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英雄观后感

2024-04-29

致英雄观后感(通用14篇)

篇1:致英雄观后感

在一位已届耄耋之年的老人家里,刘义田爷爷回忆起了战争时期,为了全中国人民“拼命”的情景。

刘义田爷爷是在1947年入伍的,虽然他老人家说没有参加过什么战斗,可是,根据资料登记,他是先后参加过辽沈、平津、衡宝等大战役,其中,在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初,在河北的康怀遭遇战打得可谓是相当惨烈了。看着这陈旧的老照片,刘义田爷爷慢慢地翻开了尘封已久的记忆。

“那次战斗,牺牲了很多的的人,其中,我的副营长就是在那里牺牲的。还有我的老班长也是在那牺牲的。”刘爷爷回忆这些情景时,总会潸然泪下。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当面对生死离别,再刚强的。战士也会有伤心的一面。我想也许,这,就是一个人被称之为“英雄”所要付出的代价吧!

被称之为“英雄”的人,都经历过“生”与“死”的失之交臂;被称之为“英雄”的人,都经历过失去亲人的痛苦;被称之为“英雄”的人,连一顿饭都没吃饱过;被称之为英雄的人,一年能见几次亲人?还可能一去,就不复返了。

谁不爱家?谁离开家后不想家?难道他们就没有家,没有亲人?不!他们有亲人,也有家,在国家备受欺凌的时候,他们只有挺身而出,才能保住自己爱的人!他们不甘!不甘就这么让亲人,自己爱的人,祖国受欺凌!

英雄的背后,没有强大的力量,没有温暖的港湾,没有安全的遮挡。他们一直勇往直前,难道他们是钢铁人吗?我想,应该是渴望和平,渴望为家人遮风挡雨,渴望为和平国家添砖加瓦的意念驱使他们奋勇向前。

《致英雄》系列视频播出以来,我都很积极观看。我很感谢这一批时代的英雄,正是有了他们,我们才有今天平安快乐的生活。

篇2:致英雄观后感

他们是令人尊敬的,他们身上背负了人民的希望,他们用自己的鲜血与汗水,谱写了新中国历史文化的篇章。

周末,我认真地观看了《致英雄》系列纪录片,十个革命前辈描述着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抗战故事。在他们富有情感的描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有血有肉的厮杀场景,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英雄不问出处”,在纪录片当中,郝太华,刘紫琦,张学孟等以及更多的人出生都不是统治阶级,但他们却以对敌人的仇恨和社会和平的希望拿生命去拼搏奋斗,换来了我们这一代安宁平和,享有着现在幸福美满的生活。

篇3:致英雄观后感

青春年少时做的梦是多么的美。在那段青葱的岁月中, 我们的友谊是那么的纯洁, 我们的爱情是那么的梦幻。那是一段多么美好的岁月, 时间老人将我们最美的容颜雕刻在那一刹那。

“人生真是讽刺, 一个人竟然会变成自己曾经最反感的样子!”岁月神偷, 偷走了我们的青春, 我们逐渐成熟长大, 也变的人情世故了许多。或许长大后的我们, 变成了年少时我们讨厌的样子。友谊, 我们还在追求曾经的天真纯洁, 可是在社会的洗礼中, 它变的带有太多的颜色, 让我们分辨不出曾经的白色。

女主人公郑微被命运捉弄着, 林静给了她爱情的幻想, 陈孝正教会了她什么是爱情, “郑微:是不是你发现我过得没有你想象中的幸福, 所以你准备回头来拯救我?你是不是想说, 就当这七年不存在, 我们还像以前那样?林静!我不再是那个小飞龙了, 我爱过别人!如果你给过我爱情梦想的话, 那陈孝正才是真正给了我爱的启蒙的那个人, 我是因为他才学会怎么去对一个人好, 怎么千方百计地去爱!”从曾经的玉面小飞龙到华丽的职场蜕变成为职场丽人, 这是一种怎样的蜕变, 生活让她曾经迷茫过, 青春也给她带来不可擦去的伤痕。但是最后的最后, 她释怀了, 她看到施洁对林静的爱, 那种用生命去爱林静, 让她重新开始了对自己人生的思考, 她选择了放手, 选择了离开, 去过着属于自己的新生活。也许郑薇的看透, 也是真正从青春走上成熟的转变。

爱情, 年少的我们都在做着爱情的梦, 那个梦是多么的美丽。可是当真正经历了爱情的洗礼, 才发现爱情这场戏, 不是你想抽身就能谢幕, 有很多时候是由不得你的。年少的那些欢乐歌曲, 被悲伤的情歌所取代, 听着一首首悲伤情歌, 寻找和自己相似的心情。脸上洋溢的笑容, 转过头后却是自己偷偷的落泪。长大后的笑容与少时的笑容, 原来有着天壤之别, 看上去是滴血的玫瑰。

阮莞因为看清了赵世永决定堕胎, 一个人孤零零面对与自己的孩子永世隔别的瞬间, 她的心是凉着的, 因为她爱的人, 无法给她想要的勇敢的爱, 当她走向手术室的时候, 郑微却大喊对她说:“你还有我”。长大的途中, 懂了很多道理。儿时, 围着父母身边转悠;长大, 开始寻找爱情, 忽视了亲情。可是, 当爱情把你伤的体无完肤的时候, 却是亲情和友情在给你疗伤。

黎维娟从乡下走出来的女孩, 为了大学梦, 她毅然决然抛弃了复读一年时交往的男友, 大学中她学会了很多, 也开始了都市生活, 毕业后选择嫁给一个企业老板, 宁愿做一对孩子的后妈?她的选择是因为摆脱贫穷的生活, 没有背景的她, 只能靠自己仅有的外貌在都市的一隅博得属于自己的一块天地, 没有人能评论对与错, 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有不能言说的无奈。这也是郑微和阮莞她们独有的魅力, 珍惜彼此走到至今, 她们之间的友情还是当年学生时代的纯真不曾改变, 这是一份多么难得的友情, 没有经历岁月的变迁, 人情冷暖的洗礼。

朱小北, 看似假小子乐观开郎的女孩, 但也有着自己不能对他人言说的秘密。用外表坚强掩饰内心的不安, 靠着姐姐来养活自己读书, 背负着姐姐的期望, 自己要命的自尊, 容不得被诬蔑, 这就是外表坚强身体瘦弱的小北。将自己装扮成男孩子的样子, 但女孩的内心却掩饰不了对许开阳的暗恋, 是单纯美好的对爱情向往。她的大学生活结束在那次为维护尊严的爆发。但是后来的她依旧找到自己人生坐标, 找到适合自己人生发展的道路, 此时的她已经不再是朱小北。

曾经以为, 爱是天长地久, 一辈子的承诺;现在才知道, 爱是含泪的微笑, 是刀剑上的狂舞。曾经以为, 爱一个人就要厮守;现在才知道心里爱过一个人就好。爱了, 痛了, 等了, 怨了, 放了, 走了, 笑了, 哭了, 这就是青春后的成长。

每个经历过青春的人, 心里都藏着一滴泪。这段青春旅途, 每个人也经历着这样的人, 一个给了爱情幻想, 给了爱的启蒙, 给了白头偕老。这样的三个人, 哪个才是自己爱的?白头偕老的一定是爱自己的吗?给了自己爱情幻想, 没有牵手的就不是爱自己的吗?给了你爱的启蒙离开你的, 他就不爱你吗?

青春转眼几年即将过去了, 接下来迎来的是自己的成熟。这个时候发现亲情与友情的可贵, 在你最无助的时候, 爱情显的多么渺小与可怜, 亲情友情才是你强大的支柱。

青春, 在经历的时候是不懂;成熟, 在经历后是开始懂得。可是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回不去了。青春是用来怀念的, 那些懵懂的爱情, 那些纯洁的友情。爱情的保鲜期总是那么短暂, 而友情的保鲜期却是那么长, 不管是昙花的爱情, 还是满天星的友情, 我们懂的珍惜就好, 当年老时候, 还有曾经的回忆, 那个叫做青春的画面。

电影的叙事已经做到非常棒。把四个女孩的故事穿插好, 说清非常难。但是, 这种类型化, 是否反而遮蔽了青春的问题——堕胎、被开除、暴力斗殴, 等等, 还有标签式样的个性——这些是电影的必要技巧, 还是必要的装帧呢?但是, 总的来说, 让人感觉轻了一些, 让观众沉思的地方不多——这是人物处理的问题。电影似乎处理不了这么多的人和问题, 只能是更加简单。

每个女孩似乎都有这四个女主人公的身影, 倔强、坚强、柔美、内敛, 都做过童话故事中公主的梦, 走出象牙塔, 梦瞬间清醒, “乌托邦”终归是“乌托邦”, 梦想与现实的反差, 折射出人们在当今社会下的心理困惑。

曾经的爱情, 我们只有祭奠, 收获的却是友情, 始终如一从未改变, 愿我们的友情地久天长, 这份情永远不变!珍惜我们该珍惜的, 失去的就用宽大的胸怀为它祭奠!

摘要:2013年4月26号, 赵薇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 这一部以青春爱情为题材的电影, 带给我们多少触动。电影主要围绕四个女孩的故事, 在故事中她们经历着蜕变, 从对人生充满幻想到最后不得不正视现实的过程。从故事中我看到了自己的青春, 因此深有感触, 以《曾经的青春》为题观后有感。

关键词:青春,爱情,友情

参考文献

[1]《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台词

篇4:甲午海战英雄战舰致远舰

121年后的2015年9月,在由国家文物局水下遗产保护中心、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辽宁考古研究所共同组织的水下考古调查中,考古人员从“丹东一号”打捞出水一批文物,其中有几块陶瓷残片,拼成一个圆形餐盘,盘中篆书“致远”两字清晰可辨。当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宣布,确认“丹东一号”沉舰,是中日甲午海战中沉没的致远舰。在甲午海战中沉没了百年的致远舰,再度进入公众视野。

致远舰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轻型巡洋舰

致远舰是清政府1885年年底从英国订购的。此前,中法马江战役以中国惨败而告终,清朝政府痛定思痛,决心“大治水师”,迅速发展西式海军。1885年6月战事结束,8月4日清廷便颁发谕旨,令北洋大臣李鸿章主持购买4艘铁甲快船(即巡洋舰)。

此前,受命筹建北洋海军的李鸿章,已于1880年年底、1881年年初,先后从德国订购了“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接着又在德国订购了“济远”号巡洋舰。1885年8月,李鸿章根据清廷谕旨,致电清政府驻英国大臣曾纪泽(曾国藩之子)、驻德国大臣许景澄,要求他们办理订购4艘新巡洋舰的事宜。

曾纪泽和许景澄经过对英国、德国造船厂的一番考察,二人及时互相致函交流考察意见,并将有关情况、意见及时反馈国内。李鸿章收到电报,便把部分掌军要员及一些懂海军舰船知识的专家召集起来进行讨论,然后将讨论意见电告曾、许。曾、许把各种意见汇集研讨,详细比较,而后统一口径与英、德有关方面交流,讨价还价。这场围绕军舰订购而展开的讨论,持续了3个多月。最后,曾纪泽、许景澄商定:4艘快船(巡洋舰),分别在英国、德国各订2艘。

1885年11月底,曾纪泽与英方签订合同,向英国阿模士庄厂订造穹甲巡洋舰2艘,一艘即是致远舰,另一艘是靖远舰。与此同时,许景澄与德方签订合同,订购伏尔铿厂2艘装甲巡洋舰(后分別命名经远舰、来远舰)。4艘舰,均定于1887年下半年竣工。

这场为购舰而进行的讨论,改进了舰船设计,提高了所购舰船的质量。致远舰尽管吨位不大,只2300吨,但轮机马力5500匹,时速达18海里。武备系统,设各型舰炮23门,鱼雷发射管4具,且于舰首下暗藏“冲角”。最突出的是整体呈楼船型,双桅、单烟囱,前首楼甲板上设有一座装甲司令塔,在尾楼甲板上还有一个备用指挥台。虽然由于经费等条件的限制,有些设计思想未能完全实现,但在当时,致远舰仍然属于世界上先进的轻型巡洋舰。

致远舰管带(舰长)邓世昌

致远舰管带(舰长)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现广州市珠海区)人,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青少年时期,邓世昌“性沉毅,留意经世之学”,曾学过经商。1866年秋,邓世昌随父亲贩茶到上海,亲眼看到西方列强的舰船在黄浦江上横冲直撞,怒不可遏。他对父亲说:“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海军处处被人欺,是没有出路的。”1867年年初,福建船政学堂招生,邓世昌毅然赶去应考,被录取为驾驶班第一期学员。

邓世昌聪明干练,报国心切,进入船政学堂后学习成绩十分突出。在校期间,他就受到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的器重。从福建船政学堂毕业后,邓世昌入福建水师,先后被派任“海东云”“振威”“飞霆”等舰船管带。187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着手筹建北洋水师,“闻世昌熟悉驾管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便点名把他调入北洋水师,先后任镇南舰、扬威舰管带等职。

1887年7月,清政府在英国订购的致远舰、靖远舰竣工,邓世昌受命以参将衔,与守备邱宝仁等一起赴英接舰。

1887年9月12日,英国建造的致远舰、靖远舰,以及德国建造的经远舰、来远舰,一起驶离英国朴茨茅斯港,踏上了跨越三大洋的回国航程。此次接舰领队,是受聘担任北洋水师总教习的英国人琅威理。归航途中,舰艇编队在琅威理的统领指挥下,安排了不少海上训练。但邓世昌仍不满足,他按照自己的想定,加大训练难度,增加训练科目。同年12月26日,接舰编队抵达厦门,翌年初抵大沽口。通过一路训练,致远舰官兵已各自熟悉本职技能,可以担负战斗任务了。因接舰有功,邓世昌升为“副将”,获加总兵衔,兼任致远舰管带。

由于大量海军经费被挪用,北洋海军组建不久即供给不足,军纪废弛。拥有数十艘战舰的北洋海军,官兵饮酒、赌博成风,“自左右总兵以下,争挚眷陆居,军士去船以嬉。”唯独邓世昌以舰为家,始终不带家眷,坚持与下级官兵一起住在舰上,一心一意治军练兵。他从军27年,只回家3次,最长的一次也只在家中住了7天。中法马江战争期间,邓世昌父亲病故,他主动提出不奔丧。家中治丧期间,他在舱内反复默写“不孝”二字,泪如雨下。

由于邓世昌“做事惟谨,治事精勤”,苦心钻研海军战略战术,注意学习西方海军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其管带、操舰水平在北洋水师官佐中均技高一筹。在他的精心管理训练下,致远舰成为北洋舰队中训练有素、最有战斗力的主力战舰之一。这一切,使他赢得了下级官兵的钦佩和敬仰,也引起了同僚官佐的嫉恨和排挤。但邓世昌不为所动,依然守在战舰上,一丝不苟地督促战舰保养,组织操驾、战斗训练。

1894年5月,北洋大臣李鸿章到威海检阅北洋海军,所到之处一片捧场赞歌,然而邓世昌依旧不肯趋势随俗。他当众一条条历数了军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有效弹药匮乏,供应煤炭质量低劣;官佐无责任感,训练敷衍,军舰保养差。他还具体指出,致远舰水密门橡皮老化,因没有钱外购,无从替换…一这样下去,没有战事尚可,一有战事必酿大祸。李鸿章当然清楚邓世昌讲的都是真情实话,但他讲话尖刻、不留情面,令李鸿章十分尴尬难堪。

几个月后,邓世昌痛陈北洋海军积弊的话,不幸被他言中了……

nlc202309010142

血拼黄海大东沟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年7月,以日本海军突袭北洋舰队驶往朝鲜的运兵船为导火索,爆发了中日海上战争。作为北洋舰队航速最快的主力战舰,致远舰在9月17日的黄海大战中立下了卓越功勋。

战斗于1894年9月17日中午打响。日军以“松岛”“吉野”等12艘战舰,组成两个游击队协力出击。北洋舰队先是由“定远”“致远”“镇远”等10艘战舰迎战,后在大东沟口外停泊警戒的“平远”“广丙”两舰也参加了战斗,双方24艘战舰在海面交火,战斗空前激烈。

战斗一开始,致远舰在邓世昌指挥下,充分发挥速度快、机动灵活的优势,一面连连发炮轰击日舰,一面掩护旗舰。史书上记载:致远舰于“阵云缭乱中,气象猛鸷,独冠全军”。战斗打到下午3时许,致远舰已弹痕累累,水线以下多处被击穿。由于水密门隔舱的橡皮年久老化,难以堵漏,海水哗哗涌入舱室,随时有沉没的危险。这时,邓世昌突然发现,旗舰“定远”号被日舰击中要害,舱面燃起大火,形势十分危急。而这时致远舰弹药已不多了,邓世昌遂果断地对帮带大副陈金揆说:“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于是下令将致远舰驶出定远舰之前,用舰首撞沉“吉野”。陈金揆受命,立即指挥官兵开足马力向前冲去。

日舰见致远舰来势凶猛,遂集中火力向其轰击。炮弹像雨点一样朝致远舰压来,部分官兵开始慌乱。邓世昌昂然挺立在指挥台上,神色镇定地对大家说:“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全舰官兵深受鼓舞,遂“鼓轮怒驶,且沿途鸣炮不绝于耳,直冲日队而来。”“吉野”发觉邓世昌的意图,迅疾规避,同时与其他3艘日舰一齐向致远舰集炮轰击。下午3时30分,致远舰被击中要害,机舱锅炉爆炸,迅速下沉……

致远舰沉没后,邓世昌落入水中。舰上配置的鱼雷艇赶来相救,他拒绝上艇。随从刘忠拼力游到邓世昌跟前,把一个救生圈递给他,也被他推开。就在邓世昌即将沉没时,他的发辫被爱犬“太阳”拉住了。通人性的“太阳”不忍让主人葬身大海,“衔其臂不令溺,公斥之去,复衔其发”。见此情景,邓世昌热泪盈眶,伸出手把爱犬抱在怀里,与其一起追随自己的爱舰“致远”号沉入水中…一舰上官兵260余人,大部分壮烈牺牲。

由于致远舰奋勇迎战吸引了敌人的火力,使定远舰顺利灭火转危为安,重新投入战斗……

英雄战舰与大海共永恒

黄海大东沟之战,是甲午战争关键的一仗。此后的结局是悲惨的:旅顺、威海接连失守,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然而,邓世昌和致远舰在危急关头英勇悲壮的一刻,却震动了大清朝廷、乡野渔樵,永远留在了中华民族的记忆中。

本来对邓世昌心存芥蒂的李鸿章,闻讯也嗟叹不已,反复念叨:“不料今世尚有此等之人!”

光绪皇帝则满含热泪,撰联赞叹邓世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他下旨赐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要求重金抚恤邓母,为邓氏家族修祠建庙。光绪帝还亲自撰写了悼念邓世昌的祭文和碑文。

战斗结束后,沿海人民怀着对英雄的无比敬仰,自行组织起来,纷纷驾舟出海,用渔网拖,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到海底探摸,找寻邓世昌的遗体……

致远舰沉留在大海深处,英雄的遗体无从找寻。然而,121年来,英雄一直活在人们心中。如今,在辽宁丹东大鹿岛上,建有邓世昌墓和鄧世昌雕像;在山东威海市、成山头和广州、哈尔滨等地,有邓世昌铜像或雕像;在英雄的故乡广州市珠海区,有邓世昌纪念小学。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打捞致远舰成了一个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有学者指出,打捞致远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这样一艘体现着民族精神的战舰重见天日,让人们领略百年前那悲壮的一刻,这无疑是一件公益的事情。1999年3月,全国政协第九届一次会议召开时,打捞致远舰问题被多名全国政协委员作为提案提交了大会。

对致远舰的打捞,尽管各方翘首期盼,实际上并没有成为共识。有一种意见认为,致远舰在海下已经120年,上层建筑已遭严重破坏,只剩下一个破损的船壳,打捞出水的话,很可能散架。“应该让它魂归大海”。

2015年9月开始的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于10月6日暂时告一段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员、此次考古调查的领队周春水说,对致远舰目前只是考古调查,还没有进入发掘打捞阶段。他表示,致远舰在海战中被炮火多次击中,受损严重,船体过火面积较大;沉没以后又曾被日方打捞,船体再度受损。从水下考古调查的情况看,致远舰保存不算太好,穹甲以上结构已经损毁。

其实,不管致远舰能否打捞出水,这艘英雄战舰和它的英雄舰长邓世昌,都将与大海共永恒,都将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永生!

篇5:致消防英雄一封信

您好!

我是南昌三中青云谱校区四年级四班的一名小学生。我十分崇拜您,因为您总是舍身救人,不顾自身安危而去救别人,您种爱民的精神打动了我。

每一次您出去救火时都是火急火燎的,生怕哪里慢了宝贵的一秒钟,就会丢失一个生命。有时候与同事吃饭准备睡觉时突然想起了一阵急促的铃声,顾不上穿鞋,扯下外套,麻利的在楼梯间飞奔着,与战友们开车抵达目的地,在你眼中一分钟、一秒钟,甚至是一毫秒,都是一条宝贵的生命。您为了从死神那里抢回生命,不惜一切代价救回生命,与时间赛跑,甚至是闯入火海里去救人。您每次回来时总是精疲力竭,摘下帽子,脱下工作服,身上有一道道疤痕,严重的还被火烧伤了,衣服上满是汗水,但您想到一个人也没有被火烧伤或死亡,就欣慰地笑了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您永远都是我心中最英勇无畏的英雄!

千言万语,诉不尽我心中的感激之情,也话不完我的担心。每当我看见您无畏的闯进火海救人时,我总是泪流满面。您也要为自身的安全考虑考虑,这样才能去救更多的。

消防员们,爱民、奋不顾身的精神打动了我,您是所有人的榜样,我们应该向您学习,成为更您一样的人!

此致

敬礼!

一位普通的小学生

篇6:致抗日英雄的一封信

你们好!

“十万青年,十万兵,一寸山河,一寸血!”战争的烟火早已消散,但你们的英雄事迹却是我们心中永垂不朽的丰碑。

最近上映的电影《八佰》,为我们讲述的抗日战争史上最悲壮辉煌的一页,战士陈树生身绑炸药包,纵身跳向敌人的坦克,其他几位战士也纷纷扑向敌人的枪口,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重温了当年的战争残酷。

是你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给我们创造了现在美好的家园和幸福生活。

看到你们拼命保卫的五星红旗,为了不让国旗倒下,你们用自己的身体筑起了人墙,一批战士倒下了,另一批战士毫无畏惧地冲上去,面对敌军的轰炸,毫无退缩,那浸染着鲜血的中国国旗,依然飘扬在“四行仓库”的.楼顶上,坐在屏幕前的我早已泪流满面。

“世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你们用弱小的身躯打败了强大的对手,为我们这些后人换来了安定和平,我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为祖国的将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骄傲,我自豪,我是中国人。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

此致

敬礼!

xx

篇7:致抗击疫情英雄的一封信

各位战斗者们你们好:

你们辛苦了,针对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我代表自己及家人对您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打开电视,看到医护人员脸上身上均呈现出战斗的痕迹,八小时的轮班,八小时的穿防护服,戴口罩,让人心俱惫,但那一刻的你们却是最可爱,最美丽的人,你们也有子女,你们也有父母,但你们却用生命战斗在一线。

篇8:新英雄传奇儿童英雄形象系列分析

“小鬼”是儿童, 年龄小, 不过想要给“小鬼”定义一个比较确定的年龄界限却比较为难。国际上关于“儿童”年龄的界定并不一致, 而且不同时代, 不同民族, 个体成熟的年龄也会有所差异。从新英雄传奇的文本来看, 作家知识分子在写作的时候也没有在儿童的年龄上过多纠缠, 而是直接将儿童英雄作为一类和男性英雄群、女性英雄群并列的一类独立英雄群体来塑造, 所以哪些属于儿童英雄形象不存在太多的干扰。新英雄传奇中的儿童英雄数目并不多, 但是几乎每篇小说中都会插入一两个小英雄的故事, 比如《新儿女英雄传》中的牛小水、《烈火金钢》中的小虎、《敌后武工队》中的小秃等。专门以儿童英雄为中心的儿童英雄文学创作在新英雄传奇写作中也不多, 只有少量的比如《雨来没有死》、《鸡毛信》、《小侦察员》以及周而复创作的一系列“晋察冀童话”等。虽然儿童英雄数量少, 不过他们和成年英雄的区别非常明显, 这个小小的英雄群体有着鲜明的群体特征。

一、保家卫国, 责任重大

由于儿童英雄年纪都不大, 所以他们的责任既不是和男性的成年英雄一起上战场杀敌, 也不是和妇女英雄一起作好战后支援, 比如宣传、纺织、或当卫生员之类。新英雄传奇中的儿童英雄的神奇之处主要还是显示在战前准备工作上, 一般是利用他们年纪小, 不容易引起敌人注意的优势, 负责查查岗哨, 传递消息等方面的工作。虽然他们都是半大不小的孩子, 但是他们对于自己所担负的革命事业却有着充分的认识, 表现出超常的责任心。当出现危险时, 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逃生, 而是如何完成任务, 甚至牺牲生命也毫不畏惧。《小英雄》 (周而复) 中, 四喜子在送完情报返乡的途中不幸被敌人给抓住了, 鬼子逼他带路, 他大声地回答说:“国民公约第十三条:不给敌人和汉奸带路。”表现出中国人的脊梁。《烈火金钢》中的小虎在敌人扫荡时不幸被抓,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 他一点不为所动, 说:“死了没关系!”这些小鬼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精神和超常的责任感, 和成人英雄相比也毫不逊色。

二、人小鬼大, 机智过人

“小鬼们”年纪不大, 但在敌人面前, 个个都表现出少年特有的机警。他们发挥年纪小的优势, 在敌人的盘查中一次次蒙混过关, 完成任务。《敌后武工队》中的小秃面对夜袭队的盘查, 想起爹告诉的“遇事要长个心眼”, 于是装出一副害怕的样子, 满带哭腔地大声叫“爹”, 让人只以为他是情急之下只会叫“爹”的小孩, 而不知道他其实是在向走在后面的爹提醒:前面有情况。然后他奶声奶气地告诉汉奸们, 他是去给爹送干粮的。小秃的表演成功地使夜袭队消除了对他的警惕, 将情报送到了武工队。而《小六儿的故事》中的小六儿, 更是聪明过人。他仔细地研究了铁轨的结构, 了解火车行驶时对铁轨的要求, 开动脑筋, 使敌人的火车在行进途中脱离轨道, “摔死了七个鬼子, 有十八个鬼子受了伤”。在残酷的战争年代, 儿童们的机智和勇敢是对成人的鼓励, 他们举重若轻的反映, 机智灵活的举动, 都给予敌人意料不到的层层打击。

三、童心未泯, 天真单纯

新英雄传奇的作家们在表现儿童神奇的革命战绩时, 一方面把儿童英雄无限放大, 以类成人的责任担当, 英勇的行为来表现儿童英雄的伟大;另一方面也照顾到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 以切合儿童身份、特点的语言, 表现出小英雄童心未泯的一面。

《小六儿的故事》 (周而复) 中, 小六儿目睹嫂子的惨剧之后成天闷闷不乐, 寻思给嫂子“报仇”。他起先是小小地捉弄了一下“鬼子”, 随即感觉到“捉弄鬼子不算什么”, “要杀他几个才过瘾”, 于是小六儿发动脑筋, 终于想出了办法。他带领村里的小朋友们做一个有趣的游戏——收集鞋子。小六儿想出的办法在实际生活中是否可行暂不讨论, 但是他的行为却充分体现了儿童行为的特点:小六儿对于“报仇”的执着和对于游戏的认真精神是一致的。或者说, 小英雄们把对游戏的认真转移到了革命事业上。小六儿对付敌人的过程就是带领小伙伴玩游戏的过程, 虽然是战争, 但是却充满了游戏的轻松和乐趣。

小英雄们对于革命的忠诚, 除了出于民族大义的觉悟之外, 还表现出儿童对于成年世界的向往, 或者说, 小鬼们渴望被成人世界接受、认可, 这也是典型的儿童心理。《小英雄》中的四喜子在送完信后, 心中喜滋滋的:“今儿个又‘抗’了一次‘日’了。”在日常生活中, “抗日”是成人的所为, 而四喜子以能做成人的事、能得到成人的认可而高兴。《敌后武工队》中的小秃和爹一起掩护武工队的同志过关成功后, 自得地问:“爹, 咱这又算做了件抗日工作吧?”儿童出于对成人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会有意识地以成人为参照, 模仿成人的行为。对成人世界的向往突出了儿童的天性, 表现出儿童英雄和成人英雄不同的特点。

总的来说, 小英雄们人数虽然少, 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形象系列, 他们有其他英雄形象不能取代的审美意义和写作价值。他们英勇的革命行为生动地证明了“少年儿童是抗战中的一支小生力军”。他们是中国的子民, 也是中国未来的主人。细读新英雄传奇文本, 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儿童英雄的行为其实是对成人世界的模仿, 几乎每一个儿童的英雄事业都有“大人”的参照在其中。小秃 (《烈火金钢》) 在父亲郭洛耿的教导下认识了抗日救国的道理, 并在父亲的影响下参加了抗日的伟大事业;牛小水 (《新儿女英雄传》) 也是在哥哥牛大水的影响下一步步走向革命。这些儿童英雄们在父辈的指引下成长, 作家对这些小英雄的塑造也以父辈为参照, 以“老子英雄儿好汉”的方式来讲述。他们不仅具有成人才具备的“道义上的使命感”和“感时忧国的精神”, 而且他们的脾气、性格等外在方面都表现出对成人英雄的继承:

“这孩子 (指孙小虎) 心里秀密, 跟他爹的性情差不多, 素常就不愿意多说没有用的话, 遇事总是小心谨慎。可是, 要到了紧关节要的时候, 那可是敢说敢当, 敢作敢为。别看他一声不响也不抬头, 他的小心眼儿里头正在打主意。他想:这么多的人都被敌人抓去弄死了, 我还能活得了?要想活命就得想个办法” (烈火金刚》) 。

在关于儿童教育问题上, 传统中国的儒家教育习惯于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儿童, 而不是尊重儿童的生活习惯、情趣、理想, 尤其是将来要继承家业的男孩, 从一开始就以家族的继承人为目标, 从知识、礼仪、能力等各方面来训练他。20世纪初期, 两个来到中国的传教士以震撼的笔触写到了他们所见到的一对中国父子:

“在一个明媚的春日下午, 一位中国官员带着他的小儿子造访了我在北京孝敬胡同的家。父亲和儿子的穿着几乎一摸一样, 就像他们是孪生兄弟一样:黑色缎子靴, 蓝绸裤, 蓝绸长上衣, 蓝色织锦马甲, 还戴着蓝缎子无沿帽。儿子在各方面, 甚至是举止仪态, 都像是父亲的一个袖珍版本。”

在外国传教士看来, 这一对古老中国的父子的相似性很让人惊讶。其实也许平时父亲和儿子还不会这么装扮, 正是对这一次拜访的重视使得儿子成为了父亲的“袖珍版本”。不过这倒透露出中国人对于儿童教育的最高理想:子“肖”父。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 儿子首先是父亲的儿子、祖父的孙子:“以前的人对于儿童多不能正当理解, 不是将他当作缩小的成人, 拿‘圣经贤传’尽量的灌下去, 便将它看作不完全的小人, 说小孩子懂得什么, 一笔抹杀, 不去理他。”

子“肖”父, 这是传统中国教育的目标。孙小虎被围剿之后的种种行为, 充分证明了他不愧是他爸爸的儿子。儿童出于对成人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会有意识地以成人为参照, 模仿成人的行为, 所以孙小虎的塑造应该说有心理学上的依据, 不过新文学传奇的写作者们并没有把儿童们的行为定义在模仿层次, 而是有意识地将儿童塑造成“缩小的大人”, 表现出儿童英雄非同一般的觉悟, 实现“老子英雄儿好汉”的现代书写。

儿童形象的塑造是以其父辈为参照的, 但是儿童英雄形象在故事中的叙事功能和成人英雄形象还有所不同:儿童代表了国家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所以儿童形象也可以说代表了新英雄传奇作家对于国家的希望和想象。成人的世界纷繁芜杂, 除了英雄之外, 还有汉奸、地主, 但是儿童世界则相对来说成分单纯、统一。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新英雄传奇中写到的少年儿童形象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英雄。也就是说, 他们都是苦大仇深的人民群众的孩子, 而汉奸、地主的后代却从新英雄传奇中隐形了。新英雄传奇中的汉奸、地主当然也有后代, 但是都已经成年, 比如《林海雪原》中许大马棒的儿子们, 《烈火金钢》中的何大拿的儿子何志武等, 这些都是成人, 而他们未成年的后代则被有意无意地跳过去了。或者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所以, 儿童形象不容玷污, 新英雄传奇中的儿童形象一概都是健康、向上的。也就是说, 除了传统教育对于儿童的设定, 儿童英雄所担负的叙事功能也是儿童英雄形象的成因。从这样的叙事功能出发, 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小英雄》 (周而复) 中的四喜子面对敌人的刺刀大声地回答:“国民公约第十三条:不给敌人和汉奸带路。”也才能够明白为什么《雨来没有死》 (管桦) 中雨来对于自己身份的认定:“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儿童对于自己“国民”身份的认定和坚持表现出超出自己年龄的早熟的责任感。或者说, 由于叙事的需要, 新英雄传奇作家们在儿童英雄身上安置了无限的道德责任。

不过这种道德责任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实现, 进而可以依赖, 则是另一个问题。或者说, 新英雄传奇作家对于儿童英雄形象的定位并不是现在——当下的时刻, 而是未来, 他们代表的是将来的中国人。而在现在, 他们仍然是脆弱的, 需要保护的一群。或者说, 他们的坚强、成熟、责任, 主要还表现在临敌的时候;一旦他们艰难地完成任务, 他们孩子气的一面就会表现出来。《敌后武工队》中的小秃在临敌时表现得机灵而镇静, 而一旦事情过去, 来到安全的地方和武工队的同志们会面之后, 小秃又完全显露出孩子的本性:

“小秃稍一愣神, 像迷路的孩子, 见到了亲人, 迎着刘文彬他俩跑去, 土坷垃一绊, 跌倒了, ‘哇’的一声哭起来。他俩凑到跟前一看, 小秃手里紧握着一颗盖子揭开, 拽出弦来的手榴弹。‘孩子, 别哭!’刘文彬左手一扶, 将小秃的上半截身子揽在怀里 (《敌后武工队》) 。”

小秃的脆弱和之前面对敌人盘查时候的临危不惧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敌人面前, 小秃表现得像一个成熟的大人, 而见到武工队的同志们之后, 小秃“像迷路的孩子, 见到了亲人”一样跑上前去, “土坷垃一绊, 跌倒了, ‘哇’的一声哭起来”。见到亲人时候的喜悦、心急、委屈表露无疑。这些都符合一个孩童的天性。但是, 作家在此表现儿童英雄的天性, 并不在恢复儿童英雄的年龄, 使他们的行为符合他们的年龄、身份, 或者说, 不仅仅如此。小秃对于武工队同志的信任和依赖, 说明儿童需要保护, 以及他们对于成人世界的依赖, 而提供给小秃保护的武工队的同志, 他们取代了小秃的父亲的位置, 成为小秃的亲人和依靠。

从这个意义上, 我们也可以说, 儿童英雄是成人英雄形象的补充。由于年龄、身份的限制, 成人英雄不可能向孩子一样将真实的感情, 比如脆弱、委屈流露出来, 因此, 他们对于党和政府的依赖, 寻求保护的心理也不可能像一个童真的孩子一样毫无顾忌地彻底释放。儿童是对成人世界的模仿, 儿童英雄和成人英雄之间的关系也是成人英雄和党和政府的关系一个模仿, 或者说再现:前者是需要保护的弱者, 而后者为前者提供保护。儿童英雄的存在, 使我们更能深刻地体会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摘要:儿童是新英雄传奇小说中一类重要却常被人忽视的一类英雄形象。儿童英雄书写的意义在于:以成人英雄为参照, 儿童英雄一方面表现出超出年龄的成熟和责任担当;另一方面, 儿童对成人的依赖是对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关系的模拟, 深刻地体现了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传奇小说,英雄形象,少年儿童

参考文献

[1][瑞士]J·皮亚杰, B·英海尔德著, 吴福元译.儿童心理学.北京:商务出版社, 1980.

[2][意大利]玛丽亚蒙特梭利著, 王坚红译.吸收性心智.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1994.

[3]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79.

[4]叶伟才.少年儿童是抗战中的一支小生力军.新文学史料, 2000.

[5]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 1979.

[6][美]泰勒·何德兰, [英]坎贝尔·布朗士著.魏长保等译.孩提时代:两个传教士眼中的中国儿童生活.北京:群言出版社, 2000.

篇9:致抗震救灾英雄的一封信

——郭彦怡

解放军、武警和公安干警叔叔,在您即将出发之际,我给您写出了这样一封信。您的任务光荣而艰巨,不仅要救助灾区的人民,而且自己还会有生命危险,在此,我向您表示深深的敬意。当我在电视上看到四川灾区可怜的孩子们时,心想和他们相比我们是多么幸福,我们多想去帮助他们脱离险境,但又无能为力。现在,我们的希望都寄托在您胜利的消息上。最后,我真诚地向您说一句:“祝您早日凯旋!”

——阿茹娜

医疗队的叔叔阿姨们,在阳光明媚的今天我决定给你们写一封信,来表达我对你们的谢意与敬佩之情。

你们对任何一个幸存者都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拯救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临危不惧,迎难而上,坚持奋斗在一线上!

是你们为灾区人民点亮了一盏希望的灯,是你们帮灾区人民建起一座生命桥,谢谢!

——郭畅

解放军叔叔,你们去了灾区要帮助小朋友和所有的受灾人重建家园。“加油”!解放军叔叔,我们呼和浩特的小朋友们为你们感到骄傲,为你们感到自豪。

——张瀚泽

一场飞来横祸,使许多与我同龄的小朋友失去了家园。武警和公安干警叔叔,希望你们能尽快救出那些被埋在废墟下的小朋友,但自己也要小心。因为他们一定非常想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快乐地学习。从前他们学习的时光是多美好啊!灾区小朋友的生命现在已掌握在你们的手里。我还希望你们能早日建造出能容纳许多人的学校呢!

——苏怡帆

篇10:小学生致疫情英雄的一封信

你们好!

我想对你们简单的说一句:“你们辛苦了!”因为近日来,新型肺炎夺走的许多人的生命。正在其他人害怕恐慌不安时,你们像一个个善良、美丽的天使一样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抵挡着病毒,保护着人们。

也许你们前往武汉时,家人也曾再三地阻止你们,但是你们拒绝了;也许你们也想要是自己再也回不来了,家人该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他们呢?但是你们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自私而放弃目标,而是做好了随时献出生命的决心。

有的白衣天使在和病毒作斗争时牺牲了自己,但是你们依然没有放弃。你们那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

你们为了拯救大家而放弃了自己的小家,放弃了自己的幸福。我相信你们肯定会和武汉一起扛过来的。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学生,无法用一篇优美的文章来表达对你们的敬意和支持,也无法用一首诗来表达对你们的情谊,更无法用一支歌曲来歌颂你们的奉献。你们是我学习的榜样,我永远支持你们,我相信你们一定能研究出治疗肺炎的方法。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白衣天使加油!

西杨固小学 聂__

篇11:小学生致抗击疫情英雄的一封信

你们好!

我不知道你们是谁,但我知道,眼下你们身处何地,有多么的艰苦与劳累,你们全都是好样的!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最严重之时,你们没有后退半步;在所有人都在往回赶、都害怕恐惧之时,你们都在“逆行”!向疫情最为严重的湖北省武汉市挺近!官方消息到今天为止,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已经发展到了一万余人,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无论是警察,又或是医生、护士,都在不懈的努力着!都在和病魔奋力的抗争!在这里,我衷心希望你们可以带好口罩,多注意自身安全防护,多吃点、吃好点,注意个人卫生,你们的家人等你们回家!

我听说了一个故事:在武汉的一所医院里,一位年轻护士协助做手术,一天竟要洗100多次手!因为洗手液带有一定的腐蚀性,她的手一天下来已经溃烂7处!这位护士只有26岁……,在中华大地,像她这样的无名英雄又有多少呢?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中国才能如此强大,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会有如此之强烈的信心!相信有这样的英雄,疫情一定会被击败!

非典、H7N9禽流感我们都挺过去了,这一次新冠肺炎又能奈我何?相信国家,相信自己,更要相信那些为了民族大义,义无反顾的无名英雄们,我们中华民族是打不倒的!我们一定能够坚持到胜利!一定可以!

我的爸爸是一名共产党员,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之时,他主动给单位党组织写了一份请战书,里面写到: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随时准备投入到抗击肺炎疫情运输一线,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群策群力,打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阻击战!当前抗击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向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无名英雄们致敬!我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尽自己的一份力,那就是待在自己家里,勤洗手,不串门,不走亲戚,为抗击疫情做出自己的贡献。

有句话说得很好,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此致

篇12:关于致抗疫情英雄的一封信作文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

你们好!

我们虽然不曾认识,但是因为这场疫情让我认识了你们,更加依赖你们。写一封家书想向所有奋战疫情的抗“疫”英雄们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20年初,我们的祖**亲生病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疫情牵动国人的心,当确诊人数的不断攀升,武汉疫情告急,物资紧缺,就在这个危急时刻,一封封让人泪目的请战书,各行各业的英雄逆风前行,飞向疫情阻击战场。你们带着一份责任,抛下年迈的父母,放下年幼的孩子不顾生命危险奋战在阻击疫情的第一线,为了打赢这场疫情战,有无数人以生命的力量筑起了防线,每天在家看各种新闻,心里百味杂陈。

全国各地的医护兄弟姐妹支援武汉,你们选择背井离乡、逆风而行,坚定地履行职责、践行诺言,将人民的生命,祖国的使命放在第一位,是你们坚定的信心,给了武汉信心,给了中国信心,你们脸上那一道道被口罩勒出的血痕、额头上的滴滴汗水、防护镜上的层层水雾,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还有你们那彻夜不眠的疲惫的身影,美丽的白衣天使不惜剪去长长的秀发变成刚硬的勇士战斗在最前线......看到这些,每每都使我热泪盈眶。

坚守岗位的警察兄弟姐妹,你们恪尽职守,在防控疫情中积极做好检查、维护秩序工作,为祖国的安定和谐更尽一份力量。当我们的祖**亲生病时,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各种途径来扰乱社会秩序,你们的负责,给处在危难中的人们带来安心,给我们的祖**亲带来一份安心。

彻夜不眠建起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兄弟姐妹们,你们彰显着中国速度,中国水平,短短几天内便建立起一所医院,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也为这次疫情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当举家团圆的日子里,你们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中彻夜奋斗,是你们的不懈建设,使国人在疫情防控中有了更大的自信,也为我们的疫情防控打好了坚实的物质支持。

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社区、物业工作的兄弟姐妹们,你们组织群众待在家里不外出、不聚集,做好小区、街道的消杀工作,没有隔离衣,没有防护服,只有一只普普通通的口罩,每天接触最多未知的危险,组织好人民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迎战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你们严格的管控为我们穿上了最好的防护服。

祖国千千万万个平凡而伟大的抗“疫”英雄们,感谢你们,再次向你们致以最崇高而真挚的敬意!我们都是中华儿女,我会一直记在心里。请你们放心,我一定听从国家安排,不出门,不聚集,不给你们增添负担,不给国家增添麻烦。我们会节约每一个口罩,每一个防护用具,尽可能多的将这些用品给你们使用,坚持到最后,没有一个冬天可以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相信在我们的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之下,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我每天祈祷愿逆风而行的你们,保护好自己,为你们加油,等你们凯旋,祝你们平安。

此致

敬礼!

篇13:致英雄观后感

导演JR是法国摄影家, 有着非常个人化的艺术风格, 他的摄影作品通常都是通过户外的巨大空间来展示, 如墙壁, 街道, 空游泳池, 公交车等。《妇女是英雄》是导演JR的第一部电影作品, 是他用了三年的时间拍摄完成的。

“社会动物”, 黑底白字后, 影片以一组非洲女子分娩的镜头作为开场, 几组女人身体各个部位的特写镜头, 将一个怀了孕的非洲妇女的身体曲线勾勒得曼妙而美好。片名伴着婴儿的啼哭声出现:妇女是英雄。

本片主旨非常明确, 片名便已经表明了导演的观点:妇女是英雄。而影片开头更是奠定了“英雄”的基调:分娩中的妇女, 自身承受着非一般的剧痛, 却将新的希望带给这个世界, 而这难道不是我们赋予英雄的含义么?女人一生中所扮演的最伟大的角色莫过于母亲, 因为她赋予了这个世界新的生命, 而英雄意味着拯救, 拯救的终极对象也是生命。从女人分娩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动物性的生理特征看, 她就已经被赋予了英雄的色彩。“妇女是英雄”不言而喻。

然而, 要说到具体的哪个女英雄, 一般被世人认可的不是南丁格尔类型的, 就是花木兰类型的, 他们一定要对人类历史立过丰功伟绩, 一定要是举世, 至少是举国闻名。然而, 导演却用这部影片告诉我们:真正的女英雄不是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 不是只存在于历史中, 而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周围, 甚至是那些我们从未关注过, 以致快被世界抛弃了的地方。

柬埔寨贫民窟的人们几乎每日都要面临自己的家被摧毁的噩梦, 镜头里的画面非常骇然, 居民们被赶出家中, 机械手放肆地扫荡着一排房屋, 枪声四起, 全然不顾街边妇女们的放声哭泣。然而即便如此, 妇女诺那林仍坚决表示, 如果想要他们的土地, 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 妇女彭·范也依旧坚持着她对于孤儿们的收留, 她们誓死捍卫着自己的家园。面对着镜头, 毫不畏惧的彭·范说道:“女人也敢于斗争, 因为她们也有决心。”

“男人是很胆小的, 经常藏在女人后面。男人靠后, 女人向前, 女人比男人更强大。”这样的话出自印度妇女珊迪口中, 已经满头白发的珊迪来自印度贫民窟, 她目不识丁, 从小以加工铁路上的石块为生。她逃离了父亲为她安排的丈夫, 选择了自己爱的人, 并为此与周围很多反对的人做抗争, 甚至拿起大刀与想要侵犯她的男人们决斗, 最终她胜利了。采访中, 她常常仰天大笑, 那样的笑是发自内心的自豪与畅快。

而在肯尼亚, 军队肆无忌惮地将榔头捶向妇女, 朝房子里的人们挥去, 头破血流的人们抱头鼠窜, 高声尖叫。男人们因为害怕不敢回家, 留下老弱妇孺。女人们就必须每天工作, 为了孩子, 等待丈夫归来, 即使最后等到的是他们的死讯, 也必须继续她们每天的工作和生活。妇女朱迪丝·安雅格微笑着说道:“当我们习惯了工作后, 我们发现生活其实很简单, 有没有丈夫都一样, 现在, 我很幸福!”没有怨天尤人, 这是发自肺腑的声音。

中国有句古话:不以成败论英雄。这部电影则告诉我们:即使是以成败论英雄, 她们不是英雄, 也是斗士!她们的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战争, 为了幸福, 她们需要与权势作斗争, 为了教育, 她们需要与贫穷作斗争, 为了活着, 她们需要与暴力作斗争。她们的一生都在抗争着, 为了心中不灭的理想, 为了家家不灭的灯火。妇女是英雄?妇女是斗士!

除了单纯的采访, 导演还用照相机拍下了每位接受采访的妇女的眼睛特写, 将这些肖像做成了巨幅照片, 并将它们不分昼夜地张贴在了贫民窟的各个角落, 包括墙壁, 砖堆, 屋顶, 公共汽车, 街道, 甚至是桥墩, 火车车厢和堤坝上。女人的条件经常可以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条件, 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口, 通过这些眼睛, 世界才能感受到贫民窟人们内心的渴望, 通过这些眼睛, 他们才能慢慢走向世界。

事实上, 这些照片的内容对于这部电影来说其实不算独特, 而真正新颖的是这些照片的表现方式。在当今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 人们早就习惯了各种感官上的刺激而变得麻木了, 特别是在艺术表现形式上, 如今的3D、IMAX都已不足为奇, 区区几张照片又怎能夺得人们的眼球。导演JR深知这点, 因此他才独具特色地采用了一种巨大的室外表现形式, 他将这些照片不断地放大, 再放大!直至可以覆盖一面墙壁, 一片屋顶, 一条街道, 大得独一无二。也只有这样史无前例的放大效果, 在除了展示出一种大气的艺术美感外, 才能吸引到世人的眼球, 将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了这些巨幅照片上, 使得人们不得不驻足观看, 不得不留意思考。

世界各地的贫民窟在JR的镜头下, 都不再是一般意义上那个又脏又乱的景象, 而变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变成了一道贫民窟世界的视听盛宴。

影片在对每一位妇女进行采访的过程中, 导演都穿插了这个妇女所在的贫民窟的景象。镜头经过降格处理, 快速穿梭于各国贫民窟的各个街头巷尾, 家家户户的房里房外, 用彩色笔绘画过的墙壁, 有清清流水淌下的铺满狮子的小径阶梯, 孩子们坐在阶梯上好奇地看着镜头, 美丽丰盈的少妇坐在弄堂口给孩子喂奶, 他们微笑, 聊天, 脸上洋溢着笑容。恰如其分的音乐与行云流水的剪辑, 让观众身临其境般, 感受着她们的生活面貌。

摄影师出身的JR, 每一个镜头都非常讲究, 无论是构图, 用光还是色彩设计都非常用心。尤其在表现印度传统节日洒红节时, 五彩斑斓的粉末被人们抛洒在空中, 慢镜头下显得异常幻妙。而在构图上, 片中经常会出现前景是贫民窟而后景则是繁华都市的镜头, 夜幕下, 都市的灯火映衬着贫民窟的宁静, 虽有反差, 却不显突兀, 反而相得益彰。音乐的处理也非常到位, 最为显著的则是在衔接里约热内卢到柬埔寨两个章节时, 导演选择了一组工人们在一座尚未完工的建筑上敲打木桩的镜头, 而此时的音乐则就是用工人敲打砖木的声音通过剪辑而成的, 敲打声越来越强, 而画面的剪辑节奏也越来越快, 二者配合得极为精妙, 为接下来表现柬埔寨混乱的国内战争场面做好了情绪上的铺垫。

整部影片的篇章结构也安排得非常清晰而有序, 以国家为大板块, 叙述完这个国家再过渡到下面一个国家, 每个国家中都选取几个妇女进行采访, 问题几乎涉及到了有关生活的所有方面。直至影片最后才将所有的照片进行全方位的巨幅展示, 从而达到影片的高潮, 也将观众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纵观贫民窟题材的影片, 很少有可以将这样一个被世界抛弃的角落拍得如此美轮美奂的作品。

影片最后, 一辆火车缓缓行驶在一个高起的堤坝上, 火车的每节车厢上都贴上了一张巨幅照片, 分别是每位接受采访者的眼睛特写, 而在堤坝的下滑处则张贴了三张同样巨大的照片, 内容则是三张眼睛以下部分的女人的脸, 火车驶过时, 每双眼睛就被拼贴到了三张脸上, 随着火车缓缓的移动, 形成了不同的相貌。而远处, 基贝拉妇女凯瑟琳·穆卡拉则站在窗口, 微笑地看着这一切……

摘要:《妇女是英雄》这部纪录片将镜头面向了在全球化的新时代背景下, 社会底层妇女的生存状态和对自我价值的认可。从里约热内卢的贫民区到肯尼亚贫民窟, 从印度到柬埔寨的街头巷尾, 影片分别采访了生活在这些国家社会底层的各色女子, 年龄跨度从几岁的孩童到七八十岁的老妪, 听她们讲述自己的生活, 自己的理想, 自己的婚姻、家庭, 以及对于暴力、战争的种种看法。导演用非常具有个人化艺术特征的表现手法, 充分探讨了这个时代, 底层社会妇女的个性和公允价值。

关键词:妇女,英雄,贫民窟,真实

参考文献

篇14:《抗战英雄》读后感

合上书,闭上眼,我还深深地被这本书震撼着。

这本书讲述了一位又一位的抗战英雄。有誓死不屈的抗联八女;有民族英魂杨靖宇;有大爱无疆的白求恩;有狼牙山巅五壮士;有江南女侠林心平,有以笔为枪的邹韬奋,有日本八路宫川英男……他们个个都为抗战而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最令我震撼不已的是两位外国友人。

医生白求恩,一个死亡边缘挥舞着手术刀的伟人。小时候,我就听过白求恩的事迹,他不远万里来到战火纷飞的中国,救死扶伤,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士兵的生命。他愉快地称自己是万能输血者,一次又一次的输血给伤兵。最后却因手术中伤口两次致命的感染,生命永远地定格了……这是多么可歌可泣的故事!白求恩虽然牺牲了,但他却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如一束光,照亮了前方。想到这里,我不禁掩面而泣。

除了白求恩,另一个让我震撼的就是宫川英男了。

宫川英男是一位日本籍的共产党员。他曾经也是一名日本兵,也像其他日本兵一样被俘后大喊“我死啦死啦滴”,但经过八路敌工人员的讲道理、交心,最终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党员,并为抗战做出了许多贡献。宫川英男的抗日工作是对日军的教育工作。于是,他开始做传单,给日军发送慰问袋等等。渐渐地,有许多日军开始厌战、反战,甚至加入了反战联盟。然而,这样一个好人,却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前两个月死了。当时,宫川和李洛夫正在转移,不料被日军发现并派重兵包围,为了保护李洛夫,为了不被俘虏,宫川身中数枪后毅然决然举枪自尽。多么好的一个小伙子啊!但是上天却没让他多活两个月,太可惜了,真是太可惜了!想到这儿,我不禁潸然泪下,为这位日本友人感到惋惜。

战争的硝烟给人们带来了撕心裂肺般的痛苦,也是因为战争,无数英烈,为了和平做出了巨大的流血、牺牲。和平年代,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当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指导老师:冯彩娟

上一篇:党(总)支部分类定级工作汇报下一篇: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内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