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班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2024-04-20

幼班教师个人工作计划(共6篇)

篇1:幼班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12酒幼班班主任工作计划

汪海琴

根据学校政教处的安排与要求,为将我班级打造成为全校最好,最优秀的班级体之一,特根据本班各学生情况及各方面要求制定以下工作计划.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为重要指导思想,以校级领导为指导方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学校领导及中专部领导的直接领导下,积极调动各任课老师和全班学生的力量,努力创建出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工作重点

1,创建文明班级,争做文明中专生

2,文明素质的培养,争做高素质中专生

3,抓好学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4,安全工作教育

主要工作事件

1,企业化管理继续抓好班级

2,各专业中的学习,以致每次汇演的重视

3,中专部一日常规一如既往做好

4,主题班会的开展

5,运动会的准备工作

6,家长会的组织工作

7,元旦晚会的筹划工作

8,期中,期末考的准备复习工作

9,给学生做积极,鼓励的思想工作

篇2:幼班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一、方便课件下载

很多课堂教学中下载课件的方法是教师申请一个公共邮箱, 将密码公开, 学生通过登陆邮箱下载课件。这样做有诸多不便之处, 如一名教师同时教授多门课程, 则需要申请多个公共邮箱, 以供不同课程使用。在邮箱上传附件一般较慢, 而且大多数邮箱对附件有文件大小的限制, 这也是使用公共邮箱的不足之处。有的情况下, 教师希望将课件分享给选课学生之外的老师、学生, 以供参阅, 但公共邮箱需要登陆, 同时需要告知对方准确的用户名和密码, 很不方便。公共邮箱涉及到密码管理, 一旦忘记或被人恶意篡改, 就需要重新申请, 带来很多麻烦。利用教师的个人主页, 基本上可以解决以上所有关于课件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多门课程的课件同时上传至个人主页, 供学生选择下载。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下载该教师其他相关课程的课件, 进行对比学习。作者教授几门有关联的课程, 有《隐身原理》、《飞行器隐身设计》、《飞行器隐身技术基础》等, 将这些课程的课件放在页面的不同位置, 分门别类, 给作者带来很多便利。对学生而言, 选了其中一门课的同学如果有兴趣, 可以很方便地去参阅另一门课程的课件。

二、提供演示动画

利用网页的功能, 可以将gif演示动画直接嵌入网页中, 学生只要打开网页, 即可看到演示动画, 而不必通过打开PPT、视频播放器等软件。当一个页面包含大量动画的时候, 可以方便的使用网页滚动条功能转换浏览内容。学生通过动画的方式, 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直观。如作者在讲授到电磁波的反射、透射、折射时, 将不同介电常数、磁导率的材料在不同入射角下的电磁波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制作成动画, 共有40幅之多, 可以在课堂上讲解重要的几种, 学生在课后研究其余情形。再比如讲到电磁波的极化时, 由于时间限制, 只能在课堂演示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情形。将其他各种情形的极化形式放在网页, 非常方便学生在课后复习、研究。FDTD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时域有限差分法) 是一种重要的计算电磁学算法, 其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可以动态展示电磁波在复杂介质中传播、散射、折射、绕射的过程。作者将一些典型的电磁波行为用FDTD进行数值仿真, 并将结果制作成动画, 以便学生对这些电磁波行为有更直观的理解。

三、展示教师个人信息

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学历、工作经历、研究方向等信息上传至网页, 方便学生查阅。学生对教师的学习、科研经历一定程度的了解能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 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尤其是当教师自身的学习、科研经历有很多亮点的时候。教师将自己当前的研究兴趣以及主要研究课题放在个人主页, 也便于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的前沿, 更全面地把握课程的内容。作者在个人主页中就介绍了自己的主要经历、研究方向、学术成果、所获奖励等信息。研究生课程《隐身原理》面对的主要是具有力学背景的学生, 而恰好作者本身也是学力学出身, 而且在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学生对这些信息的了解能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 有利于通过类比的方式理解电磁学相关知识。个人主页做得简洁、漂亮、美观, 本身也是对主页设计者的一个很好的展示, 也是吸引学生的一个方面。学生通过教师的个人页面的特点, 也能某种程度上了解了教师的性格。

四、上传相关科普文章

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科普文章上传到网页, 方便学生们察看、学习。在上课过程中, 教师讲的一些有趣的科普现象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往往这些科普知识的讲授又不能在课堂上占用太多时间, 教师在上课时只能针对讲授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部分科普内容。一个好的方法就是将比较完整的科普文章放在教师的个人页面, 学生可以在下载课件的过程中方便的浏览。如作者在讲到电磁波的散射时, 顺便讲解了“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这个问题。但此问题拓展开来又有很多丰富的内容, 比如分子密度的涨落等。“天蓝”问题的研究历史本身也是非常有趣的故事, 作者可以在上课过程中提及部分故事。但是对相关历史较全面、细致的了解, 可以借助教师个人网页课后慢慢学习。针对很多学生具有力学背景的特点, 作者将很多与力学相关的科普文章放在了个人页面。如中科院力学所武际可老师的《夜半钟声到客船———谈声音和波的传播》, 从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开始, 讨论声音为何在夜晚传得较远, 从而引出其他很多关于声音和波传播的问题, 如声速和温度的关系、中国古代的律制等。

五、展示学生在课程中的作品

作者的课程里有一些开放式的大作业,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将学生作品公开在教师个人主页有许多好处。 (1) 学生可以充分参考前几届学生的作品, 有助于开拓自己的设计思路, 设计出更好的方案; (2) 学生在知道自己的作品将会公布于互联网的情况下, 一般会更加富有激情地去进行创作, 对大作业投入更多的精力,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隐身原理》中, 安排学生自己设计一种隐身飞机的外形, 用程序计算其电磁散射特性, 研究飞机的隐身性能。这些计算结果与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 非常有利于对相关知识的深刻把握。这个大作业需要在课堂进行展示。展示之后, 作者将大作业上传至个人主页, 供其他学生在课后详细参考。作者不仅将当年学生的作品放在网页中, 而且将前几届学生的作品也保留下来, 在网页中分项。选课的学生从历届学生作品中, 也能够看出该课程的侧重点, 对课程有更多的了解。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对选课学生也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 让学生充满期待, 吸引学生投入到创作中去。

2011年秋季学习是将个人页面与教学结合的第一个学期。该学期《隐身原理》课程结束时, 我让每位学生写下对该课程提出建议和意见以及该课程值得肯定的方面。其中有学生认为个人主页对课件下载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希望以后继续使用, 也有学生希望我的个人页面能够越来越丰富。学生反馈的意见, 也是我改进个人页面的重要动力。2012年春季学期开学伊始, 我就针对春季学期的课程对主页的版面进行了大幅修改, 合理设置各板块的内容及关联, 方便学生下载。

综上所述, 如果能够应用得当、合理, 教师的个人主页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提高效率, 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

摘要:将教师个人主页用于教学活动, 可以对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个人主页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方便课件下载、提供动画演示、展示教师个人信息, 上传相关科普文章, 展示学生在课程中的作品。实践证明, 这些方法可以大大促进学生学习、研究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率, 增进教学效果。

篇3:教师个人发展三“借力”

19世纪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阿道尔夫·第斯多惠在他的《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书中指出:“学校对你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校,你的全部活动,每一社会关系都会促使你不得不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培养。”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学校也应该是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实现自我教育和培养的场所。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教师如何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借力”。

一、向学生“借力”

新形势下的学生观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将他们视为受教育的对象,而应该视他们为灵动的生命体。学生本就有着属于自己个性,有着独特的灵魂、各异的思维方式,还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这样一个现状:学生的主体意识正逐步苏醒。得益于此,很多时候他们会给作为成人的我们很多提醒和启发,这不就是很好的证明吗?

具体地说,我们应该向学生学习自然流露出来的那种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而言,探索未知是一种乐趣。他们会为了一个在我们看来无须思考的问题而“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得到自己认可的答案而罢休。对比我们自身,随着年纪的增长,不少人更愿意停留在过去的知识积累层面,认为“储存”足以应付“如数家珍”的教育生活。殊不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育发展同样是与时俱进。自我满足所带来的只能为时代所抛弃,为现实所淘汰。我们应该向学生学习面对失败和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乐观。学生因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在形成阶段,因此他们对于问题的思考并不是那么深入,但这种“不深入”恰恰给了他们“重新来过”的底气。面对失败和困难,他们不会想到他人的眼光;面对一些误会,他们也不会“画地为牢”。摔倒了,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继续向前。但是我们自己呢?有时因为工作中的一点挫折就容易陷入“怨天尤人”或者“自暴自弃”的极端思维之中,有时因为一个失败就会有了退缩甚至是放弃的念头……这些无疑都是不可取的,是我们成长路上的“负能量”。一个教师,要想更好地在教育的原野上驰骋,不甩开这些“包袱”肯定是不行的。我们还应该向学生学习因为点滴进步而兴奋不已的那份自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心理上的自我实现的渴求在学生身上尤为明显。所以,平时工作中我们常能够听到学生得意地走过来,高兴地说:“老师,我今天学会了包饺子”“老师,我已经会自己洗衣服啦!”“老师,今天体育课跑步我是第一名”……这些在我们看来如此微不足道的事情却足以令他们快乐许久,而且这种“快乐因子”,很大程度上会促使他们在今后做得更好。其实人应该学会悦纳自我,悦纳的过程是自我肯定的过程,这种给予自己的心理暗示会有效增强我们的信心,为我们更好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提供动力。

二、向同事“借力”

《论语·述而》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身边的同事,也是我们每天接触最多的人群之一。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资源库”,有着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年轻的同事,往往对于工作有着饱满的热情,就像是初升的太阳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光芒;年长的同事,往往兢兢业业一辈子,工作起来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让我们看到了榜样无穷的力量。在我们的同事中,有的有着高超的教学本领,进入课堂如鱼得水,挥洒自如;有的思想深邃,能够站在我们达不到的高度思考教育,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扰;还有的心中满是流动的师爱,关爱学生,无怨无悔,尽心尽力……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师道的尊严被撑起,教师的形象被擦亮。可是,俗话说:十个手指头伸出来也有长短。在我们的身边或许也存在着一些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象,有的甚至是我们所无法改变的事实。尽管我们非常不愿意看到这些现象发生,但真的遇到,也应将其作为我们进行反躬内省的契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向领导“借力”

在学校,无论是校长还是其他中层干部,绝大多数都是从教师一步一步走上去的。他们的成长之路,对于我们而言,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教学骨干可以给我们学科教学以方向指引和理念指引。可是一个教师的发展不能只局限于学科的“术”和“技”,更应该站在教育之“道”的层面,做到“道”与“技”兼顾,全面而均衡地发展。因而,有些领导极具感染力的演讲才是我们应该研究并学习的,有些领导灵活巧妙与人沟通的能力我们也应该研究并学习,有些领导处理突发情况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更应该研究并学习……总之,领导们的优点都应该成为我们研究和学习的方向。这样,我们就会在不断的研究和学习中逐渐开拓眼界、丰富思想、活化思维,进而更好地投入教育工作。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教师的个人成长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我们尽可能地向外部“借力”。比如学校,这个我们最熟悉的地方。

篇4:幼班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关键词:教师个人通用教学管理系统,JSP技术,工作流

1 管理平台需求

1.1 功能需求

教师个人通用教学管理平台主要的目标是: 在学校允许的网络环境下, 在数据库和良好的硬件环境下, 利用开发工具, 开发一个具有严谨体系结构的、易维护的、易扩展的、具有良好人机交互界面的教师个人通用教学管理平台, 使得教师方便地修改信息、上传信息、上传文件; 学生查看信息, 查看公告、下载文件; 系统流程化处理用户操作、数据运算, 返回信息。

经过详细的需求分析, 得出子系统的功能应该包括: 登录功能、注册功能、信息展示、 公告展示、教师作业布置、学生作业提交、 用户管理等。以下给出了系统的用例图, 并给出说明。

(1) 登录: 提供注册用户的登录功能。

(2) 查看信息 : 查看教师公布的个人信息。包括个人信息、 论文成果、课程信息。

(3) 文件下载 : 进入教师个人主页的用户都可以对教师共享的文件进行下载。

(4) 查看公告 : 进入教师个人主页的用户都会看到教师所公布的个人公告。

(5) 用户注册: 提供系统用户注册功能。

(6) 修改信息 : 登录之后的教师 , 可以对自己的个人信息进行增删改等操作。

(7) 教师管理 : 登录之后的管理员 , 可以对所管辖的教师用户进行增删改等操作。

(8) 文件上传 : 教师用户可以上传文件到系统。学生用户可以把文件上传给相应的教师。

(9) 返回信息: 返回系统的提示信息。

2.2 非功能性需求

系统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系统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本系统的必要功能。系统处理的准确性要求系统的用户对信息进行修改和对文件进行管理时需要准确无误的处理。 系统处理的及时性要求, 后台系统对数据进行修改后前台系统要及时地反映出修改的情况。

系统的易用性和易维护性: 系统面向的用户是学生和教师人群。主要用户是教师, 由于高校中学科繁多, 并不是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计算机软件使用基础。所以这就要求系统要有良好的用户接口、 人机交互界面、简单明了的操作说明。另一方面本系统是教师的个人教学管理系统会有 相当的重要文件, 如学生作业、教师课件等。所以系统要提供方便的手段供系统维护人员进行数据备份、 日常的安全管理和系统数据恢复等工作。

3 体系结构

3.1 系统结构

本系统在纵向层面自顶向下主要分为3层: 表示层、数据处理层、数据交换层。 表示层主要采用JSP技术, 来实现页面的展示和用户输入信息的传递。在数据处理层通过Java代码来对数据进行处理。数据交换层中运用了连接池技术, 保持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链接, 从而使得系统可以不间断的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3.2 核心模块

核心模块可以分为3个阶段: 系统检测格式阶段、系统处理数据阶段、系统反馈结果阶段。 这3个阶段的关系可以在处理工作流核心类图中显现出来。

Input information类是用户提交填写的数据后用来封装用户数据的, 主要包括Type (处理数据类型)、Size (数据大小)、Time (处理提交时间)、Owner (数据提交者), 工作流引擎可以更具这几个属性对所要处理的业务建立任务列表。

Validation results类是系统对系统提交数据进行格式验证的, 主要包括Ispass (是否通过验证)、Action (所要进行的操作)、Time (验证通过时间), 系统通过对Input information的验证, 得出Validation results的结果, 工作流引擎再通过结果进行下一步操作。

Process类是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核心类 , 主要的完成过程解析, 任务生成, 任务管理的功能, 其中Action函数是调用数据库中已经储存好的处理流程, 来对Task类进行操作。

Task类是对系统没完成一个任务来对数据进行封装和记录下一步操作的, 主要包括Setp (当前步骤)、Nextstep (下一步骤)、Result (处理结果), 工作流引擎通过该类进行人物列表的管理。

Process resule类是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封装的类, 主要包括Type (处理数据类型)、Time (数据返回时间)、Result (数据处理结果), 工作流引擎通过该类进行对数据处理结果的管理和传递。

Out information类是系统对返回数据进行封装的类 , 主要包括Type (处理数据类型)、Size (数据大小)、Time (返回时间)、Owner (结果拥有者), 与Input information类相似, 可以理解为系统的输出数据。

3.3 工作流引擎

工作流引擎是工作流技术的核心, 它在整个工作流的流程处理中实现了工作流实例的运转, 并记录工作流实例的状态, 提供工作流跟踪所需的实例数据, 在整个工作流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

WF Operation (工作流操作类): 该类完成流程的操作 , 负责工作流的解释任务。定义了一些相关的操作 (Task)。

WF Container ( 工作流控制类 ) : 该类是工作流引擎的核心, WF Operation类, WF Function类,WF Exception类都会向该类发送请求, 该类内有制定好的优先级, 负责接受并处理请求, 是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

WF Function ( 工作流功能类 ) : 该类负责创建、保存、 管理、维护流程实例, 通过和WF Container类之间不断的信息交换, 完成对流程实例启动、挂起、继续、结束等一系列 操作。

WF Exception (工作流异常处理类 ): 该类负责等实例流程发生错误时, 根据错误信息, 对实例流程进行挂起、终止、重新递交申请等操作, 使得系统不易崩溃, 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健壮性。

工作流引擎通过接受不同的要求, 通过WF Function类实例化出实际执行的工作流, 其中包括Input information类、Validation results类、Process类、Task类、Process resule类和Out information类。通过WF Operation类控制实例工作流的执行, 遇到错误或者异常, 由WF Exception类给出处理方法, 通过WF Container类进行整体的调控和协调, 从而保证系统不会因为异常而崩溃和死机。

4 功能实现

用户注册功能的实现: 首先用户在页面中填写注册信息, 在填写完后按“提交”按钮来提交注册信息。提交后系统会 自动进行验证, 交给数据处理层, 数据处理层与数据库取得链接, 在数据表中新建用户的信息。如果完成操作, 系统会返回注册成功界面, 否则提示注册失败。

系统登录 功能的实 现 : 用户输入 账号和密 码后点击 “登录”按钮 , 系统自动验证登录信息格式。通过格式验证后, 系统交给数据处理层, 通过查询数据库, 返回是否存在该用户, 如果通过则跳转到后台主界面, 否则显示提示信息。

教师公布信息查看功能: 凡是注册教师在后台编辑的公开信息, 点击“保存”按钮后, 系统通过格式验证, 提交给数据处理层, 根据优先级进行访问数据库, 修改数据库等一系列操作, 完成后返回提示信息。在前台界面用户点击不同的栏目, 就会呈现不同的内容。

教师共享文件下载功能: 凡是注册教师在后台编辑的共享文件, 点击“保存”按钮, 系统会将打包文件提交给数据处理层, 处理层根据不同文件的类别保存到服务器端, 然后在用户下一次查看前台页面进行显示。如果有需要下载, 用户点击“下载”图标, 前台页面会把请求提交给系统, 系统接受请求, 启动下载进程, 并在前台页面给出响应, 显示下载进度。

教师搜索功能: 用户在搜索框中输入教师的姓名或姓名的一部分, 点击“搜索”, 后台根据不同的搜索方式执行搜索算法, 系统会按算法在数据库内进行搜索, 并返回结果, 显示在跳转后的结果界面上。

5 系统创新点

鉴于当下网络教学越来越普及, 本系统立足“方便师生, 提高效率”的宗旨。结合JSP技术、工作流技术、数据库技术、 服务器及硬件技术、Tomcat于Java Web开发技术。力争开发一个性能可靠, 简易高效, 拥有良好人机交互界面的系统。以下是本系统的独特创新点:

(1) 上传文件方面: 对于教师上传的文件进行文件类型分类, 分别是, 课程实验, 软件工具, 参考资料及其他这4个类别。教师在上传文件时可以选择不同的类别, 便于管理。学生在上传文件时在前台可以选择上传的对象, 确定后系统会自动判别文件的大小和格式, 如果不配备, 系统会返回相关信息; 配备成功之后系统会上传到服务端进行保存。教师也可以设定学生作业交付截止时间, 过了时间后学生不可以再上传文件。

(2) 系统流程管理方面: 本系统采用了工作流技术, 在学生作业提交匹配的阶段, 批改的交互, 成绩自动统计, 教学材料自动生成等方面引入和流程管理的方法, 对不同专业不同教师的不同需求有良好的适应性, 针对不同的专业, 系统会按照不同的规则协调各个流程之间的步骤和操作 , 同时由于对全流程的监管, 系统可以给出学生详细的作业提交情况, 从而产生作业缺交情况表, 可以提供老师作为参考。

篇5:幼班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学前教育占有重要地位, 是整个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 但是在我省农村幼儿园老师普遍存在入园门槛低、教育教学及科研水平不高,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专业素养以及教育智慧有所欠缺, 近年来由于儿童安全事件频发, 幼儿园存在的各种问题开始暴露, 迫切需要对幼儿园老师进行培训, 以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国家于2011 年将幼儿园教师作为“国培计划”培训对象, 旨在发挥幼儿园骨干教师示范引领, 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

“幼师国培计划”启动晚、任务重、环境复杂, 自上而下的培训模式, 有许多地方脱离实际, 参训学员没有参与到课程设置中来, 许多课程设置脱离学员的实际需要, 培训效果不理想并造成资源浪费。培训的现状与教师个人的培训需求相偏离, 造成资源分布不均、培训热情不高、培训目的相偏离以及培训效果不明显的情况; 总而言之, 在不同时期, 不同群体必须进行农村教师培训需求的研究, “基于教师需求开展的培训工作是有效培训的保证”能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幼儿园骨干教师的个人培训需求分析

( 一) 教师的培训动力

通过调查发现, 多数幼师表示愿意参加国培项目以提高自身的能力; 参加教师培训最主要的动力是: 提高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水平、改变工作环境、为了评优评职称、服从上级安排。有一小部分幼师表示不愿意参加国培, 原因主要是培训无用论、工学矛盾突出, 满足于现状。部分教师出现了培训功利化, 被培训的情况。

( 二) 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1、通过走访调查发现, 幼儿教师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专业素养对于操作性、实践性强的培训内容更加喜爱和需要。另外不少幼儿教师缺乏教育科研能力, 因此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骨干教师来讲也是较为迫切的。

2、随着幼儿园意外伤害事件的频发, 不少幼儿教师表示希望把安全教育作为培训内容。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 从家长的主动防护和孩子的被动防护两方面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3、由于农村幼儿园课程小学化倾向较为严重, 不少教师希望把如何处理小学化倾向和家长传统需求之间的矛盾作为培训内容。

( 三) 对培训形式的需求

1、课堂形式太过死板, 单一, 幼儿教师有时常常作为一个被动的聆听者, 在课堂中缺乏幼儿教师的主动性。

2、培训形式太过于理论化, 缺乏实践性, 有的东西当时记住了, 后来就忘记了, 究其原因很可能是缺乏实践印象不深刻。

3、在课程安排上, 有些教师对于有些内容已经掌握了; 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对培训形式的需求也不同, 如果不考虑每个教师的实际需求, 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和培训效果不理想。

( 四) 对担任培训者的需求

对于师资的选择上,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 教师非常希望培训者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例如一线名师; 农村幼儿教师同时也师范需要专家教授的讲座与指导。然而对于某一领域的专家, 比如“音乐教师”需求不是特别强烈。

( 五) 对培训时间、地点的需求

通过调查研究, 教师希望培训时间尽量安排在寒暑假, 报到时间灵活多变。培训地点安排在交通方便, 环境较好的地方。

( 六) 对培训考核方式的需求

通过调查研究, 教师培训结业考核的最主要方式应该是卷面考试+汇报课+ 出勤率+ 经验论文, 其卷面考试应当以所学专业知识为主, 幼儿园骨干教师希望进行综合考核, 全方位检验培训的成果, 同时希望多增加些当堂测试。

( 七) 对管理措施与激励机制的需求

通过调查发现, 多数幼师希望健全管理措施与激励机制, 以增强自身的培训动力。同时希望能够增加补贴, 减少后顾之忧。

三、应对措施与建议

( 一) 政府

1. 加大对“幼师国培”的重视, 在财政上增加对农村教师培训的投入。加强培训机构的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 对参训学员提供适当的补贴, 让参训学员没有“后顾之忧”。

2. 重视对培训者的选聘。要选聘关爱幼儿教育事业的一线教师、专家教授、学科带头人等有关人员担任培训者, 真正发挥他们对农村教师的示范引领、促进改革、雪中送炭的作用。

3. 建立长期有效的农村教师培训机制。教育管理部门应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 建立起一批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机构, 为培养本土师资提供保障, 扩大幼儿园老师的培训的广度和力度, 应建立明确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制度, 保障从此幼儿教师参与培训的权利。

( 二) 培训方

1.坚持人本主义, 优化供需环境。培训方要坚持人本主义, 为受训教师提供良好的培训物质基础, 在园所及培训方培训活动的安排上要尊重受训教师本人的意愿, 充分考虑其经验, 兴趣, 特点和专业发展需要。将理论付诸于实践, 帮助幼儿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够提高幼儿教师的兴趣, 很大程度上减少因无聊而引起的旷课, 迟到, 玩手机, 睡觉等情况。同时也避免了一些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幼儿教师听不懂的情况。同时要立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 培训要具有针对性, 教师缺什么, 补什么, 内容要充实有效, 优化供需环境, 满足参训教师的内部发展需求。

2. 优化培训形式, 使其多元化。多开展一些幼儿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的培训形式, 更新培训理念, 摒弃僵化死板的培训模式, 使培训具有生动性, 同时重视培训形式的多元化, 一方面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培训, 比如参与式研讨、外出观摩、听课评优。另一方面, 要注重参训者的不同层次需求, 真正做到以“幼儿教师为中心”, 体现培训形式的主动性。

3. 采用综合性的培训考核方式, 加强培训后期的跟踪指导。培训考核方式要照顾到个别学员的整体情况, 采取综合评价方式, 能够使培训效果检验更全面, 更有效。如果缺乏后期的跟踪指导, 一些幼儿教师很可能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一点阻碍和困难就会放弃不再坚持。要加强培训后期的跟踪指导, 及时解决参训学员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和困惑, 真正使“幼师国培”落到实处。

4. 在培训时间和地点上做到更加人性化。随着培训的深入开展, 部分教师面临着工学矛盾, 教师压力较大, 致使培训效果不显著。为避免工学矛盾, 提高参训成效, 培训的时间方面应该灵活调整, 尽量安排在寒暑假, 避免挫伤学员参训积极性, 培训地点上尽量安排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解决参训幼儿教师的后顾之忧, 以提高培训成效。

( 三) 幼儿园

国培计划旨在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 雪中送碳作用, 为切实提高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 需要加强幼儿园教师校本培训。农村学校要根据市, 区县培训计划要求, 结合本校实际, 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为主的园本培训。

( 四) 教师个人

1.提高自我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农村教师要对自我教师职业具有认同感, 积极投身于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在点滴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自身的能力, 做到不断学习,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努力成为一名更优秀的幼儿园老师。

2. 重视园本学习。农村教师要注重自我教学反思, 园所集体教研,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积累经验, 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同时在有限的教育资源环境下, 要重视不同年级, 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在借鉴与反思中转变教育理念。

3. 重视在培训中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扎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靳蓬.“国培计划”教师培训项目探索与反思—结合河北师范大学近四年“国培计划”项目实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4 (5) .

[2]邢磊, 魏勇刚.农村幼儿园园长培训需求调查[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 (5) .

[3]方怡妮, 牟映雪.幼儿园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 2015 (10) .

[4]曾强, 李三福.学习智慧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 2015 (03) .

[5]王北生, 冯宇红.“国培计划”实施中的现实困境及其突破[J].中国教育学刊, 2015 (10) .

[6]张静, 战勇, 杨光明, 杨晓英, 李绿山, 张翔.“国培计划”——贵州省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状况调查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2014 (6) .

[7]骆晓莉.幼儿教师参与“国培计划”学习效能研究[J].科学咨询 (科技·管理) , 2012 (06) .

[8]李中亮, 宋卫中.河南大学幼师国培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 2014 (02) .

篇6:幼班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评价的标准如此重要, 那么怎样确立一个客观、合理的评价标准呢?或者说, 评价标准确立的依据是什么呢?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源于教学观。教学观是比教学评价更高一个层次上的范畴。教学观是人们对教学的一个总体的观点、态度和倾向。有怎样的教学观就相应地产生怎样的教学评价标准。

从更深层次上讲, 评价本身还必须从哲学的高度进行探究。从教育史来看, 教学观是随着历史发展的, 一个时代有着这个时代特定的教学观, 体现了这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氛围。

在机械论占统治地位的时代, 人们建立的教学评价标准也相应地带上了机械论的色彩。机械论的教学观提出以学科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来建立评价标准, 即根据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先制定的教学目标来评价教师教学的优劣。在评价中主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效果, 以学生的学业成绩的“结果”作为评价依据, 可把这样的评价体系归入“结果论”范畴。

随着西方社会对“机械论”哲学观的批判, 人们在教育中越来越倾向人本主义教学观。人本主义教学观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成长。这种教学观并不认为学习的“结果”是重要的, 而是认为学生对学习的“参与”这个“过程”本身最重要。说到底, 在这个教育全球化的时代, 在这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 在这个“后现代”哲学登上舞台的时代, 并没有什么固定的知识体系是学生必须去学的。教学从总体上面临着大困惑, 加拿大著名教育学专家史密斯教授在他的著作《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中这样表述:“在教育界, 全球化过程造成的普遍不确定性一直在某些方面存在。后现代派就‘什么东西可以信心十足地教给学生’这一问题所怀的担忧, 如今更因‘信心十足地教意味着什么’这一难以理解的问题而加剧———尤其是在所谓的新知识经济时代, 教学往往被简单还原为如何‘管理’教育空间, 除了计划和组织技巧外, 不需要教师有任何个人才干。”[1]随着西方哲学对“主体—客体”、“真理—谬误”这些二元思维方式的批判, 西方后现代哲学流派更加倾向于对任何号称为“绝对真理”的体系进行“解构”。他们认为任何真理都是从某一“视角”出发来看待问题的, 并不存在自在自为的绝对真理。后现代文化的氛围也渗透到了教育领域, 人们从对真理的崇拜转向个人切身的体验世界, 强调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是第一重要的。在这种教学观下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关注教学的“过程”, 强调师生互动, 学生对教学的参与程度在评价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可把这样的评价体系归入“过程论”范畴。

中国的文化传统讲究“中庸之道”, 对结果论和过程论的评价体系采取“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合理取舍的态度。这种中庸的态度也体现在了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上:评价的标准既要体现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 又要体现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评价时既要参照预先规定的教学目标, 又要关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程度。

教育学属于人文科学范畴, 教育科学并不像自然科学那样精确和量化。但是为了体现教学评价的客观和准确, 又必须对评价活动给出一个“结论”。 (评价结论该“如何”给出呢?是采用“计量化”的分值, 还是根据教育学的人文科学性质对评价结论给予文本的描述?这本身就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教学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与评价结果所要求的明确性这两者处于一种“张力”之中, 如何合理把握这对矛盾 (张力) 需要极高的智慧。

由于整个现代社会竞争氛围浓烈,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需要给出明确的评价结果以选拔“胜者”。由于对于精确计量化的自然科学取得的物质和技术成就的认可和崇拜, 人文科学也慢慢开始以自然科学的客观性 (以精确的计量化为特征) 为标准。对计量化的喜好与崇拜甚至到了如此高的程度, 以至于如果某一学科 (例如教育学、心理学等) 不能精确进行计量, 不能最终得到一个“数据”, 那么这些科学就显得“不客观”而配不上“科学”这一称号。人文科学的计量化趋势越演越烈, 20世纪的西方哲学和人文科学对此深感忧虑, 对这个趋势给予了强烈的批判。加拿大著名的教育学专家、教育哲学家范梅南在他的著作《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中对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客观性标准作出了明确的区分, 教育学应追求人文科学的严密性。“我们应该承认, 人文科学对于准确、精确及严密有自己的标准。在定量科学中, 准确与精确往往作为界定测量与设计精良的标志。与此相对, 人文科学则尽量追求对具体事物丰富性与完整性的解释性描述, 尽量使概念的基本本质达到完善。‘严密’的本意是‘坚硬’、‘硬度’。严密的科学研究基础被认为在方法上是严谨的、严格的, 不与‘主观性’和定性研究妥协。‘硬数据’指最能反映数量单位或可测量到的测量的知识。与此相反, 人文科学研究只有在道德和精神的意义上是‘强硬’的时候才是严密的。只有当一个人文科学的文本有勇气追求某些理念的独特性和意义时, 才算是严密的。如果一个人并未准备坚持什么, 那么坚持还有什么意义呢。这同样意味着, 人文科学研究会以‘轻柔’、‘深情’、‘微妙’和‘敏感’的方式将生活现象的意义带入我们的意识。”[2]

人文科学的“计量化”趋势虽然遭到了西方哲学的强烈批判, 但这个趋势本身似乎有进无退。为了追求精确和“便利”, “计量化”的方法也应用到教师教学的评价体系中。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给出一些量化的指标:例如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否合理, 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注重“师生互动”, 教师的板书是否规范, 教师是否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等等。对每一项指标设立一个权重以赋予这些指标相应的分值, 这些指标的分值相加以百分制计算。以这些量化的指标为依据来给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通过给每一项指标打分, 并且根据统计学的权重计算对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效果给出一个最终的“总分值”。评价标准的建立是如此重要, 我们不禁要问:各项指标被赋予的权重“依据”是什么?进一步问:各项指标本身被确立的“依据”是什么?更进一步深究, 用百分制的计量化方法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是什么?或许用分值进行教学评价比较“方便”, “方便”是真理的代名词吗?例如, 甲教师最终得分80分, 乙教师得分85分, 从最终的得分来看, 乙教师的教学水平“当然”要优于甲教师。当两位教师的教学评价通过两个分值摆在我们面前时, 我们不禁要对这个评价结果本身进行评价。一个问题浮现在眼前:这样的评价是否合理?

虽然这样的教学评价考虑到了“结果论”, 即教学是否达到了预先确立的教学目标, 这样的教学评价也同时考虑了“过程论”, 即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注重“师生互动”等, 但这些只是“外在的细枝末节”。通过这些关注细节的指标是否“真”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更令人担忧的是:对这些“外在的细枝末节”的关注恰恰忽略了教师真正的教学能力, 恰恰忽略了教师内在的学识和师德修养, 恰恰忽略了教师个人的才华。

如何评价教师真正的教学能力和学识水平呢?这些都是教师“内在的”个人素质, 我们只能通过教师“外在的”教学行为来对教师真正的教学能力和学识水平“略知一二”。外显的教学行为与教师内在的教学能力和学识修养是怎样的关系呢?或许, 德国哲学家西美尔对伦理学的深刻论述能给我们一些启发。西美尔认为外在的“伦理行为”并不是判断德行的最终依据。任何以命令式的“应然”规定的外在的伦理行为体系无法包容人类广泛的实践领域, 无论是个人的实践领域还是社会的福乐安康。唯有“有德之人”才是一切良善行为最终的“源泉”。有德行的“人”在他的日常的一言一行中自然“流溢”出伦理的意义。作为一切外在行为载体的“人”为他的一切善与恶的行为最终负责。西美尔在他的演讲集《叔本华与尼采———一组演讲》中对此有如下论述:“古老道德所宣扬的思想是, 德行看重的不是事实, 而是事实背后的意志企图。这个思想在此处达到其完整的深度和广度:意志不再被视为具体的、受到某个特定理智推动的冲动, 而是作为基本的存在, 也就是人的那种不受任何时间与变化之决定的自在。与此相比, 那种流行的、对道德责任的逆向追究, 却让人觉得它仅仅是从看重外部行为的司法判定迈出的最初和暂时的一步。可是就凭这一步, 人们却已首先到达了道德主义, 也就是就日常实践而言已经足够的、那种针对个别行为意志的裁判机构;相反, 此时在那条外部道路的狭隘的道德含义背后, 人们才抵达了最后一站, 那形而上的终点站;整个的人, 也就是说, 他的绝对的、不可更替的存在就是载体, 就是每一个别的, 仅仅作为现象的善与恶及其相应责任的真正现实。”[3]

外在的行为并不是伦理判断的最终依据, 伦理判断的最终依据是形而上的整个的人, 良善之人在他的外在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善的伦理意义。相类似的, “外在的”教学行为是教师“内在的”教学能力和学识修养的外显, 优秀的教学真正的“源头”在于优秀的教师, 优秀的教学活动是优秀教师的“整个的人”的自然流溢。对伦理行为的善恶判断困难重重, 真正的教学评价也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标准。如果要对一位教师真正的教学水平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的话, 最终依据只能是这个作为教师的整个的人。或许能通过他的一堂授课 (但决不仅仅依据这“一堂课”) 去“体会”他的作为教师的个人才华。“才华”这个词同时包容了教师的学术水平、师德修养、授课的个人风格、语言艺术等。

如果要对教师的教学给予恰当的评价, 那么评判者的权威性是必要条件, 即评判者本人的教学能力和学识水平要远远高于被评价者。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没能获得物理学诺贝尔奖, 这让我们这些后人感到惊讶。但仔细想来, 这也并不奇怪。据说,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创立之初, 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多多少少理解。它在瑞典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评审面前显然无法获得通过。 (这些权威的评审自己是否能理解相对论还是个疑问) 在这种情况下,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失之交臂就是偶然中的必然之事。评判者的权威性是评价活动和评价结果的合理性的必要条件, 但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却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看得过于重要, 学生的评价在整个评价结果中占有过多的比重, 这岂不可笑?

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首先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的建立意义重大, 这关系到教师成长方向的确立, 即依据“这标准”教师应怎样发展自身的职业修养?到底教师应把精力投入到“是否运用多媒体的手段”、“板书的规范与否”、“教学过渡的设计是否自然”这些外在的方面, 还是把精力投入到“学识是否渊博”、“对教材内容理解是否深入”、“如何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上, 这值得我们深思。如何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恰当的评价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大卫·杰弗里·斯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5.

[2]马克斯·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21.

上一篇:佛山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教招成功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