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工艺处理黄河微污染水的研究

2024-05-11

组合工艺处理黄河微污染水的研究(通用8篇)

篇1:组合工艺处理黄河微污染水的研究

臭氧组合工艺冬季处理黄河水的研究

冬季条件下生物预处理、常规处理及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处理黄河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原水水质较好的情况下,组合工艺对高锰酸钾指数、DOC 、UV254、色度、浊度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8.6%、40.1%、58.3%、60.5%、86.4%和74.8%.此外,组合工艺对总藻也有较高的`去除率.组合工艺对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能把可溶性磷浓度控制在 0.01 mg/L以下.

作 者:刘妤笑 谢曙光 张湛军 施东文 王占生 LIU Yu-Xiao XIE Shu-guang ZHANG Zhan-jun SHI Dong-wen WANG Zhan-sheng 作者单位:刘妤笑,张湛军,施东文,LIU Yu-Xiao,ZHANG Zhan-jun,SHI Dong-wen(郑州市自来水总公司,郑州,450013)

谢曙光,XIE Shu-guang(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北京,100871)

王占生,WANG Zhan-sheng(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084)

刊 名:环境科学与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年,卷(期):28(3)分类号:X522关键词:低温 生物预处理 臭氧氧化 活性炭 生物稳定性

篇2:组合工艺处理黄河微污染水的研究

UV/Fenton试剂法+活性炭组合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实验研究表明:在UV波长为254nm,过氧化氢浓度为15mg/l,水温为25℃,加入少量的.Fe2+,照射时间为1 h的条件下,单纯UV/Fenton试剂法可使CODMn降解42.3%,UV/Fenton试剂法+活性炭组合可使CODMn降解65.6%.

作 者:任秉雄 严宝珍 靳志军 刘培斌  作者单位:任秉雄,严宝珍(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北京,100029)

靳志军(北京清华永新双益环保有限公司,北京,100084)

刘培斌(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00)

刊 名: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ISTIC EI英文刊名:JOURNAL OF BAS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3 11(3) 分类号:X703 关键词:UV/Fenton体系   过氧化氢   活性炭   微污染水源水  

★ 饮用水微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 湿式氧化、微电解和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处理杀菌剂废水

★ 组合工艺处理城市垃圾渗滤液的研究进展

★ 粉末活性炭和超滤膜组合工艺深度处理黄浦江原水

★ 水杨醛工艺废渣处理方案研究

★ 污水组合处理工艺在油脂废水中的应用

★ 道路路表径流污染处理体系研究

★ 内电解-MBR工艺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

★ 用作电厂的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实验研究

篇3:组合工艺处理黄河微污染水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装置

试验用水在经过去除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之后,从集水井中被提升泵提升至两段曝气生物滤池中进行生化处理,处理后出水直接排放到清水池,无需沉淀。两段曝气生物滤池设备均为碳钢制作,罐体结构,有效填料体积为1.1 m3,气液采用并流上升式。图1为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流程图。

1.2 试验水质

试验用水来自江西南昌赣江(八一大桥段),综合水质指标为p H值6.8~7.1,CODMn为3.86~6.94 mg/L,NH3-N为0.03~1.00 mg/L,浊度为0.70~1.36 NTU,测试方法和分析项目均采用国家标准方法进行。

2 结果与讨论

2.1 启动特性

本试验采用上流式全天24 h连续运行,起始滤速为4m/h,挂膜成功后逐步增大到5 m/h。期间水温变化幅度为16~29℃。在18天后具有很好生物氧化作用,即认为生物膜生成。通过镜检可以发现有致密的菌胶团和一些指示性微生物存在,并开始试验过程。

2.2 浊度的去除效果

本试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不影响去除浊度的同时,尽量提高除污染能力。浊度物质中含有大量的灰尘、细砂、细菌和病毒等,而且还可以为病毒提供保护,使消毒成本提高[7],所以浊度的去除是水厂运行中首要去除污染物,也是试验研究生物滤池所必备的功能。图2为浊度的去除效果图。

由图2可知,进水浊度为0.7~1.36 NTU,出水浊度为0.19~0.53 NTU,去除率为52.86%~85.93%。

2.3 CODMn的去除效果

天然水体中含有一定量的腐殖酸,再加上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的加剧使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增加,加速了水体的黑臭现象。轻质陶粒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其表面生物膜空间结构的多样性使BAF工艺具有良好的有机物氧化效果。由图3可知,进水CODMn为3.86~6.94 mg/L,出水CODMn为1.94~4.56mg/L,去除率为21.76%~57.48%。

2.4 氨氮的去除效果

氨氮是水体黑臭和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是目前各大水域和水厂控制的热点,因为它在给排水工程和生态治理中具有诸多消极影响[8]。轻质陶粒表面的多孔性和硝化细菌的好吸附生长性为本工艺高效硝化去除氨氮提供了保障。

由图4可知,进水氨氮为0.03~1.00 mg/L,出水氨氮为0~0.65 mg/L,去除率为30.85%~100.00%。

3 结论

BAF工艺对CODMn、氨氮和浊度等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因为其使用的填料有比表面积大、孔穴多、表面粗糙、堆积孔隙小等特点,所以能集吸附氧化、截留过滤为一体。而且BAF工艺在微污染水源预氧化中挂膜快,使BAF工艺适合于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

参考文献

[1]蔡展航,黎海珊.模糊数学对水源水质近些分析的应用实例[J].江苏环境科技,2007,20(2):54-56.

[2] Woo Hang Kim,Wataru Nishu Ima.Pilot plant study on ozonationandbiologicalactivatedcarbonprocessfordrinkingwatertreatment[J].Wat.Sci.Tech,1997,35(8):21-28.

[3] Yasushi TAkeuch,KazuhiroMochidzuk,Noriyuki Matsunobu,et al.Removal oforganic substances fromwater byozone treatmentfollowed by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treatment[J].Wat.Sci.Tech,1997,35(7):171-178.

[4]夏四清,徐斌,高廷耀,等.悬浮填料床生物预处理黄浦江原水中试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8):977-981.

[5]史乐君,何亚丽,李云才.RD吸附氧化法处理海宁市微污染原水[J].净水技术,2006,25(3):30-32.

[6]曹文平,张永明,钱鲁泓.两段曝气生物滤池废水处理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6,32(3):62-65.

[7] Jerry A.Nathanson.Basic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water supply,waste management and pollution control,Fourth edition[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篇4:组合工艺处理黄河微污染水的研究

【摘 要】过对跌水曝气-陶粒吸附组合工艺的实验研究,探讨了利用除铁锰微生物处理轻度污染的地下水的可行性.研究發现,单独使用常规工艺依靠空气接触氧化和陶粒吸附对锰的去除效果有限,在滤速为2.5m/h和1m/h条件下,去除率分别约为14%,8%;利用生物固锰作用,进行微生物固定化,在运行稳定后,跌水曝气-陶粒吸附组合工艺可以在较高滤速下完成对锰的有效去除,使得出水总锰浓度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

【关键词】常规工艺;微生物;地下水

0.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环境问题表现的日益突出,尤其是地下水污染问题,近年来,不同地区地下水体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锰超标和氨氮超标,在北方地区,锰超标成为处理微污染地下水的一项重大课题,生物固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常规处理工艺中,本文以跌水曝气-陶粒工艺[1]为代表,阐述生物固锰在常规工艺处理地下水源水中产生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试验装置和方法

1.1试验装置

跌水曝气-陶粒工艺:如图1.1所示,原水从一号井中抽出,通过加压经两管分别进入跌水水箱和反冲洗水箱,经跌水曝气水箱进行一级曝气,通过布水管进入生物滤池再进行二次跌水曝气后,流入生物接触过滤罐,滤后水从底部流出。水箱跌水高度1.5m,接触过滤罐为不锈钢材质,高3.2m,内径800mm,滤层高度1.5m,滤料采用改性火山岩陶粒,粒径3.2~5.0mm。承托层采用鹅卵石,粒径10~20mm,高度为0.2m。

1.2材料

1.2.1微生物材料

菌种取自稳定运行的除铁锰氨氮陶粒曝气生物滤池,经分离提纯鉴定为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sp.)、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是3株异养-好氧具有一定除铁锰能力的微生物。

1.2.2地下水源水水质

原水水质特点为低铁高锰水质,重点处理对象为锰,冬季总锰含量范围为6.46~8.38mg/l,夏季总锰含量范围为4.76~8.42mg/l。

1.3方法

1.3.1试验初期接触氧化-物理吸附试验

试验启动前对滤罐进行了长时间、高强度的反冲洗,冲刷掉原有少量滤膜,排除生物作用干扰,试验初期在冬季进行,运行时间80天,前40天滤速为2.5m/h,后40天滤速为1m/h,试验过程选取反冲洗周期7d,反冲洗强度8L/(m2·s),定期检测总锰浓度并计算去除率,如图2.1。

1.3.2运行稳定期接触氧化-生物固锰试验

运行稳定期总100天,运行稳定期在夏季进行,分两个阶段:前45天进行菌种固定化试验,平均五天1次,每次50L,共9次,期间EBCT=180min,后55天调整滤速2m/h,反冲洗周期7d,反冲洗强度8L/(m2·s),定期检测总锰浓度并计算去除率,如图2.2。

2.结果与分析

2.1图 不同滤速下总锰去除效果

由图2.1可见,滤速变化对总锰去除率变化影响显著。随着滤速的不断下降,仅依靠跌水曝气过程的自然氧化并不能完成对总锰的有效去除,滤罐对锰的去除率虽然有起伏,但能明显看出上升趋势。随着滤速的降低,出水总锰浓度不断降低,在滤速为2.5m/h时,从第9天到第40天,出水总锰浓度处于0.5~1mg/l,总锰去除率保持在86~90%,在第40天起,调整滤速为1m/h时,出水总锰浓度有所下降,在45天后能够保持处于0.3~0.5mg/l,总锰去除率保持在90~96%,表明仅依赖空气的自然接触氧化,当滤速降低到一定程度,并不能对总锰完成有效去除。

2.2图 稳定期总锰随时间变化曲线

由图2.2可见,在试验固定化时期,滤罐对锰的去除率虽然有起伏,但能明显看出其上升趋势。此去除率快速上升阶段一直持续到第25天左右,出水水质稳定,总锰浓度达到了0.1mg/L以下,去除率达到99.05%。这是固定化后期,滤料表面形成成熟的生物膜,菌种之间已经相互适应,活性较高,能很快度过适应期,进入快速增长期,从而迅速提高总锰去除率。随后滤罐进入了一个较稳定的时期,从第45天起,调整滤速2m/h,随后一段时间内,总锰去除效果有所波动,但出水锰浓度仍能控制在0.1mg/L以下。表明,生物滤膜成熟以后,依靠生物固锰作用,能够完成对锰的有效去除,并且相比运行前期相同滤速下的总锰去除率,生物固锰极大的提高了跌水曝气-陶粒吸附工艺的净水效率和经济效益。

3.结语

(1)常规跌水曝气-陶粒吸附工艺通过空气的自然接触氧化和物理吸附,当滤速降低到一定程度,不能完成总锰完成有效去除,只能控制出水总锰浓度在0.5mg/l上下波动。

(2)生物滤膜成熟以后,依靠生物固锰作用,能够完成对锰的有效去除,并且在滤速提高至2m/h时使得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科]

【参考文献】

篇5:组合工艺处理黄河微污染水的研究

好氧生物膜法处理工业微污染水的研究

摘要:针对化工微污染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采用好氧生物膜法进行处理,研究好氧生物膜法对处理微污染工业废水的.去除效果.作 者:张颖明 ZHANG Ying-ming 作者单位:牡丹江恒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牡丹江,157013期 刊:造纸化学品 Journal:PAPER CHEMICALS年,卷(期):,22(2)分类号:X793关键词:废水处理 生物膜 COD的去除 氨氮的去除

篇6:组合工艺处理黄河微污染水的研究

生物-微电解组合工艺处理染料废水研究

摘要:采用上流式污泥床过滤器(upflow blanket filter,UBF)+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BAF)+微电解的组合工艺,对盐度接近2%、色度和COD分别约为8 000倍和600.5 mg/L的`染料废水进行处理.经过连续120 d的稳定运行后,组合系统处理效果良好,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9%和75%以上.UBF和微电解单元均可以大幅度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有利于进一步的生物处理.UV-Vis扫描和GC-MS分析表明,该组合工艺能破坏染料的发色基团和共轭双键,并能高效降解原水中的酚类、氯代有机物和复杂的杂环类化合物.实验结果表明,UBF+BAF+微电解的组合工艺是处理染料废水的一种有效方法.作 者:徐丽娜 赵华章 叶正芳 倪晋仁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系,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期 刊:环境工程学报 ISTICPKU Journal: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年,卷(期):,1(12)分类号:X703.1关键词:生物处理 微电解 组合工艺 染料废水

篇7:组合工艺处理黄河微污染水的研究

1 废水水量、 水质及处理标准

1.1 废水水量

该污水处理站于2005年2月投入运行,进入污水处理站的废水量为60 m3/d,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流量为2.5 m3/h。

1.2 进水水质

该厂的生产废水主要由毛发脱脂废水、漂洗废水、染色废水组成。废水中主要的污染因子为COD(1 750 mg/L)、BOD5(620 mg/L)、SS(350 mg/L)、NH3-N( 300 mg/L)、色度(1 000倍,最高时可达9 000倍), pH值为4~12(变化幅度大)。

1.3 出水水质要求

根据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该厂外排废水应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的要求,具体设计排水水质为:COD:100 mg/L、 BOD5: 20 mg/L、 SS: 70 mg/L、 NH3-N: 15 mg/L、 色度: 50倍、 pH值: 6~9。

2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就该废水的水质特点: 间歇性排放、酸碱度变化大、 具有较高的色度且成分复杂、氨氮含量较高、可生化性较差, 决定采用A2/O工艺, 即厌氧-缺氧-好氧组合工艺。A2/O工艺适用于高氨氮废水处理,同时更适用于生化性能较差的工业废水[1]。另外,鉴于原水色度较深,需进行脱色处理。微电解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染色废水处理方法,已经在染料工业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本工程采用微电解作为主要的脱色处理工段。综合考虑该废水的实际情况,污泥处理工艺采用污泥直接进带式压滤机脱水的工艺。

废水经格栅网后进入调节池,均化水质水量后由污水泵提升进入厌氧段,进行水解酸化,在水解产酸菌的作用下将废水中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使污染物得到一定去除,出水进入缺氧段无氧搅拌处理,然后进入好氧段曝气,再经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尔后经连续吸附-电解再生(微电解)反应器处理,最后经砂滤后达标排放。沉淀池产生的污泥均自流进入污泥贮池,用泵提升经带式压滤机压滤脱水后,装车运至厂外。处理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3 主要构筑物设计[2]

(1) 格栅网:

尺寸为2.0 m×0.3 m×1.8 m, 格网规格是250 μm。用于防止大量毛发进入泵体、 妨碍水泵正常运行。

(2) 调节池:

尺寸为3.0 m×3.3 m×3.5 m, 设计流量为2.5 m3/h, 超高0.5 m, 有效容积30 m3, 停留时间12 h, 内设潜污泵2台, 1用1备。

(3) 厌氧段:

尺寸为2.5 m×1.5 m×4.5 m, 设计流量为2.5 m3/h, 超高0.5 m, 有效容积15 m3, 停留时间6 h, 内设软性填料10 m3。

(4) 缺氧段:

尺寸为2.5 m×1.5 m×4.5 m, 设计流量为2.5 m3/h, 超高0.5 m, 有效容积15 m3, 停留时间6 h。

(5) 好氧段:

尺寸为2.5 m×18.0 m×2.8 m, 设计流量为2.5 m3/h, 超高0.5 m, 有效容积100 m3, 停留时间40 h。

(6) 二沉池:

尺寸为2.5 m×4.0 m×2.5 m, 内设回流泵1台。

(7) 微电解反应器:

容积是3 m3, 设计流量2.5 m3/h, 停留时间为1.2 h。

(8) 鼓风机房:

尺寸为5.0 m×5.0 m×4.0 m,室内设罗茨鼓风机2台, 1用1备。鼓风机房设置隔声门窗和通风道防噪。

(9) 污泥贮池:

该工程污泥产生量约1 m3/d,经二沉池沉淀进污泥贮池。尺寸为1.0 m×1.0 m×1.5 m,超高0.5 m, 总有效容积1 m3。

(10) 污泥脱水间:

尺寸为4.0 m×6.0 m×4.5 m, 室内设板框压滤机1套、 清洗泵1台、 螺杆泵1台、 加药装置1套、 空压机1台。

(11) 砂滤池:

尺寸为1.0 m×1.0 m×1.5 m, 停留时间为24 h。

4 处理效果分析

采用A2/O为主的废水处理工艺能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COD、 BOD5、 SS、 色度及氨氮, 所排废水满足GB 8978—1996中一级标准的要求(表1)。

注: 1) 色度单位: 倍。

5 经济分析

工程总投资估算为25.0万元。包括构筑物、设备等直接投资23.5万元以及设计费、 调试费、 运输费等间接投资1.5万元[3]。运行成本主要包括电费、 人工费以及药剂费等。运行费用总计65.0元/天, 折合水处理成本为1.1元/t。

6 结论

(1) 采用A2/O-微电解为主的废水处理工艺处理发制品废水是切实可行的, 出水水质指标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的要求。

(2) A2/O工艺不仅适用于高氨氮废水处理, 更适用于生化性能较差的工业废水处理。

(3) 用该方法处理的废水不但水质好, 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而且占地小、 投资少,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整个工艺运行稳定可靠、 操作简单、 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郭长虹,刘怀胜,潘峥.发制品加工废水处理工艺的试验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7(10):47-50.

[2]崔玉川,刘振江,张绍怡,等.城市污水厂处理设施设计计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01-212.

篇8:制药废水组合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关键词:制药污水 生物处理

近些年,制药行业的发展脚步越来越快,各行各业的医药化工制造商,保健产品制造商迅猛发展。在这些厂家发展的同时,有毒危害人类健康的废水也越来越多的涌入到生活中来。各个生产厂家应国家及社会的要求,严厉控制排除污水的污染程度,寻求合理、经济、具有环境效益的工艺技术。由于制造药品时用到的有机物较多,制造过程中排出废水的浓度就显得相对较高一些。COD值和BOD值比较高而且波动性较大,废水的BOD/COD值差异也较大,NH一N浓度高,色度深,毒性大,固体悬浮物SS浓度高,使得构成的废水成分较为复杂,这就使得废水的水质,水量和污染物的种类较生活用水相比显得十分复杂。

1 制药废水处理工艺

制药工业废水常用的处理方法大多为:物化法、生物法、物化和生物组合工艺等方法。物化法主要有混凝沉淀法、气浮法、吸附法和吹脱法;生物法主要有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SBR法)、普通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法、复合式厌氧反应器、光合细菌处理法(Pss);组合工艺主要有絮凝沉淀+水解酸化+SBR工艺、电解法和SBR法相结合、复合式厌氧一好氧反应器、气浮-水解-好氧工艺处理制药废水。针对不同水质,采用不同的处理工艺。

2 组合处理工艺

2.1 絮凝沉淀+水解酸化+SBR工艺 我国经常用该工艺处理制药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在每个污水处理的工艺流产中,各种生化处理的预处理都是依靠厌氧水解进行的。因为在处理的过程中,厌氧水解不需要曝气,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问题。与此同时,该工艺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为接下来的生物处理过程做了很好的铺垫。工厂在制药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生产成本的问题,该组合处理工艺不仅工艺简单有效,而且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制造过程中的运行费用。因此很多化工、制药、造纸等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都会选择使用该套工艺流程。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存在着温度影响问题。但是该套工艺只要保证温度范围在10℃以上,就不会对COD的去除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北方寒冷的环境中,只要保证水解池的水温在规定的范围内,得到的处理结果就不会出现很大的出入。这样看来,该工艺在温度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2.2 电解法和SBR法相结合 各种产业的不断改进,使得对环境的污染也逐渐严重,传统经典使用的处理制药废水的方法已经完全不能满足人们对环保程度的要求。为了将污水工艺的可实施性达到最大,人们将电解法和SBR法相结合处理制药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电解法处理污水的好处就在于我们可以人为的进行控制。电解电压越大,废水中有害物质就去除的越彻底。COD的去除受电解电压的影响较大。经过电解电压后的污水可生化性增强,但是如果电解时间超出了所规定的时间,电解法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使得废水的可生化性降低。在处理污水时要注意,电解效果的好坏受PH值的影响。我们要保证PH值在7左右,太高或者太低都不利于电解效果。

2.3 复合式厌氧-好氧反应器 在处理污水过程中,如果遇到有机物和氮等有机物结合在一起时,我们经常采用NO工艺。所谓NO工艺,指的是厌氧-好氧相结合的新型工艺。该工艺是在二级生化处理系统上演变出来的。它不仅可以将污水中难降解的有机物处理干净,而且可以使BOD和COD的去除率同时达到96%以上。在该工艺中,我们使用的生物反应器是将生物膜和污泥床两种结合起来的。它具有两种反应器具有的优点,很大程度上利用了反应器的容积,不会出现浪费容积的情况,使得污水的可生化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2.4 气浮-水解-好氧工艺处理制药废水 在制药厂排出的废水中,会存在很多难以降解的生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仍然采用老式的污水处理法,则达不到污水排放的标准。我们在面对具有难降解生物的废水时,经常采用具有物化处理、水解处理、好氧处理三者优点结合于一体的气浮-水解-好氧联合处理工艺。在第一道处理工艺-气浮法中,我们可以将高浓度的废水进行预处理,降低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保证下一个工艺的正常运行。接下来的水解法将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降解成小的有机物,将难降解的物质转化成容易降解的生物。改善了水质的可生化性,为下一阶段进行的好氧处理减少了反应时间。经过水解反应后的废水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将处理过的制药废水和生活废水结合起来,通过共基质条件将制药废水和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改善。

3 结语

治理制药废水的方法有很多,通常根据制药废水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法,制药废水通常具有浓度高、色度深、可生化性差的特点。我们在处理时常常是通过改变水的可生化性来逐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

当然,在遇到需要处理的污水时,不能盲目就选择处理污水的工艺,要考虑一下废水是否有可利用或者是循环使用的价值,我们要保证废水最大程度化的使用。

参考文献:

[1]熊贞晟,刘锐,张永明,陈吕军.某制药废水处理工艺运行分析[J].环境工程,2011(02).

[2]刘振东,郑桂梅.制药废水处理工艺案例分析[J].水处理技术, 2008(11).

上一篇:高三随想的作文750字下一篇:某企业年度职代会及工会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