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流感应急预案

2024-04-26

中学流感应急预案(精选8篇)

篇1:中学流感应急预案

池中发(2010)24号

池河中学禽流感防控应急预案

为贯彻落实全省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会议精神,有效预防和控制流感和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在我校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师生身心健康,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责任制,特制定如下工作应急预案:

一、管理目标

1、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流感和禽流感的常识及预防知识,使学生和老师高度重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严重性,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2、进一步完善学校流感和禽流感疫情监控与报告制度,做到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

3、切实落实各项流感和禽流感预防措施,消除疾病发生与传播的隐患,做好学生的预防接种工作。

4、认真落实晨检制度,作好晨检记录。

5、加强学校饮用水的管理。

6、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和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督促检查。食堂要指定专人对购进的禽、肉严格索证和验收;集中力量对学校环境卫生尤其是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厕所等加强清洁,保持良好的清洁卫生。

二、组织机构

流感(禽流感)应急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沈少武

副组长:刘学东 谭福民

成 员:谭文书 李 琳 胡 建 谭宗琴 杨 凡

各班主任老师

学校成立流感(禽流感)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统筹全局,指导工作,副组长、教务处负责安抚患者家属情绪,稳定全校师生的合理调整工作及教学计划,巡查班级;总务负学校食堂、教室、功能室的消毒工作;政教处协助校医整理、下发有关疾病的宣传资料,团委要负责巡查全校的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由班主任老师负责每天向校医通报班级学生的出勤情况(尤其是因发热缺勤的),做到及时有效的了解全校师生的健康状况。保健医生指导防控人禽流感工作,负责检查登记学生的异常情况,做好处理工作。

三、应急处理

1、学校在接到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控制中心有关流感及禽流感疫情的预警报告后,应不折不扣地实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控制中心的应急预案。对上级相关部门应急指挥部的指导和督察,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配合。

2、学校师生员工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短期内5例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理),符合:(1)暴发定义

(2)发现流感样病例明显超过历史同期水平20%时:(3)发现流感病例有病、死禽进出,或发生类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疫点流感样病例。都应立即向校医报告,校医及时向禽流感应急领导小组及相关的上级部门报告。

3、校医在发现禽流感、疑似传染病人时,必须在第一时间向所属区疾病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人不得瞒报、谎报、缓报疫情。

4、疫情处理:(1)隔离病人:

发热:≥38℃或≥37.5℃伴畏寒、咳嗽、肌肉酸痛者,劝其及时就医并回家休息,休息期间不参加集体活动,不进入公共场所。专人负责追踪记录,转归情况报告当地疾病防控机构;热退48小时后,患者可恢复正常上课。

(2)实行每天晨检制度,测量体温,发现体温≥38℃的流感样病人应劝喻及时就医并回家休息。

5、打开门窗加强室内通风换气。

6、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少集体活动,尽可能减少与 发病班级学生接触,尽量避免全校较多人聚会。必要时可依法采取停课等紧急措施。

7、必要时对部分重点场所(如功能室)公用物品进行消毒处理,以物体表面为主(含氯消毒液如1:49漂白水、二氧化氯液抹洗),空气消毒为辅(必要时过氧乙酸、乳酸、醋酸喷雾、熏蒸)

8、加强宣传教育,重点是保持个人卫生,用纸巾掩者口鼻打喷嚏,废纸妥善处理;打喷嚏、咳嗽和擦鼻子后要洗手,保持教室空气流通;接触病人及呼吸道分泌物要立即洗手;规则的锻炼和充足的休息提高机体防病能力。

9、教师利用健康教育课、板报、广播等开展健康教育。利用多种方式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增加自我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师生自我保护能力。

池河中学 2010年12月

篇2:中学流感应急预案

为做好我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控工作,提高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和应对能力,控制疫情在学校的输入、传播、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高考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依法管理、联防联控、分级控制、快速反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地控制疫情蔓延扩散。

二、组织机构和主要职责

学校成立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卢黎明

副组长:杨德其 阮太安 石陨 廖文斌

成 员:孟丹 卢爱清 王亚章 喻允 胡开南 徐巧玲 及各班班主任

职 责:研究部署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开展甲型H1N1流感预控宣传工作,做好登记、报告、安全保卫、消毒隔离、后勤保障工作。

防控小组下设消毒隔离组、保卫组、后勤保障组。

(1)消毒隔离组:负责高考期间对考场进行消毒、通风工作。对发烧及咽痛、咳嗽等疑似流感症状的学生进行隔离,及时上报考点办公室、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市疾病控制中心。

组 长:徐巧玲

(2)保卫组:一旦疫情发生,校保卫组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值班人员,按甲型H1N1流感领导小组的指令,迅速到达指定位置进行警戒,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隔离。

组 长:王鞍刚

(3)后勤保障组:保障后勤物资的供应,按照甲型H1N1流感的防护要求,储备一定数量的口罩、帽子、消毒液等防护用品,以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组 长:陈义杰

三、防范措施

1、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班主任要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并做好记录,对出勤学生进行询问,对生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及主要症状,如为发烧及咽痛、咳嗽等疑似流感症状的学生,应休息至体温正常2天方可进教室上课。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要了解掌握本班学生的健康状况,对发热学生高度重视和关注,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督促到发热门诊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可疑疫情,要及时报告学校医务室或学校领导。

2、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各班主任、校医对在校生病有发烧、咽痛、咳嗽、食欲不振、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乏力等症状的学生,实行就地隔离,并通知其家长及时送到正规医院就诊。对有流感疑似病例的教室或宿舍采用含氯消毒剂空气消毒。

3、做好健康教育,消除恐慌心理。

医务室要密切关注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趋势,根据疫情发展情况,配合政教处及时加强宣传力度,有效利用校园广播、班会课等多种形式,深入地进行预防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专题宣传和防治动态的相关报道,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师生卫生防病的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消除恐慌心理。

4、保持空气流通及环境卫生。

教室、办公室、各功能室、食堂、宿舍等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使空气流通、新鲜。加强校食堂的食品卫生,对饮用水储藏室的紫外线消毒由三天一次加强为每天一次。努力消除疾病可能发生或传播的条件。

5、加强对外来人员出入学校的管理,严格登记。要严格门卫管理,坚持凭证出入,及时掌握校内各种人员流动情况。

四、工作流程

(一)突发事件监测

1.指定专人对高考期间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或委托当地卫生院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观察分析和病症排查,必要时采取进一步措施。

2.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甲型H1N1流感疫情报告

1.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期间,学校将实行24小时值班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确保信息畅通。2.严格执行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报告程序,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出现疑似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学校领导小组必须马上启动本校应急预案,应及时上报学校疫情报告员并在第一时间向市教育局报告,同时向当地政府报告。

(报告电话:校办:8224628 市疾控中心:8119773 市教育局:8489555 市卫生局:8117016)3.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迟报、谎报或者授意向他人隐瞒、迟报、谎报甲型H1N1流感疫情,对有违反者将追究学校领导及当事人的责任。

4.建立甲型H1N1流感疫情举报制度。任何部门和个人都有权和有义务向学校报告甲型H1N1流感疫情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有关部门不履行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处理规定和职责的情况。

五、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应急响应

学校校一旦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做出应急响应。

(一)启动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系统内的疫情通报。

(二)学校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必要时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住校学生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三)若有疑似疫情等特殊现象发生,学校立即会同卫生疾控部门组织专门人员指导与督促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对甲型H1N1流感病人到过的场所及用过的物品,迅速、严密、彻底地做好全面消毒工作,并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

六、工作要求

1、各处室、年级组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做好对本部门师生员工的宣传和预防教育工作。

2、按照统一部署,每天由医务室负责收集学校甲型H1N1流感感染情况,发现问题上报学校政教处。

3、学校医务室配备留观室,配好生活用品。

4、高考期间设立预备考点三个,并建立医务小组。

5、学校各部门要对本部门的卫生情况进行彻底大清扫,保持清洁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学校食堂要加强食品采购环节的管理,强化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工作。

十堰东风高级中学

篇3:中学流感应急预案

(一) 目的

为做好生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 保障生猪生产健康发展, 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 确保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特制定本预案。

(二) 工作原则

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按照“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原则, 在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 按照预案规定和职能分工, 做好甲型H1N1流感感染猪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控制和扑灭等应急管理工作, 及时发现, 快速反应, 严格处理, 减少损失。

(三)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编制。

(四)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出现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 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本预案将根据生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情况和对该病的研究进展情况, 以及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流行趋势情况及时进行修订。

二、应急监测

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临床观察、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农业部指定科研单位和实验室参与临床观察、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工作, 负责病毒分离鉴定。与周边国家接壤的省份要密切监视边境地区的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动态。

三、预警

(一) 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专家, 根据疫情监测和排查情况, 提出形势分析和评估报告, 预测生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可能性和发展态势, 拟定相应对策。

(二)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及时向社会发布生猪甲型H1N1流感监测情况。

四、疫情报告和确认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生猪突然发病, 体温高达40.5℃至41.5℃或以上, 出现发热、咳嗽、流浆液样鼻液, 以及发病率高、病死率低的临床特征时, 应立即向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 立即派员进行临床核查和流行病学调查, 怀疑可能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 在2小时内报至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确认为疑似疫情的, 在2小时内报至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并采集临床样品送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或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确诊。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或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确诊结果, 确认生猪甲型H1N1流感疫情, 并对外发布。

五、应急处置

检测发现生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 立即按照《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规定, 启动重大 (II级) 应急响应机制, 必要时启动特别重大 (I级) 应急响应机制, 按规定开展处置工作。

(一) 疑似疫情的应急处置

1.对发病场 (户) 实施隔离、监控, 禁止猪、猪产品、饲料、垫料、污水等有关物品移动, 并对其内外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必要时, 采取封锁、扑杀等措施。

2.疫情溯源。对疫情发生前7天内所有引入疫点的猪、相关产品来源及运输工具进行追溯性调查, 分析疫情来源。必要时, 对原产地猪或接触猪群进行隔离观察。

3.疫情跟踪。对疫情发生前7天内以及采取隔离措施前, 从疫点输出的猪、相关产品、运输工具及密切接触人员的去向进行跟踪调查, 分析疫情扩散风险。必要时, 对风险猪群进行隔离观察。

(二) 确诊疫情的应急处置

1. 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

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疫点:指患病动物所在的地点。一般是指患病生猪所在的猪场或其它有关屠宰、经营单位;如为农村散养, 应将自然村划为疫点。

疫区:由疫点边缘向外延伸3公里的区域划为疫区。疫区划分时, 应注意考虑当地的饲养环境和天然屏障 (如河流、山脉等) 。

受威胁区:由疫区边缘向外延伸5公里的区域划为受威胁区。

2. 封锁

由疫情发生所在地县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决定对疫区实行封锁;人民政府在接到封锁报告后, 应在24小时内发布封锁令, 对疫区进行封锁:在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 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动物检疫消毒站, 对出入的车辆和有关物品进行消毒。必要时, 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可设立临时监督检查站, 执行对生猪及其产品的监督检查任务。

跨行政区域发生疫情的, 由共同上一级兽医主管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发布封锁令, 对疫区进行封锁。

3. 疫点内应采取的措施

(1) 扑杀所有的生猪, 销毁所有病死猪、被扑杀猪及其产品。

(2) 对生猪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3) 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猪舍、场地进行彻底消毒。

(4) 出入人员、车辆和相关设施要进行消毒。

(5) 禁止无关人员与生猪密切接触。

4. 疫区内应采取的措施

(1) 必要时, 经专家评估, 可扑杀疫区内所有生猪, 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同时销毁相应的生猪产品。

(2) 禁止生猪进出疫区及生猪产品运出疫区。

(3) 对生猪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4) 对所有与生猪接触过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猪舍、场地进行彻底消毒。

(5) 禁止无关人员与生猪密切接触。

(6) 必要时可使用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批准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进行紧急免疫。

5. 受威胁区内应采取的措施

(1) 对所有生猪开展疫情监测, 掌握疫情动态。

(2) 关闭疫点及周边13公里区域内所有生猪交易市场和生猪定点屠宰场。

(3)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源分析与追踪调查。追踪疫点内在发病期间及发病前7天内售出的所有生猪及其产品。

(4) 防止无关人员与生猪近距离接触。

(5) 必要时可使用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批准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进行紧急免疫。

6. 解除封锁

(1) 解除封锁的条件

疫点、疫区内所有生猪及其产品按规定处理完毕21天以上, 监测未出现新的传染源;在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 完成相关场所和物品终末消毒。

(2) 解除封锁的程序

经上一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审验合格, 由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向原发布封锁令的人民政府申请发布解除封锁令, 取消所采取的疫情处置措施。

(3) 对处理疫情的全过程必须做好完整翔实的记录, 并归档。

7. 人员防护

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确保参与疫情应急处置人员的安全, 必要时服用抗流感药物。

六、保障措施

(一) 物资保障

各地要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做好诊断试剂、消毒用品、封锁设施设备、防护用品等防疫物资储备。

(二) 资金保障

对应急处置所需隔离、免疫、扑杀、无害化处理、环境消毒等防控经费予以充分保障。

(三) 技术保障

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协同有关科研单位做好诊断技术和试剂研究、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等工作, 对各地有关人员开展技术培训。

国家有关专业实验室和地方各级兽医诊断实验室逐步提高诊断监测技术能力。

(四) 人员保障

各地应组建应急预备队, 具体实施疫情应急处置等工作。

各地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指挥机构应协调各成员单位依照本预案及国家有关规定, 共同做好生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

七、附则

(一) 各省 (区、市) 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根据本预案,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制定本预案实施方案。

(二) 本预案由农业部负责解释。

篇4:3级预案轻松击退流感

预防流感的误区,你中招了吗?

在流感治疗上,不少家长存在着不小的误区。你帮孩子预防流感的方法到底是对是错?赶快来测一测吧。

为帮助孩子预防流感,家中最好每天都要用消毒剂消毒,这样才能避免病毒有机可乘。

对 错

入秋之后,要多给孩子补充点儿维生素,以便有效抵抗流感的侵袭。

对 错

要想不患流感,平时可以给孩子多吃点儿板蓝根来预防。

对 错

接种流感疫苗之后,就再也不担心孩子今年会得感冒了。

对 错

如果孩子体质好、免疫力强,流感病毒就不会找上门啦。

对 错

去年已经打过流感疫苗,所以今年就不用再打,连续打疫苗会降低孩子的抵抗力。

对 错

预防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因此,所有孩子都应该及时接种疫苗。

对 错

预防流感要先从父母做起,因为父母最容易把外面的病菌带给孩子。

对 错

答案公布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的方法之一,但过分使用消毒剂并不妥。一方面,消毒剂并不一定能杀死流感病毒,另一方面,过多使用消毒剂会破坏身边的有益菌群,而有益菌对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大有帮助。所以,讲究卫生是对的,比如勤漱口、勤洗手等,而消毒剂就不宜滥用了。

各种维生素对健康好处多多,这毋庸置疑。但它们却不能使人远离流感病毒。最理想的预防流感的方法是接种流感疫苗,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日常饮食均衡就可以了。

不少家长误以为板蓝根具有抗病毒作用,又是中药,没有副作用,因此肆无忌惮地给孩子长期服用。殊不知,板蓝根并非预防流感的良药,而且服用不当会造成过敏及消化、造血系统等不良反应。

流感疫苗只能预防流感,对普通感冒并没有预防作用。所以不要误认为接种了流感疫苗后,孩子就再也不会感冒了。正常情况下,流感疫苗的平均保护率在70%~90%,还有10%~30%的人因为各种原因即便接种了疫苗,还有可能感染流感。不过,研究证明,即便是再次感染流感,只要接种过疫苗,症状会比没有接种疫苗的人要轻、病程要短,尤其是因流感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几率会降低许多。

流感病毒传播的风险时刻存在。正因为如此,医生告诫:不论男女老幼,任何人都必须毫无例外地积极预防流感。

流感病毒容易变异,每年流行的病毒株不同,所以需要每年接种一次。接种疫苗的目的是有针对性地更新人们的免疫记忆,提高抗体的保护能力,从而达到减少发病和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目的,因此,并不会降低抵抗力。

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年接种流感疫苗,6个月以上~5 岁以下的孩子,更是重点推荐应该接种的人群。另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严重贫血、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的孩子也都是优先照顾的接种对象,但也有极少数孩子是不适合接种的:

6个月以下的婴儿。

有严重鸡蛋过敏的孩子。

曾经接种过流感疫苗,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孩子。

正在感冒发烧的孩子。

父母本身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要经常外出,有很多机会接触到各种病菌,甚至在下班回家时把这些病菌带回家。因此,儿科专家建议父母,下班回到家,先不要抱孩子,而是要脱去外衣,洗手、洗脸(尤其是鼻孔和嘴)、漱口,然后再和孩子接触。

有效的3级流感预防方案,快来

试试吧!

流感的传染力强,对免疫系统未发育成熟的孩子来说,流感很容易引起并发症,如病毒性心肌炎、肺炎、支气管炎等。不过,流感虽厉害,却是可以预防的,妈妈需要提前帮孩子打响健康保卫战。

一级预防: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注射流感疫苗,通过疫苗的刺激,使人体内自发地产生足够的抗体而抵抗流感病毒的入侵。特别建议体质虚弱,容易受到感冒侵扰的孩子接种流感疫苗。

最佳接种年龄:6个月~3岁为儿童剂型,需接种2次,两次间隔30天。3岁以上用成人剂型,只需接种一次。

最佳接种时间:每年的9-10月份。

疫苗保护期:1年。流感病毒的变异性很强,甚至一年一变。所以每年必须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

二级预防: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

即使接种了流感疫苗,也并不能完全保证不得流感,所以,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流感同样重要。

督促孩子经常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接触公共设施、外出回家都要及时洗手,不要让孩子用脏手摸眼睛、嘴、鼻子等。

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并把纸巾扔进垃圾桶,不要让孩子接触用过的纸巾,咳嗽或打喷嚏后尽快洗干净双手。

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少到拥挤嘈杂密闭的场所,不要共用茶杯、餐具,尽量减少孩子接触流感病毒的机会。

如果家里有人患了流感,应适当加以隔离和及时就诊,尤其是在患病的前5天。

如果幼儿园班里有3个以上的小朋友患流感,建议家长短期就不要再送孩子去幼儿园了。

三级预防:让生活方式更健康些

良好的卫生习惯固然重要,但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也能帮孩子身体受益无穷,并更好地远离流感病毒的侵袭。

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这是最简单有效的稀释病菌的办法。

秋冬气候多变,给孩子及时加减衣服,保证充足睡眠,睡眠不足会使人体疲劳、抵抗力下降。

减少孩子玩电脑、看电视的时间,多带孩子到室外锻炼,呼吸新鲜空气,保持好心情,给免疫力营造最佳软环境。

平时让孩子多喝开水,适当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B族维生素、胡萝卜素、维生素E及铁、锌等提升免疫力的食物,如橙子、鳄梨、青椒、胡萝卜、杏仁、榛子、香菇、鱼以及全麦食品等。

温馨提示:患流感后重在护理

目前治疗流感的药物有限,因此孩子得了流感以后,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在家里护理,并针对出现的症状进行相应治疗,就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发病期。

鼓励孩子多喝水。如果孩子不爱喝,可以让孩子少量、多次地喝凉开水,也可以将果汁稀释后给孩子喝。

保证充足的休息。孩子得流感后应留在家中,不要再送到幼儿园。这既有利于孩子康复,同时也减少传染给其他孩子的可能性。患流感期间建议最好卧床休息。

不宜过度捂着。发烧期间,给孩子穿的和盖的都不要太多。如果体温超过38.5℃,并有头痛、肌肉痛等明显的不适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服用退烧药。

及时就诊。体温超过38.5℃,并且持续不退;精神萎靡,嗜睡;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发病几天后,症状似乎已经好转,却又再次转坏……如果孩子出现以上症状,则必须及时就医。

篇5:中学流感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防控H7N9禽流感在校园内的传播,在区教育局、区疾控中心的指导监督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H7N9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戴继根(全面负责防控工作)

副组长:高建君 张 华 舒朝贵 储成湘

(负责学校防控指挥及后勤保障)

组 员:戴南元 常松涛 焦志华 张长斌 刘必冲 汪磊 各班班主任 吴 丹 吴 玲(负责晨午检、家长的联络及跟踪上报)

二、全体教工严格落实“三早”要求,对H7N9疫情做出快速反应:各中小学校、幼儿园作用好晨检、因病缺课病因追查与登记上报制度,做到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早发现:

每天早晨7:30,由班主任在班级晨检,发现异常学生(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及时隔离至医务室,测量体温,联系家长,带患病学生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做好病情跟踪工作。

2、早报告:

出现疑似病例,要第一时间隔离学生并报告学校领导,并向教育、卫生主管部门汇报。

3.早消毒:

开窗通风,进行科学的消毒处理。

三、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防控H7N9疫情监测系统,各班级建立晨检因病缺课上报制度。

2、重视信息的收集。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随时保持联落,密切关注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防控工作。

(二)疫情报告:

1、学校召开防控H7N9专题会议,指定疫情报告责任人,由校医负责每日疫情监测报告。

2、严格执行H7N9疫情报告程序,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出现H7N9疫情时,学校领导小组必须马上启动本校应急预案,校长立即(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

3、防控领导小组成员平时要加强日常工作,各负其责,一旦发生疫情,按责任分工保证工作迅速到位。

4、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迟报、谎报,对有违反者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四、流行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响应

学校一旦发现流行H7N9禽流感,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做出应急响应。

1、启动日报告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疫情通报。

2、学校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3、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

4、发现禽流感疫情时,要及时与卫生、疾控部门联系,加强对传染病患者的追踪管理,做好教室消毒工作。

5、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出好宣传专刊,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五、全体教职工必须把H7N9禽流感的防控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落实各项防控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做到防患于未然。对因工作不力、不负责任、措施不当等造成疫情扩散传播或对师生健康造成其它严重危害后果的,要实行安全责任追究。

六、落实防控措施

1、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班主任要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对出勤学生进行询问,对生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及主要症状。建立班主任→校医→校长三级上报防护网络。

2、缺勤缺课登记制度。对每天缺课缺勤的师生要做好登记(由各班在晨午检记录表上填写),并注明原因,每日登记情况及时反馈给校医。

3、做好健康教育,消除恐慌心理。学校密切关注H7N9禽流感的流行趋势,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及时加强宣传力度,有效利用校园网、升旗、班会课、宣传栏、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深入地进行预防禽流感知识的专题宣传和防治动态的相关报道,普及禽流感的防治知识,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师生卫生防病的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消除恐慌心理。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环境卫生,加强学校洗手设施的完善和管理,努力消除传染病可能发生或传播的条件。

5、建立资金保障制度。根据需要,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各种防控措施的落实,如消毒用品及N9口罩、必要的洗手液、肥皂等用品的储备。

七、疫情应急处理

1、当学校发现禽流感疫情时,立即报告教育部门和疾控中心,并采取果断措施,对病人实施严格隔离,到指定医院进行治疗。

2、对与H7N9禽流感有密切接触的师生进行就地隔离,并进行医学观察1周以上,无相关传染病症状并经指定医院医生检查确认后方可复课。

3、对H7N9禽流感病人到过的场所及用过的物品,迅速、严密、彻底地做好全面消毒工作。

4、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作好流行病调查及善后处理工作。

5、坚持完善学校门卫凭证出入制度,一旦学校发生传染病疫情时,严禁校内外人员随意进出学校。

南京市科利华中学

篇6:中学流感应急预案

根据凯里市人民政府2月22日会议精神,为了有效防控H7N9禽流感在校园内的传播,在市教育和科技局、市疾控中心的指导监督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H7N9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张洪进(全面负责防控工作)

副组长:龚金灿 杨光文(负责学校防控指挥及后勤保障)组 员:潘步荣 李祥 周文芳 杨秀刚 姚本军 杨琼 陈叶 刘喜梅 潘洁 陈厚菊 张启艺 晁建珍 各班班主任 李祥 陈叶(负责晨午检、家长的联络及跟踪上报)

二、全体教工严格落实“三早”要求,对H7N9疫情做出快速反应:各中小学校、幼儿园作用好晨检、因病缺课病因追查与登记上报制度,做到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早发现:

每天早晨7:30,由班主任在班级晨检,发现异常学生(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及时隔离至医务室,测量体温,联系家长,带患病学生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做好病情跟踪工作。

2、早报告:

出现疑似病例,要第一时间隔离学生并报告学校领导,并向教育、卫生主管部门汇报。

3.早消毒:

开窗通风,进行科学的消毒处理。

三、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防控H7N9疫情监测系统,各班级建立晨检因病缺课上报制度。

2、重视信息的收集。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随时保持联落,密切关注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防控工作。

(二)疫情报告:

1、学校召开防控H7N9专题会议,指定疫情报告责任人,由校医负责每日疫情监测报告。

2、严格执行H7N9疫情报告程序,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出现H7N9疫情时,学校领导小组必须马上启动本校应急预案,校长立即(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

3、防控领导小组成员平时要加强日常工作,各负其责,一旦发生疫情,按责任分工保证工作迅速到位。

4、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迟报、谎报,对有违反者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四、流行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响应

学校一旦发现流行H7N9禽流感,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做出应急响应。

1、启动日报告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疫情通报。

2、学校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3、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

4、发现禽流感疫情时,要及时与卫生、疾控部门联系,加强对传染病患者的追踪管理,做好教室消毒工作。

5、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出好宣传专刊,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五、全体教职工必须把H7N9禽流感的防控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落实各项防控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做到防患于未然。对因工作不力、不负责任、措施不当等造成疫情扩散传播或对师生健康造成其它严重危害后果的,要实行安全责任追究。

六、落实防控措施

1、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班主任要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对出勤学生进行询问,对生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及主要症状。建立班主任→校医→校长三级上报防护网络。

2、缺勤缺课登记制度。对每天缺课缺勤的师生要做好登记(由各班在晨午检记录表上填写),并注明原因,每日登记情况及时反馈给校医。

3、做好健康教育,消除恐慌心理。学校密切关注H7N9禽流感的流行趋势,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及时加强宣传力度,有效利用校园网、升旗、班会课、宣传栏、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深入地进行预防禽流感知识的专题宣传和防治动态的相关报道,普及禽流感的防治知识,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师生卫生防病的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消除恐慌心理。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环境卫生,加强学校洗手设施的完善和管理,努力消除传染病可能发生或传播的条件。

5、建立资金保障制度。根据需要,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各种防控措施的落实,如消毒用品及N9口罩、必要的洗手液、肥皂等用品的储备。

七、疫情应急处理

1、当学校发现禽流感疫情时,立即报告教育部门和疾控中心,并采取果断措施,对病人实施严格隔离,到指定医院进行治疗。

2、对与H7N9禽流感有密切接触的师生进行就地隔离,并进行医学观察1周以上,无相关传染病症状并经指定医院医生检查确认后方可复课。

3、对H7N9禽流感病人到过的场所及用过的物品,迅速、严密、彻底地做好全面消毒工作。

4、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作好流行病调查及善后处理工作。

5、坚持完善学校门卫凭证出入制度,一旦学校发生传染病疫情时,严禁校内外人员随意进出学校。

凯里市第十中学

篇7:流感工作应急预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防控应急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

组长(负责学校甲型流感领导工作)

副组长(负责甲型流感监控和协调工作)

xx(负责校内甲型流感监控工作)

成员(协助校内甲流监控工作)

xx(负责汇总信息和宣传报道、卫生)

xx(负责物资保障、食品安全)

xx(门卫监控管理)

xx、各年级组长、各班主任(具体负责晨、午检和宣传教育;因病、缺勤电话回访)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通过加强学生晨检制度,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增强师生、家长防护知识等途径,采取个人预防,学校预防,家庭预防相结合的办法,做到传染病病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稳定。

三、落实防控措施,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1、坚持晨检制度,确保信息报告渠道畅通。班主任是班级学生健康情况检查报告第一责任人,各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人员健康情况报告第一责任人。政教处、团委是学校卫生健康教育和管理的主管部门,要认真落实上级有关要求,特别是《甲型H1NI流感防控晨检制度》的要求,坚持每日对学生进行晨检、午检,发现问题学生及时通知家长并报告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因病缺勤登记制度,对生病在家的学生要追踪随访并及时将师生患病情况报政教处。各年级组分别于每天上午8:00前、下午2:00前将本组检查情况报政教处,统一汇总后于下午5:00前上报教育局。

测试体温计及报告流程:班主任—年级组长—政教处主任—信息报送员—分管副校长—校长。

2、学校每天4:30—5:00在会议室召开年级组长调度会,校长、分管校长、政教处全体人员参加,进行信息汇总分析。

3、疑似学生的测试流程:班主任带学生到当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班主任老师负责记录,注重防护和监管工作。

4、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防患于未然。要广泛利用安全简报、宣传展板、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健康教育课、主题班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对师生、家长进行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教育,使大家了解预防甲型H1NI流感的基本知识,提高防范意识。要和家长建立密切的信息联系。

5、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持校园环境整洁,教室、宿舍、餐厅、厕所清洁卫生,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个人集体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6、加强各部室和人员密集场所的消毒工作,保证教室、宿舍通风良好。

7、做好缺勤学生的排查登记和因病请假学生的电话回访工作。班主任和各科任教师必须每天做好出勤查询、了解学生去向,对因病请假学生进行及时回访,病愈后需到当地医院复诊确认康复后方可回校上课。

8、加强门卫管理严格,控制校外人员、车辆进入校园。

9、与当地医院和县疾控中心建立联动机制。

10、建立资金保障制度。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购买各种防控用品,如体温计、口罩、消毒液、肥皂、消毒器具、必要的预防药品等。

11、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的档案资料的整理。

四、责任追究

篇8:中学流感应急预案

我国系统性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起始于2004年,经过近六年多的发展取得了重大成绩,但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也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1,2,3]。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应急管理工作和应急预案编制也进入到关键性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已经把应急预案修订完善作为“十二五”期间公共安全领域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在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方面仍有一些重大科学与技术瓶颈问题也急待解决,其中,如何科学地构建和描述重大突发事件情景的理论与方法最具有前沿性和挑战性。针对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迫切需求,我国有关部门围绕“情景应对”这个方向已组织多个专项研究课题,我们在国内外应急预案编制技术对比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应急管理的实践,提出了基于“情景—任务—能力”的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方法,力求从科学与应用两个维度为今后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提供参考。

1 基于情景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方法对比分析

与国外应急预案工作相对比,对以下四点应给予特别关注。

1.1 突发事件情景规划是制定应急预案重要依据

各类突发事件的表现形式非常复杂,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这给应急管理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带来很大的技术挑战。“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美国政府对公共安全,尤其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进行认真的探讨与反省,深刻认识到了应急准备的重要性,而应急准备必须具有明确目标,这些目标主要是以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来体现。根据国土安全第8号总统令(HSPD—8),国土安全部与联邦多个部门合作,制定了《国家应急规划情景》[4]。美国国土安全部组织了近1500名应急管理官员和来自大专院校与科研单位的科学家,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回顾了近些年来发生在美国和其他国家重大突发事件的典型案例,对事件的初始来源、破坏严重性、波及范围、复杂程度以及长期影响作了进一步的归纳和收敛,经过反复多次评审和修改,总结提出有15种情景是美国面临最严重的风险和挑战。这些情景被列为国家制定应急预案最优先考虑的应对目标,是否能够有效应对这些情景,并达到预期的效果,成为衡量应急预案质量的最基本标准。这15个情景又被整合集成为具有共性特点的8个重要情景组(参见表1)[6],其目的是使应急准备的重心更加聚焦和有效整合。

基于情景的应急预案制定工作,有助于提高处理复杂和交叉的重大突发事件协调能力。在面临日益严重各类公共安全事件威胁下,通过情景构建发展灵活、统一、高效应对主要风险能力,凝聚整体力量对各类重大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提高国家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挑战的能力。国家应急规划情景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情景应成为应急培训、演练规划的依据,为各类应急培训、演练活动开发出一个共同的基础,使各地区、各部门组织的演练达到共同的预期目标和要求,形成具有一致性的能力。

1.2 应急预案应成为应急准备基础性平台

建立与风险相匹配的应急准备能力是应急预案的核心目标。按照传统的应急管理四阶段理论(预防—准备—响应—恢复),应急准备不过是应急管理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而现代应急管理学说则认为,应急准备的所形成的能力是贯穿和支撑应急管理全过程的基础性行动[7,8,9,10]。这一指导思想的改变引导了应急预案本质性的重大变革。经典的应急预案概念: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如果处置的方案,而现代则定义为:所谓应急预案是在事故发生前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计划。应急预案的结构,功能和内容的都应以应急准备为核心目标,应急预案成为开展应急准备的基础平台[11,12]。因此,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就自然而然成为应急准备的先导和应急预案的基础。目前,我国的应急预案总体上还处在“应急处置方案”阶段,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对应急准备强调不够,严格意义上讲,还没有形成实质性应急准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最显著的缺失是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及其向应急准备方向上的延伸。

1.3 基于“情景”的应急预案结构、内容及其分类

应急预案的分类与分级对形成预案体系和指导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最近几年,应急预案分类和应用研究发展迅速,归纳起来,当前国内外针对应急预案主要有三种分类分级的方法。

1.3.1 按照预案编制过程与方法分类

在一些国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中把综合性应急预案的制定过程分为两类:一是审议式应急预案编制(Deliberative planning),是依据构建出突发事件情景中各类假设的状态,制定出战略性和概念性应急预案的过程,这类预案比较格式化,经评审批准后预案文本不易改动,我国已公布的一些预案大多属于此类;二是行动预案(Operation planning)的编制,这类预案的制定一般是在突发事件即将发生和事件发生后的处置过程中,针对事件现场发生的各类实际状况(随机情景)对审议式预案进行调整、修改,从而制定出具有可执行性的行动方案[13]。

1.3.2 针对实际使用功能分类

这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通用性应急预案分类方法,也是与突发事件情景结合较为紧密的模式。这种系统一般把应急预案主要分成四类:战略级预案、行动级预案、战术级预案和现场行动方案[13],由于这几类预案的功能不同,所以在各类预案的结构内容和目标等方面也有很大区别。

战略级预案(Stategic-level plans)主要围绕国家公安安全政策方针,提出应急管理愿景目标,明确应急管理的体制与机制,以及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基本原则。战略级预案一般不对应急管理行为提出具体要求,主要是强调应急战略方针基本框架,不关注具体细节,因此,从内容上“宜粗不宜细”。

行动级预案(Operation-level plans)一般分成两类:概念预案(Conplans)和操作预案(Oplans)。概念预案的作用是优化、协调各部门的应急管理活动,以实现应急响应统一指挥;而操作预案是明确每个参加应急活动单位各自职责,使之任务清楚、分工明确,有利于各尽其责,各施其职。

第三类称为战术级预案(Tactical level plans),这类预案的使用对象是参与具体救援活动的团队,内容主要是围绕应急响应总体目标所开展的各种应急救援活动。例如:人员搜救;工程抢险;安全警戒;医疗救护;通讯联络和资源保障等应急活动。其结构主要包括各类任务清单和标准化行动程序等。

最后一类应急预案是现场行动方案(Incident action plan.IAP),IAP是在应急救援现场制定,内容包括依据现实情况制定的拟采用的行动方案,例如:人员装备、行动时间和任务要求等,IAP要十分细致、具体和清晰,因此“宜细不宜粗”。

1.3.3按行政管理体制分类

这是一种传统分类方法,它源于早期政府的应急管理模式,与严格意义上的“情景-应对”概念有一定距离,我国现行的应急预案系统基本类似于这种分类。应急预案系统涉及到各级政府之间的协调和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形成的联动,因此应急预案要有广泛的覆盖性和行政权威性,另外,各类应急预案也应实现无缝链接,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确保各项应急活动嵌合为一个整体,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因此这类预案体系结构是强调以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为基础,通过横向整合和纵向协调,而达到应急管理行动和目标统一。行政管理模式预案体系是以各级与各类预案为结点,以每个预案之间的行政关系和合作协议为连线,纵横交叉联接形成一个以各级政府为应急管理的核心结点的网格化多维体系结构(参见图1)。

如图1所示,从中央到地方1-5级,形成了逐层纵向分布,与我国行政管理架构严密联接;形成一体。一方面,这种预案体系的纵向结构有利于各级政府在应对重大事故灾难时迅速整体动员,有效实现纵向协调,确保目标集中和行动统一。另一方面,同级政府中的各部门A、B、C、D……N多个预案,包括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企事业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军地互助预案等各类预案,一并纳入国家或地方辖区整体预案系统之中,这种横向整合可确保部门与各单位之间的理解、沟通、配合和共享。网格化结构不但便于同级政府对应急准备工作进行规划、实施与检查,同时也为不同级政府的同类部门之间的纵向联接与协作提供有效的途径。但这种预案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启动速度较慢;响应成本较高;灵活性较差和易形成多头指挥等。如果能在这种网格化应急预案体系结构基础之上,再参照表2中列出的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矩阵,在各级各类应急预案中融入情景关键要素,形成一个新的多维应急预案体系结构,既能紧密结合我国现有行政管理体制,又可明确针对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需求。这一思路应作为未来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方案的主要选项之一。

1.4强调应急预案编制“过程”的重要性

编制应急预案是一个循序渐进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应急预案的制定过程可能比形式文本更重要。“过程”的重要性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应急预案涉及到应急管理中各部门的协调,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在有代表性的编制团队中可以对风险评估、脆弱性分析、合作协议、指挥协调和资源配置等众多问题进行充分细致的协商审议,最终形成具有共性的认识,可以在事件发生前,就把一些可预期的“难点”事先解决,这对于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显而易见;其次,通过应急预案编制活动,有助于造就一批能够熟悉应急工作和深入了解应急预案的专家队伍,应急预案编制在启动前要经过一系列培训活动,如美国应急预案编制指南(CPG101)中明确规定应急预案编制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资格认定,培训内容包括突发事件应急法律法规和更大事故管理系统(NIMS)等14门专业课程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验,在编制工作中,还要定期举办研讨会、讲习班,进行深入交流、沟通,有助于从整体和系统上提高参与编制人员和应急管理部门干部的专业素养[12]。同时通过应急预案编制的程序性业务工作,对本辖区或本单位风险特征和能力缺失会有更深入和细致把握,特别有助于在应急响应的全过程中避免盲动,减少失误。重大突发事件情景贯穿在应急预案编制的全过程,应急管理人员正是通过对各类情景的理解、认知和把握,逐渐提高了应急预案编制和应急响应的实际能力。

2重大突发事件情景策划与构建

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对应急准备规划和应急预案制定具有重要先导性。情景构造实质上也是危害识别和风险分析过程,每个突发事件都会不同程度带有地域、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特别属性,差别甚大,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基本都是源于自然灾害、技术事故和社会事件这三方面,而且其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一般动力学行为也大体表现出相似的规律。因此典型事件情景可以代表性质基本相似的事件和风险,尤其是基于“真实事件”而凝炼、集合成的“虚拟事件”情景,就更能体现出各类事件的共性与规律。

2.1情景构建基本技术方法

突发事件情景构造从技术路线上大致可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资料收集与分解。用于情景构建的资料与信息主要来源于三部分:一是近年来(至少应十年以上)已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典型案例,案例要描述解释事件的原因、经过、后果和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其经验教训等;二是应收集其他国家或地区类似事件的相关资讯;三是依据国际、国内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以及环境、地理、地质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预期可能产生非常规重大突发事件风险。

第二阶段以事件为中心评估与收敛。依靠专业人员和专业技术方法对近乎海量的数据进行聚类和同化,这一阶段应完成两个主要任务:一是按时间序列描述事件发生、发展过程,分析事件演化的主要动力学行为;二是经过疏理和聚类,从复杂多变的“事件群”中归纳出具有若干特征的要素和事件链,辨识不同事件的共性特点,建立同类事件的逻辑结构。

第三阶段是突发事件情景的集成与描述。在前两个阶段工作基础上,按照事件的破坏强度、影响范围和复杂性,建立所有事件情景重要度和优先级的排序,再次对事件情景进行整合与补充,筛选出最少数和共性最优先的若干个突发事件情景。此后,则可依据国家对应急准备战略需求和实际能力现状,提出国家或本地区若干个突发事件情景草案,以此为兰本,通过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重大突发事件情景规划。规划中列入的情景不是一个具体事件的投影,而是无数同类事件和风险的集合。因此,虽然规划中列入的情景是少数,但它可有广泛的代表性。

在突发事件情景规划的全过程,不但应该有政府官员、科学家和各类专业人员的直接参与,还要注意不断的征求来自社会各界的意见,尤其是注意倾听各类不同的社会反映,使情景能被对大多数人理解和接受。同时,这一过程还有助于提高公众对重大突发事件风险感知力。

2.2重大突发事件情景组成与分类

突发事件情景实质上是反映公共安全的主要风险,而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使其面对突发事件的风险有很大区别,需要对情景进行可选择性的分级与分类,既保证应急管理在整合水平上的一致性,又有利于对不同风险的区别对待。作者曾提出一个主要基于风险特征的突发事件情景分级分类矩阵(参见表2),用一个简略矩阵表格,同时体现出事件情景的性质分类、强度级别和情景特点三个维度的特性。

表2中所列出的第一级是巨灾或危机级,是所有情景中最高级别,这类事件特点是:极端小概率,严重威胁公众群体生命安全与健康,对经济社会破坏力极强,损失严重,波及范围广泛,影响至全国,有时可超越国界,灾变情况十分复杂,常造成继发性或耦合性灾害,恢复十分困难,甚至难以恢复,需要动员国家力量才能应对的特别重大危机事件。矩阵表中列出了七个巨灾(危机)情景。

第二级为灾难,一般是指事件发生概率相对较低,破坏强度很大,后果较为严重,波及范围超出几个市、遍布全省、乃至跨越省辖区,情况较为复杂,动员力度较大,较长时间才能恢复的重大突发事件,表2中列出七项。

第三级为事故或事件,主要是指发生概率相对较高,事件造成破坏强度有限,波及范围在市县级政府辖区范围之内,灾种较为单一,处置力度相对较小,较短时间即可恢复的突发事件,表中列有七个情景。

我们已注意到,在列入矩阵中的21个情景中,虽然没有包括一些大家所熟知具有影响事件,但同样也可以发现,已提出的这些情景基本反映了各类突发事件共性特点和公共安全面临主要威胁,这样基本可以保障用最少量的、最有代表性和最可靠的情景明确应急准备的方向与范围,指导综合性应急预案的编制。

3突发事件情景的结构与内容

重大突发事件的预防、准备、响应与恢复最至关重要的是能力,这种能力需要通过应急准备来实现。而应急预案则是所有应急准备基础性平台,进一步讲,应急预案本质上是风险管理的工具,目标明确的风险可以用“情景”来代表,所以,情景就自然而然成为应急准备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重要先导。为确保应急响应目标的一致性,所有的情景应遵循共同的框架结构,用同样的顺序和层次对情景进行描述。在图2中大概显示了基于三个维度的情景结构与内容。按照逻辑顺序,首先描述情景概要,其次是假设事件可能产生的后果,最后提出应对任务。

按照图2所显示的结构与内容,可对每个重大事件情景做具体描述和较细致刻画。本文以危险化学品泄漏重大突发事件情景为例,其中又以沙林毒气扩散为代表,对该情景的概要、后果和应对任务等做一个简要示范,描述如下。

题目:重大危险化学品沙林毒气泄漏事件情景

1.情景概要

1.1沙林毒气扩散情景简介表

1.2情景概要描述

沙林是一种人造化学制剂,化学名称为甲基氟磷酸异丙酯,是剧毒的神经毒气,纯净状态是透明、无色、无嗅和无味的液体。当沙林在空气中蒸发形成蒸气并可蔓延扩散并迅速成为剧烈致死性伤害,由于沙林原料来源方便,制造工艺简单,且危害后果严重,所以成为最危险的恐怖袭击武器之一。这一情景中,敌对分子通常是将沙林投放于地铁这类环境较为封闭的交通站点,或通过通风系统把沙林蒸气释放到都市区的大型商业建筑物或大型会场中。沙林神经毒气扩散迅速,又毒性极高,可致污染区内的接触人绝大多数伤亡。另外,毒气还可向建筑外环境扩散,威胁下风向侧人员生命安全健康。

1.3制定应急预案要点的提示

1.3.1地理方面信息

建筑物空间结构,最大可容纳人数,假定建筑物20层高,每层有200人,合计可容纳4000人。地铁列车加中转站可达8000-10000人。

1.3.2环境条件

事发周边区域室外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500人。

1.3.3气象条件

风速决定污染云团扩散速度、范围和稀释速率。当风速为4-6节时产生的危险性最大;温度高有利于毒气蒸气和以微细颗粒的气溶胶状态吸入肺内,当温度在华氏65°-75°时最利于毒气发生毒害作用;湿度高可影响毒气扩散和吸入,当湿度在30%-40%范围时毒性才更易产生攻击性;降水无论是雨雪天气都可降低毒性气体的有害作用。

1.3.4毒气扩散模型

依据沙林毒气的物理化学特性,参照地理和气象条件给出不同条件下毒气扩散的实验模拟和数学模型,以及不同暴露人群的毒性负荷模型。

1.3.5次生与耦合事件

受影响区域人群恐慌造成挤压、踩踏和坠落,周边地区道路机动车事故,甚至出现社会混乱。

2事件后果

2.1 人员伤亡

在一个4000人左右建筑物内初始死亡人数可达到3800人(95%),200人受伤,神经系统可能受到永久性伤害,另外伤害可能因恐慌逃生时发生的坠落、挤压和交通事故发生,伤害包括肢体残缺、骨折和脑震荡等,死亡和受伤人数各为100人左右。这种危险的混乱一般持续30分钟左右。

2.2 财产损失

直接财产损失主要来自对建筑消毒、清理和恢复和设备设施的更新。

2.3 服务中断

建筑物很难在短期恢复正常使用,辖区行政管理受到冲击,医疗卫生、通讯网络和公共服务系统影响巨大,短期内很难形成对另外重大突发事件准备能力。

2.4 经济影响

现场恢复重建和业务重新开业成本可达数亿元人民币,公众对消费失去信心,甚至造成经济衰退。

2.5 长期健康影响

幸存者4-6个月才能康复,许多人神经系统受到永久性损伤,对遇难者亲友、受伤者和经历过这次事件的公众乃至应急人员心理健康具有灾难性影响。

3应对任务

3.1 预防

严格控制相关化学武器材料(CWM)进口、生产、销售的所有环节,加强使用相关材料单位和个人的监控,在公共场所严加专项检查,在高风险场所明显加强警卫。

3.2 监测和预警

神经毒气泄漏后,立即发出警报并派遣专业人员现场采样、检测、监测和危害评估,应急管理人员有能力尽量在大规模伤亡之前识别出化学毒气种类和可能产生伤亡的程度和范围,保护进入现场应急人员安全。

3.3 评估研判

依据已搜集的情报信息,从专业立场对事件原因、演变过程、灾难后果、预期困难和应对措施效果及其负面影响进行分析,为指挥行动做出出事评估并提议方案建议,可使用事先设定的各种数学模型针对现场环境与天气等实际情况推算毒气扩散速率范围和场变化,并给出个人风险值的等值线图和社会风险值的函数图。

3.4 应急响应

应急指挥平台和联合信息中心激活后,立即开展应急响应行动,持续发出警报和各类应急响应通告,保持与参加响应活动的相关单位建立联系和保持通畅,加强对重要基础设施和特殊人群的保护,为现场提供必备资源,接受申请和求救资讯并作出反应。

3.5 减灾行动

毒气泄漏后立即建立隔离区和警戒带,划定危险区域,保护现场,协调指挥现场救援活动,减少灾害后果。

3.6 疏散与庇护

紧急疏散现场和下风侧危险区域人员,应急指挥部应立即启动预设的避难场所和设施,有组织接待和保护已暴露或有暴露风险的人员,提供有效服务,可启动应急指挥疏散的模拟推演系统,对大规模人群疏散活动进行组织干预。

3.7 医学救援

事件发生可致数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都需进行健康监护,可能有数万人需要立即现场急救并送医院治疗,应急管理中心和医疗单位立即进入“紧急医疗”状态:灾情通报、急救、搜索、救护、治疗、患者筛检、分诊、净化处置、病人运送、住院家属通知和病人状态统计报告。

收集核实死者遗体并采取保护措施,采集影像和遗传学资料并建立死者备查档案。

3.8 清理现场

在确定安全前提下,及时对现场清污、消毒处理,需无危害处理污染废物,定时环境监测并及时报告。

对危险化学品物品、用具和武器严格管控和处理。

3.9 调查防控

对制造恐怖袭击嫌疑人调查、控制、追踪和抓捕。

3.10 恢复

取消应急响应状态,对事件全过程组织调查评估,完善应急准备体系,使之能更有效应对任何重大突发事件。

上一篇:《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修订说明下一篇:让梦想飞--歌词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