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暑期实习总结

2024-05-04

香港暑期实习总结(精选7篇)

篇1:香港暑期实习总结

实习总结

为提高实践能力,将专业特色结合于实践活动之中,通过对比,深入调查校园中英文标识使用情况,外国语学院组织了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前往香港各大高校进行了实地考 察,并研究了大学校园里中英文标识的翻译。作为暑期社会实践队的一名成员,我深感荣幸,因为在这个实践队中,无论是在年龄上还是学识上,我最“年轻”。因此,我在这个过程中,非常珍惜与老师和师姐们的共同探究和学习。

为期两天的香港考察学习实践中,我们通过走访香港中文大学(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香港理工大学(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香港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四个个大学,并收集了关于香港高校校园中英文标识的使用情况。在这次实践中,让我初次亲身体验了仍有着浓厚的西方国家的文化特色和风情的回归后的香港的运转模式,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也使我领悟到了要用长远的眼光从横向和纵向这两方面来看待自身的发展关键所在。

相对于珠海高校校园标识使用情况来看,香港的高校中英文标识使用十分频繁且标准,校道指示牌、分类垃圾箱、图书馆标识等都充分体现了香港各大高校开放多元、严谨、自由的思想理念和国际化办学理念,而且非常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这对珠海校园的中英文标识建设具有宝贵的借鉴价值。

香港的高校基本都是依山而建,地处高山,面向大海,这种依山傍水的地形造就了花园般的美丽和森林般的神秘。可贵的是,赫赫有名的高校并不像很多内地的高校建得那样高楼耸立、气势磅礴,恰恰相反,他们的楼宇建筑个个敦厚朴实,内里设计十分舒适、实用,整个校园于清新自然中显出灵气,于朴实优雅中透出厚重,处处都体现着人与自然的融合,甚至尊重,而不是霸占和征服,这让我油然而生出一种敬重,因为我知道,只有真正有历史、有文化的大学校园才能达到这种境界,这种气质就是一种淡泊名利、胸怀天下的志向。

大学校园是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大学学术、大学师生活动的载体,也是一所大学形象的标志。除了有形的物质环境,校园还包括人文环境。世界知名大学的校园很多是糅合了这两种因素,从而构建出独一无二的文化传统、精神品质和各具特色的学校氛围。香港的高校有共同特色,就是学术氛围很浓厚。当我们进入他们的教学楼时,随处可见的是,他们都是几人为一小组一起讨论、学习、研究。这体现出了香港的教育模式——自由、多元化。此外,他们的上课都是全英教学,讲师不会一味的灌输知识点给学生,而是出一个课题,课后

让大家自由讨论、研究,最后非常重视他们的研究成果。香港高校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教学楼里有许多的“Lecture Theatres”,这也体现出了香港高校确实对学生的能力是非常重视的。

在香港高校的校园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用国际的视野去对比和评价,才能找到自己的发展契合点,才能更长久、更稳固的立足于当代社会。踏上香港土地的那一刻,它给我的第一感受便是这里的生活的快节奏、紧张而有序的气息,这里的车辆行速飞快,街上来往的人也是飞疾行走,红绿灯上似铃的哒哒的钟声让人听了更觉得有一种紧迫感。或许,香港能够成为国际化大都市,能略胜内陆一筹,正得益于它所延袭的珍惜时间,高效率生活这一优良的传统以及和国际接轨的难能可贵的特点。香港的高校的教学和运作跟我们大陆的高校也有很大的区别,以人为本、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在这里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这里的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及他们对学术知识探索的深入性给予我很大的感触,启迪着我要好好利用大学时光,汲取更多知识的精华,同时要放长放远自己的眼光,多学习像香港这样的国际化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塑造更加完善的自己追求“全人教育”和创新,以国际的视野锻造自己以及引领新一代人才的发展。香港的高校采取的是全英教学,这也是为了顺应国际化的要求,所以这里的学生的英语口语也是挺棒的。在它那种环境下,我感觉说英语的欲望特别强,这让我再次体会到了语言学习环境对学习语言的重要性。从他们的告示板里的社团活动和教学楼里学生的积极讨论中,我得知香港这里的高校的学生的社团活动投入的时间比学习要多,他们总会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去提高学习的效率,追求最大化的效果,这点让我对他们学习、社团两不误,知识和能力兼取的态度颇为赞赏。这就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正需要这类的人才,懂得在抓主次矛盾,并很好地统筹兼顾,把握全局。

通过这次实地考察,队员们得到的不仅是学识的增长,视野的拓展,更有着友谊的加深和心灵的震撼。同时,认识到英语的学习更应该专注细节,英语的应用可以多种多样,生活的每一个点都可以“标识”。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好自己的专业的同时,要不断开阔眼界,与世界接轨,开放思维。

篇2:香港暑期实习总结

进入暑期,对象牙塔中的大学生来说,什么最热?不是天气、不是旅游,而是实习。诚如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所说的,目前在高校毕业生中普遍存在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实际工作能力与就业岗位衔接不上的问题,而实习恰恰是弥补上述不足的首选途径。正因如此,跨国公司的实习项目能引上万学子竞投简历,大学生就业之家举办的实习双选会能让高校学生挤破门槛。在浩浩荡荡的实习大军中,来自天南海北的学生竞相亮相。这不,一支来自香港的队伍来到了北京。在这个夏天,她们的实习故事将在古都书写。

最近,精品购物指南报社迎来了六位实习生。她们都是来自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大学生――翁昕歆、张亦婷、林少姗、林冠碧、陈君岚、何颂雯,跟随着实习团前来北京的她们将通过精品购物指南报社了解京城媒体及其从业者。

话说京城媒体

记者:你们为什么会主动选择到内地媒体实习?

翁昕歆(香港大学文学院二年级学生):我是学中文的,将来进媒体做记者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我想提前了解一下这个行业,多学一些采编知识,也算是为以后找工作做准备。另外,我也特别想通过实习多了解内地的媒体,这也会为我将来从事中国新闻报道提供帮助。

张亦婷(香港女青年会双语商业传意专业学生):我希望通过这次实习多了解一下内地,尤其是北京媒体的运营方式和工作方式。

画外音:看来,与内地大学生所见略同,实习早已成为就业的“敲门砖”。面对来自于不同成长环境的香港大学生,记者也急于知道,在他们眼中,北京的报纸是什么样子的。

记者:说说你们对北京的报纸的看法吧!

张亦婷:在香港,每份报纸、杂志都会有所侧重,比如娱乐、时尚、旅游,但北京的报纸把这些都涵盖在里面了。

林少珊(香港大学文学院二年级学生):北京的报纸种类很多,但坦率地说,我了解不多,所以还是谈谈我最熟悉的《精品》吧!来到报社之前,听到《精品购物指南》的`名字,我还以为它是一本八卦杂志。可真正读起来却发现,原来《精品》是一份做得很好的报纸。记得刚到北京时,在地铁里,面对各种报纸,我一眼就被《精品》吸引了。因为它的封面明星很抢眼,印刷也很精美。我至今还记得自己买的第一期《精品》的封面明星是蒋勤勤,第二期的封面明星是周杰伦。我觉得《精品》做得很地道,和别的报纸的风格不同。在香港,报纸围着明星的隐私转,每本都一样。但《精品》就不同了,报道北京人的生活,有自己的味道。

画外音:可能是担心普通话不够标准,面对问题,六位MM显得格外害羞,即使回答,也走简短精悍的路线。但出乎意料的是,说起北京的报纸,她们变得活跃起来。

记者:说到《精品》,你们觉得,《精品》适合什么样的人读?

翁昕歆:这边人常说的,小资。也就是香港人口中的中产阶层。

画外音:当“小资”一词从翁昕歆口中说出时,记者不禁惊叹于她的普通话水平。原来,早在此次实习前,她就已经在清华大学做了一年的交换学生。

话说京城媒体人

记者:与京城媒体人接触了半个月,你们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林冠碧(香港女青年会双语商业传意专业学生):我觉得,北京的媒体人都很友善。其实来之前,我一直很担心语言问题,但没想到,真正交流起来,我却发现,原来同事都是很容易沟通的。

林少珊:在这段实习的日子里,我和同事一起参加选题会,一起清版,还和很多人成为朋友。我的普通话不是很好,本来以为沟通起来会有困难,但后来我发现,为了让我听明白,同事在和我说话时,特意放慢语速,这让我很感动。报社的同事都很年轻,有活力,我和大家有很多共同话题,沟通起来很容易。我想,这也会成为我对北京媒体人的看法。

画外音:友善、年轻、容易沟通,这些都成了几位MM对京城媒体人的共同评价。听到种种赞美,身为京城媒体人中的一员,记者不禁喜从心来。

北京vs 香港 实习就业小过招

各种媒体上,将北京和香港放在一起比较的文章不在少数。不过,那大多集中在时尚、娱乐方面。而今天,我们这里的“双城记”从两地大学生的实习、就业着眼。细微之处,京港间的“似”与“不似”,一目了然。

关键词 实习

北京 由于越来越多的学生将实习视为积累工作经验、拉近与企业距离的最佳途径,近几年,实习渐兴火爆之势。上至大四,下至大一,众多学子无不为寻找实习企业绞尽脑汁。学校找路子、家长托关系,不少学生仍旧感慨实习无门。的确,缺乏渠道一直困扰着学生。而在实习企业中,学生难舍“名企情结”,跨国公司成为热追对象。

香港与北京相同,香港大学生也对实习倍加重视,暑期实习成为主流。与北京学生相比,香港学生颇为幸福,学校的职业中心会为他们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并举办企业见面会。同时,一些非赢利团体也会为学生提供在本地,甚至国外实习的机会。以香港大学为例,每个学生在入学后会在职业中心拥有一个“户口”,一旦有企业前来发布招募信息,学校的电脑就会根据学生特点自动“配对”,免去了学生自己寻找实习企业的麻烦。而面对实习企业,香港学生大多“一视同仁”,对跨国公司并无偏爱。

关键词 就业

北京 一项名为“大学生求职动机”的调查显示,99%的毕业生认为,“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是最为重要的。排在它后面的是公司的工作氛围是否向上、工作能否发挥自己的专长等。前几年比较被看中的薪酬、福利等求职动机分别排在第7位和第11位。

香港 据介绍,香港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时,会更加看重职业发展机会,比如有无晋升可能等。比较之下,薪酬倒不是重点考量要素。

花絮 吃在北京 HOT!

林少珊:我很不适应北京的饮食,东西太辣了!我们到餐厅点菜,问服务生:“这个菜辣不辣?”他们都说不辣。结果上来后发现,还是很辣,根本吃不了!

画外音:说起“北京的吃”,林少珊的表情立马儿变得痛苦起来,好像眼前就摆了一盘辣椒。而看看其他几位,也都是一副感同身受的样子。

逛在北京 LARGE!

张亦婷:到北京后,我们去了长城、故宫、十三陵、圆明园,还有荷花市场、秀水街、燕莎、赛特、中友……北京真的好大!

画外音:乍一听张亦婷的话,记者暗笑:“女孩本色,来北京也不忘逛街。”可听下去才知道,原来对在时尚编辑部实习的她来说,逛商场、了解第一手潮流信息也是工作之一。

爱在北京 LOVE!

翁昕歆:我很喜欢北京,这里让人感觉很放松,不像香港,每个人都是行色匆匆。现在,越来越多的香港人愿意来内地工作。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也希望留在《精品》。

画外音:作为“北上”的典型,翁昕歆的哥哥上个月来到北京工作。看来,香港渐兴北上潮,此言不虚!

篇3:香港教育学院实习视导制度及启示

2011年10月,在香港教育学院幼儿教育学系教师蓝美容博士支持下,我前往香港教育学院进行交流学习,并现场观摩了香港教育学院幼儿园导师视导学生实习的过程。此次观摩的是蓝博士指导香港教育学院“幼稚园教育高级文凭课程”在读学生(二年日/夜间混合制)。该生已经获得香港幼儿教师基本资格,但是目前香港在提高幼儿教师的学历水平标准,因此很多幼儿教师在职学习高级文凭课程。该生在职就读香港教育学院的高级文凭课程班,我们观摩时,她实习的幼稚园就是她平时工作的幼稚园。该生因为拥有特殊教育专业的资历,因此在幼稚园的9年教学经历,主要从事兼收班的教学工作(兼收班即全纳教育理念下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的混合班)。

香港教育学院对高级文凭课程班学员要求两个学年的视导期为十六周,每星期实习至少八小时。学员于一年级和二年级之上、下学期各实习四周。香港教育学院规定指导教师每一学年最少对实习生视导两次,学员须与导师协商视导日期,并于实习期最少一星期前接获正式通知。蓝博士已提前与该生约好了具体的视导日期。学员需要做好课前准备,指导教师要观课,进行观课后会谈。会谈后,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表现按照视导表上的具体内容给出评定等级。

一、观课

蓝博士带我们一起坐在教室后面观课。实习生使用的教学语言是粤语,我们听不太懂。但是根据实习生的肢体语言和使用的教具,我们大致可以判断,儿童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手的功能”。实习生让小朋友数数自己有几个手指头,然后两个人把手对起来比一比谁的手大一些。观看动画片《手的功能》,说说手能够吃饭、穿衣服……接下来实习生把梳子、毛巾、水杯、小汽车等物品放入神秘袋,让小朋友摸。游戏结束后,实习生拿出作业单,让小朋友连线。最后,实习生让小朋友分组进行游戏,一组在她的带领下进一步摸神秘袋里的物品,另一组由另一位教师带领做其他游戏。

蓝博士一边观课,一边查阅实习生的实习历程档案。在观课期间,她向我们出示了该实习生的实习历程档案资料。该生的实习资料储存在一个厚厚的大塑料文件夹内,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学生个人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课程班、年级、与香港教育学院以及所在实习幼儿园签署的实习合同等内容)、教学原则、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评估、周记、总反思报告。

实习生档案资料的第一部分就是教学原则,这部分着重综合课程的实践及儿童各方面发展的配合,照顾儿童的个别需要。综合课程要统整儿童不同的学习经验,使课程内各学习领域的知识及经验,以有意义的方式连接起来,帮助儿童建构知识。学习强调问题解决的历程而非知识的成果。课程能配合儿童的能力、兴趣及学习需要,依据各儿童发展上的差异,给予多元的选择与充分的发展自由。在教学原则中,实习生需要说明自己采纳的是哪种理论,并用该理论阐述自己将如何在课程中把理论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

实习生档案资料的第二部分内容是教学大纲。在这一部分中,实习生需要订定教学重点流程,包括主题概念网/单元学习目标、内容/重点学习经验。实习生需要把最近四周内儿童学习的主题内容用网状图的形式绘制出来,表明儿童需要把握哪些重点内容。

实习生档案资料的第三部分内容是教学计划及评估。实习生把儿童每日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资源、活动组织、时间分配以及评价等内容非常详细地列出来,让人能够对其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一目了然。同时,实习生还要把在学期间有价值的资料进行记录进行整理和保留,如儿童观察记录、儿童作品、评估表以及活动照片等。

实习生的档案资料中还包括自己撰写的每两周一次的周记,让学员有机会回顾该两周的教学活动。周记能够让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记录,有利于及时纠正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对后期教学工作的展开更加具有促进作用。

总反思报告是实习生档案资料中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实习生将教学实习所得的教学理念和知识进行整理、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透过反思,重新结合不同知识和经验,撰写一个总反思报告,使实习生能够对整个实习期间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

二、课后会谈与指导

观课结束后,蓝博士与该实习生进行会谈,对学生所授课程及其实习历程档案内容进行指导。蓝博士先让该生进行自我反思,并就课堂管理方面进行指导。接下来蓝博士指出学生实习历程档案中的不足之处,亲切地与学生就教学原则进行讨论,认为教学大纲内容偏多,儿童无法在短时期内完成所有内容,应该针对重点内容进行教学,以便加深儿童对该部分内容的印象。蓝博士指出该生各单元的具体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只有认知目标,而没有情感和技能目标。此外,蓝博士还告诉学生既然教育原则选择了“游戏”和“做中学”,那么在每个具体的教案中都要体现这些原则,否则理论和实践无法联系在一起。蓝博士对具体教案中的教学评估/反思进行指导。最后,根据香港教育学院提供的幼稚园教育高级文凭视导表,蓝博士当面为学生评定了等级,并指出某方面扣分的原因,希望学生如何改正。蓝博士在该表的后面相应栏目中写出对该生的整体评语,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签署名字,以交回香港教育学院备案。

三、启示

1. 用师徒式的培养模式培养实习指导教师。

香港教育学院每当有新教师入职的时候,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就作为新进教师的师傅在指导实习生的时候把他们带到实习指导现场,在指导实习生的内容、过程等方面对新教师进行指导,手把手地把指导实习生的经验传授给他们,这样,新教师在老教师的带领下掌握了指导实习生的基本流程,经过几次现场观摩和实践,新教师也可以去指导实习生了。否则的话,新教师刚一入职虽然已经拥有硕士、博士学位,但是在如何指导实习生方面仍然没有任何经验,到了幼儿园,面对实习生不知如何进行指导。因此,师徒式的培养模式对于新教师掌握实习生指导方法和流程非常重要。

2. 为每位实习生建立实习历程档案便于实习指导和管理。

篇4:实习生:我来自香港

和梁文丰一起来到上海实习的还有另外32名港大学生。作为“沪港明日领袖实习计划2012”项目的成员,沪港青年交流促进会委托香港大学从400多名报名者中选出了33名在校本科生,这个烈日炎炎的夏天,他们将在上海度过。

如今,实习已经过半,这些颇具未来领袖气质的港大精英爱上了上海这座城市。香港回归十五年之际,越来越多的香港毕业生把内地作为今后职业发展的重要一站。

忙碌的工作日

在每个工作日,梁文丰刚过7点就起床了。他和另外32名港大实习生都住在静安区康定路的一家快捷酒店。他的实习地点在虹口区,而且8点半就要开始工作,这意味着他不得不比在繁华地段工作的同学更早出门。梁文丰还需要穿正装,这意味着在大热天步行去地铁站就可能大汗淋漓。从酒店步行到地铁7号线昌平路站大约10分钟,梁文丰需要换乘4号线到临平路站,然后步行150米到达办公室。如果顺利,每天上班路上的单程时间大约45分钟。

“每天下班时间是下午5点半,我会多留下15-30分钟,看看是否还需要做什么。”梁文丰说,公司其实分配给实习生的工作并不多,但他希望给领导和同事留下好印象。梁文丰感到自己很幸运,因为一上班就遇到公司有新项目,他承担其中一部分的调研工作,研究招商需要吸引哪些品牌,如何营运整个商业地产项目等。

大二女生黄琬善一开始很羡慕梁文丰,她刚来上海实习的第一周有些无聊。这位学文学的女生在香港时候做过文化项目的实习,但她更希望自己多接触不同的领域,因为她喜欢和人打交道。今年2月,她在香港大学学生发展及资源中心(CEDARS)的网页上看到“沪港明日领袖实习计划2012”,觉得不妨尝试一下,就递交了简历,通过了面试。

黄琬善被分配到中国人寿上海分公司的销售部实习。第一周,她只是接受内部培训,朝九晚五。周围的上海同事很照顾这个香港小姑娘,没派给她什么活儿。黄琬善找到实习的感觉是从第二周开始,同事让她输入投保单的资料,她也可以外出参加一些产品推广,帮忙布置场地等。

在上海的实习还让黄琬善感受到了许多不同,她对《新民周刊》表示:“我在黄浦区的人民路培训,后来公司派我去浦东塘桥实习,两边的消费都不低,幸好有同事带我去一些相对便宜的地方吃午饭。我觉得这里很有人情味。而且上海似乎比香港更注重环保,夏天的室内外温差不会因为开冷气而相差太大。”因为平时不需要加班,她下班后就约上港大同学去品尝各种美食,小笼和年糕是她的最爱。

和黄琬善经常一起搜罗上海美食的还有大二女生张利珊。和大多数报名的港大学生不同,她是经朋友推荐才来报名“沪港明日领袖实习计划2012”的。她向《新民周刊》透露:“我有个好朋友参加了去年的上海实习,我是学会计和财务的,所以应该比较适合这个项目。”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面试表现,张利珊被安排到浦东陆家嘴的恒生银行大厦工作,朝九晚六。张利珊一开始在恒生银行市场部,参与调研和部门会议;后来又去了产品开发部,需要准备相关法律文件并参加各种产品推广大会。“这种跨部门锻炼,可以让我学到更多东西。”

一個项目的诞生

“沪港明日领袖实习计划”在今年是第二届,这个项目负责安排港大最顶尖的学生到上海的国企、外企、民企和港企实习,并安排CEO座谈分享会、复旦大学交流日、领导接见、香港驻沪办参观和国情讲座等多元化的交流内容,让这个项目在同类项目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项目主办方是沪港青年交流促进会,这个机构的会长是香港人姚祖辉。姚祖辉早年就读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获硕士学位,目前是香港万顺昌集团有限公司CEO。此外,他的身份还是香港大学和复旦大学的校董,哈佛商学院全球校友会校董。9年前,他举家移居上海。从2007年开始,他就负责安排香港6所大学的学生到内地实习,当时效果很好。他希望把这件事做得更精更久一些,于是就在2009年成立了沪港青年交流促进会。

2010年恰逢上海世博会,沪港青年交流促进会选拔了一批香港志愿者到中国馆和香港馆服务,得到沪港两地政府及社会的广泛肯定。而2011年正式启动的“沪港明日领袖实习计划”就在之前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培养学贯沪港的年轻人提供平台和机会。

在姚祖辉看来,参与“沪港明日领袖实习计划”的“精英”必须具备几个要素:标准的普通话;学校的尖子生;良好的心态;拥有领袖能力。而对于参加实习计划的港大学子而言,除了能在上海工作几周以外,最重要的收获可能就是与CEO的零距离交流。

在去年,15家企业的CEO或高级总监会至少抽出一天空闲时间亲自带教30名实习生。姚祖辉称这个项目为“CEO Shadowing”,就是让香港学生做一天CEO的影子。这个创意部分来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校友介绍”模式。在上海有一个“哈佛中心”,是在沪哈佛校友聚会的平台,每当有哈佛的学生想来上海实习,这些校友就会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提供适合学弟学妹的实习机会。

今年,这一部分内容有了改进。一方面,沪港青年交流促进会在学生到上海的第一周就CEO座谈分享会,邀请了今年18家实习企业中的3家——盈石企业管理、恒生银行和万顺昌的三位CEO各抽出1小时和33名实习生交流。另一方面,主办方和香港大学校友会上海分会合作推出了“师友计划”,让在上海工作的港大校友一对一地担任实习生的导师(mentor),保持沟通,为学弟学妹们的工作生活提供建议和帮助。

沪港青年交流促进会秘书长杨启恩告诉《新民周刊》,她2007年参加了内地实习项目,当时还是北京大学到香港大学的交流生。她在万顺昌的表现给姚祖辉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一毕业就留了下来,目前的正职是万顺昌企业传讯的助理经理。

杨启恩说,今年的实习项目以“十二五规划”为主题。每个学生需要缴纳6000港币给主办方,包含来回机票和在上海50天的住宿。每家企业会给学生平均每人2000元人民币的实习补贴。由于沪港青年交流促进会的工作成员都来自万顺昌,所以他们是义务兼职,不另外领取薪水;而港大校友会上海分会也是义务参与各种工作,但不提供任何资金支持。余下的资金缺口目前由香港政府埋单。沪港青年交流促进会严格控制每年的实习人数,也有部分出于控制成本和便于管理的考虑。

实习项目也很注重港大学子的社会责任。在周末,实习生们会参加志愿者服务,例如和上海久牵志愿者服务社所关心的民工子弟进行一天的互动。久牵的创始人张轶超对《新民周刊》表示,目前服务社中的民工子弟可以通过港大校友会上海分会去相关企业实习,这对于只有高职或中专学历的他们而言非常宝贵。

篇5:关于香港实习总结参考

工作篇

一、香港消费文化考察报告奖

香港消费文化考察报告奖――这次实习,我经历的所有都缘于它,同时,也围绕着它。因为香港消费文化考察报告奖,我得到了去香港的机会;因为香港消费文化考察报告奖,我可以幸运地来到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教育部学习;因为香港消费文化考察报告奖,我的人生历程中增添了特殊的一个月。看到以前所不曾看到的,想到以前所不曾想到的。

小眼睛,大世界。通过在香港观察、学习、协助筹办香港消费文化考察报告奖,我感悟良多。

首先,我看到了一个专业的团队如何兢兢业业地筹备一个专业的颁奖典礼。领导团队既坚定了主办方的立场,有原则,有目标,有坚持,同时又体贴地考虑到不同参与者的需求,做到宾尽其欢。他们时而是意味深长的教育人士,时而又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们用知识、经验和态度碰撞出成功的火花。给参赛者提供广阔的平台,让观众体会思考的乐趣,让工作人员全情投入、忘我工作。这是一场多功能盛典,亦是一场多赢的颁奖会。

其次,不少人以“计划赶不上变化”为借口,作为其没有目标、没有安排的理由,但是,这一次的实习,让我看到一份专业的、细致的、完备的计划如何付诸实践,如何解决突如其来的变化。7月18日,香港消费文化报告奖拉开帷幕,我很庆幸,我能以一个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其中。我们手上拿着详细的工作计划,有条不紊的布置会场、彩排、迎宾、维持会场秩序直到结束、清理会场。一切仿佛不是第一次,却毫无疑问又是第一次。以前也参加过学校的社团组织,相比较而言,这次的经历让我震撼、让我佩服、让我尊敬。

再者,在去香港消委会之前,我曾看过一些师兄师姐往届的实习总结,有一个师姐提到:台上的时间是以秒计算的。我从7月6日check in,到颁奖典礼结束,看到幕后人员为舞台上的细节反复确定,看到王先生及其他工作人员对表演剧本的琢磨、修改、升华,我感到忏愧。因为我年轻、按理说应该有活力、有激情,但是跟他们相比,我看到自己在投入度、在状态上的欠缺。我很感谢这次实习、消委会的前辈让我认识到这些,让我知道要改变什么。

最后,通过了解这次报告奖的作品,我了解到了很多香港的信息。免费报纸、离岛发展情况、旺角、老年人的生活等等。参加报告奖的都是香港的一些中学生或者是第三龄人员,他们给我平凡的但却不是小小的触动。王先生说过:有些人很矛盾,太重视伟大的东西,面对生活却手足无措。有位教授也在讨论作品时说过:车站的设计是为了让你等,而不是把你运走,因为月台和等的地方远远多于交通运输工具所占的空间。我当时就在想:我从小到大,很多次站在车站,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些。这次的经历让我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想我的生活,我知道了消费的不同含义,我知道去思考消费,我知道去观察和体味生活。

二、看书、游戏

这次香港实习,很幸运我遇见了王先生。他让我们看书,而且鼓励我们看英文书,并且送了他喜欢的书给我们。他说过:不要告诉自己习惯什么,你就不会不习惯什么。这些让我获益良多。王先生为我们开了很多扇窗,让我们看到异彩缤纷的风景,就如其所说:接触不一定要喜欢,教育的理念和过程就是让人发现自己那些好或者怎样更好。

在实习第一天,王先生就推荐我们很多游戏。我长这么大,没有玩过什么游戏。我以前以为是我对游戏不感兴趣,并且认为玩游戏很浪费时间。但是,这次的尝试改变了我的看法。其实人生需要一种游戏的态度。要启动游戏的心情,要有认真、有童心、有赤子之心,要投入、忘我、进入角色,要精益求精、寻求进度、超越难度、掌握并苦练“闯关秘笈”,要熟悉游戏规则,要享受、要胜负欣然。

通过玩游戏,我了解游戏设计者的意图。体会到生活中复杂的事物在游戏中简化的模样。比如玩“同盟国与协约国”那个游戏。我感觉我学到的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活了,以前学的文字理论不是夸夸其谈、空穴来风,而是现实的反映。我以一个国家的立场进行着战争,走一步都要权衡利弊,考虑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游戏过程中,时间过得很快,大家不仅玩的开心,而且玩得用心。我突破了我自己的天地,尝试着以前不尝试的、不愿意的、不敢的。

三、Workshop

香港之行丰富多彩,除了日常工作,五花八门的Workshop更是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首先是A先生在7月20日的讲座。这天的讲座很丰富,以蝙蝠侠剧情为引子,分析当今不同社会意识形态下的社会现象和人文心理。第一次,我接触到“伪善”的特殊含义和状态。然后分析楼市的膨胀问题。最令我感悟深刻的是A先生说了这么一句话:自己的价值是富于外在,而不是存于内心。并不是总是demand determine supply。事实却是如此:人不能总以为自己比别人聪明,同时,也要认清自己的价值。就像一张100元钞票,就算有100人向这一张钞票践踏、吐口水,仍然改变不了它的币值,仍然改变不了它在市面上的流通价值。原因就在于它的价值存在于它本身,而不在于别人对它做了什么。

A先生还给我们做了一个大脑神经与消费之间密切关系的一个讲座,从生物反应、自然科学的角度给我们阐述了消费行为是怎样形成以及怎样被影响的。这个更拓宽了我们的视角,更懂得了要研究一个问题,是永无止尽的,是多彩的。

再者是B先生的讲座,他告诉我们:如果只是用视觉或单独一种感官去观察、去接收,我们所得到的信息将是片面的。而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很多,总是用自己最习惯的(也就是表面上最强的)能力去面对社会。我们要做一个主动的接收者。他还告诉我们:创意与观察紧密相连,我们要设置环境、要设身处地、要转换思维、要多问为什么。我想,这也就是王先生经常说的同理心或者是“他”的理念吧。同时,他教到我们,在做presentation时,就要运用这些方法,多角度表达,多考虑接受者的状况。

还有C先生的讲座,介绍了更多香港的东西。告诉我们香港消费文化的状况:细致到橙汁、店铺招牌的排版等等。浩瀚博大。他告诉我们:当有的选择的时候,要懂得选择,而不要别无选择。

最幸运的是,王先生运用一天的宝贵时间,做了大量准备,跟我们分享他多年丰富而宝贵的经验的作品:教育的、体育的、游戏设计的等等。我在越来越敬佩这位老师的同时,也在想,人生太广阔了,我应该努力去追寻,去挑战自己。王先生说:不要总以“我们”为出发点。不要以无知当无能,以无能当无知。这些都不断地冲击着我,不断地感动着我。

四、其他

在实习期间,我们收到香港消委会教育部内部员工的照顾,特别是和我们一样在教育部实习的香港中文大学的T同学,她很和善,帮了我们很多。她带着我们去参加香港消费者文化委员会北角总部的新闻发布会,带着我们以及汕头大学消费文化考察报告奖的同学去离岛长洲观光,她带着我们去欣赏海潮大师的沙画作品“沙兵马将”。工作上,生活上,她耐心解答我们不懂的一些问题。

总而言之,这是我第一次实习,也是我难忘的一次学习经历,更是一段和同事及老师共同努力的回忆。

生活篇

一、粤语

去香港之前,最令我忐忑的就是语言不同的问题。但是回来之后,最令我自豪的也是语言的问题,现在的我,基本上能听懂大部分的粤语,也学会了说一些日常用语。每次开会或工作时,我都会集中百分之百的注意力去听,有不懂的,就会在之后问T同学。这样虽说刚开始有点吃力,但结果还是挺让我满意的,而且,想到自己那种全神贯注地听的态度,我会更喜欢自己。每天去上班或者下班的时候,我都会用粤语向宿管阿伯和阿姨问好或表达谢意。这让我想更好地学习粤语,我不会放弃的。

二、同伴的帮助

这次去香港,我并不感觉孤独与害怕,因为有同行的老师、朋友以及师兄师姐帮助。俗话说:在外靠朋友。这次实习期间,我和HW身体都不太适应,但她很照顾我,我是典型的路痴,但是她在这方面很精通。在她的带领下,我也将大致的路线熟悉了。在日常生活中,她也帮助我了很多,我真的很欣慰,身边能有一个这样的人。

同样,和我们同部门的师姐知道我们身体不好,也经常关心我们,处处照顾我们,让我感觉我们的距离又近了好多。

在来回的路上,老师知道我们晕车,也是准备了药物,特别关心。

这一切的一切,都像喝了一碗热汤,让我觉得暖洋洋的。

三、盲人的世界

这次实习期间,我们去体验了一次“黑暗中的对话”。我们一群人由一个盲人导游带领着,进入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去体会盲人的生活起居,去拨动盲人的时间之钟。我们搭船、去菜市场、过马路、看电影、去酒吧、买东西。当日常生活中细小琐碎之事在黑暗中进行,我更觉得我要珍惜我拥有的,保持我的幸福。当导游告诉我们她是什么都看不见的时候,我问了她:你怎么知道红色是红色,白天是白天。他回答说:那就是一个概念。是呀我多幸福,上天没有剥夺我看太阳的权利,他给了我看见彩虹的机会,我有什么理由去自怨自艾,去埋怨,去浪费这些呢?当我们把掌声送给导游,我在心里默许:我也要对自己负责。

四、香港游

虽然这次没有跟着师兄师姐进行第一周的参观,但是我和HW也在同事的指引下,去了很多地方。又一城,旺角,兰桂坊,山顶,维港,星光大道等。香港,的确很有魅力,让我们流连忘返。我们了解茶餐厅,我们看霓虹灯笼罩下的香港夜景,我们欣赏维港浪漫的日落,感受香港良好的交通。我们只觉得还不够,还应更深入的了解香港。

总结

篇6:大学生在香港实习的总结汇报

“A window with a view”,香港实习的四周,就像是给我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国内大学学习生活以外的不一样的风景,让在港的日子里有了更多的思考与得着,香港实习总结。

参观和义工活动

香港之行的第一周,我们参观了多个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包括:政府新闻署、廉政公署、平等机会委员会及香港电台等,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看到了不同组织文化下的不同组织致力于推动香港民主自由的发展。

印象更深的是香港电台的到访活动及圣雅各福群会的义工服务。

在香港电台,这所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广播电台,我们观看了立法会的行政长官问答大会,看了电台制作的《贫富翁大作战》、《星期二档案》、《城市论坛》等节目,在赞赏在香港这片土地上浓厚的民主自由氛围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是,作为公共广播机构,香港电台的价值取舍及考虑又是什么呢?公众是很公道的,香港电台能长期得到香港市民的认同,不仅在于港台的节目具有质素,更重要的是它的政治立场,它不断地争取独立,发出自己的声音,以港人的角度发出公众的声音,是人民的电台。带领我们的参观的几位老师介绍道,香港政府、官僚和权贵,对港台恨之入骨,认为它用公帑却不做“人民电台”,用公帑却大骂政府与之对抗,这是大逆不道的。但不少港人和国内人士却十分欣赏港台的独立言论和编辑自主的方针。

而在圣雅各福群会,我收获的又是另一种的体验与感动。在此之前,我对智障人士存在惧怕心理,恐怖、脏、无法自理等在我看来是他们的代名词,甚至在接触他们的前一刻我还在害怕不知如何与他们相处。但事实上,相比起普通人,他们只是在思维上转得慢一点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们很单纯很善良,在他们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好人。他们的笑容笑声很有感染力,我们一起玩游戏,打麻将,唱K,共度了一个愉快的下午。在那些社会工作者身上我看到了真诚及对人的尊重,背后还有香港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我很珍惜在实习期间能有这么有意义的活动的经历,是他们,纠正了我的偏见,也澄清了我的误解。

在消委会教育部

在消委会实习的三周,我和琼苗经历了教育部一年中最忙与最空闲的时刻,经历了不同的学习阶段,也收获更多。

1、消费文化考察报告奖与颁奖礼

消费文化考察报告奖于由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创办,主要面向中学生,是全香港最大型及最受欢迎的专题研习活动。活动鼓励学生自行寻找有意义的消费文化题材进行考察,促进青少年发现、思考、关注及关怀。报告奖在香港已成功举办了十二届,作品由原先简单的价格、质量对比到人文关怀、细味人情,越来越多的对社会的思考,对人们处境的关怀,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

我对消费文化报告奖并不陌生。去年的7月,我曾以第一届汕大报告奖获奖者的身份到过消委会,观看了十一届的颁奖礼,并在过去一年筹办了第二届的汕大报告奖。再到消委会教育部,我给自己的.任务也不止是“接触了解”,而应更多观察思考其背后的设计理念和技巧。

到消委会报到的时候已是颁奖礼筹备的后期阶段。我们跟着KS(教育部总主

任王冠成先生)参与获奖队伍剧本的修改与排练,KS对剧本的每一句话每个词都要经过斟酌修改让作品亮点凸显。一段看起来很简单的作品简介,也要经过反复的修改才会最终确定下来。现场观看的一分钟作品精彩片段背后更是反复的剪辑等一系列不为人知的复杂的操作。如果不是亲身参与过,我不知道短短两小时的颁奖礼背后付出的精力是这么的多!我也不会相信教育部的正式职员只有7位,却能筹办如此大型的活动,他们高效的工作效率、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还有一群暑期来帮忙的中学生,他们大多是曾经参加过报告奖的同学,甚至有一些已经参加工作了也请假回来帮忙,实习总结《香港实习总结》。对于教育部而言,这群Helper不是志愿者,而是同事,是筹办颁奖礼的一份子,这个角色的转变,让每个人都是主动地,积极地,用心地做好每一件事。

回想在颁奖礼前这9天的工作,是愉快的,更是享受的。虽然有时会加班到很晚,但是赶尾班车的经历却让人印象深刻,每天离开教育部都让人倍感充实;办公室虽然拥挤,但是大家有说有笑,却是十分热闹。在教育部从不缺乏尝试与学习的机会,我很珍惜这段和大家共同努力的经历。

2、Box games与游戏设计

颁奖礼后进入了新的学习阶段。KS让我们玩他私人珍藏的游戏:文明进程游戏《Civilization》和军事策略游戏《Axis&Allies》。这些游戏深深地吸引了我,它们设计得非常有意思,游戏背景、规则等或结合历史或结合人类文明进程,非常真实。

但王老师给我们的任务不仅是玩这么简单,在我们惊叹这些游戏设计如此复杂精湛的时候要求我们思考游戏是如何设计的,多想想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好玩。王老师告诉我们,他刚开始接触这些游戏时也和我们一样,惊叹着设计者高超的设计能力,但他并不止步于惊叹他人的才华,他告诉自己“别人也可以,为什么我就不可以呢?”他从这些复杂的游戏中学习设计游戏的技巧,也才有了后来他发明的过百款游戏和大型迷宫。他的经验告诉我,对待任何事都要认真、坚持,要学会不服气,不认输,别人可以做到的,相信自己也可以做到,不然,就只会停留在惊叹与崇拜别人的层次却不能成为受人崇拜的对象。

3、专题讲座

王老师还专门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给我们开了一个“讲座”,内容是有效的教育活动和游戏设计,是他多年来开展工作、设计游戏的方法和心得。在我的认识中,王老师是一位有着超前意识的教育家,从戏剧到游戏设计、从公共行政到公众教育,王老师有着丰富多彩的经历。他批判现今青少年教育模式的弊端,也批判了我们约定俗成的思考模式。其实每一件事物都有不一样的方面,我们在看待事情思考问题时不能太过于理所当然。

4、博客与阅读

王老师鼓励我们每天都坚持写博客,内容没有限制,可以是对一些现象的观察所得,也可以提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等等。另外他还鼓励我们每天坚持阅读,特别是坚持看英文书。这两项“任务”让我倍感压力,但三周下来,却发现此行有了更多的思考和体会。我一直崇拜王老师是一位博学多识的人,这得益于他广泛阅读的积累。不看书就不会思考,只有多看书才能知道更多不同人的看法,才能意识到,看到的问题不是表面的那么简单,但复杂的问题也可以简单化。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知识面的狭窄,也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香港考察

以往作为游客来到香港,对香港的认识仅停留在这些国际都会的表面:国际金融中心、购物天堂、美食王国等等。上班的地方在尖沙咀,旁边就是繁荣的广东道,世界各大奢侈品牌的集聚地。在香港,寸金尺土,到处都是气派不凡与天比高的摩天大厦。走在香港的街头,总感觉自己被无处不在的“商店”、“广场”和“城中城”所包围,甚至吞噬。这一切的存在都在为我们提供方便,但更多的是刺激和诱惑,引诱着我们不断地购物消费。

很久了,一直以为这就是真正的香港人的生活,但我看到真正的香港了吗?

在一个周末,我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去景点游玩或者去逛街购物,却突发奇想,去了港大看书,尝试感受香港的大学的学习氛围,然后沿着山道往下走,到西环看看,看看普通人家普普通通的生活。在这些旧区,褪下了像中环、尖沙咀这些繁荣区域的华美的外衣,展露的却是真正的香港人狭窄的生存空间。其实在香港,有很多人在排队买LV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只吃得起超市里即将过期的降价冻肉;有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也有像在西环一家人就挤在几平米大的屋子里,甚至还有笼屋的存在;有衣着光鲜喝着精致下午茶的人,也有在7-11、OK便利店吃叮饭解决午餐的上班一族。在香港繁荣的光圈下,其实还有很多普普通通的生活方式。

来过香港很多次了,却很少对香港社区真切的关怀,也许这就是做一个过客与过当地人生活的区别吧。可怕的是,即使我看到的结果远不是真实的景象,但却以为自己已十分了解,然后还理所当然地妄下判断。在港的四周,香港在我的理解里变得更加的立体了。我看到了很多以往没有见过的事物,即使也只是冰山一角,也让我开始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香港,看待问题。意识到自己理所当然地看问题的弊端,这已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在消委会,同事们会介绍我去吃一些特别的美食,从普通的茶餐厅到高级餐厅的西餐,也推荐我去看一些特别的风景,从国际的高级的大厦、商场到旧区人家、民间世。其实这些我可以全都不去做,也可以不写博客不看英文书,因为那些并不是我的工作内容。但既然有这么难的的机会来到香港,氛围、资源与国内的都很不一样,何不给自己一个机会,以一个居住者的身份体验生活,多尝试,多挑战,多看不同的风景?

在教育部短短的三周,香港之行的四周,我学会的不是一个组织机构内部如何运作的全部内容,却是一种视野,一种心态,一段经历,一个开始。

篇7:香港暑期实习总结

大二暑假,经亲戚介绍有幸到新华设计有限公司实习。公司里的同事挺热心,对我的叨扰他们并不感到烦,教了我好多知识,我是在那里第一次作cad做了一张图。在实习的过程中赵工和他的同事耐心地给我讲解设计的流程和不同建筑种类的设计规范要求。首先,是对建筑的整个流程的了解。建筑物的形成、流程如下:投资商投资-—国家审核批准-—设计院做出建筑方案-—中标-—设计院进行建筑设计(包括建筑物正,立,剖面,水电,供暖的设计)-—建设部审核批准-—施工单位施工-—监理进行审核-—施工完成,交工-—装潢公司进行装修-—交工-—由投资商和房产公司进行买卖。整个过程中,建筑的设计部分占了相当重要的位置。所以设计的时候,每一步都要按照规定,每一步都要谨慎。设计时也有它的过程:做方案(必须符合结构要求)-—进行平面设计(设计的同时,由结构师就行调整,平面做法应符合结构要求,调整的同时,结构师进行结构设计,两者属于同步进行,同步完成)-—立面,剖面设计-—水电,供暖,电梯设计。

苏州城就是个很不错的地方,那里的优秀的现代建筑和古典建筑很多。比如位于西湖南线南山路西侧的博物馆,建筑用地 23889平方米,建筑面积控制在8000平方米。以现代建筑造型手法塑造出具有现代气息的博物馆形象,结构新颖,是一个建筑典范。因处在西湖景区中心,所以整个建筑以考古发掘探沟和探方的形态,将大部分建筑置在地下,地上建筑面积控制在XX平方米,以进入地下部分的探沟为界,划分左右两大功能区。这一设计构想源于对块环境的解读,以及对博物馆本身意向的表达。通过建筑造型,采用内部空间非等高的竖向设计,有助于展示不同内容的需要,满足不同的陈列方式,利于现代展示空间布局。作为建筑物本身,上部框架和探沟内部所呈现的现代钢结构,幕墙玻璃、花岗岩铺饰,与建筑外立面的磨砖对缝清水砖墙面,恰是建筑表达现代人文气息与传统历史文化的契和之处。

我看到的主要是梁与板的钢筋绑扎。

(1)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15mm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与纵向钢筋相同规格。

(2)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悬臂挑梁则箍筋接头在下,其余做法与柱相同。梁主筋外角处与箍筋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3)双向板钢筋交叉点应满绑。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

(4)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间距要有留有30mm,以利灌筑混凝土之需要。不只这些,还有不少的规定和要求我只能自己去查资料了,何工一时也讲不完的。他还有提到钢筋的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在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最好不要在构件最大弯矩处。

这段时间的实习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希望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够更好的学习成长。这一次实习给我的感受就是我一直以来不断的进步,一直以来发现自己的不足,一直以来在不断的改正。可是时间是短暂的,只要自己不断的努力,就会有进步。这一次实习是我对自己专业学习的一次重大的提升,我会将我全部的能力用在以后的学习中的。我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学习中做到最好的!

上一篇:论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下一篇:九夜茴匆匆那年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