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一上语文组词最新

2024-05-11

部编一上语文组词最新(精选5篇)

篇1:部编一上语文组词最新

b p m f

教学目标:

1、学会bpmf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ɑ拼成音节的方法。

3、学会带调拼读音节及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4、认识3个生字,正确读词。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教学重点:

1、bpmf的发音方法。

2、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bpmf。

3、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难点:

1、区别bp两个声母的认读和书写。

2、声母和韵母的拼读。

课前准备:1.字母卡片、带调音节卡片。(师生)2.画有四线格的小磁力贴、配有课文插图的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年级语文上册

129班

第课时

时间:

****年**月**日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游戏找朋友:10名同学书桌里藏有ɑ、o、e、i、u、ü和ɑ的四声卡片各一张,找到卡片的小朋友领读相应的拼音。

2.看图引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插图)今天,我们随小明一起去爬山。请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指学生回答。

预设:小明和爸爸正在爬山。爸爸背着一个大背包,手里拄着一根拐杖。山顶上有一尊大佛,山下有两个小朋友在门洞里做游戏。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结合情境,学习b和p(一)学习声母b。

1.课件出示菠萝图,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什么?你吃过吗?

2.教师出示声母卡片b,指导学生:我们今天要学的b和“菠萝”的“菠”发音是一样的,不过它是声母,发音的时候要读得轻些、短些。

(1)老师示范发音,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双唇紧闭,然后嘴唇突然张开,吐气成音,读时要轻而短。

(2)学生指名读,师正音。(3)学生思考:b像什么?

(4)教师引读“听广播”,学生接读b、b、b。

3.学习b和ɑ的拼读。

(1)教师用卡片演示两音相碰过程,学生拼读,体会“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拼成一个音节:bɑ。

(2)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男女生对读音节bɑ。

(3)教师把教材第25页四幅插图贴在黑板上,学生观察思考:图上画了什么?(猪八戒手里拿着数字8,小白兔正在拔萝卜,一个箭靶,一座大坝。)

(4)教师出示bā、bá、bǎ、bà四个音节卡片,指一名学生把它们放到合适的图画下面。

(5)学生看图自由读、同桌互读、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bā、bá、bǎ、bà四个音节。

(二)学习声母p。

1.课件出示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小明和爸爸正在干什么。(他们在爬山坡。)2.教师出示声母卡片p,告诉学生上坡的“坡”读得轻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声母p的音。

3.师范读,学生认真看口形双唇先紧闭,然后被气流冲开,听发音。

4.学生领读、分男女生读,体会读时,要往外送气,气流较强。

5.b、p对比读。教师用一张白纸放在嘴前,读b时白纸不动,读p时气流吹动白纸。让学生口对着手心试读,体会送气和不送气的不同。

6.学生记忆形状,教师启发学生想象p像什么。

7.学生自由回答。8.教师引读“上山坡”,学生接读p、p、p。

9.游戏:猜口形。(同桌两个人,一个读声母,但不能出声,另一个通过口形、气流辨别读的是哪个声母。)

三、仔细观察,学习书写

1.过渡: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b和p的读音,与它们交上了朋友。现在,我们来练习写一写,比一比谁写得漂亮,好吗?

2.指导书写b。

(1)引导学生先观察书中字母b的笔顺,在四线格中的位置,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范写b,强调第一笔在上格的二分之一处起笔到第三条线停笔,第二笔占满中格。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3)学生仿写一个b,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教师选择一位同学书写的字母b在投影上进行展示,全体同学观察,说说有哪些地方写得好。

3.指导书写p。

(1)引导学生先观察书中p的笔顺和在四线格中的位置,然后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预设:p的竖占中格和下格;p的半圆占中格。写声母p时先写竖,再写半圆,两笔完成。

(2)教师范写p,强调第一笔竖从第二线处起笔,到第三格中间收笔,第二笔半圆与竖连接,占满中格。

(3)学生仿写一个p,教师巡视。

(4)教师选择一位同学书写的字母p在投影上进行展示,全体同学观察,说说有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

(5)学生结合点评再仿写两个p,争取写得比第一次好。

4.比较观察声母b和p有什么不同,完成学生活动卡。预设:声母b的半圆在右下角,声母p的半圆在右上角。

5.引导学生用打手势的方式表示两个字母,深入领悟二者在形上的不同。预设:学生把左手掌展开作为两个声母的竖,右手握拳当做半圆。

6.课件出示儿歌“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学生齐读,结束全课。

四、小组合作,学习音节

1.4人一组,组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bǎ、bō、bǐ、bù、pá、pò、pí、pǔ八张卡片,组织小组成员练习拼读。

2.拼读比赛。教师任意拿出一张卡片,小组代表谁先读出就可给本小组加分,分数最多者获胜。

3.学生开火车读。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音节说一句话。

一年级语文上册

129班

第课时

时间:

****年**月**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游戏《花儿朵朵开》,课件出示花朵图,学生认读花苞上的音节,每读对一个,花苞就变成一朵盛开的花。

2.教师引学:这节课我们用上一节课学习b、p的方法认识声母m、f。教师板书课题——m、f,学生齐读。

二、借助图画,学习m、f 1.学习m的读音。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思考: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游戏?姐姐藏在了哪里?(两个门洞后面。)

(2)课件出示m,认识的学生领读。

(3)教师根据学生认读时口形情况,示范读,重点强调:发m音时,先把双唇闭拢,把气堵住,舌后缩,气流从鼻子里出来,然后张开嘴,声带有些颤动。

(4)学生根据教师讲解,抓住要领自由练习读m,体会发音方法。

(5)学生开火车读m。2.记忆m的字形。

学生齐读儿歌:两个门洞m m m。

3.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基本笔画:右弯竖,学生跟着老师书空两遍,然后在四线格里仿写三个。

(2)学生观察书中字母m的笔顺,弄清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

(3)教师范写,强调m占中格,注意左边和右边的门洞要一样大。

(4)学生练习书写两个,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学习声母f的音。

(1)课件出示教材中山顶大佛的插图,学生观察思考:图中有什么?(山顶上有一尊大佛。)(2)学生借助“佛”的音练习读读f。指名认读f。

(3)教师重点强调:上牙轻轻地放在下唇上,让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一下发出音。

(4)学生根据教师讲解,抓住要领自由练习读f。

(5)学生开火车认读f,教师个别指导。

5.学习声母f的形。

(1)同桌之间交流记忆f的方法。

(2)课件出示儿歌:一根拐棍f f f,学生齐读。

6.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基本笔画,学生跟着电脑书空两遍,然后在四线格里仿写三个。

(2)学生观察书中字母f的笔顺,弄清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

(3)教师范写,强调第一笔在上格的三分之一处起笔,写到第三条线停笔,第二笔横写在第二条线下边略低一点的位置上。

(4)学生练习书写两个,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三、同桌合作,学习音节

1.教师课件出示mǎ、mō、mǐ、mù、fā、fó、fǔ七个音节,同桌之间一个同学拼读,另一个同学认真听,把有错误的地方纠正过来。

2.指2~3名学生领读七个音节。

四、看图说话,学习生字

1.教师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了谁? 预设:图上画了爸爸、妈妈,陪着小女孩玩儿。

2.教师出示“爸爸、妈妈”词语卡片,学生个别读,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

3.识记“爸、妈”两个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爸爸”“妈妈”两个词语第二个字读轻声。

五、学习小结,课后激励

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它们分别是b、p、m、f。同学们学习的可认真了!回家以后读给亲人听,好吗?

2.放学回家以后,把你学会的拼音儿歌说给爸爸妈妈听。爸爸妈妈一定会夸奖你。

篇2:部编一上语文组词最新

【教材分析】

《天地人》是一篇识字课文,全文由6个单音节词组成,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字词,反映了我国古人对人与人、人与天地的认识。这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识字课文,是没有学习汉语拼音之前学习的识字课文,也是学生首次进行语文学习实践接触的第一篇课文,换言之,这篇课文的学习将会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实践打下一定的基础。【学情分析】

刚入校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学习注意力维持时间尚短,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也容易消散。因此,识字教学必须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多种活动进行,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天”等6个生字新词。

2.能通过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朗读课文。3.在学习、游戏过程中,学会与小伙伴一起合作学习、友好相处。【教学重点】能正确认读“天”等6个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能通过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生字字卡,PPT。【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天、地、人”

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这个游戏吗?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做我说的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3.(教师板书“天”和“地”)引言:我们生活在天和地之间,我们是——人。(板书“人”)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因为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进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欣赏童谣,认识“你、我、他”

1.播放童谣视频。(你是妈妈,他是爸爸,我是乖巧的小娃娃。妈妈对我说:“孩子,孩子,你是妈妈的好娃娃。”爸爸对我说:“娃娃,娃娃,妈妈对你说的啥?”我对爸爸说:“爸爸,爸爸,妈妈说我是她的好娃娃。”你和我,我和他,你我他是一家,什么都不怕。)将视频定格在最后一句话。

2.学生尝试朗读这个句子。回忆我们刚才看过的童谣,“你”指谁?“我”指谁?“他”指“谁”?

3.互动活动。教师面向全体同学,用手势分别指自己、一名同学和另外一名同学,引导学生交流:“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然后,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表达。

4.教师板书“你 我 他”,学生认读。

设计意图:童谣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体验中体会“你、我、他”的基本意思,然后进行互动交流,在实际的情境中再一次感受三个人称代词的不同含义。

三、利用字卡,认读生字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板书的6个会认字,学生充分认读。

2.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同桌读错了,学生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人”是翘舌音;“天”是前鼻音。4.自主识字: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5.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天:(1)联想识字。独体字,“大”字多一横就是“天”,“夫”字不出头也是“天”。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天”字像正面站着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头,引申为头顶以上的天空。(3)组词识字:天上、每天、天真。

地:(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土”,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地”。(3)组词识字。大地、地面、土地。

他:(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亻”。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亻”,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他”。(3)组词识字。他们、他人、他乡。

(4)形近字比较识字。“地”和“他”的右边都是“也”,字的左边不同,“他”与人有关,所以是“亻”,“地”与土有关,所以是“”。人:(1)数笔画识字。独体字,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捺。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人”字像一个人的侧视形象,头、臂、身、腿、足齐全,突出了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点。(3)猜字谜识字。“天下一绝”或者“春节放假三天”。(4)组词识字。大人、人民、人们。

我:(1)联想识字。独体字,“找”字头上多一“撇”。(2)组词识字。我们、我的、我家。

你:(1)部件组合法识字。左右结构,“亻”加“尔”。(2)组词识字。你的、你们、你家。

设计意图:低年级识字教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玩生字卡片识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四、游戏巩固,课堂总结

1.课件出示识字大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学生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扩词并说一句话。

2.小结:我是老师,你是我的学生,他也是我的学生。我们共同生活在天和地之间,一起做热爱学习、勤奋努力的人。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巩固6个生字,并借助游戏进一步应用生字,组词、造句是对识记生字情况的进一步检验,更是深入理解字义,运用生字的重要环节。

五、作业设计

认读第一课的生字,并组词一个。

板书设计:

天 地 人 你 我 他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重点体现“三务实”,即思想务实、设计务实、过程务实。真正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识字,在快乐活动中识字。

1.多种方法识记,提高识字效率。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本节课以6个生字的识记为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识记生字的方法。在汇报的过程中,识字的方法变得多元化;在教师点拨的过程中,识字的方法变得有效化。

篇3:部编一上语文组词最新

形近字

一(一人)(一个)(一只)

二(二十)(二月)(二人)

三(三个)(三月)(三天)

王(大王)(帝王)(王府)

上(上天)(上去)(上来)

土(土地)(泥土)(尘土)

口(人口)(入口)(出口)

日(日子)(日月)(生日)

虫(虫子)(小虫)(飞虫)

中(中国)(中间)(中午)

田(水田)(田地)(田里)

四(四方)(四个)(四年)

手(双手)(小手)(大手)

毛(毛衣)(毛皮)(毛发)

人(大人)(人们)(三人)

天(白天)(天上)(一天)

耳(耳目)(耳朵)(耳边)

目(目光)(目的)(双目)

禾(禾苗)(锄禾)

木(木头)(树木)(木桌)

火(水火)(大火)(火苗)

头(头目)(头上)(低头)

云(云朵)(白云)(云彩)

去(去年)(过去)(来去)

山(上山)(小山)(山头)

凶(凶手)(凶恶)(行凶)

多音字

dì(土地)

de(轻轻地)

xíng(行人)

háng(银行)

第四单元

多音字

le(好了)

liǎo(了不起)

huì(开会)

kuài(会计)

kōng(天空)

kòng(空格)

kàn(看见)

kān(看守)

de(满意地)

dì(土地)

zhī(一只)

zhǐ(只是)

dà(大人)

dài(大夫)

jiān(中间)

jiàn(间隙)

同音字

气(气球)

汽(汽车)

里(里边)

李(姓李)

dōng

东(东西)

冬(冬天)

qīng

青(青草)

清(清水)

形近字

了(到了)

子(儿子)

人(人们)

入(入口)

大(大家)

太(太阳)

月(月光)

目(目光)

儿(花儿)

几(几个)

头(头发)

斗(斗争)

里(手里)

果(水果)

可(可是)

河(小河)

东(东方)

车(大车)

西(西面)

四(四天)

天(天空)

夫(夫人)

开(开门)

井(井水)

第五单元

形近字

水(水产)

冰(冰冷)

去(去年)

云(云朵)

来(回来)

夹(夹击)

小(小山)

少(少见)

牛(老牛)

午(正午)

果(水果)

里(里面)

鸟(小鸟)

乌(乌黑)

刀(小刀)

力(力气)

本(本子)

木(木头)

早(早晨)

旱(干旱)

尺(尺子)

尸(尸体)

土(土地)

士(士兵)

多音字

kàn(看见)

kān(看门)

huán(还书)

hái(还有)

zhōng(中国)

zhòng(中奖)

zhī(几只)

zhǐ(只见)

zuò(作业)

zuō(作坊)

shǎo(多少)

shào(少年)

dà(大人)

dài(大夫)

第六单元

形近字

在(现在)

左(左边)

后(前后)

石(石头)

我(我们)

找(找到)

有(没有)

友(朋友)

你(你们)

称(称号)

好(好心)

仔(仔细)

长(长短)

卡(卡片)

比(比较)

北(北京)

半(一半)

伴(相伴)

巴(尾巴)

把(把手)

下(下去)

上(上来)

雨(雨水)

两(两个)

个(几个)

人(人们)

们(他们)

门(大门)

问(问话)

间(中间)

从(从前)

丛(树丛)

多音字

zhǎng(长大)

cháng(长短)

hǎo(好人)

hào(好学)

shǔ(数不清)

shù(数学)

kōng(半空)

kòng(空地)

第七单元

形近字

才(才能)

木(木头)

明(明白)

朋(朋友)

同(同伴)

司(司机)

和(和好)

种(种子)

学(学生)

字(写字)

自(自由)

目(目的)

己(自己)

已(已经)

衣(衣服)

夜(夜里)

白(白天)

百(一百)的(好的)

约(约定)

又(又大又圆)

义(意义)

多音字

jué(觉得)

jiào(睡觉)

zhuó(着装)

zhe(看着)

zháo(睡不着)

zhǒng(种子)

zhòng(种地)

huā(哗啦)

huá(喧哗)

huò(和药)

hé(和平)

huó(和面)

hè(唱和)

hú(和牌)的de(男的)

dī(的士)

dí(的确)

dì(目的)

第八单元

形近字

竹(竹子)

行(行动)

牙(牙齿)

芽(发芽)

马(白马)

乌(乌鸦)

对(对手)

时(时间)

妈(妈妈)

码(码头)

全(全国)

金(金子)

用(用心)

甩(甩手)

几(几个)

儿(儿子)

只(一只)

兄(兄长)

回(回来)

田(田地)

石(石头)

右(右手)

出(出入)

击(冲击)

见(看见)

贝(宝贝)

多音字

zhe(看着)

zhuó(着落)

zháo(着火)

zhāo(高着儿)

jī(几乎)

jǐ(几步)

zhī(一只)

zhǐ(只有)

cān(参加)

cēn(参差)

shēn(人参)

hē(喝水)

hè(喝彩)

fā(发芽)

fà(白发)

méi(没有)

篇4:部编一上语文组词最新

设计说明:

本课本着“时时激趣”的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反复地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领会文章大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坚持把识字寓于诵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汉字的意义。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5个字;认识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课前预习:

1、读课文。

2、认生字、注音。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5个字;认识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听字、读词读句子。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难记的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它。(编字谜、组词)

3、书空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注意笔顺)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课文;做识字游戏:你读我指。

2、指名读课文。

3、认读词语:乌鸦、到处、找水、一只、石子、办法、放进、升高

4、交流识字方法:

1)加一加:力—办 夕—多 口—只 井—进 去—法

减一减:鸟—乌

比一比:高—亮 外—处 我—找 拆分识字法:牙鸟(鸦)乌鸦的鸦 言午(许)许多的许

2)多音字:只zhi只能

zhi几只

五、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在格中的位置,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2、生说师板书,生描红再仿写。

六、课后检测:听写5个生字。

板书设计:

13、乌鸦喝水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听写词语:一只、看见、石子、许多、出来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自学提示:再读课文,提取信息:

1)小乌鸦为什么这么着急呀?

2)乌鸦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用“——”画出来。

3、汇报交流:

1)口渴到处找水喝(着急)

瓶子的特殊性——瓶口又小,水又不多,使得乌鸦即使看到了水,也喝不到。他此时是着急的心情。指导朗读。

2)我们一起来看看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学生做向饮料瓶子里放小石子,水渐渐升高的实验。通过“许多”“小石子”“一颗一颗”体会、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3)乌鸦能喝到水,不仅因为他勤于动脑,还因为他——(善于观察)。乌鸦终于喝到了水,你们高兴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体会一下乌鸦的心情变化。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这真是一只——(聪明的乌鸦)。

四、朗读课文:

1、自由地大声读课文,喜欢的哪一段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背诵课文。

五、课后检测:小状元

六、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13、乌鸦喝水

找水— 发现水瓶— 喝不着水— 想办法— 喝着水了

聪明

篇5:部编一上语文组词最新

设计说明:

诗歌文字简练,立足生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主人公因“明天”要去远足,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而睡不着觉的情景。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小主人公远足前无比激动、无限期待的心理,从而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1个笔画.正确认读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小朋友即将远足时的兴奋、激动心情。教学重难点:朗读、识字写字。

课前预习:

1、读课文。

2、认生字、注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1个笔画,正确认读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听字、读词、读句子。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

1、听读课文:听老师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

2、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难记的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它。(编字谜、组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课文;做识字游戏:你读我指。

2、指名读课文。

3、认读词语:睡不着、那么、大海、明天、什么、同学、老师、天亮、真的、好吗、才来

4、交流识字方法:

1)加一加:每—海 具—真 司—同 十—什

减一减:哪—那 比一比:才—寸 亮—高

拆分识字法:日月(明)明天的明

目垂(睡)睡觉的睡

口马(吗)好吗的吗

2)反义词:真—假

5、朗读课文:各自读、指名读、齐读。

五、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在格中的位置,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2、生说师板书,生描红再仿写。

六、课后检测:听写4个生字。

板书设计:

9、明天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小朋友即将远足时的兴奋、激动心情。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认读词语:睡觉、大海、老师、什么、同学、天亮、才亮

二、揭示课题,解题:“远足”。“足”是什么意思?(脚)“远足”呢?(比较远的徒步旅行)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自学提示:再读课文,提取信息:

1)小朋友为什么睡不着?

2)小朋友睡不着觉,都想到了什么?

3、交流汇报:

1)小朋友明天要远足心情比较激动、兴奋。

2)睡不着觉,首先想到了大海,在小朋友的心里,那地方的海怎么样?(颜色很多)出示图片:你们知道大海都有什么颜色吗?(蓝色、黑色、绿色)解释大海颜色的变化。

3)小作者还想到了那地方的云,他想到“那地方的云”是什么样?(洁白柔软)出示(蓝蓝的天空中,白云朵朵。)“洁白”是什么意思?(很白很白。)“柔软”是什么意思呢?(软软的,摸上去很舒服。)同学们,看到图片你认为那个地方的云怎么样?(美丽、洁白……)指导朗读。4)思考:小作者越想越兴奋,此时她的心情怎样?(着急)除了着急,你还感觉到了什么?(无奈)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唉)

在“唉”的后面有一个标点符号“——”,它叫破折号。这个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我们在读“唉”的时候,要把声音拉长,这样就更能表达出小作者既着急又无奈的心情了。同学们试着读一读。

四、朗读课文:

1、自由地大声读课文。

2、同桌互读,背诵课文。

五、课后检测:小状元

六、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9、明天要远足

海水多种颜色

云洁白柔软

睡不着

上一篇:中心小学环境教育工作总结下一篇:大学生班级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