成为组织行为中最为复杂多变的一个方面,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组织效率问题, 而且也从根本上决定着组织的结构设计, 最重要关系到组织的决策制定。

参考文献

[1]程刚, 陈传明.基于企业信息化的组织结构变革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 2004, (2) :41-45.

[2]孙晓琳, 姚波, 孙晓燕.信息传递对决策权配置影响的机理研究[J].上海统计, 2003, (10) :39-40.

[3]夏网生.企业的信息传递机制与组织再造[J].现代管理科学, 2003, (6) :15-16.

[4]李小飞.我国古代官方信息传递方式初探[J].兰台世界, 2011, (3) :60-61.

[5]斯蒂芬.P.罗宾斯, 玛丽.库尔特.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篇4: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关键词:信息传递;烽火台;现代信息;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127-1

一、引言

当你站在八达岭长城,或者是箭扣长城的烽火台上的时候,当你拿起手机或相机准备将这画面定格的时候,你是否会感到历史的深沉与苍老,是否会产生光阴如梭的感慨?还是你只想单纯的发发微博或朋友圈,并@一下你的粉丝或好友,告诉他们你已逃离了城市的喧嚣,寻找内心的平静。然而,你是否知道烽火台跟你的手机一样也可以传递信息。

信息的传递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自有了人类以来,信息的交流就已经孕育而生了,人类在狩猎谋生的活动中就开始通过呼叫,手势以及面目表情等来进行有目的的信息传递。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以及语言的产生,人类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为了传递更多更复杂的信息,他们发明了结绳记事,在器物上刻字等以物示意的方法来进行交流。从古书的记载以及文物考古的实践可以中可以发现很多信息传递的蛛丝马迹。在我国云南省境内,有少数名族中的个别部落,在景颇族中,人们把辣椒送给朋友表示自己遇到了麻烦,字佤族中,如果送的是火药和铅弹,是告诉对方情势很紧急,马上就要开战了,由此我们对古代人类信息的传递方式就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貌了。

二、中国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有组织的信息传递的国家之一,通过研究大致将中国古代信息传递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一)邮驿制度

中国的驿传制度始于殷商,人们代代相承,并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一直到民国三年,驿站载尽。到秦汉时期,驿传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通过在主要的交通要道上设置驿或邮,二者均是传递文书的机构,直至清末,由于近代交通工具轮船、火车的建造,新的铁路和航线的制造,驿传制度也终止于此。

(二)烽燧制度

我国古代较为典型的有组织的信息传递方式,要数万里长城上的烽火台。在离长城不远的高地上,每隔一段距离便筑有一座烽火台,台上有桔槔,桔槔头上装有塞着柴草的笼子,每逢夜间预警,守台人点燃笼中柴草并将其举高,通过火光来给领台传递火光。

(三)牌符制度

古代在传递文书时,还实行了一种牌符制度,作为传递文书的证明。周代的牌符是用竹子制作而成,到了秦汉则使用铜来制作。不同的牌符有不同文字和图饰,这对以后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民信局

驿站是官方信息传递的渠道,不传递民间书信。民间书信只能托人捎带,辗转传递,信息的传递非常地困难。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商品交换日益频繁,这就促进了民间信息传递渠道的形成。

三、烽火台的信息传递模式

(一)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这个历史故事大家应该不会陌生,这个历史故事也从侧面反映出烽火传递的局限性,烽火是通过“声光”来进行信息的传递,及烽燧大鼓。而通过声光传递信息,不仅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天气气候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如遇到大风或大雾天气,不仅会导致火灾,信息也不能轻易传递。烽火信息的传递是通过网状传递,它可以一个信号传递给多个地方,它主要依靠介质的存在,人在其中充当主要介质,若当其中一个介质发生状况就会导致信息传递的闭塞或迟缓。如果想让信息的传递既迅速又准确,那就需要法律和制度的保障,用制度来约束介质,以提高准确性,。另,外将烽火台与长城进行结合,又增加了其定向性,使信息的传播更为精准和可靠。[1]

(二)烽燧万里相望

烽火传递信息是非常快速的,汉武帝时期,卫青与霍去病带领大军与匈奴作战,以烽火作为进军号令,仅一天的时间,这一信号就从河西传到了几千里外的辽东。虽然传递速度很快,但期间需要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全力配合,但也不能保证消息

的准确性。[2]

(三)二进制计算方法

烽火台不仅可以报告有无敌人来犯,也可以报告敌人来犯的数目。如果以1000人为单位,点燃六座烽火台就能把具体的1000-63000名来犯敌人的情报传递出去,从而了解敌人来犯的规模数量,进而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四、透过烽火台看到的现代信息通讯

在成熟期烽火台的分布方式是以点向外扩散,呈网状分布的。它因传播速度快、不容易丢失、持续时间长等优点,在古代一直是主要的通讯渠道。

计算机通信已经进入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时代,是最具有便捷性、普遍性的,是现今最受欢迎、最流行的大众传媒。这种大众传媒比任何一种通讯媒介都要快,但其存在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网上信息繁多,而上网者存在匿名性特点,这就使信息的传递缺少可靠性,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也会导致不准确的信息会在社会中蔓延,导致人们之间的动乱。

五、结语

我们看到,无论是古代的烽火传递还是现代的互联网通信方式,他们都存在某种共性。从优缺点进行分析,不难看出,二者都具备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以网状向外发散,但不能保证信息传播的准确和可靠性。不论是在人类文明的初期还是现代科技社会,这种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共通的。那是否也可以说现代信息通讯方式是从烽火传递的实践中得到启发和延展的呢?

参考文献:

[1]王化隆,王艳玉.中国邮政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陈惠生.我国文书投递制度的演变和发展[J].北京档案,1988,(05).

作者简介:

篇5:从古代到现在的信息传递方式

古代:烽火、驿传 现代:电话、信、电子邮件 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1.用候鸟,特别是鸽,雁等作传输工具 2.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 3.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 4.以灯光,火光,如孔明灯.烽火台等 5.还有其他记号,摆设等,如诱敌的记号 现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1.有线通讯传输,如电话,传真,电报,电视等 2.无线通讯传输,如对讲机,BP机(以淘汰),移动电话,收音机 3.数字通讯传输,最熟悉的,连网的电脑,数字电视 4.纸张通讯传输,如书信,报纸等 王命传龙节 战国时楚国的信节。青铜制,长条形,首端刻铸龙形纹饰。正背两面分镌“王命、命传、赁一棓、饮之”,共九字。此种铜节已发现多枚,凡因公事往来之持之可以宿止驿传,并得饮食。十万火急将军令 西夏铜牌有信牌、内宿待命铜牌、守御牌三种形式。图中铜牌为信牌,也称军令牌,为铜质合套式,由上盖和下底两部分组成。整体为上方下圆,上方有长方形穿孔,可系绳或用皮带固定在身上,使行军或传递命令时不易丢失。圆形部分直径15厘米,圆盖边有0.6厘米的半圆边圈,中间镌有正楷西夏文“敕然马焚”(汉字释为“火急驰马”)4字,圆盖下边部分平展光滑,牌的另一面上半部分外圈也有一个宽0.6厘米的半圆圈,牌中刻有四连忍冬花卷草饰纹,可插入有文字的铜牌中。铜牌的制作工艺相当精致,铜质密度很好,没有砂眼,外表规整美观。据考证,西夏人著《文海》对“信牌”释曰:“迅速紧急之燃马上用,故名信牌”,说明此牌为紧急军务即十万火急时传达军令的专用符牌,是西夏军队中官职级别较高者才使用的。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宋军在元丰五年(1082年)六月同西夏的战争中,斩西夏“统军威明墨沁威,副统军阿布雅,得铜印,起兵符,兵马军书,并获蕃丁头凡三十八级,诏以印符契兵马军书来上”。这里所说的“兵符”即为“符牌”或为调军专用的“军令信牌”。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隋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30里设一驿站。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150里。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在这里他把驿骑比做流星。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传递速度达到每天500里。由此可见,唐朝邮驿通信的组织和速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1.用候鸟,特别是鸽,雁等作传输工具 2.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 3.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 4.以灯光,火光,如孔明灯.烽火台等 5.还有其他记号,摆设等,如诱敌的记号 现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1.有线通讯传输,如电话,传真,电报,电视等 2.无线通讯传输,如对讲机,BP机(以淘汰),移动电话,收音机 3.数字通讯传输,最熟悉的,连网的电脑,数字电视 4.纸张通讯传输,如书信,报纸等(写的比较简略,若有误,请诸位斧正!谢谢!)一个是信件,由邮差来发放,骑马到每个驿站,再换马,最后把信送到 还有就是飞鸽传书,就是用信鸽,将信绑在信鸽腿上,再放飞,信鸽就会回到原来的地方,往哪写信就用哪个地方带来的信鸽 还有些比较不正规的就是传言,说书等等,人们相互传言将信息传播 或者说书的先生将某些事编成书词,用说书的方式唱出来,也算是信息传播一个是信件,由邮差来发放,骑马到每个驿站,再换马,最后把信送到 还有就是飞鸽传书,就是用信鸽,将信绑在信鸽腿上,再放飞,信鸽就会回到原来的地方,往哪写信就用哪个地方带来的信鸽 还有些比较不正规的就是传言,说书等等,人们相互传言将信息传播 或者说书的先生将某些事编成书词,用说书的方式唱出来,也算是信息传播 古代通信 【概述】 在远古时候,我国使用击鼓传递信息,最早当在原始社会末期。到西周时候,我国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邮驿制度。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邮驿通信逐渐完备起来。三国时期,曹魏在邮驿史上最大的建树是制定《邮驿令》。隋唐邮传事业发达的标志之一是驿的数量的增多。我国元朝时期,邮驿又有了很大发展。清代 邮驿制度改革的最大特点是“邮”和“驿”的合并。清朝中叶以后,随着近代邮政的建立,古老的邮驿制度就逐渐被淘汰了。【烽火传军情】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在我国的历史上,还有一个为了讨得美人欢心而随意点燃烽火,最终导致亡国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周灭商后建都镐京,历史上称作西周。初期,周王为巩固国家政权,先后把自己的兄弟、亲戚、功臣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还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凶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凶,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

【 书

据我 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南唐 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

【黄 传书 信,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现在还有信鸽协会,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比赛。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

信鸽 书确切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风 通信

我 娱乐用的风筝,在古时候曾作为一种应急的通信工具,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传说 在春秋末期,鲁国巧匠公输盘(即鲁班)就曾仿照鸟的造型“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种以竹木为材制成的会飞的“木鹊”,就是风筝的前身。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纸糊之,便成了“纸鸢”。五代时人们在做纸鸢时,在上面拴上了一个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风筝”这个词便由此而来。

最初 风筝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军事侦察,或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军事情报。到了唐代以后,风筝才逐渐成为一种娱乐的玩具,并在民间流传开来。【灯塔】

灯塔 源于古埃及的信号烽火。世界上最早的灯塔建于公元前7世纪,位于达尼尔海峡的巴巴角上,像一座巨大的钟楼矗立着。那时人们在灯塔里燃烧木柴,利用它的火光指引航向。公元前280年,古埃及人奉国王托来美二世菲莱戴尔夫之命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对面的法罗斯岛上修筑灯塔,高达85米,日夜燃烧木材,以火焰和烟柱作为助航的标志。法罗斯灯塔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1302年毁于地震。9世纪初,法国在吉伦特河口外科杜昂礁上建立灯塔,至今已两次重建,现存的建于1611年。

在古老的灯塔中,意大利的莱戈恩灯塔至今仍在使用。这座灯塔是建于1304年,用石头砌成,高50米。美国第一座灯塔是建于1716年的波士顿灯塔。此后,1823年建成透镜灯塔,1858年建成电力灯塔,1885年首次用沉箱法在软地基上建造灯塔,1906年落成第一座气体闪光灯塔。1850年,全世界仅有灯塔1570座,1900年增到9400座。到1984年初,包括其他发光航标在内,灯塔总数已超过55000座。

【通 塔】 纪,法国工程师克劳德.查佩成功地研制出一个加快信息传递速度的实用通信系统。该系统由建立在巴黎和里尔230千米间的若干个通信塔组成。在这些塔顶上竖起一根木柱,木柱上安装一根水平横杆,人们可以使木杆转动,并能在绳索的操作下摆动形成各种角度。在水平横杆的两端安有两个垂直臂,也可以转动。这样,每个塔通过木杆可以构成192种不同的构形,附近的塔用望远镜就可以看到表示192种含义的信息。这样依次传下去,在230千米的距离内仅用2分钟便可完成一次信息传递。该系统在18世纪法国革命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信 旗】

船上 用信号旗通信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旗号通信的优点是十分简便,因此,即使当今现代通信技术相当发达,这种简易的通信方式仍被保留下来,成为近程通信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进行旗号通信时,可以把信号旗单独或组合起来使用,表示不同的意义。通常悬挂单面旗表示最紧急、最重要或最常用的内容。例如,悬挂A字母旗,表示“我船下面有潜水员,请慢速远离我船”;悬挂O字母旗,表示“有人落水”;悬挂W字母旗,表示“我船需要医疗援助”等等。

【旗 】

在1 -16世纪的200年间,舰队司令靠发炮或扬帆作训令,指挥属下的舰只。1777年,英国的美洲舰队司令豪上将印了一本信号手册,成为第一个编写信号书的人。后来海军上将波帕姆爵士用一些旗子作“速记”字母,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旗语字母。1805年,纳尔逊勋爵指挥特拉法加之役时,在阵亡前发出的最后信号是波帕姆旗语第16号:“驶近敌人,近距离作战。” 1817年,英国海军马利埃特上校编出第一本国际承认的信号码。舫海信号旗共有40面,包括26面字母旗,10面数字旗,3面代用旗和1面回答旗。旗的形状各异:有燕尾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等。旗的颜色和图案也各不相同。现代:

手机、电脑、商务痛、电话、广播、电视、书籍等等......语言,眼神,手势,手机、电脑、商务痛、电话、广播、电视、书籍,网络,等等,太多太多了

快速 递,网上传递,手机,电话,小灵通,书信,快报,广告

发邮 发短信 打电 发传真 视频会议 卫星定位 邮递 如QQ等聊天工具传递信息 等等一些高科技方式

篇6:古代传递信息的故事

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信息的高台,是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是为了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

烽火传递信息是非常快速的,在公元前1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率领几十万大军分路出击,以举放烟火作为进军的信号,仅仅一天的时间,这一信号就从河西传到几千里外的辽东。由于烽燧报警的迅速及时,知道明、清时代仍然沿用不衰。山东省的烟台市就是因为明朝在那里设置狼烟台,以防倭寇入侵而得名的。

篇7:古代传递信息的方法

1、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

2、飞鸽传书:用候鸟,特别是用鸽子。

3、快马传书:由驿站乘马传递信息的方式。

4、传竹筒:管家民间都用。

5、急脚递:跑步传递。

6、烽火、狼烟

7、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

8、作内陷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里、饼类、包子、漂流瓶等。

现代传递信息的方法

1、有线电讯传输:如电话、传真、电报等。

2、无线电讯传输:如手机、对讲机、广播、电视等。

3、网络通讯传输:如邮箱、视频、QQ等。

古人与现代人传递信息的不同

篇8: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关键词:广播电视,文献信息,传递,创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文献信息资源的多元化给基层广播电视台的文献信息传递工作带来困难, 尤其是文献信息资源收集与满足需求之间形成了尖锐矛盾。为有效解决这一矛盾, 基层广播电视台图书馆 (室) 馆藏发展从理念到实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文献传递服务以其高效的文献需求满足率成为众多共享服务措施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文献传递真正使得资源共享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实现, 很多基层广播电视台图书馆 (室) 都将文献传递服务发展成为信息服务的主流之一。

一、文献传递服务的产生和发展

(一) 文献传递的内涵

文献传递就是为满足用户对文献的需求而开展的服务, 而文献传递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具广泛意义的高效率文献服务方式。

(二) 文献传递服务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现代信息社会发展, 导致文献信息数量激增, 面对文献信息复杂多变的需求格局, 基层广播电视台图书馆 (室) 难以依靠馆藏自身力量来满足文献信息需求, 于是引入文献传递服务成为必然。

二、文献传递服务存在问题及优化措施

(一) 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文献信息是一种信息资源, 许多人想不到或不知道去查找利用文献信息;另一方面文献信息部门贮存的相当数量的文献信息得不到传递和利用, 仍处于“沉睡”状态, 致使文献信息难以畅通无阻地传递。为此, 应在当前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 实现文献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的高度统一和共享。我们应努力做好网络环境下文献传递服务工作, 强化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和理念, 健全管理运行机制, 深化文献传递服务, 把文献传递服务发展为技术手段现代化、服务内容多元化、管理模式协作化、交流方式虚拟化。

(二) 优化措施

(1) 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要采取积极措施, 加强和改善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服务水平, 解决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问题;发展本地区或周边广播电视台成为UCDRS的成员单位, 逐步完善各种数据库的建设, 优化、整合成员单位自建数据库, 弥补系统资源的空白与不足。同时, 对各成员单位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补偿机制, 划分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引导各成员单位积极地将馆 (室) 藏转为共享资源, 真正做到资源共建共享, 为文献传递服务奠定良好的资源保障基础。

(2) 提高传递服务质量标准。应借鉴先进地区、先行单位文献服务的成功经验, 理顺业务流程, 规范操作程序, 建立服务质量控制机制, 使文献提供服务能够有章可循。加强培训学习交流, 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 文献管理专业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服务水平的高低。面对用户的各种文献需求, 必然对文献管理员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求我们要加快培养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精神、丰富专业工作经验与学科知识、熟练的电脑检索技术等的专业人才队伍。只有具备这些素质和能力, 才能保证文献传递的质量和准确性, 为用户提供最准确和最具权威的资料。

三、文献信息传递的价值

文献信息传递主要体现它的社会价值, 而它的社会价值又因文献信息工作的目的和文献信息部门的存在而得于集中体现。它的实现程度对提高文献信息部门在信息社会中的竞争力, 对整个文献信息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衡量文献信息部门工作效益的一个重要标志, 不仅是看其存储的信息量的大小, 更重要的是看它是否能够有效地将信息传递和输送出去,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梅县广播电视台为例, 近年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文献信息服务工作:一是服务于当地党委政府及其领导的决策。梅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华侨之乡、文化之乡、足球之乡闻名于世, 人文、社会和生态资源十分丰富。我们利用所掌握的文献信息, 对当地党委和政府科学制定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 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服务于当地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客家文化底蕴深厚。我们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具有科学价值的文献信息资料, 把梅县文化资源、名人资源和民俗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和开发, 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相得益彰、文化力与创造力互相促进的良好效果, 推动了梅县文化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三是服务于影视作品的创作。梅县历史上有以共和国开国元帅叶剑英、诗界革新导师黄遵宪、岭南第一才子宋湘、抗元英雄蔡蒙吉等为代表的著名人物。利用记载这些著名历史人物的文献, 施予艺术加工, 创作成影视和记录作品, 为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载体。

四、创新文献信息传递管理方式

广播电视台文献信息传递是“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要做好音像资料数字化管理工作, 音像资料是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随着岁月的流逝, 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和视听资料的复制保护显得尤为紧迫, 目前磁带库中磁带存储及磁带管理的手段已经不能适应事业发展的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广播电视系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广播电视文献资料信息朝数字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明显。广电音像文献资料的数字化发展, 不仅有利于音像信息资料资源的互联互通, 还可使实现节目的生产加工能力得到巨大的提升, 同时确保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低成本, 有效地使文献信息的存量得到巩固和提高, 信息的增量得到开发和拓展。

参考文献

[1]柴雪洁.文献信息与经济效益[J].辽宁经济, 2006 (7) .

[2]解维兴.试论文献信息与广播电视台文化建设[J].天津文献信息, 2006 (4) .

上一篇:对症下药 剔除文件删除顽固障碍下一篇:1前厅服务与管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