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秋雨的日记

2024-04-20

描写秋雨的日记(精选6篇)

篇1:描写秋雨的日记

从立秋那天开始,淅淅沥沥的秋雨就下个不停,一直连续了好几天,温度也有了明显的下降。啊!秋天来了。

在立秋的前一个晚上,秋风呼呼的刮着,刮走了夏天的炎热,带来了秋天的一丝凉意。早晨,我刚下床,“阿嚏!啊!好冷啊。”冻得我赶紧穿了件长袖衣服。我来到窗口,看见外面竟然下雨了。

这时候,一阵风吹过,把调皮的雨珠吹进了屋子里,落在了的我的脸上。“啊!好凉。”。“李锦函,妈妈去上班了,你在家里学习。”“哦!”我漫不经心的回答了一声。心依然在外面。过了一会,我回过头来。“妈妈,你干嘛穿长裤呀,你不觉得热吗?”我说。“天气预报说今天温度也不超过二十五度,而且一直到星期天都会下雨。”看来秋天真的来了,一场秋雨一阵凉。

篇2:描写秋雨的日记

一出门一阵吹过的凉风钻入我的衣服,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战。天上阴云密布,就连平日带给人们温暖的太阳,也好像着了凉一样,盖着又厚又暖的云被躲在屋里不出来。

低下头,再一看地下本来蒙着一层灰的红砖也像洗了一次痛快澡似的,露出了红红的本色。

大街上的行人少了很多。大概是被冻的吧。都躲在家里怕冷不出来了。路边曾经叶茂枝繁的小树,有的叶子也变黄了,甚至有的叶子怕冷早早的回到土地妈妈的怀抱。

天空之上雷公公似乎已经睡了,而雨母却趴在床边,望着人间秋雨垂涎欲滴······

篇3:描写秋雨的日记

关键词:伦敦与巴黎日记,郭嵩焘,西方近代工业设计

郭嵩焘在出使英法使节期间撰写的《伦敦与巴黎日记》中, 既记载与描述了其所见所闻驻在国的“风土人情”, 也记录与描述了大量的西方工业设计, 其中有不少设计品类代表了当时世界上工业领域科技、材料和设计的最高水平。郭嵩焘通过使西日记中记载与描述把当时西方工业设计传播到了中国, 促进了中国人对西方工业设计的认识, 促进了中国现代设计的萌芽和社会发展。

《伦敦和巴黎日记》记录时间始于光绪二年十月十七日, 终于光绪五年三月初五日, 其在书中对出使西方过程中所见到的工业设计产品归纳起来, 可分为工业产品和日常生活用品两大类。

一、工业产品设计

郭嵩焘在《伦敦与巴黎日记》中记录了大量的工业产品设计, 涉及到了军事、工业、交通、农业、印刷业等方面。从作者的整理搜集的资料来看, 郭嵩焘明确记录的工业产品设计条目就有多达84项 (次) 。在郭嵩焘接触和记录的工业产品设计中, 军事工业产品和与军事有关的工业产品居多, 这原因也是和当时其所处时代和环境密不可分的。1840年以后, 鉴于西方国家的军事入侵屡屡从海上袭来, 清廷洋务派决心“师夷长技以制夷”1加速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作为和曾国藩、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员有密切来往的郭嵩焘, 自身也和操办洋务有密切关系, 出国之后自然对考察西方军事工业和机械制造等相关内容更为关切。此外, 《伦敦与巴黎日记》也记录了大量现代工业基础设备。比如水压机、蒸汽机、钻床、旋船等。洋务运动的贡献和意义不仅仅在于近代中国尝试用西式装备实现军事的现代化, 数十年的进展更是积累了一批近代民用和军用工业遗产。例如现在位于上海的江南造船厂 (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就是洋务运动筹建并留存发展至今最有代表性近代工业企业之一, 被称作“中华第一厂”。江南造船厂筹建于1865年, 前身是江南制造局。创建江南制造局的想法和目的, 李鸿章在1864年10月11日《复陈筱航侍御》就有所记述“鸿章所虑者, 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于中国”“若不及早自强”“可危实甚”。2由此可见, 自怀“自强”“御侮”的洋务派先行者是以何种沉重、忧虑和热切的心情来西方考察, 他们也就理所当然很少会对各种设计产品的进行艺术和艺术层面的思考, 而仅仅停留在科技层面。

二、日常生活用品设计

相对于大量条目的工业设计产品的记载, 郭嵩焘在《伦敦与巴黎日记》中对日常生活产品的记录相对就显得没那么丰富, 主要涉及科学仪器、通讯器材、印刷用品等方面。目前, 笔者搜集整理的条目总计有53项 (次) 。郭嵩焘一行于1877年1月21日抵达伦敦, 1878年4月27日由伦敦到达巴黎, 此时巴黎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当年巴黎世界博览会的开幕准备, 大量新奇的工业产品、科技发明都纷纷云集于巴黎一地, 使得郭嵩焘一行有机会目睹当时世界范围最新奇的发明和最先进的设计。郭嵩焘在巴黎参观了世博会场馆, 随后在返回伦敦数日后这回巴黎。在返回巴黎前, 郭一行人在茶会上见到了当时刚由爱迪生发明不到半年的留声机, 不但成为了接触留声机最早的中国人, 更是直接与爱迪生会面, 当场由发明家本人为这位清朝外交官演示留声机操作, 并解释留声机的发声原理。郭嵩焘在伦敦驻留时期, 就已听闻贝尔发明电话机的新闻, 并试用了电话, 到达巴黎以后又再次试用了准备作为世博会展品的电话。电话和留声机的发明对现代社会生活都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 电话机直到目前依旧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件产品。

三、结论

郭嵩焘在《巴黎与伦敦日记》中记载与描述的西方工业设计是19世纪70年代之前的西方工业设计, 较为真实和较客观, 是近代西方工业设计在近代中国传播与影响的重要历史史实。但郭嵩焘日记对西方工业设计的记载与描述也有其局限性, 即他对于西方工业设计的思考主要是在科技层面的认同, 对不少工业设计类型和设计师等的表述仍然把它 (他) 们看作匠事, 或匠人的行为与方式。“所业不过工匠”“始知其人一工匠也”和诸如“匠首”“刻工”“画工”等之类的词汇与话语多次出现, 足见其思想的局限性。这既有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也有他思想本身的原因。毕竟郭嵩焘本人是出生于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 其艺术思想与观念等受到中国儒家传统思想的教化、影响等是根深蒂固的, 不可能跳出“道”“器”尊卑关系和轻视工艺设计等思想窠臼。但总体看来, 郭嵩焘在日记中对西方工业设计的认同和进行中西比较研究, 较深刻地反映了他对西方的火车、轮船、印刷机器等等工业设计具有较高的观察力和思考程度较深;尤其是他出国之后, 通过亲自观察、亲身体验、真正认识和感悟到了西方科技、设计等“心思之巧”“各出新意”“出奇无穷”, 大大超出了其之前、同时和后来的驻外官员的日记和思想, 体现出了其思想、观念的先进性、超前性。

郭嵩焘使西日记记载与描述的西方工业设计和对洋务运动的影响等, 对当代与未来中国引进西方先进的工业设计和发展民族工业设计等方面, 也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对当代和未来的中国设计发展而言, 要想跻身世界工业设计强国行列, 首先需要的是一个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扎实的基础科学研究。郭嵩焘所处的晚清时期, 中国科学技术和工业基础都极其薄弱, 在这样的条件之下本国的工业设计很难发展即是例证。我国近些年来在制造业的投入逐渐加强, 已经成为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制造业大国, 而何时将制造业大国发展成工业设计强国, 目前来看还尚需时日, 需要进一步努力。

当今的中国既不是百年前积贫积弱的旧田地, 国力也非当年可及。但在国际制造业和工业设计竞争中面临的形势依旧严峻, 切不可再坐拥“天朝上国”的念头, 或者再像洋务派一样, 将国外先进工业设计秉持“拿来主义”而失去了自身对其先进性成因的分析和思考, 需要我们切实消除“山寨大国”对我国工业设计发展的不利影响和错误思维, 探寻出一条自主创新的工业设计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日记》.载钟叔河编《走向世界丛书》 (Ⅳ) [M].岳麓书社, 2008.

[2]李鸿章.李文忠公全集[M].文海出版社, 1954.

[3]魏源.海国图志[M].岳麓书社, 1998.

篇4:不一样的秋雨

大自然中的秋雨变化多端,而在著名作家张爱玲眼中,秋雨是这样的,“像银灰色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掉了的白粉”,“宿舍墙外一带种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着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熏蒸的雨天”。

在我的眼中,秋天的雨是这样的——

它走到田野中,成片的稻谷像饿极了的孩子,贪婪地吮吸着这秋天的甘露,长大、成熟,将田野装饰成金色的海洋。

它走到果园里,像一个魔术师,把一簇簇珍珠似的葡萄变红、变紫,变成一串串美丽的宝石,带着甜到心里的滋味;而一旁的柿子害羞地涨红了脸,把人们逗得呵呵笑;石榴则像喝醉了的大汉,红着脸,在风雨中快乐地摇摆……

它走进山野,穿着金色迷你裙的银杏叶微笑着迎接它,漫山遍野火苗似的枫叶向它点头。

它走到小溪旁,一些落叶如同小船漂浮在水上,随着它的伴奏,高兴地哼着歌儿向远方驶去。

它走到农民伯伯的身旁,农民伯伯望着田野中的金色稻浪,伸出双手,捧着它,欣慰地微笑着……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秋雨、不一样的秋雨!它给我们带来了秋天这美好的收获季节!

篇5:描写秋雨的日记500字

果然,我正要吃饭呢,雨点儿就不打声招呼,哼着小曲,下起来了。

我观察着这雨点,说来也奇怪,透过路灯看到的是密密的、斜斜的,连成像针线一样的形状,可是点到地上的时候,就像是无数的神笔同时挥动,霎时绽放出了星星点点的花瓣,过一会儿,花瓣一点点晕染开来,模糊成一片,消了容颜。

秋收已经过去,又到了下一年的播种时节,这洋洋洒洒、不大不小、不急不缓的雨滴也恰到好处地为刚入土的庄稼注入生长的希望。

与绵绵的春雨相比,秋雨多了份从容,不骄不躁,是我喜欢秋雨的原因。天凉了,汗水也能歇歇了,农民谈论的不再是繁忙的农事,终于可以展开眉头笑盈盈地开几句玩笑,拉一些家常了。

夏日里聒噪的蝉儿不知什么时候悄然停止了喧嚣,没有了它们的打扰,再加上一滴一滴的音符演奏的安眠曲萦绕在耳畔,这觉就睡得更香、更甜了!

篇6:描写秋雨的日记

我漫步到被誉为“天下第一江山”的北固湾里的文化长廊,欣赏着一幅幅山水画。其中有一幅十分吸引我,我细细地品味着它,揣摩它的韵味:这是一幅秋景图,一位苍老的渔夫,独自摇着渔船来到湖中央,他虽然戴着一顶斗笠,穿着一身蓑衣,但我依然感觉到萧瑟的秋风、凉凉的细雨给他带去的那份秋的空旷和孤寂。在他的身边有一个酒壶,我仿佛看到了他一边喝着酒,一边仰天大笑,透露出几分逍遥自在,几分孤寂。

我回过神来,依然还沉浸在静谧的长廊中。透过长廊望去,水天一色,那波滔汹涌的长江消失在天际,成为一道银白色的光。寻着那道光走去,我来到了栈桥。这时,天空飘起了蒙蒙细雨,一片金黄的树叶随风飘到了我的手心,随后又和风一起漫无目的地流浪。

突然,一尊三足鼎出现在我的.视线里,我循着它的方向来到了亲水平台。我站在三足鼎旁,顿时感受到了它的气势磅礴。它仿佛是一头威猛的雄狮,正仰天长啸,又好像是一只高大的灰狼在注视着前方,威严无比。

我望着这奔腾不息的江水,心里不禁感慨万千。遥想当年,刘裕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如猛虎下山,是多么威猛!我情不自禁地吟出了那脍炙人口的诗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萧瑟的秋雨湿润了我的眼睛。

上一篇:招宝山作文600字下一篇:乐于平淡 甘于奉献--记劳模刘光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