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落叶归根》2011央视小品大赛

2024-04-30

评《落叶归根》2011央视小品大赛(精选2篇)

篇1:评《落叶归根》2011央视小品大赛

《落叶归根》剧评 讽刺喜剧是喜剧的一种。常以尖锐泼辣的讽刺和嘲笑揭露和抨击现实生活中的反面事物——戏剧百科

本届小品大赛以喜剧为主,口号是“纯喜剧比拼”,虽说看似把创作的范围给扩大了,但换个角度讲,我也担心这是把范围给限制了。此话怎讲?因为我很担心,大赛的很多评委,会以这点为由,把很多讽刺社会,揭露现实的佳作给无情的删掉,(或许有很多这样的作品就在初试或复试中被PS了,也犹未可知)从而通过一场场的比赛,营造出一种国强民富,盛世太平的美丽景象,因为这才是“上面的人”,想要看到了。可是,我很庆幸的看到,央视的人并没有赶尽杀绝,在众多作品中,还是能看到几个新颖而吸引眼球的,而《落叶归根》正是这样的一个作品。

这个小品究竟怎么样,其实光看现场的观众和评委的反映,就能得出结果了。这是少有的一个能够让评委手舞足蹈,让观众爆笑连连的小品。我不得不承认,该剧编剧真的很有才,一个介绍买坟的情节,能被他编排的如此有趣。剧中的角色,也通过一个“买坟”,和“认二叔”的两个主要环节能产生这么多的幽默。尤其是“认二叔”这一段,那位谢谢先生两面三刀,翻脸不认人的本事,很自然的让人联想到《变色龙》中,那个使人过目难忘的形象——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联想到了名著,也会使人开始考虑他的主题。这么一部讽刺型的小品,他到底是要说什么呢?

从这个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当下中国社会现象的一个小浓缩,例如“炫富心理”,“城管与小贩”等,这些经常出现在老百姓生活中的东西,被小品一次次的调侃,我们的观众也只是会心一笑,因为这些问题,就像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一样,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也不会太在意,可是下面这个问题,可就是能拨动国人的神经了,那就是——房价。

买房问题可以说是广大国人“心头上的一根刺”。随着它的居高不下,节节攀升,它一次次牵动国人那脆弱而敏感的神经。在今年的两会上,最热的议题无疑就是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问题,根据统计,两会提议一半,与此有关,而且,我们的政府总理已经做出发言,表示“要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趋势” 云云。。。可令人无奈的是,就在两会刚刚结束的第一天,也就是3月15日,北京市就出现了三个“地王”。这还真应了那句话“房价不是总理说了算,是总经理说了算”。

这些都是让人无奈而心凉的问题,可是我们的艺术家们是不会只停留在惆怅的地步的。他们可以拿起笔来,尽情抒发对现实的不满,揭露社会的反面事物,正如鲁迅说的“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在剧中虽然没有对房地产商们点名道姓的批判,但借用“买坟”,来对给“买房”进行含沙射影的讽刺,观众是一眼就能明白个中含义的,这种欲擒故纵,欲盖弥彰的表达效果(老百姓更喜欢称之为“拐着弯儿骂人”)反而比把批评的对象搬到台上更加高超,极尽讽刺之能。剧中的那位“卖坟者”就像大多数售楼处西装笔挺,光鲜亮丽的工作人员一样,一上来就展开那三寸不烂之舌,施展舌战群儒的本事,把坟地(楼盘)的天时地利介绍一便,这里的位置如何之优越,设施如何之齐全,交通如何便利。。。简直是“上有天堂,下有坟场”,不买这里的墓地,就是你生命的最大悲剧一样。口才之好,隐然有张仪复生的伶牙俐齿,孔明再世的唇枪舌剑。但是,要是看见你没钱!没钱!没钱还谈个屁啊!没钱还在这儿瞎扯什么呀,浪费我时间!剧中的卖坟者一旦发现谢谢先生没钱,又把骨灰乱撒,立马上去争辩,二人扭打在一块儿,这显然夸张了点。可在现实中,虽不至于动手,受些白眼,想必是少不了的。

面对攀升的房价,我们除了望房兴叹外,也不必过伤感,最起码现在还有一席之地,不

至于无处容身,所谓“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我们大多数人还是有个家,有可爱的家人在等着我们的。但是,如果连最可贵的那份亲情都失去了的话,那就真的是悲哀了。剧中除了讽刺房价问题之外,另一重要的表现,就是对于“谢谢”先生,反复无常,唯利是图,认钱不认人的极力批判。这点,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他两次变化脸孔,听到二叔留了笔遗产,马上一把鼻涕一把流泪;听到二叔是饿死的,脸又立即耷拉了下来,甚至因为不愿出钱为二叔买墓地,而把骨灰随手洒地;听到骨灰盒里有张一百万的支票,又立马转回跪在地上抱起骨灰盒。。。这种只认钱不认人,甚至弃血脉亲情于不顾的人,真能令每个有良知的人感到愤慨。如果之前对“卖坟者”只是有种嘲笑的话,对这个“谢谢”,就是无情的批判。

这样的人在当下的社会中不能说没有,因为财务纠纷使夫妻反目,父子成仇的案例也不少。太史公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最看不破的就是“名利”二字,因为“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许多人饱受生活的煎熬,而与幸福无缘。其实我们额外的需求的真的有那么多吗? 倒地拥有多少才算是幸福呢?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什么? 幸福就是,知足”。中国人不是一直说“知足常乐”吗?唉。。。突然之间扯的太远了,还是回到小品上吧。《落叶归根》这个作品没有什么精妙的剧情设计,靠的全是妙语连珠的台词,和演员们优秀的表演,所以一次次博得了观众的喝彩,但是,缺点也不能说没有。鉴于陈老师让我写评论,从导演的角度全面的分析一部作品,所以,我不能只赞赏而不指出不足,所以,经过我看了三遍而反复琢磨后,把我认为的不足之处列出来。

缺点

一:开场

开头铺垫欠佳,太过于“单刀直入”,二个人在台上走了两步,老外就一股风的冲上台。三者的关系是什么?事件发生的地点是哪里?一个个问号不由自主的产生了,虽说这样能制造一种神秘感,使观众对故事接下来的内容更感兴趣,但这无形中给观众的大脑制造了许多不必要的负担。如果安排“谢谢”跟售坟者先聊上几句,在让老外登场,或许能使该剧的发展路线更加清晰明了,也省却了观众的思考时间,能更聚精会神的观看。

二 戏份分配

老外角色戏份分配不均推荐“坟头种树”不应由老外提出,与身份不符,再者,他总是一再怂恿“谢谢”买坟,这给人产生一种,他暗中和售坟者互相勾结的感觉。而且,老外经常是没台词的站在一旁,怎么看,就怎么就觉得尴尬。

三 人物关系

外国人跟二叔的关系在剧中没怎么介绍,和模糊。要知道,“二叔”能把自己的骨灰托付给这个外国人,那么他们的关系肯定不一般啊!可剧中没怎么描述,这一点,有点缺憾。

四 人物调度

问题总是出在这个老外身上,从舞台调度上讲,其他两位还算可以,虽然他们位置总是有些偏,但因为他们妙语连珠的对话和爆笑的台词,也能使观众忽略这一点,可是老外的位置实在是有些呆板,他大部分时间总是老老实实地站在舞台一侧,傻傻地看着另外两位在讨价还价。或许该剧导演也觉察出这个问题,可是又实在不能抽出心思多设计些桥段,让老外一角插进来,使三人共同飙戏,所以,就插进了一个“热舞表演”,让三位都可以在台上秀一段儿。说实话,这段不知是什么风格的舞蹈,虽然很雷人,可确确实实地把现场的气氛给点

燃,即使是在屏幕前观看,都可以听到现场的互动声,以及可以看到导播频繁的把镜头切到几位明星评委身上,看到他们也跟着手舞足蹈。可见这段热舞,确实是像一把火柴,把逐渐高涨的犹如沸油一般的观众情绪给点燃了。

五 结尾

结尾有些仓促,没有更大的玄机,也没有使观众感到十分的意外。而且,退一万步说,“谢谢”已经拿到了一百万的遗产,却没把那机票给报销了,这岂不是显得中国人太不厚道啊。

篇2:评《落叶归根》2011央视小品大赛

《守候》 剧评

该剧全篇充满了浓烈的浪漫主义魔幻色彩,一出场,便给观众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四位主人公,从被人遗弃的稿纸中“破纸而出”,这种充满了童话寓言式的开场,在央视这种官方的比赛中,实在是别开生面,让人眼前一亮。背景的巨幅漫画,更是有“几米”漫画的风格,而“几米”漫画的故事通常是发生在都市中,题材是人们非常熟悉,却又敢想不敢言的,经常用孩童漫画的形式表现成人世界的无奈和悲欢。这种舞台背景的设计,也进一步向观众交代了,这个作品本身,就是这么一个充满幻想和神奇的寓言剧。

小品在人物设计上花了不少心思,这一点可以在剧中人物的名字和服装上看出。首先,四位主人公原本是某人作品中的四个人物,身着“粉 黄 蓝 紫”四色的衣服,被命名以“甲乙丙丁”这四个我们既非常熟悉,可又完全陌生的名字。这种概念化且故作模糊的设计,正是影射了缤纷大千世界中的芸芸众生。给他们命名“甲乙丙丁”,其实,跟命名以“张三李四”效果相同,只是这个世界众生的一个概念化的代号而已。莎士比亚说,“名称有什么关系?玫瑰不叫玫瑰,它依旧芳香如故”,所以,索性就这么安排。

人物在刚出场时就在埋怨,埋怨他们的创作者把他们写到一半却戛然而止,把他们这个半成品扔到了垃圾箱,(引人思索的是,为何创作者要把他们扔掉呢?这点,后面将提到)四位人物正是出于对创作者的不满和愤慨,而“自导自演”了下面的三出戏。而后,这种讽刺,埋怨的气息更是伴随了故事全程。故事的内容很简单,“甲”在路上捡到一书包,她在原地等候失者来寻,却因此引发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他们所表演的“戏中戏”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个是“剧作中的”,第二是“现实中”,第三是“理想中”。

第一场,伴着轻快的音乐和淅淅沥沥的雨滴声,一个美丽的雨天呈现在眼前。(我差点一位这是《雨中曲》的又一个翻拍)甲在路上捡到书包,心地善良的她在原地等候,丁被她的善良所感动,于是帮她打伞,丙和乙也参与其中,于是,一副温馨动人的画面就这样诞生了,素不相识的几个陌生人为了一个被人丢失的书包,在雨中默默等候。。。打住。。。这样的事情现实吗?不现实,很不现实啊!他们夸张的动作,语气,怎么看都像是古希腊时那个流行古典戏剧时代所发出的,充满了学院气息的表演程式,怎么看,都与现实格格不入。好了,最重要的东西出现了,不符合现实。恐怕这也是为何这份半成品会被“揉巴揉巴”扔近垃圾桶里的原因了。既然这种温情美好的设计与冰凉的现实不符,那就再排一出吧!

接下来就开始了第二场,“现实中”的。显而易见,这第二场是全剧的核心,在这出戏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例如,对陌生人的互相提防,猜忌;礼仪的缺失和冷漠;及对负面新闻的畸形热衷(剧中丙看到丁牵着另为两位女士的手,便很自然的认为他们是三角,关于这一点,鲁迅曾尖锐讽刺过,他说,“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象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鲁迅《小杂感》)。

第三场,“理想中”。这是该剧的结尾,也是最动人的地方,尤其是看到甲和丁都把伞留下,为那个被人丢失的书包遮风挡雨时,全场的掌声响起,这个结果,既没有场景一中的夸张,也少了场景二的冷漠。可是,我认为,这也是对场景一中理想主义的一个升级而已,并没有仍没有脱离理想主义的色彩。可这没关系,并不妨碍主题的表达,这本来就是一出“浪漫主义”的戏,由这三场的对比,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整部作品要传达出的意思,也就是对于当下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冷漠,猜忌,做出了戏谑的批判,善意的调侃。更重要的是,创作者对理想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那默默温情的向往。或许这也是为何该剧要命名为《守候》的原因吧!剧中主角们守候的是那个丢失书包的人,可我认为,该剧最想表达的,是一种对人类社会中,和谐共处,友爱互助,那份缺失已久的美德的痴痴守候吧!

正如剧中那从头下到尾的一场雨一样,我宁愿这出戏,就像一阵清风细雨一般,从广袤的天空洒下这,使得“苍凉大地”上千万颗干涸以久的心灵得到一次与众不同的润泽和洗礼,也可以使我们对当下的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虽然在这个“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里,一出小品并不能做什么,也无法产生太大的影响,可是,这总比那些赞扬党国,歌颂军民一家亲,高举主旋律大旗的老生常谈的作品,要更能让人感受些清新,鲜活的气息吧。我宁愿多感受这样的气息啊。

《买烤红薯》

台词巧妙剧本设计精巧,讲述的当代毕业大学生择业的问题,不要眼高手低,从基层做起

《回家过年》

传统家庭伦理问题亮点一:夫妻吵架互相破坏礼物,化暴力为幽默温柔

上一篇:夏落的短文下一篇:名人故事之张良巧计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