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的孝敬事迹

2024-05-01

王刚的孝敬事迹(精选13篇)

篇1:王刚的孝敬事迹

孝敬事迹

王刚同志总说,在他的成长历程中,父母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父亲和母亲就像他内心的支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3年父亲因为心脏疾病住进了医院并进行了心脏搭桥手术,父亲住院期间,王刚同志日夜陪护的父亲身边,悉心护理照料。父亲出院后,王刚每日都注意父亲的伤口护理,亲自下厨为父亲做可口的饭菜,坚持每天陪父亲外出散步锻炼。由于手术对身体的创伤较大,容易对病人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他特别关注父亲的情绪,积极陪父亲聊天,交心,对父亲进行开导。几个月下来,王刚同志整个人瘦了一大圈,但谈到这件事,他总是说,“只要老人的健康开心,再怎么付出也都值得。”

评语:悉心回报,常记感恩,他为我们做出表率。

篇2:王刚的孝敬事迹

**,男,1980年3月出生,汉族,大专学历,****乡曙光村村民,现任曙光村团支部书记2000年开始从事畜牧养殖,并在2007年成立了**乡养猪协会任协会会长。他的综合养殖园区现有蛋鸡2.5万只,种猪230头,年出栏生猪4000头,厂房建筑面积达14000平方米,总投资700万元,年利润达200余万元。他曾荣获2006、2007年县级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2006年市级乡土人才、**农业战线先进个人、**第二届劳动模范、市劳动模范、2007、2008年被双鸭山市评为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2009年被评为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等荣誉称号。

一、勤劳苦干,善于钻研

**自从从事养殖业开始,他几年如一日,每天早上3点起床,晚上10点多钟睡觉。无论是养鸡、养牛、还是养猪,养鸡从育雏到下蛋,养牛、猪从下崽到出栏,**很少雇人,都是自己亲自干,他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受到全村人的赞扬。为了进一步增加专业养殖技术和知识,他于2005年9月自费到黑龙江双城畜牧兽医学院学习三年,他既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又有一股钻劲,每年都订阅大量养殖报刊和购买各种养殖书籍,利用闲暇之余来学习,不懂的地方就请畜牧

站的技术人员现场讲解、研究,他边饲养、边学习、边研究,现在已成为养殖业的行家里手。

二、顺应发展 敢于创新

2004年,**在养鸡的同时,搞起奶牛养殖,一次性购进奶牛70多头,饲养了一年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养奶牛赔钱,**果断决策,把奶牛全部出售。他看准了当时市场行情,在猪行最低谷的时候,大胆建起了养猪场,一次性购进了种猪和140多头仔猪,当年获利6万多元。2007年**注意到由于受市场等方面因素的制约,零星分散的生猪养殖势单力薄,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难以规避市场风险。同时,猪苗、防疫、饲料、销售也存有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出现了货源情况好时多方争购,市场情况不好时没处卖的现象,或者收购价格极低,费事扒力养的猪不仅挣不到钱,而且还赔上钱,损害了农民利益,挫伤了养猪积极性,特别是有些相亲在购买原料、生猪出栏销售等环节中不知道行情,经常出现多花钱,少卖钱的现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自己以养猪致富,经过几年来的经验积累,对养猪业有了较为丰富的成功经验。他想自己富了,不能忘了乡亲们,带着为带领农民致富这样的想法,于是他牵头成立了**乡养猪协会,属能人带动型合作社,法人代表**,目前共有社员70多人,现有资产400万元。该合作社以共繁共荣、共求发展、为宗旨;以诚信树立品牌,以科学创造价值为服务核心;以服务

万家、带动万家、致富万家为服务目标,以带动农民共同致富为宗旨。

合作社创立以来,**坚持义务为社员服务,以为政府分忧、助农增收为己任,带领农民共同致富。

1、搞好技术指导。为确保养殖过程中使养殖户做到无风险养殖,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减少养猪户的损失,增加收入,合作社经常与乡畜牧业站养殖专家沟通请教,同时**还先后到双城、齐齐哈尔等大型养殖基地学习技术,**成为合作社兼职技术员。他还把自己的电话告诉每一个社员,主要有问题随时都可以和他联系,并定期到养殖户进行巡回技术指导,从饲养技术到疾病防控,提供全方位无偿服务,保证及时发现疫情,最大限度地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如社员孙文礼,在合作社的帮助下,由起始存栏几头母猪发展到现在的80多头,并且入社后,销售价格平均每头猪销售价提高了50元,年利润由原来的2万元增加到10万元。

2、扶贫解难,助农增收。随着养猪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增加了合作社的经济效益,而且使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农民在短时间内脱贫致富。曙光村农民邢运录,原来常年以种地为生,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仅靠卖点玉米等粮食作物维持,经济收入非常微薄,生活拮据。他看到别人养猪挣了钱、发了家,也动了心。2009年3月,他主动申请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愉快地接纳了他,考虑他家的实际情况,由合

作社成员捐款帮助他建起了一个饲养量60口的猪圈。由于他距离**的猪舍比较近,在饲养技术、防疫等方面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条件,能够及时得到**指导和帮助。因此,他养猪科学规范,吃料少,生长快,成活率高,每口育肥猪平均获利600多元,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和努力,彻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邢运录逢人就说:多亏了养猪合作社,使我找到了发家致富的好门路。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村民张坤、张树新、马敬德、赵成唯等很多农户看到他靠养殖业富了,都想搞养殖,但由于缺少技术和资金,一时间想放弃,他听说后,说服他们参加合作社,并主动上门服务,帮助建猪舍和提供仔猪,并把多年积累的养殖经验和技术毫不保留的向他们悉心传授,几年来他给村民担保贷款和提供资金近30万元,在他的典型带动下,曙光村养殖户多了,现有40多户村民走上了发展养殖业,致富奔小康的道路,曙光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专业村,每年该村畜牧业产值达400多万元,全村人均增收200元。

3、坚持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确保销售渠道畅通,保障养猪户零风险养殖。合作社创立以来,始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经营理念,广交朋友,广结客户,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在产品销售中严把商品质量关、检疫关,讲求商业信誉,以诚待人,从而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好评。先后与多家厂商签定了常年购销合同,作为固定的销售渠道,使合作社 的生猪走出内蒙,飞向全国。在所有有生意来往的客户中从来没有因质量问题发生过经济纠纷。同时,为及时了解市场价格行情,做到有的放矢,搞好商品调拨,**购买了电脑等先进的设备,能够及时掌握了解全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情况,为合作社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使合作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知己知彼,立于不败之地。

眼前的成功并没有让**满足,他早就为合作社谋划好了下一步发展思路:

(一)壮大合作社成员队伍,使更多的养殖户提高养殖效益。实践证明,合作社经营是一条成功之路,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可以有较大提高,今后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养殖户加入到合作社中来。

(二)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做大做强养猪合作社生猪产业。在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积极争取项目扶持,使合作社在技术服务、资金等方面上到一个新的台阶。

(三)加强合作社成员技术知识培训。每年定期举办培训班,将养殖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时传授给广大养殖户,提高科学饲养水平。

(四)带动其他养殖户发家致富。对没有入社的养殖户,提供技术、销售方面的支持,从而达到共同致富的目标。

三、富而思源,乐于助人

最可贵的是他致富不忘乡亲,无论谁有什么困难找到他,他都能积极主动地为他们帮忙,村民谢瑞龙家想买车没有钱,找到了他,**二话没说,借给他一万元,两年后谢瑞龙脱贫了,把钱还给了**,谢瑞龙要给利息,**坚决没要。村民王强看准了养鸡这个致富项目,却苦于没有资金,**拿出了两万元,无偿让王强投入了养鸡事业,同时还说:赚钱了再还,赔了算我的,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这种致富不忘乡亲,乐于助人的精神受到了乡亲的一致称赞。

篇3:王刚的收藏故事

潘家园的常客

只要有时间,王刚第一个想去的地方肯定是北京潘家园的古玩市场,尤其是周末的两天时间里,这里的地摊开市,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稍不留神,你就可能在某处地摊前发现王刚的身影:随随便便坐在一张小板凳上,也许和摊主聊得正热乎呢。王刚说:“就在这个时候,听摊主给你讲故事,甚至听人家怎么忽悠你,都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但和来潘家园东瞧瞧、西逛逛、总想着捡漏发财的大多数人不同,王刚已经是“行家”了。行家就要有行家的做派和风范,在这一行里,很讲究。王刚告诉我们:“逛古玩地摊时,很有意思,表面上看我们都是趾高气扬地从一个个摊位前走过,跟领导视察似的。其实,蹲在地上的那些摊主们都不是好对付的主儿,和他们过招儿,没有点真才实学是肯定不行的。”

王刚说,其实自己逛地摊主要是为了放松找乐,而真金白银出手买东西的地方是在古玩店。两年前的一次经历,至今仍令王刚回味不已。

那次在一家古玩店里,王刚隔着玻璃看中了一样东西:金代磁州窑的虎枕。“虽然上面有好几道纹,但东西肯定对,特喜欢”。直到去了第三回才终于见到了老板,王刚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形,“老板很斯文,有点架子”。一番交流后,王刚把东西抱走了,没给钱。王刚说:这一行就是这样的规矩,老板发现顾客是真喜欢一样东西,可以“先交货、后付款”。一来二去,王刚和这位“有点架子”的古玩店老板成了好朋友。

《天下收藏》的火爆

《天下收藏》第一期节目正式在北京电视台播出后,王刚第一时间接到了同道藏友、著名编剧邹静之的电话:“悬念设计得好,像一出情节跌宕起伏的剧作,让人想起了希区柯克”。王刚说:就要用“砸毁赝品”这一极端的表现方式,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给电视机前的观众们一种心灵上的震撼——赝品就应该是这样的下场。

一次节目中一位博物馆馆长,也是自己的老熟人拿着收藏品来鉴定,当时王刚看出是假的,多次劝他退出,但老馆长就是不同意,最终还是被王刚砸了。说实话,每次看到被砸人痛苦的表情,他也很难过,但这同时更坚定了他去伪存真的信念。

在北京行家圈子里,很多人看完前一期就会对即将播出的新一期《天下收藏》节目拭目以待,特别是电视上亮相的“崇祯青花”那一集。

更确切地说,是明代崇祯时期的民窑青花瓷器。而最终将崇祯青花确立为一个收藏体系,形成一个概念,只有短短50多年的历史。王刚告诉我们,明代自从万历年以后直到崇祯,是一个王朝的末世,内忧外患。尽管崇祯皇帝几乎是中国490多个帝王中最勤奋的,但仍然无力回天。崇祯在位时,曾颁布了一道诏书,命景德镇所有官窑全部停止烧造瓷器,因为当时已经没有闲心顾及艺术品了。“但是,原来烧造官窑的那些工匠们也得吃饭、也得生活呀。于是,现代的我们才会突然发现:原来崇祯时期的民窑瓷器也这么漂亮。”

收藏的风险很大

谈到如今火爆的艺术品投资市场,王刚有自己独到的观点:即使当前很多人都把艺术品当作一种投机的工具,也是无可厚非的,至少客观上起到了保护、传承古代艺术品的作用。“但投机充其量只能挣些小钱而已”。王刚认为:和金融、房产等领域的投资渠道相比,艺术品的投机性其实很小,真正获取暴利的机会并不多,而且充满了风险。“古往今来,真正赚了大钱的,往往都是一些大藏家。原因很简单,其实人家做的都是超长线投资。”

2003年11月26日的那场嘉德秋拍,至今仍令王刚神往。在那一天,中国嘉德拍卖有限公司举办了“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会。该专场推出了140多件拍品,总估价约2800多万元,但最终成交金额高达6300多万元,是原来估价的2倍多,且成交率为100%。

对于这位收藏大家,王刚满怀敬仰之情,他向我们介绍说:王世襄、袁荃猷夫妇,在1949年至1979年的30年间,历经每次运动,且遭受极不公正的待遇,却始终坚持“人舍我取,掇拾于摊肆,访寻于旧家”。所付出的艰辛,绝非常人所能想像。正因为如此,王世襄先生通过收藏古琴、铜炉、佛像、家具、竹木雕刻、匏器,再加以深入研究,总结为知识和理论,完成了30余种中外文、上百万字的著述,成为了誉满中外的收藏大家。

用玩的心态对待收藏

从搜罗无数珍宝的贪官和珅,到《天下收藏》里的真假藏品鉴定,对于收藏,王刚不乏经验之谈:收藏是长线投资,要以审美价值入手,而不是仅仅为了短期获利。“一件你认为很美的收藏品,带来的审美收获可能比投资收获更多。”

“我买了股票根本没看过,把它当做长线投资,心态比较放松,同样收藏也要用轻松心态去面对。”问到王刚的藏品在自身资产中所占据的比例,他的回答相当“和珅”:“这个我不是很关注,我就是用玩的心态来对待收藏这件事啊。”

篇4:王刚的收藏故事

潘家园的常客

只要有时间,王刚第一个想去的地方肯定是北京潘家园的古玩市场,尤其是周末的两天时间里,这里的地摊开市,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稍不留神,你就可能在某处地摊前发现王刚的身影:随随便便坐在一张小板凳上,也许和摊主聊得正热乎呢。王刚说:“就在这个时候,听摊主给你讲故事,甚至听人家怎么忽悠你,都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但和来潘家园东瞧瞧、西逛逛、总想着捡漏发财的大多数人不同,王刚已经是“行家”了。行家就要有行家的做派和风范,在这一行里,很讲究。王刚告诉我们:“逛古玩地摊时,很有意思,表面上看我们都是趾高气扬地从一个个摊位前走过,跟领导视察似的。其实,蹲在地上的那些摊主们都不是好对付的主儿,和他们过招儿,没有点真才实学是肯定不行的。”

王刚说,其实自己逛地摊主要是为了放松找乐,而真金白银出手买东西的地方是在古玩店。两年前的一次经历,至今仍令王刚回味不已。

那次在一家古玩店里,王刚隔着玻璃看中了一样东西:金代磁州窑的虎枕。“虽然上面有好几道纹,但东西肯定对,特喜欢”。直到去了第三回才终于见到了老板,王刚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形,“老板很斯文,有点架子”。一番交流后,王刚把东西抱走了,没给钱。王刚说:这一行就是这样的规矩,老板发现顾客是真喜欢一样东西,可以“先交货、后付款”。一来二去,王刚和这位“有点架子”的古玩店老板成了好朋友。

《天下收藏》的火爆

《天下收藏》第一期节目正式在北京电视台播出后,王刚第一时间接到了同道藏友、著名编剧邹静之的电话:“悬念设计得好,像一出情节跌宕起伏的剧作,让人想起了希区柯克”。王刚说:就要用“砸毁赝品”这一极端的表现方式,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给电视机前的观众们一种心灵上的震撼——赝品就应该是这样的下场。

一次节目中一位博物馆馆长,也是自己的老熟人拿着收藏品来鉴定,当时王刚看出是假的,多次劝他退出,但老馆长就是不同意,最终还是被王刚砸了。说实话,每次看到被砸人痛苦的表情,他也很难过,但这同时更坚定了他去伪存真的信念。

在北京行家圈子里,很多人看完前一期就会对即将播出的新一期《天下收藏》节目拭目以待,特别是电视上亮相的“崇祯青花”那一集。

更确切地说,是明代崇祯时期的民窑青花瓷器。而最终将崇祯青花确立为一个收藏体系,形成一个概念,只有短短50多年的历史。王刚告诉我们,明代自从万历年以后直到崇祯,是一个王朝的末世,内忧外患。尽管崇祯皇帝几乎是中国490多个帝王中最勤奋的,但仍然无力回天。崇祯在位时,曾颁布了一道诏书,命景德镇所有官窑全部停止烧造瓷器,因为当时已经没有闲心顾及艺术品了。“但是,原来烧造官窑的那些工匠们也得吃饭、也得生活呀。于是,现代的我们才会突然发现:原来崇祯时期的民窑瓷器也这么漂亮。”

收藏的风险很大

谈到如今火爆的艺术品投资市场,王刚有自己独到的观点:即使当前很多人都把艺术品当作一种投机的工具,也是无可厚非的,至少客观上起到了保护、传承古代艺术品的作用。“但投机充其量只能挣些小钱而已”。王刚认为:和金融、房产等领域的投资渠道相比,艺术品的投机性其实很小,真正获取暴利的机会并不多,而且充满了风险。“古往今来,真正赚了大钱的,往往都是一些大藏家。原因很简单,其实人家做的都是超长线投资。”

2003年11月26日的那场嘉德秋拍,至今仍令王刚神往。在那一天,中国嘉德拍卖有限公司举办了“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会。该专场推出了140多件拍品,总估价约2800多万元,但最终成交金额高达6300多万元,是原来估价的2倍多,且成交率为100%。

对于这位收藏大家,王刚满怀敬仰之情,他向我们介绍说:王世襄、袁荃猷夫妇,在1949年至1979年的30年间,历经每次运动,且遭受极不公正的待遇,却始终坚持“人舍我取,掇拾于摊肆,访寻于旧家”。所付出的艰辛,绝非常人所能想像。正因为如此,王世襄先生通过收藏古琴、铜炉、佛像、家具、竹木雕刻、匏器,再加以深入研究,总结为知识和理论,完成了30余种中外文、上百万字的著述,成为了誉满中外的收藏大家。

用玩的心态对待收藏

从搜罗无数珍宝的贪官和珅,到《天下收藏》里的真假藏品鉴定,对于收藏,王刚不乏经验之谈:收藏是长线投资,要以审美价值入手,而不是仅仅为了短期获利。“一件你认为很美的收藏品,带来的审美收获可能比投资收获更多。”

“我买了股票根本没看过,把它当做长线投资,心态比较放松,同样收藏也要用轻松心态去面对。”问到王刚的藏品在自身资产中所占据的比例,他的回答相当“和珅”:“这个我不是很关注,我就是用玩的心态来对待收藏这件事啊。”

篇5:李文昕同学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迹

有人说,在水里放一块明矾,会沉淀出所有的浮尘。如果,在我们心里放一份感动,就会沉淀出所有的心事。李文昕同学是我校六年一班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学生。在我校她是个孝敬师长、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在家她是一个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好孩子;在社会上她是一个遵纪守法、注重公德的小公民。

“百善孝为先,孝是德之本”关于“孝”还有一个发生在李文昕身上的真实故事。李文昕的妈妈在2010年不慎患上腰椎管狭窄压迫神经这种骨病,这种骨病很顽固,当时李妈妈不能走路,大小便失禁,只能靠李文昕照顾,后来妈妈的病愈来愈严重,借了许多外债去哈医大做了腰椎支架手术。术后卧床休息了将近一年,李爸爸为了维持家里的生活,每天早5点就出去干活,到晚上很晚才回来。于是家里的重担就落在了11岁的李文昕身上。李文昕每天早晨起来,都要给妈妈洗脸、刷牙,还要准备早餐。对一个11岁的孩子来说,做饭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刚开始的时候,每天只会给妈妈煮面条,后来孩子就利用休息的时间和亲属学习做饭,做给妈妈吃。每天做完早饭还要匆匆忙忙去上学。每天中午放学就快步的跑回家,给妈妈准备中午饭。晚上放学回家后,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给妈妈处理大小便,然后写作业,写完作业后做晚饭,吃完饭后还要帮妈妈洗衣服。每天重复这些细致、繁琐却又非常重要的护理步骤,这几乎成了他固定的生活模式。李家的亲属和邻居看到李文昕对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都感动地流下了热泪。李妈妈也时常流泪,感觉自己的心里很内疚,对不起孩子,不忍心看到12岁的孩子承担这样繁重的家庭重担。每当看到妈妈流泪,懂事的昕昕都会笑着说:“妈妈,这是我应该做的。”小小年纪的昕昕正是靠这种身处逆境当自强的精神,挑起了繁重的家务担子,同时她坚持学习,期末考试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李文昕的精心照顾下,李妈妈现在病情好转,已经能拄着拐杖下地了,让我们祝李妈妈早日恢复健康。

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久病床前”不但有孝子,而且久病床前的孝子对父母的情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弥久弥真,最终化作传承美德的人间佳话,流传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篇6:孝敬父母主要事迹

大家好:我叫刘瑞,在向工一校读五年级。在学校里我是一个尊敬老师、积极向上的学生,不管是大考还是小考我都会在班里排列前三名,在班上我还有一个外号叫“小记者”,我把班里发生有趣的、搞笑的都写在一份叫“娱乐报纸”上面,同学们看了,都会捧腹大笑,这样也缓解了同学们紧张的学习气氛;在家是一个孝敬父母、在学习上不让父母操心的孩子;在社会上我是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小公民。

百善孝为先,在学校、老师的教育让我认识到了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虽然我现在还没能力报答他们,但我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都自己解决,让他们少操心、担心。这次被同学评上孝敬父母之星,在我孝敬父母时,感受到父母把我培养到这么大实在是不容易,孝敬父母、长辈是我们应该做的。

我的家乡在安徽,我们家是一个大家庭,我的奶奶i生了四个儿子,我爸排列最小,所以我有三个堂哥,三个堂姐,但很可惜,他们没有一个是大学生,所以我的奶奶特别遗憾,老说家里不出人才,所以我在心里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一所名牌大学,为我们家光宗耀祖,其实,这也是我妈妈最大的心愿。

其实父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怎样孝敬父母的。爷爷年纪大了,耳朵也听不见了,爸爸用公司刚发下来的薪水给爷爷买了一个最贵的助听器。每年的母亲节,妈妈再忙也不忘给外婆和奶奶买礼物寄回去。说到母亲节、父亲节,我今年也给他们买礼物了,这个钱是我辅导弟弟的“工资”,那是因为他上课不用心、贪玩,导致他的成绩一落千丈,而我就担任“小老师”这个重任,妈妈为了鼓励我,每节课付我两元钱,我知道妈妈的心意,想要我有个积极心,我想了,等我拿到一百元工资,我人生的“第一桶金”时,我再还给他们,后来仔细一想,母亲节、父亲节要到了,拿这些钱来买礼物,这样更加有意义。当妈妈爸爸看到礼物时的那个表情,我心中充满了从未有过的自豪感。

篇7:孝敬之星事迹材料

孝敬父母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对爷爷,奶奶十分孝敬,有什么好吃的总是忘不了给他们,从来不顶撞他们,孝敬其实很简单,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出门时和长辈说再见,放学回来和长辈打招呼,吃饭要等大人都坐下来再吃 ・・・・・・ 孝敬长辈最可贵的是长年坚持这样做,而且要自觉孝敬,照顾长辈。我的爸爸,妈妈工作特别忙,但是他们还是经常抽时间陪陪在乡下的祖父,祖母,只要我放假他们也总会带我一起去,使我亲眼目睹了爸爸妈妈对爷爷奶奶的那份孝心。虽说平时爸爸,妈妈工作压力都很大,但在爷爷奶奶面前他们从不表现出来,我想那可能是不让两位老人家为他们担心吧,那也是对父母的孝敬吧。在爸爸妈妈行为的潜移默化下,我也深深地懂得了孝敬长辈是多么光荣的事。

记得有一次,妈妈生病了,爸爸又出差在外,这可把我急坏了,照顾妈妈的责任就落到了我的身上。早上我想妈妈生病了胃口肯定不好,我沉思了一会儿,决定给妈妈煮一份面条,热乎乎的面条一定又香又吃好,我想妈妈一定会喜欢吃的吧!于是我就欢天喜地的去为妈妈煮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我等妈妈吃完了,我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去了,我把药放在了您的床头柜上,可不要忘记吃药了!”下午放学回到家,我第一件事就是到妈妈房间里去,这时候妈妈好象精神好了许多,我想妈妈一定是按时吃药,才有好转的吧!我问过妈妈是不是想吃东西呢?可妈妈什么都不要吃,只想吃一点暖暖的稀饭,我就帮妈妈熬了一锅子,妈妈吃到了我第一次做的稀饭,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看着妈妈欣慰的的样子,我暗暗在心里下决心,以后不但要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还要在学习上更加自觉主动,真正让爸爸妈妈放心、省心。

篇8:王刚的舍得智慧

1年前,在商务内环路一家咖啡厅,我们因一期“学习型企业如何成长”的选题采访王刚。当时他神采奕奕,与我们分享一加一3年销量增长13倍的奥秘,讲述他帮助团队学习的方法,以及企业的发展规划。

那时,他掌管一加一天然面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加一)已有10个年头,企业总部在驻马店。郑州的商超还没有一加一面粉的身影。

1年后,再次见到王刚。他已经带着他的团队从驻马店移师郑州,开始了在河南省的布局。

王刚说,“以前我们在寻找快速跑道的路上,现在准备进入起跑阶段。”在外界一片“跨越”、“腾飞”、“快车道”声中,王刚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膨胀,不浮躁。

舍与得

“舍弃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一棵小树要死了,我把枯萎的枝叶剪掉后,小树复活了,还长了新芽!”这是王刚最近发的一条新浪微博。

做减法是王刚近几年的思路。他坦言,前几年的他常常是想得多做得也多,现在想得也少了,专注做高端天然面粉。

梳理一加一的发展历程,便可发现王刚的舍得智慧。

10年前,王刚接任一加一(当时称恒阳面粉厂)之后,发现面粉企业多,品牌杂乱,产品繁多,消费者很难辨别好与差。

为此,他果断砍掉挂面、方便面等面粉深加工领域,专注做天然面粉。

首先,他舍弃面粉增白剂,率先在行业提出“原味面,不太白”的概念。这个概念有两点体现,一是意识层面,改变消费者对“白面即好面”的印象;二是发展层面,避免食品安全问题,使得企业健康持续运营。

当面粉增白剂被国家禁止后,一加一迎来市场的春天,成为康师傅方便面、陈克明面条、思念水饺等知名品牌的高端面粉供应商。这让一加一天然面粉拿出“3年销量增长13倍”的成绩单。

其次,舍弃大范围的品牌传播渠道。

让企业客户认同不是王刚的终极目标,他接下来主攻家庭消费市场把主要市场。王刚清楚,一加一的基因是高端天然面粉。当不少企业全面撒网之际,他独辟蹊径,瞄准了儿童消费群体。

孩子哪来的消费能力?多数人不看好的市场,正是王刚所关注的。在成为河南省实验幼儿园专供面粉之后,其传播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孩子放心食用的面粉,其标准更严,品质更佳。

其实,王刚是在试水郑州市场,路径是孩子——家长——其他消费者,这为后来进攻郑州埋下伏笔。

再次,舍弃馒头面、水饺面生产线。馒头面、水饺面需要面粉添加剂保证其筋道特效,这违背了一加一追求健康的原理。意味着要舍弃馒头面生产线,丢失近70%的馒头坊客户。

多种舍弃,使得一加一的产品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在郑州丹尼斯的货架上,一加一5kg面粉非常醒目。“现在只有一种产品和一种包装。把一件事做专做精才能成为专家。”现在的王刚,主张大道至简。

他的逻辑来源于康师傅案例。当年,康师傅是把方便面打造成响亮品牌之后,才开发矿泉水等多种产品。

在商界沉淀多年的王刚,多了几分成熟。他认为,一加一刚进入跑道,需要深耕,成为河南一张名片之后,会考虑多品类开发。

移师郑州

2012年,一加一迎来20周年。王刚向媒体宣告,一加一天然面郑州运营中心正式启动,这标志着一加一天然面粉拉开全省战略布局的序幕。

在启动仪式上,王刚深情地说:无论市场如何变幻,无论市场多元化发展趋势如何倍受热捧,无论白面馒头曾经多么倍受欢迎,一加一天然面粉始终坚持专业化经营理念不动摇,坚持拒绝添加剂不动摇,坚持研发和生产天然面粉不动摇。

这一年,一加一天然面粉和许昌政府正式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许昌“一加一”高端传统主食专用面粉生产线奠基。此时,同时迎来20周年庆典的河南金苑面业有限公司在濮阳市南乐县投资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

两家企业的共同招数是:建新厂,以先进设备、技术和工艺为支撑,实现生产能力的扩大。不同之处在于,一加一专注面粉领域,没有多元化发展;而金苑斥资进军房地产行业,身陷多元化经营的困境,主业面粉加工业受到严重冲击。

对此,有人认为,金苑虽然暂时伤了元气,但这家全国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实力雄厚,可能会阻碍一加一进军的步伐。也有人认为,一加一主营天然面粉,金苑主营面粉、方便面和挂面,两者在渠道销售上各有优势。

无论外界如何议论,王刚笑而不语。他坚信做好自己,把一加一打造成天然面粉专家,再协同行业抱团发展是自己最大的使命。

新征程

2013年,一加一天然面粉荣获“豫商最具影响力品牌”奖,王刚当选为河南省政协委员。

这一年,王刚忙并快乐着。

首先,丹尼斯给一加一抛来橄榄枝,其旗下的河南省内40家卖场和70多家便利店全部上架一加一面粉。随后,一加一与大商、永辉超市等达成合作。

紧接着,投资1.2亿元的“一加一”二期天然面粉生产线投产;为更好控制产业链下游,一加一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此外,一加一规划2万亩研发基地和育种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一加一面粉有限公司更名为“一加一天然面粉有限公司”。这只是王刚将一加一从地域品牌推向全国的一个开始。

近几年,一加一管理逐渐规范化,王刚的管理思路也有所调整:为提高效率,他聘请咨询公司直接管理,而不再通过培训与团队分享其管理心得;在公司实行总监负责制,垂直管理;制定财务、销售手册,以便实行精细化管理。

“一个老板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企业做得越大老板越向后退,做到无为而治的境界。”这是成长性企业领导者的一种意识转变。

这种角色的转变,得益于王刚前几年顺势而为的魄力。

在中粮、五得利等企业逐步展开并购、整合行动时,一加一全资收购河南丰盛粮油公司,以品牌管理和输出的模式,携手许昌亿合投资集团,利用资本进行行业整合、扩大产能,以满足省级市场的需求,这符合行业发展规律。

培育、打造品牌与企业发展相辅相成。王刚常常通过媒体呼吁:“市政府设立‘市长质量奖’,旨在鼓励更多企业关注产品质量。能否再设立一个‘品牌奖’,鼓励企业打造国内甚至国际知名品牌?”

篇9:孝敬老人事迹材料

人生五伦孝为先,“孝”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被认为是人的一种基本美德而千古流传,无数的孝子呗称颂、讴歌,孝子的事迹被人们千古传颂。薛冠华就是一个为人诚实、孝敬老人的好同志。

父亲因病去世了,母亲独自一人把三个孩子抚养成人,当年一家人吃了很多的苦。大哥45岁时得白血病去世,三弟外出打工,薛冠华暗自发誓以后一定要好好对待母亲,给母亲最好的慰藉。让母亲晚年会幸福快乐,自此以后,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

一是平时日子中只要有空,就回家帮助母亲做饭,在和家人的日常生活中营造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让母亲心情愉悦。

二是随着年龄增大,老人孤独感日渐增加。为了排解母亲的寂寞,闲暇时陪同母亲和家人外出旅游。让老人解除孤寂。

三是让老人精神上达到满足,不让母亲为家庭的琐事烦心。人到中年事情多,家中的烦恼从不与父母亲提起。

四是经常陪同母亲检查身体,有病时细心照料。每次母亲生病,都亲自陪护,端茶倒水,送汤送饭。经常嘱儿子要关心照顾好老人。

在他的带动下,家庭团结、和睦,整个家庭长尊有序,形成了老人关心孩子,孩子孝顺老人的良好家庭氛围。对老人恪守孝道,尽心尽力,以实际行动带动儿子一起孝敬老人,在村里起到了争

篇10:孝敬父母及长辈的先进事迹材料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及长辈是我中华各民族的光荣传统美德,是为人之道最起码的品质和风格。

尖扎县坎布拉真直岗拉卡村的村民英吉,属80后的青年,她就是我村有名的孝女,其祖母拉卓,今年已是80岁的高龄,在她的照顾和护理下,老奶奶现在身体健康,精神饱满,红光满面,衣着干净,发行整洁一丝不乱。步伐犹如中年人,外人相见误认为是60岁的人,说已经是八十岁的人,谁也不敢相信。

说到这就会联想到孙女英吉致孝的功劳,英吉是祖母抚养长大的,当奶奶进入老龄以后,长期以来英吉就以惊人的孝心,伺候奶奶,奶奶的被褥衣服都定时拆洗,始终保持洁净,每天起床后就帮奶奶倒洗脸水,梳头,整衣服。老人去寺院活动回来,英吉就给奶奶准备爱吃的早餐,晚上陪睡奶奶的身旁,老人起夜英吉就搀扶奶奶,害怕奶奶摔倒,如果奶奶有病,按时倒上开水,让奶奶定时服药,老人想吃什么就做什么饭,英吉为了不让奶奶寂寞,经常跟奶奶拉家常,讲笑话,讲故事,让奶奶开心,英吉对祖母精心照料无微不至,因此,奶奶80岁却像中年人一样。

英吉不但尽心尽意孝敬祖母,而且也孝敬自己的父亲母亲,父亲已退休数年了,也是花甲之人了,为此英吉处处时时为父亲着想,给父亲做喜欢吃的饭菜,时常嬉笑于父亲的膝下,为父亲解忧愁,父亲外出,总是送父亲到大门外,亲叮咛万嘱咐,叫爸爸注意安全,规劝父亲少饮酒,戒烟,从此身体也好多了,英吉为了敬孝祖母及父母出嫁后也不离开家,常住于娘家,因此,英吉这种孝顺的精神,在村内很有影响力,村民们普遍认为像英吉这样孝顺的女孩,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少了,所以,他的孝顺事迹是村内年轻人的榜样,更是80后青年的楷模,虽说英吉没有做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但是就孝顺这点确实一般人长年累月为老人尽孝很难做到,为此,我们村认为她当孝敬老人先进者是无愧的,是应该的,是实事求是的。因此,我们很简短地写此材料,因文化水平问题,写的很不详细,只是她的楷模事迹的点滴而已。

坎布拉镇直岗拉卡村委会

篇11:孝敬父母先进事迹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百善孝为先”,就是告诉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爱护子女,还要尊敬其她的老人、像爱护自己父母一样爱护其她老人;像爱护自己子女一样爱护其她的小孩。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提倡的尊老爱幼的民风民俗,是孝道的表现,它每天都发生在我们周围。

李云,光荣的人民教师,她用爱和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什么是尊老敬老的表率。李云上有父母,下有孩子,有一个团结和睦的家庭。认识她的人都交口称赞她是位好女儿、好媳妇。

李云的母亲自2002年被查出患有糖尿病,长期吃药打针,靠每天注射胰岛素维持病情。2009年母亲被检查出甲状腺炎,在县中心医院住院手术。2011年母亲又被查出直肠癌,又回到县中心医院做了直肠切除手术,这次做手术的时间长达八个多小时,由于母亲患有糖尿病,手术后的刀口不能很快愈合,每次住院手术都需要在医院一个多月才能出院,在母亲住院期间,都是李云跑上跑下交钱拿药,端屎端尿,嘘寒问暖,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在母亲出院期间,她每天放学后都去给老人做饭、洗衣服、注射胰岛素,从不间断。更不幸的是,她的父亲在2016年冬天因脑血栓晕倒,住进了医院,她放下其他事情,守护在父亲身边,给他洗脸擦身、喂汤喂药、端屎端尿,隔三差五给老人洗澡换衣,让老人随时干净清爽。从

老人卧床到能做起、从要人搀扶到能拄棍行走,她尽自己最大的耐心和爱心陪老人做康复,这样一晃就是一年多。经过李云的精心照料,父亲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全家人特别高兴,但是一直到现在父亲生活仍然不能自理。李云的哥哥在外地上班,不能长期在家照顾两位老人,这样照顾老人的担子几乎全部落在了李云一个人身上,衣食住行、油盐酱醋,还有三亩田地。星期天,两个孩子从学校回到家都很少见到妈妈的影子,想妈妈的时候,就让爸爸带着去姥姥家见上一面。看着两个懂事的孩子,李云眼里噙满了泪花,不敢在老人面前落泪,就偷偷地到一边把泪擦干,装着微笑哄两位老人开心快乐,让两位老人健康快乐地度过晚年。李云在婆家也是和对待自己的亲爸亲妈一样对待公公和婆婆,受到了亲戚邻居的一致赞赏。李云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女儿,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女儿才会孝敬我。”李云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她还利用空闲时间做点杂工挣零花钱。她觉得:孝敬老人,照顾妻子,疼爱儿女,让全家人幸福,她自己才幸福快乐。

篇12:孝敬老人儿媳家庭事迹

日前,笔者来到了大牟家镇岗家庄村,见到了xxx,她很热情的招呼我们进屋坐。xxx家位于官厅社区集中居住区内,二层小楼,因公公腿脚不便,xxx把原先自己住的一楼卧室收拾出来让公公住,一楼家电等设施齐全,屋里打理得整洁干净,没有一点异味。xxx今年50岁,家里有个女儿已出嫁,丈夫常年在外地打工,家中照顾老人的重担就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老人看到我们的到来很激动,但由于脑血栓后遗症,不能清楚表达,只能用手指指儿媳妇,肯定得竖起了大拇指, 可以看得出老人对儿媳妇的满意。

听了公公的夸赞,xxx憨厚得笑了笑,她觉得这都没什么,不值得夸赞,作为子女照顾老人是应该的,“养儿防老”,丈夫因忙着赚钱养家,她就理应承担起照顾公公的责任和义务。她说,公公三十多年前得了脑血栓,腿脚不便,起初还能自己照顾自己,随着年龄大了,生活不能自理,现在离不了人,自己照顾公公已有二十余年,做子女的就得将心比心,想想父母一把屎一把尿的把我们拉扯大,我们没有理由在他们晚年时不尽一份孝心,理应好好伺候好他们。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xxx有一个业余爱好就是唱茂腔,她曾获得过山东省票友大赛三等奖,潍坊市戏曲大赛三等奖,平度市地方戏曲、曲艺大赛金奖,她的事迹和她所在的山东省第一庄户剧团曾被人民日报报道过。她经常要随她所在的高密油坊庄户剧团到本市以及昌邑去演出,通常她不管夜场散得多晚,她都要赶回家悉心照顾老人;有时丈夫因工作忙请不了假,又不能耽误演出,她就将老人带在身边一起外出参演。这样既不耽误演出,又能照顾老人,老人还可以现场看戏,解闷、图个乐子。为了让老人不感到孤独、无聊,xxx给公公买来唱戏机,并让女儿给下载了老人喜欢听的戏曲,有时候在家自己也会唱戏给老人听,这时候老人会乐得合不拢嘴,还时不时给儿媳妇竖个大拇指。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xxx对公公的照顾却能一直坚持,而且细致入微。xxx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患有脑血栓后遗症、身体基本瘫痪的公公,无怨无悔。生活方面她周到细心,饭菜多样,讲究营养搭配、科学调理、选择利于消化吸收的食材;饭前端水洗手、戴饭兜、擦嘴、试凉热等一系列动作,是几十年练就的功夫。给老人剪指甲、掏耳朵、揉肩、捶背、逗老人乐是她的基本功;老人大小便失禁,她要随时为老人换尿不湿,老人大便后还要为老人洗屁股、洗腿、擦干屁股;夏季每天还要为老人洗澡。由于老人身体较胖,身材瘦小的她,每次搬动老人都要使出浑身的力气,十多年前有一次将腰扭伤了,到现在还落下腰痛的毛病。老人怕闷,只要天气好,她都要将老人推到街上,见见光景,看看行人,放松放松心情,解解闷。在他家厨房的小饭桌上电饭煲保温的灯一直亮着,xxx说,这样保温的目的就是让老人每餐都能吃上热饭。每天做饭时她都顺便在锅里放上几个红薯一起煮,他说,老人因长年缺少运动肠胃不好,每餐吃饭都吃些红薯有利于肠胃的吸收和消化。每次做饭她都是先给公公做饭,她总是选一些老人爱吃的且对肠胃好的菜轮换煮给她吃,在给公公喂饭时,吃一口要等上好一阵子才吃第二口,但她从来没催促过老人要吃快点,都是等老人慢慢吃饱后,再给老人垫好尿不湿一切安顿好之后才自己随便吃几口。对于公公的饭菜,xxx特别用心,总是变着花样的做合老人胃口的饭菜,而自己就随便吃点应付一下。她说,自己还年轻,吃得糙点,受点委屈没事,只要老人能吃好开心就行。为了照顾好人,xxx晚上睡觉从来不敢睡沉,因为老人每晚十二点后都要起来两三次,只要听到公公呼唤,她就起来去照看,由于常年休息不好她看上去已略显消瘦。

xxx的`邻居们经常问她:你照顾一个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公公,还要照顾他上厕所,你没有不好意思吗?xxx笑着说,他这么大年龄了,就像一个老小孩,而且生着病,我没有想太多,只觉得这些是我应该做的。日复一日,xxx就像一只陀螺似的,不停地转啊转啊,几乎没有停歇下来的时间,可是对xxx来说,自己忙一点,累一点不要紧,因为自己还算年轻,吃点苦算不了什么,她最怕的就是自己病倒,家里的老人无人照顾。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像她这样贤惠、有德行的儿媳妇,几十年来老人能否过得这样好,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并不难,难得的是天天如此,如今公公已经八十四高龄,虽说身体不利索,但由于xxx悉心照顾,老人的衣食住行井井有条,心情也特别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位朴实无华的农村女子身上散发着醉人的芳香。

篇13:孝敬父母先进事迹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语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告诉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爱护子女。还要尊敬其他的老人、像爱护自己父母一样爱护其他老人;像爱护自己子女一样爱护其他的小孩。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提倡的尊老爱幼的民风民俗,是孝道的表现。它每天都发生在我们周围。

张春水,男,1976年12月24日出生,太枣村二组村民,全家共有九口人,2013年12月,他的母亲突然浑身发抖,跌倒在地,不省人事,当全家人七手八脚把母亲送到医院,经过抢救,暂无生命危险,经过诊断,母亲患了脑血栓,伴随高血压等疾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有了好转,但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处处要人照顾。从此,他经常把三餐送到母亲床边,嘘寒问暖。夏天天气热,他天天为母亲洗澡,用手摇扇子为老人扇风;冬天,把热水袋放在母亲怀里,把母亲冰冷的双脚抱在自己怀中慢慢暖热;天晴时将老人背出来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平时妻子为母亲洗衣端饭,晚上的照顾全由他自己负责,每晚为母亲煎药,吃药、擦洗身子、倒便盆,就这样,日复一日,他每天坚持为老人全身按摩2小时,定期到医院给老人检查身体,在他和妻子精心照料下,母亲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他敬老孝母的感人事迹,在太枣村无人不知,在村民中传为佳话。2014年7月被百良镇党委政府评为“十大道德楷模”荣誉称号。

上一篇:运检主任岗位职责下一篇:半翅的天使主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