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通风机施工方案

2024-05-13

离心式通风机施工方案(共3篇)

篇1:离心式通风机施工方案

离心式通风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如何?

离心式通风机主要由外壳、叶轮和吸入口组成.外形构造见图4---9,

4---9

离心式通风机的工作原理基本与离心式水泵相同。当电机带动风机叶轮高速旋转时,叶轮上的叶片间的气体可获得一离心力,并使气体从叶片之间的开口处甩出。被甩出的气体碰到机壳,使机壳内的气体动能增加。机壳为一螺旋线形,空气的过流断面逐渐增大,动能转换成压能,并在风机出口处达到最大值,气体被压出风机的出口,

当气体被压出时,叶轮中心部分压力降低,气体从风机的吸入口被吸入,风机的连续运转即可获得风压以便输送及排放被处理的气体。

风机叶轮的叶片数量、弯曲的角度、叶片的形状可决定产生的风压和风量的大小与风机的效率。

离心式通风机吸入口多为流线形,也有圆筒式和锥筒式(图4---10)等。吸入口主要起收集气流的作用。

4---10

离心风机可根据增压大小分为低压风机(H≤1kPa)、中压风机厂(1kPa3kPa)三种类型,其中打表示风机的风压或称压头。

篇2:离心式通风机在天井掘进中的应用

离心式通风机是目前天井掘进中普遍使用的一种设备,在改善通风效果与施工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离心式通风机的组成部分包括进风口、机壳、传动部、以及叶轮4个主要部分。进风口往往置于风机的侧部,为了确保气体的充足进入,平行于轴向的截面设计成曲线形状;由于满足不同的需要机壳通常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即机壳制三开成式和机壳整体式;传动部主要构成是轴承和带轮;叶轮的组成较为发杂主要包括平板后盘、曲线前盘和10个后倾的圆弧薄板型叶片[1]。

1 现状

矿井通风是矿井生产环节中最基本的一环,它在矿井建设和生产期间始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矿井通风是1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每一个采掘工作面的局部通风则是其组成部分,焦家金矿目前的掘进工程(包括天井施工)中基本全部采用轴流式风机进行局部通风,这也是在整个矿山企业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况。轴流式局部风机配合软质风筒在平巷施工中效果较为乐观,但是在天井掘进的应用中效果不够理想,因为放炮后经常会出现风筒脱落或风带漏风的情况,导致天井内炮烟无法在较短时间内排放出去,造成生产安全的潜在威胁,并在极大程度上对生产效率造成影响[1]。

2 设计方案

在西矿区的-185中段施工的1条天井进行风机的试验工作。我们选用的风机型号为BL9-9-4.5A-7.5高压离心式风机,代替以前常用的JK58-1-No.4-5.5轴流式风机,风机参数见表1。

因软质风筒在天井中吊挂比较困难,易出现松动、漏风、甚至脱落的情况,我们将离心式风机的方形出风口改造为圆形,用法兰连接井下充填用塑料管(可用废旧充填管制作,不影响使用)作为风筒,这种风筒风阻小,强度高,耐冲击,很不容易损坏,安装也比较简单。

因风筒出风口的压力高,因此可以吹得更远,即使距离迎头较远,也能将炮烟很快排干净[2]。

风机特点:a)风机风压高,通风效率提高,安全系数提高;b)设备简易使用,维修费用较低;c)节约能源、降低材料消耗。

3 效果分析

天井施工中采用离心式风机后,极大的缩短了通风时间,据日常工作中的通风时间统计,在正常的社会条件下,天井迎头处的CO在2 h左右就能够达到合格的检测标准,即使天井高度增加,时间略有延长,最多也不超过3 h;而采用轴流式风机时,一般需要通风8 h即1个班次左右,天井初始施工阶段时间时间较短,随天井施工高度增加,通风时间成倍增加,因软质风筒放炮后经常会出现风筒脱落或风带破损漏风的情况,有时通风1天后CO检测仍不合格。

本次施工天井的长度为40 m,施工相同的天井,以前一般需要2个月的时间,主要是受通风条件的制约,而本次天井施工仅用了1个月,效率增加一倍。

效益简单分析:a)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不太明显,只是节约了通风时间,即节约了部分电力能源,可以忽略不计;间接经济效益,单工程的效率相相当于增加了一倍,在一定的条件下,创造的价值是相当可观的;b)安全效益:工作面的通风质量可以迅速得到改善,为员工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护,避免了通风事故的发生[3]。

4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中国采矿工艺的快速发展,离心式通风机在天井掘进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以上仅为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针对天井掘进通风做出的浅论述,并没有较广的适用范围,希望能够为天井掘进的通风提供一定借鉴。关于如何更进一步加强离心式通风机的应用,以最大限度提高天井掘进的通风效果,仍需要广大同仁深入探讨。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采矿工艺的革新,促进了各种驱动设备的在井下的普及与推广。针对焦家金矿的普通法天井掘进施工状况,以采用离心式风机代替轴流式风机进行通风进行研究,旨在为改进天井掘进的通风效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离心式通风机,天井,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国矿业大学.井巷工程[M].第3版.北京: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1.

[2]郭志刚.浅谈中国矿井通风系统的布置[J].科技信息,2012(12):391-392.

篇3:离心通风机轴承箱轴颈密封改进

关键词:通风机 密封装置 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TH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c)-0060-01

1 密封失效的几方面原因

(1)传统毡圈密封压兰设计不合理:毡圈密封基本上于保存润滑油的,所以经常彼安装在各种转动轴承附近,与轴的表面只有较小的接触就能发挥作用。并不需要挤压,也不需要和轴套靠很紧。而原设计采用压兰挤压油毡,这严重违反了油毡密封机理。

(2)密封腔结构尺寸设计不合理:原计一般采用毡圈封,根据毡圈密封的特点,毡圈设计它与轴向接触处厚度。而实际设计一般都不符合这一要求。另外密封腔底部挡环与轴之间的实际运转间隙达大,已大大超过出设计规定的工差范围。这也是造成泄漏的一个原因。

(3)轴承箱内部计不考虑不充分,只有甩环,缺少挡油环,致使润滑油泄漏倾向加大。

(4)密封填料使用不当:一般情况下,轴径较大且转数也相对较高时,考虑轴温问题,轴承箱轴密封密封腔都较短。

(5)轴的加工精度不够:轴表面存在明显可见的车削加工痕迹,在轴运转过程中,润滑油易被螺旋挤出。另外在轴径较大,叶轮尺寸较大的情况下,加工精度不高时,一般运转起来都有可见的摆动量漏油是不可避免的。

2 风机轴承箱轴颈密封改进的背景

我厂锅炉房建于七·五技改,目前有四台鼓风机、引风机,原来的密封装置都是传统毡圈、橡胶密封圈,该种密封圈三个月,唇口磨损后就开始漏油,而且更一次密封圈十分不便,需要停机、卸电机、卸联轴器卸叶轮,工作量十分大,因此四台风机经常泄漏,严重地响影响着设备的安全运行,更加影响正常生产,增加了运行工修理工的劳动量,而且影响现场环境卫生,浪费了能源并在各级检查中因此而多次受到受到批评和考核。

3 改进方法

由于上述原因,对轴颈密封进迫在眉睫,但由于目前国内没什么好办法消除漏油,我只能一步一地试验,先后四次进行改造,直到成功—改变了轴承箱端盖结构,彻底消除了漏油。

3.1 现将每次进行方法和其结果分别列出

(1)用石黑盘根或生料带进行密封。在橡胶密封圈开始渗漏时,在其前面的轴上缠绕一圈石黑盘根或生料带。这种密封效果很好,而且装卸简单,但有很大的缺点,就是这样做会引起轴温升高,而且对轴的磨损很大,如果用这种方法密封一年,密封处颈将被磨损不能再用。我们这样试行了半年后,在检查时轴严重磨损,便方弃之不用。

(2)采用聚四氟乙烯螺旋密封环进行密封环进行密封聚四氟乙烯耐高温、耐磨,石黑也有好的密封密封装置和自润滑性能。我们在参阅资料时受到启发,改变密封装置结构,且密封装置用聚四氟乙烯和石黑制作改进装置。①轴承箱端盖;②压盖;③轴;④石黑填料;⑤PIFE密封体;⑥轴承;⑦轴承箱。

这种密封装置密封装置极佳,安置好的话,差不多能保持近一年的零泄漏,但是聚四氟乙烯、和石黑密封环价格昂贵,而且要找专业生产厂家定做适合尺寸的石黑封环,加之我们自己加工制作聚四氟乙烯螺旋密封环在工艺不能保证,因此,试用一个周期后没有再用。

3.2 给轴承箱接负压管

在不断探讨中,我们考虑,之所以漏油,可能由于轴承箱内温度过高,压力增大形成正压,将油液挤出去。于是我在接一根1英寸塑料管,出口接到引风机入口烟管上,保持油箱负压,结果润滑液有时被抽出烟囱,却仍然滑漏油,可见此法不可取。

3.3 改进轴承箱端盖结构

经过多次、多次失败后,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将改进目标转移到端盖上:如果将甩出的润滑液挡回轴承箱,使其没有外流机会,这样不会漏油了。在车间领导的支持、鼓励下,我经过探讨反复实践。最终将引风机端盖改型:将端盖内加工出盛油槽,在盛油槽钻回油孔,这样甩出的润滑液集盛油槽的同时,便顺着回油到油箱。这种端盖使用后效果令人吃惊:没有丝毫渗漏。自此困扰我多年的漏油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4 效益分析

上一篇:关注课堂细节 注重有效教学下一篇:我想开一家诚信店想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