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作文600字

2024-04-14

五四精神作文600字(共14篇)

篇1:五四精神作文600字

莲的精神-话题作文600字_600字作文

莲拥有着一种高尚,美好的品行,这也正是周敦颐所追求的高尚品行。

做为北宋理学的鼻祖周敦顾,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也还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句子中蕃的意思是多,这大地上是有多少种衣啊,可爱美丽的花十分多,在这里作者写到了莲花的种类多,但是后面的语段中,却只提起到了三种花,这是因为这三种花是最有代表性的。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牧丹。“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是东晋的诗人,意思是只有陶渊明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更爱牧丹,其实这也是有依据的,在很多诗人的诗中只要写卖花的,大多都是写买牡丹花,因为牧丹花它高贵典雅,外貌美丽大方,所以大家爱的就是牧丹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这一句话才是体现出作者喜爱的是莲,前面的一句都是为作者喜爱莲花而做了铺垫。是啊莲花生长在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泥中,但这一点也没有沾染了莲花的美,但是经过清水的.洗涤也不显得妖艳。香气远闻反而更加清芬,洁净的挺立在那里,若是要欣赏莲花,面对莲花,对莲花敬意也会油然而生。

莲花象征着美好圣清,诗人想要像莲一样,光明磊落,胸怀坦荡,为人正直的品正是周敦颐所追求的。后几句不仅写了莲花的品行,而且还歌讼了他那优秀秀的品行。这世间像诗人那样不求荣华富贵,而是如同莲般幸福,圣神净洁的过一生的人又少而又少。

莲花如同君子一样为人胸怀坦荡,说到君子,连孔子也无数多次的赞美它品行,莲花也不就如孔子所描述的君子一样有着高尚的品行吗?

篇2:五四精神作文600字

阅《人生励志故事》,像是交了无数良师益友。他们成功的例子,让读者深刻了解到失败与成功的真正含义。面对事业的挫折、精神的荒芜、思想的消极、命运的困扰、生活的无助,人类历史上有积极贡献的人们都一步步化解――从制定远大目标到努力付诸行动,从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到认真对待每次人生的挑战,无不深深打动我们,抚慰人们迷茫的心灵,把人们引向正确的道路。

读《史书》,像是观了无数场电影。前人的每一场故事,每一场战争皆使后人有所收益。从古人类进化起,人类的体质和智力不断加强和提高,人民生活状况一天一天改变。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途中,史书更能予以人借鉴。

览《散文》、《诗集》,像是沐了无数次浴,精辟简洁的文字,却含有深刻的意义。每一首诗词,寥寥数字,仍能表现出鲜明的主题;每一篇文章,写作手法各不相同,仍能引人深入作者所诉的往事。或喜或悲,或幽默或含蓄,或恬静或犀利,鞭辟入里,直指人心。

品《小说》、《笑话》,像是置身舒适的花海。幽默笑话的本质就是让人放松心情。人生路上没有荆棘不算人生,多少挫折把易受伤的人击垮,多少困扰绕于脑海间挥之不去,多少不顺妨碍正常生活……这时能愉悦心灵的书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好的书籍似人类的营养品,在何时都能起到一定作用。烦闷时,可以捧一本书置身于宁静的溪流边,让心中的忧思情绪随着手指翻动书页的瞬间,随溪流逝去;欢乐时,读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让内心更加豁达,溢满甜蜜,就如啜饮一杯香醇缠绵的美酒。夜深人静,月悬天宇时,偶闻切切如蝉咀嚼树叶的读书声,更胜于丝竹鼓乐……

篇3:五四精神作文600字

关键词:“五四精神”,失落,探源,措施

一、课题的来源以及开展活动的目的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不仅是一次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精神”一直具有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去讨论、研究,激励和鼓舞着中国人民奋勇前进。在如今这个经济如此发达的社会,很多人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不再注重追求事物的精神内涵,社会精神层面缺乏。为了真实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五四精神”的传承和弘扬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实践小分队开始了对“寻找失落的五四”这个课题的问卷调查研究。我们希望可以借此活动,重新唤起一些当代大学生以及人们对“五四精神”内涵的认识,牢记“五四”,将“五四精神”继承并发扬下去。

二、当代大学生“五四精神”现状分析

我们本次调查问卷总共设计了20个调查选项,主要针对我院不同年级、系别的学生进行相关的调查,应该说调查的数据是有可信度的。现从中抽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选项来对当代大学生“五四精神”的现状进行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1. 对于“您认为当今大学生还有没有‘五四风骨’”这个问题,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有74%的文科生和65%的理工科生都认为只有小部分人具有“五四风骨”,虽然我们对于这个结果不是很满意,但从中我们也看出了一个问题,同时也让我们反思:“五四”真的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吗?我们真的把“五四”抛弃了吗?有8%的文科生和13%的理工科生认为“五四精神”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为过时,不需要再刻意附加一些东西。而90%的文科生和86%的理工科生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时代发展很快,在之前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应该赋予“五四”新的精神内涵。

2. 当问及“如果您自己可以随意任选一种方式过‘五四’,您会如何选择?”文理工科生中分别有63%和72%的人选择参加或组织一些“五四”纪念活动,剩下的人分别选择的是休闲娱乐、工作或学习、不过、无所谓。在这次问卷调查中,有少部分人在一些选题上都选了“无所谓”这个选项,你不可以妄加评价他们的对与错,但我们还是觉得选“无所谓”这个选项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反映出被调查者的那种散漫的、不积极的心态。作为当代有蓬勃朝气的大学生,我们认为在平常生活中对待周边的人或事,此态度实不可取。

3.当问及“您对大规模纪念、学习‘五四精神’的看法是什么?”69%的文科生和82%的理工科生乐观看待大规模纪念、学习“五四精神”,21%的文科生和15%的理工科生不看好,认为大规模纪念、学习“五四精神”没有意义,而10%和3%的文理工科生认为无所谓,从这个问题上,也反映出文理工科生在对“五四”看法上的轻微差别。之前我们都认为学文的应该对“五四”更了解一点,对“五四精神”会显得更为重视一点,然而结果却是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

4.当问及“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您了解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样的运动?”本以为这样简单的问题得到的答案肯定是没有争议的,可是结果却让我们颇为失望。记得早在中学时,我们就已学习过“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可是还是有8%的文科生和7%的理工科生选择了鸦片战争或辛亥革命,让人惊诧不已。另外,“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可还是各有14%的文理工科生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改革维新运动。在问卷调查中还涉及到其他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诸如“民主和科学就是‘五四运动’中的两大旗帜”,让人眩晕的是竟然有同学选“爱国和革命”,感觉一些耳熟能详的知识,竟然会有如此多的错误。

5. 在问及“您认为当代大学生与当年‘五四’青年相比最缺乏的是什么”时49%的文科生和40%的理工科生认为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是道德修养,51%的文科生和52%的理工科生认为是独立气质,还有些理工科生认为是知识水平等。诚然,“五四”青年身上有许多美德,而我们好多现代大学生身上多多少少都已缺失了这些美德,即使各大高校都一直开展各种道德教育活动,但是现状还是不尽如人意。

针对上面调查所得到的结果,我们不得不说,当硝烟不再,战火燃尽,现如今的“五四精神”已然蜕变得让我们如此之陌生和神伤。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过去!因此,寻找失落的“五四”,唤醒那些混沌而生、无所谓后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他们是祖国的希望,理应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增强爱国主义信念。

三、当代大学生“五四精神”失落感探源

通过此次与在校大学生的面对面交流,我们才真正理解了“五四”,如今早已不是当年的“五四”,当代大学生“五四精神”之所以失落,探源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许多同学对“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的还不够,对“五四精神”也没有了解透彻。“五四精神”是什么?它代表的是为民主奉献自我的果敢,它代表的是为科学百折不挠的坚韧,同时最重要的无疑是青年人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那份强烈的责任感和危机感,而这正是这个时代我们最欠缺的。正是因为一些同学对“五四精神”不是特别重视,并没有将自己视为“五四精神”的传承者,所以才导致“五四精神”与我们越来越远。

2. 我们没有将其置于社会这个大的环境中。“五四”的时候,现代化和新文化还只是一个理想或者刚刚开始建设的事业;而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又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然而,我们的思想既没能深入地了解过去,同时对未来又感到迷茫。所以,发掘“五四精神”的当代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 在我们所分析的所有问卷中,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知道“五四”的核心在于它的爱国主义,但这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于某些大学生来说仅仅只是一个概念,“爱国”,沦落成一个符号。

九十三年前,在天安门前怀抱朴素理想,凭着对祖国的爱而走到一起发出呐喊,让权威颤抖的学长、学姐们不会想到,今天拥有比他们更加优越的条件的一些学弟、学妹们面对危机时的冷漠无知和麻木不仁让人寒心;九十三年前,在艰苦的条件下仅仅为了民主自由而大胆奔走呼号的蔡元培、陈独秀等不会想到,今天的爱国主义对于某些人来说,只是在民族主义的身上披上一件漂亮的外衣而已,至于为了民族而反抗权威和霸道,似乎已化为历史长河中的传说。可悲可叹啊!

四、应对大学生“五四精神”失落感的几点措施

1. 我们今天谈“五四精神”,首要的任务是老老实实地补课,补中国古典学养的课。当我们可以掌握一些“五四”一代的古典学养时,我们也许才有一双古典的眼睛来看清,那一代古人为什么以及如何想象现代化,我们才会真正地认识到两个时代之间的具体的差距,也才会在现实生活中行动起来。[1]只有当我们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封建落后、愚昧黑暗并且对其感到反感和警惕时,我们才会从内心深处为我们的国家的现代化事业报以赞许和支持,才会为造就一个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2. 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爱国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创造精神和奋斗精神都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2]发扬爱国精神就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民族自大主义,激起民族自豪感,树立忧患意识;发扬民主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此外,我们还需要发扬科学精神,实施好“科教兴国”,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发挥科学技术的效能,解放思想,扎扎实实地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3. 重振“五四精神”,要尤其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把“小我”融于“大我”之中,奉献给“大我”,这不正是我们大学生当下所缺少的那一点“气质”吗?那是一个鸟儿在天空中飞翔,鱼儿在江水中游弋的时代。那时的“五四”青年,他们的笑容是灿烂的,他们的声音是清脆的,他们的心灵是透明的,他们的头发是冲冠的,他们与我们是如此的不同,除了惭愧,我们一无所有。我听到了自己的骨头被动啃咬的声音。九十三年后的今天,我们有多少人能真正读懂“五四精神”呢?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我们又有几人能真正领会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呢?我们谈论“五四”,却并不知道“五四”为何物。

五、结语

“五四”爱国主义的真谛应该是:当国家民族面临危机时,它表现为铁与血的激情抗议。然而当“五四”越来越成为一个遥远的价值符号,当“五四精神”离它的本来面目越来越远,离我们越来越远,“五四”的失落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社会发展也失去了一股强大的推力。因此,我们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应该真正注重的是成效,决不能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应还“五四”以其应有之义,五四才能真正的成为“五四”,这关系着民族未来的千秋大事。

如今的领土主权事件,深深刺痛着我们每一个中国同胞的神经,在领土主权受到无情践踏和挑衅的民族危机面前,我们这些热血青年应当拿出几十年前“五四”青年那样的爱国激情,誓死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用理性和爱国之心去重拾“五四”爱国精神,壮我中华之神威!

参考文献

[1]童世骏.西学在中国:五四运动90周年的思考[M].北京:三联书店,2010.

篇4:弘扬干字精神 建设生态家园

过去这里是一个贫困山村,土地贫瘠,山岭光秃,生态脆弱,经济落后,年人均收入不足百元,集体经济一无所有。改革开放引领大梨树村快速发展,干字精神铸就大梨树人创业辉煌。30多年来,老书记、八、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毛丰美带领村民治理荒山,整修水利,兴办集体企业,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生态新村,创造了生态文明骄人业绩。回乡的大学生村官毛正新接任村主任、党委书记后,确立了“生态兴村、全面协调”的发展思路,坚持扎实苦干与科学发展相统一、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并重、改善民生与提高村民素质同步的执政理念,全面推进大梨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集体资产超过3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连续5年突破万元,位居中国名村影响力排行62位。2010年,全村社会总产值10亿元,村可支配财力16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5万元。

这些喜人的变化,最重要的一条是靠一个“干”字。艰苦创业、不懈奋斗的干字精神是大梨树村成功发展的不竭动力。

干就要苦干——弯大腰、流大汗。从上世纪80年代起,大梨树村用20年时间治山治水,重整山河。针对当时山地荒芜、蚕场沙化、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的实际,广泛发动群众,“小突击、大会战、专业队伍常年干”,累计出工10多万人次,动用土石方170多万立方米,靠手刨肩挑,硬是搬掉了20多座山头,开发荒山修建1.6万亩水平梯田,栽植桃、梨、苹果等果树百万株,退蚕植栗1万多亩,建成双万亩果园。同时,持续开展小流域治理,整修河流14公里,治理沟壑百余条,建设水库、塘坝,扩大水域,年蓄水量达到40多万立方米,被授予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先进单位。

干就要实干——重规律、求实效。大梨树村遵循以人为本、发展为要的执政理念,确立“生态兴村、全面协调”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4项生态环境工程:一是绿色农业工程: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建设国家级五味子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实行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种植、无害化生产,获得了中国良好农产品认证和欧盟GAP认证。二是污染治理工程:大梨树村果断关停早期兴建的4户污染企业,恢复旧矿山、厂区植被,搞好生活污水、垃圾设施改造。三是村庄绿化工程:开展植树种草,绿化环境,建成草坪2万多平方米,栽植景观树5万多株,河边路旁绿化60公里,街巷绿化5公里,单位绿化6000平方米,宜林荒山绿化率90%,公路两侧荒山坡面绿化98%,森林覆盖率80%,被授予中国绿色村庄,在中国名村影响评选中“绿色指数”位居第7名。四是舒适宜居工程:大梨树村采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模式建设村民新居6万平方米,入住500户。新区倚山沿路分别为欧式别墅园和二层楼的商业街,彰显现代风格;沿河两岸为仿古民居,呈现出“小桥流水杨柳岸,青砖红柱四合院”的水乡情调。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村庄名片等殊誉。

干就要巧干——讲科学、闯市场。1985年,在中央搞活农村经济的政策指引下,大梨树村冲破城乡分割禁区,挺进城市,在凤城市繁华区建设一座2600平方米5层楼的龙凤宾馆。1992年他们又相继在市内火车站和汽车站交汇处建起1.5万平方米3层楼凤泽大市场和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龙泽农贸中心,年交易额3亿元,实现利润400多万元,安置就业2000多人。

本世纪初,随着人们追求回归自然的需求不断升温,大梨树村巧夺天工,依托双万亩果园,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建设生态农业旅游区。山上果园取名为“花果山”,几座水库命名为“瑶池”、“龟山东湖”、“龙母湖”、“双龙湖”等,形成山水相连的自然景观。建设药王谷、养生坛、18公里绿色长廊、生态采摘园。创办影视城,拍摄了《女人一辈子》等10多部电视剧,打造出生态经济型、生态景观型和生态园林型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新优势。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00万元,被授予国家级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农业公园、辽宁省旅游专业村和游客喜爱的辽宁五十佳景。

几年来,大梨树村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以创建文明村、文明旅游区为载体,大力弘扬艰苦创业、不懈奋斗的干字精神,打造凝聚民心、引领文明的乡村文化。先后建设800平方米的村史馆、6000平方米的文体宫、5万平方米的干字文化广场,用毛泽东“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和邓小平“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激励村民。同时还组建村民艺术团、秧歌队、腰鼓队和篮球队。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中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思想道德教育基地。通过举办采摘节、五味子节、新农村文化节和红歌演唱会,邀请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辽宁电视台“话说天下”和“都市嘉年华”节目组等媒体走进大梨树,承办辽宁省老年运动会和农民运动会闭幕式及部分赛事,组织国内外知名篮球队比赛等文体活动,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推进了大梨树生态文化建设。该村现已初步形成8大特色文化:以西汉武次县遗址和大梨树传说为渊源的历史文化;以纪念中国历代名医的药王谷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以养生坛及养生教育为重点的养生文化;以干字广场为标志的“干”字文化;以展示毛泽东家史和大梨树发展历程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红色旅游文化;以满族民居、歌舞表演为亮点的民俗文化;以吃农家饭菜,住火炕为特色的乡土文化;以果园观光、赏花摘果为品牌的田园文化。2007、2008年,该村村书记应邀坐客经济日报“对话”和央视“小崔说事”栏目,同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共同探讨农村文化建设。2010年,被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

篇5:精神作文600字

第一个举起石斧扑向猛兽的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每个“第一”都把人类带向了新纪元,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所以思想僵化、顽固、保守,不敢争当第一,害怕创“新路”就必然落后,必然挨打。因此,凡事贵在有首创精神。

两干多年前,亚里士多德错误地认为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于是这个观念禁锢了世人二千多年。然而伟大的科学家伽俐略不迷信权威,他经过无数次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规律,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这凭的又是什么?是首创精神!它使科学家硕果累累,使文学家流芳百世,使平凡的劳动产生伟大的业绩。

在我们的学习中,也应有这种首创精神。虽然我们的课本知识是经过漫长岁月的研究,经过世界公认的专家认可的,但其中也不乏有错误之处,也有值得提出疑问的地方。我们不仅要学,而且要疑,要有敢于“创新”的胆识并付诸行动。千万不要过分迷信课本。

天才之所以伟大,就在于能蔑视书本教条,摆脱传统习俗,创造出他们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思想。一个人应当学会更多地发现和观察自己心灵深处那一闪即失的微光,而不仅限于仰视圣贤领空里有目共睹的光辉。令人可惜的是一般人总不留意自己的思想,不知不觉就把创造思想抛弃了。我们不仅要勤于学习,还要善于思考,更要勇于创新。

篇6:精神作文600字

不过,回头想想,它又必须是依附于火的,除了火,再没有别的东西可以使它平静、顺利地走完这从头到脚的一生。在与火相融的那一刻,它的价值也便真正开始体现了,是火,使它从生命的开始到结束都一直充满着光彩,充满着微笑。如果,在它还是一个完整的身躯时,它便害怕自己被燃尽,坚决地与其保持距离,那么,它也就看不到自己那光芒之处了。久而久之,便被当作毫无用处的废弃物扔掉,者岂不是很可悲吗?这错就错在它拒绝选择所谓真正的生命,却把这已是毫无意义与价值的躯壳葬于尘埃之中,这种完结生命的方式未免太仓促了吧?

那么,借物喻人,现在的世人们不就可以分为这两类吗?后者甚至为多了!

在许多人眼里,困境就是一只拦路虎,因此便止住脚步,畏缩不前。其实,有的时候看来,往往看似充满陷阱的事物却充满机会的,这只是一种潜在的机会,是对于勇于拼搏的人敞开的。它是阳光出现之前的一场暴风雨,虽然令人惊心但却很短暂。风雨再大,都会过去,正是因为有些人不理解,所以便永远过不了这个坎,只有在其门外无休止地徘徊了。

我们真应该好好的学学蜡烛精神,不要一看到黑夜就想到魔鬼,要迎难而上与其拼斗。也许你会伤残累累,甚至会失败,但它会象一面镜子照着你,照着你那不屈不挠的雄姿,这样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篇7:精神作文600字

在这些运动员中年龄最大的已经有五十六岁了,年龄最小的竟只有十三岁,为了祖国的荣誉,为了心中的梦想,他们奋勇拼搏,有的甚至带伤上阵。

在女子五十米仰泳比赛中,并不被看好的刘湘“意外”地创造本届亚运会首个世界纪录,点燃了整个雅加达赛场。出乎意料的不止是刘湘,射击队老将惠子程在男子五十米步枪决赛中一度落后第一名六环的情况下,在后半场实现惊天逆转拿到个人首枚亚运会金牌;十六岁的陈一乐在比赛中克服了自由体操放错音乐比赛中断五分钟的突发状况,最终成功问鼎女子体操个人全能;老将孙杨带伤出战,包揽了两百米到一千五百米所有自由泳金牌……他们创造了一个个“意外”、一个个奇迹!

然而这些真的只是“意外”吗?在那光鲜的背后,他们到底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和代价啊?为了迎战亚运会,他们忍住伤痛和枯燥,一次次反复地练习,不断地纠正,一次次挑战自我挑战极限。“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成功的背后是无数的汗水甚至是血和泪。你知道吗?刘湘在四年前曾经遗憾落选仁川亚运会,一直以来的腰伤,让她一度压抑、失落,甚至想过要退役,让她坚持下来的正是坚定的信念。正如她自己所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今后我依然要坚持走自己的路。”

篇8:中考作文的“五四三”法

“五”就是在写作时要做到:讲审题、讲材料、讲写法、讲文体、讲标题。

“讲审题”是关键。审题就是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推敲题目的含义和要求、确定写作的主题、材料、写法的安排、明确写作的文体等等。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只有准确地审题, 才有可能写出高分数的作文。若审题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离题的现象, 就算语言功底多么深厚, 也只能是徒有外表, 与好文章失之交臂, 令人扼腕。

“讲材料”是基础。中考作文的开放性越来越广, 尤其是话题作文, 只要在写作范围之内, 学生想写什么, 就可写什么, 真可谓是“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但要注意, 在纷繁的材料面前, 要学会取舍, 选择能恰当表达内容和中心的典型材料, 做到丰富和具体, 突出中心。切忌面面俱到, 甚至漫无边际。

“讲写法”是重点。一份试卷往往凝聚了命题者精密的心思, 所选定的作文题更是精心的选择, 有着良好的思想导向性和思维发散性, 蕴含着一定的写作素材、切入的角度、多维的创新空间……这时, 就需要快刀斩乱麻, 果断理出头绪, 避虚就实, 使用自己最擅长的写法, 写出自己最熟悉的, 这样才能写好。

“讲文体”是难点。新课标对文体知识的要求不及过去严格, 考试也力求淡化文体, 导致了一些教师不重视文体的教学, 学生掌握的文体知识也薄弱了, 甚至个别学生不懂文体。如大多省、市中考作文的要求均为“自选文体”, 这只是淡化文体, 但不等于不要文体, 而是将选择文体的权力下放给考生, 由考生根据题目和作文要求或个人爱好特长, 自由选择文体, 但一旦选定了文体, 就要符合该文体的写作规律, 不要写出一些非驴非马式的“杂交文”。如写一篇题目为“论诚信”的文章, 很明显这是一篇议论文, 那就不能长篇大段地讲故事, 否则, 就变成了记叙文, 这样的文章怎能得高分?

“讲标题”是点睛之笔。有人说过“看文先看题”、“文题善, 佳作成一半”。可见题目是何等重要。纵观现在的中考或高考, 无论是话题作文, 抑或是材料作文、半命题作文, 其限制少了, 有了许多的开放性和自由度, 但又隐含着必要的限制和要求, 要拟好题目, 亮出第一道风景, 准确把握提示要求必不可少。“题好一半文”, 如半命题作文补题是取胜的关键一步。首先要研究试题前后的提示和要求, 特别是题目后的备选内容和省略号, 打开思路, 慎重选择, 一般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体悟最深的、最能出新意的来填题。而有些半命题作文没有提供备选内容, 那么就要根据对已知条件的理解来补题。

“四”就是文章写好后能达到:文面美、结构美、立意美、语言美。

“文面美”指的是作文的卷面要工整美观。作文的卷面, 如同人的衣着打扮, 给人的是第一印象, 其重要性不容等闲视之。

“结构美”就是指文章的组织结构做到严谨自然、段落清楚、长短适中、完整统一、突出主题。写文章动笔之前, 要对文章思想内容的表达, 如何开头、转接, 各部分先后顺序与详略的安排, 主次材料的穿插, 笔墨轻重和过渡照应的运用, 以至最后怎样结尾等等, 作通盘的考虑, 才能使全文条理贯穿, 首尾呼应, 组织严密, 思想内容繁多而又顺理成章, 言之有序。当然, 构思布局上要回避平淡无奇的形式, 力求新颖有个性, 做到开篇吸引人, 中间打动人, 收篇让人回味无穷, 如此境界的文章最能令评卷老师圈点了。

“立意美”指的是立意要新颖, 推陈出新, 力求创新, 新人耳目。千人一面的文章令人生厌, 自然拿不了高分。如果能避开千篇一律, 立意新颖、独特, 即使水平稍逊, 也能让人耳目为之一新, 面对这样的文章, 评卷教师能不赞赏?

“语言美”指的是行文流畅, 极富文采, 精美简练。因此, 词语生动, 句式灵活,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意蕴, 应称为作文“语言美”的最高境界。但是, 文贵情真, 作文要有真情实感, 讲真话, 抒真情。如果只追求优美词藻的堆砌, 而没有深刻的内涵、丰厚的底蕴, 那也只配作衣架上华丽的衣服。所以, 作文语言既要追求优美的外衣, 更要拥有强壮的体魄。具体表现在作文上, 要用清新自然、生动鲜活的语言, 千万不要写些套话、大话、空话, 那样必定会令人望而生厌, 怎能不丢分呢?

篇9:开放作文教学,培养人文精神

【关键词】关注社会;审视自我;培养人文精神

引导学生将作文介入关于社会,关于自然,关于人生的思考,这是作文教学的一个迫切任务。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开放作文教学,把学生的目光推向社会生活前台去关乎“人”的思考,逐渐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考习惯,陶冶学生情操,让“人”融入“文”,“文”又包蕴着“人”。

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进程

①关注热点焦点,了解时事动态。我们的生活瞬息万变,每一个变化点就是生活的原汁原味之所在,它透露着社会进程的焦灼和艰难,折射着世态百相的曲直方圆。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开设“一周热点纵览”专栏,把从各渠道收集的热点焦点向学生介绍,打印成文下发交流。这些“点”很多都是学生视而不见的世事盲“点”,有别于教科书上的知识,或者是他们视野未及的“风景”。从这些“纵览”中,学生渐渐地认识到:在我们周围,还有一个异常广阔的世界,那里风起云涌,时刻上演着或喜或悲,或忧或乐的“乐曲”。学生在接受这样的认知后,在作文选材时,就会把触角有意识地投向这个多元化的“大海”,摒弃那些老生常谈的琐事。政治、经济、文化等热点,都关乎“人”的思考,潜移默化中就增加了人文精神的含量。

②评论大众话题,引发人文思考。如“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道德信仰危机”、“新农村建设”、“节能减排”、“奥运”等都是很好的大众话题。在教学中应经常引入这些热门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评论思考,激发他们去探索其意义。例如“清华大学刘海洋向棕熊泼硫酸”一事,笔者曾将这一热点引入课堂,要求学生进行思考,谈自己的感想。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了许多有见地有质感的观点,如:学历和道德水平成正比吗?德育重于智育吗?一个合格的人应该是怎样的?此举的真正动机何在?等等。学生讨论很热烈,它激发的是学生对社会进程中“危”的深层思考。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把“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融入到作文选材中,进一步融入自己的生命中。

二、引导学生审视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指的是人对于自身的把握和认识,是对于自我的一种深层思考。一个人自我意识的强弱影响其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自我意识的正确与否,和人文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引导学生去审视自我意识,就是在教育学生学做人,自我意识增强了,作文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就提升了。

①调整价值取向,弘扬浩然正气。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受社会风气影响呈现出狭隘的功利色彩,崇尚名利,追求荣耀,过于急躁和浮动。特别是市场经济大潮和网络的影响,许多美好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消失,人生目标的散漫是许多学生沉湎网络、空乏无聊的原因,因而重塑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尤为重要。应用美好的情感占据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学习“感动中国人物”,鼓励他们尊崇善行、善事、善德,崇尚美、热爱美、赞扬美、追求美,让学生在作文课堂中去感受真情,感悟真理,陶冶性灵,升华思想。学生只有在美好情感和观念的支撑下,才能彰显文字的功力,真正做到“以情动人”。对于学生作文中显露的个性,要去倾心地呵护,密切地关注学生随时迸发出的个性的思维火花。对那些崇尚真善美的闪光点,要充分加以肯定和鼓励,并用尊重学生的民主教学思想火花去照耀自己的作文教学的路子,让作文教学成为培养情感丰富、思想活跃、境界崇高的学子的人文学科。

②走向社会生活,打造美好心灵。每周开设“新闻广角”,介绍生活中的材料。作文是源于生活的,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活水,我们的作文课堂要向生活打开一扇窗,让学生走向社会和自然,深入生活,接触人民,培养关心社会、热爱自然、同情弱者、爱护生命的赤诚之心,去触摸一草一木的自然情愫,去感受一山一水的博大胸怀。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体味“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精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生活中打捞鲜活的作文素材。总之,人文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大语文”的理念。

三、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吸纳人文精华

文学宝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这些名著名篇中融会了世态百相,凝聚了人间真情,沉淀了历史精华,囊括了大地沧桑,是人文教育的极好教材。除了课堂的教材外,还要广闻博记,感受语文本色。

①诵读古典诗词,关注当代名作。唐诗宋词里,忧国忧民、追求自由、乐观豁达等人生哲理与人文精神是一脉相连的。学习古典诗词,能够让学生在熏陶中受到情感的教育,道德的教化,自我的品位和内涵会不断地提升。援引当代文学的例子,树立学生的社会和历史意识。

②涉猎多种学科,拓宽阅读视野。新课标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要求学生九年要达到阅读量400万字以上,除了纯文学作品外,还提及了“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不同学科知识能开拓学生作文的视野。为此一方面每年指导学生读一本中外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老人与海》等),并做好读书笔记。另一方面利用每周的阅读课读《新华文摘》、《科学世界》、《人物传记》、《南方周末》等优秀期刊。

篇10:五四精神作文600字

青年精神,是李白的自信洒脱,回归真我。

唐代大诗人李白,诗歌流传至今。他的诗歌《蜀道难》等在中国诗歌史上熠熠生辉,他也因此被 称为“诗仙”。他的人生路上崎岖多艰,却依然守着那伤自信与洒脱。赴仕途中,他满身自信,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当他发现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却无能为力,现实与理想差距悬殊时,毅然离开了华贵的囚笼,选择了回归自我,回归到骑驴远行。但他仍吟诵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身傲骨,独立于世。李白的自信,李白的洒脱,教会了我们自信面对,从容淡定,行事不拘。

青年精神,是苏武的永不屈服,心系祖国。

汉与匈奴和解,苏武作为使者出使。然而,随从张胜秘密参与匈奴的纷争,使苏武一行人被困匈奴。为了使苏武投降,匈奴王单于用尽了各种办法:有卫律的威胁恐吓,也有李陵的诱惑劝降,甚至是呆在冰天雪地中。但苏武的心从未动摇,无数次的折磨换来的是无数次的坚守。苏武最终做到了。他的坚守换来的是国家的尊严,他用几十载春秋,诠释了永不屈服与坚守。苏武的爱国情怀,教会了我们为理想、为信仰而坚守,教会了我们不抛弃、不放弃。

青年精神,更是“信义兄弟”孙东林、孙水林的信守诺言,不离不弃。

孙东林是一个包工头,手下有几十名农民工跟随他打工。20XX年底,为了能在春节前把工资发给农民工,孙水林开车直奔家中,却在返乡途中意外出车祸死亡。弟弟孙东林在处理完哥哥的后事后,毅然肩负起哥哥未完成的心愿,把工资全部发放完毕。当众人都认为“人死债清”时,孙东林却坚守着哥哥的承诺,不离不弃。“信义兄弟”孙东林、孙水林用行为告诉了我们信守诺言,坚持到底。

篇11:工匠精神作文600字

正所谓于丹在《人间有味是清欢》中所说“手工时代地中国工匠相信愿力无边,不管是做佛像,还是打家具。即使只是打造一个金丝楠木柜子,可能都不是一个工匠一生就能做完地。往往是爷爷做出粗坯,父亲做完粗工,孙子再精雕细琢,穷尽三代才打造出一件精湛地柜子。陆续建造了一千六百年地莫高窟,那是多少代无名工匠,用尽了自己地体温去焐热了菩萨地慈悲。”这就是工匠精神。一件极其微小地事情,其实往往用尽时间也很难做到完美极致,只有不断反省自己,改进自己地不足,竭尽思源地认真对待某一件精神,才真正配地上“工匠”这个称号。从古至今,在中国这个历史悠久地大国上,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地万里长城到凝聚着辛勤汗水地奥运鸟巢——经全球设计招标产生地、由瑞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事务所、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联合体共同设计地“鸟巢”方案,成为国内外特有建筑。这两者无不渗透了工匠精神。

咫尺匠心难。成大事不在于力量地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如若没有持之以恒、不计得失地心态,怎会有精美绝伦地工艺品问世?同样,如若在生活中缺乏工匠精神,不追求精益求精地人,又怎能尝到那份喜悦?

篇12:惠女精神作文600字

劳动创造了幸福,劳动创造了奇迹,劳动更创造了勤劳美丽、朴实无华的惠安女。以前,在我眼中,惠安女似乎和平常人一样,并没有什么分别,但在我真正的了解了惠安女,才领略到惠安女的特色。可以说,泉州的“东亚文化之都”是有了她们的衬托,才更美丽。因为,她们是泉州的一条靓丽无比风景线,不信你瞧――

惠安女独特的风情在于她的外在美――奇特的服饰,她们的服饰在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让人看了觉得有浓重的传统韵味,也带有现代气息,当你看见带着橙黄色斗笠,头巾上有着鲜艳的色彩与花纹,上面穿着短短紧紧的衣服,不管严寒酷暑总是露出肚脐,下面穿着宽松的裤子,围着银色的长腰带,那就是惠安女。

惠安女以奇异的`服饰,无穷的魅力,给人以视觉上巨大冲击。

我发现,她们的服装为的是劳动,之所以衣服短,是怕在劳作时,被海水弄湿了衣服,裤脚宽,是因为能在海水弄湿后尽快的被海风吹干,这种独有的特色,不就是惠安女的外在美吗?

惠安女的内在美体现于她们的吃苦耐劳。别看惠安女外表柔嫩,她们的内心可坚强了。你瞧,那精美的石雕就是由她们巧夺天工的手艺打造而成,不论是下海捕鱼,扛石头,雕石修房建路,不管重活,细活样样能做,是生活的主力,她们从不会怨天尤人,反而不卑不亢,算得上是巾帼不让须眉,她们以自己的勤劳双手,坚韧精神撑起了半边天。

毫不夸张地说,惠安女是我们全世界人的楷模,尽管惠安女双肩扛着超大的重荷,使她们柔弱的身子骨变得坚强,但是勤劳仍没有被磨灭,这种美丽世代相传,更为泉州增添了难以言表的魅力,不是吗?

篇13:借助作文教学, 培养创新精神

一、命题创新

作文的成功, 首先取决于命题者的指导思想与教学观念的更新, 取决于作文命题的开拓与创新。命题创新首先要启迪学生的思维。为此, 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 并把思维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 从而掌握人类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增强学生凭借语言进行思维的能力, 是语文学科特有的任务, 也是作文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

比如, 《生活是什么》一题,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生发联想。有人说生活如茶, 细品才能尝出香味;有人说生活如跑步, 坚持跑下去才能到终点;有人说生活如葡萄酒, 有酸有甜;还有人说, 不同的人对生活有不同的理解:这个说, 生活是一个七日连着一个七日;那个说, 生活是一个胜仗接着一个胜仗……这些生动的语言显示出学生开拓的思路。其次, 命题创新还可以从发展学生个性方面着手。由于学生成长的家庭及社会环境不同, 由于学生个人性格、爱好等方面的不同, 我们在教学中, 就特别要注意学生在兴趣爱好、思想认识、情感情趣等方面的差别。正视这些差别, 才可能为每个学生展示他们的个性提供机会, 从而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

二、思路求新

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 学生看到一个作文题, 往往囿于习惯性思维方式。这正像心理学家由贝弗里奇所说:“在思考同一问题时, 我们的思想往往重复同样的途径, 这是因为各个观念已经合成为一个固定的思维锁链。习惯性思维程序的造成就好像条件反射一样, 这样往往不能使人摆脱无益的思想途径。”这种消极的思维模式严重束缚了人的独创性, 以致不能看到事物的另一面, 人云亦云, 写出的文章缺少个性, 缺少新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其写作水平, 我运用创新思维方式来激活学生的写作灵感。这里所说的创新思维包括隐喻联想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三种。

(一) 隐喻联想思维

隐喻联想思维既把几个看上去毫不相干的事物运用隐喻思维联系在一起, 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特殊关联。请看下面的例子:

请用“钢丝”“法轮功”“臭豆腐”等词语组成一段话。

答案:走钢丝必须掌握好平衡, 人生也是如此, 那些法轮功痴迷者就是没有掌握好平衡, 听信了李洪志之流的妖言, 如果这些人再不醒悟的话, 那么他们的名字将比豆腐还要臭。

从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 这种训练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再造想象能力, 以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二) 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既以形象思维为基础, 它不强调事物之间的关系, 也不追求问题解决的唯一正确答案, 它试图就同一问题沿不同角度思考, 提出不同的答案。因此, 发散思维具有多变性、新颖性等特点。

例:请用“笔”“农民”“黑板”等词语组成一段话。

甲:农民用犁子在土地上耕耘, 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耕耘, 作家用笔在纸上耕耘。

乙:电笔不是笔, 但是电工师傅可以用它辨别零线、火线;农民不是绘画师, 但他们可以在土地上绘出最美的图画;教师不是种田好手, 但他们可以在黑板上播种希望。

比较甲、乙两种答案, 不难看出:甲是一般思维, 乙是发散思维。

运用这种训练方式, 可以锻炼学生记忆表象的再现能力, 以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三) 聚合思维

聚合思维即以逻辑思维为基础, 它重在强大事物之间的关系, 是创新思维的一种形式。

例:把“一条小河”扩展成一段话。

思维步骤:

先采用层层补出定语的思维方式。

(1) 一条从村前流过的小河。

(2) 一条从村前流过的弯弯曲曲的小河。

(3) 一条从村前流过的弯弯曲曲的像一条飘带的小河。

(4) 一条从村前流过的不知流向何方的弯弯曲曲的像一条飘带的清澈的小河。

(5) 一条从村前流过的不知流向何方的生长着青青水草的里面活跃着美丽的鱼儿的两岸飘着稻香的弯弯曲曲的像一条飘带的清澈的小河。

再用聚合思维对上述语言信息进行加工整合为:

我们村前有一条小河。谁也不知道它从哪里来, 更不知道它到哪里去;它弯弯曲曲的, 仿佛是仙女腰间的飘带, 河水清澈见底, 水草丛生, 调皮的鱼儿有时会钻出水面, “啧!啧!”的打着响嘴, 小河的两岸是农田, 每逢盛夏, 稻谷抽穗时, 真是“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运用这种方式, 可以训练学生对语言信息的加工整合能力, 以培养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只有如此, 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思路得以创新。

三、材料选新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 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科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需要新颖的材料作基础。那么, 生活就是我们作文材料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搜集、整理材料, 进而发挥想象, 再凭借其中丰富的人文意蕴成为哺育学生感知能力的温床。我要求学生应善于观察生活, 要从生活中发现令我们感动的材料;应学会感悟生活, 从感悟中体验生活的真谛。

四、语言翻新

语言要新, 一是要有时代性, 二是要有个性。语言创新还可以从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意蕴深厚方面下功夫。而词语生动首先要建立在准确的基础上。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我们不论要描写些什么事物, 要把它表现出来, 只有唯一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 只有唯一的动词;要赋予它性质……”词语的灵活搭配需要打破常规, 大胆想象, 敢于翻新。这样就能把静态的事物写活, 把动态的事物写得更加逼真, 把平常的事写得形象动人。如“我是常常去读山的, 远远的读其苍茫, 近近地读其清幽;精读其豪放, 细读其沉淀。读青、读绿、读和谐、读静谧。”这一“读”字就是应超常搭配的需要产生的。如有一位同学《谈幸福》中这样写:“左边是成功, 右边是幸福。我心中的天平总是偏向于右边, 不后悔。但总希望它有一天会变得平衡。将来的事不敢多说, 毕竟成不成功是别人说了算, 只有幸福是属于自己的。”这句式清丽、简约, 令人舒服。而修辞则可使文章语言有色彩, 让读者产生种种感受, 在心中唤醒某种情景。如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形象, 化深奥为浅显, 化平淡为生动。我特别注意训练学生的这种联想和想象力, 鼓励他们写真情写新意。事实证明, 也确实涌现了许多好作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也是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健康的情感、高雅的情趣、生动的个性以及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阵地。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勤于思考, 勇于创新, 久而久之, 就能开拓学生的思路, 打开创新的大门, 见到应有的效果。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也是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健康的情感、高雅的情趣、生动的个性以及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阵地。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勤于思考, 勇于创新, 久而久之, 就能开拓学生的思路, 打开创新的大门, 见到应有的效果。

篇14:创新作文评语 呼唤人文精神

关键词:师范 作文 评语 人文精神

五年制师范专科学校是培养小学教师的摇篮,师范生语文素养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还关系到小学师资队伍的水平,影响着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作文教学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和审美意识的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然而,近年来学生对语文写作缺乏兴趣和热情,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在表述上往往词不达意、言之无物、缺乏生命力。面对这样的现状,不少老师在作文的批改上遇到很多困境,常常采用固定模式,评语也就成了摆设,达不到有效教学。长此以往,造成了一种十分尴尬的局面,学生不愿写,老师不愿改,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形势严峻让人堪忧。要打破这种局面,就要求教师不仅在作文教学上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思考如何让自己的评语更具创造力,更有震慑力,发挥它的有效性。

其实,作文评语在整个写作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文评语是写作教学的重要延续,它不仅能指导学生写作,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更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如何优化作文评语是作文有效教学的应有之意。

一、 传统作文评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作文评语往往缺少人文关怀,一味地提出问题,却忽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环节。大致可见以下几种类型:一言以概之,过于笼统,对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没有针对性,不具体化,经常看到教师在看完整篇文章后写下“不知所云”,“语言不流畅”,“结构不清晰”,这样的评语,学生看了只会一头雾水,无所适从,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忽视细节,“立意不深刻”“主题不明确”,往往这样的评价大而化之,却忽视了文章的细节,比如基本的词汇、句子、语法,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从根本上讲缺乏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无法自如的运用词汇等;吝啬称赞,否定为主,很多学生的作文情感淡薄,思维浅薄,没有深度,缺少个性,而一般的教师在评语时,往往语言生硬,没有温度,多以批评为主,缺少人文性的关怀,无法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其实教师饱含情感的评价能让学生找回缺失的自我。

二、作文评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新课标提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批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这是一种人性化的开放式评估方式。要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首先要从作文批改的形式上改革,作文的形式要多样化,不能单一化。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批改作文,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确实如此,现在的作文批改形式很单一化,往往都是老师在结尾处写上几句话就了事了,很少让学生参与到评语中来,这样就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在整个写作的过程中就处于被动,评语也就失去了它的本原意义。如果教师能将“师改”转变为“生改”,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针对学生自己的批改给出一些指点,这样不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了,也是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尊重。

文章不厌百回改,空说无用,必须在每一次的作文中实践。教师可以先整体把握,指出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对细枝末节进行修改,拨开雨雾,因势利导;每次作文挑出几篇不同层次、具有代表性的作文来,在课堂上跟全班同学一起阅读、探讨、精改,在多次阅读中察觉作文中的问题,认真推敲,反复斟酌;将学生分组互批,每次作文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提出意见,教师总结,取长补短,共同成长;每次作文选取几位同学面批,这样学生和老师能更直接地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商榷,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及时诊断,拉近距离。这些形式,可以让老师随时启发学生,而学生无论是批改自己的作文还是其他同学的作文,都会及时发现问题,反复思考斟酌,这个过程远比老师直接将自己的评价写在纸上好了很多,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能自觉发现作文中经常存在的问题,久而久之不再依赖老师了。

三、作文评语要有的放矢具体指导

很多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只在结尾处写上几句,如“语言生动,情感丰富”“脉络分明,结构清晰”“思维混乱,条理不清”“立意不深刻,感情不丰富”等,作文主体部分却只是找出一些错别字,少有其他痕迹,这样的评语都是泛泛而谈,笼统空洞,学生无法知晓哪里有问题,也无法把握该做怎样的修改,起不到任何指导和促进的作用,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写的情绪。一篇作文,不同的学生,各有千秋,所以评语不能千篇一律,必须要有针对性。

线索不明确,就明确指出该用怎样的线索,以具体时间为线索还是以事件发展顺序为线索;结构不完整,该指导学生怎样安排,是横向安排还是纵向安排;材料不全面,该加些什么,是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例还是事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修辞不恰当,引导学生如何使用正确的修辞;语句不通顺,如何修改通顺等等。总之,一定要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具体明确地分析和评价。

四、作文评语要用真情滋润学生心灵

学生时期的茅盾写下了《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论》一文,老师给了这样的评语:“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这样的评语一直激励着少年茅盾,是他创作道路上的动力,也成就了他光辉的一生。可见,一个好的作文评语不仅能在写作技术上指导学生,更可以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巨大的影响。

五年制师范是初中毕业进入五年制大专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波动比较大,在生活、学习、生理、心理等方面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一成长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负面的心理,于是,在作文中学生很容易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比如厌学、自卑、挫败感等,教师每每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要把语言、内容、技巧等暂时抛开。在评语中,可以就他倾吐出来的问题进行探讨,用自己的爱去关怀、鼓励学生。在作文《我的自画像》中,一个音乐专业的学生写道“我是一个热爱舞蹈的女生,从小到大我喜欢跳舞,舞蹈是我的第二语言,我喜欢在舞台上的感觉,但是因为我的个子很矮,我从来都没有自信,音乐一响起我就像一只自卑的丑小鸭……”这样的作文,实际是学生内心情感的真实表露,这是一个勤奋好强,却缺乏自信的女孩,她需要的是老师的聆听和鼓励,需要的是一个精神的引领者,需要的是对她自我存在的肯定,于是有了这样的评语“一只自卑的丑小鸭,飞上了她心爱的舞台,在属于她的舞台上翩翩起舞,我欣赏她的热情,怜爱她的娇弱,但我更珍视她洒满汗水的羽翼,我相信终有一天这只丑小鸭会变成舞台上充满自信白天鹅,你相信吗?”看了这样的评语,学生不仅开始热爱写作了,更加热爱舞蹈,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心仪的本科,现在已经成为一线优秀的舞蹈教师,在学校建校70周年校庆之际,她作为优秀毕业生发了言,并深情地讲述了那篇作文对她人生的影响。确实,充满真情的评语就像一缕缕春风一样滋润着学生的心灵。

nlc202309032240

六、作文评语要注重学生持续发展

学生作文中,无论优点还是缺点,都要指出来。缺点的指出要注重方式,不能一棒子打死,要让学生通过一次作文,养成终生作文的习惯,而不是一次性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扼杀学生作文的主动性,不恰当的方式只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要含蓄、委婉地指出其不足之处,更要弯下腰跟学生对话。只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地扬长避短。例如“如果你把字写的再工整一些,将来你一定也会成为一名出色的老师”“如果你再仔细地阅读材料,老师相信这篇作文更能切合主题,能让我们在情感上达到共鸣”“这里把这个词变成xx,你看好不好?”“我觉得这段的修辞有些画蛇添足了,你同意吗?”等等。这样的评语尽管指出的是学生作文的不足,但不是冷冰冰的评判,而是委婉、商榷的口吻,学生看了心理上会容易接受,下次作文时,也会更加用心,避免再出现评语中所指出的不足,这也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体现。当然,教师不能一味的指出缺点,同时要指出优点,不过要把握好“度”,一味地指出优点,也不是科学的评价,这样学生会迷失自我,不能对自己的文章做出客观的评价。

七、作文评语要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学生喜欢生动、优美和耐人寻味的作文评语。语言优美的评语不仅能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去欣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而且能够对学生的写作水平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干瘪、贫乏的评语势必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如果一个学生的作文很有文采,而老师的评语索然无味,这样显然会形成鲜明的对照。

这就要求老师自身具有很深厚的文学功底,发挥自己“言传身教”的作用,用精彩纷呈的评语去感染学生,激起他们的写作热情。如果教师能够旁征博引,引用古今中外经典诗词、格言警句、寓言故事,善用各种修辞、成语、句式等来品味学生的作文,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上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生的作文较上次稍有进步,教师何不送上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学生在作文中表露自己失败时的悲观情绪时,适时送上一句“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学生定会重振旗鼓;学生作文立意深刻,内涵丰富,高屋建瓴,可否附上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的评语,自身的语言魅力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在享受语言魅力的过程中,学生定会爱上写作。

作文,其实就是做人的过程,教师的作文评语,不是简单的甄别和指导,更不是批判与否定,而是为了鼓励学生反思、促进终生发展。每一个有责任心的语文教师在评价作文时,一定要真诚的赞美,真挚的关怀,委婉的批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在作文中感受到快乐,让学生爱上写作,享受写作,终生写作,并为将来从事教师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茅盾文课墨迹[M].桐乡市茅盾纪念馆与杭州富阳“华宝斋”古籍印刷厂合作出版,2001.

[2] 叶至善,等,编.叶圣陶集(15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上一篇:写蜗牛的日记下一篇:美国大学排行榜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