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车卡小学作文

2024-04-08

找车卡小学作文(共6篇)

篇1:找车卡小学作文

找车卡作文350字

今天放学回到家中,家里只有爷爷一个人。走进书房,放下书包,我低头看看脖子,车卡呢?我瞪大眼睛,想看一看地上有没有,可奇怪了,车卡好似在同我捉迷藏,一点踪影都也没有。

心慌意乱的我,脑袋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会不会在书包里?我将书包的每个夹层都找了一遍,还是没有!我心里空空的,要知道,妈妈上周日才为我充了100元在卡里。这时,我又起身将所有的房间找了一遍,可还是没有。

尽管我知道,课外班的书包里一定不会有车卡,但我还是怀着期待的心情,将课外班的`书包里里里外外翻了一遍,的确没有。这下可怎么办?

我沮丧急了,爷爷叫我吃饭,我摇摇头不肯答应。爷爷也和我一起找起来。

失落的我不停地拍着自己的头,这时,爷爷忽然大笑说:“小糊涂蛋,车卡就在你的后背上。”我扭过头,可不是吗,车卡正安静地趴在我的后背上。

看来,粗心害死人。以后,我要打败粗心,做一个细心的孩子!

篇2:找车卡小学作文

一、写作与观察相结合, 有感而发, 写出真情实感

小学生作文时, 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 生活中的每一事物, 每一个细节都能成为写作的内容, 关键在于作者能否发现和用心去感受、体悟。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起点, 也是儿童语言表达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叶圣陶先生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因此, 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的观察能力,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使学生成为探究者和发现者。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自觉地亲近自然和生活, 观察社会与生活, 用心去感悟生活和表达生活。要求学生把自己看到的、观察到的、听到的东西写下来。我们知道, 儿童认识世界, 总是从生活开始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指出“美是生活”。的确, 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美的因素,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并进行思考,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美。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童心童趣, 从而实现孩子们的写作梦想,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例如, 学校进行诗歌朗诵比赛, 自己的同学站在了赛台上。此时, 他的表情是怎样的, 老师和同学们又以怎样的目光望着他, 当时自己的心情怎样, 等等, 这些都应该引导儿童观察体验。

二、写作与积累相结合, 日积月累, 丰富写作词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 学生要想写好作文, 必须要有丰富的素材, 而好词佳句又能为文章增色不少。教学实践证明, 朗读和背诵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十分重要。小学语文教学标准规定:“要重视背诵”。这完全符合儿童精力旺盛, 时间充裕, 模仿性强, 记忆力好的特点。见于此, 我引导学生有意识, 有目的地积累词汇、佳句、名段、名篇。既要整理好课文里的, 又要搜集好课外书上的好词佳句。要求学生无论课内课外, 只要阅读就要做好读书笔记, 摘抄优美句段, 积累写作素材。课本中的课文, 大多是经过挑选的好文章, 我充分利用早读课, 课堂教学时间, 让学生认真阅读并且要求在家每天必读。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读两篇好作文, 并进行摘录整理。每次作文之前要先读范文, 再进行写作。这样经过一段时间, 学生逐渐养成了自觉诵读的习惯, 几年下来学生的词汇量自然丰富了。

三、写作与阅读相结合, 范文引路, 激发写作激情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我把写作与阅读结合起来。读是写的基础, 写的能力要在读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在教学中我体会到:就写论写, 越写越难;以读促写, 大有可写。通过一定量的阅读, 熟记语言点, 扩大知识面, 学习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等有关写作技巧, 以提高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 帮助和引领学生从阅读的“范文”中, 读出自己生活中的类似情景和感受。并告诉他们只要积极参加阅读, 在阅读中就能学到写作方法, 并能写出好文章。在平时的教学中, 注意以各种文体和课文为范例, 对一些所给情景写的文章, 写好后要对照一些范文, 找出差距, 然后再去练习, 不仅能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写作技巧, 还能锻炼他们的恒心和毅力。因为阅读教学中的许多文章更能使学生产生写作冲动。他们也能从阅读中汲取写作技巧, 体会到表达方法。相同体裁的篇目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力, 使他们能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发现美, 体悟美。在阅读中学生讨论所读的文章好在哪里, 为什么要这样写。如果是自己又该怎么写, 写什么。“阅读引路”会让学生更迅速地进入写作角色, 激发学生潜在的习作激情。

四、写作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感知, 引起创作冲动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有计划, 有目的地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 如野炊, 踏青, 游戏, 访问, 科技观察, 比赛等。并组织学生写成文章, 编成相声, 话剧, 小品等, 并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亲身经历中, 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进而积累写作素材。比如, 让学生跟爸爸妈妈一同参加秋收劳动, 要求他们观察秋天田野的丰收景象, 体会挥汗秋收的情景。一位同学在《秋收》一文中这样写:秋天的田野, 呈现出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你看, 玉米地里, 一个个沉甸甸的玉米棒子绽开了笑脸, 爸爸正在忙着收玉米, 汗水从爸爸紫红色的脸上流淌下来, 脊背上流下来的汗, 把爸爸的衣服都湿透了, 但是他却顾不得擦一把。看到爸爸妈妈忙碌、疲惫的身影, 我才真正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含义。这段文字内容丰富, 情真意切, 这正是小作者亲眼目睹了爸爸妈妈的艰辛劳动, 才产生了这真挚的情感。

五、写作与讲评相结合, 深情赞美, 品尝成功喜悦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作文评讲重在鼓励, 要着重表扬肯定。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学生在积极愉悦的气氛中, 接受老师的作文指导, 及时的赞扬、鼓励, 学生会增强作文的信心, 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我在讲评中, 在指出存在的不足、问题之后, 总是大加赞美之辞, 深情的表扬, 使孩子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把激情冲动的表达欲望深埋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 激起他们习作的兴趣,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也许只是一句话, 正是他们内心的激情冲动, 孩子们就会迈上创作之路, 翱翔在语言的天空里。

总之, 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 创造性地利用课本和其他教学资源,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 坚持“五个结合”, 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系统写作练习, 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努力创造写作的环境和写作实例, 放手让学生去实践, 学生一定能写出文法正确, 语言优美, 语感地道的好文章。

参考文献

[1]儿童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关于减轻过重课业负担深化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2011.

[3]教育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确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篇3:浅析小学作文教学

关键词: 作文教学;生活;兴趣

长时间以来,作文教学常常令教者和学生望而生畏。学生要么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要么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那怎样进行作文教学才能让学生不认为写作文是一种苦事、难事,能够文通句达地写出较好的习作呢?

一、广泛阅读,积累语言

读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只有学生读得多了,写作时才能思如泉涌,付诸笔端。广泛阅读,积累语言是解决学生“有话道不出”的重要方法。语文课标明确规定小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 字,这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读书不能漫无边际,教师要给学生推荐文字精品、大家名著或有利于积淀语言的报刊、杂志等,以便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课外阅读要强调学生对语言的内化吸收,而不是为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或为了写作的生吞活剥,要注重知识的长期效应,为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要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把读到的精彩句段摘抄下来,制作成“手抄报”或“采蜜集”,同学之间交流阅读,评析欣赏,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吸收语言。久而久之,学生读得多了,积淀的语言自然会丰富得很,写作时运用自如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这时,你再读学生的文章,就会发现他们的笔端不再青涩,而已变得圆润、丰满。这就是学生畅游书海,厚积薄发的结果。

二、勤于练笔,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一个成功的人离不开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从小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將受用一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就是勤于练笔,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正如老舍先生所说:“刮一阵风,你把它记下来,下场雨,你把它记下来,到了某一天,这阵风这场雨也许就派上用场了。”勤练笔是培养学生动手组织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只要抓住事物特征经常练习,头脑中就会积累作文素材,以后写起作文来就得心应手。当然,良好的习作习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教师指导、监督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记录自己成长的每一天,并要求学生经常翻读自己的日记,让他们在日记中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从而产生习作的兴趣。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也是一个好方法,学生可以在读书中增长见识,陶治情操;在笔记中养成习惯,提高能力,从而增强习作的信心。再者,可以有目的地增加学生训练的机会。除课本上所规定的训练次数外,教师就应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有目的地进行适当的训练。如续写、改写、仿写等,对每次训练教师都应认真指导,精批细改,真正让学生练一次是一次,练一次进一次,从而提高习作水平。

三、从生活中写起,从细微处入手

过去,一上作文课,有的学生就发愁没的可写,这是学生不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没有积累写作素材造成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留心观察,亲身实践,才能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如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的风霜雨雪,生活中的偶发事件,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生活环境的改善等;让学生动手进行小实验、小制作、家务劳动等;让学生深入实际调查,如环保调查,节日礼品的调查,零花钱的使用调查,餐桌食品的调查等,这些都是学生绝好的写作素材。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豁然开朗,深深感到是生活赋予他们创作的激情和灵感,生活是永远写不完的诗,作不完的画。这时学生的作品便会丰富多采,各具特色。例如,我让学生进行环保调查,全班学生选材达几十种之多,如乱砍乱伐、水资源浪费、大气污染、乱贴小广告、生活垃圾、动物保护等,而且写得内容详实,既分析了现状,又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实践的结果。

由于小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弱,对事物缺乏细致观察,常常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针对这一弱点,教师就要在平常教学中引导孩子们学会细致观察事物,积极调动各种感官,用眼睛看,用手触摸,用嘴品尝,用耳倾听,去充分感受事物的形味和声色等各方面。让孩子们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让孩子们每天写日记,记下当天最有趣的事,有则长,无则短。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当天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大家说说聊聊,一方面帮助孩子们回忆,也拉近自己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帮助孩子对当天发生的事进行一个梳理,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可以写些什么。经常给孩子们介绍读到的一些好文章,共同探讨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了,文章是怎样表达出来的,给人什么启发等。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孩子们如何融入情境,畅所欲言,给孩子们一个广阔的天地,让孩子们尽情地挥洒。

四、多一点呵护,少一些打击

教师也要彻底地改变评价的要求,一切以孩子们需要为要求。对孩子们的作文大多应尊重其原貌,以鼓励为主,发现其中的一段或一句出色,要会加以表扬,以此来调动孩子们的习作兴趣。教师们可以从孩子们的作文中发现生动鲜活的东西,那是非常感动人心的东西。把孩子们的作文收集汇编成册,在班级中传看。他们听到、看到自己的生活被同学写进了作文那是一种幸福。那么写作的兴趣也就被调动起来了。无论孩子写得怎样,那都是他们真实的想法。那都是应该被保护的。这就是所说的“原生态”作文了,让孩子们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那些作文少了精巧的结构,优美的词语,深刻的思想,但却多了很多清新自然,触动你灵魂的东西。而这正是教师要去呵护、培养的东西。

在定位写作要求时,不宜过高,只说是写出自己所想所感,平时再注意一些写作方法的指导,多鼓励孩子们,引导他们学会思考,思考人生、自然、生命;思考社会热点话题等。通过写作,整理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的观点,并逐步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周全,更加深刻。通过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写下对当前社会某砦热点问题的见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开拓他们的社会视野和知识视野。

总之,写作教学应贴近孩子们实际,让孩子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应引导孩子们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篇4:小学作文教学浅见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教学;实践与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250-01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一直是困扰广大语文老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农村小学更是如此。学生作文没少写,老师也没少批改,可是学生作文水平就是提高不快。久而久之,作文教学自然地陷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每到作文课,随便马虎了事;每到考试前,就猜题、押题。由于平时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方法不对头,于是就不能“以不变应万变”。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多年的应试教育影响。老师们为了追求升学率,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没有真正重视作文教学,没有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性的启迪和训练,而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做应付考试的标准化练习题上。其二,缺少足够的课外阅读。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远离了课外的有效读物。许多家长和老师把课外阅读当成是看闲书,真正支持的很少,甚至千方百计地禁止。这样,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听老师烦琐枯燥的分析,真正能起到文学熏陶的东西接触太少了,可以说成了文学的“贫血儿”。第三,生活的单调。农村学生本来应该比城市学生活动的范围要大得多,但为了与别的学校竞争升学率,学生在校时间很长,一天除了吃饭就是上课、自习。这样,学生的活动范围就自然被缩小了。试想,一个没有生活感知的学生,怎么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第四,教学观念落后。由于信息交流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老师的作文观念比较陈旧,几十年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严重地制约了对作文教学的更新和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预示着语文教学的春天已经来到了。尤其是话题作文的不断推出,为作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作为农村语文老师,我们应审时度势,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新路子。

首先,应该把扩大阅读量作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语文老师应当教育学生明确向课外拓展的重要性,想方设法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在课内,老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读,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有能力读懂课文或课外书,让他们学会学习。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老师再因势利导,适当点拨和引导,对学生进行美感熏陶、情感激发;同时,老师要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各类图书。在提倡“终身学习”、“学会学习”的今天,让学生学会看书无疑是非常值得推广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写作时才会“有米下锅”。

其次,从培养写作兴趣入手,把加大写作总量作为提高写作水平的根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有过大量精辟的论述。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学生会乐于去写。我们农村有许多活动,城里孩子就比不上农村孩子感受深刻,老师可引导学生就地取材。要想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动笔头,多动脑筋。老师既要利用每周作文课时间让学生写一些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作文,更要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写随笔,还可以通过指导写日记,办手抄报、黑板报,培养其写作兴趣。同时,对学生作文不可求全责备,要多鼓励,以免挫伤其积极性。

第三,鼓励学生多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汲取写作的源泉。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尽管现在农村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很少有机会参加劳动,但星期天和寒暑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可供自由支配的。比如,一到农忙时节,老师要建议家长们让他们的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体会田间劳动的甘苦。当然,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细心体会万事万物丰富而细致的情感,启发学生善于站在一草一木、一石一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生活的真谛。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开阔了,想像力就丰富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必定会增强,何愁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

第四,改革传统的批改方法。按传统的过程模式组织教学,大多数老师在作文的批改上存在误区。其实作文批改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全班批,或轮流批;或教师批,或学生批,要交错进行,形式要多样。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自己要转变观念,可以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其次,也要教育学生转变“我写你改”的旧观念,要使他们懂得:作文是难得“一次成功”的,好文章是靠改出来的;一个不懂改文章的人,将永远是一个作文的门外汉。讲评作文时应以激励为主,善于捕捉闪光点给予表扬。

第五,作文讲评力求新颖独到。作文讲评课力求生动、新奇、多样,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明白好在哪里,错在哪里。一是生动。坚持让学生从范例中体会写作规律。对学生习作中那些夸大其词的描写、啼笑皆非的想象、张冠李戴的用词等比较普遍典型的错误,可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让学生知道错在何处。二是新奇。注意选择那些充满情趣、富有特色又符合教学要求的文章或习作,力求激发学生的悟性,从中得到启迪。我曾给学生读过一篇《读者》文摘上登载的《我的妈妈》,这篇短文一改只写妈妈“好”的老套子,写了妈妈生活中的一些“缺点”。文章出自孩子的眼光,写得十分诙谐有趣。这篇范文使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选材一定要新颖,要写得生动,有特点。三是多样。讲评形式多样,可以避免学生因单调重复产生厌烦情绪,提高学习兴趣。注重综合讲评、重点讲评、个别讲评的差异性,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对象,不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讲评,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弱点和兴奋点。

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完善自我,改变观念,不断探索,大胆实践,积极创新,才会经常出现作文教学的新局面。

篇5:小学作文教学管见

一、广读

新《大纲》要求我们必须指导学生读好三部教材。文字教材:学好语文文本材料,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一百五十万字,内容广泛。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与课外是相辅相成的。声像材料:健康向上的电视、电影、录音带、录像带、光碟都是很好的阅读教材。社会生活材料:“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加强语文实践,引导学生“读”好社会生活这部“大书”。

读是积累的根本途径。知识的积累得益于广读,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得益于广读,这就是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入有神”。

怎样读?一要加强诵读。诵读是一种语言整体感悟,言文之妙,情感之真全都可通过诵读求得。语文课堂应书声琅琅,让学生在朗读中发现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悟出课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感悟文章表达思想的脉络和文章的表达形式,为写作做好铺垫。二要达到速读。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都要求学生具有快速获得知识的能力,而速读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捷径。三要做好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先生的读书经验对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尤为重要。要求学生每天读书或摘抄三五个优美词语,或摘抄一两段佳句,或撰写心得体会,然后定期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向大家推荐自己阅读过的好文章,这样学生的阅读范围越来越广,兴趣越来越浓,水平越来越高,猎取的知识、信息越来越多,作文的材料积累也就越来越丰富。

二、多看

所谓多看,就是要求学生多观察,处处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小学生注意力差,观察能力有限,这就要求教师正确、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

怎样观察呢?一是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捕捉典型材料。学生的视线往往局限于一个小圈子,学校、家里、同学、老师、上学、放学,天天都一个样,觉得没什么可写的。这里老师要选择最佳的观察对象,安排合理的观察顺序,理出清晰的观察思路,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训练学生把平常的小事写出新意,并从中掌握观察方法,培养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习惯,以达到处处留心、事事关心,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构建典型材料的目的。二是运用多种感官,丰富写作素材。观察不仅是看,还要动用耳、口、鼻、手、脑等感官去多方面地感觉或判断,获得真实、全面、深刻的印象。三是填写观察日记,养成观察习惯。观察不应只是作文前的例行公事。作为语文教师,除了指导观察的顺序,教给观察方法外,还应指导学生填写观察记录。较好的方法是每周交流一次,评选班级“最佳观察员”,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学会观察,留心生活,就会在生活这本“大书”中积累丰富的知识和材料,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勤写

勤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热情是写作的动力。教师要去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营造轻松和谐的写作环境,鼓励学生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讲身边的人,叙身边的事,评身边的理,肯定学生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练笔习惯,不让学生有等待、依赖心理。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抓住生活中出现的人、事、物,鼓励学生主动练笔,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如,一次放午学,铃声刚停,明亮的教室忽然一暗,经验告诉我们:大雨将至。夏天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为了让学生观察雨,感受雨,我立即布置了练笔题《和乌云赛跑》及要求:将雨前、雨时、雨后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要求观察有序,真实具体。作文收上来了,同学们个个感受深刻,或免受“淋浴”之苦,或懊悔一时冲动而变成了“落汤鸡”,或感悟这次幸运绝非下次幸运,或惊喜雨后的清凉宜人……再如,抓住刚学的课文让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练笔。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布置学生写想象作文《买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同学们的爱心在这里得到了诠释……及时有目的地练笔,既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习惯,学生既掌握了课文的写作方法,又摸索出了自己的写作技巧,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就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再次是勤写日记。教师应要求学生每天临睡前把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梳理一遍,把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内容写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长期坚持,形成习惯,这对写作文大有裨益。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认真落实广读、多看、勤写三原则,促使学生由怕写作文到爱写作文,从而写出好作文来。

篇6:小学作文案例指导

My Class

沈佳妮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崇福镇虎啸中心小学四年级

I’m in Class 3 Grade 4. I’m very happy in this class.

My classroom is on the second floor. It’s big and clean. There is a blank TV, a white computer and a large teacher’s desk in the classroom. There are four green fans and six white lights. The doors are brown. We clean them every day. There are many desks and chairs in the classroom. My seat is near the door. On my desk, there are some books and pencils. Then you can see a clock on the wall. It’s white and round.

The head teacher of the class is Miss Zhang. She also is our English teacher. She is kind. She has long hair. She often plays ping-pong with us. I like her very much.

My classmates are lovely. We often play games after class. When I have some trouble. They will help me.

I love my class very much. Welcome to my class.

指導老师: 张小燕

案例二:

A pleasant day in the park

鄢梦莎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崇福镇虎啸中心小学四年级

It’s a sunny day. The sky is blue. The air is fresh. I go to the Forest Park with my parents. Now my father is driving the car. My mother is listening to music. I’m eating good food. We are very happy.

After a short time, we get to the park. Wow! So many people! Old men and women are walking on the path slowly. Children are running and laughing excitedly. Fathers and mothers are watching them kindly. In the middle of the park, there is a big pool. Suddenly the water flies to the sky from the pool. Oh, it is the fountain! How beautiful! Sometimes it looks like a bridge. Sometimes it looks like a basket. Sometimes it looks like a bottle.

We are walking along the pool. When we are tired, we are sitting on the bench to have a rest.

Time is slipping by. The sun is falling down. We have to go home. What a pleasant day!

上一篇:吃一堑的堑是什么意思下一篇:适合发朋友圈的搞笑幽默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