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矛盾纠纷 夯实稳定根基

2024-05-06

化解矛盾纠纷 夯实稳定根基(通用9篇)

篇1:化解矛盾纠纷 夯实稳定根基

化解矛盾纠纷 夯实稳定根基

汶上县司法局局长贾如轩

近年来,汶上县司法局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坚持以化解矛盾纠纷为主线,以提高调解效能为目标,不断创新调解机制,拓展调解领域,探索调解方法,提高调解效能,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有效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和民间纠纷,为构建“平安汶上”、“和谐汶上”做出了积极贡献,较好地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2010年,全县共排查矛盾纠纷2143件,调处成功2104件,调处成功率98.21%,防止“民转刑”案件15件71人次,制止群体性上访17件105人次,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社会的稳定。

一、经验做法

(一)人民调解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按照“四落实”、“五有”、“六统一”的标准,汶上县不断加大人民调解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投入资金近百万元,实现了县、乡镇、村居三级调解工作微机联网,提高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各类调委会基本实现了组织、制度、工作、报酬“四落实”,工作场所、标牌、印章、文书、统计台帐“五有”,以及标牌、印章、标识、程序、制度、文书“六统一”。在新型农村社区建立了“两室两窗口”(即调解室、普法室,法律服务窗口、援助窗口)。整合司法所和法律服务所的职能,形成调解工作合力。以示范司法所创建为契机,大大改善了基层调解组织的场所设施和办公条件,为人民调解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人民调解体系不断健全。成立了县调解中心,负责全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指导、协调、监督、管理和跨行业重大矛盾纠纷的调处;全县14处乡镇全部成立了乡镇调解中心;在县直机关部门成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凡50人以上企事业单位和行政村居全部建立了调委会。积极推动专业调委会建设。设立了专门的医患纠纷调解办公室,积极开展医患纠纷专业调处机制;与县公安局联合在交警队成立了汶上县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委员会,使全县医患纠纷和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能够得到及时和专业化调处,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健全完善了县调解中心、乡镇调解中心、村调委会、调解小组、十户三员“五级”调解工作网络。截至目前,全县各类调解组织达 613个,网络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统一指挥、密切配合的调解网络体系,确保了全县大局的和谐稳定。

(三)人民调解机制不断完善。完善预警机制。加强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预警工作,实行循环式、不间断排查,及时掌握矛盾纠纷苗头,有针对性地做好矛盾纠纷防范和调处工作。完善排查调处机制。坚持预警在先、教育在先、控制在先、调解在先的原则,采取“过筛式”、“拉网式”、“地毯式”的方法,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坚持把

定期排查和不定期排查、集中排查和经常性排查、普遍性排查和重点排查、面上排查与内部排查相结合,做到边排查边调处,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完善联动联调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对争议不大的矛盾纠纷,即时进行调处;对相对复杂的矛盾纠纷,联合有关部门采取合议制方式进行调处;加大对专业性较强的矛盾纠纷、特殊纠纷和重大疑难纠纷的专题调处力度,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共同做好调处工作。完善诉调对接机制。组建了“诉调对接”调解室,负责承接、分流、调处领导交办、法院委托、部门移送、基层调委会上报的重大矛盾纠纷,有力地缓解了审判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完善矛盾纠纷信息上报和月通报机制。建立了村(居)每半月一次、镇(街道)每月一次、县每季一次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制度。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制定完善处置群体性矛盾纠纷和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映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在农村,全面推行“三权六责”制,理顺了司法行政机关基层调委会的管理和指导关系,从根本上保障了调解队伍的稳定,促进了调解工作的高效开展,使“第一道防线”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2010年先后集中开展了春节、全国两会、“五一”期间、上海世博会期间和广州亚运会期间等几次专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今年,在全县深入开展了三百三千化解矛盾纠纷专项行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人民调解领域不断拓宽。各类调解组织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创新调解方式,将人民调解与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公证、法律援助等相结合,在调解中普法,在普法中预防纠纷,着力调处化解涉及土地承包、村务管理、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等方面的群体性、复杂性矛盾纠纷。推行重大纠纷庭式调解,依法规范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提高人民调解的法治含量。

(五)调解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把提高调解员素质作为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内容,定期对调解员进行政治业务培训,有效提高了基层调解队伍的调解能力和业务水平。各司法所以调解例会为平台,以会代训,促进调解人员知识更新,提高解决疑难纠纷的能力。开展调解文书的质量检查与讲评,调解工作进一步规范化。邀请律师、法律服务人员授课,针对存在的问题,对调解协议书的制作程序、注意事项、规范用语、具体要求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举办《婚姻法》、《劳动法》、《心理学》等理论知识讲座,调解知识与技巧、调解协议书制作的培训,使专职调解员的调解方法与技巧不断完善,依法调解的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县共建有调解中心15个,村调委会493个,各级调解员2439人,“十户三员”4.27万人。

(六)调解经费保障不断加强。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2009年7月,县财政局和县司法局联合出台了《汶上县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管理暂行办法》,采取以案定补等多种形式积极落实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着力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健康发展。2010年,全县共申报人民调解案件610余件,经审核批准477件,落实以案定补资金10万余元,充分调动了广大调解员工作积极性,更好的发挥了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独特作用。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好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大量的矛盾纠纷来自基层村居,我们将协调争取各乡镇、部门把人民调解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人民调解工作中的困难,经常听取汇报,及时帮助解决问题。逐步改善基层调解组织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为人民调解工作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按照“分工负责、归口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加强人民调解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汶上建设领导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全面落实人民调解工作责任制。将人民调解工作列入考核内容,增加分值比重,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表彰奖励人民调解先进单位和个人,营造人民调解工作的良好舆论环境。

(二)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建全完善人民调解员选聘机制。按照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的要求,抓好调解队伍建设,不断把那些政策法律水平高、年轻有为、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充实进调解队伍,有效提升调解队伍的调解能力。特别要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法律进乡村、依法调解矛盾纠纷、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以解决目前人民调解员队伍不稳定的问题,并由司法行政机关颁发“人民调解员资格证”,实行持证上岗,实现人民调解队伍规范化。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和方式,加强调解员队伍的政策理论教育,搞好法律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调解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依法调解、规范调解的能力和水平。

(三)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一是健全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机制。正确区分矛盾的不同性质,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结合起来,建立人民内部矛盾经常化、制度化的调处机制,主要采取经济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的得失矛盾,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的是非矛盾。二是建立敏感的社会预警机制。通过落实责任制,发挥专门机关的职能,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建立有效的社会管控机制。对因小团体利益、个人利益产生的越轨和违法行为,能有力、及时地制约和打击,对诸多反社会的力量能有效地控制,使各种矛盾与冲突都在法治基础上得到调节与解决。

(四)健全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构筑“大调解”工作格局。紧紧把握当前社会矛盾,转变以往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整合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各行政主管部门在各类纠纷化解上的职能优势,巩固和完善县、乡、村三级调解网络建设,构建纵到底、横到边,依托基层、多方协同的调解网络体系。强化社会联动调处,把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由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共同参与、配合联动、协力调处社会矛盾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立“早预防”、“快反应”的应急调解机制,把排查重点放在基层,坚持矛盾纠纷的定期排查和专项排查制度,在重点时期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排查调处,把调解工作介入到重点工程建设、拆迁改造、社区建设和劳动争议等极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重大事件中来。进一步整合社会各方调解资源,建立联办联调机制,依靠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工作制度,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程序,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管理,依法维护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增强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公信力。

(五)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落实保障措施。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投入,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把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经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补助经费和专职人民调解员的补贴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强人民调解工作的保障能力。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激励考核力度,建立人民调解“以奖代补”制度,根据基层调解纠纷的难易程度和实际工作量,设置不同的奖励标准,既可合理解决人民调解员报酬,激励基层调解员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的积极性,又可充分激发、调动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

(六)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将调解与普法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特别是《人民调解法》的宣传,宣传人民调解在解决简易民事纠纷中的优点和优势,鼓励当事人选择以人民调解方式解决争议不大、案情简单的小纠纷。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宣传人民调解员的模范事迹和调解案例,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篇2:化解矛盾纠纷 夯实稳定根基

化解矛盾纠纷,稳定劳动关系。整合劳动协商、劳动监察、劳动仲裁职能优势,推动劳动关系源头防控、常态执法、调解优先,形成三位一体劳动争议纠纷调处工作机制,将大量劳资纠纷有效化解在仲裁、诉讼之前,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将劳动关系协调由原来的三方机制升级为三方四家。实施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专项行动和集体合同“彩虹计划”,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和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均达xxx%以上,企业工资指导线和最低工资标准实现动态调整、按期发布。二是加强重点行业、企业、领域劳动用工监察执法。抓监管、促规范、维权益,整治农民工工资拖欠行为步入法治化、常态化、长效化。今年以来,全县共检查用人单位xxx家,涉及职工xxx万人,补发工资xxx万元,补签劳动合同xxx份。受理劳动争议案件xxx件,当期结案xxx件,结案率xxx%。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明显加强,规模以上企业、乡镇街道调解组织组建率分别达到xx%和xx%。

篇3:化解矛盾纠纷 夯实稳定根基

一、农村社会矛盾现状

据调查, 近三年来永登县社会矛盾呈逐年上升态势, 从矛盾纠纷的主题看, 随着群众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 公民与法人之间的纠纷递增;从矛盾种类看, 包括婚姻纠纷、邻里纠纷、宅基地纠纷、土地承包及流转纠纷、村级财务纠纷、征占地纠纷、赔偿纠纷、合同纠纷、劳动纠纷等。包括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 土地承包及婚姻纠纷尤为突出, 均占年纠纷总数的20%左右。农村社会矛盾调处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在人民法院的统揽下开展工作, 村级设调解员、乡镇设司法所,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在行政调节的同时依法开展仲裁。

二、农村社会矛盾的主要特征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 农村社会矛盾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大前提下不断凸显,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㈠多元化由于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 农村矛盾纠纷由过去的公民与公民之间的纠纷, 发展为公民与基层行政村、公民与企事业单位、公民与行政机关之间的矛盾纠纷等。其当事人已不再仅仅是公民个人, 包括了许多经济个体和行政组织及部门, 矛盾纠纷的主体呈现多元化。

㈡群体化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在二轮土地承包中由于基层行政组织工作疏忽, 经营权证书内容填写不全, 发放不到位引起的土地承包纠纷越来越多, 众多农民成为纠纷当事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 由于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废水、废气、废物的治理, 任意排放, 污染了附近的农田、水源和空气, 给农民造成一定健康损害和经济损失, 企业驻地周围有关群众成了纠纷当事人;在引大灌区移民过程中, 由于土地管理的不严谨, 造成所有权属的争议纠纷, 有共同利益的群众成为纠纷当事人。因矛盾纠纷当事人的群体化而使其规模不断增大, 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㈢多样化以前, 农村社会矛盾纠纷主要以家庭矛盾和邻里矛盾为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 导致农村矛盾纠纷多样化, 复杂化。经济纠纷、合同纠纷、土地征占拆迁纠纷、土地承包纠纷、土地流转纠纷、土地所有权纠纷、历史遣留问题、婚姻等方面的矛盾纠纷成为主流, 其范围包括到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呈现多样化。

三、农村社会矛盾的主要成因

社会矛盾的产生有其深刻政治经济根源和社会背景, 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自然条件引发的不稳定状况。地处边远山区的乡镇, 资源匮乏, 自然条件恶劣, 由于长期的干旱, 造成农民大多数欠收甚至绝收, 再加农业基础设施差, 许多村的农民吃水问题得不到解决, 农民生活得不到保障, 思想动摇, 怨言较大, 上访不断。二是基层干部的宗旨意识淡薄, 缺乏政治敏锐性。部分基层干部素质低, “官本位”思想和特权思想严重, 服务意识、公仆意识较差, 对人民群众缺乏感情, 不能够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三是基层民主化、法制化管理不够健全, 与群众的需要不相适应。随着居民法制意识的增强, 关心集体经济, 要求村务、财务公开的人越来越多。四是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村级组织在贯彻执行国家政策、维护社会秩序、发展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农村基层干部专业结构单一, 村级干部政治理论学习不够, 法律知识欠缺, 处理问题时主观因素影响大, 少数干部法律意识差, 工作方法简单、粗暴, 在群众中失去了信任。五是由于土地流转不规范引发矛盾纠纷。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以口头协议为主, 有些出租土地协议过于简单、内容不完善, 对弃耕的土地流转时与村上签订协议, 主体错误等。埋下矛盾纠纷的隐患, 随着流转业主经营状况的改善, 农户要求收回土地使用权, 因此导致此类纠纷的现象普遍高涨。六是林权改革中出现的山林权属之争。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 广大农民群众对山林、土地倍加珍惜, 由于历史原因, 存在县乡、乡乡地界不清问题, 群众争议大, 意见不统一, 处理不当, 可能引发较大规模的上访。七是招商引资过程中长远考虑不足, 造成企业与地方群众的矛盾。地方政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引进一些“三高”项目, 致使企业驻地的空气、浅表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使当地群众深受其害, 矛盾纠纷不断。

四、预防和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对策和措施

为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依法、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普遍关心、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努力提高管理和服务农村社会的能力。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㈠加强宣传教育, 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健全教育管理机制。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要以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教育为出发点, 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二是要加强法制教育。要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采取送法下乡、逐村讲法、赶普法大集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 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

㈡健全组织机构, 规范农村土地、财务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是当前农村矛盾的热点和焦点, 且矛盾数量较大, 牵涉面广, 有效解决此类矛盾, 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充实县级农业承包合同仲裁机构, 与乡镇农经、司法部门联动, 及时掌握农村土地承包的矛盾, 按照法定程序, 积极受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 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 依法公平、公正的调解和仲裁工作。二是建立县、乡两级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中心, 制定规范的土地流转程序, 按照依法自愿的原则, 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 指导签定内容详实、条款清晰、责权明确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 并做好鉴证备案工作, 杜绝订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时的随意性和粗放性, 从源头上消除土地流转的矛盾隐患。三是进一步完善乡镇村级财务代管中心, 切实发挥其职责, 管理使用好集体资金, 开展惠农专项资金审计、干部离任审计和工程项目审计, 及时公开村级财务, 接受群众监督, 给群众一个明白, 还干部一个清白。

㈢拓展民意表达渠道, 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及时了解社情民意, 是迅速化解矛盾的主要措施。一是在各项政策和决策出台前, 要广泛征求和听取村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减少和防止随意性, 让政策和决策制定得更加科学合理, 从源头上预防侵害群众利益现象的发生。二是拓宽民意表达途径, 为人民群众的诉求提供畅通、便利渠道。要向社会公布信访行政机构和有权处理问题的行政机关的联系方式、工作程序和标准等相关事项。

㈣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一是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确实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二是坚持把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预防上, 建立信息、排查、回访等预防机制, 变事后处理为事前化解, 变被动调处为主动预防。三是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切实搞好热点、难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疏导和化解工作。

篇4:化解矛盾纠纷 夯实稳定根基

一、立足大稳定,把“百村整治”纳入工作大局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临沂市委、市政府着眼稳定大局,决定在全市7000多个村居社区中每年选取100个左右的治安落后村居,通过实行滚动治理,彻底解决大批突出治安问题,进一步筑牢稳定根基。2005年,市政府将这项工作写入了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市委常委会先后5次进行专题研究,为活动开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各级各部门把“百村整治”作为维护全市长治久安的重要载体,切实纳入平安临沂建设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广泛动员发动。2004年3月3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社会治安“百村”综合整治动员会议,拉开了集中整治的序幕。之后,又把“百村整治”作为平安临沂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运用宣传推动、督导拉动、典型带动、责任促动“四动”工作法,切实把综合整治活动推向深入。各县区各部门层层进行动员发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掀起了综合整治活动新高潮。三是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的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调度、综合协调和检查指导等工作;成立了由市级领导带队的6个巡视组和6个督导组,定期组织开展督促检查和工作指导,有力地推动了面上工作。市综治委、创建办将整治工作纳入平安创建工作检查考核,确保了责任和措施落实。各县区、各部门也分别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健全了办事机构,配齐了工作人员,为活动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开展大排查,层层选定整治工作目标

各级坚持把排查摸底、掌握情况作为综合整治的首要环节,通过对全市所有村居进行全覆盖、拉网式排查,层层筛选确定整治目标。(一)科学划定整治范畴。本着有乱必治的原则,各级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把存在着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村务公开不规范、集体财务管理混乱,干部素质低下、工作方式简单、作风粗暴、干群关系紧张,矛盾纠纷多、群众意见大、上访频繁,综治措施难落实、黑恶痞霸势力横行、违法犯罪多发、治安状况差等问题的村居社区,定义为“治安落后村”,作为整治对象。(二)层层组织摸底排查。各县区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实行定期排查与不定期暗访相结合,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对所有村居社区进行拉网式排查,特别把城郊村、“城中村”、民族村作为排查重点,采用实地走访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动态情况。(三)合理制定工作方案。为确保“百村整治”工作规范有序,市里统一制定了坚持“四项原则”(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突出“五个重点”(打击犯罪、化解矛盾、加强管理、搞好教育、健全组织),实现“六个目标”(治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两委”班子得到有效加强、违法犯罪得到有效打击、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管理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的总体要求,各驻村工作组认真按照要求,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治工作方案,市、县两级整治办公室随时调度工作进展和方案落实情况,保证了整治活动有条不紊、卓有成效。

三、施行大整治,全力扭转治安混乱局面

各级按照“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哪里治安混乱就集中整治哪里”的原则,打治结合、多措并举,彻底消除了影响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类突出治安问题,一举扭转了治安混乱局面。集中打。几年来,全市各级共组织开展针对农村的统一专项行动30余次,集中打击了盗窃群众生产生活资料、破坏农用设施、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拐卖妇女儿童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4000余人,集中打掉横行乡里的恶势力犯罪团伙300个,抓获黑恶痞霸分子2400名,有力地震慑了犯罪,维护了农村治安稳定。区别治。按照一村一策、一事一策的思路,对治安问题突出的村,坚持出重拳、抓重点,把准脉、下猛药,彻底扭转治安混乱局面;对信访问题较多的村,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各种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方法,集中力量解决问题;对财务混乱的村,组织审计清理,及时公开村务、财务;对经济基础薄弱的村,帮助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扶措施,增加集体收入;对班子较弱涣散的村,帮助选好配强以支部书记为首的“两委”成员,切实提高基层组织执行政策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重点调。找准矛盾点,深挖引发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彻底解决落后村问题的关键。驻村工作组通过走访调查,重点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挖细排,摸透情况,找准症结,借助各级深入开展的“领导干部接访”、政法“五长”联合接访、机关干部“下访”等多种形式,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当地。分类管。对所有排查掌握的重点人群,强化属地责任,实行分类管理。对有危害社会倾向的精神病人、治安危险人物、上访老户等重点人群,通过靠上做好安抚教育、落实相关政策等措施,确保不漏管不失控;对暂住流动人口,按照“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模式,强化职能部门、出租房主和用人单位的责任,切实做到应管尽管;对刑释解教人员,通过完善衔接机制,落实安置帮教措施,杜绝重新违法犯罪;对闲散青少年、留守儿童、下岗失业人员,大力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和“1+1”结队帮扶送温暖活动,帮助解决就学、就业、生活等实际困难,避免走上歧途。

四、共筑大平安,构建长治久安新格局

各级各部门在全力整治面上突出问题的同时,坚持标本兼治,强化源头治理,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规范村级管理、完善综治组织、推进平安创建作为着力点和支撑点,在全市构建起以稳定保发展、以发展促稳定的平安大格局。第一,发展经济“三业并举”。为切实增强落后村的“造血”功能,各地立足自身优势,坚持农工商三业并举,切实帮助落后村居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具有市场优势的产业项目,为群众增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第二,村级工作“四化管理”。针对落后村居工作不规范、容易引发矛盾的实际,各地大力实施村级工作制度科学化、决策民主化、办事程序化、管理规范化“四化管理”,规范了农村干部的行为,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全市因农村政策引发的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大幅下降。第三,综治组织“五位一体”。从提高治安防控能力入手,依托村级综治办建设,进一步整合基层警务室、治保会、调委会、治安巡防队等资源和力量,使其成为寓治保、巡逻、调解、帮教、普法五项职能于一体的综治维稳新平台。同时,坚持人防、物防、技防“三防”结合,天网、民网、警网“三网”共建,大力推行治安保险和基层警务室建设、平安互助网建设等治安防范新机制,积极壮大群防群治队伍,进一步巩固了群众基础、织密了治安防控网络。第四,平安创建“六进万家”。各级进一步将平安创建的触角向村居、家庭延伸,在全市普遍推行了以法律政策、治安防范、纠纷化解、安全措施、文明新风、致富门路六进万家为主要内容的平安进万家活动,调动了群众共创平安、共享平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群众依法维权、自我防范、文明发展的能力,使全市97%以上的家庭常年做到无黄赌毒、無违法犯罪、无矛盾纠纷、无不法侵害、无安全隐患,以千家万户的小平安促进了全市的大稳定。

篇5:化解矛盾纠纷 夯实稳定根基

儋州地处海南西北部,是全省最大的县级市,由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宗族宗派意识尚未彻底消除,加上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以来引发的矛盾纠纷不断增多,社会隐患较多。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儋州市委、市政府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把大力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当作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来抓,通过抓好基层综合创建,做到全市上下,大大小小的矛盾,上面有人跟踪督办,下面有人具体负责调处,切实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时细致疏导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等有力举措,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使群体性事件日益减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以责任制为龙头,把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摆上突出位置近年来,儋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和信访工作。2002年儋州市委书记赵中社刚上任不久,就专门召开市四套班子会议,听取矛盾纠纷排查情况汇报。会后,市委、市政府明确规定:

(一)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是联系点乡镇矛盾纠纷的督办领导,负责指导和协助乡镇做好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

(二)由市政府牵头,成立儋州市土地矛盾纠纷协调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从国土、海洋渔业、林业、水务及政法等部门抽调得力人员组成专门的工作组,拨出专门的经费和车辆,调处全市所发生的较大的土地、山林、水利、沙场纠纷。

(三)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和容易引发群体

性上访的问题由归口管理部门牵头,组成工作组进村入户做好疏导调处工作。

(四)逐级落实调处责任制,邻里纠纷由村委会、村民小组调处,一般的纠纷由镇负责调处,镇里难以解决的问题由各镇上报市综治办,由市综治办按照归口管理的原则,督促有关部门进行调处并落实跟踪督办制度。由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措施得力,促使各级党委政府和责任单位领导人人心中都有一本矛盾纠纷帐,主动负起矛盾纠纷调处的责任,使众多的矛盾纠纷都能真正落实到具体领导和具体人身上,千斤重担众人挑,件件有人管,事事有着落。

二、以调处突出问题和矛盾为突破口,避免非正常越级上访对重大矛盾纠纷我们确定了几个处理原则:一是先急后缓、先大后小的原则。对全市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队,集中力量优先解决主要和紧急的矛盾纠纷,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争取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市”。二是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根据矛盾纠纷发生的地点、规模、类型、性质,逐级明确职责任务,落实调处责任,该哪一级负责,就由哪级负责;三是归口负责的原则。涉及几个职能单位的由负主要责任的部门牵头解决,该哪个部门负责就由哪个部门负责。四是党政主要领导靠前调处以身作则的原则。凡是发生矛盾纠纷的单位和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都亲自深入实地与群众面对面地做疏导化解工作,重大矛盾纠纷市委书记、市长、管线领导都深入基层,面对面地倾听群众呼声,认真研究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五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不负责任引起矛盾纠纷激化或酿成群体性事件,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三、以消除隐患源头为切入点,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在调处矛盾纠纷中,我们十分注意抓早、抓小、抓苗头,提前介入,从源头上消除隐患。一是充分发挥村级基层组织的作用,把村委会干部和村级调解员充分调动起来,发动政治觉悟高的群众充当信息员,提供矛盾纠纷隐患苗头。二是注意从信访工作中及时发现矛盾隐患。三是从基层派出所、司法所的月报中发现矛盾纠纷苗头,提前介入,主动采取措施,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如中和镇灵春村委会的洪宅村和桥口村的石库岭葬坟地纠纷问题,由于群众报告及时,使我们掌握了主动权,虽然多次发生纠纷,都能妥善解决,没有因矛盾纠纷得不到及时调处而引发群体性事件。

四、以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为出发点,把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和综合创建工作结合起来,促进矛盾纠纷的妥善解决。

在调处矛盾纠纷的过程中,儋州市有关部门着眼大局、着眼长远,注意挖源治本,标本兼治,把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与实践“三个代表”结合起来,与综合创建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措施,促进矛盾纠纷的解决,从源头上防范矛盾纠纷的产生。一是加强村级基层基础建设,充分发挥村委会、治保会、调解会等基层组织在排查化解工作中的一线作用,使许多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解决,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注重给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化解双方的怨恨。在综合创建中,我们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热点问题,扶持他们发展生产,搞文明村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逐步消除分歧和消除积怨,使

篇6:化解矛盾纠纷 夯实稳定根基

根据县综治办的工作安排,我镇综治办按照要求内容,积极深入基层进行了解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矛盾纠纷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当前,社会治安形式总体良好,但是,维护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社会各方面的矛盾纠纷还大量存在,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由此产生的矛盾纠纷也不断增加。较之以往,目前的矛盾纠纷除数量有所上升外,在表现形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突出表现为公民与集体经济组织、与基层政府之间,等纠纷(当然,目前的婚姻家庭纠纷尤其是婚姻纠纷呈大幅上升趋势),也就是个体与集体之间纠纷。这些矛盾纠纷,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广泛性,矛盾纠纷普通存在;二是群体性,集体上访时有发生,群体械斗情况也有发生,矛盾主体一方往往人数较多;三是复杂性,引发纠纷的原因有体制、观念、作风各方面的因素,有时则是多种因素交结在一起,调处难度增大。

当前形势下我镇矛盾纠纷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在农村方面,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地方的土地权属不清,群众争执激烈,甚至发生械斗。

2、有部分上访老户对信访答复不满意或有关部门未予答复持续上访或越级上访不断。

二、社会矛盾的现实解决机制及存在的问题

1、我镇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一直作为维稳工作的重点来抓,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矛盾纠纷调处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排查会议,一把手亲自参加,并形成会议纪要。每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抽调综治、司法、信访、派出所、土地、管理区等部门有关人员,深入农村、企业、学校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认真调查,及早解决。“春种”、“收秋”、及国庆和春节期间,还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大规模排查,确保农忙、节日期间的社会稳定。

2、我镇还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的预防和处理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形成了一套制度:一是镇每天安排10人值班,两名班子成员带班,每村要有一名主要领导值班;二是成立督导组,全天候、不定时对机关和各村进行检查;三是每村确定一名信息员,随时报告情况;四是如发生突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领导小组成员和工作人员应及时赶到出事地点,做好劝返、疏散工作,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以防止事态恶化。

3、当前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中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一是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基于司法行政系统指导,自治性解决机制发育不足,村民调委会是在法院指导和司法行政机关管理与指导下进行工作的自治性民间组织,这种调解受行政权力的支配和影响较大,有许多不利因素:(1)、增加了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的负担;(2)、强化了群众对政府的依赖,不利于群众自我管理的积极性;(3)、增加了基层信访压力;二是调解过程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如在农村矛盾纠纷调处过程中,调处结果最终往往由村两委班子主要领导拍板,因此,纠纷解决方式比较随意,受村干部个人意志和素质影响较大,可能会造成调处结果的不公平,造成一方不满。同时,在行政协调过程中,由于受“稳定压倒一切”思想影响,个别基层干部在处理纠纷过程中,会采取有悖于政策和原则的协调,给群众传递“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信号,使群众大量纠纷涌向信访部门,有的还以各种激化方式引起领导重视,造成社会不稳定。

三、如何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的解决机制

1、要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深化农村改革,集中精力发展农村经济,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是在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于改革有不解之缘。这些矛盾有的是由于新旧体制的碰撞而引起的,有的是改革没有配套而产生的,有的是由于旧思想看不惯新事物而出现的。解决好这些矛盾的根本出路是发展经济,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对外招商引资蛋糕做大。社会财富增加了,人民富裕了,许多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二是要搞好法制宣传教育,通过普法教育,使广大公民在生产、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依法做人、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要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一是定期对辖区内的矛盾纠纷进行地毯式排查和梳理,及时掌握矛盾纠纷的具体情况,尤其对可能引发重大治安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给予高度重视,并将排查和梳理出的情况及时上报乡主要领导;二是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工作中要对本辖区内的矛盾纠纷达到 “五个底数清”,即矛盾纠纷总数、已调、未调底数清;重大疑难纠纷底数清;婚姻、家庭、邻里、土地纠纷底数清;群体(5人以上)上访事件底数清;纠纷重点户、重点人员情况底数清。并要做到矛盾纠纷主要情况及产生原因明确、涉及人数明确、调处部门明确、责任单位及责任人明确、处理办法及具体措施明确;三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各村委会、调委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要坚持做到“四个不”,即不弄虚作假、不夸大问题、不缩小问题、不隐瞒事实,工作中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能出现推诿和不理不睬现象。

3、加强维护社会稳定的组织力量建设,只有把基层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维稳办等维护社会稳定的力量整合起来,才能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与大力支持下,既各司其职,又大力协作、互相配合,真正维护好当地的社会治安,保证稳定的工作大局。一是综治办要当好党委和政府领导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参谋和助手,带头贯彻执行党委和政府的总体部署,积极参加党委和政府统一组织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并经常向党委领导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反映情况,报告工作,提出建议。严格治安管理措施,检查和指导各单位内部的安全保卫工作和基层治保组织、群防群治队伍的工作;二是公安机关是社会治安工作的主管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属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公安机关应当根据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需要,适当的调整工作重点、警力部署和勤务制度,改进工作方法,用更多的人力和精力加强基层治安基础工作,以更好的发挥职能作用;三是司法所要结合自己的业务工作,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教育。依法积极疏导、调处各种民间纠纷,化解社会矛盾。做好对轻微违法犯罪人员和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帮教工作;四是法庭要加强审判流程管理,严格审限跟踪监督,确保办案快捷高效。大力推行“繁简分流”和简易化审理方式,缩短办案周期。加大诉讼调节力度,积极疏导矛盾,减轻当事人诉累。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充分利用非诉讼渠道解决社会纠纷,缓解审判压力。开展清理超审案件和超期羁押被告人的活动,严格执行审限制度,有效纠正“拖案”现象。

四、对进一步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和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议

1、建立矛盾预防机制。农村的矛盾纠纷事件都有一个酝酿、发生的过程,因此,坚持把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预防上,建立信息、排查、回访等预防机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前化解,变被动调处为主动预防。在工作中,基层干部要解决的群众关心和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掌握可能诱发矛盾的苗头性、倾向性因素,积极预测,超前防范,消除矛盾。

2、做好村级调委会的管理工作。村级调委会是调处农村矛盾纠纷的中坚力量,是调解民间矛盾纠纷的法定组织。要使村级调委员会更好地发挥出其作用,一是实行层级管理机制,村调委会负责调处本村内的各类纠纷,调解不下的,交由乡调委会进行调解,尽可能做到在辖区范围内解决矛盾,避免矛盾激发;二是建立培训制度,定期对村调解员、治保委员进行专业培训,增加他们的法律知识,培养他们的调解技巧,促进矛盾纠纷的有效调处。我乡每年都组织两次全乡综治、民调主任培训班,通过邀请市综治办领导和律师给他们讲解如何处理复杂的矛盾纠纷,提高他们处理纠纷的能力,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三是加强村级调委会的自治性,司法所要尽量放权给村级调委会,地方行政部门则在调处过程中起监督作用,保障村级调解委员会在调处矛盾纠纷过程中发挥其自主性。

篇7:化解矛盾纠纷 夯实稳定根基

矛盾纠纷工作总结

根据县综治委关于集中排查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矛盾纠纷的通知要求,党委高度重视,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时上报相关情况,实现了2012年6月至9月,无事故、无信访、无案件,机关平安稳定和谐,为县直机关党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坚持把排查化解影响社会稳定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全面深入排查化解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纠纷,预防和减少新的矛盾和问题,做到了思想高度重视,措施督办到位,宣传教育落实,把排查化解影响社会稳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了“四个纳入”,即纳入县直机关党建工作计划、纳入机关理论学习的范围、纳入党员教育培训的内容、纳入“双争双创”活动的考核内容,确保此项工作收到了实效。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计划,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机关党建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确保思想到位、组织健全、工作落实。

二、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坚持原则、明确重点

紧密联系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实际,党

委要求县直各党组织把排查化解影响社会稳定与本职业务工作相结合。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结合机关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作出部署,确定排查化解工作重点。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化解,明确排查化解工作责任主体,落实必要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建立机制、明确目标

6月至9月期间,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排查化解一批影响当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纠纷,夯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突出矛盾纠纷的工作基础,建立健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完善工作制度,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集中梳理、归口办理,责任明确、措施到位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

(三)多措并举,真抓实干

一是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机关党委与每名机关干部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责任状,分解了任务,落实了责任,强化了综合治理全员抓、大家抓的意识。

二是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制度。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双争双创”活动内容进行考核。在县直机关各项评先表彰活动中,我们严格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制度,“七一”县委和县直机关党委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及“双争双创”活动中表彰的文明机关、工作标兵都必须由县综治 2

委审查把关、签署意见,凡是有治安责任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一律取消评先表模资格。

三是认真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干部职工认清“法轮功”的反动本质就是反党反社会主义,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渗透颠覆与分裂破坏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全体机关干部参加了县委组织的“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心理论组学习活动。

四是结合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打造学习型机关的活动,加强县直机关干部职工的法律知识教育。在6月份举办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上,对78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廉政准则》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培训,在3月份举办的县直机关党务干部培训班上,对110名学员进行了《党章》、《机关工作条例》等知识的培训教育,组织机关干部认真学习“普法”知识和与日常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全体干部的法律素质和领导县直机关党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五是认真服务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完成县委、县综治委交办的任务,为各种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营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篇8:化解矛盾纠纷 夯实稳定根基

1 基层矛盾纠纷的主要类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基层矛盾纠纷呈现出面广量大、触发点多、突发性强、升级快、调处难度大、内容复杂化、形式多样化的态势, 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目前, 农村矛盾纠纷主要有如下类型:

1.1 婚姻家庭纠纷

一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 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 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受此影响, 一些群众家庭责任意识淡薄, 导致夫妻感情破裂而引发的纠纷。二是,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 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较多, 承担着赡养四位老人的重任。由于养老意识淡薄、工作压力大、收入低, 部分家庭不遵从孝道和伦理道德, 违背法律规定, 不尽赡养义务, 遗弃和虐待老人的事件时有发生。三是, 在家庭遗产继承问题上, 由于分配不均而引发纠纷。

1.2 邻里纠纷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可生活中有的邻里不大度, 斤斤计较, 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得脸红脖子粗, 大打出手, 甚至对簿公堂。

1.3 干群纠纷

有些基层干部, 滥用职权和越权, 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有些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 在依法行政或执行政策过程中走样, 破坏了党员干部的形象, 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1.4 计划生育工作和帮贫扶困工作所引发的纠纷

近几年来, 计划生育以及帮贫扶困的工作所引发的矛盾也是时有发生。计划生育方面, 在超生子女社会扶养费的收取工作中, 政府人员按国家政策收费, 超生子女方以各种理由拒不交纳超生费而引发的矛盾。在进行帮贫扶困工作时时, 一方面, 因为资金的限制, 导致低保名额有限;二是, 因为家庭特别困难, 完全符合低保条件的人过多;三是, 基层干部在执行上有偏见, 不公平, 导致不是困难的家庭吃到了低保, 家庭困难的反而没有吃到低保。

1.5 房屋宅基地、山林、土地等问题引发的纠纷

近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和发展, 山林土地的价值日益彰显, 由此引发的矛盾纠纷越来越多,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 由于承包历史久远, 具体边界不清;二是, 村民种植的树木成长后, 影响临界土地承包收益;三是, 由于土地承包、转包引发的矛盾纠纷。

1.6 劳资纠纷

我国是法制国家,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 自我保护意识也得到了提高, 对于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敢于做出回应。当前劳资纠纷主要表现在企业拖欠工资、员工五险、工龄买断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

1.7 由于新农村建设、街道改造、城市拆迁引发的矛盾纠纷

随着城市化建设加快, 农村居民点集中建设呈现出诸多矛盾。主要表现在改建过程中拖欠征地款、补偿费或逾期不能安排回迁、变更迁住、违反合同条款等。

1.8 人身伤害及财产赔偿纠纷

主要表现在交通事故、打架斗殴、工伤赔偿等事关生命财产安全而引发的纠纷。

2 基层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

2.1 群众法律意识淡薄

虽然普法宣传工作已深入推进, 但由于边远山区群众文化素质低, 知识面窄, 法制观念淡薄, 留守群众中大多数都是老年人, 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 在解决生产、生活中遇见各种纠纷时, 不能正确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主要是靠武力解决问题, 轻则骂、重则打, 这也经常会使小矛盾演变成大纠纷, 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2.2 少数农村干部作风不良

不可否认, 当前农村干部绝大多数是好的。但也存在少数干部滥用职权, 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的现象。一些农村干部作用发挥不够好, 传达上级文件精神不到位, 村务不公开, 退耕还林款、粮食补贴款、农村低保等落实不到位, 从而诱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

2.3 部分党政领导不够重视

现今依然有少部分基层及部门领导认为经济工作才是重点, 化解矛盾纠纷问题是次要的, 没有把及时有效的化解矛盾纠纷提到新时期、新形势下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来认识, 导致矛盾纠纷化解不力, 影响了社会稳定。

3 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对策

3.1 进一步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我们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 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思想, 要了解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的重要性、长久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切实加强对化解基层矛盾工作的领导,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各级党委、政府、村委和社区都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把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 定期排查调处, 定期接待群众上访, 并坚持以人为本, 深入了解群众的难处, 设身处地的站在群众立场上想, 千方百计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 尽量使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 解决在萌芽状态, 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环境。

3.2 加强法制宣传, 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

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中, 调解纠纷是治标, 预防纠纷才是治本。预防纠纷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法制宣传工作的力度, 以村 (社区) 调委会为前沿, 以乡镇司法所为主要阵地, 广泛开展法律“进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进校园”活动, 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道德修养, 增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观念, 自觉做到守法, 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3 化解矛盾纠纷, 要做到公平公正

一般来说, 产生矛盾纠纷的双方, 都觉得自己有理, 需要寻求支持, 化解矛盾纠纷可以用各种社会规范、公序良俗、行业标准等级为依据, 具有很强的便捷性和灵活性。在化解矛盾纠纷时要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 这样才容易让双方当事人信服, 矛盾纠纷才会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3.4 加强队伍建设, 做到依法化解矛盾纠纷

有些人对化解矛盾纠纷存在误解, 认为化解矛盾就是当“泥瓦匠”, 就是“和稀泥”。这样表面看矛盾没有了, 实际是假象, 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 可能会爆发更大的矛盾。因此, 加强队伍建设是抓好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关键。要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政治业务培训, 对基层调解员、信访干部等工作人员政治业务素质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技巧进行提升, 有效做到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化解矛盾纠纷。S

篇9:化解矛盾纠纷 夯实稳定根基

政法要闻 法治广东 法制日报广东记者站 专题专栏 政法工作动态 各部门工作动态 政策法规 广东法学会 图片视频 政法手机报各地市工作动态: 广州 深圳 佛山

珠海 汕头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潮州 揭阳 云浮 清远 您现在:广东省政法网>专题专栏>征文专题>深圳

[理论探索]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坂田街道依托诉求服务平台构建大调解体系的探索

2010-08-18 16:22:00 作者:闵铖 来源:广东政法网

坂田街道办事处

2007年8月以来,坂田街道按照上级要求,不断完善“大综管”新格局建设,进一步加强对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的有效调处力度,探索和构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衔接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通过整合信访、司法、劳动、社保等调解资源,成立诉求服务中心,把相关的行政权、司法权集中调度,简化信访程序,健全调解制度,形成联动机制,为群众提供集预防、排查、控制、调解、处置于一体的“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以“大综管”带动“大调解”,以“大调解”促进“大和谐”,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一、坂田街道“大调解”机制构建的背景及组织架构

坂田街道2006年4月挂牌成立,面积28.51平方公里,总人口40余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仅3万余人,辖区内产业密集,人口稠密,村落形态与城市形态交织,高端产业与低端产业并存,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严重倒挂。街道成立之初,受多种客观因素制约,劳资、治安、城管、经营、征地拆迁等各类矛盾纠纷不断涌现。对这些矛盾纠纷,部分群众多选择越级信访,有的甚至演变为聚众滋事等过激事件,影响了社会稳定。如何及时化解矛盾,妥善处理纠纷,更主动、更全面地为民服务?我们于2007年8月专门召开班子会,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实际出发,在反复调研及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产生了成立一个诉求综合处置机构的新构想,决定成立街道诉求服务中心,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街道诉求服务中心领导小组组长,街道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成员由信访办、劳动站、司法所、纪工委(监察室)、宣传部、武装部、总工会、团工委、妇联、维稳及综治办、社会事务办、计生办、城建办、经发办、综合执法队、应急指挥中心、安监办、交管所、综合服务中心、出租屋管理所、卫生监督所、坂雪岗高新办、劳动保障事务所、坂田派出所、宝岗派出所、布吉法庭、布吉社保站和各社区工作站负责人等组成,诉求服务中心主任由信访办主任兼任。

同年10月9日,坂田街道诉求服务中心正式启用,一座信访调解工作的新平台由此诞生。坂田街道诉求服务中心由一个候访厅、四个受理窗口、四个调解室组成。第一个窗口为信访诉求服务窗口,由信访办工作人员负责;第二个窗口为司法诉求服务窗口,由司法所工作人员负责;第三个窗口为劳动、社保诉求服务窗口,由劳动站、社保站等部门工作人员负责;第四个窗口为网上服务窗口,由信访办工作人员和有关单位负责,四个调解室可分别接谈来访者,了解和处置群众诉求。此外,各社区工作站和规模300人以上的企业成立由5-7名人员组成的信访、调解委员会;各居民小组成立由3-5名人员组成的信访、调解小组。街道、社区(企业)、居民小组三级便民网络将诉求服务送至群众家门口。

街道和各社区、各职能部门按照“重大矛盾纠纷不出街道,较大矛盾纠纷不出社区(部门)”的原则分别负责调解、处置、化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问题,落实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

二、坂田街道“大调解”工作的管理体制及运作机制

(一)诉求服务中心主任有统筹、协调处置群众诉求的权力。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信访

调解上要有求必应,密切配合;必要时,街道领导要亲自参与调解。

(二)街道为诉求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场所、车辆、设备等,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关心。

(三)依照“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分级办理、限期处理”的方法,推进信访、调解、处置向综合服务转变。街道辖区群众可以来访、来信、来电、传真、发手机短信息、电子邮件等方式反映诉求,诉求服务中心按照中心受理→中心登记→中心分类→确定受理单位→处理群众诉求服务事项(当场处理、转办、引导走法律途径解决)→答复诉求人→督办→征求诉求人意见→总结经验教训→向领导反馈信息→资料归档的办事流程,实行接访、登记、受理、调处、引见、督办、催办、反馈等“一条龙”服务。群众诉求能够当场处理的,给予及时解决;涉及多个部门的,转办给相关部门和单位,督促其限期解决并答复;需要走法律途径的,引导其到法庭依法处理。

(四)诉求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实行动态管理,一般固定由信访、劳动、司法等部门受理处置,根据实际情况,其它成员单位纪工委(监察室)、宣传部、武装部、总工会、团工委、妇联、维稳及综治办、社会事务办、计生办、城建办、经发办、综合执法队、应急指挥中心、安监办、交管所、综合服务中心、出租屋管理所、卫生监督所、坂雪岗高新办、劳动保障事务所、坂田派出所、宝岗派出所、布吉法庭、布吉社保站和各社区工作站等都要参与诉求处置。

(五)诉求服务中心每天向街道维稳及综治办报告一次工作进度,每周向街道领导书面汇报一次工作情况。

三、多管齐下,确保“大调解”工作取得实效

(一)加强内部管理,健全工作制度。一是领导调解制度。街道领导既包个案,又负责各自包点联系社区或分管单位的纠纷排查、矛盾化解工作;各社区领导负责片区或居民小组纠纷排查、矛盾化解工作。包案领导要做到“五包”,即包调查、包处理、包疏导教育、包结案、包息诉罢访。结合行政值班,每天(包括周六和周日)安排街道领导接访调解,变过去每月一天的领导接访调解为天天有领导接访调解。二是部门联调制度。街道诉求服务中心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按照“信息联网、部门联手、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原则,对涉及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矛盾纠纷,诉求服务中心统一组织,协调调度,各涉及部门和单位横向协同配合,共同参与、联合调解,变“孤军作战”为“整体联动”。三是分级调解制度。按照分级负责、归口调处的要求,较大的或一般性的矛盾纠纷,由各社区工作站和有关单位调解处置;重大的、疑难的或涉及多部门、单位的矛盾纠纷,由街道诉求服务中心牵头,协调各社区工作站和有关单位共同解决或直接调处;重特大或影响较大、涉及面较广的群体性矛盾纠纷确实需要上级部门协调的,街道诉求服务中心及时向上级信访、维稳部门报告,由上级信访、维稳部门指挥组织相关力量参与调处,实现纵向分级调解处置。四是每周通报制度。诉求服务中心每周向街道领导书面汇报工作情况,街道将每周接访调解情况通报反馈给各有关单位和社区工作站。五是督查督办制度。认真检查、督办信访调解等有关事项处理情况,使督查督办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确保诉求件件得到落实。六是奖励处罚制度。建立和完善人民调解员考核奖惩制度,半年一小结、全年一总结。对一年来调解纠纷数量、质量和调解成功率排名前三位的,由街道办事处给予表彰和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重奖;对消极懈怠、促使矛盾激化、造成恶劣影响的,由街道办事处给予通报批评。触犯纪律法律的,分别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二)规范服务程序,拓宽服务平台。诉求服务中心实行接访、登记、受理、调处、转办、督办、催办、反馈等“一条龙”服务。群众诉求能够当场处理的,现场解决;涉及多个部门的,牵头组织,抓紧解决;涉及有关职能部门的,督促其限期解决并答复;涉及要走法律途径的,引导群众到法庭依法处理。为提高信访服务水平、完善信访诉求服务,坂田街道

在全市率先推出“触摸屏接访台”,在诉求服务中心安装了“电脑触摸屏信访自助受理系统”。这一系统存储了辖区1500多家企业信息、信访维权相关法律法规,并设置了信访诉求相应选项,引导信访人诉求。这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信访人反映问题,也缓解了因信访人数较多排队候访的压力,更大地方便了信访人随时都能反映问题。

(三)创新工作方法,形成调解合力。一是坚持预防与调解“一条龙”。我们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作为诉求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街道、社区、居民小组、调解员四级矛盾纠纷信息预警机制并确保信息渠道畅通,通过日常工作、走访社区和企业、调研、巡查等多种方式,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了解群众关注的诉求难点、热点问题,及时发现和掌握社会不稳定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妥善处置,力求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和初发时期。二是坚持静态与动态、主角与配角“双结合”。诉求服务中心四个受理窗口相对而言作为静态形式,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受理、处置群众诉求,而三十余个成员单位协同工作作为动态形式,尽最大可能进行协调和沟通,形成各方支持和配合的良性互动格局,共同开展纠纷调解;诉求服务中心作为主角,三十余个成员单位作为配角,其间既分工明确,又紧密衔接,相互结合,相得益彰。同时在具体的工作中,主角、配角根据实际情况相互转换。通过“双结合”,建立各方支持和配合的机制,发挥整体调解功能,形成调解合力。三是坚持主导、疏导、引导“三并举”。以诉求服务中心牵头调解或直接调解为主导法,以诉求服务中心负责分流、督办、回复处理结果为疏导法,以诉求服务中心按有关规定指引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诉求问题为引导法,这三种方法视具体情况而选择使用,效果较好。四是坚持劳动信访员与监察员“无缝对接”。街道诉求服务中心劳动窗口实行劳动信访员和劳动监察员一起办公、一起接访。接访后,能当场解决的,就当场解决;需调解的,劳动监察员一齐参与调解;如一些单位不愿参与调解的,监察员就直接派员到单位调查取证,一旦发生企业方有违法违纪行为,立即进行现场处理。这样不仅缩减了处理问题的时限和工作环节,还大大减少了因劳资纠纷问题的上访。

几年来,坂田街道不断探索和完善“大调解”机制,及时化解了社会矛盾,实现了“三下降、三提高、三不出、三防止”的工作目标。即:民转刑案件下降、涉法涉诉信访下降、民事诉讼案件下降;人民调解成功率提高、民事诉讼调解率提高、行政投诉案件调解率提高;一般纠纷不出网点、较大纠纷不出社区、重大疑难纠纷不出街道;防止发生恶性群体性事件,防止发生恶性民转刑案件,防止发生集体越级上访事件,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自诉求服务中心成立以来至今年4月底,共受理群众诉求17931宗(包括来访、来邮、来电、来信),其中信访方面10042宗,司法方面320宗,劳动方面7569宗,涉及人数29981人。经该中心处理的信访调解事项,没有一件赴省、进京上访的案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更多相关内容新闻日排行全省法院首个心理咨询室挂牌

省司法鉴定协会成立 梁伟发:粤司„

莞城举办新莞人反邪教宣讲会

省高院院长郑鄂接受专访:有理的案„

肇庆构建检察综治平台 检察官挂点„

河源市委政法委以“四个更加”和“五„

践行法治共建和谐入选作品 《铜墙„

广东法院推进司法公开 裁判文书将„

广东省委政法委开通全国首个省级„

湛江市见义勇为基金会领导慰问英„

政法要闻梁伟发:深化应用创新成果 以...**:强化责任狠抓工作落...陈伟雄厅长检查督导司法警院...广东将综治维稳成效纳入领导...亚运安保环粤环穗公安检查站...各机关处室工作动态充分发挥司法所基础作用 全力...坚持标准 确保质量 深入扎实...在“干”字上下功夫 在“实”...梁伟发同志到广州市检查督导...李柏阳同志深入粤东地区 督导...各部门工作动态珠海等七市局到省厅报告工作

我省十年办理法援案224240宗

《广东法律援助条例》颁布十周年

省司法厅计算机信息安全走在前列

五省(区)法律援助工作汇报...各地市工作动态张广等到我市检查督导整治工作

“接访直通车”直接开进基层一线

以案指导 跟案培训 龙岗区平...罗湖区政法机关全力配合劳动...吸取呼和浩特“越狱事件”教...经纬瞭望人社部官员:公务员工资应摒弃...赣劳模评选出”限官令“ 县处级...川清”不作为"政府网站 把网建...625家驻京办撤销完成 变相存...公安部再掀扫黑除恶风暴要深...中央及其他省(市、区)政法网站 中国平安网 中国普法网 法制网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 正义网 首都政法网 首都综治网 上海政法网

平安浙江网 河南平安网平安广西网 江西政法网 辽宁平安网 云南政法网 甘肃平安网 青海平安网平安海南网 内蒙古政法网平安龙江网 河北政法综治网

湖南法制网 天津政法综治网 陕西政法公众信息网平安重庆网 陕西法制网 四川法制网 山东政法网群 香港特别行政区保安局 福建省 贵州省 长安杂志

中国长安出版社省直政法各部门网站 广东法院网 阳光检务网 广东省检察院平安南粤网 广东省公安厅 广东省司法厅 广东省监狱管理局

广东省劳动教养工作管理局 广东消防网 广东律师网 广东警官学院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南方公证处 广东省公安厅出入境服务网 广东交警网 广东网警

广东省禁毒网各地市政法网 广州司法网 珠海市 佛山政法网 云浮 汕头市 汕头峡山综治信访维稳中心 广州金盾网 广州审判网 广州检察视窗 清源工程

广州南沙区人民检察院 广州荔湾禁毒网 河源禁毒网其他网站 新华网 人民网 南方网 中国新闻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东人大网 法治广东网 广东政协

广东省信访局 广东省应急办 广东省法制办 广东省扶贫信息网 广东省情调研网 广东年鉴 凯风网 中国政法大学 中山大学法学院 西南政法大学

广东省委组织部举报网站 第16届亚运会官方网站 机构介绍 常见问题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主办:中共广东省委政法委员会协办:南方新闻网

本网站由广东政法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上一篇:全面阐述不锈钢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优异性下一篇:高三冲刺励志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