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是工作有关的谚语

2024-05-19

有哪些是工作有关的谚语(精选8篇)

篇1:有哪些是工作有关的谚语

与工作有关的谚语

要骑马先找鞍子。

有钱没钱,照样过年。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刀趁快,火趁热。

路到险处难回避,事到临头不自由。

割坏镰把是英雄,别断锨把是狗熊。

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

下雨天,睡觉天。

志高造就辉煌。

笨人先起身,笨鸟早出林。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没有播种,何来收获。

笔耕书上除勤奋无他,舟行学海有远志领航。

买鸭看嘴,买鸡看瓜。

打柴的莫跟上放羊的混。

狗啃骨头干咽沫。

快刀斩乱麻。

背后不商量,当面无主张。

拽着和尚借梳子。

烟不出,火不进。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隋寸功。

要想过河先搭桥。

睡不着觉说床不好。

龙吟八洲行壮志,凤舞九天挥鸿图。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新造的茅坑三天香。

鞭打的快马,事找的忙人。

坐轿也得有人抬。

油费了灯不亮。

巧媳妇也难做无米之饭。

勤奋求学,熬墨蓄势。

新官上任三把火。

朋友千个少,冤家一个多。

茶要人烧,水要人挑。

好把式不在嘴会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说不烂的嘴,胞不断的腿,打不完的钟,做不完的工。

解铃还须系铃人。

不上高山不砍柴。

有本事的埋头苦干,没能力的吹牛许愿。

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稳当。

牵牛要牵鼻子。

干粮不够茶饱肚。

不使无缰耕牛,不乘无叉跑马。

什么钥匙开什么锁。

劈柴看纹,行动看路。

响鼓不用重锤敲。

急中风碰上个慢郎中。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人生能有几回搏,今日不搏何时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

今天的工作抓紧去做,明天的工作准备去做。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牵牛要牵鼻子。

牙磨快了吃肉,耳竖直了听话。

努力造就实力,态度决定高度。

老店里断不了陈年货。

弄刀弄剑的不一定会用枪。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买鸭看嘴,买鸡看瓜。

要骑马先找鞍子。

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

快刀斩乱麻。

有本事的埋头苦干,没能力的吹牛许愿。

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趁火儿箍漏锅。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笨人先起身,笨鸟早出林。

裙袄缝好柳发芽,衫衫做好结冰碴。

三更梆子打三下。

背后不商量,当面无主张。

斗大的麦子还要磨眼里下呢。

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稳当。

帮人要帮到底,救人要救到头。

慢活出巧匠。

说不烂的嘴,胞不断的腿,打不完的钟,做不完的工。

人生能有几回搏,今日不搏何时搏。

莫为失败找借口,多为成功找理由。

解铃还须系铃人。

割坏镰把是英雄,别断锨把是狗熊。

新娘不上轿,怎能到婆家。

好把式不在嘴会说。

槽上无马驴顶数。

现提亲,现拜堂。

新造的茅坑三天香。

又要马儿跑得欢,又要马儿不吃草。

开水要烧,锣鼓要敲。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

鼓要打在点点上,萧要吹在眼眼上。

鸟儿要有巢栖,好汉要有武器。

惟理想点亮生命的精彩。

饱带饥粮,晴带雨伞。

龙吟八洲行壮志,凤舞九天挥鸿图。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谚语吗

★ 夏至日是哪天以及谚语

★ 谚语大全

★ 常用谚语

★ 谚语和歇后语

★ 英文谚语谚语

篇2:有哪些是工作有关的谚语

2、逢恶不怕,逢善不欺。

3、不上高山不砍柴。

4、汗水浇灌希望,奋斗决定命运。

5、照猫画虎,照方抓药。

6、不会的工作学着去做,复杂的工作细心去做。

7、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8、下雨天,睡觉天。

9、帮助别人要忘掉,别人帮己要记牢。

10、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关乎命运。

11、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12、看见狼,才圈羊。

13、打柴的莫跟上放羊的混。

14、一口吃不成胖子。

15、大笔写大字,大人做大事。

16、有钱没钱,照样过年。

1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8、白米饭好吃,五谷田难种。

19、捣蒜的不管切肉的事。

20、响鼓不用重锤敲。

21、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22、劈柴看纹,行动看路。

23、一只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放。

24、新官上任三把火。

25、道士好当,四方子难叠。

26、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隋寸功。

27、饭清了不如水。

28、照壁背后耍大刀。

29、茶要人烧,水要人挑。

篇3:有哪些是工作有关的谚语

答:

1 砖瓦的形成

砖瓦的性质之所以与粘土完全不同, 是因为砖瓦坯在高温下, 制坯原料各种组分间发生固相反应, 有不同成分的玻璃相形成。随着温度升高, 熔融的玻璃相流入不熔颗粒的缝隙中, 成为不熔颗粒的结合煤介。熔融物充塞了孔隙, 气孔率降低。同时由于毛细管中熔液表面张力的作用, 使得颗粒紧凑, 坯体体积收缩。由上述种种变化的结果形成致密的、具有一定强度的砖瓦。

当然, 在焙烧时, 除了熔化和烧结之外, 还有一系列其他过程:粘土矿物的脱水, 碳酸盐的分解, 有机杂质的氧化, 低价铁的氧化物氧化为高价铁的氧化物等等。所有这些过程不是有顺序地, 而是彼此重叠地进行的。

在砖瓦工业中, 基本原料多属于易熔粘土 (指耐火度在1 350℃以下的粘土) 。按照目前的焙烧方法, 在液相出现和液相发展的温度下, 有很大的荷重变形, 因而不可能达到很高程度的烧结。只能形成一定的液相量, 这样的液相量足够将脱水的粘土矿物颗粒与其他颗粒联结起来, 因而砖只能有较低的机械强度。

对于某种原料, 根据矿物组成, 存在着标志其工艺性能的最大允许焙烧温度和烧结极限。焙烧的任务在于尽可能接近这一极限而不损坏制品——即在荷重下变形。短时间而有较高的最终温度和长时间但在略低的温度下进行的焙烧都能达到同样程度的烧成质量。虽然焙烧温度越高, 质点扩散和材料烧结越强烈, 但是, 在生产中最高温度被窑内及制品内的温度不均匀分布所限制。

过去砖瓦业曾借用陶瓷和耐火材料工业关于“烧结温度”的定义, 这其实是不恰当的。陶瓷学中把吸水率达2%时的温度定为烧结温度, 而烧成的红砖的吸水率甚至达20%~25%, 因此只能认为砖瓦是半烧结的制品, 它无法达到这样低的吸水率。

在生产实践中, 可采用“最大允许焙烧温度”和“荷重变形温度”来研究焙烧过程。在焙烧中, 砖坯在0.5 kg/cm2的荷重下开始变形的温度称为最大允许焙烧温度。砖坯在0.5 kg/cm2的荷重下变形3%~4%的温度称为荷重变形温度。

如果隧道窑窑车上的坯垛为2 m高, 其焙烧收缩的极限值为60 mm~80 mm, 那么允许变形的极限值为3%~4%。2 m高的坯垛的底层砖坯承受荷重为0.5 kg/cm2左右。因此最大允许焙烧温度和荷重变形温度是从高为2 m的隧道窑坯垛的实际出发下定义的。最大允许焙烧温度同荷重变形温度之间的温度间隔说明粘土原料焙烧性能。在通常焙烧时, 窑内温度要比最大允许焙烧温度低50℃。

当塑性成型时, 向粘土中引入了大量的水, 这时粘土具有塑性。在干燥阶段, 在表面力的作用下, 随着水分的排出, 粘土的分散粒子紧紧地靠近。由于这一过程, 使粒子紧密堆积, 造成更大数量的接触表面, 这对在高温下, 强化固相反应是很重要的。在半干压中, 我们使用磨细了的粘土粉末, 在这些粘土中引入比塑性成型时少得多的水。散状粘土在高压下被压制成型, 尽管在未烧状态具有较高强度, 但坯体烧结需要更高温度。在半干压坯体烧结时, 形成的液相不仅要填充在颗粒间边界处, 而且应填充在单独颗粒团之间的空隙中。

实际也证实了上述的原理, 为了获得强度高和抗冻性良好的砖, 用半干压法制备的砖坯的焙烧温度应比用塑性方法成型的砖坯高50℃~70℃。

2 焙烧对砖瓦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为了研究焙烧对制品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下面讨论将制砖粘土加热到不同的温度时, 粘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

试验使用的是西安的粘土 (黄土) , 其物理化学性能见表1、表2。

试验前将粘土捣碎, 并全部过5 mm筛孔。试件的制备方法:先将配制成最佳含水率的土在直径和高度均为5 cm的小型夯实筒中夯打30次 (锤重2.5 kg, 落距30 cm) 。将试件放入100℃的烧箱中, 经过5 h后将试件取出, 然后放在高温炉中分别加热到所要求的温度 (100℃、200℃、300℃……直到试件流结的温度) 。加热速度为200℃/h, 试件加热至预定温度后持续1 h, 然后逐渐降温。试验测定了下列物理力学性质: (1) 粘土干容重; (2) 焙烧期间粘土的质量损失, 以烧失百分率表示; (3) 焙烧期间试件的体积收缩, 以收缩百分率表示; (4) 饱水后 (试件在静水中放置一昼夜) 试件的极限抗压强度, 饱水率和膨胀率。

试验结果列于表3。

注:表中数据均为三次平行试验的平均值。

从这些试验数据可以看到以下几点:

从烧制后的颜色看来, 400℃~500℃和900℃~1 000℃为两个突变。400℃~500℃时试件渐渐变红, 这表面在此温度时粘土中矿物开始氧化和分解, 而到900℃~1 000℃时试件变棕, 说明粘土中部分矿物开始熔化。

烧失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以500℃~600℃期间烧失率的增长为显著。烧失现象的产生主要是排除矿物中的结晶水, 化学结合水和矿物分解后的气体产物以及有机质的燃烧等。500℃~600℃期间大量的烧失, 是大量结晶水和化学结合水排除的结果。

收缩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的现象主要表现在0~100℃和900℃到流结温度这两个阶段。100℃~900℃期间体积变化极微。这个事实说明, 粘土的体积收缩主要是粘土中物理结合水的排出 (~100℃) 和矿物的烧结变形 (900℃以上) 所引起的。

粘土干容重的变化同烧失率、收缩率这两个指标有密切的关系。在100℃以前, 由于粘土的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但粘土中矿物部分的质量却无损失, 因而干容重有所提高。在100℃~900℃期间, 由于试件体积变化很小, 而质量损失却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因此干容重降低, 且在400℃~500℃ (即在烧失最显著期间) 降低最多。当温度超过900℃以后, 由于试件的体积收缩率比其质量损失率大得多, 因此干容重显著提高了。

吸水率随着其干容重的升降相应地增减, 这说明试件的吸水率主要由其孔隙率所决定。

膨胀率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当温度达700℃~800℃时, 试件几乎完全失去了膨胀性。

抗压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且强度在温度曲线上存在着三个突变阶段, 100℃~200℃, 400℃~500℃, 900℃~1000℃。当加热到100℃时, 粘土的性质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即在同加热前一样, 试件在吸水期间湿坍。而温度为200℃时, 试件已不湿坍, 且具有一定强度。这说明在100℃~200℃期间结晶水和化学结合水开始排出以及矿物的氧化与分解已开始发生。当温度超过400℃~500℃以后, 强度的增长速度较前提高, 说明上述的过程进行得比以前剧烈, 当温度达1 000℃时, 由于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烧结, 因而强度剧增。

加热到1 140℃, 试件流结。

3 砖瓦的颜色、黑心、起霜及起泡

3.1 颜色

焙烧砖瓦时, 在烧结开始后出现颜色的明显变化。在很多情况下, 颜色是粘土中铁化合物引起的。铁生成不同的颜色, 首先取决于它的状态。在氧化焰中, 天然粘土中的铁矿物, 氧化铁、硫酸铁、碳酸铁、硫化铁等, 都由烧结阶段开始变成高价氧化铁。这些氧化物一般呈黄红的各种色调。在还原气氛下, 可能形成较低价的氧化物如Fe3O4和FeO。从而呈黑色或蓝黑色。在焙烧青砖时, 将砖在还原气氛中烧成, 以保证生成低价Fe2O3使砖呈蓝黑色。FeO在比较低的温度 (600℃~700℃) 下与粘土矿物反应形成铁尖晶石、单钙亚铁酸盐、铁橄榄石等。

当烧成青砖时, 除在最后阶段外, 并不一定要采用还原焰。通常将砖坯在氧化焰中加热到900℃ (有一系列随之而来的优点:燃料消耗少, 并且大大减少了烟) , 而仅从900℃开始到最终温度时需要强的还原性气氛。

高价铁的氧化物, 在高温下, 也可能失氧, 甚至在非还原性气氛中。例如在1 300℃时, 在空气中氧的比例下就能使高价铁的氧化物分解和生成铁的氧化物。这使制品呈现暗褐色或黑色。然而大多数易熔粘土制品的焙烧通常不能超过1 200℃, 并且其结束阶段通常是氧化性的, 因此生成的颜色是高价铁的氧化物引起的。所获得的色调可能在一个很宽的范围内变动, 这取决于粘土中铁的氧化物的数量和粒子的细度, 以及它们与粘土混合的分散程度, 取决于粘土的组成和联生矿物, 取决于焙烧温度。

含5%~9%铁的氧化物、含10%~22%铝的氧化物以及可以忽略不计的氧化钙的粘土, 烧结后形成红色, 温度越高, 颜色就越暗。

生石灰对于含有大约4%~5%Fe2O3的砖粘土的颜色有“漂白”效应。

当粘土具有高达20%的氧化钙时, 这些粘土虽然含有大约4%~5%的Fe2O3, 但能生产出几乎是白色的砖。

3.2 黑心

在砖的生产过程中, 如果预先将燃料掺入砖坯, 在烧成的砖中, 往往会出现黑心现象。

黑心大致可分两种。

第一种是“欠火黑心”, 心为灰黄色, 与泥土的颜色相似。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焙烧温度和时间没有达到预定的要求。“欠火黑心”的砖结构松散, 强度很低, 属于次、废品。

第二种是“过火黑心”, 心为深蓝色或蓝褐色。实际上在正常焙烧情况下也会产生这种黑心。并且它是普遍存在的。以下讨论的黑心就是指这种黑心。

在砖坯中的内燃料燃烧时, 砖坯表面层的燃料首先燃烧, 砖坯表面层的温度高于砖坯内层的温度。在砖坯表面的高温区域内, 发生吸热反应CO2+C→2CO在砖坯内层的低温区域内, 这个反应向相反的方向进行2CO→CO2+C, 即发生CO离解为CO2和自然碳。在分压差作用下, CO由砖坯的表面向砖坯的内层扩散 (由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扩散) , 在砖坯内层CO离解成自由碳与CO2, CO2又由砖坯内层扩散到砖坯表面来 (由低温区向高温区域扩散) , 并与固体碳反应又生成CO。砖坯在窑内焙烧时, 在这个双向过程的作用下碳由砖的表面层移到了内层, 在内层碳的浓度增加并形成强的还原性气氛。

一般说来, 在易熔粘土中均含有较多的铁的氧化物。在焙烧砖时, 窑内气氛是强氧化气氛, 砖表面层中的铁以高价Fe2O3的形式存在, 故一般砖呈红色, 由于内燃料燃烧的特殊情况, 在砖坯的内部形成了强还原性气氛, 因此在砖内层Fe2O3被还原成低价的Fe2O3。

这就是内燃烧砖黑心的成因。

在焙烧内燃砖时, 燃料的燃烧主要靠砖坯的孔隙进行气体扩散来进行, 因此内燃料必须在这些气孔被高温液相封闭前燃尽, 在砖坯内部不形成强的还原性气氛, 就可以大大减轻黑心。为此, 必须在工艺上采取一系列必要的措施。其中包括延长焙烧时间, 延长保温时间, 提高焙烧温度, 减薄制品的厚度 (生产多孔或空心制品) 等等。

3.3 起霜

在粘土砖的表面经常形成一层白色的沉积物, 这种现象称为起霜。起霜是砖内存在可溶性盐类的结果。最常见的盐类是硫酸盐, 其次是钙、镁、钾和钠的碳酸盐。砖内含有的可溶性盐类越多, 就越容易起霜。

起霜是有害的。由于可溶性盐的重复数次的结晶、溶解和再结晶的过程, 使砖的表面出现与水在砖表面结冰极为相似的破坏现象, 严重的会产生鱼鳞状的剥落, 从而影响了建筑物的耐久性。

一般认为, 原料中硫化物的含量小于1%时可避免泛霜之害。

3.4 起泡

起泡是砖瓦制品在焙烧的烧结阶段中产生的变形现象。它是由于制品内部产生气体而造成的。起泡有两个条件是必需的:产生气体的反应必须有足够的速度;必须有粘性玻璃质的存在。第一是产生的气体不能透过孔隙完全逸散, 第二则是产生压力, 使制品发生变形。

粘土砖在焙烧中产生气体的几种反应多在粘土尚未开始烧结和大量熔化之前发生, 因此气体的逸出不会使制品变形。但当熔烧速度过快时, 熔体形成过早, 固相反应生成的气体无法透过高粘度的熔体逸出, 制品就膨胀起泡。

产生气体的反应包括:

碳酸盐的分解, 例如:

硫酸盐的分解:

铁的高价氧化物的离解:

碳的氧化, 例如:

硫化物的分解, 例如:

FeS2→FeS+S↑ (蒸汽)

水合矿物的离解, 例如:

篇4:和天气有关的疼痛有哪些

※ 寒湿腰痛

每逢阴雨、寒冷的天气,寒湿腰痛则明显加剧。因为在阴雨寒冷的天气下,湿度很大(一般都在80%以上),气温较低,寒湿之邪容易侵袭腰部,使得经络阻塞,气血不畅,加之寒性收引,湿性重着,故腰部冷痛。这类腰痛有两个特点:一是静卧疼痛不减,甚至加重,因为人卧床之时,其性凝滞的湿邪容易停滞;二是天气温和晴朗时,疼痛会自动减轻。寒湿腰痛可用甘姜苓术汤治疗,如伴有便泄,疗方可用龟樗汤(龟板、樗白皮、苍术、滑石、白芍、香附等)。

※ 湿热腰痛

这类腰痛主要发生在夏日雨季,天气特征是温度高、湿度大但风速小,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或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夏季最为明显。这种天气下,人体蒸发排热较慢,暑湿之邪极易侵入腰髋,所以痛处还伴有热感。盛夏之时,也有因多食油腻奶甜之物,从而里外湿热相合而导致湿热腰痛,一般症状是肢节红肿、烦热口渴、小便短赤,中医疗方可用二妙散(苍术、黄柏)加味。

※ 风湿腰痛

夏季坐卧湿地,雨天顶风冒雨,或者经常野外露宿、在水湿环境(如井下、水库边)工作,这些都是导致风湿腰痛的直接原因。风湿之邪或袭于人体肌表,或常著于腰间,从而导致腰痛,并常伴有寒热。有时风湿阻于肾经,不仅疼痛加重,而且因腰背拘急,人体难以活动。治疗风湿腰痛可用独活寄生汤。

预防外邪侵袭导致的腰痛,必须根据四季气候特征,合理安排衣食住行:冬春季须防风寒,注意保暖,尤其须防“春寒”和“倒春寒”天气;夏秋季应注意饮食,不贪凉喜冷,冒雨涉水或劳作出汗后,应立即擦身换衣,最好能服用生姜红糖茶,以便发散风寒湿气。发生腰痛后,要及时就诊,根据腰痛类型,对症下药。

腹痛作为临床最常见的病症之一,涉及人体的胃、肠、胆、胰腺、膀胱和妇女盆腔、卵巢等许多部位。传统中医认为,腹痛的病机分为外感内伤和虫积食滞,但病人体质以及天气、气候对腹痛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热气留于小肠,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在众多腹痛中,以胃脘痛(包括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等)的比例最高。临床实践表明,胃脘痛的发作和加重,以寒冷季节频率较大,寒冷季节中又以冷、暖锋过境时机率最高,显然,温度及其变化幅度是影响胃脘痛的主要气象因子。因而在预防胃脘痛时,就要注意天气情况(冬季尤其要注意寒潮天气),当天气骤变时,就要及时更换衣被。

最近,国内医疗和气象专家合作研究发现:胃溃疡的发病具有随着气象因子的变化而变化的特点:秋、冬季为高发期,冬季高发过程与气压极大值和气温极高值有关;秋季高发过程与气温和气压的变化幅度有关。根据这一结论,患者可以根据气象预报提前进行预防,从而减轻痛苦,减少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在肠、胆、胰腺疾病中,由饮食不洁、不节所致的比例较大。夏季长时间的高温高湿,食物最易不洁(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最适宜在37度左右的环境下生长繁殖),人在暑湿熏蒸下,倘食入腐败变质之物,即发生腹痛、呕吐、高热等症;胆囊炎、胰腺炎的发作,常常发生在暴饮暴食之后,但湿热、寒冷也是诱发因素。

医疗气象专家研究还发现,一些强烈的腹痛常与天气状况有关:阑尾炎在锋面过境、空气垂直对流强烈、低气压的天气下容易发作;胆结石绞痛也容易发作于湿度高、低气压的天气;而膀胱绞痛在冬天云层较厚、夏季雷雨之时发作频率最高。

许多妇科病都表现为腹痛,许多妇科病也都是“气象病”。例如,妇女在经期、产褥期内,逢寒冷气候,衣着不著;逢湿热雨季,冒雨涉水,寒邪都会趁机入侵,从而可致月经不调、痛经等病,腹痛也就在所难免。

篇5:有关努力的谚语有哪些

1、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2、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

3、如果把才华比作剑,那么勤奋就是磨刀石。

4、疾风知劲草,困难显英雄。

5、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6、观念的新旧,意味着能否接受新生事物。

7、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8、最成功的人往往就是敢冒大险的人。

9、不怕家里穷,只怕出懒虫。

10、月凭日光亮,人凭志气壮。

11、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12、风浪里试舵手,困难中识英雄。

13、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14、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15、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16、只有冻死的苍蝇,没有累死的蜜蜂。

17、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18、风吹不动泰山,雨打不弯青松。

19、不要企图永远活下去,你不会成功的。

20、心如磐石固,志比松柏坚。

21、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

22、水深难见底,虎死不倒威。

23、寒冷到了极致时,太阳就要光临。

24、成功是努力的结晶,只有努力才会有成功。

25、发明的秘诀在不断的努力。

26、瞄准还不是射中,起跑还不算到达。

27、只给君子看门,不给小人当家。

28、失败的人往往都是一些有德失心的人。

29、浪费时间是所有支出中最奢侈及最昂贵的。

30、人穷可致富,志高能成事。

31、不怕百战失利,就怕灰心丧气。

32、好马要是三年不骑,会比驴子还笨。

33、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34、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35、自信就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36、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37、只有上不去的天,没有过不去的山。

38、家有一双勤俭手,一年四季不用愁。

39、不要做幻想的乞丐,要做幸福的创造者。

40、在避风的港湾里,找不到昂扬的帆。

41、改变你的想法,就会改变你的世界。

42、勇士的心胸,能容下大海。

43、要为天下奇男子,须历人间万里程。

44、执志不绝群,则不能臻成功铭弘勋。

45、没有做不好的事;只有做不好事的人。

46、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

47、工作所给你的,要比你为它付出的更多。

48、高傲自大是成功的流沙。

49、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50、人生不怕重来,就怕没有将来。

51、将诚实当成一门艺术,应加以很好的利用。

52、成功网罗着大量的过失。

53、不经风雨不成材,不经高温不成钢。

54、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

55、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56、高山挡不住太阳,困难吓不倒英雄。

57、宝剑锋从磨利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58、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59、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60、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61、成功是结果,而不是目的。

62、鸟往明处飞,人往高处去。

63、勤勉的人,能把万物化为黄金。

64、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篇6:有关祝福的谚语有哪些

1、事事顺心

2、一马当先

3、满院春光

4、客似云来

5、五福临门

6、如写阳春

7、春暖花开

8、杏花春雨

9、意气风发

10、天上双星

11、春秋鼎盛

12、野云归岫

13、工作顺利

14、春华秋实

15、金玉满堂

16、教子有方

17、香飘四季

18、奉觞上寿

19、文定吉祥

20、开门大吉

21、龙马精神

22、多财满家

23、凤凰于飞

24、瑞雪迎春

25、平安无恙

26、春光播福

27、春风一度

28、家庭幸福

29、福如东海

30、心心相印

31、生活幸福

32、四时喜庆

33、家肥屋润

34、日月长明

35、秋月春风

36、春深似海

37、鹤算同添

38、如坐春风

39、春树暮云

40、万事胜意

41、必定如意

42、福寿安康

43、母仪典范

44、合家幸福

45、风舒柳眼

46、梅开五福

47、春蚓秋蛇

48、家庭和睦

49、弓冶家声

篇7:有关卫生的谚语有哪些

活动好比灵芝草,何苦去把仙方找。

药难医假病,酒不解真愁。

称砣虽小压千斤,苍蝇虽小是病根。

生瓜梨枣,多吃不好。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机器不擦要生锈,卫生不讲要短寿。

机器不擦要生锈,人不卫生要短寿。

有病早治,省钱省事。

碗筷洗净,不生疾病。

天热莫把生水喝,免得肠胃受折磨。

卫生搞得好,疾病不来找。

不吸烟,不喝酒,病魔见了绕道走。

疟子鬼、三条腿,谁吃黄瓜跟着谁。

疮大疮小,出脓就好。

锻炼是灵丹,卫生是妙药。

锻炼是健康的基础,卫生是健康的保证。

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

肚子八分饱,不用把医找。

人橱先洗手,饭后要漱口。

好酒不过量,好菜不过食。

预防伤寒病,吃喝要干净。

预防肠道传染病,要把蚊蝇消灭净。

食不言,寝不语。

喝开水,吃熟菜,不拉肚子不受害。

饭后走百步,永不进药铺。

常洗衣裳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

养病如养虎,治病如抽丝。

酒吃头杯,茶吃二盏。

吃饭先喝汤,肠胃不受伤。

节食以去病,寡欲以延年。

烟伤肺、酒伤肝,色刮骨、气伤神。

春不减衣,秋不加冠。

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

吃瓜果,要洗净,吃得卫生少生病。

不干不净、吃了生病,干干净净、吃了没病。

火星怕蔓延,疾病怕传染。

饮食讲卫生,一熟二鲜三干净。

常吃葱和蒜,身体强又健。

生水病菌多,烧开才能喝。

疮大疮小,出脓就好。

臭鱼烂虾,害病冤家。

什么都缺别缺钱,什么都有别有病。

秤砣虽小重千斤,蚊蝇虽小是病根。

吃药不忌嘴,跑断太医腿。

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

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春不减衣,秋不加冠。

锻炼是健康的基础,卫生是健康的保证。

破梨烂枣,吃了不好。

萝卜上了街,大夫没买卖。

预防肠道传染病,要把蚊蝇消灭净。

无事勤扫屋,强如上药铺。

饭后走百步,永不进药铺。

锻炼不刻苦,纸上画老虎。

灭虱无窍,洗衣换袄。

碗筷洗净,不生疾病。

喝开水、吃热饭,身体健康无病害。

刀越磨越亮,体越练越壮。

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一颗牙齿坏,满口牙受害。

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

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要少。

不脏不净,吃了生病。

冻冻晒晒身体壮,捂捂盖盖脸发黄。

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

机器不擦要生锈,人不卫生要短寿。

烫衣洗袄,虱子不咬。

太阳是个宝,常晒身体好。

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生瓜梨枣,多吃不好。

饱食胃不展,负腹腹自安。

★ 卫生健康民间谚语

★ 关于卫生的谚语趣味谚语

★ 谚语大全

★ 常用谚语

★ 卫生标语

篇8:与动物有关的英汉谚语比较

谚语是一个民族前辈在历史的长河里沉淀下来的宝贵经验, 是该民族文化、民族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智慧的体现。谚语取材广泛, 风格多变, 语言简练, 寓意深刻, 特别是包含动物的谚语, 生动形象, 贴近生活, 给我们生活的导向。根据谢大任所著的《精选英语谚语3000句》的统计, 包含动物的谚语占了谚语总量的7.4%, 所占比例最大, 与宋京生在其他的谚语书籍统计中的结果保持一致。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人类本身就是由动物进化而来, 在日常生活中, 与动物的关系一向密切。在与动物朝夕相处的过程中, 人们逐渐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并把动物的外貌、行为习惯、品质特征等与身边的人或某些社会现象联系起来, 于是, 包含动物的谚语应运而生。如:

Care kills a cat.

忧虑愁死猫。

但并不是所有的谚语都是根据字面意义来理解, 有一类谚语常作隐喻性理解, 如:

He dare not say “Boo” to a goose.

在鹅面前也不敢“呸”一声。/胆小软弱。

在此谚语中, goose的潜在意义是“无力之人”。这类谚语常具有一定的国俗语义。“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 它反映使用该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 具有民族文化的特色。也就是说, 语义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增添了附加的民族文化色彩, 离开民族文化背景难以理解语言单位的含义。由于地域文化、历史风貌、价值体系、神话传说等不同, 具有相同国俗语言的动物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毕竟是同少异多, 这就给理解英语动物谚语, 即需要做隐喻性理解的谚语带来困难。” (该段引自王德春的《国俗语义学略论》) 本文从分析英语动物谚语的国俗语义着手, 分析包含10常见动物的谚语。同时, 大部分谚语给出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翻译:第一种主要是按字面直接翻译, 第二种则是其谚语所映射的涵义。当然, 想要确切地把握谚语的涵义, 还需根据其具体的语境而定。

1谚语中的动物形象

这里的动物形象, 是指在不同的民族文化圈中, 对动物所具有的感情色彩和评价在谚语中的具体体现。

(1) Mouse老鼠。

提及老鼠, 中国人心目中立即浮想起胆小怯懦的形象, 谚语中也常被比喻为做坏事的人。比如大家熟悉的“老鼠过街, 人人喊打”, “老鼠看仓, 看个精光” 用来比喻监守自盗的人, “老鼠怕天亮”比喻暗中干坏事的人害怕自己的恶行暴露。同样, 在英语语言体系中, 老鼠也常常隐喻胆小的人或懦夫。比如:

A mouse may help a lion.

老鼠可以助狮子一臂之力。弱者也有帮助强者之际。

Burn not your house to rid it of the mouse.

不可焚屋驱鼠。投鼠忌器。切勿因小失大。

(2) Donkey驴。英、汉语里国俗语义基本相同:隐喻愚蠢或固执呆板的人。

If a donkey brays at you, don’t bray at him.

倘若驴子朝你吼, 你别对着驴子叫。/傻瓜惹着你, 你别跟他纠缠。

(3) Goose鹅。

英语文化里, 鹅代表自负和愚蠢。因此, goose常常被用来指“傻瓜”、“笨蛋”或“无价值的东西”, 这与汉语里笨鹅的意思相同。

It is a silly goose that comes to the fox’s sermon.

只有呆鹅才去听狐狸说教。

Every man thinks his own geese swans.

每个人都把自己的鹅想像为天鹅。/言过其实。

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

杀鸡取金蛋。/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4) Fox狐狸。

狐狸是非常聪明的动物, 在英、汉语里它都是狡猾和诡计的象征。如中文谚语中说“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 “狐狸的尾巴总是藏不住的”, “要想逮住狐狸, 就必须比狐狸还要狡猾”。狐狸在英语中还往往隐喻狡猾的人或诡计多端的人。比如:

Old foxes want no tutors.

老狐狸不需要教师。

A fox is not taken twice in the same snare.

狐狸不会再同一个陷阱中被提两次。

The fox knew too much, that’s how he lost his tail.

狐狸懂得的诡计太多, 丢掉了自己的尾巴。机关算尽太聪明, 反误了卿卿性命。

When the fox preaches, take care of your geese.

狐狸在说教, 当心鹅偷掉。笑里藏刀。口蜜腹剑。黄鼠狼给鸡拜年。

If you deal with a fox, think of his tricks.

假如你与狐狸打交道, 要想到它的花招。狡猾的人要不断耍花招, 要好好应付。

(5) Dog狗。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 狗是一种卑微的动物, 狗在汉语谚语中也出现得相当频繁, 但汉语中与狗有关的谚语大都含有贬义。比如大家所熟知的“狗改不了吃屎, 狼改不了吃人”,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狗肉上不了正席, 稀泥巴糊不上壁”等等。在西方人价值观中, 狗是很普通的家庭动物, 他一般被人认为是友好、可爱、忠诚的象征。而且狗也常常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人。英语谚语中说:

An old dog barks not in vain.

老犬不空吠老年人做事有经验。

Be ware of a silent dog and still water.

警惕无声之狗会咬人, 平静之水会覆舟。提防那些不动声色的人。

Every dog has his day.

每只狗都有它的好时光。凡人皆有得意日。

Give a dog an illa bad name and hang him.

给一只狗一条罪状, 然后把它吊死。给人定一条罪状, 再把他处死, 并不太难。

(6) Cat猫。

中国人喜欢猫, 用馋嘴猫来比喻贪吃的人, 常含有亲昵的意思;有的人养猫为了抓老鼠, 所以猫在中国人眼中有忠臣的意思, 比如“黑猫白猫, 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也有很多贵夫人养猫, 所以猫也是富贵高傲干净的象征。与中国人喜欢猫的观念相反, 西方人把猫比喻成心地恶毒的女人, 也有些人认为它们懒惰又贪婪。在英美文化中, 常被比喻作各种类型的人, 其含义根据具体语境而定。

A cat in gloves catches no mice.

戴着手套的猫, 抓不到老鼠。/四体不勤的人, 什么事也做不出来。

A cat may look at a king.

猫也可以看国王。/地位虽然不同, 人与人应该平等。

All cats are grey in the dark (or in the night) .

所有的猫在黑暗中都是灰色的。/人未成名时, 很难看出什么差别。

The cat would eat fish, but would not wet her feet.

猫儿爱吃鱼, 却怕爪弄湿。/想要又不敢。/想得到某样东西, 但是又怕麻烦而不愿动手。

2中英谚语中动物的使用偏好

这里的使用偏好, 是指在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圈中, 通过动物来表达生活经验、事物道理时在谚语里的具体使用情况。

(1) Crab螃蟹。

汉语谚语中没有提及螃蟹的谚语, 但螃蟹在英语谚语中隐喻脾气乖戾、吹毛求疵、满腹牢骚或横行霸道的人。

You cannot make a crab walk straight.

你不能让螃蟹直着走。/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

(2) Lark云雀。云雀在英语里是报晓之鸟和自由、欢乐的象征。

Go to bed with the lamb and rise with the lark.

随羔羊就寝, 同云雀起床。/早睡早起。

Loves live by love, as larks live by leeks.

情人靠爱情生活, 云雀靠韭葱生活。

(3) Hen母鸡。母鸡象征母爱。英语中hen也用来隐喻爱讲闲话、管闲事的人。

He that would have eggs must endure the cackling of hens.

谁要吃鸡蛋, 得耐鸡声烦。欲图逸, 得先劳。/欲享乐, 须辛苦。

Never cackle till your eggs is laid.

鸡蛋未下莫咯咯啼。/事未成功切莫宣扬。/事竟成, 才声张。

One chick keeps a hen busy.

一只小鸡已够母鸡辛忙。/一个孩子已够母亲操心。

(4) Mare母马, 牝马。

英语俚语里以mare比喻女人, 另外, mare也有“愚笨、无知”的涵义。英语中还用the grey mare隐喻“比丈夫厉害的妻子”或“管束着丈夫的女人”。

Money marks the mare to go.

钱能让牡马走。/有钱能使鬼推磨。/钱可通神。

The grey mare is the better horse.

牝鸡司晨, 其妻胜夫。

3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 可以发现中英谚语中常出现的动物, 有些在种类还是数量上都非常相近, 他们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和使用偏好, 既有基于动物本身习性的相同之处, 又体现了两种国情决定的动物所具有的特点以及两种语言本身的语言习惯表达方式。了解背后所包涵的不同民族文化下的潜在感情色彩和价值观以及使用偏好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语言的精髓。

摘要:谚语是一个民族广大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总结的智慧结晶, 包含动物名称的谚语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对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的比较, 分析中西方在通过动物来表达生活经验、事物道理时所具有的使用特点, 比较同一种动物在两种语言体系中, 人们对它们的感情色彩和评价是否一致, 从而更好地了解中西方动物形象的使用偏好。

关键词:谚语,特点,使用偏好

参考文献

[1]谢大任.精选英语谚语3000句[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87.

[2]宋京生.汉英动物谚语比较[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1) .

[3]Chen Shouzhen.Cultural differenc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J].Journal of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4, (1) :8-9.

[4]Hong Ping.English Idioms and Western Cultur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5]郭著章.布鲁尔动物词语初探[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上一篇:脱贫攻坚民主生活会个人发言提纲汇报下一篇:【实用】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