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网络传递正能量

2024-05-02

让网络传递正能量(精选9篇)

篇1:让网络传递正能量

传递网络正能量

“文明的伤心之处,不是与蒙昧和野蛮搏斗得伤痕累累,而是错把蒙昧和野蛮看成文明”。网络本是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这里没有围墙,广阔无边,时空不限。我们还享受到政治文明提供的历史上最为开放的舆论环境。可是,人性有优点、也有弱点,特别是当我们将责任、道义、法律、大局、将对他人人格和对社会文化的尊重等置于脑后,再加上我们疏于调查、欠于认知深度和理性思考的支撑,言论就可能“撒野”。

网络其实没有错,当我们意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需要反思的是人。人们能做的极致是广泛的参与并为文明提供前提和基石。对于你、我、他,当我们手指鼠标,能够即刻想到的是,网络言论传递文明,诸如“人性的公理、道义的基石、文化的共识、理性的入门”等都是前提。

用法治思维去观察与思考,用法治方式去参与和支持;用网络责任去辨事析理、用网络道德去关怀爱护。忘记人性的公理、理性,我们的自由和随意就会使得许多鲜明的社会形象变得瘫软、迷顿;许多明了的社会现象也会变得混沌、荒唐,许多祥和的人际关系变得紧张、尴尬和凶险,许多高昂的社会心理变得萎靡、退缩和怠惰。

消除网络负能量,需要加强规范网络管理。网络世界是现实社会的一个侧面,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地会有阶段性的矛盾,有改革的阵痛。因此,需要在制度上进行约束。让利用网络制造、传播不良信息的行为付出代价,才能最大限度消除网络负能量。

唱响网上主旋律,需要发挥网络正能量。网络媒体应进一步提高责任感、使命感,摈除浮躁、功利的心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播快、互动性强的特点,大力弘扬真善美,引导网上舆论汇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洪流中。作为新兴媒体,网络媒体应在尊重新闻规律的前提下主动作为,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与传统媒体一道大张旗鼓地唱响社会主旋律,同时力求在一定范围内超越传统媒体,更为敏捷地传播健康信息,服务群众生活。

篇2:让网络传递正能量

备课,是上课的第一站。有人说,骨干教师的修炼历程必定曾经甚至将一直存在于对文本的解读之中。文本解读的过程是教师备课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充分透彻地解读文本,许多教师在备课环节会阅读大量的备课资料,在上课环节还会引用甚至照搬所搜罗到的备课资料。但是,对于一篇课文来说,特别是经常被公开教学选用的教材中的名篇,对其解读的备课资料可谓琳琅满目,当然也良莠不齐。因此,在备课时我们常常有“备课资料,用什么方式来待你”的纠结与抓狂。面对繁杂的备课资料,我们当然不能简单地采用拿来主义,如何让备课资料为我们的备课行为传递正能量?如何让有价值的备课资料作用最大化,进而为我们的备课行为服务?这的确是教师在备课环节需要直面破解的问题。首先,我们有必要对一篇课文的备课资料进行归类与梳理。

一、备课资料的类型

在解读一篇课文时,我们一般会遇到以下几种备课资料。

1.文本解读类资料。主要帮助我们把握文本阅读的重难点,补充介绍文本的写作背景,提供一定的教学建议等。

2.作者介绍类资料。这类资料主要集中于古诗词教学以及现代文中的名家名篇,表现为介绍作者的基本资料,以及有助于文本阅读的信息,如作者的写作风格、生活的年代背景等。

3.拓展延伸类资料。主要表现为与文本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可以是同主题的阅读材料,也可以是同体裁的阅读材料。

4.教学设计类资料。其他教师关于这一文本的不同教学设计,可以是一篇完整的设计,也可以是这篇文章重点内容的片段设计。

5.作业设计类资料。这类资料主要指与文本重难点贴合密切的、形式别致的设计,可以是基于文本中重点词句品味的设计,也可以是基于文本中重点言语方式运用的读写结合类设计。

二、备课资料在教学中的使用

那么,如何让这些备课资料为我们的备课行为服务?这需要我们教者在备课过程中从学科任务出发,准确把握文本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文本而异,因材料而异,因学生而异,大胆取舍,把最有价值的资料信息用在最合宜的位置,以充分发挥其功能,提效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备课资料,给力在备课时。优秀的备课资料是备好一节课的拐杖,能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文本的重点,帮助我们有效地突破文本的难点,洞开我们与文本对话的思路与角度。但是,备课资料何时用?用到什么程度?这需要每一个备课者认真琢磨,用心把握。有些教师拿到一篇文章,简单浏览文本内容以后,就急于阅读教学参考、备课手册,或者到网上直接百度相关资料,这未必是一种好方法。因为急于阅读这些备课资料,很可能让别人对文本的解读左右你的文本阅读,也就难以形成你对文本的独特的阅读体验。甚至面对繁杂的备课资料,有些教师无所适从,难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取舍备课资料。因此,面对一篇文章,教师首先要以读者的身份去阅读,与文本进行对话,形成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以后,再以教者的身份阅读他人关于这篇文章的思考与想法,这样才会让备课资料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为自己的备课行为服务。

备课资料,活用在教学中。许多的备课资料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优化教学设计,另一方面还可以走进我们的阅读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料”。但是,备课资料不能简单地变为“学习资料”,这个转变的过程需要教者的引领和点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在教学这首诗时,教者根据这首诗的特点,首先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喜欲狂”――这是从诗的字里行间可以轻松获得的;接着让学生思考:诗人听到这个消息为什么会“喜欲狂”呢?――这个答案是无法从这首诗有限的文字中获得的。教者在学生愤悱之际,及时出示安史之乱的一段备课资料,让学生静心阅读。学生在阅读完这段资料以后,对大诗人“为什么喜欲狂”恍然大悟。“安史之乱”的资料原本是教师的备课资料,但是经过教者的整理并在合适的时候呈现在课堂以后,就变成了学生学习文本的帮手,并且充分地发挥了这些资料的作用,事半功倍地帮助学生化解了这首诗的阅读难点。这样的备课资料“活用”,瞄准文本难点,服务学生阅读,让对话过程变得厚实但不臃肿,备课资料为教学传递了“正能量”。

备课资料,点睛在教学后。一些备课资料所呈现的信息经过教者的处理以后,放在教学结束之时,有利于提升师生对文本的理解。如《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者以饱满的感情和浓郁的色彩,为我们描绘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美景,展示了北大荒的劳动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独具魅力的北大荒的秋景图。教学中,笔者没有在揭题导入环节帮助学生化解“为什么称其‘北大荒’”这个问题,而是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走进文本,首先感受今天的北大荒是什么样子的。在教学结束,笔者又回到“北大荒景色美丽,物产丰富,一点儿也不荒芜,人们为什么称它‘北大荒’”这个问题,并且呈现下面的文字:

北大荒,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广大地区。建国前,这儿一片荒芜;建国后,人们在这儿建立起密山、合江、黑河等垦区。多年来,人们在这些垦区中挥洒汗水,辛勤劳作。现在,这儿已经是小麦、高粱、大豆、甜菜等的生产基地。因此,人们亲热地称她为“北大仓”。

在文本对话结束之际补充这段关于“北大荒”名称由来的资料,再次调动起学生阅读探究的欲望,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走向了更深层面。但是,备课资料的运用还没有就此罢休,在学生对北大荒有了如此体验并且又一次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以后,教者又呈现了下面的备课资料:

2003年4月8日《人民政协报》却有这样一篇文章:“北大仓”可能成为“北大荒”――

„„因土质肥沃盛产粮食而闻名世界的“北大仓”,如今正因水土的大量流失而变得沟壑纵横。有关专家称,如果任其流失,再过50年黑土层将基本消失,“北大仓”有可能退化成为名副其实的“北大荒”,并对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在学生认真阅读上述资料以后,笔者留下了一个让学生掩卷沉思的问题: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北大荒的秋天又将是什么样的呢?教学在这种没有回答的思考中结束。这样对备课资料的二次整合与处理的运用,充分发挥了备课资料的价值,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走向了深入。

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用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是教师备课、上课的助手。但备课资料不只是教师的专属,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用。一位教师在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时,改变了一般的古诗课堂教学中师生合作、口头交流诗人资料的方式,让学生成为资料交流的主体,课堂上出现了别样的精彩,原本是教师的备课资料,在此却成为学生能力提升的催化剂。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围绕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制作了“诗人卡片”,现在我们来看两位同学的作品,请你评一评――

(实物投影展示:一个同学非常认真地抄写了很多内容,密密麻麻挤满了预留位置;另一个同学只写了作者的姓名、朝代。)

生:第一个做得太复杂,第二个又做得太简单了。

师:你认为第一个可以怎样简化呢?

生:可以删去白居易的出生地,代表作只要留一两篇就可以了,不要写那么多。他的人生经历也可以不要。

师:你真是一位优秀的裁剪大师!那你能说说第二个可以如何充实吗?

生:可以加入白居易的号以及他在唐诗历史上的地位等。

师:非常好的建议!老师也做了本课的诗人卡片,大家请看――(实物投影展示)

师:你们觉得老师的卡片做得怎么样?

生:老师的卡片分行写了,非常清晰。

师:同学们,我们搜集资料要有重点,要选择最有价值的信息;整理资料要有条理,要能清晰地记录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让学生设计“诗人卡片”,并且把两首诗的“诗人卡片”放到一起进行比较,旨在告诉学生不能照搬搜集到的诗人信息,要学会“处理信息”。在学生交流自己整理的诗人卡片以后,教师呈现自己备课中准备好的诗人卡片,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不仅对两位诗人的主要信息有了进一步的巩固的机会,其信息处理的能力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夯实。这样让学生成为备课资料的主人,使知识真正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服务。

备课资料的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教师若能在备课、上课甚至课后作业环节中,合理使用备课资料,才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落实,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们既不能把目光只局限于文本内容“挖地三尺”的苦思冥想,也不能置文本内容于不顾,舍本逐末地机械运用“他山之石”。教师一方面要花大力气认真研读教材,做好“与文本作者的对话”;另一方面要认真研读教材配套下发的教学参考或备课手册,读懂教材编者的意图,做好“与教材编者的对话”;再一方面还要广泛阅读、消化他人的观点,做好“与其他读者的对话”。有了这样的三次对话,新课标倡导的“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才会成为一种可能。

篇3:让备课资料传递正能量

一、备课资料的类型

在解读一篇课文时,我们一般会遇到以下几种备课资料。

1.文本解读类资料。主要帮助我们把握文本阅读的重难点,补充介绍文本的写作背景,提供一定的教学建议等。

2.作者介绍类资料。这类资料主要集中于古诗词教学以及现代文中的名家名篇,表现为介绍作者的基本资料,以及有助于文本阅读的信息,如作者的写作风格、生活的年代背景等。

3.拓展延伸类资料。主要表现为与文本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可以是同主题的阅读材料,也可以是同体裁的阅读材料。

4.教学设计类资料。其他教师关于这一文本的不同教学设计,可以是一篇完整的设计,也可以是这篇文章重点内容的片段设计。

5.作业设计类资料。这类资料主要指与文本重难点贴合密切的、形式别致的设计,可以是基于文本中重点词句品味的设计,也可以是基于文本中重点言语方式运用的读写结合类设计。

二、备课资料在教学中的使用

那么,如何让这些备课资料为我们的备课行为服务?这需要我们教者在备课过程中从学科任务出发,准确把握文本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文本而异,因材料而异,因学生而异,大胆取舍,把最有价值的资料信息用在最合宜的位置,以充分发挥其功能,提效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备课资料,给力在备课时。优秀的备课资料是备好一节课的拐杖,能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文本的重点,帮助我们有效地突破文本的难点,洞开我们与文本对话的思路与角度。但是,备课资料何时用?用到什么程度?这需要每一个备课者认真琢磨,用心把握。有些教师拿到一篇文章,简单浏览文本内容以后,就急于阅读教学参考、备课手册,或者到网上直接百度相关资料,这未必是一种好方法。因为急于阅读这些备课资料,很可能让别人对文本的解读左右你的文本阅读,也就难以形成你对文本的独特的阅读体验。甚至面对繁杂的备课资料,有些教师无所适从,难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取舍备课资料。因此,面对一篇文章,教师首先要以读者的身份去阅读,与文本进行对话,形成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以后,再以教者的身份阅读他人关于这篇文章的思考与想法,这样才会让备课资料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为自己的备课行为服务。

备课资料,活用在教学中。许多的备课资料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优化教学设计,另一方面还可以走进我们的阅读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料”。但是,备课资料不能简单地变为“学习资料”,这个转变的过程需要教者的引领和点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在教学这首诗时,教者根据这首诗的特点,首先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喜欲狂”——这是从诗的字里行间可以轻松获得的;接着让学生思考:诗人听到这个消息为什么会“喜欲狂”呢?——这个答案是无法从这首诗有限的文字中获得的。教者在学生愤悱之际,及时出示安史之乱的一段备课资料,让学生静心阅读。学生在阅读完这段资料以后,对大诗人“为什么喜欲狂”恍然大悟“。安史之乱”的资料原本是教师的备课资料,但是经过教者的整理并在合适的时候呈现在课堂以后,就变成了学生学习文本的帮手,并且充分地发挥了这些资料的作用,事半功倍地帮助学生化解了这首诗的阅读难点。这样的备课资料“活用”,瞄准文本难点,服务学生阅读,让对话过程变得厚实但不臃肿,备课资料为教学传递了“正能量”。

备课资料,点睛在教学后。一些备课资料所呈现的信息经过教者的处理以后,放在教学结束之时,有利于提升师生对文本的理解。如《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者以饱满的感情和浓郁的色彩,为我们描绘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美景,展示了北大荒的劳动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独具魅力的北大荒的秋景图。教学中,笔者没有在揭题导入环节帮助学生化解“为什么称其‘北大荒’”这个问题,而是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走进文本,首先感受今天的北大荒是什么样子的。在教学结束,笔者又回到“北大荒景色美丽,物产丰富,一点儿也不荒芜,人们为什么称它‘北大荒’”这个问题,并且呈现下面的文字:

北大荒,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广大地区。建国前,这儿一片荒芜;建国后,人们在这儿建立起密山、合江、黑河等垦区。多年来,人们在这些垦区中挥洒汗水,辛勤劳作。现在,这儿已经是小麦、高粱、大豆、甜菜等的生产基地。因此,人们亲热地称她为“北大仓”。

在文本对话结束之际补充这段关于“北大荒”名称由来的资料,再次调动起学生阅读探究的欲望,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走向了更深层面。但是,备课资料的运用还没有就此罢休,在学生对北大荒有了如此体验并且又一次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以后,教者又呈现了下面的备课资料:

2003年4月8日《人民政协报》却有这样一篇文章“:北大仓”可能成为“北大荒”——

……因土质肥沃盛产粮食而闻名世界的“北大仓”,如今正因水土的大量流失而变得沟壑纵横。有关专家称,如果任其流失,再过50年黑土层将基本消失,“北大仓”有可能退化成为名副其实的“北大荒”,并对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在学生认真阅读上述资料以后,笔者留下了一个让学生掩卷沉思的问题: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北大荒的秋天又将是什么样的呢?教学在这种没有回答的思考中结束。这样对备课资料的二次整合与处理的运用,充分发挥了备课资料的价值,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走向了深入。

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用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是教师备课、上课的助手。但备课资料不只是教师的专属,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用。一位教师在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时,改变了一般的古诗课堂教学中师生合作、口头交流诗人资料的方式,让学生成为资料交流的主体,课堂上出现了别样的精彩,原本是教师的备课资料,在此却成为学生能力提升的催化剂。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围绕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制作了“诗人卡片”,现在我们来看两位同学的作品,请你评一评——

(实物投影展示:一个同学非常认真地抄写了很多内容,密密麻麻挤满了预留位置;另一个同学只写了作者的姓名、朝代。)

生:第一个做得太复杂,第二个又做得太简单了。

师:你认为第一个可以怎样简化呢?

生:可以删去白居易的出生地,代表作只要留一两篇就可以了,不要写那么多。他的人生经历也可以不要。

师:你真是一位优秀的裁剪大师!那你能说说第二个可以如何充实吗?

生:可以加入白居易的号以及他在唐诗历史上的地位等。

师:非常好的建议!老师也做了本课的诗人卡片,大家请看——(实物投影展示)

师:你们觉得老师的卡片做得怎么样?

生:老师的卡片分行写了,非常清晰。

师:同学们,我们搜集资料要有重点,要选择最有价值的信息;整理资料要有条理,要能清晰地记录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让学生设计“诗人卡片”,并且把两首诗的“诗人卡片”放到一起进行比较,旨在告诉学生不能照搬搜集到的诗人信息,要学会“处理信息”。在学生交流自己整理的诗人卡片以后,教师呈现自己备课中准备好的诗人卡片,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不仅对两位诗人的主要信息有了进一步的巩固的机会,其信息处理的能力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夯实。这样让学生成为备课资料的主人,使知识真正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服务。

篇4:让备课资料传递正能量

一、备课资料的类型

在解读一篇课文时,我们一般会遇到以下几种备课资料。

1.文本解读类资料。主要帮助我们把握文本阅读的重难点,补充介绍文本的写作背景,提供一定的教学建议等。

2.作者介绍类资料。这类资料主要集中于古诗词教学以及现代文中的名家名篇,表现为介绍作者的基本资料,以及有助于文本阅读的信息,如作者的写作风格、生活的年代背景等。

3.拓展延伸类资料。主要表现为与文本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可以是同主题的阅读材料,也可以是同体裁的阅读材料。

4.教学设计类资料。其他教师关于这一文本的不同教学设计,可以是一篇完整的设计,也可以是这篇文章重点内容的片段设计。

5.作业设计类资料。这类资料主要指与文本重难点贴合密切的、形式别致的设计,可以是基于文本中重点词句品味的设计,也可以是基于文本中重点言语方式运用的读写结合类设计。

二、备课资料在教学中的使用

那么,如何让这些备课资料为我们的备课行为服务?这需要我们教者在备课过程中从学科任务出发,准确把握文本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文本而异,因材料而异,因学生而异,大胆取舍,把最有价值的资料信息用在最合宜的位置,以充分发挥其功能,提效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备课资料,给力在备课时。优秀的备课资料是备好一节课的拐杖,能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文本的重点,帮助我们有效地突破文本的难点,洞开我们与文本对话的思路与角度。但是,备课资料何时用?用到什么程度?这需要每一个备课者认真琢磨,用心把握。有些教师拿到一篇文章,简单浏览文本内容以后,就急于阅读教学参考、备课手册,或者到网上直接百度相关资料,这未必是一种好方法。因为急于阅读这些备课资料,很可能让别人对文本的解读左右你的文本阅读,也就难以形成你对文本的独特的阅读体验。甚至面对繁杂的备课资料,有些教师无所适从,难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取舍备课资料。因此,面对一篇文章,教师首先要以读者的身份去阅读,与文本进行对话,形成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以后,再以教者的身份阅读他人关于这篇文章的思考与想法,这样才会让备课资料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为自己的备课行为服务。

备课资料,活用在教学中。许多的备课资料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优化教学设计,另一方面还可以走进我们的阅读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料”。但是,备课资料不能简单地变为“学习资料”,这个转变的过程需要教者的引领和点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在教学这首诗时,教者根据这首诗的特点,首先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喜欲狂”——这是从诗的字里行间可以轻松获得的;接着让学生思考:诗人听到这个消息为什么会“喜欲狂”呢?——这个答案是无法从这首诗有限的文字中获得的。教者在学生愤悱之际,及时出示安史之乱的一段备课资料,让学生静心阅读。学生在阅读完这段资料以后,对大诗人“为什么喜欲狂”恍然大悟。“安史之乱”的资料原本是教师的备课资料,但是经过教者的整理并在合适的时候呈现在课堂以后,就变成了学生学习文本的帮手,并且充分地发挥了这些资料的作用,事半功倍地帮助学生化解了这首诗的阅读难点。这样的备课资料“活用”,瞄准文本难点,服务学生阅读,让对话过程变得厚实但不臃肿,备课资料为教学传递了“正能量”。

备课资料,点睛在教学后。一些备课资料所呈现的信息经过教者的处理以后,放在教学结束之时,有利于提升师生对文本的理解。如《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者以饱满的感情和浓郁的色彩,为我们描绘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美景,展示了北大荒的劳动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独具魅力的北大荒的秋景图。教学中,笔者没有在揭题导入环节帮助学生化解“为什么称其‘北大荒’”这个问题,而是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走进文本,首先感受今天的北大荒是什么样子的。在教学结束,笔者又回到“北大荒景色美丽,物产丰富,一点儿也不荒芜,人们为什么称它‘北大荒’”这个问题,并且呈现下面的文字:

北大荒,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广大地区。建国前,这儿一片荒芜;建国后,人们在这儿建立起密山、合江、黑河等垦区。多年来,人们在这些垦区中挥洒汗水,辛勤劳作。现在,这儿已经是小麦、高粱、大豆、甜菜等的生产基地。因此,人们亲热地称她为“北大仓”。

在文本对话结束之际补充这段关于“北大荒”名称由来的资料,再次调动起学生阅读探究的欲望,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走向了更深层面。但是,备课资料的运用还没有就此罢休,在学生对北大荒有了如此体验并且又一次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以后,教者又呈现了下面的备课资料:

2003年4月8日《人民政协报》却有这样一篇文章:“北大仓”可能成为“北大荒”——

……因土质肥沃盛产粮食而闻名世界的“北大仓”,如今正因水土的大量流失而变得沟壑纵横。有关专家称,如果任其流失,再过50年黑土层将基本消失,“北大仓”有可能退化成为名副其实的“北大荒”,并对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在学生认真阅读上述资料以后,笔者留下了一个让学生掩卷沉思的问题: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北大荒的秋天又将是什么样的呢?教学在这种没有回答的思考中结束。这样对备课资料的二次整合与处理的运用,充分发挥了备课资料的价值,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走向了深入。

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用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是教师备课、上课的助手。但备课资料不只是教师的专属,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用。一位教师在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时,改变了一般的古诗课堂教学中师生合作、口头交流诗人资料的方式,让学生成为资料交流的主体,课堂上出现了别样的精彩,原本是教师的备课资料,在此却成为学生能力提升的催化剂。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围绕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制作了“诗人卡片”,现在我们来看两位同学的作品,请你评一评——

(实物投影展示:一个同学非常认真地抄写了很多内容,密密麻麻挤满了预留位置;另一个同学只写了作者的姓名、朝代。)

生:第一个做得太复杂,第二个又做得太简单了。

师:你认为第一个可以怎样简化呢?

生:可以删去白居易的出生地,代表作只要留一两篇就可以了,不要写那么多。他的人生经历也可以不要。

师:你真是一位优秀的裁剪大师!那你能说说第二个可以如何充实吗?

生:可以加入白居易的号以及他在唐诗历史上的地位等。

师:非常好的建议!老师也做了本课的诗人卡片,大家请看——(实物投影展示)

师:你们觉得老师的卡片做得怎么样?

生:老师的卡片分行写了,非常清晰。

师:同学们,我们搜集资料要有重点,要选择最有价值的信息;整理资料要有条理,要能清晰地记录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让学生设计“诗人卡片”,并且把两首诗的“诗人卡片”放到一起进行比较,旨在告诉学生不能照搬搜集到的诗人信息,要学会“处理信息”。在学生交流自己整理的诗人卡片以后,教师呈现自己备课中准备好的诗人卡片,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不仅对两位诗人的主要信息有了进一步的巩固的机会,其信息处理的能力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夯实。这样让学生成为备课资料的主人,使知识真正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服务。

备课资料的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教师若能在备课、上课甚至课后作业环节中,合理使用备课资料,才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落实,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们既不能把目光只局限于文本内容“挖地三尺”的苦思冥想,也不能置文本内容于不顾,舍本逐末地机械运用“他山之石”。教师一方面要花大力气认真研读教材,做好“与文本作者的对话”;另一方面要认真研读教材配套下发的教学参考或备课手册,读懂教材编者的意图,做好“与教材编者的对话”;再一方面还要广泛阅读、消化他人的观点,做好“与其他读者的对话”。有了这样的三次对话,新课标倡导的“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才会成为一种可能。

篇5:让网络充满正能量

——读《上甘岭已危 十五军安在》有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阅读了一篇网络上转发频繁的帖子,空军大校戴旭写的《上甘岭已危 十五军安在》。

文章的开头先是讲述了上甘岭的那场经典战役,仿佛带领读者进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面对武器装备兵力明显占优势的敌军冲锋,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官兵们丝毫没有退却,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了祖国,人在岭在!十五军战后编撰的《抗美援朝战争战史》中也说道:“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这是一支多么令人敬仰的军队呀,或许也只有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才能这样的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奋不顾身,以弱胜强。缺弹少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凭借坚固的坑道防御工事和顽强的战斗精神意志,使得横扫欧洲大陆和太平洋的不可一世的美军在小小的上甘岭绊了个大跟头,碰上了大钉子,从而扭转了朝鲜战场的形势,迫使美方代表在板门店重新坐下来谈判,并最终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上甘岭,从此成为一个中朝官兵广为传颂的精神高地。

时光流转,世事沧桑。历史的烟云早已散去,可是素来直言不讳的戴旭上校为我们敲响了盛世警钟:新形势下,网络就是捍卫国家利益的上甘岭。别有用心的敌人正企图通过网络渗透战,用各种网络谣言、普世思想、负面情绪给我们

洗脑,想通过煽风点火舆论铺路,再来一次“和平演变”。最近网络上层出不穷的所谓的“喷子”经常在网络上发表一些谬论。例如说雷锋同志酷爱拍相片,生活奢侈;说邱少云同志在烈火中不动实际早已是死人,说我们从小就学习的楷模赖宁是官二代。你在庆祝嫦娥升天,他却讽刺中国落后西方国家几十年。你在报道那里兴建了跨海大桥,他却批评国家劳命伤财。你在宣传国家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进步,他又搬出部分西部贫困山区的困难学校诋毁。总之,网络上总有一部分人或明或暗,穷尽各种途径对我们亲爱的国家、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进行诋毁、污蔑。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新的战争早已经开始了。

中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还是一个网络大国,网络走入了千家万户,网民数量已达世界第一。网络已经改变了我国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崭新的网络舆论场。但是,也正是由于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言论自由”的前提下,也使得网络上存在大量似是而非的不实信息,甚至一些微博大V们也跟着造谣或者鼓吹不实信息,网络语言暴力随处可见。互联网良莠互现,积弊已久。深入治理互联网,让充满正能量的网络舆论引导广大网民化解心中戾气,吹散网络“雾霾”,净化网络“空气”,不仅迫在眉睫,更是任重而道远。

与62年前不同,对手的目标已不再是战术层面的攻城掠地,而是设法利用各种杂音、噪音来混淆视听、挑拨离间,击垮我们国家的凝聚力,摧毁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最终从战 2

略上推翻国家的政权,就像“颜色革命”一样。最近网络上报道的香港闹的沸沸扬扬的“占中”事件,就是因为部分不明所以的学生受少数不法分子在网络上蛊惑,迷失了作为中国人自己应有的方向。

网络战争是隐蔽的,同时它又是庞大的云作战。QQ和微信有3亿中国人在使用,淘宝一天能卖出350亿元商品,年轻人把所有不懂的问题求助于百度,互联网把我们所有人绑定在一起,深刻影响着现实生活和每一位中国人,这里同样是我们精神的国土。如今,当初那支军队经历过无数次整编,已经插上了翅膀,成为中国军队唯一的空降军。只是,面对新型的网络战,我们不禁都在问:上甘岭已危,十五军安在?

意识形态阵地同样需要誓死捍卫,坚守时限甚至远远超出预料,但这是我们的职责所系,再艰巨也要坚持下去。面对网络深空无孔不入的挑战,我们必须集结起网上强大的正能量,唤醒因长期和平而消磨的民族血性,粉碎一切阴谋诡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我们的祖国永远安然。

篇6:正能量语录传递正能量

1、有梦的青春,无怨!奋斗的青春,无悔!无怨无悔,青春永在。

2、我的为梦想是背一个双肩包,骑一辆单车,沿路欣赏一下大自然。躺在草地上,享受微风抚摸脸庞的感觉,赤足踏进河中,享受细沙按摩脚底的感觉,坐在山顶,观看夕阳西下和日出的壮观美景。

3、自己爱自己最美好、活着又不是给别人看的!

4、一份信心,一份努力,一份成功;十分信心,十分努力,十分成功。

5、在你没有成功之前你没有资格抬头你没有理由自我放逐放下豪言壮志放下懦弱懒惰梦想是永不停息的疯狂。

6、不属于我的东西,我不要。不是真心给我的东西,我不稀罕。

7、不要认为自己比别人做得好,即便你很出色。

8、路是自己选的,后悔的话,也只能往自己的肚子里咽。

9、路再难,也要坚持走下去。跌倒了,就勇敢站起来。爬,不是我的风格。

10、跟正常人讲道理,不正常的人不需要道理。该和善的时候一定要和善,该骂的时候千万别忍让,时时处处的彬彬有礼那是烂好人。

11、对于攀登者来说,失掉往昔的足迹并不可惜,迷失了继续前时的方向却很危险。

12、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13、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敛。

14、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

15、真正的好朋友,并不是在一起就有聊不完的话题,而是在一起,就算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

16、人生充满着期待,梦想连接着未来。

17、就算跑最后一名又怎样,至少我又运动精神。而且我一定会跑完全程,只要跑到终点我就成功了!

18、与跟生命有关的人耗着,少与生命无关的事耗。

19、燕子嘴上的春泥,别看它点点滴滴,筑不成大厦,却能垒起幸福之巢。

20、只要我还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还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

21、荣誉比钱重要,国家利益比个人幸福重要。

22、停止拜访就是停止呼吸,停止增员就是消灭生机。

23、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

24、尽量减少与性格孤僻、搬弄是非、怨言多多、心态负面的人接触。

25、努力去做自己该做的,但是不要期待回报,不是付出了就会有回报的,做了就不要后悔,不做才后悔。

26、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要保持好,太近了会扎人,太远了会伤人。

27、施比受幸福。帮助他人,而不祈求回报,这个过程就是很幸福的。

28、跟自己说好,悲伤时可以哭的很狼狈,眼泪流干后,要抬起头笑得很漂亮。

29、人生需要一些风情点缀的。就是我们的灵魂总要一点点历史的问候,一些诗意的触摸,一些自然的慰藉。

30、要想改变我们的人生,第一步就是要改变我们的心态。只要心态是正确的,我们的`世界就会的光明的。

31、天再高又怎样,踮起脚尖就更接近阳光。

32、中国梦——对于当代中国青年来说,这边是青春梦。

33、不管是和谁约会见面,约定的时间之前一定要到达。

34、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35、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36、放飞青春之线,让梦想的风筝越飞越远。

37、穿有质感的衣服,找有质量的男朋友。他不一定很有钱,但是一定要能让你有安全感和开心。

38、梦想就像一双翅膀,帮助那些有梦的人穿越千难万险飞向自己理想的天空。

39、最体贴的是你的鞋子,不要嫌它脏,那是因为你走的路不干净。

40、不管好事还是坏事,自己看清楚就足够了,做人要低调。

41、记住,不可替代的是工作本身,而不是你。

42、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43、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

44、你的工作究竟是酷还是恐怖,取决于你自己的看法。

45、你越跟我斗,我就越坚强,你越见不得我好,我就越要好给你看。

46、用快乐去奔跑,用心去倾听,用思维去发展,用努力去奋斗,用目标去衡量,用爱去生活。

47、慈善表面看是帮助了别人,是别人受益了,其实是双方的,别人受益的同时,你的内心得到了快乐和满足;每个人都觉得这个慈善事情是双方受益的,这个慈善才会人人介入,人人才会不断做。

48、你可以用爱得到全世界,你也可以用恨失去全世界。

49、忠之本义,忠于一国,非忠于一人也。人人以国为本位,勿以一身一家为本位,乃能屈小己以利大群。

50、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

51、幻想一步成功者突遭失败,会觉得浪费了时间,付出了精力,却认为没有任何收获;在失败面前,懦弱者痛苦迷茫,彷徨畏缩;而强者却坚持不懈,紧追不舍。

52、没有离不开,只有不想离开;没有舍不得,只有放不下。

53、二十一世纪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把你的名字变成钱。

54、青春并不是指生命的某个时期,而是指一种精神状态。

55、发怒一分钟。不仅得不到任何快感,还失去了六十秒的幸福。

56、做点滴小事,播微小爱心,积善事成河,汇爱心为海,扬青春正能,炫真我风采。

57、如果你最近的工作很闲,注意了,这可能是危机的先兆。

58、青春是烈火,融化前进中所有的坚冰!梦想让我们在沼泽中,越行越远。

59、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篇7:正能量作文400字 传递正能量

来来往往的大街上人山人海,一辆辆车飞驰而过,这时一位老太太倒在了地上,大家便纷纷走开,生怕老太太“碰瓷”。老太太痛苦的呻吟着,却无人帮忙,大家都在围着谈论。可当一位行人走过后看到一个箭步冲了上去,连忙扶老太太去医院,群众对这位行人指手画脚谈论着,当医院结果出来时发现老太太是因为低血糖晕倒的,据了解这位老太太的女儿生了两个孩子后就不知去向了,留下老太太日夜操劳照顾孩子。这位行人知道了后,默默掏出了自己的手机。在金额不多的微信上支付了医费,老太太连忙叫着:“好心人,好心人!我会用我日后的积蓄慢慢还给您的!”行人对她说:“老太太您很辛苦,赚钱很难,而我,还是可以慢慢挣,保重了!”行人默默走回了家。

原来,行人中也会有如此高尚的品质,为他人着想,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尊敬。

只要我们生活中留意,正能量时刻都在,生活中也正是需要这些正能量,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美好。所以,让我们一起传递正能量吧!

篇8:让阅读给学生传递正能量

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获得正能量呢?谈谈我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 对阅读产 生兴趣,才会把阅读当成生活的习惯,在阅读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帮助学生 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走向成功的关键。

(一)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书读

“书是人类进步的 阶梯。”可是农 村的孩子 没钱买书,也没有买书的习惯。除了课本,学生再也找不到其他书,因而没书读。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鼓励和引导学生去读书。其 次,鼓励有书 的学生把 书贡献出来给同学共 享。如果你是 班主任,你还可根 据班上情况订阅一些 有益的报 纸杂志。有 了书,学生才可 能去读。

(二)营造读书的环境,让学生喜欢读

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文章,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丰富多彩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文本,以学生为第一朗读主体,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我让学生背诵《春晓》,导入课文。通过集体朗诵,教师范读,配乐朗读,学生诵读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课文。在此基础上,播放多媒 体课件,展示课文所描写的五幅画面,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再通过品读,感受语言的优美,体味作者的感情。这多种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知欲望,整节课,学生读得愉快,学得开心,写得顺心。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文本,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设置感点,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泳、体味、思考,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

(三)开展各项活动,激发学生的阅 读 兴 趣,促 进 阅读的良性循环

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教师要抓住学生这种心理,让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因此,可组织学生 开展丰富 多彩的读 书活动。如开 展“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我来讲故事”、“读书笔记展”、“我的格言”等等。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展示自己的各种才能,得到老师同 学的赞许,收获快乐,获得成功 的喜悦,从而更喜欢阅读。

二、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方法

教师“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阅读的方法。如教学《一面》这篇文章,本文作者着重回忆了自己于1932年秋天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一面的情景,表现了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心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感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并且反复诵读文中三次描写鲁迅外貌的语段,从而理解作者写鲁迅的外貌抓住了什么特征,三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这些外貌描写表现鲁迅先生什么性格特征。经过分析,学生就能明白,三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先生“瘦”的特点,突出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在此基础上,联系以前学过的文章,归纳外貌描写的方法,并让学生明白:外貌描写要抓住人物特征来刻画人物性格,它是为表现文章的中心服务的。

三、让学生在阅读中陶冶情操,得到品德修养,培养良好人格

一本优秀的作品,它一定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尚的人格影响力。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不仅通过眼睛去看,还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揣摩、去理解、去品味、去评价,从而与作者产生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如读奥斯托洛夫斯基的《生命的意义》,学生会认识到生命的短暂而可贵,认识到必须珍惜生命;读朱自清的《背影》,学生从父亲的背影中明白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懂得了父爱的伟大;读《人琴俱亡》,学生能明白兄弟情义,手足情深。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在语言上会有一定的积累,在精神上也会接受洗礼,他们不自觉地领悟到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去做,进而发现人性 的弱点与 闪光点,学会生活,健康成长。

总之,阅读是一种 方法,阅读教学 则是一门 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善于引导,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他们一些阅读方法。久而久之,学生读的书多了,获得的知 识就更多,各种能力就会提高,学生的人格就更健全,获得的正能量就更大。

摘要: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获得智慧的途径。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喜欢阅读,以致成为一种习惯。对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以及通过阅读给学生传递正能量进行探析。

篇9:让阅读给学生传递正能量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兴趣正能量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030

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获得智慧的途径。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喜欢阅读,以致成为一种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愉悦感,得到享受。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阅读给学生源源不断地传递正能量。

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获得正能量呢?谈谈我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 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才会把阅读当成生活的习惯,在阅读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帮助学生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走向成功的关键。

(一)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书读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是农村的孩子没钱买书,也没有买书的习惯。除了课本,学生再也找不到其他书,因而没书读。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鼓励和引导学生去读书。其次,鼓励有书的学生把书贡献出来给同学共享。如果你是班主任,你还可根据班上情况订阅一些有益的报纸杂志。有了书,学生才可能去读。

(二)营造读书的环境,让学生喜欢读

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文章,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丰富多彩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文本,以学生为第一朗读主体,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我让学生背诵《春晓》,导入课文。通过集体朗诵,教师范读,配乐朗读,学生诵读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课文。在此基础上,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所描写的五幅画面,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再通过品读,感受语言的优美,体味作者的感情。这多种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知欲望,整节课,学生读得愉快,学得开心,写得顺心。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文本,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设置感点,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泳、体味、思考,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

(三)开展各项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阅读的良性循环

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教师要抓住学生这种心理,让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因此,可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开展“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我来讲故事”、“读书笔记展”、“我的格言”等等。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展示自己的各种才能,得到老师同学的赞许,收获快乐,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喜欢阅读。

二、 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方法

教师“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阅读的方法。如教学《一面》这篇文章,本文作者着重回忆了自己于1932年秋天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一面的情景,表现了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心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感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并且反复诵读文中三次描写鲁迅外貌的语段,从而理解作者写鲁迅的外貌抓住了什么特征,三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这些外貌描写表现鲁迅先生什么性格特征。经过分析,学生就能明白,三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先生“瘦”的特点,突出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在此基础上,联系以前学过的文章,归纳外貌描写的方法,并让学生明白:外貌描写要抓住人物特征来刻画人物性格,它是为表现文章的中心服务的。

三、让学生在阅读中陶冶情操,得到品德修养,培养良好人格

一本优秀的作品,它一定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尚的人格影响力。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不仅通过眼睛去看,还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揣摩、去理解、去品味、去评价,从而与作者产生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如读奥斯托洛夫斯基的《生命的意义》,学生会认识到生命的短暂而可贵,认识到必须珍惜生命;读朱自清的《背影》,学生从父亲的背影中明白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懂得了父爱的伟大;读《人琴俱亡》,学生能明白兄弟情义,手足情深。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在语言上会有一定的积累,在精神上也会接受洗礼,他们不自觉地领悟到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去做,进而发现人性的弱点与闪光点,学会生活,健康成长。

总之,阅读是一种方法,阅读教学则是一门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善于引导,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他们一些阅读方法。久而久之,学生读的书多了,获得的知识就更多,各种能力就会提高,学生的人格就更健全,获得的正能量就更大。

上一篇:一堂有趣的科学课作文400字下一篇:小学英语毕业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