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的故事

2024-05-03

孝敬父母的故事(精选14篇)

篇1:孝敬父母的故事

花木兰替父从军

古时候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那时北方战乱频频发生,朝廷下达了征兵的命令,花木兰的父亲虽是位老将军,但他年龄大了,体弱多病,花木兰非常心疼父亲,就偷偷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经过多年的战场拼杀,她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他时常牵挂着父母,于是战争一结束,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去补偿和孝敬父母。后来她就荣归故里,继续在父母身边尽孝!

缇萦上书救父

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着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愿意替父受刑。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有诗颂曰: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孝敬父母的故事作文_孝敬孝心故事作文]

篇2:孝敬父母的故事

铁面无私包青天的孝心

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之后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立刻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交口称颂。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

篇3:孝敬父母的故事

儿女向父母下跪, 这是古人所推崇的仪式,但时至今日,实在没有必要强求子女向父母下跪了。很奇怪的是,一说到要孝敬父母,就要让儿女下跪,或是为父母洗脚。应该说,这么做不是不可以,但其绝非生活中的常态。教育学生孝敬父母,不在于一时的轰轰烈烈,而在于细水长流,在于平时的潜移默化。下跪、洗脚固然能够引起轰动,引起媒体关注,但却不会产生持久的效应。更重要的是,现在强求儿女向父母下跪,已不合时宜。从某种意义上说,下跪这种仪式已成为“文化糟粕”,我们不应该不加选择地“全盘继承”。

孝是具有时代感的, 以前,“郭巨埋儿”被认为是孝的典范,但现在却被认为是违法的,是不孝的表现。父母和儿女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融洽的,下跪则显得太沉重了。孝敬父母应该是生活中很轻松的一件事, 节假日经常与父母共度、亲自给父母做饭、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教父母上网……都显得很轻松,也很容易做到,更是生活的常态。

90年前 , 鲁迅先生 曾在《二十 四孝图》一文里猛烈批判过封建礼教的可怕,对其非人性的性质有深刻的揭露。学校教育学生孝敬父母,不能将“下跪”作为“卖点”,不能用学生的 “下跪”吸引 公众眼球,这对学生来说,未必是好事,很有可能成为心灵的负担。

篇4:孝敬父母学习感恩

1. 了解父母之爱,懂得热爱、孝敬父母。

2. 理解天下父母心,学会尊敬长辈,学会热爱社会、热爱祖国。

【活动形式】

运用唱、访、演、谈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引入

我常常听到大家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确好。可是,还有这样一句话叫“知恩图报”?当爸爸妈妈无微不至地关怀我们时,我们是不是要努力学习报答他们呢?

今天这节主题班会,我们请来了12位家长代表,欢迎他们参加我们的班会。

现在,我们就一起讨论怎样孝敬父母,学会感恩。下面请主持人上场。

两位主持人(学生)主持班会。

甲:人间最美是真情,

乙:人间最真是母亲的爱,父亲的心!

甲:古人有“黄香温席”“卧冰求鲤”;

乙:古人有“卖身葬父”“木兰从军”;

甲:就连乌鸦也懂得反哺,

乙:就连山羊也知跪乳之恩。

合:三年级四班《孝敬父母 学会感恩》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结合歌曲,营造感恩氛围

甲:母亲的皱纹是我从小到大爱的河流,交织于我的日日夜夜。

乙:父亲的微笑是我从无知到长大爱的花朵,盛开于我的岁岁年年。

合:是父母为我们缔造美好的家园,编织幸福的花环。

甲:让我们合唱《世上只有爸妈好》

全班同学合唱歌曲(把《世上只有妈妈好》歌词里的“妈妈”两字改为“爸妈”。)

三、了解爸爸妈妈

乙:同学们,爸爸妈妈是那样爱我们,可是,我们对爸爸妈妈了解多少?下面,我们来做一次测试:

第一轮:爸爸的生日?

第二轮:妈妈的爱好?

第三轮:爸爸妈妈最喜欢吃什么?

第四轮:做测试题(见附表)。

(孩子先做题,再请家长说,最后展示题卷。)

甲:看看父母为我们操心受累的样子,想想父母为我们做的事情,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希望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

四、学会孝敬,学会感恩

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句诗让我们感动,我们对父母的爱“报得三春晖”了吗?

乙:下面请大家欣赏短剧《不孝与孝的对比》(表演者略)。

甲:大家看了这个短剧之后,更喜欢哪位同学呢?

乙:当然是能理解并懂得尊重父母的小琳,她能对父母尽孝心。

甲:是呀,母爱如水,父爱如山,从我们出生那天起,他们就尽心尽力地无私奉献着。

乙:接着,请欣赏配乐诗朗诵。(诗歌略)

甲:动情的诗歌演绎出了浓浓的父母之情,子女永远是父母庇荫下的幼苗。

乙:请欣赏手语表演《感恩的心》。(略)

甲:请欣赏视频片断《咱爸咱妈》。(略)

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从小的方面说,是为人之本,从大的方面看,是安邦定国之道;

合:“孝”是一颗永远闪耀着人伦道德之光的璀璨明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珍宝。

合:让我们以孝心带动爱心,敬重父母、爱戴老师、团结同学,将忠孝、仁爱之心融入学习和生活中。

甲:请家长代表讲话。

乙:请班主任总结。

班主任:这节主题班会课很生动,我也很感动。感恩,是我们的重要一课,今后我们还要继续。谢谢大家,也感谢家长对我们的支持。

甲:今天的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篇5:孝敬父母的故事

孝敬父母的故事 华罗庚中学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回到家乡,一面帮父亲干活,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不久,又身染伤寒,病势垂危。他在床上躺了半年,病痊愈后,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瘸了。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双腿后著兵法的孙膑。“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油灯下自学到深夜。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以后,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听,还用四年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发表了十篇论文。他25岁时,已是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了。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自尊的人,能够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征服挫折和失败,在挫折与失败中获得成功。而丧失自尊的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自暴自弃.自轻自贱的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不行了,从而放弃了努力奋斗。所以没有自尊的人,是不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

篇6:孝敬父母的名人故事

最近看到一则报道: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飞机上接受意大利《机会》杂志记者采访。记者问他:“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比尔·盖茨出人意料地回答说:“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

看到这则报道,我怦然心动!

“十一”长假,我毅然放弃自己小家的家务活,回到父亲身边陪伴他6天。父亲快70岁了,患心肌缺血、高血压,曾住院两次。自从母亲过世,他独自生活了7年,其中孤苦寂寞的滋味可想而知。可是他很乐观,用写作来排除苦闷,几年来在国内外发表、出版了300多万字的文学和翻译作品。母亲在世时也是作家,留下多本遗作。

父亲住的两室一厅,家电齐全,可是室内卫生太差劲了,满床满桌的报纸、杂志、手稿,卫生间的大便纸满地都是,钟点工都不肯来。见父亲如此惨不忍睹的生活环境,我潸然泪下。于是,我和弟弟突击了6天,彻底做了清洁卫生。家中变得像母亲在世时那样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父亲欣慰地笑了,说:“这样活着才有劲!只是把你们姐弟俩累坏了!”“您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我情不自禁地说,“我们会把对母亲的爱全都加在您身上!”

在我和弟弟临走前,父亲从书柜里取出一沓剪报,不小心掉落一张,我捡起来一看,原来是父母亲合写的随笔,题目叫《当我们老的`时候》:

我们都老了,不再是原来的我们,请你们做儿女的理解,对我们要有一点耐心!不要嫌我们终日唠唠叨叨,前言不搭后语,其实都为你们好!

当我们吃饭时嘴漏,把饭菜与汤渍流在衣服上时,千万不要责怪我们!请想一想:当初我们是如何把着手给你们喂饭的。

当我们大小便失禁弄脏了衣裤时,不要埋怨我们迟钝,请想一想:你们小时候我们是如何为你们擦屎把尿的。

当我们说话时忽然忘了主题,请给我们一点回想的时间,让我们想一想再说。其实谈论什么并不重要,只要你们在旁边听我们说下去,我们就很满足了。

孝敬其实并非一定是物质和金钱不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时时牵挂着我们就行了。饭后给我们老两口端杯热茶,阳光灿烂的日子陪我们出门散散步,等你们结婚生了孩子,常回家看看我们,只要这些我们就开心了。

当你们看着我们渐渐变老,直到弯腰驼背、老眼昏花的时候,请不要悲伤,这是自然规律使然。要理解我们,支持我们!当初我们引导你们走上人生之路,如今请陪伴我们走完最后的路。

篇7:中国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各地人民。

1.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2.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3.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4.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5.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6.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7.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

8.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9.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10.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11.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5、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6、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7、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8、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14、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5、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16、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17、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18、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2、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3、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4、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5、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6、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7、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8、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0、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11、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12、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1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14、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15、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之

16、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篇8:学会感恩,孝敬父母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母教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国家和民族的栋梁之材, 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也影响着世界文明进步。被世界公认的亚圣“孟子”的母亲仉氏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母亲的杰出代表, “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传颂了两千多年, 传播到了全世界。孟子的仁政思想和民本理念, 尤其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德观如今更加深入人心, 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最深厚的文化内涵。全国人大代表与李汉秋等多位全国政协委员, 分别在全国“两会”上提建议和提案, 不约而同地倡导发起设立“中华母亲节”, 建议以孟子出生的日子, 作为“中华母亲节”纪念日, 以此在全社会倡导感恩母亲、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的高尚品德, 其孝德文化寓意深远。妇女当为人母时, 就承担起了教子成才、传承人类文明的神圣责任, 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敬和关爱, 彰显其功德, 理应为母亲教子成才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母亲是孩子的首任教师, 人生的奠基者。母亲教育事关人生追求、家庭幸福, 乃至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只有培养高素质的母亲, 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孩子, 才能有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设立“中华母亲节”, 倡导“感恩母亲、崇尚母爱、重视母教”的社会风尚, 功在当代, 利系千秋。

“中华母亲节”的设立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之中,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不容质疑的是我们是吸吮着母亲的血长大的。不用刻意地列举例子来证明母亲的伟大, 当她度过怀胎十月的艰辛时, 当一个婴儿呱呱坠地时, 就注定了她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是太阳, 给了我们生命;她是大树, 为我们遮风挡雨;她是明灯, 为我们指明方向。

我爱您!妈妈!是您教我做人的道理, 是您让我从小就锻炼自己的独立性。因此, 我成了一个在困难面前不灰心, 在成功面前不骄傲的小女孩。每次别人欺负我, 您就说:”孩子, 别怕!生命上不出点乱子是不可能的, 人的一生不可能都一帆风顺, 平安无事。”人的一生中, 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 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 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花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 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 比地厚, 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如果人类应该有爱, 那么首先爱自己的父母, 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 爱集体, 爱社会, 爱祖国……孝敬父母, 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 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 感情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 更要精心照顾, 耐心安慰。就说现在城市里的大多数老人, 虽然儿孙满堂, 在生活上不愁吃穿, 不缺钱花, 但是孩子以为工作的缘故几乎都不在身边, 平时恐怕很少见面, 所以, 在他们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与所有的亲人团聚。不是有首歌中唱道:“常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 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 揉揉肩, 老人不求子女为家做多大贡献, 只求个平平安安, 团团圆圆”。所以将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 都要记着爸爸、妈妈;而且更要趁现在在他们身边的时候, 多孝敬他们。你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 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 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 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 精力, 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 体会他们的劳累, 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 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 去报答。

感恩是敬重的。著名的科学家, 居里夫人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但她在会上看见自己的小学老师, 用一束鲜花表达她的感激之情;伟人毛泽东也同样在佳节送上对老师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来的伟人无不有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 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 一声呼唤, 一丝感慨。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 比海深, 而作为我们, 只知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条隔离带, 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 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 忘记了那一声声快乐, 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 一份孝心, 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 有快乐, 有彼此间的敬重。

当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 十几年前的某一天, 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但由于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 父母们却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教育、照顾我们。尽管这是一件沉重的负担, 但父母们却毫无怨言、任劳任怨地把我们抚养长大。为了给我们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他们总是那么辛苦, 那么努力。小的时候, 我们总把这当作天经地义, 因为我不懂, 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 我们长大了, 我们知道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 应该担当起, 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

然而, 同学们, 你们是否扪心自问过:我对父母的关心又有多少呢?你是否留意过父母的生日?民间有谚语:儿生日, 娘苦日。当你在为自己生日庆贺时, 你是否想到过用死亡般的痛苦, 让你降生的母亲呢?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自古讲求孝道, 孔子曰:“父母之年, 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 一则以惧。”也就是讲, 父母的身体健康, 儿女应时刻挂念在心。但据报道, 中学的抽样调查却显示:有近50%的学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 更谈不上对父母的生日祝福。同学们, 或许一声祝福对自己算不了什么, 但对父母来说, 这声祝福却比什么都美好, 都难忘, 都足以使他们热泪盈眶!

孝, 其为人之本也, 一个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 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同学们, 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吧!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 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 不要再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的, 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 已经是足够的伟大, 且将我们养育成人, 不求回报, 默默的为我们付出, 我们就别再一味地索求他们的付出, 感恩吧, 感谢父母们给予的一点一滴。

在此, 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安康!快乐!

摘要:设立“母亲节”通常是与弘扬民族文化和提升祖国凝聚力密切相关, 作为现代治国理政的重大举措, 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重视和倡导。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设立了“母亲节”, 赋予其本民族文化的内涵。

篇9:孝敬父母不能等

然而当我终于能拿到足以养活自己并能让父母过上富足生活的薪水,兴致勃勃地举着车票想让两位老人走出山沟看看精彩世界的时候,才发现父母的身体已经经不住长途的颠簸;当我一心欢喜地带回父母没吃过几次的荔枝想让他们大饱口福时,却发现父母的血糖已经在努力控制中。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原来,孝敬父母是不能等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高中时候就熟记于心的古语,十年后才真正明白了它的分量。父母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但终有一天他们会离开,永远不再回来。而我却在愚蠢地等待。难道非要等到那一天才追悔莫及吗?

孝敬父母不能等。我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不再整日里忙着工作而只是打个电话给父母问安,也不再只有在父母生日的时候才想起去为父母买个生日蛋糕庆祝;其实我早就知道,这并不是做子女真正的孝敬,也不是父母内心所真正期盼的。我知道父母要的是什么。此后的节假日,特别是五一、十一,我不再为评更高的职称而加班,也不再早早打算好哪个城市的旅游胜地多;但凡有几天的休息时间,我所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带着足够的换洗衣物,回家。

篇10:名人孝敬父母的小故事

曾国藩后来出将入相,位极人臣,这些东西当然唾手可得,但在道光二十四年,他还是个翰林院编修,是个穷京官,弄到这些东西并不容易。特别是在他的家书中,将阿胶与高丽参并列,而且阿胶位居高丽参之上,可见当时社会风尚,以阿胶为难得的滋补上品,甚至比名满天下的高丽参还难得。

后来曾国藩的家书中,屡屡出现寄赠阿胶的字句,阿胶成为曾国藩为父母尽孝的最好方式。

那么,阿胶对老年人的滋补功效,在医理上有何依据?

对老年人来说,健康长寿是子女的最大期盼,那么如何才能健康长寿呢?《内经》说,“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能长久”。

很显然,气血虚衰是衰老的根源,延缓衰老,就要从气血两字入手。而阿胶味甘,性平,能补血养血止血,滋阴润燥,益气补虚,除风化痰清肺,利小便,润大肠。这些滋补功效确实十分适合老年人滋补。

陈毅帮母亲洗尿裤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

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包拯辞官回家照顾父母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

篇11:让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_扣子

时令已是深冬,儿子出门时不禁打了个冷战,忽地便记起要给母亲一点儿钱买件新棉衣。

母亲没有接钱,她说回来一趟就抵得上几百几千,说着说着,母亲忽然说:扣子!

扣子?

儿子瞧瞧母亲的身上,没看见什么,再低下头看自已,才知西装胸前的纽扣掉了一粒。母亲老花眼了,怎么就一下看清了儿子胸前掉了纽扣?

儿子想不明白。

你坐下。母亲搬过一条凳来,塞到儿子身后。

儿子没坐,要脱下西装,母亲制止了他:脱了会凉了身子,就穿在身上娘给你钉。母亲便去里屋寻了针线和纽扣。串针的时候,母亲的手颤着,一根白色的棉线老是穿不进针孔。儿子便接了线,穿好,再交给母亲,说:娘,快点,有车等咧!母亲有了几分歉意,老了,不中用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娘怕给你钉不了几回扣子了。

站着的儿子终于坐下了。

母亲仍站着,或者准确地说,母亲弯了腰,给坐着的儿子开始钉胸前的纽扣。儿子的心里忽然就像有温开水浸过——几十年了,他是第一次这样近距离看母亲。原来,母亲的耳朵终生没戴过耳环,脸侧有了密密的黑斑,头发枯而花白,呼吸也显微弱。看着看着,不知咋的,儿子眼圈儿红了,湿热的眼泪便落进了娘的后颈。母亲的脖子一缩,问:儿,咋了?

没什么,娘,儿的心里发热。儿子的心里想说,但没有开口。

篇12:让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_血迹

年近六旬的张老汉靠卖草药养家糊口,儿子正在上大学,一年几千元的学费对张老汉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张老汉不得不起早贪黑挖草药,尽管这样,药贩子依然将价钱一压再压,就在昨天,张老汉挖草药的时候不小心划破了手指,鲜血顺着指缝流向小臂,洇染了药贩子递来的一张纸币。

那是一张十元的纸币,张老汉小心地将它用绢布包起来装进贴身口袋,张老汉刚回到家儿子的手机响了,儿子的同学邀儿子去上网,张老汉忙伸手到袋中摸绢布,张老汉早已习惯了这种方式,大概儿子也习惯了。

张老汉一张张地将钱递给儿子,当递到那洇着血迹的纸币时,张老汉分明看到儿子眼睛里折射出的厌恶,但儿子还是接了,谁会和钱过不去呢?尽管它很脏。

张老汉一夜未眠,第二天像是做出了一件重大决定似的披了一件平常极少穿的衣服,戴上一顶草帽,喝一碗酒吃两碗红薯,蹒跚着向县城里去了。

儿子在县城的网吧玩了通宵,第二天准备和同学一起去跳舞,当儿子和同学经过县城最繁华的地段时,儿子看到一个似曾相识的人跪在地上,儿子不愿多想便随手将那张洇着血迹的纸币扔向了跪在地上的人。

“有钱人出手就是阔绰!”

“人家老爸做草药生意,有的是钱!”

“我有你这样的老爸也不枉此生!”

听着同学的赞赏和吹捧,儿子的心醉了。

跪在地上的人心却碎了。

傍晚在桌上,零钱和硬币居多,但有一张洇着血迹的纸币十分抢眼,是10元的。

篇13:孝敬父母的故事

一、教育学生谨身节用, 懂得体贴父母

中国古代有句话, 叫做:“谨身节用, 以养父母”。就是说, 当子女的自己要节约一些, 省俭一点, 这样就能有足够的物力赡养自己的父母。虽然, 现在的父母绝大多数都不需要上初中的子女赡养, 但需要子女对父母体贴与理解。

如今的一些初中生, 不顾家庭经济条件, 电视广告最新推出什么, 他们就攀比着吃喝什么;什么最流行, 他们就穿什么;什么最高档, 他们便用什么。用父母的血汗钱为自己买面子, 给同学点歌、庆贺生日、无限上网、盲目追星……一些工薪阶层的父母为了满足孩子的欲望只得勒紧裤腰带, 那些亏损企业提前下岗的学生父母更是苦不堪言。针对这些现象, 我先是布置学生开展了一次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让班干部收集古今中外名人论节俭的警句和名人故事。接着, 请部分家长给我写信———亮家底、讲苦衷、提希望。再后来, 就举行了一次主题班会, 当场宣读家长来信, 并请学生谈体会。这次班会, 使学生触动很大, 纷纷表示, 要做到生活节俭, 不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

二、引导学生仿效榜样, 学会尊敬父母

“敬”是“孝”的主要内容。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认为:“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 至于大马, 皆能有养, 不敬, 何以别乎!”这句话的意思是, 对于父母, 不仅要“养”, 还要“敬”, 否则与大马无异。现在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多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 他们对父母缺乏应有的尊敬和礼貌。家访时, 一位因企业亏损而又身体不好而下岗在家的家长曾声泪俱下地讲述了她的孩子嫌她不会赚钱, 没本事, 穷酸, 害得他在外面丢人现眼, 低人一等, 因而经常与父母争吵, 怄气, 摔东西, 并出口伤人。了解这些情况后, 我在全班开展了收集名人孝敬的故事活动, 利用板报、班队课请学生刊登并分别上讲台讲述各自收集到的故事。如, 房玄龄为继母尽孝, 陈毅亲手为病母洗尿布等古今名人孝亲敬母的故事, 极大地震撼了这位学生 (也包括其他学生) 的心灵。同时, 又利用身边的榜样对他进行教育:我班班长是一位女孩子, 她的家境也不富裕, 但她从不与别人比吃穿, 生活朴素, 对人有礼貌, 非常孝敬父母, 在家里尽量多做家务, 能让父母多休息, 同时又刻苦认真学习, 成绩由班级中等一跃位居年级第一, 受到家长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被评为区“小孝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一次次的教育, 让这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从此, 他在家能孝敬父母, 学习成绩也大有提高, 令他父母感到欣慰。

三、激励学生多做家务, 学会关心父母

古人云:情其四肢, 不顾父母之养, 一不孝也。现在的家长为了子女更专心于读书学习, 包揽了一切家务, 以至于大多数中学生“高分低能”, 甚至“低分低能”, 自理能力差。有些学生习惯于父母对自己的悉心照顾, 却很少关心整日为自己操劳的父母。为了促使学生将孝敬父母的道德观念转变为关心父母的道德行为, 能让“孝”和“敬”真正落到实处, 我设计了一份学生在家操行“一日规”, 其中包括每天早起必须自己叠被, 自己收拾房间, 自己烧早餐, 还有必须自己动手刷鞋、洗袜子和内衣裤, 双休日在家帮父母买菜、打扫卫生。暑假里我精心设计的假期作文, 如“我给妈妈当帮手”、“我学会了……”、“今天, 自己也露一手”, 目的在于让学生写自己亲手做的事、亲身经历与感受。新学期开学时, 一些家长对我说他们的孩子变得懂事了, 在家没事找事干, 有事抢着干。

篇14:初中生孝敬父母的故事最新

孝敬父母的故事1

有不少人会吟诵那一首:“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回答、能真正地做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呢?

“孝”是什么?一个汉字?一篇征文的主题?还是---一种每一个儿女都应该有的传统美德?

孝,不分贵贱,只要你是一个儿女,你就应该有“孝”。不管你是一个亿万大富翁,还是一个普通工人,你都必须向养育你的人尽到你应该尽的孝;孝,不分地域,只要你是一个儿女,你就应该有“孝”。不管你是一个海外游子,身在国外,还是一个居住在父母身边的人,你都必须向养育你的人尽到你应该尽的孝;孝,不分年龄,只要你是一个儿女,你就应该有“孝”。不管你只是一个小学生,还是已到中年,你都必须向养育你的人尽到你应该尽的孝。

“敬”又是什么呢?一声“敬礼”的指令?一种“敬佩”的心情?还是---一种每个人都必须有的“尊敬”的礼仪习惯?

“敬”可以用许多方式来表达:见到爷爷奶奶,对他们说一声:“爷爷好!奶奶好!”;家里来了老人,帮他们倒一杯水;到爷爷奶奶家里去,主动帮他们干干活……这些都是“敬”。

父母对我们的爱从我们出生,一直到他们离开这个世界。从三、四岁时追着给我们 喂饭;到刚入学时挽着我们的手送进校园;再到五、六年级天天督促我们学习,他们的爱会一直陪伴着我们从婴儿成长为儿童;再变成青少年;到成人……他们永远都不会抛弃我们,会永远永远的爱护我们。是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给予了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当他们离世时,最舍不下的就是我们。

不仅仅是父母,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都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守护神。我们在爷爷的臂弯下蹒跚学步;在奶奶的夜曲里安心入梦;在外公的励志故事里学会坚强;在外婆的歌谣里牙牙学语……

这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的爱!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都有如此孝敬之情,更何况我们呢?父爱如山,母爱如海。而我们对父母和其他亲人的爱呢?

孝亲敬老不只是长辈病时端汤送药,不只是对长辈金钱上的回赠。而是发自内心的深处真挚的感恩与尊敬。因此,孝亲敬老有时只需要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便能便打出你那满心的感恩与尊敬。

孝亲敬老,从现在开始!

孝敬父母的故事2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长辈而名流千古的好儿童。他九岁时,不幸丧母,小小年纪便懂得孝敬父亲。每当夏天炎热时,他就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放好帐子,让父亲能睡的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铁,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暖热,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当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花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感情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就说现在城市里的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钱花,但是孩子以为工作的缘故几乎都不在身边,平时恐怕很少见面,所以,在他们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与所有的亲人团聚。不是有首歌中唱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只求个平平安安,团团圆圆”。所以将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着爸爸、妈妈;而且更要趁现在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多孝敬他们。

孝敬父母的故事3

是谁?赐予了我们生命,是谁?为了养儿育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是谁?只因为你打了个喷嚏,就紧张得左看右看,怕你生病。他就是父母!

父母在我们身上花费了多少心血啊!我们只是为他们做了一些小事,他们就开心的合不拢嘴。

当今社会上还存在着许多啃老族。所谓“啃老族”就是大人不努力赚钱而去榨干父母的血汗钱。对此,我只想问那些人“作为一个有手有脚四肢健全的成年人,不去工作,不去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还要让年迈的父母来照顾你,你难道不觉得羞耻吗?”

有的人说,忘记感恩是的人天性。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恶。生活中总有许多事情影响着我们的情绪,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也就选择了过什么样的生活。感恩,是我对待生活的态度!

其实,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说在父母口渴时给他们递上一杯水,在父母下班后帮他们捶捶背,洗洗脚.....生活中的每个小细节都能表达你对他们的爱。

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没有哪个朝代是不重视孝道的,孔子把“孝”放在第一位,视为“立身之手”“自行之源”当代不少伦理学家把孝敬父母看作是人生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台阶,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长辈的好儿童。他九岁时,不幸丧母,小小年纪便懂得孝敬父亲。炎炎夏日他会把父亲睡的枕头扇凉,赶走蚊子,让父亲睡一个好觉。在寒冷的冬天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捂暖和了,在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去。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当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从只会在父母怀中哇哇啼哭到第一次离开家,在这漫长的成长道路上,父母付出了太多太多。他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只为能使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只为了我们的笑容。尽管我们将会是父母一个沉重的负担,但他们依然毫不犹豫地选择郎生下我们。

父母是伟大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的故事4

父母,是养育我长大的人,也是我最爱的人,不管发生了什么,父母都会支持我、鼓励我,还无微不至的照顾我,我却经常不听话。

我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二年级时发生的那件事。那时我很贪玩,看见几个我认识的大姐姐,就立马跑过去问她们要去哪里玩,她们说去小溪边玩,我就跟了上去,说我也要去,没有跟爸爸妈妈说一声。我玩得很开心,完全忘记了时间,从早上一直玩到了中午,还是因为肚子提出了“抗议”,我才意犹未尽的走回家去,在路上,刚好看见了来找我的妈妈,妈妈一看见我,就急匆匆的跑过来,说:“你去哪里了?你知不知道我找了你多久,要是你再不回来,我以为再也找不到你了!”我愣了愣,在我的印象中,妈妈是很温柔的,从来不会这样骂我。我意识到自己这次做错了,于是不敢说一句话。没想到,妈妈实在太生气了,就从路边捡起一根树枝开始打我。我没有哭,因为妈妈还是心疼我,没有打得太用力,但这是妈妈第一次打我。从那以后,我再也不会自己私自跑出去玩了,我不想爸爸妈妈为我担心。

小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生病了一定要吃药,药那么苦,我一点也不想喝,不管爸爸妈妈怎么劝,我还是一口也不喝。最后只好爸爸妈妈喝一口,我才喝一口,我心里还想:又不是爸爸妈妈生病,干嘛一定要叫我喝药。再长大了一点,老师布置了作业,我一回家就抛在了脑后,只顾着玩,爸爸妈妈会严厉的批评我,我只好极不情愿的起来写作业,我想:我自己会写的,整天催催催。现在,我知道了,爸爸妈妈都是为了我好,他们明明可以不管我,自己干自己的事情,却要为了我有健康的身体和好成绩,只好扮演我心中的“反面角色”,督促我,明明为了我操碎了心,还要遭受我的不体谅。

现在,我会在父母工作完回家时,给他们洗洗脚;还会做很多家务;也会尽量自己能完成的事自己完成。虽然我现在只能做这些微不足道的事,但我想,我一定要在长大以后,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给父母买补品。

以前,是父母为我操心,现在,我想好好孝敬他们。

孝敬父母的故事5

在生活中,我们一天天长大,一天天进步,在父母、老师的教育帮助下,我懂得了生活,懂得了努力学习,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尊敬老人,懂得了珍惜友谊,珍惜幸福……

记得20--年2月份,那天还在下着小雪,地上结满了冰。我和妈妈还像往常那样上学。不巧,那天正赶上出租车罢工,我和妈妈走出小区大门找车,突然,妈妈踩上了冰楞子摔倒在地上动弹不得,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几个好心的人帮助我找了一辆车把妈妈送到了骨科医院。经医生检查,有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我妈妈骨折了!那段时间姥姥老爷在北京,爸爸在青岛,家里只剩下我和妈妈。妈妈让单位的同事帮忙办了住院手续,就这样妈妈住进了医院。

因为没有人能在医院帮助妈妈,所以,奶奶到医院照顾妈妈。因此,我每天放了学都要到医院找妈妈,在那吃饭。晚上自己回家,自己在家睡觉。过了很久,妈妈出了院,回到家中,还是不能上班,不能下地,只能待在床上。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真的不知道能为妈妈做些什么……过了几天,我想平时妈妈最爱干净,她的头发好长时间没有洗了,我主动提出帮助妈妈洗洗头发。我打了一盆水放到床边,让妈妈躺在床上露出脑袋把头发吊到水盆里,我用手托着她的头,给她打了洗发液,冲干净之后拿毛巾擦干。看到妈妈舒服的样子,我也很开心,妈妈也感慨的说:“孩子,你真的长大了。”

那次,我懂得了孝敬父母,也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我知道了,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上一篇:如父如子语录下一篇:我高兴我自豪作文5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