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幸福诗歌欣赏

2024-05-21

他们的幸福诗歌欣赏(通用9篇)

篇1:他们的幸福诗歌欣赏

一直想要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那怎样才算是幸福呢?哈佛教授泰勒说过,幸福是快乐地去做有意义的事。当然这只是个大概的概念,做自己喜欢的事会快乐,包括做饭、种花、画画、唱歌、旅行,或是单纯地使感官愉悦,至于哪种才能长久地刺激到自己的快乐神经,那就因人而异;对于意义也一样,或是帮助他人,或是个人成长,对某些人来说养育孩子是有意义的、维系爱情可能会成为某些人一生的意义所在,到底自己要做什么事才会有“意义感”,恐怕又是因人而异。

看到这书名,挺好奇“最幸福”的“他们”会是谁,他们的“幸福”生活到底是怎样的?拿到手后,急不及待地随便翻看,里面介绍的全是作者大冰做流浪歌手那十年所遇到的人,流浪歌手居多,看完其中一个篇章,未能感受到心目中的幸福,那人不过是有点自我陶醉地过着能满足自己小冲动且对他人无害的生活,自己开酒吧,招待着喜欢的人,然后酒吧毫无意外地倒闭了,一切又重头再来。就这么看,我无从分辨这是否能称得上幸福。

这书我就是冲着幸福二字来买的,那么这读书笔记,就以幸福为主题,探讨几个与幸福有关的词。

安全感

安全感,这可能是物质主义者,如我,考虑最多的。什么是安全感?周遭环境和钱。在中国的大部分城市还是比较安全的,环境安全问题可以忽略,钱解决不安全感的方式是买吃的、穿的、住的,让自己活下来。那就说,当能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后,钱的多少跟安全感程度就不成正比。

书中提到几个人,基本全是“穷鬼”,一穷二白地就这么漂着。正如书中所说,有多大的能力走多远的路。要能够长时间在外面呆着,得有点“真功夫”,要么能写、要么能唱、要么能画,再不行也得有力气,做点苦力。总之生存下来就可以了。从这点来看,他们不缺安全感。

快乐

尽管到现在我还没推论出书中的人物是否幸福,但是从描述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快乐。前面说到快乐是做喜欢的事。像大冰的小屋这酒吧,太有个性了,大冰选员工真够苛刻,必须要有点“本事”,才能成为酒吧里的一员,哪怕是扫地的。而对于客人他们也是有要求的,必须是志同道合或是有点意思的人才进得去,这明显不是为了赚钱而做生意,酒吧显然成了他们把同道人汇聚的地方,他们的`精神家园。和自己喜欢的有趣的人一起,快乐是那么自然而然。

然而在“正常”的城市里,有多少家店能够做到这样?“无奸不商”的道理成了公开的私密,各种食品安全问题、质量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奸”与“商”很容易被人联想到一起。像大冰的小层,似乎在呈现一种可能,“商”除了可以去“奸”从良,还可以做到优。

丽江、拉萨,对于大冰笔下那些人来说,可能是已经不是景,不是旅游,而是一种可能,他们要营造出一个去物质主义的有情有义的世外桃园来安顿那些同样追求自由的心灵。

家人

世外桃园虽美,然而如果让我在拉萨呆几年,那真是不可想象,最重要还是不知道家人怎么接受得了,恐怕我得先跟他们断绝关系。我不明白那些到处漂的人,他们有着怎样一个家庭环境,那得是有着自由家庭氛围才行,不然每天一个电话催着回家,这日子也不好过。像里面说到嫁给大军的90后姑娘的父母,竟然不反对他们的婚姻,真是难得。书中所写到的人物多是单亲家庭或是自由的家庭环境。就这点来说,看来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漂”。

平静

一直觉得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不管在哪儿呆着都不会觉得无聊,都能保持新鲜感,能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喜悦。现在的社会很浮躁,抱怨的声音、各种乱七八糟的新闻,许许多多的声音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到底需要些什么,需要关注什么。去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把噪音去掉,也许我们会更容易得到平静。到拉萨穷游就有这么个作用,尤其是穷到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手机不能上网的时候。

平静的得来,除了通过去噪音,还要见识丰富,方可能够处世不惊。走的路多了,见的人也多了,当遇到一些奇怪的事情,自然见怪不怪了。这就是旅行的魅力。从尼泊尔回家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感觉整个人都很平静。而书上写的那些人一直在路上,一直经历着,见过比自己穷的、比自己富的、比自己经历更悲惨的、比自己过得更幸福的,这么比较过,内心应该会相对平衡很多吧。

意义

意义是对于幸福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几乎可以说它决定了幸福的层次高度。总觉得僧人与流浪歌手有点相似,都是四海为家,对物质要求不高,重视精神追求。但自觉僧人的幸福度应该会更高一层,因为他们在通过布道来提升社会的精神水平,那可是一个伟大的事业。那么流浪歌手呢?他们在做的事情又有何“意义”?

首先是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事情。从书中所见的,他们在街头卖唱、开小店(酒吧、烧烤店、饭馆之类)……总的来说,他们在很认真地过日子。可能他们没有去做什么“伟大”的事业,他们只是在坚持自己的想法,坚持对生活的态度,认识他们的人,总能受到他们的感染。这算不算也是一种功德呢?或许这也算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行动给予了身边的人改变的勇气,他们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从不屈服,失败了再来,他们一直坚持着最纯正的原创音乐,给参与到他们生活的人带来感动。或者说认真生活本身已经充满意义。

探讨到这里,我仍不敢说他们最幸福,但他们的确是幸福的。不必要把幸福想得太遥远、太复杂,每个在快乐地对待生活的人都是幸福的。

篇2:他们的幸福诗歌欣赏

转眼间,我已经从事教育事业五年了,回想起这几年的教学,我感受最深的是一个学生对老师的关爱。也许是她对我的关爱打动了我,才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坚定的信念。已经是四年前的事情了,这件事最使我感动。

那是刚毕业不久,由于刚刚踏入英语教学这一职业时间不长,每天除了领读课文和单词,还要按时上课,再加上经验不足,不会使用嗓子,所以早上起来去上早读时就感觉嗓子有些疼,还很痒,还时不时的咳嗽,当时也没有在意,总感觉自己年轻,身体棒,不久就会恢复的。但是事实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隔了两天嗓子开始疼的厉害,实在坚持不住就去了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扁桃体发炎,近段时间说话不要大声,休息几天,吃点药。我心里想有那么多学生等着我呢,怎么能休息下去呢。所以从医院出来又去上课了。一节课下来,嗓子又干又痒,头还疼的厉害,向主任请假之后就回了宿舍,躺在床上越想越觉得委屈,当老师太受罪了,简直身心疲惫,还有那么多学生不听话,顿时眼泪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还不如转行呢。想着想着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我还是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了办公室,走到办公桌前突然看到有一个大得塑料袋,里面被塞的满满的。打开一看,还有一张英文加汉语的纸条,上面写道:“Miss Cheng,you are a nice teacher.感觉您的嗓子不舒服,So I bought some 冰糖。希望老师能尽快恢复。”署名:调皮的学生 贾龙涛。这个学生确实调皮,上课时经常在同学后背上贴一些小纸条。所以我也很讨厌他。“老师您太累了,嗓子不舒服就给我们布置作业上自习课吧,您先休息两天。”署名:您的学生 刘晓静。“老师,您……。”“老师,您……。”就这样一共有八位同学在这张纸上签了名。读完这些留言,顿时我的眼泪又流了下来,不为别的,就为这么多学生对我的关爱,连平时我最讨厌的学生都这么关心我,我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篇3:他们的幸福诗歌欣赏

目前我校共有学生645 人, 256 人在校寄宿。学校有留守儿童398 人, 双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学生有112 人, 单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学生有286 人;留守学生父母一年回家一次的约占50%—60%, 一年回家两次的占30%—40%。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 多年来, 我校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积极探索着, 用教师无私的博爱为留守儿童撑起了一片爱的蓝天。

一、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1) 以班级为单位, 对本班留守儿童情况进行全面摸底, 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 并建立责任包干制度, 做到不放弃、不抛弃, 全面覆盖。

(2) 各班班主任在学生入学伊始便建立好本班的留守儿童个人档案, 并协同科任老师对本班留守儿童实行责任包干, 包括家访、谈话、节假日慰问、与监护人及时沟通等, 并进行实时跟踪记录。

(3) 以学校“青少年心理咨询室”“留守儿童关爱协会”为主体, 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 指导留守儿童工作, 逐步建立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体系。

二、通过“幸福小书屋”建设项目, 着力培养学生家庭阅读的良好习惯, 努力加强家长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针对留守儿童兴趣缺失、部分家长价值取向迷茫、社会风气不太理想等现状, 我校从2013 年开始着手“幸福小书屋”建设项目, 引导家长以家庭为单位建设书屋, 对达到标准的家庭书屋进行验收、挂牌, 并给予一定的奖补。初步计划建设100 个, 现在已建成50 多个, 开展书屋图书交换和流转, 引导亲戚和长辈赞助以及社会人士结对捐助、到旧书市场淘书等活动。目前, 书籍最少的家庭书屋也有100 多册, 多的达400 多册。

为了扎实推进“幸福小书屋”建设, 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我们安排了“六个一”活动。学校每年5 月份开展一次读书竞赛或演讲比赛;每年10 月份开展一次学生“跳蚤市场”活动;每年寒假前组织一次亲子共读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读书会讲”辩论赛;每年组织一次家庭读书展示活动;每年组织专人到域内小学开展一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令人欣慰的是, 通过两年的努力, 随着“幸福小书屋”的发展, 我校留守儿童放假了不再到处乱走, 不再进网吧、电游室了, 而是喜欢钻进书屋享受阅读的快乐;家长们也不再有事没事进牌馆, 更多的是泡杯茶陪孩子一起读书, 家长与学生的沟通更多了, 关系更融洽了。

三、以学校乡村少年宫为平台, 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培养兴趣, 陶冶情操, 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关心和帮助

我校乡村少年宫自建立以来就开设了音乐、舞蹈、书画、棋艺、篮球、园艺、摄影等20 多个活动小组, 其对象覆盖了全部的留守儿童。每个星期三作为专门的青少年宫活动日, 聘请专业老师进行指导, 暑、寒假免费开展少年宫训练营活动,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留守儿童放假了也不再孤独、不再乏味。

我校还与以艺术类著名的重点高中———湖南省宁乡县第十三中学开展联谊活动, 成为该校的艺术培养基地学校, 使我校无论在师资方面还是资金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改善, 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我校以及周边两所小学的留守儿童活动的顺利开展。

通过两年多的活动开展, 我校的学生课外活动更丰富了, 兴趣特长也更浓更多了, 校园里到处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我校今年初三毕业生的特长率达到52.2%, 遥遥领先于县内其他中学。我校的书画兴趣小组, 通过“南轩杯书画比赛”现已辐射周边5 个乡镇20 多所学校, 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反响;越来越多的亲子活动使更多的家长参与其中, 进一步拉近了学生与家长的距离。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建设多层次沟通平台, 最大限度地拉近了家长、学校、学生之间的距离, 努力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无缝链接

部分留守儿童长时间与家长分离, 家长与学生之间关系越来越冷漠, 监管的严重缺失使得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严重。针对这一问题, 通过我校的“家校通”平台、“南轩教育”教育热线、“南轩教育”微信平台, 我们能够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通过每一次月考总结、每一次班队活动材料、每一次校运会、每一次学生活动展示、每位留守儿童的阶段性情况总结, 更有家长给子女的通话、信件、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与嘱咐等, 留守儿童能感觉他们的父母其实就在身边, 家长们也能感觉到孩子在我们这里大可放心。

以我校家长学校、关心下一代协会为基地, 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留守儿童的扶助。以“家长·学校”为主题成立家长委员会并与关心下一代协会共筑留守儿童的关爱体系。我校建立了家长定期培训的机制, 经常聘请家庭教育专家进行授课,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关爱学校留守儿童, 切实帮助困难留守儿童克服经济困难, 我校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基金会”, 由家长委员会与关心下一代协会共同管理, 接受广大学生家长的自愿捐款, 用于资助我校的贫困留守儿童、重大疾病留守儿童或因遭遇突发事件而急需帮助的留守儿童, 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帮助贫困家庭的留守儿童顺利完成学业, 让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到目前为止, 我校已筹集家长基金7 万余元, 资助贫困留守儿童185 名, 重大疾病留守儿童7 名, 因突发事件而急需帮助的留守儿童4 人。

五、创新推出“作业包”计划, 解决了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作业抄袭或者不做作业的问题, 扎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往许多学生特别是家里没人管的留守学生回家后不做家庭作业, 每天一清早到校后就借成绩好的同学的作业抄袭, 虽然学校想了很多办法, 但依旧不能从根本上杜绝, 家长、老师都为此苦恼。我们吴明元校长结合GTD任务管理模式, 创新地推行“作业包”计划。每天放学后, 由学生干部收集各科作业, 制成“作业清单”书写在黑板上, 全班同学抄写在专用的本子上。学生回家后, 对照作业清单一一将作业完成, 然后将已完成的作业放入专用的袋子中, 也就是“作业包”。第二天到校后, 学生第一件事就是将“作业包”放入教室外指定的作业收集箱中, 任何人不得打开“作业包”或带进教室。因为作业包在专人检查之前是密封在教室之外的, 从根本上杜绝了学生抄作业的时间和空间。

此举推行一段时间后, 学校又根据部分学生作业完成困难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改进。为了帮助不会做作业的学生, 学校又推行了小组培训的模式。检查作业之后, 老师和组长对本组成员错误较多的题目开展小组讨论及指导, 最终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如今, “作业包”方式在全校已得到很好的贯彻, 原来回家不做作业的学生的家长纷纷反映, 现在孩子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对照“作业清单”逐项完成作业, 积极性和时间观念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成绩也逐步得到了提高。

六、爱心呵护, 加倍体谅, 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

留守儿童是一类特殊的群体, 他们得到父母的关爱实在是太少, 所以很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 因此他们比其他同学更需要老师的厚爱和体谅。学校以班级和学校“心理咨询室”为阵地, 用心构建留守儿童心灵成长的保护网。彭XX是124 班的一名留守儿童, 由于从小就缺少父母的关爱, 加之她的学习成绩又不好, 同学们都不爱和她亲近, 以至于她逐渐养成了不爱说话的孤僻性格。在一次语文课上, 她望着窗外漫天飘舞的雪花, 在草稿本上随意地写下了这样一句话:“雪是美的, 也是冷的。”这不经意的一笔被语文老师捕捉到了, 老师慢慢地走近她, 顺势在这句话的后面补充道:“雪在掌心, 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这话带着炽热的温度, 令她为之一暖。更令她惊讶的是, 老师居然把这句当作“每周好句”当堂读给全班同学听, 在热烈的掌声中, 她绯红着脸, 心中某个角落的雪也静悄悄地融化了。

七、倾情付出, 成就累累硕果

通过近几年的摸索实践, 我校探索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教育措施, 在一定层面初步解决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同时也促进了学校教育功能结构的变化, 使留守儿童教育初步形成制度化。

留守儿童关爱体系不断完善, 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教育我们做到了全覆盖、零缺失、跟踪式责任包干, 使心理、行为上的问题学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纠正和转化。

(1) 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状况大大改善。一是入学率和巩固率普遍提高;二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持续好转;三是心理素质明显增强;四是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近几年来, 我校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 新建学生公寓一栋, 增设学生住宿床位140 张, 更换餐桌85 张;五是学业成绩稳步上升, 留守儿童初中升高中的比例越来越大, 甚至在高考中也不乏我校优秀毕业生的身影。

(2) 教师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学生观渐渐改变, 重教书、更重育人的意识显著增强。同时也促使教师逐步把留守儿童教育与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紧密联系起来, 树立了服务社会的观念。教师通过参加培训, 学习先进教育理论, 写观察日记和教育心得, 普遍提高了对教育科研的认识, 增强了教育科研的能力。

(3) 学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生机。几年来, 我校通过研究与实践, 为留守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生活、教育、管理服务, 增强了服务意识, 在校内树立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风、校风得到进一步好转。学校用实际行动落实了“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 让社会满意”的办学理念, 给外出务工的家长解除了后顾之忧。总之, 通过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与落实, 我校的留守儿童不再孤独无助, 不再认为被遗弃, 家长也不再因为内疚而痛苦不堪, 学校与家长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与学生的关系越来越和谐, 教育教学工作正朝着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顺利开展。2015 年, 我校被评为“长沙市关爱留守儿童先进单位”。

篇4:他们的幸福

有人说,缺少什么,什么就是幸福,可事实上反过来想,幸福,恰恰是拥有什么,什么就是幸福。

日本:活着是福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这场史上最强地震,与大海啸一起袭击了日本,夺去了15800多人的生命,摧毁了东部海岸居民区,并触发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一场核灾难。

280天后,大地震及海啸产生的残骸漂过太平洋,远渡7000公里,抵达美国华盛顿州西北部的尼亚湾。这些残骸包括失事的渔船、整栋的房屋、破损的家具以及遇难动物和人类的尸体。

然而更多的残骸还在海上“航行”。未来3年内,还将有500-2000万吨残骸陆续到达北美洲西海岸。

同时,日本动物保护团体经过长期努力后终于得到政府批准,开始搜救地震后被遗弃、目前可能仍在福岛隔离区艰难存活的宠物。

很显然,“猫叔”是最受牵挂的宠物。这只住在日本岩手县乡下,原名“篮子猫”的雄性土猫,以憨态可掬的面容以及头顶万物的特技红透网络。由于它长得实在太像一个与世无争的大叔而被中国网民亲昵地称呼为“猫叔”。

震后,岩手县完全断电,猫叔的官网转为自动更新模式。“猫叔,你在哪儿?你还好吗?” 3月8日刚刚为“猫叔”庆祝了9岁生日的中国猫迷十分担心。在当时最新的一篇日志里,猫叔家另一只名为“赤壁”的猫咪悠然自得地坐在窗前瞭望蓝天,有人留言这样写道:“心里说不出的难受滋味。在自然灾害面前,一切生命是如此的无力渺小。”

3月14日中午,新浪微博终于挂出了证实“猫叔”一家平安的消息,几小时内此消息就被狂转近万次。

与其他默默消失的生命相比,猫叔是幸福的,它不仅在大灾难中得以生还,而且还被无数人记挂。

“为什么我们总是牵挂这只猫?猫叔无疑代表了我们对理想世界的某些期待:田园世界、隐士情怀、欢乐惬意的生活。但愿这一切别被一场灾祸完全毁灭,让猫叔继续替我们度过我们无法实现的逍遥生活。”

利比亚:和平是福

继日本之后,利比亚,这个原本遥远而陌生的国度,因为一场始料未及、来势迅猛的内战吸引了国人的目光。2011年10月20日,“沙漠之子”卡扎菲最终死于沙漠,利比亚也正式进入“后卡扎菲时代”。

利比亚不能算是一个穷国。广袤的土地、丰富的石油资源、人均GDP15000美元……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利比亚整体发展水平低下,基础设施落后,贫富分化严重,人民生活贫困,失业率在北非国家中“名列前茅”,全国600万人口并未享受到国家石油的资源红利。

战争,无论谁胜谁负,普通民众永远都是受害者。即使战争停止,利比亚形势只是一个新起点。虽然卡扎菲走了,但饱受苦难、渴望安宁的利比亚人民需要一片净土。

“我们出来避难已经几个月了,这次回来,就不会再出去了,这里是我们的家!”工程师奥萨玛的汽车里载着他的母亲、妻子和子女,他们奔波两天才到拉斯杰迪尔口岸。

虽然天气依然燥热,但等候的人们早已告别了一个多月前的满面愁容,从他们眼里透露出来的,是对幸福的期待。

索马里:饱腹是福

国际社会不希望看到利比亚演变成第二个索马里。这里充满了悲伤与不幸。卡尔图姆·穆罕默德守在小土丘旁,一言不发。那是她孩子的坟墓。

三周前,卡尔图姆还是5个孩子的母亲。如今,有4个孩子夭折了。“我是眼睁睁看着他们饿死的。”

2011年,非洲东北部“非洲之角”地区的索马里、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地遭遇60年来罕见旱情,受灾人口大约1240万人。“非洲之角”是世界上脆弱的地区,即便最微小的降雨量波动都会成为压垮普通民众生计的最后一根稻草。

索马里灾情最为严重。据国际救援机构估计,全部750万人口中,约有360万人遭遇饥饿威胁,数万人已死亡,包括众多婴幼儿。

由于反政府的青年党控制了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很少有援助组织被允许进入当地展开救援。卡尔图姆决定前往“大城市”摩加迪沙找门路,让病饿交加的孩子有口饭吃。

7月20日,联合国宣布索马里南部处于饥荒状态。当天,卡尔图姆带着孩子们开始了长途跋涉。他们从尘土飞扬的山区小路赶往摩加迪沙,就在抵达目的地的时候,卡尔图姆的4个孩子因为严重营养不良以及其他并发症死在了她的怀里。

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是援助索马里的国际人道主义组织之一。在索马里的一个救济营外,民众排成队,等待领取热食。在儿童喂养中心,孩子们张着大嘴,等待救援人员手里的花生酱。

在救济营的病房内,很多母亲和婴儿的手上都扎着针头,接受输液。这里吃喝有保证,还有给孩子看病的医疗设施。在卡尔图姆眼中,这就是目前所能想象到的最美好生活。“我们已过上了舒适的生活,没人想离开这儿了。”

巴以冲突:回家是福

即便吃喝不愁,以色列士兵沙利特依然想回家,他已经“被迫”离家5年了。2006年6月25日,哈马斯下属3个武装派别突袭一处以军哨所,打死两名士兵并绑架了时年19岁的以士兵沙利特。

为营救沙利特,以军对加沙地带展开代号为“夏雨”的军事行动,并一度抓捕了包括巴内阁部长和立法委员在内的60多名哈马斯官员。面对以强大的军事压力,巴武装派别坚称不会释放被俘士兵,而且借此向以军下达最后通牒,要求用沙利特换取被以关押的1000名巴勒斯坦人。

然而,以政府坚称不与恐怖分子谈判。在巴方设置的最后通牒到期后,以军大举进攻加沙地带,巴以冲突随之升级。此后,以军反复进占加沙地带,整个行动持续4个多月,共造成400多名巴勒斯坦人丧生。

最终,在多方斡旋下,经过艰苦的谈判,2011年10月11日哈马斯与以色列终于就释放战俘问题达成协议。根据协议,以色列将释放1027名关押在以监狱内的巴勒斯坦人,以换取被哈马斯俘获的以军士兵沙利特。

也许,这次沙利特终于能够回家了。

英国非法移民区:居留是福?

相比沙利特想要回家的强烈愿望,另外一些人,却离开家乡,非法潜入其他国家。他们被称为“非法居民”。

现在英国的非法居民正在与政府对峙。早些时候,英国议会向“戴尔农场”下达了拆迁令。按照英国政府规划,整个拆迁工程将耗资18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8亿元),堪称英国史上“最昂贵拆迁”。

戴尔农场是欧洲最大的吉普赛人和流浪者的宿营地之一,还是最大非法居民区之一。那里居住着数千名露宿游民。到2011年,该农场定居的流浪者已超过2000人。

10年来,英国政府始终认定戴尔农场宿营地为违法建筑。由于宿营者声称无家可归,没有收入,当地政府束手无策,只能任其扩大。2010年,继法国大规模驱逐吉普赛人后,卡梅伦政府也对戴尔农场约80户人家下达了迁出戴尔农场的驱逐令。

2011年10月10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伦敦举行的一次有关移民政策的演讲中表示,英国政府将进一步收紧移民政策。此外,卡梅伦还希望能掀起“全民运动”,号召全国的每一个人通过举报涉嫌非法移民者,帮助政府一起“收回我们的边境,让非法移民者回家。”

看起来,非法居民们的“幸福生活”即将结束。然而出乎政府预料的是,强制拆迁遭遇了营地居民的抵抗。在11个小时的拉锯战后,伦敦高院法官斯图亚特宣布授予当地流浪者一道暂缓强拆的强制令,给予他们“最后喘息”的机会。

或许,非法居民们确实需要为自己的幸福,另谋一个可靠的出路。

他们的幸福在哪里?

2011年11月23日,美国华盛顿,北美最大的食品和药品零售商之一西夫韦在沃尔特·华盛顿会议中心举行了第12届“西夫韦分享盛宴”。低收入者和无家可归的居民在这里免费享用火鸡大餐、服装和健康检查。

2011年10月8日,英国人阿瑟·夏普为了对抗经济危机,决定领着自己的老婆和三个孩子搬进一辆改装车里。他们以前住在一个小公寓里,当他们要求换成大一点的房子时,却被告知要等六年。现在阿瑟·夏普花钱将车改装成了四个小卧室,楼下有厨房,还有自制沙发。当然,改造还在继续。

2011年9月15日,美国人茱莉一家遭到驱逐。由于持续的经济和住房危机,茱莉丈夫约翰失去了40%的生意。这个五口之家拖欠房租被业主告上法庭,副警长递交了一份法院搜查令。尽管茱莉一直恳求和哭泣,但她家的东西还是被强行搬到了门前的草地上,房子的锁也被换了。

你瞧,各种幸福与不幸的事情每天都在世界各个角落发生。也许在传说中的2012末日到来以前,我们完全可以放宽心态,先享受这个美好的2012春天。

高高兴兴上学去

日本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是在地震后不久,日本福岛原町高中的孩子在地震后重返自己的学校。大地震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原町高中所在地被划入“紧急避难预备区域”范围。

温饱的幸福

索马里的海盗非常有名,日子过得看起来很逍遥,但更多的人还挣扎在生存的边缘线上。据国际救援机构估计,索马里全部750万人口中,约有360万人遭遇饥饿威胁,数万人已死亡,包括众多婴幼儿。

告别独裁

2011年10月23日,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的遗体被存放在一家商场的冷藏室内并吸引了众多民众前往“观看”。 独裁者虽然走了,但普通民众永远都是受害者。

简陋的家

非洲的贫穷和饥饿,在过去一年并无明显改善。30岁的索马里难民法蒂玛,在肯利亚达达布难民营过着胆战心惊的日子。她把各种树枝、塑料、纸板等支撑起来做成简易房,作为自己的家。

利比亚能好吗?

卡扎菲身亡后,利比亚人在伦敦骑士桥的利比亚大使馆外欢呼。后卡扎菲时代,利比亚能否实现“平稳过渡”,实难预料。虽然卡扎菲走了,但饱受苦难的利比亚人民的前景依然不明朗。

幸福“留下”

孩子们在英国最大的违章建筑戴尔农场里面享受蓝天,他们在运货车里玩耍,可游客还生活在法庭强拆令的阴影之下。在几年的抗争后,这个耗巨资的拆迁令由于游客的申诉陷于悬置状态。

天伦之乐

十年来,英国政府始终认定戴尔农场宿营地为违法建筑。由于宿营者声称无家可归,没有收入,当地政府束手无策,只能任其扩大。2010年,继法国大规模驱逐吉普赛人后,卡梅伦政府也对戴尔农场约80户人家下达了迁出戴尔农场的驱逐令。

重获自由

2011年10月17日,巴勒斯坦犯人沙利特的亲属正在等待释放的消息。经过艰苦的谈判,哈马斯与以色列终于就释放战俘问题达成协议。这一次,沙利特终于能够回家了。

美国也强拆

美国一名一岁半的小女孩看着自己的家被强拆。屋主说,因为经济衰退导致她照顾小孩的生意日渐不如意,11个月前她已经停止支付贷款,他们家被拆迁队赶到前院,而且门锁也被强行更换。

汽车城新生

底特律,一座迷失方向的城市,由于低生产率和失业,将近一半的人口流失到别的城市。现在,这座城市开始重建。若企业业开始复苏,美国青年的就业机会就能大幅增加。

More Jobs

篇5:我读《他们最幸福》

书中主人公的生活是我向往但又触手不可及的生活。或许我们都曾有一个许巍式的梦,仗剑走天涯,去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去觅一方与世无争的净土,去往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或许每个少年都曾有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就像那个不用手机的女孩“我们出去走走”,两人就背着一只手鼓一直走到珠穆朗玛峰

或许这个世界太过狂热,财富、地位充斥这大多数人的成功标准,所有人的人生哲学也只剩下功利的实用主义。别人的成功沦为自己的目标,这个世界有的只比尔盖茨、乔布斯、马云是成功的,其他的人都是成功的弃儿。所有人都向着唯一的成功标准奋不顾身,一路向前,是的千万个山寨乔布斯出现了,可也挡住了历史前进的道路。可成功到底该如何定义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吧,为何要千篇一律?

这个世界是不是你想要的,为什么那么纠结与它?简单的生活,触手可及吗? 我们的日子还是简单的吗?每天戴着一副光鲜艳丽的外表,极力展现着自己所不具备的素质却再也找不到华丽外表下的自己,每天深夜自己辗转反侧难以成眠。失去了自己,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自己来自何方也不知道去往何处,就这样迷茫着、彷徨着。

篇6:祝他们一生平安幸福

他们在你伤心的时候,深夜陪着你,有的陪你聊天,有的给你打电话,这电话,有的来自相差千里的其他省市,有的来自相隔万里的大洋彼岸,一直一直说着道理给你听,有时说上个三四个小时,只是为了让你继续向着阳光…

在你受了委屈的时候,甚至会为了你跑到你所在的城市,为的就是见上你一面,看看你过的还好吗?可是你因为某些原因离开了那个城市,没有见到他,可他却说他是去那座城市找他的朋友…或许还你以为是真的…直到很长时间以后才知道他是为了你,他的家乡离你的城市好远好远…

在你迷茫困惑的时候,他们会不厌其烦的给你解答,有的给你讲道理,有的嘴坏心好的为你建议,有的就把自己曾经的往事全说给你听,听完之后在你看来或许你的迷茫痛苦和那些往事比起来根本微不足道…他们只是想让你好好的…

在你害怕畏惧的时候,他们会在第一时间打来电话…你怕黑怕打雷,你所在的城市黑夜雷鸣闪电,她会做为一位姐姐的身份打来电话安慰你别怕…一个电话是多大的力量只有你知道… 他们之中的有的人要结婚了,作为新郎,他诚意邀请你,告诉他你还在工作没有分子钱,可他都无所谓…

他们之中的有的人会把你当成家人,当成亲人,那种当成,比自己家里的某些亲戚还要真挚… 他们之中的有的人明明很累很烦,可为了让你笑,他们还是会撑着逗你笑…

他们之中有男有女,他们是一群好人,他们之中有好人中的好人,在我看来他们是最好最棒的人…我喜欢他们…

虽然你和他们在年龄、阅历上有着那么几年的差距,但在你看来这并没有成为你和他们之间交流的问题…也或许他们的烦恼他们的压力你还不懂没有感受,但你告诉自己一定要给他们带来快乐…

或许这一两年是你人生变化最大的时候,但却恰恰是他们陪着你在成长…未来你和他们是什么样你不知道,可你知道他们是你一生之中重要的人,是永不会忘的人…

篇7:他们最幸福经典语录

——大冰《他们最幸福》

浪荡天涯的孩子,忽晴忽雨的江湖,祝你有梦为马,永远随处可栖。

——大冰《他们最幸福》

我希望,年迈时能够住在一个小农场,有马有狗,养鹰种茶花。 到时候,老朋友相濡以沫住在一起,读书种地,酿酒喝普洱茶。 我们齐心合力盖房子,每个窗户都是不同颜色的。 谁的屋顶漏雨,我们就一起去修补它。 我们敲起手鼓咚咚哒,唱起老歌跳舞围着篝火哦。 如果谁死了,我们就弹吉他欢送他。 这个世界是不是你想要的,为什么那么纠结于它。 简单的生活呀,触手可及吗? 不如接下来,咱们一起出发。

——大冰《他们最幸福》

如果所有这一切的故事都没有遗憾的话, 那这一场青春还有什么意思呢。

——大冰《他们最幸福》

人可以向往流浪,实践流浪,但流浪是个多么美好的词汇哦,无需和落魄挂钩,也不应该和乞讨画等号,它本应跟着你自身的能力和魅力合二为一。真正的穷游者皆为能挣多少钱走多远的路,有多广的人脉行多远的天涯。

——大冰《他们最幸福》

如果方向一致,两个命中注定要结伴同行的过客是不会擦肩而过的。

——大冰《他们最幸福》

她不是什么一见钟情,倒好似是沧海桑田后的久别重逢。

——大冰《他们最幸福》

凡事心理上出问题的人都是因为没有真正去做自己。

——大冰《他们最幸福》

如果一个人能够坚定在一个理念里生活和成长,那么,那些所谓的烦恼,终将会转化成安宁和开心,甚至转化成让你内心强大的力量。

——大冰《他们最幸福》

他们依旧各自修行在自己的世界里,安静从容地幸福着。

——大冰《他们最幸福》

貌似恣意生长的我们,实则精进在一条寻觅幸福的路上,在找到句号之前,不停地经历着顿号逗号惊叹号省略号

——大冰《他们最幸福》

我认为这是一个有点扯淡的社会,这是一个悲凉的时代。悲凉到每当我们去认知一个人时,一定要先给人框架一个标签:他是干什么的。哦,他是一个专家、他是个作生意的、他是一个学生……然后以此为出发点,来冷暖远近度量一个人。

——大冰《他们最幸福》

你爱我,我爱你,我每天要给你买一条花裙子穿。

——大冰《他们最幸福》

无常无我,万法因缘生因缘灭,真空生妙有。

——大冰《他们最幸福》

浪荡天涯的孩子中, 有人通过释放天性去博得成长的推力, 有人靠历经生死去了悟成长的弥足珍贵。 我始终认为在某个层面上而言,个体人性的丰满和完善,即为成长。

——大冰《他们最幸福》

这从不是个公平的世界,在这个繁花似锦的时代,我们依旧无法规避匮乏之苦,无法逃脱恐怖的笼罩,周遭总是浸渍着或深或浅的苦难。

——大冰《他们最幸福》

我看到和听到了各种人的故事。见得越多,听得越多,我越理解无常。

——大冰《他们最幸福》

酒喝干,又斟满。 人生本无定数,回首已是天涯,五味陈杂的烈酒,总好过温吞水一杯吧。 忽然想到了许多。平生最不爱喝的就是白开水,如今却在日日平淡的日子里,日日喝着温吞白水一杯。 好像生命忽然就行至水平处,波澜不惊。 还是比较喜欢喝酒。 有颜色的液体,加冰或是不加,在玻璃杯里,散发着诱惑的气息。 开心时,酒是兴奋剂一支,有了,让气氛更加活跃起来。

——大冰《他们最幸福》

爱旅行就去旅行,大不了有多少钱就走多远的路,有多大本事就靠本事混多远的天涯。

——大冰《他们最幸福》

一生那么短,一生何求------唯智慧与幸福耳。

——大冰《他们最幸福》

这个世界是不是你想要的,为什么那么纠结于它?

简单的生活,触手可及吗?

——大冰《他们最幸福》

高三那年,省吃俭用,不买专辑和书,各种零用钱存起来。存了大概1000多块。高考前把火车票买好,目的地西藏。高考结束,第三天早上父母把报纸拿给我对答案然后去上班。背上藏在衣柜里的背包,出发了。这件事计划了一年,只告诉了我最好的朋友,我上火车后她会打电话告诉我妈妈。她还借了我几百块。临走前妈妈要走了我的身份证去办房产证。我不能说不行,说了就暴露了。

——大冰《他们最幸福》

从拉萨唱到丽江后,每天的卖唱慢慢演变成了仪式化的例行日程,履行的比吃饭睡觉还要认真,不唱好像少了点儿什么。 可是,后来有一天我坐在济南的家中,一张张整理两岸三地N个知名歌星的签名EP,撇着嘴念那些龙飞凤舞的赠言时,我念起当年那些未曾沾染人间烟火的民谣,我依旧浪荡天涯的兄弟,那些放声高歌的青春,仅仅只值50元吗? 这都不是钱不钱的事,我知道,这些年,他只是习惯了如此对我。

——大冰《他们最幸福》

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服吗?

——大冰《他们最幸福》

我希望,年迈时能够住在一个小农场,有马有狗,养鹰种茶花。老朋友相濡以沫住在一起,读书种花,酿酒喝普洱茶。

篇8:他们的一天

鲁迅日记:“晴。上午携海婴往福民医院诊。收淑卿寄家用账簿一本。内山书店送来《千夜一夜》一本,二元五角。午后修甫、友松来。往艺术大学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会。夜蓬子来。 雨。”这是鲁迅忙碌的一天,家事、文事排满,特别是下午参加左联成立大会, 发表重要演讲《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晚上还要接待来访的诗人姚蓬子。

胡适日记:“储皖峰先生来谈,他说,他集了我的话做一副对联: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少说点空话,多读点好书。此联甚好。他又最称许我集的《楚辞》联:吾方高驰而不顾,夫孰异道而相安? 我集《楚辞》还有几副:孰不实而有获? 独好修以为常。恐修名之不立,苟余情其信芳。”储皖峰与胡适是同乡,关系亦师亦友。当时胡适任中国公学校长,聘储为大学部教授。储的集联确实浓缩了胡适治学的特色,胡适三副集《楚辞》联则道出了他为人处世的志趣。

郁达夫日记:“星期日,阴晴,向晚有风,似欲雨矣。今天在家里看了一天的家。王老于午前来,在这里吃午饭。饭后小睡,起来的时候,已经四点多了。作张氏菊龄及夏莱蒂二人书。候北新来信,不至,又写了一封信问去了。”虽列名左联发起人,郁达夫这天未出席成立会,在家接待杭州名士、王映霞外公王二南。又致信曾与他合编《大众文艺》的夏莱蒂。当时有不法书商偷印《达夫散文选》,他委托北新书局交涉,故要“候北新来信”。

林语堂日记:“作社论《留美政策》。到新雅请凤。(宝泉二哥并来)”语堂这天的日记最简单。夫人廖翠凤病愈出院,他在新雅粤菜馆设宴,亲戚同席,可谓举案齐眉。社论《留美政策》,当为综合性周刊《中国评论周报》而作。《中国评论周报》是“现代中国唯一一份由一批受过西式教育的中国专业知识分子自己营运的英语周刊”(钱锁桥:《〈林语堂双语文选〉引言》)。林语堂后来长期为《中国评论周报》“小评论”专栏撰写文章,直至1936年赴美定居。

篇9:他们的幸福人生

交际女王

朱丽叶·鲍威尔

朱丽叶·鲍威尔是Twitter上被追随最多的名人之一,她的微博核心的理念就是教人们如何走出狭小的圈子,利用一切机会去与外界交往。“与人交往就是最大的乐事。”她将自己的经验写在一本叫做《3300万人的聊天室》的书里。

朱丽叶说:“社交就是最大的有形资本和快乐,如果一个人只和自己相处,他无疑是可悲的。其实人们可以充分地与邻居、朋友、社交活动中见到的一切人建立联系,只是人们通常懒得这样做。”

朱丽叶是一位社交女王,面容姣好,曾经获得过1989年的加拿大小姐冠军。朱丽叶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是一名电视主持人,然后又成为制片人。在自己工作的这些年里,朱丽叶会保留所有联系人的信息,主动给他们打电话,听取他们的建议,“最重要的是坚持!”

大部分人参加过会议,会议上的观点也转眼成了云烟。朱丽叶会把会议中的嘉宾和观点都记录下来,然后上网找到会议的新闻或者论坛,留言互动,并把那些热门的帖子留存下来链接到自己的微博上。

朱丽叶会注意让自己与那些对未来最可能产生强大影响力的活动产生联系,比如担任MIT创新论坛、纽约大学互动科技项目、美国生产者行会新媒体委员会的客座演讲者,她还为集中了思想界高端碰撞的TED大会做助理。

朱丽叶的交际欲望还不止于此,她希望把自己的交际经验传达给企业和个人。她与一群来自技术、媒体、政治、艺术、科学、创新和商业领域的年轻企业领导者共同创建了集会智库公司(The Gathering ThinkTank)——将大公司的领导者们和卓越的思想家、艺术家与创新者们聚集到一起,让他们就世界的发展方向和我们的应对方式来分享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想法。

第二职业、教与学

能做“创新工厂”的人,生活要很多元

凯伊·米克斯

凯伊·米克斯是创新工厂(1nnovatlon Plant)创始人,也是瑞典麦拉德伦大学创新科技学科教授。米克斯已有30多项创新发明获得了专利,并成功创办和合办了15家公司。他最近的身份是担任一系列电视节目的主持人,这些节目都是以他开创的“72小时创新竞赛”命名的。竞赛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在持续的72小时内完成全部比赛活动,其中包括创意、制作、评估、专利注册等完整的产品创新环节。

米克斯认为,任何人只要得到适当的指导和支持,都能成为创新者。现在,他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自己的创新方法教给更多的人。

“2007年初,我在瑞典组织了第一次“72小时创新竞赛”,获得了成功。比赛一共诞生了30个有开发潜力的创意,获得了7个专利新产品,3个产品的生产许可已被企业买断。”

米克斯出生在二战时期,当时的物资非常匮乏,童年的玩具想都不要想。“那时就得学着给自己做点玩具。”大学时代,米克斯学习的是艺术,后来却做了个木匠。木匠的工作释放了在米克斯体内蛰伏多年的创造基因,“小时候我不调皮,我很安静,但是自己有很多的想法。因为懒,所以做事总喜欢找到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这个有想象力、安静、有点懒的小男孩最终找到了自己的Soul Mate——发明,而他专心于这项工作,直到今天。

卓越的核心竞争力

做了50年兽医的作家

吉米·哈利

吉米是个苏格兰人,他大概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兽医,他一生一世热爱着自己的工作,一直做了50年兽医,并把他的职业经历写成了《万物有灵且美》、《万物既伟大又渺小》、《大地之歌》等一系列书籍,本本畅销。

1979年,吉米获颁大英帝国勋章并谒见女王,1982年获颁皇家医学院特别会员,1983年获颁利物浦大学荣誉兽医博士。这些荣誉都没让吉米离开他的兽医工作。吉米收到与女王共进午餐的邀请时,他的儿子目瞪口呆。吉米只是淡定地说:“我想这个邀请我不好拒绝吧,你说呢?”即使年近古稀,吉米仍然在乡间照料动物。

吉米的工作并不是简单地为动物治病,而是解除动物的痛苦。他感动于每一次新生命的降生,认为“接近动物、了解动物,并且和它们成为朋友,才应该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当然,这不是惊天动地的满意,而是那种在默不作声地为这片可爱的土地上的小生命服务的满足感”。当治好患有缺钙症的羊,看到它们又能站立走动时,吉米激动地写道:“这是我一生中最兴奋的时刻,因为我看到绝望变成希望,死亡变成生机——一切都是在几分钟之内发生的。”

对人与人的关系,吉米看得很自在。做兽医这份工作,吉米并不企求别人的感谢。在《万物有灵且美》一书里,他写道:“有的时候,我也会顶着大雨在牧原上为母羊接生——那时候的农户看到一位兽医全身湿透地趴在地上,心里一点也不会觉得歉疚什么的。”

BBC把他的经历拍成了电影和系列电视剧《万物既伟大又渺小》(AII Creatures Great and Small)。

如吉米在《万物有灵且美》的开篇中所写:“每当我钻进被窝搂着海伦时,我都会想到这世界上再没有比在天寒地冻的夜里搂着自己的好女人更享受的事。”做兽医的工作让吉米感觉:“我暂时逃出了生命的洪流,像一艘偷偷靠岸游玩的小船,让自己与那洪流完全脱离了关系。”

米克斯的爱好十分丰富,喜欢航海、旅行、园艺和阅读。“我是一个水手。我有一艘12米长的船,我很多的发明都用在了这条船上,帮助它改善性能。”米克斯最长的一次航行历时6周,“除了偶尔靠港做点补给,我大部分时间都在意大利半岛周围环游。”

上一篇:什么路行不通脑筋急转弯下一篇:经典问答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