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心的颜色》

2024-04-27

中班语言《心的颜色》(精选13篇)

篇1:中班语言《心的颜色》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散文诗,初步理解、感受散文诗所表达的秋天的美。

2.能大胆地与同伴交流,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尝试根据散文诗的句式结构进行仿编。

3.感受秋天的多姿多彩,喜欢亲近大自然。

活动重点:

学习朗诵散文诗,初步理解、感受散文诗所表达的秋天的多姿多彩。

活动难点:

能大胆地与同伴交流,有感情地朗诵、仿编散文诗。

活动准备:

幼儿观察过秋天的树木、花朵、水果等景色和实物,PPT 课件。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出示图片,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季节呀?你觉得秋天是什么颜色的?从哪里找到的?

小结:这是美丽的秋天,到了秋天,许多树的叶子变红、变黄从枝头飘落了下来。

2.理解散文诗内容,学习朗诵散文诗。

(1)教师配乐朗诵散文诗,幼儿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诗歌的名字就叫《秋天的颜色》。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诗歌里说秋天是什么颜色的?

提问:诗歌的名字是什么?诗歌里说秋天是什么颜色?

小结:秋天是黄色的、红色的、白色、绿色、绚丽多彩的。那散文诗中的秋天有这么多的颜色,都是谁告诉我们的?让我们再听一遍诗歌。

(2)教师再次完整朗诵,带领幼儿完整欣赏、分析散文诗,感受散文诗中不同的语气变化。

提问:散文诗中都有谁告诉了我们秋天的颜色?①小草说秋天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是黄色的?小草是用什么语气跟我们说话的?为什么?

②枫叶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枫叶说秋天是红色的?枫叶说话的语气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

③白菊花说秋天是什么颜色的?白菊花的语气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

④松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松树说秋天是绿色的?它用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

⑤这是谁?大地说秋天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是绚丽多彩的?大地是什么样的语气?

小结:小草到了秋天会变黄,枫叶到了秋天会变红,白菊花在秋天开放,松树是一年四季常绿的。因为有了这么多颜色,所以秋天的大地才绚丽多彩。

(3)师幼分角色朗诵散文诗,强调幼儿用不同的声音和语气朗诵。

(4)教师和幼儿配乐、加动作、完整朗诵散文诗。

3.根据诗歌的句式结构,尝试仿编单句散文诗。

(1)提问:秋天还有什么颜色?是谁告诉我们的?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仿编诗歌。

(2)出示葡萄、天空的图片,鼓励幼儿用散文诗的句式进行仿编。

4.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在家或活动区的时候,把自己心中美丽的秋天画下来,并组织幼儿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篇2:中班语言《心的颜色》

一、设计意图

新《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我首先联想到散文教学《太阳的颜色》。这一内容的选择,遵照纲要有关条例,我认为既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二、说教材

《太阳的颜色》这篇散文主题单纯,语言朴实,内容浅显,是一篇优美的儿童文学作品。它告诉了幼儿太阳带给我们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给予了幼儿亲切的感觉。

三、幼儿情况分析

年龄在5岁左右的幼儿,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但是生活经验贫乏,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在集体发言时态度拘谨,语言表达不流畅。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点目标

四、说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散文的内容,学习用惊奇,疑问,兴奋的语气朗诵这篇散文。能力目标:启发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创编散文中相似的句子。情感目标:运用讨论,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理解散文内容,培养幼儿欣赏散文的兴趣。能用优美的语气朗读散文。2.活动难点:根据已有的经验创编句型,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活动准备

我在活动前做了如下的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利用散步、谈话引导幼儿观察太阳和我们的关系。

2、教具、学具的准备:与散文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

七、说教法

新《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让幼儿想说、敢说。在活动中,我本着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的原则,采用了以下教法:

1、趣味游戏法: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能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

2、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以及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教学方法。

3、跟诵法:在幼儿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进行跟诵的方法。使幼儿熟悉理解记忆散文中的语句。

4、讨论法:是指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

八、说学法

1、倾听表述法:首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并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仿编句型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2、探索仿编法:教师和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我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拓展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句型的同时,提供了各种图片,以引起幼儿的思考,突破活动的难点。

九、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以新《纲要》为指导,从“理解——感受——体验”三大块,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直观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让孩子能真正理解散文内容、并学会仿编,我将活动设计成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幼儿通过直观的看、听、想,教师启发式的运用教具,理解散文的内容。第二部分:提供幼儿一定的参考,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仿编句子。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环节:提问导入,激发兴趣

——设计提问: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听听都有哪些小动物在讨论这个问题? 分析:简单的提问,让幼儿能很快的进入散文的意境之中。它将枯燥的内容巧妙地隐身其中。通过小朋友自己的思考从而激发了幼儿内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第二环节:欣赏配乐散文。

分析:让幼儿对散文内容有一定了解,幼儿在优美的乐曲伴随下也听得入情入画。为以下的环节作好铺垫工作。

第三环节:幼儿跟诵朗读,突破重点

教师一边朗读散文,一边出示课件,让幼儿从视觉上直观地接触到散文的内容,以及香蕉,苹果,小树,葡萄的颜色的变化。同时幼儿跟老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感受理解散文。——设计提问:香蕉,苹果,小树,葡萄各自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

分析:纲要中指出,让幼儿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这里我采用跟诵法,让幼儿不仅能读准字音,而且跟着老师的引导,能较好地把握散文安静,柔美的情调。读出兴奋,惊奇,疑问的语气。使幼儿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情怀。

第四环节:进行添画,仿编句子,突破难点。

1、教师提供给幼儿背景画,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像去给它们进行添画。

——设计提问:你们知道还有什么东西是离不开太阳的照射的,请小朋友将它们画出来吧!

2、待幼儿完成作品时,教师与幼儿进行趣味性互动游戏。在活动中,我请幼儿根据自己添画的作品去扮演各种形象,教师扮演太阳,手拿一根魔术棒,当这根魔术棒点到谁的时候,这位幼儿就说:太阳吻了一下XX,XX就变成了XX颜色,并做出生动形象的动作造型。分析: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让幼儿进行添画”这一充满挑战性的任务强烈地激发了幼儿无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幼儿积极性很高,在游戏中,我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理想,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

十、活动延伸

篇3:中英语言颜色词对比

一、黑和Black

1.相同点。黑色和“black”在两种文化中都有着神秘的、违法的含义。英语中的表达有:black market(黑市)、black list(黑名单)。而汉语中“黑货”是没有缴税的走私货。另外,黑和“black”在和白和“white”表示“对与错”和“是与非”。例如,“call black white”表示将对与错搞混汉语中的表达则是“颠倒黑白”。

2.不同点。在汉语中,黑色被用来象征忠诚、正直和公正,这是英语里面没有的含义。比如,黑脸包公的形象,就是忠诚、正直而又公正的。对于中国人来说,黑色还有这一些特别的内涵。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黑色是反对革命的代表色,比如“黑组织”、“黑后台”、“黑爪牙”和“黑五类”。

二、白和White

1.相同点。对中国人和西方人来说,白色有纯洁、善良的含义。在英语中,white witch(白色女巫)指的是行善女巫,“white lie”指的是善意的谎言。在汉语中“洁白”、“白璧无瑕”、“白衣天使”等都表示善良纯洁。在中西文化中,白和“white”还可以用来表示无罪的。如果某人被称作是“white-handed”(双手雪白的),这表示他是诚实的或无辜的。“To mark one’s name white again”(重新标记某人的名字白色)表示使某人清白,恢复名声。中文中的“白”,在“不白之冤”、“清白无辜”等词中表示着同样的意思。

2.不同点。“white”在英语中有许多特有含义。比如,“white”在“white elephant”(白象)中表示无用的;在“White Hall”(白厅)英国政府的所在地和“White House”(白宫)美国总统官邸中,“white”表示了权威和权利。“white book”(白皮书)是官方发布的法规。在中文里,“白”因为政治和历史的原因对中国人来说也很特殊。“白”在“白衣”、“白丁”中还表示没有受过教育的、不识字的。因为一些政治的原因,在中国,白色还被看做是堕落的、反动的颜色。比如,“白色政权”有这个含义。此外,“白”在汉语中还表示无效的。比如“白搭”、“白费”和“白字”,它们都意味着没有结果。

三、红和Red

1.相同点。“红”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颜色。在以下用法中,体现了中国人对红色的喜爱:“满堂红”指一个人来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披红挂彩”是为了庆祝令人高兴的事情时的穿戴。英语语境下,“red”也常被重要的人、组织和场合使用。“red hat”(红帽子)和“red cross”(红十字)分别是红衣主教和一个红十字会国际组织,在这两个词汇中“red”有博爱和仁慈的含义。红色常被用作是警示用途。如red light和red alert红灯和红色预警。此外,经济活动中亏损区别于盈利用红色墨水“red ink”、红色字符“redfigure”来突出标识,中西方都有将“红”和“red”作为亏损赤字的代表。

2.不同点。在中国,“红”表示成功和财富,例如“大紫大红”、“走红”、“红人”等等。这个含义还运用到网络社会中,许多人气度和关注度极高的普通人被叫做是“网红”。但在英文中,没有类似的用法。由于历史原因,“红”在中国是改革、共产主义和政治忠诚的象征。“红军”、“红色政权”这些词中都隐含了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决心。而在英语中,red有时是贬义的表述。英文中的“Red Army”(红色军队)即日本的恐怖组织“红色部队”和中文中的“红军”、“红色军旅”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另外,汉语中用“红眼”来表示一个人的嫉妒之心,在英语中同样的含义使用的是“green”。

四.黄和Yellow

1.相同点。黄色被运用到世界各地各种警示的场合中。“yellow line”英国是街边的黄色涂料画的线,在划线区域内只能短时间或一定时间内泊车,同时“double yellow lines”是禁止停车的标识。

2.不同点。在汉语文化中,黄是财富、荣誉和权利象征在汉语中,“黄”有很多情况都与“皇”相通,比如帝王的服饰称为“黄袍”、帝王发布的法令称为“黄榜”。类似的表达还有飞黄腾达、黄袍加身等。而在西方国家,“yellow”常常与胆小懦弱联系在一起。如“have a yellow streak”,意指这个人是懦夫。

五、绿和Green

1.相同点。随着污染的恶化,“绿”和“green”与环境密切相关。例如,“Green Peace”是一个保护环境为目的的国际组织。“Green revolution”指环境保护。“green consumerism”消费主义是对环境无害的消费。汉语也中有,“绿色食品”、“绿色和平组织”、“绿色消费”这样的说法。绿色也是“通过”和“许可”的象征。“give somebody the green light”是给某人开了绿灯,意味给予某人许可做某件事情。另一个例子是“绿卡”或“green card”,是批准外国人在美国依法工作和生活的证明文件。

2.不同点。在中国,“绿”有时表示可耻的或者坏名声。这一等含义在“绿帽子”和“青楼”的表达中看出。

在英国和美国,“green”经常被用来指金钱或财富。比如,“green power”指的是金钱的力量或财团;“green table”用于赌博的桌子;“green stamp”在美国是救济金或津贴发放时所用的。“green”还有不成熟的含义,例如“green corn”是指嫩玉米。衍生到“green hand”和“green horn”新手中,都表示缺乏经验、锻炼和知识。此外,“green”有一种意思是嫉妒或羡慕。所以在英文中,就有了“green with envy”的用法。但如前文提到的,嫉妒在中国颜色词常用“红”来表达,比如“眼红”。

六、蓝和Blue

相同点。“蓝天”在中国通常是“青天”旨代公正、耿直的法官;与此同时,蓝色的天空通常是高远的,因此“青云”表示地位高尚,因而有了成语“平步青云”。

经过了与西方的密切交流,现代中国逐渐衍生出的一个表述:“blue print”(蓝印)是指计划实现的东西。与其对应的汉语中的用法是“蓝图”,在这个含义中“blue”和“蓝”是美好的象征。

不同点。英语中“in a blue mood”字面是有蓝色心情,表示感到难过或沮丧。相似的,“blue Monday”(蓝色星期一),表示愉快周末后回到工作或学校的第一天。在英文中“blue”也与贵族相关,“blue blood”(蓝血)就是指一个人的贵族血脉。从这一含义中还衍生出了“blue ribbon”(蓝丝带),用于颁发给比赛的冠军得主。法语的“La Bibliotheque Bleu”(蓝色丛书),使得blue有了肮脏的或淫秽的含义,如:“blue movies”(蓝色电影)、“blue jokes”(蓝色笑话)当中。这一用法,在中文中,使用“黄”来指代。

七、异同的原因

1.相同点的原因。

(1)生理感观。不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我们主观所理解的内涵是对相同的物质世界的感应和觉知。例如,人们会习惯性的将白色和明亮联系在一起,因此“白”和“white”都和明亮、纯洁和无辜有关。在中文中有“洁白”、“清白”,同样的,英文中有“white sheep”、“white lie”这样的用法。

(2)相互影响。两种语言被其它文化所影响,吸收其它语言的表达方式,是全球化趋势所致。例如,中文中的“蓝图”、“黑匣子”、“白色恐怖”就是分别受到英语中“blueprint”、“black box”的影响而得来的。

2.不同点的原因。

(1)知觉。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事物的知觉角度不同,就导致所使用的颜色词的不同。比如,我们中国人说的“红茶”,英文相对应的是“black tea”,从字面看是黑茶。这是因为,中国人用茶叶泡出来的水的颜色来描述茶,而英国人用干茶叶的颜色来形容茶水。

(2)环境。文化的演变,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称之为“环境”。在英语中,“blue”承载着悲伤、抑郁的内涵,这和地理环境脱不了关系。蓝色更多的是与英国人最常接触到的海洋有关,海上暴风雨和乏味的生活导致生活在海上的人情绪低迷和忧郁。除了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也会影响人们的语言表达。如在解放战争时期,“红军”、“红色根据地”中的“红”象征着革命,而“白色政权”、“白区”中的“白”表示了保守和反革命的含义

(3)宗教。宗教和文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文里的“黄”的积极意义与宗教有关。在道教和佛教中,黄色是神圣的颜色。“黄道吉日”是适合做一些重要的事情的日子,比如举行婚礼和举办开幕式。在中国,“红豆”是爱情的信物,但在英语中“red bean”代表了愚蠢。这源于圣经故事中,艾萨为了一碗红豆汤傻傻的放弃了自己作为长子的权利,将他出卖给雅各布。

(4)其它。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如神话、文学创作、历史典故等也影响了颜色词汇的用法。中国古代传说中,虹为一种会变幻成美丽的女性来勾引男子的怪兽。慢慢的,在中国古代“虹”引申为美女的代名词。在西方,“white elephant”(白象)这一用法则来自一个古罗马历史故事。

八、意义

在跨文化交流中,如果不能明确颜色词汇的文化内涵,会使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流者不能够透彻地理解对方想要传达的意思,直接地形成跨文化交际中的不可避免的障碍。

通过对中英颜色词的内涵对比,我们应该注意以颜色词为载体的文化词汇,深入理解语言背后的历史、地理和风俗。因此,理解颜色词所包含的中西方的差异,从细节上掌握颜色词的内涵,有助于进行更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减少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交流中的失误。

参考文献

[1]陈琳.英汉颜色词对比浅析[J].语言文学研究,2012(2):48-49.

篇4:中班语言《心的颜色》

我上了一节科学《颜色对对碰》,这节课是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了解到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另一中颜色,也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颜色变化带来的快乐。

一直以来,我从小班开始就指导我班幼儿在纸工、毛笔画、做练习等动手操作方面我都会花很长时间教小朋友怎么做,有时说的口干才罢休。在自己教学中讲解示范这一环节我自认为是满意的,可有老师听我的课或者我开课,我总是很着急,心想:小朋友,你们可别出错;快点把今天要学的教给他们吧;快点结束吧!为此,活动结束后,我心理总会感到特别懊恼,刚才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讲解都没好,有些小朋友都还没弄明白,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呢?听了听课老师给我的点评,我知道在我的教学活动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而在讲解过程中最需要改进。在大多数小朋友掌握知识的情况下,讲解少一点;在多数小朋友都不清楚的情况下,讲解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有时要做到集体教学的同时,请个别同学说说,看看幼儿掌握的程度。

我上的科学活动在教学准备、幼儿动手操作方面等,我都考虑的非常周到,而就在最重要的讲解示范的不够清楚,及给幼儿准备了太多的水粉颜料,多数小朋友都没达到我所要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创新,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实践经验,创做出更多更好的操作材料、创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给幼儿们恰如其分的指导,融入孩子当中并以幼儿的心态、兴趣和目光去参與教育和开展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大胆的去动手、动脑,发挥自己的天性。让幼儿在实践中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在每节课后都有及时总结经验,认真反思,为今后的科学活动奠定坚实科学的基础。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的完善和提高教学水平,使自己的业务素质更上一层楼。

篇5:中班语言活动:颜色小跳豆

. 进一步巩固对红色、黄色和蓝色的认识。

. 通过弹跳活动,发展大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活动准备

. 将红色、黄色和蓝色的地垫,拼成共九格的正方形大地垫。

. 红色、黄色和蓝色的图卡。

. 神秘袋。

活动过程

形式 :小组

1. 活动开始,教师可以请幼儿边说儿歌边进行热身活动,如:

我是颜色小跳豆,(抱头蹲下)

上跳跳,(双脚向上纵跳)

左跳跳,(向左侧跳两下)

右跳跳,(向右侧跳两下)

还会单脚跳。(单脚跳三下)

2. 请幼儿观察正方形大地垫,并说一说它由哪些颜色组成。

3. 请幼儿在神秘袋抽取图卡,然后一边说出图卡的颜色,一边双脚跳到对应的地垫上。例如幼儿抽取了黄色、蓝色和红色的图卡,便要依次序跳到黄色、蓝色和红色的地垫上。

4. 待幼儿熟悉游戏后,可增加抽卡的数量,以增加游戏的难度。

活动评价

. 能辨别红色、黄色和蓝色。

. 能双脚跳到地垫上。

活动建议:

篇6:中班语言教案:小黄叶变颜色

1、知道秋天树叶为什么会变黄。(难点)

2、能够更熟练的握笔并进行大面积涂色。(重点)

3、对周围秋天的景象产生观察的兴趣

准备:故事一则、毛笔若干、彩色国画颜料、枯树叶若干。

过程:

一、跟着夏夏的小黄叶

t:有个小朋友名叫夏夏,她在去幼儿园的路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让我们来听听看是什么事。

(讲故事)

t:故事里有谁?(夏夏、小黄叶)

t:小黄叶和夏夏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它要跟着夏夏?

t:他们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二、我也来帮帮忙

1、t:我们幼儿园也有好多这种小黄叶,它们也需要我们的帮忙,你们愿意去帮助它们么?

t:让我们也试着用漂亮的颜色帮它们换身衣服吧。

2、t:小毛笔好朋友又要来帮我们的忙了,让我们和它们打招呼握握手。请你们拿起笔宝宝,看看你们要怎么拿它才会让它们觉得舒服。

(强调握笔姿势)

t:现在请你们快快帮帮叶子们吧。

三、延伸:想一想

t:最后夏夏考了我们小朋友一个问题,要怎样让小黄叶一直是绿色的呢?

篇7:中班语言《心的颜色》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散文诗,理解、感受散文诗所表达的秋天的多姿多彩。

2.尝试根据散文诗的句式结构仿编单句散文诗。

活动准备

1.《秋天的颜色》教师资源、秋天景物幻灯片、钢琴音乐。

2.白菊花、小草、松树、大地等图示、白板。

3.单调秋天的挂图;各种装扮秋天的装饰品,如树枝、枫叶、各种蔬菜水果、小动物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秋天的图片,让幼儿感受秋天的美。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幅图片,请看这里。”

师:“猜猜看这是一年四季中的哪个季节?”

幼:“秋天。”

师:“你怎么知道是秋天,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发言)

师:“秋天是什么颜色?”(幼儿发言)

(二)过程

1.引出诗歌,完整欣赏。

师:“原来在小朋友眼中秋天是这么丰富多彩。有一位小诗人,也想知道秋天到底有哪些颜色。我们一起跟随他去看看好吗?”(播放教师资源,幼儿完整的欣赏)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完这首诗歌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幼:“很美、很舒服……”

师:“老师和你们的感受一样。那这么优美的诗歌你们想不想学会它并分享给你的好朋友呢?”

幼:“想。”

教:“那我们一起先来回忆一下这首诗歌吧。”

2.分析诗歌,幼儿理解记忆,教师带领幼儿回忆诗歌并逐句分析,细致理解、记忆诗句。

师:“诗人是这样说的‘秋天是一幅美丽的图画,秋天里有许许多多的颜色,那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小朋友还记得他都问了谁吗?”

师:“你们还记得诗人最先问的是谁吗?”

幼:“小草。”

师:“小草(教师将小草的图片贴在固定位置)那小草是怎样回答他的呢?”

幼:“秋天的黄色的。”

师:“小草是用怎样的语气说的呀?”

幼:“轻轻地。”

师:“小朋友一起来做做怎样是轻轻地?(抓住幼儿的`典型动作,如小脚轻轻地走)我看到这位小朋友两只小脚轻轻地走,那我们就用这双小脚丫来表示轻轻地好吗?”(粘贴小脚丫图片。)

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朗诵这一句“我问小草,小草轻轻地告诉我,秋天是黄色的。”后面的诗句让幼儿自己摘卡片粘贴,既能让幼儿直观的理解记忆诗句又能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

师:“你们学的非常认真。在不知不觉中你们已经学会了这首诗歌,我们一起跟随优美的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歌吧。”

(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跟随音乐完整朗诵诗歌,伴随优美的动作。)

3.鼓励幼儿创编诗句。

师:“你们朗诵的诗歌真是太优美了。那小朋友们想不想来当一位小诗人,也试着编写美丽的诗句呀。”

幼:“想。”

师:今天老师特意给你们准备了一些秋天的蔬菜和水果,小朋友们选择一个,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你来问问它秋天是怎样的,想一想它会怎样回答你。”(幼儿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教师适时引导。)

教师:小诗人们都已经找到创作的灵感了吧。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我们创编的诗句好吗?”(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创编的诗句。教师及时总结,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说完整话,激发幼儿创编诗句的积极性。)

4.听着音乐,幼儿自由装扮秋天的画纸,进一步感受秋季的美。

师:“小诗人们,你们的诗歌真是太富有想象力了。那么优美那么让人陶醉。秋天不仅是个美丽的季节还是一个丰收季节,但是你们看这里的秋天好孤单呀,空空的什么都没有。你们想不想为他装扮一下啊?”

幼:“想。”

师:“老师正好准备了一些秋天蔬菜和水果的图片,我们一起来装扮秋天吧。”(幼儿拿着自己喜欢的装饰物装饰秋天,教师辅助幼儿装饰。)

5.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篇8:中班语言《心的颜色》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体验阅读的乐趣。

2.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重点: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故事内容和情节。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蚂蚁的生活习性、会唱《蚂蚁搬豆》的歌。

2.物质准备:蚂蚁图片、多媒体课件、大图书、故事图片人手1张。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和幼儿一起唱《蚂蚁搬豆》的歌,激发幼儿的兴趣。

2.提问:小蚂蚁是怎样把豆子搬回去的?请幼儿简单说一说,教师及时鼓励。

3.小结:小蚂蚁一起把豆子搬回了家。有一天它们又出去找食物,它们会发现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欣赏故事课件,理解画面内容

1.师幼共同欣赏故事课件,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操作PPT,逐页为幼儿讲述画面内容。

重点提问:它们发现了什么?它们是怎样做的?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教师重点引导。

2.集体阅读绘本图书,再次理解画面内容。

教师和幼儿利用大的绘本图书再次阅读,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重点提问:小蚂蚁自己搬不动西瓜的时候是怎样做的?有哪些好办法?

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结合图片讲述,体验交流乐趣

1.幼儿自选故事图片和同伴进行交流,讲述故事情节。

2.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的表达和讲述,用动作或语言支持幼儿的表达。

活动延伸

篇9:中班语言《心的颜色》

一、问题的描述

1、目标的制定

任何一个教学活动,要能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开展,必须认真思考活动的价值,既要从教师教的必要性考虑,使教学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也应该从幼儿学的角度出发,考虑幼儿原有的基础,跳一跳能摘到什么果子,所以在制定目标时,应尽量从一个角度出发,体现思维的一致性。从本课的目标制定来看,前一条属于教育型目标,第二条是发展型目标,层次清晰、具体、可操作性强。

2、活动准备

从现场教学来看,该活动准备的比较充分,但如果教师在准备一段轻音乐加入活动,那么整个活动的效果会更加好。

3、活动过程

片断一:观看图片,引出活动。

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欣赏一副图画.认真看,里面都有些什么?

提问:

1、这是什么季节?(秋天)

2、你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

幼儿一:我看到了红红的树。

幼儿二:我看到了黄色的草地。

幼儿三:我看见了菊花。

幼儿四:我看见了小男孩。

…………………………………….评析:幼儿能讲出图中的各种事物,但描述性的词汇不多,这时我犯了一个常见的错误,急于进行下一环节的内容,应该适当地加以引导,让幼儿充分地进行讲述,使用更丰富的词汇。

片段二: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色彩美。

(1)秋天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有红色、有黄色、有绿色、有紫色。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一首关于秋天颜色的诗。

(2)教师朗读诗歌一遍

(3)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幼儿:菊花说秋天是白色的,枫树说秋天是红色的,松树说秋天是绿色的,大地说秋天是彩色的。

(4)出示句型卡:我问**,**说,秋天是*色的。熟悉句型,(5)为什么菊花说秋天是黄色的?

幼儿:因为菊花是黄色的。

(6)那为什么说枫树又说秋天是红色的呢?

幼儿:因为枫树的叶子是红色的。

师:真能干!原来,它们都是根据自己身上的颜色来说秋天的。

师:秋天多美啊,我们一起用最美的声音把诗歌朗诵一遍。

评析:在这里,教师改变了以往成人解释诗歌内容,孩子跟着念的形式,而是让幼儿观察图片,以一种较新的教育手段吸引孩子的兴趣,并引导幼儿自己说出我问**,**说,秋天是*色的。让孩子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掌握了物体的特征,幼儿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则引导幼儿一步步说出重点,并帮助幼儿将散乱的,零碎的语言整理规范。

片段三:发散思维

1、师:刚才菊花、松树、枫叶都说了秋天的颜色,还有很多东西也想来说一说,它们会怎么说呢?

幼一:我问青蛙,青蛙告诉我:秋天是绿色的。

幼二:我问苹果,苹果告诉我:秋天是红色的。

…………

2、我们一起把它编成一首新的儿歌。

评析:苹果、青蛙、橘子、菠萝等这些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幼儿有着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对它们的特性也基本了解,在这里,老师进行了适宜的点拨,然后就融入到孩子中来,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和孩子们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进行口语表达。这里教师将幼儿的回答画下来,也为孩子的创编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纵观整个活动,它来源于生活,所以幼儿比较感兴趣,利用各种教具激起幼儿说的欲望,并创造了一个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给幼儿充分的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活动结构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并循序渐进的将幼儿带入一个又一个的阶梯,始终将重点定位在创编诗句上,是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很好的锻炼与发展,整个活动沐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三、活动反思:

篇10:中班语言《心的颜色》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颜色的微妙变化,从而理解儿歌的内容。

2、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诗歌的创编。

3、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教学诗歌图谱(一张),教学色彩纪录卡(一张),红、黄、蓝三种颜料,毛笔(七支),装有颜色的透明杯子(9个),黑板(一块)、一个帐篷、一台录音机和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宝宝老师带你们去个好玩的地方,好不好啊?(好)现在请小朋友们跟着宝宝老师随着音乐去寻找那个好玩的地方。(音乐完后)孩子们,这就是我们要到的地方——色彩空间。让我们一起来敲门看看这里面究竟住着谁?

小精灵: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色彩小精灵,欢迎来到彩色空间参观!在这个色彩空间里有许多奇妙的事情,你们想不想知道?(想)好,现在请小朋友们找个舒服的位置坐下来。

二、教师进行调色操作,幼儿记录。

1、红黄颜色混合师:小朋友们,刚才色彩小精灵悄悄告诉老师许多关于色彩的秘密,你们想知道吗?(想)现在老师给我们小朋友来变个魔术,比一比,看谁的眼睛最厉害!小朋友,你们看,这两个杯子里面分另有哪两种颜色呀?(黄色和红色)

师:魔术师开始变魔术咯,请小朋友仔细听咒语:“红色黄色手拉手,变出了什么颜色?(橙色)现在老师再用变出来的橙色画一只橙色的橘子。

2、黄蓝颜色混合师:黄色蓝色手拉手,会变成什么颜色宝宝呢?(绿色)

师:现在老师用绿色画绿色的叶子,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念,念什么呢?(黄色蓝色手拉手,变成绿色画叶子)

3、红蓝颜色混合师:红色宝宝说,我想和蓝色宝宝做朋友。让我们来变魔术,一起念咒语。“红色蓝色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茄子。”

4、红黄蓝颜色混合师:黄色宝宝说,我也要和红色宝宝、蓝色宝宝做朋友。咦,当红黄蓝颜色宝宝做朋友的时候,会变成什么颜色呢?(黑色)

教师小结:现在颜色越来越多了,这个魔术真神奇,老师把这些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编成了一首诗歌,名字叫《多彩的颜色》。现在听老师完整地念一遍诗歌。

三、幼儿完整地学习诗歌。

1、幼儿跟着老师完整地朗诵。

师:请小朋友用好听的声音跟着老师念一遍诗歌。(念完后)

提问:谁能说一说你在诗歌中听到什么颜色和什么颜色手拉手,变出什么颜色画什么?

2、老师和幼儿一起朗诵。

师:这次请小朋友拍着手和老师一起有节奏地念诗歌。

3、幼儿分角色朗诵。

师:小朋友们念得真好听。现在进行个比赛,女孩子先念,然后轮到男孩子念。比一比,看男孩子还是女孩子能干。

四、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诗歌创编。

师:红色黄色手拉手,变成橙色变橘子。除了橘子是橙色的,还有什么是橙色的?(花儿、太阳……)那在我们周围还有什么东西分别是绿色、紫色和黑色的?把你认为是绿色的东西画在绿色下面的括号里,把你认为是紫色的东西画在紫色下面的括号里,把你认为是黑色的东西画在黑色下面的括号里。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带着你们的色彩记录卡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吧。告诉客人老师“什么什么手拉手,变出什么画什么?”

五、结束部分。

小精灵:小朋友,我和你们一起去美丽的大自然中发现更多的色彩秘密。

师:孩子们,跟我们的客人老师说再见吧!(客人老师再见)现在我们随着音乐和色彩小精灵一起到大自然中寻找更多关于色彩的秘密吧!

附儿歌《多彩的颜色》

红色黄色手拉手,变出橙色画橘子;

黄色蓝色手拉手,变出绿色画叶子;

红色蓝色手拉手,变出紫色画茄子;

红黄蓝色手拉手,变出黑色画轮子。

教学反思:

此活动是一个小朋友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也充分体现了语言活动的特点。孩子们喜欢说,有机会说,还能勇敢地说。这是因为老师给小朋友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如谈话的形式有自由交谈、分组交谈、个别交谈、等形式,从而使小朋友都有锻炼的机会。而老师活动设计的思路也非常地清晰,小朋友通过引出话题—自由交谈—分组交谈—拓展谈话范围层层深入的环节,轻松地解决了整个活动中的重难点。只是由于孩子对个季节的认识和兴趣也分清了,我觉得通过这次活动小朋友们的想象力,观察能力还提高。

篇11:中班语言《心的颜色》

一、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是“红黄蓝绿”这个主题的一个部分。幼儿通过前两周的活动,感知了美丽、丰富的色彩藏在哪里——红彤彤的太阳、黄橙橙的梨子、蔚蓝的天空等等。在秋景迷人的季节里,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感观发现秋天的变化,并感受到秋天是多姿多彩的。正是这样的生活经验,为本次的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秋天的颜色》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诗。它从多角度引导幼儿感受秋天的变化,以及颜色的绚丽多彩。重复的句式让幼儿更加便于记忆和理解。同时,通过仿编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幼儿与同伴交流的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二、说教材:

(一)活动目标:

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能观察到秋天的各种变化,同时他们的语言能力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能基本讲清楚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及其变化。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点目标:

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知道秋天是美丽多彩的。

2、按照散文诗中的内容仿编句子。

(二)重点和难点:

到了中班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强,语言发展比较好了,但让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用散文的形式表现出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学习按散文诗的内容仿编句子既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

另外,我们班的幼儿大部分对文字符号有一定的认识,在绘画方面也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将图文结合记录仿编的句子也将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

三、说教法:

本次活动运用了谈话法、讲解演示法、记录法等教学方法。

在活动中我主要是以幼儿所熟悉的且优美的散文诗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再用谈话的方式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最后让幼儿大胆地将仿编的内容记录下来,展示给同伴,让他们相互交流,使每个人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

四、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对秋天有一定的感性经验,他们学习的正是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在这样的前提下,幼儿有谈话的内容,想说的愿望,教师再及时地将他们仿编的内容记录下来,幼儿会有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因此,结合幼儿已有的经验来进行仿编,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自主学习的状态。

五、说活动准备:

活动的准备主要分两个部分:

1、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观察秋天,寻找秋天的颜色并做记录,便于教师了解幼儿的知识储备,做好课前的准备。

2、每人2张句型卡、油画棒,是供幼儿记录所用的.。

六、说教学程序:

1、欣赏散文诗,初步理解内容。

幼儿在课前与父母一起观察了秋天,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在开始时,教师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十分重要。孩子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将自己所看所听的表达出来,然后再请他们欣赏散文,将他们的以往经验在头脑中进行整理,使他们初步理解散文的内容。

2、欣赏第二遍,感受秋天的绚丽多彩。

第二遍欣赏时,教师结合挂图,让幼儿将头脑中零散的画面组合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更便于幼儿的学习和理解。纲要中提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幼儿在有了前面各项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幼儿大胆地讨论,他们就能很快清楚地说出秋天小草为什么是黄色的,枫叶为什么是红色的等等,进而来感受秋天的绚丽多彩。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请幼儿跟着朗诵散文诗,能更好地加深幼儿的记忆。

3、仿编散文诗。

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幼儿学习了散文后,对散文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再用句型卡的方式,图文结合,引导幼儿先学习句型,让幼儿能完整地学说“我问,告诉我说:‘秋天是。’”为幼儿用散文的方式进行仿编做一定的铺垫,然后再让幼儿将空白处加入自己对秋天的认识,更容易让初学的幼儿学会仿编。这样他们就会树立自信心,以此来激发每个孩子尝试仿编的愿望。

篇12:中班语言《心的颜色》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散文诗,理解、感受散文诗所表达秋天的绚丽多彩。

2.尝试根据散文诗的句式结构仿编单句散文诗。

3.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4.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过秋天的树木、花朵、水果等景色和物品。

2.多媒体课件、教学资源、大挂纸、笔。

活动过程

一、分享“找秋天”的收获,说说自己找到的秋天的颜色。

1.你找到的秋天里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2.教师为幼儿播放秋天的图片,让幼儿欣赏秋天的美丽,看看都有什么。

二、欣赏散文诗,学习朗诵散文诗

1.完整欣赏散文诗一遍,理解散文诗内容。

提问: 是谁在说话?它们在讨论一个什么问题?(去找秋天的颜色)怎么去找的?找到了吗?谁告诉“我”秋天的颜色的?

小结: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老师发现:如果把小草、枫叶、松树、菊花、大地的话连起来,就是一首很美的秋天的诗。不信,你听!

2.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散文诗,感受秋天的绚丽多彩。

教师一边有感情地朗读散文,一边出示图片,以加深幼儿对散文的理解。提问:

(1)散文中小草、枫叶、松树、菊花、大地是怎么说的?他们认为秋天是什么颜色的?(提醒幼儿说完整句子:秋天是……)

(2)进一步理解诗歌:为什么小草说秋天是黄色的?枫叶说秋天是红的?松树说秋天是绿的?大地说秋天是绚丽多彩的?(引导幼儿讨论)

(秋天来了,事物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很多的植物都开始换颜色,小草在夏天的时候是绿色的,但经过秋风的吹拂,慢慢地的失去了水分,变成了黄色的,菊花只有在秋天的时候才会开花,松树是常青树,因此在秋天的时候还是绿色,大地因为了这么多颜色,所以就变成了绚丽多彩的……)

3.理解诗歌的题目:菊花、枫叶、松树、大地说得都是什么呀?小朋友能把它们说得话编成一首好听的诗歌吗?谁能给这首诗歌起个好听的名字呢?

4.配上音乐,幼儿朗诵诗歌。

三、根据散文诗句式,仿编单句散文诗

1.启发幼儿思考:秋天还有哪些颜色?是谁告诉我们的?教师示范创编:“我问葡萄,葡萄轻轻地告诉我:秋天是紫色的。”

2.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创编散文诗,教师用简笔画的方式记录幼儿编出的内容。

3.引导幼儿把自己想出的内容编入散文诗并一起朗诵。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画画秋天的颜色。

教学反思:

幼儿获得知识总是从已有经验进行转移的。因此,我们在学习这篇诗歌时,主要采用了讨论法,联系法、游戏法。

篇13:中班语言《心的颜色》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散文诗,理解、感受散文诗所表达秋天的绚丽多彩。

2、尝试根据散文诗的句式结构仿编单句散文诗。

3、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过秋天的树木、花朵、水果等景色和物品。

2、多媒体PPT课件、各种水果、蔬菜、植物的图片、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玩游戏:秋风和树叶,提问幼儿:树叶飘来飘去是什么季节?秋天美吗?美在哪里?

2、你觉得秋天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3、教师为幼儿播放秋天的PPT图片,让幼儿欣赏秋天的美丽,看看都有什么。

(二)教师通过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散文诗的内容

1、出示PPT草地图片,同时教师拟声小草讲话,提问幼儿:小草是怎么说的?引导幼儿说出散文诗的原话(小草说:“秋天是黄色的”)。

2、提问:为什么小草说秋天是黄色的?

小结:小草到了秋天会变黄,秋天的小草就是黄色的。

3、出示枫叶、白菊花、松树的图片,让幼儿猜测一下它们都时怎么说的?引导幼儿说出散文诗的原话。

4、老师把这些好听的句子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散文诗,请小朋友来欣赏一下把,听配乐诗朗诵(播放诗歌录音)。

5、谁告诉我们秋天的颜色? 引导幼儿讨论:小草为什么轻轻地说? 枫叶要悄悄地说? 松树要大声地说? 大地要骄傲地说?

(三)教给幼儿创编的方法,让幼儿进行创编操作

1、教师出示句式(我问__,__地告诉我:“秋天是__。”)让幼儿读出这句话。

2、让幼儿回忆在散文诗中这个句式是怎样运用的,幼儿说,教师在线的下面贴上相应的图片。

3、教师让每一位幼儿选一张画有水果、蔬菜、植物的图片(课前已打印),讨论一下,如何运用上面的句式进行创编?

4、师请几名小朋友将你的图片贴到句式下面的相应位置,并在最后那条横线的下面涂上相应的颜色,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创编散文诗。

5、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就编出了这么多好听的散文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吧。

(四)让幼儿画出秋天的颜色,感受秋天的绚丽多彩

1、给幼儿准备一张大纸,让幼儿在上面画出自己认为的秋天的颜色。

2、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涂的是什么颜色?秋天的什么是这个颜色的?

3、秋天有这么多的颜色,秋天美吗?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来说一下?(绚丽多彩)

总结:

秋天的颜色有许多许多,有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等等,咱们一起出去找一找秋天还有没有更漂亮的颜色吧。

诗歌:秋天的颜色

秋天是一幅美丽的图画,美在哪儿呢?

我乘上一片落叶做的小船

要去看看美丽的秋天。

我问小草,小草轻轻地告诉我:

秋天是黄色的。

我问枫叶,枫叶沙沙地告诉我:

秋天是红色的。

我问白菊,白菊微笑地告诉我:

秋天是白色的。

我问松树,松树大声地告诉我:

秋天是绿色的。

我问大地,大地骄傲地告诉我:

秋天是绚丽多彩的。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够成熟,缺乏连贯性;孩子们安静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仍需加强等等。总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争取做得更好。

上一篇:到腾越中心小学听课心得体会下一篇:顿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