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事迹

2024-05-08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事迹(精选16篇)

篇1: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事迹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事迹

随着全国底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全面展开,我作为此次普查的一名指导员,无论是从前期的培训和准备还是各项工作的落实,我都深切地感受到这次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因此,在人普工作全面铺开后,我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了普查工作中。

首先和居委会的其他工作人员开始在辖区范围开展全面的清查摸底工作。在入户过程中,对被调查对象尽可能准确详细地解释我们的工作,争取他们的配合;对于不配合的家庭,更是多次上门,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力争做到一家不漏。在长达近两个月的清查入户工作中,我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保质保量的完成了清查入户工作。

其次,在普查中,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面对如此困境,我没有退缩。为把普查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我首先对社区认真选出的普查员进行了全员培训,对于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与上级沟通协调,对一些不配合的户,我会让普查员记录下来,了解不配合的原因,更是与普查员一起逐户多次上门做工作,对他们讲解此次人口普查工作的国家方针政策,讲解人口普查数据对我们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打动当事人,改为积极配合,确保了普查工作的圆满完成。

最后,此次普查报表种类繁多,填表数据比较严格,对不同的报表我都认真对待,认真再认真,仔细再仔细,严格遵守《统计法》和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条有关规定进行,以原始的资料和台帐做依据,做到数据的真实,由于方法得当,措施得力,工作卓有成效,保质保量保时地圆满地完成人口普查的调查,一致通过了上级对我社区进行的检查,并得到高度评价。

篇2: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事迹

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该同志作为单位领导分管这项工作,在他的组织协调和班子成员的密切配合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的人口普查工作。

一、强化人口普查的重要性,周密部署工作。

该同志所在单位地处城乡交界处,人口复杂,来源广泛,除了常住人口外,流动人口的比例也不小。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和艰巨的普查任务,他严密组织、强化措施。首先,重视工作人员的素质。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熟悉当地情况、身体健康的人员选调到队伍里,确保普查质量,为开展普查工作做好准备。其次,严格落实政策。通过组织培训,使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人口普查重要性,不辞辛苦的工作在第一线。

二、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作为普查的具体负责人,在积极参加上级业务培训的同时,他还经常在网上收集相关资料,学习其他地区人口普查工作的先进经验,改进本街道工作。比如:采取层次递进的普查方法,收到很好的效果。即:第一,分发普查表时,请对方签收,并告知普查数据的重要性与收表时间。第二,收表时审查填写内容,未填写或填写不规范的及时要求他们返工。第三,把收表时间提前三至五天,以便留有时间攻克难点。

三、认真组织协调,保证人口普查的工作效果。

篇3: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事迹

一、质量控制工作的必要性

各阶段质量控制是整个普查方案的重要部分,普查的各项工作时间有限,人员不同,环境各异,某些阶段(如普查登记)具有一次性特点,用统一的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对于保证整个普查工作的数据质量至关重要。

《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人口普查实行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普查机构应当对人口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对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审核、复查和验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规定人口普查实行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普查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岗位工作规范,保证各自的工作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应对人口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收集、整理、分析工作质量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在人口普查登记、快速汇总、编码、数据处理各环节实行质量验收制度。验收不合格的必须返工,直至达到规定的质量验收标准方可转入下一工作环节。联合国《人口和住房普查原则与建议》中的质量保证圈,其任务就是要“查找出最重要的质量问题,确定问题的根本原因,采取纠正措施,衡量质量标准”。

可见,健全科学的普查数据质量全过程控制体系是保证普查数据质量非常重要的环节,而不是走过场。通过普查进行各阶段质量控制,可以发现问题与错误,以便采取补救措施,保证数据质量。其核心是防止错误再次发生。这个过程由于是反复进行的,所以质量控制尤其适用于高度重复性的任务,这一普遍性原则适用于所有工作程序。

二、质量控制主要方法

人口普查的质量控制采用检查、督导和验收等多种方式进行,是定量与定性的统一结合。质量控制工作的环节主要包括在普查摸底、普查登记与复查,快速汇总、编码以及数据处理阶段。在这些主要阶段,各级质量控制组应组织人员到现场检查,梳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收集、整理、分析工作质量情况,防止出现系统性误差;在普查登记、快速汇总和编码阶段实行阶段工作质量验收制度。对达不到质量验收标准的,在验收时不予通过,由被验收单位返工后重新进行核实,据实修改,直至达到规定的质量验收标准;普查摸底阶段包括验收普查小区边界及其建筑物情况;核实空房情况以及《户主姓名底册》各个摸底表项目。

普查登记、复查阶段包括检查人员深入到各个普查小区,要认真核实普查表的重点项目;做好人工逻辑规则检查;检查普查员是否严格按照抽出的长表调查户进行长表登记;核对普查表的地址项,是否完整准确。同时,要了解掌握普查员的整体登记进度,防止只求登记的数量而忽略登记质量的情况发生;快速汇总阶段包括检查普查员填写的快速汇总过录表和普查区的快速汇总表,对快速汇总表中的普查区的登记人口数和户籍人口数与公安部门的户籍人口进行核对;利用普查小区的《户主姓名底册》与人口普查快速汇总过录表,对比摸底和快速汇总的应登记人数,差异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必要时要重新入户登记。

在编码阶段,对非专项编码,质量控制人员要检查普查员的编码质量,发现问题,责成普查员核对并据实更正,对差错较多的有权要求其返工重编;对专项编码,要检查行业、职业项编码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责成编码员改正。(见图1)

三、质量验收方法

对普查登记、快速汇总和编码阶段制定质量验收标准,并据此进行阶段质量验收。普查登记阶段的质量验收要求每个普查小区的普查表,在完成了自查、互查、议查和人工逻辑检查,并改正了差错之后,在每个普查区随机抽取一个普查小区进行质量验收。对普查区的质量验收方法主要通过汇总、议查或个别访查和人工逻辑检查方法验收。

快速汇总的质量验收,县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在每个乡级单位随机抽取一个普查区审核一次,如合格,则通过;如不合格,则全乡(镇、街道)的全部资料重新进行复核,直到合格为止。

编码工作的验收在非专项编码和专项编码工作结束后分别进行。非专项编码的验收以乡级为单位,每个普查区随机抽取一个普查小区,分短表和长表分别进行验收,如合格,则通过;如不合格,则整个乡(镇、街道)的全部普查表(短表或长表)的非专项编码重新复查改错,直到合格为止;专项编码的验收以县为单位,每个乡(镇、街道)抽取两个普查小区对长表中的行业、职业编码进行专项编码验收,并计算全县的差错率,如合格,则通过;如不合格,整个县的全部长表的专项编码重新复查改错,直到合格为止。

四、质量控制指标的选择与验收定量标准

人口普查各阶段质量控制工作既有定性控制,也有量化依据。从量化指标来看,共有13项指标。

(一)普查登记阶段的质量控制指标

包括人口差错率、出生人口差错率、死亡人口差错率、总记录项目差错率、性别项差错率、年龄项差错率、登记人口大于户籍人口的比率等七项质量验收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1)人口数差错率=(多报人口数+少报人口数)/被抽查单位普查登记人口数

(2)出生人口差错率=(多报出生人数+少报出生人数)/被抽查单位出生人口数

(3)死亡人口差错率=(多报死亡人数+少报死亡人数)/被抽查单位死亡人口数

(4)总记录项目差错率=(户记录差错项数+人记录差错项数)

/(被抽查户数×(0.1×17+0.9×6)+被抽查人数×(0.1×28+0.9×12))

分母中包含了10%的长表中17项户记录,28项人记录;也包括90%短表中6项户记录和12项人记录。即被抽查户数×(0.1×17+0.9×6)中“0.1”表示10%的长表,“17”表示长表中有户记录17项,“0.9”表示90%的短表,“6”表示短表中有户记录6项。被抽查人数×(0.1×28+0.9×12)中“0.1”表示10%的长表,“28”表示长表中有人记录28项,“0.9”表示90%的短表,“12”表示短表中有人记录12项。

(5)性别项差错率=性别项差错数/被抽查人口数

(6)年龄项差错率=年龄项差错数/被抽查人口数

(7)登记大于户籍人口的比率=(本普查区登记人口——本普查区户籍人口)/本普查区登记人口

(二)快速汇总阶段的质量控制指标

只设一个验收指标汇总项目的差错率,验收定量标准为“0”,即要求实现零差错。

(三)编码工作的质量控制指标

编码工作的质量验收有6项验收指标,包括户记录差错率、人记录差错率、性别码差错率、年龄码差错率、行业码差错率和职业码差错率。计算公式如下。

(1)短表验收的户记录差错率=户记录中的各项差错数总和/被抽查的户数×6

长表验收的户记录差错率=户记录中的各项差错数总和/被抽查的户数×17

(2)短表验收的人记录差错率=人记录中的各项差错数总和/被抽查的人数×12

长表验收的人记录差错率=人记录中的各项差错数总和/被抽查的人数×26

(3)性别码差错率=性别码差错数/被抽查人数

(4)年龄码差错率=年龄码差错数/被抽查人数

(5)行业码差错率=行业码差错数/被抽查人数

(6)职业码差错率=职业码差错数/被抽查人数

(四)主要指标验收定量标准

根据质量控制指标的自身特点与验收区域总量的定量分析,质量验收标准的具体量化数值测算详见表1。

五、质量控制的组织实施要求

人口普查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在各级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制度规定严格实施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各级普查办公室要按照统一领导、各级负责的原则,认真对待,严格执行质量的各项要求和技术规范。各级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要对本地区人口普查工作质量全面负责,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主任是人口普查质量控制工作的执行负责人,各主管副主任对其分管业务工作质量负责。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设置质量控制组,负责质量控制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质量控制组由熟悉人口普查业务的人员组成。

普查登记阶段的质量验收,由县级人口普查办公室统一组织,乡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质量控制组负责具体实施,普查指导员不得参与本人负责的普查区的验收工作;快速汇总的质量验收工作由县级人口普查办公室组织乡级人口普查办公室进行;编码工作的质量验收,在县级人口普查办公室领导下,以乡级为单位逐个进行。

参考文献

[1]联合国《人口和住房普查原则与建议》2008年。

[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手册》。

篇4: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事迹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1961.2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十年共增加604.3万人,增长44.5%。平均每年增加60.4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3.8%。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0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5.9%。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668.1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639.0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91人减少了0.46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012.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1.6%;女性为948.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8.4%。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9下降为106.8。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68.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6%;15~64岁的人口为1621.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2.7%;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70.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4.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3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881.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95.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80.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1%。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582.7万人,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21.6万人。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617.8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416.2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615.7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195.3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6839人上升为31499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23165人下降为21220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4380人下降为31396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16963人下降为9956人。

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3.3万人,文盲率[5]为1.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文盲人口减少24.5万人,文盲率下降2.6个百分点。

七、城乡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6]為1685.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6.0%;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75.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4.0%。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633.6万人,乡村人口减少了29.3万人,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上升了8.5个百分点。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为机器汇总数。

[2]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3]常住人口,是普查登记的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4]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5]文盲率是指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

篇5: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事迹

郝寨镇石桥村

自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开展以来,该村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在镇党委、镇政府以及镇人普办的关心和领导下,该村全体工作人员齐心协力,相互协调、相互帮助,克服了种种困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镇的相关普查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普查工作人员更是加班加点、无私奉献,涌现出一批批先进表率。

一、领导高度重视,掌舵普查进程

自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开展以来,该村领导高度重视。村支部书记刘荣献亲自部署人口普查的各项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无论是落实物资、协调动员,还是选调人员、培训宣传都亲自过问,确保人口普查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在户口整顿、入户摸底、入户调查填写表册阶段,村干部王国胜亲自抓普查业务工作,亲自跟随入户,了解普查工作进度,及时发现普查过程的问题和困难,现场指导改正,为确保普查质量把好第一关。

二、制定工作计划,完善管理制度

为使普查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确保普查各项工作协调运转,该村认真按照镇人普办的安排,坚持每个阶段工作做 到周密细致,使普查人员明确各个阶段的任务,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使整个普查工作做到有条不紊地展开。每个阶段工作都按要求及时上报。

三、落实三项机制,确保普查工作到位

为保证人口普工作圆满完成,该村建立健全了三项工作机制。一是责任机制,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做到责任分工,落实到人。二是督查机制,分管干部亲自监督检查,严抓质量,同时加强业务指导,强抓落实。三是奖罚机制,公开、透明,保障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给予足够的经费保障,确保普查人员的积极性。

四、全体人员各显其能、全力投入

普查工作的难点在村组,“找人难、入户难、组织协调难”等多种难题突出。为了攻克难关,该村干部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一是选聘了一批认知能力强、思维灵活、责任心强、态度积极的村小组组长为普查员;

二是实行集中办公,促进了普查员之间、普查员与指导员的交流和联系,定期召开小结会议,总结前期工作,分析当前问题,部署下一步工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三是合理搭配各个普查小区的普查员,实行指导员与普查员、普查员与普查员之间的帮扶模式。

篇6: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事迹材料

2010年,是统计系统最繁忙、最不寻常的一年,对于光明区政府常务区长尚明达而言亦是如此。人口普查开展之初,新组建的统计队伍尚不成熟,年轻同志欠缺经验,各项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尚明达区长承担着全区人口普查的组织协调工作,面对全区上下繁重的工作压力和艰巨的普查任务,尚明达统筹全局,贯穿上下,强化领导,严密组织,带领全体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各项工作任务。

一、精心谋事,着力筹备

尚明达工作的准则是:精心谋事、潜心干事、专心做事、谨慎行事。他认为:人口普查工作融多项内容于一体,全面开展起来必将面临重重困难,迟做不如早做,越早做越主动。基于此种考虑,尚明达广泛协调各方力量,着力做好各项筹备工作。他利用各种机会,多次向区领导汇报普查工作的现实重要性,引起区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尚明达深知:人口普查的第一阶段户口整顿暨是工作量最大、任务最重、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对整个普查结果起着决定性作用。为确保及时能有翔实的参照依据,尚明达带领有关同志,深入公安分局、派出所、街道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推进打下扎实基础。

二、潜心干事,排除万难

“人口普查重要,难道招商引资就不重要?”区人普办工作人员常会听见这样的声音。诚然,普查伊始,面对如此浩大的普查工程,如此繁重的普查压力,如此艰巨的普查任务,一些干部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尚明达心里明白,人口普查各阶段工作任务要落到实处,离不开相关成员单位的通力合作,更需要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力督促。为充分调动干部的工作热情,令他们能自觉地、不遗余力地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尚明达先后陪同分管领导深入街道和社区督查普查工作进展,以引起各街道、部门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督查期间,尚明达多次提出:人口普查工作是当前全区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必须坚决地、不折不扣地完成,其他工作可以先缓一缓。当他听见街道干部抱怨人口普查面广量大,工作难以完成时,曾斩钉截铁地说:“干部就是要干难事,不然算什么干部。”

三、专心做事、营造氛围

篇7:第六次人口普查先进个人主要事迹

郝寨镇副镇长金汉友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在这次人口普查工作中,郝寨镇副镇长金汉友同志负责镇人口普查工作。在此次人口普查中,金汉友同志保持一贯工作作风,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发挥忘我的精神,以最大的工作热情和激情,全身心的投入到该镇的人口普查工作中。他从人力、物力、财力的调配,到亲自组织安排,采取得力措施,科学合理安排,确保了郝寨镇人口普查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他的亲自部署下,郝寨镇人口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认真组织,科学合理安排

这次人口普查现场摸底、登记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间紧,要求高,涉及每家每户每一个人,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作为乡镇一级的人口普查负责人是最重要,最基础的环节,是普查能否获得准确数据的关键所在。因此他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面对如此繁重的普查工作,没有精心的组织、合理的安排,普查工作是没有办法顺利开展的。为此,在镇主要领导的支持下,他先做好了普查指导员与普查员选调的组织协调工作,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熟悉当地情况、身

体健康的人员选调到队伍里,确保普查质量,为开展普查工作做好准备。同时成立镇人口普查办公室,科学合理划分普查区域,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把目标责任和工作要求落到每一个人头上。其次他自己积极学习相关政策和工作指导守则,切实加强组织协调,认真细致地做好普查各项工作,为普查工作顺利、有序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普查工作开始以后,他充分考虑各阶段的工作特点,根据各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把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上,落实到每个人上,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热情,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二、认真落实,做到以身作则

金汉友同志作为乡基层人口普查工作责任人,能严格落实上面文件精神,做到身体力行。他一方面认真学习的人口普查相关知识,定期安排普查指导员召开业务知识研讨会,及时解决大家在普查中遇到的业务问题和其它疑难问题。特别是工作中的难题,群策群力,带领大家排除困难,解决好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他以身作则,在此次人口普查中,发挥带头作用,牺牲作息时间,记得当时正值国庆期间,就投入到了全镇人口普查前期工作中去,真正做到了不分黑天和白夜。由于农村人口普查的特殊性,白天基本找不到人,只能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挨家挨户上门登记,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郝寨镇普查工

作整个团队合心合力。为郝寨镇人口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认真严谨,做到实事求是

在此次普查工作中,他始终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热情,严格执行《统计法》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恪守统计职业道德,严谨求实,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普查期间,他每天做到早来晚走,为的就是做好今天的工作和安排好明天的工作。坚守在人口普查工作的第一线,对每个环节都要认真把关到位,各项工作都做到细致入微。

篇8: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事迹

保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真实可靠、准确完整, 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核心要求, 也是衡量普查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为了保障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质量, 《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一是明确普查机构、普查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调查、报告、监督的职权,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及其负责人, 不得自行修改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依法搜集、整理的人口普查资料, 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及其他单位和个人伪造、篡改人口普查资料, 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人口普查违法行为的普查人员打击报复;二是要求人口普查对象应当在普查表上签字或盖章确认, 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三是要求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 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虚假的普查资料;四是规定人口普查实行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 普查机构对人口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 对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审核、复查和验收;五是规定国家统计局统一组织人口普查数据事后质量抽查;六是明确了对普查数据弄虚作假等行为的处罚规定。

篇9: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个人事迹

一、认真细致、严格标图,做好人普前期准备工作

户籍整顿是人口普查前期不可缺少的重要阶段,自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户籍整顿工作启动以来,xx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立即抽调责任心强的同志组成入户调查工作组,带领大家进行广泛宣传,组织业务培训,对户籍整顿资料中存在的不规范、不准确、不详实等诸多问题,多次与辖区派出所、区人普办协调沟通,确保问题得以解决。

在开展普查小区建筑物标绘工作中,xx亲自带队与普查指导员一起走遍了普查区内的所有建筑物,确保小区边界和建筑物不重不漏。在工作中,xx常是天刚亮便下组工作,经常没有时间吃早饭,在烈日的暴晒下走遍社区的楼房、庭院,圆满、按时完成了xx街道办事处128个普查小区图和建筑物属性表的任务。

二、统筹安排、多方协调,做好人普前期人员安排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做好以后,人普工作进入了清查摸底制作户主姓名底册阶段。由于xx街道人口复杂、外来人口众多,导致普查任务重、压力大。按照上级要求,迅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选聘了一些下岗工人、建党积极分子、退休教师等作为普查员,最终确定了将近200人组成的普查队伍,并迅速召xx街道全体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业务培训会议,耐心细致地讲解人口普查的工作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确保普查队伍的工作水平。

三、任劳任怨、进家入户,亲自带队做好人普入户登记走访工作

xx在人口普查中不仅要给每位普查员指导工作,其本人也亲自带队,到普查小区入户登记,在每天完成调度任务后,便进入各楼房庭院开展人普工作。

他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仅任劳任怨,更是讲求工作方法。例如,面对有些不配合的人,xx总是用微笑去感化居民,耐心细致地宣传讲解人普工作的目的及重要意义,并承诺对其信息进行保密,最终取得居民的理解配合。又如,考虑到多数居民都是上班族,平时家里没有人,就牺牲休息时间,利用一日三餐或者晚上八九点钟,进行上门登记调查。在完成白天的普查任务后,晚上还要加班加点查校当天的普查数据,及时纠正错漏。国庆假期也放弃休息,加班反复检查核对,全程指导普查员的摸底工作。同时,发现普查数据出现了问题,便迅速召集所有的普查员和他们一起加班加点进行整改。

xx还具备顾全大局,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今年夏天出奇的炎热,高温连晴不退,比往年来得更为猛烈,时间更长,而且连续多日达四十几度高温。他总是带瓶水就开始一天的工作,顶烈日冒酷暑,走遍社区的一幢幢楼房、一个个庭院,每次回来,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打湿透了。他有一次冒雨进行普查工作后,不慎感冒,导致浑身无力、头昏脑胀、咳嗽不止,也引发了颈椎病,但是考虑到时间紧任务重,仍忘我的带病坚持工作。他几乎每天都是10点以后才回家。

篇10: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事迹

一、领导重视,狠抓落实

自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我区领导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召开会议认真部署人口普查的各阶段工作,结合实际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在普查期间,管委会领导始终深入普查一线,率先垂范。无论是落实物资、协调动员,还是选调人员、培训宣传,领导都亲自过问,督促落实,确保人口普查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在户口整顿、入户摸底、入户调查填写表册等阶段,分管领导亲自抓普查业务工作,跟随入户,与普查员共同开展工作。一同绘图,一同入户,一同普查,一同分析,随时了解普查工作进度,及时发现普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现场指导改正,切实把好普查质量关。

二、精心组织,强化责任

针对辖区人口多,社情复杂,普查难度大的特点,管委会进一步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强化管理,责任到人,确保人口普查工作顺利进行。在人口普查工作全过程,管委会始终注重强化督查考核。一方面坚持完善督查机制,加强督促指导和跟踪调度。分管领导亲自监督检查,严抓质量,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深入社区普查一线开展认真细致的指导和督查,从源头上杜绝了普遍问题和较大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充分调动普查人员的积极性,做到公开、透明,给予足够的经费保障,保障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创新思路,注重实效

普查工作的难点在于找人难、入户难、组织协调难。针对这些突出的难点,管委会积极探索,开拓思路,创新方法,走出了一条符合辖区特点的人口普查之路,确保了人口普查的实效。

四、乐于奉献,展示形象

篇1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个人先进事迹

一、加强学习,做好业务培训工作

作为指导员的他积极学习相关政策和工作指导守则,坚持不懂就问的原则,精益求精,熟练自己的业务技能。同时,对全乡普查员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培训。针对一些村级普查员业务水平较低的情况,他多次下村指导,实地进行入户普查演示,并让他们实地进行操作,把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使全乡的普查员业务技能有了极大的提高。

二、勤勤恳恳,积极投入工作

在摸底调查阶段,他始终坚持在人口普查的岗位工作上,并多次指导各普查区的摸底工作,摸底调查工作结束后,从各调查小区汇总数据看,总人口和出生、死亡人口与计生部门、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有较大出入,王雁峰同志发现问题后,及时与各普查

区负责人取得联系,对调查数据逐一核实,确保了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篇12: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事迹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我国城镇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仅2003—2009年年均创造非农业就业岗位1600万,年均新增城镇就业1000万左右[1]。近年来我国的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巨大转变,人口呈现老龄化趋势,目前劳动年龄人口虽仍在增加,但增速正逐步减缓,预计会在“十二五”末期停止增长。劳动年龄人口的这一变化趋势意味着劳动供给的总体压力在不断减弱,但由于城市化水平相对于工业化的滞后,非农就业比例滞后于非农产业化水平,因此我国的就业压力仍然十分巨大。在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即将结束和新的劳动供求形势下,掌握我国劳动力市场发生的变化对于未来制定正确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和方针有着重要意义。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虽然不是专门的劳动力市场调查,但其关于就业和失业的定义基本遵循了国际标准(国际劳工组织),这就为本文提供了较为全面、准确的数据来源。本文主要运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通过对就业、失业和劳动参与现状、特征的分析,从中发现我国劳动力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二、基本状况和特征

(一)我国劳动力市场整体呈现劳动参与率高、失业率低的状况

由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得出,2010年我国总体就业率为68.92%,劳动参与率为70.96%,失业率为2.88%。

劳动参与率方面,如表1所示,2009年发达国家德国、韩国、日本、美国等国的劳动参与率都保持在60%左右,而欠发达地区如泰国、巴西的劳动参与率基本高于70%。原因主要是欠发达国家工资和

收入长期保持极低的水平,一般家庭单凭一个人的工资收入难以供养一家人,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进行劳动,劳动参与率水平被推到较高状态。我国的劳动参与率为70.96%,在世界范围内相对较高。

2010年我国整体失业率为2.88%,相对其他国家来说失业率较低。对比张车伟(2003)对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研究,2000年城镇失业率达到8.27%[2],2000—2010年10年来,城镇失业率下降迅速,2010年城镇失业率下降为4.84%,就业压力得到极大缓解。当然,张车伟对城镇失业率的估算是以15岁以上人口为口径进行统计,本文是以16岁以上人口为统计口径,对结论有一点影响,但影响不大。本文认为,城镇失业率的快速下降与我国快速转变的人口结构有一定关系。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虽然仍在增加,但增长速度正逐步减缓,联合国预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也将在2015年前后达到峰值10亿人左右,2015年后,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和占总人口比重都将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这一变化趋势意味着劳动供给的总体压力在不断减弱,随着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趋势的减缓,城镇未来劳动供给的来源主要还是依靠农村劳动力转移。

(二)乡村失业问题严重,隐性失业率高

分城乡来看,如表2所示,我国城镇就业率、劳动参与率无论是总体水平还是每个年龄阶段均比乡村低,特别是24岁以下年龄组和55岁以上年龄组。低年龄组的乡村劳动参与率较高,说明农村年轻人较早进入劳动力市场而没有进一步接受教育和培训。高年龄组乡村劳动参与率较高则说明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较低,不得不继续参与劳动以维持正常的生活需要。尽管目前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是大学生仍然属于社会的优势群体,而乡村16~19岁年龄组劳动参与率已达43.22%,近一半的青年人提前进入劳动力市场。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和经济技术的发展,这些年轻人在缺乏高等教育的背景下能否顺利融入未来社会,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不仅对他们个人来说是一个严重问题,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也是重大问题。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出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较低导致农村居民放弃教育提前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事实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而55岁以上的乡村居民劳动参与率过高反映的社会现象也不容忽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乡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从表2看,乡村65~69岁年龄组的劳动参与率仍然高达51.49%,反映出农村老人的就业意愿较高,而城镇在这一年龄组的劳动参与率仅为15.49%,反映出城乡在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保障上的巨大差异。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在城市安定下来,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农村也正面临瓦解和崩溃,农村老人“老无所依,老无所养”的状况十分严峻。

从失业率看,城镇失业率保持在4.84%,而乡村失业率仅为1.21%,几乎不存在失业。但是农村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这是公认的事实,而如何测算隐性失业量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近年来,学者们为考察我国农村隐性失业率提出了各种方法,比较典型的有国际标准模型法、调查抽样估算模型、农作物播种面积法、简单国际比较法、刘易斯估算法以及乔根森估算法等。

根据农业就业的定义,农民在有效生产时期内从事生产并取得一定报酬则属于就业,而在生产周期外又无其他能够取得收入的工作定义为失业。冬季一般属于生产淡季,大部分农民都闲置在家不从事生产(少部分农民从事大棚作物可以忽略),从这个角度本文计算出仅从事农业生产人群一年的失业率。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抽样调查数据,我国从事农业的人口为279万人,占乡村就业人口的70%,而占城乡就业总人口的39%,我国的就业率为68.92%,也就是说乡村从事农业的人口占到全国经济活动人口的0.39×68.92%=26.88%,由此可以计算得到由于农业的季节性产生的摩擦性失业率为26.88%×0.25=6.72%(0.25为不能从事农业生产的冬季)。理论上失业率是指愿意就业的劳动力总数中那些还没有被雇佣的劳动力比例,按照这一标准我国农村由于生活水平低,相当部分的农村人口是愿意参加工作的。照此计算,我国农村的失业水平还要更高,农村失业问题相当严重,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待进一步转移。

(三)男性劳动参与率高于女性,女性失业率高于男性

2010年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达到63.73%,除泰国外,如表1所示,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不仅高于高收入国家,还高于中低收入国家。从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差异来看,我国男性劳动参与率比女性高7.23个百分点,男性就业率比女性高14.42个百分点,而女性失业率比男性高0.31个百分点。

分年龄来看, 不论男女失业率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在下降过程中,分性别来看,女性的失业率普遍高于男性,在20~50岁年龄段,女性失业率均高于男性,只有20岁以下和50岁以上女性失业率接近或低于男性,这就需要把失业率的变化和劳动参与率的变化结合起来观察。女性的劳动参与率远低于男性(见表3),除20岁以前,几乎在随后所有的年龄段上,男性劳动参与率都要高于女性,总体高出14.42%。其中,50~59岁的男性劳动参与率高出女性约27个百分点。女性劳动参与率在40~44岁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且49岁以后下降的速度更加迅速,其中50~54岁组的劳动参与率与45~49岁组相比,下降17.64个百分点。男性劳动参与率虽然也在45岁以后开始下降,但下降幅度要小得多。其中,55~59岁劳动参与率仍然能达到80.40%。劳动参与率的年龄性别差异意味着女性在50岁以后退出劳动力市场的速度加快了, 失业率的性别差异基本上能够解释劳动参与率的变化,失业率高是影响劳动参与率的重要因素。

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在2010年为67.9%,比“六普”得到的数据63.73%要高出不少,但前者统计的是15岁以上女性劳动参与率,本文统计的是16岁以上女性劳动参与率,但从趋势上看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在1992年达到73%的最高点后呈下降趋势。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下降对于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在现阶段全球面临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情况下,劳动供给受限于人口的老龄化,增长乏力,而女性劳动参与率又呈下降趋势,这严重影响了女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单位:%

数据来源:由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分年龄、性别的 16 岁及以上人口的就业状况"计算而得,本表数据均为城市、镇、乡村数据总和,下同。

(四)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者反而就业率更高、失业率更低

一般来说,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和培训水平越高,失业的可能性越小,但从表4可以看出,我国最高失业率出现在高中、大学专科这一教育水平上。大学专科男性的失业率达到5.23%,高中毕业女性的失业率达到6.94%;其次是大学本科失业率在4%左右;研究生以上和高中以下学历失业率较低;其中失业率最低的是未曾接受过教育的人和上过小学的人。但是结合劳动参与率来看,未上过学的人劳动参与率非常低,这类人群很难在劳动力市场上找到工作,长时间找不到工作就自然退出了劳动力市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受教育程度非常低的人失业率也低这一现象。另外,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初中文化的劳动者劳动参与率最高,且失业率也较低,这与我国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含量的经济产业结构有关,这一教育水平的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供需相对平衡的状态。对比初中教育阶段和大学本科教育阶段的就业率、劳动参与率和失业率,“六普”数据为现阶段“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提供了有力证据。

虽然从现阶段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来看,受教育程度与劳动参与率并不呈现标准的线性关系,但总体上讲,受教育程度越高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也越高,而且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女性与男性就业率上的差距也在缩小,因此提高受教育程度是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实现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转型、缩小劳动力市场性别差异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存在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一)农村青年和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畸高

一系列城乡分割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村户籍人口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导致一方面,农村青少年放弃进一步接受教育的权利,过早进入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农村居民老无所依、老无所养,这些都造成了农村青年和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畸高。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既是我国劳动力市场不公平的体现,也是我国难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乡一体化的最大原因。打破影响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公平与效率的重要途径。针对农村青少年过早放弃学业进入劳动力市场这一现状,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让农村青少年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机会。而且,因为他们的社会资源较少,在大学毕业寻找工作时,与城市生源学生相比处于一种不公平竞争的状态,国家和社会应该对农村生源学生予以关注,提供更多的帮助,不能让贫穷和落后代代相传,否则必将影响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对国家的长治久安造成不利影响。

单位:%

(二)农村隐性失业依然严重

虽然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我国乡村的失业率仅为1.21%,但这一数据并不能准确概括我国农村劳动力市场的状况。仅按从事农业生产人口的隐性失业率来估算,我国农村的失业率就达到了6.72%。面对我国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和劳动年龄人口在不久将出现的负增长,大家要清醒认识到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城市化依然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城市化的实质就是人口的城市化以及人口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劳动力市场供给的源泉仍然是农村剩余人口,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的有序转移不仅是解决农村隐性失业的最好办法,也是实现我国城市化战略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

(三)城市化的滞后发展造成城镇失业率不断上升,同时也影响了持续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我国目前的人口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非常不匹配,2010年,我国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分别是10.1%、46.8%、43.1%,而从事一、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分别为36.7%、28.7%、34.6%。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错位说明我国目前仍处在重工业化快速推进阶段,单位劳动力装配的物质资本存量不断提高,产业扩张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相对被压低。同时,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水平要落后于工业化的发展水平,城市中最主要的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弱。因此,要加快有质量的城市化进程,让市场来有效配置资源,发展民营资本,发展第三产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调整政策,顺利实现经济和产业的结构升级。

(四)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持续下降和女性失业率偏高

针对这一问题,首先要增加对女性人力资本的投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女性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其次,要促进技术进步,促进第二、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女性就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三产业,从而促进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提高。再次,鼓励家政服务行业的壮大,既能增大对女性劳动力的需求,又能减轻女性在家庭中的负担,使其能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最后,要提高女性工资待遇和升迁机会,缩小与男性的差别,甚至有所照顾,让她们增强劳动意愿,实现社会价值。

摘要:本文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从城乡、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多角度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失业及劳动参与现状和特征进行研究,从中发现我国乡村人口特别是青少年和老龄人口劳动参与率畸高,城镇失业和乡村隐性失业比较严重以及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篇13: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事迹

此次普查,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人口普查,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面对如此繁重的普查工作,没有精心的组织、合理的安排,普查工作是没有办法顺利开展的。在镇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的部署下,无论是落实物资、协调动员,还是选调人员、培训宣传,我与其他同志一起都能积极参与,确保了人口普查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我时刻带着一份对事业的强烈责任心去对待工作,由于户口整顿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各社区和普查员反映的调查摸底与其他工作存在业务冲突的问题,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我刻苦钻研并熟练掌握普查业务知识,承担主要业务工作,发挥骨干作用,每天与同志们加班、加点认真核对全镇的人口普查数据,对每一个数据来源,每一份报表都认真审核,作到准确无误,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在普查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敢于同弄虚作假等违反《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统计法》的行为作斗争。

篇14: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事迹

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关系到党中央制定的大政方针是否科学的政治性命题。自区人口普查宣传动员会开始,本人在区、镇领导的指导下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积极开展我镇的人口普查准备工作。从机构设置、物资落实、人员选派、办公场所选定、宣传培训、业务指导以及数据处理,本人都亲自过问,全程督导。

**镇地处城乡结合部,是市区的南大门,虽说只有3.8平方公里,但是地区内的人员流动性大,辖区内留守人员对人口普查重大意义、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都不是十分清楚以及拆迁异地安置等问题,致使我镇的调查摸底工作十分被动。本人深感肩上的责任巨大,多次向单位领导汇报请示,经过认真分析,将全镇划分为25个普查小区,并经过层层筛选、考察,在全镇范围内遴选了25名思想觉悟高、理解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同志分别担任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

针对户口整顿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各居委会和普查员反映的调查摸底与其他工作存在业务冲突的问题,本人及时向区、镇领导汇报,积极的与社区、公安进行沟通协调,要求各单位从思想上提高对人口普查工作的认识,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工作中,本人和广大普查员一同入户、一同绘图、共同研究分析,为了攻克一个个难题,所有普查人员实行集中办公,互帮互查,共同研究,加强了业务上的沟通、联系,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的情况复杂,普查难度较大。人口普查工作正式启动后,为了确保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本人主动与镇、社区领导进行协调沟通,为每位普查员配备一名熟悉小区情况的小组长配合普查工作,随时督查工作进度、抽查工作质量。在普查中,本人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既要负责全镇的普查业务指导工作,又要深入第一线抓好自己小区的普查工作。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普查工作,在人口普查的实施过程中,本人带领全镇普查人员全身心投入,真抓实干抢进度,放弃了节假日休息以及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为了能够及时掌握普查工作的进度以及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本人要求普查人员做到24小时电话畅通,普查指导员将工作进度和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汇总后集中上报镇普查办。能解决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没有把握的及时请示上级主管部门后再将解决办法分别反馈到普查指导员手中,虽然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但是减轻了普查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全镇普查工作进度。正是广大普查人员全力以赴、勇攀高峰的工作热情,镇普查办强有力的宣传动员,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全镇普查工作的进度,确保了普查数据的准确率,使得**人口普查各阶段目标顺利完成,全镇的人口普查工作才取得圆满成功。

篇15: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事迹

——记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指导员顾华琴同志先进事迹

2010年9月,二郎巷社区人口普查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二郎巷社区在双塔街道党工委、人普办的带领下,结合沧浪区创先争优活动的全面推进,严格部署、积极行动,广大普查人员勇挑重担,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在工作中涌现出许多心系普查、忘我工作的先进事迹。

顾华琴同志是苏州市旅游局的工作人员,为支持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她响应政府号召,服从单位领导安排,作为一名普查指导员参加了二郎巷社区人口普查工作。这是顾华琴第一次参加人口普查工作,作为一名指导员,她深感责任重大,为了确保普查数据准确,获取信息全面,在普查摸底工作中,顾华琴坚持“三勤”——勤学、勤问、勤上门,认真做好普查工作,保证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完成。

此次人口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普查人口情况复杂,普查工作难度较大,在入户登记填表的时候碰到了很多的问题。面对困难,作为人口普查指导员的顾华琴迎刃而上,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人口普查上。她主动承担起情况较为复杂的片区,是二郎巷平房较多的区域,流动人口占三分之二以上,过道如同地道般密密麻麻。从填写人口普查摸底表到人口普查正式登记表,再到快速汇总,核对户主姓名底册,以及最后的复核工作,每天都加班加点到很晚。有时很晚回家

了还要校对当天的普查数据,及时纠正错漏,兢兢业业做好各普查数据的审核和指导工作,保证人口普查质量。为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顾华琴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审核入户信息,直至核对到准确为止,力争做到准确无误。在人普入户摸底期间,气温仍旧很高,顾华琴除了亲自跑,一户户上门了解详细情况,采集信息,还在普查工作中注意物色热心人普工作的居民配合开展普查工作,利用中午午餐时间和晚上的时间错时段入户摸底登记,节假日更是放弃休息时间全天入户,保质保量完成自己负责片区的阶段性人普工作任务。有时为了统计一户流动户,顾华琴同志能跑十多趟,白天不在晚上去,住处不在到酒店、发廊,平日不在周末去,直至一户不漏地登记完毕。在不断提高人口普查业务知识的基础上,顾华琴还与社区的普查员密切联系,认真解决大家在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指导普查员提高业务水平,为普查质量把好第一关。由于长时间的加班加点,国庆刚过,顾华琴由于疲劳过度,扁桃体发炎,发烧头晕,上午挂完盐水后,下午又来到了工作岗位上,带病坚持工作。同时,每天早早出门、晚上摸黑回家的“黑对黑”不规律上班,使自己都抽不出空余时间关心过问上幼儿园的小女儿的情况。

11月10日,规定回单位的期限已到,但人普工作还有许多收尾工作没有完成。顾华琴主动向单位领导请示,申请能多留下些日子支持二郎巷社区开展人普工作。此后的每天,她都和社区人普工作者一同,核对普查信息、录入普查数据,认真仔细按照规程做好人普汇总的各项工作,直到11月20日。在回到单位工作之后,她也常常利用空余休息时间,到社区与社区工作者一起加班加点核对数据。

顾华琴自担任普查指导员后,工作积极进取,常常利用晚上、双休日入户开展普查工作,汇总阶段也牺牲私人时间进行数据汇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她舍小家顾大家,不计较个人得失,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自己的工作中。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作着,为人口普查工作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以实际行动展示出普查人员的良好形象,也为我社区的人普工作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

篇16: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事迹

(一)劳动力资源

大连劳动力资源一直稳步增长,劳动年龄人口规模逐步扩大,1990年大连市劳动年龄人口为379万人,2000年大连市劳动年龄人口为444万,2010年大连市劳动年龄人口为531万人,比1990年增加152万人,增长幅度40.11%,比2000年增加87万人,增长幅度19.59%。

大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的大连市劳动年龄人口结构如下表1所示。

数据来源:2010年大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整理得

劳动年龄人口按我国国家标准是指16-59岁的男性人口和16-54岁的女性人口。在人口分析中,通常用劳动年龄人口这一指标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期(点)的劳动力资源状况。但鉴于现时的人口统计口径和为便于比较分析,表1中使用的是国际分类标准,即将15-64岁的人口界定为劳动年龄人口。

(二)劳动参与率

劳动参与率是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是用来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指标。根据经济学理论和各国的经验,劳动参与率反映了潜在劳动者个人对于工作收入与闲暇的选择偏好,它一方面受到个人保留工资、家庭收入规模,以及性别、年龄等个人人口学特征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和水平、劳动力市场状况等社会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大连按年龄劳动参与率如表2所示。

(三)经济活动人口状况

经济活动在西方指各种为获取工资或赚取利润以及其他劳务报酬的活动。因此,经济活动人口实际上就是劳动力人口。总人口中除去经济活动人口,其余部分称为非经济活动人口。它实际上是除失业人口以外的各种不在业人口。

数据来源:2010年大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长表 (10%抽样) 数据整理得到

1. 就业人口状况。

2010年大连就业人口学历行业分布见表3。表3中提取了大连市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的“全市分年龄、性别、行业大类的就业人口(城市)表”和“全市分受教育程度、性别、行业门类的就业人口(城市)表”两表中主要信息得到,目的是观察不同行业的从业人数和该行业的所有从业人数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

数据来源:2010年大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长表 (10%抽样) 数据整理得到

2. 失业人口状况。

从大连市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提取按学历区分基本失业情况数据见表4。

三、大连市劳动力分析

(一)劳动力资源暂时充足,但十年后将可能出现不足

为了便于分析,将大连市劳动年龄人口结构画成方图如图1所示,从图1上数据可以看出,大连十年后劳动力将明显减少,由于5-14岁年龄人口仅是50-59人口的41.72%,完全做不到劳动资源的补偿,5-14岁人口数在十年后将替代现在50-59岁人口成为主要劳动力,这个缺口很大。20-24岁的学生是否在大连就业也不能确定,各年龄段均有流动人口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离开大连,这个缺口将更大,会使大连陷入劳动力的严重不足。另外政府还要加大劳动分配力度,让人民享受改革开放成果,这也势必会有一部分经济活动人口转变为非经济活动人口。

数据来源:2010年大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长表 (10%抽样) 数据整理得到

(二) 劳动参与率达到中等发达水平, 但未来可能改变

大连市1990年、2000年、2010年劳动参与率结构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大连过去30年内统计的劳动参与率结构都呈倒U型,已接近国际上认为的中等发达水平。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大连劳动参与率为70.85%,劳动参与率成倒U型说明儿童和老年人劳动参与率较低,青壮年劳动参与率较高,分析原因是目前大连的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家长一般为15-20岁孩子选择的是继续学习,而不是就业,这对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好处。而老年人劳动参与率低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如果养老金解决基本的衣食住行后参加工作的意愿较低,这可能与大连传统的社会观念有关。但是十年后伴随劳动力资源的缺乏和人口老龄化,可能会使这种结构发生根本的变化,可能会迫使60岁以上的人继续工作来弥补劳动力的不足。

(三)就业人口学历水平还有待提高,产业结构也有待转变

从就业人口总量上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就业人口的18.56%,而初中及以下学历占就业人口的64.75%,就业人口学历总体水平较低,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

从图3就业人口学历行业分布中可以更直观地看出,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口最多,但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最低。制造业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虽然为16.88%,但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制造业本身技术复杂,需要高等教育劳动力要多。

从失业人口上看,男、女在失业总数和平均失业时间上无显著差异。大连失业人口中从年龄来看20-24岁失业人口最多,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失业人口逐渐减少,从平均失业时间来看随着年龄的增加平均失业时间逐渐增加;就学历而言学历较高者无论是失业人数还是平均失业时间都远远低于低学历者。这也说明在现今的就业市场中,年轻、高学历人员比较短缺。

四、解决建议

(一)重视调整产业结构

其一,再就业人口中,农业劳动力人口占劳动力人口总数的33.59%,存在着严重的劳动力资源浪费,这就需要我们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放一部分农业劳动力,充实到二、三产业中,其二,重点发展劳动力使用较少的资本密集型产业,通过大量资金投入替代劳动力的使用,减轻劳动力资源不足的压力。其三,随着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劳动者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越高,找工作时对进入城市正规部门(城市正规部门是指那些只要能够加入、几乎所有的人都乐于去工作的部门,它包括政府和大型企业,诸如银行、保险公司、工厂和贸易商行等)的期望越高,如果都希望在这些部门工作,找工作的等待期会加长,就造成了政府越提高教育,失业人口越多,这就需要政府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使产业机构与教育水平相匹配,减少对本来就不足的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二)提供良好就业环境,吸引外来劳动力人口

解决劳动力资源不足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吸引外来劳动力,吸引外来劳动力的主要因素是就业机会多。所以政府要创建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才能吸引企业投资建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了就业机会又会吸引更多的外来劳动力,这样就形成良性循环,达到既发展了经济,又解决了劳动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其次,要使外来劳动力稳定下来,还要重视城市建设。政府不但要提供便利的生活设施,还要通过舆论导向形成具有较强融合性的文化氛围,达到吸引劳动力,留住劳动力的目的。再次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机构,其中应该包括有效的职业中介机构,实用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及良好的政策、法律咨询援助机构,降低劳动者就业成本、改善就业环境。最后,政府可以通过就业情况的实时发布,来促进劳动人口就业。例如,及时公布平均失业时间等,这样可以给失业者一个平均的心理预期,可以鼓励短期没找到工作的人,也可以给长期没找到工作的人以心理压力,促使其尽快达成工作意向。

五、结束语

未来十年大连会同中国许多其它城市一样面临劳动人口短缺问题,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城市化和人口的老龄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教育、医疗水平的提高及软环境建设是非常迫切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既使劳动力短缺,也不会消除失业问题,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政府都要做好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李仲生.人口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杜鹏.新世纪的中国人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3]德怀特.H.波金斯.斯蒂芬.拉德勒.发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毕业鉴定表的个人简历下一篇:服务优惠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