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2024-05-23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共11篇)

篇1: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2019新教材)最新部编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复习识字方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识记“旭、屿、瞭、巡、逻、缆、锚”等字,重点讲解“瞭望”一词,理解“多词一义”和“一词多义”。

2.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并小组合作,寻找“理解句子”与“理解词语”方法的异同之处。

3.引导学生品味“像的样子+自己的感受”的初步写作技巧,仿写句子成段。【教学重点】

归纳运用多种理解句子的方法,并能运用表达。【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并能运用。【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本单元文本篇目,诵读“诚信”名言 1.老师范读四句名言。2.指名读一读、齐读。

3.过渡语:回顾了这一单元的故事,那么这节课,老师就带着你们到语文园地的王国里,认一认、读一读、写一写。来完成一段美好的语文之旅。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过渡园地的“诚信”诵读,进入本单元的园地学习。此设计实现“温故知新”的过程。】

二、生字认读。

1.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从海边上给你们带来几个生字朋友,相信其中有你们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你先看,你认识几个?

出示: 旭、屿、瞭、巡、逻、缆、锚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提出对于不认识的生字,有什么办法能认识它?

学生复习回顾查字典,音序检字法,部首检字法;加一加,减一减;借助拼音等办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第一次自主识字,回顾自己曾经积累的识字方法。】 2.老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课本83页的生字。一分钟时间检测学生能认识几个生字。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第二次自主识字,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知新。】 3.(1)卡片识记法

老师拿出卡片,要求学生自己默看,自我检测,巩固生字记忆。

(2)同桌合作学习。两分钟检测同桌都认识了么? 学生自由合作巩固识记。

(3)老师带领学生做识字游戏。

再次出示生字卡片,谁认识,谁就马上站起来大声读出来,老师要看谁的反应快。

(老师出示卡片,学生抢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自主识字的本领越来越强了。相信以后用你自己的本领,会认识更多的字!

【设计意图:通过卡片认读、同桌指认、做游戏的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高识字兴趣,丰富学生的第三次自主识字的深入。】

三、交流汇总 句子中词语的理解方法

1.老师出示其中一个最难认最难写的字,出示“瞭”,组词“瞭望”。

请同学生们集思广益,通过“猜词”的方式,(教师板书:猜词)

总结出了“瞭望”的意思:登高望远,远远地看

【设计意图:通过生字里的“瞭望”一词,让学生自主“猜词”,引出“理解词语”的方法。】

2.带领学生找出“瞭望”的近义词,出示“眺望”。

老师总结: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其实,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里,也能表达不同的意思。

【设计意图:由“多词一义”引出“一词多义”,引导学生品味汉语言的博大精深。】

3.(1)出示 ①我很喜欢苹果的味道。

②我想尝尝在台上表演的味道

指引学生默读句子,分别指名交流两个“味道”的意思。

学生交流并提出“词语替换”的方法理解词语。(教师板书:词语替换)

教师引导学生,除了“词语替换法”,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理解这两个“味道”?

学生自由回答(查字典、上网查等)。

(教师板书:查资料)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交流总结“词语解释词语”、查阅资料的方法,在思考中总结了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

(2)出示:果园里的苹果熟了。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教师引领学生,可以挑选其中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看这两个句子中的“熟”,你怎么理解?

指名回答。

师:你通过什么办法理解的? 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之前交流汇总的理解词语的方法,自主理解“熟”的一词多义。夯实理解词语的方法技巧。】

(3)创设情境 出示两组所有的句子

师:如果,现在有个不熟悉的词语,摆在我们面前,猜不到意思,想不到什么词语替换,周围也没有可查阅到的资料。此刻,你能想到有什么办法理解这词语?

生:可以请教周围人,同学,老师或家长。师:请教他人,也是种办法。(教师板书:请教他人)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学会学习。】

四、体会“理解词语”与“理解句子”方法的相似与不同 1.创设情境

出示两组句子,最后句子消失,屏幕上只留下“味道 味道 热 热”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变化,寻找发现。教师总结:

词语,离开句子是不行的。只有放在句子里,才能让我们理解它最准确的意思。同样的,一个句子单独地拿出来,我们也不会知道它的完整意思。

大家都知道“词不离句”,词语和句子是相连的。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词语的方法,有一些是一样的。(指一下黑板的板书)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从老师语言的点拨中,体会“词语”和“句子”的相关性。引导理解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总结两者理解方法的相似之处 预设

小组讨论相似之处:请教他人,查查资料。

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一些方法,同样能运用到理解句子上面来。【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己总结归纳出“理解词语”与“理解句子”方法的相似之处。学会了“知识的迁移”。】

3.引出“理解句子”的其他方法。联系上下文走进句子理解

出示:“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自18课《童年的水墨画》中的《江上》)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此句单独地出现,你知道什么意思么?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知道整个句子的意思?

学生寻找文章的词句:“笑哈哈,一双双小手,一阵水花两对虎牙”等。教师总结:同学们,原来,联系上下文,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和难懂的句子。

(教师板书:联系上下文)【设计意图: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引导,让学生逐步地开始呈现从“理解词语”延伸到“理解句子”的阶梯性学习过程。】

4.出示 “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选自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生活里,你有没有和小作者这样,经历过特别紧张的事情?谁来聊一聊

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句子结合自己的生活,能用自己的心情理解作者表达的心情,或者把自己就当做作者,在经历着作者所经历的事情。这样理解句子的方法,叫“感同身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走进作者的生活,走进作者写这段文字的内心世界,才能够让学生和文字走得更亲近。初步教授“感同身受”这个词语,让孩子们领悟“用心领悟”的重要性。】

五、品味句子

1.师:如果我们不仅能理解句子,更能很巧妙地运用句子,就更好了。(1)出示: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学生默读,指名交流这句描写“小球”的精彩之处。

老师总结:像的样子+自己对小球的感觉,(适当板书)就有了一段美妙的语言。

(2)渲染引雨

师:学了这么久,相信同学们都有点累了,老师现在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地聆听,美美地享受一下。

学生静静聆听。

师生交流:在刚才的享受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出示“夏雨”的图片

继续交流雨的样子和自我感受。(老师适当板书)(3)仿写 出示妈妈的手

引导学生根据“小球”和“夏雨”的描写手法,适当加入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仿写一段“妈妈的手”。教师巡视。

指名读一读。

教师鼓励语:你一定是一个有心的孩子,回去一定念给妈妈听,她一定会从你的语言中感觉到温暖。

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妈妈的爱呀,让老师也感动了。

教师总结:同学们,无论怎样去写事物的特点,都离不开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所以说,咱们自己心里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把感受表达出来,你写出来的句子,就是最精彩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三段句子的“品味”——“仿写”——“创作”,循序渐进地体会两种修辞手法,并针对三年级的小朋友初写作文的特点,降低难度,让孩子体会修辞手法不难,凭借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就可以了。如此浅入浅出,为今后高年级的写作打基础。】

教师总结:希望在今后的品读中,能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发现生活中更美妙的语言魅力。

篇2: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本组单元课文,明确什么是段落的关键句;

2、了解关键句和本段落之间的关系。

3、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找到并掌握关键句出现的地方及作用。

4、提炼出“围绕关键句写一段话”的写法,为本单元习作做准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关键句和本段落之间的.关系。

2、难点: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找到并掌握关键句出现的地方及作用。

教学过程:

1.一认识“关键句”。

师:昨天,我读到特别有意思的两段话,你们有兴趣读读吗?出示两段“关键句”在开头的段落。点生读。

师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后面都是在围绕第一句的意思写。

师:相机引出“关键句”。

有两个聪明的小朋友,他们还有更多的发现呢!你快读读他俩的对话,看看他们的对话中你能发现什么秘密?

2.生合作读“交流平台”。动笔勾画其中的“秘密”。

3.师生交流。

师:说说看,你知道了什么?

生:罗列“关键句”出现的三个地方和作用。

回顾课文、回归整体、提炼写法

师:

“小福尔摩斯”们,现在去到本组单元课文中去找找“蛛丝马迹”吧!

出示交流要求:

(1)学生小组交流,找出所学精彩段落,师相机出示,让学生美美地读;

(2)师:去掉段落这三个“关键句”,进行对比朗读,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总结出“关键句帮我们更好理解一段话”,“段落中心意思更突出”。

联系生活练习说话

1.出示“美食糖醋排骨”图。

2.学生自由练说:妈妈做的糖醋排骨真好吃啊!

3.出示“春光”图学生自由练说:春天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4总结:

师:看来,关键句作用真大啊!同学们发现了这么重要的一个写作方法,以后习作中我们一定要记得用上哟!

设计意图

篇3: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的主要栏目有“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间隔出现的栏目有“书写提示”“展示台”和“我的发现”。栏目出现的情况详见下表:

阅读上表不难得到以下信息:主要栏目内容比较集中,围绕低年级要求,教学目标非常明确,“识字加油站”直指“识字”,“字词句运用”直指“运用”,“日积月累”直指“积累”,“和大人一起读”直指“课外阅读”;其他栏目间隔出现,体现了栏目的交错性、多样性,在“其他栏目”中,“书写提示”多安排了一次,显现出低年级写字教学的重要性;每个栏目的教学目标也从栏题中可见一斑,如“书写提示”重在提示书写规则,“展示台”重在鼓励学生展示自信,“我的发现”重在引导学生“发现”;“字词句运用”“和大人一起读”尤为重要,这是每个“语文园地”都有的栏目,“字词句运用”栏目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的课程目标对应,是课标精神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则体现了我国建设书香家庭、书香社会的发展方向,利用“大手牵小手”的方式,“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在“语文园地”的设计上可谓匠心独运,但一线教师如何理解编者意图,体会各个栏目内容间的梯度,了解其教学目标,从而实施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是当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解析主要栏目

(一)“字词句运用”栏目

1. 比较学习,突破形近字与音近字的教学难点。

(1)语文园地一

题目简析:这六个字在已学过的“识字单元一”中是要求会认的生字,在“园地一”进行三组形近字的比较,旨在比较字形,复习巩固易混的生字。

教学策略:按照题干的要求分步进行,先让学生分组读一读,再说说每组的两个字有什么不同,还可以分别组词。

(2)语文园地五

【字词句运用】

题目简析:四组音近字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识记,这道题旨在区别发音易混的“n l”“sh s”“zi zhi”,这几个均属于高频音节,所以区别发音有一定代表性。音近字的区别放在形近字后面,是因为在学完两个单元的汉语拼音后,“汉语拼音”帮助学生学好普通话的要求应逐步落实。

教学策略:不需要学生先分析每组发音的不同。先让学生通过拍手读、同桌接龙读等方式饶有兴趣地读一读,教师要求学生注意看着拼音,把每个字的音都读准;如果学生读得不准确,教师或小老师进行带读、范读。

2. 拓展思维,识字、组词、说话练习实现三位一体。

(1)语文园地三

题目简析:有趣的思维导图形状的组词练习,又称“生字开花”。三组词有三个不同形式。第一组是“车的种类”,第二组是“与车相关的事物与部件”,第三组是“关于车的动作”。学生初读这道题,也许只能发现这些词中“车”字位置不同,词语也各不相同,这达到了基本学习要求。虽然这是一道组词的题目,编者的意图却不仅仅是将教学目标定在组词上面,而是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避免以往学生组词时人云亦云,只能从一个方向组词。三条枝蔓三个思路,因此笔者认为此题重在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教学策略:让学生看图,发现这是什么,学生看出是用“车”字组词;再让学生分别读一读三组词语,说说这三组词语分别有什么特点;第三步可以让学生照样子在每组后面再组几个词语,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照样子用“花”组三组词语。

(2)语文园地四

题目简析:第四单元是一组写大自然、四季的课文。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对四季的气候特点及与之相关的事物有一定的了解,此题着眼于指导学生运用季节和相关词语说话,可以复习课文中学习过的语句表达形式,也可以联系生活,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策略:“读一读”是前提,“说一说”是目标。教师可先让学生分别读一读上面写在花朵中的四个季节词,再读一读下面的八个词语,之后教师明确提出分层说话的要求———第一层次即“联系这四个季节中的一个季节,用下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这是基础层次;第二层次即“用下面的两三个词语说说关于某个季节景物的句子”,这是提高层次;第三层次的要求是把句子说得更具体,更生动,可以接着小女孩、小男孩的话,把句子说得更好,也可以鼓励学生用多个词语说话,描绘一个或两个季节的景物。教师相机表扬、鼓励。

(二)“和大人一起读”栏目

这个栏目与“字词句运用”一样,是该册部编教材的新设栏目。“和大人一起读”,在我省新教材培训时,老师问“大人”指谁。笔者认为,“大人”可以是学生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能够和学生一起读书的家长,可以是学生的邻居或学生爸爸、妈妈的朋友;“大人”也可以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设置“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旨在落实家校合作,鼓励学生家长与学生一起读书,既体现了亲子阅读的温馨,营造了美好的书香家庭氛围,也体现了幼小衔接的理念。“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内选择的儿歌、故事大多是孩子幼儿时期听过、讲过的经典儿童作品,如《小兔子乖乖》《拔萝卜》《猴子捞月亮》等,孩子读小学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小时候听过的故事,能够较好地实现口语表达向书面阅读的过渡。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前布置学生和大人一起读,并请学生和陪读的家长在书本或家校联系本上记下读书的情况。

家长填写:

课前,教师检查签字,大致了解学生和大人的读书情况,并运用多种形式巩固读书成果,如师生续讲故事、学生分角色表演读、配乐读、比赛读、问答式交流等。

教师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一起分享朗读成果,前提是要了解教材。

“和大人一起读”,教师既要关注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也要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学生成长,积极营造大人、孩子一起读书的家庭氛围。

二、解析其他栏目

(一)“我的发现”栏目

1. 引导发现,倡导自主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呢?“我的发现”基于培养一年级小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以学生自主发现的方式展开教学,努力培养他们的“发现”意识和“发现”视角。

教师应不折不扣地执行教材的编写理念,不能为节省时间,将“我的发现”上成“让老师告诉我”。教师应着眼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我有什么发现”,目标在于往小学生的内心植入一种“愿意发现、勤于发现、善于发现”的意识。

2. 分层发现,逐步达成目标。

教学“我的发现”,教师应有分层教学的预设。上题被安排在语文园地五中,旨在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帮助学生发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教学第一步,教师出示“花草莲苹”“树林桃桥”两组字,请两位学生分别认读,第一次问“你们看看这两组字,有什么发现么”,还可以相机补充提示,“注意看看这两组字的偏旁”,基础层次的学生此时能发现“第一组都是草字头的字,第二组都是木字旁的字”;第二次问“还有同学有新的发现吗”,还可以相机补充提示,“想想每个字的意思”。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先看第二组字,学生在“泡泡”的提醒下,应该能够发现这几个木字旁的字都和树木有关,并相机说出每个字的意思与树木有什么关系。两问两答以后,教师讲授形声字的特点,并板书解析第二组每个字偏旁表义的特点。由此,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说说“你们现在对第一组字有什么新发现”,学生的回答即是进一步理解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

语文园地七的“日字旁的字与时间有关”“女字旁的字与女性有关”是对这一知识的再次复现与检验。

该册教材中的“我的发现”还较好地体现了前后教材内容的链接与联系,使得学生的学习在一个整体系统之中,避免了知识系统混乱、前后关联不大的问题。

(二)“书写提示”栏目

语文园地一设置坐姿图示,并通过“泡泡”表达编者意图,指导学生“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一年级教师应强调每个学生做到“提笔便是练字时”,保持正确坐姿,每一次学生写字时,教师都应巡视指导,不对的姿势要一一纠正;笔顺规则教师应边范写边提醒,以使学生养成按照规则写字的良好习惯。

从园地一的“从上到下”“先横后竖”到园地五的“从左到右”“先撇后捺”,再到园地八的“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笔顺规则的教学遵循了先易后难的原则。

“书写提示”栏目是对小学一年级书写教学的再强调,并不是书写指导一个学期只讲三次。“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写字教学,借助本册教材“笔顺跟随”和“书写提示”栏目的特点,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使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一生的学习奠基。

篇4: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自测题

精兵简( ) 天( )海角 鱼( )而入 专心( )志

五( )四( ) ( )( )起敬 ( )拥而至 ( )无虚席

1.含有数字的词语是 ,这样的词语我还能再写两个: 、 。

2.“像游鱼那样一个一个进入的孩子们对山洞心生好奇而又有些紧张。”这句话画线的部分可以换成词语“ ”。

3.选择一两个词语写一句话。

五、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住薄#?分)

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英国作家雨果写的。( )

2.“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句中的“完全”和“彻底”可以互换位置。 ( )

3.“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中的破折号作用是解释说明。( )

4.“孰为汝多知乎”中的“汝”是“你”的意思。( )

六、请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根据提示写名言和诗句。

(1)《左传》中的“ 。”告诉人们做事情应该一气呵成的道理。

(2)春节到了,看到红红的对联,你想到的诗句是: , 。

(3)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正如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中说的那样:“ 。”

2.天空撒满了星星。

把星星当作人来写:

3.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4.照样子,仿写句子。

例: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聊天的时候, ;看电视的时候, ;写字的时候, 。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4分)

1.虽与之俱学, 。(选自《学弈》)

一儿曰:“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 (选自《两小儿辩日》)

2.燕子去了, ; ,有再青的时候; ,有再开的时候。(选自《匆匆》)

3.中国古时候有个叫 的文学家说过:人固有一死, , 。(选自《为人民服务》)

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认识了一些人物,如 的李大钊、 的周总理;我还知道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 和傣族传统的建筑 ;我从《手指》一文中明白了 的道理。

八、阅读课内片段,仔细答题。(7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桃花心木》节选)

1.“语重心长”的意思是: 。你从“语重心长”体会到 。(2分)

2.文中画线部分的“不确定”是指: 。(2分)

3.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不确定”吗?你是怎样对待的?列举实例写一写。(3分)

九、阅读课外美文,认真答题。(13分)

感 恩

一直以来,“感恩”在我心中是“感谢恩人”的概念,“恩人”就是对自己有大恩大德的人。而在美国的一次偶遇却让我悟出了感恩的另一层意思。

那是在洛杉矶的一家旅馆。早晨,我在餐厅就餐时,发现有三个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头写着什么。在就餐的时间、就餐的地方,这三个孩子却没做与吃饭有关的事。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试探着走了过去。得到这些孩子的应允,我坐在了他们旁边。尽管我是外国人,可他们还是跟我落落大方地攀谈起来。三个孩子中那个戴眼镜的男孩是哥哥,约摸十二三岁,他的妹妹八九岁,而小弟弟才五六岁。从谈话中我了解到,他们正在搬家,新房还未安顿好,因此,他们和母亲是暂时住在这家旅馆里。

当我问到他们在做什么时,哥哥回答说正在写感谢信。他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情让我疑惑不解,三个孩子一大早起来写感谢信,这是为什么呢?我愣了一阵后追问道 写给谁的 给妈妈 我心中的疑团一个未解一个又生 “为什么?”我又问道。“我们每天都写,这是我们每日必做的功课。”孩子回答道。哪有每天都写感谢信的?真是不可思议!

我凑过去看了一眼他们每人手下的那沓纸,哥哥在纸上写了八九行字,妹妹写了五六行,小弟弟只写了两三行。再仔细看其中的内容,上面写着“草丛里的野花开得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萨饼很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老师夸我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之类的简单语句。我心头一震,原来这就是他们写的感谢信啊!它不是专门感谢妈妈给他们什么好吃的,帮了什么忙,而是把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来。啊,我终于明白了,感恩不只是感谢父母的关爱,不只是感谢大恩大德,还应该对天天享受到的一点一滴的美好事物心存感激,并体现在行动中啊!

1.请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2分)

理所当然:

疑惑不解:

2.请在文中第三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恰当的标点。(2分)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分)

4.“在美国的一次偶遇却让我悟出了感恩的另一层意思”中“感恩的另一层意思”指的是什么?请你在文中找出答案,用横线画出来。(2分)

5.请你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和体验,依照文中孩子们写“感谢信”的形式,再写两句。(5分)

十、习作大舞台。(30分)

篇5: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学习与夏天相关的词语。

2.掌握识字方法,扩展识字量,乐于与他人交流识字的收获与感受。

3.学会扩句,能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学习抄写句子,做到格式正确,书写端正。

4.朗读并理解谚语和短文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名句,朗读短文。

难点:掌握识字方法,学会扩句,能正确使用标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本单元学习的课文都与夏天有关,你喜欢夏天吗?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对夏天的认识。夏天已经到来了,我们一起去认识它吧。

二、识字加油站

1.学生自由认读四行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分行朗读词语,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正音:强调“汤”“萤”为后鼻音,“扇”“织”是翘舌音。

3.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熟字组词。如,木棍、棍子等。

(2)词语归类。如,夏天的食物:冰棍、西瓜、绿豆汤;夏天的用品:凉席、蚊香、花露水、蒲扇、竹椅。

(3)通过“看图贴词卡”游戏巩固识字。

4.拓展:结合生活经验拓展其他与夏天有关的词语,进行积累。

三、字词句运用

1.出示课本例句。

(1)指名读这三句话。

(2)说说这三句话有什么变化。第二句、第三句多了哪些内容?(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在山坡上”,第三句比第二句多了“弯着腰”)

(3)揭示扩句训练点:通过补充(怎么样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把句子说具体。

(4)扩写模仿。出示“小鸭子游泳”。小组讨论如何扩写,讨论完汇报讨论结果。

(5)选取优秀的仿写作品进行展示。出示例题,多加练习。

2.读一读,加标点。

(1)朗读句子,读出不同的语气,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逗号:短暂的停顿。句号:一句话完结。

问号:表示疑问语气,常带有“吗、呢”等疑问语气词。

感叹号:感叹语气,常常带有“啊、呀、哇”等感叹词。

(2)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完成后老师对答案。

(3)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句子,学生了解抄写格式。(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占一格,上下左右要对齐,大小相似,字匀称)

(4)带着感情朗读句子,读好语气。2.扩写句子。

小鸟飞翔(xiánɡ)。

小鸟飞翔。小鸟飞翔。

3.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你的作业写完了吗()

(2)小鸟飞得可真低呀()

(3)我们一起玩游戏()大家都很开心()

四、展示台

1.准备道具,展示包装盒上的文字,请同学来读一读,通过食品的包装主动识字。

2.在生活中,除了食品包装袋上,你还能从哪些地方认识到更多的汉字呢?(知识拓展,激励孩子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扩大识字量)五、课堂小结

生活中处处能识字,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发现,不但能在食品包装袋上认识汉字,还能从更多的地方认识汉字呢!请同学们回家后收集你从别的地方认识到的汉字,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1.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谚语,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2.同桌之间相互帮助,解决不会读的生字词。

3.小组交流,说一说字词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发言补充说明。

4.学生自由读谚语。(注意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

5.男女生赛读,比一比哪一边读得更好;小组合作读。

6.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学完这几则谚语,你知道了哪些气象知识?

(早上有云霞说明要下雨,晚霞出现说明第二天是大晴天,可以出远门……)

7.知识拓展。教师拓展两个关于气象的谚语,让学生自由朗读,拓展积累。

(1)棉花云,雨快淋。

(2)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8.自由练习朗读,尝试背诵。

二、和大人一起读

1.教师范读全文,学生仔细听,初步体会夏夜的美。

2.学生自由读文本,边读边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教师串讲长句、难句。教师领读。学会用分隔号分隔长句。

4.分小组轮流读文本,读完小组讨论:课文中小蚂蚁在水池里遇到了哪些朋友?是怎样回家的?

(小蚂蚁遇到睡莲姑姑、蜻蜓、萤火虫;是蜻蜓和萤火虫送他回家的。)

5.分组讨论,你们所看到的夏夜是什么样子的?自由地说一说。

6.学生再次自由朗读文本,感受夏夜的趣味。

三、课堂小结

1.齐读有关天气的谚语。

2.回家后把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板书]

语文园地六

朝霞

云在山顶

蚂蚁搬家蛇过道要下雨晚霞

云在山腰晴天

[教学反思]

篇6: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用字词句,认真读词语和描红。

2.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帮助小学生积累句子。

3.写铅笔字,练习写含有“点”的字时,点的位置不同,点的书写先后顺序不同。教学重点: 写含有“点”的字时,点的位置不同,点的书写先后顺序不同。积累古诗,儿歌。教学难点: 积累古诗,书写带点的汉字。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用字词句,认真读词语和描红。2.写铅笔字,练习写含有“点”的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四”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四)

二、学和用

板块一:识字加油站

méi

zuǐ

tuǐ

jiǎo

眉毛

鼻子

嘴 巴

脖子

手臂

肚子

小 腿

脚 尖

1.认真观察我们发现,这些词语全部表示人身体的一部分。2.我们可以玩“你来说,我来指”的游戏,在游戏中熟悉这些词语,并认识生字。

版块二:字词句运用。

(课件出示)

胆子

粽子

镜子

爸爸

妈妈

哥哥

故事

月亮

时候

1.这是本单元出现的一些词语,第二个字都读轻声。

2.我们先自己试着读一读,然后做摘苹果的游戏,在游戏中巩固轻声的读法。

三、写字有方

过渡:我们认识了人体的各部分,学会了读带有轻声的词语,那么大家有信心写好这些字吗?(课件出示)主 门 书 我

(1)仔细观察,你发现他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了吗?

相同点: 本题的四个生字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上面都有“点”。

不同点: 但他们的位置不同,“主”的点在正上方,“门”的点在左上方。

(2)书写笔顺规则是:“主、门”的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写的时候都先写点;“书”和“我”的点在右上方,写的时候后写点。

(3)再仔细观察这几个字的形状,记住他们的笔顺伴着音乐写一写。(课件出示)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帮助小学生积累句子。

2.读准绕口令。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四”(板书:语文园地四)

二、读读背背(课件出示)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根据拼音自由读古诗,读通顺、熟练。2.听老师介绍作者的情况。(课件出示)作者介绍:贾岛(779~843年),字浪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

3.听老师讲解词语注释。

(课件出示)注释:①寻:寻访。②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③不遇:没有见到。④童子:小孩。这是指隐者的弟子。⑤言:回答,说。⑥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4.根据词语注释,串起来说诗意。

(课件出示)诗意: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5.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三、和大人一起读(课件出示)

妞妞赶牛

妞妞赶牛河边走,牛牛要吃河边柳,妞妞护柳扭牛牛,牛牛扭头顶妞妞,妞妞拗不过牛牛,低头捡石头,吓得牛牛扭头走。

1.可以先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这篇绕口令,在读正确的基础上逐步读快,注意读准“妞妞”和“牛牛”,“牛” “柳” “扭”“拗”等词语。

2.思考(课件出示)

(1)文中的双音节词哪些易混淆?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妞妞”和“牛牛”容易混淆,他们的音节相同,声调不同,所以要注意读准声调。

篇7: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

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学习

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学会利用关键句理解段落大意,并学会在习作中运用关键句。

2.通过词句段运用,学会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

3.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文段。

4.会读会背古诗《滁州西涧》,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重点

会背古诗《滁州西涧》。

难点

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文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这一节,我们学习语文园地四的有关内容。下面,我们走进园地,看看有哪些有趣的知识吧。

学生听讲

情景导入

讲授新课

一.

交流平台

学生自读“交流平台”,交流读后的感受。小组讨论怎样找关键句?

再全班交流。

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关键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

你能找一找本单元课文《花钟》《蜜蜂》《小虾》中其他自然段的关键句吗?

看谁找得又快又准。小组内交流评议。

全班交流。

二.

词句段运用

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读课本第57页的两个语段,照样子写一写你的观察和思考。

这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这两段话都是先写观察到的现象,再提出问题。

生活中你观察了哪些现象?看到这些现象你有什么疑问呢?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提出了什么疑问?

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课本第58页的语段只修改了一部分。读一读,看看还有什么问题,用修改符号改一改。

认识表示对调和表示移动的修改符号。用修改符号改一改。师巡视辅导。

三.

日积月累

自读古诗《滁州西涧》,圈出生字,组内互学。教师范读,学生跟读。逐句朗读古诗,你知道诗句的意思吗?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的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横在水面。

指名读,齐读。师指导背诵。全班进行朗诵比赛。

四.

拓展提高

你会通过观察写一写吗?

摩擦起电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项有趣的小实验,这是我在书上看到的,名字叫做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的操作方法非常简单,准备的材料有一些纸碎片,还有一支塑料笔。首先,我用右手拿起塑料笔,在头上反复摩擦。塑料笔在我头上滚动的时候,我觉得头皮阵阵发痒,就像小精灵在给我挠痒痒。

当摩擦到头皮有点发热的时候,我赶紧拿起笔靠近桌上的纸片。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桌上的纸片竟然轻而易举的被吸到笔上面来了。这时你如果抬起笔,纸片也会紧紧地跟在笔的屁股后面,就像一对分不开的亲兄弟哟!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笔在摩擦的时候起了电,电就会吸住这些轻的纸片。

摩擦起电这个小实验真是既简单又有趣,你们喜欢吗?

五.

课堂练习

默写《滁州西涧》

滁州西涧

唐代: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你了解作者吗?

韦应物,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六.作业布置

你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吗?

最是喜爱涧边幽谷里生长的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鸣的黄鹂。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你还知道哪些古诗呢?理解诗意吗?

月夜

朝代:唐代

作者: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译文

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鸟鸣涧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

春天夜晚,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

学生思考

学生浏览

学生练习

师生合作

开阔视野

巩固提高

课堂小结

这一节,我们学习了修改符号和古诗等内容。激发了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板书

语文园地

关键句

观察

修改符号

篇8: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自测题

2.下面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阴谋诡计置之不理气急败坏理直气状

B.恼羞成怒崇山峻岭焕然一新完壁归赵

C.高瞻远瞩一口同声惊涛骇浪无微不至

D.触类旁通群策群力一丝不苟万丈深渊

3.在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读史使人,读诗使人,演算使人,哲理使人,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辨。

A.精密聪慧深刻明智

B.明智聪慧深刻精密

C.明智聪慧精密深刻

D.聪慧深刻精密明智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小明犯错误后总好狡辩:你说他一句,他就举一反三,还你好几句。

B.老同学见了面,个个都开心,大家不拘小节,那场面可真热闹

C.他常常为了一个问题争得面如土色。

D.此事一出,全城闹得沸沸扬扬。

5.走近细看,他不就是小伟吗?表达意思不同的是( )(2分)

A.走近一看,他就是小伟。

B.走近一看,他不是小伟。

C.走近一看,他怎么不是小伟呢?

D.走近一看,他真是小伟啊!

6.下列四句中有误的一句是()(2分)

A.《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的笛福写的。

B.追悼鲁迅先生的地方是万国殡仪馆。

C.《天净沙·秋》中“天净沙”是词牌名。

篇9: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用字词句,学会用减一减、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生字,会辨析形近字组词。学会半包围的字的写法。

2.通过诵读名言佳句,帮助小学生积累句子。3.和大人一块儿读,提高自己的课外阅读能力。【教学重点】

不同方法识字,形近字辨析组词,积累歇后语,儿歌。【教学难点】

阅读小短文,提高阅读能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七”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七)

二、学和用。

板块一:趣味识字。(课件出示1)1.读一读:先读上面一组,再读下面一组。2.想一想:这两组生字各有什么特点?

第一组:用的是“加一加”的方法; 第二组:用的是“减一减”的方法。

3.认一认:小组长检查下面的生字是否会认。4.说一说:你知道还有哪些字也可以用“加一加”和“减一减”的方法来识记?(板书:加一加减一减)(课件出示)加一加:门+耳=闻哥+欠=歌 减一减:李—子=木思—田=心 板块二:字词句运用(课件出示)

(一)比一比,填一填。

1.比一比:每组的两个生字在读音、字形上有什么不同,如何记住他们?

示例:“午”和“牛”,读音不同,字形相近。“午”的“丨”没有出头,“牛”的“丨”出头了。我们可以利用编儿歌的形式来识记。“中午太阳大,躲家不出来。水牛它怕热,出来下水玩。” 2.想一想:这些字可以分别和哪些字组成词语?我们一起来说一说。3.填一填:结合我们的积累,根据提供的另一个字,选择填空。

答案:午牛已己力刀人入

(二)展开想象,是这用下面的词语说几句话。

(课件出示)

1.读一读:读准字音,把词语读准确。

2.说一说:试着用这些词语说几句话。说话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想一想我们在什么时候用过这些词语,或者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词语。

三、写字有方。

(课件出示)1.仔细观察 仔细观察这些字是什么结构的字?

这四个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其中,前三个字是左上包右下;最后一个字是右上包左下。(板书:半包围)2.思考问题(课件出示)

这些字的笔顺规则是怎样的?

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的字,他们的笔顺规则都是先外后内。(板书:先外后内)3.书写提示(课件出示)

前三个字:把“丿”写长点,要包住右下部分。包:右上部分的“

”要写大一点,要能把左下部分包住。

第二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七”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七)

二、积累与运用。

(课件出示)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荀子》)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董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董其昌》)1.本次日积月累都是关于什么的名言佳句?

本次日积月累一共有四句名言佳句,都是关于读书的,教育我们要努力读书,增长见识,不明白的地方要多向别人请教。(板书:读书多请教)

2.借助拼音朗读名言佳句,直至熟读成诵。3.你知道这些名言佳句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这几句话的意思如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指天资聪明却好学习,并且不以向别人请教他们认为很低端、很简单的问题为耻这种难能可贵的学习精神。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的意思是有不知道的就要虚心向他人请教,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要深入学习。这句话告诉我们不懂就问,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读书白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读书读得多了,它的意思自然就会明白。(多读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育我们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三、和大人一起读

(课件出示)孙悟空打妖怪

(原文略,见教材第100——101页)

1.可以先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这篇文章,在熟读的基础上,和爸爸妈妈分角色朗读课文。2.思考(课件出示)(1)你能说出唐僧师徒四人的名字吗?

唐僧师徒四人是指: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2)女妖怪骗了谁?谁的眼睛亮?

女妖怪骗了唐僧和八戒。孙悟空的眼睛亮,识别了他就是妖怪。(3)你知道这个女妖怪的名字吗?儿歌说的是什么故事?

篇10: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诵读儿歌的过程中,准确识记“饭、能、饱、茶、泡、轻、鞭、炮”等字。

2、在看部首识字的过程中,发现生字部首与其意思的密切联系。

3、区别理解“青和清、在和再”的意思,会用它们填空。练习查字典,培养学生查字典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在诵读儿歌的过程中,准确识记“饭、能、饱、茶、泡、轻、鞭、炮”等字。

2、区别理解“青和清、在和再”的意思,会用它们填空。练习查字典,培养学生查字典学习习惯。

3、在看部首识字的过程中,发现生字部首与其意思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识字加油站

1、(多媒体出示喜羊羊图片)导言:我们的好朋友喜羊羊来了,它还给我们带来了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课件出示“饭、水、足、手、衣、火”的图片)学生说出图片上的事物。

2、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上的事物能用来做什么,同时逐句出示儿歌内容,引导学生相机识字。

(1)自由读儿歌,读准字音。

(2)指名读儿歌,师生正音。

3、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间自由交流识字:饭、能、饱、茶、泡、轻、鞭、炮。

(1)读准字音:“茶”是翘舌音,“鞭”是三拼音节,泡(pào)和炮是同音字。

(2)认清偏旁,说说字义和偏旁的关系。

(3)交流识字方法。如: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泡、饱、炮。

(4)同桌互相考一考:抢读生字,看谁读得准确。

4、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5、导学:喜羊羊为大家鼓掌,大家真棒!听一听,它又说了什么?(课件出示泡泡语:你能背诵这首儿歌吗?)

6、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生字放入儿歌,速读速背儿歌。

二、认真观察,我的发现

1、导言:由于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现在喜羊羊要带我们去汉字王国逛一逛。一年一度的汉字王国运动会的开幕仪式就要开始了,让我们随着喜羊羊一起看看都有哪些队伍参加。

2、课件播放第一支走来的队伍—口字旁家族,并出示相应生字“吃、叫、吹、咬”。

(1)齐读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四个字有什么共同点。(课件出示口字旁)(2)引导学生思考口字旁的字大都和什么有关,然后指名汇报,并表演。

(3)导学:这支队伍想扩充,还有哪些字宝宝可以参加呢?(预设:“喊、叹”等。)

3、课件播放第二支走出来队伍—提手旁家族,并相应出示生字“提、拔、捉、拍”。

(1)导言:观察生字,你发现什么?(课件出示提水、拔萝卜、捉小鸡、拍球图片)

(2)引导学生思考提手旁的字和什么有关,并再举几个例子。

4、课件播放第三支走出来的队伍——足字旁家族,并出示生字“跑、跳、踢、踩”。

(1)导言:最后一支队伍比较特殊,大家来看看都有谁呢?(生齐读)(2)引导学生观察这一组字又有什么相同点。(课件出示足字旁)(3)足字旁的字多数和脚部动作有关,学生举例子。(跺脚、跳跃等)

三、情感体验,字词句运用

1、导言:喜羊羊在汉字王国玩得特别愉快,它喜欢这里的山山水水,它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课件出示青山和清泉的图片,并注明这两个词语,突出“青”和“清”两个字。)

(1)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读音相同,意思不同。“青”表示绿色,而“清”表示清澈和清楚。

(2)课件出示:“远处有()山,近处有()泉。”学生试填,并说明理由。

(3)学生小组讨论还可以用“青”和“清”组哪些词,并用词语造句。

2、课件出示:“在”和“再”。引导学生说出哪个是“再见”的 “再”,并说明理由。预设: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再见”这个词,“再”表示又一次的意思。

3、教师引言:“在”表示存在或者表示存在于某地点,比如:在家、在场、在外面„„

4、课件出示选字填空:放学了,大家()教室门口和老师说()见。(1)指导学生用“在”和“再”填空,并说明理由。

(2)课件出示选字组词练习:()家、正()、(()来。学生讨论怎样填写,并用填写的词语造句。

5、完成教材64页的翻字典游戏“比比谁最快”。

四、巩固提升。

1、我会填。

2、我会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3、我会选字填空。

五、快乐作业。

篇11: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本单元课文,交流“读进去,想开去”的读书方法。启发学生懂得:在阅读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联想,体悟文章表达的特点,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2.能体会排比句的在文章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学习运用排比句把景物写生动、写具体。

3.体会分号的作用,学习分号的用法。

4.认识路牌,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5.背诵并积累古诗《过故人庄》,感受朋友之间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同学之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回顾本组课文,学习“读进去,想开去”的读书方法。

2.体会排比句在文章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感悟古诗《过故人庄》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在阅读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联想,体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2.联系生活实际或借助插图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感受朋友之间的浓浓情谊。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依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这一原则,在“交流平台”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阅读时要‘读

进去’‘想开去’”,即在阅读中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联想,从课内联想到课外。

2.词句段运用

把握教材特点,挖掘课本资源,让学生在诵读、品味、讨论、探究和仿写多个环节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习分号的用法,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享受学习的愉悦,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1)多种形式地朗读,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尝试仿写排比句,把句子写生动、写具体。

(2)通过对比朗读含有分号的句子,体会分号在排比句和说明性文字中不同的用法。

(3)“语文即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路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3.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重在朗读指导,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这首诗读出节奏、读出韵味。熟练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意,领悟朋友之间的浓浓情谊。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学习“读进去,想开去”的读书方法。领悟文章表达的特点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2.能体会排比句在文章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学习运用排比句把景物写生动、写具体的方法。

3.体会分号的作用,学习分号的用法。

4.认识路牌,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自由读“交流平台”,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画出相关语句,在旁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

3.同桌讨论交流,全班展示:把你的阅读成果和大家分享,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

课件出示:

阅读时,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以《草原》为例)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主客相聚)

……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主客惜别)

4.联想生活中自己与别人相聚和惜别的情景,小组内讨论、交流。

5.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交流自己与别人相聚和惜别的情景。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推选代表全班交流汇报。

6.全班交流,评价。(表达是否清楚、完整)

7.教师小结:阅读时,不仅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

课件出示:

阅读时,要从所读内容联想到更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8.你还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阅读时,要从所读内容联想到更多:(以《丁香结》为例)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9.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由此你还联想到了哪些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如梅、兰、竹、菊等)先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

10.教师小结:阅读时,不仅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联想,还要能从课文内容中联想到更多。运用联想和想象,使景物更加有生气、有神韵。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还了解了写景时融入自己的感受的方法,可以运用到今后的习作中。

课件出示:

1.阅读时,要从所读内容想开去。

2.从课内联系到课外。(移情体验,融入感受)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这一环节,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归纳阅读的方法:阅读文章时,要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要能从课文内容中联想到更多。在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时,有意识地由课本延伸开去,从一篇到多篇,从课内至课外,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实践中提高,把学生真正引导到读书的快车道上。

二、词句段运用

(一)排比句

1.自由读题,思考: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

3.品读第一句,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1)读一读,想一想:这句话有什么特点?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2)说一说: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在全班交流,学生评议是否恰当。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归纳:

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三个结构相同的短语构成排比句,诗人借花来表达人间真挚美好的情感。

(3)议一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交流。

预设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面上看是写芳香的花儿,实际是诗人借花喻人。

预设2:诗人用花的语言写了花的用途,排比句使语言描写更生动,更富有诗意。

……

(4)教师小结:诗人纪伯伦用排比的句式来叙述花,写出了花是人类纯洁和美好感情的寄托,使得语句更形象、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气势。

4.品读第二句,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对比读:

①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②漓江的水真静,真清,真绿。

(1)对比读,议一议: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之间交流讨论。(第一句是排比句,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

(2)出示课前收集的漓江的图片,图文印证,概括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

(3)汇报交流,相机引导品读排比句,体会排比句的好处。

(4)教师小结: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更形象、具体地描绘出了漓江水的特点。

(5)仿写:在品读中相机进行仿写训练。

课件出示:

仿写:

校园的花真多啊,____________;校园的花真艳啊,________________;校园的花真美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品读第三句,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1)学生自学,做批注,和同学讨论感受,体会排比句的精妙之处。

(2)全班交流,教师归纳小结。

(二)分号

1.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

(1)读一读:自由读句子,把句子读通顺。

(2)想一想:这两个句子分别写了什么?

(3)议一议:句中的分号有什么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1)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2)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评价对分号的理解是否正确。

4.教师相机归纳:第一句是排比句,分号表示一个停顿,分隔两个或三个表示并列关系的分句。第二句写了风形成的原因,所以用分号把两种并列的现象“空气热、空气冷”分隔开。

(三)路牌

1.课件出示:

2.学生自由认读路牌,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预设1:路牌的作用是告诉人们地点。

预设2:路牌由拼音、汉字和路程公里数三部分组成。

预设3:路牌的每个拼音字母都是大写。

……

4.联系自己的生活,说一说,你见过的路牌是什么样的?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路牌的照片,同桌互读,还可以请别的同学一起来认一认。

5.比一比:看谁认得的路牌多。

6.想一想:我们的姓名该怎样写呢?学生讨论交流。师指名发言并归纳:姓名的首字母要大写,其他的字母小写。

7.教师小结:路牌清楚地告诉了人们地点,认识路牌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借助拼音读路牌。注意路牌的拼音字母全部要大写,写自己的名字的时候只需要首字母大写就行了。

【设计意图】

词句段运用的环节设置了三道题目,分别指向“排比句”“分号”和“路牌”。前两道题目,旨在训练学生学会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具体,熟练运用分号把并列关系的分句分隔开,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这一环节,重在教会学习的方法,采用同桌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在自读自悟中,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分号在并列句式中的作用,最后在“读写结合”的环节中,让学生学以致用。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指向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第三道题目,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认路牌,构建语文与生活联系的桥梁,达到训练的目的。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联系生活实际或借助插图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并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

3.通过朗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朋友之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写景名诗。诗人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写出了旅途中的愁思。让我们一起背一背吧!(学生诵读古诗《宿建德江》。)

2.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也是孟浩然的名篇——《过故人庄》,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呢?从这首诗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呢?让我们走近孟浩然,追随他的脚步去看一看吧。

3.释题:“过故人庄”是什么意思?

过:拜访。故人:老朋友。“过故人庄”即到村庄拜访老朋友。这首诗是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被一位朋友邀请到家中做客时写的。

【设计意图】

由学过的古诗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在读题、释题的过程中,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把学生引入古诗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课件出示自学要求,请学生朗读,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

自学提示:

①借助拼音自由地朗读古诗《过故人庄》,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把不懂的词语圈出来,借助注释想一想它们是什么意思。

③想一想: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强调“还(huán)”的读音)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轮流当小老师,领读、评价同桌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指名朗读,教师随机抽选同学朗读全诗。(要求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

(4)再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

课件出示: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5)指名读,全班齐读,读出诗的节奏。(读诗的时候,语速稍慢,略拖音,读出诗的韵味和节奏。)

2.理解词语。

(1)读了古诗,有哪些地方你没有读懂呢?学生提出疑问。预设:“具”“鸡黍”“开轩”“郭外斜”等。

(2)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归纳学法:可以采用查字典、联系生活经验、借助注释、借助插图等方法来理解古诗中难懂字词的意思。

课件出示:

故人:老朋友。

开轩:开窗户。

具鸡黍:准备丰盛的饭菜。

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

邀:邀请。

还:返回,回来。

合:环绕。

就菊花:饮菊花酒。就,靠近。

3.借助注释或课文插图,理解诗意。

(1)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的事。)学生交流,归纳板书:做客访友。

(2)全班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教师小结:借助注释、借助课文插图,我们可以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这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

初读古诗,通过自读、齐读、划节奏读等环节,学生读准了字音,读出了诗的节奏和味道。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理解诗意,渗透读诗学法的指导。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2.品读:“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1)指名读诗句。

(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盛的饭菜,诗人心情怎么样?(开心、高兴)

(3)指导读好这两句诗,读出诗人的喜悦之情。(语气轻快,语速稍快。)

3.品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读了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小组交流归纳:绿树围绕着村边,青山在村外横卧,风景真美啊!

(2)指导学生读好这两句诗,读出赞叹之情。(语气轻柔,重读“合”“斜”。)

4.品读:“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指名读。

(2)读了这两句诗,你体会到什么?(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农事。只有老朋友之间才会谈家常琐事。)

(3)看图理解“桑麻”。(课件出示:桑麻的图片。拓展古时候“桑麻”的作用、“桑麻”可以制作出来的东西。)

(4)根据文中插图,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些什么?

(5)学生自己完成,交流:

预设1:这么丰富的菜肴,真是太感谢你啦!

预设2:今年的收成怎么样?

还好,应该是个丰收年。

预设3:欢迎你下次再到我家做客。

(6)教师小结:想象画面,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和好友亲切交谈的情景。是啊,深情厚谊只在淡淡的几句闲谈农事中,只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中。

5.品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指名读。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依不舍)

(3)即将分别了,孟浩然会和友人说些什么呢?和同桌互相交流。

(4)指导诵读这句诗,读出“依依不舍”之情。

(5)教师小结:是啊,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活让他向往,还有什么让诗人留恋不已,与友人相约重阳日再来赏菊花呢?(热情淳朴的友人,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地诵读、对话、品悟、想象画面,让学生体会诗中描写的田园风光,感受孟浩然和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四、熟读成诵,拓展阅读

1.孟浩然的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全班齐背古诗《过故人庄》。)

2.学了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大家不禁陶醉在诗人与好友的深情厚谊之中,陶醉在这迷人的田园风光里。其实古诗中还有许多田园诗,我们曾经学过两首,大家一起来复习一下——《清平乐·村居》和《四时田园杂兴》。

老师再给大家推荐几首诗,课后读一读,大家还可以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试着把诗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游记。(推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王建的《雨过山村》)

【设计意图】

积累古诗,首先需要理解古诗,通过学生的质疑,确定学生对诗意理解的起点。借助课文插图和查字典理解难懂的字词,多种形式地朗读,引导学生读诗句,明诗意,悟诗情。

【教学反思】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通过

“自学提示”提出自学的要求,重在学生自主阅读,自主表达。教师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思路,真正做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2.渗透学法的指导。学法的指导贯穿教学始终。如:教师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仿写排比句,说说认识的路牌等。教学古诗《过故人庄》时,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悟诗的意境。

教师教给学生方法,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实现“授人以渔”的目标。

上一篇:元旦手机促销活动方案下一篇:外出游玩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