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时代》有感

2024-05-24

读《小时代》有感(共14篇)

篇1:读《小时代》有感

终于读完了小时代系列了,觉得有好多感触,要写下了来,留作回忆。

从的第一本《折纸时代》,到去年的《虚铜时代》再到12月的《刺金时代》,我和它一起走过了许多岁月,真的很开心自己有这么一次班的饕餮圣餐。

记得第一次读《折纸时代》在一本盗版书上,都是错字,读的好坎坷,而且缺了好多东西(读正版的时候发现的),后来我的好兄弟送我一本正版的折纸,我才有机会好好的读,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开始期盼第二部。

终于,在初的时候我终于得到了《虚铜时代》,是我让在哈尔滨上大学的表姐给我带回来的,我捧着它及其兴奋,迫不急待阅读,我知道,我又再一次亢奋了。

而《刺金时代》,则是我在11年12月31日在新华书店买到的,从我进书店、问店员、寻找、掏钱、离开,整个动作一气呵成,绝对是在三分钟之内完成的`!我激动得洋洋得意,就想得到了一张985大学的通知书,或者这着还高兴。

说完了自己的得书经历,再说一说我的感受,首先,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虽然说不上是像那些励志书一样,但是它有它独特的内涵。表达明确,伏笔自然,没有一点阅读上的突兀,所有的桥段联系的都很紧密,环环相扣。

其次,对于景色的渲染和词汇的选取都是独一无二的,郭敬明用他特色的渲染景色的能力为文章添彩,文中恰到好处的穿插景色,将人物内心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他的措辞也是精炼的,总会在特定桥段中找到那个最生动的词语,为情感的表达找到了独一无二的载体。

顾里、林萧、唐宛如、南湘,还有崇光、宫场⒐嗽础⒐俗肌⒓蛳.这些剧中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尖酸刻薄也好,真情流露也罢,他们都是剧中的人物,不过他们是一类人的代表,是社会的符号。我喜欢这样充满各种人物的小说。

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原来生活真的是残酷的,不仅仅是表面看的那么简单,真的是需要好多的东西,譬如朋友、智慧、金钱,还有好多别的东西。

郭敬明用它特有的幽默与让人思考的话语(虽然思考的都不是什么好画面)给这部书一个有一个秘密,之后又领我们解开,让我们有阅读的快感、

真的,读完这部小说,觉得社会真的是现实的,是残酷的,是杀人不见血的,是……是……我们都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维持着自己的自我。生怕我们对未来的美好幻想破灭。而社会,则更像是一个顽皮的老人,拿着锋利的现实和残酷,将我们每个人棱角分明的内心磨的圆润、光滑,甚至有的人的心太过脆弱,直接被磨成了一堆粉末,可是社会不会对你有丝毫的同情,他会嘲笑着用他的气息将你吹散,还会开心的笑道,又是一个失败者……

所以,我会从这个虚构的小说看到以后,虽然说会有点幼稚,不过我还是尽力的去思考,我要去努力,努力让自己成为前一种人,而不是粉末。

我会努力的,加油!

篇2:读《小时代》有感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受深刻。在这本书中,有一句最经典的话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粒星尘,卑微的游离于所寄身的这个世界!我看到这一句时,我停顿了很久,感受到了:虽然,我 们那么的弱小,但是却拼命去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为了一些不切实 际的东西,而耗费了一生的经历,这就是所谓的`追求,这就是所谓的理想。“我们”无力改变这世界上的一草一木,是因为它们有它们的 生长规律;“我们”无力改变日月的此起彼落,是因为它们在它们的 命运中不断的、不停歇的轮回。

活在这个世界上,很茫然。人,真的是贪婪的——动物,为了自 己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择手段。得到了想要的一切后,却依然填不满 那颗贪婪的心。比如说:我们身边的一些人,就是那样。有一次,我 在学校里吃面包,只有一个橘子那么大,她都要吃,一次,一次,又 一次,而且我还没吃早饭呢!这种人,就是那种得到了,又填满不了 欲望的“那种人”!古今中外,多少纷争因它而且,多少国家为此衰 亡,多少人民流离失所,这就是正在进步中人类的样子吗?孤儿们,老人去世后争夺财产,国家被攻后,到处流浪的人们啊。就算是这样, 明天的太阳依旧正常升起,明天的夜晚准时到来。世界帮不了我们, 我们只有靠“自己”。所以,我们不要让这21世纪继续发展下去,要 从自身做起,要有一大半善良的心。

时间,轰隆隆的向前驶去,我们只有追上去的份,但我们必须在 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无论有什么办法,无论付出什么代价!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

“我们00后要改变这个世界!啊……”

篇3:读《小时代》有感

关键词:《绝对价值》,市场营销,POM框架

《绝对价值》是美国学者伊塔马尔·西蒙森和艾曼纽·罗森共同撰写的一本有关营销与决策主题的书籍。所谓“绝对价值”, 指的就是经用户体验的产品价值, 即使用某件产品或者享受某项服务的切实感受。该书在副标题中就下定论认为, 绝对价值已成为信息时代影响消费者下单的关键因素。

过去, 消费就像是押宝。一件商品的好坏, 一家餐馆的环境如何, 没有亲身体验过, 消费者无从得知, 只能根据自身经验和营销人员所提供的有限信息去猜测。品牌、原产地、价位、 广告以及过去类似的消费经历成为左右消费者选择的重要线索。消费者成为一只生活在营销者掌控之下的感性动物。

然而,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和其他新兴科技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给商业环境带来了一场变革。当消费者可以在购买前查看到交易记录和消费者评价, 通过便捷的专家渠道接收到专业意见, 利用比价工具找到最便宜的购买渠道时, 信息的不对称消解了, 消费者的购买模式彻底改变了。他们不再只热衷于一个品牌, 一种渠道, 他们开始能够判断商品的绝对价值:它用起来究竟是怎么样的, 它的价格是否虚高。信息时代下, 消费者的决策更为迅速, 更加理性。

《绝对价值》回答了信息时代的三个关键问题:消费者的决策模式发生了怎样的根本性改变?这给传统的营销手段和商业模式带来了怎样的冲击?商家与营销人员应该怎样随之改变?

一、“绝对星球”

伊塔马尔和艾曼纽在书中通过想象构建了一颗“绝对星球”, 用来解释消费者决策过程中发生的巨大变化。这颗“绝对星球”几乎是我们生活的地球的翻版。差别只有一个:在 “绝对星球”上, 买东西之前只要按一个神奇按钮, 就可以对一切信息了然于胸。消费者可以准确地知道某个产品或服务究竟有多好或者有多坏, 一旦开始使用, 会是怎样的场景。

因此, 在“绝对星球”上, 消费者作决策不需要依赖品牌来判断产品的质量。他们也无需了解产品的产地, 以便通过产地信息进行猜测判断。他们同样也不用过多参考购买上一款产品的体验。因为评价新产品时, 他们都会按下那个按钮, 间接参考系数的价值都化为乌有, 最直观的产品体验即刻呈现在消费者面前, 消费者的理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虽然信息时代, 我们对质量的评估方式已经开始慢慢发生改变, 信息密集程度越来越高, 我们不用像过去那样受制于眼前的一切, 我们可以找到最有用的信息, 轻易作出评价, 更加接近绝对价值, 我们对产品和服务也能有更清楚的认识。但是, 我们还是与假想的“绝对星球”存在着距离,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虚假评价的存在。

作者举了亚马逊和评论网站Yelp中虚假评论的例子。在中国, 在我们身边, 淘宝网、大众点评网上的虚假评论也同样存在, 影响着我们的消费决策。简单搜索一下, 我们就能找到许多所谓的“刷钻”和“删差评”的业务。即使大部分卖家心中有道德约束, 不采用外部手段, 还是会有许多卖家通过利益诱惑, 如好评返现、晒单优惠等手段影响买家的真实评价。 网站中除了存在各种虚假好评, 有些竞争对手留下的恶意差评同样也散布其间。

既然陌生人的评价参差不齐, 那么相比之下, 专家的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专家的作用可以相当于意见领袖。在中关村在线这样的网站上, 不仅有普通用户对产品的评价信息, 还有一些专家的评测报告。这些报告使得消费者更容易、更方便地获取了专家的帮助。专家通过其专业性、权威性能够让消费者更接近产品的绝对价值。但是, 还是有一点需要被重视, 专家同样也存在其绝对价值, 如果消费者对专家不够熟悉, 仍然与过去一样通过名号、头衔等相对评价来判断专家的专业程度, 这无疑仍然是一场押宝, 不专业的所谓“专家”也有可能出现错误的, 甚至是虚假的评价, 影响消费决策。事实上, 通过网络环境下如此密集的信息, 去全方位地了解一个专家的绝对价值也不是难事。

在书中, 作者认为更加完善的技术能够从众多评价中识别出虚假评价。虚假评价在今后的技术环境下将没有立足之地。另外, 作者还指出, 由于用户更换点评工具的成本极低, 如果人们对某一个点评网站的信任跌过一定的阈值, 那么网站就必须作出改变。否则, 消费者会转向他们更加信赖的网站, 并更加相信专家、朋友和熟人的意见。在客观、可证实的事实和信息之外, 消费者绝对不会把营销者对质量的描述作为主要依据。消费者会寻找更新、更好的办法, 无限接近产品的绝对价值。

二、被改变的市场营销

过去, 消费者难以在购买前准确评估质量, 于是我们所熟知的“市场营销”应运而生, 提供各种各样的质量线索, 如品牌、价格、原产国、大量广告等。但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产品评价信息的极大丰富与极易获取, 传统意义上的“市场营销”被逐渐改变了。

首先, 品牌价值降低了, 尤其是品牌资产四大元素中的感知品质和品牌忠诚度受到了极大影响。同一品牌下的不同产品现在不再被捆绑为一个整体, 每一个产品都作为单独的个体接受消费者的评价。消费者或许还是会考虑产品的品牌形象与地位, 但不会只根据作为整体的品牌来判断作为个体的产品的实际质量。消费者在作决策之前更加关注个体产品的质量, 品牌忠诚度也无从谈起。

同样的, 作者认为, 信息的丰富使得满意度、忠诚度以及经验值的作用也降低了。消费者在评估一件产品的质量时几乎从零开始, 完全依靠对单个个体产品的评价。但是从零开始并不影响消费者的决策速度, 信息的丰富使得不确定性迅速瓦解, 采纳的速率反倒得到提高。传统创新扩散理论中的四个阶段被大大压缩, 不同采用者之间的差异也被消解, 一件产品从其问市第一天起就需要接受广大消费者的评价。

另外, 由于扩散过程的压缩, 不同采用者的聚合, 市场定位也丧失了它以往的魔力。产品真正的消费者也许与上市前所预想的完全不同, 产品真正的优势也许与所预想的也有不同, 定位可以由市场去自发完成。在产品没有发生实际变化的情况下, 换一套说辞, 换一个定位都已成为徒劳。

三、“POM框架”

所有这些变化使得我们有必要推出一种全新的框架和手段来进行营销, 作者将它称之为“影响力组合”, 也即“POM框架”。

P是个人原先的偏好、信念和经验, O是其他人和信息服务, M是营销者信息。作者在书中阐述, 消费者依赖O作决策的比重并非是“是”或“否”的问题, 而是在一个“连续统” 上取值。当消费者所处的位置越靠近O相关一端, 他人的评价就越重要, 如选择高价值、高风险的汽车、电脑、相机、手机等产品时。而如果所售产品不属于与O相关的品类, 归纳而言即非标准品、非复杂体验、非大件商品等, 消费者就不会考虑O因素, 如购买回形针、一对一保险服务等。

对于那些与O因素无关的品类, 传统的市场营销手段仍然奏效, 但是对于那些靠近O相关一端的品类, 营销者很难直接影响消费者偏好的形成, 他们的角色只限于确保O信息中有足够多的与产品相关的内容, 并且最好是正面的。同时, 由于消费者具备足够的搜集信息的能力, 创造知名度已经不那么重要, 兴趣的创造显得更加关键。像一些餐馆在大众点评网上发起的试吃活动, 不仅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兴趣, 而且还能够帮助商家以最快的速度获得足够多的评论信息, 同时, 试吃的过程也比普通消费者的就餐过程更为可控, 更容易获得对自己有利的评价。

另外, 在O相关领域, 市场研究也从市场预测转变为市场跟踪。市场定位作用的减弱使得市场预测的效力也同样减弱, 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在购买时随时可能会发生变化。未来的市场研究应该更多地预测消费者在实际情境下的行为以及营销者在短期内的回应, 而不是预测消费者的长期偏好。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 我们将获得更多的数据, 它们将被组织得更为有序, 并通过新工具传递给我们。这将进一步削弱营销者通过品牌营销、市场定位或其他“相对”战略来影响消费者行为的能力。

“质量第一”自古有之, 并不是互联网才催生了这一命题, 也不会因为评价就能让产品质量一跃而升。但是, 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富集使得这一命题有了新的意义。最后引述作者的观点作为结尾, “如果市场营销是现在才发明出来的, 那么它一定不同于现有商学院、培训课程和课本的内容, 而是另一番模样。它会更少聚焦于说服技术或试着去塑造消费者偏好;它也会更少涉及企业说什么和怎么说, 而是更多关注企业应该怎么做”。

参考文献

篇4:读《小言论》有感

我1937年4月生于苏州,出生后适逢日寇对苏州轰炸、对南京进逼。母亲抱着我与长兄王荫一起,坐难民船,逃往盐城建湖县水乡,父親则继续留在苏州打工,挣钱养家。我虚岁6岁时,进了新四军创办的小学读书。读到五年级时,我有次打开长兄从苏州带回的图书,里面有很多杂志、书籍,如《小朋友》、《中学生》、《生活》、《大众生活》、《中国地理》、吴敬恒著《帝国主义侵华史》、高尔基著《夜店》等。而《生活》、《大众生活》正是邹韬奋先生创办的。这两份杂志文字通俗,我能看懂,特别是其中的读者来信,各种各样的问题,韬奋先生都一一作答,大大丰富了我的知识,并感受到社会的复杂。

读初中时,我读了韬奋先生的《萍踪忆语》,打开了我认识西方国情、民情、文化的一扇窗。我负笈复旦大学历史系后,教世界近代史的老师是王造时 (1903-1971),抗日救国七君子之一,与韬奋先生是难友。这在我的心中,增加了不少对韬奋先生的亲切感。

韬奋先生是以新闻、出版界的前驱名世的。其实,他也是中国杂志界的老前辈,在中国杂文史上留下重要一页。这本《小言论》,就是其杂文代表作。这本书编入韬奋先生 1928年至 1933年写的小言论,也就是杂文,文字少则几百字,多则不过千字,是名符其实的短杂文。但是,篇幅虽小,内容却极为丰富,小中见大,多数文章都从小处入手,归结到有重大意义的结论中,使文章大大升华。社会病态的点点滴滴,国民性的林林总总,帝国主义的横行霸道,国民政府的腐败,汉奸汪精卫的卖国求荣,台湾高山族同胞的悲壮抗日,东北义勇军的殊死抵抗,等等等等,韬奋先生用他的铁笔,犀利剖析,掷地有声;而其所讴歌的抗暴御侮、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更彪炳千秋。

忝为杂文家之列,我以为韬奋先生的杂文,给我们很多启示。环顾海内杂文作家,就论述范围之博而言,无人能望韬奋先生项背。杂文如沦为时事小评论,前途堪虞。他的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虽不是什么独创,但鞭辟入里。没有深厚的学养,丰富的人生阅历,是做不到的。

起笔至此,不禁想起一件与韬奋先生有关的趣事。亡友出版家、编辑家、文史学者戴文葆学长,“文革”中受迫害,被发配老家阜宁县,在阜宁中学打扫厕所,掏大粪。十年前,文葆先生获得出版界大奖韬奋奖。消息传到阜宁,老乡奔走相告,说“戴文葆‘文化大革命’时在阜宁中学掏大粪掏得好,最近在北京得了掏粪奖!”呜乎,这些老乡根本不知道韬奋先生是何许人也,因此才会闹出这样大的笑话。隔膜如此,令人嗟叹。后来我在《文汇读书周报》专栏“新世说”中披露此事,引起曾彦修(严修)老前辈的注意,致电文葆先生,他特地来我家拜访,我将这份报纸送他留念。

显然,让更多人——包括普通百姓铭记邹韬奋先生,应当是新闻出版界、学术界义不容辞的事。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

(本文编辑 谢宁)

篇5:读《顽童时代》有感

在我读《顽童时代》的时候,我想:“肯定是有一个人写老人的一篇长文章。”然而当我看完这本《顽童时代》书的时候,我回想起来,感到书里的小女孩像我,经常被爸爸妈妈打,经常被爸爸妈妈骂,仿佛她就是我。

书中讲了一个小女孩被她爸爸严格管牢,但是她却像个假小子跟小伙伴玩,十分调皮捣蛋,所以她经常被爸爸打,狠狠打过几顿。她在学校里经常闯祸,但成绩却名列前茅。到了六年级,她外婆来了,等到重新回到家,她外婆去世了,她考试没进入。

在我的童年中,也有过被大人们骂,被大人打过的时候。那时我还不乖,总是调皮捣蛋。但我的心态太好,所以导致我小时候乖,长大后不乖了起来。只要我成熟了一定会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篇6:读《时代在召唤》有感

--读《时代在召唤》有感

牛学礼

党的十九大以来,高铁路网越织越大,车次越开越密,“和谐号”让“说走就走的旅行”越来越多。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2万公里,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里程之和,其中约六成高铁是十八大以来建成通车的。中国已不仅是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的国家,也是高铁安全运输规模最大的国家。

时代在发展,中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后,综合国力大步提升,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取得了多项世界第一。现在出国再不谈国外高科技,而是让外国人惊叹中国的“黑科技”,微信、支付宝、共享单车、高铁、复兴号、天眼等多种“中国名片”名片让国外友人目不暇接。时至此,我们才发现很多“黑科技”已经成了每个人必不可少的东西。

来自央视一套的节目《挑战不可能》,播出节目:在中国最快的高速列车上搭建平衡系统,节目组在时速350km/h的G1次列车车厢里挑战搭建棕榈平衡系统。

节目介绍,棕榈平衡术是平衡项目中难度最高的,在静态环境下,单层棕榈平衡术系统的搭建,往往需要几个小时,而挑战者却要在最高时速超过350km/h的复兴号上用一张比羽毛还轻盈的车票,在短短四十分钟内完成棕榈平衡术系统的搭建,这是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

结果让人震惊,挑战者在世界上最快的复兴号高铁列车上,完成了堪称最难的棕榈平衡。

有网友翻出了在2015年夏天的时候,京沪高铁就曾因一段视频而“走红网络”,视频中,一位在中国旅行的瑞典人在乘坐京沪高铁时将一枚硬币立到高铁窗台上,硬币竟坚持8分钟才倒地。该视频一经传到网上,顿时引发全世界“铁粉”围观,谁家高铁最稳竟还成了各国网友争相“攀比”的话题。

回首,中国的高铁事业在过去10年间突飞猛进地发展,高铁建设频频刷新世界纪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如此,有着中国“外交名片”美誉的高铁还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互联互通的时代使命。

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追赶到超越,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系统集成创新,再到完全自主创新,已经炼就成世界铁路科技的集大成者。从东部走向西部,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从国内走向海外,中国高铁的大发展开启了人类交通史的新纪元。

现在的中国高铁,已经不仅仅让中国人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更是将发展的脚步迈出了国门。外国旅客来中国乘坐高铁直白表述说:坐上高铁,你能真切的感受“中国速度”.高铁沿着“一带一路”铺就,将不可避免地促成人和空间的重构,伴随而来的是文明的互动、碰撞甚至是冲突。

10年前的中国,那时的中国人,追赶着世界的脚步,怀揣梦想,伴随着绿皮车的晃荡,实践梦想。10年后的中国,这时的中国人,让世界都竖起大拇指,坚定不移,飞驰在神州大地上,继续前行。现如今,高铁现已走入各省各市,成为极其普通的存在,普通到我们压根就没想过,中国高铁到底有多强!

与时代同行做改革的先锋

--读《时代在召唤》有感

李欣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是党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是新时代铁路人展示铁路先行的新担当新作为。

“只要方向正确,再远的路总能不断接近”.作为新一代的铁路人,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做改革的先锋,时代的楷模。

铁路总公司党组把安全作为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最有力的保障、最重要的指标、最大的风险和挑战,并提出了确保铁路尤其是高铁和旅客安全的明确要求。()集团公司在高铁维修管理上提出了“敬畏、用心、精细”的安全管理理念,段党委向高铁干部职工发出了控风险、减故障、压延时和严控六个方面安全风险(即人身安全、联锁安全、数据安全、路材路料安全、设备限界安全和牵引回流安全)的安全管理要求。作为一名在高铁战线上工作的铁路职工,维护好这个令国人骄傲的“国之重器”是我的荣耀也是我的职责。

我们要认真学习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认真解读安全管理新要求。统一思想,形成思想共识,激发起大家努力奋斗的工作激情,用具体行动践行“敬畏、用心、精细”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控风险、减故障、压延时,严控六个方面安全风险”的管理要求,为全面落实“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历史使命,实现“太铁梦”的美好蓝图而努力奋斗。

具体到我的岗位,要立即行动起来,把工作重心放在落实和执行上。首先,要针对大西高铁作业的特点,在天窗准备和天窗作业上严格安全风险的控制。要进一步加强上线、下线材料、工具的登记、清点、核实,规范作业过程的全覆盖检查,针对作业中存在的人身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坚决杜绝人身安全问题的发生。

其次,要加强对监测分析查看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要狠抓车间干部职工微机监测查看分析能力,对监测分析不认真、假分析的行为要给予严厉打击。要每日坚持查看道岔功率曲线,吸取前期道岔故障发生的教训,及时的发现设备隐患,及时的整治处理。要针对车间日常作业和故障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培训教育。重点解决职工道岔调整、检修发现不了问题,不会整治的固有问题;解决职工在室内作业时,对设备原理、设备位置、设备构成认识不清的问题,加强现场教学力度。

再次,在维修管理上,要结合“高铁一体化”维修模式变化情况,迅速转变调整。要结合局、段项任务,临时性生产任务安排,季节性工作特点,调整天窗计划安排。一方面要提升任务完成效率,不断优化组织流程,向效率要时间,另一方面要提升任务完成质量,减少重复作业次数和临时天窗数量,向质量要时间。

最后,在安全管理上,要使每一名职工清楚的认识到,每一个安全风险点形成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让职工自觉的形成时刻牢记安全风险点、时刻防范安全风险点、时刻远离安全风险点的安全本能意识。同时,要加强现场作业的盯控检查,针对现场出现的问题,落实问题整改,在整改中学习,逐步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篇7:读《大数据时代》有感

——读《大数据时代》有感

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感受到的是技术变化日新月异,随之而来的是生活方式的转变„„我们这样评论着的信息时代已经变为曾经。如今,大数据时代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笔者在这说明信息和数据,只是试图首先说明信息、数据的关系和不同,也试图说明,为什么信息时代转变为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带给了我们什么?

信息和数据的定义。维基百科解释:信息,又称资讯,是一个高度概括抽象概念,是一个发展中的动态范畴,是进行互相交换的内容和名称,信息的界定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信息具备客观、动态、传递、共享、经济等特性却是大家的共识。数据:或称资料,指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可定义为意义的实体,它涉及到事物的存在形式。它是关于事件之一组离散且客观的事实描述,是构成信息和知识的原始材料。数据可分为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两大类。数据指计算机加工的“原料”,如图形、声音、文字、数、字符和符号等。从定义看来,数据是原始的处女地,需要耕耘。信息则是已经处理过的可以传播的资讯。信息时代依赖于数据的爆发,只是当数据爆发到无法驾驭的状态,大数据时代应运而生。这是否是《大数据时代》一书所未曾阐述的背景材料?

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大数据时代与小数据时代的区别:

1、思维惯例。大数据时代区别与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取而代之关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作者语言绝对,却反思其本质区别。数据的更多、更杂,导致应用主意只能尽量观察,而不是倾其所有进行推理?这也是明智之举

2、使用用途。小数据停留在说明过去,大数据用驱动过去来预测未来。笔者认为数据的用途意在何为,与数据本身无关,而与数据的解读者有关,而相关关系更有利于预测未来。

3、结构。大数据更多的体现在海量非结构化数据本身与处理方法的整合。大数据更像是理论与现实齐头并进,理论来创立处理非结构化数据的方法,处理结果与未来进行验证。

4、分析基础。大数据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数据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笔者认为,小数据时代也即是信息时代,是大数据时代的前提,大数据时代是升华和进化,本质是相辅相成,而并非相离互斥。数据未来的故事。数据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什么预期和启示?银行业天然有大数据的潜质。客户数据、交易数据、管理数据等海量数据不断增长,海量机遇和挑战也随之而来,适应变革,适者生存。我们可以有更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可以有更精准的决策判断能力、可以有更优秀的经营管理能力„„可以这些都基于数据的收集、整理、驾驭、分析能力,基于脱颖而出的创新思维和执行。因此,建设“数据仓库”,培养“数据思维”,养成“数据治理”,创造“数据融合”,实现“数据应用”才能拥抱“大数据”时代,从数据中攫取价值,笑看风云变换,稳健赢取未来。

篇8:读《小蚂蚁学本领》有感

你一定也读过不少书吧!选择一本你最喜欢的,抓住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见解。题目自拟。(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习作三”)

《小蚂蚁学本领》这本童话书,讲了一只小蚂蚁因找不到食物,决心向蜘蛛学织网的本领的故事。它以为有了一张网,就可以一劳永逸地等食物自投罗网了。但经过和蜘蛛一夜的相处,小蚂蚁才明白:只有靠自己,才能把事做好。

读了这本书,我想起自己七岁时的一件事。有一天,爸爸从市场上买回一株玫瑰。我看见那鲜红的花朵,立即被吸引并且喜欢上了它。我兴致勃勃地申请栽培玫瑰。“我保证把它栽培好!”我说。爸爸说:“好吧,说话要算数啊!”我听了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起初,我给了玫瑰无微不至的照顾,小心地施肥、浇水,一天至少看三次。但过了一段时间后,我便开始觉得厌烦了,兴致陡减。我心想:每天都要为它浇水、施肥、除草,真麻烦,还不如把那玫瑰花连盆放进一个盛满水的桶里,花有水养着,又可以把杂草淹死。隔几天再把花盆拿出来,施点肥,这么做既省时又省力,何乐而不为呢?我一边照自己想的动手做,一边心想:成功后,爸爸一定夸我聪明能干。

过了一个星期,我想:花该吸够水了吧?我满怀希望地跑到桶边,却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桶里的玫瑰花已经死了,还散发出一股烂泥烂花的腐臭味。我又急又悔,便“哇”的一声哭了起来。爸爸闻声赶来,得知了事情的经过,对我说:“这就是想一劳永逸的结果啊!以后可得记住啦!”我听了,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读了《小蚂蚁学本领》这本童话书后,我真正懂得了:世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只有踏踏实实地去做,才能取得成功。

(指导教师:毕传高)

教师点评

篇9:读《小时代》有感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句话显示了习总书记的担当,这可以从他的另一句话中得到印证,他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但是如果一位青年说,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我)才会好,虽然也不无道理,但是态度是不够积极的。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在他的就职演讲中有句世界名言:"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中文意思是:“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一下,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这句话,对当今国人依然十分有用。

现代著名学者、曾任北大校长的胡适先生在1932年的演讲《关于大学毕业后的几条路》中,有段话讲得非常好,现全段摘录:“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获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新因。一粒一粒地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这是我们今日应有的信心。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胡适说这段话时距离“九一八”事变刚刚过去一年,正是国难当头之时。岁月的河流不知不觉已经流淌了80年,沧海桑田。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的确如此,相比80年前,我们的综合国力已有大幅提升,但是和某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原因很复杂,我想着重就文化方面的因素谈谈感想。

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在《何谓文化》一书中谈到:“漫长的历史,沉淀成了稳定的民族心理。中华文明的内部,为了争权夺利发生过大量的血腥斗争;但是对外,基本以和平自守的方式相处。它大体上是一种非侵略性的内耗型文明。”我们这种内耗性文明,导致综合国力的提升不会很快。余秋雨还写到:“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成为人类几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和消亡的幸存者,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秘密就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在一次次巨大的灾难中起了关键的缓冲作用、阻爆作用和疗伤作用,既保全了自己,又维护了世界。”因为我们信奉“中庸之道”,国家也不算很强,所以是不敢贸然发动对外战争的。因为如果主动挑起战争,一旦失败,就有亡国的危险。书中还说:“中华文明的主体是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和游牧文明很不相同。海洋文明和游牧文明大多具有生存空间上的拓展性、进犯性、无边界性。相反,中国农耕文明的基本意识是固土自守、热土难离。”这也从社会学的角度表明,从内因上看,我国不是一个擅长快速发展的国家。所以,我们长期作为发展中国家,也是正常的。如果我们太急躁,恐怕会“欲速则不达”。

很多中华儿女都希望,国家能尽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果从文化方面入手的话,至少要解决以下三大弊病,余秋雨在书中是这样写的:一、我国的文化疏于公共空间;二、疏于实证意识;三、疏于法制观念。

先说说“公共空间”。国家现在有一群“公共知识分子”,他们的言行或多或少已经在补我们文化的这个漏洞了。另外,每位公民对于公共场合的行为规范要持续地加强认识并遵守。

“实证意识”缺乏就是说:描述我们社会方方面面的数据,有些很不真实,这或许是统计方法的问题,或许是统计态度的问题,又或许是人为的问题。实证意识的缺乏也是科学意识缺乏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体现为我国假货泛滥、谣言不息,加上国人喜欢一窝蜂、瞎起哄,使得假货和谣言对我们的危害比起其他国家更大。

“法制观念”这一点:由于我国深厚的“人情社会”根基、“人治”的传统, 造成了“情大于法”“权大于法”的现象。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习近平总书记也说:“保证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制和具体制度还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执法司法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严重损害国家法制权威;公民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可见,中央已经意识到构建法制社会的重要性,前景可期。

著名学者许纪霖先生最近在微博上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有梦想,才能成就大业,这个梦,不是众人追求的功名利禄,而是只属于你的那份才华和爱好。”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只要走对路,就会有出路。一个人变得优秀了,他的言谈举止自然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影响到家人,进而影响整个社会。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候,温家宝同志曾经说过,面对危机,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虽然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疲软,但是情况要好于2008年,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信心。回到胡适那句话:“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再回到本文开头卢新宁的那句话:“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篇10:读《邓小平时代》有感

陈礼节20121011237

由于阅读时间的短暂,我未能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全篇通读,只能选择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这本书。在将费正清等美国历史学家的这部呕心沥血的巨著管中窥豹一番后,我不得不对这些外国人治史的精神感到钦佩,赞扬他们这种不分国界的高尚的学术精神。《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这本书事无巨细,把1966年以后的共和国史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各方面向读者做了十分深入而全面的描绘,可谓是20世纪的“清明上河图”。这本书从毛泽东思想在60-70年代的发展谈起,全面的分析其影响,对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原因和经过也做了详尽的记述,而且花了大篇幅来写文化大革命对后毛泽东时代的政治、经济政策的影响,也用另外的篇章来写了中国知识分子、文学、城市和农村生活等的变迁,在最后一章里也写到了独处一隅的台湾20世纪50到80年代里在经济外交上的发展,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十分宏伟的历史巨制,是一部了解中国现代史的必读书籍,对于这样一部中国历史却不是中国人自己写出来的,我感到十分汗颜。或许因为现实的各种原因,在中国研究当代史总是困难重重的,但是我觉得,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最大的财富就是这个民族自身的历史,这是别人永远无法剥夺的宝贵财富。历史是我们民族的希望所在。我们系统反思过的历史,会是我们民族前进的灯塔,它会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我们避免在同一块石头面前跌倒两次。我们的当代历史更是我们所要重点关注的,这一段与我们当下联系紧密的历史是我们的力量源泉,让我们鼓起勇气,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直面中国的无数挑战。反思历史,正视历史,我们才能在未来少走弯路,在共和国史上我们已经走了太多的回头路。我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有关近代史、共和国史的中国人自己的学术研究,把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这种绕不开的历史深度剖析,我相信到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自由、民主、繁荣和富强。我们很期待这一天能早日到来。

在共和国史上,我们必须谈到的人物就是毛泽东主席了。毛泽东历任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带领着中国共产党走过了41年的时间,带领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27年的时间。在这段期间里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按照我们现在的官方说法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或许其他人对于这个评价有自己的看法,但我对此仍然比较认可。因为在我看来,毛泽东一生的最大成就在于用武力真正完成了中国的基本统一。这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是袁世凯、吴佩孚、孙中山、蒋介石等人都没能做到的事,就这一点来看,毛泽东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伟人,值得我们的敬佩。但是,他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事件上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些都是无法抹去的历史真相。一个历史人物,我们不仅要看到他的光鲜一面,他的阴暗、不为人知的一面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这样被还原后的人才是真实的,我们想要看见的伟人不是永远被包装后的那样“神化”的人。历史可以被蒙蔽一时,但不可能被蒙蔽一世。对于毛泽东主席的评价,我倾向于徐中约教授的“开国有功,建国有过,文革有罪”。以上是我读完本书后对毛主席的一些看法。

文化大革命是我想写到的本书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在剑桥史里,我个人认为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根源落脚在毛泽东与刘少奇等人的权力斗争上,是片面的、有缺陷的,我们应该看到,毛泽东在发动文革时,还有许多历史上、国际上的因素影响,文革的发动并不能简单归罪于毛泽东一人。在中国传统历史上,我们奉行的就是那套“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共和国的确建立起来,但许多与此相关的社会属性却远未达到共和的要求。而我们所谓的现代化,其实质上就是西化。我们在1840年开始,就从军事、科技、政治、文化上一步步向西方学习,这些变革都不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身发展要求,而是外力因

素作用下我们的应变举措,是被动的,这比我们对在自身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制度变革要难得多。所以说,文化大革命实际上也是我们传统政治制度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回光返照,是有其历史文化根源所在的。文化大革命基本标志毛泽东时代的结束,也标志着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寿终正寝。文革,是我们绕不开的一堵墙,在归罪于领导人的个人错误时,我们是否应该想到,“红卫兵”们在揪斗“地富反坏右”和走资派时,难道都仅仅受到了领导人一个人的影响,这些“红卫兵”们自己难道就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当一个恶行的绳索足够漫长时,身处这个恶行链条上的个体也就只能看到绳头的错误,而忽视掉自我的批判。文革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我们需要公民的人性觉醒,要能从自己的社会角色里跳跃出来,拥有自己独立的、完整的人格,要能越过社会表象真正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我们对于文革的反思还远远不够,与其躲躲藏藏、遮遮掩掩,不如打开天窗将其完整晾晒出来,让那些文革的亲身参与者们更多的从自我角度来反思、总结,留给后人更多的警示,让文化大革命不要重演!

篇11:读《时代广场蟋蟀》有感

当我读到“可是它却因贪吃跳进了一个野菜篮里,被带到了一个繁华的城市一纽约市……”我本来以为柴斯特会在纽约遇到各种危险,可是却在这时遇到了爱它的主人男孩玛利欧和关心它的两个好朋友―聪明的老鼠塔克和忠诚,憨厚的亨利猫。它们在纽约发生了许多有趣,欢乐的小故事,让它们感受到了友情的可贵。玛利欧对待柴斯特,他没有把它当宠物,而是把它像朋友一样的对待,这一点可以从玛利欧为柴斯特精心准备了一个非常精致的蟋蟀笼子。柴斯特一不小心犯了错,塔克却用自己一生的积蓄为柴斯特圆谎,瞒过了玛利欧一家人。柴斯特的朋友个个都为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让我感受到友谊的分量值千斤。

让我感动的是,它们珍惜自己那份真挚的友情。更令我佩服的是,在朋友有困难时,它们会对朋友伸出援助之手,让朋友感到温暖。一想到我每次就会为了一点小事情,就和朋友闹翻了,要绝交,现在想起来还真惭愧。以后我也要向柴斯特它们一样好好珍惜朋友。

篇12:读《时代广场蟋蟀》有感

读了《时代广场的蟋蟀》这本故事书后,我才知道,友谊是最珍贵的。

这本书主要叙述了一只蟋蟀――柴斯特因为贪吃跳进了一个野餐篮,被带到了纽约的时代广场。在那里,它遇到了两个最知心的朋友:塔克老鼠和亨利猫,和一个主人:男孩玛利欧。柴斯特用它的音乐,回报了它的朋友们以及主人,因此成为了名人。但柴斯特却希望回到故乡。经过朋友们的帮助,它终于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家乡。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然后,火车开始蠕动着往前开了。一等车子要开了,这三个朋友才又发觉它们还有千言万语没说呢!亨利大声叫着,要柴斯特好好保重;塔克跟它说,别担心白利尼一家,它会好好照顾他们的;而柴斯特则是用力振动着翅膀,一个劲儿地鸣叫着告别”。

尽管两个朋友都不希望柴斯特加到乡下去,可是,为了柴斯特的幸福,它们不得不这么做。我觉得亨利和塔克好傻,如果是我的话,我一定不会和最好的朋友分开。我会和柴斯特一起回到乡下去,在乡下过只属于我们的幸福时光。在我看来,友谊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你肯为了我而付出一切,我也肯为了你而付出一切,每个人心里都想着对方才叫真正的友谊。书中,亨利和塔克知道柴斯特只有回到家乡才会觉得幸福,于是,他们心里虽然依依不舍,但是没有在脸上表现出来,只让柴斯特放心的回去。所以说,在童年的成长过程中,友谊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缺少友谊,人会变得不健康。如果交到了不好的朋友,就会变坏。比如:有一些孩子从小就交到了一些思想不好的哥哥或姐姐,就会传染到她们的一些不好的行为。友谊是珍贵的!在这里,我要再次呼吁:请让我们多一点生命中的友谊!

篇13:读《小时代》有感

《效颦集》的作者赵弼生于明代 (约公元一四四五年前后在世) 字辅之, 号雪航, 南平人。生卒年均不详, 约明英宗正统下年前后在世。博学多识, 尤精于易。生平事实不详。弼著有效颦集三卷, 雪航肤见十卷, 《四库总目》并传于世。《效颦集》为效法洪迈、瞿佑而作, 故曰“效颦”。实则写志怪多效洪迈《夷坚志》, 写传奇则师法瞿佑《剪灯新话》。卷上十一篇传记, 多为记实之作。前三篇记文天样、袁镛、朗革歹三人以身殉国之举。其余均为明初奇士高风异行。中、下卷十四篇, 多为冥幽鬼怪, 阴德报应故事。系将历史上善恶人物如司马迁、岳飞、赵高、秦桧等分别置于仙界及阴间, 以示苍天赏罚分明, 其祟尚忠节、痛恨奸佞之情溢于言表。

《宋进士袁镛忠义传》讲的就是袁镛不畏强敌誓死报国的故事。当时南宋日渐衰微, 国事江河日下。袁镛与宋宗室赵孟传、好友谢昌元结盟, 誓与元军抵抗到底, 不惜以死殉国。德佑二年 (1276) , 元兵抵鄞, 前锋十八游骑驻在西山资教寺。袁镛与赵、谢二人约定:袁为前锋先与元兵接触, 赵、谢为后援接应。袁镛遇元兵骑将, 奋然开导说:“你们师出无名, 践我土地, 掠我人民, 天地不容!今我勤王之兵四面会集, 尔等要北归无日了!”元兵听说, 倒也吃了一惊。第二天, 元军大兵到达, 旆旗猎猎, 万马奔腾, 赵、谢虽为沿海制置使和将作少监, 却从未见过这样的大场面, 吓得不敢抵抗, 在车厩秘密向元兵投降。袁镛失去后援, 很快就被元军包围。他挺身力战, 终因寡不敌众, 被敌人所擒。元将爱其才, 威胁利诱他说:“降可不死且富贵, 不降死路一条!”袁镛不从。元将怒, 用晒箕套在他颈上, 引火燃之, 须发皆被烧光, 袁镛说:“我生为宋臣, 死为宋鬼, 决不降元!”遂不屈而死。这一天刚好是宋咸淳七年三月初十清明, 袁镛家族从山上扫墓回来, 舟行至鳖山潭, 听到袁镛牺牲的消息, 惊悼之余, 为免被元兵侮辱, 纷纷投水自尽。其中包括袁镛如夫人及三子、二妇、三孙、兄子衡之妇胡氏及其子妇并二孙、姑之子偕二仆一婢, 死者计有17人。袁镛的二儿子泽民, 才六岁, 在水中扑腾时, 被仆人沈兰解袂救起 (此地后有“解袂汇桥”) , 藏在黄猛洞土坟中, 沈兰偷偷送些青糍、黑饭给他充饥, 这样过了五六天, 待元兵退去, 才回到家里。

“忠”与“义”在先秦之前是两个独立的概念。“忠”指的是尽心为人办事, 不分对上与对下。在《论语·学而》中,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 而好犯上者, 鲜矣;不好犯上, 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也就是说, 我们在判断一个人是否能“为人谋而忠乎?”时, 可以透过他为人子时是否孝来判断, 孝子而为逆臣者少。在《孟子·滕文公》中“教人以善谓之忠”;“义”指的是办事准确, 几乎包括处理一切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如“不义而富贵, 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 “子谓子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使民也义” (《孟子·梁惠王》) 。袁镛面对元将, 元将让他跪下, 袁镛正立对曰:“吾为大宋进士, 所学所行者惟忠孝之道。宁为珠碎, 不为瓦全, 此身可杀, 此膝不可屈也。袁天与今日有死而已, 岂可屈身于犬羊之:而求苟活耶!”他的这种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舍身取义, 把生死置之于度外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中说道袁镛“奋不顾身, 以大义拒敌, 宁死不屈, 竟燎身于烈焰中。而妻妾男女悉投于洪涛之下。沈朱二仆抚养遗孤于危险之时。忠臣烈妇孝子义仆, 萃于一门, 从古逮今几何人哉!”。袁镛具有崇高的人格, 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博大的胸怀、诚实的态度和公正的行为, 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

在中国传统思想体现的是忠孝一体, 没有孝, 不懂孝的人一定没有忠义的精神。百善孝为首, “孝”要建立在“敬”的基础上, 孝敬父母要真心实意, 如单纯在物质上满足父母, 尚不足以为孝, 更重要的是要“敬”, 是父母得到人格的尊重和精神的慰籍。曾子认为:“忠”可以是作为家庭伦理观念的孝的组成部分, 而与血缘关系密切相关的孝又适用于事君, 成为政治原则。“事君不忠, 非孝也, 莅官不敬, 非孝也!”《大戴礼记。曾子大孝》, 在这里, 表示忠君的忠已成为孝的一部分, 不忠君就是不孝, 这就意味着在曾子的理论中, 忠已经被纳入孝的范畴, 孝所使用的对象由子女对父母的孝已经变成社会中的人对于君主的忠诚。可见袁镛的家人仆人对袁镛的忠心, 袁镛又对国家是忠心的。在袁镛的家中每一个人身上体现着忠孝一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 社会的发展, “忠”的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封建社会, “忠”是指对皇帝及其家族的忠诚。当今社会, “‘忠’成为对国家, 也就是对人民自己的道德义务, 其本质是忠于祖国和人民”;古代社会, “孝”是指尊敬长辈, 侍老奉亲。今天的“孝”可由“尊敬长辈, 侍老奉亲”延伸到“尊敬社会上所有的长辈”, “尽忠就是大孝, 尽孝就是大忠。”可见, 为国尽忠, 报效祖国, 与为父母尽孝, 善事父母并不矛盾, 两者是桥的两端, 目的是统一的。精忠报国的岳飞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最终成为民族英雄, 人民公仆领导楷模焦裕禄不只在工作上做出骄人业绩, 在尽孝上也是人民的楷模。因为他们孝, 他们爱着自己的父母长辈, 所以他们才能够尽到忠, 才能尽到为官之道。所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再来看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第一时间赶到灾区救援的就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我们的总理亲自到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通过汶川大地震, 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式真正以人为本的国家, 真正关爱生命的国家。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在此时此刻具有空前的凝聚力。全国人民都慷慨解囊为灾区捐款捐物。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老总, 不管企业职工还是个体商户, 不管是部队官兵还是自发的救援队伍, 他们的所作所为正说明我们的人民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而在救援的时候不顾余震的危险, 不顾个人的安危, 抓紧时间抢救生命;他们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终于创造了一个有一个的生命奇迹。这就是“孝”。因为它们尊敬的是每一个生命。这是一种伟大忠孝之道。

所以, 忠孝之道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必须学习的, 也是即在社会之中必须拥有的处事方式。所以《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中的袁镛具有的忠孝之道值得我们认真品味, 这可以帮助我们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摘要:忠孝之道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必须学习的, 结合《效颦集·宋进士袁镛忠义传》谈谈论新时代的忠孝之道。

篇14:读《一只小蚂蚁》有感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名字叫《一只小蚂蚁》,看了之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文章组主要记叙了作者在堆泥人的时候,看见了一只小蚂蚁搬米粒的一幕。这篇文章告诉我们:顽强的精神比什么都珍贵。

与这只小蚂蚁比起来,我差得太远了,想到这儿,往事在我的脑海里翻滚。

记得升入六年级第一学期的时候,英语也成了必考课,这下我可惨了,从五年级数一数二的成绩一下跌落到第九第十,甚至连优生的行列也没有进入。渐渐地,我气馁了,心想:考不好就考不好,大不了回家种地,可是这种想法很快就破灭了。当我亲身体验过后,我觉得父母每天忍着疲倦下地干活,供我们上学,真的很不容易,我不能辜负他们对我的希望。我期中考试的成绩仍然很不理想,一再的挫折使我失去了信心。可当我读了《一只小蚂蚁》之后,我觉得一只小蚂蚁尚且能托起比自己身体大好几倍的米粒,而且从不放弃,难道我还不如一只小蚂蚁吗?从此在我每次失去信心的时候都会想起那只托起米粒的蚂蚁,经过我的努力,我的成绩终于提高了,总算达到了优生的行列。

读了《一只小蚂蚁》一文,那只小蚂蚁的顽强的拼搏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明白了当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坚强的面对、顽强的拼搏才是最可贵的。

山西省翼城县里砦中心校天马完小六乙班

指导教师:卫海仙

★碰碰车★

上一篇:淮北市2011年公开招聘教师及教辅人员考核办法下一篇:优秀员工方案