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记者团记者培养策划书

2024-04-14

院记者团记者培养策划书(精选6篇)

篇1:院记者团记者培养策划书

一、院记者团简介院记者团是由通讯组和摄影组等两大组共同构成的一个学生组织,是学生会宣传部的一个下属机构。主要负责学院的各类特色活动,像院运动会、艺术之春艺术节,以及常规活动,如各类讲座的实时报道与事后追踪等。他们是最快,最实在的,用笔头和相机记录我们教师教育学院各类活动,报道教师教育学院班级及学生会的最新动态。

二、院记者团的建设

1、未雨绸缪期在这个时期,我们记者团需要注入新兴力量。用新的力量来发展记者团,使记者团的人员更加活跃,更有工作气息。也会根据记者团的实际情况,对记者团的人员经行一定的调整,以达到资源的最大程度的利用,更为了我们教师教育学院的记者团可以出色地完成每一次的通讯摄影任务。也希望记者团可以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能有所创新,一改以前一成不变的状态。但是对记者团的成员有以下要求:1)需要有充裕的时间,对记者或摄影工作有着很大的兴趣。2)具有一定沟通与表达能力。3)对新闻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很强的辨别能力。4)对文字有较强的处理能力以及有一定的新闻知识。5)具有一定责任心,能够认真完成每一次活动或者采访任务,按时交稿,保证质量。基于以上要求,这次记者团招新就采取两轮筛选。第一轮:面试。面试的主要目的是对来应聘记者或摄影的同学进行初步筛选。主要考虑记者是否符合第一个和第二个要求,既需要有充裕的时间,对记者或摄影工作有着很大的兴趣。同时考察面试者的个性,是否符合记者或摄影的工作性质。第二轮:笔试和现场拍摄。通过第一轮的面试,筛选出具有足够的时间的同学进入第二轮面试。记者组主要采取笔试的办法,主要考虑个人第三、四、五这几方面的要求,分别为“对新闻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很强的辨别能力”和“对文字有较强的处理能力以及有一定的新闻知识”。摄影组的主要通过现场抓景拍摄2张及院内场景拍摄2张的形式。

2、能力提升期未雨绸缪之后,自然是记者团工作的正常的开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在记者团招新之后就是进行记者团培训。内容涉及如下:时间(待定)地点 主讲人 内容 与会人员 10.8晚6:30 北3-301 姚刘芳 记者培训班开班及工作事项介绍 记者团成员、班级通讯员 10.13下午4:00 北3-305 章志图 怎么写好通讯 记者组成员、班级通讯员 10.20下午4:00 北3-305 赖文华 如何拍好照 摄影组成员、班级通讯员 10.24下午4:00 北3-305 陈琦 写文章 记者组成员、班级通讯员 10.27下午4:00 北3-305 徐建栋 拍照技巧 摄影组成员、班级通讯员 11.31一天 三洋湿地 活动 记者团成员、班级通讯员 经过这些培训之后,也促进了记者团之间的相互了解。当然在这个月期间,先有原有记者带新记者成员,然后独自行动,以达到完美完成任务。

3、工作稳定期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后,大部分的记者也熟悉了自己的工作。也算进入了工作稳定期,在这期间,工作就没有很大的改变了。所以也会进行每月一期的团内活动,有利于工作的交流和成员的相互了解。附表一记者团管理章程

一、部门结构和组织形式

个人投稿一经刊登在院报院刊上,每篇加1分。注:个人投稿总分不超过3分,超过则以3分记,稿件发表于校报校刊不予加分。获奖情况在参加院、校级主办的各类活动中获奖(如征文大赛,说课大赛等)根据情况加分。个人:一等奖加4分,二等奖加2分,三等奖加1分。团体则分值减半。注:记者团若有工作不积极,开会迟到或不到(未请假)。将慎重考虑其加分情况。个人在校报校刊上发表的文章本部门不受理加分。教师教育学生会宣传部

篇2:院记者团记者培养策划书

二0一二年十月

一、活动背景

校内记者是挖掘校内新鲜活动事迹、报道校园时政新闻的重要角色,同时他们也有着自己的记者风采,在此,为了给我校各大媒体记者及记者爱好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展现自我的平台,我们决定将举行大型记者节系列活动,为每一个有着记者追求的同学实现自己的记者梦!

二、活动目的

(1)向全校同学宣传记者文化,加强对记着团这一职业的认识。

(2)活跃团内气氛、增进新老成员交流、加强和各兄弟社团的交流、扩大校内影响

二、活动需要

室外体育场、互动游戏礼品【笔记本、笔】、矿泉水、签到用【桌子、纸、笔】、气球、时令水果、请帖

三、活动主题 书写人生,拍摄青春

四、活动时间 11月初

五、活动地点 室外体育场

六、前期准备

为确保此次活动顺利有序的进行,活动前期我们作如下准备:

1、提前预约相关老师以及校内外兄弟社团,约定活动场地,确定活动时间。

2、确定活动参与人员,根据个人所长明确分工。

3、制作有关过去一年团内活动及生活的PPT背景和一个活动流程的PPT

4、展板,用于宣传“书写人生,拍摄青春”活动

5、活动用品的购买

6、选定主持人,撰写主持稿,发放邀请函

7、分配摄影任务,准备三台照相机

8、会场准备:多媒体放映设备检查与使用,嘉宾牌、水、水果的摆放

七、活动流程

1)活动开始前播放记者团宣传短片或PPT(包括团内活动和生活)和诸如街舞、魔术之类的表演。2)老师讲话并宣布首届记者节正式开始 3)主持人介绍到场嘉宾 4)兄弟社团代表致辞。

5)文艺演出(各个部门至少有一个节目,邀请其他社团进行表演)

6)“校园记者”颁奖及优秀作品展示 7)团内表彰 8)合影留念 9)自带打扫卫生的工具(集体完成)10)活动总结

八、经费预算 彩球彩带:100元 瓜子糖果橘子:200元 一次性杯10元 总计:310元

九、工作人员及工作安排 策划部:前期策划

编辑部:制作有关过去一年团内活动及生活的PPT背景 采访部:主持稿撰写;书写人生,拍摄青春”活动的宣传 办公室:活动总结、财务 副刊部:活动流程PPT 发行部:联系校内外兄弟社团、邀请函发放

会场布置、打扫卫生:全团参与

十、注意事项:

1)保证人员安全,会场整洁 2)保证秩序可以有序进行

3)保证一直都有耐心,热情,并始终微笑示人

篇3:院记者团记者培养策划书

在有的报社实行首席记者制度之前, 有观点认为记者这个行业没有“明星”, 要推行明星记者、首席记者来留住人才。事实上, 即使是在已推行这个制度的新闻单位内, 最近几年频频出走的“首席”也不在少数。转行的首席记者, 要么创业经商、要么谋求公务员职位, 通过个人积累的资源和经验, 谋求个人利益与发展更大空间。由于传媒生态环境的变化升级与转型, 传统媒体记者遭遇的挑战更大, 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压力远高于同行。以前有一句行话叫“女记者当男记者用, 男记者当机器人用”。现在则演变为, “五加二、白加黑”。一些现实主义的观点是, 从业五到十年没当上主编主任, 这记者就白当了, 反映了记者成长渠道和衡量标准的单一化。

最近, 著名记者南香红在《南方传媒研究》中发表文章, 追问“中国为何没有白头发记者”?对媒体人的职业困境进行了反思, 其中不乏理性的建议, “如何让从事这一行业的人看到, 只要坚守、努力, 就会得到价值的肯定和尊重, 不当主编、不当官、不改行同样可生活得体面而有尊严?”

一、骨干记者流失现象严重“转行”成为热词

早在2011年6月, 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传播系的沈菲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张志安两位博士发布了国内第一份《中国调查记者行业生态报告》, 报告显示, 湖南与河南是最大的调查记者“出产地”, 而有40%的调查记者“不打算继续”从事调查性报道。

中国调查记者行业由男性主导, 年龄结构年轻, 学历较高。84%为男性, 女性只占16%左右。大约有76%的调查记者年龄在35岁及35岁以下, 50岁以上的不到3%。几乎所有的调查记者都具有大专或以上的学历, 76%左右为本科, 而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有15%左右。调查记者的总体收入水平不高, 大多数人对报酬与福利不满, 但对同事关系、时间弹性和工作自主性较为满意。不容乐观的是, 愿意继续从事1~5年调查记者的只有13%左右。这项统计再次表明:在中国, 调查记者吃的是青春饭。

其实, 调查记者转行只是新闻单位骨干记者流失的一个缩影, 时政记者调到政府部门担任公务员, 跑IT的记者到IT公司担任公关策划人员, 跑房地产的记者到房地产公司担任活动策划和营销人员都是常见的转型例子, 少数优秀的记者通过自己多年积累的人脉资源发现商机, 自主创业。另有一些记者从媒体辞职, 进入广告经营领域, 利用自己的文笔, 为公司撰写软文, 再购买媒体版面发表, 相当于是媒体广告业务的一种“前移”, 但是费用通常较正常的广告版面低, 之间的“差价”成为这类广告公司的利润。

在香港, 则有三成记者因为薪酬过低准备转行, 2011年下半年, 香港记者协会的调查显示, 记者在香港属低薪水的职业, 刚入行的大学毕业生月薪仅有七八千港元。受此影响, 接下来两年内, 将会有超过三成记者选择离开新闻界。在薪酬方面, 有12%受访者月薪在1万港元以下。在1到4年之间, 香港最可能出现记者逃亡潮, 受访的记者与编辑中, 均有半数人估计自己会在这个时间段内离开新闻界。当高学历、低月薪的新闻工作者为生计所迫而放弃理想时, 香港新闻机构的管理层却只是以简单的“补人头”方式, 用新入行的记者来填补, 所以, 新闻质量下滑似乎成为必然趋势。

曾有报社老总对下属说, “你们一走, 报社外面马上就有排着队的大学生、硕士、博士等着涌进来。”这话听着有些刺耳, 却反映了当下媒体人的生存处境:入门不难, 竞争者环伺, 工作经验原地踏步, 越老越不值钱。

有人说, 记者是一个“长不大”的职业, 当医生、当老师, 往往是资历越深越赚钱, 而现代媒体由于面临激烈的竞争, 在日常新闻报道中并不十分认同记者积累的重要性, 因而在制度上, 在考核机制上, 往往流行着“计件思维”, 认为只有能在版面上呈现出来大篇幅稿件的记者, 才是对报社有贡献的。因为新闻采编节奏的加快, 年龄在新闻媒体中没有优势, 呈现一篇大稿件, 往往是30岁以下的年轻的记者, 无论记者新老, 都需要每天从零开始, 这就是“长不大”的原因。

一些转行出新闻界的资深记者的感悟是, 优秀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在心理上有被认同的需要, 才能在业务上获得长足进步。目前不少媒体的记者成长渠道过于单一化, 让记者成长空间受限, 最后无奈选择离开。最近知乎网上有一个2014年记者离开媒体的原因调查, 受访者说法主要有:职业上升空间有限、不认可媒体管理的一些压制记者能力的理念、媒体过度商业化、考核不人性化以及对基层的过度挤压等原因让记者心理不适等几个主要方面。

二、记者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路径

记者的门槛并不高, 因为各种专业的人都能在新闻行当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空间, 有人甚至说, “有高中文化程度就够了”。在多数人看来, 当个记者很容易, 采访有现成的材料, 新闻发布会有通稿, 互联网上有种参考资料, 只要下一番功夫都能完成采访任务。然而, 进门容易成功难, 特别是现在的报纸面临着新媒体竞争带来的压力, 自身在“转型升级”谋求全媒体化发展, 对报道要求、题材拓展的期望也大大提高, 初入行的记者由于经历不足要写出好稿件就不那么容易了。

以国内创办最早的华西和重庆晨报等都市报为例, 经过20年的发展, 不少当年的“报一代”都在担任着报社老总和部门主任的职务, 他们当年都是冲锋在各种新闻现场的骨干记者。当然, 这么多年过去, 也有不少骨干记者离开了新闻圈, 创办自己的文化产业公司或进入其他行业发展。都市报宣布进入“2.0版”时代, 在新闻采写方面要求尽量找出读者关心的故事, 写作风格上轻松活泼, 当然最重要的是大大缩短了成稿时间, 因为有网络新闻的压力, 都市报的时效性常常要求当天的新闻即使加班也要赶出来, 对记者的身心压力大大提高, 记者的成长更加不容易。那些有强大社会影响的调查报道, 随着骨干记者的流失, 操作难度也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 新闻媒体面临着人力成本剧增的压力, 在新闻纸价格上涨以后, 报社赢利能力下降, 特别是最近两年受宏观经济压力影响, 单纯以广告经营收入为主的创收模式空间更窄。在这些综合因素影响之下, 对记者的考核体系和薪酬改革只能作大幅度“挖潜”, 虽然分级考核能让部分“万元户” (月收入超过万元) 记者脱颖而出, 但更多的记者薪酬待遇隐性“缩水”也是不争的客观事实, 受物价上涨相关因素的影响, 记者采访成本上升, “性价比”降低也是部分骨干记者跳槽的诱因。

记者要不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取法其上, 得乎其中”, 答案是肯定的。著名记者艾丰说, 当一名优秀的大报记者“要想总理想的事情”, 表面上有些“狂妄”, 但范敬宜做了这样的解读, 作为一个有出息有作为的新闻工作者, 胸怀全局肯定没有错, 善于利用自己的职业特点, 经常去发现、体察和研究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向决策部门提供带有全局性、前瞻性的信息和建议, 这是一个优秀记者的天职, 实在算不上“狂妄”。作为都市报记者, 如果跑社区, 也是与“小巷总理”打交道, 同样不能不深入研究民生问题。

记者进行职业规划时, 要与报社发展规划有效结合, 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不少都市报, 近年来都在全媒体打造上风生水起, 纷纷增加微博工作室、推出了二维码读报、推出了多种周刊和读本, 优秀的记者如果主动适应并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对接, 可以获得非常宽广的职业发展空间。记者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 适时学习新知识有助于克服职业的倦怠感, 并开拓自己的新闻视野。

可以预见的是, 都市报作为一种市场化媒体, 未来机构变革的方向与动力肯定是以事业部制为中心的运行体制。在一个事业部内, 记者肯定得“一专多能”, 如果在看似简单单调的工作中不努力储备新知识与新技能, 肯定对新工作难以适应。

三、新闻行业特色记者的培养与管理

最近, 广州一名知名的家电行业资深记者转行做起了电子商务营销经理。他回忆说, 5年之前, 写8万字的稿子一个月收入只有8000元, 后来到了另一家财经大报, 一个月写8篇稿子就超过8000元。他坦言自己出走的另一个压力是对职业的枯燥感与日俱增, 作为资深记者, 他常常在提问前就已知道了对方的答案。另外, 行业景气度的下降也让他改变了当一个“职业记者”的想法。特别是坚持十年以上的记者, 要始终保护着自己的理想与激情, 而这种理想主义, 容易在现实操作中受到现实主义的冲击。特别是近年来频繁爆出的“记者被抓、被打”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记者社会地位的下降。这需要新闻工作者协会、报社为记者筑起保护墙, 记者有时代表报社冲锋陷阵, 需要解决其后顾之忧。

事实上, 新闻媒体的核心产品仍是原创性的新闻报道, 即使是在网络时代, 报纸新闻仍要靠它来打江山, 提高品牌的附加值和含金量。而操作这些新闻还是要靠有一定资历和经验的记者来执行, 记者通过采访结识的人脉和资源其实也是报社无形资产的一部分, 如果同城有四家都市报媒, 有些政府部门或社会单位还是根据对口记者的能力表现等来取舍, 也会选择性邀请媒体记者参加一些内部的工作会, 获得比同行媒体更多的信息, 采写深度报道的机会大增, 而这些记者也最有机会成为某一行业或领域的“特色记者”。

罗昌平因为实名举报刘铁男而名声大噪, 而让他在调查记者中树立标杆的原因, 与他一直从事反腐报道有关。从新京报到《财经》, 他都在这个领域下过很多功夫。包括在《财经》时他参与的省部级高官贪腐调查, 共统计过改革开放以来落马的120个落马高官信息, 罗昌平清楚地记得每一个人的头像并了解每一个人的信息, 这种积累的确在同行中属于“前无古人”, 连他自己也说, 在同行中未必有人对这块领域的熟悉程度能超得过他。

《西安晚报》社为充分发挥全体采编人员的聪明才智, 多采好稿, 多出精品。通过培养名编辑、名记者, 打造名栏目, 赢得了读者的欢迎与称赞。副刊部高级编辑郭兴文, 学识渊博, 勤奋敬业, 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而且在历史学、考古学、新闻学及文艺评论等多个领域都有建树。之所以能采写出《康熙御笔金匾两块, 皇帝诰命圣旨九道——长安县一农家发现秘藏珍贵文物》这样的独家新闻, 实际上与他丰富的新闻阅历与扎实的技巧和敏锐的眼光有关。而这些经验显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积累, 这种眼光与技能是难以“速成”的。

很显然, 一个媒体如果能给特色记者提供成长空间, 储备罗昌平与郭兴文这样的特色记者, 何愁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网络时代, 纸媒的价值在于其原创报道与特色深度报道, 可是在目前转型的时期, 由于对特色骨干记者需求的熟视无睹, 最终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 部分记者苦心经营的人脉资源也重新“归零”, 南香红的追问也就并非空隙来风。

篇4:院记者团记者培养策划书

雨中的武汉警官职业学院四处徜徉着新鲜的气息,小记者首先来到了学院与中兴通讯有限公司共建的ICT行业创新基地,感受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随后便前往操场观看表演,越下越大的雨丝毫没有影响小记者的热情。学工处徐主任担任此次展示活动的总指挥,主要来自于大一的学员们为小记者呈现了列队示范表演、劈枪表演、擒敌拳、散打以及倒功等六项精彩的表演,赢得小记者和家长们的掌声与惊叹。

表演结束之后,武汉警官职业学院还贴心的为小记者们准备了精美的礼物做纪念品。40名小记者还为雨中辛苦表演的哥哥姐姐们佩戴上鲜艳的红领巾,通过此举传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

随后,小记者们来到通信工程学院学生的寝室进行参观。小记者们在此激烈地讨论豆腐块被子是怎样叠成的。在司法信息学院,小记者们见识了光接入实验室、移动通信实验室、设备机房等高配备的实验室,小记者们在这里自由参观,每个开放的房间都会有专门“解说员”为家长和小记者们答疑解惑,还有一位美女警官姐姐在过道的设备旁边仔细给小记者讲解通信传输设备的相关知识。小记者们认真聆听了解说员的解说,对移动通信数据近些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临近中午,参观活动进入到高潮环节——升国旗表演。未来的警界精英们着装整齐在篮球场上排列成队,眼神笃定的注视着升旗台,他们身穿的警服上所绣的盾牌图案甚是醒目。豪迈的国歌在耳边响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微风中徐徐上升,小记者以及家长们面向国旗肃立致敬,连最调皮的小记者都变得格外严肃。

升旗仪式结束之后,武汉警官职业学院还精心的为小记者安排了午餐,此次参观活动也完美落下了帷幕。

篇5:院记者团记者培养策划书

一、活动的背景:

新同学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会感到不适,但他们又对新环境抱有很大的好奇心。

二、活动的目的:

为了让2011级的新生快速的对学校进行一个了解,让他们更快的融入到校园生活,给他们紧张单调的军训生活增加些色彩,我们用我们的热情给他们一种营造出一种家的温馨的感觉。

三、活动主题:

丰收九月喜迎新生之军训特别报道

四、活动时间:

新生军训期间。

五、活动地点:

操场以及中快餐厅前广场。

六、活动形式:

海报、广播宣传、现场采访。

七、资源需要:

参与部门:记者站、广播站、沧海文学社

所需材料:

1、宣传纸、笔

2、条幅

3、工作牌

4、采访笔、相机(有)

八、活动流程:

《丰收九月喜迎新生之军训特别报道》活动包含三个板块,它们分别是<校园简介>、<军训新闻>以及<新生宣言>。

校园简介板块:主要以海报宣传以及广播宣传为主。在这个板块主要向新生们介绍化院的历史,校园文化,院系构成以及学院周围的一些环境特点,像医院,公交,商店等。(需要与广播站合作)

流程:首先在新生来后先向他们介绍学院的构成,遇到一些常见问题该怎么处理,接着向他们介绍学院的周围环境,学院的历史以及校园的文化,特色等。

军训新闻版块:在这里我们可以对学院的相关负责

人、军训的教官、辅导员老师以及新生同学做些相关采访报道。并且介绍在军训中发生的有趣事情等。

需要做的:采访对象的预约联系,问题的方向以及问题的拟定,采访报道的整理新闻事件的搜集等。

新生宣言板块:我们为新生们提供一个校园自我介绍与宣传的平台,对新生刚入学最想的交友活动进行引导、帮助以及积极优秀言论的征集与宣传。(需要和沧海文学社合作)

需要在军训休息期间对新生们采访和了解。

九、人员安排

待定(注:安排方式是专人负责专项任务,以求保证质量)

十、需要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1、保证组织有序,每人各负其职,有事请假要提前告知。

2、遇到突发情况,像下雨等自然原因可以不进行海报宣

传。

3、各部门各版块要互相配合,紧密合作。

策划人:院团委记者站

篇6:记者团成立策划书

一、部门成立目的及意义

为拓宽校园新闻的流通渠道,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老师、学校,通过成立记者团,使校学生会宣传部在校团委的指导下,职能更完善,分工更明确,组织更有效,能更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团委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并能及时向学生及社会报道学校的新动向、新思想、新作为、新进展,同时协助宣传部按时完成每期学生会简报的撰稿、编辑、出版、发行等工作,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关注校园动态,把握时代脉搏。与此同时提高记者的综合素质,发展并完善自我。

二、部门职能

(1)采写新闻,及时摄影保存图片以备使用。向学校及时反映最新的情况,并通过相关部门发布最新消息,让老师们,同学们在第一时间了解校园动态或有关于大学生自身发展的时事消息。

(2)做好群众工作,进行群众采访,了解群众要求和反映群众意见,听取同学们的想法,不断推进校园内开展的各项活动,按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严格要求自己。

(3)组稿约稿,对收集来的新闻进行编辑写稿,更新与维护校园要闻,在重要节假日及院举办的各类大型活动期间,向校内外搜索材料,提供新闻来源,将最新动态通过文本稿件的方式发布,并提前拟定好下一次的采访计划。

(4)编辑排版。对收集来的新闻动态及时编辑排版,组织成报。

三、部门规模

纳新成员组成院团委宣传部记者团。分成文字组和摄影组。经过一系列的培训、考核,最终将人数控制在4至5人之间。由院团委宣传部直接负责。

四、人员要求

热爱记者行业,有一定的记者经验,热爱摄影及写作,有较扎实的文字功底;精通报纸排版或有学习排版技术的意向;掌握基本的办公自动化工具,有较快的电脑打字速度。做自己的工作认真,有责任心,态度诚恳。

五、初期工作计划

部门成立初期的基础工作为采访学院老师及同学,同时配合采访活动中采集的照片,制作相关活动的简报与信息介绍。利用广播站、《校园要闻》、学生宣传,将收集来的通讯稿及时发布,每周记者团成员至少发布三篇贴近大学生活的新闻稿。

六、未来发展方向

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关注校园动态,把握时代脉搏。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拓展到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收集第一手资料,力图支持校报发展。使部门上下全体成员熟练掌握采访、撰写、摄影、报纸编辑等专业技术,促进校记者团的长远发展,为老师和同学们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及传递信息的平台。

七、主要目标

上一篇:大投入促大发展下一篇:纸建筑模型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